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调研
在全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调研
座谈会上的发言
李生锦
(2011年8月1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起草工作,谈一些意见和建议,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产业发展方面。
1、苹果产业:未来5年,全市苹果产业发展围绕“建基地、兴产业、促发展”的思路,一是建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政府投资、群众集资、金融机构融资等多种渠道,使苹果逐渐从农家院落走向规模化栽植,果品效益逐年攀升,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二是建议搞好技术培训。通过采取集中办班,巡回宣讲,实地指导,现场咨询等方式强化技术服务,落实好乡村两级果园技术队伍,深入解决果农在栽植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使果农在生产和管理上运用综合技术,做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增强果品竞争力,带动苹果产业发展。三是建议完善销售服务网络。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服务网点,开展网上推介,利用举办商贸洽谈会、民俗文化节等节会活动,扩大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黄毛谷种植:坚持院地+农户+协会的合作模式,做大做强什社小米这一特色产业。建议市政府与科研院校衔接,提供优质籽种,实施科学配方施肥,落实合同种植,订单收购,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二、小城镇建设方面。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未来5年重点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形象,完善服务功能。一是建议帮助完成小城镇总体规划。按照小城镇职能定位,超前谋划、合理规划商贸区、住宅区、文教区,工业园区等不同职能区域,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二是建议加大对困难乡镇小城镇建设资金扶持力度。政府每年列支10万元,直接拨付乡镇,用于改善小城镇道路硬化、排水、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工程。
三、党建方面。
进一步创新机制、改进作风,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勤政型、廉洁型、节约型机关,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保障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一是建议以公推直选方式从大学生村官、产业带头人、专业协会负责人中培养选拔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彻底解决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村干部选拔难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建议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开展调研,确定党内创业项目,扶持回乡务工青年、产业典型、致富能人带头创业,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三是建议做好干部群众的培训工作。突出抓好乡镇党委班子和乡村干部学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开展调研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打造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利用农村闲置的校舍资源,创办农民夜校,农民实用技术学校,开展党的惠农政策,农村种植、养殖技术,法律法规知识为内容的培训活动,不断塑造新形象,培育新型农民。
第二篇:在全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调研
在全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调研
座谈会上的发言
李生锦
(2011年8月1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全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起草工作,谈一些意见和建议,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产业发展方面。
1、苹果产业:未来5年,全市苹果产业发展围绕“建基地、兴产业、促发展”的思路,一是建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政府投资、群众集资、金融机构融资等多种渠道,使苹果逐渐从农家院落走向规模化栽植,果品效益逐年攀升,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二是建议搞好技术培训。通过采取集中办班,巡回宣讲,实地指导,现场咨询等方式强化技术服务,落实好乡村两级果园技术队伍,深入解决果农在栽植建园、整形
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使果农在生产和管理上运用综合技术,做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增强果品竞争力,带动苹果产业发展。三是建议完善销售服务网络。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服务网点,开展网上推介,利用举办商贸洽谈会、民俗文化节等节会活动,扩大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黄毛谷种植:坚持院地+农户+协会的合作模式,做大做强什社小米这一特色产业。建议市政府与科研院校衔接,提供优质籽种,实施科学配方施肥,落实合同种植,订单收购,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二、小城镇建设方面。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未来5年重点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形象,完善服务功能。一是建议帮助完成小城镇总体规划。按照小城镇职能定位,超前谋划、合理规划商贸区、住宅区、文教区,工业园区等不同职能区域,坚
持先规划,后建设。二是建议加大对困难乡镇小城镇建设资金扶持力度。政府每年列支10万元,直接拨付乡镇,用于改善小城镇道路硬化、排水、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工程。
三、党建方面。
进一步创新机制、改进作风,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勤政型、廉洁型、节约型机关,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保障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一是建议以公推直选方式从大学生村官、产业带头人、专业协会负责人中培养选拔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彻底解决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村干部选拔难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建议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开展调研,确定党内创业项目,扶持回乡务工青年、产业典型、致富能人带头创业,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三是建议做好干部群众的培训工作。突出抓好乡镇党委班子和乡
村干部学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开展调研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打造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利用农村闲置的校舍资源,创办农民夜校,农民实用技术学校,开展党的惠农政策,农村种植、养殖技术,法律法规知识为内容的培训活动,不断塑造新形象,培育新型农民。
第三篇: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
牢牢把握富民强市跨越发展战略机遇 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9月15日)
夜 礼 斌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明确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昭通市出席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起点上把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圆满完成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富民强市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立足推进科学发展,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充实完善发展思路,有效应对困难挑战,取得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民主政治稳步发展、文化建设成效明显、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显著成绩,谱写了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70.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79.6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由3367元增加到7193元,年均增长1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8.5亿元增加到25.6亿元,年均增长2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93.4亿元增加到356.1亿元,年均增长30.7%,五年累计完成10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569元增加到12295元,年均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00元增加到2768元,年均增长16.3%。三次产业比重由25︰36.9︰38.1调整为19.6︰46.1︰34.3。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批事关昭通跨越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昭待公路、水麻高速和8条通县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县县通高等级公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达目标即将实现。成贵铁路过境段援建扎实开展,新机场迁建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水富港扩建完工投入使用。昭阳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各县县城和特色、重点集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由17.2%提高到21%。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五小”水利工程近10万件,水利有效灌溉保证率由26%提高到33.7%。金沙江水电援建和中小水电、火电开发进展顺利,五年新增装机容量102.9万千瓦。
——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行政管理、农村综合制度、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等改革深入推进,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成功举办第十四届重庆经济协作区市长联席会,扎实开展“300浙商进昭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迈出坚实步伐。争取上级和外部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广泛利用各方力量、各种资源促进昭通跨越发展的成效充分显现。
——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五
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努力构建和谐昭通。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切实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充分发挥。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民主党派稳步发展,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民族团结和谐更加巩固。宗教事务依法有序开展,外事侨务工作不断加强。依法治市战略深入实施,平安创建活动继续深化。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形成常态。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打牢全市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化建设“百千万工程”全面实施,农家书屋、农家文化大院等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进,市广电中心、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文学艺术全面繁荣,昭通作家群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全面起步、积极推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成果惠及全市各族 人民。“普九”目标圆满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不断拓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大幅提高。残疾人事业有序开展。城镇廉租住房和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消除农村茅草房成效明显,2008年以来共实施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消除农村茅草房21万余户,城乡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10.6万城镇居民和48.07万农村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加大,计划生育率提高到86%。扶贫攻坚扎实推进,五年累计解决和巩固48.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着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七彩云南〃昭通保护行动”深入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扎实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实效,森林覆盖率由26.6%提高到32.6%。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人口、资源和环境进一步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组织保障作用明显提升。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组 织保障更加坚强有力。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掀起热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完成,“三级联创”和“云岭先锋”工程继续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创先争优”扎实推进,“远学杨善洲,近学身边先进人物”和“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蓬勃开展,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着力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全委会作用,党内民主建设有序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少数民族、妇女、非中共党员和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组织工作满意度和选人用人公信度大幅提升。县、乡党委换届圆满完成。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基本形成,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明显增强。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权力运行得到有效监督,贪腐者和诬告者受到严厉惩处,继续保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今年适逢昭通撤地设市十周年。这十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昭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十年。十年来,昭通各族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苦拼实 干、奋发图强,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富民强市新篇章,铸就了跨越发展新辉煌,古老的乌蒙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焕发出勃勃生机。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3年,面对雨雪冰冻、特大干旱、“5〃12”地震波及、金融危机冲击等困难和挑战,我们从容应对、化危为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相当于前七年的总和,工业总产值是前七年总和的1.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前七年总和的1.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分别是前七年总和的1.2倍和1.4倍。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28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5亿元,均为前七年总和的2.4倍。
同志们,昭通的变化有目共睹,昭通的发展振奋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开拓进取、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苦拼实干、奋勇争先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昭部队、武警官兵和所有关心昭通发展的各界人士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昭通市委,向所有为昭通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昭通建设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市委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取得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和体会:只有坚持从昭通“三个并存”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实施“12346”的发展思路,才能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我们始终坚持把“富民”作为奋斗目标,把“强市”作为首要任务,把“跨越”作为根本要求,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沉心静气打基础、聚精会神搞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坚持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方式,才能从容应对困难挑战、赢得发展先机。我们始终坚持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昭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投资拉动为主不松劲,坚持第二产业带动为主不动摇,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推动发展不走样。只有坚持把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聚集发展要素、拓宽发展空间。我们始终坚持加大争取协调力度,理顺各方关系、赢得各界支持,既充分激发内部活力,又广泛争取外部支持,实现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转变,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活力。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增强人 民群众的自信心和幸福感。只有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切实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坚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作风,才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跨越。我们始终坚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不甘落后、比学赶超,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干事业,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抓落实,努力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和时代的检验。只有坚持营造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才能形成万众一心、共同推进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各班子、各部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广泛凝聚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上下一心、共促发展。只有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才能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在充分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支柱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人口基数大,控制人口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任务艰巨;社会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维护稳定形势严峻;少数党员干部精神懈怠,工作、思想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党风廉政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科学研判形势,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当前,世情、国情、省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推进跨越发展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昭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五至十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立足昭通、放眼全国,把昭通臵身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来审视、定位和谋划,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
今后五年,是昭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而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尚处于较低层次,如期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艰巨。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同步跟上全国、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以百倍于人的努力,自加压力、奋起直追,走出一条超常规、赶超式、跨越式发展道路。
今后五年,是昭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当前,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发展不足、不充分、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依然突出;统筹兼顾的力度逐步增强,但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明显改善,但基础设施滞后的“瓶颈”仍未完全消除;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大增强,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资源开发全面推进,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效益显现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但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现状还未根本改变;民生全面改善,但社会事业基础差、欠账大的问题仍然突出;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但构建和谐昭通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少数干部群众仍然存在安于现状、求稳怕乱的思想。总体上看,昭通“三个并存”的基本市情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目前仍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今后五年,是昭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黄金期。昭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为昭通发展大通道经济拓展了广阔空间。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党中央、国务院把包括昭通在内的乌蒙山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扶持,为昭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改善民生和扶贫攻坚迎来了重大机遇。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昭通发挥独特区位和人力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昭通丰富的矿产、生物、人力资源以及大型水电、火电基地的相继建成,日益改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市干部群众思改革、谋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为跨越发展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基础,汇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扩大经济总量为目标,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全市“411”发展定位,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朝着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迈进。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坚持科学和谐发展一个主题;抓住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体制机制两个关键;打牢交通通讯、水利设施、城镇建设三个基础;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发展烟草、能源、煤化工、矿冶建材、农特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六大产业。着力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山区经济与水域经济、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城镇经济与乡村经济联动发展,加快乌蒙山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脱贫步伐,突出大交通、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大扶贫和城市大建设,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挺进长江经济带,全力推进昭通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400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省的排名位次显著上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社会公 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极大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蓝图振奋人心,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抓住难得机遇,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昭通。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盼,也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更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必须担当的神圣使命。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奋进,再创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新辉煌
推动富民强市跨越发展,既是加速昭通赶超崛起的现实需要,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一)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夯实跨越发展的物质基础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按照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的要求,到2015年,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4︰55.7︰32.9;将农牧副之间的比例调整为30︰40︰30,粮经种植比例调整为60︰40。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坚持合理布局、产业支撑、集约发展,尽快形成一圈一轴一带一片区一门户“五个一”的生产力布局,即以昭鲁一体化为重点的昭鲁彝大一小时经济圈;以昆水公路和内昆铁路为依托的昭水发展轴;沿金沙江热区资源经济带;镇雄、威信特色经济片区;把水富县城建设成为云南参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合作的重要门户城市。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首要位臵,全面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开发式扶贫,确保实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全力支持金沙江水电开发,加大风能开发力度,做大做强能源产业。积极推进电矿结合,着力培育煤化工、硫磷 化工、矿冶建材等产业。巩固提高烟草及配套产业,积极培育天麻、苹果等生物产业。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坚持一手抓重大项目建设,一手抓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全面推进的格局。扎实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新型工业化核心区和工业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支持物流、金融、信息产业和面向民生的商贸、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坚持把昭通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相融合,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峡谷风光旅游、古镇旅游、人文景观旅游,尽快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我市新的支柱产业。
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原则,把昭鲁一体化作为滇东北城市群建设的核心区域,加快昭阳中心城市、各县县城和特色重点集镇建设;坚持把加强耕地保护与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城乡建设向山地发展、工业园区向山地布局,走山地、山水、生态型城镇的发展道路,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符合昭通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全面提高城镇经营管理水平,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力争到2015年末,将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35%以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通乡油路、通达工程,全力援建成贵、渝昆、昭攀 丽、隆黄铁路,积极争取水富港国家一类内陆口岸设立和推进港口扩建,全面完成昭通机场迁建工作,构建区域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昭鲁大型灌区和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完成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努力提高耕地有效灌溉保证率。加强骨干电网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尽快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进一步完善通讯基础设施,提高城乡通讯保障能力。
迅速掀起“桥头堡”建设新高潮。昭通作为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开展对内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节点,必须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战略机遇,努力融入区域一体化开放发展新格局,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新型载能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成为中国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云南通往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和中国内地的双向大走廊。坚持按照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项目责任具体化的总要求,切实加强对“桥头堡”建设的领导,形成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工作格局,研究、储备、实施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迅速掀起建设高潮,努力在全省“桥头堡”建设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着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全面推动社会领域的改革,提升社会管理的 科学化水平。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既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型、劳动密集型、节能环保型、外向型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又要推出一批具有昭通特色和竞争力的战略品牌,努力占领外部市场。坚定不移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优化服务环境,不断提高项目履约率。进一步加强和上级部门的汇报衔接,在资金、项目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使昭通人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更好地凝聚发展合力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切实加强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健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真做好宗教工作。加强对人民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
全面实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规划,努力营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健全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的长效机制。
(三)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全市人民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培育和弘扬传承文明、团结奋进,热爱家园、敬业奉献,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新时期昭通精神,大力宣传本土英雄、劳动模范和历史文化,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自信心、自豪感,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农家文化大院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建设“百千万工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加强对昭通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加大对各类艺术创作人才的培养力度,推进昭通文学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健全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全面掌握社情舆情,及时回应社 会关切,牢牢把握宣传舆论主动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推介昭通优势资源,展示昭通良好形象,在扩大影响力上取得新成效。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全市人民共享
全面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巩固义务教育,突出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推进职教中心建设,尽快实现师专“专升本”目标,重视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努力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合理配臵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收入。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善养。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力争今年内基本消除茅草房,使广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完善城乡低保,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体系。有序推进移民搬迁安臵,完善移民后扶机制,加快移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更加重视和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众,使和谐、文明的阳光普照乌蒙大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使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尽快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着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等社会应急体系。强化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着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平安昭通”创建,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安心、放心、开心。
(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土地、矿产、水资源高效利用。深入推进“七彩云南〃昭通保护行动”,加大金沙江流域环境污染和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继续实施好“长治”、“天保”、退耕还林、“草原生态保护 补助奖励”工程,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力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昭通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这一论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完善各级各部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校的阵地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干部教育培训载体,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把理论学习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 22 的学风,把学习理论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来解放思想、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来解放思想、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来解放思想,始终做到思想上永不僵化,工作上永不停滞,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昭通的大发展。
(二)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着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一心、班子和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强领导集体,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双百双千”创建活动,统筹推进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努力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努力建设一支能担当起推 进昭通跨越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意发挥不同年龄层次干部的积极性;积极培养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各项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形成创新人才充分涌现、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
(三)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扎实推进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大力弘扬埋头苦干、务求实效的良好风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大力弘扬和谐包容、团结干事的良好作风,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维护团结,用真挚的情感增进团结,形成万众一心促发展的生动局面和强大合力。不断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等优良传统,并使之转化为每一名党员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坚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 24 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使广大党员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持久地开展“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永远为人民奋斗的不懈追求,以优良的作风和突出的实绩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爱戴。
(四)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认真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加强党内制度体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健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内部沟通和每月工作安排制度。继续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和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
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中,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坚持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尊严,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五)坚持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和倡导自律、公正与廉洁从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进一步健全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办各种违纪违法案件。认真查处诬告、诽谤案件,旗臶鲜明地保护和调动好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同志们!未来五年,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奋勇前进,为夺取富民强市跨越发展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区第三次党代会报告学习体会
区第三次党代会报告学习体会
区第三次党代会已于9月份胜利召开。本人也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认真学习了区第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通过学习,自己感觉倍受鼓舞,一是了解区委过去五年多所取得的工作成绩,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与不足,二是明确了区委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任务,面临的诸多困难、挑战和压力,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要有责任意识,本人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一是端正工作态度。在农办工作,经常要深入群众群众,深入农户,自己一定要热情、礼貌对待。二是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思考在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手段,促进工作件件得到落实。三是要手勤脚快,及时完结手中的工作,不推不拖,踏实工作。四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联系工作实际,多学勤学,学以致用,并且在应用中检验学习效果,在应用中转化学习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
作为基层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唯有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努力确保各种措施的落实。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之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党代会精神的重大意义,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将党代会的精神贯穿到学习和生活当中。
张海宝
2011年10月11日星期二
第五篇:市第三次党代会
武威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新华网甘肃频道(11-02 18:02:43)来源:武威日报
11月1日上午,市政府党组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对即将提交市人代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讨论。会议要求,要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上来,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奋力开创武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志勋主持会议。
市委常委、副市长周晓红,副市长张效林,市长助理、市农牧局局长宗瑞谦,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邹志坚参加会议。
副市长杨德智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市第三次党代会是在我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武威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火荣贵同志所作的报告务实创新,催人奋进,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符合武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符合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市政府党组各成员及政府全体人员要紧紧围绕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抓好落实,全力以赴推动武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会议要求,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代会精神。市政府党组各成员及政府全体人员要将学习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代会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二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要按照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激发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三要创新思路,锐意进取,扎实抓好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的贯彻落实。要通过调查研究抓落实。要认真梳理各自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找准工作不足,提出具体措施;要超前谋划抓落实。要把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与超前谋划明年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吃得透、想得清、理解明,积极研究、提前谋划好明年的工作;要破解难题抓落实。要正视差距,认真研究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竭力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在破解难题中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过硬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要培养典型抓落实。要积极发现和培养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典型的事迹和榜样的力量,鼓舞全市上下积极投身实施三大战略的生动实践;要加强廉政建设抓落实。要严肃党的政治纪律,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营造风正、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