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民族文化 创新基层党建 构建和谐施甸[共5篇]

时间:2019-05-14 06:4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繁荣民族文化 创新基层党建 构建和谐施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繁荣民族文化 创新基层党建 构建和谐施甸》。

第一篇:繁荣民族文化 创新基层党建 构建和谐施甸

繁荣民族文化 创新基层党建 构建和谐施甸

——发扬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的有益探索

施甸县位于保山市南部,县内最高海拔2895.4米,最低海拔560米,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45毫米。全县辖13个乡(镇),13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4万人。境内生活着21种少数民族,现有人口2666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有2个民族乡(木老元乡、摆榔乡)、12个民族村,其中:4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分别为彝族12545人,布朗族9424人,佤族1323人,回族1097人,其它少数民族2272人。大多居住在边远贫困山区半山区。各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团结互助、相互融合、和谐相处,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时间的岁月里创造了渊源流长、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施甸故有了“金布朗之乡的”美誉。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我县围绕“繁荣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构建和谐施甸”深入开展调研,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结合民族特点开展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施甸现有党员 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 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 %,少数民族党员以彝族、布朗族居多,主要分布在木老元和摆榔两个少数民族乡。近年来,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县委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把“金布朗”作为施甸的“招牌菜”,在“布朗”文化大做文章,给两个少数民族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为繁荣我县民族文化,县委建立多渠

道筹资发展机制,增加对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在推动民族文化产业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一)注重民族党员发展,积极发挥党员作用。在深入开展“三培养”工作中,两个乡党委始终坚持把少数民族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少数民族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使少数民族党员带头致富,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共同致富。同时,注重在有威信、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借助他们懂本民族语言、与本民族关系密切,使他们充分发挥在开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调解邻里纠纷、搞好民族团结等事务中的示范带头作用。2010年全县共发展党员 名,其中发展少数民族党员 名,占全年发展党员数 %。

(二)加强民族干部培养,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一是为统筹民族乡镇协调发展,在每年的公务员招录中,我县都设置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公务员岗位,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的优势,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

二是在每年的干部推荐考察中,我县更加注重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中选拔领导干部,按照民族干部管理民族地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民族乡镇的班子队伍建设,加强对民族地区的领导。

三是将少数民族干部放到重要的岗位进行培养锻炼,拓宽少数民族聚居区村干部选拔渠道,注重从少数民族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少数民族党员中培养村干部,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懂得经营、会管理、有文化的农村少数民族干部

选拔到村级“两委”班子中,适当提高少数民族村干部在村干部中的比例,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

四是继续开展困难党员关爱行动,积极构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党员,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大力宣传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的先进事迹,营造各民族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抓实党员经常性教育。一是在两个少数民族乡都组建有文艺宣传队。乡党委更加注重把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培养成党员,把有文艺特长的党员培养成文艺宣传队骨干,通过组建民族文艺宣传队,整合民族文化创作力量,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突出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把党的政策法规、党建知识编排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好唱易记的山歌、花灯、民歌等,创作了一批让广大党员群众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的文艺作品,并利用“火把节”节庆活动和群众聚会的机会,宣传表演反映党员经常性教育内容的文艺节目,对少数民族党员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增强了少数民族党员学习教育的效果。

二是坚持贴近民族文化、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两个少数民族乡充分利用本地少数民族教师董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鼓励他们向学生开展“双语”教学,对进一步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有7名本地教师积极参与“双语”教学活动,参与教学的教师把不同族别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分别用彝族语言和布朗族语言进行讲课达40多课时,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充分利用本地少数民族党员领导干部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组织开展少数民族干部到各支部讲党课活动。通过用民族语言给党员和群众讲解的有关农村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牲畜疫病防治等与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传播市场信息等与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提高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四)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推进特色活动场所建设。摆榔乡党委和木老元乡党委通过整合力量、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切实加大少数民族村的活动场建设力度,结合各村的实际,使少数民族村的活动场所建设在外观设计、内外装修上以少数民族村落建筑相协调,充分体现当地主体民族民居文化特色。如:摆榔乡党委在党员活动场所建设过程中按照县委打造“金布朗”的要求,把摆榔村党支部和大中村打造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建设具有浓郁彝族、布朗族文化特色的集党员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活动室,这些将成为一道展示“金布朗”之乡民族文化的靓丽窗口。

(五)搭建民族文化载体,创新基层党建实践内涵。一是充分结合民族乡的实际,利用传统民族节日,给广大党员干部发放廉政提示、党史知识、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宣传单,利用民族民间文化传播党的知识。如:用布朗族语言宣讲科学发展观、双语(汉语、布朗语)开展“三查三看”教育、自编布朗山歌传唱党风廉政建设,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党员干部。

二是深入开展党内互助“八个一”活动。在两个民族乡深入开展“每个党员领导挂钩联系1个农村党组织;机关党员结对帮

扶1名贫困党员;每年帮助挂钩农村党组织和结对困难党员解决1个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机关党员干部每半年到结对贫困党员家访1次;机关党员干部每年春节或中秋节慰问结对贫困党员1次;机关党员干部每半年到联系点党组织参加1次活动;机关党员干部每半年给结对贫困党员送去1份以上党建知识学习资料;帮助农村贫困党员找到1条致富发展的路子”等“八个一”活动,实现党内帮扶、党员结对全覆盖。

三是倡导党员干部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大力倡导党员干部读书学习活动,每年向党员干部推荐一批好书,拓宽党员干部的文化视野,提升党员干部的文化修养,增加党建工作的文化内涵。

二、发扬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的有益探索

“布朗文化”在施甸渊源流长,如:建筑形式、民族工艺、服饰饮食、音乐舞蹈、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祭祀活动、文娱体育、宗教信仰、待客礼仪等等,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将党的建设与民族文化结合,以党建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用民族文化支撑党建工作的互动发展有着很大的前景和优势。通过调研,就如何在发扬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中找准结合点作如下探索。

(一)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促进民族文化与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

一是全县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党建和民族文化作为重要工作认真抓好落实,党建为民族文化发展服务、做好引导,民族文化繁荣又为党建提供载体、起到推动作用,拉近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业余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是要把传播、发扬光大各民族文化的优秀人才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不断创新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使党的根基牢牢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使党组织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断取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新进步,使各民族群众生活富裕、精神充实、和谐发展。

(二)找准党建工作结合点,实现民族文化与党建工作共同繁荣发展。

一是推动民族文化产业进程与打造生态旅游文化相结合。县、乡、村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深度挖掘工作,通过组建文艺宣传队、成立生产专业合作社、创办生态旅游公司等的形式,积极探索党建促民俗文化产业的工作模式,把党组织建在民族文化产业链上,创建一批独具民族民俗文化特色的行业协会,以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进民族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如:在各村召集一批能说会唱,有民族文化底蕴的艺人组成党建文艺宣传队,到各乡镇、村进行巡回演出,用本民族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向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民族政策、党的宗教政策、党建知识。同时,讴歌党的丰功伟绩、颂扬党的光辉历程,展现党组织和党员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先进典型,展示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各族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号召力;通过招商引资,在全县成立生态旅游和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及收购企业,同时在乡、村建立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打响民族文化品牌,有效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同

时还可以在民族饮食文化、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作深度挖掘,推动全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二是发扬民族文化与创建民族特色党建工作示范点相结合。在民族文化底蕴比较浓厚的村建立具有民族特色和亮点的党建工作示范点。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要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如:活动场所建设要与民族村落建筑相协调;党员教育培训要体现民族习俗;组织党员学习要体现民族文化及语言特点;组织党员活动要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同时,在示范点建设体现民族文化的党建长廊,用图案和文字进一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惠民政策,增强各族群众永远跟党走的信心。

三是倡导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要大力挖掘整理各民族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有机融入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宣传发动、凝聚人心的作用,组织编排一些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支持。如:利用民族文化宣传新农村建设政策法规,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利用民族文化倡导时代新风尚,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时代新风尚,在婚嫁、殡葬、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民族文化向民族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编排花灯、山歌、小品、舞蹈等文艺节目利用农闲时节深入各村寨演出,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

四是宣传民族文化与党员经常性教育相结合。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党员和群众听不懂汉语的实际,把一些有关农村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牲畜疫病预防防治等与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知识用民族语言讲解制作成电教片,利用“三会一课”经常给党员和群众播放,提高农村各族党员和群众的创新意识和了解市场信息的能力。此外,还要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建动态用民族语言翻译录制后,充分运用广播在各村寨进行轮播。

五是创新民族文化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把维护民族团结和谐作为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活动的首要任务,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和民族团结稳定典型,大力营造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干事、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在党员3名以上的村民小组当中建立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对少数民族居住区的全覆盖,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宣传队和宣传员的优势,把党的方针政策、党建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等翻译成民族语言、编排成民族歌舞、编译成学习读本、制作成宣传手册,及时宣传到广大党员中,用党的政策统一群众思想,用实际行动确保民族地区的稳定。

(三)创新人才管理,强化民族文化人才培养。

一是大力培养农村民族文化人才。在基层党建与农村文化建设中,要积极挖掘和培养新型农村民族文艺人才,鼓励优秀人才为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与发展农村民族文化多做工作,提倡奉献精神。县民族局、文体局、乡镇文化站要重视培养农民文化积极分子和农村文化能人,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事业心强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农村文艺宣传队伍的教育培训,通过“民间艺人评选”活动等方式,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要重视民族民间艺

人的成长和发展,把优秀的民间艺人培养发展成党员,给予关怀,进而培养成党的民族领导干部。

二是发展壮大农村民族党员队伍。继续推行党代表联系乡党委委员,党委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系”制度;加强在特少民族群众和妇女中发展党员工作,根据我县农村党员男多女少的现状特点,制定农村党员特别是妇女党员发展的特殊制度措施,使全县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做到新发展农民党员有相当的妇女代表和致富能人。

(四)加大投入,强化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必须要把发展农村党建文化事业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财政预算。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村为重点,以村组为对象,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131”工程、文化下乡工程,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二是在做到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同时,将农村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完善村级文化室的职能,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融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室,并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阵地文化活动,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传播党的先进文化、服务“三农”。

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力度,逐步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及办学条件。我县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恶

劣、科技教育落后的边远贫困山区或半山区,要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昌盛就必须改善他们的条件,提高他们的认识。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大力争取各种项目资金,不断完善他们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产业,使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少数民族学生留得住、学得深,从而使群众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最终达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目的。

中共施甸县委组织部 2011年3月25日

第二篇:坚持创新党建,构建和谐校园

坚持创新党建,构建和谐校园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我院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院学生党支部在校党委组织部和学院党总支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和两会精神,全面抓好党建各项工作,以争先创优为主线,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为核心,开展一系列“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较好的完成了上级党委布置的工作,进一步激发全院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感情,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构筑全院师生的精神大厦,拓展党员服务内涵,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组织自身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和提升。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做法

(一)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党组织

根据学院党总支的统一部署,我们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成立了管理学院党建小组,并制定、下发了《2011管理学院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学生党员干部动员会、全体党员动员大会、活动开展情况汇报会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序、高效地推进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积极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学院中心工作

学生党支部按照学院党总支“加强学风建设”的指示,把创先争优活动与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学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并以师德学风建设、以践行校训精神为抓手,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这一举措使各个支部、每位党员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明确自身目标任务,找准开展活动的着力点,切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2.努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1)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学生党支部坚持学习制度,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学习十七大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学习上级党委的文件精神,努力在党组织和党员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引领广大党员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并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

(2)高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学生党员,要用学到的东西来指导工作、学习和生活实践,这是一切学习的目的和落脚点。“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具备学习意识,学好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并把改造的成果用于改造客观世界,指导实际的工作。学院党总支要求党员的学习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党建工作结合。社会发展对党建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与学院中心工作结合。今年是学院“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学院各部门工作和党支部建设均与学院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围绕“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开展各项学习与活动,形成了“以学习促工作、以工作带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和工作局面;三是与学生工作相结合。学生党员干部要将学习的实效真正落实到提高学生工作水平、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上,要按照育人工作和校园文化的需求开展学习和工作;四是与个人发展实际结合。党员的学习要遵照中央的要求,符合学院的实际,同时还要与个人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1.调整组织机构,成立管理学院党建小组,扩大党组织覆盖面。2.加强舆论引领。学生党支部十分重视文化阵地建设,注重舆论的正确引导,要求各支部在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同时,要积极投稿,及时报道党建工作动态和党员的先进事迹, 3.建立党建工作飞信、QQ平台。近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党建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一直在积极探索做好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2011年,我们学生党支部就建立了以学院党委书记、委员、支部委员、部分党小组长为服务和交流对象的“党建飞信群”、“党建QQ群”,用于沟通联系,安排工作,交流经验,解疑答惑,工作方法得到了改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飞信、QQ交流平台的运行,反响好,收效大。今年,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期间,每个党支部都建立了飞信、QQ平台,使党支部与党员的联系更加高效,更加便捷。党建工作飞信、QQ交流平台的广泛建立,开辟了党建工作新途径。

(三)加强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坚持党建带团建,以“一二三四工程”为主体,力争做到无缝隙覆盖。一即一个主题:以“建党90周年”为整个活动的主题;二即两条主线:以“搭建党建平台、服务就业创业”为两条主线;三即三项创新:以“建立党建博客、创立党员就业数据库、开展党员服务实践”为三项创新;四即四项巩固:以“开展党建带动团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服务广大同学”为四项巩固。在活动中,学生党员通过开展“党员内涵建设文化月”系列活动、“优化学风,争先创优”活动、党员无偿义务献血活动,通过组织“立志成才做表率,创先争优促发展”优秀学生巡讲团报告会等举措,发扬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永葆先进性的优良品质和矢志不渝的精神,着力打造“先进性、创新性、服务性、奉献型、学习型”学生党支部。

2.开展党课教育活动。党课是党员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对于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李佳老师以“学习胡锦涛书记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和“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题的党课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翔实,深入浅出,针对性强,党员们都说听了党课后收获颇丰,思想境界和党性觉悟都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四)规范程序,积极慎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中组部《发展党员实施细则》的要求,坚持16字发展方针,从端正入党动机,注重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现实表现,加强培养考察,严格发展程序等方面严把“入口关”,全年发展新党员83名。在积极慎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考察。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学骨干、优秀管理人员、品学兼优的学生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壮大积极分子队伍。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对他们的培养考察力度,全年举办了两期业余党校培训班,邀请了学院书记、党委委员等具有一定党建理论水平、具备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老师来授课,他们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信息资料,专业化的授课方法,让参加培训的学员耳目一新。今年共有164名师生通过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取得了业余党校结业证书。

(五)健全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方法

制度是根本,制度是保障。我院学生党支部不断探索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学院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完善培养教育制度。我院制定了《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工作细则》、《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培养联系人工作细则》、《中共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委员会党校工作细则》等相关制度,并形成了以党校、党总支、党支部、团总支为依托的教育培训机制,形成了以组织培养、培养联系人培养和实践锻炼为主的多渠道教育培养机制,形成了以党组织为主体,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培养教育机制,为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2、严格考察、审查制度。在加强引导和教育的同时,加强了对发展党员工作的考察和审查。一是坚持全面考察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要求在充分听取党总支负责人、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及任课教师、所在班级的党内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其在入党动机、政治思想、学习、工作及遵守纪律等方面的表现情况,把真正的优秀分子吸收进党内来。二是坚持党支部“四不”讨论制度。制定了《党支部讨论吸收预备党员程序》,坚持做到党支部大会准备不充分不讨论、党支部实到会党员数不足2/3不讨论、意见不统一不表决、在讨论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需进一步调查核实的不表决。三是坚持党委“五不”审批制度。党委在审批党员过程中,坚持程序不符不审批、材料不齐不审批,群众不公认不审批、政审结论不清楚不审批、未经集中培训不审批。

3、规范管理制度。我们制定了《党支部工作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学生党员日常行为的通知》,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4、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我院制定了《管理学院党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坚持实行党务公开制度。实行重要会议旁听制度,安排党员代表、教工代表列席党政联席会议、党委会。通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院党委会、党员大会等会议形式,及时通报学校和学院的重要事项。根据涉及的不同内容、对象,采用书面张贴、口头宣布等形式,及时把应公开的内容向全院师生公开。

(六)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党建工作氛围

积极为学院和学生服务。2011年,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学院团总支、学生党支部围绕党总支任务,独立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提供各项服务来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影响广泛,反响良好。学生党支部、党建小组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凝聚力,促进了校园和谐稳定。

1、组织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一是“双学”(学党史,树理想信念;学典型,树人生标杆)。首先通过学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优秀学子报告会、党课教育和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和青年学生学习中共党史,引导党员、学生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然后组织学习典型。扩大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实地争优秀。二是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评选“三最三星”(大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学习之星、就业之星、创新之星)。三是组织党的光辉历程图片展,开展党史知识竞赛、老党员讲革命传统、“崇高的事业,光辉的历程”主题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四是组织摄影、书法、征文、歌咏会、文艺演出。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更好地激发学习热情。

2、支持和组织学生会、社团、自律会工作。积极支持学生会、社团、自律会工作,切实把各学生组织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通盘考虑,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各学生组织在促进学院和谐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海报、条幅等加强党的知识的宣传,开展第十二届“管理杯”篮球赛、第八届“管理杯”棋艺大赛、第十一届“溢彩青春杯”大学生素质形象大赛、第七届IT巡展等活动,开展第七届ERP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欢送毕业生晚会、优秀校友创业沙龙、考研经验交流讲座、第六届网球赛、学风系列辩论赛、学风建设月、社联文化活动月等活动,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3、开展“青春辉映党旗红 立足实践长才干”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学院各实践团结合本学院特色,组织了以“一直关爱、两大行动”为主线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中,我们通过关爱儿童、政策宣讲、问卷调查、顶岗实习等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育人,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今年我们对以“一直关爱,两大行动”为主线的实践团队进行创新,共组建各类实践团队28支,集中实践学生近600人,其中产生3支校级重点团队,1支调研山东重点团队,活动累计受到《中国日报》、《科技信息报》、《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共青团网》、《中国青年网》,省级《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平面、电视广播媒体报道200多次,建立3个基地;其他所有同学也都参加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共完成论文、报告等1200余篇,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在启动仪式上立下的誓言:为人民服务,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我院今年社会实践各团队负责人大部分是党员,实践队员中党员人数占有很大比例,并首次在实践团队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实践过程中党员、干部总是走在最前面,承担难度最大的工作,有始有终,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在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组织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现党员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引领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和2012年的工作目标

2011年,党委围绕学院中心任务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缺乏广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开展党建工作的新举措有待进一步拓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2.在如何围绕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全面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3.党员的教育、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012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定决议,紧扣学院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不断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为学院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为党建工作更上一层楼再立新功。

第三篇: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辖3镇8乡2场,居住着哈萨克、汉、维吾尔、乌孜别克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哈萨克族人口比例达26.9%。为不断加强和改善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木垒县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民族文化为基点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一是借助民族习俗习惯,探索创新组织设臵。依托民族文化协会、民族文化产业、民族聚居地设臵党组织,推行“支部+协会”的模式,在阿肯阿依特斯弹唱队、麦西热甫歌舞队、哈萨克民族刺绣合作社等建立党组织,有效扩大了党的组织覆盖。二是关心关注少数民族,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近年来,先后选派169名少数民族科级干部到区州县党校培训。通过上挂下派锻炼、轮岗交流、压担子等方法,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在全县11个乡镇党政班子中均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其中有4名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增强了民族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认同感,改善了民族地区的干部队伍结构。三是融合民族文化元素,创新组织活动方式。积极搭建融合民族文化元 1

素的党建活动平台,引导党员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党在民族地区的亲和力。大石头乡、雀仁乡、博斯坦乡等牧区乡镇把新农村建设、合作医疗、粮食直补等政策融入到“马背党课”和阿肯阿依特斯弹唱中在广大农牧民党员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全国唯一的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在建乡二十年之际举办了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党心民心心连心”艺术活动,使党建工作在民族群众中不断延伸,让群众享受民族文化成果。四是体现民族民居特色,提供活动阵地保障。积极争取援疆项目和“兴边富民”项目,实施牧民定居400户,在牧民定居新村的群众住房和村级阵地建设上都突出体现哈萨克民族风格,在建筑主体和外观颜色上融入哈萨克民族文化元素,体现少数民族民居特点,既尊重了哈萨克少数民族群众,又保护和传承了少数民族文化。

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增强党建教育感染力

一是用民族语言传播党的声音。用少数民族语言播放时政新闻、政策法规、民族歌曲,传递党的声音,使党的政策传遍基层党组织各个角落,走进千家万户。县广播电视台开通哈语频道和广播节目,拓展了党建宣传教育途径。全县村级1500名少数民族党员可利用远程教育观看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相关内容,为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创造

了条件。二是用民族文字解读党的政策。县委组织部专门从党费中支出一部分经费为少数民族党员征订编译的党的基本知识、国家法律法规、民族宗教政策、强农惠农政策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区州县党代会召开以来县委抽调了精通“双语”的干部成立了翻译工作室,把区州县党代会工作报告翻译成哈萨克族语言,解决了部分少数民族党员群众阅读理解的困难,增强了学习效果。三是用民族干部开展党的教育。发挥民族党员干部通晓民族语言、熟知民族风俗、了解民族群众的优势,进村入户开展群众工作,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全县共有2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在每个村确定1至2名民族干部作为党建宣传员,具体负责民族群众宣传教育工作。

以民族文化为延伸增强群众工作凝聚力

坚持在弘扬民族文化中促进各民族精神融合、思想交汇、价值互通。一是发挥民族文化团结和凝聚群众的作用。利用每年一届的赛马大会、胡杨旅游文化节、阿肯阿依特斯弹唱会、哈萨克族纳吾茹孜年节、民族刺绣展示会等活动宣传党建成果,加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睦和谐。二是发挥民族文化引导和带领群众的作用。积极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在牧区少数民族党员中

开展“党员诚信工程”,营造公平、诚信、友爱、团结的良好氛围,以民族文化推动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少数民族生活水平提高。三是发挥民族文化关心和关爱群众的作用。利用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全县各级党组织广泛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群众和宗教人士,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对信教群众的感召力,树立起了基层党组织亲民爱民为民的形象。

以民族文化为动力增强地区发展能力

一是打文化品牌助发展。借助民族旅游、民族风情等资源优势,带领群众开发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利用鸣沙山、胡杨林、马圈湾和霍加墓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渗透文化影响,打造 “三大旅游景区”,形成旅游文化品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依托木垒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赛马、赛骆驼、叼羊等特有文化元素,弘扬马背文化,培育驼文化,积极鼓励广大党员群众发展养殖、繁育、观赏、骑游、饮食、制药于一体的马产业和驼产业,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二是走产业之路促发展。依托哈萨克民族刺绣这一特色产业,以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为引领,着力打造刺绣文化产业。目前,全县已有刺绣公司2家,刺绣合作社党支部23个,带动刺绣人数达4350多人,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刺绣产业成为少数

民族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挖掘木垒胡杨文化,通过举办胡杨旅游文化节带动赏胡杨、赞胡杨、夸胡杨、绣胡杨、画胡杨、摄胡杨等相关大漠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抓和谐稳定保发展。2011年木垒县积极申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组织开展了“肩并肩 爱国情”团结共创、“手拉手 兄弟情”结对帮扶、“根连根 骨肉情”温暖入户和“心连心 鱼水情”党群连心四项活动,切实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000多件,有力地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加强城管基层党建,构建和谐城管队伍

加强中队党建,构建和谐城管队伍

城管执法中队是最基层、最直接面对群众的执法部门,担负着行政执法的具体工作,其执法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管理的成效。党支部是中队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中队的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关系到队伍的作风是否正、形象是否佳、工作是否实。由于中队的工作中心往往偏向提高执法水平、创新执法手段、扩大职能覆盖等方面,容易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性作用。因此,加强和完善中队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不断提升城管队伍素质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根本。基层中队党支部要重视各项思想理论学习活动的开展,以党的基本思想理论学习作为重点,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坚定党的信念。提倡党员自学,在方向上加以指引,对于好的自学成果要多交流、多表彰,提高学习积极性。要充分发挥老党员的作用,多帮助年轻同志深刻理解和提高,尤其是要结合自身行政执法工作的经验,指导年轻同志理论联系实际。在党组织中倡导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对于党员生活上的困难也要关心帮助,营造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党员的思想工作要走在整个执法中队思想工作的前列,切实发挥党员先进性,推动整个队伍素质建设工作的全面深入。

二、紧抓作风建设,树立纪律严明良好形象

党的作风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行政执法部门,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接受着广大群众的监督,不仅代表本部门的形象,更代表着政府的形象,而党员队伍作风的好坏则关系着整个执法队伍作风建设的成败。抓好党员作风建设,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党支部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使广大党员在思想、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能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广大党员要检其身、正其行,牢记党纪队规的约束,在同事面前要做表率、立榜样。随着城市管理工作的深入,我们管理执法涉及的范围将更加广泛,利益关系也会更加复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不懈地搞好思想作风教育,才能使广大党员警钟长鸣,保持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尤其是在现阶段,社会对于城市管理工作还不是很理解甚至还存在诸多误解,以良好的作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崭新的形象,是我们赢得民心、获得理解和支持的一大要素。

三、依法行政,执法为民,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关键,是保证行政管理统一、连续、稳定、高效的前提。对于行政执法部门而言,贯彻依法行政的宗旨是对自身公权力的有效约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负责,体现的是公平公正的执法形象,党支部应该鼓励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依法行政的实践中去,在行政执法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处理案件,提高办案质量,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杜绝粗暴执法,树立公正文明的执法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执法为民的宗旨体现的是我们城市管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将人民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是我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然要求。执法中队的党支部是最基层的支部,直接面对广大群众,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广大群众既是我们的管理对象,又是服务对象,因此我们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人性化管理,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在执法工作的同时,共产党员要带头示范,塑造亲民、爱民的服务形象,加强与周围业主、居民的联系,以点及面,提高群众对我们的认同感,支持我们的工作。

总之,把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放在整个执法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是充分体现党员队伍先进性的一项举措,以高素质、严纪律的党员队伍来激励和带动整个执法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入,塑造队伍新的良好形象,最终提高整个队伍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构建和谐的城管执法队伍。

第五篇:繁荣广场文化 构建和谐高安

繁荣广场文化 构建和谐高安

——高安市开展广场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高安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全市城乡广泛开展广场文化建设,共建有大小各类文化广场15个,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培育各类业余群众文化团体35个,300多群众演员在城乡文化广场上演着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健康有益,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质,为构建和谐美好新高安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几点做法

1、高度重视,广场文化开展有力度。几年来,我市广场文化经历了从弱小到壮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单一到丰富的发展过程。在广场文化发展的初期,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往往受条件限制因陋就简,由群众自发举行,活动没有固定场所,内容与形式较为单

一、参与人数较少,活动规模也比较小,有的甚至还夹杂着庸俗低级的内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群众意见很大、呼声很高。市委宣传部及时了解到群众的意望,认真听取群众呼

声。2000年6月,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会同市文明办、文化局、总工会、团市委、教育局和广电局等单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成立“周末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组委会,负责“周末大舞台”场地搭建、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演出安排和演出现场秩序维护等工作。“周末大舞台”的成立,使广场文化由群众自发转向组织安排,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从规模到质量、从时间到场所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委宣传部每年都把“周末大舞台”活动的开展作为一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年初组织参演单位召开协调会,安排每周的演出单位、值周单位和演出内容。从4月到10月,每年举行30场左右。市委宣传部还将此项工作列为年终各单位宣传思想工作和文明单位考评考核的重要依据。由于组织得力,“周末大舞台”从开办至今,从未停演过。“周末大舞台”已经成为各单位工作的一部分,高安文化的一部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在宜春乃至全省叫得响的群众文化品牌。至今,“周末大舞台”共演出220余场,参演单位150多个(次),演职人员上万人、观众达100万人(次)。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及时适应群众文化快速发展的形势,投资3000万元在锦河北岸兴建了面积200亩的新世纪文化广场,在广场中央搭建了

气势恢宏、功能完备的“凤凰大舞台”,为广场文化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场地保证。

城市文化广场的兴建,城市广场文化的繁荣发展,对乡镇广场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强大的示范力和辐射力。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求美、求乐的愿望与日俱增,也希望像城里人一样,晚上有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各乡镇党委、政府,甚至村(居)委会顺应农村文化发展需求,纷纷投入资金兴建了主题各异、风格多样的集镇文化广场、社区文化广场和村文化广场。像八景、新街、相城等镇都兴建了基础设施完备的集镇文化广场,瑞州街道迎恩门社区、筠泉街道筠泉社区等建有社区文化广场,石脑镇赤岸村、新街镇景贤村等都建有村文化广场。城市文化广场与乡村文化广场相互促进,交相辉映,形成了高安广场文化的兴盛局面。

2、精心组织,广场文化开展有广度。我市的广场文化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管理引导、精心组织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从活动形式上看,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既有大型的文艺演出、专场文艺晚会又有卡拉OK、才艺比拼,既有戏剧歌舞又有电影放映;既有健身娱乐又有书画摄影展。各种艺术形式汇集于此,多姿多彩。在这里,市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借广场大舞台抒发情怀,展示艺术才华,最大限度地满足着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活需求、审美的需求、参与和选择的需求。从活动内容上看,广场文化涉及广泛,题材多样。一是注重宏扬传统文化。高安是戏曲之乡,高安采茶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江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近年来,市剧团精心编排了《孙成打酒》、《断鸡》、《四九看妹》、《游湖》等一批传统剧目和创作了《派饭》、《小镇人家》、《春渡》、《四季花香》等新剧目在城乡文化广场演出,受到了群众的的热烈欢迎,也使这一古老地方剧种在高安传承不衰。二是注重开展节庆文化活动。每逢春节、五

一、国庆、元旦以及各类重大庆典、纪念活动,都要组织精干文艺队伍编排一台台高品质的文艺晚会奉献给广大市民朋友。此时,文化广场通常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三是注重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广场文化活动往往同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联系起来。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为了弘扬婚育新风,去年5月在广场开展了“百对情侣广场集体婚礼”活动;为了给汶川地震灾区募集捐款,今年5月有17日,在广场举办了“情系汶川”大型募捐晚会,广大市民踊跃捐款,表达爱心;为了弘扬高安陶瓷文化、促进高安建陶产业发展,今

年7月15日晚,在高安第二届陶瓷论坛举办之际,在文化广场举办了“陶瓷之夜”大型文艺晚会,向到会的400多位省内外陶瓷专家和企业老总展示了高安深厚的陶瓷文化。

3、稳步拓展,广场文化开展有深度。我市在广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但着重满足广大市民朋友的文化需求,而且注重借助文化广场平台,弘扬和提升特色文化,使群众文化既有广度又向深度发展。高安市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有上湖、灰埠等乡镇的采茶戏、铜锣戏,杨圩、筠办的舞龙、舞狮,大城、祥符的斗牛,石脑、龙潭的龙舟赛等二十多个特色文化项目。我市力图借助城乡文化广场这一活动载体,稳步促进各地特色文化的兴起和壮大。每两年举办一届“高安市采茶戏艺术节”,通过这一活动,深入挖掘艺术新人和艺术新品。每年举办一次端午节龙舟赛,农民朋友在挥桨竞技的同时带给沿河两岸10万观众身心愉悦。高安大城涂家村每年农历五月初七举办一次“斗牛会”,吸引周边三、四个县市多达上万群众观赏。高安的盲人曲艺队每年下乡300多场次,通过唱道情的方式向农民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广场文化活动的主要成效

1、广场文化活动,使广场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抵御腐

朽落后文化的重要阵地。广场文化活动改变了行政命令式、灌输式的宣传教育,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使先进文化在市民头脑中生根发芽。像去年年底举办的“十七大精神宣讲”专场文艺晚会,把党的方针政策编成快板和锣鼓词,使市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政策教育。广场文化又使腐朽落后的文化对市民的侵蚀逐渐消减。我市蓝坊、石脑等地一些农民,离城近,思想活跃,打架斗殴,赌博酗酒之风一度盛行。自从开展城市广场文化建设以来,种种不良习气逐步受到遏制,慢慢销声匿迹。

2、广场文化活动,使广场成为各类文艺新秀和文化队伍脱颖而出的摇篮。我市广场文化活动的频繁开展,使得一批文艺新秀和文化队伍脱颖而出、崭露头角。我市著名青年歌手席燕娟就是在多次的广场演出中,逐步成长、逐渐为观众所喜爱,最终脱颖而出,参加全省、全国的大奖屡获好名次。去年4月份她还在江西艺术剧院成功举办了“春燕飞歌”个人专场音乐会,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一批在广场文化演出中颇受观众喜爱的采茶戏新剧目《春渡》、《四季花香》等荣获江西省第五届、第七届玉茗花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市公安局杨茂龙一家三口通过“周末大舞台”,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三套的“神州大舞台”。八景镇

2006年元宵节的舞龙舞狮表演上了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

3、广场文化活动,使广场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舞台。文化发展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广场文化与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的结合日益紧密。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全市各级文化单位通过市场运作,企业冠名、广告回报、联合举办等形式,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吸纳社会资金数百万元。仅德亿房产一家,就向广场建设捐赠资金上百万元。

三、广场文化活动的几点启示

1、繁荣广场文化,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场文化建设的领导力度。广场是城乡人民群众的最大的文化舞台,最大的文化阵地。随着我市的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广场文化功能和作用将越来越大,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市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人群阶层的多样化,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等,这些变化必然对广场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并越来越多样化。各地只有加强对广场文化活动的领导、组织、策划、安排、协调,才能保证广场文化开展的有序、活跃、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对广场文化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2、繁荣广场文化,要进一步认清广场文化同其他文化的关系,推动多元群众文化共同繁荣。狭义而言,群众广场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广场文化是新兴的城市群众文化现象,它最大的特点是群众性、自发性、娱乐性、广泛性、自主性、健身性。从参与的对象和展示的内容方式上,它明显区别于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旅游文化、影视文化等,但广场文化又同这些文化现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是相伴相生、相依共存、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多元群众文化现象的繁荣,广场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只有群众文化丰富多样,根基坚实,充满强劲的生命力,专业文化才有深厚的土壤和基础。

3、繁荣广场文化,要进一步完善广场文化的设施建设,为群众搭建好文化舞台。我市各地文化广场建设的热潮已经兴起,但规模与数量同城镇发展的快速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只有加大文化广场的建设速度,才能赶上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正在兴建的文化广场,要充分考虑其文化功能,要注重演出舞台、背景和音响灯光的设计,真正把广场建成深受百姓欢迎的 “没有围墙的剧场”。

下载繁荣民族文化 创新基层党建 构建和谐施甸[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繁荣民族文化 创新基层党建 构建和谐施甸[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经济发展和基层党建,构建和谐沱江

    推进经济发展和基层党建,构建和谐沱江——省领导来我市视察汇报沱江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位于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长江三峡和三峡的东大门。全市国土面积1310.4平方......

    围绕中心 促进和谐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围绕中心 促进和谐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中共XXX县委组织部 ( 年 月 日) 在省市委组织部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我们坚持立足发展大局,不断创新机制,通过细化目标、健全机制、创......

    构建和谐校园中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探析(大全)

    构建和谐校园中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探析 南京工程学院李贵平 摘要: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入......

    基层党建的创新

    基层党建创新的三大亮点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新形势下,各地党组织在党建创新领域作了一系列新探索,依托新技......

    胜利油田:构建基层党建长效机制

    胜利油田:构建基层党建长效机制 编者按:8月14日,集团公司召开直属企事业单位党委书记座谈会,胜利石油管理局、燕山石化公司、福建石油公司、川气东送建设工程党工委、安庆石化总......

    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

    如何构建基层和谐干群关系 谭明交 摘 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群关系问题。纵观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构建鱼水情深、骨肉相连的和谐干群关系,是巩固党的......

    构筑健康和谐企业文化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构筑健康和谐企业文化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字数:2618 来源:民生周刊·学术版 2013年10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引导、规范员工的工作行......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和谐矿区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和谐矿区 二00七年六月十三日 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矿区 ●东曲矿 曹志强 建矿15年来,我矿的安全生产取得了可喜成绩,以“安全、健康、文明”为核心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