检测实验室风险控制程序

时间:2019-05-14 04:3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检测实验室风险控制程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检测实验室风险控制程序》。

第一篇:检测实验室风险控制程序

4控制程序

4.1培训,意识和沟通

4.11 诚信要素识别前,质量负责人应对诚信要素识别、监控人员进行诚信要素识别、监控相关的培训,掌握诚信要素的识别和监控的基本方法。

4.12采取培训、召开诚信会议的方式,将与诚信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制度贯彻到每一个员工,树立诚信理念,提高质量意识,遵守社会承诺,提高品牌效应。4.13质量负责人应就公司诚信要素监控情况召开会议,分析诚信相关的法律及规章等执行情况以及预防潜在的失信风险。4.2诚信要素的识别

一下条款所属内容均有可能导致失信风险,由质量负责人及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对以下的内容的识别及监督。为保持诚信信息的有效性,定期对诚信要素重新识别,如有变化要及时更新。

4.21法律要素

4.2.1.1公司的检测/检验/校准活动是否符合《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认可准则》,《检验机构能力认可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诚信相关要求。4.2.1.2是否对指定专人对诚信方面相关的法律信息进行跟踪、汇报、处置。4.2.1.3公司是否是依法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独立开展检测/检验/校准能力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是否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22管理体系

4.2.2.1管理体系是否覆盖公司所有部门、场所及检测/检验/校准活动,体系中是否有诚信建设相关要求。是否能避免管理体系与实际运行的脱节。

4.2.2.2是否有申诉、投诉处理程序,当有诚信方面的投诉时,是否能被程序化有效处理。4.2.2.3在内部审查和管理评审时,是否输入诚信建设相关评价。4.23独立性和公正性要素

是否有独立性和公正性相关的文件和措施保证管理人员及员工不受任何行政、财政及其他外来不正当的商业因素,检测/校准结果不受外来人员或组织的影响; 4.24人员

4.2.4..1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核查人员等是否接受诚信相关的培训 4.2.4.2人员能力是否满足岗位需求。4.2.4.3工作人员是否

与所从事的检测/检验项目委托方,存在不正当利益关系;

参与任何有碍于检测/检验判断独立性和公正性的活动;

参与和检测/检验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谋求不正当利益,威胁、诱骗或者利用欺诈的手段影响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

出具虚假数据和结果或不客观的报告数据和结果。4.2.4.2人员档案是否真实可信。4.25设备设施

4.2.5.1仪器设备是否定期检定/校准,在校准周期是否进行期间核查。4.2.5.2计算机自动化设备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进行验证和维护。4.2.5.3设备设施是否有利于检测/检验/校准活动的开展。4.2.6样品管理

4.2.6.1是否有文件和措施对样品的标识、存储、流转和处理进行管理。4.2.6.2是否能保证样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4.2.7标准方法

4.2.7.1是否指定专人定期跟踪标准的制定情况,进行信息收集。

4.2.7.2是否对新标准进行确认,明确新方法投入的时间,保证所用的检测/检验/校准方法为现行有效的方法。

4.2.7.3是否严格按照检测制度、标准、方法、程序、方案、作业指导书等从事检测/检验/校准。

4.2.7.4检测方法偏离,是否有文件进行规定;

4.2.7.5检测方法偏离是否经过技术判断,获得批准。4.2.7.6检测方法偏离是否为客户接受; 4.2.8环境条件

4.2.8.1是否有环境控制文件及记录。

4.2.8.2环境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检测/检验/校准要求。4.2.8.3是否建立环境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该程序是否实施并保持,以应对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的紧急情况和事故。

4.2.8.4建筑安全是否符合要求 4.2.9能力验证

4.2.9.1是否实施质量控制活动.4.2.9.2实施质量控制活动时,是否严格按照标准、技术规范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检测。4.2.9.3是否如实报告检测/检验/校准结果及原始记录。4.2.10报告

4.2.10.1检测/检验/校准报告是否符合方法中规定的要求,是否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报告检测结果。

4.2.10.2检测/检验/校准是否符合声明,如检测/检验数据、结果 仅证明样品所检测/检验项目的符合性等。

4.2.10.3检测/检验记录、报告、证书不应随意涂改,需要修改时是否有相关规定和授权,发布全新报告时,是否有唯一性标识,并注明代替的原件。4.2.10.4是否能够识别和保证检测/检验报告、证书的真实性。

4.2.10.5是否有措施保证任何人员不得施加压力改变检测/检验的实际数据和结果。4.2.10.6在批准的范围内,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是否正确使用获证标识。4.2.11记录控制

4.2.11.1在在检测/检验的全过程(包括样品的来源和流转过程)记录是否实事求是,认真填写、严格核对、准确无误。

4.2.11.2是否随意编造、更改或者销毁原始记录。4.2.11.3原始记录是否真实和可追溯。

4.2.11.4原始记录是否得到妥善保存和管理。

4.2.11.5检测/检验/校准人员对原始记录真实性是否负相应的法律责任。4.2.12客户服务

4.2.12.1客户服务人员是否充分明确客户的检测/检验/校准对象的要求,并能正确理解客户的特殊要求,填写委托协议书,明确责任义务和权力。

4.2.12.3是否存在虚假宣传,保证合法、有能力以及按时完成合同。

4.2.12.3检测/检验时,需要或者已经发生偏离合同时,是否及时通知客户,配合客户分析带来的影响,是否取得客户书面同意。

4.2.12.4当偏离合同带来不良后果的,公司是否承担相应责任。4.2.12.5是否有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程序。4.2.12.6是否有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保护程序。4.2.13分包管理

4.2.13.1对委托项目欲实施分包时,是否将分包协议书书面通知客户,得到客户同意,最好是书面同意。未事先征求客户意见或者客户不同意分包的不应该进行分包。4.2.13.2检测/检验报告是否清晰标明分包方出具的检测/检验结果。4.2.14诚信文化

4.2.14.1是否在公司内开展诚信教育。

4.2.14.2是否定期对员工的诚信行为进行评价、4.2.14.3是否开展与诚信相关的活动,如诚信演讲等,树立员工的诚信理念。4.2.14.5是否参与外部的诚信文化传播,推广品牌效应。4.2.15诚信保障

4.2.15.1是否建立诚信要素识别和诚信要素监控等程序。4.2.15.2是否有措施保障诚信要素的有效识别和监控。4.2.16责任

4.2.16.1公司遵守诚信要求,必要时否向社会和监管部门提交诚信报告。

4.2.16.2严格执行质量监督及保证程序,保障质量安全,实验室和验货是用水、用电及使用易燃易爆、有毒试剂集中的场所,实验室有制定相关的程序保障实验室安全和保障人员健康。确保危险化学品、毒品、有毒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或、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合理分配资源,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4.2.16.3对工作人员按照相关程序及规定进行培训,包括现场、专用的工作培训,对新进、调职和在事故发生地方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实验人员应穿白大褂、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4.2.16.4具备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的关键过程及绩效指标,及应对检测/检验数据和结果、服务和运行出现的风险的关键过程及绩效指标。

4.2.16.5当检测/检验数据和结果、服务和运行有失信行为时,首先客户对结果的应用失去意义,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公司的服务质量、社会现象等受到影响,降低公司的社会公信力及品牌形象。及时采取纠正、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执行《改进控制程序》。主任负责安抚客户,挽回公司的社会形象。

4.2.16.6在检测/检验/校准、服务、运行中发现带有区域性、普遍性以及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重大质量问题时,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报告。

4.2.16.7公司所有的活动和行为以及与客户、供方和合作伙伴的行为道德规范。4.2.16.8支持公益事业,如承担公益检测/检验、组织公益宣传等。4.3诚信要素评价 4.3.1评价方法

采取判断打分法,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填写“诚信要素识别评价表”,评价诚信要素。

诚信要素判断是否/符合,每项诚信要素符合诚信要求为1分,不符合为0分,根据诚信要素对检测/检验/校准活动、服务和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重大诚信要素、一般诚信要素。重大诚信要素不允许有不符合项,一般诚信要素不符合项不超过2项,即判定为符合诚信要求,否则为不符合诚信要求。

4.32根据评价结果,出具诚信报告。4.4诚信要素控制

4.41质量部负责组织开展诚信识别及评价,出具诚信报告。4.42客户部组织诚信满意度调查网,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报告,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项采取相应措施,执行《改进控制程序》,消除失信风险。

第二篇: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Q/AZ.G.TSCX-06-2010 A/1

1/5

目 录 目的..................................................................2 2 适用范围..............................................................2 3 引用文件..............................................................2 4 职责..................................................................2 5 程序..................................................................2 6 记录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03月01日发布实施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Q/AZ.G.TSCX-06-2010 A/1

2/5 1 目的

对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无损检测管理,人员资格、职责、设备条件、工艺规程和检测程序作出规定,以保证原材料,焊缝等无损检测结果正确可靠。适用范围

适用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无损检测的控制。引用文件

《管理手册》Q/AZ.G.SC-00-2009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手册》Q/AZ.G.TSSC-01-2010 《分包程序》Q/AZ.G.CX-11-2009 《产品的监视、测量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Q/AZ.G.CX-20-2009 《纠正和预防程序》Q/AZ.G.CX-21-2009 职责

4.1 无损检测质控责任人负责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及实施,并检查无损检测报告。4.2 中心试验所负责无损检测资格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4.3 项目部负责产品或材料无损检测前的外观质量情况检查,负责无损检测的委托。4.4 工程部与无损检测质控系统责任工程师负责无损检测分包方的评价(需要时),无损检测分包协议的备案,中心试验所负责无损检测装置计量设备和计量器具的检定。4.5 项目部质检部门和中心试验所负责热处理工序过程的控制。程序

5.1 无损检测人员管理

5.1.1 按照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源的要求,配置无损检测质控系统责任人和无损检测人员。

5.1.2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无损检测探伤人员,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的要求,经国家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查部门认可的资格考核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应级别(I、II、III)和类别(RT、UT、MT、PT)无损检测工作。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03月01日发布实施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Q/AZ.G.TSCX-06-2010 A/1

3/5 5.1.3 无损检测评定人员和项目无损检测负责人,必须取得相应检测方法的II级或III级以上检测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但任。

5.1.4 无损检测人员应熟悉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Ⅰ级资格以上的检测人员可以操作,Ⅱ级以上检测人员可以签发报告。5.2 无损检测工艺

5.2.1 根据技术标准和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编制通用工艺规程或专用工艺。5.2.2 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由相应资格的II级或III级人员编制、校核,经无损检责任工程师审定后生效,通用工艺规程需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5.3 无损检测过程控制

5.3.1 项目部焊接专业人员在压力管道工程开工前仔细统计汇总需要做无损检测的项目,并及时向中试所出具无损检测委托试验单。

5.3.2 中试所在接到委托试验单后要及时组织人员和设备进场,设置冲洗暗房和其它辅助工装设备,熟悉施工环境。

5.3.3 无损检测作业人员应根据《无损检测委托单》工件的材质、壁厚、检验方法及要求确定工艺参数,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卡及施工工艺,经无损检测质控系统责任人审批后才能实施检测。

5.3.4 进行无损检测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无证人员严禁上岗。

5.3.5 无损检测的范围内容和方法必须按照无损检测委托单要求进行。

5.3.6 无损检测工作必须按照相应无损检测工艺标准规定、无损检测工艺卡和工艺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并按规定进行无损检测作业标识,严禁随意更改参数和检测比例。具有延迟裂纹倾向材质的焊缝应在施焊结束24小时后进行检测,对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再增加一次无损检测。

5.3.7 无损检测工作必须经焊缝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未经外观检查和外观检查不合格的焊缝,检测人员有权拒绝检测,进行抽检检测时,其检测部位应由质量检验人员指定。

5.3.8 在检测过程中要如实及时记录操作规范参数和检测数据,严禁事后随意增补数据。

5.3.9 射线底片冲洗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保证底片质量。

5.3.10 检测结果出来后,检测人员要及时通知被检测单位,若有不合格,检测人员要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03月01日发布实施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Q/AZ.G.TSCX-06-2010 A/1

4/5 会同焊接技术员、焊工分析原因,制定返修方案。返修完后,要及时重新检测并按规定追加检测。

5.4 无损检测记录、报告

5.4.1 依据“无损检测委托单”、“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以及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无损检测作业,作业完成后操作者在“工艺卡”和“过程卡”上签字。5.4.2 无损检测Ⅱ级资格人员应及时对无损检测结果作出评定,并出具无损检测报告,无损检测报告由无损检测质控系统责任人审核批准后送交质检部门。无损检测记录应包括无损检测的方法、数量、比例,不合格部位的检测、扩探比例,评定标准。5.4.3 每一项检测完毕后,检测人员要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报告的结论要准确无误,内容要填写完整清晰,签字手续齐全。

5.4.4 无损检测所有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复评、发放,按《无损检测管理制度》和《技术文件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5.4.5 无损检测必须建立无损检测记录,并按单线图及位号绘制检测部位图。5.4.6 所有无损检测项目完成后,要将检测报告整理成册,加盖中试所试验专用章。5.4.7 无损检测工作结束后,无损检测报告、检测部位图和射线检测底片应随工程竣工技术文件资料实行归档管理。

5.4.8 检测部位示意图、探伤报告、射线底片等记录应长期保存。5.5 无损检测设备及器材

5.5.1 无损检测设备应满足检测要求,按相关规定送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检查和校准,并有应专人进行为维护和保养。

5.5.2 无损检测仪器应建立技术档案,认真做好仪器的使用情况记录经常保持设备的完好。

5.5.3 无损探伤设备在操作中如发现性能不稳定,不能满足探伤要求时,应挂上停用标牌,及时维修,修复后应经检查后方可使用。

5.5.4 施工现场必须设立暗室和评片室,并应符合JB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的规定要求。

5.5.5 检测设备要严格按说明书要求使用,在搬运时必须采取避振措施X射线机要竖立阳极朝上放置。

5.5.6 检测设备在使用时,发生故障,不得自行处理,应由技术人员检测处理,并查明发生事故原因。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03月01日发布实施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Q/AZ.G.TSCX-06-2010 A/1

5/5 5.5.7 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对超标仪器停止使用,经修复达到技术要求方可使用。

5.5.8 长期存放或新购进的X光机,使用时必须按说明书规定调试后才可正常使用。5.6 检测现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5.6.1 射线探伤全过程检验人员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采取距离、时间、屏蔽等安全防护措施,满足防护要求,使检验人员接受的辐射水平在规定的范围内。5.6.2 射线探伤全过程放射区域必须采取封闭措施,并设置警戒线和醒目的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警示标志,必要时应有专人把守。

5.6.3 在居民区拍片时,要作好安民告示,取得谅解,射线发生器周围应采取屏蔽措施,使非放射工作人员居留侧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确保非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不受损害,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5.6.4 检验人员应认真执行《污染预防程序》,施工现场产生的废药液应装入带标识的密封容器内单独存放,统一处理,禁止随意排放,防止污染土地。5.7 无损检测分包

当公司无损检测能力不能满足产品检测要求时,可以分包给经评价合格的分包方实施。

5.7.1 分包评价

工程部与无损检测质控系统责任人负责组织对分包方的资质、无损检测能力、诚信等进行评价,评价合格后,列入合格分包方名录,与其签订分包项目协议,有关的评价资料及分包协议项由工程部存档备查。无损检测分包方每年初需重新进行评价。5.7.2 分包控制

(1)公司派出相应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监督分包项目的无损检测过程,必要时无损检测质控责任人到场。

(2)分包方的无损检测工艺、报告及相关记录,经无损检测质控系统责任人审查后存档。

5.7.3 无损检测分包具体按《分包程序》Q/AZ.G.CX-11-2009的规定执行。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03月01日发布实施

第三篇: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XXX-QP7.1-2016

版本号

B/0

文件名称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控制程序》,评价公司所经营产品的采购、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风险,并对风险加以控制,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安全性。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经营产品的采购、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

3权责

3.1最高管理者:为风险管理活动分配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规定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确定风险管理小组成员。主持每年的风险管理活动评审。批准《风险管理活动记录》。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制组织管理风险活动。

3.3业务部门:负责将顾客服务相关信息反馈给质量部提供参考。

3.4

售后服务部:负责收集相关产品的风险信息。

程序要求

4.1风险管理过程概述: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综合剩余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受益分析。应记录风险管理活动结果并纳入相关文档。风险管理过程

见图1。

4.2风险管理活动

4.2.1风险管理策划应包括:

a)风险管理活动范围:判定和描述医疗器械经营活动和适用于计划每个要素的阶段;

b)职责和权限的分配;

c)风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

d)决定风险可接受准则,包括在损害发生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险的准则;

e)验证活动;

f)相关的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收集和评审的有关活动。

4.2.2风险管理活动输出:

风险管理小组应对风险管理活动进行评审,必要时可补充确定评审人员。评审内容包括:对风险管理计划实施情况的评审;对综合剩余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判断;是否已有适当的方法获得相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上述评审的结果填写《风险管理活动记录》,该报告最终由最高管理者审批通过,经营活动风险控制的最终结论依据。

4.2.3风险管理资料输入(信息收集):

公司建立收集和评审医疗器械信息的系统时,尤其应当考虑:

a)由医疗器械的操作者、使用者或负责医疗器械安装、使用和维护人员所产生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机制;

b)新的或者修订的标准。另外,也应当将最新技术水平因素和对其应用的可行性考虑在内。并应注意该系统不仅应当收集和评审本企业类似产品的相关信息(及内部信息),也应当收集和评审市场上其它类似医疗器械产品的公开信息(及外部信息)。

相关人员在收到信息后,应及时与风险管理负责人沟通,风险管理负责人将视具体情况召集风险管理小组,执行相关的风险管理活动,见图3。对分析结果可能涉及安全性的信息,应评价是否存在下列情况:

是否有先前没有认识的危害或危害处境出现;

是否由危害处境产生的一个或多个估计的风险不再是可接受的。

如果上述任何情况发生,一方面,应对先前实施的风险管理活动的影响进行评价,作为一项输入反馈到风险管理过程中,并且应对医疗器械经营过程的风险管理文档进行评审。如果评审的结果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剩余风险或其可接受性已经改变,应对先前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的影响进行评价,必要时进一步采取措施以使风险可接受。然后,应根据前面分析和评价结果完善适当的风险管理过程,修改相应的风险管理文档和风险管理报告。

4.3风险评价和风险可接受标准

本公司虽然针对涉及的产品,在风险管理方针的基础上,制订了风险评价和风险可接受标准。但针对每一特定的产品,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时,仍须对此风险可接受标准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如不适宜应重新制定。

表1风险的严重度水平

等级名称

代号

系统风险定义

轻度

轻度伤害或无伤

中度

中等伤害

致命

一人死亡

灾难性

多人死亡或重伤

表2风险的概率等级

等级名称

代号

频次(每年)

极少

<10-6

非常少

10-4-10-6

很少

10-2-10-4

偶尔

10-1-10-2

有时

1-10-1

经常

>1

注:频次是指每台设备每年发生或预期发生的事件次数。

表3风险评价准则

概率

严重程度

灾难性

致命

中度

轻度

经常

U

U

U

R

有时

U

U

R

R

偶然

U

R

R

R

很少

R

R

R

A

非常少

R

R

A

A

极少

A

A

A

A

说明:A:可接受的风险;R:合理可行降低(ALARP)的风险;U:不可接受的风险。

4.4

产品安全标准的应用

在有适用的产品安全标准时,应通过符合安全标准的要求来降低产品的安全风险。即使产品有相关的安全标准,也必须按风险管理规定的流程。因为符合安全标准并不能保证产品是安全的。评价产品的安全风险时总是需要考虑标准之外的因素。产品必须在设计和开发阶段输入相关的安全标准,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要求。已上市的产品若发生相关安全标准的变化,应作出评价。必要时通知厂商进行设计更改以符合标准要求。如果安全标准中规定了结构上的安全规范和/或规定了安全指标的限制,必须在风险控制措施中引入,并实施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验证。对该风险的初始风险估计可以省略,且采取该风险措施后,可认为损害发生的概率为最低,剩余风险可接受;除非有进一步的数据和资料显示须对风险重新评价。

相关记录

5.1  《风险管理活动记录》Ryzur-QR-QP7.1-01

附件1

开始

预期用途、判定特征

判定已知或可预见的危害

估计危害处境的风险

风险是否需要降低?

判定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记录风险控制要求

风险是否可降低?

实时、记录和验证适当的措施

风险是否可接受?

是否引入新的危害或危害处境或已存在的风险受到影响?

是否考虑了所有已判定的危害?

综合剩余风险是否可接受?

医疗受益是否超过综合剩余风险险?

准备风险管理报告

评审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风险是否需要重新评定?

医疗受益是否超过剩余风险?

不可接受

风险分析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综合剩余风险评价

风险/受益分析

风险管理过程的概述

第四篇:物业公司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程序

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程序

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程序 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公司经营、服务全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控制,以减少或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发生的各种损失。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分公司。3 职责

3.1质量管理部为风险防控的归口管理部门;

3.2 各部门、分公司负责对各自工作流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防范和控制。4 程序

4.1 风险的分类 4.1.1劳动劳务风险; 4.1.2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 4.1.3财务风险; 4.1.4管理风险; 4.1.5法律风险; 4.1.6其它风险。

4.2风险的识别

4.2.1劳动劳务风险:因违反国家劳动、劳务相关法律法规产生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纠纷。主要涉及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员工社保和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的办理、员工岗前岗位安全及业务知识培训等风险。

4.2.2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因违反行业规范、标准或公司规章制度及作业规程而产生的服务、安全等重大质量问题。主要涉及员工的岗位作业培训、现场安全管理,共有设备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共有部位的消防安防管理等风险。

4.2.3财务风险:因违反财务管理规定而产生的风险。主要涉及物业管理行业费用收缴风险,替公用事业费用代收代缴存在的风险、财务管理及资金安全管理风险。

4.2.4管理风险: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资产、财产类损失,或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投诉等事件。只要涉及物业违规装饰装修带来的风险,物业使用带来的风险,管理项目外包存在的风险,物业管理员工服务存在的风险,公共媒体在宣传报道中的舆论风险。

4.2.5法律风险:因法律概念不清导致的风险。主要是指在公共安全、人身财产的保险和财产保管方面,有业主因对物业管理安全防范主体的责任认识不清,误将本应由公安机关或业主自身承担的安全防范责任强加给物业管理公司,导致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纠纷增加,从而承担为此而产生的额外责任。

4.2.6其它风险:因重要指标偏离预算计划,如成本费用超出计划、收入利润下降)等原因发生的风险;对业主或者第三人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所遭受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所承担的风险。

4.3风险的防范

4.3.1 劳动劳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按照国家《劳动法》规定的必备条款完善员工劳动合同内容,并于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按时给员工办理社保并缴纳保险费用。3)对入职员工做好入职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向员工详细讲解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并由员工签字确认后存入个人档案,以便在后期发生违规事件或劳动争议后进行妥善处理。

4)员工到达工作岗位后部门应做好岗前业务知识培训并安排入职引导人进行一对一培训。

4.3.2 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1)特种设备、特殊作业人员应持国家认可的上岗证方可作业。2)部门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各项操作流程、规章制度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按照作业文件按时做好共用设备设施的日常运行、监视、维修、保养,同时做好书面和现场施工记录,并对特种设备、压力容器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校验、监测。4.3.3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妥善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2)妥善处理好与市政公用事业单位及专业公司的管理。

3)提高财务人员及收费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做好日常资金的管理。

4.3.4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装饰装修管理法规知识的宣传,监管业主装修的整个过程; 2)对于使用中容易发生损害的设施设备的区域,应建有相应的监控设备,对现场进行监控和录像,定期存储。

3)通过业主规约、宣传栏等形式向业主宣传物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帮助业主树立正确的物业管理责任意识。

4)加强员工培训,建设一支尽职尽责、服务优良的员工队伍。5)在劳动合同中,应明确员工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承担相应责任,从而加强员工的责任感。4.3.5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1)在管理区域内通过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广大业主进行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强业主对物业管理安全防范主体责任的认识。

2)合同签订时,应注意合同生效要件、条款是否违法、权利义务约定是否明确,是否最大程度保障我方的利益应由各业务部门对所签合同的履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发现有违约风险的应及时反馈质量管理部进行处理或通过诉讼途径及时解决,以免延误诉讼时效,导致合法权利的丧失。

4.3.6其它风险的防范措施:

1)购买相关的商业保险,以分担公司的经营风险或聘请企业的法律顾问,对企业运作中的种种法律问题及时解决。

2)做好现场的管理,同时提高员工积极面对突发事件和损害的问题,做好应对措施。

公司各部门、分公司根据本部门在物业服务全过程中所承接的职能、职责,对其中各环节逐项分析可能遭遇的风险,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点,并提出防控措施(见附件)。各部门应不断完善控制和防范本部门各类风险的质量体系文件。4.4事故的处置

4.4.1质量管理部应结合各项检查工作,每月对各部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记录并纳入月检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汇报,督促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纠偏,降低风险,减少和避免各类损失的发生。4.4.2发生以下风险事故按4.5处罚

A:预计发生的风险可能会造成20万元以上损失的(但还未实际造成损失的):

1、合同违规、违约;

2、工作自检中发现产品或服务问题;

3、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4、发生劳动劳务纠纷;

5、可能会逾期还贷;

6、因资金问题不能正常支付;

7、各部门“风险防控汇总表”所列其它风险等。

B:发生损失或严重违反有关规定的:

1、出现赔偿,承担违约责任的;

2、资产、财产等出现管理原因损坏、损失等;

3、劳动纠纷赔偿;

4、安全事故责任(财产等出现被盗、被抢,生产事故、交通事故、消防事故、大型群体性活动安全责任事故等;

5、逾期还贷造成罚息;

6、管理不负责任造成损失的;

7、出现重大投诉及群体事件;

8、对地产公司、物业公司造名誉等造成损失;

9、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管理规定;

10、其它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管理规定的事件。

4.5处罚规定

4.5.1 各部门出现风险事故,发生损失时,应及时向分管领导和质量管理部报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如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或未及时报备,在检查中发现一项,扣除部门负责人当月绩效考核分20分,在本部门计划任务书考核时扣除5分,可累计计算。4.5.2 已造成损失的部门,按以下办法处罚:

1)损失金额在2万元(含2万元)以上,5万元以内,扣部门负责人当月绩效考核分20分,扣除部门考核分5分;

2)损失金额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10万元以内,扣部门负责人当月绩效考核分50分,扣除部门考核分10分;

3)损失金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内,或发生1-2人责任重伤,扣部门负责人三个月绩效考核分,扣除部门考核分50分;

对于给公司造成30万元(含30万元)以上损失,或出 现其它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规定的,除扣除部门当年计划任务书考核分数处,视具体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做出相应处罚,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决定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即可责令责任人赔偿相应损失,给予免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理。

必要时将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4.5.3必要时,对在各项检查中发现的、或各部门预计会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风险类型、严重程度、处理方案不确定时,公司可组成临时风险评价小组,共同对发现的风险进行讨论、评价和确认,临时风险评价小组成员为风险发现部门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相关责任人和质量管理部。必要时包括公司总经理。

4.5.4 风险检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是每年管理评审的输入。5支持性文件

5.1经发物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5.2经发物业公司、各部门、分公司计划任务书

第五篇:风险监测预警控制程序

肃宁分公司 风险监测预警控制程序 目的

为杜绝和避免安全风险危机的发生,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检测监控手段,采取适当的风险检查、试验和监测方法,实现及时预警和有效处置,使风险预控管理中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范围

适用于分公司对各种行车设备、列车运行、现场作业、外部环境等运输生产及生活过程的危险源动静态监测、预警及分析评估,采用规避风险的手段,使事态得到控制。职责

3.1 建立健全分公司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让分公司、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风险监测预警组织机构由分公司领导、各部室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现场安全管理知识技术的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班组负责人组成,并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确保安全风险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

3.2 风险监测预警组织机构人员应履行的安全职责: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和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定各岗位安全负责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按有关规定配置安全设备设施,定期检验、维修,确保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建立和保持风险监测记录;建立定期巡查记录等。控制程序 4.1 风险监测方法

4.1.1 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检测监控手段,深化固定设施服役状态监测,加强移动设备的在线检测,健全大风、雨雪、地震和异物侵限等防灾监测系统及设备雷电防护功能,研发建立健全安全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及移动装备检测、预警及分析评估能力。不断完善对行车设备、列车运行、现场作业、外部环境等运输生产过程的动静态监测,实现及时预警和有效处置。

4.1.2 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强化关键人、关键设备的跟踪及安全质量分析,提高对安全风险的预见性和把控力。

4.1.3 动态安全风险报警。对设备状态的动态检查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安装在机车上的“车载轨道状态监测装置”,二是接触网动态检测设备(包括肃宁分公司动态检测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三是线路检测救援中心的综合检测设备,四是人工添乘。对设备状态的动态检查结果,执行《肃宁分公司设备动态检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4.1.4 基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根据车间对每个班组提供风险信息的统计,实时更新风险研判指标数据库,利用计算机监控安全风险最新发展状况,实现分公司统一管理的动态安全风险报警信息。

4.2 风险预警原则

4.2.1 依据《肃宁分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中不同危险等级的危险性分值范围,对风险实行分级管理,不同的风险等级代表不

同的管理者需投入的关注程度和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1)极度风险:危险性分值在800及以上的,必须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分公司安委会马上组织风险分析研判,依据研判结果采取停产、停工、疏散、撤离等措施。

(2)高度风险:危险性分值在400及以上的,由各部门主任负责,需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重点监控和检查,分公司安委会定期组织风险分析研判。

(3)中等风险:危险性分值在250及以上的,由车站站长、工队长负责,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加强监控和检查,分公司安委会根据实际组织风险剖析。

(4)低风险:危险性分值在80以上的,由车站站长、工队长负责,需要进行关注,分公司安全、技术等专业科室加强检查和指导。

(5)可接受风险:危险性分值在80及以下的,应加强日常性检查。4.2.2 启动风险预警机制。在分析清楚安全风险等级后,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2.3 按照分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中“危险源管控”要求,按作业组、工队和分公司三级分别进行管控。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管理

5.1 加强信息管理。安全风险预警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和功底。安全风险预警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达到动态监测、及早防范、有效阻止及避免风险危机发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风险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5.2 健全安全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高效的安全风险分析是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按照专业管理、系统负责的原则,分公司各部门、基层单位负责安全风险统计分析报告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分析、总结、报告制度,规范安全风险预警管理。

5.3 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是风险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分公司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者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

5.4 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应和分公司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风险管理必须保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沟通和衔接,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实现数据共享。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应和分公司各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5.5 加强风险预警系统的日常监管和维护,保证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风险信息数据、指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

6.相关文件、记录

6.1 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

6.2 《肃宁分公司设备动态检测管理办法》(肃宁运字[2014]69号)6.3 《肃宁分公司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肃宁安字[2013]80号)6.4 《肃宁分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考核办法(暂行)》(肃宁运字[2012]97号)

下载检测实验室风险控制程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检测实验室风险控制程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检测实验室管理

    二、仪器设备的编号、建卡 (一)分类编号 无论是库存或在用的仪器设备,都应按照要求进行分类编号,将号码分别写在调拨单、入库单、账页、卡片、仪器设备及附件上。标在仪器设备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2范围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所有......

    检测实验室内审员培训..

    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 培训内容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起源和发展 1.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的起源 2.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发展 3.计量认证与审查认......

    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年终总结

    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年终总结 实验室在各位领导的支持,实验室员工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2017年内本公司对外承接的各项检测工作和其他部门要求配合完成的各项任务及检查工作。......

    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规范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1.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进入......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保密制度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保密制度 1、 需要保密的文件,要标明保密字样。 2、 HIV抗体检测实验室检测资料要有专人负责,妥善保 存各种实验记录、感染者档案、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 监护......

    走进实验室检测题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关于家庭实验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立家庭实验室后,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探究了B.生活中的易拉罐、气球......

    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仪器设备管理 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