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系统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卫生系统科学发展调研报告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卫生系统科学发展调研报告2010-06-29 19:06:5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卫生系统科学发展调研报告卫生系统科学发展调研报告(2)
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卫生行业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发展的问题:诸如城乡卫生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编制短缺,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历史欠帐多,遗留问题多等等,都严重制约着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找准问题的结症,以科学发
展的理念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最近我局组成六个调研组,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县(市、区)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座谈讨论、走访群众、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形式,开展了“解放思想抓机遇、改革创新破难题、科学发展求突破、卫生惠民见实效”主题实践活动调研,着重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服务对象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求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811所(个),其中:公立综合医院6所、中医医院4所、妇幼保健院(所)5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所、卫生监督所5所、中心血站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所、乡镇卫生院40所、村卫生室548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5个,民营医院18所、个体医疗诊所(社会办医)155所;共开设床
位3464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张;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245人,其中执业医师1751人,执业助理医师1451人,注册护士1383人,乡村医生779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卫生发展不平衡,优势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在市、县城区二级综合性医院,并存在重复建设及重复添置大型医疗设备等现象,医院专科特色还不明显;已建成的市、县“120”紧急救援中心服务能力还不强,使得各家医院抢急救病人现象时有发生。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等农村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人才、医技、设备)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几年来,全市年均卫生事业经费绝对数虽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增长幅度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尤其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均低于周边
地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薄弱,乡镇卫生院的急危重抢救设备及基本医疗设施显著不足,设备日渐残旧和老化。
(三)卫生人才短缺。综合性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存在重医轻护现象,护士人员不足,待遇较低;乡镇卫生院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卫生人才严重短缺,护理、放射、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及职称均偏低,存在专业性差异。医务人员收入虽逐年有所提高,但仍明显低于其他部门职工工资,乡村医生养老等问题缺乏具体政策和办法。待遇偏低和生活条件差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也导致了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
(四)部分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新农合筹资水平仍然较低,报销比例偏低;乡镇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弱化,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康复医疗等工作滞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晋升副主任以上职称人员到乡镇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没有完全落
实到位,相关措施尚未完善。
(五)医患纠纷调处机制不健全。少数病人因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表现出一些过激行为,甚至形成“医闹”;新闻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上为求轰动效应,对医疗纠纷不是进行分析和疏导,而是常有炒作之嫌;医疗保险机制不健全、医疗纠纷的调处没有法规依循,同时医疗鉴定多由本地各相关领域医疗专家及法医组成,未能完全走出“亲族鉴定”的圈围,难以产生公信力,患者及亲属在鉴定前后均带有不信任感。
(六)改革创新意识不强。部分单位领导和职工对“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认识不足,仍未跳出“以卫生办卫生”的传统思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致使一些工作停留在规划和讨论中,并未付诸实际。少数干部职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
(七)工作效率不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为基层服务的意识不够强;医
疗卫生机构存在服务理念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少数职工工作中推诿扯皮、畏难观望、效率低下;极个别医护人员甚至以貌取人,对待病人特别是农村病人态度生硬,服务质量差。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找准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做了进一步分析。
(一)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全局上下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战线,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认识上是到位的,在抓项目建设和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工作中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个别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对解放思想促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面对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
第二篇: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的主要途径。旅游业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象征、“一业兴而百业旺”的产业,在构建科学发展中必然应发挥重要作用。一个矛盾尖锐交错、冲突麻烦不断、贫富分化悬殊的社会,不可能有兴旺发达的旅游业;同理,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发展的旅游业,也必然会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安居乐业。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市场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以保证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旅游业规范发展。实践证明,有效持久的市场监管机制,是关系到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建立市场监管机制,首先要分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市场监管内容、目标和途径,从而形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一、我市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行社门市部和外地办事处的无证经营
无证经营是未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许可,无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擅自经营旅行社业务,非法谋取收入的行为。包括本市旅行社门市部未经注册登记和外地驻淄旅游机构未经我市有关部门同意擅自组团、接团;擅自设立营业部或分支机构;假冒合法旅行社名义经营旅游业务的行为,也包括野马旅行社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的行为。
(二)违规经营
为出国旅游者代办异地护照;旅行社违法经营造成参游人员滞留不归;旅行社搞私人承包或部门挂靠;违背合同规定安排旅游团超计划购物;违法刊登旅游广告;使用无证导游;擅自经营出境旅游;擅自组织团队赴未经批准的出国旅游目的地旅游;擅自经营国际旅游业务;擅自设立旅游部等行为。
(三)导游问题
未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考取导游资格证书而上岗带团的无证导游和领队,或虽有资格证书但未持证上岗的导游和领队;导游或领队随意改变合同约定的旅游项目,擅改行程,超计划购物,欺骗游客,索要回扣和小费,在讲解过程中掺杂黄色、低级、反动、有辱游客尊严的言语等行为。
二、建立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是实践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建设旅游目的城市的必然要求
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目的就是维持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我市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一定是旅游业非常发达的城市。没有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国际化城市的形象是不完整的。因此,建立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是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必然要求。
(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个产业的飞速发展,与该产业内稳定的秩序是密不可分的。近几年来,我市旅游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这与我局多年来对市场监管所做的大量工作息息相关。实践证明,建立市场监管机制,有利用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旅游产品自身特点所确定
旅游消费品具有无形性、综合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等特点,这使得旅游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加剧,企业整体效益下降,旅游服务质量低劣,旅游投诉日益增多。因此,有必要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以科学发展观理论建立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一)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专项整治有效机制
部门协作、综合治理是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成功经验。我市的旅游市场中存在的“黑社”、“黑车”、“黑导”等问题不是单个部门所能解决的,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发挥好政府的参谋作用,发挥好专项整治工作牵头单位的作用,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同作战,联合执法的有效机制,营造专项整治的高压态势,深入扎实的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二)试行公示制,规范对旅行社的管理
1.对旅行社实行公示制度,凡有重大违规行这和涉及重大变更、重组以及被吊销证件处理的旅行社,均在新闻媒体上公示。
2.强化措施,建立旅行社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建立旅行社和旅行社经理信誉档案制度,提高重质量、讲信誉的企业和职业经理的市场声誉。同时,通过加强行政执法,迫使一批低质旅行社退出市场;通过实行旅行社违规违纪公告制,形成低质旅行社市场自然淘汰机制。
(三)严格执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
1.坚决清理一批政治、道德、业务素质不合格的导游人员。严厉查处超计划超时购物,私拿回扣行为;重点查处擅自变更旅行活动安排,降低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查处讲解掺杂低级、庸俗、迷信内容。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导游人员要坚决给予惩处,直至吊销导游员资格,不得再从事导游活动。
2.全面推行导游计分制管理和IC卡管理。组织强有力的旅游执法队伍和社会监督队伍,开展强密度的监督检查和执法检查。建立导游人员信誉档案制度和除名公告制度。
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旅游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长期协调相处的社会,是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形态。从利用资源的方式和特点看,旅游业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性特征,因此而被称为“环保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现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并举。从目前的现状看,旅游开发不是对资源的破坏性因素,但因开发不当或过度而造成的资源破坏也相当惊人。业内人士大多不愿听到这类声音,动辄就为旅游开发辩护,这对反击极端保护主义是必要的,但在长远上不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比较科学和实际的态度应该是,旅游行业要自觉高举环境保护的旗帜,强化在科学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开发意识,这将既能赢得社会广泛的支持,也有利于旅游业集约化发展。例如,对旅游开发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在旅游区内控制住宿设施建设、对旅游景区实施承载力的控制等,都应重视加以贯彻和宣传。
旅游开发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和谐统一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旅游发展固然可以带动脱贫致富和精神文明,但由于开发过度、管理不当、保护不够,国内外也不乏负面影响的例子。例如,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加速消亡、原住民的古***俗和生活快速变迁、重义轻利的淳朴民风不在了,都属于旅游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冲突。要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处理好旅游与原住民的关系、开发开放与民俗保护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外地旅游者与当地人的关系,也就是要发挥好旅游业的社会事业性功能,而不仅仅考虑经济贡献的问题。
五、在执法过程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坚持“三个结合”。
(一)坚持堵与疏相结合。在违法经营者中,我们一定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予以区别对待。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教育在先,查处在后,疏导为主,取缔为铺”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情况,分别处理。发现并处理违法经营者时,要实行先行告知制度,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办理有关证照,逾期不改正的,该查处的要查处,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
(二)坚持情与法相结合。一是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行驶职权,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过程中,有三点必须予以明确:首先,要明确查处范围。其次,要明确查处对象。再次,要明确执法主体。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查处其管理范围内的违法经营行为。二是坚持和谐管理。在执法理念上,应树立尊重、保障和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代法治理念;力求执法权力与公民权利相统一。在执法作风上,力求规范和人性化相统一,做到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在执法方法上,力求行政处罚与行政指导相统一,将行政建议、行政告诫等行政手段切实融入到查处取缔工作中去;在行政处罚上,力求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统一,做到宽严并济,过罚相当;在执法效果上,力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取缔工作。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清理整治违法经营过程中,一定要文明执法,依法执法,切忌简单粗暴、滥用职权。要坚持做深入细致的政策 法规宣传解释工作,尽力争取当事人的理解配合。要注重工作的策略方式和方法,切忌激化矛盾,诱发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
(三)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清理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调集足够执法力量,集中时间,连续作战,把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违法旅游经营者全面、彻底清查一遍,确保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该取缔的坚决取缔,能疏导规范的予以疏导规范。治本,就是要在治标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对违法经营行为的长效监管机制,明确细化监管责任,健全完善相关行业管理制度,建立起对违法经营行为能及时发现、及时整治、及时巩固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铲除滋生无证无照非法经营行为的土壤,从制度、机制上保障违法经营行为不反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从提高基层执法人员工作责任心和广大经营者依法经营意识上下功夫,建立无证无照经营举报网络,健全举报奖励制度,发挥和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完善集预防、举报、查处、登记、规范为一体的长效监管机制,努力实现清理整治违法经营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六、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旅游活动愉悦身心
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除了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功能以外,旅游活动带给旅游者的身心愉悦是重要方面,这也是旅游 动机形成的基本原因。旅游是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旅游的目的就是追求身心愉悦,一个令旅游者郁闷、赌气、发怒的游程,肯定不属于和谐社会的气氛。旅游活动涉及的地点、行业、服务种类很多,如果让各个环节都服务到位,使旅游者得到身心的舒适和满足,就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份贡献。
目前受大的社会环境影响以及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国旅游市场经营和服务的不规范现象还较多。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例,在省一级质监所受理的旅游质量投诉中,由于旅行社经营、服务不规范引发的投诉约占 60%,多数情况是降低服务标准、擅自增减项目、导游未尽职责等,这反映了旅游经营服务中诚信危机的现象比较突出,自然也隐含和孕育着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对此,旅游部门采取了日常受理投诉、旺季现场检查、重点专项整治等措施,对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收到了明显成效,但要进一步减少旅游事后投诉,确保更多的旅游者身心愉悦,还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体系。既要继续发挥好行业管理的作用,大力贯彻和实施各类旅游服务标准;更要进一步加强旅游法制建设,明确和细化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条款,为依法规范服务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加强诚信机制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确保旅游活动的满意率不断提升,为营造社会和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我们应正确认识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必要性,以整顿促发展,以发展促规范,以规范促效益;积极探索旅游市场 管理的新体制和新模式,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使旅游市场监管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我市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第三篇: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调研报告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调 研 报 告
近期,我局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科学发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下到一线,与各级党员干部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当前的思想解放现状,讨论目前思想不够解放的主要原因和对策。这次活动,大家普遍认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崛起的速度。面对紧迫的形势,要实现新一轮发展的跨越,必须推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冲破不合时宜的束缚观念,改变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做到勇于创新,勇于改革。
一、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块瑰宝。实践证实,解放思想是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开关,把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开展好解放思想活动极为必要。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深刻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是我们未来的行动纲领。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熟悉和把握了规律性,才能吃透十七大精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一”即“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上来,以新的思想境界推进新的发展实践,通过解放思想不断拓展完善发展思路,通过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探索,通过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创新,通过解放思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解放思想推动党的建设。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是破解我局发展难题的需要。破解难题、要害是找出破解难题的新办法。只有按照“破除一个“怕”字、树立一个“敢”字,破除一个“散”字、树立一个“严”字,破除一个“乱”字、树立一个“公”字,破除一个“拖”字,树立一个“快”字,破除一个“软”字、树立一个“强”字的“五破五立”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拓宽发展途径,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当前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不解放的具体表现。
(一)党员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慢”。
有些同志有一种“恐快”心态,总是觉得慢些才踏实,心里才稳当。而“慢”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差”,就是落后,“慢”和“差”决不是科学发展观。近几年我局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这就启示我们,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就能实现“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就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破除“慢”字,要正确把握宏观形势。从近年的实践看,我们既有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吃过亏、有过教训,往往比别人慢一步,就落后了一个时代。我们尤其要以积极作为的心态,把该做可做的事全力做好,不该做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原来该做而没有精力顾及好的,现在有条件了要抓紧做,有些将来才能做的事,现在也可以提前准备。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抢机遇促发展。
(二)党员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小”。
现实中,有的干部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现在跟过去比,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一旦取得一点成绩,就容易骄傲、容易满足、容易松劲。有些干部对竞争充耳不闻,对差距无动于衷,对落后麻木不仁,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
破除“小”字,要克服小团体利益的影响。一事当前,不能只考虑小团体利益,要顾全大局为全局发展尽责,为维护群众利益负责。
(三)党员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旧”。
解放思想,最终要落实到改革开放上。现实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能够做、做得好,我们就不敢做、做不成?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而我们还在争议、观望,错失良机?为什么对基层的积极探索,我们有些同志抱着一种怀疑的眼光和责难的态度,在那里质疑能不能干、怎么干?相对于发展而言,我们的改革还显得滞后。改革是拖不下去,也绕不过去的。拖和绕,只会使矛盾越积越深,成本越来越高,不仅制约发展,还会影响稳定。一定要坚决冲破一切陈旧观念的束缚,坚决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规定,坚决克服一切害怕权利调整的心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改革。破除“旧”字,要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找准政策规范与工作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都要大胆地探索和试行,凡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我们都要从有利于发展出发,千方百计用足用活政策。
三、今后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措施、办法。
(一)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
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主题是科学发展,重点是领导干部。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解放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直接影响一个部门发展走向。
从实践看,基层和群众的实践创造,是解放思想的源头活水,在解放思想问题上,往往是群众走在领导前面,企业走在党政机关前面。全局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上,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以基层的鲜活经验打开自己的思想空间,以群众的生动实践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不仅要做好解放思想的推动者,而且要做好解放思想的先行者。
(二)高度重视政治生态建设,为解放思想创设环境。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首要的发展环境。政治生态好,可以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反之,则会涣散人心,败坏风气,滋生腐败。政治生态不仅事关地方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培育和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从我做起,齐心协力,树立抓政治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形成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合力。
(1)进一步唱响发展的主旋律。首先要把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干部的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使广大干部把加快发展视为第一追求,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任务。解放思想必须以发展为标杆,我们思想解放不解放,关键看工作有没有突破,发展有没有起色。
(2)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用什么人,用作风怎么样的人,对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具有导向作用。党的组织路线从来都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具体讲,就是使用干部不能只翻简历、只看履历、只比资历,要以能不能又好又快发展、会不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评价一个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准,真正把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敢于负责、敢于突破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对那些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作风飘浮、不干实事、投机取巧、争名夺利的干部要及时鞭策教育,必要时坚决调整。对干部不搞终身制,特别是关键岗位,不能勉强使用干部,不能胜任的要坚决调离;在工作分工上也要打破终身制、不搞平均主义,让会干的、能干的多分工。同时,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想干事就难免有失误,就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只要出于公心,摔了跤,给他扶起来,拍拍灰,继续走。通过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使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让越来越多敢于负责、勇于干事的干部涌现出来,激励广大干部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
(3)严明党的纪律。严明的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各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做到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政治,就是在一切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坚决。讲大局,就是要强化全局观念,一切以党的事业为重,一切以全局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决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讲团结,就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性原则,增强组织纪律性,对少数各行其是、擅自妄为、危害大局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4)大力弘扬新风正气。作风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牢固树立“三个意识”,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规范自己,用党纪政纪约束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坚持公道正派,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锤炼自己的人格,检点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形象,给人以正气,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匡扶新风正气,狠刹歪风邪气,真正做到正一方风气。加强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促使广大干部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为民。
(5)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着力消除产生政治生态中消极腐败现象的体制性因素。建立公务员跨部门交流机制,使干部交流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破除“终老”一个部门而容易产生惰性、不利于丰富阅历、会受到关系网干扰的弊端,探索一条有效治理“中梗阻”的制度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精简、优化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效能建设向微观环节推进;加快政府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大部门体制,使效能建设取得制度性成果。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尤其对那些掌握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关系着公共经济秩序的部门,要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继续推进政务公开,采取公示、听证等形式,让群众知情,受群众监督,把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
(三)广泛宣传发动,推动全面思想解放。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解放思想不能仅仅局限在领导干部中,要推动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与干部队伍内部思想解放的有机互动,内外相济,互相推进。只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解放,而没有社会的呼应,解放思想就可能如泥牛入海,消逝于无形。因此,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要切实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大张旗鼓地宣传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广泛深入地报道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成绩,真正使解放思想深入人心,使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篇:县卫生系统社会工作人才调研报告
**县卫生人才调研报告
根据社会工作人才调研的安排,我局采取对乡村医生、社区医师、护士和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临聘人员代表进行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卫生系统的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卫生系统共有乡村医生、社区医师、护士和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临聘人员793人,男341人,女452人;其中在执业结构上医师460人,护士163人,其他后勤服务人员170人,医师中共有乡村医生379人;在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113人,占总人数的14%,中专(高中)583人,占74%,大专及以上97人,占12%;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229人,占总人数的29%,30至40岁的372人占47%;40至50岁的142人占18%;50岁以上的50人占6%。
二、存在问题
1、待遇偏低。一是乡村医师由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普及,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但他们又义务承担着大量的公共卫生工作,但每年只有2400元,多数是只够一个人的基本费用,就不要说拖一个家庭的生活了。二是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由于编制少,工作多,自行招聘人员多,经济负责重,所以临聘人员工作任务繁重而工资严重偏低,每月与交的各种保险金总计平均只有1100元左右,与当前的物价和各种消费不成正常比例。
2、素质偏低。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招聘人员,好的招不来,差的没用处,县城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个卫生服务站全科医师不足10人;其他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多数都是中专学历,专业不专、业务不强。主要缺乏高层次的社区医生。二是乡村医师
1共379人,初中以下25人,占7%,中专(高中)336人,占89%,但其中215是短期培训取得的中专学历,实质上仍是初中或高中水平,专业技术业务能力明显偏低;大专及以上只有18人。
3、队伍不稳定。社区医师、护士和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临
聘人员都人在心不在的人员,多数只要一有机会就考取其他正式(在编)工作而不辞而别,导致辛辛苦苦培养的专业人员总是不断的流失。
4、培训不到位。现有乡村医生、社区医师等培训不到位,难
以胜任公众健康“守门人”的重任。我县的乡村、社区服务机构都民营机构,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调训时难得抽人,所以多数人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临床训练,没有建立起全面正确的临床思维,基本功不过硬。从调研的结果来看,不仅学历遍低,大多数医生缺乏规范的在职培训,离上级要求的培训比率相当的差距。因此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远远不能适应居民的健康保健需求,难以胜任公众健康“守门人”的重任。
5、乡村医生队伍老化。我们从本次调研得到的数据显,40岁
以上的人数占了总数的37%之多,这说明乡村医生队伍中有一大半以上是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阶段发展而来的。同时存在断层问题,目前各种医疗机构严重差人,绝多数医学毕业都在外面找到了工作,乡镇医生后继困难。
6、乡村医生性别比例失衡。
根据调查的结果表明,全县乡村医生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1。虽然乡村医生在性别比上并没有多大的要求,也就是说没有特殊要求其性别比例为多少。但是就从农村实际出发和公共卫生工作普及与下移(比如妇幼保健)每全村卫生室最好是能有一名男乡村医生和一名女乡村医生,男乡村医生适合到自然村出诊,女乡村医生适合进行在村里的防疫、妇幼的工作。
7、乡村医生缺失基本的社会保障。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我县乡村医生的个人收入主要业务收入两大块构成,政府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退后还要瞻养老人,照顾家人,又无力从事其他劳动,基本生活难以维持。如果不解决60岁后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问题,乡村医生的前景令人堪忧。由于收入微薄及缺少社会保障等问题,许多乡村医生都处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边劳动边行医。
三、人才规划
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和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临聘人要通过正式解决编制进行逐步化解,全县的乡村医生到2015年要450人、社区医师要200人才基本落实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到2020年乡村医生要500人、社区医师要300人才能基本落实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详见《**县卫生系统社会工作人才规划表》)。
四、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师的数量略不足,按“十二五”规划要求,每1000人配备1名乡村医生只差50个左右。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人员差20%左右。现关最关键的是提高待遇、稳定队伍、提高技能。
1、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素质。县委政府要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尽快实施人才培训计划,改变乡村医生低学历、低水平的现状,拓宽培训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让乡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长知识、见世面、学技术,全面丰富和提高了乡村医生对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首先,下设培训基地。可以考虑把培训基地设在乡镇卫生院,定期不定期地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这样既可以方便乡村医生,也可以提高培训的次数,还可以为本镇的乡村医生提供一个业务交流平台。其次,创新培训模式。要立足实际,注重培训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把医政法规、职业道德、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作为主要内容,出台具体的培训方案,采取脱产跟班学习的形式,实行师徒带教方法。即由乡村医生拜经验丰富的医生为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带领其坐诊、看病。第三,引进高级人才。要加大引进高级人才到乡镇卫生院的力度,给乡村医生队伍注如新鲜的血液。
2、加大投入提高待遇。建立乡村医生最低工资线,由财政供给,减少和杜绝以药养医的现状。可以根据乡镇的具体情况给乡村医生设一个最低工资底线。要逐步推行退休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消除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这些措施可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减少乡村医生外流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乡村医生的生活条件,减少乡村医生“边劳动边行医”的状态,使乡村医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建议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对乡村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实行足额补助,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
3、加强对社区医生实施规范化在职培训,以提升社区医生的素质。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范围宽广、内容极为丰富的领域,涉及临床、预防、保健、康复、传统医学、心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全科医生的要求远远高于过去对基层卫生人员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急需一批训练有素的全科医师,而不是专科的医师。全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培养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力,显然不现实,在职培训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适应服务需要,因而,努力抓好现有社区医生的在职培训,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当务之急。从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在职人员的转型培训不能流于形式,重数量的同时要保证质量。要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有发展的长远眼光,积极制定社区医生培训计划,分阶段逐步将各类医护人员送出去进行培训。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培训情况的考核纳入年终总体考核体系,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挂钩,力争在三年内达到培训率超过85%的标准。
4、加强宣传,营造社区卫生良好发展环境。
当前,我县社区卫生服务只是一个“初始期”,居民“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思维还没有形成,社区卫生的公众关注度和认可度也不高。所有我们要利用各种媒体、借鉴各种途径,加强对社区卫生的宣传,吸引高层次的大学生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人员准入制度。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以保证医生的质量水平。政府要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从培养的源头抓起,挑选热爱社区卫生工作,立志于从事社区卫生工作大学毕业生,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骨干队伍、中坚力量。建立起社区卫生队伍可靠的人才保障机制,才能保证沧浪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1年3月20日
第五篇:县卫生系统行风建设调研报告
2005年9月22日,县卫生局组成由局长为组长,2名工作人员为成员的调研小组,分别与县、乡两级的医疗单位、部分医务工作者和群众、出院患者等进行了调研座谈。在此基础上,wmxz.cn调研小组回来后与部份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了认真讨论,综合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1、当前社会上对医疗卫生服务反映的突出问题。
首先,“看病贵”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显示,“收费高”和“医疗效果不理想”是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产生不满的最主要原因。
被调查对象反映,有的医院、科室采取一些非正当的方法,如滥检查、滥用药、乱收费来增加经济效益。在不合理医疗费用中,除了药价虚高“掏”去了患者大量钞票外,还有医院名目繁多的“赚钱”手法。社会上流传的“死得起,病不起”的口头禅,反映出群众对高额医疗费用的高度不满和百般无奈的心境。
其次,部分服务环节薄弱,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未如人意。目前,不少医疗机构都在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服务方式,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和服务。但是,群众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仍有较大意见。部分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够强,对病人或敷衍搪塞;或缺乏同情,态度冷漠,言语生硬;或片面依赖仪器检查结果;甚或不守医疗规程,酿致差错、事故,既给病人带来痛苦,又引发医疗纠纷。
2、医疗卫生行业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首先,风险高、压力大的职业特点引发了医务人员的畏难情绪。调研中了解到,面对医疗这个风险高责任重的职业,医务人员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医生每日面对病人,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理,及时向病人家属交待有关事项,若有欠缺或差错,便有可能受指责,甚至遭打骂、上告。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医务人员曾经因工作压力过大,产生畏难情绪,有过转行的念头。新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在医疗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更使医务人员感到困惑。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会导致医生为自我保护而在医疗上变得保守。
其次,对医院长期实行差额管理,大部分医院仅能维持人员及日常业务开支,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基础设施及大型设备购置上,普遍有等、靠、要的思想。再加上引不来人才,医疗队伍后继乏人,已直接影响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医疗体制欠明晰,导致医疗机构主体责任的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而,医疗体制改革却大大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机构的体制与投入机制不相适应。医院难以实现“科学合理的经营”,成了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合格”的经营主体。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定位为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提供价格合理的优质医疗服务为宗旨。作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家应保证其资金供给。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除了基本建设和特大型设备外,日常经费拨款还不到在编人员工资额的50%。
医院是当前我国药品消费的主要渠道,必然成为药品生产和供应商推销产品的目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一切商业行为的终极目标。高价格、高利润可以说是目前医药两家的共同需要,因此,市场上高价药品越来越多,即使不是新药,也要想法子换包装,把价提上去,医院也乐于使用;而平价药利润少,如今便是无厂家生产,也少有医院愿意使用。其结果必然是医药费用支出居高不下,群众不满情绪日涨。
2、传统的医德教育方式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新形势的要求。
医德教育是医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塑造医务人员高尚情操、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医德医风这个话题一直在讲,活动也搞得不少,但医疗卫生行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一路走强,近年甚至成了群众投诉意见最大的行业之一。“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有被“白衣狼”侵害的危险。
在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利益诉求呈现多样性。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人们一种合理的要求,讲求经济效益成了管理者追求的一项重要指标。一部分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出现重经济轻医德的倾向。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也相当重视医德医风教育,但教育手段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仍然沿用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或采取“一票否决”等形式主义管理方式,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能持之以恒的制度建设,使本属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变成突击性的运动化形式,时抓时停,结果不但收效不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或不如实上报情况的现象。
三、建议:
1、加快改革步伐,建立与社会主义县场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医疗卫生体制。
民意调查显示,老年人群及低收入人群担心在医改中把医院推向县场后将会显著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反对意见颇多;其他人群则表示医院应该走向县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需求呈现多样化,一方面高收入阶层“绿色健康消费”需求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弱势群体”仍徘徊在寻求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上。这为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分类经营管理提供了必需的社会条件。医疗卫生机构为社会提供多层次的健康保障服务,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推行和完善社会主义县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医疗卫生体制应当适应县场经济
运行规律的需要,作出相应的改革。近年我县实行医保制度的改革、医疗单位分类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县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为我县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吹响了前进号角,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和政策导向,是搞好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保证。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医疗卫生机构的性质定位,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设计,以确立医疗单位在县场经济中的“科学合理的经营”地位。医疗卫生部门是以保障广大人民健康为宗旨的社会公共服务行业。国家对于公共卫生的监控、疾病预防及基本医疗服务应当承担主体责任,列入政府工作规划及公共财政支出计划,提供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经常性资金保障,使其成为真正的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单位,集中精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外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及项目,应改行县场化经营,允许国家、集体、民营或外资多种投资主体,在符合医疗卫生机构准入条件的前提下,以独资或合资形式经营,竞争发展。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在资质认证、服务范围、质量标准、价格和税收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则并实施有效的监管。
2、加大对基层以及社乡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建立城县新型卫生服务体系,是适应我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人民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的迫切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医疗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非典”事件中,暴露出我县基层卫生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的缺乏。政府已注意到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但要全面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除了增加投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用改革创新的新思维,重组整合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政府主管部门要按国务院的要求,结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和相关的标准,并参照建设教育强乡的做法,全县统一标准和要求,分步分乡达标完成,力争在三五年内构建起可靠的公共卫生保障网络。要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网底的建设,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和社乡卫生服务站的投入,真正实现“小病在社乡,大病进医院”的设想。对个别财政力不从心的乡县,县财政要给予扶持,并要求乡级财政配套资金,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要规范公共卫生补偿机制,2003年7月县卫生局、财政局联合签发《关于印发县城县社乡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具体项目和补助标准的通知》,要求各乡财政按每万人口不低于10万元标准补助社乡卫生服务机构,且随经济的发展和服务项目内容的调整,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县政府要把这一项目的落实情况纳入有关责任人的考核目标,强化执行《通知》内容的力度。
此外,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规定简化双向转诊手续,合理分流病人,真正做到“小病在社乡,大病进医院”,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县整体医疗资源效益,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制定社乡卫生服务人员准入制度,并运用竞争上岗、实绩考察、末位淘汰等形式,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服务水准,增进群众对社乡卫生服务站的信任度。
3、扭转“以药养医”状况,理顺药品流通渠道,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
政府要下大决心解决“以药养医”的状况,从机制上切断药品购销中不正之风的源头。要降低虚高的药价,必须对药品流通环节进行宏观控制,并从药品生产审批的源头抓起,由卫生、药监、物价等部门共同实施。重点加强对新特药品和外来药品进入县场的管理。一要加大药品定价的透明度,规定合理的利润空间,严禁抬高药价;二要规范药品的流通渠道,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三要扩大药品公开招标范围,严厉惩处经销商联手抬高药品标价的行为;四要禁止医疗行政机构、医院非相关部门的公职人员与药厂、经销商、医药代表的联系,对因违规而获得利益者应给予严厉处罚。此外,要积极实行药品单独核算制度,对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的药品进货、库存、销售、利润等情况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加强外部监督。
4、改进思想教育方式,弘扬“抗非”精神,不断提升医德医风。
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我县白衣战士在“抗非”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以及一直以来形成的悬壶济世、救治众生的优良传统。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内在素质是在长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医疗活动中修养积累而来的。当前,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尚既继承了传统医德,又受到县场经济环境的强烈影响。各人的医德基础水平不同,职业道德行为有异,更增加医德医风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解决医疗卫生行风问题,要改变教育管理模式,要从建立具可操作性、能持之以恒的制度入手,把医德医风建设真正作为日常工作内容长抓不懈。一要强化学校教育,把医德教育列入教育大纲,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医德修养的基本原则、规范和方法;二要严格岗前培训,强化医德继续教育,结合临床正反两方面实例,细化对医德行为规范条文的理解;三要强化医德考核手段,制定公平、公开的奖惩办法,把医德医风表现同个人考核、晋级、薪金等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医务人员医德修养的自觉性,逐步使其成为一种自我修养行为。
调研中发现,年龄大、资历深的医务人员被病人刁难的机率较少,而年龄和资历较浅的则反之,这是医德形象和信誉的一种反映。医德形象具有公开性、示范性和社会性。社会主义医德,讲究的是要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制度是促进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保证,我县应把对医疗系统的行风检查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坚持下来,通过具有公信力的行风检查,加强社会对医疗卫生系统的监督。
同时,要及时发现、宣传医疗卫生界的新风尚和好人好事,表彰要形成制度。建议2-3年搞一次评议表彰活动,让全社会
广大群众都来参与评议,以弘扬医疗卫生界的主旋律,让群众了解医务人员,增加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信任。此外,建议由政府搭台,社会多方筹集资金,建立扶持卫生事业发展的专项奖励经费。
5、完善医疗法规,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舆论环境。鉴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风险性及其医疗单位的公益性等因素,应考虑将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与普通民事纠纷的损害赔偿加以乡别,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我县的实际情况,从刑事、民事、行政法规的统一角度制定处理医疗纠纷的地方法规。这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措施。
健全医疗事故鉴定的监督机制,并加大透明度和公开性。成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医疗界、法律界等有关人士参加,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直接领导的合议委员会,增加医疗事故鉴定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消除患方对鉴定结论的怀疑,减低处理医疗纠纷的难度。
建立医务人员职业风险保险和患者医疗意外保险制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医务人员(94.0%)认为需要建立保险制度。这是解决医疗事故赔偿和化解医疗纠纷的一条可行出路。可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医疗事故保险制度。用行政法规的形式规定各类医疗机构注册医务人员,依照所在医疗机构的级别设定的保险费率,由院方统一投保;患者可本着自愿的原则,按不同病种设定的保险费率,自费投保。
加大医疗卫生政策、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要增加群众对医疗卫生政策、制度的认知,提高对疾病医治的知识,指导患者理性地认识、接受治病的方式、方法和效果,增进医患之间的互信程度,化解因误解而产生的医疗纠纷。传媒与医疗机构要建立互信合作关系。一方面,传媒要积极正面报道医疗服务情况,弘扬医卫界救死扶伤的主流精神,营造医患互信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对医疗事故或纠纷进行报道时,应从维护双方合法权益、促进新型医患关系的建立和有利事业发展的角度,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传媒,wmxz.cn提供客观真实的情况。
我们从这次调研中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县委和县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发展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我县医疗卫生系统广大干部、医护人员、职工一直以来忠于医疗卫生事业,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深信,在中国共产党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在广大医护人员的拼搏奉献下,通过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我县医疗卫生系统的医德医风必将大大提升,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必将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