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甘谷县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时间:2019-05-14 04:4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甘谷县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共产党甘谷县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甘谷县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甘谷县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中共甘谷县委书记

贾忠慧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甘谷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县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呈现出经济发展逆势而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喜人局面。

——着眼优化结构,化解下行压力,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升。预计可实现生产总值53.15亿元,同比增长9.2%;大口径财政收入6.06亿元,同比增长39.87%;固定资产投资75.91亿元,同比增长2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3亿元,同比增长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5亿元,同比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16元,同比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5070元,同比增长14.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5.2%。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43633” 现代农业发展计划稳步推进,旱作农业新技术大面积推广,粮食产量达到19.5万吨,实现“十一”连增;集育苗、科研、检测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16个农业农村工作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特色鲜明,带动了蔬菜、果椒、养殖、劳务等四大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扶贫开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林业生态建设等一批农业基础项目进度快、质量高,成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新亮点,相继承办了全市顶凌覆膜、秋覆膜、梯田建设和造林绿化工作现场会;天定高速沿线造林绿化获全国三北防护林优质工程。工业经济趋稳向好。全力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重点骨干生产经营总体平稳,效益稳步提升。六峰工业园区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企业改造升级和出城入园步伐加快,建筑建材、化工颜料、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企业产品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商贸旅游繁荣活跃,甘肃东部(甘谷)物流中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甘谷浙江商贸城一期工程建成投用,陇东南汽配城、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浙江商贸城二期建设步伐加快;大石、金山、西坪等综合集贸市场建设主体完工,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日趋健全;大像山、古坡草原等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力度加大,接待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

——坚持项目带动,强化基础建设,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年内组织实施各类新续建项目133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31个,累计完成投资68.6亿元;向上申报各类项目185项,下达投资计划116个,到位资金6.14亿元;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个,总投资达35.5亿元。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下大气力破解资金筹措、征地拆迁难题,全力加快城区开发建设,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二期、南滨河路等重要路段绿化、渭北区供水管网改造、富强东路铺油、小巷道硬化、仿古文化街、县影剧院、兰州银行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县城规模持续扩大,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磐安镇列入全省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镇,六峰、大石、安远、礼辛、西坪等乡镇小城镇建设有新进展,聚集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城镇化水平得到较快提升。交通路网结构全面优化。甘麦二级公路、310国道建设有力推进,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联接渭河川道区的快速干道即将打通,大城区骨架基本形成;散渡河大桥拆除新建、71条300多公里通村水泥路硬化全面完工,城乡交通条件大为改善,通行通畅能力显著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显。以“六点三线两片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为重点,以村内巷道硬化、村容村貌整治为抓手,初步打造了磐安镇十甲坪、田家庄村,六峰镇六峰村,新兴镇康家滩村,大石乡马川村,武家河乡武家河村,古坡乡沟门村等一批省、市级示范村。

——注重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创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时限要求最急迫的事项入手,着眼全局、统筹兼顾、科学施策,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六峰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改革成效明显,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 善,县供销体制改革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幼儿园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职业教育长足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上线人数连续十五年名列全市第一。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毛家坪遗址开发保护成果丰硕,申报国保单位前期工作扎实有效,甘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运行,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粮食直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社会救助、创业促就业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加强。

——强力保障民生,创新治理方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把“双联”行动做为扶贫攻艰的重要抓手,突出产业培育、基础建设、环境整治、技能培训“四个重点”,大力推行“2+1”帮联模式和百千万农技帮带行动,实现了8.35万贫困人口年度脱贫目标,双联工作的成功做法,在全省“双联”静宁、庆阳现场会上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坚持把新增财力向重点民生领域倾斜,年内组织实施安全饮水、道路硬化、土地整治等投资过亿元的民生项目6个,解决了近1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修梯田6.2万亩,梯田化率大幅提升;保障性住房、城区集中供热、渭北区供水系统改造等工程投资大、效果好,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平安甘谷、法治甘谷建设为统揽,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强力推进综治维稳各项工作。坚持源头治理,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下大气力解决了一些信访突出问题。坚持系统治理,全面加强社会服务管理中 心、综治信息平台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综治信息平台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坚持依法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禁毒专项斗争,成立了反恐防暴大队、乡镇道路安全管理中队,加强街面巡逻、道路巡查、要害部位管控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了社会治安形势平稳。坚持综合治理,有针对性地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安臵帮教、两新组织服务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措施,大力加强公共安全管理,集中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维护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作风建设,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明显。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筑思想之魂,补精神之钙,祛行为之垢,除“四风”之害,立为民之制,取得了作风建设的重大成果,凝聚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坚持领导带头,建立了县级领导“四个一”联系点制度,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示范点;各级领导干部先人一步,走在前面,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学习效果,扎实开展了专题研讨班、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和专家教授辅导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深化了学习效果,筑牢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广泛征求意见,组织全县2100多名干部深入开展了“农民收入大调查、矛盾纠纷大排摸、群众意见大征求”活动,累计走访农户4.3万户、征求意见建议7万余条,听到了最基层的声音,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刻查摆问题,坚持问题不准、原因不深、措施不力三不放过原则,各级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认真梳理“四风”问题,深刻剖析 问题根源,认真撰写对照检查,坦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整改的方向。狠抓整改落实,采取媒体公示、群众监督、挂牌消号、定期通报等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吃空饷”、城乡低保发放不公、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等24项专项整治,下大气力整治“四风”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注重制度建设,着眼改进工作作风、规范权力运行、密切联系群众,探索管用办法,健全制度机制,全县共废改立制度666项,初步形成了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强化责任传导,夯实基层基础,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创新实践载体,强化主业主责,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围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广泛开展理论研讨、集体培训等专题教育活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夯实基层基础,以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为重点,配套完善了选拔、教育、考核、激励、退出等管理机制,突出开展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村级班子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以党员队伍素质提升为重点,严把入口关,加大培训力度,党员干部素质普遍提高;以薄弱领域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有效落实党建指导员制度,抓两头,带中间,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职能进一步增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好干部标准,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选用、从严监督干部,突出实绩导向、注重平时考核、强化结果运用,有序开展科级领导班子综合研判,积极探索提名前推 荐方式,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组织乡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述纪述廉述作风,传导了压力,靠实了责任;持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管,强化对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的监督管理,规范了权力运行;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深化效能风暴行动,以“零容忍”态度严查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保证了党纪的严肃性和政令畅通。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村民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农村基层组织议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始终保持凝心聚力促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的强大合力。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党史、老干部和党管武装工作取得新进步。

总体来看,过去的一年,全县各方面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形成了以项目为载体带动发展、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发展、以党建为保障促进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向辛勤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谷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差距客观存在,需要积极面对。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复杂 多变的发展形势,前进道路上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异常繁重,主要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主导产业还不突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后劲不足;工业企业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产业层次和聚集程度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支撑能力还不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还不完善,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利用不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社会事业发展欠账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党组织对干部管理失之以宽、失之以软,制度执行不力不严,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责任意识不强,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依然存在,群众意见较大。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认真加以解决。

二、当前形势和总体发展要求

当前,尽管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区域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县域内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对加快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但总体上我们已经进入了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步入转型跨越发展的新阶段。从宏观形势和政策导向来看,中央提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重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等一揽子计划的深入实施,都有利于经济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战略措施的深入推进,为我们加快后发赶超提供了更多政策支持、更好发展机遇。从区域发展来看,省市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3341”项目工程的大力 实施、天水市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战略的全面推进,为我们借助区位优势,依托资源禀赋,加大开发力度,提升优势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从县情实际来看,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县人民思富求变的愿望更加强烈,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奋力赶超的氛围更加浓厚,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最深厚的根基和宝贵的力量。

科学研判形势,结合县情实际,目前面临的发展形势总体上是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为此,我们提出明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紧盯“全面小康”这一目标,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以商兴城、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全面发展”的思路,强力推进“一城三园四基地”建设,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园区扩容为重点,着力提升工业整体实力;以商旅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强化基础建设为重点,着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以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2%。

各位代表、同志们,确定以上目标,是加快发展的需要,是全县人民的愿望。我们要坚持自我加压不松劲,力促改革不懈怠, 加快发展不动摇,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三、2015年全县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县的开局之年。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着眼科学发展,坚持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要强化项目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在进一步做好项目工作上下功夫、求突破。要认真谋划项目。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围绕“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规划、特色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全面做深做细前期工作,精心谋划、科学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全力争取项目,及时捕捉项目信息,重点争取陇县至甘谷二级公路、景泰至礼县高速公路、泾甘公路改造、“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农村水电路房建房、特色产业扶持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领导包抓、法人负责、全程监理、协调服务和督促落实机制,倾力抓好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三期(姜维文化园、石作蜀文化园)、富强路小学、学生寄宿楼、县一中体育场、中医院医技综合楼、人防指挥中心、通甘公路改造、城区集中供热、浙江商贸城二期、汽车客运中心、汽车贸易城、土地整治、古坡风电、佑安制动公司出城入园等规模投资近170亿元的147个重点新续建项目,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机制、一抓到底”,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廉政工程、民心工程。要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以甘肃东部(甘谷)物流中心为依托,采取以商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主动出击,力争引进一批符合县域实际、产业关联度高、社会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 切实做到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引投资、以产业聚人才,倾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增添新活力。

二要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一产抓提升、二产抓规模、三产抓配套”,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强力推进“43633”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尽力保障粮食安全;着力加快磐安现代农业示范园扩容提质步伐,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强化龙头带动,推动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紧盯蔬菜、果椒、养殖、劳务等优势产业和辣椒、中药材、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培育和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促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要提速发展工业经济,牢牢抓住全市规划建设百平方公里工业长廊机遇,进一步理顺六峰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园区基 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一批新的、好的、大的项目支撑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业,抢抓全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历史机遇,围绕打好“华夏第一县”文化品牌,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加快大像山、古坡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培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旅游商品,配套完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加快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步伐,发展壮大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文化、旅游、商贸深度融合发展。

三要加大开发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立足现代化新型城区建设,高标准建设大城区,特色化建设小城镇,示范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互动发展。要加快县城综合开发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和土地管理,下决心解决抢修乱建及征地拆迁难题,全面完成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仿古文化街东区、冀城大酒店一期、南滨河路东延段景观绿化、磐安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启动建设仿古文化街西区、城区排污管网、城区垃圾收集系统工程;加快城西区路网及城西区、渭北区、冀城路沿线开发建设步伐;下决心解决城西区和城东区供热问题,着力扩大城市规模,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要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抢抓国家新型小城镇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大衔接争取力度,力争磐安跻身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镇,为全县小城镇建设作出示范;六峰、安远、金山、大石、礼辛、西坪等乡镇要大力整合项目,科学布局用地增量,着力盘活土地存量,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统筹提高城乡建设的速度和水平。要加强城乡路 网建设。全力配合支持甘麦公路、310国道提升改造工程,拓展大城区路网骨架;要加快完善农村交通网络,全面完成92条200公里以上通村水泥路建设工程。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大公路养护管理力度,提高公路通行通畅能力。要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以“六点三线两片区”和乡政府所在地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全力加快省、市级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梯次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

四要切实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共建共享。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协调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全面提升教育整体水平。要加大毛家坪遗址开发保护力度,努力打造宣传推介甘谷的历史文化品牌。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健全完善新农合制度,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要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统筹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棚户区改造、异地搬迁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要全力加快十里铺、东北部二期、南部山区、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扩网等工程建设步伐,力争年内解决1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修梯田5.8万亩以上。要深入推进“双联”行动,围绕“六个结合”,主动融入“三个大局”,大力推广“2+1”帮联模式和百千万农技帮带行动,加快由帮扶贫困村向整乡整流 域延伸、由帮办实事向拓宽增收渠道延伸、由单位联村向社会参与延伸、由脱贫致富向全面小康建设延伸,全面提升“双联”工作成效。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紧紧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坚持精准扶贫,强化部门联动,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努力实现4.2万贫困对象年度脱贫和全县整体脱贫目标。

五要把握着力重点,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改革与发展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要强化改革抓先机、发展争主动的意识,深入研究中央和省、市委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刻领会顶层设计的精神实质和战略意图,准确把握各项改革的主攻方向、重大原则、目标任务、着力重点、优先次序和推进方式,找准工作的对接点,不折不扣做好上级转移、下放事项的落实和承接,确保改革方向不偏、进度不拖。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认真借鉴先进地区、相邻县区的有益经验,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探索推进六峰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要树立市场决定取舍、创新决定发展的理念,抢抓县供销体制改革纳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主体,挖掘增长潜力,推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各项事业良性发展。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切实抓好落实,紧盯制约和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全 面梳理改革事项,编制好全县“改革事项目录”,建立好改革台账,有力有序推进各领域改革。

六要强化法治观念,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大力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深入开展突出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活动,切实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把各类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初始状态。要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区大巡防体系,着力加强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依法严厉打击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和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着力在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上下功夫、求实效,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水平。要持续开展无邪教、无毒品、无传销零发案村、社区创建活动,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不断提高平安建设的覆盖面和达标率。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警和处臵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努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努力构建从严治党新常态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常态。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力巩 固提升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使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为新常态。

一要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是关键。要紧扣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这一主线,强化党建主业意识,明确管党治党要求,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既挂帅又出征,把从严管党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摆在同等重要位臵,切实抓好管党治党工作,形成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要严格落实党委书记抓党建“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做到用制度管责任人,用责任人带一班人,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二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筑牢思想根基。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掌握掌握宣传主动权,有效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24字人信人守”工程,引领积极健康的社会新思潮,倡导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努力提升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要持续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增强自律意识,强化使命意识,树立制度敬畏,涵养法治思维,做 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为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

三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党内民主是党建工作的生命线。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以打造阳光党务为抓手,以提高党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切实把民主集中制贯穿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要不断完善党代会常任制,积极推行党代表提案制,逐步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范围和程序,将事关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问题全部纳入集体决策范围,用制度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确保决策科学民主。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照法律和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改革、助推发展。要切实加强党管武装、统一战线和老干部工作,深化“双拥”共建,不断巩固“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四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严治党,关键是管好用好干部。要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干部各项制度,加强干部日常监管,加大追责问责力度,督促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坚守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切实增强对群众、对事业、对岗位的敬畏之心。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坚决防 止克服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提高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在党爱党。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要健全完善干部交流机制,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注重妇女干部、非党干部的培养选拔,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充满朝气、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

五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突出抓好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建设、党员干部日常监管、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着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民型干部、富民型党员,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化先锋引领行动,紧盯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争创“五大先锋”,分领域、分层次创建一批档次较高、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党建示范点,带动全县基层党建整体水平提升。要加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和办公经费,稳步提高村干部报酬补助标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抓好薄弱领域党建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两新”组织流动党员的管理,进一步摸清底子、建立台账,创新党组织设臵方式,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引导各领域党组织巩固基础、规范工作、提升水平。

六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县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健全完善教育监管、督促检查和严格执纪问责的有效举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不断加大正风肃纪力度,紧盯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持续改进作风,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制止奢侈浪费的相关要求不断引向深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完善规范村民议事委员会运行的配套制度。要以惩促治、以惩促防,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努力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纪律作风保障。

七要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工作。要严格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续整改工作要求,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靠实工作责任,持续传导压力,做到整改内容、质量、时限不“缩水”、不降低和不推脱。要紧盯“两方案一计划一清单”,采取媒体公示、群众监督、挂牌销号、定期通报等有效措施,推动“四风”突出问题一件一件得到解决,特别是对群众仍有反映、容易反复反弹和需要长期整改的深层次问题,要紧盯不放、集中发力、逐一攻关,做到整改一项巩固一项,全面兑现承诺。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深化整改工作的重要举措,承接好上级出台的各项制度规定,对制度建设计划进行再梳理再对照,细化配套措施。要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强化制度约束力,做到出台一个执行一个,让制度真正发挥效力,以制度巩固整改成果,持之以恒打好作风建设 硬仗,形成作风建设的新常态。

同志们,当前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勇于担当、善谋敢为的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要求、无愧于人民愿望、无愧于岗位职责的光辉业绩,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报告1

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十三届 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报告的通知

推进发展方式全方位转型 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奋斗

今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召开这次大会,意义深远而重大。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发展方式全方位转型,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奋斗。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委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和十三届一次会议以 来的工作,进一步谋划好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

一年来,县委按照市委“四位一体”的要求,坚持研修科学发展观“第一主课”,落实科学发展“第一要务”,履行和谐稳定“第一责任”,推进党的建设“第一工程”,坚持和完善“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 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都取得新的成效。主要特点是: ――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一是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完善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了领导带动、制度约束、经费保障和政策激励机制。采取各级中心组、专家理论大讲堂、干部在线学习的平台、考察培训交流和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促进科学发展观理论入心入脑,推进了思路创新和工作创新。二是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着眼解决现实问题,组织开展重大专题调研行动,县委常委带头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山丹实践的有机结合。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国办47条意见、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四市”建设目标中科学定位山丹的发展,进一步拓展推动发展的路径办法,确定以能人带动、全民创业为主题,组织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有效地推动了能人带动战略的实施。三是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突出抓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抓领导班子和能人队伍建设,抓考核激励和机制创新。常委会建立了定期听取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制度,对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全程跟踪督促,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明显,部分工作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特别是设施农业、旅游产业开发、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四是自觉用科学发展观谋划长远。多次专题研究“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抽调充实工作力量,邀请省、市有关部门乃至国家部委下属单位参与或承担“十二五”规划和重点建设发展规划 的编制,把规划编制的过程转化为汇报衔接工作和争取项目的过 程,提高了规划编制工作水平。

――科学发展的主攻方向更加明确。一是着眼长远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划定了生态保护和限制开发范围,明确了各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高山草原、森林湿地、40万亩退耕林、65万亩沙生植被得到有效保护,重点绿化工程由点到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二是突出特色发展现代农业。制定了发展设施农业的11条扶持措施和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办法,开工新建设施大棚1750座,规模化经营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20%。三是扩容提质做强工业经济。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北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老区改造、新区建设和8个市列重点工业项目达到计划进度,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幅均达到20%以上。四是彰显特色开发旅游产业。抢抓省列县域旅游产业开发示范县的项目机遇,确定了“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发展定位。成功举办了焉支山旅游文化节和魅力山丹伴你行活动,焉支山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景区规划编制、基础设施改造和招商引资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五是立足区位优势发展通道经济。配套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经营、政府融资3个规范性文件,城市新增住宅和公共用房39万平方米,常住人口增加到8万人。旧城改造平稳有序,占地近3000亩的新城区完成土地储备工作,进入规划编制阶段,城市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312国道县城过境段高标准改造全面完工,列为重点的综合市场、物流中心、专业市场陆续开工建设,部分已投入使用,城市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夯实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设施基础。六是开放合作增强发展活力。深化组团合作。支持甘肃宇泰劳务输出有限责任公司取得国外劳务输转经营资质。与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塞尔温区的友好合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与窑街煤电等企业合作开发矿产资源和新能源产业,与山丹农场等企业组团发展现代绿洲农业,与相邻地区联合打造旅游 精品线路,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科学发展的人文环境更加和谐。一是着力解决民生难题。优先发展教育,多渠道筹资8000多万元高标准新建的寄宿制中学基本完成主体工程,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高考上线率大幅度提升。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项目进展顺利。提高了卫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卫生行业基础设施投资达到5000万元。山阿公路竣工通车,境内兰新第二双线建设进展顺利,新增乡村等级公路111公里。分类提高了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降低了居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的就医负担。招考解决了489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妇女和自谋职业者发放小额创业贷款2.29亿元。各项惠民政策资金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窗口行业服务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二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特殊重要作用,统战、宗教和工商界人士为教育事业、社会救助和旅游产业开发做了大量工作。强化统战宗教基层工作力量,加大了项目资金倾斜扶持力度,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聚居村社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 显改善。三是下大力气维护社会稳定。县委专题研究社会保障、信访综治、公共安全、环境治理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采取得力措施解决人财物和制度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了政法部门特别是乡镇综治中心的队伍装备和技防条件,设立涉法涉诉专项救助资金,强化司法监督,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执法质量明显提高。县级领导带头落实信访工作制度,构建了大调解工作格局,越级上访、集体上访、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的人数和批次明显下降。四是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创建省级文明县,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营造了现代文明的人居环境。设立焉支山文艺奖,落实农家书屋等文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人员和经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环境。及时在政务网站与社会各界交流互动,正面引导社会舆论。《西部山丹报》扩版发行。策划创办山丹能人商务网站。组织开展广覆盖、立体化、多渠道的宣传战役,凝聚了发展共识,增强了内部动力,树立了 良好形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科学发展的组织保障更加坚实。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和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在“两新”组织建成基层党组织20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以“讲学习、比奉献、促增长、保稳定”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的生机活力进一步增强。“四议两 公开”工作法得到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能人型村干部比例提高到70%,能人进班子工作积累了成功经验。制定了党代表任期制实施细则和配套工作制度。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法院、水务、林业、卫生等系统基层单位组织竞聘上岗,一大批基层业务骨干走上领导岗位,选人用人公信度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切实加强廉洁从政建设,干部作风督查工作走上制度化、常态化轨道,“一把手”不分管人权、财权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干部勤廉度网络评价体系试点工作通过 省、市验收,基本做法和经验得到上级和专家的充分肯定。二、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改革发展的巨大压力,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历史机遇,深化县情认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全县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最明显的五年,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卓有成效的五年,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态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 好局面。

――我们大胆探索符合山丹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提出并确定了“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

――我们把抢抓机遇作为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认真研判发展形势,努力找准宏观政策与山丹发展的结合点,争取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发展的基本条 件不断改善。

――我们把培育特色作为加快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着力培育节水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升,着力培育新型资源型工业,优势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撑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我们把能人带动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组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规划建设能人创业长廊,更好地激活了发展要素。

――我们把民生改善作为科学发展的目标和归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大局和 谐稳定。

――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政府机构、干部人事制度、财税体制、林权制度、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 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明显提高,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我们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了强 大的发展合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的结果。我代表县委,向各位党代表、广大干部群众、各级党政组织、企事业单位、驻丹单位和驻地部队,向所有关心山丹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 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有这样一些启示和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和完善。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建设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以巨大的理论和实践勇气,立足全局,谋划长远,推进改革攻坚,以思想大解放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二是必须坚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建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节水型社会。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切实把经济建设的成果体现在民生质量的改善上,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尊严的生活。四是必须坚持抓主抓重,抓优势 产业,抓重点领域,抓关键环节,突破重点带动全局,培育特色提升全局。五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协调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六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在更宽更高的层面上推进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深化组团合作,巩固提升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七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县委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进科学决策,驾驭复杂局面,维护社会稳定,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这些经验和启示,是“十一五”的实践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成果,必 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和发扬光大。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推进我县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国家层面来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强势推进,国办47条意见和甘肃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祁连山区生态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都为山丹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全省来看,省委确定了“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山丹在“一体两翼”战略部署中被列入河西走廊绿色循环经济区、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河西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河西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和张武定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生态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上将获得持续有力的投资支持。省委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生态文明省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以及市委“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和民族团结进步市”建设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指明了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我县特色鲜明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人才资源富集的核心动力优势,特别是“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物质成果,干部群众心齐气顺、敢为人先、敢想敢干、敢于创业的精神面貌,都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我们还存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基础条件差、生态条件脆弱、能源资源约束强化、优势产业总体竞争实力不强等困难和问题,但总体来看,我县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趋势,切实增强机遇意识,不断完善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推进措施,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 越。

十三届八次全委会提交这次会议讨论审议的《县委关于制定山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凝聚了全县上下的智慧,这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将成为制定我县“十二五”规划和指导今后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 件。

(一)准确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准确把握发展形势,作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改善民生为目的的重大战略决策,确定了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和基调,成为“十二五”发展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现代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省委从甘肃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内在需要,把跨越式发展确定为发展的目标和基调。市委按照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把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攻方向,把“四市”建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符合张掖实际。从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多个角度分析,山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甘肃、张掖发展的缩影。我们与中央和省、市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县委经过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发展的主题、主线要与中央和省、市保持一致,在发展的目标和基调上,要体现山丹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基本思路是:坚持“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抢抓机遇,就是坚持与时俱进,抓住用好国家和省、市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借力而上,抢占先机,加快发展,这是推动山丹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培育特色,就是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在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特色旅游文化产业、通道经济、技能型劳务等方面培育壮大地域特色产业,不断转变和优化发展方式,支撑和实现经济理性增长,这是推动山丹科学发展的重点和载体。能人带动,就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和全民创业工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发展活力,这是推动山丹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核心动力。科学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推进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持续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方式全方位转型,这是山丹 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基本考虑是:促进“经济社会总体平稳较快发展、局部重点突破发展、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体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实现经济社会的理性快速增长。局部重点突破发展,就是要培育做强特色优势。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是立足相对滞后的发展现状,秉持特色鲜明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赶超跨越,缩小发展差距。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基于对环境、条件、基础的考虑,我们提出“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镇化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把我县建成张掖重要的煤炭供应和煤化工基地,河西新型建材基地,成为张武定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祁连山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河西节水设施农业重点县、文化大县、旅游大县、通道经济强县。这个目标体现了前瞻性、挑战性、包容性和现实可行性的有机统一,给县政府确定具体的 奋斗目标提出了原则要求。

(三)准确把握“十二五”发展的工作重点。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办47条意见、甘肃循环经济规划等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立足这样的政策环境和省、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县委的《建议》把生态建设、现代农业、资源型工业、旅游文化产业、通道经济、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八个方面的工作确 定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重点。

一是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山丹生态脆弱,首先必须恢复生态、保护生态。要保护好南部水源涵养区,恢复扩大北部荒漠生态区,建设中部绿洲农业生态区,由点到面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建立合理、高效、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其次必须建设生态、发展生态。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单方水的产出效益,统筹提高水的利用率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节水型产业,切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要积极建设生态文化。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倡导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建设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社、生态小区、生态 企业、园林化单位和生态家庭,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县。

二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干旱缺水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按照节水、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目标要求,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要优化区域布局。平川河灌井灌区重点发展节水高效设施现代农业和啤酒大麦、高原夏菜等精细高效种植业。自流冷凉灌区重点发展以油料、马铃薯为主的旱作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推广抗旱耕作模式和节水种植技术。山地水源涵养区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生态观光农业。条件好的企业和村社适度发展现代种业。要推动规模经营。扶持建设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引导能人投资创办家庭农场,支持合作组织、龙头企业 和农户联建农产品基地,靠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加快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进程,成为河西高效节水农业和张掖国家级绿洲农业试验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村整社推进发展设施畜牧业。要完善市场体系。融入张武定农产品加工基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创优原料品牌和农产品加工品牌,稳步提高主导农产品的商品率、就地加工率和市场占有率,走产加销一体发展的路子。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中介组织和经纪人,与大中型超市和流通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稳步扩张营销规模。配套加快储鲜能力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坚持走好周边收购、引种改良、设施育肥、精深加工、品牌化销售的商品畜牧业发展路子,提高养羊大县建设水平。

三是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立足资源型工业主导的发展实际,必须突出扩容提质这条主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高起点开发煤炭资源,支持冶炼化工企业技改扩建,引导建材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扩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要开发培育新能源产业。加快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型清洁能源开发步伐,力争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中有所作为。要高起点建设新型工业园区。与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有效对接,编制和执行好省列工业园区“一园两区”建设规划,改造提升老区承载能力,科学定位新区发展方向,创造条件搬迁现有企业,优化服务引进新上项目,推进工 业经济走上集约化发展路子。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新上一批循环经济生产线,在企业内部、行业之间形成紧密的循环产业链条,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基础上培植财源,壮大财力,进一步夯实 加快发展的经济基础。

四是着力开发旅游文化产业。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无烟工业,是国民经济新的战略性增长点,也是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必须依托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生态和文化内涵,彰显“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发展定位,不断丰富旅游元素,打响焉支风、马场梦、长城魂、艾黎情、佛山缘五张旅游品牌。建立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市场化的投资体制,形成富有活力的管理模式,开发内涵丰厚的地方文化产品,开展立体化的包装营销,提供精细化的游客服务,自觉融入全市、全省、西部省区、古丝绸之路和国际旅游连接线,使山丹成为古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站点和祁连山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弘扬特色地域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生活消费功能。争取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确保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充分发挥作用,为城乡居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消费服务,确保文化消费有固定场所、有经费保障、有专业队伍。要支持文艺精品创作。复活民间说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山丹文化遗产挖掘、整理、编纂、出版工程。进一步做好图书文博工作,提高文物大县建设水平。扶持文物复制、民间工艺等传统文化产业形成规模,鼓励社会力 量兴办文艺演出团体和文化经营实体,不断丰富地域文化内涵,开发新的文化产业,用现代传媒包装地域文化产业,提升开发层 次。

五是着力提升通道经济水平。山丹地处张掖市东大门、河西战略通道中部地段,具有发展通道经济的比较优势。必须增强城市的带动能力。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加快新建新型循环经济园区,推动与山丹马场等大中型企业和驻丹单位的一体化建设,打造环城经济圈,建成配套现代的供排水和集中供暖体系,不断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建设一流的国防后勤保障基地和宜居宜游宜商宜乐城市。必须加快培育服务业发展。在县城、交通主干线和重点集镇建设一批综合市场、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促进商贸流通业科学布局、集中运营、规模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广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民间经贸活动,为张掖现代运输物流中心提供东翼支撑,把山丹打造成河西重要 的物流中心、青蒙两省区最便捷的交通要道。

六是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省列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给我县统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加快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要坚持试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探索具有山丹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要优化农村基本格局。建好乡村集镇,引导农民集中定居,引导贫困村群众移民定居。引导农民集中建设经济、适用、节能、生态的新型住宅小区,整理更多的土地发展生产。以城镇 为点,以道路为线,以特色产业基地为面,以生态保障区为屏障,点线面结合,功能互补,不断优化新农村建设发展基本格局。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壮大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在旅游产业和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家政服务业和家庭服务业,鼓励农民进城臵业、创办实业,使更多的农民变成有稳定收入的市民。要提高培训实效,培育新型农民,夯实城乡居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技能基础。要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制度。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组建运营村镇银行,支持创办民营微型金融企业,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拓宽“三农”融资渠道,探索创新惠农资金使用办法。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激活土地资本要素。进一步加强能人型村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治安维护、环境保护、集体经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使用等方方面面的农村 自治制度,促进农村社会建设发展走上制度化轨道。

七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山丹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必须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夯实长远发展的硬件基础。要改善水利设施。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建调蓄设施,高标准完成渠系配套改造,用高效节水工程设施武装引水到地头灌溉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引水输水效益。要构筑立体交通枢纽。高标准完成旅游景区、城区、工业园区和县乡道路硬化改造,实现县乡畅通、乡镇联通、村社覆盖、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配套目标,构筑四通八 达的立体交通网络。要提升能源信息网络。加快电网建设步伐,提高电力供给保障能力。争取开工天然气利用项目。加快电子商务建设,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成快捷 顺畅、全面覆盖的信息高速公路。

八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财力有限的县而言,必须优先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全面推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加快医疗设施改造步伐,提高诊疗水平和公共卫生防控应急能力。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管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努力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要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争取实施户籍改革等社会建设管理改革试点项目,探索破除制约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障碍。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团结和顺的民族宗教关系。加强信访综治维稳工作,大力推进平安建设,解决好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要落实监管整治责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巩固发展成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和落实应对突发事件处臵预案,提高防灾减灾能 力。

四、强化保障措施,为实现“十二五”目标而努力奋斗

落实是决策的生命。必须发挥好人才资源核心要素的作用,强化抓落实的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十二五”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一是必须优先实施教育发展战略,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把新建中学建设成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设施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现代化中学。加强校长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完善生源管理机制,培育名师,打造名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提升高中办学质量。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整合资源加强职业教育,支持山丹培黎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服务地方建设发展。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形成全社会支持教育、兴办教育的大好局面。

二是必须精心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围绕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引进、推广成熟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幅度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点,内部挖潜,外部整合,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建设星火科技示范园,加快星火产业带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技术人员开展课题试验,兴办农业科技服务和产业化经营实体,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加强区域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益化主导、市场化推动、网络化运行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水平,增强全民的科技创新意识。

三是必须深化实施能人带动战略,为加快发展提供核心动力。坚持把实施能人带动战略作为落实国家人才规划纲要的载体和抓 手,加强组织领导,纳入考核体系。健全能人协会组织,实现对能人创业基地和创业领域的全覆盖。加强培训引导,提高能人引领全民创业、扩张优势产业、服务公共事业、维护稳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突出能人带动,组织实施好全民创业工程,加快建设能人创业长廊,规划建强能人创业基地,引导规模企业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扶持建设农民创业园。协调建立山丹能人商务网站和政府网站,推动能人带动战略在更宽更高的层面上发挥好核心动力作用。着力为能人营造宽厚的创业发展环境,围绕引进能人、发现能人、培育能人、使用激励能人,设立专项资金,出台优惠政策,完善工作制度,培养一批科技领军能人和一线创新能人,在各行各业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能人队伍,进一步激 活发展要素,增强发展活力。

四是必须加强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和谐环境。要强化理论武装,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理论武装工作水平。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应对和用好现代传媒,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正面引导社会舆论,推进普及科学发展观理论。围绕“十二五”规划开展立体化的宣传战役,凝聚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和居民群众的人文素养,重视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净化社会环境,弘扬新风正气。发扬甘肃精神,挖掘丰富山丹精神。强化睦邻友好合作。支持驻地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提高“双拥”共建水平和国防动员能力。深入持久地 开展营造环境和作风建设活动。

五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为加快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谋划全局、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发挥好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谋划、协调、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各级党政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团结协调能力和攻坚执行能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积极为统一战线发挥特殊重要作用搭建平台。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发挥好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快依法治县进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维护司法公正。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和主要负责同志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治理行业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建设清廉勤政的干部队 伍。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 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努力开创 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主题词:党代会报告中共山丹县委办公室 2011

通知

年2月15日印发 共印50份

第三篇:韩正在第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韩正在第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日)者市场化、职业化。完善国资监管制度,增强国资监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在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企业推行信息公开试点。加强和改进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积极作用。破除各种壁垒,创新服务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准入、资金融通、自主创新、人才引进、项目审批等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加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推动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创业型企业加快发展。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通过招投标、委托服务、管理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手段,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运营等公共服务。继续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水、电、燃气价格体系。

(六)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以开放促转型,深刻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全力做好对外经贸工作。继续优化外贸结构,全力巩固传统市场,稳步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具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积极应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发挥口岸优势和保税港区政策效应,发展离岸金融和离岸贸易,继续优化口岸环境,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吸收外资结构,抓住世博会外商云集的机会,创新引资方式,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离岸服务外包。鼓励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加强风险防范。进一步做好外事工作,围绕世博会筹办,充分发挥地方外事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继续扩大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往来合作。

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围绕共同办博和推进区域一体化,深入开展交通、科技、环保、能源、旅游等重点专题合作,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力争在沿江港口合作、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和产权交易服务等方面取得进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加快落实与兄弟省区市政府的合作协议。对西藏、新疆、云南、青海和三峡库区有关的9个对口支援地区,加大支援力度,提高工作成效。大力推进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建设和软件援助工作,深化产业合作,继续强化资金监管,确保按照中央“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全面完成援建任务,确保每个项目都建成优质工程,使援建成果体现在当地群众得实惠上。

五、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一)聚焦就业、社保、安居,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深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实施稳定岗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等三项计划,多渠道扩大和促进就业,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引导和扶持政策,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补贴机制,及时开展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加强来沪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进一步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创业公共服务,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成功创业。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保障是民生之基。继续完善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统筹提高养老金待遇,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分别增加170元和140元,“镇保”和“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人均分别增加70元和35元。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群,试点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多元筹资机制。做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将城镇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基本医保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将大学生医保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调整医保药品目录。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做好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与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办法的衔接。鼓励发展商业保险。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最低工资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分类救助政策,实行医疗救助实时结算。健全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着力解决家庭支出型贫困问题。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支援外地建设退休回沪定居人员的生活和医疗帮困政策,对企业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增发一次性丧葬抚恤金。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养老床位1万张,为25万名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开展老年人乐于参与、适合参与、方便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加强残疾人就业援助和康复服务。倡导“人人可慈善”理念,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住房是民生之要。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尽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居住问题。把住房保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花更大力气加快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动迁安置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编制并公布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加快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及其教育、卫生、商业、社区服务、为老年人服务等配套建设。着力解决最困难市民的住房问题,做好廉租对象收入标准放宽后的申请审核及配租工作,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实现新增廉租对象应保尽保。着力解决新上海人、年轻人的住房困难,加快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下半年在中心城区全面推开,完善配套政策体系,逐步放宽准入标准,有序扩大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和供应,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约400万平方米。着力解决本市居民历史遗留的住房困难,落实和完善旧区改造事前征询等制度,建立旧区改造基金,制定配套支持政策,继续推进杨浦平凉西块、虹口虹镇老街、黄浦董家渡13、15街坊等重点地块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区加大旧区改造力度,新开工建设动迁安置房约800万平方米。着力解决部分群众过渡性住房困难,积极推进公共租赁房、单位租赁房、人才公寓等租赁住房建设。按照诚信、规范、透明、法治要求,加强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均衡增加住宅用地总量,优化供地结构,依法严肃处理违规囤地,强化市场监管,抑制投资,打击投机,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培育和规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交通出行牵系千家万户。坚持行业公益性与运作市场化相结合,深入推进公交行业改革发展。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把强化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网络化运营,加强科学化管理,采取更加有力的管理措施,确保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运行。着力完善地面公交服务,调整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加强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在重要交通枢纽、集散地与大型居住区之间,进一步开通一批低价、便捷的社区巴士线路。进一步提高公交行业一线职工收入水平。改善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环境,稳步提高驾驶员营运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坚决严格规范交通行政执法,坚决依法整治非法营运行为,维护交通运营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教育决定城市的未来,关系人的终身发展。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降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继续推进中心城区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来沪从业人员同住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的民办小学就读,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努力让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新建50所幼儿园。鼓励高中办出特色。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深入推进高校发展定位规划,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推进中高职的有机衔接和联动发展。重视发展特殊教育。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点疾病预防控制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继续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进一步减轻群众的用药负担。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稳步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试点,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业。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临床医师技能和水平。推进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建设。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继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管理制度。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优生促进工程和人口早期启蒙工程,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发展妇女儿童事业。

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彰显城市的魅力、活力和软实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都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让广大群众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推进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剧院迁建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促进文艺院团提升水平。推进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整体转换,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等各项改革,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增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等的文化原创和传播能力。鼓励各种文化创新活动,着力营造更加开放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大历史文化风貌区、优秀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积极推进苏州河、黄浦江沿岸文化遗存开发利用。强化文化市场监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启动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进一步做好档案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做好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备战和参赛工作。办好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推进2011年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场馆建设,做好赛事筹备工作。

(三)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着力加强社会管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基本保障。要健全社区管理服务网络,规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体系。推进居委会、村委会自治能力建设,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和业委会建设。建立社区警民沟通、警社合作机制,完善社会化防治体系。加快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两个实有”全覆盖服务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分类指导,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加强基本制度建设,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落实和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健全初次信访事项评估督查、疑难信访事项核查终结、基层信访代理等机制,推行联合接访、律师参与信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构建综合治理大平台,加快形成基层大调解工作格局,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维护团结和谐的局面。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支持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积极做好对台工作。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六、依靠制度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紧紧围绕“两高一少”目标,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作风建设为保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信息公开为重点,加快政府管理创新,着力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为民服务的能力。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衡量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继续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再取消一批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方式,扩大告知承诺和并联审批的实施范围,再简化一批事项的审批环节,再下放一批事项的审批权到区县。规范审批行为,加强标准化建设,实行目录管理。建成市级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和服务平台,分批推动部门审批事项上网,力争年底全面实现网上审批。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审批事项的全面、实时监控。积极推进部门内部处室审批权相对集中,更加注重加强政府服务与过程监管。

深化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尤其是工本类、资质资格类、登记类等收费事项。依法严控新增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实施预算统一管理,从制度上实现部门开支与各类管理服务性收费的完全隔离。

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制定实施办法,进一步扩大行政问责范围。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切实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推进各类应用事项上网和网上协同办事,增强政府网站的办事服务功能。

(二)扩大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提高行政透明度

公开透明是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重要标志。切实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公共政策、公共服务信息的公开力度。公开“扩内需、保增长”政府投资项目的相关情况,以及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各类中长期规划及实施评估报告等信息。加大公共政策、产业政策和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类信息的公开力度。

推进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公开透明运行。以部门预算、预算执行、财政转移支付为重点,依法有序地扩大预算信息公开,向市人代会报送的部门预算数量增加到100个。对部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主动公开使用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和资金分配结果。公开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彩票公益金等政府非税收入情况,以及各类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房屋维修基金等社会公共资金的收支情况。

依法推进审计公开。公开非税收入和社会公共资金的审计结果,逐步公开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力度,完善审计整改报告、督查、结果通报和公告等制度,以公开促整改。

(三)继续加快职能转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完成政企分开改革,将所有市级政府部门直属企业划转市国资委监管,推动国资监管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与企业协会的政社分开改革,实现企业协会与政府部门在人员、机构、财务、资产上的全部分开。进一步理顺市与区县职能关系,向区县特别是郊区下放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激发区县发展活力。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着力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在改善民生、加强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强支出管理,将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拓展到所有市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按照建立完整政府预算体系的要求,研究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统筹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项目预算方式。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稳步扩大电子采购的范围和规模,试行通用产品市、区统一采购。落实统一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坚持依法治税,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模式。

(四)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切实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清理行政执法依据,制定完善相关法规规章,为公正廉洁执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建立健全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执法主体资格等制度,坚决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推进行政处罚类信息公开,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起到实效。规范行政执法罚没款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管理平台,推进罚没款收支情况公开,坚决杜绝收支挂钩。加强对执法的财政经费保障。从严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开展分期、分批全员培训,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不合格人员一律不得上岗执法。

切实做好依法行政各项基础性工作。突出保障世博、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公共安全等重点,积极推进政府规章建设。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有效期制度、评估清理制度和备案审查制度,切实清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规定。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坚决纠正各种违规行政行为,切实做到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五)注重制度规范,进一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完善政府决策制度。坚决执行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合法性审查、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决策后评估等决策制度。对重大公共政策,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和程序,加强多层面、多方案分析论证,充分吸纳社会意见。健全决策责任制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

健全监督机制。以新增投资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为重点,加大审计监督与行政监察力度。全面加强对筹办世博会资金全过程审计监督,确保所有资金使用经得起最严格审计。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加强廉政建设。坚决惩治一切贪污腐败,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制度加科技”的预防腐败新机制,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完善政风行风测评等制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作风,直接影响行政效能,直接关系政府形象。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继续严格控制会议、公费出国、公务购车用车等经费支出,坚决取消一切不必要、不合理的行政开支。高度重视公务员能力培养,完善公务员选调交流制度,扩大交流范围,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公务员培养选拔链,引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更多地到基层锻炼,切实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求实为本、依法处置的原则,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协调机制,强化对社会公众事件的分析研判,增强应对处置能力。

群众观点须臾不能忘记。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深入群众中间,紧贴群众脉搏,尊重群众意愿,尽心解难事,诚心办实事,热心做好事,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祉。

各位代表,高质量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围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把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作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的过程,组织开展全市大讨论,聚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城市建设和管理体系、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大都市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重大问题,谋划新发展,探求新思路。

各位代表,世博正在走来,世界关注上海。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成功举办世博会,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努力把“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篇:乡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词

各位代表、同志们:

**乡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已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这次大会,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审议并通过了介红光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及《财政预决算报告》。会议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大主席、乡人大副主席、补选了

**乡政府副乡长,顺利完成了各项议事日程。大会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事求是地回顾和总结了乡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的各项工作,认真分析了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确定了2009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这是一次统一全乡人民思想,凝聚全乡智慧,振奋全乡人民精神的大会。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对促进乡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志们,要实现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宏伟目标,早日建成乡域经济繁荣、群众生活富裕的和谐美好**,关键在于我们必须紧紧地依靠和团结全乡人民,关键在于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继续发扬**人民艰苦创业,敢打硬仗的奋斗精神,继续发扬**人民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万众一心,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做到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争创一流。只有这样,才能给全乡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才能真正回报全乡人民的厚望和重托。

各位代表、同志们,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缆工作全局,坚定“工业强乡,旅游富民”战略不动摇,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竭尽所能,务实苦干,在**大地上创造新奇迹,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这次代表大会,得到了县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所有会务人员的精心组织,在此,我代表乡人大主席团和全体代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宣布:**乡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蒙城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范文模版)

中国共产党蒙城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加快科学发展 建设三大蒙城

——在中国共产党蒙城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王 崧

(2011年6月1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蒙城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蒙城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在我县阔步迈进“十二五”、全面推进“三大蒙城”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县十届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实事求是地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规划未来五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苦干,为加快建设“工业蒙城、宜居蒙城、人文蒙城”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七年的工作回顾

县十届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七年,是蒙城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七年,也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七年。七年来,面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等复杂形势的不利影响,面对低温冰冻、干旱风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面对霍乱、甲型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挑战,县委紧紧围绕“在全省争先进位、在皖北率先崛起”的目标,坚持“一招三化”战略,深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积极应对挑战,努力破解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届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七年来,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机械化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中国楹联之乡、全国科普示范

县、全国文明村镇、全国首批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全省首届文明县城、全省园林县城、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切实加强了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有力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快速提升。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8亿元,七年增长近三倍,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达到8.2亿元,七年增长四倍,年均增长23.5%;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七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5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由2003年的43.8:21.5:34.7调整为29.6:37.7:32.7。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以汽车、煤炭煤电、轻纺食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从30家增加到164家,工业增加值由2.6亿元增加到25.1亿元,增长近十倍,年均增长38.6%。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中央和省、市、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成功引进江淮安驰、众和煤业、雨润食品工业园等大型工业项目。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规范,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林业生产、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粮食生产连续八年获得丰收,向粮食生产千斤县目标迈进。第三产业日趋繁荣,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3年的18.0亿元增加到51.0亿元,年均增长16.1%。发展平台不断提升,实行政策、资源、人才向开发区集中,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0多家,逐渐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集聚区、加速崛起的主战场。

始终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提升承载能力和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城乡面貌显著变化。高标准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发展走上了良性健康轨道。七年来,新建和改造城区道路45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七年增长近一倍。城南新区初具规模。积极稳妥地推进征地、拆迁和安置工作,3个安置小区近40万平方米安置房陆续建成,失地农民的利益得到有力保障。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新建22公里城市道路,整治水系景观6公里,高标准规划建设文体休闲公园、市民中心公园等绿化景观工程,汽车大市场、建材城、汽配城和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即将建成,六中分校、附小分校等社会事业项目即将投入使用。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改造升级了供水、污水、天然气管网,新建改建了梦蝶广场、万佛塔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加快了小街巷硬化、旱厕和路灯改造步伐,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七年来,建设县乡及通村公路1026.9公里,基本建成县乡道路循环圈。淮北大堤加固工程顺利实施,城乡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文明创建力度持续加大,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高度关注民生,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从2007年开始实施民生工程以来,累计投入14.2亿元,完成民生工程96项,惠及100多万城乡居民。七年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7241元增加到27711元,年均增长21.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08元增加到5211元,年均增长13.1%。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在全市领先,“学在蒙城”品牌不断巩固提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实施了“六个一”文化工程,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提高。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工作,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投资5800万元新建敬老院28所,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40%。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抗击霍乱、手足口病等突发事件取得重大胜利。稳步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村为主”经常性工作机制,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进步。深入开展“平安蒙城”、“五五普法”、“法治蒙城”创建活动,被评为全省第二批平安县。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支持人大依法有效监督,支持政协积极参政议政。强化党管武装,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统战、群团、党校、老干部、关工委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果。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得到新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深入推进。扎实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执政能力明显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力度,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团结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为民办事”活动,新建了110个村级活动场所,实施了党建“321”示范工程,落实了村干部报酬及正常增长机制,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不断深化,扩大了党内民主。深入开展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七年来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凝结着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饱含着老领导、老干部、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蒙城县第十届委员会,向所有为蒙城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二、七年来的经验和启示

历经七年奋进,我们加快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日益清晰,措施不断强化,效果不断显现。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活灵魂。七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多次组团赴江浙、山东、皖南等地学习考察,深入开展了“蒙城崛起”、“蒙城十思”等一系列大讨论活动,提出了“一招三化”的发展思路和“更好、更快、更苦”的工作要求,有效克服了“恐大症、恐快症、恐错症”等错误思想,开启了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两区”建设序幕,描绘了“三大蒙城”的美好蓝图。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继续坚持在改革中解放思想,在创新中拓宽思路,才能始终保持强大动力,迈向新的征程。

必须始终把工业突破作为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七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工业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汽车、煤炭煤电、轻纺食品三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二产占三次产业的比例逐年提高。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落地和开工建设,成为拉动我县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工业突破引领县域经济大发展。

必须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不渝追求。七年来,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和城乡建设重点工程,群众出行难、上学难、饮水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状况逐步缓解。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标准、完善措施,让广大群众更好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七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顺利完成了农村综合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创新实施了开发区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重点工程管理体制等改革,有效激发了活力,增强了动力。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不断激发推动科学发展的更大力量。

必须始终把和谐稳定作为成就各项事业的坚实基础。七年来,我们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来抓,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畅通信访渠道,下大气力解决多年沉积的矛盾和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力地维护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更加重视稳定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

必须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加速蒙城崛起的根本保障。七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专题活动,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锻炼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为促进蒙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这面旗帜高高扬起,始终依靠党的领导来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带领全县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更好、更快、更苦地推进“三大蒙城”建设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积极抢抓机遇,正确应对挑战,以更宽的视野谋划未来,更高的目标引领发展,更新的理念指导实践,更好、更快、更苦地推进“三大蒙城”建设。

未来五年,是我县加速崛起的发展机遇期。当前,全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为我们扩大投入、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纵观省内,快速崛起大有可为。全省2010年生产总值已迈过万亿元大关,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了促进皖北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必将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放眼周边,快速崛起时不我待。全市兄弟县区都在铆足劲头、你追我赶,竞争更加激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举步不前。审视县情,快速崛起蓄势待发。通过多年实践,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县情的发展之路,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正成为加快发展的新动力,加速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综合分析,“十二五”时期,蒙城正处于乘势突破的关键时期,能不能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我们能否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未来五年,是我县加速崛起的优势扩张期。一个地方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从发达地区的发展轨迹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跨越新台阶的时间间隔不断缩短。例如,广州自1988年人均GDP迈上第一个1000美元后,用了5年的时间跃上了2000美元的台阶,但从4000美元到5000美元的跨越仅用了2年时间。同样,我县2009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2010年超过1300美元,财政收入直逼10亿元,标志着我县已进入经济加速增长、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阶段。可以预见,未来五年,我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完全有理由、有条件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未来五年,是我县加速崛起的实力赶超期。经过历届县委的不懈努力,我县已经积蓄了相应的发展能量,具备了实现更大突破的基础。汽车、煤炭煤电、轻纺食品三大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投资11.5亿元的江淮安驰微车生产、一期投资10.8亿元的雨润食品工业园、投资3.95亿元的大顺化纤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经济开发区、道口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将成为未来五年我县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广大干部群众从中看到了崛起的希望,投身发展的热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饱满,具备了以更高目标谋求更大突破的内在动力。因此,只要我们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克服困难中争取主动,蒙城就一定能够在追赶中推进科学发展、在超越中实现加速崛起!

在充分把握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基础薄弱、发展不足仍然是最大的问题。我县2010年人均GDP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50%,仅相当于2003年全国的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工业短腿的问题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金、环境等资源要素制约趋紧,为加快发展带来了更大挑战。在经济转型、结构升级等宏观经济政策大背景下,土地、资金、环境等资源要素利用将更加趋紧。我县正

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阶段,对各类资源要素的依赖较大,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更好地统筹把握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这也对加快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我县正处在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城市经济的转型时期。面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广大干部在思维方式、工作能力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差距和不足,迫切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切实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

总之,机遇与挑战始终并存,只要我们积极抢抓机遇、正确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破解难题,乘势而上,变“黄金机遇期”为“黄金发展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跨越!

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为主题,积极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联动”、招商引资与竞争合作“开放互动”三大战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着力建设“工业蒙城、宜居蒙城、人文蒙城”,奋力在全省争先进位、在皖北率先崛起。

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在保证经济跨越增长的基础上,赶超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生活更加和谐,人民群众更加幸福,党的先进性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3%;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二产占三次产业的比例力争达到50%;财政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速35%左右。城市人口达到35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含经济开发区),城镇化率达到 45%。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8.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普遍享有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廉洁从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新的目标、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好”的发展质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必须以“更快”的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壮大经济实力,力争快

速发展;必须以“更苦”的拼搏精神,勇于攻克难关,争创一流业绩,推动“三大蒙城”建设不断前进!

四、加快“工业蒙城”建设

“工业蒙城”是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蒙城崛起的基础,是建设“三大蒙城”的首要任务。建设“工业蒙城”,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汽车、煤炭煤电、轻纺食品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型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建筑建材、船舶制造、印刷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县经济开发区和道口工业园区建设,扩大乡镇工业功能区规模,提升承载能力;要坚持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坚持市场化导向、信息化提升、品牌化带动,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通过五年努力,让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扶优助强主导产业。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主攻汽车、煤炭煤电、轻纺食品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产业支撑。在汽车制造方面,加快江淮安驰20万辆微车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积极扶持汽车改装和零部件加工企业,巩固和提升汽车、农机销售市场,把汽车产业建设成为我县首个百亿元产业;在煤炭煤电方面,继续优化许疃煤矿生产环境,加快众和煤业、国能生物发电项目建设速度,积极谋划火电项目,加速发展煤炭洗选业,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在轻纺食品加工方面,立足我县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千方百计招大引强,建设一批农畜产品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切实抓好雨润食品工业园、大顺化纤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轻纺食品产业集群。“十二五”末,确保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超过200家,力争达到300家。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园,为中小工业项目搭建平台,努力促进各类特色经济、块状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质量和实效。进一步突出招大引强。重点瞄准国内五百强和行业十强,对引进的重大招商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和“一企一策”。改进招商方式,创新招商方法。开展乡情招商、资源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积极探索产业集群招商、园区委托招商和园区合作开发招商等方式方法。完善招商引资考核体系。实行招商引资一月一调度制度,对于招商引资的有功

之臣,既要给予物质奖励,还要优先提拔重用;对没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罚到位,形成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保障和推进蒙城的大建设、大发展。项目谋划上要超前。科学谋划铁路、铁矿、煤电、煤化工、旅游开发、食品加工等重大项目。项目争取上要拼抢。今年是国家“十二五”盘子敲定、组织实施的第一年,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抓住有利时机,争取更多支持。项目推进上要高效。继续实施重点项目领导承包责任制等项目推进机制,在立项、审批、建设等环节,有关职能部门要做到环境好、速度快、效率高。

拓展提升发展平台。园区是项目落地的载体,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是蒙城未来的希望所在,必须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道口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加快经济开发区东区建设,力争明年实现12平方公里范围内“五通一平”,到2013年,基本完成经济开发区东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加快道口工业园区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收储、拆迁、安置等工作,明年完成4平方公里启动区“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完成道口工业园区4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抓紧启动双涧、岳坊等乡镇工业功能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许疃工业区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中小项目落地提供保障。完善和落实开发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年内开展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建设“回头看”,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软环境,提高竞争力,着力打造工业腾飞的扎实平台。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充分利用国家投资结构调整的机遇,多方面争取资金投入,大力开展创建百万亩吨粮田和小麦千斤县活动,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蔬菜、木材、药材等经济作物,精心打造高标准的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发展标准化养殖场,提高规模养殖比重。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土地流转业主发展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利用县职高和庄周职高两个国家级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技能化、组织化和品牌化水平,努力把劳务经济培育成帮助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提升计划,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尽快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贡献率。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引进、培育一批上规模的现代物流企业和专业市场,真正把我县建成皖西北上规模、有特色的现代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着力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仓储等新型服务业,不断提升蒙城核心竞争力;积极做好金融服务,扎实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金投放额度,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改造老城商业特色街区,完善建成区生活性服务业配套,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开办家政服务、法律服务、中介服务等生活性服务机构,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五、加快“宜居蒙城”建设

建设“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宜居蒙城”,是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蒙城崛起,建设“三大蒙城”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建设现代中等城市为目标,努力把蒙城打造成更加逸居、康居、安居的魅力城市。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心集镇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始终把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增强公共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平安蒙城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高标准建设城南新区。完善城南新区规划,规划范围沿望月路向西拓展至城市规划边线。继续坚持“基础设施优先、拆迁安置优先、社会事业优先、聚集人气优先”原则,按照建设“核心城南、水乡城南、森林城南、书香城南”目标,年均推进新区建设2平方公里,到“十二五”末,实现城南新区近13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拆迁安置和社会事业项目全覆盖,完成蒙凤路以东7平方公里开发建设,聚集居住人口10万人,初步建成属于蒙城人的梦里水乡、都市新城。

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实施S307线改道工程,高标准建设外环线;规划建设涡河四桥,进一步改善涡河南北通行环境;建设城南新区和道口工业园区之间绿色生态走廊,严格禁止该区域永久性开发,为城市提供天然屏障。

完善提升老城区。按照“优化老城、拓展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整合城市空间、土地等资源,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实施鲲鹏路、齐山中路、宝塔西路等道路改造升级,改善城区小街巷道路硬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天然气管网、公厕、广场、街头游园、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公交系统,实施涡河景观带建设工程,推进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及污水管网截流配套工程,使城市空间发展逐步拓展。结合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加大城市功能性和公益性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有序建设新农村。加大基础设施延伸、公用事业覆盖力度,将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广电等公共事业向农村倾斜,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注重完善集镇功能,加快建设中心镇,增强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撤并自然村、消除空心村、建设中心村,加强配套建设,实现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加大县乡道路改建力度,实施“村村通”、县乡道路建设和危桥改造工程,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四横两纵一循环”的格局。继续实施“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初步实现镇村供水联网。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治淮工程的机遇,启动北淝河、芡河低洼地治理,做好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和实施工作。

积极建设生态家园。深入开展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活动,大力实施绿化精品工程。在城区,积极推进城市造景添绿工程,突出建设以市民休闲公园、中心公园、两闸岛公园、五里高公园、梦蝶广场为主的“点”状绿地,以涡河景观、道路、河道、小街巷和街头绿地为主的“线”状绿地,通过点、线结合,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的绿色生态体系。在农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农田林网和绿色长廊建设,大规模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开展清洁乡镇、生态村、绿色单位创建,营造优美的生态景观。“十二五”末,力争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覆盖率30%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

提高创建管理水平。启动全国文明县城争创工程,将文明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建管并重,推进精细化管理,构建常态长效的管理模式。大力整治

城区卫生、交通、经营秩序,深入开展集镇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做到经营入店、车停有序、广告规范、地面清洁、交通顺畅。切实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实现网格化管理,推动城市管理上水平。健全镇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努力消除“脏、乱、差”现象,提升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

强化节能减排。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理念,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新上项目的环评把关,绝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依法加强对水、大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节能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科学发展的目标,始终坚持财富共创、成果共享、和谐共建。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立民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着力畅通融资渠道,保障资金投入。严把民生工程质量关,形成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的长效机制,把顺民意、解民忧、厚民生的事情办实办好。全面公开惠民政策,公开享受条件,公开补助标准,公开补助对象,让民生工程阳光操作、普惠共享。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深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坚持依法治县,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治安防控能力,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形成安定祥和的社会局面。

六、加快“人文蒙城”建设

“人文蒙城”是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蒙城崛起的深层动力,是“三大蒙城”建设的重要内涵和有力支撑。“人文蒙城”建设的主题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核心理念是发展惠及人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内容是以教育为基、文化为要、民生为本、服务为上、和谐为重,以社会建设为载体,以文化繁荣、社会文明、公平正义为目标,把蒙城深厚的文

化底蕴融入现代文明之中,把蒙城打造成为凸显人文特色的蒙城,凸显厚重文化的蒙城,凸显社会文明的蒙城,增强经济发展软实力。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丰富和提升“学在蒙城”品牌内涵,以教育发展的更大突破,进一步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深入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城乡幼儿事业同步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关心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化、品牌化、多样化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积极争创国家级中职改革示范学校,努力打造皖北职业教育强县。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实施名校引领和名师带动工程,形成教师队伍比学赶超、校长队伍竞先争优、各个学校争创一流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推进一批中心镇标准化学校建设,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规划建设县文化中心、广电中心、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综合剧院等文化场馆,努力打造各类文化服务平台。以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深入挖掘开发以庄子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化,规划兴建庄子文化园,建设全国性庄子文化研发中心。大力弘扬楹联文化,不断扩大《中国楹联报》影响力,巩固提升“中国楹联之乡”品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续做好尉迟寺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进一步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文化兴县基金,扶持一批文化和社科项目,培育一批文艺创作骨干,创作一批精品力作,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各种文化资源要素,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引进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影院等企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启动城南新区体育中心建设,建立皖北举重培训基地,加快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规划建设功能完善的综合及专科医院。县直医疗机构,争取全部达到“三级乙等”水平,支持中医院争创“三级甲等”医院。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不断增强城乡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积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建立覆盖

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贫困人群看得起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城乡卫生水平。加强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营造和谐有序的医疗环境。

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按照“整合资源、挖掘潜力、优化结构、完善功能”的思路,大力推介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不断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依托庄子文化、史前文化和佛教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庄子故里·逍遥蒙城”的旅游品牌。统筹对庄子祠、尉迟寺遗址、九鼎灵山寺、许疃水上生态园、板桥休闲旅游度假区等规划布局和开发,全面融入亳州道家旅游线和皖北旅游区。围绕陈仙桥发展生态农业园和民俗风情园,建设观光农业带,发展城郊休闲旅游项目。在新城区建设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营造浓郁的特色人文环境。在老城区改造中,重点抓好以文庙为中心的古建筑群的修复和以万佛塔为中心的环境治理工作,提高城市品位。策划并定期举办各类旅游主题活动及农事节庆旅游,不断提升蒙城旅游的知名度和整体实力。

统筹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围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强化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切实解决好就业难题。全力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城镇居民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的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 “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定期推出一批思想道德模范和感动蒙城人物,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形成文明诚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蒙城崛起,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保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生机与活力,为全面建设“三大蒙城”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切实强化理论武装。始终坚持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化理论学习,使科学理论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三大蒙城”建设上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引导作用,唱响发展主旋律,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思想意识。强化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不断提高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切实增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本领。深入推进思想解放,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优良传统,不犹豫、不争论、不懈怠,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大跨越,以更好、更快、更苦的精神引领大建设、大发展。

着力提高执政水平。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要善谋执政之策,夯实执政之基,努力营造人心思进、风正劲足的工作氛围。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以实绩、以工作论英雄,大力选拔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大力选拔勇于担当、雷厉风行的干部,大力选拔勤政为民、群众公认的干部,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干部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工作力度,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提高干部选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干部经常性管理机制。编制全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创业热情。

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积极探索提高村干部积极性的新途径,努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干部队伍。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制等活动,着力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组织设置体系,加大在产业链上、经纪人队伍中、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领域设置党组织力度。积极稳妥地推动机关党组织、“两新”组织等社会各领域党建创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面对当前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县广大干部必须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蒙城崛起”的目标,按照更好、更快、更苦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三大蒙城”建设。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任何决策、任何工作都要确保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争先进位、加速崛起的赶超意识,面对建设“三大蒙城”的新任务,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都要自我加压、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继续坚持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实干精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脚踏实地推进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大力倡导敢

于负责、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心系蒙城干事业,把加快蒙城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去创造、去奋斗、去拼搏。只有这样,才能放开手脚、奋发有为;只有这样,才能挑起重担、大有作为;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全面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全面开展法治蒙城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最广泛的群众基础。高度重视党管武装工作,深入“双拥”共建,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蒙城崛起作出新贡献。

坚定不移地抓好反腐倡廉。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深入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着力开展“百名股长”评议活动和模拟仿真督查活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腐败案件查处力度,突出抓好工程建设领域、商业贿赂、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等专项治理工作,严厉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贪污腐败和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案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为“三大蒙城”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各位代表、同志们,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在充满机遇、充满希望的前进征程中,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坎坷挑战,都挡不住我们前行的脚步。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更加凝心聚力、务实创新、执着攻坚,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三大蒙城”而努力、努力、再努力!

下载中国共产党甘谷县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共产党甘谷县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