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优质学校行动计划(2、3)
边院镇初级中学
推进学校高位均衡发展 创建优质学校行动计划
(2015年度)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倾力打造学校“合作”文化,全面实施《肥城市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行动计划》和《边院镇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镇落实方案》要求,促进我镇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打造优质学校,让学生真正享受幸福教育,特制定《边院镇初级中学推进学校高位均衡发展 创建优质化学校行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创建“合作”文化为载体,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标追求,以打造肥城市首批优质学校提升工程为契机,以规范办学行为为总抓手,进一步探索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人本化学校管理的新思路,构建“精细合作”科学管理机制,进一步明晰办学理念,扎实常规管理,强化特色创建,以创新求发展。致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办学品位,全面提高办学效益,使我校真正成为富有生机、充满智慧、洋溢个性、特色彰显的精品学校。
——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提升,圆满完成创建肥城市优质学校和泰安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的目标任务。加快学校文化建设步伐,打造“合作”主题文化,促进学校内涵提升,优化育人环境,争创山东省健康示范校、依法治校示范校,推进信息化工程和校园网 提升工程建设。
——办学特色水平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打造知名特色现代化学校的目标任务。立足于七校联盟,加强横向联合,发挥校际联盟优势,促进学校共同发展,“志同道合聚心智,资源共享促发展”,以合作促发展,力求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打造在泰安市乃至全省有影响的名师、名团队,推进学校高位均衡发展。
——师德建设文化进一步提升,圆满实现干部教师无违规、违纪问题发生的目标任务。强化师德管理,认真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教育部、泰安市、肥城市《关于严格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若干规定》,深入开展“修师德、正师风、铸师魂”主题活动,继续开展好评选“最美边中人”活动,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文化建设,打造社会文明窗口。以合作发展提升和谐学校建设,确保干部、教师无违规、违纪问题发生。
——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争创泰安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的目标任务。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考质量全市领先,教育现代化水平全市领先,学校综合评估确保全镇第一,全市一类,力进前三。
——课程文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构建科学、高效、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的目标任务。强化艺体文化建设和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开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整合、活化国家和地方课程,建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并形成以此为依托的学生活动社团。
——课堂教学改革水平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打造“合作课 堂”模式的目标任务。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内涵发展,形成“合作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每位教师要熟练掌握本学科课堂教学流程及操作要领,固化个人教学特色,推选5—10名教师争取参加肥城市优质课并获奖,力争2名教师获泰安市优质课奖。
——教科研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打造优质教学团队的目标任务。注重传承与积淀,加强建设与创新,着力加强教研组文化自身建设,打造一支充满激情和活力、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学术氛围浓厚、教科研成绩突出的教科研专家团队。
——合作德育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创建泰安市“合作德育”课题验收工作。强化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文化示范班级,扎实开展学校合作文化背景下的“合作德育”课题研究推进工作,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合作德育”模式,以验收促活动开展,不断提升学生素养,丰富德育文化内涵发展。
——党建、工会和团队文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创建肥城市党建、工会和团队工作先进单位的目标任务。创新开展党员干部领航活动,扎实推进党建、工会和团队文化建设,深入开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继续发挥党工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助推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健康、和谐发展。
——安全教育文化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争创泰安、肥城平安、和谐校园目标任务。优化岗位安全流程化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知识知晓率100%,无任何安全隐患,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努力打造安全、稳定、平安校园。
——家校共育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力争实现群众满意度 100%的目标任务。积极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统筹兼顾,规范管理,确保学生公平发展,以家委会、家长会、家访为载体,深化家校共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确保家长满意度100%。
——后勤服务管理文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打造优质、高效服务团队的目标任务。创新服务,合作共赢,努力打造后勤服务文化,彰显“后勤不后,服务为本,尽己所能,及时高效”的宗旨,努力建设“文化型、节约型”校园。
二、工作措施:
以学校“合作”文化主题为核心,围绕“推进学校高位均衡发展,建设肥城市优质学校”目标,做好以下工作:
1、突出创新,着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借鉴名校做法,提炼生成学校“合作”文化主题,确定:学校共同愿景,即合作共同体,幸福边中人。边中精神,即团结、勤业、创新、卓越等系列文化,确立建设“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特色文化”五个文化版块,积极打造校园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操场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景观文化等。
创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用活动建设班级,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形成共同愿景,要尽快确立班级精神(让学生讨论培养班级精神灵魂)和班级文化核心。学校决定在2015年春季开学全面铺开班级文化建设,2月份,学校组织召开动员会,各班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确定创建主题;3月份,开展征集班名、班徽、班歌、班风、文化景点布局等活动,学校设立班主任论坛,并定期举行活动;4月份学校进行评比并推出示范班级,并选出优秀班主任外出学习观 摩;5月份进行完善提升并形成班级特色,逐步形成活动的常态化。以此为依托,努力实现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与合作互助的育人目标,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带动全镇乃至全市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发展。
2、合作共进,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以合作共进为目标,大力开展业务技能学习提升活动,教师要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尤其是重点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尽快全面掌握白板使用方法,熟练制作数字故事,掌握翻转课堂要领,会制作微视频,充实TED资源库。凡工作汇报一律使用PPT。全天开放微机室,供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网上学习。
3、转变观念,深化学校管理文化制度改革。坚持依法办学,健全完善学校管理文化建设,完善岗位聘任、目标考核、绩效奖惩等制度;坚持民主治校,完善教代会文化、团代会文化、学代会文化、家长委员会文化、校务公开文化等制度,力求决策过程民主化、管理过程规范化、监督过程完备化;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师生合法权益,关注师生身心健康,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健全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和健康档案。下移管理重心,强化级部、处室管理文化职权,追求集体卓越,注重团队整体优化,着力打造优秀合作文化团队。
4、合作共进,搭建“校际联盟”,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立足合作共进,签订《校际联盟合作协议书》。以“交流协作、互补共赢”为主题,以“校际联盟”活动为载体,在教育教学、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特色创建等多方面互通互动,相互借鉴、深度探索、共同进步,加强校际间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实现管理融通、教研联 动、教师交流、学生互动、资源共享的合作目标。积极致力于创新思路,明确共同发展目标,找准相互间最佳结合点和增长点,以共同发展创造新成果,以新成果推动新发展,努力实现联合办学的“双赢”,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为学生全面、健康、快乐的成长服务,努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联盟学校整体办学实力。
5、活动引领,扎实推进师德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创新开展以“修师德、正师风、铸师魂”为主题的各类师德师风文化建设活动,继续开展好“最美边中人”文化评选活动,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文化建设,打造社会文明窗口,重点开展教师礼仪知识大赛、展示大赛、微课大赛活动。坚持开展好“千名教师访万户,师生情谊传万家”家访活动,挖掘和培育师德文化建设典型。建立健全师德文化考核评价制度,实行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办法,将考评结果与年度考核、培训进修、评优树先、提拔任用、绩效奖惩等相结合。落实师德考核前臵,实行“一票否决”,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干部、教师无违规、违纪问题发生,以合作发展提升和谐学校建设,坚决遏制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6、规范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抓好“教导处---级部(教研组)---班级(备课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责任,层层落实。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召开好学期初学习动员会、段考质量分析会、家校协作会、总结表彰会,举 办好家长开放周,内挖潜力,外聚合力,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内驱力。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益;强化备课组文化建设,挖掘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合作共享;举办“菜单式”主题教研、集体备课培训、“合作课堂”教学培训、普通话培训、小组合作学习培训等,继续坚持“请进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走出去,为教师搭建更高平台”、“建立业绩档案,督促教师专业成长”、“组建虚拟班级,突出名生培养”等富有实效的成功做法,继续创新工作思路,以合作促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以人为本,深入推进课程文化建设。围绕实现学生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兴趣浓厚、个性张扬、成人成才的培养目标,统筹规划课程设臵,开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整合、活化国家和地方课程,实现课程的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加强校本课程开发,进一步精细化校本课程开发,把活动类、探究类、研究类内容作为重点校本课程,突出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主题教育、社团、科技、艺术、体育等系列活动的有机融合,构建科学、特色、多元、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文化体系;力求校本课程社团化,将校本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完善选课走班制度。加强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以“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为主题,营造师生读书文化氛围,开展师生读书论坛、读书沙龙、网上交流等活动,让师生共享读书智慧。
8、多措并举,创新开展艺体文化建设。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要创新音体美第二课堂的开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成立特色文化兴趣小组,创新音体美特长文化培养,文化课教 师和音体美教师共同参与选拔特长生人选,共同参与学生文化课学习和专业素质提高,实行合作教育,捆绑评价。挖掘开发校本课程,成立特色文化社团;开展音体美教师说课、赛课、技能展示等系列基本功大赛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音体美教师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创新开展音体美特色活动;挖掘好校本课程,开设多种音体美兴趣小组,探索特色文化培养工程,建成特色文化社团,使学校的艺体文化建设特色更加彰显。
9、合作创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立足合作,致力打造合作团队,坚持现代课堂教学观,优化课堂策略。(1)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每学科形成“四段六环”零距离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模式。各学科组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定教研主题,开展深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每位教师熟练掌握本学科课堂教学流程及操作要领,并不断提高课堂驾驭水平,提高课堂效益,固化个人教学特色。(2)以活动文化为载体,精心打造优质课。①示范课:开学的第2、3周通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展示活动,为互学习、共切磋、同提高搭建交流平台;②普听课:第5--7周进行普听课,促教师、学生规范;③推门课:随机听课,及时了解掌握常态课堂教学行为,努力打造常态下的精品课;④评优课:开展评选校级优秀课,进行表彰;⑤研究课:利用大教研组活动,组织学科教学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研究、探索学科教学模式;⑥复习课:认真上好期中、期末复习课,探索对学生科学有效的复习指导方法。⑦扎实参加联片教研,提升课堂教学效率。⑧利用联片教研活动,邀请兄弟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到我校传经 送宝,带领我校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好的经验做法。通过校际交流,达到共同学习、相互提高之目的。⑨利用网络教研、校本教研、备课组课堂研讨和小课题研究等形式,深入开展课堂文化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0、专业引领,提升教研组文化建设品味。每个教研组要有组名、组徽、组训,有共同愿景。要制定不同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研修文化。力求用制度文化规范工作行为,研修文化提升专业素养,打造专业共同体。加强理论学习,开展新课改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结合联片教研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每周固定时间和地点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研究或集体备课。扎实开展校级立项课题文化研究和上级教研立项课题文化研究。结合课堂教学改革文化和教师专业成长文化扎实开展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和教学竞赛活动。运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强化网络教研文化活动,开展网上观课议课、读书论坛、教学教研反思交流,实现教学活动微课化,不断充实学校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11、夯实细节,力促合作德育文化内涵发展。不断推进德育活动层次化内涵:初一:“立规成习、规范行为”;初二:“遵守规范,树立理想”;初三:“增强责任,立志报国”。编写德育校本教材,凸显规范养成性教育、合作学习、写规范字做正直人等主题。以主题活动月为主线,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断拓宽德育基地建设渠道,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挖掘教材德育内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12、创新活动,扎实推进党建、工会和团队文化建设。以“幸福教育,党员、干部领航”为主题,扎实推进党员干部领航活动,合作发展当楷模,党员干部要带头文化创建、带头教研、带头上示范课。创新开展党建文化工作,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强化“一岗双责”,坚决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开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文化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活动。创新开展工会文化建设,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为学校工作保驾护航。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团队活动无缝隙全覆盖,以团课、学生会、社团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培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13、强化措施,抓实抓牢安全管理。安全大于天,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高于一切”的教育理念,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不断优化岗位安全流程化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普及宣传安全知识,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举办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安全演练,实现安全演练新常态化,努力使安全管理做到精细化、具体化、网络化。确保无任何安全隐患,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努力打造安全、稳定、平安校园。
14、合作沟通,推进家校共育文化建设。以家委会为依托,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努力推动家校共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完善家长开放日主题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管理监督,邀请家长参与听课、作业展示等活动,组建家长督导团,搭建“家校连心桥”,组建父母俱乐部,建立家长QQ群,成立家长志愿者协会,充 分发挥家长和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共赢,努力开创家校共育新局面,打造边院中学家校共育文化建设新特色,高标准通过泰安市家长委员会课题验收工作。
15、精细管理,提升后勤服务文化建设品味。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搞好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目标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观念,明确服务宗旨,形成规范、和谐的后勤管理模式。(1)完善搬迁工程建设,优化校园环境。2015年3月开工,在边院镇初级中学新址新建综合楼两座,建筑面积5680㎡,计划投资857万元,为框架结构,设计为五层、三层,力争2015年竣工投入使用。(2)在新校址对原有校园、校舍、设施进行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将1331平方米钢窗更换为铝合金窗;更新所有楼房防水,对所有校舍内外墙面进行粉刷;对餐厅进行改造升级;调整更新校园绿化,打造花园式学校;围绕学校文化主题,重新构建打造校园文化设施;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特别是水电网络调整更新、厕所及排水管道清理疏通等。(3)与处室、级部齐心合力,依托学校合作文化主题,努力打造班级、处室财务管理文化。
三、组织领导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推进学校高位均衡发展,创建优质学校”是实现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跨越发展的重大任务。学校成立以马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各自职能,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2、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全体教师要努力学习,认真领会学校提升行动计划,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行动提升计划,以自身素质提升来助推优质学校创建。
3、多措并举,优化环境。健全“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健全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全面优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努力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边院镇初级中学2015、1
附:
推进学校高位均衡发展创建优质学校行动计划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 长:马利民
副组长:宿冰涛 武东旭 王光亮 周光宏 刘忠秋 工作小组: 组 长:宿冰涛
成 员:武东旭 王光亮 周光宏 刘忠秋 武仁勇 丁怀斌
陈凤平王建明 于传广 王 伟 李英峰 武厚英 李 斌
第二篇:米沙子镇中心小学新优质学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讲解
米沙子镇中心小学
新优质学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长春市关于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按照德惠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德惠市学区“新优质学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根据德惠市教育局启动的《学区“新优质学校”创建》重点工作项目,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校义务教育的发展,按照“促进均衡、弘扬内涵、提升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突出“遵循教育规律”的工作主基调。坚持“聚精会神抓质量,满腔热情建队伍,各项工作争一流”的工作思路,发扬区域优势,以科研兴校、规划引领、自主发展、多元互动为策略,推动学区及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深刻理解教育工作以人格魅力造就高尚、以学识魅力传播文明的本质要求,本着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工作理念,遵循教育管理规律,以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为抓手,完善工作机制,创建学校品牌,基本形成学校依法、规范、人性化的管理文化;遵循学科教学规律,以实施“二期课改”为抓手,聚焦课堂教学,加强师德教育,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理念、教研能力、教学技艺,完善骨干队伍培养机制,加强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的培养,基本形成师德高尚、业务优良、适应现代教育工作队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
本形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的培养模式。
三、主要工作
(一)、研究学校管理规律,优化办学绩效
1、增强规划意识。
围绕《德惠教育“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德惠市教育局《学区“新优质学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我校三年发展目标。按照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关心师生的发展意识,形成上下和谐、制度规范、管理有序的校园文化;校长按照规划目标制订学校工作计划,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依章办事。
2、践行管理规律。
加强管理规律的研究,注重通过践行学校管理规律。校长积极参加校长论坛、主题研讨、人文知识讲座,学习考察,通过参加活动,总结反思学校管理规律,提高校长的办学能力和人文素养。校长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继续开展教学实践中的基本规律的交流和展示活动,提升校长“管好课堂、拓展课堂、激活课堂”的能力“。
3、创建和谐校园。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创建和谐校园。改进领导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发挥和谐文化的引领作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立德树人,杨荣抑耻;弘扬正气,引导热点:通达民意,疏导情绪。继续坚持制度建设,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以和谐文化建设为核心,形成人人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局面。
4、争创特色品牌。
通过三年发展规划的评估,争创市级素质教育实验校。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借助项目联动的常规化建设和互动交流的信息平台,结合校情寻找办学发展增长点,以项目求突破,以规律促发展,以特色创品牌。
(二)、研究学科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质量
1、加强学科建设。
推进“二期课改”的实证研究,注重学科建设。认真总结“课改实验研究”的经验教训,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通过“二期课改”的实证研究,归纳提炼加强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分析学科发展的态势,在确保所有学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相关学科,形成学校的一门特色学科。
2、发展校本课程。
以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发展校本课程。发挥特长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特色项目的课程建设,开发不同层次的、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
3、促进教研增效。
加强教研组建设。通过教研组活动,开展对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完善符合校情、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校本教研制度,形成和谐、协同、开放的教研氛围。开展校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活动,突出校本研修的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4、完善评估手段。
制定操作性更强、测试指标更全面的学生学业能力诊断体系,使期能更科学地反映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建立“诊断、分析、反馈、调整”质量分析机制,学校依据学生长期的学业表现评判学生的学业成果,体现考核的经常性、综合性、全面性。
(三)、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优化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修养。
开展学习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敬业、爱生”的氛围。以弘扬“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精神为主线,提倡“敬业、爱生”的职业风范,完善相关细则,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2、提高专业水平。
根据《德惠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的指标要求,努力完成高一层次学历达标任务。通过新教师的提高门槛和教职教师的职后培训,至“十二五”末,完成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任务。
3、打造骨干队伍。
调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结构,形成示范引领团队。建立“教学指导团”,组织资深教师指导学校培养骨干教师;定期举办骨干教师论坛,发挥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后备队伍创设展示才能的舞台;依托各种教学活动,重视教学能力的提高,倡导治学严谨的教学作风;定期举办教学评比,为新生代教师提供锻炼和展示的平台,储备骨干教师的后备力量。
4、培养特长教师
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本学科外专项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的能力;搭建教师展示平台,提供教师技艺才能展示机会。
(四)、研究学生成长规律,优化成长环境。
1、减轻学生负担
通过研究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启发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提倡因材施教,总结和推广高质量、轻负担的教学经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
业负担。倡导平等的课堂师生关系,弘扬爱心,尊重学生,促进教学相长。
2、完善主体德育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主体性德育的原则,完善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标志的德育体系框架。注重“两纲”教育在学科教学和学生活动中的有机融合,加强学科教学的主阵地隐性德育显性化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社会实践、环境熏陶等途径,互相补充,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梳理德育工作已有的经验和成果。
3、建设文体工程。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施“光启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科艺体活动;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强化“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构建实施文体工作的长效机制。
4、形成特色系列。
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在各校已有的学生特色活动基础上,初步形成“梅兰竹菊”的传统文化、“琴棋书画”艺术教育、“跑跳踢打”健身竞技、“织绣编结”民间技艺等特色项目系列,建设科艺体活动的“一校一品”,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艺术修养。
四、创建标准
(一)、基础性指标
1、达到中小学办学基本指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符合《吉林省中小学办学基本标准》及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情况评估验收标准。
2、“大学区”活动参与度。
积极参加“大学区”内的各种活动,有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自身发展。
3、学科教学学生满意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学科教学学生满意度高。
4、学校市级以上荣誉的获奖情况。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及德育等各项工作效果好,学校教师、学生在各种 活动中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奖项比较多。
(二)增值性指标
1、学区生源入校率。全面做好招生工作,学区生源入校率逐年提高。
2、在交巩固率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学生流失与辍学,在校巩固率逐年提高。
3、社区、家长满意度。规范办学行为,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社区、家长满意度逐年提高。
4、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结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5、特色教育的普及率。在德育、体育、艺术、科学和学科等某领域形成学校稳定、独特的教育特 色,特色教育的理念或特色项目的普及程度逐年提高,特色项目获得市级以上 的奖项逐年增加。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 年):制定标准、启动项目、付诸实施。学校制定《米 沙子中心校“新优质学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实施。第二阶段:(2013 年):夯实基础、全面推进、整体提升。在 2012 年创 建新“优质学校”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深入开展活动。
第三阶段:(2014 年):总结经验。学校选准定位、不断创新、将持续发 展的办学经验继续传承。
六、新优质学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领导组织 组长:佘会 组员:周淑华 于超 包淑娟 李春香 郗文彪 黄勇 赵国岩 王洪亮 韩巍
第三篇:创建新优质学校工作总结
新城子中学争创优质学校总结
优质学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旨在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品牌内涵,但它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特别要聚焦课程与教学,以任务为抓手,分阶段、分条去研究落实,项目的实施要惠及广大的教师和学生,真正办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高标准推进,土地规模流转,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外出务工,我校服务区域留守儿童数量呈增长趋势。我们以“关爱留守儿童”为抓手,助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我校创建优质学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引领项目,引领学校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有序的教学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落实增效减负,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建立并完善具有时代特征并切合留守儿童实际的活动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项目,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狠抓落实。为留守儿 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2016,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前提下,我校具体具体落实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起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项目,将德育课程、健康教育课程、社团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常规化,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学校课程类型多元化,课程结构多层化。从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师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和完善学校创新教育课程、艺体健康教育特色课程(音乐小组、舞蹈小组、体育小组)、主题节日课程(教师节、国庆节、清明节、端节节)和学校三大教育(感恩教育、目标教育、养成教育)等。
二、进一步开展教研组“分层教学研究”,全面落实教研组各项研修课题的阶段性跟踪指导,提升课题研修质量。
1.注重学生分层。我们根据学生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应用能力、学生的主观意愿以及调查分析报告作为分层的标准,具体分为:A、发展层;B、提高层;C、基本层。这些层次的成员是根据上课获取知识的情况下随时调整的。
2.强化目标分层。目标分层即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 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在结合课标要求的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特点,自由发展。教师在编写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目标的分层,安照学生分层进行分层内容的设计。
3.重视施教分层。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最重要环节,即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部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
三、构建教学评价机制,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与手段的人本性、作业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性、学业考核和评价的过程性,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夯实基础。
随着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的评价制度。以此促进优质学校创建工作的落实,并促进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完善,健全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发展。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评价对象的反思应成为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行多向评价。除老师、辅导人员外,更强调同学的参与,同时还让家长参与,以全面了解各种信息。
3.评价方法多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研讨、访谈、观察、问卷、测验等多种方法相结合。4.评价重心下移。不但要评教,而且要评学;不但关注课堂教学预期的结果,而且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出现的变化;不但要对现状作出诊断,而且要关注改进和发展。
5.评价结果的运用不以甄别和奖惩为主要目的。采用“建议”的形式,通过对话和反思,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四、在总结九年级数学导学案开发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九年级毕业班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导学案。
1.“导学案”使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导学案”让教材活起来。“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 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导学案”让学生成为创造者。“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五、进一步完善教学视导制度,并形成教学管理常态化机制。
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规范。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规程,落实课程计划,执行教学常规,开齐、开足课程。通过教学视导工作了解学校是否健全了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的要求,学校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以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督查学校课程计划落实和教学计划的执行。适时制定有效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是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学视导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是进一步强化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通过查、看、听等方式,了解学校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的制订是否科学、规范,执行情况是否良好。
2.了解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校本教研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由之路,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是学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学视导工作注重了解学校学科 教研组建设情况,了解学校是否有计划地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否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是否努力建设校本教材,是否组织教师植根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是否保证应有的教师在职培训经费,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
3.了解学校的教学实施状况。教学视导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情况,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研讨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实施状况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否符合新优质学校创建的要求,如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查看教师备课、作业布置、批改及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相关材料。通过教学视导引领广大教师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重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影响自己的感受,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今,教师工作压力大,职业对他们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来愈明确,教师的工作状态成为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中必须关注的因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真实的工作状态。调查内容可以包括:教师的身体状况、心情良好指数、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工作条件、教师人际关系状况、教师自我成就感、教师工作繁重感、压力状况、教师身心自由度、教师收入满 意度等。
5.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参与学习积极性、课业负担接受度、身心愉悦程度、课外兴趣爱好广泛度、健身娱乐的时间保证、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率、动手实践活动能力、成长记录袋建设、创新品质形成等。
通过教学视导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视导过程中加强专业指导意识,以视导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以视导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以视导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速。
六、进一步推进体育健康教学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落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巩固体育课程地位,合理配置学生作息时间。
1.认真落实执行国家对体育课程计划的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中小学校必须切实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体育课和课间课外活动在学校教学计划和课程表中得到体现,任何班级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1-2年级每周4课时;3-9年级每周3课时。同时,要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通过调动学生参与课 内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2.合理配置资源、科学设置活动项目,真正使校内体育运动成为培育学生“阳光”心情、展示学生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的快乐源泉。有效落实教育部体育艺术“2+1”文件精神,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使学校95%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次以上,每位学生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学校开展“达标争优”活动,对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结合共青团和少先队“奖优争章”活动,颁发“阳光体育奖章”,推动学生广泛参与体育运动。
七、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与学生社团建设中的成功典型,在全校推广,使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生社团上规模、上档次,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
搭建好特色活动舞台,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孩子们的活动让孩子们做主”“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
现在学校手抄报都是由学生们根据主题,学生自己设计、查找资料、排版、书写。评比也是由少先大队委、团委组织,由学生分组对各年级进行评比,教师只是负责检查和 督促。
学校班队活动,也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活动要求,自行策划、相互讨论,虽然开始学生们组织活动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通过大家商讨,咨询老师,问题不断地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通过多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已学会合作,圆满地完成各项活动,他们从中获得的综合实践能力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所能比的。
三八妇女节,学校确定为感恩主题活动。各班根据这一主题,学生讨论,用什么形式开展。做一件家务,亲口对妈妈说一声:“妈妈,谢谢你!妈妈,我爱你!”为妈妈或奶奶洗一次脚等。通过做、交流,体会出我们需要感恩、需要学会感恩。清明节,我们不是排队去一下革命烈士墓活动就结束了。我们通过设计寻访烈士后人、讲烈士故事,了解烈士的事迹,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一年来,我们加强分工合作,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开展人文关爱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成长的快乐。
第四篇:普陀区优质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
● 普陀区优质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
普陀区优质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
(2011年—2015年)
根据《普陀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更好地应对学前教育入园高峰,进一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儿童发展为本,以争创为引领,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水平,推进普陀区学前教育事业更高效的均衡、更适宜的优质,妥善解决入园高峰的矛盾,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二、行动目标
围绕为每一个儿童健康、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的理念,创建一批学前优质园所与优质项目,满足老百姓对日益增长的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民办合理布局,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格局。
具体指标:
1、实施每年6次免费高质量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指导率达98%,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9%。
2、实现80%幼儿园基本达到88标准,新规划幼儿园达到05标准。严格按标准配备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和安全技防设施。
3、构建职前和在职教育相衔接的保教人员教育培训体系。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5%。100%0-3岁早教教师、特教教师持双证上岗,保健教师、保育员和营养员按规定配置。
● 普陀区优质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
4、推进区域学前教育规模与内涵同步发展,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加大对幼儿发展规律的研究,提高每一园所的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服务。优质园的比例达到95%,其中市一级以上的优质园的比例达到70%。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满足入园需求
1、依据本区各街道(镇)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现有公建配套托幼资源的现状,有效调整教育资源,通过收回、改建、调整内部结构等手段,优化托幼园所资源配置,预计至2015年收回改建幼托机构10所,落实公建配套幼儿园9所。
2、统筹资源,完善早教中心、分中心、社区0-3岁婴幼儿服务指导中心、指导点的早教服务联动管理网络,充分满足本区0-3岁常住儿童和家长接受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服务指导的需要。
3、深化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转制幼儿园办学体制改革。完善学前教育收费管理。逐步提高托幼园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学前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4、建立贫困家庭学前儿童的资助制度。
5、建立“医生进幼儿园”工作机制,加强对保健人员和家长科学育儿的指导。
6、加强幼儿园办学水平督导。以督导评估、等级认定验收、专题调研、办园质量视导为途径,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质量的监控,全面推进幼儿园个性化、内涵式发展。
(二)加强学前教育保教队伍建设,提高保教人员素质
1、加强园长队伍建设
研究与编制《普陀区幼儿园管理工作指导手册》,依托园长论坛、● 普陀区优质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
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平台,提升园长课程领导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研究与编制《区域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经验集》、实施区域分片联动教研机制,完善评优机制。区域性推进“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实验区建设,全面提高群体教师专业素质。完善1-5年职初教师岗位专业培训机制,提高职初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整合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资源,加强区专家团队对骨干教师的带教培养。
3、积极推进幼教人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拓宽专任教师来源渠道,加大幼儿园教师招聘和引进力度,增加高学历层次和受过专业教育的毕业生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比例。有计划地引进和培训具备“双证”的早教教师和特教教师。探索保育员、营养员队伍保障机制,通过定期常规培训与专业岗位职称晋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幼儿园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的专业素质。
(三)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确保优质均衡
1、扩大、优化学前教育优质资源项目
(1)争创市级示范园。通过规划引领、经费投入、干部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区团队服务指导跟进的方式,鼓励优质的区示范性幼儿园争创市级示范园,使区市示范园比例达到5%。
(2)争创区级示范园。通过完善区级示范园标准与评估方案,引导市一级幼儿园向高标准发展,形成个性化的办园风格。使区示范园比例达到15%。
(3)争创市一级幼儿园。通过二级幼儿园自主规划、自主申报、区专家团队定期指导、市一级与二级园结对,形成新一轮争创市一级园的后备梯队,使区市一级园比例达到65%以上。
● 普陀区优质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
(4)争创市二级一类幼儿园。加强对民办园的监管与指导。依托民办园长沙龙、民办园内涵发展促进会,交流分享民办园优质发展的有效经验。使区二级及以上优质幼儿园达到95%以上。
2、加强课程改革的管理与指导项目
(1)以“提升幼儿的生活、学习品质、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内涵发展”为课改目标,开展《幼儿园课程管理与实施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实践研究》项目,实施对幼儿园基础性课程实施的常态教学视导,完善教研员蹲点薄弱园机制,落实课程实施的质量监控机制,规范幼儿园基础性课程的实施。使90%幼儿园基础性课程实施规范、有序。
(2)以《普陀区学前教育大健康教育课程构建的探究》项目为载体,开展以健康身体、健康心智、健康生活、健康人格为目标的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活动系列和评价标准的实践研究。建立完善幼儿园健康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幼儿园各项安全教育活动,构建具有普陀特色的大健康教育课程。
(3)以“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实验区建设为载体,通过以大教研组长为主体的区域分片教研联动、区幼儿园优秀教研组评比等机制,使区域内优秀教研组比例达到46%。
(四)开展优质0-3岁早教指导服务,倡导公益普惠
1、完善早教区域联动机制,构建服务网络,深化0-3岁早期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1)构建“区早教中心—分中心—街道(镇)社区指导站—幼儿园指导点”的0-3岁早教四级服务网络,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2)制定0-3岁早期教育各级服务实体的评估指标并试行,推进区域分中心、社区指导站及指导点早教工作全面规范化管理。
(3)开展区示范性早教指导点的评选,通过多种途径宣传0-
3● 普陀区优质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
岁散居儿童家庭科学育儿免费指导活动,扩大我区0-3岁早教免费公益活动优质资源的影响与辐射。
(4)建立0-3岁婴幼儿信息库,推出区域性0-3岁幼儿保健与早教管理一卡通,对接我区每年6次公益早教服务,保障早教服务全覆盖的目标实现。
(5)做强普陀区“生态化”、“协商式”早教特色。通过专题培训向区域早教指导点辐射经验,并将其纳入每年6次公益早教服务活动。通过全国、市交流平台辐射推广“生态化”、“协商式”早教经验,提升我区0-3岁早教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2、加强区域早教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至2015年所有指导点教师要具备教师资格证与育婴师资格证书
(1)建立区域联动教研模式,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活动教师指导手册》的开发与设计的研究,分步推出0-1岁、1-2岁和2-3岁系列分册,并推出相关亲子活动示范课。
(2)发挥各分中心的辐射优势,依托教研带动片区内的指导点开展不同领域的亲子活动,形成“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的早教特色项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与具备资质的专业培训机构合作,落实每年2次中级育婴师、1次初级育婴师职业资格的培训,至2015年实现区域0-3岁早教指导教师“双证上岗”全覆盖。
3、探索医教结合早教模式,推进早期发现、早期干预(1)与市聋哑协会、华师大脑瘫儿特殊教育实验室合作,获得0-3岁残障婴幼儿早期干预技术的专业支持。
(2)与医院康复机构、区残联、区妇幼保健院联手实施阳光宝宝康复计划,建立区域高危特殊婴幼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
● 普陀区优质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
干预”运作机制。建立我区0-3特殊婴幼儿早教服务基地,设置各类残障特色早教班,开展对0-3岁脑瘫儿、自闭儿、聋哑儿实施个别化早教康复课程与小集体融合早教课程。
(3)建立3-6岁特殊儿童在普通班接受融合教育为主、特殊教育班为辅的教育安置形式,普遍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推广“早期融合教育”课题成果,提升随班就读的质量。
第五篇:优质护理行动计划
优质护理服务专项行动计划(试行)
为贯彻落实县卫计局下发《护理服务专项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组织准备:制定专项行动计划
成立领导小组:蔡秋泉院长为此次行动计划负责人。护理部及各临床护士长为组员。
工作部署:召开会议,传达精神,转发文件
一、目标
1.护士配比满足病人的临床工作需要 2.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 3.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4.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5.公示护理和服务内容
6.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制定本院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7.在职护士培训。
8.完善支持保障系统:消毒供应室提供下收、下送服务;药房统一配送口服、静脉用药;补充护理辅助用具。
二、争取各部门的协调与支持
1.药剂科实行送药至病房,把时间更多的还给护士,护士能更好的做好护理。
2.增加电脑文员,由文员负责医嘱发送工作,让护士回归临床一线工作。
三、实施阶段 1.已制定各层级护士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及护理流程。
2.护理部定期每周对各科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3.护理部已出台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并制定护理文书书写蓝本,每周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4.对新进护士进行六个月轮科培训计划,全院护士已在今年开展:抽血、PICC置管等培训计划。
5.落实优质护理工作模式,内一科已经开始试行。
四、下一步计划
1.内一科已作为试点开展A、P、N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现准备推行至外科、内二科、五官科,进一步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2.建立临床护士培训体系,多层次、多专科、岗位结合,保障临床教学师资质量,形成长效的临床教育机制。
3.申请配套流动护理工作站(车),逐步实现护士常态情况下在病房或病人身边的临床护理工作方式。
4.确定护理服务项目公示内容,做成海报,张贴于病房醒目位置。5.完善临床分层级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护士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