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5:1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第一篇:2013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2013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文章来源:曹兵海 作者:体系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02-25 浏览次数:428 2013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2014年2月25日发布)

一、国际牛肉生产与贸易概况

1、国际牛肉产量

2013年全球牛肉增产92.7万吨,折算胴体基础的总产量为5848.5万吨。产量超百万吨的国家(盟)是(万吨):美国(1170.2)、巴西(960.0)、欧盟(27国,769.0)、中国(563.7)、印度(375.0)、阿根廷(280.0)、澳大利亚(227.0)、墨西哥(177.5)、巴基斯坦(157.5)、俄罗斯(140.0)、加拿大(101.5)。

2、国际牛肉消费量

2013年全球牛肉消费量5682.0万吨,与2012年持平。牛肉消费量超百万吨的国家(盟)是(万吨):美国(1163.8)、巴西(786.0)、欧盟(27国,778.0)、中国(600.7)、阿根廷(262.0)、俄罗斯(239.2)、印度(210.0)、墨西哥(179.5)、巴基斯坦(152.7)、日本(127.5)、加拿大(101.8)。

3、国际牛肉贸易量

2013年全球牛肉总贸易量1607.8万吨,其中出口890.3万吨,进口717.5万吨。与2012年相比,牛肉总贸易量增加130.6万吨,出口量增加75.7万吨,进口量增加54.9万吨。

2013年牛肉出口量超过10万吨的国家(盟)是(万吨):巴西(180.0)、印度(165.0)、澳大利亚(153.0)、美国(111.5)、新西兰(54.7)、乌拉圭(38.0)、加拿大(32.0)、巴拉圭(30.0)、欧盟(27国,26.0)、墨西哥(20.5)、阿根廷(18.0)。

牛肉进口量超过20万吨的国家(地区、盟)是(万吨):美国(102.4)、俄罗斯(100.0)、中国(40.0)、日本(76.7)、香港(45.0)、韩国(37.0)、欧盟(27国,35.0)、墨西哥(22.5)、加拿大(32.0)、委内瑞拉(22.5)、埃及(21.5)。(USDA「World Markets and Trade」(In selected countries),首席科学家 曹兵海)

二、国内牛肉生产与贸易概况

1、国内肉牛生产与牛肉产量 2013年屠宰肉牛约2200万头,胴体产量约571.1万吨,净肉产量约479.7万吨。杂交牛胴体重平均302.5 kg/头,中大体型本地黄牛胴体重平均260.0 kg/头,南方本地小黄牛胴体重平均173.6 kg,全国平均胴体重245.4 kg/头。肉牛产值约3382.1亿元。2013年屠宰牦牛约243万头,胴体重平均122.2 kg/头,胴体产量约29.7万吨,净肉产量24.9万吨,牦牛产值约168.5亿元。(肉牛牦牛体系测算)

2、国内牛肉贸易

2013年,牛肉进出口贸易量合计299563.9吨,比2012年增加225959.2吨,进出口贸易额合计13.12亿美元,贸易赤字12.24亿美元。2013年牛肉净进口量(287861.0吨)是2012年(49204.1吨)的5.9倍,比2012年增加了238656.9万吨。

2013年进口牛肉293712.4吨,进口额126791.67万美元,进口均价4316.86美元/吨。其中,冷鲜带骨牛肉2959.8吨、1523.19万美元,冷鲜去骨牛肉8257.7吨、5208万美元,冷冻带骨牛肉57784.5吨、16487.88万美元,冷冻去骨牛肉224710.4吨、103572.60万美元。

2013年出口牛肉5551.5吨,出口额4414.27万美元,出口均价7951.54美元/吨。其中,冷鲜带骨牛肉0.7吨、0.90万美元,冷鲜去骨牛肉485.6吨、371.31万美元,冷冻带骨牛肉1.7吨、0.72万美元,冷冻去骨牛肉5363.4吨、4041.33万美元。

2013年进口牛肉的省(市)共19个,年进口量合计(吨)超过1000吨的有13个,分别是天津(91738.8)、辽宁(78011.4)、上海(46926.5)、江苏(17598.1)、北京(14726.4)、山东(10157.2)、广东(9402.3)、黑龙江(5153.9)、吉林(5141.2)、安徽(2347.8)、内蒙古(2241.6)、福建(1721.1)、浙江(1177.9)。

2013年出口牛肉的省(市)共8个,年出口量合计(吨)超过100吨的有6个,分别是湖南(3721.0)、吉林(1195.2)、辽宁(409.7)、内蒙古(193.6)、河北(147.5)、重庆(100.0)。(据中国海关综合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CPS),不断扩充饲草料营养成分数据库和完善回归预测模型,饲养标准研究持续推进。蒸汽压片、膨化、青贮、秸秆汽爆等饲草料加工贮藏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香蕉茎叶、甘蔗稍、柠条、木薯渣等区域性非粮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营养调控对肉质、健康、环保的影响,降低氮、磷、温室气体排放等研究逐渐开展,推动了肉牛全混合日粮(TMR)、专用精补料及添加剂需求量持续增加。由此支撑了肉牛、牦牛放牧补饲、短距离易地育肥、低成本规模化围栏肥育技术由北向南推广。母牛和犊牛营养研究不断深入,饲养管理不断规范,以及架子牛涨价,促进了本地母牛、引进优质母牛自繁自育体系建立,带动了犊牛定向培育、高附加值犊牛培育技术应用、形成了牧区、农区不同生产模式,扩大了奶公犊和淘汰奶牛育肥生产。产业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肉牛高档肥育、高附加值西餐红肉生产、普通育肥等肉质差异化生产的发展。牦牛放牧补饲、早期断奶补饲、季节性规模化饲养错峰出栏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牦牛养殖模式改变和养殖效益的提高。(据:2013 年中国反刍动物营养需要与饲料资源研讨会论文集等)(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 王之盛)

3、疾病控制领域

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制定了《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规定其中普通牛种进行O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奶牛和种公牛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边境地区牛、羊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了动物疫病净化评估认证工作,制定了《规模化牛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方案》(试行)。全国大部分省市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各地中长期(2013-2020)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兽用处方药品种目录(第一批)》发布。牛口蹄疫O型、亚1型及A型三价灭活疫苗、牛口蹄疫O型、亚1型二价灭活疫苗及牛结核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等新产品获批新兽药证书,防治呼吸道疾病中药复方口服液已通过第二次审评。《牛奶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等132项标准已经由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定通过,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结核干扰素γ检测方法已报批国家标准。开展了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产衣原体、牦牛结核及牦牛布氏杆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牛羊焦虫病综合防控技术”和“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药物防治技术”等作为片区农业适用品种和技术推荐材料建议在流行地区推广。完成了牛支原体弱毒疫苗的安全性研究,构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双基因病毒并申报了转基因安全评价生产性试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传统减毒疫苗获得了临床试验批文。牛羊肠毒血症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的制备方法、牛口蹄疫O型ASIA I型肽疫苗的多肽及其制备方法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研制牛支原体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方法及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检测技术。建立牛环形泰勒虫悬浮培养细胞系,并以牛环形泰勒虫裂殖体蛋白TlSP为基础,开发了检测泰勒虫通用间接ELISA方法。(疾病控制研究室主任 郭爱珍)

4、加工与品质控制领域

完成了夏南牛、西杂牛和牦牛主要分割肉加工特性评定。对安格斯牛×秦川牛、安格斯牛×河西黄牛、鲁西黄牛×利木赞牛 3种杂交肉牛牛肝的营养成分及食用品质的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牛肝氨基酸评分高于或接近FAO提出的标准模式。研究了HiOx-MAP、CO-MAP、真空包装等对冷却牛肉不同部位肉牛肉色度、总还原能力、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NADH含量对肉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冷却牛肉的CO气调包装技术。研发了新型重组酱牛肉加工工艺,优化了浓缩牛骨真空冻干汤料的真空冻干工艺。评价了乳酸、乙酰丙酸及醋酸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效果及后续耐酸性的影响。(加工与质量控制研究室主任 罗欣)

5、设施与环境控制领域

国内肉牛养殖仍以敞篷式牛舍为主,对于牛舍环境控制的研究也相对较少。丁露雨等人研究显示,采用喷雾联合悬挂式风机的处理舍空气温度平均可降低2.1℃,降低3.2℃的体感温度,有效缓解热应激;锦江黄牛日增质量可提高0.19 kg/d,提高率为27.5%。针对夏季热应激,付戴波等人在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可提高热应激条件下肉牛对养分的消化率,改善肉牛生产性能。高玉红等人检测了河北省不同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内外空气中的细菌含量,结果表明夏冬两季不同建筑类型的牛舍内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舍外,冬季密闭式牛舍内细菌数量是舍外的2.6~9.6倍,且1.2 m高的细菌数量也显著高于0.6 m。这就提醒我们需要在密闭牛舍屋顶或侧墙上部设计通风口,保证冬季牛舍的合理通风。

在废弃物处理利用方面,国内在减少牛场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同处理对牛粪厌氧发酵沼气产生量、土地对粪便养分的承载力以及施于农田后各养分转化规律等方面仍为研究热点。在牛粪作为有机肥生产中,对抗生素降解、病原菌消灭以及在生物反应器中利用牛粪微生物对有机溶剂进行生物降解方面有了进一步研究。同时对发酵温度、原料配比、接种物的种类和数量及牛粪固体物堆肥技术等也进行了深入研究。(设施与环境控制研究室主任 刘继军)

6、产业经济领域

2013年度,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饲养管理与技术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养殖与发展模式、市场流通、经济效益、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侧重于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全国、不同省份、不同市(县)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结合各地肉牛生产实际情况,对肉牛养殖最优规模及技术的分析;在养殖与发展模式方面,侧重于对肉牛养殖业及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及趋势探讨、以及不同肉牛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在牛肉市场流通领域,关于牛肉价格变化的原因及趋势判断以及牛肉供求失衡的研究成果较多;在肉牛产业经济效益方面,侧重于不同饲喂、管理模式、养殖方式下,肉牛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提高肉牛生产效益的综合措施,以及肉牛产业链利益分配调查和改进空间的分析;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对高档牛肉、无公害牛肉的质量标准、生产要点、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牛肉品质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探讨了肉牛养殖及屠宰加工可追溯体系的应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张越杰)

第二篇:2015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资料

2015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一、国际牛肉生产与贸易概况

1、国际牛肉生产量

2015年全球牛肉总产量(折算胴体基础)为5843.3万吨,较2014年减产131.3万吨。产量超百万吨的国家(地区)是:美国、巴西、欧盟(27国)、中国、印度、阿根廷、澳大利亚、墨西哥、巴基斯坦、俄罗斯和加拿大。

2、国际牛肉消费量

2015年全球牛肉消费量为5646.6万吨,较2014年减少了124.2万吨。牛肉消费量超百万吨的国家(地区)是:美国、巴西、欧盟(27国)、中国、阿根廷、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和日本。

3、国际牛肉贸易量

2015年全球牛肉总贸易量为1716.0万吨,其中,出口960.1万吨,进口755.9万吨。与2014年相比,牛肉总贸易量减少了73.0万吨,出口量减少了38.9万吨,进口量减少了34.1万吨。

二、国内牛肉生产与贸易概况

1、国内牛肉生产力水平与产量

2015年全国肉牛屠宰量约为2100万头,胴体总产量约为545万吨,牛肉产量约为460万吨。杂交牛胴体重平均为305.7 kg/头,中大体型本地黄牛胴体重平均263.0kg/头,南方本地小黄牛胴体重平均174.2kg,全国平均胴体重246.5kg/头。2015年牦牛屠宰量约300万头,牦牛胴体重平均为123.0kg/头,胴体产量约为40万吨,牛肉产量接近30万吨(根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测算)。

2、国内牛肉贸易量

2015年牛肉进出口总贸易量(不含牛下水等产品)约47.9万吨,比2014年增加了17.5万吨,牛肉进出口总贸易额为23.65亿美元。2015年牛肉净进口量47.4万吨,是2014年29.7万吨的1.6倍。全国共有25个省(市)自治区进口牛肉,1月至11月份共有13个省(市)区进口牛肉量超过1000吨,它们分别是天津142593.3吨、上海83684.0吨、辽宁38952.5吨、北京33641.7吨、江苏31278.8吨、山东25186.9吨、广东23710.0吨、福建16309.0吨、浙江5435.2吨、黑龙江3221.2吨、安徽1635.7吨、河北1599.8吨、重庆1015.5吨。2015年共有6个省(市)区出口牛肉,其中,1月至11月份统计,有3个省(市)区的牛肉出口量超过100吨,它们是湖南3368吨、辽宁702.8吨和吉林199.7吨。

三、国际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1、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

肉牛产业发达国家始终保持着肉牛育种的领先位置,且市场化肉牛育种体系始终支撑着产业需求。2015年该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的是肉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部分国家联合育种是一个发展趋势。如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动物遗传育种部(AGBU)负责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肉牛多品种遗传评估。根据中国肉牛市场需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多个国家对中国肉牛种业市场的推销力度进一步加大,北美和欧洲多国仍在极力推动向我国开放活牛出口市场。胚胎生物技术作为优秀种公母牛扩繁手段仍在广泛应用,胚胎和冷冻精液等遗传物质交换仍然是全球肉牛良种基因传播和利用的主要手段。

2、饲料营养领域

不断完善构建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快速评定模型和大数据库,加强了对饲料组合效应的评定,优化建立了肉牛能量分配模型等预测模型。肉牛产业发达国家更加重视肉牛饲养成本的控制和低成本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瘤胃健康和环境减排仍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通过改变日粮配制和粗饲料的加工质量降低育肥期肉牛瘤胃酸中毒风险,研究不同日粮结构和瘤胃调控剂对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发酵模式的影响,重视微量营养素对母牛围产期和犊牛的营养,并研究通过氢营养途径和非氢营养途径减少甲烷排放的调控技术。采用计算机智能化管理改进饲养管理制度,保护动物福利与减少肉牛的应激反应,充分发掘肉牛的遗传生长潜力。通过上述技术集成,形成了围产期母牛、犊牛、青年牛和育肥牛等分阶段精细饲养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肉牛生产水平,改善牛肉品质。

3、疾病控制领域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仍是肉牛最主要疫病,美国已上市了多价疫苗(针对4-5种病毒和1-2种细菌)用于该病预防,某些基因的多态性影响牛体对该病的易感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统计的重大疫情主要包括:疯牛病、O型口蹄疫、南非1型(SAT 1型)口蹄疫、南非2型(SAT2型)口蹄疫、蓝舌病4型、蓝舌病1型、炭疽、狂犬病和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兽医流行病学在牛病防控经济学评估、病原体传播轨迹追溯、疫病传播模型等方面的应用增多。新型诊断技术研发仍以快速、高通量为特征。同时,利用组学技术挖掘出一些新型免疫标识和诊断靶标,发现了溶血曼氏杆菌、嗜睡杆菌、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病原体免疫原性蛋白。以猩猩腺病毒为活载体构建了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重组疫苗。

4、加工与品质控制领域

将荧光光谱、近红外反射光谱应用于预测分级、脂肪酸组成以及黑切牛肉判别,利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预测肉牛胴体瘦肉产量、脂肪含量以及分割肉产量。牛肉品质控制中,通过脉冲电场处理,排酸温湿度控制、包装材料选择等方式改善热牛肉嫩度仍然是牛肉嫩度改善方面的研究重点。低压电刺激有助于宰后肌肉成熟期间热休克蛋白浓度的提高。通过乳酸、辛酸等抑制微生物繁殖,延长货架期。使用抗菌剂干预无骨切块牛肉用以评估货架期及对感官特征的影响。针叶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被认为是用来延缓牛肉馅饼颜色和脂质氧化的有效方法。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酶和磷脂酶对于牛肉风味的形成受到了诸多学者关注。

5、设施与环境控制领域

在牛舍环境控制方面,国外主要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及饲养条件下对肉牛生产的影响,并对肉牛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评估。在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方面,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依旧是处理与利用牛粪的主要技术手段。一些现代化技术手段被用来评价堆肥的腐熟效果。在厌氧发酵方面,美国有学者探究了温度、流速、PH值、不同底物浓度等因素对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影响,以及不同厌氧反应形式对底物结构转变的影响。突尼斯的专家学者对厌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做了相关研究。

6、产业经济领域

2015国际牛肉供给方面的产业经济研究主要集中于肉牛饲养与牛肉生产方面的实证研究。例如,评估饲料和肉牛改良方案对企业经济贡献的全面方法、传统和新型生产系统的经济分析、使用仿真建模和系统分析探索创新肉牛生产的现代化模式。国际牛肉消费和进出口方面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关税调整对肉牛产业的影响、切割和热处理对牛肉消费观念的影响等。还有一些研究侧重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企业战略,基于系统生命周期评估肉牛生产部门环境与经济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各国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四、国内肉牛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1、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

2015年顺利完成了我国肉牛业主导品种及主要杂交群体分布及存栏量调查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该调查首次摸清了我国肉牛主导品种和主要杂交群体的数量和遗传背景,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进行的系统深入并与生产紧密结合的调研工作,为主产区肉牛生产、牛群改良提供了翔实科学的数据资料,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实施方案》得到进一步推进,筛选出了11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并已投入使用,完成了肉牛育种数据传输网络建设,扩大充实了肉牛育种数据库。肉牛全基因组选择的参考群体屠宰测定数量进一步扩大。国内持续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批进口母牛及胚胎。国内联合育种趋势明显,首次成立了由全国15家种公牛站组成的肉牛后裔测定联盟,联盟已经注册并开始工作,制定了2016年肉牛后裔测定计划和方案,这将有力促进我国肉牛种公牛选择的准确度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2、饲料营养领域

加强了对区域性非粮饲料资源营养价值和风险危害因子的评定,注重基础大数据的挖掘积累。重视地方牛种、外血杂交牛、淘汰乳用牛育肥的营养需要差异,发掘地方牛种的生长潜力和生产优质牛肉潜力,研发形成了肉牛差异化育肥的产业化技术。注重低成本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和粗饲料间的营养组合增效研发工作,注重母牛的营养和高附加值犊牛的培育和研发。研发母牛适度限饲技术和低成本饲养技术,推动肉牛专用商品饲料的推广和全混合日粮(TMR)饲喂制度的建立,促进肉牛饲养标准化建设。重视肉牛养殖与环境保护,通过优化日粮配制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以降低氮、磷以及甲烷等排放。在牧区重点对牦牛放牧和舍饲采食行为学差异进行了研究,重视营养调控对牦牛消化道发育和肉质改善的研究,以及对牦牛僵牛后期补偿生长影响的研究,促进了放牧牦牛冷、暖季有效补饲技术和半农半牧区牦牛舍饲错峰出栏生产模式的推广。

3、疾病控制领域

农业部统计的牛重大疫情有口蹄疫(A型)和布鲁氏菌病。牛呼吸疾病综合症(BRDC)仍是肉牛流行最严重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牛支原体肺炎,其次为关节炎。放牧牛梨形虫病常发。随着母牛规模化养殖的增多,犊牛腹泻病危害将加大。牛血清中发现人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俗称蜱咬病)抗体。发布了3个疾病(动物炭疽、片形吸虫病和动物衣原体病)诊断技术行业标准,修订了2个疫苗(Ⅱ号炭疽芽孢疫苗和布氏菌病活疫苗A19株)国家标准。在新技术和产品研发上,与牛病相关的防控产品有26个在本获新兽药注册证书。治疗牛呼吸道疾病纯中药制剂“菌毒清”申报了新兽药证书,并已通过国家兽药评审委员会评审和新药复核。完成了牛结核IFN-g检测试剂盒《新兽药注册资料申报补充资料》的上报,牛支原体弱毒疫苗申报了新兽药注册临床试验。同时,牛种布鲁氏菌分子标记疫苗株等多种牛用疫苗和牛病检测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4、加工与品质控制领域

研究提出商业化本地黄牛胴体分割技术规程。对不同类型牛肉分级分割差异化评价分析,实现了牛肉的精细分割增值技术,肉牛牦牛胴体品质特征与脂肪沉积预测模型与判定技术,涮烤牛肉热剔骨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研究了肌内结缔组织中成熟交联和蛋白多糖与结缔组织的内在关系。阐明了组织蛋白酶在牛肉宰后成熟嫩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制出天然嫩化剂,开发了嫩化牛肉制品,通过酸、碱、高压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方法改善牛肉嫩度的研究仍在进行。新型剔骨吊挂排酸技术替代传统胴体吊挂排酸可在保持传统工艺诸多优点的同时降低能耗并提升肉品质。添加琥珀酸盐可降低牛肉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程度、维持线粒体正常的呼吸作用,保护牛肉色泽稳定性。研发嫩化调理牦牛排及货架期预测。异地育肥牦牛胴体与分割肉质量测定与菜肴开发,研发形成了酱卤、肉糜牦牛肉菜肴生产技术。开发了一种含氧气量较低的气调包装技术,保证了肉色并延长了冷却牛肉货架期。发现两段式冷却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牛肉色泽。

5、设施与环境控制领域

在牛舍环境控制方面,主要针对极端天气条件下不同地区的肉牛舍内环境控制与调节开展了研究。现有研究发现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气候对肉牛的生理指标和牛肉品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合理的降温系统如上置冷风管通风模式、喷雾通风系统在牛舍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肉牛的热应激,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和投入产出比。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在肉牛舍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保证牛舍保温性能的同时能有效降低舍内湿度和污染物浓度。在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对粪便清除与利用的相关工艺及设施设备等均有所研究。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被引入到该领域,例如,利用光谱学技术分析堆肥过程中有机物质的特性,元素分析和高效液相联合检测有机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等。

6、产业经济领域

2015年国内肉牛产业经济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牛肉生产与产业发展、牛肉市场、进出口贸易、扶持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在牛肉生产与产业发展方面,主要针对全国、不同省(市)区以及不同市(县)的资源禀赋,研究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模式、适宜的养殖规模与养殖技术;牛肉市场方面的研究主要对牛肉价格变化的原因、趋势判断以及牛肉供求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不同地区消费者牛肉购买意愿和行为研究也在逐渐深入;牛肉贸易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分析了自由贸易区建设对进口牛肉量以及国内肉牛产业的影响;在扶持政策方面,从全国和地区的角度分析相关政策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该领域研究正不断深入。(曹兵海/张越杰撰写,李俊雅、王之盛、郭爱珍、罗欣、刘继军、张越杰供稿)

第三篇:2014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2014大宗蔬菜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

一、国内蔬菜生产及贸易概况

(一)国内蔬菜生产

根据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网对各省市上报的数据统计分析,2014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约3.19亿亩,比2013年约增加1.9%;总产量约7.58亿吨,比2013年约增加3.1%,蔬菜产业规模持续稳定增长。蔬菜市场价格全年保持低位运行,根据农业部580个县定点监测的数据分析,2014年4月到12月产地蔬菜价格比2013年平均低8.2%,仅年初和12月份出现同比略高,全年鲜菜市场价格有九个月较2013年同期有明显下降。

(二)国内蔬菜贸易

1.贸易总额。2014年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其中,蔬菜出口额达到125.0亿美元,同比增长7.9%;进口额为5.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贸易顺差119.9亿美元,同比增长7.3%。

2.贸易结构及流向。2014年我国鲜冷冻蔬菜出口额达到52.6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42%;加工保藏蔬菜出口额达到45.1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36%;干蔬菜出口额达到27.1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22%。主要出口的蔬菜品种是大蒜、干香菇、番茄酱罐头、生姜、洋葱等,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市场、东盟市场、欧盟市场、北美市场和俄罗斯市场。

二、国际蔬菜生产及贸易概况

(一)国际蔬菜生产

据FAO数据估算,2013年世界蔬菜收获面积约为5823万公顷,较2012年增长约2.3%;总产量约为11.35亿吨,较2012年增长约2.3%。蔬菜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仍为中国、印度、美国、土耳其和伊朗,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约51.13%、10.65%、3.01%、2.49%和2.08%;蔬菜收获面积排名前五的国家为中国、印度、尼日利亚、土耳其和美国,分别占全球收获总面积的约41.69%、14.85%、3.25%、1.91%和1.80%。

(二)国际蔬菜贸易

1.贸易总量。据联合国统计署数据,2013年世界蔬菜进出口贸易总量约为1.7亿

欧美国家开始重视嫁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近年由于禁止使用溴甲烷土壤消毒方法,对嫁接砧木品种选择、砧穗亲和性、嫁接方法等研究逐渐增多。Mohamed等以西瓜品种为接穗,南瓜品种为砧木,分别通过舌接、插接、侧接方法进行嫁接,发现与插接法和侧接法相比,舌接法显著提高了株高、侧茎数、雄花数、单株果实重。Miceli等用野生茄子为砧木,进行砧木断根、顶端45°斜切方法与接穗贴接,有效解决了砧木发芽不齐、生长缓慢导致嫁接时间不匹配问题,同时断根嫁接苗定植后缓苗时间缩短。

栽培营养液自动灌溉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通过构建实时监测的植物生理模型和远程介导的传感装置实现营养液供给自动化,进而完成植物终端的实时监控。

重视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土壤理化性质、施肥、连作等都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对有机番茄农场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示脂肪酸甲酯的冗余分析(RDA)可解释29.3%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高强度蔬菜种植条件下施用高量堆肥比低量堆肥和不施肥,0—10 cm土壤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真菌18:1ω9和丛枝菌根真菌的标记磷脂脂肪酸单体(PLFAS)数量显著增加。耶鲁农场田间试验表明,施用牛粪较施用化肥土壤含有更多的β-内酰胺耐受细菌。连作黄瓜根际土壤的活跃细菌群落丰度受种植茬数显著影响。

菜田氮素损失阻控研究仍为重点。结合开放通路红外光谱逆分散技术和反向拉格朗日随机扩散模型开展的菜地氮排放研究认为OP-FTIR/WindTrax可以量化菜田土壤气体氮损失;露地黄瓜-白菜轮作体系中使用DCD(双氰胺硝化抑制剂)可减少N2O的排放量,露地花椰菜种植中使用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硝化抑制剂)可减少N2O的排放量;蔬菜作物使用硝化抑制剂(DCD、DMPP)平均提高氮肥利用率;露地菜田(卷心菜、菠菜)上使用DCD可以抑制土壤NH4+-N转化为NO3--N;种植10年的温室中采用还原土壤消毒法(淹水条件),可提高土壤对NH4+-N的生物固定,NO3--N的累积量减少,NO和N2O的排放量降低;露地叶菜类蔬菜土壤N2O的排放量比果菜类土壤高,湿润的夏季土壤N2O的挥发量减少。

有机肥高效施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有机无机肥配施较单施化肥提高温室番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脱氢酶活性,实现增产目的。露地花椰菜种植中发现,与采用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相比,单施有机肥或化肥处理均减产;全部施用有机肥会导致蔬菜减产,但可增加果实干物质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塑料大棚蔬菜土壤施用堆肥和木屑显著增加土壤脱氢酶、磷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碳固定;露地莴苣种植中施用蔬菜废弃物堆制

防控研究,计划2015年进行大田释放试验。已在构思将该技术用于对斜纹夜蛾等其它重要蔬菜害虫遗传防治的研究。

(五)采后处理与加工技术

脉冲强光(激光)杀菌技术被广泛应用。该技术是最新一代冷杀菌技术,无污染、杀菌快(纳秒级)、能效高,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包材杀菌,并开始在蔬菜表面减菌进行应用研究。

可降解塑料技术的研发标志果蔬加工业废弃物利用进入新阶段。欧盟利用果菜汁加工业排放的大量废水,研发出廉价、符合欧盟绿色标准的可降解塑料技术及生产工艺。

四、国内蔬菜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一)遗传改良与品种选育

种业创新受到国家的重视。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种业科研成果机构与科研人员权益比例试点工作”的通知》(农种发(2014)4号)。要求建立和完善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激发科研人员育种创新活力,保护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合法权益,规范种业科研成果交易,提高成果转化率,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袁隆平、傅廷栋、谢华安等十余名院士专家向政府建议,将包括蔬菜在内的八大农作物杂种优势育种列为国家重点科技专项,得到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农业部正组织相关专家撰写项目建议书。科技部已将包括蔬菜等七大主要农作物育种列为“十三五”的重点科技专项,组织专家撰写项目实施方案并征求意见。

育种目标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的优质、丰产、多抗目标之外,增加了多样化、小型化、耐贮运、适于机械化生产等育种目标。近年来,开展正规育种研究的蔬菜已达30余种,且同一种蔬菜出现不同的类型。如大白菜,就有适于不同季节栽培、熟性、栽培方式、包球方式等几十种类型。小型化趋势明显,小型白菜-娃娃菜、迷你黄瓜、樱桃番茄、小型园球甘蓝广受市场欢迎。为适应农村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立,育成推广一批耐裂、耐贮运的番茄、辣椒、甘蓝等品种。适于机械化收获的干椒、加工番茄品种已育成并推广。

分子育种继续取得重要进展。国内科研教学单位分子标记研究愈来愈向实用化发展,开发出许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分子标记,如番茄中开发出抗TY病毒、叶霉病等20余种常用标记,黄瓜开发出苦味、抗黑星病、枯萎病等十余个常用标记,大白菜开发出抗根肿病、紫色分子等标记,甘蓝开发出抗枯萎病、显性雄性不育、无蜡粉亮绿性状等

润栽培对作物吸收量较大的养分离子具有较好的保留作用;把干燥的绿薄荷和鼠尾草等芳香植物按不同比例添加到土壤中,可改善土壤性状量。通过开发基于 Zigbee 无线传输的温室作物信息采集系统与灌溉执行终端,构建了温室智能灌溉远程控制平台。多地高山蔬菜生产中开始尝试大众菜和精细菜合理搭配生产模式,形成多套栽培茬口及模式、生态栽培技术;开展高山野生阳荷笋软化栽培和营养成分研究。

克服连作障碍技术不断发展。筛选出多种蔬菜作物病害的拮抗菌株;发现大蒜、积肥和含微生物菌剂的生物有机肥、生物炭及部分作物残茬等植物源活性物质可抑制病原菌。深化研究轮作、间套作、伴生、填闲等作物多样性种植体系技术在克服连作障碍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土壤肥料研究主要集中在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动态变化、土壤氮/磷损失阻控等方面。土壤重金属修复生物原位钝化技术(BISIPC)取得突破;改良剂与能源植物联合、土壤生物与植物联合、乳酸菌将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门发展方向之一;采用各种堆肥技术和手段对粪肥中抗生素残留的去除的应用前景广阔;重金属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累积、迁移规律的研究获突破;菜田土壤Cd污染控制研究引起重视;沸石与羟基磷灰石组配改良剂能有效降低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的含量及蔬菜可食部分吸收量。发现包括大棚菜地微生物群落整体代谢活性、多样性和均匀度,设施菜地细菌和nirK型反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丰度,连作黄瓜或番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碳/氮比例和细菌优势菌群、真菌优势菌群数量等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和群落结构多样性规律,以及秸秆还田、沼渣基施、硝态氮肥比例的、铵态氮肥比例对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菜田土壤氮、磷损失阻控研究方面,发现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地区的N2O排放、土壤水分、温度、降雨量与硝态氮淋失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对产量、果实品质等的影响。

(三)设施蔬菜技术

设施及设备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进展。将日光温室北墙处设置黑色集热幕墙、水蓄热的主动蓄放热系统与地源热泵相结合的“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可滑动的日光温室岩棉彩钢板保温系统,低成本的水循环蓄热系统“日光温室水帘系统”、“日光温室水墙系统”,利用北墙弧形集热幕、水循环蓄热系统代替后墙集热和蓄热作用的、高保温性的三折式新型日光温室,低成本、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屋架组合管网太阳能集热日光温室”等增温效果明显,部分还具有防雨、防雪、防风、防火能力。室外多曲面槽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带竖向空气通道的太阳能相变墙体蓄热的日光温室试验取得进

唾管分布的细胞,首次证明这些细胞对病毒的特异性传播非常关键,这为定位烟粉虱体内与传毒相关的蛋白、研发干扰烟粉虱传毒的技术奠定了基础,成果发表在病毒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浙江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发现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的卫星编码的致病蛋白βC1直接与烟草、拟南芥体内茉莉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转录因子MYC2互作,从而阻碍了茉莉酸代谢途径对下游萜类物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启动,压抑了植物的抗虫性,同时证明MYC2是植物中病毒侵染的一个保守位点。论文发表在植物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Plant Cell》上。

重要病原菌效应因子研究进展显著。基于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解析了辣椒疫霉、大豆疫霉、致病疫霉等多个卵菌种菌基因组中含若干效应蛋白,它们隶属胞质效应蛋白或质外体效应蛋白。目前已克隆了卵菌的多个效应基因,探索了其侵染机制,并开展了效应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找到了宿主体内多个与效应蛋白互作的靶标分子(如PI3P、MAPKKKε等),解析了几个效应蛋白三维结构(如AVR3a4、PexRD2等),尝试基于三维结构,深入研究其转运宿主细胞机制及致病机制。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控制与综合解决方案示范效果显著。据农业部统计,2014年在全国31个省区组织开展蔬菜等10种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工作,建立示范区538个,示范面积920万亩,辐射带动7160万亩。从试点效果看,一是集成一批技术模式,二是农药减量控害显著,三是节本增效显著,四是示范带动效应显著。农业部力争到2020年全国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覆盖率达30%以上。

(五)采后处理与加工技术

应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综合控制的方法,对蔬菜进行采前及采后处理,在延缓蔬菜采后衰老,维持品质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利用热处理、间歇变温处理提高番茄、青椒的品质及采后耐冷性;高压电场能够有效抑制黄瓜、番茄采后的衰老;微波处理可以提高蒲菜、慈姑贮藏期生理及品质;外源一氧化氮熏蒸处理提高芥兰、番茄的采后品质;茶树精油、薰衣草精油、玫瑰果精油控制果蔬采后病害;利用绿光、红光、蓝光LED灯照射能够抑制青花菜采后黄化;乙醇新型固体缓释剂处理番茄可以提高番茄品质;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利用反射和半透射高光谱图像、核磁共振技术等,应用于番茄的早期冷害无损检测。

国产化、高效节能加工装备得到推广。国产化鲜切蔬菜自动计量包装装备开始推广,应用效果良好;随着多省市限制20吨以下锅炉的使用,中小型热泵干燥装备在宁夏等地开始应用,标志高效节能方式开始在脱水蔬菜产业中应用。

第四篇: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2-2-1 来源:宜宾市畜牧兽医局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宜宾市现代特色畜牧业调研组

摘要: 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是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山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调研在摸清周边地区肉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研究当前我国发达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宜宾如何依托乌蒙山区良好的地域生态环境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和新措施,为我市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我市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新跨越提供参考。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

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委农办、市畜牧、商务、招商、统计、科技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肉牛产业调研组。分为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企业招商调研、市场调研三个专题组开展工作。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以实地考察为主,2010年8月16日-9月5日,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组赴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和省内毗邻的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对当地肉牛资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企业招商组赴河南、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对我国现代奶牛、肉牛业深加工龙头企业——蒙牛集团、科尔沁牛业、皓月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察;市场调研组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对国际国内、长三角、珠三角、我市周边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市场现状及其趋势进行了调研。此外,调研组还采用了专家座谈、个别交流、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际国内畜产品消费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宜宾市特色畜牧业的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研结论采信建议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以及宜宾现有地方品种特点,鉴于我市肉牛品种个体偏小、产肉率低、杂交牛比重不大等客观因素,优质肉牛出栏量尚不足以满足一个年屠宰5万头牛的规模化精深加工企业需求,以及同国内知名肉牛加工企业的前期沟通情况,在目前引进一家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条件暂不成熟。

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一是依托现有筠连好牛旺等肉牛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扶持,积极发展牛肉食品加工业,开发休闲牛肉制品、军需罐装牛肉制品和清真牛肉制品,做大生产规模,做响产品品牌,带动肉牛养殖发展。二是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充足的饲草、农作物秸秆和酒糟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养殖发展模式,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加大品种改良,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力争3-5年内,我市年出栏肉牛20万头以上,优质牛肉牛出栏量在5万头以上,达到引进发展国内知名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基础,同时,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继续与国内其它龙头企业对接,争取早日实现肉牛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的新突破。

二、现代肉牛业发展现状

(一)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全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⑴肉牛品种。我国有着丰富的品种牛资源,其中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和延边牛为我国五大著名品种,其牛肉品质上乘。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由国外引进了海伏特、安格斯、肉用短角、夏洛来、利木赞等肉用品种和西门塔尔等兼用品种牛,用来杂交改良当地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⑵养殖情况。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屠宰加工业的崛起,我国五大黄牛体系品种牛的存栏量逐年下

滑,到2009年底存栏总量仅200万头左右,占全部肉牛存栏量1.89%。我国肉牛养殖多为分散饲养,大型肉牛育肥场和规模饲养场出栏量仅5%左右。在肉牛饲养育肥过程中,缺少专用的添加预混料,饲料混杂、年龄混杂,导致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牛肉的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同时,肉牛养殖缺乏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散养者过度强调节粮,忽视了肉牛的品质差异;而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牛日粮的50%以上是精料,不再是“节粮型畜牧业”。

⑶牛肉制品生产加工。在屠宰加工方面,出现两种极端:一是屠宰设备极其简陋,对肉牛的加工利用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是屠宰设备先进,屠宰能力很强,但肉源供不应求,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停工状态。在牛肉产品加工方面,多年来我国的牛肉主要是以未经处理的鲜肉、冷冻牛肉和熟食的形式进行销售,而经过排酸熟化处理的冷鲜牛肉很少,产品未进行适当的分类、分级和处理,造成产品的价格降低,销量受阻,加工厂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熟牛肉大多是由家庭作坊生产,未形成批量生产,加工方式简单,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缺少精加工产品,牛肉制品转化率较低仅为3%-4%,而肉牛业发达的国家牛肉制品转化率为30%-40%。

2、毗邻地区肉牛业发展现状

(1)云贵山区肉牛业现状

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是以山地为主,草山草坡资源丰富,肉牛养殖历史悠久,肉牛养殖役肉兼用,相对来说侧重于役用,商品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品种资源:拥有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昭通黄牛、威宁黄牛地方畜禽品种。

生产规模:2009年牛存栏分别为53.65万头、92.7万头,出栏分别为16.2万头、15.8万头,出栏率分别为31.8%、17.6%。

养殖方式:以分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4%、8%。

产业化水平:肉牛加工欠发达,目前尚无1家上规模加工企业,肉牛加工仅毕节赫章县有1个作坊式企业生产“郎都”牌牛肉产品,以制作牛肉干为主,年产值仅数百万元。在地域品牌方面毕节地区已推出集中打造“乌蒙”系列农畜产品。

(2)川内毗邻地区牛肉业现状

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养殖规模相对较小,肉牛养殖役肉兼用,但侧重于肉用,商品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高。

品种资源:拥有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川南山地黄牛地方品种。

生产规模:自贡、乐山、泸州2009年牛存栏分别为8.55万头、11.741万头、31.92万头,出栏分别为5.75万头、10.06万头、10.69万头,出栏率分别为82%、67%、34%。

养殖方式:以分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48%、15%、18.6%。

产业化水平:肉牛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以休闲牛肉制品为主,自贡“火边子”牛肉年加工产品351吨,产值440万元,乐山罗城牛肉公司加工外销牛肉产品700吨,产值2810万元。泸州古蔺高源食品公司加工牛肉干系列产品550吨,实产值4500万元。

表宜宾毗邻地区肉牛业有关情况比较表(2009年)

单位:公斤、万头、个、万元

市名 品种资源平均体重 头平

产肉量 牛存栏 牛出栏 牛出栏率 规模养殖比例 规模以上肉牛加工企业 规模以上 肉牛加工 企业产值

云南

昭通市 昭通黄牛 236 100 53.65 16.2 31.8% 4%--

贵州

毕节地区 威宁黄牛 235 102 92.7 15.8 17.6% 8%---

自贡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8.55 5.75 82% 48% 2 440

乐山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11.41 10.06 67% 15% 1 2810

泸洲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31.92 10.69 334% 18.6% 1 4500

宜宾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28.26 16.12 61% 20% 1 33003、牛肉制品市场需求分析

⑴从肉类产品总体需求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40公斤以上,农村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20公斤左右,而台湾年人均肉类消费已达到87公斤,北京城镇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60公斤。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年人均肉食需要80-110公斤。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畜禽产品的总体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⑵从居民消费结构中畜产品比例来看,目前我国仍是以猪肉消费为主,占畜产品消费总量的60%以上,牛羊肉消费量不到肉类总消费量的25%;而国际上以牛羊肉为主,牛肉在30%以上,羊肉在20%以上,猪肉在30%左右。随着我国居民对畜禽产品的消费习惯逐步改变,消费结构也由过去的单一品种,向牛羊禽肉、奶制品产品转变,未来牛肉消费将保持较快的需求增长。

⑶从世界牛肉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根据世界经济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1500美元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热的现象,而我国2009年人均GDP已经达到 3678美元,表明我国已进入牛肉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期,牛肉消费总量和牛肉价格逐年递增。目前,我国人均牛肉占有量仅4.8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5公斤,发达国家高达30-60公斤左右,我国牛肉的需求量仍然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三、我市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发展肉牛产业的基本条件

1、需要量大质优的畜禽资源。由于牛的生产周期较长、产仔较少,但凡规模化的畜牧业深加工企业,都需要有稳定和充足的牛源保障。以双汇集团为例,双汇曾经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投资建设一座肉牛屠宰加工厂,设计规模为年屠宰10万头牛,但是由于该地区牛源不足,生产了不到1年时间就出现无牛可杀的现象。再如,科尔沁牛业公司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冷鲜牛肉生产后,由于优质牛源不足,导致其生产规模上不去,公司发展受到影响。早在2002年,“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集团与“新西兰畜牧业大王”阿福科公司合作项目“五粮液阿福科金牛实业有限公司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在成都开业后,也因优质牛源不足等因素而停产。

2、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高端的肉牛加工企业发展对原料基地及生产基地环境的要求都非常高,除加工条件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卫生规范》要求规划建设外,牛源基地也大多处于无工业污染地区,特别是皓月集团和科尔沁牛业,为保证牛源的质量,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集中育肥,从饲料、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从农场到餐桌的绿色无污染。

3、需要大量的前端投入和政策扶持。肉牛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不高,却是一项民生工程、富民工程。以皓月集团为例,公司通过“公司加基地带农户”模式,带动210个乡镇,形成牧业小区,带动了20万农户,上百万农民从事养牛业,每年转化粮食秸秆750多万吨,农民养牛增收10亿元以上。因此在政策扶持上需要加大投入,除了在项目建设、税收减免方面给予最大扶持外,还需要在产业链前端加大投入,例如集中育肥小区建设的投入,搭建投融资平台,帮助农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积极性。以科尔沁牛业南阳工厂项目为例,该项目由南阳市政府先期投资5000万元,征地200多亩建设年屠宰5万头肉牛生产线后,直接转送给科尔沁牛业公司,同时还设立养殖基金为农户提供购买犊牛担保,解决农户规模化育肥资金不足问题,对按照标准建设统一育肥小区的农户给予一次性60万元的补贴。

(二)我市发展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

1、产品销路不愁,发展前景看好。我市的活牛除少量在本地市场鲜销和供市内几家小规模牛肉加工企业作为牛肉条、牛肉干加工原料外,大量活牛被贩运外销到成都、重庆、广州等地。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今后牛肉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肉牛业利润空间大。西南地区目前暂无大型牛肉屠宰及深加工企业。在加快肉牛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优质肉牛出栏有较大增长情况下,发展肉牛加工业的市场前景看好。

2、具有发展肉牛产业的资源和基础。我市南部山区草山草坡资源较为丰富,粮食秸秆和酒糟产量大,山区农民养牛历史悠久,牛的年饲养总量和出栏量居川南四市之首,全市2009年末存栏28.26万头,年出栏

16.12万头。特别是筠连、珙县、兴文三个山区县地处乌蒙山脉、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具有发展绿色、生态牛肉的环境条件,年出栏肉牛8.19万头,占全市出栏量51%;同时,随着以翠屏、江安、长宁、高县、宜宾县为主体的酿酒高粱基地的扩大,每年高粱秸秆有10万吨以上,也具备将高粱秸秆作为饲料发展生态化、规模化肉牛养殖的条件。

3、肉加工业开始起步。具有多年历史的翠屏区兰香斋的牛肉干系列、南溪的金丝牛肉也深受本地市民喜爱。筠连好牛旺公司2007年起步生产牛肉条,年产值仅400多万元,2009年已开发手撕牛肉、卤汁牛肉、麻辣牛肉干等十三个产品,90%产品销往省外,年产值已达3300万元。

4、宜宾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独特区位,肉牛加工业可以辐射和吸纳毗邻昭通、毕节的部分牛源。

(三)我市发展肉牛产业的不利因素

1、部分地方对畜牧业发展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各级长期以来把畜牧业作为农村家庭经营副业对待,没有认识到产值已占农村经济半边天的畜牧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重要来源,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每年对畜牧产业发展没有固定投入,对肉牛产业投入太少。而这次调研的贵州毕节高度重视畜牧产业,仅一年投入肉牛产业财政资金达1亿元以上。河南南阳为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由政府投资5000万元,征地200多亩建设年屠宰5万头肉牛生产线后,直接转送给科尔沁牛业公司,对养殖户实行免费配种、免费防疫,引种和建圈给予一定补贴。

2、地方品种不适宜规模化的分割肉牛加工。我市肉牛品种川南黄牛体型较小,属小型役肉兼用型品种,成年牛平均体重300公斤左右,平均产肉量120公斤左右,肉的品质也达不到生产优质冰鲜牛肉分割的标准。而国内五大品种之一秦川牛成年牛平均体重400公斤以上,平均产肉量210公斤。国外的品种西门塔尔成年肉牛平均体重600-1000公斤以上,平均产肉量300-500公斤,肉质具有大理石纹路,适合精细分割加工。

3、短期内产业资源量不能迅速扩大。肉牛养殖业属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产业。发展1个存栏100头养殖场,包括圈舍建设、引种、品改、防疫、饲料等方面的投入至少需要50万元的投入,全市一年若要新增2万头饲养量,需投入资金1个亿。母牛初配年龄一般在1.5岁以上,从母牛配种、产犊、犊牛生长、架子牛育肥、肉牛出栏这个周期,需要3年以上,一头母牛终生仅能产犊7-10头,在相对较短的期间养殖规模迅速扩大难以做到。

4、规模化程度较低,生产方式落后。我市主要以散养为主,80%以上为零星散养的农户,规模养殖场尤其是规模养殖母牛数量较少。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优质饲草饲料不足,饲料配合不科学,圈舍建设改造滞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

5、我市肉牛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现有几家牛肉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总产值仅4000万元左右,要赶超省内、国内龙头难度大。而省内的牛肉休闲食品加工业,全省20强牛肉加工龙头企业2009年加工销售产品3.5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其中,目前省内市场上成都“棒棒娃”、成都“遛洋狗”、阆中“张飞”牛肉、通江“灯影”牛肉等主打品牌,其加工销售产品1.2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分别占到20强加工销售产品和销售收入的36.5%、60.7%。以冷鲜牛肉加工、销售为主的国内龙头长春皓月肉业集团年屠宰肉牛能力10万头,产值达6亿元、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年屠宰肉牛能力10万头,产值达5亿元。

6、周边地区竞争激烈。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地区肉牛养殖总量远大于我市,品种改良起步早,政府扶持力度大,已开始重点打造肉牛养殖。毕节地区已开始申请“乌蒙山”系列产品区域品牌商标注册,正在筹建一条年宰杀牛3万头的肉牛生产线。乐山市把肉牛产业作为三大特色畜牧业之一重点发展。而我市在肉牛产业方面扶持政策薄弱,投入力度较少。

四、发展我市肉牛产业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充分认识畜牧产业是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重要来源,把畜牧产业发展摆到农村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和领导,为畜牧产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要把肉牛产业作为特色畜牧业的发展重点,给以足够重视,加快发展。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了进一步促进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在基地建设方面。要制订涵盖从优质牧草种植、饲草青贮和秸秆氨化到基础母牛保护

和引种、品改站点的建设、杂交改良以及规模养殖小区圈舍建设等方面的奖补政策;二是要在技术培训、养牛专合社发展等方面加强扶持和补助;三是对加工企业在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每年市、县财政争取投入1000万元,拉动社会资本1亿元以上,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加工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3、完善肉牛良繁体系,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每年在生态资源优越、养牛基础较好的山区鼓励发展500户适度规模的母牛养殖户,建立肉牛繁殖基地,加快肉牛种源的繁殖。完善黄牛品改站点,加大牛品种改良力度,每年利用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2万粒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扩大杂交肉牛比重,提高肉牛出栏率和产肉率。

4、加强饲料饲草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每年新增种植人工牧草1万亩,大力推广黑麦草、紫花苜蓿、苏丹草等优质牧草种植和秸秆氨化、青贮及利用技术,确保养牛饲料的供应。根据宜宾酒糟资源丰富的特点,推广酒糟养牛技术以鲜酒糟或酒糟粉饲养肉牛,降低养殖成本。根据我市山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母牛分户繁殖,肉牛集中育肥”的生产方式,每年发展存栏10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通过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积极推广“借牛还牛”等生产模式,提高养牛生产组织化程度。

4、着力引进和培育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将大力发展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推动肉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依托现有筠连好牛旺等肉牛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休闲食品加工业,带动肉牛产业发展。引导建立“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生产专业化水平,推动优质肉牛基地建设,为引进发展国内知名企业奠定产业和资源基础。适时邀请科尔沁牛业公司等龙头企业来宜考察投资。此外,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继续与国内其它龙头企业的对接,争取早日实现肉牛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的新突破。

第五篇:牦牛产业联盟倡议书

甘青川牦牛、藏羊产业战略联盟倡议书

(征求意见稿)

为了加快甘、青、川牦牛、藏羊产业发展,提升牦牛、藏羊产品开发附加值,提高牦牛、藏羊产品的形象和知名度,由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公司发起倡议,协同玛曲雪原肉业有限公司、青海可可西里肉食品公司、青海三江源食品有限公司、青海雪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西北骄、青海开心源食品有限公司、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四川得益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伍田食品有限公司等甘、青、川安多藏区牦牛、藏羊肉品加工企业联合倡议,构建牦牛、藏羊产业战略联盟。针对牦牛、藏羊产业发展,提出建立甘青牦牛、藏羊产业联盟协议,加强行业协作、建立行业自律,拉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拟制定甘青川牦牛、藏羊产业战略联盟协议,主要内容如下方面:

一、对牦牛、藏羊资源稀缺性和原生态特性的认识达成共识。甘青牦牛、在藏羊产业联盟协调各方一致认为,全世界仅牦牛的90%分布在青藏高原,安多藏区是世界牦牛、藏羊的核心产区,位于甘肃、青海的安多牧场是优质的高原草场,安多牦牛、藏羊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常年牧养于野外,食用富含上千种天然药材的牧草,饮用纯天然矿泉水、雪水,生产环境和食物特性决定了牦牛、藏羊原生态、有机、绿色、健康的品质及其重要的价值。

二、牦牛、藏羊的价值认识上达成共识。牦牛、藏羊的半野生状态决定了其具有肉味香浓、鲜美可口的特点,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环境,造就了牦牛肌体强健、血红素高的特点。牦牛生长在高寒缺氧环境中,生长期4-6年,是内地圈养黄牛生长时间的6-10倍,因此体内富含多种营养。作为青藏高原原生态物种,牦牛肉质营养结构上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铁含量高、氨基酸丰富,是秦川、鲁西、安格斯、夏洛来、西门塔尔牛等任何牛肉都无法比拟的,被美国牧业协会称为“最健康的食品”。

三、打破制约甘青川地区畜牧产业发展瓶颈,加快牦牛产业发展。目前,牦牛肉品由于宣传不够,牦牛肉是“最健康的食品”,“珍品、极品”的价值没有得到认识和了解。牦牛低价收购、私屠滥宰、注水牦牛肉现象层出不穷,以别的牛肉假冒牦牛,严重损害了牦牛肉作为高档优质牛肉的产品形象,也损害了牦牛加工企业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利益。“牦牛兴”则“牧民富”,“牦牛产业兴”则“地方经济兴”,打破制约甘、青、川地区畜牧产业发展瓶颈,加快牦牛产业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四、打造牦牛、藏羊肉高端品牌,提升产品价值,推动产业大发展。作为致力于牦牛、藏羊产业发展的牦牛产区政府、企业,共同肩负着振兴民族地方经济发展和带动地方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的重任。建立牦牛、藏羊产业战略联盟,探索建立国际原产地认证、国家牦牛、藏羊行业标准,共同合理定位牦牛、藏羊收购价格,实现牦牛、藏羊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避免同业恶性压价竞争,推动产业良性发展。为此安多公司每年将投入宣传费用1000万元,同时倡议牦牛、藏羊产业战略联盟各方将宣传费用提高到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共同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牦牛、藏羊产业发展。

五、加快牦牛、藏羊产品深加工,改变粗放低端的现状。

牧羊牦牛、藏羊生长在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原生态无污染的安多牧场,肉品富含人类无法合成的八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补脑保健,抗辐射、抗衰老、滋补强体、延年益寿,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是有机、绿色的产品,原生态、自然、健康营养的功能,使得牦牛、藏羊肉品肉质营养基因佳,利于人体吸收,具有食品安全等十大功能。

通过战略联盟争取牦牛、藏羊产业战略联盟企业达成共识,要改变低水平、低附加值开发的现状,必须从牦牛、藏羊产品深加工做起。按照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HACCP认证、Halal认证等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牦牛、藏羊屠宰分割精加工、熟肉制品深加工,建立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实现产业的高附加值。

六、牦牛作为稀有珍贵资源,必须在市场上凸显出这一价值。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稀有物种,也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牦牛作为与企鹅、北极熊媲美的世界第三极生物,这种价值亟待全社会消费者的认同,需要通过市场进一步

开发。为此,安多公司倡议牦牛、藏羊产业战略联盟各方共同维护价格体系,在现有牦牛、藏羊系列产品指导价(后附价格表)基础上,开发高端市场。

七、认同安多牦牛、藏羊产业联盟肉品宣言。为了人类肉食品安全,让人们吃上放心的有机、绿色的安多牦牛、藏羊系列清真肉品。我们从心底做起,从草原开始,以博大的自然绿色草原为根基,零人工添加剂、原生态牧养,注重个体健壮,杜绝老弱病残,严把加工过程中每道质量把关,百分百做到干净卫生达标。拿良心做特色牦牛肉、藏羊肉系列产品,确保健康源于自然,为人类健康服好务。

八、共同加强行业自律与协作,推动牦牛、藏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甘青牦牛、藏羊产业战略联盟倡导加强企业协作,规范市场有序竞争,反对恶性竞争行为,开展防假、止假、打假,打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共同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产业,做大做强民族品牌,促进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九、筹备成立中国牦牛、藏羊产业协会,召开首届安多(藏区)牦牛、藏羊产业峰会。

建议在甘青川牦牛、藏羊产业战略联盟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安多牦牛、藏羊产业协会,在全国范围面向科研、养殖、加工等企事业单位发展会员,争取年内召开首届牦牛、藏羊产业战略峰会,扩大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为牦牛、藏羊产业争取更多话语权,提升牦牛、藏羊原生态肉品在国内外高

端牛肉市场中的占有率。

联盟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公司

玛曲雪原肉业有限公司

青海可可西里肉食品公司

青海三江源食品有限公司

青海雪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青海开心源食品有限公司

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

四川得益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伍田食品有限公司

甘肃安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十一、联络方式:

倡议单位和各方确定联络人,负责产业联盟合作的各项事宜。安多公司指定为负责人,公司指定为负责人,负责有关方的合作谈判、考察交流及签订协议等。

附:安多产品价格表(1-4)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下载2013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丰南区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丰南区肉牛产业发展 调研报告 (2013.10.24) 近期,畜牧科组织人员对我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我区养牛业历史悠久,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养牛业一......

    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原发表日期: 2012-11-28原作者: 万发春 王之盛文章来源: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一、肉牛行业的整体......

    丰都肉牛产业简介

    丰都肉牛产业简介肉牛产业是丰都农业特色骨干产业。2008年底,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打造中国肉牛之乡”的决定,编制了《丰都县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和《丰都县肉......

    赴阿坝考察牦牛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赴阿坝考察牦牛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为深入落实甘孜州牦牛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提高我州牦牛养殖技术与科技含量、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农牧民收入,做优做强我州牦牛产业,2008年7月9日......

    关于我市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将在*年内培育*个饲养量*万头以上的养牛大县,到*年,全省牛饲养量达到*万头,奶类产量......

    安徽省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指南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一般分为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

    中国肉牛产业面临危机大全

    需缺口日益扩大中国肉牛产业面临危机 2013-11-28 09:26来源:作者:武鸣 “中国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肉牛产业危机。”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肉牛存栏量继续下降和牛肉消费不断增长,我......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农牧局 隆化县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养牛历史悠久,农民素有养牛传统。近年来,我县按照“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农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