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期刊到投稿——辑文4013林先生(范文模版)
从期刊到投稿
期刊是收录文章进行发表的一类书籍,也是我们投稿的方向。许多时候在投递稿件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因为不知选择什么样的期刊而犹豫、踌蹴。那么我们应该先从期刊了解起,再决定稿件的投稿。
一、关于期刊
在国内,根据地域的不同,我们将期刊划分为:国家期刊和省级期刊;而根据不同的单位收录标准,我们将期刊划分为:北大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核心期刊。那么这些期刊都有什么样的区别?
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所主办的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可面向全国跨省发行的期刊。
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级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9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 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1].从影响力 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又称“中文核心(PKU)”。
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 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五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版(2011年版)于2011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已经印制完成。该成果从未在网上发布,网上流行的各种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都不是本项目组发布。按照惯例,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由北大图书馆评定一次,并出版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该书为全国各位大专院校进行职称评定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非终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将对其进行重新评定,遵守“优入劣汰”原则。因此“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被各学术单位和科研机构接受,用它作为科研论文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
统计源期刊与核心期刊均能反映与某一专业有紧密联系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区别。前者包括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采用多指标综合筛选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后者仅收录自然科学类,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再根据期刊论文引用情况列出排名顺序。两者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参考价值比较大的一些期刊,为单位和个人订购、收藏、阅读、投稿选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核心期刊所涵盖的期刊数量多,读者面广,但收录的生物、医药学期刊较源期刊少,且由于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时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当年的期刊状况。而源期刊则收录生物、医学期刊较多。由于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当年情况。
二、投稿选择
1、如何正确选择必需推荐的审稿人?一般编辑不会选择你推荐的审稿人,但你还是尽量选择同行中的小专家。但这也与你的投稿目的有关,若十分自信文章的创新性和中肯意见,你可以从参考文献中挑选大专家。
2、如何礼貌地向编辑咨询稿件状态?我曾经在Toxicological Science上投一篇文章,2个月时我“很不礼貌”地向编辑咨询稿件状态,其实不是有意的,只是写英文信的口气完全按照中文语气,不委婉。后来次日编辑就回信说reject the paper,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带着性格。但与人相处时,是存在感情因素的,尤其是可以accept或者也可以reject 时,很有用。
3、如何提高一次投稿的成功率?文章本身的创新性是第一位因素,对口期刊选择、文章格式完美、语句通顺(尤其符合英文习惯)等也很重要。
4、版权协议和利益冲突表格要谨慎填写。签名时尽量不要代签,以免被编辑发现时的尴尬。
5、修回后投稿一定要核对初稿中改正的地方:标题、摘要、cover letter 等。
6、一般外文SCI杂志的审稿周期是1-3月。大家一方面耐心等待,若2月左右没有消息,可以通过e-mail咨询一下稿件状态。
第二篇:SCI投稿的84个规则-美辑编译
SCI投稿的84个规则-美辑编译
投稿编辑给出作者84个投稿规则,这也是集我们所有医生的投稿问题整理出来的,全部都是真实案例,各位学者们,你们有多少懂与不懂的,看看便知~
SCI写作投稿须知
投稿前选刊问题
1.弄清楚自己的文章适合发表在什么杂志?选择专业期刊还是综合期刊?
2.弄清楚文稿的类型?例如:Original article,Clinical Trial,Reviews,Case reports,Letter to editor,Correspondence等。
3.下载最新投稿须知(Instruction for authors),严格按照要求一一审查。
4.查看预投稿杂志是否需要版面费,如果论文被接收,自己的经济能力能否支付该杂志全部发表的费用。
5.是否为投稿和以后的交流准备了一个国际通用的邮箱,建议使用gmail,yahoo,hotmai等?或使用作者所在单位的域名邮箱。
投稿信/cover letter
6.不要用匿名的称呼,用Dear editor不太礼貌。最好的写法是:Dear Dr.+ 主编姓名 或者Dear Prof.+ 编辑名字。杂志主页通常会有主编介绍,查阅Editorial board就能找到。
7.不要用“your journal”的说法,要写杂志的全称,杂志名要加斜体。
8.作者在自称时一定要用I,不能用We。尽管一篇文章的作者可能有很多位,但cover letter是通讯作者写给杂志主编的投稿信。如果通讯作者只有一位,那么在自称和落款的时候只需要写一个人,不必把所有作者写进去。
9.写明文章的标题、类型。
10.用四五句话高度概括研究的成果和亮点。如:这个研究课题的总体背景是什么?研究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成果(新颖性、亮点)?研究的影响是什么?
11.声明:论文没有被出版过,没有被任何杂志社接收,也没有在其他地方被考虑出版,没有一稿多投。(如:Neither the entire study nor any part of it has been published,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or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12.声明:是否有利益冲突。(如:All authors declar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
13.声明:所有作者都已经阅读并批准论文的提交。
14.一些杂志可能会要求推荐三个审稿人,如果有,附上他们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单位,邮箱)。
15.信的最后需注明通讯作者姓名,单位地址,电话,邮箱。
全文格式、字数、拼写、缩写检查
16.大多数杂志要求字体:Times New Roman。
17.大多数杂志要求字号:12号。
18.大多数杂志要求字间距:2倍行距。
19.大多数杂志要求文本对齐方式为:左边对齐。
20.一些杂志要求文稿需插入页码。
21.一些杂志要求文稿需插入行号。
22.标点符号不要有中文输入法情况下的符号,空格要恰当。
23.文稿字数是否符合杂志要求。
24.Title、Short title、Abstract字数是否符合杂志要求。
25.使用Micro Office Word的拼写语法检查工具对全文进行检查。
26.一些特定的专有名词需格外仔细检查,如trial不要写成trail,Weston不要写成weston,Cesarean要注意首字母C大写。
27.注意缩写的格式,时间表示的格式,希腊字母的格式,该斜体的地方是否斜体。
28.专有名词缩写第一次出现用全称,以后再出现都用缩写。
29.专有名词解释过第一次,后文中再出现时不必再解释。
文稿的标题页/Title page
30.文章标题(注意字数限制,如字符和空格)。
31.短标题(注意字数限制,字符和空格,例如,少于30字)。
32.书写作者的全名。
33.科室/部门,所属机构,机构地址,城市,邮编,国家。
34.通讯作者姓名,科室/部门,所属机构,机构地址,城市,邮编,国家,电话,邮箱,传真。
35.声明是否获得基金资助。
36.声明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37.声明是否获得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或豁免。(有些杂志可能需要到这写材料)
摘要/Abstract
38.摘要字数是否符合杂志要求。
39.大多数杂志要求摘要尽量不要用缩写,如无特别要求,首次出现时用全称,再次出现用缩写。
40.确认目标杂志是否需要副标题,例如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关键词/Key words
41.关键词的数量是否符合杂志要求。
材料和方法/Meterial and method
42.如果进行了动物实验或人体实验,是否进行了伦理道德的申明。
43.试剂后的厂家是否符合目标杂志的要求。(有些杂志不但要标明公司名字和国家,还要城市名和货号)
参考文献/References
44.作者需要校对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否符合目标杂志的格式要求。
45.检查参考文献的数量是否有要求。46.检查是否不能引用正在出版的文章或未公开的数据。
47.检查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否与参考文献的列表所匹配。48.检查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空格是否正确。如:
1、[1]、[1](1)
49.大部分杂志要求参考文献作者少于6位时需列出全部作者,多于6位时需列出前六位+et al。
致谢/Acknowledgment
50.致谢在研究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个人或集体。
51.声明获得什么基金资助,注明项目编号。
图片说明/Figure legends
52.图片说明应包括一个简短的标题,标题下面有详细说明。
53.检查图片说明字数是否符合杂志要求。
亮点/Highlights
54.一些杂志在在线投稿时需要提交独立的关于研究亮点的文件,例如:3-5条关于文章核心成果的重大发现,每条最多85个字符,包括空格、标点符号。
表格/Tables
55.每张表格需要有一个简短明了的标题。
56.检查所有表格都使用了标准的字体和大小。
57.脚注应在每张表格的底部。
58.根据文章中的顺序对表格进行编号。59.每张表格应该在独立的页面上。
60.确认表格的数量没有超出杂志要求。
图片/Figures
61.根据目标杂志要求,检查图片是以单独文件上传,或是插入在文稿中。
62.确保所有的图片都是相同的尺寸(清晰度需要达到目标杂志标准),像素是否符合目标杂志的要求。
63.TIFF(或JPG)彩色或灰度照片(半色调)/Color or grayscale photographs(halftones):大部分杂志要求分辨率至少300dpi。
64.TIFF(或JPG):位图/Bitmapped line drawings:大部分杂志要求分辨率至少1000dpi。65.TIFF(或JPG):组合点阵图线/半色调(彩色或灰阶)/Combinations bitmapped line/half-tone(color or grayscale):大部分杂志要求分辨率至少500dpi。
66.确认图片的数量没有超出杂志要求。
67.确认彩图的数量,大部分杂志刊登彩图需缴费。
投稿过程
68.了解目标杂志的投稿程序,仔细阅读投稿须知。
69.目标杂志是否只接受通讯作者的投稿。
70.目标杂志是否需要投稿费。
71.稿件格式(例如投稿正文是否只接受PDF格式,或word格式)。
72.在目标杂志网站上申请一个用户名。(注意保管好用户名和密码)。
73.登陆在线投稿系统按要求填写后,检查是否投稿成功?通常投稿完成后,投稿系统会显示,通讯作者邮箱会收到确认邮件。
74.记住自己的文章编号(Manuscript ID),以后与编辑联系时,在Email中写明自己的文章编号。
投稿结果及后续
75.是否获得了编辑的初步意见。
76.若被拒绝,根据反馈意见继续努力。如:对文章重新修改后,可以选择低一级的杂志投稿。
77.若被修回(已经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请一定按照审稿人的意见逐一修改,该补充实验的就补充实验,不能完成的要解释。修改时保留修改痕迹(开启Micro Office Word-审阅-修订模式)。
78.严格遵守杂志给出的修改期限。如果实在事出有因不能按时提交,可向编辑部写信说明原因,征求延长修改期限。
79.修回时,撰写逐点回复函(Rebuttal),感谢审稿人的意见,并逐条回答提问,写明在文章中哪一页哪一行做了怎样的修改。
80.提交修回稿时,根据杂志要求上传文稿。大部分杂志要求上传两个版本的修改稿,即:含修改痕迹的文稿和不含修改痕迹的文稿。
81.按照要求签署版权转让协议书,注意什么地方要打印,什么地方要手写,什么时间必须返回协议书。
82.校正清样(Gally proof)。基金编号是否正确?作者名字、单位信息是否正确?大部分杂志清样校正后不允许再改动。
83.校正清样时,不要随意添加或删除作者,容易引起编辑“侧目”和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84.通常网上先出文章的电子版。
第三篇:SCI论文在线投稿注意事项——辑文编译4013
SCI论文在线投稿注意事项——辑文编译4013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发展,期刊投递方式也随着不断变化。传统的邮寄论文到期刊杂志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快节奏的信息交流模式。因而网上投递(即在线投稿)的方式也就应运而生。可是在线投稿中也有许多需要我们注意的事项:
一、应注意查询拟投稿期刊的最新要求,以便在稿件的准备中尽早开始遵循期刊的习惯和格式。一般期刊官网上都会有投稿须知这项内容,在确定投递期刊之后,一定要认真的阅读此项的内容,以便更好的发表论文。
二、投稿时应严格遵循期刊的相关要求,按规定的程序填写或添加投稿信息,如投稿信、摘要、文件类型、辅助信息、图件、建议的审稿人等,以满足期刊的要求。
三、Email地址必须准确,有些期刊要求主要作者和通信作者有相互独立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主要是与通信作者进行投稿及投稿后的联系,这也是在投稿时需要注意的。
第四篇:安全管理标准化从班组做起(投稿)
安全管理标准化从班组做起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班组是一个企业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的根基,企业的管理要从班组抓起,安全管理标准化同样应该从班组做起。2月24日到2月28日,我公司邀请上海普宏公司的王为虎老师到我公司继续开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工作;同时,请他对我公司的班组长进行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培训,加强班组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公司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进程。
加强班组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厂安全业绩,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关键和基础,安全管理标准化理应从班组做起。首先,班组是厂内部基本的生产作业单位和管理组织,是加强厂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其次,公司和厂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方针、目标、标准、规范和其他规章制度等最终都要在班组里落实。再次,厂生产管理中的一系列安全措施、控制措施,都要依靠班组长带领全体组织员工来具体实施,工艺设备和装置都需要由班组员工去正确操作和维护,整个厂要靠班组来维持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厂内绝大部分安全事件和事故都发生在班组。因此,班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企业缺少好的班组管理,就缺少了茁壮成长的根基,企业的发展要从根本做起,要从班组做起;同样,安全管理标准化更应从班组做起,从基础做起。这样才可以为我公司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奠定基础,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动力。
新华(制药)寿光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张安荣
第五篇:从朱先生的死说起——对《白鹿原》的一点评析
从朱先生的死说起——对《白鹿原》的一点评析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在文学界受到广泛的好评,我通读该书几遍后,也认为它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中难得的佳作,但同时我也认为该书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我一直想就该书做一些分析评论。但我知道对这样的一个大部头做出详细而周到的中肯评析于我而言并非易事,是以虽接触该书多年,仍未敢轻易动笔。前几天看了一篇该书读后感,让我受了启发,决定从书中的一个片段出发做一些评析。
在看《白鹿原》的时候有种很明显的感受就是该书后半部分比不上前半部分精彩,虽然这种情况是中国长篇小说的通病,但具体作品具体分析,我们不能拿通病一词一笔带过而不去追究分析《白鹿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该书中的一个片段让我找出了这原因的根本所在,这个片段其实只是白嘉轩在朱先生死时的一句话。书中原文如下:
“白嘉轩拄着拐杖佝着腰在庭院里急匆匆走着,几次跌滑倒地,爬起来奔到灵堂前,顾不得上香,就跌扑在灵桌下,巨大的哭吼声震得房上的屑土纷纷洒落下来,口齿不清地悲叫着:‘白鹿原最好的一个先生谢世了„„世上再也出不了这样好的先生了!’”
而在朱先生被下葬后,白嘉轩“忍不住对众人又一次大声慨叹:‘世上肯定再也不出了这样的先生罗!’”
虽然说一个作者在小说中写某件事或某个人不代表他赞成此事和人,但通过作者对书中人事的整体的倾向判断,仍可以看出作者对书中所写的人和事及其所代表象征的东西所持的态度,这实际上就是文如其人的朴素真理。纵观陈忠实在《白鹿原》一书中对朱先生及白嘉轩的态度,可以判断出白嘉轩在朱先生死时所说并两次强调的这句话是代表了作者的态度的。亦即:陈忠实认为,在朱先生死后,白鹿原乃至整个中国(世上)再也出了象他一样好乃至比他更好的先生了。
通观白鹿原全书,作者陈忠实在本质上是把朱先生作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象征来写的。因此,陈忠实对朱先生的死所采取的态度乃至对他死之后的判断与预测,就至少体现了陈忠实对他所理解的这一传统文化内核在白鹿原和中国的历史、现实以及未来的命运的判断与推测。而这样的判断和推测是否符合,多大程度上符合实际,就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创作——在这里是《白鹿原》——所取得的成就。
我在前面说《白鹿原》的后半部分比不上前半部分精彩,事实上我认为《白鹿原》的前半部分是写的相当好的。这其中就包括对作者陈忠实的通过朱先生这一形象象征的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核是《白鹿原》中所写的白嘉轩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最根本的精神支撑的观点的认同,而且我更进一步地认为这一支撑在中国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都是最根本的。
很明显,朱先生的死在作者陈忠实那里代表着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在白鹿原乃至中国社会的消亡;不能再出一个象朱先生一样好的先生的判断代表着作者陈忠实认为这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在以后再也不可能恢复。这一看法是建立在朱先生的死的确切性的基础上的,意即在朱先生死去的那个时代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真正而且彻底的在白鹿原乃至中国消亡了;而不能出现一个比朱先生更好的先生的判断代表着作者陈忠实认为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在消亡后,中国再也不能出现一种比其更优秀的文化内核,更谈不上成为中华民族新的同时也是更坚定牢靠的根本的精神支柱了,这同样是建立在朱先生的死的确切性的基础上的。我对作者陈忠实的朱先生的死及其死后白鹿原乃至整个中国都再也不了象其一样好乃至更好的先生的这三个判断都是从根本上不同意的。
虽然与本文并无多大关系,但是既然涉及到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内核的消亡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说几句题外话,那就是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讲,除非全面彻底的成功改造,以几十年里时间里的一些变化为论据来谈论其文化内核的消亡甚至彻底消亡是可笑的事情,一个国家民族的根本支撑,若是如此容易就能消亡,那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持续几百上千年的国家民族,更不用说还会有诞生几千年后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了。
上面说了,在陈忠实的这三个判断中,第一个判断是后两个的基础。那我们首先就来看看这基础是否是事实。在朱先生死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虽有着许多丧失民族尊严的汉奸卖国贼,也有着为数不少的应乱世而生的流氓无赖;但是面临国破家亡的威胁,中华民族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选择的是绝不屈服的奋起反抗。虽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更主要的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进行着艰苦的抗战与促进巩固统一战线的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抵制内战,一致对外的进行英勇的抗日斗争的重要动力和支撑,这对根据地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尤其如此。正是在这内忧外患的严酷形势下,中国的文化内核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中华民族一扫数百年的颓势,万众一心,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所以说,朱先生的死根本就不能代表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消亡,而恰恰相反是这一传统文化内核的新的振奋。这就表明作者陈忠实对此的判断的从根本上是错误的,而这个判断又是他后面两个推断的基础,因此这两个推断也就是不攻自破了。不过这只代表着作者陈忠实的两个不能是错误的,却不能推断出他所做出的第二个不能——即不管通过什么途径,都不能出现一种比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核更先进的文化内核——是必然能的这相反的结论来。这必然能是否正确呢?事实上我以为这是已经出现过的事实,不再有什么是否必然能的问题了。
在前面我曾说过我认为《白鹿原》的前半部分相当好,但这不表示我对其完全肯定,事实上完美的作品也并不不存在。我说过我认同作者陈忠实的通过朱先生这一形象象征的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核是《白鹿原》中所写的白嘉轩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最根本的精神支撑的观点,这一认同的对象只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核是《白鹿原》中所写的白嘉轩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最根本的精神支撑”这一观点,而不包括作者陈忠实的朱先生是最好的先生这一说法,事实上,对这一说法我是不同意的。(当然,若只是说朱先生是当时的白鹿原最好的先生,那我也许会在某种程度上认同)。这一认同与不同意表明我和作者陈忠实对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优秀文化传统内核理解不完全一致:作者认为朱先生是这一传统文化内核集中而全面的象征,而我认为这象征至少不是全面的,这一点我在前面的关于朱先生死前死后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点浅显的分析已经说明了。由此可见《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对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优秀文化传统内核的理解是不完全准确的。
正是因为这不准确,让陈忠实错误地认为朱先生对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象征是全面的,也才让他作出了朱先生的死代表传统文化内核消亡的错误看法。而这些错误就严重影响了《白鹿原》一书所取得的成就,在前半部分是,在后半部分尤其是。
在搞清楚了朱先生并不是传统文化内核全面的象征这一问题后,我们才能继续上面所提到的朱先生死后在中国必然能出现——其实是已经出现过——更好的先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普适的,但之所以会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时代在发展,理论多面对的社会实际发生了变化;另一个也很重要的因素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特殊性。这特殊性体现在社会上层建筑上,也体现在文化层面上。所以,当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理论进入中华民族时,就必然要象当年佛教文化进入中华民族时一样与中国原有的传统文化内核发生相互作用,进行整合,不如此,马克思列宁主义就不能在中国大地上生根。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主要是毛泽东——对二者的整合产生出的毛泽东思想才让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生了根,并指导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这整合,也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内核的逐渐形成,并在建国后不久就以事实说明了这新的尚未完全完成的文化内核的优越性——全国几乎是全部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的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就说明,在朱先生死后不久,一个更好的先生在中国事实上已经出现了。
但仅仅比朱先生更好还不能说明太多,毕竟朱先生并不是全面的传统文化内核的象征,而仅仅在经济层面上的建设和改造也还是不够的,因为如果没有精神文化层次的提高,在经济层面上的建设和改造也得不到保障,这一点,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拥有崇高地位的毛泽东同志的逝世后中国大地上的一些变化,已经用事实做出了说明。所以整合必须继续,直至一种新的文化内核的完全完成,让中华民族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正是毛泽东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建国后近三十年历史中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因素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影响,这种整合虽然在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不少进步,更在最后十年里发起一次全面冲锋,仍然没能最后完成。可惜的是,在毛泽东逝世后,这种整合不但没有继续,就连已取得的成果也被抛弃,而被一种庸俗的物质至上的观念所逐步替代——资产阶级正在复辟。而这,大概也是错误的把朱先生当作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内核集中而全面的象征的《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会有在其死后再也不会有象其一样乃至更好的先生了的判断的原因吧。然而,形成这样的判断还需要另外一个基础,那就是作者陈忠实对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至少不比他对传统文化内核的认识更高明,而他对建国后三十年的这种整合,即使不是反对,那也至少是视而不见的。
虽然这只是从一个片段引出的对《白鹿原》的一点浅显的评析,但我以为,只要理解这些东西,那对《白鹿原》其他方方面面的理解乃至对整部作品做出比较中肯的评价都不会再是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