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银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有益实践

时间:2019-05-14 04:3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粮食银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有益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粮食银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有益实践》。

第一篇:“粮食银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有益实践

“粮食银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有益实践

黑龙江省肇源县肇源镇兴安村是一个典型的水田村,全村共有1001户农民,耕地2.4万亩,其中水田达到1.4万亩。2014年初,为了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村民李吉银牵头在兴安村组建了兴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88人,流转土地892.25亩。同时,依托自己经营多年的松江米业有限公司,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公司的合作发展模式。2014年7月又创建了大庆市首家“粮食银行”――兴安“粮食银行”,建设了3万吨高标准粮食冷储库、1万平方米晾晒场、总库容3.5万吨立筒粮仓。进一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公司+“粮食银行”这一新型合作经营模式,将水稻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与粮食存储、粮食加工、粮食销售紧密联结起来,形成了一种新兴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新业态。

“粮食银行”的主要运作方式是:农民秋收后,随时把水稻存进企业仓库,并不是卖掉。而且,存粮可以选择活期、定期、分红或入股等形式,由于存粮形式不同,获得收益的方式也不同。如果选择活期形式,价格随行就市,还可以获得每斤水稻每月1分钱的利息,相当于农民把粮食存进银行一样。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实践,按照协议约定,合作社入社农户的892.25亩水田所产的95.5万斤优质水稻全部以高于市场价0.15元的价格交给粮食银行,实现纯收入71.8万元,合作社根据入社时按地力条件500到600元不等的保底承诺,为社员保底分红58.2万元(一次分红)。同时,合作社按章程规定,第一年提取盈余基金4058元后,剩余131942元进行再次分配,社员平均每亩耕地二次分红达到了804元,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户加入合作社、对接粮食银行并与加工企业紧密联接的积极性。到2014年底,兴安“粮食银行”的会员已超过1000户,流转土地17000亩。秋粮销售以来,农民的送粮热情持续高涨,兴安“粮食银行”全年可收储水稻35000吨。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深刻感到,合作社+农户+公司+“粮食银行”这种新型生产经营模式的有益实践和健康运营,正是顺应了农村合作组织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水平提升的客观要求,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新常态。首先,合作社+农户+公司+“粮食银行”模式很好地顺应了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水平提升的现实需要。由于李吉银经营的米业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走过了企业发展的原始积累阶段,进入提升品质、打造品牌的新阶段,具备在市场中承受风险和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能力,也具备了承担带领基地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条件。更需要与广大基地种植农户在原有合作社农民带地入社和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提升其规模化、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水平成为必然要求和选择。其次,合作社+农户+公司+“粮食银行”模式很好地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中以创新驱动为主要标志的新常态。近年来,在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进程中,肇源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关注和注重用市场化的现代理念改造传统农业,着眼于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以服务“三农”为切入点,强力推进政府转变职能,坚持创新驱动,大胆创新实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去年以来,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集中打造不同服务功能、不同辐射半径的区域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平台,为传统农业对接市场搭建了有效载体,市场化理念正在被广大农民群众不断认知并积极参与。在县委县政府的主导和强力推动下,肇源镇党委政府在具体运行中,带领兴安合作社核心人员几次外出考察学习,边学习、边建设、边调整修正,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补充中完善提高,并在学习借鉴安徽等地合作社发展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大庆市所属各县市,率先成立了首家“粮食银行”,并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公司+“粮食银行”这种崭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起到了立竿见影和示范带动作用。从去年以来的运行情况看,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认可。

兴安水稻种植合作社+农户+公司+“粮食银行”这种新模式,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效果并表现出良好的生命力,主要是能够抓住并有效破解当前农民和粮食加工企业“单打独斗”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瓶颈问题。一是解决了农民的卖粮难、储粮难问题。以往,农民年年都面临着秋收后卖粮难的问题,由于粮食集中上市,价格普遍较低。如果存粮待售,又面临存储条件不好易霉变和管理不善易损耗等一系列难题,而且还必须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等一系列制约。二是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农民发展生产,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虽然农村物权融资已经破冰解冻,但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当前,备春耕生产资金仍然是农民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三是解决了粮食加工企业资金压力大的问题。目前东北地区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方式,大都是一季存粮,一年加工,由于原粮集中在秋季收购,企业面临着阶段性巨大的资金压力。而兴安水稻种植合作社+“粮食银行”模式有效破解了上述难题。一方面,利用季节差,缓解了企业收购资金紧张的矛盾,企业以实物负债代替现金负债,节省了大部分银行贷款,减少了流动资金,增强了企业资金周转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农民秋收后,以储蓄的形式,随时将手中的粮食存入“粮食银行”,可以实现粮食的随时变现,不仅减少了繁杂的贷款手续,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粮食银行”促使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实现了紧密的利益连接,形成利益共同体,社员的生产物资由龙头企业统购统销,大幅度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同时,龙头企业也能够实现品种统一、质量一致,打造品牌有了基础保障,农民的粮食也实现了与市场的“直通车”,产品真正实现了可追溯,企业效益和农民受益实现了最大化。

肇源县兴安水稻种植合作社+农户+公司+“粮食银行”这种新模式,很好地回答了如何以创新驱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同时,也为我们如何用市场化理念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活力,带来了有益启示和新理念、新思路。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洪峰

第二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

2013-01-10 | 作者: 李力 | 来源: 经济日报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其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要解决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因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已面临严峻的形势,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素质结构性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到底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我国现有农业经营主体,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按农业经营主体类型划分,主要有承包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

在近日召开的首届“清华三农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韩俊强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服务为基本原则,不可脱离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这关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确实,家庭经营在农业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是农业生产中最适宜的经营模式。家庭经营不仅适应以手工业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纵观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最基本经营形式也是家庭经营,这是农业与工商业的区别。

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要把培养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劳动者素质建设的核心任务。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认定标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从居住地域、农业劳动时间、生产经营规模、素质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认定探索,并作为培育和扶持的依据。其次,要拓宽培养途径,突出培养重点,优化培养方式,着重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培养,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吸引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务农,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子承父业;以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为平台,以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农民工“阳光工程”等创业培训为抓手,开展多形式、经常性的职业教育培训。同时,要完善培养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阳光工程”等创业培训规模;完善绿色证书制度,健全农业技能持证上岗制度,探索把绿色证书作为认定职业农民的重要依据,并与农业扶持政策挂钩。

粮食“九连增”的实践已经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在今后现代农业大跨步发展的进程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链 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要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服务。

韩俊提出要把握好五个问题:要扶持一家一户的农民发展专业的、规模的、集约化的生产;要重点培育一大批比较规范、对农民带动作用比较强的合作社;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培育新型农民;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认为,在中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混合型、多样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出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增长。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还是农户

本报昨日刊发《信阳:土地流转催生家庭农场兴起》一文后,许多读者和农民朋友纷纷来电,询问家庭农场等相关问题。现摘发陈锡文等关于这一问题的有关阐述,以飨读者。

不管农业经营体制怎么创新,真正的主体还是农户。农业选择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既是历史现象,也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这是由农业自身的产业特征决定的。就全世界来看,基本没哪个地方的农业不搞家庭经营,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

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不是要去搞一个新制度,而是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通过机制创新,更好地激发家庭经营的活力。

家庭经营怎么走向现代化?陈锡文认为,简言之,就是让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服务体系结合起来。农户要提高集约化水平,采用先进科技和现代生

产要素,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通过规范的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是要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服务,把一家一户做不了、做起来不经济的事情做好,帮助农户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什么政策优惠?陈锡文说,今年新增补贴和支农项目将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为的就是让肯种地、会种地、能种地的农民不吃亏、有效益、得实惠,这也体现了中央的政策导向。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2月1日2版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3年04月16日 06:37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包括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与之相适应,应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并使其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是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然要求,也是抵御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民有序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举措。

大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强化农业技术与政策宣传,提升普通农民的文化素质与经营理念;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为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创造条件;支持与鼓励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实干人才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支持与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员、外出务工人员从事农业生产开发与经营,尤其要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成为专业种养大户,造就一批现代职业农民。

大力发展专业家庭农场。抓好登记管理,鼓励有一定规模、符合规定的种植、养殖大户申领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成立家庭农场。鼓励农户以土(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股份制公司,并引入专业种养大户或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精准农业”。

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牵头组建、分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对农户的覆盖面和产业覆盖面。注重培育典型,重点建设一批示范基地、示范合作社。鼓励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试点,在试点地区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法人身份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着力打造一批大社强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或联合其他生产经营组织兴办加工、流通服务业,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

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展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培育,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创建区域品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

(王兆林 作者单位:南宁市社科院)

服务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时间:2013-12-12 17:0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性决策。打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瓶颈,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初具规模,但总体实力较弱,发展水平不高。与普通农户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集约化经营需要承担较多的土地流转费、农机购置费等投入,融资总量由过去的“散而小”逐渐向规模化转变,其出现和发展契合农村金融服务提升的现实需要。

客观而言,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质和量上都远不能满足需求,突出表现在贷款覆盖率低、占涉农贷款比重较小。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因资金需求量大、放贷成本低、可抵押资产多,信贷满足率相对较高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依旧被作为普通农户来放贷,合作社作为法人申请贷款仍较困难,获得的贷款较少。且贷款期限不契合产业链逐渐延伸下的经营周期和销售周期,更难满足固定资产投入的中长期融资需求。

银行业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二是银行的商业化取向与支农责任存在一定矛盾,还难以覆盖银行支农的机会成本,不足以调动其积极性;三是在服务方式、审批流程、风险管理等方面与其运作特点不尽适应;四是金融产品的创新跟进不足,缺乏满足需求的专属产品;五是信用评价工作相对滞后,在信贷评级和准入要求上匹配度不高。此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身也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等因素。

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是一个金融新课题。为更好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一是建立健全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与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融资担保机构合作。二是积极开展信贷服务方式创新,适当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门槛,提供高效便利的融资服务。三是量身定做金融产品。重点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三权”及农机具抵押贷款,以及订单、仓单、保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和自助可循环流动资金贷款,满足新型经营主体多层次的融资需求。

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是一项牵涉面广的系统性工程,其持续改善有赖于政策面有针对性扶持。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细化各项扶持措施,采取贷款贴息、税收优惠、费用补贴以及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发展农业保险、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有效措施,切实发挥金融支农的正向激励和服务保障作用。

优化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

赵云鹏 2013年01月16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即将发布的2013年“一号文件”都聚焦农业经营体制创新,而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引导一般农户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不断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注重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一般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通过租赁和转包等形式受让农户流转出的土地,从事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新型经营组织。我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分田到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一直是我国农业主要经营方式。但是,伴随着农业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出现。仅以家庭农场为例,根据农业部数据,仅2012年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就有家庭农场6670个。

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有效解决了土地分散经营、效益低下、风险高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是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策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据媒体透露,国家近期有望出台多项扶持种粮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增加财政补贴,鼓励地方建立土地规模经营扶持专项资金,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鼓励地方设立农业担保公司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提供融资服务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效促进土地、财政资金、金融等资源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村金融机构在做好常规性农村金融服务的同时,应根据国家农业发展新的形势,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把支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持“三农”重点。同时,由于新型经营主体目前普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抵御外部风险及干扰的能力较弱,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时也应注意防范风险。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客户准入。密切跟踪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主管部门管理政策实施情况,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名单制管理。在信贷支持过程中,要对借款人主体资格、借款用途、生产和管理水平、销售目标市场、还贷来源和担保能力等进行严格审查,重点选择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经营效益较高的经营主体给予支持。

其次,强化产品创新。在采取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担保和自然人担保等担保方式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少担保物的实际,对农机专业户购置机具和经营性资金需求可试点农机具抵押;关注各地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对具有较大规模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创新仓单质押和应收账款质押,对资信状况良好且符合相应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信用方式发放贷款。

第三,做好贷后管理。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管理特点与一般农业经营主体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客户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同时,加强客户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情况,加强资金流向监管。对采取创新担保方式的,必须要加强抵押物监管,防止抵押物悬空风险。

第四,密切关注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由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所在行业市场波动较大,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掌握行业信息,开展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走向的研究。加强与当地政府涉农部门的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密切关注地方政府扶持政策的调整和产业整合状况,有效规避政策风险。

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

浙政办发〔2012〕73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经营者总体素质和实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等文件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义

新型农业(含林业、渔业,下同)经营主体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实践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但所占比重仍不高,单个实力不强,农民老龄化、生产兼业化、土地经营零碎化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实施“八八战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为基本方向,围绕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进农民利益的基本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分类推进,不断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形成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到2015年,力争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50%以上,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75%以上,农业生产作业主要环节基本实现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升。

三、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大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和现代职业农民。立足提升传统农民,引入新型农民,着力培育一批骨干农民,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通过流转土地等多种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农业科技人员从事农业创业。支持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返乡从事农业开发。

(二)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符合登记条件的可以申领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鼓励农户以土(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以林权出资成立公司。支持引导合作农场将股份合作的土地进行整理规划,引进专业种养大户或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

(三)提升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试点,在试点地区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法人身份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着力打造一批大社强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或联合其他生产经营组织兴办加工、流通服务业,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诚信评价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拓展服务功能。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为合作社提供农产品展示展销、委托代理财务、联合兴建服务设施、协调信用授信等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间的分工与合作。

(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展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申报驰名商标(工商部门认定)和浙江省著名商标、知名商号、中国名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等,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创建区域品牌。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行ISO、GAP、HACCP、MPS等认证和水产品对欧盟出口注册、低酸罐头对美国FDA注册以及FSC森林认证,提高产品质量。

(五)大力发展农业服务组织。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全力抓好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改善服务条件,增强服务功能。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基础作用,支持其开展农业生产性全程服务和专业化服务。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要建立以农机作业为基础的农机(粮食、植保)专业合作社,实行“一区一社”全程服务;现代农业综合区、台湾农民创业园要统筹建立专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规模养殖场联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统一饲料供应、兽药配送、排泄物综合利用和屠宰加工等服务。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供销社在农产品加工仓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做好农业产前、产后服务。村经济合作社要做好为家庭承包农户的服务。

四、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和服务

(一)引导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开展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引导土地依法、自愿、平稳流转。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积极推广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季节性流转等方式,推进整村整组连片流转,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减少季节性抛荒。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林权有序流转。

(二)加强农业人才培养。逐步扩大全省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招生规模,在成人高校招生中实行统考单招。完善高等院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创业补助政策。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

(三)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全面落实农技推广责任制度。鼓励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科技人员面向生产研发、推广技术,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对接,建立长期协作服务关系,实现“一社(企)一顾问”,促进农业科技供需对接和成果转化。

(四)加强农产品营销服务。继续办好省农业博览会等农业展会,继续支持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赴国外、境外参加国际农产品食品博览会,巩固出口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组织开展农产品生产单位(基地)和经销、加工、消费单位对接活动,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及时销售、采购农产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五)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订单、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农业龙头企业,实现融合发展。加强对“订单”农业的指导,推广应用规范的合同文本,提高合同履约率。

五、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的支持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财政逐步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建生产服务设施、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建立科技研发机构等。对获得驰名商标(工商部门认定)、中国名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等国家级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创建区域品牌的,省财政按规定给予奖励。对认定为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的,在安排相关专项时给予优先扶持。对进入上市辅导期和列入上市后备资源的农业龙头企业,省级有关部门在发行债券、并购重组、股权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新建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工程。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等资金优先扶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对农业龙头企业提取的风险保障金在实际发生支出时,依法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调节市场、解决本省农产品卖难问题中起到主要作用的,省财政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贷款优先给予贴息补助。

(二)落实用地用电政策。认真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浙委办〔2009〕37号)规定的设施农用地政策。各市、县(市、区)在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时,应合理安排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扩建、新建项目用地,各项费用执行最低价。电力部门要保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用电,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养殖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执行;粮食烘干机械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执行;其他加工用电,按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价格或大工业用电价格执行。

(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取得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性扶持资金,根据国家税收有关规定落实优惠政策。对拖拉机不征车船税,对捕捞、养殖渔船免征车船税,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税务部门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税务登记提供便利。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按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所得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贯彻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合法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运输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货运车辆(不含空车),凭《绿色通行证》可免费通行省内除高速公路以外的收费公路。

(四)加强农业信贷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依法开展大型农用生产设施设备、参保渔船、林权、流转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海域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农业发展银行要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粮棉油收购吊销业务、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粮棉油全产业链经营、重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以及纳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经营扶持、承担国家及省级规划或财政补贴支持的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要继续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信用等级评估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各类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要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及时做好担保工作,省财政对符合条件的农业担保机构给予一定风险补偿。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要优化保险服务,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保,保障农业持续平稳发展。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农业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2-12-22 06:44:09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1日在全国农业工作会上说,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农产品工业用途拓展,我国农产品需求持续刚性增长,主要农产品供给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转变为目前的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

韩长赋提出,将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韩长赋说,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今后“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今后将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第三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农业部将抓紧研究探索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用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同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制定扶持政策和管理服务办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逐步扩大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在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农业部将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强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扶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鼓励支持经营性组织参与各项生产服务。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启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

此外,农业部还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活动,建设信息化监管平台,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加大农村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背景链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其中一条重要内容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原因】

一方面,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投入,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对农业的支持体系。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超过

1.2万亿元,这些投入使农业技术装备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比如农业机械化率已经超过50%,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外转移,农村空心化、农业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传统家庭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增收只有依靠外出打工和承接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两种方式。这也要求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并为这一创新创造了条件。

【内涵】

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四个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它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市场衔接等不同环节的各种创新,如种植养殖大户、专业户、合作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再如“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市场”等经营形式。

这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家庭农场这种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与大户的区别在于,前者有比较长远的规划且规模适度。比较典型的家庭农场,如上海松江附近的,全部种粮食,规模在80亩至100亩之间,也就是夫妇二人加上社会化服务所能打理的面积。这样既保证了规模适度,又能在当前条件下实现比外出打工收益更高的目标。

【注意事项】

在鼓励土地流转、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创新农业经营形式,是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不是另搞一套,必须保障农民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不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这就意味着不能盲目追求集中和扩大规模,流转一定是一个过程,土地经营的规模取决于城镇化的质量和真正能够提供非农就业的水平。其次,要重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劳动力转移、老龄化和经营形式创新,在农业领域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化服务需求,政府、相关企业和组织要抓住机会,为农民提供服务,这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涵。

第三,工商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进入农村时,一定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不要替代农民在生产环节的作用。农业生产不提倡雇工经营,农民给老板干活一般效率都不会高。其实除了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企业能够介入的领域还有很多,包括生产服务、加工、流通和信息收集等。

这是一个很长的链条,也有很大的空间,企业只要能够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与农民结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完全可以在农业领域有一番大的作为。

第四篇:你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一)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培育壮大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民股份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差别化用地管理政策。规范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严格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管理,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序

第五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基本情况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

基本情况说明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近两年,宁陵县农业局本着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先服务、政策倾斜”的原则,结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补助项目,将部分经营管理完善、示范带动效果好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遴选为农业科技示范户,基本情况如下:

一、总体情况

宁陵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共遴选出500科技示范户,平均分布在全县364个行政村,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共遴选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10个,包括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4个种植大户。

二、种植规模

1.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均在500亩以上,其中石桥镇金顶谢花酥梨专业合作社共有农户120户,平均酥梨种植六亩以上,是宁陵县比较优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其法人代表吕和平是石桥镇远近闻名的酥梨经纪人,有多年的酥梨种植和销售经验,在合作社成立初期,许多人并不相信他,只有20多家酥梨种植户加入,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周边农户看到了入社农户收到了比他们较高的经济效益,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宁陵县金顶谢花酥梨合作社2014年共吸收农户120户,酥梨种植面积达到800余亩。按照2014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农业局将其发展为农业科技示范户。

宁陵县乔楼乡合发酥梨专业合作社今年刚刚成立,注册人刘峰自己就是酥梨种植大户,说起成立合作社,他还颇有感慨。乔楼乡酥梨种植面积没有石桥镇大,每年的客商往来少,形不成大的销售市场,同样的酥梨品种,同样的商品品质却比石桥镇的酥梨价格抵,每年还要依靠石桥镇的酥梨经纪人进行销售,形势比较被动,乔楼乡的酥梨产业急需带头人。为此,乔楼乡政府工作人员找到年轻有为的刘峰,想让他挑起酥梨产业的大梁。刘峰自己也种植十几亩的酥梨,每年为酥梨的生产销售东奔西走,积累了一定的栽培和销售经验,有了政府的支持,他果断的答应下来,并且联合了60多个酥梨种植户注册了“合发”酥梨专业合作社,主动申请当选农业科技示范户,寻求农业技术支持。

宁陵县建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小麦---玉米为种植模式的合作社,是宁陵县注册成立较早的合作社之一,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农户100多户,种植面积保持在1000亩左右的示范性合作社。建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一批具有先进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大都是打工返乡创业的知识青年,赫振连就是典型的代表,他本来前几年一直在外打工,看到近几年农业政策好,就回乡创业,加入了建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由于他观念新、头脑灵活,善于学习实践新技术、新品种,逐渐成为合作社中的佼佼者,2014年农业局将其发展为农业科技示范户。

刘楼乡胡店村科技示范户胡山发,是宁陵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个农户,在农业局科技示范户遴选方案公示之后,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主动申请推荐的一个农户。胡山发今年 岁,是一个“资深老农民’,他这一辈子只和土地打交道,没有从事过其他行业,对种地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经验,善于小麦高产种植,每年小麦平均在580kg/亩,单产创下623kg/亩的记录,在2012年小麦赤霉病大爆发,全县小麦大减产的时候,他依然保持550kg/亩的产量。而且胡山发为人热心,对种植经验并不保守,经常在农友合作社的办公室,甚至门前地头和其他农户进行经验交流,无形中带动了周边农户,增加了合作社的整体效益。选他做农业科技示范户是众望所归。

2、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

2014年遴选出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4个,分别是逻岗东街的黄吉强、逻岗和楼的于照升、程楼乡沟厢村的陈玉钦、华堡乡马桥村的李世腾。这四个种植大户的种植规模算不上太大,之所以把他们认定为种植大户并发展为农业科技示范户,是因为他们在新型农业经营中表现比较活跃,经济效益比较突出,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实验推广认可度较高,能够带动身边的农户进行规模化种植,示范效果显著。

3、家庭农场科技示范户

家庭农场示范户有两个,孔集乡的王庆友、乔楼乡的吴西会。示范面积均在100亩以上,以小麦、玉米为主要种植作物。王庆友、吴西会本人承包土地并不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规模化种植,是近两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代表。由于流转土地成方连片,很多试验示范都在那儿进行,示范带动性好,2014年被农业局发展为农业科技示范户。

二、示范推广

近几年,国家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比较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推广模式和惠农政策,基层农业部门在推广实践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基地实验,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自有基地远远不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疑是最佳选择。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由于他们观念新,路子活,与政府部门实验合作的态度积极,因为他们规模化种植,土地比较集中,管理容易,比在散户经营的土地上进行实验具有管理规范、规划统一的优点。仅此2014年一年就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的基地上进行了十几项农技推广实验:酥梨套袋无公害生产技术,挂黄板、性诱剂 防虫技术,蜜蜂代替人工传粉技术,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玉米一密四改技术等,进过专家观察讲解,农民实地考察观摩,大大提升了试验示范的效果。

三、经济效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之间相互协作,互通有无,生产资料规模化、集约化,有的还达到了订单农业的标准,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加强,做到好年景高收入、坏年景稳收入,每年的经济效益都在散户经营的效益之上,示范带动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立,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激发了广大散户积极加入的欲望。

下载“粮食银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有益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粮食银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有益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汇报

    关于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汇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趋势,......

    探索创新农业经营主体

    探索创新农业经营主体 ——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 高云才 2013-04-01 15:46:50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03月31日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实行农业规模化、专业化、......

    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完善创新,是激发生产经营活力、保障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之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

    粮食银行发展调研报告

    经营模式创新,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关于北大荒粮食“银行”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前工办明电“2012”1号通知要求,针对确保‚强工‛三年攻坚战首战全胜重点针对的十四个议题......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将担重任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将担重任 张娜 2012-12-27 14:57:45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12月24日 12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闭幕。会议系统总结2012年和过去10年农业农村发......

    关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XX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

    积极培育农村经营主体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

    积极培育农村经营主体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 作者:谢存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组织也要按照其自身发展规律成长发育。把握农村经营主体发展的内在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定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中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