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镇一体化开展情况
实施县镇一体化改革农民保受益
我院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一体的一级甲等综合医院。担负着全镇及临近乡镇5万余人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是东片医疗服务中心。现有职工45人。现设内、外、妇、儿、中医、骨科、口腔科,胃镜、放射、彩超、公卫等医技职能科室21个,开设病床35张。近年来,我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施投入的力度,对医务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进行培训,医院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我县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保院,致使就诊病人过多,就医压力过大,医疗隐患增多,再加上乡镇患者去县城就医非常不变。而地处全县交通与人流中心的米粮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又无法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
针对这一现状,我县结合实际,制定《镇安县县镇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先对3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大力实施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科学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分工协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大手拉小手,促进乡镇卫生院快速发展。镇安县中医医院将用县级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医疗技术带动米粮镇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上台阶、上水平。按照“三个统一一独立、三个不变一改革”的原则,把我院与县中医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连为一体,建立互为依存、优势互补的协同关系,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优化结构、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县中医医院加大对镇卫生院设备、人员、技术和管理模式输送,派驻医疗专家入驻镇卫生院管理病人。3月来,县级医院已向镇卫生院配备诊疗仪器(7台)价值10万元,派驻医疗专家60人(次),诊治病人550余人。让我镇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乡镇级的收费县级大医院专家看病的待遇(比如单病种定额付费如:慢性阑尾炎患者乡镇自付200元,县级自付700元,定额补偿都为1900元;非单病种乡镇级起报线300元,按合规费用的90%补偿;县级600元起报线,补偿比例70%。)这一组数字充分说明,乡镇卫生院单病种补偿和县级一样,自负明显少;非单病种起报线比县级底,报销比例比县级高。正向我院曾经住过院的一位脑梗塞患者韩荣武所说,我以前得病要到几十里外的县医院去治,现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县级医疗专家的诊治,花钱少不说(该患者属于单病种,总费用3100、自付300 核报2800),还少受罪!米粮镇八一村一组万贵华患胆囊炎(非单病种)总费用2243.84 自付394.84 核报1849。万贵华说我们镇医院搞“县镇一体化”真是好哇,使我们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在家门口就能看大病,就能得到县级医疗专家诊治,并且报销比例比县级以上医院高。为当地百姓提供了更优质、便捷、价廉的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目前,我院就诊面貌大改变,就诊人次增长32.2%,业务收入增长30%。力争在3-5年把我院建设成为100张床位的一所二级医院规模的综合性医院。达到50%的病人在镇卫生院就诊,40%的病人在县级医院就诊,形成较
为完善的分级医疗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真正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问题。
镇安县中医医院米粮分院
第二篇:镇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甘镇委发„2010‟ 号
中共甘泉镇委员会
甘泉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推进城乡一体化
试点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
各村、镇属各单位:
现将《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总体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二O一O年五月十五日
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总
体
方
案
按照省、市、区有关精神,为了切实做好我镇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快“打造陇上经济强镇,构建和谐甘泉”进程,促进全镇城乡统筹发展、科学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战略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解决区域“三农”问题,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我镇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既是实现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各村、镇属各单位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和历史责任,切实按照省、市、区的要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扎实做好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区推进城乡一体化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树立样板。
二、根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调整优化结构和统筹配置资源为核心,以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配套改革,协调推进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二)总体思路
按照“2010年启动,3年内取得重点突破,5年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城乡联动、基础设施城乡配套、公共服务城乡协调、社会保障城乡覆盖,1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和全镇四大战略,我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总体思路是:“突出一个重点,达到两个集中,实现三个突破,抢抓四大机遇,加快五个发展”。即突出小城镇建设这个重点;达到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两个目标;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商贸产业发展新突破;抢抓关中天水经济规划区的实施,宝天高速公路的通车和过境段的建设,甘泉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全省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和投资3000万元的世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的实施四大机遇;加快农村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快农村公共服务拓展进程,加快农村文明传播速度,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重点突破。要着眼大局,立足实际,整体规划,做到规划先行,项目跟进,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现实基础条件,在新型服务业、现代农业、小城镇建设、交通、教育、卫生、商贸流通、旅游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先行一步,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扎实稳步实施。
2、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甘泉镇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优势,坚持行政推促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综合运用政策、经济、法律、教育等手段,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3、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大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突出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出行、饮水、住房、就医、上学、就业及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社区管理、文化娱乐、社会安全等民生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4、坚持因地制宜,分层带动。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做大做强“镇”和“村”,做精做特“中心村”和“重点村”,以城镇带农村,以“中心村”、“重点村”带其它村,逐步壮大城镇规模,改善农村条件,实现城乡联动、镇村促动、相互融合、一体发展。
5、坚持制度创新,增强活力。坚持改革创新,破除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城乡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后劲。
三、目标任务
(一)发展布局
甘泉、玉兰、吴河等村要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促进产业聚集、人口聚集;积极实施以镇区开发改造、中心村道路硬化为主的小城镇建设,辐射带动本镇及周边区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毛集、吴寺、高庄、西枝、峡门、廖庄等村,要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
朝阳、八槐、谢崖、云雾、阳湾、归凤等村重点要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庙沟、胡沟、黄庄、金胡、窑庄、石沟等村要积极发展养殖业,引大引强龙头养殖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镇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包沟、屈坪村、甘江等村要按照国家和省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要求,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方式及发展目标
按照省、市、区要求,立足镇情实际,我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是先“虚”后“实”,虚实结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按规划安排项目,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
二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根据现实基础和财力许可,条线突破,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三是从“硬”到“软”,软硬结合。从道路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事业等项目入手,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夯实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物质基础。通过改善环境,加大引导教育力度,逐步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四是由“小”及“大”,大小结合。通过“路面硬化、路灯亮化、村庄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小五化工程建设,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环境生态化、居住社区化、农民知识化”大五化发展,力促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通过采取以上方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推进全镇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确保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到2012年,全镇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保持在20%以上,达到3500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38%(按户籍人口计),城乡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趋于基本均衡。
2、到2014年,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差距显著缩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保持在25%以上,达到5000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按户籍人口计),城乡实现充分就业,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3、力争到2020年,全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村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四、具体措施
(一)超前规划,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1、精心制定完善发展规划。统筹各类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强化规划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形成左右配套、上下衔接、管理有序、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全镇推进城乡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要立足实际,着眼全局,突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水利、交通、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要突出重点,加强衔接,重点规划好镇区及镇域城镇体系等核心区块,尤其要按照“环境整洁、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要求,突出文化内涵,体现生态文明,反映区域特色,搞好中心村、重点村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形成特色镇、中心示范村、农村新社区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空间布局一体新格局。
2、大力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区的战略决策,抢抓机遇,积极沟通,主动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加快开放开发步伐,突出“两河七沟”优质果园基地建设,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小城镇开发建设力度,完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镇品位和承载能力;深挖杜甫文化潜力,大力发展古代建筑游、农业观光游、玉兰观赏游和农家乐游;加快构建交通运输、仓储营运、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完善镇村商贸流通服务网络,着力打造全省果品产业基地、畜牧养殖基地、陇东南文化、旅游、商贸重镇,努力把甘泉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文明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色小城镇。
3、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深入实施“商贸旅游富镇”战略,坚持“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思路,按照“一河一线、北接南扩”的城镇发展格局,重点抓好“一街一河一桥一堂一树两片区”建设。一街即主街道,主要是人行道拓宽改造、亮化、线路整治和沿街铺面立面进行仿古改造;一河即董水河,主要是依托中石油兰州石化支持甘泉镇小城镇建设项目,实施节水坝(4个)风情线建设项目,同时,新建甘什战备路——兰化疗养院道路1条;一桥即董水桥,主要是完成董水沟大桥拓宽改造工程;一堂即双玉兰堂。主要是依托文化站建设、甘泉人民舞台,启动玉兰广场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同时抓好双玉兰堂进出口道路的拓宽改造及甘泉寺牌坊建设;一树即双玉兰树。并抓好旅游产品市场建设。两片区即南北出入口两个片区的开发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镇城镇圈控制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达到1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万。
(二)突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建设一体化
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组织实施公路建设规划,重点推进以镇域交通主干网为主的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区内两横七纵主干道体系,尽快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快速便捷,功能兼顾,城乡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农村交通公交化目标,全镇所有通村道路通畅化、道路两侧绿化、美化和亮化的目标。全镇2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路面硬化,镇村公路硬化率、等级率均达到100%。
2、加强供水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城镇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步伐,提高供水质量,确保城镇用水需求。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5年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0处。积极实施颍川河、东柯河堤防工程,到2020年新增有效灌面2.5万亩,新发展节水灌溉3.655万亩;着力启动坡改梯项目、籍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力争水土治理面积达到3.2万亩。
3、加强电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全镇生产、生活用电及电力输配使用承载能力的调查摸底,进一步完善城乡电网建设规划,着力启动建设一批输变电及配套设施工程,增强抗御外力灾损能力,提高供电质量,确保电力供应。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和通讯网络建设,合理布设通信线路,提高行政村、自然村现代信息通信网络的覆盖率和输载运行质量。要依托现有的通信公司,发挥其资源、资金优势,做好规划衔接,加快管网、基站等设施建设,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城乡通信一体化网络体系。
4、加强生态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加快发展林业的一系列政策精神,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山地丘陵区和景区等重点区域实施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12000亩,改造低产林和开发低产田,发展生物质能源林12000亩;麦贾公路沿线及元温公路沿线栽植绿化树20000株;绿化通村道路100公里;完成归凤山山体绿化建设。到2020年,全镇基本形成商品用材林和生态林布局合理,林业产业持续发展,自然生态得到有效改善,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林业发展新局面。
5、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一是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生态镇和绿色村庄创建工作。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快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启动镇区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工作,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所有行政村都要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各种废气排放物全面达标。二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促进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预防为主转变。建立健全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积极引导企业探索清洁生产新路子,鼓励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是强化河道整治和绿化造林工作。加大实施力度,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6、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继续实施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科技教育扶贫,积极整合扶贫专项、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农业开发等项目,努力实现扶贫开发由分散向连片开发拓展。
(三)提升层次,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努力构筑城乡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1、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梯田水利建设,发展以水资源开发、灌区节水改造配套、村镇供水、防洪堤防、雨水集蓄利用、小水电、山洪灾害防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工程。到2020年,全镇新修水平梯田5万亩,治理颍川河、东柯河堤防10km。大力推广农田测土配方施肥,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生产效率。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扩大农机使用领域,到2020年,全镇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
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引进、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生物技术、优质高抗超高产育种、安全高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畜禽水产养殖疫病诊断技术及基因工程疫苗等先进适用技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形成以农业技术员为纽带的示范推广、应用科技队伍;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科研中心和示范推广基地,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力争到2020年种植业良种优化率达到98%以上,养殖业全面实现良种化。完善动植物保护体系,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建设镇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提高防控水平。
三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和发展科工贸型、农产品精深加工型、出口创汇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和建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逐步规范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业市场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培育一批交易主体组织化、交易方式现代化、交易商品标准化和具有多种功能的、比较规范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以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依托,建设一批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相配套的产地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网上采购等现代交易方式和市场营销形式,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电子化管理系统,开展网上交易。在全镇范围内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大型蔬菜基地农副产品质检站,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上报和发布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苹果、葡萄、大樱桃、核桃等林果产业,突出“两河七沟”建设。七沟提高花牛苹果基地建设及管理水平,辐射周边,形成大江沟、谢崖沟、甘江沟、为重点区域的产业带。两河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形成屈坪—廖庄—西枝—峡门所辖颍川河蔬菜产业带、毛集—吴寺东柯河蔬菜产业带。到2020年,全镇林果面积达到7万亩以上,其中:苹果基地6万亩,葡萄基地0.5万亩,大樱桃基地1万亩。要依托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产业,重点在川区及黄庄、胡沟等林缘区建设1个100头的奶牛繁育场,2个1000头养羊场,4个500头养猪场;在家禽养殖重点村扶持发展存栏2000—5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户)和出栏3000—6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户),提高家禽规模化养殖水平。
3、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依托甘泉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坚持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为主线,建立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商贸流通体系。要积极构建以玉兰农工贸综合市场为龙头、以镇区店铺为骨干、以村级小卖部为基础,以社会化流通服务体系为补充,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由集镇向农村辐射的市场体系;积极宣传推介甘泉根雕等特色产品,巩固提升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重振甘泉“古秦州”东八镇雄风;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市场及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重点抓好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拓展和延伸,逐步向行政村延伸连锁便利服务网点。加快农副产品零售市场的提升与改造,有重点地兴建产地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加快镇区菜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有关农产品集贸市场、“马路菜市场”等退市还路。各类农副产品市场和农贸市场条件成熟的,要适时开展“农改超”试点。
(四)加大投入,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1、推进教育一体化。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基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工程,加大教师双向交流的力度和广度,共同提高城乡教育水平,推进城乡教育现代化。要积极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加强学校标准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职教中心为重点,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和再就业培训基地。到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起结构合理、体系完备,教育质量和效益较高,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使全区教育在整体上达到全市先进水平,成为全市教育强区。
2、推进公共卫生一体化。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要全面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及预防控制能力,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完善镇、村两级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卫生室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要加强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卫生执法监督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构建防病监测报告信息平台
3、推进科技一体化。要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导科技资源向农村流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延伸,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每年取得创新成果3项以上,要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构建朝阳苹果、廖庄大樱桃、屈坪白皮笋为核心的绿色农业产业链,至2020年力争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4、推进文化体育一体化。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抓好文化中心、文化室等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甘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甘泉文化广场、麦积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云雾山古建筑、杜甫草堂保护维修等工程建设,全力提升文化设施功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立体育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大众化机制,启发引导城乡群众自觉锻炼和参与体育运动,促使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体质水平不断提高。
5、推进劳动就业一体化。建立健全劳动就业一体化管理服务网络体系。一是实行城乡劳动就业统一规划、统一市场、统一管理,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农村。二是整合劳动就业培训资源。面向乡村劳动力,积极开展就业前引导性培训、创业培训、失业培训和各种技能培训。三是形成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强化《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改变劳动就业歧视性观念,切实消除城乡居民同工不同酬的不合理现象。
6、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要努力构筑城乡社会保障相衔接的框架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农村居民享受标准,缩小城乡差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全社会保障进程。坚持按照建立覆盖全镇居民的方向,不断扩大覆盖范围,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基本养老保险要以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群体,以农民工、被征地农民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动态覆盖率达到98%。以推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为重点,实施二期“平安计划”,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办法,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努力探索农村养老保险与企业养老保险政策相衔接的途径,按照镇、村和个人三级负担的原则,组织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综合利用宣传、劳动监察和行政执法等多种手段,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协调发展。要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加大政府对合作医疗的投入力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享受标准,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接轨,实现城乡医疗保障的一体化。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引导农村个体工商户、工商企业、农业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要改革传统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享受标准,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抓好城镇“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户”的集中供养,逐步将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弱势人群纳入社会福利救助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完善城乡一体化的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区、镇两级全面建立慈善协会。
7、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一体化。按照“夯实基础、服务经常、利益导向、全面达标”的总体要求和“稳定、提高、统筹”的方针,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力争使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达到“宣传教育经常、行政执法规范、优惠政策落实、改革稳步推进、干部队伍稳定、服务阵地健全、综合服务优质、工作质量提升”的创建标准。一是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干部包村包对象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二是要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逐步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基层经常性工作,提高村级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管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保障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使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管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四是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坚持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实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不断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水平。
8、推进环境卫生治理一体化。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大力宣传健康环境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加强城乡特别是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义,切实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六乱”(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活动,积极创建卫生村镇和单位,并在镇区内设置标准垃圾箱、落实保洁员,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清除镇、村内常年积存的卫生死角,切实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三是增加对城乡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及投入,确保全镇环境卫生治理的实效。
(五)创新机制,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活力
1、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千方百计争项目引资金。要不断建立完善项目争取、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努力提高项目工作水平。要根据我镇产业发展重点,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区域特色,寻找政策与发展实际的结合点,以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灾后重建、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为重点,广泛调研论证,认真筛选储备,扎实做好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要抢抓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加强与省、市、区部门的衔接,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准确把握有利时机,积极主动申报争取项目投资。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好、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要着力提高项目管理服务水平,着力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抓好城乡经济发展和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
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户籍管理政策。按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户籍管理服务,有效剥离附着于户口上的不合理功能,强化户口证明公民身份、提供人口数据的基本职能”这一总体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改革模式。逐步消除依附在户籍上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服役退伍、文化教育等城乡政策差别,全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手段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统一的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登记制度,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3、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财政投入要做到“四个倾斜”,即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倾斜,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基础产业倾斜,向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倾斜,向农民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公共福利事业倾斜。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引导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投入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打破除特定行业的政策壁垒,降低民资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公用事业的“门槛”。
4、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收益。在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健全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和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机制,积极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稳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鼓励节地型产业发展,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项目实行差异化供地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布局。要规范和严格管理农村宅基地,盘活和高效利用宅基地,推广节地型住宅标准,鼓励农村居民自愿联建住宅和相对集中居住。要完善征地补偿制度,逐步提高被征地人员安置标准,积极探索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新型土地管理模式。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组织保障
(一)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各村、镇属有关单位要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作部署、财力保证、人员安排上给予倾斜。要建立健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班子,形成上下结合、条块结合、点面结合的工作格局。要细化目标,硬化措施,强化责任,明确分阶段目标任务,把推进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开展宣传动员。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以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的各种宣传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切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统筹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时代性、紧迫性特征,不断消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旧思维、旧观念、旧体制、旧机制、旧办法的束缚,切实从过去的条条框框中解放思想,开拓前进。要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和城乡居民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系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围绕大局开展工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创新实干的作风,不断把甘泉镇改革发展推向前进。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坚持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创新农村基层党建设置方式,不断完善两委一肩挑等办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向高层次发展。要通过健全“党员组织生活”、“党员民主评议 ”、“党内监督”、“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创先争优”、“党员参加党内活动登记”、“党内考评”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和职责,要在基层支部中推行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在思想上抓认识、组织上抓落实、措施上抓重点、方法上抓结合、标准上重效果,使基层党支部的目标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合力。
(四)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各级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学考评制度、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和奖惩机制,要建立改革试验推进考核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督促考核。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各村、单位及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统计评价制度、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和奖惩机制,把各项工作量化分解到各村、单位,实行目标责任制。确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主题词:城乡建设
方案
通知 抄送:区发改局。
甘泉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2010年5月15日印发
第三篇:2018镇村一体化工作计划(精选)
2018年开发区卫生院镇村一体化管理工作计划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有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院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副院长黄秋明为首的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有专人负责该项工作。
二.建立乡村医生基本信息个人档案,并实行电子化管理,对乡村医生实行聘用管理,聘用合同一年一签。在岗乡村医生必须持证上岗,持证率达100%。
三.每月组织一次乡村医生工作例会及业务培训,布置近阶段工作任务。每季度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村卫生室进行督查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促进乡村医生知识更新,提高运用适宜技术,基本药物的能力。
四.统一药品、器械管理,严格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杜绝村卫生室私自购药现象。
五.统一财务管理,对村卫生室财务实行统一管理,村卫生室全面实施一般诊疗费项目,业务收入全额上交医院并考核后发放。六.统一绩效管理,医院年终组织一次对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发放绩效工资。
七.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台账、明确专人管理、电子化存档。
八.组建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每月至少2次到管辖的村卫生室开展工作。
九.村卫生室严格执行各项治疗规范,门诊新农合实行实时结报。
十.提供中医药服务,配备中成药30种以上,运用中医药治疗率达30%。
十一.年终做好各类台账的整理归档工作。
开发区卫生院
2018年1月
第四篇:镇环卫一体化管理办法
***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街道、实施村环卫一体化管理,实现全镇环卫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机制长效化的目标,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县关于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要求,以实现镇村环卫工作全覆盖、无缝隙管理为目标,建立环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完善镇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全镇人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属地管理原则。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镇、村、户配合联动。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负总责,各村委及其环卫队负责本村内环境卫生管理督导工作,各村保洁员负责本村范围内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和收集工作。
(二)集中处理原则。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处理)”的方式,由户将生活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收集设施,保洁员将垃圾收集至村的垃圾收集点,镇定期将各村的垃圾集中转运至垃圾处理场。
三、措施要求
(一)镇级
1、负责全镇的垃圾清扫收集外运工作,实行划片包村责任制,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特别注重做好街道、宁洲关、麒麟沟、郑寨、庙湾、肖崖、瓦窑渠、杨家楼等公路沿线村重点路段和重点部位的垃圾清理和定期外运;负责我镇垃圾处理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2、组织镇主要道路沿线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并自觉遵守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按时倾倒存贮生活垃圾,镇、村、企(事)业联动,共同维护生产生活环境整洁干净,彻底解决脏乱差状况。
3、镇街道、公路沿线实施全日保洁责任制,保持路面、路侧无暴露垃圾、无堆积污物。
4、集中力量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2018年底前全镇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村覆盖率达到100%。
(二)村级
1、将环卫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以制度管理环卫,以村规约束村民,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2、每户配置一个垃圾桶,每村在合适的地点设立垃圾箱(池),每村根据情况都必须配备保洁员1—2名,保洁员负责收集本村垃圾至垃圾箱(池),并对本村的道路、场所、河道、死角等进行管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3、组织、宣传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环境建设,要求村民将自己家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及时将垃圾放置到垃圾箱(池)内,禁止在住房周围、道路两侧、公共场所等乱堆乱放,对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制止乱倒垃圾、污物、污水、粪便和破坏环卫设施等行为。
四、经费保障
在镇政府极力保障我镇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所需资费的同时,各村、各单位也要按照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目标要求,多渠道筹措、落实资金,确保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镇政府负责承担镇环卫站的工作经费,承担垃圾填埋场日常维护费用,承担镇内垃圾清运所需车辆的购置、维护费用,承担公共场所的垃圾存放设施的购置费,承担镇、村环卫员工资及其配备的五件一套的作业工具和服装的购置费。
2、各村承担本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置费用、村内道路保洁费用、户用垃圾收集桶及村用垃圾箱(池)的建设费用等。
3、推行垃圾处置有偿服务。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法规,镇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按按标准缴纳适当卫生费,作为垃圾清运处理经费。
五、制度建设
1、驻镇各单位、个体工商户、各实施村农户,负责本单位、本户院内外、门前屋后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清扫工作,并将清扫的垃圾运到就近的垃圾箱内,不得随意堆放。
2、街道、河道、巷道、公共场所、公路、道路等卫生区实行划段承包管理责任制,镇、村保洁人员负责各自所承包管理的责任区的卫生清洁工作。
3、保洁员必须每天保持所承包管理的责任区的卫生干净,将收集的垃圾及时运到就近的垃圾箱(池)内。垃圾清运人员必须每天及时将垃圾箱(池)内垃圾运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要求垃圾日产日清。
4、保洁员、垃圾清运人员每天上岗时间:政府所在地街道保洁员、垃圾清运员,夏季早上6:00,下午3:00;冬季早上7:00,下午2:00。各实施村保洁员、垃圾清运员在保证责任区环境卫生整洁、垃圾箱(池)未满的前提下自行安排上岗时间。
5、保洁人员上岗时必须按规定穿着统一配发的标志服。时刻要注意安全,同时要管理好作业工具和环卫设施。
环卫人员务必按时上岗,服从领导,如遇突击任务,随较随到,按时完成任务。
6、镇政府成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环卫工作站,专门对全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组织,环卫工作人员要对所负责的片区的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经常性督查指导。
7、政府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工作站工作人员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实行每日一检查,每周一总结,每季一评比,每年一考核,并建立环卫一体化工作考核档案。
第五篇:镇村一体化工作总结
汉王镇中心卫生院
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台区人民政府汉区政发(2010)36号文和汉区卫医发(2010)103号文《汉台区卫生局关于印发汉台区区镇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精神,为合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有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业务素质,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建立和完善我镇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加快我院区镇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我院在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汉王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全区率先开展了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对辖区14个村级卫生室的机构、人员、业务、药品购销、财务和绩效工资实行 了“六统一”管理和“三不变”,即乡村医生得身份不变、法律责任不变、财务独立核算不变。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村医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我院的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分工
按照上级区镇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文件精神,我院于2010年10月先后召开了班子成员会、中层会、全院职工会和全体村医会,成立了已院长亲自挂帅的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我院的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了每个班子成员、每个职工会和全体村医会的分工,层层夯实了责任,以确保此项工作在我镇能-1-
够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
二、广泛动员、齐抓共管、科室连动、落实措施
自医院成立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保以来,利用会议、横幅、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不断地把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工作引向深入,使广大职工和村医在认识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进一步做好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各科室、各村卫生室把此项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院长直接抓,副院长具体抓,办公室、各村医具体分工,按照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有条不紊的逐步开展,全院职工形成了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具体工作如下:
(一)统一了机构设置。
标准化村卫生室统一标识: **村卫生室。房屋统一标准,不得低于60平方米,布局按照市标准化卫生室标准执行。
(二)统一了药品采购。
我卫生院成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确定专人负责卫生室药品的采购和调拨工作,药品采购除了毒、麻、限、剧、精神药品和中药饮片外,必须100%统一按照药品集中招(跟)标目录采购,并及时的调拔给了村卫生室。帮助卫生室建立健全了药品管理台帐,定期盘点,做到日清月结,药品、帐目、处方相符。村卫生室的药品、器械和卫生材料一律由镇卫生院统一供给,实行批发价核算,零差价调拨销售。我卫生院还不定期的对村卫生室进行了抽查,一旦发现有擅自从其它
途径购进药品和器械的,给予了当事人批评教育和一定的经济处罚。截至目前我辖区村卫生室“药品三统一”工作已100%覆盖;村卫生室采购、使用基本药物的品种占所有药品品种的100%;采购三统一药品的金额别为6.6万元。
(三)统一了人员调配。
我院对辖区内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按行业资质管理准入进行综合考核,择优聘用,对聘用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了档案管理。乡村医生实行一年一聘,凡被聘用的医务人员,一律根据工作需要,打破片、村界限,在辖区内统一调配使用。乡村医生实行年终统一考核,凡考核不合格者下岗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再行聘用。
(四)统一了业务管理
村卫生室一律依法执业,规范了医疗行为;各村卫生室现在均使用镇卫生院统一制发的医疗文书表格,做到看病有登记、发药有处方、收费有依据、进药有凭证、收支有明细,从医疗型转向服务型;各村均执行并做好了合疗报销工作;各村业务水品有了一定的提升,确保了医疗服务质量;我院还进一步的加强了各村的传染病报告和各项公共卫生工作;各村均协助我院处理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对本村的非法行医进行了哨点监测,及时的上报了我院。
(五)统一了财务管理。
我院统一了村卫生室医疗收费标准,规范了票据,按照“三统一”的有关规定,统一制定并公布了药品零售价格;加强了收费的管理;同时要求村卫生室建立了固定资产等台帐;对公共卫生经费、合疗拨
款、业务收入等都建立了台帐;并对业务收费标准、药品价格及票据进行了定期审核。
(六)统一了绩效考核。
我院负责制定了管理制度和业务考核细则,对乡村医生实行了绩效考核,将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合疗等工作均纳入了绩效考核,进行量化考核。每季度由我院组织专人对各村卫生室的村医进行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的成绩兑现了政府补助。
在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中,我院还明确了辖区内的村卫生室村医的身份不变、法律责任不变、独立的财务核算不变。
虽然通过近半年全院职工和全体村医的不懈努力,我院的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与医改的目标差距还很大,所以在今后的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中,我们更应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汉王镇中心卫生院
二O一一年七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