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传统项目优势打造篮球特色学校
西闫一中篮球特色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发挥传统项目优势 打造篮球特色学校
灵宝市西闫乡第一初级中学
2013年10月
发挥传统项目优势
打造篮球特色学校
灵宝市西闫乡第一初级中学创建于1969年,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农村初中。40年的办学历史,使学校彰显了“底蕴深、校风好、质量高、理念新”的特色。学校根据市“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发展目标,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将特色项目定位为篮球运动,并积极组织开展篮球特色创建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600多人,教职工92人,其中专任体育教师4人。学校现有现代化塑胶运动场,硬件设施齐全。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阳光体育”活动,常年坚持开展篮球特色活动,以此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一、秉承传统项目优势
营造篮球文化氛围
1、学校体育文化底蕴深厚,篮球体育特色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蜚声豫西桃林大地,曾经开创了学校女子篮球队,获灵宝市篮球赛 “五连冠”。男篮在80年代到90年代也先后数次夺冠。篮球盛极一时,在灵宝体育界传为佳话。这里曾哺育了无数的灵宝“名人”,铁道部二七测量厂女篮主教练雷冬青、全国女子多向飞碟射击冠军李肖霞都出自我校。
2、学校注重校园篮球文化建设,以“以球健体,以球益智”为特色理念,制作大型篮球知识技能宣传版面,从整体上体现出学校所追求的特色目标和特色项目。使校园透射浓厚的篮球特色氛围。
3、“篮球运动是一种文化”,在这氤氲着篮球气息的沃土上,她应该深深植根于全体师生员工的心灵。我校传承和弘扬“以球健体、以球益智”的篮球文化,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站等多种形式,进行篮球运动的宣传教育,提高参与程度;
4、打造篮球文化走廊,在运动区墙壁上展出篮球运动的起源等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篮球、认识篮球、感受篮球的魅力;组织开展“阳光体育快乐篮球”绘画、手抄报、征文、篮球知识竞赛等评比活动来营造校园篮球氛围。家校联动,向社会延伸,编印体育专刊、告家长书,让家长了解、支持、关心自己孩子健康成长和重视学校体育活动开展;
5、建立《西闫一中篮球特色活动规划》和《西闫一中篮球特色奖惩制度》。以保证篮球特色活动正常开展,篮球特色创建活动有层次有秩序进行。
二、强化组织领导
优化师资配备
近年来,历届领导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作为学校工作的最终目标,以全民体育为指导思想,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提高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工作领导小组,由体育教研组长、年级主任、班主任等组成的特色工作小组,具体策划学校体育发展的近、远期规划,组内人员分工细化,责任明确,坚持深入教育和训练一线,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形式多样、广泛参与”的体育工作氛围。
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朝气蓬勃,吃苦耐劳,富有战斗力,他们中有 国家二级篮球裁判5名,有2人获市级优质课赛讲荣誉,3人获市级技能大赛奖,4人被评为市级篮球优秀教练员,1人被评为峡市先进工作者。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到郑州、西安等体育院校学习。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又有刚从专业体育院校毕业的新生后备力量,最大限度优化师资配置。
三、加强体育经费投入 完善体育硬件建设
为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提前预算,多方筹资,争取政府支持。今年学校进行塑胶运动场建设,工程现即将竣工,今后逐步完善篮球训练场地设施,我校硬件建设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将体育经费列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中,每年投入经费用于体育器材购置、体育训练费等。
四、开展篮球运动
打造篮球特色
1、学校按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每周3节。坚持两操一活动与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严格按照《学生体质测评标准》组织开展达标活动,体育达标率100%。
2、从七年级开始,学生人手一球,从基础抓起。每班成立班级篮球队,成立低、中、高三级训练网,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并层层选拔,建立年级和校代表队,除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训练,平时还利用早上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下午活动时间进行技术训练,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8小时,做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采用“一人练,大家帮,突破一点,全面推广”的方法解决技术难关。同时把运动员的出勤情况与班主任的考核挂钩,以保证训练时间的落实。
3、开设篮球课教学,学校注重全体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 3 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体育组教师精心编写校本课程——《花样篮球运动教程》,是篮球特色开展工作中的又一亮点。极大丰富篮球训练内容,促进学生在运动中健康成长。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学习篮球的基本技能,广泛参与篮球活动,初步形成人人会打篮球,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活动,年年有联赛的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特色。
4、学校每年结合校园运动会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快乐篮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组织开展运球接力赛、定点投篮大赛、三大步投篮比赛、传接球比赛、三人制篮球对抗赛等篮球趣味比赛。
5、坚决贯彻“扎实打基础,全面促发展”的训练原则,提高专业队员的技术、素质。校球队精心选材组队,确保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质量,注重校际交流,他们走出去,经常与灵宝二高、实验中学、市一中、二炮等兄弟单位互访拉练,开展友谊比赛,促进我校篮球运动蓬勃发展。
五、办学成特色
篮球结硕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7年以来连续四年获“灵宝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该校男女篮球代表队在峡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成绩突出,名列前茅,在灵宝市体育界获得一致好评。2009年该校成功通过河南省体育局验收,被评为河南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2009年、2010年该校女子篮球队两次出征河南省中小学篮球锦标赛取得了女子组第七名和第六名的骄人成绩。2012年该校男队再次出征河南省中小学篮球锦标赛,跻身河南省前八强。由于表现突出,成绩卓著,2012年3月6日,学校在三门峡市体育工作现场会上作为先进单位代表发言,学校被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2013 4 年10月在三门峡第七届运动中篮球队表现突出,为灵宝市赢得4.5枚金牌。近年来,该校不断向上级各类学校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50余人,多次受到市县两级政府和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表彰。
目前篮球运动在我校已蔚然成风,一大批优秀篮球运动员脱颖而出,日照春风桃花红,雨露滋润花更艳。我们相信:有各级政府的保障,有社会各界的关注,西闫一中将以“以球健体,以球益智”为目标,真正做到创建篮球特色,倡导篮球精神,弘扬篮球文化,在西闫乡农村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挥洒豪情抒写新的辉煌!
第二篇: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2016语文网络学习资料汇集
不可忽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起,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和学生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方式。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反映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和社会客观条件。传统课堂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很多方面发展的都已经比较成熟。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经过几千年的厚重沉淀,积累了很多课堂教学经验。在人类发展史上,为促进知识传播、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一些方面有着相当的优势,它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比较能够适应人们学习知识的方式,也为古今中外的不同历史阶段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传统课堂教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可能被其它教学形式所替代的。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大量普及和应用,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存在着它的缺点和局限性,所以我们要对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课堂模式的优缺点,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它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
接受学习的前提是进有意义学习,教师只有把具备潜意义的学习材料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才能采取相应的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1]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只要能建立起这种联系就是有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能根据先前的验抽出已形成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当前的学习材料形成有机的联系,给学习材料提供适当的联结点,以便学习初期易于同已有的知识结构相整合,使学能从借助“组织者”将学习内容的本质部分渗透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舍弃非质的内容。奥苏贝尔根据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熟悉程度”,将“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类。一类。学生对新知识完全陌生,教师可设计采用“陈述性的组织者”策略。二类,如果学生对新知识不完全陌生,新知识能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联系,但由于有具体或特殊的联系性,旧知识问的差别有可能被相似性所掩盖,使得学生正式学习进可能把新旧知识混淆起来。这教师可采用“比较性的组织者”策略,它能帮助学生事先分清旧知识间的异同,以增强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从而将概括性观念渗入学生认知结构,有利于正式材料的学习。
奥苏贝尔讲动机理论分为三种,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获得知识、了解周围世界、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动机,与通常所说的好奇心、求知欲大致同义。这种内驱力是从求知活动本身得到满足。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 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希望在家庭和学校集体中受到尊重。这种愿望也可以推动儿童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以赢得与其成绩相当的地位。自我提高内驱力强的学习者,所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之外的地位满足,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附属内驱力是指通过顺从、听话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认可,从而获得派生地位的一种动机。这种动机也不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知识之外的自尊满足(家长和老师认可),也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2、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网络课堂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从学生的认知学习理论来看,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地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1、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传统课堂教学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进化,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它按学生年龄或知识程度固定编班,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授课,按照课程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时间表实施教学。这样的好处是单个教师可以同时对一批学生进行教学,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大幅降低了教学成本和学习费用。将学生固定编班按计划进行教学,学习目标明确,进度有序可控,有利于实行规范的教学管理,成规模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提供良好的集体环境和学习氛围,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启发和竞争,培养集体主义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正确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正常人际交往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师生间的感情。
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包括:
(1)单个教师可以同时对多名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一个班级可以同时有几十名学生甚至更多,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有效降低了教学成本和学习费用。
(2)便于管理,将学生固定编班按学习计划进行教学,学习目标明确,教学进度有序可控,有利于实行规范的教学管理,成规模地开展教学活动。
(3)有利于提供良好的集体环境和学习氛围,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培养正常的人际交往,培养集体主义的精神,有助于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
(4)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学生学习知识更系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创新。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教学质量与授课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相关。由于地域经济、生活习惯、教育水平以及其它一些师资条件方面的限制,很难实现在大面积范围内,都由优秀教师任教,从而使得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学质量,从教师的因素上就形成了较大的差异。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听众和配角。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分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 趣、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还可能造成学生的偏科。
(3)课堂教学的进度是统一的,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难以顾及全体学生在知识程度、学习风格、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只能适应部分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因材施教,不能单独对全班每一个学生进行辅导,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4)现代知识更新较快,课堂教学一味地按照教材死教,而教材本身更新也较慢,许多知识可能已经比较落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不上时代先进的步伐,使得学生即使学会了也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2、网络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网络教学形式的优势在于:
(1)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上各种教学资源,集中优秀的教师和课件,进行大面积范围的教学。
(2)学习者不受年龄、时间和地域的影响,任何人都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单独地进行任何课程的学习。
(3)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进度和内容,而不需要等待按部就班的授课,可以极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
(4)若有需要练习实践的,可以即刻实践。
(5)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适合个性化学习,适宜培养创造性人才。
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1)网络教学形式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分离状态。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监管办法,教学过程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对于那些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况,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2)很多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还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尚未体会到和掌握网络教学所具有的优越性,不能很好地开发和利用网上的各种学习资源。
(3)目前有不少网络教学其实只是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简单变换,网上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教师日常课堂上的内容,授课的形式只是由面对面的教师上课,变成异地讲课。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改变,影响了学习效果。
(4)教师和学生脱离现象严重,不能很好的形成师生间的双向沟通,不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从而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改变教学方式,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的情况,没有良好的互动平台,不利于教学的形成。
(5)在网络环境下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6)教师只忙于电脑平台的操作,对学生学习的状况“无暇兼顾”。
三、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提高网络课堂教学的效果 1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减少网络迷航
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源多采用非线性超文本方式组织,这使得学生学习随意性很大。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视,这样往往容易偏离教学目标,造成网络迷航,使学习过程最终失去教师的控制。现实中发现,利用网络课堂教学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多与网络迷航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加强网络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与控制,是实施网络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 面对面的交流,这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在网络课堂教学中,从技术上加强教师对学习过程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整个课堂的监控作用,缩小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对网络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精心布置网络机房,缩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物理距离;灵活运用网络教室软件中的网络监控、遥控等功能来控制或主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可以通过增加传统的面授课,作为网络课堂的适当补充。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变人机交互为师生交互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网络课堂的交互一般是通过网络实现的,网络课堂教学是“师生分离”的过程,容易忽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被削弱了。因此,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问题,不断从技术上设法弥补师生交流的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提高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完善师生之间的交流系统,变人机交互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灵活运用网络教室中的语音讨论、语音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来加强情感的交流。3 教师还是要更系统的给学生讲解基本知识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或者实践练习,忽视了系统知识的讲授和传达,那样就会导致学生不能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理论,从而不能很好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那样就谈不上创新了。所以适当的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中,教师要巧妙的讲授系统而基础的知识。4 努力为大家营造集体的学习氛围。
大家在网络课堂中不能有亲身的交流,相当于被隔离的教学主体。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营造集体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成员都会有具体的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相互沟通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一般来说,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既可以是在在线讨论,也可以通过飞Q或QQ来完成。
四、结 论
通过对于网络教育和传统课堂教学的理解,我清醒地认识到,在关注网络教育的优势以及它和传统教育的区别的时候,决不能忽视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的优点,网络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种延伸,不可能取代传统教育。二者在相互借鉴着彼此的优点和长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学校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将网络教育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而网络教育也在曲折的前进过程中吸收了传统教育的优点,在考试组织、课件设计、教学交互等方面放弃了原有的理想模式,越来越多地向传统教育靠拢,在考试组织方面,理想 的完全基于网络的考试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网络教育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也并没有在网络教育中消失,网络教育研究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教育中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教师和学习者整合到一个虚拟教室中去,以弥补其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上的不足。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应该把两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改革教学结构、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效果的过程。面对深度融合的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借助开发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网络教研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依托360云盘,开发微课资源,变教学资源为学习资源。
在以往的资源建设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些资源的局限性愈加明显:一是不能满足不同教师对资源的个性化需求;二是这些资源大多属于课件资源,主要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服务,难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微课的兴起,为信息化教学打开了新的视野。微课资源容量小,便于在不同的终端上使用,且微课开发的门槛低,方便教师掌握。
因此,可以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修团队的老师先行先试,尝试开发微课资源,通过他们培训和吸引全校教师共同来参与这项工作,同时将教师微课开发与校本研修学分考核挂钩,有效地保证了微课制作的质量。我校开发的微课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视频和自主学习检测单三个部分。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认为开发微课是一种很好的校本研修方式,对教 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新的资源观倡导智慧拥有云资源,因此我们利用360云盘的文件共享群功能,建立全校资源共享群;利用360云盘的文件分享功能,轻松实现了从“云端”为学生提供微课资源。学生可以灵活方便地将微课资源从云端下载保存到自己的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我们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真真实现了自主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还新建了“华中微讲台”网站,将全校教师制作的微课按学科分年级全部放到了“云端”,方便学生在家自学,受到了家长学生的欢迎。
二、借助为知笔记,实践智慧课堂,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导。
微课程,开启了“融合”新时代。受翻转课堂的启发,学校在开发微课程资源的同时,积极尝试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索,规定各教研组每月必须开出一节智慧课堂研究课,并向全校展示。
我们的智慧课堂借助“为知笔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网上协作,具体包括四个基本环节: 第一,网络观课,自主学习。课前利用为知笔记的群组功能为学生提供微课程资源,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和自主学习检测单。学生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在家中进行自主学习,不懂之处可通过网络请教同学和老师。
第二,预习检测,提出疑问。利用VBA开发的自主学习检测单具有即时反馈功能,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可以在家中进行学习效果检测。我们设计了三种梯度的检测单,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果存在疑问,可以将问题发布到讨论群组中,并由教师精选汇总后上传到为知笔记,供课堂上讨论解决。
第三,小组合作,研究解决。主要包括两次小组合作。第一次是3人小组,合作解决经教师精选后的学习疑问,在合作过程中可有学生扮演小教师角色帮助解决,也可将问题提交到讨论群组由其他小组或老师帮助解决。第二次是6人小组,合作解决由老师布置的课堂探究任务,该合作探究任务更具挑战性,需要组内合作交流或组际协作交流,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学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第四,巩固练习,小结提升。学生可以利用测试平台自主完成巩固练习,并能得到及时反 馈,同时老师也能利用测试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并作出必要的指导。此外,学生还可利用为知笔记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为知笔记不仅是一种教学平台,它还让我们的学生真真实现了“人人通”,使学生在“云端”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许多学生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个人知识进行管理,需要时又能将自己的个人知识共享给老师和学生。
三、建设研修平台,实践网络教研,变封闭研修为开放研修。
通过建设教师专业成长研修网(http://msgzs.hssyxxedu.com),开展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五步课例研修”活动。课例研修特色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以数字校园为支撑;与智慧课堂、微课程等探索相融合;根据教与学中所反映的实际问题确定研修主题;采用团队研修形式。具体操作步骤为①预案上传。开课团队由三人组成,其中开课者、同学科协作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各一人;接到开课任务后,通过网络协作或面对面的形式,共同完成教学设计;提前一周在研修网“教学设计”上传信息化教学设计。②团队磨课。研修团队各成员针对开课教师上传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并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上传研修网,开课团队汲取同伴建议后完善教学设计,并将信息化教学设计修改稿上传研修网“教学设计”栏目。③观课评课。开课一般在两个信息化专用教室进行,要求研修团队各成员到现场听课,其他教师可以采用网上听课的形式。听课教师可现场通过手机等无线终端上网即时发表评论,或课后到研修网上发表评论。④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要求开课者认真参考各位同伴的评课建议,两天内写出教学反思、一周内整理出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并上传研修网,供同伴参考,各同伴也可再次提出修改建议,提升教研深度。⑤视频上传。视频内容包括开课者说课、课堂实况、协作同伴点评3个部分,要求在三天内上传视频,让开课者自观课堂,引发反思;同时也让其他教师网上观课,发表评论。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五步课例研修”有利于教师不断学习,有效实现知识管理,促进其专业发展。
1、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点燃了“星星之火” 学校于2011年专门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修团队,每学科3人,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专家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他们掌握了技术、积累了经验,整理了一些案例,近两年中,有关深度融合的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百余篇,开出市级以上深度融合公开课15节,专题讲座9个。绍兴市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展示暨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上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2、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实现了“优质轻负”
开发微课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新途径。一是制作微课也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教师发现身边问题,通过“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的过程,帮助教师解决身边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简单实用,人人可以做,人人都会做。二是制作微课,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反思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三是微课便于传播,为教师交流学习提供便利,从而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四是微课便于将专家教师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传播,引导和帮助年轻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五是通过开发微课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开发微课的同时,我校逐步形成了“华中微讲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微课有效地帮助一些学困生达成学习目标,提高了各学科及格率。
3、促进了学教方式的转变,形成了“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实践有利于培养教师新的教学素养,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转型。一是改变了教师原来认为学生不会自学的看法。信息化教学前移,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供更多的内化知识的课堂教学时间,从而为教学创新提供新空间。在课堂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商讨难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学会协作学习,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收获学习成就感。二是发展了教师的教学新素养。在智慧课堂实践中,除了传统的教学功底之外,还要求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可视化教学、视听认知心理学、视音频技术、艺术修养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有一定修养。这些新的教学素养与传统教学素养融为一体,增强了教师实施教学最优化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新提升。三是养成了常态化反思习惯。智慧课堂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事先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制作教学视频,便于教师播放、审查和修改,实现教学反思常态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是从“演员”到“导演”,教师新职能开始显现。在智慧课堂学习方式下,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认真制作教学视频,积极设计课堂创新学习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有困惑的学生,拓展学习深度。因此教师职能的重心从讲课向设计、组织、帮助与指导转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才会取得成功。但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专家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紧抓机遇,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摸索更适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2.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1.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建立主题网站,并通过该网站进行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主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创新了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2.班级网络学习空间
基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制”长期存在的事实,建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它依托于省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班级为单位构建而成,教师可以在网络班级空间开展教学,学生学习强调小组交流与协作,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的个性教学资源中心和互动协作空间。
3.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构建了“学生白天在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它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继承发展学校传统 倾力打造特色学校
继承发展学校传统 倾力打造特色学校
丹阳市云阳第二中心小学
创建特色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有一定特长和适应新世纪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长期以来,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划一的办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校的特色,泯灭了学校的个性,不利于学校优势的发挥和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难以培养更多的有潜质的创新人才的症结之一。因此,学校教育要十分重视个性教育,要注重探索和创建具有鲜明个性的特色学校。近年来,我校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丹阳市区域教育品牌建设工作意见》的精神,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积极传承和发展学校传统特色,在打造特色学校工作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创建切入口
特色学校的创建,首先要以常规教育和学校传统为基础,不能够仅仅把学校多开几堂课或增加一些教育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就称为特色学校,这就把特色学校看得过于片面化和简单化,这样的一种特色学校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打造特色学校,应该把继承和发展学校传统作为创建工作的切入点。
我校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致力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学校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作文教学”的学校传统特色。但是,在本世纪初,为创建教育现代化乡镇,学校把工作的重点落在了提高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硬件建设上,虽然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面貌、硬件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沉重的“债务枷锁”使得学校在特色品牌的打造上显得有心无力。随着去年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债务的彻底化解和今年绩效工资方案的出台,沉重的“债务枷锁”终于从学校肩上卸去了,全体教职员工的身心也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学校债务的彻底化解和绩效工资方案的出台,使学校在特色创建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学校的内涵建设,谋划学校的特色品牌的打造成了当前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教育局《关于开展丹阳市区域教育品牌建设工作意见》的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大力恢复和发展“作文”特色传统,致力于在继承和发扬中倾力打造我校特色品牌。
二、健全组织网络,狠抓创建实效
首先成立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学特色建设按计划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确保特色建设工作长期有序高效地开展。
①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学校成立了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特色管理网络,并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具体负责统一规划、组织、领导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组建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特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统一规划、组织、领导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学校还成立了“作文特色办公室”,专人负责具体实施,让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此外,为了激发教师特色创建热情,学校特设立了相关的特色教育奖励制度。这些组织的构建和逐步完善,为我校特色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②制度落实,保障实施
学校坚持做到“五个落实”,把“作文教学”与学校“民间艺术教育”相结合起来。①时间落实,每周二进行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的研讨,每周安排2节艺术活动课,同时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作文和艺术活动时间,我们在严格执行江苏省“五项规定”基础上,在学生离校后安排40分钟时间,让学生参与到各个小组的进行作文训练和各种民艺活动。②内容落实,将辅导区1000余名学生根据其个性特点和爱好,组成各种小组,并确定每个小组的活动内容:周二、周四为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或在教室、或在图书室、或在网络教室,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周一、周三为民艺活动时间,各小组确定组的活动内容,在相应的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民艺活动。③师资落实,根据各组的活动内容,配备得力辅导老师。④场地落实,每个活动小组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并配备必要的活动器材。⑤评比表彰落实,每学期举行一次专项评比活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促进特色教育深入发展。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特色创建力
打造特色学校,提高学校特色教育的质量,关键在教师。因此,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的中心环节。
首先,我们通过“请进来”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在“作文”方面,我们聘请了全国优秀教师何书照、马汉成等专家成立了“学校作文特色研究顾问组”,每周二来校对年青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指导,并经常聘请陈跃红、毛焕照、丁冬全等一些语文教学中的专家来校进行作文教学的讲座;其次通过校本培训,强化教师培训力度,开展“学校领导上示范课,骨干老师上展示课,中老年教师上创新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老师们的作文课堂教学能力,探索作文教学模式;除了“请进来”,我们还组织青年教师“外取真经”,先后赴南京、上海、无锡、苏州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在作文教改方面的成功经验。另外,我们还充分发挥电脑网络的作用,拓展教师培训方式,让教师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拓宽教师学习的渠道,增加知识面。
四、打造绿色文化,丰厚创建的底蕴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根基,是学校不断创新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动力。为配合市“特色创建”与“活力课堂”活动的开展,有效推进我校特色创建,学校围绕“让教师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校园美起来”这一工作目标,全力打造富有绿色生命的校园文化,为创建特色学校增加丰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能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这里的每一堵墙都是学生每天需要面对的。要让校园里每一堵墙说话,就要为师生校园生活的每一细节,丰富其生命活力。我们在楼道两侧、草坪、花坛及校园显眼处设置不锈钢文明标语;学校联廊、教学楼前张挂着“让课堂唤发生命活力”“让生命活力在笔尖流淌”“打造活力课堂,提高课堂活力等标语、口号;在学校每一幢楼前,每一层楼道的墙壁上布置上“三字经”、“经典美文”“写作知识”“奥运知识”“名人名言”;还注重创设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在每个班级的墙面上都布置了突出我校特色的“作文苑”和“艺术苑”;建设不同科室文化和与之相应的功能教室文化,让校园每一个角落富有生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育人作用。
让每一个橱窗能宣传,会展示。
学校的每一个橱窗、板报都是我校宣传“活力课堂”、展示学校特色的主要阵地。我们充分利用好橱窗、板报,增强校园文化对全体师生感染力和推动力,尤其是学校去年建成的“百米橱窗”,它既是我校各种荣誉、工作思路、各部门各学科特色的汇集,也是展现学校特色、展示学生素质特长的有效载体。这条“百米长廊”橱窗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和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
为配合特色创建的有效开展,我们对“作文成果展览室”进行了重新布置,把“活力课堂”的理念溶入到作文教学的研究之中,提出了“让生命活力在笔尖流淌”这一响亮的口号,为深化学校作文教学研究营造浓厚的氛围。另外还在学校校报“七色花”上开辟了 “教你写作” “佳作视窗”等专栏,给老师和学生搭建更多的展示作文成果的平台。
五、重视科研兴校,赋予创建新理念
以课题促进教研,以科研推动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的开展,是我校更新特色创建理念,构建 “科研兴校”的发展思路。
我校作文教学从1985年起,至今已经历了四轮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的作文教学特色。为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求,我们在原来作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强化作文教科研工作,以“活力课堂”的新理念,打造作文教学活力课堂,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让生命活力在笔尖流淌”,以“三个拉动、两个结合、一个拓宽”的新思路,拟定了“321”工作计划,确立了“活力作文”课题,就作文教学如何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展开新一轮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打造我校“作文教学”特色品牌。
五、开展多样活动,搭建展示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效活动,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活动可以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展示师生朝气蓬勃、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们通过“读书月”“作文月”的形式,为师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每年的11月是我校的“读书月”,学校精心策划,使得活动精彩纷呈:有“好书进校园”活动,通过与市新华书店联系,让更多的适合师生阅读的书籍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生活;有“老师、家长、孩子共读一本书”活动,让学校、家庭一起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校和家庭充满浓浓的书香味;有“校园书信征文绘画比赛”,为师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有“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田间”活动,让师生同去欣赏“金色的秋天”、去品味“丰收的喜悦”、去收获“读书的乐趣”;还有“作家进校园”,让师生与作家近距离接触,感悟写作的方法,享受写作的乐趣等等,在“读书月”结束时,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报评比”、“优秀读书笔记展”、“美文诵读比赛”和“读书之星”评比等活动,让每一个参与读书活动的师生都有不小的收获。每年二小的五月,则是老师们作文教学能力展示的五月,是学生作文情思自由横溢的五月。在“作文月”活动中,学校紧紧围绕“活力作文”这一主题开展活动,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点谋求语文教师对“活力作文”的课堂实施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作文竞赛”活动,充分展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个性世界,进一步浓厚学生们对作文的亲和力和习作兴趣。
特色教育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在今年丹阳市“中小学特色建设推进展示活动”中,市教育局领导和100多名校长观摩了我校的民间艺术特色展示,参观了我校的“作文成果展览室”和“民间工艺陈列室”,我校的特色创建工作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但是我们深知,打造特色学校品牌之路还充满着荆棘和坎坷,要让我们学生的“生命活力在笔尖流淌”,还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摸索与追求,我们也深信在科学发展观的主旋律中,二小人一定会将特色品牌的乐章谱写得更加激越、昂扬!
第四篇:篮球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开展新课程实验,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办学目标。为打造精品,争创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结合本校实际,我校确定篮球运动作为创建特色的突破口,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传承、弘扬“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传统,凸现篮球运动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形成鲜明风格,提升办学品位,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创建背景
(一)、当前的教学环境
为全面提高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各展其能的平台,结合我校现有情况,进行创建“篮球文化”特色办学的大胆尝试,达到“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的目的,并以篮球为龙头,带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创建优势
1、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我校占地面积宽大,环境优美,2009年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体育设备设施齐全,有独立运动区。
2、拥有较好的硬件配置。校内1个室内篮球场,三个室外标准篮球场(其中一个灯光球场)和四个小篮球场,计划更换高标准的篮球板,把原来的快乐体育园改建为篮球趣味园,为特色项目的创建提供了设施保障。
3、拥有深厚的体育底蕴。我校是江门市体育特色学校,曾为恩平市举办篮球教学现场会,组织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均获得好成绩。特别是近几年组织老师和学生参加各级篮球比赛,成绩斐然:其中2010年参加恩平市教职工篮球赛获男子第二名,2011年参加恩平市篮球比赛,教师男队获第一名,教师女队获第三名,学生男队获第一名,学生女队获第三名。
此外,我校还培养出一大批的体育尖子,其中输送了30多名篮球特长的学生。原广东省女篮主力、现广东省体育学院教练岑雅影是我校的优秀学子。
4、拥有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坚信“教师的素质关系着教育的品质和人才的质量,高质量的教师是造就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我校现在配备有七名体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都有篮球教学方面的特长。
二、创建目标
(一)、长远目标: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营造具有体艺特色的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和实践能力、协作精神,使学生学有特长,帮助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竞争,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期目标:通过“篮球学校”的特色创建,营造具有浓厚的体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制定出适合特色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把篮球作为学校的一种新的发展,把健康向上、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精神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到人人学会打篮球、班班拥有篮球队、年年举行篮球竞赛周和篮球文化周活动。
(三)、近期目标:立足篮球特色,推进素质教育。把篮球教学融合到体育课中。加强校篮球队、班级篮球小组的建设,根据篮球特色要求做好校园、班级的环境布置,营造积极向上的篮球氛围。
三、创建“篮球文化”特色学校的途径以及方法
(一)加强篮球特色创建的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室领导、体育教师为成员的篮球特色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篮球特色的规划和实施。
小组成员及职务、职责和分工:
顾问:()
组长:(),全面领导篮球特色创建工作
副组长:(),协调各部门工作
(),负责抓好创建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成员:
(),撰写创建方案,负责具体创建工作
(),安排篮球特色的普及教学工作,开发篮球校本课程
(),具体负责篮球特色的后勤和经费保障
()负责创建活动的宣传工作
(),负责篮球群体活动
(),篮球总教练,具体负责篮球训练竞技工作,开发篮球校本课程,组织编排“篮球操”
其他体育教师,具体组织篮球教学、训练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开展,档案资料的整理。办公室主任由郑长雁兼任。
(二)各项主题活动安排:
1、建设以篮球运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篮球运动氛围:
(1)、成立班级篮球兴趣小组,设置班级“篮球角”;
(2)、定期举办篮球讲座,广泛宣传、普及篮球知识,传授篮球技术;
(3)、通过宣传专栏,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媒介加强宣传;
(4)、校园张贴,悬挂有关篮球运动的宣传标语,NBA、CBA等球星画像。体育室门前的走廊为篮球明星走廊。
2、做好篮球运动的基础教育和普及工作:
(1)、抓普及。争取家长的支持,全校学生每人自备一个篮球,低年级学生和女生为5号球,其他为6号球,各班成立 8 — 10 人的男女篮球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活动。班主任老师做好分组、辅导和组织活动等工作。
(2)、抓基础。利用体育课、活动课、大课间活动等时间进行篮球基础教学活动。将篮球运动做为学校体育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正确的篮球技能,一二三年级以运球和传球为主,四五六年级则学习全面的篮球技术。为保障体育课篮球运动的顺利实施,学校规定每周各班至少上一节篮球主题课。将课间大活动的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让学生开展以篮球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如30米运球、花式运球、定点投篮、三步上篮等趣味篮球。
3、开发篮球校本课程。学校将根据国家课程计划,结合体育教育的实际设置学校篮球教育的课程,规划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时将充分考虑身体运动智能的开发。(1)基础型课程:介绍篮球的基本常识,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和对篮球的兴趣培训为重点。(2)拓展型课程:不断地优化拓展型课程,准备开设有篮球特色的《篮球发展史》、《篮球精神》、《篮球与文化》等课程,从特色兴趣班向课堂教学班渗透。(3)自编“篮球操”,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中舞动起来,激起了对爱球的热情。(4)把篮球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把篮球竞技与花样篮球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趣味篮球、精彩篮球、魅力篮球,更是篮球文化与文化篮球的交融与升华。
4、举行篮球竞赛周和篮球文化周:
(1)、为积极创建篮球特色学校,推进学校篮球项目的开展,学校每年举行一届篮球竞赛周(第一学期),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赛,分六个年级组进行比赛。如一二年级为30米往返运球接力、三年级为1分钟投篮、四年级五年级为年级篮球对抗赛、六年级为篮球运球三步上篮等。
(2)、为营造浓厚的篮球特色氛围,展示学校篮球特色的成果,学校每年举行一届篮球文化周(第二学期),开展一系列的篮球特色活动。如篮球文化宣传周、篮球漫画比赛、篮球摄影比赛、学生篮球才艺展示、篮球知识讲座、各类先进表彰等。
4、加强篮球队建设,提高篮球运动水平。
(1)学校成立校级男、女篮球队,坚持正常的训练,并建立运动员档案,做好训练记录,提高训练质量。
(2)建设好学校篮球队梯队,成立学校篮球队二队,主要由三、四、五年级的学生组成,着重抓好队员的身体素质、基础技能和基本功训练。
(3)邀请省市篮球明星来校指导交流,经常与兄弟学校开展互访性的篮球交流活动,提高球队的比赛经验和技术素养。
(4)组织球队参加各级各类篮球比赛,力争名列前茅。
(三)、保障机制:
1、硬件建设,学校将继续加强校园篮球文化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和添置活动器材。
2、制度落实,学校建立各种训练制度,器材保管制度,比赛制度,奖惩制度,保证特色教育的有效实施。认真组织球队参加各级各类篮球比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3、经费保障,学校将建立特色教育专项资金,用于设施改善,活动经费。
4、安全保障,学校在组织训练的同时,抽出力量从训练场地、器材、训练手段、学生训练安全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5、加强宣传。通过家长会、学校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宣传创建篮球特色学校的意义,展示特色成果,赢得家长的支持,同时做好创建宣传辐射工作,努力争取社区、各级领导、社会群众的配合与帮助。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6.2——2017.8)
1、建灯光球场,制订创建计划书,组建学校男女篮球队,并进行训练。
2、召开创建篮球特色学校动员大会;召开创建领导小组会,部署具体工作。
3、各班组建男女篮球队,大课间开展篮球活动,单日为二、四、六年级,双日为一、三、五年级,中段后调换。要求每生自带一球。
4、收集篮球(包括篮球明星)的资料,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营造一个浓厚的篮球文化氛围。
5、把原来快乐体育园改建为篮球趣味园。
6、启动校园篮球文化建设,举行篮球文化周活动,包括技巧比赛、班际篮球对抗赛。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7.9——2018.8)
1、全面进行篮球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篮球文化氛围。
2、开发篮球校本课程,加强篮球课程教学,将“篮球精神”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3、举行“篮球文化周”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篮球本领”。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8.9——2019.8)
1、加强各级篮球队建设,参加各级篮球比赛,力争名列前茅。
2、积极探索篮球特色教育的科研实践活动,以此提升我校办学品位。
3、举行对外篮球特色课展示活动。
4、做好篮球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第五篇:篮球特色学校申请报告
鹿城小学近年来以篮球运动为抓手,以体启智,以体育德,将篮球运动与学校文化融为一体。学校根据教育局“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发展目标,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积极组织开展群体性篮球活动,以促进学生体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对照临汾市特色学校申报方案,我们回顾近两年来的工作,逐项逐条进行探讨,现就创建工作向各级领导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鹿城小学地处东岳庙山脚下。占地51333平方米(合77亩),建筑面积 18247平方米,分教学(教学楼、综合办公楼,辅助教学楼)、生活(学生公寓、餐厅)、活动(200米环形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四块篮球场)三大区;学校拥有按省级标准配备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科学仪器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室、电子琴室等教学辅助用房一应俱全。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共1053名学生。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阳光体育”活动,常年坚持篮球训练,以此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二、落实组织领导,确保篮球运动的蓬勃开展。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加强管理,强化各级职能,保证活动经费,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体育组长、卫生老师等教师为成员的体卫工作领导机构。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讨解决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中的多种问题,并在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购置篮球300多个,做到班班有篮球,人人有篮球,以保证篮球训练工作的实施。学校能开足开全篮球课,保证每个班每周一节篮球课。学校每年会在四月份和十月份各举办一次校级篮球切磋赛,每年的五月份被定为我校的“篮球宣传月”,让学生更加了解篮球,爱好篮球,鼓励学生进行篮球训练和比赛。我校球队组建也以梯队建设为主,一、二年级以最基本熟悉球型为主,培养兴趣爱好。
三、四年级以篮球的技术动作为依托,培养篮球实战能力。
五、六年级学生作为篮球训练的主要力量,训练加实战。大课间和阳光体育一小时为篮球训练提供充足的时间,社团活动和放学后一小时的球队训练为篮球训练提供技术支撑。学校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进行篮球训练。目前我校正在充盈女子篮球队伍,加强女子篮球技术的训练。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创设训练质量考评机制、管理保障机制和教师激励机制。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设具有篮球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从整体上体现出学校所追求的特色目标和重点突破的特色项目。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宣传学校特色工作,在学校课程设置和阳光大课间中将篮球作为学校特色,使校园透射浓厚的篮球文化氛围。
在篮球训练和篮球竞赛活动中,学校行政高度重视,篮球场上能看到校长的身影,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加油呐喊,极大的鼓舞了球队学生的士气,并做好后勤保障,让运动员和教练员无后顾之忧。篮球运动工作也得到全体班主任老师的积极配合,为保障训练队学生学习成绩,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进行辅导,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督促学生按时参加体育锻炼。班主任成为学校篮球工作发展和壮大的幕后英雄。球队学生家长对学校篮球训练的开展给予了支持和重视,经常来校观看孩子们的训练,配合教练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三、加强队伍建设,保障篮球运动的普及。
为落实区教育局新课程教育教学计划,开足体育课时,保障篮球运动开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外聘和内培的模式,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练参与到管理和训练中。学校目前配有两名专职体育教师和两名篮球专业教练员。专业教师是办好篮球特色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注重体育教师培训和体育科研工作开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和篮球教学的水平。近两年来,在教育局的关心和校领导支持下,学校多次参加体育教育教学训练交流活动,逐步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发展目标。
为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坚持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课外活动都做到场地、器材、时间三落实,并保证师生全员参加。如每天四十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亮点。教师和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参加健身运动,我校将篮球的基本技术动作进行编排,形成独具我校特色的篮球操。为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制定了相关考核、激励制度,将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人、到部门、到班级。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校级篮球运动会和春季运动会,通过活动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篮球运动的兴趣和集体观念,并在竞赛中发现和挑选篮球“苗子”,更好的为学校篮球的开展奠定基础。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果及影响越来越大,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我校球队参加训练,因而把体育训练工作推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四、注重校级交流,提高篮球运动的水平。
为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篮球运动的水平。学校注重加强兄弟学校的联系,经常邀请高水平的篮球运动队来校切磋球技,即增进了友谊,同时促进了队伍建设。学校每年会在四月份和十月份各举办一次校级篮球切磋赛,每年的五月份被定为我校的“篮球宣传月”2015年5月我校在教育局的承办的五四运动会中荣获小学组篮球赛男子组第一名。2016年4月我校在教育局的承办的和谐运动会中荣获小学组篮球赛男子组第一名。学校球篮球队注重学生基本技术的培养,注重良好的体育心理素质养成。体育组精心编排的“花样篮球” 表演,是篮球训练工作中的又一亮点。球队多次参加了蒲县大型开幕式文艺演出,精湛的表演深受观众及新闻媒体的关注。丰富的活动开展即增强了学生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运动中健康成长。
五、科学谋划未来,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
为落实临汾市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有关决定,推动临汾市教育“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素质教育目标发展目标,逐步形成具有显著育人效应的办学品牌。我们将以“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今后三年学校将努力营造具有体艺特色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制定出适合体艺特色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培养一支会训练的特色师资队伍。一年内,学校将全面实施篮球校本课程研发工作,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广泛动员教师及学生全员参与,做到大课间及课外活动师生人手一球,促进学校篮球群体活动的普及和发展。
两年内,我校将在临汾市开展篮球运动的学校中,形成自己的优势和影响力,并将积极创造条件,创建“临汾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重点中学输送尽可能多的篮球人才,使我校逐步成为少儿篮球摇篮。
学校规划三年内,在政府、教育局领导的统筹下,落实扩容体质发展目标,保障课外训练工作的实施,真正实现蒲县鹿城小学示范性特色学校。
沐浴春风桃花红,雨露滋润花更艳。我们相信:有各级政府的保障,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鹿城小学将秉承着“追求极致、永不放弃”的桃花精神,在这片广阔的教育舞台上续写新的篇章!
蒲县蒲城镇鹿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