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发言(终)综述

时间:2019-05-14 05:3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发言(终)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发言(终)综述》。

第一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发言(终)综述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实现清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各位委员、各位领导: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五位一体”的战略总体布局。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意义。作为浑河源头地区,清原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基于此,省市也对我们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制定了大伙房水源保护治理规划,分类划设了生态保护区。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对下游地区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实现清原永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既是我们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县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大家一致认为,十三年前,我县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明、建设辽宁生态大县的发展思路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

十多年来,我县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但也应指出的是,我们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加强、生态经济培育亟需推进、林分结构比 例不尽合理、小开荒问题屡禁不绝、畜禽养殖发展相对无序、水土流失治理尚存死角等等。所有这些,我们必须下大气力切实加以解决。经济要振兴,生态当先行。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打造花园城市,建设美丽乡村”为重要载体,打生态牌,念山水经,走特色路,努力把清原建设成为生态大县、旅游强县、绿色食品基地县,才能实现清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在怎样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明上,我们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统筹兼顾,依法治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清原独有的区位环境、生态条件和自然资源,既是我们抢抓机遇、快速发展的得天独厚优势,也是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所在。因此,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完善法规制度和指标考核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会明确提出要“建立自然资源产权、国土开发保护、生态补偿、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等法律制度,有效约束开发行为,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同时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随着这些法律制度的颁布实施,必将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因此,我们要用法治思维保护生态环境,留住青山绿水。要强化环境执法监督管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真正建立起政府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环保监察部门现场执法、新闻媒体监督执法等制度,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纳入法治轨道。要加大法律制度的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知法、守法,知道哪些产业可以发展,怎么发展,哪些产业是限制发展,哪些产业不可发展,发展了会有怎样的严重后果,这样才能规范群众的生产经营行为。同时,要结合实际和长远发展需要,科学制定清原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发展项目和目标。要按照地区实际,划定生态功能区,实施分级、分类保护,既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又避免因噎废食、造成资源浪费。要明确中长期规划目标,制定相关的指标考核体系,重点应考核水质、水量、大气污染指数、森林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能力等指标。

2、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大力实施森林保护工程,按照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严格执行青山保护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青山工程、两退一围(小开荒、超坡地退耕还林、围栏式封山育林)工程,确保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林分质量逐步改善,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通过提高补偿及管护费标准,积极引导林农发展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解决林农愿意种地、不愿意还林,愿意发展速生经济林、不愿意发展阔叶林的问题。要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四河的源头地区、水源保护区,必须尽快全面恢复植被和生态功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增强治理保护能力,要用好现有法规政策,积极对上呼吁,搞好对接。要核准基数,搞好测算,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全面实施做好前期准备,从根本上解决好补偿标准低、积极性不高、管护不到位的问题。加强对流域内的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湿地保护,杜绝开垦湿地和盗挖草炭土的行为。以流域为单元,以河道治理为主线,工程防护与生 物防护相结合,大力兴建水利防洪工程,提高防洪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3、建立源头污染治理防控体系

建立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垃圾处理场、存放点、清运工具等设施。加强保洁队伍建设,提高相关待遇,保证生活垃圾的及时清运和处理,并逐步实现对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建立污水处理体系,尽快在水源保护区内的乡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正常运转;建立矿山生态修复体系,主要是搞好植被恢复和后期养护,明确责任主体,保证资金投入,取得生态修复实效;建立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体系,鼓励引导农村群众使用农家肥、有机肥、秸杆还田来提高地力,采取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控制面源污染;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按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明确哪里能养、怎么养,哪里不能养,现在已经养的怎么办,谁来管、怎么管,这些责任都要明确下来。抓好畜禽防疫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应急处理。对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小区、专业村,要建设畜禽粪便贮存池、化粪池、有机肥厂等处理设施,实现污染物减排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4、加强企业和城乡居民污染排放管理和清洁能源建设 依法治理工业企业髙耗排污行为,改善企业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倡节能、减污、减排。对耗水、耗电、排烟、排尘、排水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要加强监测、监管,明确减排标准,量化指标,完善措施,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取得节能减排实效。尤其是要加强水资源管理,限制高耗水企业发展。要增强危机意识,全面推进节水工作,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都要厉行节约,对项目用水实行许可证制度。科 学合理利用秸杆资源,解决好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问题。推广“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和秸杆利用新技术,推行农村改水、改厕、改炕,大力推广太阳能、电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进农户。推广使用农村建房的新材料、新工艺,降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对林木资源的依赖程度,实施牛下山、羊进圈的饲养方式,有效解决争林、争地、争水的矛盾。

二、利用资源,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就是依托我们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走依托生态建设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反哺生态建设的循环发展道路。

1、依托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清原作为一产业发展调整规范,二产业发展严重受限,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源头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是我们必然选择。要树立抓旅游就是抓发展,兴旅游就是兴清原的思想,把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依法管理的发展格局;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品位形象,扩大对外宣传,提高营销水平,创新管理机制,夯实产业基础,完善法规制度,依法管理旅游产业;要明确发展思路,完善旅游规划,坚持以红河漂流为龙头,其它重点景区为支撑,产业深度融合,休闲、度假、避暑、养生并重,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城乡一体的旅游业态,把清原打造成沈抚人民后花园、北方休闲旅游胜地。

2、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要以结构调整为牵动,以产业化、规模化为支撑,大力 发展以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花卉、优质米为主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村、专业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质增效;要按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培育品牌,搞好地理标识认证,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让我们的产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要按照生态功能区禁止发展、限制发展、适度发展的要求,适度发展畜禽养殖,逐步推进肉蛋鸡生产、绒山羊养殖、育肥牛生产、野生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实现现代化养殖、无害化生产、生态型发展。

3、绿色优先,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在继续抓好高科技、无污染企业生产的同时,要围绕绿色粮豆、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创建生态资源加工型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要严把工业项目准入关,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或没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引进清原,将那些高能耗、高污染或落后产能转移项目不进清原,以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把好源头关,绝不能让引进的项目成为将来的“包袱”。

4、政策牵动,大力发展生态林业

清原森林资源丰富,有林面积467万亩,森林总蓄积量275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1.4%,林木绿化率73.7%,林木资源、林地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发展林业也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除利用森林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外,可以按照功能区划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通过政策的引导、牵动,推进各类林业示范村、专业合作社、私人林场的建设,扶持林农探索开发现代林地经济项目。做 好林下开发的文章,大力培植花卉和野生食用菌,发展林果间作、林药间作、林菌间作、林苗间作、林下养殖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特色项目;做好精深加工的文章,抓好林副产品采集加工,发展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业,实现多次增值。通过培育新的生态林业,走靠山吃山、吃山养山、不砍树也能富的发展之路,实现林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三、依托载体,多策并举,努力培育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反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它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只要我们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精神,立行立改,善做善成,生态文明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结合我县实际,应在花园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和提高群众文明素质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1、以花园城市建设为载体,提升县城文明水平要按照花园城市规划建设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北山公园、英额河城区段综合改造、棚户区改造、陈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英额河城区段还有8个污水直排口,应尽早改造。着力建设好停车场、公共厕所、公共交通、文体设施等公益项目。要正视迫在眉睫的供水危机,切实将水源地保护好、管理好,对第二水源建设要早作谋划,尽快实施,确保县城能够正常持续供水,让广大市民喝上健康、卫生、安全的放心水。要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净化环境,重点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上下功夫。要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抓好城市绿化,选择本地树种作绿化树种,而且不宜栽植过大的树木。要在街路旁、小区内、校园中、公园里栽花种草植树,增加绿地面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要加强城市管理,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对城市交通、卫生、物业、市场等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管理。对破坏基础设施、随意造脏、违反交通规则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引导广大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公共秩序。

2、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提高乡村文明水平在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的基础上,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继续加大村屯道路、街路、巷道、河道治理力度,加大自来水、抗旱井、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改变农村生产生活习俗入手,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从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生产方式入手,实施农田改造工程,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工厂化育苗、秸杆还田等技术,发挥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同时,应改变村屯建设中重街路硬化轻绿化美化的倾向,加强农村的绿化工作,村屯内街路边沟两旁都应该栽植树木,搞好绿化、改善居住环境。要广泛开展以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生态优良、富庶文明为主要内容的富民示范镇、示范村建设。

3、以培育乡风文明为载体,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德”主题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懂环保,增强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意识。要充分利用社区、乡村的文化广场、活动室、图书室、休闲广场等场所,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文明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鼓励 和引领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要积极营造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让生态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开展绿色社区、绿色乡村、绿色环保校园、绿色文明机关等创建活动,增强城乡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城乡居民低碳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注重培养宣传“四德”典型中致力于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的先进典型,通过先进事迹,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推进生态建设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始终秉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始终坚持由“生态大县”向“生态强县”这一战略目标奋勇前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明,我们就一定能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符合我们清原实际的文明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美丽幸福清原建设的奋斗目标。

第二篇:大力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

大力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

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科学运用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倡导弘扬生态文明,保护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是农民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也是农业的潜力所在、魅力所显,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长远之策。

一、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的现实意义

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受制于生态系统,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决定着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1、生态恶化是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成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障碍。一是农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资源禀赋方面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沙漠化、荒漠化土地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8%和18%,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可利用草场90%以上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二是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我国耕地污染面积已近2亿亩。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高达西方发达国家的3倍,农药施用量为美国的2.5倍。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但严重污染农村水环境,直接危害农产品生态安全,还深度破坏农业的伴随型生态系统。集约化养殖场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污染也日益突出。加之以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农村工业化,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十分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更为直接。三是农民居住环境治理滞后。由于传统生活方式的根深蒂固、公共环卫设施的严重不足、村镇管理缺位等原因,农民居住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脏、乱、差”现象严重,生态威胁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加凸显出生态建设的紧迫性、艰巨性与重要性。

2、生态良好是体现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突出主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涵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有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整洁优美的农村社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富裕舒适的田园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和全面发展的现代农民,是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准、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文明、和谐、共富的新农村。从这个内涵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大力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有利于优化经济 1

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生产发展;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增加农民的有效收入,保障生活宽裕;有利于丰富精神文明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有利于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推进村容整洁;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也集中了一个地方所有村民的共同愿望,这是管理民主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要把生态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建设中保护环境,在保护中搞好建设。在制定产业规划、确定建设项目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当前与未来的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新农村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

3、生态保护是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命题。按照生态学理论,社会的转型首先是从产业的生态转型开始的;科学发展实质上就是以生态文明为根本取向、以生态资本为基础要素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一旦破坏,今后治理成本更高、代价更大、恢复更难。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标志着国家适时地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和治理环境的主战场放在农村。以城乡为界,广大农村是淡水、耕地等资源的最大腹地,农村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线长面广。从这一角度讲,建设新农村,改善村容村貌,努力营造良好环境,既是改变农村长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依托,体现出保护大生态的宏观战略思维。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注重树立和运用大资源、大生态的理念,立足于全部国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耕地、林地、草原、淡水、海洋、生物、光热等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循环农业、节约农业,建设绿色而美丽的新农村;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共生,确保农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平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举措,其意义十分深远。

二、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的工作重点

新农村建设最突出的是以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为主的农村发展,也可以说是一场生态革命。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层次上看,它的基本任务和工作是培育农村生态产业、保护农村生态资源、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以此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1、积极发展农村生态产业。依据农村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等要素,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农村生态产业体系。从长沙来看,一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围绕优质、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重点建设了百里优质水稻、百里花卉苗木、百里优质茶叶、百里优质水产等生态农业走廊,深入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四大生态农业产业走廊已成为湖南乃至全国发展水平较

高、生态环境优良、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区域。二是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坚持服务城市、提升价值、拓展功能、打造品牌的开发理念,以现代农业展示、农村劳作体验、科技科普教育、田园风光欣赏为特色,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园、农业产业园、家庭庄园经济、生态农业示范走廊建设。全市现有“农家乐”1200余家,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总量超过120万人次,经营收入总额约1500万元。三是发展质量安全、标准化农业。注重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合理地使用地、肥、水、药、种、能等投入,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安全,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着力抓好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储运、加工、包装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平衡。

2、合理保护农村生态资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高效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农村生态资源,促进农村生态资源的显著增值,逐步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一是要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抓好退耕退牧还林还湖还草和天然林保护、环城林业生态圈等重点工程建设,正确处理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经济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防止新一轮森林破坏,控制大树、古树移栽进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填塘、不砍树、不推山,吸取“大跃进”的教训。二是要珍惜利用水土资源。加强对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避免耕地资源的缩减和退化。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大力发展农村小康水利,充分发挥其灌溉功能、观光功能、旅游功能和休闲功能,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荒漠化和沙漠化治理,防止水土资源流失。三是要推广利用新型能源。大力发展集约农业、循环农业。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能源村”、“卫生村”、“生态村”。长沙的实践证明,农村沼气建设前景广阔。我们把沼气建设与与改厨、改厕、改圈相结合,与庭院美化、绿化、净化相配套,促进了畜牧业和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农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着力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是新农村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是要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把村庄生态环境整治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小康水利、道路、电力工程建设,形成生态资源有效整合、环保设施统建共享、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新格局。二是要因地制宜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整体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使村庄、街道的变化延伸到庭院,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切实保护好山体水系和植被,搞好农村沟渠、堰塘整治及田园绿化,完善村

庄建设管理机制,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三是要分类指导开展村镇生态创建活动。积极创新载体和模式,推动村镇生态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着力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服务配套、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从今年开始,长沙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重点,示范村逐步实施“三整三改一分离”(“三整”即整修乡村道路、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三改”即改水、改厕、改电,“一分离”即人畜分离),整治村逐步实施“四清四改”(即:清路障、清淤泥、清污水、清垃圾,改水、改厕、改灶、改猪圈),这样整村推进,取得村庄环境整治的生态集合效应。

三、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新农村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将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我们要切实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以规划为先导,以机制为纽带,以投入为保障,把新农村生态建设推进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1、编制新农村生态建设规划。既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实行城乡统一规划,考虑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格局,又要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建设相结合,使生态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划的编制要分别提出长期、中期、短期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要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并根据环境容量、自然资源状况分别采取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策略,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要充分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如我市决定从今年起每年安排村镇规划专项费用1000万元,用三年时间完成建制镇控制性详规,村庄规划面达50%。并组织18家规划设计单位,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5所大学的700多名学生,分成100个小分队,深入全市200个村庄开展新农村规划的前期调研,确保在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做好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同时,我市还免费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真正做到以规划指导建设、引领发展。

2、完善新农村生态建设机制。一是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坚持定期研究和部署新农村生态建设工作,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把各种不同利益关系衔接好、平衡好,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调动方方面面投入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高度重视、共同参与、自觉支持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执法监督机制。推进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农村节地、节水、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快《循环经济促

进法》的立法进程,抓紧制定《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完善生态恢复与修复责任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保证现有生态保护法规和条例的有效贯彻实施。三是建立生态预警机制。建立健全乡村环保机构,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基础体系和能力建设,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体化。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状态及时做出评估和预警,为新农村生态建设提供迅速翔实的科学依据。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通过评选、表彰、宣传等方式,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生态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和支撑。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农村生态建设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引入“绿色GDP”指标体系,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修订县市区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抓好督查落实,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

3、加大新农村生态建设投入。一是逐步提高财政预算中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支出比例,并优先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支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新农村建设的财税和收费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资源节约管理和农村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对一些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工程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积极探索农村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办法,加大对生态良好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加快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真实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绿色生态食品提供价格杠杆,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三是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生态建设,走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之路,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重视加大新农村生态建设的科技投入。支持开发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农业新技术,努力突破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的技术瓶颈,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和农民培训,推广节水灌溉、优良品种和新型农药,用先进实用技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强化新农村生态建设的技术支撑。

第三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摘要:面对我国当前生态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

关键词:生态现状;国家政策;建设措施

引言: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包括对污染的控制和生态恢复,它更主要的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需要我们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而这,对于目前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一、我国生态文明的现状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在我国过去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 ,忽视了生态效益 ,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严重。目前我国仍有61%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 400 多亿吨 ,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 ,导致全国约有 50 %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 ,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 ,还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其次是大气污染严重。在实行环境统计的 300 个城市中 ,70 %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再次是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 20 亿亩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1/ 6 ,涉及近千个县。此外 ,还有荒漠化和沙漠化威胁 ,海洋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15%,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

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而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因此 ,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

目标的同时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推进生态建设的国家政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但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新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要打破这一瓶颈制约。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的“生态文明”,是我党在探索建设“和谐中国”道路上通过长期地深入思考,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的优秀成果。而在十八大中,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又一大建设,成为我国全面向前发展的关键。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三、生态建设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此,我们要从重视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2)。

(二)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提高人们生态道德修养要树立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技观,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还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只有使人们从小就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切实防止破坏生态的悲剧重演。

(三)严格执法,落实各项生态建设措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估管理办法,探索和推行绿色GDP考核办法。

首先,要严格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加大惩处的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相互融合,社会责任要具体落实到政府部门,强调政府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责任。个人责任则要使每个社会公民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自觉的行动,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等。其次,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是关键,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环保干部队伍是关键。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环保干部尤其是一线执法队伍的权力,使他们在执法中不受任何干扰,确保执法到位。而环境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各方面待遇要有切实的保障。

再次,要建立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环境违法行为或生态破坏行为是由群众举报才发现的,建设生态文明如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有些问题不会得到及时处理,至少目前或相当长一段时期,这种情况会依然存在。为了使破坏生态或污染环境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必须建立群众参与的社会机制。同时人民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也是对政府履行工作职责的有效监督。

生态产品是人民群众重要的消费品、生活必需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要过上好日子,就不顾及我们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影响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全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国对地球生态安全的贡献。

中国的环境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恢复生态平衡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质疑,我们能否正确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然而我们应该相信,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趋于完善并付诸实施,当企业建立起了环保公民意识,当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特权成为众矢之的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够重建我们的生态平衡,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文献:

[1].范俐鑫等.锦绣山河铸大美 绿色发展惠民生.[N]2012-10-18.[2]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N] 2012-11-08.[3]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8-11-19.[4]薛晓源,李惠斌.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陈关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行动上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2012)〔DB/OL〕.北京: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2

[6]吴树青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N]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四篇:省人大常委关于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决定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决定

(2010年7月16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为了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特作如下决定:

一、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林业生态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快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和国土安全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生态承载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和保障转型发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山西作为能源资源大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更是长远的战略要求。近年来,我省实施了一大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森林资源明显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林业工作迈上新台阶。但我省缺林少绿的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为从根本上改善全省生态环境,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切实增强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努力推动我省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山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生态保障。

二、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林业生态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林业改革,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和林业效益,走出黄土高原和资源型地区发展现代林业的路子, 不断推进持续稳定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城乡宜居的森林环境体系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使全省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省人民政府应把林业生态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科学制定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制定本地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做到与省级规划衔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28亿立方米;到2020年全省森林面积达到60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5亿立方米。

三、深入开展创建林业生态县和森林城市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创建林业生态县活动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力争到2015年有30%的县(市、区)、2020年有80%的县(市、区)达到林业生态县标准。生态县建设要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重点实施好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以及省级造林绿化工程。各市、县(市、区)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创建林业生态县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落实建设任务,强化组织实施,严格目标考核,杜绝“形象工程”,确保创建林业生态县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积极开展创建森林城市活动。县级以上城市力争建立一个以上森林公园。城镇建设应按照国家标准和省、市总体规划留有足够的绿地面积,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要大力开展街道绿化、小区绿化、庭院绿化。坚持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相结合,提升城市绿化品位,打造良好人居环境。

四、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级人民政府要紧紧围绕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目标,到2013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尊重农

民意愿,明晰产权,确权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健全林权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积极跟进配套改革,完善林木采伐审批制度,开展林木采伐管理试点,实行采伐限额公示制。建立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健全林权流转市场,规范林地林木流转。省、市、县三级要成立林权服务机构,负责林权登记发证、林地流转评估、纠纷调处及资产抵押等服务工作。

五、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搞好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落实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不断强化森林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森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作用,积极组建灭火专业队,建立联防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加强监测、检疫工作,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坚持森林、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和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严厉打击盗砍滥伐林木、乱批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树木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严禁在城市建设中毁坏林木植被;加强生物多样性、湿地和古树名木保护,搞好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维护全省重要生态系统和种质资源安全;认真搞好封山禁牧,积极扶持舍饲养殖,加强未成林造林地管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省直国有林局、市县国有林场承担着保护和管理全省主要生态公益林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大公共保障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造林质量稽查监理、资源林政、森林公安、乡镇林业站等林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健全服务体系,改善装备条件,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建立一支作风硬、素质高的林业专业队伍,保障林业生态建设顺利推进。

六、有效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拉动作用,大力发展经济林、林木种苗花卉、速生丰产用材林、森林旅游、林下资源开发等林业产业。按照不同区域特点,大力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林业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以核桃、红枣、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力争每年新发展100万亩以上。要加大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扶持培育一批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实施品牌化战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交易市场,拓展林产品市场流通渠道。要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产供销服务。要制定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完善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林业产业。通过产业振兴,实现兴林富民。

七、着力强化林业科技支撑。要充分发挥科技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加强林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推动林业科技进步,着力解决抗旱抗碱造林、困难立地条件造林、森林火灾预防扑救、经济林增收、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制约当前林业建设的关键技术;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大力发展乡土树种;搞好集约经营,提高林业机械化水平;加强林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建设,扶持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广泛开展科技示范、科技入户、科技下乡活动,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建立健全林业标准化体系,搞好生态效益监测、林产品质量检测、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等科技条件建设;强化林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在职培训,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提高科技兴林水平。

八、不断加大对林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林业发展制度,确保各级人民政府每年林业生态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加快公益林区划界定,参照国家公益林补偿标准,尽快建立省、市、县三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逐步扩大其规模和范围。建立健全造林绿

化、中幼林抚育、林木良种等财政补贴制度,逐步提高造林投资标准。加大煤炭可持续发展“跨区域生态治理”资金向林业建设的倾斜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加大以煤补林力度,积极推广“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的做法。煤炭企业应当加强矿区植被恢复,从吨煤10元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中,划出不低于20%用于本矿区和煤矿所在县(市、区)的造林绿化及沉陷区治理;其他资源型企业也应当从经营利润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造林绿化;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公民个人投资造林绿化,积极发展碳汇林业,逐步建立碳汇交易市场。要依法征收育林基金用于造林绿化。要加大金融扶持林业力度,增加林业信贷投放,大力发展林权抵押、林农信用、林农联保等小额贷款。加快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提高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生态建设与扶贫相结合,加大对贫困户承包造林扶持力度。

九、始终坚持依法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搞好林业立法工作,不断完善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规范、保障和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健康发展。强化林业普法宣传教育,增强依法治林的意识。深化林业执法体制改革,搞好综合行政执法。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林业重点项目、工程资金的跟踪检查和审计监督,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建立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并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定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作出报告。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大林业执法检查力度,定期组织对林业法律、法规、重大问题决定执行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调研或执法检查,不断增强监督实效,依法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十、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坚持全省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各级领导要强化责任,发扬“右玉精神”,持之以恒地组织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形式,提高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民兵组织及其他社会团体,要发挥各自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身林业生态建设。驻晋部队、武警官兵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积极承担造林绿化和森林火灾朴救任务。要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造林绿化的重要意义,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使爱绿、植绿、护绿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林业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林业生态建设惠及千家万户,泽被子孙后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省上下要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努力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实施生态兴省战略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生态建设表态发言

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精致渭塘

相城区渭塘镇人民政府

2010年3月19日

创建国家生态区是加快推进“四城”建设的一件大事。渭塘作为相城区的中心镇之一,将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为全区的创建争作贡献。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巩固创建成果,推进生态建设。我镇于2007年获得江苏省环境优美乡镇的称号,2008年通过国家环保部抽查。今年我们将围绕“提升环境品质、建设精致渭塘”的目标,加大生态创建力度,在建成4个省级生态村,2个省、市级绿色社区,2个省、市级绿色学校的基础上,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一批企业通过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力争早日拿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牌子。

二、加大环保投入,提升防污水平。今年计划投入1千多万元完成镇综合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实现日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完成钻石路、珍珠湖东路等5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加快启动渭西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在率先实现镇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基础上,扩展到渭西集居区域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三、推进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继续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实施项目会审制,并对预审通过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和跟踪服务。按照“关小、治大、扶优”原则,着手对小化工、家具、喷漆等企业加强监管,多措并举推动企业改造提升,实现转型升级,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实施淘汰关闭。推动汽车零部件、纺织印染企业整合重组,鼓励加大技改投入,实现清洁生产。加快推进渭西循环经济发展,启动规划建设200亩的工业园,推动印染企业的集约、集群发展,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存量。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措施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四、加强环境整治,优化农村形象。今年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提升农村环境。深化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拆迁区域的村庄加强长效管理,对未列入拆迁区域的村庄在“四条标准”的基础上向“八条标准”提升。二是整治河网水系。整治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内的河网水系,疏理沟通新镇区东扩区域河道,完成轮浚河道7条、6公里。启动规划永昌泾、元和塘渭塘段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三是推进花城建设。实施通成路、翡翠路等道路沿线绿化建设,新建翡翠家园绿化景观,继续做好流转土地、待开发地块的苗圃、绿化种植。今年新增绿化面积1000亩、新种花卉300万株。加强绿化养护管理,提高花城建设成效。

五、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创建氛围。创建国家生态区是建设环境优美、人居舒适的宜居城镇的一个途径,是建设“精致渭塘,亲和邻里”的一项抓手,要把环境教育和生态区宣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环保工作,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倡导每个居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要从自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自觉参加环保活动,自觉投身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创建是一项只有开始的工程。我们将立足“精致渭塘”的发展目标,立足“城乡一体”的发展要求,着力在生态建设求优、环境管理求实、落实责任求效上下功夫,真抓实干,提升质量,做到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同步推进,不断巩固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成果,真正把渭塘打造成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镇。

下载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发言(终)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发言(终)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生态建设情况发言材料

    坚持发展和创建并重积极打造绿色生态红庙 ——红庙镇在县政协生态无为建设专题常委会上的发言 (2012年6月2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现将红庙镇生态建设的有关情......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迎接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汇报 学校概况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始建于1926年,现有在职教职工246人,专职教师184人。在......

    真抓实干大力推进范文大全

    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建设一、为什么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

    事迹发言终稿[范文大全]

    把忠诚镌刻在抗震救灾的战场 尊敬的首长、亲爱的战友们: 我叫XX,现任XX排代理排长,四川省绵阳市人。今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震碎了我美丽的家园,也把正在家休假的我推向......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2010-06-29 19:11:2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大力推进团建创新

    1、大力推进团建创新,促进基层团支部设置结构的合理调整。 对于一个团组织而言,能否实现团建创新,并不取决于热情和主观愿望,社会的大环境和本单位具体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是非常重......

    大力推进中小学国防教育(精选)

    大力推进中小学国防教育 ——巴里坤县一中师生国防教育知识讲座 授课人陈晓静 近几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战争和军事冲突的阴影始终未远离我们。 从政治上看,世界上各个强国......

    大力推进绿色转型

    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十大战略”之一。有效实施这一战略,要重点解决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前者侧重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