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生产中的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问题

时间:2019-05-14 08: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农业生产中的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农业生产中的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问题》。

第一篇:浅析农业生产中的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问题

浅析农业生产中的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农业三十多年来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传统农业向农业机械化,再到农业的现代化,中国农业发展经历的三次变革,成效是明显的。在广大的农村,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慢慢演变为机械化栽培,和一体化管理收割的现代农艺技术。“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视为“天”的土地上,真正耕耘的是中华民族强盛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块基石要夯实,就必须深深扎根于沃土之中,就要在现实农业生产中找到统一点,发现矛盾点,解决问题点。

一、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具有统一性。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十八大开创性地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工业反哺农业,并采取农业补给、补贴、优惠贷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2004年1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2004年—2012年8月30日,全国共实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2.9亿元,中央财政第一批补贴资金基本实施完成,补贴农机具405.2万台(套),受益农户达311.7万户。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优质农机的投放,使农业这个延续几千年的传统行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农机的投入改变了传统的以人、畜耕作为基础的农艺,使农艺技术逐步走向一体化、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二、农机与农艺要求的发展存在距离,具有矛盾性。

在广博的中国大地上,农艺对农机的要求却远远高于现有的农机技术水平。除了与发达国家发展有巨大差距之外,这里着重谈一下与农业实践的距离和存在的问题:

1、农机制造与农艺的脱离。

农机是因地制宜地为适应农艺因用而生的,但广大的设计人员缺乏农艺知识和经验,导致了设备通过了专家的重重考评、合乎设计要求,却在农民手里成了摆设。如近年来,甘肃许多农村地区为增收,农民纷纷将玉米种植改为收入可观的枸杞种植,但采摘环节繁琐且人工成本费较高。一款枸杞采摘机曾在某电视节目中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可,并于2014年推广于该地区,但农民拿到机器后才发现,用此款机构采摘会将未成熟的青果一起摘下,浪费了果实又严重影响了此地区枸杞的品质要求和品牌形象。由此可见,适用于农业,即能便捷操作,提高效率,方便维修,又可以代替和超越手工农艺的农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机与农艺的融合。

2、农机与农艺发展中的不平衡。

农机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和地方需求的带动下发展迅猛,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农艺的发展。人们逐步适应了这种机械手代替自身劳动的耕作方式,节省劳力降低成本,实现了农民的增收。但农机和农艺都是两个发展中的个体,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产出和利润中,都离不开这两个载体。因此现代农艺的发展更趋时代性,要求精细化,科学化,和市场化,这就要求农机不仅仅要实现代替人畜工作,更多的是实现人性化、个性化的操作要求,又要满足农艺发展的配套化、多元化要求。因此,两者是不断调整,不断冲突矛盾、解决矛盾的一对矛盾共同体,客观上要求要达到相对的平衡性才能协调发展。

3、现在我国农机的投入仍远远不能满足农艺发展要求。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品种,甚至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类对农机要求都不尽相同。而广大农民真正拥有的和能用得的上的农机还是少之又少,有些缺乏农机具仍然依靠传统方式种植,有的没有配套设备有机器用不上,有的地区地处山区设备无法施展,有的地区专业人员和投入、后继资金缺乏。就湖南省而言,全省800多万台(套)农业机械就要需要一支庞大的农机服务队伍,和大量的农机维修、售后经费,但实际中农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农业管理基层人员专业知识老化,维修资金缺口很大,导致了农机推广缓慢,实现与农艺相融合困难重重。

三、农机与农艺的真正融合任重道远。

农机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纵贯世界,能够真正应用农机投入现代农业的国家,其发展持续而稳定。农业是基础,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国强民富的根本所旨。要发展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就必须牢牢抓住:

1、经济发展契机。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设备,专注研发符合中国国情、中国造的专业设备,适时利用互联网和先进电子技术,将农机植根于农艺需求,为农艺和农业发展,开拓思路,打开销路,找到出路。

2、政策改革契机。

在国家重视农业的大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到农业的发展将是历史性的变革,也是我们改变祖辈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必然。各级政府在推进城市生态文明,绿色转型的发展中,农业将逐步显现其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要将传统农艺与现代农机的碰撞、结合擦出闪亮的火花,国家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地方政府的着力推入广、知识普及、专业化人才培养以及科学公正合理的安排落实,都是极其重要的。

3、发展空间巨大。

农机在适应不同地区和品类需求的同时,更要适应不断开发、推广的新型品种。但在现实中农机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农业技术的发展需求,所以也未能满足其农业生产中的基本农艺要求。农业技术发展无止境,农机的研发亦无止境,现实的距离和发展的差距,导致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之路漫漫而长远。

通过以上分析,必须依靠农机和农艺相融合,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当今万众创业、国家强有力政策的鼓舞和引导下,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农机与农艺的研究和开发,有更多的农民去主动学习和掌握农机知识、提高农艺水平。农机和农艺的发展融合,也必将为现代农业注入强劲的动力。

第二篇: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加速农机化发展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加速农机化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大多数人的生存之本、衣食之源,也是影响国民经济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业产生模式也逐渐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但是,当前农业生产模式当中,依然存在深层次的矛盾,这种矛盾对农业生产影响比较大。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我国开始注重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解决农艺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从而保障农业丰产丰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速农机化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仅供大家参考。农机与农艺的辩证关系

随着农业的发展,各种农机农艺也逐渐发展起来,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加速农机化发展,以下针对农机农艺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

1.1 农机适应农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各种高科技产品也被运用到各行各业。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使农机适应农艺,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高质高量生产。而想要实现农机适应农艺,还需要在农机研发过程中,充分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现状。将农艺规范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农机具备高强度、高硬度、集中度等特征,从而制造出操作简单,适合大多数农作物大规模生产的农机。类似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不同地区存在比较大的气候差异,水稻成熟期茎秆中的水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农机研发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时候,研发出一种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针对含水量比较高的水稻这种收割机不能达到受到的脱粒部位,也就避免了水分过高的水稻脱粒问题。这种农机形式就是适应农艺发展的具体体现。

1.2 农艺适应农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要求

除了农机适应农艺以外,使用农业机械耕作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农机耕作当中依然存在操作不灵活、局限性高等缺点,导致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脚步被拖慢。因此,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农艺充分适应农机,要求农业技术人员通过调整农艺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生产。此外,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做好?R导际醯拇?授,让农业生产人员更加了解农机操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更好的利用农机耕作。农机与农艺融合途径

2.1 组建农机农艺领导机构,建立农机农艺长效发展机制

发展农机农艺融合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做好农机农艺融合十分重要。而在农机农艺融合当中,政府的支持与扶持十分重要。所以,当地政府为了鼓励地方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应该积极组建农机农艺领导机构,该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与针对性,成员配备齐全,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农机专家、相关领域领导等。从而在农机农艺领导机构下建立农机农艺长效发展机制。在农机农业发展机制当中,需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有效支持,并且为了改变当前一家一户承包经营的方式,机构应该鼓励各种形式土地的有偿流转,将土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此外,做好农机农艺科研推广,包括技术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等,从而提升农业生产队伍当中农机技术人员比例,为农机农艺融合奠定基础。

2.2 加强农艺和农机部门协作力度,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构建了专门的农机农业领导机构后,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农机农艺部门的协作力度,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并且对农机农业生产进行合理规划与统筹安排,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例如:安徽省池州市涓桥区的农业产生当中,为了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可以通过农艺部门对农田基础工作进行指导,包括农作物的选择、育种、施肥、移植等,从而更好的保证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同时,农机部门根据农作物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农业机械进行协助生产,在两者协作过程中,农机农业的融合也会更加顺利。

2.3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农机与农艺发展相结合、相配套的技术

在农机农艺融合当中,除了政府支持以外,农业产生人员能否掌握相关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强农机农业融合时,还需要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农机与农艺发展相结合、相配套的技术。首先,成立专门的农机农艺技术队伍,并且保证技术队伍人员数量,根据队伍的属性,有效分配人员职能。其次,做好技术队伍人员技术培训。相关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农业培训项目,通过分析农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培训手段。包括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的选择等。在农忙之前,还可以针对机械耕作进行专门的突击培训,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与方式,充分提升农民农机农艺技术水平。此外,在培训期间,还需要注重农民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一些教育的方式,使农民意识到农机耕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当中。除了理论培训外,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可以通过农田实践的方式进行,促进农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保证农民能够掌握专业的技术,推动农机发展。

在机械化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机械农业耕作必然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相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农机农艺的结合,将机械化耕作普及。

(作者单位:247104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农服中心)

第三篇: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农机化发展

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农机化发展

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3个镇、1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733个村居社区,人口101万。平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85%,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全县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有小麦40万亩、玉米50万亩、花生30万亩、土豆15万亩、大蒜15万亩、果品40万亩。近年来,在省农机局的领导与支持下,平邑县农机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实施国家甘薯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结合我县实际,在马铃薯、地瓜、大蒜、花生、小麦、玉米等经济、粮食作物生产中大力推广实施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通过持续加大组织、技术和管理创新建设、扩大示范区面积,我县的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工作开创了良好局面。2011年,平邑县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

一是促进了装备结构优良化。近年来,平邑县以建立现代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为目标,紧紧围绕农机农艺标准要求,坚持走农机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重的路子,依托农机购置补贴,鼓励引导农民购置符合我县实际、先进适用的大中型拖拉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整地机械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通过不断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农机装备质量与结构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平邑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万余台(套),其中各类型拖拉机3.38万台、联合收割机209台、种植业机械2.8万台、农用排灌机械2万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6万台、畜牧养殖机械3087台,机具配套比为1:1.6,农机总动力达到68.6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9.5%。农机总值和农机总动力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5%,全县大中小机械趋于协调,耕种收机械相对配套,适应农机农艺融合需求、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现代农机装备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促进了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有机融合,有效推进了农业传统种植的改变。近年来,平邑县农机局始终把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作为农机工作的重点来抓,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加大农机农艺融合宣传和推广力度,并于2011年成功召开了全省农机深松整地现场会,取得良好的推广示范效果。我们根据我县山地丘陵多、平原湖片少、粮食作物种植逐渐减少、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加大的实际,因地制宜,在示范区内,大力推广实施了经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并分别于2011年和今年成功召开了全省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现场会和全省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暨技术培训现场会。通过各级现场会的示范引导、辐射带动,我县玉米机收、秸秆切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经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等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农民对农机农艺融合有关技术的了解、熟悉、使用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传统种植模式的转变。截至目前,平邑县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全过程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收水平达到了98%,玉米耕种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收水平达到了75%,小麦秸秆切碎还田、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15万亩,薯类、花生、大蒜、黄烟等经济类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4%。全县农业机械化作业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某一作物、某个环节、某项技术单一发展的局面,呈现出向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和向农村畜牧、养殖、林果、农产品加工各业全程机械化全面发展的态势。

三是促进了种植模式精准化。实施机械化作业,有效缩短了农作物耕种收各个环节作业时间,提前了农作物收获上市时间,如土豆、玉米等作物的收获期提前了5—10天,使销售价格明显提高,为农作物增产增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业时间的缩短,为开展多种农作物轮作提供了充裕时间,增加了轮作次数,大蒜、玉米、花生、蔬菜等农作物交替种植,提高了农民收入,深入农民欢迎。同时,农机农艺融合,一大批新机具、新技术脱颖而出。随着平邑县引进的玉米点播机、穴播机、花生点播机、马铃薯种植收获机的推广应用,农作物种植环节的株距、行距、垄高、垄宽等方面实现了标准统一,推进了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四是促进了农机作业规模化。农机作业规模化是农机化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农机农艺融合,为农机作业规模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而农机规模化作业又是在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近年来,平邑县农机局精心培育,扶持引导农机大户向农机专业大户发展、农机专业大户联合起来向农机合作社发展,不断实现农机服务组织的升级再造,使全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机合作社34个,资产20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大户286个。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等农机服务组织,通过实行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和承包作业等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农机作业的规模化水平。目前,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已承担了全县45%以上的农机作业量,并且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递增。

五是促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化。农机农艺融合,使农民传统意义上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模式,迈向了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时代,不但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也迅速催生了农机服务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平邑县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新要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致力于培育发展农机作业、运输、维修、销售市场,推动了农机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农机服务业成为农村有知识、有见识的“新型”农民投资创业和发展的重要选择,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县农机从业人员达到5.9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5%,全县农机服务总产值达7.8亿元,农机化为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5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壮大,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平邑县农机局 办公室)

第四篇:农机农艺融合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

农机农艺融合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开始改变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采用农机农艺的融合方式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活动效率;有助于农民从土地中解放的目标实现;有助于农村发展建设。反之,农民增收能够进一步的推进农机农艺的融合。农机农艺融合是农民增收的关键,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农机农艺;农民增收;融合;现代化农业

近年来,元谋县科协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规范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民合作组织科学发展。

每年到了水稻栽插的时节,村民都会头顶烈日,弯腰在田里忙活好几天。而近几年已经不用再下田插秧了,因为村民用了机械插秧后,只需要送送秧苗就可完成操作。2015年元谋县在全县推广60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种植。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统一机耕、统一大棚育秧、统一供秧、统一机插、统一机防和统一机收。将优质稻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机械化耕、种、治、收、烘等技术集成一体,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一、农机农艺融合的内涵概述

农机即指农业生产中需要和用到的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等相关技术设备。农艺是指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耕种规律和种植方式。农机农艺融合基本的含义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机械工具与农艺的规律、方式和要求能够相互适应,形成高效与协调的机械化作物生产体系,在投入最少的情况下获得最高的农业产出。农机农艺融合的重点是农机与农艺相互能够适应,并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农机和农艺都要以实现可用、促进农业活动的生产发展以及增加农民的收益为主要和最终目标。农机与农艺两者的关系,是相互服务、相互适应的密切配合关系。农机与农艺的发展要以提高效益为原则,根据具体的作物调整两者的应用关系,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农机农艺融合是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是先进的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关键,与农业质量、粮食安全以及农产品的供给密切相连。

二、农机农艺融合有助于农民增收

1.农机农艺融合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活动效率

传统的农业是“靠天吃饭”,农业生产主要以农艺为主,以人力和畜类的耕种为主要方式,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大量的劳力,并且其生产效率较低。新型的农业生产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高效协调模式。利用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以及资源的利用率。

2.农机农艺融合有助于农民从土地中解放的目标实现

农机农艺融合可以减少农民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可以使得农民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去做一些与农业无关的事情,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状态,促使农民从土地中能够解放出来;改变原有的传统生产方式,从传统的人力和畜类的低效落后方式中解放出来;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不再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劳作,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进入城市,为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和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民的收益以及增收空间。随着农业生产的高效化以及农机农艺融合的优越性体现,大量的农民开始学习农机农艺的管理知识,购买和投资农业机械。将农机农艺融合并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不断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增加自身收益的同时也减轻了生产活动的负担。

3.农机农艺融合有助于农村发展建设

农机农艺融合能够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保证农民能够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的农业经营体制合理改革。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的老一辈农民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文化素质的偏低,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与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现代化的农业是以依靠科技为主的高效方式,通过机械化的农业工具可以提高作物的亩单产,实现精确的播种、快速的收割等。不仅能够促进生产生活,还能够进一步推进新型的城镇化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有机与环保的新时代,高质量与大数量的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取得很好的优势,市场营销是农民能够增收的关键措施。随着农机数量以及种类的增多,促进了农民原有的小面积种植向大面积的耕种发展,也促进了农民耕种成本的降低,农民种植的作物也变得多样化,开始了以经济作物为主的转变,比如:药材、树木、蔬菜、茶叶、花圃等。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之后,农民便开始建设新的房屋与其他基础设施,为改变农村的面貌与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农民增收进一步推进农机农艺的融合

由于近几年农机农艺融合的快速发展,为农民节约了大量的作业成本、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改变的农民的种植方式与作物种类等,使得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提高。农机农艺的融合优化了农业机械的应用,使得机械化的现代农业服务范围不断的扩大,作业的领域以及广度和深度不断的扩大与拓宽。农民开始科学化的发展农业生产,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电脑等多种途径学习先进科学的农艺,了解农业市场的发展态势。当农民感受到农机农艺融合的好处时,便会进一步的推进和发展农机农艺的融合,经营和购买农机,主动了解和学习农艺,进一步的应用和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四、结语

目前,元谋县已经完成机械化插秧100亩,其余500亩可在月底全面栽插结束。通过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种植,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可为农民节省50%左右的成本,从而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傅单单,朱红鹃.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关系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6):34-35.[2]蔡立志.积极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J].吉林农业,2014,(8):40.[3]刘育杰.农机农艺相融合的途径分析[J].吉林农业C版,2012,(2):136.[4]《当代农机》编辑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写在本期”特别关注”栏目前的话[J].当代农机,2011,(1):13.

第五篇: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优势

1.1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增加土壤肥力

农作物秸秆内含非常多的有机物,还包括少部分的无机物和水,其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类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还有少量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它的化学成分有氮、磷等各种,我们知道在农作物种植的一段时间过后,农名会给土地撒化肥,而化肥里面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它来帮助农作物更好地生长,往年的秸秆里面含有的化学物质和化肥类似,如果将秸秆粉碎化,和土壤混在一起,那么秸秆也起到了化肥的作用。土壤变得更肥沃了。

1.2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会改善环境

在过去的时候,农民习惯了秋季玉米收成后将秸秆焚烧,大量的秸秆焚烧导致空气变得污浊,焚烧后的秸秆变成黑灰飞扬在空中。最近几年,空气质量明显下降,PM2.5一直在上升,穹顶下的我们似乎笼罩在一个没有美好明天的笼子里。将秸秆机械化处理,再还田,还土地,会减少很多的空气污染,让蓝天出现的频率高一点。从粗放式的农业变成生态农业,改善我们的环境质量。

1.3 秸秆机械还田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秸秆的处理问题

真正为民着想的是在实际中为民解决问题,谋利益。国家的发展出发点在人民,让人民当国家的主人。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没有实施之前,农民也会很发愁秸秆该怎么处理,焚烧是最走投无路的办法,农民也都想着环境的质量情况。秸秆机械化还田就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农民在解决问题。会减少农民购买化肥,节约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的农作物产量,建立高产农田。这是一件谋福祉的好事!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实施面临的问题

2.1 农民相关意识薄弱

农民对农作物增产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阶段,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认识不深,没有实实在在地认识到秸秆机械化还田对土地的增产效果,对秸秆的机械化使用主观能动性不强。农民的思想比较老旧,容易随波逐流,跟随别人的做法去做。

2.2 秸秆还田技术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我国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虽有发展,但相关工作人员仍需要不断进取,取得该技术进一步的突破。争取早日在该技术发展上有新进展。

2.3 政策措施欠缺

我国政府在推广该技术的时候要有恰当的方法,下乡举行体验会等等,加强政府部门与农民群众的交流,让农民群众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让农民群众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有更细致的了解。有关部门可以对农民的土地进行测验,看看他们的土地缺少什么化学成分,这样在秸秆机械化还田中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土地的还田方式。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措施

3.1 研发新农机,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

农机是农业生产中所必须的?C械设备。在过去的时候,农民都是靠简单的小设备一颗种子一颗种子埋到土里,在收成的时候更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把一个一个的玉米掰下来,都收到家里面后再一个一个地掰了皮。农机的发明,对农民的生产起了不可言说的作用,机械化时代让农民减少了自己的劳动成本,秸秆粉碎需要性能良好的农机设备,所以,研发新农机,要从它的综合性能来研究。寿命、粉碎程度等都是检验一个农机设备好与坏的标准。只有好的机器设备,才会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推广的更快。

3.2 创新工作制度,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

农艺是指一个人对农作物的生长全过程的经营管理。虽然农民接触它们很多,但是他们并没有对农作物进行理论研究过,更多的是蛮干。从农作物的栽培到它们生长环境的好坏、病虫害的治理、杂草的生长等,都需要具体的方案。专业的农业学家可以由有关工作部门进行搭桥,让专家和农民进行直接的交流,让农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土地,了解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该工作部门要形成一套良好的工作机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影响,通过处罚措施来强调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当然要有理有据的向农民讲明。

3.3 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投入更多资金

政府可以从多方面支持农业发展,如:农机的研发,农机和农民的合作,农民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服务,通过政府资金的投入,使有大规模农机数量的农机户购买更适合自己要合作的农民土地的农机,以加快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服务推广。

从农机与农艺融合来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可行的农业技术之路。牢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发展农业技术,不仅能改善环境质量,对我国农业大国的称号也是起到了稳固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机与农艺的有效配合是农业发展的必行之策,农艺为基础,农机为保障,两者强强联合才会让农业成果满满,农业发展走上科学之路。

(作者单位:652403云南省泸西县旧城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

下载浅析农业生产中的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农业生产中的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