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程机械化中农机农艺结合现状及迫切性分析
全程机械化中农机农艺结合现状及迫切性分析
摘 要: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程机械化纳入了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农机农艺的结合,是加快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是实现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农业技术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机农艺结合现状,回顾了国内外农机农艺结合历程。从政府政策要求、保障农产品质量要求、改善环境质量需求三个方面指出了农机农艺结合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就农机农艺结合的推动力、发展途径做了分析。
关键词:农机;农艺;农作物;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2016 will be the central document full mechanization into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combin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y,is the key to speeding up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was introduced;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technical status quo,analysis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agronomic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reviews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y.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i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 of government policy,ensuring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riving force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Key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gronomy; crop; mechanization.0 引言
2016年我国农机总动力达11.44亿 k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6%[1],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机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农机与农艺发展脱节会导致许多先进的科研技?g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大面积推广,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工业化。加强农机农艺之间的联系,是加快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是实现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2-3]。
近十年来,发展现代农业得到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要实现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离不开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的协同提高。一些节能环保的装备和技术如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精准施药、配方定位施肥、秸秆还田收贮等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加速先进农艺技术的推广,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4]。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程机械化纳入了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强调要“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农业部定位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9大作物分别设立专家组,针对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6个生产环节,细化全程机械化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地实现农机农艺结合,协调农机农艺发展创新,是现代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5-7]。我国农机农艺结合现状
农机农艺结合初期,农艺占重要地位,农机只能不断改进功能以适应农艺要求;随着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作用愈加明显,根据农机的要求改进农艺;现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创新地结合农机农艺,协调农业使之工业化发展[8]。农业机械化进入高级阶段后,从农业生产综合效益角度看,农机农艺结合能加快规模化生产推广。全程机械化中,需进一步发展农机农艺结合。
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农机农艺结合,广泛研制的农业机械主要是种植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如插秧机、直播机、稻麦联合收获机。部分农作物生产环节的农艺技术影响农机农艺结合,例如水稻的低成本规模化育秧技术发展,制约机械插秧技术发展;玉米的种植和收获技术差别,影响农机作业的规范化;油菜、甘蔗、棉花机械化收获比例不高,马铃薯、花生等根茎类机械化还处在科研与示范阶段[9]。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农机农艺结合新发展出现设施栽培、设施养殖的配套机械,也存在缺乏统一规范标准、同一功能农机不同型号产品之间规格千差万别的问题。
我国农作物品种丰富,不同品种栽培方式、耕作制度之间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这要求农机农艺结合不仅需要考虑统一规范化以便于推广,还需要结合优势农产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耕整地作业是农作物生产的主要作业环节之一,这一过程机械化程度较高,各类旋耕机、起垄机、开沟机等耕整地机具发展已经比较完善,机械化作业已经达到农艺上精耕细作的标准[10]。像玉米等机械化作业基础较好的主要作物,在全程机械化中可以更注重要求农机产品规范化;像叶菜类蔬菜和苹果、葡萄等地域性栽培水果,目前收获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小型多功能收获机具还比较少,全程机械化首先要研制配套的新型农机产品[11]。甘蔗等收获中人工体力劳动繁重,通过机械化采收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甘蔗机械收获,需要农艺配套关键技术改进,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甘蔗生产技术规范,实现定量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12]。
国内外农机农艺结合历程
美国是典型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区域化、专业化,采用机械化大规模集中生产,单一的种植制度便于控制统一机械化作业标准。农机多为大型机械,农机农艺结合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配合农机要求改进农艺技术。1977年美国的大豆收获机械化过程中,联合收割机传统型收割台割茬高、损失率大,一方面改进横向螺旋输送器的结构,一方面改进播种行距、选育抗倒伏品种[13]。
日本是人多地少且资源短缺,日本在水稻生产方面的全程机械化发展非常好。以水稻为例,日本农林厅采用工厂化育秧联合带土小苗插秧机研制,1970年日本的水稻插秧机械化程度仅为3%,到1977年,日本的水稻机械化插秧程度达到89.4%。科技发展在农机农艺结合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86年日本成立“农业生研机构”,1993年该机构联合相关社团和企业成立“新农业机械实用化推进株式会社”,2003年又整合了产、学、研等多方面相关力量,改编成“农业生研技术中心”,以此为平台加快了农机与农艺一体化技术研发与推广进程[14]。
由于作业成本等问题,中国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系统不能完全按照日本水稻生产机械化系统。水稻种植机械化是中国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难点,专业化培育标准化秧苗与机械精确移栽,并配套稳定高产高效农艺,应是中国多数稻区栽培机械化的基本方向[15-16]。农机农艺结合的迫切性
在全程机械化中,需要改进许多农艺生产环节,研制许多新型农机产品。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
3.1 政府政策要求
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选育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棉花品种,推广轻简化植棉技术;建设一批花生种植全程机械化、标准化基地;推广果树现代集约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提高水果产业质量档次。研制与农艺发展相适应的各类新型农机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发展方向之一。例如,在山区丘陵地带,适合区域特色农作物使用的轻型机械;配套成熟种植方式的全过程机械化;低碳、节约型的农机改进。
3.2 保障农产品质量要求
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时,农作物产量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要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看重高效生产、食品质量安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以及食品品质稳定性都存在很多局限性,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不是单纯降低劳动强度,而是综合提升农产品附加科技创新水平,解决一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无法改变的问题。例如,传统蔬菜种植的自育自用育苗方式逐渐被工厂化设施育苗取代,工厂化设施育苗节约资源、优质高效、便于管理,有效地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使用农机农艺结合的科学生产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上用肥施药过度现状。
对于果蔬产品,适当的商品化处理不仅能保障产品质量,还能提高产品价格。机械收获的球茎类蔬菜、瓜果类蔬菜从蔬菜的外形上看相对手工收获蔬菜更均匀一致;蔬菜收获后,机械化加工可以一体化完成蔬菜清洗、分级、包装处理,蔬菜卖相好、?a品价格更高。如需进一步冷藏、运输或脱水、深加工、干燥等,机械处理也比手工操作效果更好。然而果蔬机械化作业率偏低,商品化处理、收后加工技术处理一直未受到各方足够重视,蔬菜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过程中损伤现象较为严重[11]。
3.3 改善环境质量需求
传统抛撒式施肥方式肥料利用率较低,常常存在过量施肥现象,过量施肥容易引起土壤板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大田耕作肥料利用率问题可以通过农机农艺结合得到有效提高。精准农业技术中的精准施肥关键技术之一是采用合理的施肥方式[17]。左兴健等人研制了风送式水稻侧深精准施肥装置,在黑龙江七星农场开展了田间实际作业试验,试验表明:该装置与插秧机配合,使用时能够根据插秧机行驶速度实时调整施肥量,实现连续带状侧深精准施肥作业;提高施肥均匀性和肥料利用率,一次性完成插秧与侧深精准施肥作业[18]。李沐桐等人研制玉米苗期自动穴施肥控制机构,提高施肥精准度,穴株拟合度可达到0.796,伤苗率接近10%,满足玉米苗期施肥控制性能的要求[19]。结语
农机农艺结合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全程机械化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机农艺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农机农艺结合必要性的认识上,正如十年前蒋亦元院士提出的“组织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是农业科技的组织工作新方式”[20]。农机农艺结合进入成熟发展阶段依然需要不同学科专业共同讨论研究。
提高种植业对于高科技含量农机的需求,是推动农机农艺结合的最好动力;提高农机具的使用舒适度与性能是推动种植业自觉使用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最好途径。农机农艺结合问题在实践中应用范围极广;正确的认识和应对农机农艺结合问题,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全程机械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2016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Z].中国农机化协会,2017.[2]Zhang P Z.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y Technic to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J].Jornal of Hanx Agrlral N,2009.[3]Xin-Cheng Y U.The Func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J].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2016.[4]李昱.基于节约型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第二篇:汉中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汉中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何成林王明安王诞
(汉中市汉台区农机管理中心、汉台区农村能源工作站,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汉中市水稻生产现实情况的分析,总结了在汉中市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水稻全程机械化优势问题措施
农业部《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年)》明确提出,以育插秧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带动耕整地、田间管理、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水稻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此,从2006年开始全市就开展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累计汉台、南郑、洋县等县区试验示范面积达到1580余亩。2013年,省农机局又在汉台建立水稻(小麦、油菜)“两茬平作区”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示范园区,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创建田2000亩,这是对汉中市全面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的极大推动。
一、现状与优势
汉中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20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5%以上,是陕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区。要保证水稻稳产、高产,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有效途径。当前汉中市水稻生产正由传统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过度阶段。全市水稻机械化收获、机械耕整地、水稻产品加工的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却占不到耕作面积的1%。现阶段农民对各种水稻生产先进农业机具的需求快速提高。同时,国家、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的加大,提高了水稻生产者的购机能力。2012年全市水稻育秧播种机2台,人力播种机3台,6行高速插秧机3台,4行步行式插秧机18台,完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面积1580亩。今年仅汉台区已建成机械化育秧示范点6个,投入育秧硬(软)盘5.02万个,育秧播种机8台套,插秧机19台,完成育秧面积30余亩,机械化插秧示范面积可突破2000余亩,其中百亩以上连片机插秧面积可达1900余亩。水稻生产机械急剧增加,农机大户、农机合作-1-
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在汉中市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条件基本成熟,具有以下发展优势。
(1)水稻机械化播种、育苗方面的优势。利用水稻播种机播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以日本“久保田”水稻播种机为例,每小时可以播种400—800盘,铺撒的床土土层厚薄均匀,土面平整。播种量精确、均匀,节省用种量,覆土平整,整个播种过程准确、简洁、操作方便,可以大大地节省生产费用。机插一亩大田仅需硬盘20—25个、秧母田7平方米。同时,根据水稻生长要求,利用拱棚温室育苗,精确控制温度,水稻秧苗不但可以节省育苗时间,而且长势均匀,苗壮增产。
(2)水稻机械化耕整地方面的优势。现阶段随着牛耕田方式的逐渐消退,汉中市的水田耕整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是先进的机械化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资料表明稻草、秸秆中营养含量占干物中的比例为 N=0.63% ;P=0.11% ;K=0.85% ;Ca=0.16—0.44%;S= 0.112%—0.189%。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3)水稻机械化插秧方面的优势。机械化插秧最大化的提高了水稻插秧的工作效率。近几年在汉台区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的效果显示,机械化插秧费用每亩为203元,人工插秧费用为550元,每亩水稻插秧生产减少费用支出347元。机械化插秧能够做到浅、直、匀、牢,水稻返青早、通风效果好、增加光照效果、不易倒伏、增强水稻抗逆性、增加水稻分蘖,十分适应水稻作物生产的农艺要求,达到增产的目的。经过测试机械化插秧与人工插秧比较可以增产10%,增加产值93元/亩。
(4)水稻机械化收获方面的优势。传统收获一亩水稻所需要的成本是:收割120元,运输25元,仅此就需要145元,而且在晾晒、运输过程中,每道工序都要损失粮食,损失率要在5%以上,而且费时费力。机械化收获水稻只需要收割和运输两个过程,收割一亩费80元。因为直接拉稻粒,一公顷运输费只需15元。机械化收获水稻,从收割到粮食运到家只需总费用95元,省下了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机械化收获水稻只有3%的损失率,按水稻平均亩产量600公斤计算,相当于一亩增产18公斤水稻,按汉中水稻收购最低价格1.4元/公斤计算,可多收入25.2元/亩,再加上收割省下的50元,一共可多收入75元/亩。另外机械化收获水稻一小时可收水稻6—8亩(以
久保田PR0488为例),大大缩短了农时,稻米也可以提前上市,这时的水稻价格要比平时高0.2—0.5元/公斤之间,利润相当可观。
(5)跨区作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我市位于陕西南部,与四川、湖北、重庆三省市的水稻插秧和水稻收获的时间有10—20天的差距,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水稻插秧机械和收获机械的跨区作业是很可行的。一旦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全面推广,可以借鉴跨区机收的经验,根据当地的水稻作业期的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集中机械组织跨区机插作业,做到水稻生产机械的满负荷运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6)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以解放部分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使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发展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保护地种植业等行业,一部分农民可以外出打工,参加城市建设和劳务,改变农民靠土地吃饭的传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促进农村产业调整。同时,在育秧时药剂浸种、秧苗移栽前施用了送嫁药,减少了以后大田的农药施用,甚至达到不用农药防治,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秸秆粉碎还田后,不用焚烧,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同时又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能。先进的管理工艺,水田组合机具的研制与推广,实现免(少、浅)耕、施肥、插秧一体化作业,改善土壤环境,生态效益明显。
二、面对的问题
(1)农民的认识不足。传统的两段育秧水稻种植方式在农民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增产、增收方面又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就突显出来,要经过多年的产量对比。在机械化插秧方面虽然可以明显的体现出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在育秧方面的要求很高,对水稻机插配套措施和技术要求认识不足,仍习惯于“两段育秧”,小苗双株稀植,需要农民部分改变育秧方式。同时,农村土地分散,户均种植2.5亩,一般20—25盘秧插一亩大田,户育秧50—75盘,使用仰天不超过20平方米,加之购置配套播种机、插秧机等,育插秧机械成本太高,没有把农民从繁琐的育秧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农民主观上接受机械化育插插秧技术有较多顾虑,对购买水稻机械化生产机具怀有观望的心理。
(2)插秧机价位高,使用季节性强,成本回收期长。插秧机一年只作业一季,一季只能作业13天左右,而且必须采用秧盘等育秧方式育出的秧苗。以种植3亩水稻采用机械播种硬盘育秧、久保田SPW—48C手扶式四行插秧机机械化作业为例,在插秧
机享受国家5000元补贴后,农民还需支付14800元,如果将插秧机、播种机、育秧盘按平均5年折旧,扣除10%的残值,这样当年投入的机械价值为:插秧机0.2664万元、育秧播种机0.468万元、秧盘0.0103万元(按照每亩22个秧盘,单价7.8元计算),总机械投入0.745万元,假设水稻亩产1200斤,市场价1.7元/斤,售后收入0.612万元,与一般农户收入不相宜,单家独户投资存在较大风险,制约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3)水稻品种的限制。水稻机械化插秧目前还处于品种筛选和育秧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和示范阶段。目前汉中市水稻生产品种多,优质品种、主栽品种不突出,满足机械化种植品种难以确定。由于稻—麦(油)两熟制,前作5月中下旬(油菜)、6月初(小麦)收获后才能插秧,选择全生育期155天的晚熟品种于4月10日左右播种,秧龄和苗高远远超过了机插秧的技术要求;选择全生育期140—150天的中早熟品种于4月20日至月底前播种,不仅没充分利用上4月份的光温资源,而且产量低,与水稻高产创建的要求相矛盾,农民不易接受。因此,确定短秧龄高产优质品种,加快适宜机插秧品种的筛选和审定是推进机械化育插秧的首要任务。
(4)政府扶持力度不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但是还没有达到快速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农机推广经费严重短缺,农机技术推广举步维艰。各级政府没有真正意识到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责任。在购机补贴方面省、市主管部门对水稻机械的倾斜性不强,虽然加大了水稻机械的购机补贴资金份额,但依然没有最大化的满足农民的需求。
三、对策与措施
(1)要加大推广力度。农机推广部门要及时的确定汉中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提出适宜本地实际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或标准,积极推广适应当地水稻生产的机具;大力扶持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推广先进的典型经验,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注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成立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专家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做好技术指导,农机推广部门和农艺部门要紧密合作,使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相互适应,发挥优势,加快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
(2)强化宣传信息沟通。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化优势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认知度和购机欲望;对水稻种植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典型经验进行大力宣传,将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开展经营生产,推动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充分发挥水稻生产机械在汉中市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购置补贴和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农民真正的了解国家的政策,增加农民的购机信心,提高水稻生产机械的保有量。
(3)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农机推广系统的职工,要积极的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要求,及时了解掌握农民的需求,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强本领,做到素质高、懂技术、会传授、能示范。同时,要不断探索农机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要深入研究适合汉中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推动汉中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4)培育机械作业服务组织。引导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专业服务组织,组织开展水稻育秧,秧苗供应和机插秧一体化服务,推行集中育秧或工厂化育秧,发展插秧合作社、培育育秧大户,实行有偿服务,代育代插,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建设稳定地机插秧示范片,逐步整村推进,不断提高插秧机械的使用率和经营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
(5)加强政策扶持。在国家购机补贴不断增加的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增加对水稻生产者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特别是在水稻插秧机械、播种机、秧盘的购置和机械化作业环节上,应增加定向补贴的方式,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发展规范化育秧,设立扶持发展项目,加大水稻育秧工厂的大棚及辅助设施补贴额度,对育秧硬盘给予全额补贴,对农民再补贴,同时,要整合高产创建、特优米基地建设等其它项目资源、形成合力,集中财力,做大做实,为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政策保障。
第三篇:强化农机农艺结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探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强化农机农艺结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探讨
强化农机农艺结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现代化农业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义,农机和农艺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该文就农机和农艺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进行剖析。
关键词:农业技术;现代化农业;联系;相互结合;意义
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生产工具一直是传统与非传统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方面。这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机和农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为了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进行农机和农艺之间的结合。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业耕作制的联系
在农业耕作制的前提之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一系列进步,于此同时农艺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在80年代的时候,吉林省引进一系列的新型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育苗。插秧模式,这几项技术在今天仍然有所应用。这一系列技术是大棚育苗技术以及机械插秧技术。90年代实行的抛秧技术,严重限制了农业机械发展。如今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时代运行的必然趋势。
据调查,在过去三十年中,蛟河市大部分土地是由原大、中型机械翻地,变为小型拖拉机配套灭茬耕整地的耕作方式。连年灭茬耕作,导致土壤耕层只有12~15cm左右,土壤板结严重,阻力不断增大,犁底层的土壤变得硬脆,一锹下去就会大块地开裂,同时厚硬的犁层也阻碍着土壤上下水气的贯通和天然降水的储存,小型农机具的连年作业,也导致了土壤养分输出能力的破坏,难以维持植株正常生长对水、肥、气、热的需求。因此,近几年我们蛟河市开展了深松深翻保护性耕作技术。
2、农机与农艺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中的关系
2.1 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四种农艺要求
一是免耕播种施肥技术;二是秸秆残茬与表土处理技术;三是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四是深松技术。这四种农艺要求的实现都必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通过农业机械的有效融合才能实现。
2.2 农业机械是应用保护性耕作的基础
先进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在这项新技术的推广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几年,我们蛟河市旱田大力推广免耕播种机,水田大力推广机械化播种育苗、采用新型高速插秧机插秧、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一台免耕播种机可以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全过程。极大地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据我们检测使用免耕播种机每公顷节约作业成本350~450元左右。
2.3 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由于这几年我们采用先进技术,先进机械从事水旱田作业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台免耕播种机作业效率在0.5~1公顷每小时,比人工作业提高二十倍以上。
2.4 农机与农艺结合方式以及技术模式
一是农机服从农艺:二是农艺服从农机:三是农机农艺共同协调发展。因此,农机与农艺必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省市的农机农艺融合工作,农机管理部门重点在组织协调层面展开具体融合工作较多,在农机农艺融合体制机制的建设等管理层面研究的较少,农机农艺融合长效机制和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正在逐步有效建立,但尚未成型。农机化司宗锦耀司长在会上提出:“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产学研推用各有关单位,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进一步完善农机农艺融合的合作机制。建立不同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整合现有院所科研力量,组织农机和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生产企业联合攻关。建立各级农机与农艺融合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农机与农艺科技人员开展技术研讨、交流的平台。”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黑龙江省农机局李宪义提出,要确保农机农艺融合组织领导到位。目前黑龙江省各县都设有农机局和农业局,每个县都有农业副县长统领农业工作,每年各个季节的农业工作会议和现场会都把农机农业工作统一部署,从体制上保证农机农艺技术和管理的融合。山东省农机局局长高明飞提出,要加强部门间协作。山东省滨州市农机部门与供销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业,多方签署协议,由天鹅棉业、沾化县供销社等出资以及垫付设备,建成了滨州市首条机采棉加工生产线。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舒伟军提出,强化政府支持、行政推动。要加大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和设备、油菜栽植和收获机械购置以及作业环节补贴力度的规划,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机化,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和农机化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
技术模式的建立,要从人才教育培养开始。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缺乏是导致国内农机农艺融合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农机农艺融合过程涉及研究对象复杂,既涉及到工程技术,又涉及到基础理论。在全国范围内,很少有进行农机农艺融合基础理论研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反通常是各自为战,各搞各的研究。在人才培养上,农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机”为主,农艺知识的传授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则与之相反。
3、农机与农艺结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农艺对机械深松的要求
3.1 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
农业设施装备发达、生产技术先进,组织经营高效,服务体系完善。因此,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产量,使农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就是要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一个巨大增长,高度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特征。
3.2 农机与农艺的矛盾
现代化的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有积极的作用。农机和农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农机与作物品种之间的矛盾,农机与耕作制度之间的矛盾,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农机与适宜手工操作之间的矛盾,农机的单一性与农艺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等等。实际上,农机与农艺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其相互结合相互适应的过程又是矛盾相互促进的过程。
3.3 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必要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农机既服务于农艺要求,又促进农艺的变革。这几年蛟河市大力提倡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机械化收获技术,这就要求育秧必须符合机械化插秧要求,再用传统小棚育秧,人工插秧方式种植就落后了。因此,农艺必须为农艺服务。反过来农机实行深松深翻,保护性耕作也必须符合农艺要求,根据农艺要求进行技术操作。这样才能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促进农民增收。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建设成为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稳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
------------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优势
1.1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增加土壤肥力
农作物秸秆内含非常多的有机物,还包括少部分的无机物和水,其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类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还有少量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它的化学成分有氮、磷等各种,我们知道在农作物种植的一段时间过后,农名会给土地撒化肥,而化肥里面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它来帮助农作物更好地生长,往年的秸秆里面含有的化学物质和化肥类似,如果将秸秆粉碎化,和土壤混在一起,那么秸秆也起到了化肥的作用。土壤变得更肥沃了。
1.2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会改善环境
在过去的时候,农民习惯了秋季玉米收成后将秸秆焚烧,大量的秸秆焚烧导致空气变得污浊,焚烧后的秸秆变成黑灰飞扬在空中。最近几年,空气质量明显下降,PM2.5一直在上升,穹顶下的我们似乎笼罩在一个没有美好明天的笼子里。将秸秆机械化处理,再还田,还土地,会减少很多的空气污染,让蓝天出现的频率高一点。从粗放式的农业变成生态农业,改善我们的环境质量。
1.3 秸秆机械还田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秸秆的处理问题
真正为民着想的是在实际中为民解决问题,谋利益。国家的发展出发点在人民,让人民当国家的主人。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没有实施之前,农民也会很发愁秸秆该怎么处理,焚烧是最走投无路的办法,农民也都想着环境的质量情况。秸秆机械化还田就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农民在解决问题。会减少农民购买化肥,节约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的农作物产量,建立高产农田。这是一件谋福祉的好事!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实施面临的问题
2.1 农民相关意识薄弱
农民对农作物增产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阶段,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认识不深,没有实实在在地认识到秸秆机械化还田对土地的增产效果,对秸秆的机械化使用主观能动性不强。农民的思想比较老旧,容易随波逐流,跟随别人的做法去做。
2.2 秸秆还田技术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我国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虽有发展,但相关工作人员仍需要不断进取,取得该技术进一步的突破。争取早日在该技术发展上有新进展。
2.3 政策措施欠缺
我国政府在推广该技术的时候要有恰当的方法,下乡举行体验会等等,加强政府部门与农民群众的交流,让农民群众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让农民群众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有更细致的了解。有关部门可以对农民的土地进行测验,看看他们的土地缺少什么化学成分,这样在秸秆机械化还田中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土地的还田方式。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措施
3.1 研发新农机,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
农机是农业生产中所必须的?C械设备。在过去的时候,农民都是靠简单的小设备一颗种子一颗种子埋到土里,在收成的时候更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把一个一个的玉米掰下来,都收到家里面后再一个一个地掰了皮。农机的发明,对农民的生产起了不可言说的作用,机械化时代让农民减少了自己的劳动成本,秸秆粉碎需要性能良好的农机设备,所以,研发新农机,要从它的综合性能来研究。寿命、粉碎程度等都是检验一个农机设备好与坏的标准。只有好的机器设备,才会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推广的更快。
3.2 创新工作制度,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
农艺是指一个人对农作物的生长全过程的经营管理。虽然农民接触它们很多,但是他们并没有对农作物进行理论研究过,更多的是蛮干。从农作物的栽培到它们生长环境的好坏、病虫害的治理、杂草的生长等,都需要具体的方案。专业的农业学家可以由有关工作部门进行搭桥,让专家和农民进行直接的交流,让农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土地,了解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该工作部门要形成一套良好的工作机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影响,通过处罚措施来强调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当然要有理有据的向农民讲明。
3.3 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投入更多资金
政府可以从多方面支持农业发展,如:农机的研发,农机和农民的合作,农民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服务,通过政府资金的投入,使有大规模农机数量的农机户购买更适合自己要合作的农民土地的农机,以加快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服务推广。
从农机与农艺融合来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可行的农业技术之路。牢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发展农业技术,不仅能改善环境质量,对我国农业大国的称号也是起到了稳固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机与农艺的有效配合是农业发展的必行之策,农艺为基础,农机为保障,两者强强联合才会让农业成果满满,农业发展走上科学之路。
(作者单位:652403云南省泸西县旧城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
第五篇:武城农机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武城农机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机推广。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需要,使农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是必由之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为农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宽阔的空间,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额度的逐年增加,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为农机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机具保障。同时,农机化发展由作业环节机械化逐步向生产全程机械化转变,农机化领域逐步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全面发展转变,农机化技术逐步由低级向中高级转变,农机具也由功率小、功能少逐步向功率大、功能全转变,使农机推广工作的前景更加广阔。
一、农机推广现状
武城县农机局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把农机推广工作当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使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目前,该县已恢复了各乡(镇、街)农机站,各行政村都配备了农机协管员,现有专业推广人员31人,兼职推广人员186人,健全了农机推广体系。与县农业局联合,成立了以农机推广站长为组长的农机推广工作数据监测小组,确保全程数据对比完整。全县已推广玉米秸秆青储机13台、土豆种植机32台、土豆收获机46台和自走势旱田作物喷杆喷雾机134台,玉米机收率接近90%,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9万亩,2010年武城县农机局被省农机办评为“全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和“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先进单位”。
二、农机推广措施
(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种技术可行、近期效益没有或者效益不突出的工作,进行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政和土地资源。为做好推广工作,武城县农机部门积极向当地主管领导请示反映。武城县农机局积极向分管农业的书记、县长汇报工作,获得了领导的支持。目前,“武城县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已正式更名为“武城县农业机械管理局”,进一步增强了推广服务行政职能。该县的农机推广工作也由分管县长牵头,以县政府的名义进行安排部署,加大了工作力度。
(二)加大工作宣传力度
农机推广工作只能由积极引导,不能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开展,所以加大宣传力度,开拓老百姓的视野,让他们对新农机具、新农机技术接受、认可、掌握,并激发起浓厚的兴
趣,才能使农机推广工作深入人心。武城县农机局在利用武城电视台、武城人民广播电台、《武城时报》和宣传车等进行常规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召开专业机型座谈会、元旦机手座谈会和机收、机播现场会,组织机手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和济南制博会等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大大开拓农民机手的视野。
(三)注重数据科学对比
农机推广工作科学性很强,其效果不是停留在文件和报告的文字叙述上,而是要用真真正正的数字来反映,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也能更快发现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确保工作逐步完善。
该县由农机推广工作数据监测小组负责对农机推广试验田农作物自播种到收获的全程进行监测,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该县农机局在数据分析结果出炉后,及时召集农机作业户、机械操作者、农机经销商、机械生产厂家等,召开专题的联席会,会上大家实事求是,全方位地对包括土壤条件、操作者技术、农作物管理等进行分析,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和说服性。
(四)形式灵活多样
农机推广工作内容广泛,涵盖土地耕整、种植施肥、田间管理、节水灌溉、机械收获、农产品加工和畜牧养殖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推广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武城县农机局利用补贴杠杆增加推广机具品种和数量,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与农机合作社、奶牛养殖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合作社联合,以合作社为载体进行农机推广。从建好示范田开始,通过示范田带动推广保护性耕作和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推广效果从最初的几户发展到现在的几个乡镇。
三、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经费严重不足,急需解决资金支持
没有专项的农机推广经费,限制了推广工作的规模和力度,推广人员不能及时学习充电,知识不能及时更新,限制了推广工作的效果。建议有关领导提高农机推广工作重视程度,像农机生产企业重视新产品研发、设立科研经费一样,设立财政专项农机推广经费,保证新技术、新产品及时推广应用。
(二)推广体系不健全,应进一步理顺推广体系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商、农机使用者到农机受益户,从农机管理者、各级党委政府、各农机相关部门到农机受益户,各个环节对农机推广工
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影响了推广工作的整体效果。建议应该形成健全的推广体系,互相补充,产、学、研、管、推、销相结合,形成捆绑效应,特别要发挥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服务队)的作用,才能使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