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职工对学生剽窃的看法-机翻

时间:2019-05-14 05:2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教职工对学生剽窃的看法-机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教职工对学生剽窃的看法-机翻》。

第一篇:探索教职工对学生剽窃的看法-机翻

探索教职工对学生剽窃的看法

Abbi Flint *,Sue Clegg和Ranald Macdonald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英国

本文介绍了一个研究项目的定性数据分析,该研究项目在1992年以后的大学期间考察了员工对剽窃的看法。来自全国各地的部门和学术机构的二十六名工作人员参加了公开和半结构化的访谈。分析表明存在剽窃变量定义;既涉及构成剽窃的学生活动和剽窃被认为与作弊有关的方式。这些个人定义的因素不清楚,但分析表明,被视为支撑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提供了关于员工对学生剽窃感知的新的实证数据,补充了以前对学生认知的研究。剽窃的不同看法的潜在影响以及工作人员和学生的理解不一致被强调为进一步考虑的领域。

介绍

抄袭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HE),往往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主题(Park,2003,第472页)。大学生中的剽窃被许多人认为是广泛和不断增加的(Roberts&Toombs,1993;Larkham&Manns,2002)。这是否反映了剽窃率的真实提高,检测率或由于学生人数增加而增加的情况尚不清楚(Larkham,2003年),但是被认为是增加的事实本身就是一个重要问题(Dordoy,2002)。也增加了互联网的使用和使用,也为剽窃者提供了新的机会(Underwood&Szabo,2003年),与HE的大规模化和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学生相关的问题对学生的受教育方式造成了挑战关于可接受的学术实践(Lillis,1997)。质量保证局(QAA)向高等教育机构(HEIs)提供咨询,以确保“评估政策和做法能够响应,并提供有效监测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靠性”(QAA,2000)。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他们建议大学为学生提供:“评估方面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例如剽窃,串通,作弊,冒充和使用不可接受的材料(包括从互联网下载的材料)”(QAA,2000)。

为了有效和公平地处理剽窃问题,工作人员,学生和部门有必要从相同的定义和解释中进行工作(Stefani&Carroll,2001)。在制度层面上,对剽窃/作弊政策和指导方针进行简要调查显示,虽然剽窃定义与通用词典定义一致,但是他们强调了这一定义的不同方面。例如,利物浦希望大学在引用技巧和写作能力(我们的重点)方面界定了他们的定义。

剽窃定义为:使用未得到承认来源的材料,也可直接使用材料,未引用或未引用,而不明确表示该材料是从其来源逐字逐句收录的。(利物浦希望大学学院,2003)

相比之下,Pyer的定义更多地在个人所有者工作和学术诚信方面定位剽窃,更引人注目的是引用技能(我们的重点)。

提交给部门的每一份书面作业必须附有一份您所签署的学术诚信宣言,确认您的工作是您自己的,不含未知来源的材料。抄袭就是偷盗。它正在采取别人的话,想法和劳动,给人的印象是他们是你自己的。(Pyer,2000)

作弊与剽窃之间的关系以及构成这些类别的组成学生活动也可能有所不同。此外,一些机构有中央程序要由各部门跟进,而其他机构则有更为一般的中央定义,哪些部门/专题领域可以自行解释(见利兹大学,2003年)。

以前对学生对剽窃理解的研究表明,举办了多种定义,这可能与员工和机构观点不同(Franklyn-Stokes&Newstead,1995;Macdonald&Freewood,2002;Ashworth等2003)。例如,诺桑比亚大学最近的研究突出显示了工作人员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剽窃规模被认为是犯罪的严重程度,以及学生欺骗的原因(Dordoy,2002)。虽然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学生为什么以及如何作弊(Harris,2002),但是本文的范围不在于提供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的综合观点(而是参见Park,2003)。

与研究探索学生观点的研究相比,研究人员对剽窃的看法较少。博文(2002)在诺桑比亚大学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定义受到个人观点和纪律背景的影响,导致了“本地”的解释。此外,工作人员认识到,其他定义和解释存在于学科内部和之间(Borg,2002)。罗格(2001)的研究,要求教育者提炼摘要并评估释义的例子,表明对所有工作人员来说,可接受的释义与剽窃之间的区别并不明确。有些工作人员会以其他方式解释为剽窃的方式(Roig,2001)。检测和处理剽窃时,工作人员对于学生的平等观念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关注(Larkham,2003年)和对犯罪严重性的看法有所不同(Larkham&Manns,2002)。对澳大利亚大学和高中毕业生态度的审查(摩根,1996年)表明,纪律差异可能与使用的评估类型有关。例如,数学和科学导师更加强调学生的材料选择和正确答案,而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工作人员更关心学生能够使用自己的话(摩根,1996)。Dordoy(2002)发现,在他的研究中接受访问的工作人员中有90.7%具有检测剽窃的经验,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采取了某种形式的行动,并不是所有这些都是通过正式的制度程序。其他研究表明,工作人员可能对正式程序感到失望(Borg,2002),以负面的观点看待(Larkham&Manns,2002),或不同意其施加的惩罚(Osborn,2000)。摩根(1996)的研究发现,由于不愿意承担剽窃调查的额外工作量,不参与正式程序的一系列原因,以及对该政策不适用于全球的担忧,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受到惩罚比别人多。Keith-Spiegel等人(1998)探讨了为什么心理学讲师可能选择不提出剽窃问题,发现它经常被置于消极情绪中。工作人员对与学生的对抗的个人反应感到关切,他们并不总是受到大学程序的保护,并对制裁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表示真正的同情(Keith-Spiegel等,1998)。对剽窃非正式交易的案例研究表明,工作人员可能会选择这样做,以避免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或事业造成不利影响(Shapira,1993),并使学生参与到道德问题上(Johnston,1991)。在这些情况下,工作人员用专业的学术判断来确定行动方式。“不管他做出什么决定,他都不得不考虑到自己对欺骗对学生生涯的影响的强烈的感觉,以及对其他学生的士气的影响”(Shapira,1993,第31页)。

讨论剽窃的三个观点(学生,工作人员和机构)不应被视为三种替代和相互排斥的类别。相反,虽然有解释性差异的余地,但解释通常是动态的,有一些共同关心的领域。例如,一些文章强调,无庸置疑的剽窃威胁到高校的声誉,贬低了资格和教育经验(Lupton&Chapman,2002;Johnston,2003)。最近与学生的研究表明,同样地,他们觉得没有采取行动的辅导员发现剽窃破坏了他们的教育质量(Freewood et al。,2003)。然而,学生,员工和体制政策主导的定义之间的差异确实对实施政策和剽窃话语的方式有重要的影响。

原理

认识到有必要探索学术政策与教学人员的实践之间的关系。谢菲尔德哈勒姆介绍了在2003-2004学年期间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新制度程序,作为更广泛的评估和质量提高问题的方法的一部分。新程序涉及一个简化的过程,反映了案件的相对严重性。小型案件可以通过课程/方案中的工作人员通过“较轻触摸”的单一阶段过程进行处理,具有通用的报告和监视过程,以确保一致性和公正性。对于更严重的案件,两阶段过程的结果由学术行为小组考虑。虽然举办了一个简报活动和讲习班方案,向工作人员通报变化情况,并让他们参与有关这些问题的对话,但有人认为需要进行更多的调查,以发现在处理剽窃时工作人员使用的解释框架。希望这将使我们能够解决一些关于在实践中如何使用政策的复杂问题。它也赞扬了学习与教学研究所以往的研究对学生对剽窃的看法(Ashworth等,1997,2003;Freewood等,2003)。

研究人员进行了大约45分钟的二十六次采访。最初,该项目的学术带头人确定了8名参与者,特别关注或剽窃问题。这些公开访谈引起的问题被用于制定在第二轮采访中使用的半结构化面试时间表。第二轮18名进修人员由不同部门和学校进行战略选拔,确保广泛的教学经验;包括研究生,本科,兼职,HND,远程学习和三明治课程的工作人员。使用Nvivo软件对成绩单进行编码,并记录并比较了每个参与者的学科领域,教学水平和学生组成的上下文。为了分析的目的,参与者分为三个不同的学科领域;艺术与设计,人文科学。这些类别由研究人员决定,不反映参与者或机构组织的任何自我归属。访谈产生了大量的定性数据,其中一些已经在别处报道(Flint et al。,2005),分析正在进行中。本文中使用的引用来自于面试数据的选择,代表参与者持有的观点。

教职工对剽窃的看法

参与者将学生剽窃概念化的方式有相当大的变化,许多人认为定义是有问题的。有趣的是,初步分析表明,这种变化与学科背景无关,而与个人,个人的解释和理解有关。

有一些做法被认为构成跨学科领域的工作人员的剽窃行为。最常被引用的是从发布的来源逐字复制或者不太简单的复制材料,没有适当的确认。发布的消息来源包括互联网,书籍,期刊,其他已发表的报道,较不频繁的广播媒体(科学)和未发布的刊物雇主(人文科学)材料。所描述的活动类型与个人经验有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与纪律背景有关。例如,来自艺术和设计的参与者在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思想和设计方面都涉及剽窃。对其他活动的共识较少。例如,伪造研究数据被两个参与者认为是剽窃,而另一个人认为这属于更广泛的作弊类别。一位与会者认为在考试或考试中作弊构成剽窃。涉及另一方的活动,如学生之间的复制和协作,创造了相当多的意见。虽然其他学生的复制被纳入大多数剽窃定义,但对于来自人文与科学的一些参与者来说,这被认为是一种不同的作弊行为。描述了不同类型的勾结,从学生在作业或问题上共同合作,向个人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并非所有工作人员都认为勾结应该被视为一种剽窃形式,许多人认为合作水平和不合理的勾结之间的界限对于工作人员或学生来说并不清楚。不能假定对这些术语的共同理解。

我认为剽窃和同伴之间有一些非常非常困难的分界线,这对于员工和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可以很难定义分界线在哪里。如果我遇到麻烦,学生就有困难。(访谈1,科学)

工作人员用他们的判断来决定学生什么时候实际上跨越线剽窃。许多人谈到犯罪的意图,程度和规模与惩罚的严重程度有关,一些“少数”他人的工作的结合是可以接受的。总而言之,大多数参与者认识到,剽窃的定义在个别工作人员和学生之间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可以采取一种或多种形式。

它可以是非归档的复制,从文本中提取东西,而不指示作者,这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很差的引用技术。可能是学生之间过度的合作,可以让别人,家长,朋友,亲戚,其他人付出代价,还有从Web上解除的东西。所以可以采取各种形式,也可能是伪造数据。(采访8,人文学科)

作弊与抄袭之间的关系

图1以非常简单的形式说明了参与者关于作弊和剽窃之间关系的观念的种类。模型A代表作弊和剽窃是同义词的观点:“这是欺骗不是吗?...我认为如果打算在考试中作弊,或者抄袭别人的工作,那么这样做是有效的,你不觉得吗? 同样的罪行(访问18,人文科学)。

模型B表示作弊和剽窃是不同的离散活动:

对我来说欺骗是你在抄袭某人...你以更加非法的方式获取信息,而剽窃是你实际上正在共享信息或直接从...开源的,如果你知道我的意思,那不是那么难看的。我认为这是区别,比另一个更明显。(访问11,科学)

C模型认识到作弊与剽窃之间存在一些重叠,但也有一些显着差异:

有关如何使用参考以及如何使用其他人的思维开发自己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与作弊有关。我不是说这些不能互相融合,因为我们恐怕他们有时候会这样做。(访谈17,人文学科)D模式表明,剽窃是欺骗的附属类别:“我认为所有的剽窃都是欺骗,但并不是所有的作弊都是剽窃”(访问14,科学)。

所有这些概念都存在于人文学科的数据中,除了来自科学的D和来自艺术与设计的所有数据之外。所有学科最常见的观点是,剽窃和欺骗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也有本质的区别(C)。虽然这些模型提供了一系列概念的有用的总结,但实际上工作人员似乎在不同的情况下持有不同的概念,而不是持有一个固定的模型。许多人发现难以解释他们如何看待作弊与抄袭之间的关系。大多数人都指出有相似之处和差异,而且犯罪的性质,意图和规模往往决定了关系的接近程度。

剽窃与作弊之间的相似之处往往与意图相联系。如果被认为是故意的,剽窃更有可能被视为欺骗,在这种情况下,“剽窃和欺骗都试图通过不公平的手段获得利益”(采访1,科学)。有些工作人员在作弊与抄袭之间作出区别,与评估方式有关;与作弊相关的考试和剽窃课程。

许多人将其他学生的复制视为剽窃的一种形式,与作弊同义。这被认为比纳入小片未经确认的已发表文本更为严重。

当他们互相拷贝的时候,是的,我会叫那个作弊。...但有时当他们在没有正确引用的情况下使用文学的时候,我不认为他们故意放弃愚弄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这不是欺骗。(采访6,人文学科)

那些持有这个观点的人觉得作弊比抄袭更严重。实际上有一位与会者指出,作弊的处罚往往比对剽窃者应用的滑坡更严重。但是,有些参与者认为剽窃比其他形式的作弊更严重,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抄袭更严重 这可能是最严重的作弊形式,至少在学术上我认为“(采访3,艺术和设计)。

对于这些想法,学生工作应该是原创和个别完成被认为是HE的核心价值之一。剽窃是以个人所有制为根据,将其描述为“使用其他人的想法”,或者提交“不是真正的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从无生命的来源复制。剽窃这一核心学术价值,为一些员工提供了强烈的情绪。此外,有些人认为这是学生增加工具主义的症状,由于HE的大规模化和商业化而被认为更加恶化。

而且,当你有这么多学生变得如此的时候,它变得更像是一种情况,“我只是在一个香肠工厂,它有什么区别?...如果通过这个单位意味着从互联网上拼写一篇文章,那么我会这样做。而我认为是那些产生基本上是剽窃的玩世不恭的情况。(采访16,艺术与设计)

参与者剽窃的观念并不总是符合政策。事实上,一位与会者明确表示,他们具有高度的个人定义。“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是否在谈论剽窃的技术定义,以及我认为是学生剽窃(Interview 10,艺术与设计)。

谢菲尔德·哈拉姆(2003)的评估条例和程序将剽窃放在更广泛的作弊类别(与D型一致)中,而我们采访的员工根据他们的情况持有多种模式。程序认识到,剽窃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并将其详细描述为:完整的剽窃,部分剽窃,自抄袭/重复和勾结。虽然程序中明确地描述了自我剽窃,但只有一个参与者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定义。其他不诚实的活动,如伪造数据,假冒,不诚实的做法,以及与考试有关的违规行为,都被认为是不同的作弊行为。

讨论

分析结果为高校提供了一些挑战。从数据可以看出,工作人员对剽窃有不同的看法,以及作弊和剽窃之间的关系,这并不总是与制度政策定义一致。虽然我们承认有关剽窃讨论中使用的一些术语的定义存在问题,例如“无意的剽窃”,但我们不打算在这里辩论这些定义的有效性。

工作人员,学生和机构定义剽窃方式的差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政策的实施。首先,员工内在化的定义意味着所有的剽窃事件都是在咨询政策之前进行的。这可能导致政策的应用不一致,学生的差别待遇。我们的数据表明,这种情况发生在特定学科群体或学校之间。此外,当工作人员认识到自己和政策主导的定义之间的差异时,这可能导致矛盾的观点,这可能并不总是解决。例如,我们的数据显示,一些工作人员认为,由于他们的正式程序的经验与个人对如何处理剽窃事件的个人理解不符,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在个人和非正式层面上处理剽窃行为。此外,许多职员对学术专业判断具有相当的价值,也可能认为集中的政策对此构成威胁。

然而,这些守则可以很快地变成类似于规则手册,以防止非法或不道德的行为,剥夺了讲师在此过程中作出专业判断的必要性。作为详细行为守则的核心的假设是,专业人士(或员工)不能被信任以正确的方式行事。(Macfarlane,2004,第35页)

危险在于非正式的交易,或个人和地方对政策的解释,可能会采取行动来否定中央政策的目的,即公平和一致的思想,以应对剽窃行为(Borg,2002)。例如,在谢菲尔德·哈勒姆(Sheffield Hallam),支持大学作弊行为的原则之一是,这个过程应该是公正,透明和一致的;明确的非正式交易无法保证这些属性。

这也对我们如何教育学生剽窃有影响。个别学生可能会收到有关剽窃定义和来自不同模块导师的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做法之间的界限的冲突信息。我们的数据集中的不止一个参与者对员工教育学生剽窃方式的不一致表示担忧。

个人对学术界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被用来描述剽窃的定义以及如何处理这一点,也对学生剽窃学习有何影响。对学术界(包括学生)的所有成员来说,这些核心价值观的共同理解是不可能的。知识完整性和独创性对于学业成就至关重要的概念在HE(Macfarlane,2004)中是固有的,并由诸如研究评估练习(RAE)等外部过程延续,该研究评估练习(RAE)将单一作者期刊文章作为最高学术成果Larkham&Manns,2002)。因此,剽窃可以被视为攻击奖学金原则(Freewood et al。,2003),而不是违反规则。重要的是要牢记,创意的重要性的观点不是客观的,而是来源于西方和欧洲学术机构的特定文化背景(Larkham,2003)。哈吉斯曾经提出,一些学生可能会遇到“论证”和“证据”等学术素养修辞学概念的问题,而在“具体化”这些抽象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剽窃(Haggis,2003)。学术写作的挑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令人生畏和混乱(Johnston,2003)。显然,这对我们发展学生技能的方式和我们对大学生的期望感到挑战。进入HE的路线是多样的,这意味着机构不能对大学前准备的学生所获得的各种假设,或他们对HE的动机或理解做出假设。这种通向HE的路线多样化意味着学术机构需要明确大学对学生的期望。此外,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我们如何让学生有学术诚信的观念,并将其引入一种文化,剽窃不会发生,也不会被学术界的任何成员所容忍。

以前关于学生对谢菲尔德哈勒姆剽窃的理解的研究(Ashworth等,1997;麦克唐纳&Freewood,2002)表明,学生的看法可能与工作人员的不同。例如,一些学生将出版材料的剽窃与另一名学生的复制或勾结之间区分开来,并不总是被认为是剽窃(Macdonald&Freewood,2002)。一些学生并不觉得工作人员对剽窃问题的重视是有道理的,特别是对本科生散文的剽窃(Ashworth等,1997)。这种态度可能表明,许多学生并不参与剽窃与学术诚信的核心价值观相关联的观念,尽管这是有多少员工理解的。此外,个别工作人员对剽窃感的分歧可能会对学生的经历产生影响。学生注意到并受到剽窃工作不一致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并不觉得他们清楚地了解了大学提供的定义或指导(Ashworth等,1997;麦克唐纳&Freewood,2002)。“学生想要一个更加一致的做法,由导师解释它是什么,提供适当的培训,如参考然后处理它(Macdonald&Freewood,2002年,第5页)。

显然,在设计和实施机构政策时,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描述的处理谢菲尔德哈勒姆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新程序,与学生进行的研究有关。程序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公平,透明和一致”(SHU,2003),希望处理轻微抄袭案件的新程序能够实现这一一致性。

结论

在本研究中进行的26次与教学和部门工作人员的访谈中的数据表明,员工对剽窃具有高度个性化的定义。虽然这些无疑受到他们在高校的剽窃问题的经验的影响,但并不总是符合制度上支持的政策定义。这些定义之间的隔离造成实施中央集权大学政策的问题。以前关于学生观念的工作表明,工作人员和学生对剽窃的理解有不匹配的潜力。

对于一些工作人员,定义受到假设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具体来说,个人知识产权工作和学术诚信的思想。这些抽象概念可能不会与学生分享,并且会引起学生参与剽窃对话方式的挑战。

未来的挑战是考虑如何协调和统一员工,学生和机构观点,并将其与QAA业务守则进行平衡,并将大学的声誉作为重视高学术原则的声誉。下一阶段是利用员工访谈中的数据,制定进一步的指导方针和员工发展活动,吸引员工,而不会疏远他们。这符合使用研究来指导政策和实践的方法(Clegg等人,2004),并且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并与他人分享。

注意

1.根据“简明牛津词典”,剽窃是采取“(工作或别人的想法),并将其作为自己的”(Pearsall,2001)。

第二篇:对体罚学生的看法

对体罚学生的看法

体罚学生,争论自古就从未停止过,我发表一下我自己的浅见。我认为这个 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分析。

第一,要把什么是体罚学生弄明白,那就是在校期间老师以暴力行为对待学生。我觉得这种行为一定要坚决杜绝,并且应该从立法的高度加以明确。明确哪些行为是体罚学生,并且老师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都要详细的作出规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当然,谁都喜欢优秀学生,可是没有差生又怎能映衬出优秀生,差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很清楚,其实根本没必要体罚学生,用其他的说服教育的方式完全可以取得跟好的效果,而一味的打骂反而会适得其反。而我们需要的只是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耐心!

第二,同时我们在谴责体罚的同时,还要明确一个概念叫:适当惩戒!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一个概念,我不会打骂学生,但我一定会对违反纪律,违反合理规定的学生予以合理的、制度化的、适度的惩戒。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个教育过程中来,能比较好的完成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孟丹

2012年12月16 日

第三篇: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点看法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点看法

一、背景介绍

“健康”,一说到这个词,很多人想到的只是身体的健康,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含着心理的健康。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

而在现实的中学生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缺陷,而职高学生可能表现地更加明显。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案例描述

临近期末,而且下个星期就要进行政治会考了,这节课政治老师叫学生自己背复习资料上的知识。同学们都认真地复习了起来,政治老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忽然,政治老师发现小冰一个人头一直往下低着,抬都没抬起来。“她在看什么呢?”政治老师过去一看,小说,这还得了,都快考试了还看小说,因此政治老师就把她的小说收走了。下课了,老师刚要出教室门口,小冰大声说:“把书还我。”她的态度很不好,一点没有想要认错的态度,因此政治老师就把学生和小说都放到了我的面前。刚开始我跟她交流时,她的态度也是很不好的,不过我没有生气,因为我知道小冰原来并不是这样的学生,她是一个懂事、讲道理的学生。今天肯定是有其他事情在打击着她,所以对老师才会有这样的态度。在我的耐心劝解下,她说了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所以才会这样,而她心情不好的来源是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长期在外,这几年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有事情也都要自己解决,而最近刚好碰到了一件烦心事,需要父母的帮助,而父母却远在外地,都无暇顾及她,因此她觉得很无助,也觉得父母不够关心她。

三、案例反思

类似于上述案例的事件还有很多,比如超级明星迷、自私冷漠、早恋,甚至同性恋都有可能存在。那么像上述案例中的小冰事件,或者是其他类似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有三个原因:首先,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因此对学习已经失去了信心,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这样在学校中就无所事事,容易东想西想;其次,由于家长出门在外或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使孩子缺乏父母的爱,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中,自己也会变得没有爱;最后,由于现今媒体对某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大量报道,使学生对这些事情充满好奇,因此也会试着自己去尝试。

其实,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一下,总共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

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3、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4、学生自身的生长特点。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为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可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其次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再次,学校应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

最后,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我们可以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与学生身体发展同步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比身体生长更加重要,作为学校、作为教师、作为家长都应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首要的位置!

第四篇:对学生课外补课的一些看法

对学生课外补课的一些看法

家教、学生补课班已经成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此深恶痛绝。的确假期补课有许多的危害:它侵占了学生假期玩耍、放松的时间,影响了孩子们的愉快轻松的生活,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生性发展,而且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还有一些素质较低的教师为了迫使学生参加他的补课班,故意将本应该在课堂讲的内容而不在课堂上讲,却留在补课班上讲,甚至采取歧视、刁难不参加补课班学生的方式,严重地损坏了教师的形象,也给社会造成很坏的影响。各种媒体都在不断抨击这种现象,上级主管部门也三令五申禁止教师有赏补课,但是家教市场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难道是所有教师的素质都如此低下吗?难道造成这种现象的罪过都应该归罪于教师吗?

大家冷静地想一想,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国家的考试制度造成的。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没有高分绝对是不行的。老百姓动不了国家的考试制度,只能被动地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分数。于是人们就千方百计去挤好的小学,好的中学。拼钱拼爹拼关系,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拼。不仅如此,为了能让自己孩子的成绩更好一点或者不被落下,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再请家教或参加各种补课班。因为中国人都知道:好的文凭与好的工作关系太大,没有人敢于冒这个险。

大家都对补课这么反感,是不是就应该一棒子打死呢?请大家考虑下面几个问题:1、2、3、如果你的孩子因病落下几节或者几天的课。怎么办? 如果你的孩子对某个难点老是不能突破怎么办? 如果你的孩子偏科怎么办?

你也许会不假思索的说:这有孩子的任课老师可以给他补课呀。那么再请问:你认为老师在什么时间给你的孩子补课好呢?是把别的学生的课都停下只 给你的孩子补呢?还是其它学生的课照常进行,用上别的课的时间给你的孩子补呢?还是用课下的时间给你的孩子补呢?如果只落下一门课,一课时的课还好补,如果落下几门课几课时甚至几天的课怎么补呢?你知道如果这些课不及时补上,这些难点不能突破及时突破,会有多大的危害吗?如果孩子一旦形成偏科能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吗?我说这可能影响孩子的终生,你认为是危言耸听吗?

你可能会想到某些电影或文章中描写过老师深夜给学生补课,或者利用周末到学生家中给生病的学生无偿补课的情节。甚至你还可能会认为如果老师做不到这一点,就是老师的品质不够高尚。且不说:“认定老师不愿意牺牲节假日为学生无偿补课就是品质不够高尚”对老师是不是公平。就算老师都很高尚,如果几个教师到星期天到你家中为你的孩子无偿补课,你感觉过意得去吗?你又怎么招待呢?如果班里有多个学生需要补课呢?、再者说老师也是人,他们也要休息,他们也有父母需要赡养,他们也有子女需要照顾,他们也有家务需要去做,他们也会生病。如果当你的孩子需要补课时,恰巧他的任课教师却因事不能来时,难道课就不补了吗?再说星期天和节假日是老师的法定休息时间,要求老师牺牲节假日无偿补课的确是不公平的。

看来补课是必须的,老师有偿收费也是应该的。学生通过老师帮助排除了困难,老师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了收入,本是个双赢的事情,可为什么人们对补课还这么不认可呢?

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很多补课已经偏离了“补”的原意,变成了加班。补的意思就是补漏洞,补差距,补短板。可很多补课班却是上大课,没有针对性,起不到补差的作用,当然效果也不大。

2、收费不合理。有的地方一年光孩子补课费用就得十到二十万之多,真的是一般家庭负担不起的。我认为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老师每小时收100~200 元就可以,加上中介的费用也不能超过300元。而在相对贫困地区,老师每小时30~40元就可以,加上中介的费用也不能超过60元。还有是大家应该明白的是;表面是看似一个小时老师收费好象高些,但其实这不是一个小时的收费。因为老师每给学生上一节课,都要至少花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备课,老师备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考虑教法,怎么设置问题,怎么引导学生,怎么突出重点,怎么克服难点,有的学科还要准备教具,有的还要做实验等等,这些可能是大家都不了解的,绝不是仅仅了解教材就可以了的。所以一个老师如果每天上四节课,他就至少要高强度地工作八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工作这么长时间在发达的城市每天挣四五百元钱,在贫困地区才挣一百多元钱,还算高吗?

3、就是被强迫补课,有个别老师,为了让学生参加他的补课班,用各种手段逼迫学生。这是大家最痛恨和反感的。所以补课本身是个好事,却让这些人给染黑了。补课应该根据需要而定,有的学生各门功课都比较好,知识没有漏洞,就不需要补课。有的学生可能因病或其他原因耽误了一些课,那就只补落下的课就可以了。有的学生可能某一门或几门课相对较弱,那就只补这一门或几门就可以了,而没必要全补。学生的情况不同,需要也就不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自己是否需要补课,还是补什么内容。这样不仅有很强的针对性,还可以减少学生补课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些其它事情,也能减少补课费用。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的未来。为了家庭也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不能让每一个学生掉队。所以需要的补课是必须的,但是变了味的补课却是应该屏弃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事情有一些优点而全面肯定,也不能因为一个事情有一些缺点而全盘否定。所以对待补课这件事也不应全面否定,而应采取疏导的方式,采取一些好的方式方法,保留并发展它的优点。屏弃它的缺点,让它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是正确的态度。

第五篇:对学生之间暴力事件的一些看法

对学生之间暴力事件的一些看法

发布者:gr 发布时间: 2014-2-10 16:00:28

最近,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增多,轻者,致人伤残,重者,失去性命.具体原因简直不值一提,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比如:走路样子太牛逼,被同学连捅七刀.再如:某男生被嘲笑名字滑稽,怒持刀刺杀同学.又如:认为同学总是抢着埋单,是在炫富,故将其杀害......对这些事故的产生追根求源,大致有观念冲突,过度自尊,社交失范等原因.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我们的基础教育仅侧重于功利性的培养,教育功利化使人们对教育的预期是文凭能换来一个好饭碗,而忽视了对人本身的探究,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加上家庭,社会上的一些原因,导致个别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对他人缺乏同情,理解和包容,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相处.为了防止同学之间暴力事故的再次发生,应该做到:一.平时,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二.学生面对暴力事件,要提醒施暴者,他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根据情况也可以及时报警或呼救.三.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察申诉,报案,寻求保护,不要什么事都自己扛,给施暴者你好欺负的印象,而再次受到伤害.辅导教师16 陈老师已在2014-2-10

18:31:34推荐!

下载探索教职工对学生剽窃的看法-机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教职工对学生剽窃的看法-机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对学生减负的一些看法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学生的机械重复性作业,很久以前就成为了社会、家长关注的问题。教育部曾提出有关规定,教研部门曾提出具体要求,到了学校更具体到什么样的作业该留,什么......

    对献爱心看法的演讲稿学生(含五篇)

    爱心是清泉,浇灌着肥沃的土地;爱心是土地,培育着成熟的葡萄;爱心是葡萄,酝酿着甘甜的美酒;爱心是美酒,散发着诱人的芬香。一起来看看对献爱心看法的演讲稿学生,欢迎查阅!对献爱心......

    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及我对学生的态度[推荐]

    1、别没事老瞪我。再瞪,我收费! ——就是有事才会瞪着你呀,不想老师瞪你的话就给我安分守己~~ 2:铃声就是命令,铃声响了,您该走了! ——铃声是下课的命令,同时也是上课的命令呀,上......

    对当前学生减负的几点看法体会

    多年来一直在提及为学生减负的事,“减负”在短时间里对老师来说,绝对是增负。因为各级领导在减负的同时,又考虑如何减负不减质。就是要求老师舍得花更大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学......

    对高三重点学生培养的几点看法

    对高三重点学生培养的几点看法 山东禹城一中马传军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看,成绩优秀的学习尖子,往往有“吃不饱”感觉。如何使尖子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今后的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对入党的看法调查与分析

    学生对入党的看法调查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入党的热情日益高涨,大学生党员这个群体的基数也在飞速增长,作为未来十几、二十几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的大学......

    对学生抽烟、玩手机的看法2011-11范文大全

    对学生抽烟、玩手机的看法 ——11月份经贸系营销111班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背景 近期学生的中普遍存在抽烟、上课玩手机的严重现象。 一、活动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的宣传,培养......

    谈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五篇范文)

    谈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小议教育) 读了以上案例,我的脑海中马上出现了一个敏感的话题——“体罚”。关于教师该不该体罚学生,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看法,绝大部分都是谴责的声音,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