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县高码头镇中心校教学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精细管理促改革,创建留守儿童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
——记范县高码头镇中心校教学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自范县教育局提出推进“一主三元”幸福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活动以来,高码头镇中心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抓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建设学校内涵发展,为我镇教育发展带来了生命力。
近年来,在许正贤校长的领导下,精细管理教师队伍,积极推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利用国家的一补资金,创办了一所全封闭式的寄宿制留守儿童学校,助推了我镇教育内涵发展进程。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细管理,专业管理,模式管理
(一)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落实教育局实施的“一主三元幸福教育工程”,推动高码头镇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打破传统的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无差别的格局。经过中心校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全镇教师共同讨论一致通过,制定《高码头镇中心校教师管理条例》(试行),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机制。本条例设计到绩效工资分配原则、奖惩制度、校长的管理、教师超工作量的待遇、各学校岗位的设置、各学校岗位的设置、全镇教师评先、评优、评模的分配原则、校本研修、教师职称评定、特岗教师管理、教师双向选择制度等14项内容,这些管理制度使我镇实现了管理规范化,评先制度化,发展科学化。
(二)狠抓制度落实。
本学年,我们在各项管理中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台账管理,各项工作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一抓到底。中心校领导班子把教师管理条例上设计到的管理项目设计成了表格,学期末要求权证教师上交业绩量化考核表、班主任工作评价表、教学工作评价表及教师所获得的荣誉,建立教师业绩成长档案,使我镇各项工作制度得以执行,促进了我镇教师管理文化内涵的发展。
二、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建“多维成长课堂”教学模式 为促进教育内涵发展,让课堂改革为我们引路。许正贤校长非常注重教师课改思想的转变,曾多次召开全镇教师课改动员大会、专题报告、增加课改投资力度、组织教师学习名校先进课改经验。借鉴名校课改经验,结合我镇实际,在2015年3月初,许校长提出了“多维成长课堂”教学模式。多维成长课堂是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模式的拓展延伸,基本操作模式定向导学、自研自探、合作交流、展示互动、反馈提升、知识梳理六个基本环节。教师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情适时进行启发、诱导、激励、评价、调控时间,做学习的正“催化剂”,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完美体现。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来分析,课堂上丰厚了学生的学科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实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要求。从课堂组织形式上来分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实现了学生主体,学情主导,教师助推的新课改理念。
(一)抓实课堂改革,落实“三类课”建设。
课堂就是学生的社会,是教师与学生的生活。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处理好“讲”与“教”的问题,“听”与“学”的问题。为推进实施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模式,更新教师课改理念,我镇重点是抓好“三类课”:
1、过关课: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全程落实,每学期初,由教师本人向中心校写出申请,中心校组织评委进行达标验收过关的教师才能享受绩效工资活的部分,不实施高效课堂模式的教师,未过关的教师不亨受绩效工资活部分,不能参与评优、评先、评模及职称评定。本学年我镇共进行了6轮达标过关课验收工作,参赛教师近300人次。
2、间周赛课:已顺利通过“多维成长课堂”过关课验收的教师可报名参与间周赛课活动。本学年我镇中心校进行了10轮赛课活动,参赛教师达450人次,并在学期末从我镇15名高级赛课教师里面评选出了5名镇级课改名师。此项活动的评价导向是教师课堂教学中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理念,学法指导突出,教学手段运用适宜;学生展示语言表达流畅,普通话流利,拓展与质疑对抗能力突显,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好,当堂内容堂堂清、消化、不留死角,课堂作业设计能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学生训练扎实;教后进行评课、反思,撰写教学后记。
3、示范观摩课:在课改的路上,我镇采取典型引路,充分利用课改教学能手进行示范、引领,相关我镇教师全员观摩、学习,参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做到:课堂有特色,导学案设计科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上有创新、有生成学生学得轻松。
(二)初步成效
1、打破了旧有的传道授业方式。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互动展示能力、拓展创新精神。课堂要由过去只关注教师的个人表演,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向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后续学习的铺垫。课堂要求由过去过多强调共性,转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课堂成了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学习过程成了师生之间沟通和交往的过程,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教师编写导学案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大多数教师编写导学案能明显的体现新课堂的特征,教师们在备课时注重以下几点: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围绕“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展开来设计,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感悟、建构,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初步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多元评价途径与方法。中心校对参与课改教师、学生的评价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既有横向评价,又有着眼于学生发展的纵向评价;评价的内容既看学习的内容,又看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效果。教师们能把对学生的评价渗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及时地给予鼓励。课堂上,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组织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在这里不仅能丰厚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处处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小公民。
(四)备受社会媒体关注
“多维成长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媒体普遍关注,《濮阳日报》在头版头条称之为的教学变革路线图,《教育时报》整版全面报道了我镇的课改情况,河南卫视,濮阳电视台、范县电视台多次报道了我镇多维成长课堂的先进办学理念。2015年3月30日范县高效课堂现场会在高码头镇第一小学召开,全县各中小学校长、业务主任、骨干教师 300多名同行前来参摩学习。2015年4月高码头镇第一小学被教育局命名为“范县高效课堂培训基地”。
三、创办留守儿童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贯彻两免一补政策,利用好国家的一补资金,整合教师队伍,在艰难中抓住机会,许正贤校长创办了一所针对全镇贫困留守儿童,学生吃住全免费,全封闭式的寄宿制学校——高码头镇第一小学。
(一)开办原因
1、许正贤校长经过实地调查,客观分析研究,发现我镇教师队伍资源严重浪费。很多一些学校有五个班级,只有不足100人,却占有7个教师指标,师生比1:15,况且每个年级仅有一名教师,担任所有的教学课程学科,开足开齐课程只是一句空话,并且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此,整合教师资源,成了我镇教育发展的需求。
2、农村外出打工比较普遍,有85%以上的孩子成为单亲或双亲留守儿童,照顾这些孩子的大部分是留守老人,他们只会宠孩子,不会教育孩子,只会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任何物质需要,而不会辅导孩子学习,不会给孩子交流谈心,不会了解如何才能让孩子们身心俱优的健康成长。
考虑到社会教育的需要,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稳定的需要,许校长决心创办这所学校。
(二)学校发展与现状
2014年8月31号范县高码头镇第一小学留守儿童学校开班,从预计的200人上升近400多人,由于学校规模有限,不得不强行停止报名。由此可见,全封闭式免费寄宿制留守儿童学校正好能解决一大批留守儿童及家长的需求。
我们整合了全镇教师资源,为高码头镇第一小学配备专职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品德等教师,让教师们在各自擅长的学科尽情发挥才能,给同学科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解放了家长,让家长在外安心打工,让饱受风霜的老人们不在为孙子、孙女在上、放学路上的安全揪心,也让这些老人们在家安享晚年。同时,让一些出不了门的家长放心的出去打工,增长了家庭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创造社会效益。通过艺术社团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比如乒乓球社团、书法社团、舞蹈、音乐、美术社团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发挥了孩子们的特长。通过集体生活,让孩子们懂得谦让,懂得团结,感受集体的温暖和爱。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高码头镇第一小学现有六个班级,招收了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426人,专职教师16人,食堂工作人员6人,保安一人,人员配备逐渐齐全。
这种办学模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赞同,村民们放心的把孩子送来,部分村干部从对合并本村班级的不理解,到消除抵制情绪,部分领导从默许到大力支持。2015年寒假期间我们对宋名口等七个村庄的156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社会调查,家长的满意率是100%。社会的满意是对我们的教育工作的最大认可,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的责任,我们在办的教育正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奉献。
(三)备受社会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
范县电视台多次对这所留守儿童学校进行了报道,濮阳电视台两次来这所学校采访,濮阳日报对这所学校的办学模式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撰文刊登在了2015年1月15日的濮阳日报头版上,中国教师报、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也相继进行了报道,河南电视台在2015年2月9号对这所学校做了专题报道。3月26号27号,教育时报记者黄发强,在县委宣传部和范县电视台人员的陪同下,深入班级,深入课堂全方位的在我校进行了两天的采访,并对我校以专刊的篇幅进行了报道。
社会进步无尽头,课改之路无尽头,高码头教育人对教育内涵发展,办学校教育特色的执着追求也是无尽头的,相信随着我镇各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入推进,让我镇的师生享受幸福教育的魅力,诗意地栖居在素质教育生命的旅途中。
高码头镇中心校 2015年7月29日
第二篇:高码头镇中心校2014年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高码头镇中心校
2014年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总体要求: 加强校园文化和两个文明建设,积极稳妥,深入有序地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争创两所市级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学校。
二、主要工作:
一、以争创示范校为契机,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
1、继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镇师生进一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和巩固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使我镇语言文字工作取得长久效果。
2、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在县语委的统一部署下,围绕争创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目标,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扎实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二、发挥语文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素养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为了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和规范用字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提出如下要求:
1、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在语文课中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教学和口头说话训练外,进一步开展一课一练的词语训练和书法写字训练。
2、继续结合教学开展童话剧、课本剧、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口头作文及演讲比赛等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语言文字活动,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运用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性和运用能力的活动,打造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教育氛围,拟开展以下活动:
(一)、教师活动:
1、教师“三字一话”基本功竞赛;
2、开展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3、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公开课竞赛,在说课环节和上课环节上促进教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对教育教学资料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含教学进度、计划、导学案、作业批改、学生评语、成绩册等资料的检查;
5、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规范化调查。
(二)、学生活动:
1、将语言文字工作有关要求纳入学生值周活动之中: ⑴ 各校设立文字协查员; ⑵ 要求值周学生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 ⑶ 要求值周学生履行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监督员职责。
2、加强传统校园活动的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活动,主要有: ⑴ 课本剧比赛; ⑵ 演讲比赛; ⑶ 参加“啄木鸟”
社会实践活动。
四、做好校园文字规范化检查工作,做规范用字的表率 各学校要认真做好常规文字规范工作,保证工作文字和校园公示文字的规范纯洁;各校学生文字协查员做好班级板报宣传文字规范的检查,协助校园文字规范的检查,治理整顿学校校园用字。
高码头中心校语言文字工作组
第三篇:高码头镇中心校2013年语言把文字总结文档
高码头镇中心校
2013年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学年我校以素质教育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下达的语言文字工作精神,把语言文字工作切实纳入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中,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活动,建设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本学年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提供保障。
我镇中心校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主任为副组长,各小学校长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镇性语言文字工作,上下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二、措施到位,工作有序。
1、我镇中心校切实采取措施,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中心校定期对教育教学资料的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教案、听课笔记、作业本,并把此作为评优争先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我们把学生的说写训练当作学生的基本能力来训练。在课堂上,我们从训练学生说好每一句话、练好每一个字入手,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民族感情。我们把学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当作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来培养。每天上午的第一节课为写字阅读课,前十分钟为写字课,教师要辅导,教师检查评比;后20分钟为阅读课。每周每班开设有两节阅读课。
不仅如此,我校注重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中的主渠道作用。语文教学重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利用好语文教材,进行诵读指导、词语训练等,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语言习惯。
三、活动多样,讲求实效。
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如下活动。
(一)“啄木鸟”行动。
通过对校园内的宣传栏、板报、提示语和教师板书用语情况等进行调查,以及高码头镇商业街道两侧的标(招)牌、店牌、指示牌、站牌、广告牌(栏、箱)、宣传标语等出现的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字形不全等不规范用字进行调查,引导学生在调查实践中掌握社会用字规范化的相关知识,提高对不规范用字的识别能力。“啄木鸟”行动有效增强了我镇师生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提高了我镇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进而形成了有利于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身边事的优良品质。(二)、开展各种语言文字评比活动
1. 开展特岗教师职业道德演讲、普通话、粉笔字比赛。11月14日下午高码头镇中心校组织特岗教师开展了以“我的特岗之路”为主题的师德演讲比赛。
(师演讲比赛)
(教师技能普通话比赛)
(教师粉笔字比赛)
参赛选手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了自己教育教学故事和育人心得。以演讲为载体,进一步创设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6.征文比赛。
本,我镇先后开展了“我是小雷锋”,“我的梦、中国梦”,“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征文比赛。7.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2013年我镇两所学校被评为市语言文字先进单位。我镇的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不少问题和不足,如宣传贯彻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深入程度还不够,利用网络创新语言文字管理方面做得不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语言文字工作意义重大,规范化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认真总结,集思广益,努力使我镇的语言文字工作再上层楼。
第四篇:2013年高码头镇中心校师训总结报告
高码头镇中心校师训总结
范县高码头镇中心校:范在峰
自2009年以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我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我镇的师资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几年来每次都圆满完成上级安排的师训任务,参训教师收获颇多。我镇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实践,每位教师都能结合本校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课改行动。教师专业素质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逐步提升。
一、实施情况:
我镇中心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长期坚持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我镇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方面、多渠道给教师创造培训平台。认真落实教育局安排的“国培计划”学习、外出教师学习、班主任培训、新课改培训、专家德育论坛等学习。
“国培计划”的学习:我镇中心校采取以校为单位集中培训,选出计算机能手帮带那些计算机操作较差的教师,争取做到每位教师能够独立操作、独立自主学习,及时认真的完成“国培计划”学习任务。对个别不能及时完成的教师采取个别辅导的办法,力争做到完美。
二、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
我镇中心校从实际出发,给外出培训教师解决一切困难,由中心校报销培训所需的一切费用,并根据镇中心校的规定给予外出教师一定的外出补助,从各个方面鼓励我镇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及学习,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我镇中心校的措施到位,每次的外出学习和培训全镇教师都踊跃报名。参加培训的教师也都能够准时到达培训地点,认真的学习培训课程并按时撰写学习心得。
三、取得的成绩:
2009年以来我镇共有80多人次在编在职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200多人次的岗位培训,而且我镇教师积极撰写培训体会和反思。几年来我镇取得市级骨干教师5位和县级骨干教师17位,撰写培训体会达到120多篇,教师之间并进行广泛地交流。参训教师在培训之后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索教学新方式,推动课堂教学的转型。
几年来,我镇的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镇中心校坚持培训与教研、培训与教改相结合,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学理念更新了,大多数教师采用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资金有限,难以满足每位教师都使用计算机上网学习。已联网的计算机太少,参加学习的教师数量多,绝大多数教师家里没有计算机,计算机远远满足不了教师上网学习及作业及时上传,有些教师甚至到网吧去提交作业。
2、信息技术知识太少,操作能力差。一些年龄稍长的教师,面对电脑,不知所措。在检查中各校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参加培训教师中40——50岁这部分教师对电脑的使用存在问题比较多,导致学习、作业上传总是处于滞后。
3、个别教师积极性不高。由于教师平时工作量多,工作时间长,非常辛苦,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少数教师主观原因,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主动,作业能拖则拖,不愿想方设法完成作业,致使少数教师到检查日止连一个模块的作业都未提交。
五、建议:
可以组织教师到“高效课堂”使用成效好的学校观摩、听课、看课、评课,进行实战培训,给教师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学习环境。
总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在师资培训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师资培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在这条道路上,我镇中心校有勇往直前的勇气。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我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师资培训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会再创辉煌!
2009年以来师训工作
总结报告
高码头镇中心校
2013年11月14日
第五篇:中心校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汇报材料
本学年,我校审时度势,借鉴“学案教学”优势,结合“阅读-体验-互动-巩固”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认真诊视了我校的课堂教学,下面就把我校2011-2011学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推进工作结合以八字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情况做一阐述:
一、改观念,健制度
1.开学初,学校专门成立了学案教学推进领导小组,把备课、学习型小组的构建,以及各操作制度、评价制度的修改作为学案教学推进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并将该重点工作落实于每一位老师的实际行动中,让教师实施中有方向,有目标,有指导。
2.针对目标,健全制度,优化管理
一学年中,我校狠抓落实,定时检查评估,不定时抽查教师的教学各环节,将教师的自评、教研组的组评、学校的普评有机结合,不断强化跟进措施,确保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推进的层次化、序列化,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抓环节,提课效
(一)备课:我校教导处及时改进教学常规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拟定了相应的备课制度、细则、标准。我们结合本的导学案模式加强了以下几项要求:①备学生需求。把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主线,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引导学生自主的学。②备教学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更要备知识背后隐藏着的方法和过程;备有关教学网络资源----郊区小学学案,充分利用优秀教师的智慧,达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③备导学方法。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关注如何指导学生会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修订了的备课细则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计划与进度、教学环节、备课形式、导学案审批、缺课情况。
学案评价标准等级分三个层次:具体标准是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要体现分层的思想;板书设计要点清线明,做到重点突出;反思要有价值,学案要有创新。“导学案”的编写要按课时进行,做到与教师上课同步。
取得的效果:在进行了近一年的尝试摸索之后各教师真正对学案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改变了以往以讲为主的教案教学,到目前为止,各教师已能熟练设计导学案。
(二)上课:我校针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变化了课堂教学的评价制度及评价细则。上课时制度中进一步强调要科学的把握教学内容,做到无知识性错误,思路清晰,讲在当讲处,少讲精讲,合理使用学案,做到取其精华,合理整合学案各环节,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强烈的合作意识,课堂中充分发挥学习型小组的功效。
教学评价细则包含目标定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教学技能、评价检测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体针对六个环节制定:标—科学合理;温故---立足课堂,抓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导读---学习小组活动要有实效,体现学习小组活动有实效,体现民主、互动、开放原则,积极运用互学助学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自检---设计针对重难点、疑点,能反映出学生易错的地方。互动解疑环节---教学过程结构清晰,设计合理。根据“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确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能明显体现。教师讲解准确、精练,重难点突出。教师精讲时间不超过15分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兴趣,注重激励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根据学情及时调整导学方法,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板书简明,能熟练而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分层设计---目标练习,重难点突出,容量大,效果好。时效性强,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拓展延伸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课堂检测---围绕目标展开,目标检测注重落实“堂堂清”。
通过实践,教师知道了各种课型怎么上,呈现出的情景是上课做到少讲、精讲、多练,强调交流互动和及时小结,充分利用学习型小组的优势,积极调动全班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来,利用组长的作用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课堂动起来”成为我校本次课改的亮点。“互学---助学”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显著形式。
(三)学习型小组:实现导学案教学的最佳效果,其重要的途径是构建有效的学习型小组并加以运用。为此我校从开学初就十分注重学习型小组的构建。第一学期进行了初步地尝试和有效地整合,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第二学期加以运用推广。
具体做法:小组的构建紧紧围绕以班主任为中心展开,结合任课教师的意见对学生分组,采用对半分和搭配的方式进行,各班成立小组并建立名单报于教导处,教导处存档并以此为依据在听评课时使用,看教师的操作是否真实有效,小组的作用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运行情况:教师对学生做好理论上的培训;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校的学习型小组的运用收到了应有的效果,“习惯成自然”是最好的体现与证明。
另外,我校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制度:
一、职责轮换制度:小组中设立组长、副组长。组长为常任制,副组长为轮换制。
二、学习规范制度: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组员先讲,组长作补充,要学会倾听和表达;展示阶段,可以是组长集思广益后发言,也可以是组长派代表发言。
三、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错在哪里、理由是什么等。
四、对小组实施捆绑式评价,不看个别人的表现,采用“木桶效应”评价小组。
五、小组文化建设制度:个性化组名、组规、小组标志牌、小组管理等。
评价细则:
1、小组内分工明确,组长、组员各司其职;
2、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形式灵活多样,反馈效果好;
3、质疑有创新、有深度;
4、遵守课堂纪律、能认真倾听、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
5、完成学案高效率,合作交流能解决问题;
6、转化学困生效果好。
7、各组得到不同学科教师的表扬,给予笑脸、积分或星数奖励,累计达到要求后可升级。
8、一月结束,以各项指标的积分多少来评价小组,学期结束,以积分多少,作为评模、选优的重要依据。
评价标准涉及作业情况、课堂发言情况、组内成员课堂过关情况、考试名次进退步情况、纪律情况、卫生情况、附加分等。
成效:在推行学案教学之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能积极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小组学习中建立了一种较强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争先的念头。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加工意识明显提升,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别于之前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明显改观。
三、抓教研,深研究
本学年,我校以区《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为指引,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导学案”为主导教学模式,以实践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行为研究为主要方式,构建学习化组织,努力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研活动。
本,我们建立了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校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教研制度。着力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坚持“近、小、实”的原则,加强对“导学案”六个环节的细研究、深研究。为此,我南沟中心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本着问题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教研思路,以“库——案——研——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开展活动。所谓“库”就是指在开学初,学校教导处收集教师在上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库,从中提取主要的、实质性的问题作为新学期研究的重中之重;“案”就是针对研究的问题确立具体的研究计划与安排;“研”指开展的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效”就是指预期的收效与实际的是否吻合,如果经过研究还没有解决则进一步跟踪研究,直到解决为止。本学期,我们主要围绕“学习型小组的构建与运用、导案的设计、课堂教学”等问题开展研究。教研过程中学校领导坚持蹲点参与,严格要求,加强管理。通过有效地教研活动,促进实习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夯实和提高了课效。
具体措施:
(1)计划、制度的有效制定。
建立了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校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教研制度。以中心校牵头,组建了两个层次的教研网络,即中心校教研组,各基层校教研组,各教研组在教研工作整体谋划的基础上制定了各级教研工作计划。学校领导参与,及时把握教学动态,和教师共同研究,使计划的制定能抓住教育教学的本质与内涵,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受益,教师受益。
(2)确保活动的有效组织。
研训计划确立后,每次活动都在教导处的组织管理下,各学科教研组按既定的时间、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在活动中,组织者要事先设计好活动的程序,并调动所有成员围绕主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意见,使所有参与者都能有所启发,有所受益。
(3)使个别化学习研究到位。
为了使教师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利用外出学习、自主学习、集体学习、网上研修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做到了“五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中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培训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典型引路与普及运用相结合,提高了校本研修实效。
(4)自我反思,促进提高。教师个体进行自我反思是进行校本教研的前提和基础。校本研修只有转变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和实施。广大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三反思”即课时反思、日反思、月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每节课的得与失。使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5)新老结合,以点带面。老教师的经验丰富,年轻教师的精力充沛,老的传,新的学,共进共成长。
(6)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派新进教师到外校学习观摩,讲课研讨,带回新的思想;请区教学骨干、新秀到我校作课,彼此交流,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