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腾讯报告:2014年中国90后青年用户调查报告(50页PPT完整下载)
报告目录: 自我意识膨胀下的个性化成长 2 娱乐至上的一代 充满表达欲望,情感需求强烈 4 追求平等独立,有责任感和正义感 5 爱创新,也爱创业 6 孤独与集体孤独 7 理性务实,有规划 8 报告附录
8.1 报告调查样本情况 8.1.1 网络问卷样本情况 8.1.2 深度访谈样本情况 8.2 报告研究界定
8.2.1 问卷目标调研人群界定 8.2.2 报告中涉及的地域界定 8.3 报告术语
当代中国的“90后”是社会中最鲜活、最具生命力的群体。
他们喜欢变化、个性自我,他们不囿于成规、讨厌被约束,他们成长在经济高
速增长、社会快速变迁的中国。
你会给90后贴上什么标签
无论是贬低还是夸赞,为青年人随意贴上集体化的标签恐怕太过武断。
自我意识膨胀下的个性化成长
在自我意识的膨胀下,我们无法用单一的方式去评价鲜活生动的90后。与70、80后对比,90后具有鲜活的个性;与同龄人相比,每个个体
又有差异化。每个90后都有个体独立、鲜明的 个性。
杨同学(17岁 北京 高中生):我确实是比较自我的人,很讨厌被父母、老师约束着,我感觉他们说的又不一定都对,不能要求我们去接受,而是说服我们去接受才对,我们也是有自己想法的。
余同学(18岁 厦门 大学生):我感觉“自我”这个评价放在我身上是没错的,我比较喜欢自己决定事情。不管是
高中文理分科还是高考选专业,我都是坚持自己的兴趣,我自己的路当然要自己
来选择。
77.3%的90后在日常购物时会注重自己是否喜欢,这也是该群体 “自我”的群
体性格的体现。的90后在选择工作时更看重自己的兴趣,明显高于80后的选择。符合自己的兴趣,不跟随
主流,这就是90后所呈现出来的“个性”。
42.2%的90后认为自己的自主意识比上一代更强,个体的膨胀催生了90后群
体自主
性的生长,他们更愿意由自己来决定自己的生活。
90后群体更喜欢追求 个性化 和 差异化,崇尚发展自我、展现自我、成就自我是他们的
信念。因此,抓住他们对于个体的需求,契合每个人不同的需求点,为其 量身
定制 具有丰
富个性化功能的产品将得到这一群体的青睐。
娱乐至上的一代
在物质丰富下成长起来的90后,是娱乐能力超强的一代,在他们眼中,娱乐是
天性的释放,是让 自己更开心的生活方式。
魏小姐(20岁 北京 幼儿教师):我平时特别喜欢看娱乐新闻,对各种明星的动态也都特别关注。
钱先生(24岁 上海 自主创业者):像我特别爱玩网游,尤其是大学的时候,经常和寝室的兄弟们组队攻城,一玩 就好多天不出门,还游戏里投了好多钱买装备。
李同学(21岁 上海 大学生):我感觉我们90后自娱自乐方式挺多样的,尤其在网络上吐槽这一方面。各种事
都可能成为我们的槽点。
高达56.1%的90后会关注娱乐新闻,与80后对比则更为明显,80后聚焦在社
会民生、时政、法制;而90后则是聚焦在娱乐、文化、体育。
79.9%的90后都会玩网游,这也远高于80后。玩游戏对于“爱玩”的90后再
正常不过,这是他们生 活的调剂和娱乐。
宣称“我每天可以吃的有限,穿的有限,花的有限,但是 开心 必须无限”的90后 热爱
娱乐,这种娱乐可以是对娱乐八卦的热爱、对生活压力的宣泄、对社会现象的吐
槽、对自己
生活的搞怪,天大的事儿也可以被他们解读得极具 娱乐精神。
对于爱玩的90后而言,一个产品能让他们真正地 玩 起来,能够融合更多娱乐
元素,才是抓 住他们的关键要素。
充满表达欲望 情感需求强烈
“90后”们希望通过自己来表达,只想“为自己代言”。
他们比以往的任何一代人对友情、爱情、亲情都有更强的需求和表达欲望。
赵小姐(24岁 上海 电视台记者):
我是比较喜欢自我表达的90后,不仅喜欢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写一些帖
子,还特别喜欢自拍。
张先生(22岁 广州 金融业从业者):
我生长在广州,大学毕业后又回到这里的首要原因就是这里有我的“发小” 们。我感觉在现代社会里能摒除利益纠葛的感情实在不多,但是我们这一群人就能做到,而且是真心实意地对彼此好,有困难的时候也会亲尽全力帮忙。
75.2%的90后会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信息。与大家所 认知“害羞”的中国人不一样,90后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希望将自 我表达通过某种渠道秀出来、晒出来,渴望表达、寻求共鸣,他们的内心拥有渴
望表达“全部自我”的
一种欲望,自我释放和倾诉的需求很强烈。
作为“独生”一代成长起来的90后,在使用社交媒体上相比80后更 具表达欲,他们需要一个与他人沟通、一个能够发表自己观点并能够被认同的场
所。
90后有表达的强烈需求。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他们有自己的表达渠道、表达
方式
和影响空间——互联网,他们希望互联网产品能够充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 并
得到更 宽广的沟通空间。
90后也会比以往的任何一代人对友情、爱情、亲情都有更强的需求和表达欲望,以 情
感诉求 为出发点的定位和推广更容易得到他们的共鸣。
孤独与集体孤独
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从小就感受这成长的孤独;
而生活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身边的人不一定与自己聊得来,相聚也是集体孤
独。
对于90后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距离,彼此是否兴趣相投。
杨同学(17岁 北京 高中生):我们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就是一直在学习。在网上我反而更能排解自己的孤寂感,因为网络给了我们更多机会去寻找朋友,在自己感兴趣的社区和话题中可以找到
很多朋友。
钱先生(24岁 上海 自主创业者):确实听说过“集体孤独”这个名词,大
家现在都成了手机控、电脑控、微博
控,感觉技术让我们90后这一代人的交流既很近又很远。不过网络社交既然对我们有吸引,还是意味着在网络中我们可 以找到自己渴望的、更多基于兴趣的社交关系,这也是生活中的社交圈所没有的。
90后每日上网时长调查
90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相对较深,只有16.6%的人认为离开网络 对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影响。作为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群体,互联 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他们。
对于90后而言,他们并不喜欢孤独,也并非朋友越多就一定越
好。他们看中的是有共同兴趣、聊得来的知心朋友,近70%的90后青年都是这
么表示的。
90后是经常被主流社会说 “孤独”的一个群体,恰好他们又生长在互联网的时
代,孤独的他们潜移默化中又被互联网信息绑架,习惯沉溺于虚拟社交圈,这种“集
体孤
独”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印证了单一空间维度的社交并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归属感。
他们需要的是兴趣维度的沟通,这在互联网中更容易寻找。因此,他们更多地希
望基于
“兴趣图谱”去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圈子,将线下的社交圈在线上更大程度地转
化。
爱创新 也爱创业
“90后”们拥有创新意识和创业动力,这是不同于以往世代的成长环境赋
予他们的。
钱先生(24岁 上海 自主创业者):我是一直比较希望能直接创业的,因为我不喜欢在别人的管理下工作,我喜欢
自己为自己打工,这样可以实现很多自己的想法,也能更有动力。
李同学(21岁 上海 大学生):我感觉自己创新意识还是挺强的,我之前还开发过一款App,在创新大赛获过奖。
53.4%的90后选择了“先就业,再创业”,这实际上是比较稳妥的一种 想法,通过就业先实现经验和财富的积累,为自己的创业做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有14.7%的90后会直接创业,在市场经济的宏观环境下,更加
具有创业的魄力,绝大部分都
怀有“创业梦”,更希望能够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
90后群体的学习态度很不错,很愿意主动学习新知识。
63.7%的90后会愿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23.8%的90后会主动学习所
有新知识。可以看出,90后群体十分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90后青年的 创新意识 很强,他们成长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每天不断
地接受 新
事物、新观念,所以这一代青年人更习惯于去创新,不愿意墨守成规。互联网产
品中新的想
法、新的变化会让他们感觉新奇,很多时候也会为他们 创新、创业 提供指引。
追求平等独立 有责任感
90后群体更喜欢平等独立的关系,也希望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最笃定的就是要做有具有
破坏性的一代,打破常规、跳出束缚,要敢于对一切显在的和潜在的规则发出挑
战。
张同学(15岁 哈尔滨 初中生):其实说我们90后“不负责任”的言论本身也并不负责任,社会应该等待的是我们 的成长。我们只是更愿意去打破条条框框,可能有些人认为我们不守规矩,但这
也是对自由的一种渴望。
钱先生(24岁 上海 自主创业者):平等和独立应该是我们这代很多人会一
直追求的,我们不希望依附某种 权威或是背靠一棵大树,就是希望能在平等的环境下,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
事情。
62.2%的90后青年都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艰苦创业、靠自己独 立打拼来获得成功,而并不是期待从天而降的成功。在深度访谈中 也有不少90后认为,轻易获得的成功往往缺少了积淀,相对缺少成就感。
对于父母未来的养老方式,63.8%的90后会希望父母与自己生
活在一起,可见他们的家庭观念是比较强的,更愿意由自己来照顾父母的晚年。在深度访谈的样本中,绝大部分90后也认为父母养老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可
见,90后青年的责任感很强。
90后青年群体比以往世代的青年都更独立不羁、渴望自由,不愿按规矩去做事、厌恶
束缚,无论这种束缚来自根深蒂固的传统和常识,还是来自于自我的思维定势。因此,他们需要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也会更喜欢网络世界平等自由的沟通方式,这些都需要真正理解他们的互联网产品为他们提供。
90后也需要互联网产品在内容上给予更多的责任引导,挖掘和培养他们的社会
责任。
理性务实 有规划
90后的生活方式更加客观,既不完全是从自我角度出发,也不是
完全听从别人安排,懂得享受生活,又懂得规划生活。
孙小姐(23岁 大连 高中教师):我感觉90后要更加理性和务实,像我周围的朋友有很多都在做理财,包括我也在
做。虽然钱不是很多,但花起来还是要有规划,有一句话是“你不理财,财不理
你”。
李同学(21岁 上海 大学生):90后的理性和务实其实在找工作上也有一定体现,我的同学们无论是在找实习还是找
工作上,都是比较脚踏实地的,并不会好高骛远,而是会对自己的自身有一个相
对详细的评估。
90后群体中超过半数的人更换或淘汰电子产品是因为“损坏、无法维修”,另
有22.7%的青年
是因为“配置落伍”而更换电子产品,由此可见90后青年群体的消费态度是比较理性的,绝大部分人不会盲目攀比。
90后在收入支配上相对比较科学和理性,75.1%的青年会有消费计划。超过半数的90后不但会有消费计划,还会将一部分收入存起来或进行理财,从
而使自己的支出更合理,回报更丰厚。
更多的90后还是希望工作在发展空间更大的一线城市,占比达34.3%,但并没
有出现扎堆在一
线城市聚集的情况,更多会理性地从实际需求出发,来进行选择。
90后比主流社会所认为的更加 理性、务实,也更有规划。他们的“理性”显得
更加客
观,既不完全是从自我角度出发,也不是完全听从别人安排,而是回归到了内心的平静,这
也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这种理性可以激发人们去重新追求精神层面的境界,使他们开创
一种属于 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能够帮助90后群体 规划生活、规划未来、聚合更多生活功能的互联网产品将有
更大的市场空间。
第二篇:90后青年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90后青年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爱情是美好,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毕竟是应当以学业为主的,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学业的荒废。所以我们大学生对待爱情,必须冷静、客观地去看待,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作家罗兰说过,“爱情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一个人得到鼓励和激发,而更有创造性,更有冲力,也更爱这个世界。”可见,当人们拥有了纯真、圣洁的爱情后,会使自身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不过,矛盾是具有两面性的。当一个人的恋爱观消极甚至不健康时,其产生的破坏力也是无法估量的!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向往。可是由于我们年龄尚低,涉世太浅,所形成的恋爱观也是多种多样,所以我通过进行校内问卷调查,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问卷调查活动于20XX年5月28日在东北财经大学校本部进行,为了更加真实、客观、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本次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本次调查选取了在校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3份,有效率为%。报告结合同学们的回答结果展现大学生的恋爱观,并从中展开一些必要的讨论,对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和理论依据。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当我们确定恋爱对象前,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以何种标准来选择相知的伴侣。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标准也会因为主客观原因发生更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究竟“一见钟情”的闪光点源自哪里呢?也许调查结果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据调查,%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首先考虑的是人品问题;%考虑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因此人品和志趣是%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就很难预测了。康德在《对爱和崇高的感性的观察》一文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从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来看,女人属于美的类型,男人属于崇高的类型,对女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不招人喜欢,而对男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蠢笨。这说明男性美的魅力和女性美的魅力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有%的同学是以对方的相貌为依据的,其中%的是男生。他们以获得纯粹的感官满足为目的之爱情,是一种对“情欲之爱”的追求。这类爱情很难维持长久。问题是天长日久的相处会使外表失去新鲜感而降低吸引力。很多女生则往往看重的是对方的能力,希望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男朋友,%看重能力的同学中就有%的女生。
二、大学生在大学里谈恋爱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贵的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为。因此,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时,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有%的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己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是一种赶潮流现象,与从众心理有关。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认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她们不会“逆潮流而行”的。有%的同学则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上大学生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内心比较空虚和孤独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学会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恋人关系。我们上大学后不像小学初中时刻有父母陪伴在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背景离乡来到很远的地方求学,远离父母,即使想倾诉也不现实的。当心灵上遇到苦闷急于疏解时就需要有朋友在身边,正如“远水救不了近火”。而此时爱情就将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依附。%的同学是因为对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绝(71%是女生)。其中53%的同学是由于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三、大学生谈恋爱会对自身产生何种影响?
有专家指出:“对青年人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57%的同学认为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的同学认为学习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地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心态。当爱情遭受挫折时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有利于学习生活。其中%的同学认为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的同学认为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这%认为恋爱对自身产生消极影响的同学中有%的同学正在恋爱的,%的同学是女生。由此看来恋爱对女生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男生。
四、如果当恋爱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意味着什么?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并且在大四时期面临就业的分歧,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是很多,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是很广的。而事实也是如此: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同眷属”者少,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失恋大军。在调查中发现有%同学能正确面对失恋:其中57%的同学认为可以为以后的恋爱积累经验;%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找一个;%的认为从此可以解脱,集中精神去学习。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学习上往往会有很大的进步,就是失恋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在调查中占了%,他们认为失恋后生活没有意义,学习没有动力。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在爱情中遭受挫折,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此项调查也可以反映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善于利用各种宣泄、转移的方法进行处理,更有人会获得不菲的收获。
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够承担恋爱挫折。正视现实,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3、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懵懵懂懂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并结合调查结果抒发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诚挚地希望大学生们可以在健康的恋爱观的指导下,让自己的爱情之花可以开放得更加美丽
一.调查时间:
20XX年4月16日至20XX年4月19日
二.调查地点:
三峡大学图书馆、运动场、活动中心、学生宿舍
三.调查原因: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拥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期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享受着亲情、友情和更多的感情。在快乐的日子中开始长大的我们便会不由得期待着爱情,在爱情的世界里似乎一切都是甜美的。爱情这个词语很浪漫也很飘渺,有人在其中幸福着、有人在其中失落着、有人在其中欢笑着、有人在其中哭泣着;而大学生这个群体是那么突出的显现出来,大学生恋爱观也是一个值得分析调查的观点。大学几年的时光可能是每个人人生舞台上最璀璨的一颗星,我们把它轻轻的收藏在青春的日记里。男生的粗犷大略,女孩的细腻温柔,这是一片净土,一片孕育爱情的土地。
四.调查方法:
问卷方式调查。基于以上各方面原因,我们就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主要通过现在大学生在婚恋观上存在的问题和想法设计了十五道题目,这十五道题目涉及到恋爱和婚姻两个部分,分性别在男生和女生的中进行调查,主要是了解男女生对待爱情的各种看法,问卷的题目和导师朱静共商得出,题目吸引力很强,所以整个调查过程都十分顺利。
五.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的观点和态度,调查男女生之间在爱情问题上诸多不同的观点并分析原因,宣扬正确的爱情观,让当代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真正的在大学有所得,展现好人生的爱情舞台表演。
六.调查内容:
(一)调查大学生婚恋观所反映的问题
1.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而身边的朋友也是不能坦诚相待,所以找寻伴侣来填补生活上的很多空白,由于大学生活的宽松无所事事感觉到空虚而谈恋爱等原因也存在。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恋爱是一个自然的感情所至,两情相悦,对于异性的关心有所向往,心底的爱情种子开始萌芽。通过调查反应相互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总体来讲,大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同学没有过半,而已经恋爱了的同学普遍认为爱情对于学业并无很大的影响,一部人认为爱情可以促进学业,帮助并促进彼此的学习;大家对于大学生谈恋爱表示支持。
2.大学生是一个比较单纯的社会群体,没有很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不必社会上的相亲要讲求房子车子等很多条件,他们更在乎的是对方的性格和能力,尤其是女生比较看重对方的能力,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可以清晰地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正确性。恋爱双方对于经济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男生在爱情上投入的金钱远远高于女生,而且是绝对比例的高出,当然对于他们生活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3.在婚姻问题上72%的人表示顺其自然就好,恋爱与婚姻的具体关系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对于婚姻的态度大学生们很模糊,不过倒是一致认为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4岁到29岁期间;通过调查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结婚的原因是情之所至,而非面对压力的举动,可见对待感情和婚姻的态度还是很认真的。关于婚后的经济来源问题,大家都希望是双方共同承担,这也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做法。
4.“闪婚”现象在社会上广为存在,“试婚”行为也是很普遍,那么在大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知道88%的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对于这种很流行的东西,新潮的大学生们还是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不支持!他们坚信要用包容的心,责任感,彼此的沟通理解和信任来保持爱情的新鲜,婚姻的长久。(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情况
1.在大学生的婚恋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观点男生和女生的回答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也是由于性别和年龄的原因导致很出问题的滋生。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9至24岁之间,这个年龄界限按青年心理学划分,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此时的大学生正由青春期的“异性疏远”走向青年期的“异性接近”,出于对于异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恋爱也就默默无声地潜入年轻人的心田。
2.国家对《婚姻法》的修改,明确规定大学生可以结婚,虽然就结婚后的学业和生育问题仍在讨论之中,但已经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法律依据。心里专家分析说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恋爱对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健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很多人都认为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3.很多人看到身边的同学都是出双入对,所以觉得自己也应该找个伴侣,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会存在对感情的不认真,不能真正的清楚自己的目标,而是随波逐流,这就需要每个人给自己一个人生的定位,不要被所处的环境影响。另外,就是72%的男生都认为分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两个人感情不和引起,在他们面对感情问题时两个人的性格是否合适居于重要位置,女生调查中除了性格不合导致分手外,还有10%的人认为移情别恋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原因。在女生心里,认为自己对待感情显得更认真细腻一些,换句话说是更加专一。我个人的观点是,每个人都要用一个冷静的头脑面对问题,认真负责的对待我们人生中美丽的爱情。
(三)我个人对于大学生婚恋观的分析
大学生谈恋爱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我自己也一样在感受着恋爱的快乐,从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说与人分享、关系他人、互相理解等等。但是从我身边的很多实例中也能看出很多不好的地方。也就是说大学生谈恋爱如果不能用理性控制自己,处理好各种问题,弊端也会有很多。首先,谈恋爱两个人在一起必然会占用时间、牵扯精力。大学时代正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为未来打基础的黄金时期,如果过多地用于谈恋爱,必将对学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有所影响。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学生谈恋爱离不开父母金钱的“赞助”,这就需要同学们量力而行,不要攀比,要经常考虑父母的想法。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大学生对于大学同居问题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这说明大多数同学能够在恋爱中把握好分寸,但是大学生相对于生理的成熟,心理上的成熟程度远远不足,缺乏责任感和承受能力,一旦发生性行为,如果处理不好,对其身心和未来的发展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和不良的影响。最后,大学时期也是大学生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的时期。谈恋爱之后,必将社交范围缩小,乃至只有二人世界而忽视家人和朋友,造成自己情感上的孤立,一旦爱情失败,就会变得一无所有。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做好心理准备,能够承担恋爱失败的后果,能够坚强的面对一份感情带来的伤害。当然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责任心都能在生活中不断的成长起来,给我们的人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使人生因爱变的更加美丽!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没有爱情的学业固然有点枯燥乏味,但离开了学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少坚实的根茎和内容,迟早会枯萎的。大学生受到对方爱慕的因素是爱的土壤,这土壤中生长出忠诚。忠诚理智承受宽容等合力之树,能开出圣洁而又美丽的真爱之花
当今高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渴望爱情,向往爱情。而且,他们已经具备恋爱的能力。因此,大学生谈恋爱本是无庸质疑的。但恋爱后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排他、波动,使恋人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因情所困,放弃学业,悔恨终生;为了爱情大打出手,出现校园喋血事件。两人感情出现裂痕,脆弱的青少年选择了自杀来逃避即将破碎的恋情。等等这些都为大学生本应纯洁、忠贞的爱情涂染上了灰色的一笔,不得不让我们来深思:大学生是否应该在学习期间谈恋爱?在爱情与学业的选择上,孰重孰轻?
关于大学生恋爱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敏感的,显然,在大学恋爱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是真的想处理好学习和恋爱两不误,恐怕就难以维持平衡了。但也并不是没有办法。一个没有理智控制力的大学生很难很好地驾御恋爱的航船,两个人都没有理智控制力的人的爱情肯定是一败涂地。这样的大学生最好不要匆匆忙忙坠入爱河。那么,理智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是能够承受爱的压力。两个人恋爱了一定要端正心态,哪怕是你自己端正心态,你的另一半也会被你所感染,所以你不要担心谈了恋爱就会耽误学习,关键是你要起到带动作用,把你的另一半往学习这条路上领,你不能被爱情冲婚头脑,毕竟只是在大学,将来能不能成还不好说,不要耽误了自己有耽误了别人。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的是问卷形式,调查范围涉及了整个学院的学生。可以说真实性比较强。在调查中同学们各自发表他们对大学恋爱的看法:60%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0%的同学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10%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恋爱中的各种矛盾会对感情产生极大地影响。总结出来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关于大学生恋爱的花费问题.现在的校园恋爱,因情感不合分道扬镳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大学生却为分手后 共同资产 的分配闹起不快,究竟大学生 恋爱消费应该谁买单 呢?
通过多名同学的回答.百分60是赞同男生应该主动的承担为女生买单的这一角色.而百分30赞同应该是男生买单.百分10是其他.如果经常性的出去约会.逛街.吃饭那这些消费应该怎算.这还只是比较平凡消费教小的.而那些比较大的高额消费。比如说,异地交往的大学生经常需要电话联系,联系费用在每月的生活消费中也占了大头,有些同学煲个电话粥都长达一两个小时,到外地去看望对方交通费也会花不少,在短期假期中,有些同学还乘飞机到异地看望恋人。而这些的花费应该怎么算呢?
其实,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在这过程中的花费都应该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并不是说男生就理所当然的要 养 你,大家的经济基本上都还不能独立,没有任何的理由要谁来买单。最理智的做法是:尽量减少你们的花费,抵制 奢侈恋爱,要考虑自己和对方的条件,不做无谓的 牺牲。谈一场节约型恋爱,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问题二:关于大学生恋爱与学习冲突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恋爱的最好时机了,这个时候心智发展的比较成熟,对未来多多少少也有一些把握,在大学里恋爱与学习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1加1大于2,还是1加1小于2呢?这就要看自己如何的把握咯通过调查,同学们认为:
有利的影响是相互管理,就是恋人之间相互鼓励和监督,在学习上有一股动力,可以促进共同进步;是对相对枯燥专业知识学习的一种调剂,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帮助;习的调剂恋爱是学品,学习是恋爱的支持。
不利影响是不能够正确处理的一个征兆,就是不能够合理的分配时间,很多人可能会把恋爱看的比学习更重要;在学习基础不够牢固的情下的恋爱会对学业造成不利影响,情况严重者还会引起情绪上的较大的波动,从而造成厌学,辍学等严重后果和不良现象。
更多人认为:爱情怎么会不影响学习?当然如果你根本就不学习是另外一回事了,你要在你恋爱前的正常时间里抽出大部分的时间来陪恋人,那些时间哪里来?还要抽出很多的精力想着你的亲爱的,那些的精力哪里来?恋爱的人没有不吵架的,那是你的心情会怎样?你能在那样的心情下学习吗?
显然,对于那些人生无目标,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的孩子来说,恋爱或许就会是一场灾难,会使他们荒废学业,误入歧途,浪费最美好的时光,但对于自制力和生活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来说,恋爱或许会成为他们共同进步的助推剂,不仅不影响学习,还会促进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攀登。爱应该是一种使人积极向上的动力,是分担,是给予,是责任,是惺惺相惜。所以,对我们而言,最美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帮助的基础上的。
问题三:关于大学生异地恋的问题
大学恋爱还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异地相爱的恋人们。一般说来,异地相爱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原本在一起的恋人,一方因为求学、家庭等原因离开另一方,但恋爱关系继续维持。其二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两个人因为求学等原因从相识到相知直至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恋爱关系。如今科技进步让手机、网络逐渐普及,异地恋也逐渐升温,甚至成为一种时尚。那么同学们究竟对异地恋持一种怎样的态度?是什么影响着他们的态度呢?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异地恋的稳定?
调查表明:同其他三个年级比较,经历异地恋的学生,大四的占最大一部分,大一的所占的最少!而且这中差别具有显著性。但不能不承认大一经历恋爱。也就是说结果表明高年级的学生并不比低年级的学生更倾向于否定异地恋。其次,在影响异地恋的因素中,信任、第三者、长时间不见、两个人感情稳固与否、恋人的性格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见,异地的恋人们要比一般恋人面临更多的考验。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没有地区限制的,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因素成为了阻碍。不得不说,对于一般人而言,异地恋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能坚持的,必然会收获一份人人称羡的幸福。开始更多的人,却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金钱、时间、精力、、、、太多太多。结果是身心疲惫。所以,异地恋只适合很少一部分真正有感情基础的人。
问题四:关于大学生网恋的问题
所谓网恋就是通过上网聊天的方式认识异性朋友,并在进一步的交往中产生感情。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所以网恋的蔓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经过一系列的调查表明:
有 20%的人赞同网恋,这样的两个人在性格上,喜好上,达成了一致。虽然两个人暂时不能在一起,可是这能激励两个人的信心,努力把不现实变成真实。他们想证实的就是网恋也能成真。更多的人是持否定的态度,70%-80%的人认为网恋纯属是网上的一种虚弱的爱情,有的人谈网恋就色变,认为不真实,那些在网恋中的人太不现实,这些人在心里已经形成了这种不好的印象,以致会进行劝阻或强行干涉。
当然,网恋也应该是被理解的一种爱情。正是像别人所说距离产生美,有种美好的感情寄托在自己喜欢的人身上,就像现实中的恋人,并不是天天腻在一起才会有深厚的感情,其实只要对这份感情有信念,无论多远两个人都会有在一起的信心,都会为此而努力,正是想让那些不赞同的人看到,并非所有的网恋都不真实。所以,并不能排斥这种恋爱方式 双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也能收获一份美好的爱情。
总结:以上四个问题基本上代表了大学阶段谈恋爱所包含的问题,并且比较有代表性,我们研究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目的在于从生理、心理上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恋爱观的认识与态度,列举事例分析由于不正确的恋爱观而引发的诸多问题,以及西方思想、社会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大学生能认识爱情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顺利的度过大学时期,取得爱情与事业的 双丰收。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我们认识到,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了普遍想象,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复杂化,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学生本人都应该对此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思考,考虑一下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爱情,怎么在大学里完成自己的学业等等,适当的爱情我们相信可以促进双方的学业,但我们要说的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的河流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前进方向,毕竟大学生活是我们学习专业技能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方向的关键阶段,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平稳心,不能为了一时的不快,而做出令自身、对方、家人和社会伤心欲绝的行为。至于学校也应该拿出一些措施来指导大学生的恋爱,这样整个大学校园既不至于死气沉沉,也不会因为恋爱搞的乌烟瘴气,相信新时代的大学生也一定有能力把握自己的爱情!!
第三篇:中国云原生用户调查报告
中国云原生用户调查报告
II
前言
2019 年我国公有云 PaaS 市场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为 41.9 亿元,同比增长 92.4%。私有云市场规模为 645.2 亿元,同比增长 22.8%。云原生产业作为现阶段云计算 PaaS 市场的重要支点,也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根据云原生产业联盟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云原生产业市场规模已达 350.2 亿元。数字经济大潮下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云原生产业发展的强劲驱动力,“新基建”带来的万亿级资本投入,也将在未来几年推动云原生产业的发展迈向新阶段。为进一步掌握中国云原生用户的使用状况和特点,云原生产业联盟开展了 2020 中国云原生用户使用状况的调查。本次活动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 487 份。本报告以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行业专家的深度访谈,力争详实客观的反映云原生用户需求,为广大关注云原生产业的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支撑。
III
报告目录
前言.................................................................................................................................I 观点摘要.........................................................................................................................1 一、调查背景..................................................................................................................2(一)调查方法及样本....................................................................................................2 1、调查方法.............................................................................................................2 2、样本描述.............................................................................................................2(二)报告术语界定........................................................................................................3 二、用户云原生应用建设现状..........................................................................................4(一)云原生 IT 建设投入...............................................................................................4(二)云原生集群部署现状.............................................................................................5(三)云原生技术应用的价值及挑战...............................................................................8 三、云原生技术应用现状...............................................................................................10(一)应用及软件发布周期和方式.................................................................................10(二)容器技术使用现状...............................................................................................11(三)微服务技术使用现状...........................................................................................17(四)Serverless 技术使用现状...................................................................................21
观点摘要
用户云原生应用建设现状 现阶段已有 9%的用户云原生相关投入已占总 IT 投入的一半以上。28%的用户在云原生相关建设中的年投入占总体投入的占比低于 5%,28%的用户占比在 5%-10%之间,25%的用户在占比10%-30%之间,10%的用户占比在 30%-50%之间,但也有 9%的用户的占比已经超过 50%。
技术研发与运维成为用户云原生建设的主要支出方向。在云原生建设支出中,用于技术研发的用户占到 77%,用于运维的用户占到 59%,用于测试、硬件采购、软件采购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36%、34%、30%。
用户侧纳管的资源以中小规模集群为主。76%的用户纳管集群规模主要集中在 500 节点以内,10%的用户纳管的集群规模在 5000 节点以上。
服务部署形态趋于多元化,多云/混合云架构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74%的用户已经在使用或未来 1 年计划采用多云/混合云架构,仅 26%的用户没有使用多云/混合云的计划。
云原生技术应用现状 用户软件发布方式正在向自动化转变。已有 25%的用户实现了自动化发布软件,55%的用户采用 自动化与手动相结合的发布方式,选择手动发布软件的用户仅为 20%。
60%以上的用户已在生产环境中应用容器技术。43%的用户已将容器技术用于核心生产业务,19% 的用户已将容器技术用于非核心生产环境,14%的用户在评估测试使用容器技术,14%的用户正对容器技术进行评估考虑,仅 10%的用户未考虑使用容器技术。
微服务架构已趋于主流,八成用户已经使用或计划使用微服务。在本次调研的用户中,50%的用户已经使用微服务架构进行应用开发,30%的用户计划使用微服务架构,仅有 20%的用户暂未计划使用微服务架构。
Serverless 技术显著升温,近3 成用户已在生产环境中应用。16%的用户已将 Serverless 技术用于核心业务的生产环境,12%的用户用于非核心业务的生产环境,36%的用户尚未使用Serverless 技术。
一、调查背景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有效问卷 487 份。
2、样本描述 参与调查用户所在行业:包括互联网、金融、制造、服务业、政府、电信、能源、医疗、化工等行业。
图 1 调查用户的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参加调查用户所在企业的规模:共分为 1-100 人、101-500 人、501-1000 人以及 1000 人以上四档。
图 2 调查用户所在企业的规模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二)报告术语界定 容器技术:能有效的将单个操作系统的资源划分到孤立的组中,以便更好的在孤立的组之间平衡有冲突的资源使用需求的隔离技术。
容器编排技术:调度、分发和管理容器集群的技术,可根据应用状态需求自动调配容器资源。
微服务架构: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其独立的进程中,各个微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服务与服务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
无服务器架构(Serverless):将基础设施资源抽象成按需使用的服务,通过函数托管应用代码,允许 用户在服务级别构建和运行应用,而无需管理复杂的基础设施运维工作的应用设计方式。
函数即服务(FaaS):基于事件驱动的函数计算托管服务,是无服务器架构的一种实现形式。
二、用户云原生应用建设现状
(一)云原生 IT 建设投入 现阶段已有 9%的用户云原生相关投入已占总 IT 投入的一半以上。云原生技术价值已经在用户侧得到初步认同,新技术的普及推广仍需时间,但已有部分用户将 IT 建设的重心转移至云原生。从调查数据来看,28%的用户在云原生相关建设中的年投入占总体投入的占比低于 5%,28%的用户占比在 5%-10%之间,25%的用户在占比 10%-30%之间,10%的用户占比在 30%-50%之间,但也有 9%的用户的占比已经超过 50%。
图 3 云原生技术建设的费用占总体 IT 投入的比例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技术研发与运维成为用户云原生建设的主要支出方向。在云原生建设支出中,资金投入用于技术研发的用户占到 77%,用于运维的用户占到 59%,用于测试、硬件采购、软件采购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36%、34%、30%。
图 4 用户云原 ኞ 建设的主要支出方向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二)云原生集群部署现状 用户侧纳管的资源以中小规模集群为主。76%的用户纳管集群规模主要集中在 500 节点以内(其中 37% 的用户纳管规模在 50 节点以内,18%的用户纳管规模在 51-100 节点之间),鉴于调查样本中的各垂直行业中的头部用户分布,超大型集群纳管规模占有一定比例,调查显示有 10%的用户纳管的集群规模在 5000 节点以上。
图 5 用户集群规模(包含虚拟机、裸服务器等)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服务部署形态趋于多元化,多云/混合云架构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调查显示 74%的用户已经在使用或未来 1 年计划采用多云/混合云架构,其中 38%的用户同时采用 IDC 和公有云进行业务部署,28%的用户正在使用多家公有云服务进行业务部署,也有 18%的用户计划未来一年内使用多云/混合云。仅 26%的用户没有使用多云/混合云的计划。
图 6 多云/混合云部署现状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现阶段用户对多云/混合云部署模式下的跨云数据交换需求不高。80%的用户对跨云数据交换的需求较小,其中 36%的用户采用主/备方式部署用于备份的云环境,备份业务的数据访问量较小;30%的用户以多活方式部署于多个云环境同时服务用户请求,且多活环境下的实时交互的数据量较小;18%的用户业务应用独立运行在各个云环境中且数据较少跨云交换;14%的用户利用公有云弹性资源作为私有云的后备以应对突发流量或者处理大量计算的场景,平峰期访问量较小。仅有 20%的用户业务应用分布于多个云环境中且有大量跨云数据交换需求。
图 7 多云/混合云部署模式下跨云数据交换需求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三)云原生技术应用的价值及挑战 提升架构弹性扩展能力与资源利用率是用户采用云原生技术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使用云原生技术,76%的用户提升了基础平台资源利用率并节约了成本,63%的用户提升了业务应用弹性伸缩效率和灵活性,38%的用户通过标准化交付提升了企业的交付效率,30%的用户简化了系统运维流程,25%的用户基于云原生的开放架构在已有系统上进行了功能扩展,加速了业务创新。
图 8 云原生技术的价值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规模化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连续性成为用户选择的主要疑虑。在选用云原生技术时,61%的用户对云原生技术在大规模应用时的安全性、可靠性、性能、连续性心存顾虑,47%的用户认为技术栈过于复杂导致学习成本高,46%的用户担心云原生技术无法与现有研发/测试/运维平台或流程进行整合、演进,40%的用户担心系统迁移难度大、成本高且迁移后效果不可预测,15%的用户认为云原生技术应用价值不明显、投入产出比有待评估。
图 9 用户采用云原 ኞ 技术存在的顾虑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三、云原生技术应用现状
(一)应用及软件发布周期和方式 云原生技术实现了应用的敏捷开发,大幅提升了交付速度,降低了业务的试错成本,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增强用户体验、加速业务创新。敏捷开发与 DevOps 理念持续在用户侧强化,伴随 CI/CD 等工具链的不断成熟完善,应用的迭代效率持续加速。
用户应用及软件发布趋于高频。有近6%的用户每日发布应用,每周发布应用的用户占 28%,每月发 布应用的用户占 27%,还有 39%的用户不定时发布应用。
图 10 应用及软件发布频率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用户应用及软件的发布方式正在向自动化转变。调查显示已有 25%的用户实现了自动化发布应用,55%的用户采用自动化与手动相结合的发布方式,选择手动发布应用的用户仅为 20%。
图 11 软件发布方式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二)容器技术使用现状 60%以上的用户已在生产环境中应用容器技术。在本次调研的用户中,43%的用户已将容器技术用于核心生产环境,19%的用户已将容器技术用于非核心生产环境,14%的用户正在评估测试使用容器技术,14%的用户正对容器技术进行评估考虑,仅 10%的用户未考虑使用容器技术。
图 12 容器技术采纳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1000
节点规模的容器集群能够满足近八成用户的生产需求。46%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小于 200 节点,19%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在 200-499 节点之间,12%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在 500-999 节点之间,5%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在 1000-1999 节点之间,5%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 在 2000-4999 节点之间,4%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在 5000-9999 节点之间,鉴于被调用户中各行业中的头部用户应用现状,有 9%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大于 10000 节点。
图 13 用户生产环境的容器集群规模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容器运行时多元化发展趋势已显,Docker 仍是现阶段最主要的选择。83%的用户容器运行时技术选用 Docker,9%的用户选用 Containerd,选用 Cri-o、Kata 技术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3%、2%,还有 3% 的用户选用其他技术。
图 14 容器运行时技术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Kubernetes 延续在容器编排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63%的用户容器运行时技术选用 Kubernetes,17%的用户选用 Docker Swarm,选用 OpenStack、CloudFoundry、OpenShift 技术的用户占比分别为8%、5%、4%,还有 3%的用户选用其他技术。
图 15 容器编排技术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容器技术应用场景广泛,微服务化应用承载与自动化研运流程构建是最主要应用场景。在本次调研的用户中,64%的用户将容器技术应用于部署微服务化应用,56%的用户将容器技术应用于 DevOps 自动化运维的构建,36%的用户基于容器技术进行大数据场景相关的应用,31%的用户将容器技术应用于 PaaS平台建设,24%的用户基于容器技术进行人工智能场景相关的应用,13%的用户将容器技术应用于边缘计算场景,还有 3%的用户将容器技术应用于其他场景。
图 16 容器技术主要使用场景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近七成用户使用 Jenkins 作为容器的 CI/CD 工具。在本次调研的用户中,69%的用户使用 Jenkins 作为容器的 CI/CD 工具,24%的用户选用 Spinnaker,14%的用户选用 Drone,选用 Prow、Flux、Tekton Pipelines 技术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10%、10%、9%,还有 2%的用户选用商业 CI 产品。
图 17 容器 CI/CD 工具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容器安全问题成为用户应用的最大担忧。在容器技术使用中,63%的用户认为容器安全是紧迫的需求,56%的用户感到技术复杂度高,50%的用户感到技术支持力度不足,38%的用户认为监测系统不完善,36%的用户认为网络、存储方案选型适配困难,34%的用户认为日志系统不完善,还有 2%的用户存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困难。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三)微服务技术使用现状 微服务架构已趋于主流,八成用户已经使用或计划使用微服务。50%的用户已经使用微服务架构进行应用开发,30%的用户计划使用微服务架构,仅有 20%的用户暂未计划使用微服务架构。
图 19 用户使用微服务架构的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用户微服务化建设多以旧系统改造为主。微服务架构在加速应用开发迭代效率、多技术栈引入等方面的优势已被用户广泛接受,基于传统架构的应用系统逐渐向微服务化转型,鉴于不同业务应用在拆分维度和拆分粒度上的差异性较大,有 38%的用户选择重新开发新系统,但仍有超六成的用户基于旧系统直接改造来微服务化重塑应用。
图 20 用户业务系统微服务化建设的方式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微服务架构对应用开发效率的提升作用明显。通过使用微服务架构,77%的用户简化了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流程,提升研发效率,58%的用户通过微服务间隔离提升了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56%的用户实现了业务的弹性负载,26%的用户优化了组织架构。
图 21 微服务架构对应用系统开发的提升作用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现有平台微服务治理能力不足以及缺少应用微服务拆分的标准规范成为用户应用微服务的最大挑战。52%的用户使用的平台缺少完善统一的微服务管理能力,微服务状态监测与管理难以实现;49%的用户认为微服务拆分缺乏标准化规范指引,有 44%的用户现有组织架构下业务微服务化改造难度大,缺少成熟改造方案,缺乏典型的行业应用案例困扰着 36%的被调用户,还有 2%的用户感到来自其他方面的困难。
图 22 用户使用微服务架构的挑战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微服务项目选型丰富,Spring Cloud 是现阶段用户最主要的选择。SpringCloud 具备相对完整的全套分布式系统解决方案,成熟度较高且适用于Java 应用,调查显示有 76%的用户的微服务框架选用Spring Cloud;中国本土开源项目也有相当比例的应用,34%的用户基于 Dubbo 构建微服务,6%的用户选用ServiceComb;服务网格技术备受关注,但技术复杂尚未完全成熟,19%的用户选用 Istio 来治理微服务,17%的用户选用 Consul,5%的用户选择 Linkerd;鉴于微服务框架在云原生架构中的重要作用,为保证微服务框架与自身业务需求的高度匹配,有 19%的用户基于自研架构构建微服务。
图 23 用户微服务项目的选择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四)Serverless 技术使用现状 Serverless 技术显著升温,近3 成用户已在生产环境中应用。在本次调研的用户中,16%的用户已将 Serverless 技术用于核心业务的生产环境,12%的用户用于非核心业务的生产环境,8%的用户在测试环境中使用 Serverless 技术,11%的用户在研究/学习环境中使用 Serverless 技术,17%的用户正考虑使用 Serverless 技术,36%的用户尚未使用 Serverless 技术。
图 24 Serverless 技术采用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部署成本是用户选择 Serverless 技术前最主要考虑因素。在采纳 Serverless 技术前,49%的用户考虑部署成本的问题,35%的用户考虑技术知识库完备程度,26%的用户考虑技术的厂商绑定情况,24%的用户考虑相关工具集完善程度,19%的用户考虑是否有成功实践案例,18%的用户考虑启动延时能否满足业务需求。
图 25 在采纳 Serverless 技术前主要的考虑因素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兼容Kubernetes 生态的技术框架是用户私有化部署的主要选择。Serverless 技术的价值已被用户认可,但特殊行业用户对数据的安全保密要求,只能进行私有化部署。Serverless 框架繁多,其中以兼容Kubernetes 生态的技术框架更受用户关注。调查显示 30%的用户基于 Knative 搭建 Serverless 化应用,23%的用户选用 Kubeless,23%的用户选用 OpenFaaS;14%的用户选用 Open Whisk,13%的用户选用 Fission,选用 Fn、Riff 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4%、2%,有 10%的用户选用自研 Serverless 技术框架。
图 26 Serverless 技术框架采用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阿里云和腾讯云是用户在公有云 Serverless 服务上的主要选择。移动支付是函数计算的典型应用场景,凭借电商领域的优势,阿里云函数计算服务积累了较多用户,有 35%的用户基于阿里云函数计算构建Serverless 应用;依托小程序的用户群体,腾讯云的函数服务有较强的竞争力,32%的用户选用腾讯云云函数SCF 服务来构建 Serverless 应用;其他选用 AWS Lambda、IBM Functions、百度云函数计算 CFC、京东云函数服务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5%、3%、3%、2%,还有 3%的用户选用其他 Serverless 服务。
图 27 公有云 Serverless 服务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用户在 Serverless 化部署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应用 Serverless 化部署的过程中,由于现阶段平台产品的调试工具尚不完备,51%的用户在应用上线调试方面问题凸显,41%的用户认为动态变化的Serverless 环境监控存在问题,32%的用户在在线、离线的配套测试工具方面存在问题,也有部分用户在业务的配置、部署/打包和接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比例分别为 26%、22%和 22%。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第四篇: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学生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学生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目录
一、摘要„„„„„„„„„„„„„„„„„„„„„„„„„„„„„
2二、学生用户笔记本电脑购买需求„„„„„„„„„„„„„„„„„„2•占有率:近八成学生用户已有笔记本电脑„„„„„„„„„„„„2•产品参数:处理器和显卡最受关注„„„„„„„„„„„„„„„2•价位倾向:超六成用户选择4001-6000元产品„„„„„„„„„„„3•产品类型:高性价比和娱乐是两大关键词„„„„„„„„„„„„3•内存容量:4GB内存产品倍受青睐„„„„„„„„„„„„„„„4•硬盘容量:60.0%的用户倾向于500GB产品„„„„„„„„„„„„4•屏幕尺寸:大尺寸产品人气较高„„„„„„„„„„„„„„„„4•显卡类型:独立显卡和双显卡切换独领风骚„„„„„„„„„„„4•处理器:六成用户支持Sandy Bridge产品„„„„„„„„„„„4•购买渠道:大型IT卖场仍是主力„„„„„„„„„„„„„„„5•购买时期:多数用户并无特定时间„„„„„„„„„„„„„„
5三、学生用户使用行为研究„„„„„„„„„„„„„„„„„„„5 •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的频率多为每周6-7天,依赖性强„„„„„5•多数用户每次使用时长为2-6小时„„„„„„„„„„„„„„5 •笔记本电脑更换周期多随机„„„„„„„„„„„„„„„„„
5四、结论及建议„„„„„„„„„„„„„„„„„„„„„„„„„6
一、摘要
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消费群体中,学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为了了解学生用户在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中的消费需求等特点,互联网消费中心ZDC进行了一份相关的市场调研,针对所有的大学生采取了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调查了他们对购买电脑是的一些基本配置及参数,购买渠道,更换周期的选择等,达到更好的销售电脑的目的。
二、学生用户笔记本电脑购买需求
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消费群体中,学生用户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其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消费行为也具备独有的特点,“高性价比”、“强大的娱乐影音功能”等成为描述这一市场产品的热门关键词。
为了解学生用户在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中的消费需求等特点,特做出此报告。•占有率:近八成学生用户已有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在中国用户中的普及率正在逐步提升。根据ZDC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生用户中拥有笔记本电脑的比例达到78.0%,同时有20.2%的用户表示有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意向。而没有笔记本电脑并且不打算购买的学生用户仅占了
1.8%。
学生用户是否已经拥有笔记本电脑
随着学校授课方式的转变,学生完成、提交作业的载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面形式,笔记本电脑在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加之学生用户娱乐影音需求不断提高、学校宿舍空间受限等特殊原因,笔记本电脑在这一群体中的渗透率较高。
•产品参数:处理器和显卡最受关注
到了35.8%的用户青睐。这与整体市场中不同内存容量产品的关注比例格局保持一致。
•硬盘容量:60.0%的用户倾向于500GB产品
在关于笔记本电脑硬盘容量的选择方面,60.0%的学生用户表示会选择500GB的产品。320GB容量的产品则受到了13.1%的用户青睐。选择640GB、750GB及以上容量和表示无明确偏好的用户比例较为接近。但较整体市场水平来说,学生用户更加偏爱500GB以上的大容量笔记本电脑。
•屏幕尺寸:大尺寸产品人气较高
学生群体对于笔记本电脑的娱乐影音功能需求较大,在选择产品时更加倾向于大屏幕产品。在调查中,表示会选择14英寸及以上尺寸产品的学生用户比例累计达85.0%,高于整体市场平均水平。其中倾向于14英寸产品的用户接近六成。•显卡类型:独立显卡和双显卡切换独领风骚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过半的学生用户会选择配备了独立显卡的笔记本电脑。而进入2011年之后人气渐涨的双显卡切换产品也吸引了38.4%的用户关注。相较之下,集成显卡笔记本电脑在学生用户市场则略显落寞。
•处理器:六成用户支持Sandy Bridge产品
英特尔Sandy Bridge处理器自发布以来人气飙升,目前已成为市场新一轮霸主。而作为对新鲜事物极其敏感并且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超过六成的用户表示会将投身于这一系列产品。而逐渐退出市场主流的英特尔酷睿i一代系列产品也获得了四分之一的用户关注。其余处理器针对的市场有限,仅获得了少数用户的青睐。
•购买渠道:大型IT卖场仍是主力
购买渠道方面,学生市场表现出了与整体市场的差异性。传统的大型IT卖场成为34.1%的学生用户所选,紧随其后的是品牌专卖店,这与整体市场中品牌专卖店人气最高的结果有些许出入。其余选择家电3C卖场、IT连锁卖场、网上
B2C商城等购买渠道的学生用户数量则相对有限。
•购买时期:多数用户并无特定时间
多数学生用户在被问到选择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间时,表现出了无所谓的态度。而选择在寒暑假销售高峰时购机的用户占到了20.7%,另有三成用户将“五一”、“十一”等法定节假日或周末作为自己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间。
三、学生用户使用行为研究
•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的频率多为每周6-7天,依赖性强
学生用户每次使用笔记本电脑的频率
笔记本电脑在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3.4%的学生用户每周使用笔记本电脑的频率为6-7天,可见其对笔记本电脑的依赖性非常强烈。其余每周使用4-5天、1-3天和少于1天的用户占比在逐渐减少。
•多数用户每次使用时长为2-6小时
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时长方面,每次平均2-6小时几乎成为多数学生用户的常态,其中选择2-4小时和4-6小时的用户分别占据35.5%和26.2%。其余选择6-8小时、8-10小时和10小时以上的学生占比则较为接近。而每次使用笔记本电脑时间在2小时以下的用户仅占2.6%。
•笔记本电脑更换周期多随机
一般来说,笔记本电脑的使用寿命会根据个人使用情况有所不同。根据调查
结果来看,对笔记本电脑更换周期持随机态度的学生用户占比最高,为31.4%,这类用户往往会等笔记本电脑出现故障后再考虑更换问题。而选择3-4年和2-3年更换周期的用户则各占约四分之一的份额。
四、结论及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想买或者有笔记本电脑的人数多达98.2%,而他们最看重的配置的处理器和显卡,然后是内存,硬盘,屏幕尺寸,然后才是质量,学生对电脑的要求多数都是高配置,然后价格最好在4001-6000以内的,购买渠道中选择大型IT卖场的是最多的,其余选择家电3C卖场,IT连锁卖场,网上B2C商城等购买渠道,购买时间一般都无所谓,学生使用笔记本频率高,很多学生每周使用6,7天,每次时长都在2-6小时之间,对笔记本的更换则随机。
笔记本电脑在学生市场中有很好的销量,学生几乎都买了或者准备买笔记本电脑,所以电脑的销量很好,学生很多喜欢的都是中端的高配置笔记本电脑,所以企业要把自己的电脑大部分定位在学生喜欢的这个位置,学生使用笔记本的频率高,换笔记本电脑也随机,所以学生这块市场很大,只要提供了他们觉得满意的配置,也能接受的价格,或者一些好的售后和一些额外的小礼物,他们就一定会买的。
第五篇:2011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笔记本电脑渗透率近八成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同时市场研究机构IDC预计,到2013年,全球使用pC上网的用户数量将从7.54亿人增加至16亿人。但从用户上网的设备来看,笔记本电脑依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调查说明:为深入了解目前中国笔记本电脑用户的购买需求、购买行为和使用行为,ZDC进行了此次调查。本次调查问卷采取在ZOL、ZDC首页挂出的方式,共回收问卷2849份,经过对Ip地址、用户名、填写完整度等信息的筛选,最终得到问卷2788份,问卷有效率为97.9%。注:由于调研样本来源限于ZOL网站,可能会对调研结果产生影响。报告摘要●中国市场中,笔记本电脑的普及率非常高,76.1%的用户已经拥有笔记本电脑。●在选购笔记本电脑时,产品配置成为影响用户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从产品类型来看,游戏影音本成为最多用户选择,而高性价比学生本的地位有所下滑。●在调查中,共有累计近六成的用户表示会选择4001-6000元价位段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类型、显卡和内存容量成为用户最看重的三大产品参数。●处理器:过半用户会选择英特尔Sandy Bridge产品。●显卡:近九成用户选择独立显卡和双显卡切换产品。●内存容量:4GB和2GB内存产品占据绝对主流。●硬盘容量:58.6%用户会选择500GB容量的产品。●屏幕尺寸:用户目光多集中于14英寸产品。●用户对摄像头、蓝牙和3G上网等附加功能的需求并不强烈。●消费者因为工作和学习而购买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已经有所下降,休闲娱乐成为最主要用途。●互联网专业IT网站成为用户了解笔记本电脑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六成用户表示会从品牌专卖店和传统大型IT卖场购买产品。●多数用户对于购机时间持无所谓态度,并无特定时间。●目前已有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中,其使用产品多为2008年以后购买。●绝大多数用户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笔记本电脑,每次使用时长多在2-4小时。●2-4年是多数用户预期更换笔记本电脑的周期。●笔记本电脑的品牌粘着度,在本次调查中显得并不是十分明显,用户品牌忠诚度较低。
一、用户购买需求研究笔记本电脑渗透率近八成根据ZDC前段时间推出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笔记本电脑在中国用户中的普及率非常高,已经有76.1%的用户表示目前已经拥有笔记本电脑。而在尚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中,21,8%的用户表示有购买笔记本电脑的计划。仅有2.1%的用户尚未拥有笔记本电脑且不打算购买。笔记本电脑已经渗透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是否已经拥有笔记本电脑?用户购买的决定因素和类型、价位段产品配置为多数用户购机决定因素影响用户选择笔记本电脑的因素很多,但根据ZDC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用户将产品配置作为其购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选择这一项的用户比例达到42.2%。将价格和品牌作为选购笔记本电脑决定因素的用户占比非常接近,均在二成以上。售后、便携性和外观等其他因素在用户消费行为中受到的重视度则相对较低。(图)用户选择笔记本电脑的决定性因素产品类型:游戏影音本成为最多用户选择在笔记本电脑的类型选择方面,33.1%的用户将目光放在配置较为高端的游戏影音本上。由此可发现用户目前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最主要用途已经发生改变,娱乐需求成为大多数用户的主要目的。不同于以往性价比至上的观念,学生本在调查结果中所占比例为25.4%,与商务本24.1%的占比较为相近,均低于游戏影音本占比近一成。此外,轻巧便携的轻薄本也获得了11.4%的用户青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类型选择价位段:用户多倾向于4001-6000元产品在调查中,共有累计近六成的用户表示会选择4001-6000元价位段的笔记本电脑。其中选择4001-5000元价位段产品的用户占比最高,为34.1%,其余22.7%的用户选择了5001-6000元价位段产品。3001-4000元和6001-8000元价位段产品也分别受到了16.8%和15.4%的用户青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价位选择用户购买最看重的参数和处理器、显卡处理器、显卡和内存成为用户最看重的产品参数具体到笔记本电脑各项配置参数来看,处理器系列成为用户在选购笔记本电脑时最为看重的产品参数。显卡类型和内存容量的重要程度紧随其后。其次,硬盘容量和屏幕尺寸也受到了较多用户的关注。相对而言,产品的操作系统、蓝牙功能、3G上网功能、摄像头、指纹识别功能和人脸识别功能在用户选择笔记本电脑的过程中并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图)用户最看重的笔记本电脑参数处理器系列:过半用户会选择英特尔Sandy Bridge产品英特尔Sandy Bridge处理器产品自年初上市以来,在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中的关注比例直线上升,目前人气已超过英特尔酷睿i产品,成为市场中最主流的处理器。这一变化在本次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5.5%的用户明确表示将选择英特尔Sandy Bridge处理器系列产品,而选择英特尔酷睿i系列产品的用户占比则仅为其一半左右。选择其余处理器产品的用户比例均不足一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选择显卡:近九成用户选择独立显卡和双显卡切换产品笔记本电脑的显卡方面,共有累计近九成的用户表示独立显卡和双显卡切换产品是其首要选择,调查报告《2011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报告》。其中选择独立显卡的用户占比达到56.5%,选择具备双显卡切换功能产品的用户占比为31.7%。集成显卡产品由于性价比较高,受到了6.0%的用户青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显卡选择用户购买的内存、硬盘和屏幕尺寸选择内存容量:4GB和2GB内存产品是主流调查结果显示,在笔记本电脑的内存容量方面,大多数用户将目光放在4GB和2GB内存产品上,二者累计占比超过九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内存容量选择硬盘容量:58.6%用户选择500GB产品由于笔记本电脑硬盘可更换,硬盘容量在用户选购笔记本电脑时的作用并不如前几项参数重要。根据调查结果,有58.6%的用户将选择容量为500GB的产品,有16.5%的用户会选择320GB容量的产品。(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容量选择屏幕尺寸:用户目光集中于14英寸产品在被问及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尺寸时,由于14英寸产品集便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受到了55.9%的用户青睐。15英寸和13英寸产品也分别有17.7%和12.3%的用户选择。选择其余尺寸产品的用户占比相对则较低。(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尺寸选择用户购买的摄像头、蓝牙和3G功能选择摄像头:过半用户会选择有摄像头的产品摄像头、蓝牙和3G功能在笔记本电脑中多处于附属品的角色,并未受到较多关注。从调查结果来看,53.6%的用户表示一定会选择带摄像头的产品,而对此表示无所谓的用户占比也达到了43.9%。(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选择蓝牙和3G上网功能:用户多持无所谓态度对于笔记本电脑上所附带的蓝牙和3G上网功能,调查中的用户多对其持无所谓的态度,分别有57.4%和54.0%的用户表示这两个功能可有可无。而表示一定会选择具备蓝牙功能和3G上网功能的用户分别有39.8%和30.0%。(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蓝牙功能选择(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3G上网功能选择用户购买的主要用途和信息获取途径产品外观:设计简洁大方的产品更受青睐目前市面上的笔记本电脑外观多以黑色、银色和白色为主,设计较为简洁。而在本次调查中,多数用户倾向于外观设计简洁大方的笔记本电脑,比例为76.0%。表示会选择外观设计独特、色彩鲜艳的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仅占少数,占比分别为9.3%和5.8%。其余8.9%的用户则表示对产品外观并无明确偏好。(图)用户倾向的笔记本电脑外观
二、用户购买行为研究主要用途:休闲娱乐和工作需求为主随着经济发展,笔记本电脑普及率不断上升,最初消费者因为工作和学习而购买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已经有所下降,休闲娱乐反而成为最主要用途。其次,表示购买笔记本电脑是出于工作需求的用户也占据较高比例。而以看电视/电影/视频、学习和玩游戏为主要用途的用户数量虽然不及选择前几项的用户多,但也占据一定分量。(图)用户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主要用途信息途径:互联网专业IT网站成为最主要途径在被问及用户了解笔记本电脑相关信息的途径之时,绝大多数用户表示互联网专业IT网站是其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还有较多用户会从互联网专业IT论坛了解信息。而实体店和卖场、互联网广告、杂志和报纸上的广告及实体店的展示及说明作为信息来源的重要程度相对较低。其余通过他人介绍、产品发布会或活动展示、电视广告和街头灯箱橱窗广告了解笔记本电脑信息的用户占比则更低。(图)用户了解笔记本电脑相关信息的途径用户购买的渠道和购机时间选择购买渠道:六成用户从品牌专卖店和大型IT卖场购买产品关于用户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渠道,品牌专卖店能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和售后,同时为用户提供舒适的购买体验,成为多数用户购买产品的渠道,有30.4%的用户选择这一项。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大型IT卖场虽然不及以往火爆,仍有27.2%的用户表示会将其作为首选。选择网上B2C商城、家电3C卖场和品牌官网购机的用户比例较为接近,均在8.0%左右。(图)用户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渠道购买时间:多数用户并无特定购机时间商家往往会在寒暑假和“五一”、“十一”等大型节日内展开一系列促销活动,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目光提升销量。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更多的用户对其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期并无特定要求,近半用户表示无所谓。其次有22.0%的用户会选择周末购机,而专门选择“五一”、“十一”和寒暑假购机的用户占比分别为17.9%和6.9%。(图)用户选择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期用户使用产品的频率和平均时长
三、用户使用行为研究已有用户使用产品多为2008年以后购买针对目前已有笔记本电脑的用户调查来看,多数用户使用的产品为2008年以后购买,即其使用产品的机龄在两年及以下。其中购机时间为2010年的占比达到34.3%。而目前使用产品购机时间在2008年及以前的用户约占三成左右。(图)笔记本电脑用户目前使用的产品购买时间使用频率:绝大多数用户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用非常频繁,甚至很多消费者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笔记本电脑的协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0.0%的笔记本电脑用户几乎每天都会用到这一产品,使用频率为每周6-7天。而13.9%的用户表示会每周使用4-5天,5.1%的用户表示会每周使用1-3天。(图)笔记本电脑用户使用产品的频率使用时长:每次使用多在2-4小时在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平均时长方面,33.1%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在2-4小时之内,25.1%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在4-6小时之内。选择6-8小时、8-10小时和10小时以上的用户也各占据一定比例。(图)笔记本电脑用户每次使用产品的平均时长用户预期的产品更换周期和忠诚度更换周期:2-4年是多数用户预期产品使用寿命在被问及用户打算更换笔记本电脑的周期时,有28.9%的用户表示以2-3年为准,25.1%的用户表示会在3-4年内更换新的笔记本电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约四分之一的用户表示“没有打算,等笔记本电脑坏了再说”,这类用户往往对产品的更换周期较为随意。(图)笔记本电脑用户打算更换产品的周期用户的品牌忠诚度较低笔记本电脑的品牌粘着度,在本次调查中显得并不是十分明显,这受到品牌形象、产品质量、用户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2.1%的用户表示将在下次购机时继续选择现有电脑的品牌,而62.3%的用户持不确定态度。明确表示不会选择现有电脑品牌的用户占到5.6%。(图)用户在更换笔记本电脑时是否会继续选择其现有电脑的品牌?用户基本属性分析(一)
四、用户基本属性分析(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性别分布
2、用户年龄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年龄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所在地区分布
4、用户学历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学历分布用户基本属性分析(二)
5、用户所在行业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所在行业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职业分布
7、用户职位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职位分布
8、用户月可支配收入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月可支配收入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