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删减稿)

时间:2019-05-14 05:4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惠水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删减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惠水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删减稿)》。

第一篇:惠水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删减稿)

惠水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重视民族文化工作,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旅游增收致富,富民惠民;有利于繁荣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小康新惠水。

一、我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一)少数民族人口情况

惠水县全县总面积2470平方公里,辖8个镇17个乡201个行政村。境内居住着汉、苗、布依、毛南等14个民族。全县现有人口452520,其中:少数民族27029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苗族 9976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布依族16662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8%,毛南族2630人,其他民族1899人。

(二)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情况

我县世居的布依族、苗族、毛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不乏艺术珍品,芦笙、吊脚楼、蜡染、枫香染、扎染等,这些都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代表;在非物质文化方面,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糯米坡节”、“端午节”、“摔跤”等传统节日、歌舞,特别是《好花红》布依民歌,现在已成为我县甚至全省的文化品牌,也是珍贵的遗产。而这些都是大山里的苗族、布依族人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既是我县民族历史的积淀,也凝聚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它是在漫漫的时空之中淬炼而成、既无固定的实物存在形式却又存在于每一个族 人、每一个村寨、每一刻的生活之中。它根深蒂固地在几千年数百代苗族、布依族的生活中顽强传续,却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大潮中渐渐风化流失。

为挖掘、保护、传承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宣传展示我县民族文化。我县在2004年完成了“中华布依第一堂屋”的展示;2009年拍摄了宣传布依族文化的数字电影《好花红》;先后举办了三届好花红艺术节。

二是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我县实际,县民宗局、县教育局决定以雅水小学、好花红小学和鸭绒小学为示范,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雅水小学将布依枫香染、农民画、剪纸、对山歌等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每周安排了一课时,聘请民间艺人到校上课。学校成立了由音、体、美教师组成的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课题组,划拨专项经费,课题组成员深入各村寨挖掘、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以丰富民族文化进校园内容。

鸭绒小学在苗族民歌、苗族舞蹈、苗族传统体育、苗族工艺方面的收集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校课间操就是跳原始的苗族芦笙舞,高年级男学生能吹芦笙和唢呐,高年级女学生能刺绣和较简单的蜡染。2007年,学校编排的苗族芦笙舞《背扇舞》和《粑槽舞》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惠水赛区比赛,获“原生态舞蹈三等奖”,并被选送参加黔南赛区多彩贵州舞蹈大赛。

辉岩小学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校学生会用布依语演唱《好花红》,会跳民族舞蹈,会用民族乐器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我县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取得成效以后来,“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已深入人心。全县先后有雅水中学、雅羊小学、长安小学、打引小学、羡塘中学、甲烈小学、九龙小学等多个学校加入开展行列,活动有声有色,群众喜闻乐见,许多小学已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民族文化学习的课程,还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授课,教授民族歌舞和蜡染、枫香染及扎染技术,组织编写布依语、苗语教材等,广泛收集资料,取精华,弃糟粕,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支持举办民族节日,繁荣民族文化艺术。为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活跃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生活,长期以来,县民族事务局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赶秋坡糯米坡等开展对歌、舞蹈、摔跤、斗牛、赛马、寨龙舟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同时投入15.5万元,建成2个民族文化站,组建了三支民族歌舞队,配合县民族文艺队,挖掘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投入28万元进行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积极推动了我县“好花红”民族品牌的打造,促进了我县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四是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寨。在我县辖的25个乡镇中,各个乡镇都有少数民族聚居村,以雅水片区、摆金片区、王佑片区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以布依、苗族为主体民族,占各片区总人口的80%以上;但从有保护价值和体现特色以及发展示范角度,好花红乡的好花红村、大龙乡的九龙村、和平镇的大新村、雅水镇的播潭村和甲戎乡的青河村等五个村更具有代表性,这些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民族工艺以及民俗民风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目前,政府已在好花红村投入878万元,在九龙村投入416万元,在大新村投入445万元,青河村投入130余万元,主要用 于布依堂屋修缮、桥梁、通组公路、村内道路硬化、民居改造、民族文化表演场、特色寨门、文化长廊、河堤整治等方面建设;

通过近几年的先期建设,好花红村、九龙村和青河村已初具雏形,目前青河村游船票年收入可达5万元,好花红和九龙两村餐饮年收入可达30万元,播潭村枫香染成品收入达3万余元。

二、我县民族文化发展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围绕布依族特色婚俗、传统生活习俗修缮“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民俗展厅。展厅内按布依族用具分类摆放,有衣帽、绣花腰带等布依族衣物,背篓、扁篓、轿子、舂具、谷磨等100多件布依族生活用具,展示我县布依族生活风情图片,成为我县少数民族一个重要的展示点。

(二)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建立训练基地,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5年来,在各中小学体育课上添加了摔跤、踢毽、毽球、滚竹环等10多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趣味体育项目,使惠水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有一个良好、长久的传承环境,每年组织开展校园民族体育运动会和群众体育竞赛活动,既活跃了校园文化体育,也激发了少数民族同胞开展传统体育的热情,为优秀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基地和人才保障。在2010年9月省第九届民族传统体育运会上,我县毽球男女队均获一等奖殊荣。

(三)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开展顺利。2006年以来,全县共在5所民族小学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投入项目资金40余万元,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同时,进行民族文化进校园教育教学,做到了“两不误”获得了“双丰收”。自2006年以来,我局共争取省、州对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投入资金41.5万元。由于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4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9年,雅水小学、鸭绒小学和辉岩小学分别被命名为“黔南州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四)村寨文明逐渐显现,凝聚功能显著增强。结合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程,民族村寨想方设法改造环境,使各种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走进古老的民族村寨,与传统民族文化相辅相承、和谐共荣。好花红乡着力打造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族广场,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体现布依族文化特点的民族团结广场;集中改造集镇民居79户;和平镇新建毛南族特色村寨;大龙乡九龙村对40户民居进行改造,突出苗家民居风格,传承苗家建筑文化。

三、我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情况看,近几年是我县民族文化建设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但是对照全省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对照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对照人民群众的需求,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我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文化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不够协调。目前,对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还仅仅是低水平的保障,多渠道投入政策还不完善,投入结构不合理。

(二)城乡之间民族文化事业与时代要求不够同步。全县乡镇民族文化设施匮乏,建设任务艰巨;受重经济轻文化思想的影响,基层民族文化工作队伍不健全、不稳定;国办民族文化与民办民族文化,精品民族文化与大众民族文化等方面均存在不够平衡问题,机关民族文化、街区民族文化、企业民族文化基本空白,学校民族文化、农村民族文化等方面还急需引导、扶持和帮助。

(三)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与当前形势需要不够适应。一是现行民族文化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民族文化软实力总体不强,不 具备进入市场的能力,机制不够健全,需要切实增强活力和竞争力;二是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艺术创作、遗产保护、民族文化管理、民族文化经营、民族文化科技等一些门类缺少一批领军人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任务艰巨;三是民族文化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族文化需求。

(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一是缺乏一个统一组织、规划、协调、指导民族文化产业的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处于半自发发展状况,民族文化产业难以做强做大;二是我县民族文化产业市场化、规模化、科技化程度低,技术和管理落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三是民族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理想,很难使大量的社会资源向民族文化产业流动;四是缺乏真正有竞争力、上规模、上水平的龙头民族文化企业,产业优势不明显,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亟待加强。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在不断流失和消亡,由于缺少专项经费,众多民族文化资料和文物点难以得到及时抢救维修,散落在民间的文物不能实施征集保护,部分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制作和民风习俗无法传承和保护。

四、今后的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思路

(一)继续抓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传承民族文化和创新民族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是大力提高当代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全面开展艺术教育不可多得的机会;同时对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先进文明成果,培养青年一代向真、向善、向美,推动文化艺术 不断发展,培育民族特色产品产业,推进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繁荣农村文化生活,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建设民族特色村寨。

1、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少数民族人文精神、劳动智慧、审美心理的集中体现。结合我县实际,先重点打造“好花红布依寨”、“九龙苗寨”和“大新毛南寨”三个村寨。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充分体现苗族、布依族、毛南族民居的典型特征,坚持现代性、节能性与环保性原则,强调实用性与现代生活需要相适应。挖掘整理、保护和深入研究民族服饰、习俗、歌舞等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和载体,开发、打造一批弘扬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富有创新魅力的民族文化精品,把以民风、民俗、民情为特点的人文景观与秀美迷人的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以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龙头来带动少数民族村寨发展。

2、开发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突出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增加民族文化旅游的魅力和市场竞争力。规划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展示场馆、民族文化旅游景区,让游客在文化旅游活动中“游览一个民族村寨,观赏一台民族歌舞,品尝一餐民族风味,购买一件民族商品,过上一次民族节日”。

3、策划包装一批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大型旅游商演剧目。将民俗、节庆活动打造为特色旅游产品,鼓励发展旅游演艺团体,打造旅游文艺演出品牌。扩大《好花红》等民族旅游商演剧目的市场影响力,力争再培育、挖掘一批原生态、高品质民族旅游品牌剧目。

(三)实施农家乐工程。一是实施民族地区农家乐工程,建设好2-3个特色农家乐示范乡(镇)、10个特色农家乐示范村、100个特 色农家乐示范户,规划布局好一批“苗家乐”、“布依农家乐”、“毛南农家乐”和特色家庭餐旅馆。二是鼓励、扶持民族地区农家乐发展。着力帮助解决农家乐小额贷款、税收优惠、道路、通讯、水电、广播电视等问题;对“苗家乐”、“布依农家乐”、“毛南农家乐”和特色家庭旅馆的旅游从业人员免费培训,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指导,建立民族地区家庭旅游经营的新模式,带动当地居民致富。

(四)开发民族旅游商品。

开发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适应市场需求,设计、生产、包装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挖掘、保护、传承民间手工技艺,重点发展民族手工艺品、土特产品、民族民间生活和节庆用品,促进旅游商品特色化、多样化、系列化、规模化。

(五)强化旅游宣传促销。

做大、做响一批民族旅游节庆活动。着重包装策划好鸭绒的“三月三”花厂节、县城“端午节”、长安“六月六”粽子节和九龙山“六月六”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培育成省级性旅游节庆,提高民族地区的美誉度、知名度,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惠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2012年5月7日

第二篇:惠水民族中学交通总结

惠水民族中学

2013年交通安全工作总结

我校始终把“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系列”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特色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交通法规教育,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现把一年来我校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为保证交通安全教育有序地开展,学校特别设立了“学校交通安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安排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把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各处室、办公室主任等担任。学校有关负责人定期召集召开专题会,商讨学生交通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二、精心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1、学校在校园内专门设置一些交通安全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

2、每学期都不定期的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或橱窗板报评比。各班级都定期召开班会,班刊中不定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

3、每学期开学时,学校都会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内容,以加强中小学生道德建设,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倡导青少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主题,向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进行教育,并组织学生收听收看交通安全录象与教育片。不定期邀请交警为我校学生上交通安全教育课。

4、寒、暑假都开展交通安全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假期前教师都提前设计好交通安全社会实践活动题目,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进行,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开学前向全体学生进行假期研究性学习汇报。

三、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进行自查并保障交通安全。

1、由于学校门前处于交通要道,故在学生上学、放学时要求保安在外面维持秩序,以保障学生过马路安全。

2、坚决杜绝学生驾驶机动车辆进入校园,以保障学生在校园内行走安全。

3、禁止学生攀爬操场栏杆,对于攀爬栏杆的同学,学校加大宣传和教育,发现违反的情况,学校严肃批评并给予纪律处分。目前没有攀爬现象发生。

4、校内集体活动,多次进行教育,要服从指挥,听从安排,上下楼梯有序进行,避免踩踏事件发生。

四、校外集体活动,把交通安全放在首位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活动、义务劳动、参观访问以及在校内、外举行运动会等大型活动。

1、都报请主管教育部门审批。涉及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协助的活动,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2、活动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相关的安全管理责任,并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

3、组织校外活动要事先对交通线路、交通工具、场地、设施设备、消防、疏散通道等进行详细勘察,认真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4、在室内或体育场馆内组织大型集会应绘出平面示意图分发到各校、各班,明确进退场时间、顺序、坐席区域和相应人数。要保证各疏散通道通畅,安全门可随时开启。各通道门口应设专人疏散、引导。

总之,学校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活动的开展,广大家长对孩子的在校学习感到放心,同时,社会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可以说,我们开展的特色活动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校各项工作起了支撑和推动作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支点和杠杆。今后,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的工作会做的越来越好,惠水民中的明天会更美好。

惠水民中交通安全领导小组

2013年12月3日

第三篇:关于我市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市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2009-9-28 16:55:54

市政府副秘书长 宋林继(2009年9月10日)

各位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向市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汇报关于我市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近几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文化“三保”战略,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实施五大重点文化工程,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荣成市、文登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乳山市被评为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并被文化部授予“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绩显著”奖牌。

一、科学规划指导、典型引领带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有效向前推进

我市突出文化民生,坚持面向基层,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建立了规范的工作机制、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努力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小文化”向“大文化”、被动监管向主动服务等“三大转变”,优化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环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科学调研,整体布局,积极引导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今年文化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组织“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向市政府作了汇报。市政府针对全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实际,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确定为农村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召开全市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与各市区签定目标责任书,出台了《关于加强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县两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以奖代补,给予每镇配套补贴20万元。给予建成并符合标准的农家书屋奖励2000元。文化部门制定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一、二、三类标准,以及市级优秀文化大院考核标准,出台了《镇文化站规范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强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典型带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各级政府在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投入力度的基础上,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评估定级为抓手,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重点抓了各级文化馆、图书馆等的升级改造,提升了设施档次,增强了辐射带动作用,一批标志性公益文化设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荣成市投资6.6亿元建设了荣成市博物馆和文体中心,乳山市建设了市民文化中心、冯德英文学馆和三花影视基地。文登市民文化中心及博展中心正在进行主体封顶。环翠区电影院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在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带动,以点带面,实施重点突破。荣成市虎山镇文化站由村、镇共同投资45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600m2的文化站。文登市葛家镇综合文化站与葛家村文化大院共建共享,可同时容纳3000人开展活动。目前,全市已新建、改建镇综合文化站38个,农村文化大院1816个,拥有庄户剧团1200多个、女子腰鼓队1600余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方便了农民就近参与文化活动,使农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基本文化权益。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搭建载体平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市政府坚持把文化服务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不断探索文化惠农方式,以实施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全力解决人民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看戏难等问题。

(一)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去年,市政府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做为为民办的9件实事之一,列入目标责任制进行重点考核。文化、财政部门联合下发了《威海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实施意见》。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250万元,为全市68个镇(办事处)配备数字电影放映机,共组织放映数字电影31896场,顺利完成全市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任务,实现农村电影放映覆盖率100%的任务。今年,又将放映工作由农村延伸到社区,不断扩大公益电影放映覆盖面。

(二)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突出“网络共用、资源共建、站点共管、服务共享”四个关键环节,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密切合作,努力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缩小城乡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文化部门依托市图书馆,积极培训站点管理员,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同时依托各级支中心和乡镇、街道办事处,把数字文化资源服务延伸到社区、企业、学校等,各服务点完成了“数字图书馆”、“公益网吧”和“视频点播”三大目标,实现文化信息资源“村村通”、全覆盖。目前,全市已建成基本型服务点1895个,扩展型519个,规范化服务点301个,规范化站点占到15%,在全省排到前列。文登、荣成两市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

(三)实施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在推进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过程中,市政府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引导各级或投资新建,或利用闲置厂房、院落改建、扩建,各级政府采取了镇村结合、镇企联姻、社会共建、租借共享等多种方式进行建设。文化部门加大检查督导力度,采取现场督导、发文督办、工作调度等形式,促使各镇已规划的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建成的站、院管理好、使用好。同时,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对文化站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业务指导等予以明确,确保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我市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做法得到省文化厅的充分肯定,全省17地市文化局长去年来我市观摩,我市以奖代补扶持镇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的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市政府通过有线电视入户、远程教育进村,架起了城乡文化资源共享的“金桥”。全市2000多个行政村和近200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有线电视联网,城市文化信息资源延伸到农村,广大农民享受到城里的文化生活,产生了“网络连乡村,信息进万家”的效应。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2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地级市。

(五)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自启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以来,市政府采取以奖代补、部门结对包建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著名作家冯德英将省政府奖励的20万元全部捐献给乳山,以个人名义在15个镇(街道)建设了15处“冯德英书屋”。全省农家书屋建设现场会在文登召开,我市农家书屋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充分发挥区域文化特色,精心打造文化品牌,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部门坚持区域活动特色化、阵地活动经常化、节日活动制度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全市每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上千项,呈现出“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的大好局面,被誉为“滨城无处不飞歌、幸福威海大家乐”。市区连续36年举办了“5.23歌咏会”,连续19年举办广场周末纳凉晚会,被授予全国“歌咏之乡”称号。

(一)弘扬区域特色文化,精心培育演艺品牌。文化部门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对区域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挖掘整理,实施演艺剧目带动工程,提高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文化部门继推出《梦海》之后,今年又推出了动漫情景剧《地球大乐园》,不仅在我市城乡演出,还到韩国演出120场,十月份将参加全省调演。拍摄完成了电影、电视连续剧《婶子》、《兽医站长》、《磨坊女人》等。《海的儿女》、《李龙王》、《天赐》、《烽火天福山》等都在打磨、拍摄之中。全市有上千件乡土气息浓郁的作品在国家、省、市级文学刊物上发表,有50多项农民文艺节目在省级以上文艺调演中获奖。文化部门因势利导,先后参与举办渔民节、农民艺术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农村群众在分享“草根文化”的乐趣中提高了凝聚力。

(二)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今年,为进一步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文化部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幸福威海文化年”活动,将我市的激情广场大家乐活动、瀚海情广场文化活动、皇冠之夏纳凉晚会、“百姓放歌·唱响文登”、“和谐荣成”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乳山文化夜市、环翠区5.23歌咏会等涵盖其中。多年来,面向不同群体,精心设计了农民文艺汇演、农民文化节、全民读书等大型文化活动,举办了京剧票友大奖赛、青年歌手大奖赛、民间艺术展等专项文化活动,组织了优秀文化大院、百佳文化户创建、家庭文化展、十大藏书家评选、剪纸比赛、面塑表演等特色文化活动,激发了农民的参与热情,辐射带动了整个农村文化的全面繁荣,涌现出特色鲜明的全市幸福文化、乳山母爱文化、荣成滨海文化、文登学文化以及环翠歌咏文化等活动品牌,塑造了城市文化形象,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这些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了我市广场文化的开展,我市15个大型文化广场,先后有9处被评为“全省十佳广场”。

(三)实施“文化燎原”计划,下乡“种文化”种出新天地。各级文化部门摒除任务观念,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真心实意根据农民需求和口味到乡下“种文化”,切实把“文化下乡”变成了“乡下文化”。近年来,共向农民送书10万多册,送戏、送电影20多万场次,送普法材料10万余份。仅去年,全市就组织各类农村文化大集480场次,文化流动服务车直接把农业实用技术、特色种养技术等书籍送到农民家门口。威海市新农村文艺演出队、拥军文艺演出队,长年活跃在农村、军营、敬老院、社区、工地,为老百姓进行公益演出,满足他们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各级电影公司组成流动放映队,精心挑选上百部影片,随车携带,农民需要什么就放什么。各级艺术团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精心编排节目,常年坚持串村演出,每年演出720场次以上,观众达120多万人次,被广大农民亲切地称为“庄户剧团”。农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有效地净化了社会风气,带来了春风化雨般的效果,为维护农村稳定起到了良好的“润滑”作用。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我市农村文化事业全面推进

我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文化工作,统筹兼顾农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统筹兼顾城乡文化市场的协调繁荣发展,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一)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果。我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文物保护工作呈现新亮点,非遗保护成效明显,有效地承继了历史文脉。我市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29处,市(县)级文保单位54处。目前,全市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442处,其中新发现117处,复查325处。编辑出版了《威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汇编》、《威海文物概览》、《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等书籍。成立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出台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2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0项被列入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喜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村初步形成了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收藏展览等主导产业。荣成斥山旅游风景区被评为我市十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环翠区陶家夼村投资300余万元建设“秋色赋”艺术馆,延伸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触角,使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文登昆嵛山樱桃文化节带动了整个山区农村经济的振兴,每个民俗户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乳山充分挖掘民俗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开工建设了总投资70亿元的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等6个旅游项目。开展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增加了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激发了旅游业活力和动力。今年又投资5000万元,打造了乳山老胶 东(乳山)古玩字画城,现已进驻商户200多家。

(三)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市文化部门始终以“让党委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让经营者得到更多实惠”为目标,确立 “以规范促发展,以管理促繁荣”的新型管理理念,立足“平安工程”、“阳光工程”、“产业工程”等三大文化市场管理工程,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作风,建设合格管理队伍,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初步走出一条“政府管理、社会监督、依法经营、和谐发展”的文化市场管理之路。环翠区文化局被中宣部、文化部联合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先进集体”,文登市市场管理办公室被省人事厅、文化厅集体记三等功。目前全市农村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400多家。

五、加强领导,完善政策,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尽管我市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但与省、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后,我市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凝聚力量,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大繁荣、农村文化产业大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更加重视文化建设,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纳入农村工作总体发展规划,把农村文化建设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任务、硬指标,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像重视经济工作一样重视文化建设,逐年增加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不断促进基层文化建设。

(二)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制订优先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倾斜政策,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文化经费每年不得低于全市财政支出的1%,且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的增长幅度。对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给予经费保证。在城镇建设中,要配套搞好公共文化设施。要充分发挥好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吸引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投资体系,为实现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长远规划,明确目标。各市区要制定长期规划和近期安排,到“十一五”末,各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各社区要建成面积不少于500㎡综合性的文化活动中心。要求今年年底,全市所有镇建有不少于500㎡的规范化管理的综合文化站。更好地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和功能,大力实施五大文化惠民工程,扶持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驾驭能力。要切实加强文化系统班子队伍建设。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或引进一批文化发展急需人才,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一些领域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要完善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各位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决心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抓好基层文化建设,以更大力度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文化事业有一个大发展,文化产业有一个大突破,文化建设有一个大推进,文化队伍素质有一个大提高,文化成果有一个大丰收的“五个一”工作目标,为全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合作社2016汇报(未删减)

合力谋发展 携手奔小康

——2016年沃土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汇报 沃土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大河沿子镇夏尔托热村,依法于2010年4月1日在XX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法人代表方永正,现有资产480万元,合作社成员XX人,拥有各类大型机械50余台套,其中:大型耕整机10台套,大马力拖拉机16台,采棉机3台套;10000平方米农机大院一座;全自动播种机2台套;500平方米机库一栋;120平方米维修车间一间。300平方米烘干房一栋,50平方米小米加工车间一栋,300平方米食用油榨油车间一栋。沃土农机专业合作因地制宜,整合农机资源,利用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的优势,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供平台,推动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2016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村信用社精河县分社的大力支持下,我社完成流转土地10000余亩,分别建立棉花、小米、油葵、甜瓜农作物机械化种植基地,实现农机作业7万余亩,我社成员同心同德,团结一致,顺利将2016年的耕作任务切实完成,总结得失,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合作社的管理 一是建章立制 规范运作 为进一步加快合作社发展的步伐,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沃土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各项政策要求,及时制定了财务管理及分配、货币资金管理、社员管理、档案管理、机械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各类台账和记录,指定专人管理,并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明确领导成员工作职责及会员的权力和义务,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合作社章程,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用“六统一” 保障有序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将服务所得利润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以组织机耕、机插、机收等一系列农机作业、供应成员农业生产中所需的生产资料、并引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为业务范围,采取“基地+农户”的形式开展农机服务。为了使合作社的各项活动能够有序开展,合作社采取“六统一”的运作模式具体运作,即统一联系业务、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零配件供应、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签订作业服务合同。根据农作物播种先后,统筹安排,机动灵活,有组织地进行连片作业,切实提高作业效率。

三、分配方式多样 社员工作积极 合作社的入社方式有带机如社、带资入社、带土地入社等多种形式,分配方式根据入社方式加以确定,合作社从服务收入中,提起一定数额的公共基金,主要用于合作社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保障合作社工作的正常运转。合作社年终召开总结大会,公布每个社员全年经营作业情况,公开收入分配方案,评选出服务好、水平高、群众满意的社员和机手,最大程度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极大地提高了社员的积极性,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既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保障,而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取决于农民对其的认可和掌握程度。沃土农机专业合作社始终围绕棉花、油葵、谷子增产增收,以棉花精量直播和采棉机驾驶、维护、管理技术为切入点,扎实推广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二)取得的成绩

一、大型农机板块 实现深松土地10000余亩,耕地整地30000余亩,机械喷洒农药40000余亩,秸秆粉碎20000余亩,农机作业实现净收入100余万元;

二、农作物种植板块 棉花种植面积6800亩,经过全社上下齐心协力,精心耕作实现平均亩产320千克;谷子种植面积820亩,总产量60吨,正在陆续通过我社新建的小米加工厂进入超市;油葵种植面积1100亩,总产量200余吨,正在陆续通过我社的榨油坊加工包装投放市场;伽师瓜种植面积1400亩,由于初期对市场考察不够深入,加之中期田间管理有缺失,后期采摘上市不及时多方面因素造成甜瓜种植失利导致亏损60余万元,我们认真反思,用惨痛的教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种植板块实现净收入100万元。

三、新技术推广 今年,沃土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推广秸杆还田和秸杆综合利用技术作为新技术推广的一个主要内容,大力推广秸杆还田和秸杆综合利用技术。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周到服务获好评 沃土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开展农机作业过程中,始终坚持“诚实守信、服务周到”的原则,以服务社员、服务农民为宗旨,围绕耕、种、收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获得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的不足

一、资金仍然是我社发展过程中的短板;

二、管理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三、我社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强力的执行仍需再下功夫。

(四)2017年的思路和方向

一、继续将农机板块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积极探索种植板块的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市场研判能力,加强种植管理技术的学习;

三、2017年努力使生态种植养殖结合显出雏形;

四、拓宽渠道,吸引人才参与到合作社的生产、管理等环节;

五、力争2017合作社人均收入增加XX%.一年来,我社上下齐心,共同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合作社事业得到一定的发展,社员得到了实惠。但我们深知在合作社规建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管理不是很规范,机制不够活,服务还不够到位等,为此在自己查摆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决心在大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特色产业合作组织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促进我社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而努力。

2017我们按照习主席的指示:天上不会掉馅饼 撸起袖子加油干!

第五篇:全市2010年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全市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一、2010年全市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文化惠民工程进展顺利。以服务“两新工程”建设为重点,完成了5个高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50个高标准农村文化大院、150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市艺术馆新馆的工程建设和内部装修任务,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放映公益电影12000场,全市农村普遍实现“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任务。实施“文化下乡”服务“三农”工程,送戏下乡230场,送书画600余幅,举办艺术培训、书画展览10余场次,为51家农村庄户剧团赠配演出音响设备,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二)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大力开展文化创业活动,评比表彰文化创业活动先进单位,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审批新上文化产业项目25家,形成固定资产4000万元。着力扶持发展骨干文化企业,九羊文化产业园孝文化博览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成功举办第二届大舟山旅游节,开拓了新路;以第二届国际航空体育节暨全国航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雪野文化创意基地、雪野文昌文化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不断发展壮大。

(三)艺术创作与展演取得新突破。着力打造地方戏曲品牌,创作排演莱芜梆子大型戏《城市村官》,恢复排练传统剧目5部。大力发展群众艺术创作,在全省“星光奖”评选、曲艺大赛、农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中,有2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小戏《暖水袋,痒痒挠》参加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决赛,夺得政府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举办全市职工文艺汇演、消夏文艺晚会、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公益品牌文化活动和系列节庆文化活动,组织专场演出60余场,观众达80万人次,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顺利通过山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验收,被验收组确定为优秀等次。完成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的规划编制任务和齐长城莱芜段沿线的保护区域划定工作。策划推动鲁王工坊锡雕艺术研究院、莱芜梆子艺术研究基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组织参加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举办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增强了文化遗产影响力。

(五)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以确保重大节会文化市场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扎实开展文化市场集中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250人次,查缴非法音像制品2600余盘、非法书刊3500册,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网吧6家,取缔无证照书、摊点12处。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举办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促进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文化体制改革意见精神,完成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三定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从加强管理、依法行政的原则出发,合理设置、调整、归并相关职能,逐步建立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积极在文化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竞聘、绩效考评和干部竞争上岗,增强了文化发展活力。

二、2011年的主要工作计划

1、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市艺术馆新馆内部装修建设,加快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步伐。继续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在社区中心村建设50个高标准文化大院、200个农家书屋,全面完成社区农家书屋建设任务。

2、实施艺术创作精品工程。抓住“十艺节”在山东举办的良机,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大主题,创作排演大型戏2部,恢复排练传统剧目4部,精选各艺术门类的精品节目进行加工提升,争取在国家、省相关艺术赛事中获得好成绩。

3、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精心组织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及职工文艺汇演、少儿艺术展、消夏文艺晚会等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艺骨干培训,举办乡镇文化站长及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争取每村培养一名文艺骨干。继续推进“文化下乡”服务“三农”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完成送戏下乡150场、放映公益电影12000场任务。

4、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继续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基础工作,命名公布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好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博物馆和研究基地建设,举办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和进校园活动,充分展示非遗成果,动员全市人民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5、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力度,扎实开展打击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和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管理工作,确保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6、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认真制定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积极推动与金融机构对接,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搞好对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扶持,推动泰山盛世嘉园商业广场大地数字影院等新上项目建设。

7、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要求,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完善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加强综合执法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机制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莱芜市文广新局供稿)

下载惠水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删减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惠水县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删减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逐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了文化事业的不断......

    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报告

    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报告一、2006年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6年全市年末总人口为355.14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5‰,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6.32......

    社区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社区整合以来,社区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文化进社区工作,以创建省级文化先进社区为目标,在社区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社区......

    公安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公安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公安作为三袁故里,自古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三袁文化是不仅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公安发展的不竭动力。首届“三袁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

    文化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发布单位】文化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01-01 【生效日期】2000-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文化事业发展第十个五......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国家的角度看文化的重要性 工业091班邹奔虎***7年10月党的党的十七大召开,文化软实力正式写入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这标志着,软实力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新的着力......

    统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统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1:10 作者:马中平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文化建......

    惠水民族中学2013年综治办安全稳定工作总结

    惠水民族中学安全稳定工作总结 (2013年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责任意识,全面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