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部山区同步小康乡镇创建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西部山区同步小康乡镇创建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党委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十分重视,但需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建立有效的措施,促进小康社会的实现。
关键词:西部山区同步小康乡镇创建
中图分类号:D67;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17-02
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以2010年?榛?期,从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两方面确定我国同步小康的目标。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401 513亿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109元。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即GDP要达到803 026亿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1 83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38 218元。同时,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还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建成“五位一体”的小康社会。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创建“同步小康”的现状
九坝镇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城西北,国土总面积149.14 km2,耕地面积8.7万多亩,辖天池、高岗、槐子、白盐井、山堡、联合、水河7个村,65个村民组,共3.5万多人。九坝镇社会自然条件较好,具有历史悠久,区位优势,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等特点。经济发展方面是全县最大的烤烟乡镇,2015年,全镇烤烟种植面积1.73万亩,烟叶收购达4.48万担,烟叶总产值4914.5万元,实现烟叶税1 000万元以上;全县最大的乡村旅游镇,2009年被确定为联合国的乡村旅游观测点,2015年全镇接待游客人次突破1.2万人次大关,实现旅游总收入1.1亿元和全县较大的产煤乡镇。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措施与成效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城市的变化来对比,农村面貌改变较小,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上不起学、没有卫生厕所、不通联户路的情况还是存在,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全面建成的小康只有具有数字层面意义的小康。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把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村寨。根据当地实际,提出了打造目标: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前列;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效果走在前列;③生态环境建设和效果走在前列;④农村文明程度走在前列;⑤群众幸福指数走在前列。
(2)推进新型工业化。依托资源优势,将煤炭产业作为发展镇域经济的重点产业来抓。2015年全镇有3个煤炭企业生产,产能达到30万吨以上。出台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引导群众主动对接乡村旅游发展种养殖业和兴办小型绿色加工厂,2015年共发展小微企业15家,力争引进大型食品加工业入驻。
(3)加快集镇建设。在一个山区多、高山多的地区,要建设城镇化,不求规模大,也不求楼有多高,要注意保护好民族文化,发展、利用好民族文化,形成独特的亮点,不是千城一面。就是要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地形地貌、田园风光、生产和生态环境,以中小城镇或中心村寨为依托,建设完备的市政设施,使分散居住的人口不断集中,并形成集聚产业。
(4)推进农业现代化。围绕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效,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有机特色蔬菜生态园5个,继续做大做强烤烟产业,发展生意爱农业园区,打造现代观光农业,积极探索集中闲散土地、大户流转承包的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经营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5)做好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开发农业资源延长农业产业链,还可以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九坝镇具有独特的凉爽的气候优势,有部分有发展意识的农民开始自建乡村旅馆,吸引了附近村民的跟进,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途径。在用地上,采用宅基地重组、荒地变建、农民第二宅基地建设等用地模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建设上,采取群众自建、干部领办、招商大建的模式,在管理上,实行乡村旅馆“六统一”模式(统一车辆接送、统一安排入住、统一生活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团体入保、统一纠纷调解),规范了乡村旅馆及游客的管理;在组织上,采取了乡村旅游办+乡村旅游协会+游客党支部的模式,提升了服务水平。2015年,全镇投入运营乡村旅馆266家、床位15870张,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41亿元。
(6)强化精神文明。农村文化建设,以“人要和气,心要善良”传统文化为依托,结合“三十里文化长廊”(桐梓至习水公路沿途)、农村“五星”(致富星、守法星、公益星、卫生星、和睦星)文明户,2015年,九坝以重点村和“桐习”公路沿线创建农村文明户300户以上,及“和善之乡”的创建,纯洁民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7)强化民生服务。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创建了村级群众服务中心。由于九坝镇属于山区,有些村民住在山里,交通不便,村干部流动性大,不习惯坐班,镇干部在村组因吃住不便而存在上班时间去一趟就走的现象,群众办事往往找不到人,多次后,党群干群关系自然而然就疏远了。2011年,九坝镇决定将服务平台前移,创建村级群众服务中心,党委政府的派驻机构,与村支两委一起主要开展“四项服务”(代办服务、宣传服务、困难服务、发展服务)和矛盾纠纷调处。
代办服务就是户籍、残疾证、宅基地、林业砍伐许可及其它代办,对非本人必须亲自到场办理事项均可执行代办;宣传服务就是采取群众会、服务中心咨询服务、宣传栏、标语、广播、宣传单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会议精神、各部门证件办理和审批程序、农业实用技术等进行宣传;困难服务即对困难党员群众建立动态统计台帐,掌握困难群众致困原因、家庭收入等基本情况,拟出个案帮困计划、目标方案和帮困责任人、积极发动党员、企业、干部、群众参与帮扶;发展服务即全面了解村情,做好村情调查研究,帮助村支两委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协助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当年发展计划、工作措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实。
九坝镇通过上述的同步小康创建行动,取得了很大成效,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2015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超过75%。可以预见,到2017年九坝镇可以率先建成小康社会。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同步小康”创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1)镇域经济主要靠煤炭资源和烤烟的支撑,缺乏重大的项目引领,发展后劲不足。在九坝镇,煤炭生产与加工、采矿是粗放型的,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而镇域经济薄弱问题又是影响“同步小康”的难点之一。
(2)城镇化建设存在高投入、高风险,引资困难大。城镇化发展不能缺少经济依托,虽然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政府的投资仍是最重要的。而打造城镇化,仅靠本级财力远远不够,要力争获得政策性项目资金支持也相当困难。
(3)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经营水平偏低。大多数农户以为乡村旅游就是游客到乡村避暑,因此大多停留在提供住宿和餐饮的低层次上,产品单
一、品位不高。随着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周边县市的竞争以及游客多样化的需求,都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4)乡村旅游季节性强,效益难以提高。一般最多营业3个多月,旅游设施闲置,投资回收期长,预计正常情况下8~10年收回成本。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压力太大。
(5)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地处山区,本级财力有限,政府引导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水平低,城镇功能不完备,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配套。
(6)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致富的障碍。农户文化素质大多偏低,传统小农经济单打独斗的思维惯性和墨守成规、怕冒风险、小富即安的思想禁锢。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开展的“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思考与对策
5.1 打造产业集群,增加群众收入,助推同步小康建设步伐
群众的小康,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的前提,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于其优势产业,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造产业集群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捷径。打造产业集群,即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科学地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农民收入增加、使乡镇顺利达到同步小康预定目标。
5.2 建设基础设施,切实改善民生,提升同步小康群众认可度
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农村发展的“短板”。要建成一个实实在在、群众得实惠的“同步小康”就需要切实改善民生,建设一个拥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并且农民群众真正认可的小康社会。九坝镇通过推行“最美乡镇”、集镇建设和“和善之乡”的建设,探索到了建设同步小康的途径,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就能极大地激发农村生产力,促进同步小康的实现。民生工程怎么建、在那里建,就是要让群众看得见、摸的着,贴近群众,并让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提升群众对同步小康的认可度。
5.3 夯实党的执政力,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党的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转变党委领导下政府的职能,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增强群众对同步小康的满意度。九坝镇在加强基础党的建设上打造了群众服务中心,为群众进行“四项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增强了群众对同步小康的满意度。通过政府工作人员开展驻村工作机制,同群众时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党与群众的鱼水情,夯实基础党的执政基础,增进了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崔邵霞.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5.[2] 曹中军.西部地区建立村镇小康居住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学版,2004(4):45-57.[3] 吴喜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
第二篇: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工作自查报告
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工作自查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全面小康办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省、州确定的目标任务,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措施得当、落实得力,确保我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得到有序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根据贵州省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办公室下发的《贵州省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2014考评方案》(贵康办字〔2014〕26号)文件要求对我县2014年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情况进行自查,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建立工作机构。根据省、州对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县委常委成员和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进行了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县委办和县政府办,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有综合组、监测指导组、宣传组和督查组等4个工作组,抽调5人坐班办公,并拨付专项工作经费,确保了县小康办工作的正常运转。各乡镇、各部门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创建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般干部全力抓”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同步小康创建合力。同时,召开了2次全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推进会,2次同步小康活动调度会,4次小康办主任会议,对全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进行动员、研究、分析、部署,确保了全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得到有序推进。
(二)科学谋划,完善工作机制。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省、州工作要求,结合《县“十二五”规划》和当前主要工作,我县出台了《关于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了使《意见》更具操作性,县委、县政府正确研判当前形势,进一步出台《县2014年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实施细则》、《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工作考评办法》、《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县2014年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县2014年—2020年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任务分解表》、《县直有关部门同步小康创建活动职责分工》、《关于分解落实<关于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实施意见>主要目标任务的通知》等一序列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了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要求和内容,明确了我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时间表、线路图和责任制,加强我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形成了运转协调、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多方面协调并进,促小康进程。在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中,我县多方面协调并进。一是经济增长,2014年我县生产总值完成26.18亿元,增长20%,连续四年增速“超州超省”;财政总收入完成4.48亿元,增长37.09%,以每年净增亿元速度实现了“三连增”;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6.94亿元,增长42.4%,是“十一五”期末翻1番。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进一步夯实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二是我县社会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实现程度为81.36%,比2013年提高6.11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收入比3.09%,实现程度85.13%;贫困乡镇发生率66.67%,实现程度33.33%;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88%,实现程度98%;民族团结和睦指数97.2%,实现程度97.2%。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加居民收入。三是全县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提高,预计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81.82 %,比2013年提高了11.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实现程度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6元,实现程度68%;恩格尔系数40%,实现程度100%;住房指数实现程度100%;居民出行便捷指数实现程度64%;医疗卫生发展指数实现程度94%。四是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以人民群众有较高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为目标,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坚持执政为民,全力提高效能,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2014年,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96.58%,比2013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其中: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83.5%,实现程度93%;社会安全指数实现程100%;县级政府行政服务群众满意度实现程度96%。五是文化教育建设取得新突破。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实施好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教师公租房等一些教育常规项目的基础上,新建10所乡镇幼儿园、第二高中、第二初中和迁建城关一小等一批教育重点工程,彻底扭转教育事业基础薄弱的不利局面。同时,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启动了新县城5A景区规划,实施了5A景区、游客服务中心、xx村乡村旅游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2014年,预计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为91.01%,比2013年高12.05个百分点。其中:文化发展指数实现程度93%;高中及以下阶段教育指数实现程度81.82%;每万人人才资源数1020人,实现程度100%。六是积极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创建,各相关单位制定了相应计划。新增解决了47个自然寨3.7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xx、xx两个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了县城垃圾填埋场及县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并投入使用。同时,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加快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全县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预计2014年我县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94.34%,比2013年提高6.44个百分点。其中:耕地保有量指数104.3%,实现程度100%;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程度90.81%。
(四)树立样板,抓好典型示范。坚持把示范点作为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突破口,分乡镇、分类别开展试点示范,明确2个乡镇、20个村为同步小康创建示范点,力求实现点上突破、面上带动、整体提升。一是建立台账管理。下发了《建立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家庭台帐实施方案》文件,全面完成了2个示范乡镇的行政村、20个示范村共77个村16076户的摸底调查工作,并以户为单位建立了动态台账。二是认真谋划和部署。按照《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指导示范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示范创建的工作步骤、措施和保障机制。三是加大对示范点的投入力度。制定下发了《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安排全县90个县直单位、12个乡镇2284名干部职工,对全县70个行政村3160户未达小康水平的农户进行结对帮扶。积极动员县、乡、村三级力量,实行三级联动共建示范点,在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向示范点倾斜。截止目前,共累计投入示范点建设项目186个共12305万元(总投资16749.5万元),机关干部职工投入个人帮扶资金64.8万元。
(五)坚持扩大宣传造势,狠抓同步小康舆论引导。召开县委中心学习组会议,就如何开展好我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县乡两级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培训20次近2170人次。通过在县电视台开辟栏目,利用电子宣传牌、宣传标语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营造氛围。截止目前,在州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我县小康信息51条,在县电视台等县级媒体刊发小康信息44条次,户外宣传牌20块,永久性宣传标语35余条;印发《县小康知识手册》2000余册,编发《 小康信息》112期116条,其中被州级采用19条,被省采用3条。积极组织编写示范典型材料xx村小康典型材料入选《同步小康“排头兵”》文集;总结提炼“温馨调解模式奏响和谐**章”和“民主法治管理助推同步小康建设”两个示范典型经验材料参加省同步小康示范推选展示活动,投票结果分别位居所参与类别的第2名和第3名。以“结对帮扶、同步小康驻村”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好宣教工作,提高群众对活动的知晓率、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以及群众的满意度。
(六)坚持主动当好参谋,认真搞好统计监测工作。根据省、州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我县及时成立了统计监测指导组,制定下发《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小康指标统计监测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并分别于4月份和10月份召开两次业务培训会,对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及业务人员、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及乡镇小康办人员进行培训,受训人员达240人次。按照“依法统计、分级负责、部门把关、统计综合”和“谁出数据、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开展小康指标统计监测工作,为全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当好县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对全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及总体实现程度进行了预测,做好2013、2014年前3季度小康指标统计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上报等工作。据省小康办反馈数据显示,2013我县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1.6%。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县经济总量小,经济综合实力不强,工业经济起步较晚,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旅游发展步伐亟待加快,支柱型重点财源尚未培育形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统计监测指标,特别是人均GDP、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环境质量等核心指标差距较大,同步小康创建任务十分繁重。二是同步小康创建工作是一项新工作,工作无章可循,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造成工作有时安排不到位,下发文件衔接性和指导性不强。三是由于有些乡镇及部门认识不到位,领导不够重视,在工作开展中,出现敷衍了事、材料造假的现象,影响到创建活动的顺利推进。四是宣传教育乏力,在发挥人民群众同步小康创建的主体作用方面不够,存在“政府热、群众冷,上面热、基层冷”的情况,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没能得到体现。
三、2015工作打算
2015年,我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富县”三大战略,以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到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集中力量,继续狠抓示范建设。根据同步小康创建示范的标准,着力做好小康示范点的项目规划与策划工作。按照“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同步小康示范建设帮扶工作与党建扶贫、干部帮联驻村等工作结合起来,把小康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同步小康创建资源,统筹协调各部门在扶贫、教育、住房、医疗等项目及资金上优先考虑示范点。同时,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千企帮千村”等主题活动,集中力量打造示范点,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全力推进小康建设。
(二)加大投入,以项目建设促进小康进程。从统计监测情况来看,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等实现程度较低的指标,特别是人均GDP、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环境质量指数等三项核心指标,都与基础设施落后和投入不足有直接的关系,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深入推进全面小康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落实到项目争取、建设上来,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实施好在建项目,争取上报项目,编制和策划好新项目,特别是道路交通、农村饮水安全、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以项目的推进和落实来促进全面小康创建指标的完成。
(三)科学调度,做好指标数据统计监测分析。切实重视小康指标统计监测工作,熟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关指标统计监测“规则”。加强统计监测基础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统计工作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根据全国和全省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监测办法,坚持“月研判季调度”工作制度,按照“分级负责、部门把关、统计综合”和“谁出数、谁负责”的要求,从严把关数据采集、审核、上报等工作,并根据各时期监测指标进度情况时时进行总结、分析和研判,力求做到数据采集、审核、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我县小康指标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四)狠抓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按照省、州、县的统一部署,积极协调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局、县编辑部、县电视台等宣传部门落实好《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宣传工作方案》,负责任地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加大发动群众参与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小康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发挥群众在活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认真做好典型经验总结,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提炼,在全县范围推广实施,努力营造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信息简报工作,千方百计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及时、密集地向上级反映我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开展情况。
(五)加强督查力度,确保同步小康创建有序开展。进一步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小康建设工作专项督查指导,准确掌握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对小康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乡镇和主管部门领导反馈,帮助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做到各项工作任务事事有着落,交办事情件件有成效,确保小康建设各项工作得到顺利推进。
第三篇:同步小康示范点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同步小康示范点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XX乡党委、政府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的领导帮助下,XX村村两委与其他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道,坚持理论业务知识学习,严格执行工作队纪律,认真履行职责,全身心投入到同步小康村建设工作中,努力搞好同步小康村建设工作。现将2013年XX村同步小康工作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前工作发展水平:
1.经济发展。XX村今年目前的人均GDp为2.14万元,预计到年底能达到2.24万元的年预期目标,距小康目标人均3.14万元还相差0.9万元,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这也是XX乡在同步小康创建工作的薄弱环节。
2.社会和谐。XX乡XX村的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在政府和村委会的积极作用下已达到了93%;该村作为XX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虽然有一部分外地人口和其他民族也在这里经商生活,但在政府党委和各部门的联合组织下,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果,现在已经达到了100%的团结率;在贫富差距上,现在该村的贫富差距一直保持在2.2-2.9之间;就社会和谐而言,该村已初步达到了小康的水平。
3.生活质量。XX村现在目前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5180元,与小康的目标7000元还有着巨大的差距,仅达到了既定目标的75.42%;这是目前最重要,也是目前XX乡整体最薄弱的地方,要想实现小康目标的7000元,要在2014年底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必须实现翻番的目标计划,任务非常艰巨。
4.民主法法制。现在XX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完善率和农村社区实验建设全覆盖率分别为60.66%、56.58%,均已超越了今年的预期工作目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2%以上,万人刑事犯罪率这几年一直维持在4.36%与5.51%之间。
5.文化教育。目前XX村的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100%、98.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今年的巩固率为87.28%,已超越了今年86.21%的预期目标。
6.生态环境。XX乡XX村是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村寨,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各民族地域文化的差异引起的环保意识不统一,现在该村的农村人畜饮水安全达标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78.25%和82.87%,距离目标100%还有一定的距离,其主要是因为水利设施建设不健全、部分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原因。
二、下一步的打算
按照“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发展帮扶到村到户、智力扶贫到村到户、保障措施落实到村到户”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项目资金的申报、管理和运用,制定宣传和落实好惠民利民政策,以资金为基础,用政策为保障,大力加强XX乡基础设施建设。
二、通过加大产业扶持促进农民增收。在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活动的推动下,发展现代养、种植产业。加强合作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争取政策支持鼓励合作组织搞科技研究,争取资金扶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吸引农产品龙头企业把货源网络延伸到XX,延伸到合作组织,确保农村生产的农产品能种得出、卖得去、赚到钱。同时,利用新技术、新品种带来的生产和消费优势,占据市场,引导鼓励成立各个行业领域的合作组织,帮助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协会的带头作用,在”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活动的推进下,大力发展以XX冬桃为主,包括山羊、黄牛、钩藤、缬草、太子参的养种植业。引导群众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现代养种植技术。积极组织宣传、培训;多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动农业加快转型,把传统农业模式转变成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进一步重视原始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加强鼓励和重视包括民族服饰、民族刺绣、民族歌谣等民族文化的继承。
四、加强驻村组自身建设。加强同步小康工作组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好每月签到情况登记、干部民情日记和工作纪实的记录,并纳入驻村干部的考核内容,为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流入流出台账管理,做好农村基础党组织建设经费的规划和预算。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做好各村党组织建设,多鼓励和留住有知识的有志向的青年人加入党组织的大家庭,XX村每年要发展新党员2名左右,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队伍,给党输入新鲜血液。尤其是同步小康示范村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进驻的工作村,在这方面更应该做好带动工作,作为全乡是试点,亮点,积极开展做好党的基础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务村务公开,使人民群众更好的对政府党委的工作进行监督和了解,积极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加强民主法制宣传,做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宣传和发扬民主法制,提高群众的民主法制素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成果。
XX乡人民政府
第四篇: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
地坪党发[2013]27号地坪乡井郎村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党发〔2013〕1号)、中共**县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州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决定》(**党发〔2013〕2号)、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党发〔2013〕8号)、**县小康办《关于明确我县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示范乡镇、村的通知》(**小康办通〔2013〕3号)和《**县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建设指导意见》(**小康办发〔2013〕2号)以及中共地坪乡委员会地坪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地坪乡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地坪党发〔2013〕24号)、《地坪乡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实施细则》(地坪党发〔2013〕25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建设,发挥示范带动和典型引领作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井郎村位于地坪乡驻地南部,距乡驻地3公里,地处**河畔山谷,海拔148米。贵州省海拔最低点位于井郎村**,海拔仅137米。东与本乡滚大村和岑申村接壤,南与**三江县洋溪乡高安村毗邻,西抵本乡岑扣村和岑懂村,北靠本乡地坪下寨。
第五篇:西部山区孩子现状调查[定稿]
《西部山区孩子现状调查》
毗邻,共1.5万余人,那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当地农民主要靠外出打工、扛树,或者在家打猎来维持生计,很多农民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该学区一共有8所小学,每所小学管辖3~7个行政村,在校小学生共900余人。学生在思想、生活、路途及学习上都与城里的学生存在天壤之别。根据笔者近一年来的走访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留守学生数量多、情感孤寂、性格怪僻。
在鹅溪学区近900多名学生中,我们共走访调查了200多名小学生,其中53%学生的父母全部在外打工,被寄托给祖父母或者远亲近邻;40%学生的父母虽然有一方在家,但是家中不是有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就是有呱呱坠地的婴儿需要呵护;4%学生的父母在家务农或者经商;3%学生的父母离异或者全无。
虽说学生的怪僻性格有遗传的因素,但大部分是与周围环境和父母教导有关:有些留守
学生的家长迫于生计,每年春节一过就背井离乡,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两三年才回家一次,他们认为只要有钱让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因而与孩子缺少交流,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沟通。而留守在家中的父母不但要照顾老人小孩,还要承担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田间农活,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那些隔代教养的学生,由于代沟的存在,孩子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老年人不易觉察孩子的内心思想,很难接受新事物,因此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内向、悲观、孤僻。
据调查,在被访的学生中,53%学生表示遇到烦心的事情或者困难会闷在心里,27.5%
会和自己要好的朋友或者同学交谈,10%的会和自己住在一起的亲戚或者邻居交谈,9.5%表示会和父母诉说。在这些留守学生中86%的学生都希望父母留在自己的身旁,其中六年级的陈晓慧同学在她的作文《我的苦恼》中写道:“当我看到别的小孩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欢快地走着的时候,我就感到苦恼,我很想哭,我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那样就好了……
有些父母则因为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天天照顾孩子,产生内疚,于是采取“金钱+物质+
放任”的方式来弥补,提高孩子零花钱的数量和自由放任程度。学生小胡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将他寄养在外婆家,由于平时一贯用钱大方,没有节制,于是他在手头紧的时候将舅舅藏在床上枕头下的1000多元钱偷偷拿走,占为己有,3天用了近200元。洪竹村一个家长则为了扫除孩子没有父母陪伴的寂寞心理,特意给他买了部学习机,没想到他整天沉湎于游戏,星期六星期天也足不出户,性格更加封闭、叛逆。
还有一些家长,因为常年在外,生怕孩子遭到别人的欺负,就给他们灌输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好汉不吃眼前亏”等思想。他们的暴力倾向由此产生,打架斗殴、结伙滋事的事情也就频频发生了。
二、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偏差。
由于受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及学生自身性格、意志品质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
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厌学情绪。据调查,这里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受周围环境影响:特别是在这个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年代,当他们看到同村的大学生们辛辛苦苦读了十多二十年书也就1000多块一个月,而有些青壮年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的挣钱,并且活得风光自在,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因此在学习中往往缺乏积极进取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得过且过,学习成绩差。
2、受家庭影响:①家长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他们对于女生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将女孩的学业定位在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她们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找个好婆家。因此在成绩差的学生中,90%是女生。②有些家长迷信思想严重,他们认为一个人的造化都是由上天决定的,“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严格,能学多少是多少,听之任之,放任自流。③部分学生的家长要求过严,期期对自己的孩子规定硬性目标。若未完成则大声斥责或者拳脚相加,从而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和压抑感,结果适得其反,成绩滑
坡较快。张雪娇同学给爸爸的一封信中写到:“爸爸,这学期我虽然考到了班上的前三名,达到了你的要求,我也得到了你给我的奖励——好记星学习机。但是我希望你不要这样对我施加压力,让我自由一点吧!” 多么让人心酸的话语!④隔代抚养、疏于管教。农村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教低,以文盲为主,他们通常不能辅导学生功课,同时由于他们管教不严,过分纵容、溺爱孩子,致使出现作业完不成或者无故旷课逃学,爷爷奶奶不但不追问,反而还到学校替孩子撒谎,编理由来应付老师的现象。一位姓汪的五年级学生无缘无故两天没有来上课,老师要求家长前来说明原因,没想到他奶奶回答老师说他患了重感冒,这两天在医院打吊针,由于没有电话没来得及请假。而结果班上几个同学都证实该同学这两天在网吧上网,邻居也说他这两天身体很好,活蹦乱跳。⑥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由于生长在一个充满“硝烟战争”的家庭里,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在她的日记里这么写到:“我最怕我父母吵架了,我看到他们吵架我就只能蒙在被子里哭,我真希望快点长大,早点毕业,远远地离开他们,多挣点钱,别让他们再为钱而争吵了。”
3、主观原因:①学生性格孤僻、古怪,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②成绩差、自信心不足、意志不坚定、缺乏学习动机。
三、路途遥远、生活艰苦
虽然他们的文化成绩相对比较差,但是体育成绩却很好,很少有不达标的情况,我想这与他们经常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来上学是分不开的。就拿鹅溪学区的烟山完小来说,这个学校管辖7个村,其中九龙工区、洪竹两个村的学生上学来回要走30余里。那里山道弯曲、两边树木荆棘丛生、荒芜人烟、阴森恐怖。一到下雨天,山路油滑,学生即使小心翼翼也还是避免不了要摔倒好几次。这倒没什么,最痛苦的是头顶着黑压压的乌云,一个人独自走在这“前不着屋、后不着店”的荒野之地,背后突然传来猫头鹰等动物的怪叫,那可真叫人毛骨悚然、两脚发软。而飞跃、洪竹等几个村的家长更是担心孩子路途的安全了,因为他们上学途中得经过4条小河,由于此地经济相当落后,河上没有修桥,上面只简易的搭架了几根松树。天晴时,有些胆小的学生不敢直立的踩在上面,只好双手抓住树干战战兢兢的爬过去。有的干脆脱掉鞋袜挽起裤管从冰冷的河水中淌过;发大水时,学生还得绕道而行,路途更加遥远。一个叫胡伟的学生这么说:“我一看到刮风下雨就害怕,如果教室外面乌云密布,我就盼着太阳快点出来,企求老天别下雨,要不我又得摸黑才能到家。老师讲的课我也无法听进去了,虽然我现在在学校寄宿,但一个星期也得回去两趟啊,我家离校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