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全市林业科学发展的调研建议
加快全市林业科学发展的调研建议
市委政研室
林业既是经济业态,又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体。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更加突出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林业作为生态XX建设的首要任务,2009年组织开展了三年造林绿化活动;2012年实施“四绿”工程”和“三年消灭荒山行动计划”;2013年成功创建“山东省森林城市”;2014年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目标,组织实施生态建设年活动;2015年开展了绿化大造林行动。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全市林木覆盖率由2009年的35.2%增长到2014年40.3%,位居全省第4位;林业产值由2009年的44.5亿元增长到2014年209.8亿元,我市也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山东省森林城市。但是,从近期调研情况看,我市林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人均林地面积低,产业化程度低,管理粗放,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文明需求,开山采矿、项目建设等毁坏林木现象时有发
生,等等。着眼未来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一)齐抓共管,实现林业发展全员化。当前,群众对青山绿水、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森林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更加看重,对林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全社会对林业重视还不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认为发展林业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尚未形成工作合力。有的对林业认识存在偏差,以林业的产值评价林业的地位,以林业的经济贡献评判林业的作用,存在重经济、轻生态,重开发、轻保护,重当前、轻长远的倾向,林业工作难以走到前台。林业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涉及环保、规划、城建、土地、旅游、科技等多方面,需要全社会“一盘棋”共同参与。建议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成立全市林业生态建设与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领导同志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定期研究和实施重点林业项目,加强对林业工作的统筹谋划、协调推动。健全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把林业生态建设保护与发展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列为同级人大专题询问的重要议题,强化监督,增强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将造林绿化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弘扬生态文明,加大林业科普宣传,引导群众树立人与自然深度融合的和谐价值观,不断增强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植绿、护绿、爱绿的良好风气。为公众参与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搭建载体平台、提供场所,开设树木认植认养公益网站,公布认植认养流程、种植区域、收费标准,建立市民认植认养基地,为市民打开全年义务植树绿色通道;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定期评选最美绿化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设立林业建设基金,通过资金捐助、认建认养、林木冠名等方式动员社会公众积极捐助,引导形成发展林业人人有责、全民动手、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转调增扩,推动植树造林科学化。根据调查,全市荒山、荒坡、主要交通干道两侧、水系周边等宜林面积还有9.61万亩,造林空间逐渐变小,且剩余宜林地大多集中在远山、瘦山、陡山,土地瘠薄,造林成活率低,面临宜林地不足和造林成本上升的双重约束。按照市委提出的到2020年林木覆盖率达到45%的目标,全市需净增造林39.6万亩,每年需新造林6.6万亩,任务艰巨,实现既定林业发展目标的难度大,必须坚持科学增绿。一是科学规划设计。坚持远近结合,科学制定“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年度造林目标任务,因地制宜规划造林面积、时机、树种,制定实施方案。特别是在树种选择上,突出差异性,以乡土树种为主,坚持多树种、多林种结合,乔、灌、花、草结合,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相结合,大力推广优良乡土树种,着力营造混交林,设置生物防火林带,提高造林质量。优化森林抚育,以中幼林抚育为重点,通过抚育间伐、补植、修枝、割灌除草等人为干预方式,实现对林种、树种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
目的树种及优势树种成活率,达到促进林木生长、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的目的,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见缝插绿。针对造林绿化空间变小,深入实施荒山披绿、平原增绿、水系扩绿、路网连绿等“四绿工程”,加快推进25°坡以上耕地退耕还果还林,推进城乡边角地、空置地绿化,做到因地植树、开门见绿。在城区,结合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墙体、屋顶、阳台、公交站点、停车场等立体空间绿化,结合城市改造项目开展拆迁建绿、拆违还绿等工作,结合园区建设做到绿化与建设同步,全面加强城市绿化改造提升。在乡村,结合美丽文明乡村建设和创建森林村庄,把造林绿化美化作为重要内容,加大考核比重,打造30—50米宽环村林带,实现村内绿树掩映、村外林带环绕。在厂区,按照环厂区建设20—30米宽主林带的标准,重点对日钢、森博、华能电厂等重点企业以及港口、货场,栽植高大乔木建设环厂区生物阻隔林带。三是创新绿化模式。针对造林主体单一的问题,建议推进实行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大户“三大”主体造林和专业化、机械化、科技化、四季化“四化”造林,进行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造林绿化。针对荒山裸岩及矿坑植被复绿难题,继续大力推广播种造林、藤蔓植物上挡下挂造林、风镐钻孔客土回填造林、高次团粒喷播造林等新技术、新模式,提高裸岩、矿坑绿化美化效果。强化市级重要水库水源地绿化,优化配置全市水资源。
(三)面向市场,加快林业产业规模化。林业产业化是带动林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有205家,市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仅有44家,且规模普遍偏小,产业辐射力不强,对林农增收的带动力较弱,林业产业提档升级刻不容缓。一是深化林权改革。以在区县、乡镇建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为抓手,建立完善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鉴于土地分散经营已成为我市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建议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做好林地流转服务引导,允许农民以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整合分散经营土地,更多向家庭林场、农民合作社、林业企业流转,为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培育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引领和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种植、加工、销售、贮存类林业龙头企业,优化岚山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发展环境。对经营面积和产品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和大户,优先安排补助资金和项目,加强技术服务。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建立规模片区、示范园区、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规模化产业。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经济不争农地、不占耕地,在保护森林生态的同时,利用林地和林间各种资源潜力创造经济效益,实现远期得林、近期得利。建议推广“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的林下经济模式,利用荒山荒地和林业大户典型带动,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把“荒地”变“金地”。同时出
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给予林农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鼓励引进、研发适宜林间种养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动传统单一的木材加工生产向林粮、林禽、林草、林畜、林菌、林药等高效立体经营模式转变,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林业财产性收入。四是突出产业链延伸。鼓励发展与林果相关的产业加工、仓储业、物流业,拉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好林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文章,围绕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发展经济林建景观,依托景观建经济林基地,做到经济林发展到哪里,景观就建到哪里,水利、道路设施就修到哪里,实现林、景、水、路有机融合,带动林业效益持续提升。
(四)优化投入,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目前,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社会资金来源不足,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全市林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随着造林成本不断提高,这一制约会更加突出。根据目前的造林成本测算,完成9.61万亩宜林地造林任务,需投入资金2亿元,从2014年各项资金来源看,资金缺口达1.7亿元,要完成到2020年林木覆盖率45%的目标,6年资金缺口达6.1亿元。面对林业建设投入大、见效慢、生态需求日益增多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现实矛盾,我们必须优化投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投入增长机制。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林业建设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碳汇和文化多重功能,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政府作为林业发展第一责任人,在重要公益林体系(包括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建设、林业科研、护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及水、电、路、监控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担主要责任。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投入未列入政府预算,有些预算没落实到位。建议对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廓清政府职责,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将“三个生态系统建设”和“一个多样性保护”尽快纳入财政预算;已经列入财政预算的要确保落实到位,没有落实到位的要加快清算补偿,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搭建良好平台。二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发挥市场在林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确保林业建设的门槛对民营资本既要“准入”又要“能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弥补我市林业建设资金不足的短板。尽快健全“谁栽谁有谁受益”的林业产权机制和补偿机制,通过“四荒”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吸引企业、工商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完善林业贴息贷款、森林保险、林权抵押、税费优惠等金融扶持政策,增加市级补贴项目,提高补助标准,对符合政策规定的林业贷款据实贴息。三是加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林权交易市场,完善林业服务中心,发挥林权登记中心的作用,推动林业资产资源流通市场规范运作。完善林业投融资机制,研究制定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盘活森林资产资源,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抵押业务,开发多种类型的林权抵押贷款产品,解决广大林农、林企面临的“担保难、抵押难”问题。
(五)管护结合,推动林业保护专业化。目前,森林管护已经成为各级尤其是基层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挑不起的重担,每当遇到病虫灾害、易燃天气、上坟季节等,基层只有全体出动、严防死守,尽管耗尽心力也难以做到万无一失。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强化政府责任、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引进专业化公司,走专业化治理的路子,探索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新途径。一是加快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专业化。利用专业化公司的技术优势,准确把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检测预报网络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早发现、早除治。推广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引导林企、林农使用生物、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度、低残留农药,杜绝滥用农药。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设立专门监管机构,确保不出问题。加大对引进苗木、种子检疫力度,阻止危险有害生物传入。二是探索实行森林防火专业化。政府突出加强森林防火通道、防火隔离带、瞭望台、护林房、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山引水及水源上山、市企联合航空灭火工程,建设生态墓地,组建生物阻隔林带,不断完善森林防火体系。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运作模式,引进专业化的森林防火公司,利用公司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承担日常森林防火任务和特定区域、特定节点的森林防火责任,提高对约定区域的火险监控和处置能力。强化责任落实,加强野外重点区域火源管理,提高民众森林防火意识。三是严格林业执法。
坚持依法治理与专业化防控相结合,严禁滥砍滥伐。国土、林业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合作沟通,形成联合工作机制,在各类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中,严格执行国家林地审批前置、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做到伐前有设计、伐中有监督、伐后有验收,坚决制止违法毁林开垦、采石、采矿、取土等行为。加大对滥砍滥伐案件的查处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督导责任主体限时完成对遭到破坏的林地恢复森林植被,提高全民林业法制观念,巩固林业生态保护成果。严守生态红线,对重点公益林划线定界,逐级签订保护责任状,定期巡查、核查,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措施,确保重点公益林受到保护。
第二篇:进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调研建议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经济的集聚作用、整合作用和带动作用日益凸现。由于其自身具有集聚特色产业、拉伸工业链条、集约利用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明显优势,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市委三届四次会议提出了建设“两城五园”的宏伟目标,把加快新型工业化确定为全力推进的“兴工强市”的首要任务。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载体
和平台,****工业园区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工业园区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是发挥投资的规模效应,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集聚的有效途径。
首先,工业园区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自二十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内工业园区的发展十分迅猛。统计资料表明,由科技部批准的全国53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增加值、利税与建区初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00倍以上。一些地市、县级工业园区也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如江苏苏州工业园、连云港工业园、湖南湘潭天易工业园等除了基础设施投入成倍增长外,对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拉动均在20个百分点以上,有的已经超过了50%,我市工业园区担负市区69.1%的财政收入,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其次,工业园区对招商引资具有特殊的平台功能。工业园区的位置一般都是根据区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环境等要素精心选择的。园区内的道路、交通、通讯、水电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成的硬环境,与经过着力打造的制度、行政、市场、服务等软环境,对投资人或客商具有较大吸引力。可以说,园区特殊的、优越的环境,是最适宜经济发展、企业成长壮大的环境。因此,工业园区不仅能在高层次、宽领域的范畴内吸引生产要素的集聚,而且可依靠其优良的软硬环境更好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在有资源、有效益的前提下,有了工业园区这个平台,客商或投资者才会来,招商引资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再次,工业园区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在越来越重视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追求经济比较效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工业园区是通过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来发展工业经济的科学模式。一是工业园区可节约土地资源,既能有效、合理地保障建设用地,又能防止乱占耕地,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工业园区是依托地方区域和资源等优势建设的,可以使地方的资源优势得到有效配置,产生最大的资源集聚效能。三是把企业集中在工业园区,可以引导产业相同、相近或相似的企业集中起来实施规模发展,产生规模效应。四是企业集中在园区发展,既方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降低配套建设成本,又有利于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同时,企业间信息交流、优势互补等活动更是极为有利。
二、****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业园区成立于2006年9月,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务院审核公告的省级工业园区,也是宁夏唯一的“穆斯林用品产业园”。园区位于**市区西南7公里至20公里范围内,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120平方公里,西临京藏高速公路,东连211国道,银平公路和吴青公路穿境而过,距青铜峡火车站25公里、距河东机场46公里,交通发达、运输便捷。自去年以来,园区管委会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打造**第一园,园区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基础设施取得新成效。建成了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园金纬三路等5条8.9公里道路,新建了造纸园区1.58公里侯新路工程,四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六纵七横的路网结构。在造纸循环经济园建成库容60万立方水库1座,日供水达到6万吨,具备了向各造纸企业供水能力。完成了穆斯林用品产业园10千伏专项供电线路2250米,实现了向恒枫乳业公司的正式供电,完成了关马湖110变电所建设,大大提高了园区供电能力。同时管委会还大力实施了路灯、给排水、通信、网络等配套工程,为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金世纪包装印刷公司迁建项目去年4月份正式投产以来,规模和效益不断攀升,截至去年底实现产值1.3亿元,解决就业900人,已发展成为全区最大的包装印刷企业。**恒枫乳业2万吨全脂奶粉项目,仅用7个月时间就建成投产,完成投资6000万元,日收购鲜奶达到200吨,发放奶款1500万元,工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实现了企业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创造了**工业项目建设的新速度。金牛集团、常信化工、昊盛纸业、万胜生物等优势骨干企业,通过资本运作、项目带动,争取各方面支持,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强经济实力。今年兴达粮油6000吨食用植物油、夏进乳业15条生产线技改、万胜生物4万吨无水谷氨酸钠、王国旗5万吨动物杂骨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园区向着的循环、健康的方
向发展。
――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近几年,市委政府对工业园区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目前已形成符合园区实际的政策体系,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围绕清真食品、粮油加工、包装印刷、生态造纸、化工冶金等产业,编制了清真牛羊肉加工、造纸污水处理等47个招商项目,通过项目推介会、招商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了
对外推介。引进河南神马集团,投资7000万元建设了2×31500千伏安密闭式电石炉技改项目。规划建设了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清真粮油加工基地等招商平台,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兰州田元民族用品有限公司,开工建设了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项目。针对该公司资金短缺的情况,积极引进新的投资主体,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正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同时与宁夏杞叶青生物有限公司、金瑞清真食品等20家中小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
――园区环境呈现新面貌。去年以来,园区对主要交通道路、厂区周围、园区道路进行了全方位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在金纬四路栽植苗木7000棵,对银平公路企业外围、昊盛路新安路两侧、昊盛纸业周边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清理垃圾1100多吨,拆除土墙3150米,栽植树木2.1万棵,拆除预制板厂1家。完成了银平公路两侧50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和高速公路景观墙绿化带工程,平整绿化带12公里。铺设输水管道3.8公里,建设了天辰湖、同盛湖、昊盛湖、鑫盛湖4个生态湖及供水泵房工程,生态湖共蓄水28.5万立方,形成湖面250亩。共挖运土方70.6万方,拆除违章建筑1万平方米,迁移输电线路2000米。同时还投资38万元,实施了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园金纬三路、金纬五路等五条道路的绿化工程,共栽植国槐等树木3000棵,今年又完成金经六路等五条道路绿化带土方填筑4万方,栽植各类苗木5万棵。通过园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整治工程,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特色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现代工业园区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去年年底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完成增加值7.8亿元,实现利税1.08亿元,园区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说,自成立以来,****工业园区在推动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客观地讲,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园区机制还不健全。目前园区内设机构为三个职能部门,即:综合部、发展招商部、建设管理部。市职相关职能部门在园区应设而未设办事机构,很难为企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可以说,目前的工业园区管理机构承担着类似乡政府管理的职能,职责仅仅是衔接和协调一些事务,没有规划管理权和建设管理权,不具备依法行政主体资格,为入驻企业提供土地审批、征用、规划、建设等最关键的服务往往需要上报区、市甚至自治区批准,办事效率低,有时甚至贻误招商引资时机。
二是融资范围和渠道狭窄。一方面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狭窄,只靠政府投入的依赖性较强,没有真正形成商业化开发、吸引多方投入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诚信体系和担保体系不健全,对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限,融资比较困难。
三是招商引资困难。园区虽然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资源和产业优势,但与省内许多园区特别是与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贺兰德胜工业园区、石嘴山工业园区相比,缺乏竞争力。因此,在招商引资方面,成效不是很显著,特别是在吸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方面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从主观因素分析,我们的招商理念比较落后,招商方法和手段不够先进,园区的载体功能较弱,一定程度上影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果。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包括企业创新和园区创新两个层面。目前入园企业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低,缺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和技术关联度不高,科技型创新孵化项目和企业短缺,园区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五是园区规划问题。2007年6月27日,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对**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吴政函【2007】37号),正式批准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6-2020)》。但目前所有的入园项目,都还要经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局重新审核,并报市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后,才能确定选址意见,土地部门发布征地公告。由于市规划局项目审批及规划选址的周期较长,程序较多,影响了项目的开工建设。
六是园区土地问题。今年以来市区的工业用地标准由原来的12类调整为13类,下调了一定幅度,但与德胜、望远等园区相比,土地价格还相对较高,招商引资优势不突出,特别是一些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在洽谈过程中对园区地价过高提出意见。
三、加快发展工业园区的对策和建议
要实现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立足市情实际,充分挖掘潜力,狠抓政策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是实现“兴工强市”战略的必由之路。
三项对策:
一是把“两大任务”做为园区发展的第一突破口,强力推进。今年市委、政府把招商引资和上争项目、争取资金这“两大任务”做为全市的“一号工程”,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园区也将2009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工业园区做为“两城五园”的第一园区,承担着市区工业崛起的重任,发挥着工业项目发展的平台作用,如何发挥好这一作用,真正担起重任,是我们这次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课题。对园区而言,就是要树立大招商、招大商意识,把“两大任务”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抢抓机遇的第一抓手,在招商引资上下“大”功夫。要结合园区产业特色和优势,在做好各类重点项目包装策划的同时,加大走出去招商的范围和力度,尤其要创新招商引资、上争资金的方式方法。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举,百试不爽的老招要用,五花八门的新招也要出,要积极探索专业招商、有偿招商等新型招商模式,主动灵活运用,只要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我们都全力支持和鼓励。要紧盯深圳福荫、吉林皓月、辽宁高科能源等大公司与园区企业的合作,力争完成6亿元的招商任务。要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加强和业务部门的沟通衔接,做到政策向上对路,上争资金对口,确保完成上争资金6000万元的目标任务。
二是把四大基地建设做为园区发展的第一抓手,强力推进。今年全市经济发展形势严峻,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同时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去年以来,园区管委会在认真分析、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基地、中西部最大的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宁夏重要的生态造纸和化工冶金基地的奋斗目标。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还远远不够。下一步要在四大基地建设上下“狠”功夫,凝聚内外合力,加大推进力度,促使企业做大做强。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要全力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步伐,力争6月份建成12栋标准化厂房。重点推进兴达粮油公司1.5万吨食用植物油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年内投产运行。切实推进恒枫乳业二期、4万吨无水谷氨酸钠、多晶硅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包装印刷产业基地要紧紧围绕宁夏(**)包装印刷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的实施,尽快完成土地报批、规划环评、招商项目编制等工作。加快推进恒通塑料5000吨清真食品包装材料、四中彩印厂的搬迁和夏进制箱厂的技改扩建等项目,力促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生态造纸基地要克服困难,切实加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通过上争内聚外引,积极推进新源纸业集团与陕西扎县建筑公司、中龙公司与辽宁高科能源的合作,力促15万吨制浆、22万吨造纸等重点项目年内全面运行。化工冶金产业基地要充分利用牛首山区域的荒山荒地,加大项目引进,加快6000万块粉煤灰免烧砖、5000吨动物杂骨及混凝土工程拌合站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促2万吨电解锌、12家砖厂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三是把优化环境做为园区发展的第一措施,强力推进。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工业园区与德胜、望远等园区相比,在硬环境还不够“硬”,软环境还不够“优”,在资源要素、区位条件上更没有明显优势,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在优化服务、打造环境上下“硬”功夫。因此,我们要将优化服务、创新环境列为园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实践内容,要让硬环境尽快“硬”起来,软环境尽快“优”起来。总体讲,在硬环境上要完善规划和基础设施。加快制定和完善《**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环评规划》等专项规划。尽快启动**垃圾压缩中转站和第三污水处理厂项目,加快新南天然气管道和**供水工程净化厂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全面完成牛首山区域、银平公路两侧50米、石中高速公路东侧绿化带及昊盛湖等4个生态湖周边环境和北大街等8.9公里道路的绿化任务。在软环境上要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对园区各企业、各项目要实行定人跟踪服务,简化园区职权内的项目审批程序,对今年确定的29个工业项目实行一名干部负责一个项目,项目不投产,服务不停止,要突出重点,对重点项目要特殊对待,特事特办,实行主要领导具体负责制。同时要深入开展信用工业园建设工作,不断扩大企业融资规模,在优化入园企业绿色诚信环境上抓深入,求实效,把园区的优势、潜力与政策、环境相融合,乘势而上,使我们的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市政府能否考虑,今后凡是符合四个功能区产业性质的项目,直接由园区出具规划选址意见,部分中性项目可报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局研究,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建议市人民政府对园区包装印刷、造纸循环和化工冶金等功能区的入园项目,参照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的土地优惠政策,将入园工业项目土地出让金的市政府收益部分,用于支持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快园区招商引资步伐。
三是建议市人民政府将造纸园区项目建设运行后处理的废水,作为牛首山东麓70万亩荒地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的水源,从造纸循环经济园向牛首山东麓铺设扬水管线10.5公里,引入牛首山东麓,进行综合利用,妥善解决造纸园区污水处理项目的遗留问题,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有效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
第三篇: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的主要途径。旅游业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象征、“一业兴而百业旺”的产业,在构建科学发展中必然应发挥重要作用。一个矛盾尖锐交错、冲突麻烦不断、贫富分化悬殊的社会,不可能有兴旺发达的旅游业;同理,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发展的旅游业,也必然会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安居乐业。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市场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以保证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旅游业规范发展。实践证明,有效持久的市场监管机制,是关系到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建立市场监管机制,首先要分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市场监管内容、目标和途径,从而形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一、我市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行社门市部和外地办事处的无证经营
无证经营是未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许可,无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擅自经营旅行社业务,非法谋取收入的行为。包括本市旅行社门市部未经注册登记和外地驻淄旅游机构未经我市有关部门同意擅自组团、接团;擅自设立营业部或分支机构;假冒合法旅行社名义经营旅游业务的行为,也包括野马旅行社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的行为。
(二)违规经营
为出国旅游者代办异地护照;旅行社违法经营造成参游人员滞留不归;旅行社搞私人承包或部门挂靠;违背合同规定安排旅游团超计划购物;违法刊登旅游广告;使用无证导游;擅自经营出境旅游;擅自组织团队赴未经批准的出国旅游目的地旅游;擅自经营国际旅游业务;擅自设立旅游部等行为。
(三)导游问题
未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考取导游资格证书而上岗带团的无证导游和领队,或虽有资格证书但未持证上岗的导游和领队;导游或领队随意改变合同约定的旅游项目,擅改行程,超计划购物,欺骗游客,索要回扣和小费,在讲解过程中掺杂黄色、低级、反动、有辱游客尊严的言语等行为。
二、建立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是实践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建设旅游目的城市的必然要求
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目的就是维持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我市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一定是旅游业非常发达的城市。没有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国际化城市的形象是不完整的。因此,建立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是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必然要求。
(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个产业的飞速发展,与该产业内稳定的秩序是密不可分的。近几年来,我市旅游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这与我局多年来对市场监管所做的大量工作息息相关。实践证明,建立市场监管机制,有利用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旅游产品自身特点所确定
旅游消费品具有无形性、综合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等特点,这使得旅游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加剧,企业整体效益下降,旅游服务质量低劣,旅游投诉日益增多。因此,有必要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以科学发展观理论建立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一)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专项整治有效机制
部门协作、综合治理是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成功经验。我市的旅游市场中存在的“黑社”、“黑车”、“黑导”等问题不是单个部门所能解决的,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发挥好政府的参谋作用,发挥好专项整治工作牵头单位的作用,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同作战,联合执法的有效机制,营造专项整治的高压态势,深入扎实的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二)试行公示制,规范对旅行社的管理
1.对旅行社实行公示制度,凡有重大违规行这和涉及重大变更、重组以及被吊销证件处理的旅行社,均在新闻媒体上公示。
2.强化措施,建立旅行社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建立旅行社和旅行社经理信誉档案制度,提高重质量、讲信誉的企业和职业经理的市场声誉。同时,通过加强行政执法,迫使一批低质旅行社退出市场;通过实行旅行社违规违纪公告制,形成低质旅行社市场自然淘汰机制。
(三)严格执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
1.坚决清理一批政治、道德、业务素质不合格的导游人员。严厉查处超计划超时购物,私拿回扣行为;重点查处擅自变更旅行活动安排,降低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查处讲解掺杂低级、庸俗、迷信内容。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导游人员要坚决给予惩处,直至吊销导游员资格,不得再从事导游活动。
2.全面推行导游计分制管理和IC卡管理。组织强有力的旅游执法队伍和社会监督队伍,开展强密度的监督检查和执法检查。建立导游人员信誉档案制度和除名公告制度。
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旅游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长期协调相处的社会,是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形态。从利用资源的方式和特点看,旅游业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性特征,因此而被称为“环保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现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并举。从目前的现状看,旅游开发不是对资源的破坏性因素,但因开发不当或过度而造成的资源破坏也相当惊人。业内人士大多不愿听到这类声音,动辄就为旅游开发辩护,这对反击极端保护主义是必要的,但在长远上不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比较科学和实际的态度应该是,旅游行业要自觉高举环境保护的旗帜,强化在科学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开发意识,这将既能赢得社会广泛的支持,也有利于旅游业集约化发展。例如,对旅游开发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在旅游区内控制住宿设施建设、对旅游景区实施承载力的控制等,都应重视加以贯彻和宣传。
旅游开发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和谐统一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旅游发展固然可以带动脱贫致富和精神文明,但由于开发过度、管理不当、保护不够,国内外也不乏负面影响的例子。例如,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加速消亡、原住民的古***俗和生活快速变迁、重义轻利的淳朴民风不在了,都属于旅游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冲突。要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处理好旅游与原住民的关系、开发开放与民俗保护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外地旅游者与当地人的关系,也就是要发挥好旅游业的社会事业性功能,而不仅仅考虑经济贡献的问题。
五、在执法过程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坚持“三个结合”。
(一)坚持堵与疏相结合。在违法经营者中,我们一定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予以区别对待。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教育在先,查处在后,疏导为主,取缔为铺”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情况,分别处理。发现并处理违法经营者时,要实行先行告知制度,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办理有关证照,逾期不改正的,该查处的要查处,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
(二)坚持情与法相结合。一是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行驶职权,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过程中,有三点必须予以明确:首先,要明确查处范围。其次,要明确查处对象。再次,要明确执法主体。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查处其管理范围内的违法经营行为。二是坚持和谐管理。在执法理念上,应树立尊重、保障和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代法治理念;力求执法权力与公民权利相统一。在执法作风上,力求规范和人性化相统一,做到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在执法方法上,力求行政处罚与行政指导相统一,将行政建议、行政告诫等行政手段切实融入到查处取缔工作中去;在行政处罚上,力求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统一,做到宽严并济,过罚相当;在执法效果上,力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取缔工作。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清理整治违法经营过程中,一定要文明执法,依法执法,切忌简单粗暴、滥用职权。要坚持做深入细致的政策 法规宣传解释工作,尽力争取当事人的理解配合。要注重工作的策略方式和方法,切忌激化矛盾,诱发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
(三)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清理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调集足够执法力量,集中时间,连续作战,把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违法旅游经营者全面、彻底清查一遍,确保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该取缔的坚决取缔,能疏导规范的予以疏导规范。治本,就是要在治标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对违法经营行为的长效监管机制,明确细化监管责任,健全完善相关行业管理制度,建立起对违法经营行为能及时发现、及时整治、及时巩固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铲除滋生无证无照非法经营行为的土壤,从制度、机制上保障违法经营行为不反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从提高基层执法人员工作责任心和广大经营者依法经营意识上下功夫,建立无证无照经营举报网络,健全举报奖励制度,发挥和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完善集预防、举报、查处、登记、规范为一体的长效监管机制,努力实现清理整治违法经营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六、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旅游活动愉悦身心
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除了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功能以外,旅游活动带给旅游者的身心愉悦是重要方面,这也是旅游 动机形成的基本原因。旅游是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旅游的目的就是追求身心愉悦,一个令旅游者郁闷、赌气、发怒的游程,肯定不属于和谐社会的气氛。旅游活动涉及的地点、行业、服务种类很多,如果让各个环节都服务到位,使旅游者得到身心的舒适和满足,就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份贡献。
目前受大的社会环境影响以及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国旅游市场经营和服务的不规范现象还较多。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例,在省一级质监所受理的旅游质量投诉中,由于旅行社经营、服务不规范引发的投诉约占 60%,多数情况是降低服务标准、擅自增减项目、导游未尽职责等,这反映了旅游经营服务中诚信危机的现象比较突出,自然也隐含和孕育着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对此,旅游部门采取了日常受理投诉、旺季现场检查、重点专项整治等措施,对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收到了明显成效,但要进一步减少旅游事后投诉,确保更多的旅游者身心愉悦,还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体系。既要继续发挥好行业管理的作用,大力贯彻和实施各类旅游服务标准;更要进一步加强旅游法制建设,明确和细化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条款,为依法规范服务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加强诚信机制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确保旅游活动的满意率不断提升,为营造社会和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我们应正确认识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必要性,以整顿促发展,以发展促规范,以规范促效益;积极探索旅游市场 管理的新体制和新模式,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使旅游市场监管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我市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第四篇:科学发展主要讨论议题及建议
科学发展讨论建议
按照油田公司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安排,采油厂积极组织全厂油田开发专业技术人员于2月4日进行了科学发展讨论,讨论紧紧围绕提纲,依照要求切实站在再建百年油田、科学谋划公司全年工作的高度开展。通过开展大讨论,就如何更好实现科技支撑、转型发展,提高井下作业质量等方面的建议进行汇总。
一、科技支撑、转型发展
1、延长油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和科技支撑型转变,首先要转变观念,走出油田传统单一开发模式,作为资源型企业,就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合理开发利用好资源,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开展油藏认识工作及开发方案研究工作,加快二次采油进程,其次要加大新技术应用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科技在油田开发工程的各环节切实体现,技术支撑作用突出。
2、加强勘探工作,实现资源接替,提高探井成功率。一方面要加强探井录井工作,更新和详细录井标准,提高油气显示发现率;另一方面利用新技术和试油方法进行差薄油层试油工作,进行地质认识和工艺总结,提高油井油层利用程度。
3、保证延长油田千万吨稳产20年。首先要进行扎实的储量摸底,对采收率进行合理标定,充分掌握资源现状,对全油田各采油厂进行开发规划决策,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产量任务及开发政策。
4、要建成国内一流标准化大油田,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和规范标准,不是照搬大油田,而是根据延长油田实际情况,建立起与油田实际开发水平相适应,具有延长特色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标准。
5、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新井单井产量。动态开展老区地质综合研究,通过开发的不断深入,获取更多地下信息,进行油藏精细描述,深化老区的地质认识,适时进行方案调整。新井井位确定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分析和油层预测,加强钻进过程中的随钻分析,提高新井油层钻遇率;同时加强入井材料检验、压裂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提高压裂效果,从而提高新井单井产量。
6、做好老井挖潜及措施增油。挖潜工作首先要注重老井挖潜的经济效益,放宽新工艺技术引进试验政策,严把效果评价和验收关。根据工艺原理建立选井标准,坚持“一区一策、一井一策、一层一策”的选井原则,从工作程序,现场监督管理,总结评价工作等环节的管理进行完善和加强,为后期工艺技术的优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实现挖潜效果好的工艺技术能得到推广应用。
7、落实三年注水开发规划。一是要对已注水区通过动态分析和油藏精细描述,进行配注量和注采井位的合理调整,加快注水见效时间,提高注水效果;二是注水规划区要进行开发方案研究,在注水工程建设上要进行专项管理,成立独立的管理监督部门,对工程过程全程跟踪,保证工程建设按期完成。三是坚持 “注上水、注够水、注好水”的政策落实。通过推进精细注水单元划分、精细注水调整、严把注水水质关等工作,促进油井注水见效,使注水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8、加强科研成果和生产实际结合。科研要立足生产,注重实用性,促进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结合。科研的立项要从生产实际出发,应该把握从生产中来最终要到生产中去服务生产的原则,以生产中突出问题、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立项攻关,科研的成果能有效的用于生产,促进生产,体现出科技推动生产的作用。
9、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实现阶梯式项目管理。实现集团、公司和采油厂阶梯式科研项目管理,这就需要建立简化、宽松的项目申请环境,严格开展项目程序,明确各级管理责任,理顺推进项目成果的转化、推广、跟踪、分析的管理程序。同时增加采油厂自主科研经费,促进采油厂科技的自主创新。
10、研究所(室)与勘探开发技术管理部门职责划分。要根据各部门工作范畴,统一建立各单位职责工作及工作流程,明确职责,防止工作职责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不高等问题。
11、建立信息交流与研究平台。建议成立延长油田设计院,完善油田的技术研究体系,立足延长油田实际,开展研究工作,能切实有效的服务油田开发。
12、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一是要进行油田开发基础资料的信息化,从现场录取到后期整理录入,信息化不是简单的资料电子化,而是根据根据各种工作的需要要求,建立完整的数据库,能较全面的满足资料的查阅,实现数据自动查询,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要通过建立网络信息,不断完善网络资源共享,实现网络办公化,防止因出差或请假造成的工作延误错失时机,导致工作效率低。
13、利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建立新的测井解释模型,提高对油层的认识程度。油田开发程度的不断加大,常规测井解释模型的定性研究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有必要转变思路,由测井解释的定性建立新的测井解释模型实现油层的定量研究,满足精细开发需求。
14、搞好专业技术、操作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技术人员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理念,首先加大培训力度,坚持个人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相结合,采取与高校合作、选派深造、参观学习、挂职锻炼等办法,充分发挥各类教育阵地作用,提升技术人员整体水平。其次要聘请技术带头人,广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要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才,提高技术人才待遇,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机制,增强和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学使用人才就是把人才放在最合适的地方,为挖掘人才最大潜力搭建合适平台,做好服务;大胆使用,为人才建功立业提供用武之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技术人员管理理年,才能建设一支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
二、井下作业质量
一方面要完善外协队伍管理制度,严格审查公司资质,规范工作程序,加强钻、录、测、固、射、压、修等作业现场管理,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健全HSE安全生产责任制。
另一方面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从入井材料、施工设计、施工过程、后期管理等方面,统一各环节质量标准,实行专人跟踪监督,并建立施工质量奖罚激励约束制度,其次要加大质量管理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宣扬质量对于油田发展的重要性,从全员意识上重视质量管理;还要对施工作业及监督人员进行操作规范和标准要求的培训学习,从基础上提高人员水平。
2012年3月
第五篇:加快四化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精)
加快四化建设 推动科学发展 把我局建设成为长江海事系统一流强局
胡一经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在长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上级工作会精神,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抓安全、打基础、强素质,进一步促进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为促进沿江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便沿江群众出行做出了新贡献。
一、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全年辖区共发生事故险情31件,共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5 起,沉船 5 艘,直接经济损失328万元,安全综合指数 105,辖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116”管理机制不断深化。认真落实渡船首末班报告制度和渡船专管员制度,确保辖区每艘渡船有人管、每项渡船监管工作有人做;积极推动渡船安全“四化”管理,合理优化渡线2条,撤并渡口 1处,更新改造渡船 2艘,免费培训渡船船员 603人次,渡船“三差两难”状况明显改善;扩展渡船帮扶范围,开展了义务培训、义务为辖区的所有客渡船统一着色、义务为20米以下的客渡船配置标志旗、为非公司经营的客渡船免费提供儿童救生衣、为所有的渡船提供统一的航行日志、为部分渡口更新渡口安全告示牌等帮扶活动;进一步规范渡船航行行为,制定渡船航路规范,绘制辖区渡口渡船分布图,建立了红(高风险)、橙(较高风险)、黄(一般风险)、蓝(较低风险)四级预警机制。全年渡船GPS终端上线率达92.72%,发布禁航令209 次,停航1022次,滞留渡船10 艘次,确保了沿江274.5万人次、28.4万台次车辆的渡运安全,取得了“零险情、零事故、零伤亡”的好成绩。
巡航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继续执行24小时巡航制度和夜间巡航“红、黄”牌考核制度,根据长江海事局巡航规范确定的原则,结合辖区的具体情况,将每天巡航分为白天和夜间两个时段,对巡航工作实行统筹安排与灵活机动相结合,突出了巡航工作的机动性、有效性和连续性,在巡航时间、巡航里程同比下降10.4%和3.1%的情况下,险情总数与去年同比下降24.4%,巡航有效性明显增强。
信息服务系统初步建立。制定了《安庆海事局安全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在局内外网站开辟了安全信息公告专栏,并依托局外网建立信息群发系统,健全了通信资料数据库;与芜湖海事局、安庆航道处建立了信息定期联系与通报制度,同安庆气象局签订了气象合作协议,提高了对大风、大雾、雷暴等恶劣天气预警的及时性;在港口作业密集区和大型水上服务区设立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站。全年发布各类航行通(警)告21期,为广大船员提供安全信息27996条,实施 3类安全预警17次、215天,多渠道、多种类的安全信息服务系统初步建立。
“三船”管理稳步开展。加强了船公司管理,更新和完善了辖区体系内船公司的基础资料和基本情况,全面运行部审核中心开发的交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信息系统,全年审核船公司8家。加强了船舶管理,以枞阳处为试点,依靠地方政府对“五小”船舶实行分类监管、综合治理,规范中途现场给船舶补办船舶签证管理,开展了新建船舶登记的现场核查工作,取得了新建海船临时登记授权,全年实施船舶签证39847艘次,办理各类船舶登记252艘次,船舶IC卡发放率达100 %,对辖区新建的5艘渡船、1艘油船、3艘海船和3艘油趸船实施了现场核查。加强了船员管理,有效运行船员考评发质量体系,组织各类船员考试875人次,签发各类船2 员证书1443本,实施船员违法记分530件、678分。
安检精品工程有效推进。采用理论加实检的“移动课堂”式的培训方式,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安排跟船实习、参加晋升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安检技能。全年共检查内河船舶1357艘次,完成计划的150%,检查海船174艘次,完成计划的112.6%,完成PSC检查10艘次,滞留船舶56艘,船舶滞留率3.66%,同比增长1.8%。
危防工作继续深化。按照长江海事局相关要求,更新了辖区的危防基础资料;开展辖区防污染备案单位的核查工作,完成辖区27座危险品码头、9个水上加油站、6家防污作业队伍、6家船舶修造厂防污染备案工作,备案率达100%;根据《长江水上加油站(船)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规范水上加油站作业行为;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于6月份联合长燃安庆分公司仁家墩加油站、安庆安洁环保公司等单位开展了一次溢油防污实战演习,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对整个演习过程进行了全程报道。全年办理载运危险货物船舶进出港申报1357艘次,回收处理船舶垃圾及污染物182.5吨,接收残油、油污水997吨,全年未发生船舶污染事故,确保了辖区193.5万吨危险货物安全运输。
专项活动扎实开展。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三防一禁”、“春运”、“两防回头看暨安全隐患整治年”、“安全生产月”、“奥运”安保、渡船航行规范年、“五一、十一”、“中秋、端午”节假日专项检查、船员履职专项检查、危化品船舶安全隐患大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我局还根据辖区的具体情况,开展安庆港区通航秩序专项整治、防搁浅专项检查等活动,并对专项活动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二、“四化”进程步伐加快
管理信息化取得进展。在长江局的大力支持下,将华阳、东流、牛头 山、枞阳四个海事处内网由以前的无线网桥联接,调整为2M 光纤有线联通方式,使内网的稳定性、传输速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下一步局与五个海事处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网上长江海事、船舶动态管理系统、费收系统、OA系统等软件系统运行良好。全年通过OA系统处理公文909份,内网访问量达680210人次,外网访问量达50960人次。
反应快速化作用突显。积极开展各类应急救助演习、演练,提高救助技能,加大救助资金的投入,对积极参与水上人命救助的社会力量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召开安庆长江水上搜救中心成员单位会议,总结典型案例,编制搜救指南,提高协作水平。全年共开展各类演练207次,开展救助31次,救助人员 326人次,人命救助成功率达 99.08 %。全年共进行了 14次快速反应抽查,抽查结果均能满足“1530”快反要求。
执法规范化扎实推进。全面运行海事管理体系3.1 版,加强体系的修订和监控,保持体系文件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日常监控共发现不符合项67项,分别按报告、调查和分析程序进行了处置和纠正;开展了体系内审工作,共发现不符合项31项(无重大不符合项),全部进行了处置纠正;对海事管理体系(3.1版)进行了有效性评价,通过了长江局审核。开展执法形象检查,通过开展暗访、查看“网上长江海事”、走访管理相对人、守听VHF电话等方式,强化执法督察。全年共暗访船舶105艘,走访船舶单位38家,走访行政相对人156人;实施行政处罚案件235件,督察行政处罚案件235件,行政执法过错和错案率为零,行政处罚错案率为零,执法文书不规范率 0.43 %。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制定《安庆海事局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通过局外网、安庆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和电信114查号台将有关政策法规、本局联系方式和业务范围统一进行发布,切实保障管理相对人的知情、监督、参与权。监管现代化有效突破。完成新建艇、趸监造任务。完成了局业务用房内外装修工程,按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得到“最后开工、最先完成、工程质量当时最好”的评价。完成了安庆段水上交通安全视频监管系统建设工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长江安庆通信管理处的密切配合下,于08年3月中旬完工并发挥作用,实现了长江安庆段重点码头、重点水域监管现场的可视化,CCTV监控系统的建成也标志着我局监管现代化取得实质性突破。海事处业务用房工程、水工码头接岸工程和VTS建设条件正在有效落实。
三、人才强局有序推进
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两级班子建设,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21次,累计13天,参学率达95%;召开了局处两级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并将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完成了6个基层海事处班子的考察工作。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聘请专家授课8期,开办海事讲坛9期,评选优秀论文26篇,提高干部的综合能力。加强干部的选拔和聘用,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考察了副科级主管13人,通过“加凳子”办法选聘处长助理4人。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制定岗位适任最低标准,建立不勤政、不适岗人员离岗学习培训制度,着力解决适岗适任问题;深化开展三年技能达标工作,将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有机结合,增强培训的实用性,东流海事处的晚课点评制度、牛头山海事处的一帮一活动,在有效促进人员岗位适任能力方面发挥了作用,全年共举办培训班34期,选派外出培训28期,培训人员691人次。强化执法大队整体建设,开展了执法大队综合技能大比武活动,11个大队、73名一线执法人员参与,是建局以来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在长江局技能比武中,我局还荣获一 个个人第一、团体第五的好成绩。通过执法大队综合技能比武的开展,检验了我局职工三年技能达标水平,全面提高了基层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拔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配合武汉理工大学办好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班,继续通过课题研究、岗位锻炼等途径,培养学术带头人,“115”人才培养措施落实率达100%,组织“115”人选完成了3个课题项目。
加强船员队伍管理。为从根本上解决海巡艇船员管理不顺、队伍不稳、素质不高问题,我局按照新的《劳动合同法》、《船员条例》和长江局《船员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两变三不变”(用工方式改变、工资支付方式改变,使用管理不变、工作条件不变、各项待遇不变)的原则,建立了由劳务公司管理的劳务外派用工管理机制,理顺了船员管理关系。
四、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效能建设,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办事时限制》、《督办制度》和月度工作督查通报制度,着力提高工作执行力和精细度;积极推行“走动式”管理法,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制度建设,清理规章制度162项,汇编151项。做好保密工作,认真落实上级关于保密工作的各项规定,做好内外网络物理分离、密码设备管理工作,未发生泄密事件。完成688件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档案归档率100%,完整率100%。
强化船艇管理。在推进“711”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5S”管理,制定实施方案、举办工作培训、开展管理试点、实施目标推进,初步建立了“051030”的管理机制,全局船艇完好率100 %,可用率94.87 %,修船计划完成率100 %,船艇一级达标率41.67 %,未发生一般及以上责任事故,船艇的管用养修水平明显提高。
强化节能管理。开展了节能宣传、节能体验和节能攻关工作,全局7-126 月份平均月油耗比上半年月均减少了10余吨。
加强科技管理。以QC活动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方向,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枞阳海事处QC小组获长江海事局三等奖,在长江局第六届优秀科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1篇、优秀奖1篇,渡船“四化”课题已通过长江局评审,“危险货物码头装卸作业安全与防污染有效监管”的研究论文,在08年华东片区危防工作年会上荣获优秀论文奖。
五、党建影响显著增强
加强党建工作。在支部标准化、党员示范岗、党员模范作用任务书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了《安庆海事局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规定》等新的制度,确保了每名党员都能充分的行使民主权利,确保了党组织覆盖到最基层。全年发展新党员4名,预备党员转正8名,确定重点发展对象13人。正积极探索实行党代表制度,完善党员监督机制,凸显党员地位、加强党内监督。
荣获2008直属海事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交通报以“推行党支部标准化体系”为题,对我局党建工作进行了报道,筹办了长江局党建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创新党建工作经验在安庆市机关党建理论学习交流会上交流,党建工作的行业和社会影响显著增强。
开展先锋创建活动。探索围绕中心开展党建的新路子,从2007年开始我局以“让党旗在长江飘扬”为主题,开展了“先锋艇、先锋岗、服务先锋、保畅通先锋、渡船监管先锋”等先锋系列创建活动,于2008年“七一”表彰大会上对首批12个创建对象进行命名表彰。
加强先进性建设。扎实开展了“强素质塑形象,为旗帜添光彩” 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两个主题实践和科学发 展观大讨论活动,通过工作调研、调查走访、党课教育、集体表态、民意测评等方式,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在抗震救灾活动中,我局党员干部在捐款9.4万余元的同时,坚守工作岗位,开辟绿色通道,保证运往灾区的救灾物资畅通、安全。
加强海事文化建设。制订了安庆海事局2008年海事文化建设工作方案,以团队文化建设为着力点,使海事文化建设贴近基层、贴近一线,积极参与到大队文化展示---一线风采活动中,将海事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力争建成具有安庆特色的海事文化体系。荣获安徽省第八届文明单位、全国海事系统第八批文明达标单位、长江海事系统文明单位、五好领导班子等称号,6个海事处达到“八个一”标准,14个执法大队(办事处)全部通过“四个一”验收,枞阳处获安庆市“工人先锋号”称号,个人获安庆市劳动竞赛标兵、长江海事局五好班长等荣誉称号。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印发《安庆海事局2008年反腐败工作计划》,组织45名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并签订了廉政承诺书,组织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7场220人参加,组织220人参加党纪政纪知识竞赛;征集“廉政座右铭”38条,开展局领导讲廉政党课活动3次85人次参加,开展廉政谈话68人次,邀请市检察院人员开展廉政讲座1次45人参加;发送廉政短信97条,编发简报和信息15份。召开了两次行风监督员座谈会,进行政风评议。全年接到信访举报10件,办结率达100%。
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建立与新闻媒体定期联系制度,举办通讯(信息)员培训班,提高全局通讯人员的素质。全年在地市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270余篇。在内部宣传方面,全年制作宣传栏50余期,向长江局内网报送信息近700条;其中,部分稿件被部海事局、长江航务局内网采用,信息数量和质量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工作动态,展示了8 我局的形象。
加强工青妇工作。扎实推进民主管理,召开了“二届一次职代会”,审议通过了工作报告和财务执行情况报告,征集职工代表提案12条,落实率100%;开展“读一本书活动”,举办了“读一本书活动”交流座谈会,职工发表心得50余篇;做好“扶贫送温暖”工作,捐赠桐城蔡畈村扶贫款3万余元,拨付11万元开展职工慰问;关心职工身体健康,组织20名患血吸虫病职工住院治疗;积极倡导“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理念,组织开展带薪休假活动,举办庆“十一”职工书法摄影展,圆满完成长江局交办的参加部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成立10周年职工文艺汇演任务,由我局创编演出的黄梅戏《浪尖上的玫瑰》获一等奖。认真做好共青团工作,组织团员青年代表到贫困山区和执法大队体验工作和生活;成立青年联合会和青年工作小组;开办船员流动学校,与芜湖局就团的建设进行了相互交流学习。五里庙办事处继续保持“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成立妇女工作委员会,加强组织领导、维护合法权益、提高工作积极性,开展“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池州处政务大厅荣获省级“巾帼英雄示范岗”称号。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年来,全局上下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加强监管,共同迎接挑战,无私奉献爱心,取得了水上安全事故险情数创历史最低的好成绩,为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为地方经济发展、为跻身长江海事系统第一方阵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局党委、行政向一年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体职工、外聘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安庆海事事业发展的上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及职工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