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责任落实层层递减”的思考
对“责任落实层层递减”的思考
针对提出的关于“责任落实层层递减”的问题,如少数基层党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到位,尤其是班子成员未真正履行“一岗双责”。有些单位班子成员连什么是“一岗双责”都不知道,少数单位党委主要负责人一年没有听过一次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班子成员未听取下属科室、单位的情况更多。我组认为,形成上述问题原因主要还是党委(组)主要领导主体责任意识和“第一责任人”和领导班子对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到位,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所以我组认为应该从党委(组)领导班子入手,以上率下,层层传导责任压力:
一、加强统筹,形成考核机制。要适当增加“主体责任”“一岗双责”考核比重,考核设置要从细化具体制度入手,重点对党委(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落实相关廉政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规范和具体细化设置,结合派驻机构参加或列席相应会议,进行跟踪监督指导。要从具体细化“党风廉政建设分析制度落实、单位作风效能检查、“三公经费”使用、“三重一大”提前报告制度等入手,形成重点对党委(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机制,从而强化“一把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形成“一把手”重视抓、分管领导经常抓考核机制。
二、前移指导,形成指导机制。派驻机构要督促指导各综合监督单位落实单位主要领导“主体责任”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领导“一岗双责”责任,形成每季度参加各综合监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分析会、每半年听取单位“一把手”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情况汇报、不定期廉政谈话提醒制度、岗位廉政风险点分管和主管领导签字、干部廉政信息库分管领导签字等制度。
三、建章立制,形成问责机制。首先要从强化“一把手”主体责任意识入手,建立主体责任落实“约谈制度”,对主体责任意识不到位,单位“一岗双责”制度不落实的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其次,通过加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效能检查,形成“动员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思维,给违反规定的相关责任人、“一岗双责”涉及的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给予相应廉政谈话或纪律处理。最后,利用参加各综合监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分析会的时机,认真听取各综合监督单位主体责任、分管领导“一岗双责”汇报,对党风廉政建设分析不认真、不深入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廉政谈话或建议整改。
第二篇:从严管理要层层抓责任落实
从严管理要层层抓责任落实
阅后中共中国石化党组《关于深刻吸取1122事故教训全面开展从严管理年活动的决定》。使笔者陷入深思。纵观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职责问题。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狠抓从严管理、遏制管理滑坡,就必须从干部到职工抓好责任落实。
企业的生产是否安全,要看干部到职工是否具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在工作中是否尽职尽责,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自然就会尽职尽责,生产就安全。否则,生产就不安全。因此,全面落实《关于深刻吸取1122事故教训全面开展从严管理年活动的决定》,必须从管理层的干部到操作层职工全面抓好责任落实,并常持以久抓下去,再加之严格考核,方能确保全面生产安全。
抓好干部责任落实是关键。《决定》得以落实的关键是各级要狠抓干部安全责任意识教育,使每一个干部自我反思在安全环保上认识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思想,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提升责任意识,使其明确职责任务,带头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制度,坚持原则、敢抓善管,抓好、抓实工作。从而打造一支能力足、素质高和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打好安全环保保卫战。
抓好职工责任落实是让制度落地、责任生根的保障。企业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只有全体职工的责任落到实处,才能将企业生产主体责任切切实实地落到实处。所以,管理者要抓好职工自觉落实责任意识和安全技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职工安全素质,提高职工安全责任心和执行力,才能保障中国石化切实提升管理水平。
另外从严管理抓全员责任落实重在长久,不能像蜻蜓点水。抓全员责任落实要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为使其不松劲,必须建立有
领导干部、职工参与的全员监督机制,实行定时检查、不定时抽查和暗查暗访监督方式,确保从严管理抓全员责任落实长久有效,使从严管理落到实处,全员尽职尽责,安全生产。
当然,人会有惰性,抓全员责任落实要严格考核。要做到持久,企业就得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形成从严管理抓全员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例如,对干部、职工责任分解到人,量化考核责任目标完成效果;针对在个别领导干部、个别职工有关管理不严、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目标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按照立查立改要求,督促其制订整改计划,认真做好整改工作,并依据制定的考核制度严格奖惩,促其自觉落实安全责任,做到安全生产。
总之,从严管理、遏制管理滑坡、提升管理水平,就得持久的从干部到职工抓好责任落实。
第三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的成因及对策
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的成因及对策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党的建设从战略高度进行新谋划、新布局,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落实主体责任,党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党委负主体责任是党章规定的职责,紧紧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是当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但在具体工作中也出现主体责任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呈现“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不能切实将主体责任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一、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力传导存在的问题
(一)落实主体责任方法途径单一。就目前而言,基层人民银行落实主体责任,还是过多的依赖上级行的布置和推动,习惯于“上传下达”,以文件来落实责任,经常照搬照抄,通常是上级行说什么就做什么,对党建工作上级重视基层就重视,开展活动就紧一阵,不开展活动就松一阵,时紧时松,缺乏创新性、主动性和持久性。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要模式还是停留在开开会、签签字、讲讲课、表表态、签订责任状、泛泛提要求上,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虽然启动了下级党委向上级党委、纪委报告工作和述责述廉制度,但往往是“凭印象、靠嘴说、看材料”,内容泛化,考核工作缺乏具体量化标准和指标体系,定性多定量少,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责任制落实情况。
(二)主体责任的落实机制空转虚化。一方面,“口号喊在党委,工作还在纪委”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基层人民银行党委(组)仍然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将纪检监察负责纠风工作理解为行风管理等类似这样的工作,存在责任边界不清的情况,只要纪委协调的工作到最后都会变成牵头或主抓。另一方面,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自身不干净,对违法乱纪行为管起来腰杆不硬、底气不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思想,对违规违纪的一些现象和人员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
(三)监督职能被弱化。一是基层纪检监察人员少,监督力量不足。大部分基层纪检监察人员配备仅为纪检组长和纪检监察员各一人,但却承担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使得真正投入纪检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这客观上造成了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力度不够,弱化了内部监督的地位和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监督效果和监督质量。二是监督方法单一,监督手段仍然停留在查阅报表、账簿、凭证、规章制度上,依然是以查错纠弊的真实性审计和对照制度检查为手段的合规性检查为主,对网络和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和必要的风险预警。三是在监督格局上,各监督主体之间缺少有效配合,信息交流不够顺畅,监督资源分享机制和平台还不完善,导致力量较为分散、合力不强,监督预警效果不佳。
(四)制度机制相对滞后,保障力缺失。由于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一些规范性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一些领域缺少常态化、规范化的监督制约机制,有些制度前后衔接不够,缺乏实用性,难以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一些制度本身相互“打架”,落实主体责任配套的工作制度还不完善等等,导致基层党委(组)在落实主体责任上缺少常态化制度支撑,更多是疲于治标,四处“灭火”,牵扯了大量精力,却仍无法摆脱抓不胜抓、防不胜防的尴尬。
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力传导层层递减成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履职内动力缺乏。目前,越是基层人民银行越是人少事多,基层行一个部门往往对应上级行多个处室或科室,这也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重业务,轻思想的行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被动应付,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风廉政建设是“软任务”,甚至认为纪检监察如果管得严,就捆绑住了经办人员的手脚,不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同时,责任与工资收入不匹配,给责任主体工作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挫伤。如有的支行副行长工资收入在全行30多个干部职工中排名20多位,工作责任与收入水平的强烈反差导致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减退,主体责任压力传导出现“能量损耗”。
(二)职责定位不清晰,落实主体责任有压力。当前落实主体责任的氛围更多是在一级一级的压力传导和严肃的追责态势下形成的,部分领导干部并没有从内心深处、从履责必须的角度认识并接受主体责任,或认为是上级要求,或认为是额外任务,或认为是纪委逼着做的工作,缺乏工作动力,把“不出错”的履责底线变成履责追求,以工作太多无暇履责、没有明确的规定无法履责、没有专门的机构不能履责等借口推诿责任,导致工作到党委转个圈继续回纪委。在同级监督中,纪检干部在发挥监督职能的同时也要接受同级党委(组)的领导,因此监督人员对同级党政干部不敢管,发现问题也需要经领导批准后才能上报。尽管落实主体责任是各级党组织的应尽之责,但是由于过去强调不够,一些单位形成了党内不良生活习气,例如“好人主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对“潜规则”的默许心态等,影响了党内风气,对落实主体责任形成压力。
(三)监督能力不足,预警防控有缺陷。一是近几年来,由于县支行人员流动缓慢,每年新入职人员比较少,而按内控要求,岗位设置又较多,县支行人少岗多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支行纪检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几乎没有专职,纪检组长多数由支行副行长兼任,平时忙于其他工作事务,工作精力难以集中于监督中,存在监督工作思路、方法举措也相对滞后。二是目前各部门岗位业务变化快,越来越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监督部门人员难以保证及时熟悉多岗位业务的最新变化在开展专项业务监督检查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可能出现的管理风险及其后果缺乏必要的预警,对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束手无策。三是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各监督部门定期通报监督结果,但各监督部门的监督成果未能得到有效运用。如人事部门在提拔干部时,未能将纪委和内审的监督情况纳入干部考核的指标。各监督部门之间沟通联系仍然存在不畅,重复检查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主体责任制度体系不完善,影响责任落实。在主体责任落实上,目前来说并没有一个规范性的文件或具体的执行标准,它不同于业务工作,无法物化,难以量化,责任界定难,主观考核所占比重大,难以客观公正的反映主体责任落实的实际成效,导致领导干部为考核而考核,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形式主义,主体责任难于落实。
三、对策及建议主体责任不是哪一层级的责任,是整体责任,各级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把自身的主体责任放在整个责任体系中考量,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主体责任网络体系,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
(一)抓实责任主体,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将主体责任教育与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一并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各级党校主体培训班学习内容,通过专家授课、专题研讨、先进示范等形式,开展对“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的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牢固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履责的政治自觉。把党委(组)落实主体责任、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作为巡察的重要内容,对履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一些重大事项,班子内部定期会商,党委与纪委定期会商,沟通信息,研判对策,抓实抓牢主体责任。同时,实行无为问责,对于支行出现的无正当理由,对未完成中支下达的工作任务或不履行或未认真履行职责,影响当地人行工作安排的,应实行问责,以达到惩戒的目的。
(二)明确职责定位,理清责任清单。要进一步明晰主体责任的重点、边界和具体工作清单,切实让各级党组织和各个层面的领导干部在落实主体责任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继续把党委(组)班子、第一责任人及班子成员的责任具体细化,督促机关党组织、内设机构、下属单位制定个性化、特色化的责任清单,将主体责任层层延伸到基层,压力层层传递到每个组织细胞。同时,积极探索纪检组长派驻制,建立“日常检查、专项巡查、重点督查”的常态化、立体式检查机制,对责任分解中的一些重要项目适时开展重点督察,跟踪任务进展情况,提升监督实效。
(三)强化监督职责,让监督落到实处。一是强化“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的职能,让基层纪检监察人员从繁杂的部门业务中、与监督职责无关的具体事务中回归本位,抓好自己的主业。二是制定基层行纪检监察人员跨部门轮岗学习指导意见并督促实施。在轮岗交流上优先考虑各监督职能部门,并通过到其他地州中支、高校、地方监督职能部门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好的监督经验和做法“引进来”,切实提高监督水平。三是有效整合监督资源,开发设计统一的监督预警系统,各监督职能部门根据职能范围登陆后可以查询各监督职能部门监督检查的结果,实现各监督主体在信息、技术、手段、成果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及时发现领导干部队伍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相关对策,制定防范措施,使得监督由点连接成面,形成渠道畅通、反应快捷、覆盖面广的监督信息网络,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四)强化监督问责,完善责任落实机制。一是按照《问责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抓紧研究完善主体责任追究办法,具体明确追究主体责任的情形、标准、程序和措施等,让主体责任追究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后的跟踪落实机制,对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对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不管不问、只做表面文章的,对发现问题不报告、压案不查、阻挠调查的,对下属单位执纪不严、问责不力的,无论是党组织还是纪检组织,无论干部工作岗位和职务是否变动,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第四篇: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的思考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就是因责任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责任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发生了问题对其应当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在国有企业重点是因领导干部违反“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规定和失职、渎职、不作为、作为不力等行为和问题,而给予被追究人的责任人的组织处理
和纪律处分。企业落实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
责任追究是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的第一步。追究的责任,也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管理权限的要求,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即谁管理的干部,由谁来实施追究。因此实施责任追究的主体是多元的,在企业内部应当把责任追究制度按照程序化模式确定下来。对所涉及的各类监督检查、对违章、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在程序上要明确各主体责任分析和责任追究的范围和内容,做到各自职责明确。如纪检监察部门在办案、效能监察、专项检查过程中,对涉及违规违纪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方面的责任问题初步分析认定,形成责任追究建议;组织人事部门重点对在干部的考察、选拔任用中,故意隐瞒事实真相,造成失察的提出追究建议;审计部门重点对经营活动中出现过错或过失行为,隐瞒真相或包庇纵容责任者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等等。对各主体(主管)部门提出的责任追究建议,党政组织要认真负责,专项研究,分析认定,该纪律处分的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该组织处理的交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位。
二、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界定体系
做好责任界定工作,是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的关键环节。责任界定关于追究对象的认定,主要区分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同时要区分主要领导责任与重要领导责任,前任领导责任与现任领导责任等界限。我们张双楼矿近几年来,一直采取了“一挂钩”和“一否决”的追究办法。“一挂钩”就是年初矿党委与部门和单位领导,本着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与其分管工作奖惩、追究挂钩;“一否决”就是单位和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发生违规违纪被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一律取消该单位各类评先资格,同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关于违反“三重一大”规定和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作为不力表现的认定,重点从教育、管理、监督、考察、决策等方面进行调查,看其是否把好教育关,判断其是否失教;看监督管理是否到位,权力制约是否严格有力;从平时是否注意考察了解所辖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判断是否失察;从是否明知下属和本单位有问题却不查不究,出现问题不主动解决或解决不力,判断是否失纠;从决策程度和工作情况上判断是否失误等。关于违反“三重一大”规定和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作为不力程度的认定,主要以调查的事实为依据,对照责任分工和目标、任务要求等做出失职情节是属严重、较重、较轻的定性结论。
三、建立形式多样、宽严相济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体系
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要体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肃性,突出责任考核的惩戒性、警示性作用。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工作:要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考核操作方案和科学的考核量化指标;要坚持考核的经常性和深入性,不能只停留在某种形式上,而要做到深入细致,不走过场;要注重考核结果的可比性和应有性,要把履行责任制的绩效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挂钩,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
要转换责任追究视角,采取行之有效的追究方式。一是运用好诫勉、警示谈话。对单位、部门出现的一些人民来信及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可采取谈话打招呼、发监察建议书等形式责令整改。二是运用好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对由于工作没有做深做细,致使管辖范围内发生违规行为,或由于工作疏忽,排查不及时,处理不当致使管辖人员因违反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受到通报批评等,可责成所在单位分管领导写出书面检查或给予通报批评。三是运用好调离、解聘、免职等形式的组织处理。对责任心不强,未能履行好职责,所辖部门和单位发生比较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可发挥组织处理程序简单、灵活的特点,应用组织处理手段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四是运用好党纪政纪处分。对明显疏于教育、疏于监督,下属单位发生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经调查核实,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的,采取党纪处理手段。
四、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工作中的补充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形式多样,有的除给予一定的组织和纪律处理外,还应当与责任者的经济责任挂钩,尤其是因领导干部管理方面的责任,给本单位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必须给予责任者适当的经济处罚,以达到责任追究的最佳效
果。近两来,我们在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和责任追究办法中大胆使用了经济手段,对经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合格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视不同责任情况,按责任大小,给予不同数额的经济处罚。我们先后对违反规定的领导干部在实行责任追究给予一定的党纪政纪处理的同时,分别给予责任者最高1000元,最低500元的经济处罚
。实践证明,这样做,更能发挥责任追究的教育警戒作用,比单纯给予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效果更好。
第五篇:对基层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的思考
对基层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的思考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下简称“两个责任”)是从严管党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是一个协调运作的有机整体,不可偏废,必须一同落实,一同推进。当前,县级以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工作中还存在压力传导逐级递减,责任落实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一、强化压力传导,健全责任落实网络。一是在落实“两个责任”、从严管党治党方面,县“四大家”班子要做全县各级班子的表率,各级班子要做其他党员干部的表率。二是通过调度加强督办指导,研究具体问题,推进责任落实,将责任明确到党支部。三是各镇(区)、单位“一把手”要敢于负责、敢于真抓、敢于得罪人,带动干部作风转变和风气好转。四是要明确班子集体与“一把手”、主职与副职、上下级党组织之间的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落实主体责任压力传导机制。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层层问责问效,在全县上下形成“各级党委(组)直接抓直接管、书记亲自抓亲自管、班子成员具体抓具体管”的责任落实体系。
二、强化监督制约,形成合力遏制腐败。一是注重发挥党内外群众、新闻媒体和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监督主体的作用,落实民主监督的各项权利和措施,积极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二是畅通群众信访、舆论监督渠道,及时发现、整改存在的问题。三是各镇(区)、单位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重点对象、关键环节的人、财、物进行监督。四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超前规范行政行为,防止腐败滋生,如规范招商引资行为、规范中介行为、规范项目建设行为等等。五是要加强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并提醒领导干部在决策、执行等履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任期届满的主要领导,群众反映强烈、人大政协评议有反映或者组织掌握有关问题线索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纪委对审计部门移交的有关违纪违规线索应及时核查处理。
三、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一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对现有制度的清理规范,形成一套涵盖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监督制度等方方面面的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使权力运行范围限定在制度的“笼子”里。二是制度立意要抓早、抓小、抓细、抓常,从具体问题抓起、改起;条文要通俗、精简、管用、好用,便于执行和追责。三是要保障制度执行,对少数领导干部不按制度办事、“制人”不“制己”、凌驾于制度之上的行为要坚决遏制,重点查处。对在执行中搞变通,打“擦边球”的行为要严肃追究。四是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通过明察暗访、群众信访、舆情反映、监督检查等途径,了解党规制度落实情况,督促各镇(区)、单位党组织自觉按党章党规办事,用制度管党治党。
四、强化作风建设,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一是各镇(区)党委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消除“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等消极认识和“占位不为、为官不为”的错误倾向,完善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要重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深入挖掘宣传正面典型,发挥道德感召力;要敢于曝光亮丑,对违纪典型案例通报曝光,体现查处震慑力,营造廉荣腐耻的社会氛围。三是要注重对党员干部党章意识、法纪意识、法治意识的培育,建立法律法规和党规党纪学习、培训、考核长效机制。四是要全面掌握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情况,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的监督,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经常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及时进行谈话提醒、诫勉、函询、教育,防止小错误酿成大错误。五是要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对反映失实的要及时澄清,对诬告陷害的要严肃追责。
五、强化案件查办,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一是要建立健全违纪违规行为及时揭露、发现和查处机制,坚持“零容忍”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二是要紧盯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关键岗位,重点查处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党员干部。三是加强反腐败协作,及时沟通信息,形成反腐败全县“一盘棋”的局面。四是要建立巡访监察制度,畅通信访举报渠道,通过巡访监察、受理网上投诉和信访举报等方式,发现干部违纪线索。五是重点查办“四风”、征地拆迁、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基层“小五长”(站长、所长、校长、院长、村长)不作为、乱作为等方面的典型,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六、强化责任追究,形成落实责任新常态。一是县委、县纪委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的启动机制、协调机制、督办机制、查处机制,让追责程序更具可操作性。二是要把握责任追究的政策界限,严格区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与违纪违法当事人的责任的界限,严格区分集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个人责任的界限,严格区分领导干部是主动发现和纠正管辖范围内的腐败问题,还是失职渎职或故意隐瞒问题的界限。三是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严重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不管是任原职的,还是已经调离、升迁、退休的,都要予以追究。四是要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诫勉谈话、通报批评、不合格党员处置等多种手段严肃责任追究,加大组织处理力度,坚决把那些不负责任导致重大问题发生的领导干部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