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讲稿:以技术改造为抓手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时间:2019-05-14 06:0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部学习讲稿:以技术改造为抓手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部学习讲稿:以技术改造为抓手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第一篇:干部学习讲稿:以技术改造为抓手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干部学习讲稿:以技术改造为抓手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肖华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

我今天主要是按照主办方的意思,让我把怎么样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谈一点自己的观点。课程前言

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对今天的中国经济来讲,已经不是谁愿意不愿意,或者说谁要不要做的问题,尽管在很多部委之间意见还不完全统一,但是我想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从内心来讲,没有一个人会在怀疑这个问题,我们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再依靠环境、资源的代价的投入来发展它,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个非常明确的结论。所以对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讲,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发展,通过技术改造来推动它转型升级,这是很明确的,是中国经济“十二五”时期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这一点在“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里面都表示得非常清楚。

另外一个就是从08年开始金融危机,确实也使我们在新的发展时期,更深刻、更全面的思考我们的工业怎么发展,特别是面对当前这么复杂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的情况下,这一次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信息都是很明确的。

甚至家宝总理,在重要工作里面,要加大政府对技术改造的支持的力度,财政资金对企业技术改造支持的力度。所以,面临着国际经济发展诸多不确定的干扰,面临着国际市场萎靡不振的影响,对我们这个外向度很高的国家来讲,对我们产生很大影响。全球对中国经济明年的判断和走势,我最近看到一些资料特别关注,中国经济火车头的作用,或者领头羊的影响地位越来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光是中国自己的事,你对全球直接和间接都会产生非常明确的影响。所以说加强明年的经济工作,因为工业在gdp当中占有48%多,做好工业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而且上一轮结构改革的时候国家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原来国家经贸委是承担这个工作的。当时在一揽子经济解决方案里面,这是措施之一,当然这几年时间也证明,我们用技术改造来应对危机,不仅使我们度过了危机,而且明显的使我们经济各领域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然这个里面有大量的数据来支撑,我想也不要占大家更多的时间。我。

对光伏企业,美国的做法没有任何道理,可是我们用什么办法去破解他对我们的壁垒,或者说给我们造成的损害,总体来讲我觉得确实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否则的话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就会付出非常高昂的代价。

第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提升产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战略选择。我们产业发展重要的标志,就是产业的分工越来越细,这就意味着产业链越拉越长,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这就是产业发展了。所以说我们在很多产业里面,随着我们产业的成长,都会逐步的暴露出来我们在很多关键的环节里面缺少核心竞争力,这在前三年技术改造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很多领域都特别重视完善产业链,使我们整个产业有比较强的竞争力,这是对我们在全球竞争必须具备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it业里有两个典型的公司,一个三星,三星是最典型的靠产业链的完备,靠产业链完整的互补它形成非常强的竞争力。电视机大概三星今年彩色电视3500万台,lg大概是3500万台,韩国这两家是6000万台,我们虽然总数过亿了,我们这三年调整计划,电子的钱就是支持了这么两个领域,一个面板,一个集成电路,这是国家要做的,其他的领域也在支持,但是更主要的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一点我们是下定决心,集中支持面板和集成电路,现在回过头来看,应该说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因为这个基础的东西。

我们it业里面,整个工业里面都有一个共性的毛病,就是越到基础,我们差距越大,意味着我们整个经济大厦建立的基础不牢固,这确实是非常危险的。我们有一个工程机械企业做得非常好,徐工,在工业机械里面已经前五名了,因为你的发展,你把国外的工程机械的市场占领了,所以人家就要遏制你,我们大量的液压件和密封件就要进口,所以人家就对你的供应就受到限制,但是他不是我限制给你数量,总是以涨价、交货拖延时间等等来阻挠你。我们工业发展这几十年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教训,一个要完善产业链,使产业整体有竞争能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基础一定要打牢,否则的话遇到关键的问题,我们就会卡壳,我们就会举步维艰,这种例子太多了。我们高铁,高速的轴承,我们都还很难过关,集成电路更是这样。所以说完善产业链,打牢产业的基础,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把市场放开以后,宏观政策这么多年运行下来,这是反映得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所以这两个问题是我们应该花力气补充它的。

第三个问题,我们经济发展不可能再靠要素的投入来扩张了,你只能是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把能源的效率,把物耗的水平提上去,你只能走这条路。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十二五”规划里面大家看到,凡是约束性的指标几乎都是以环境和减排相关联的,其他的指标都是指导性的,而约束性的指标都是和环境有关的。因为这方面的问题要讲的话太多了,也别花太多的时间。

二、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依靠发展方式为主线来推动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所在。今年都说是十二五的规划年,工信部做了55个规划,其中5个规划是报国务院审批的,我们已经报出了4个工业转型升级的规划、信息产业的规划、还有一个大飞机的规划、还有一个社会信息化的规划,信息安全还有一些问题,要有统一的布置和安排,还有一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信部要报国务院审批的5个规划当中,我们已经完成了4个。另外我们还有16个重要的行业规划,比如说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等等。在制定规划的过程当中,部里有明确的要求,要求今年原则上规划制定都要完成。“十一五”规划批得最晚的有的到08年才发落,但是其他部门的事我们不管,但是我们部里很明确,规划的执行要有约束性。当然我们算了一下,除了极个别规划,信息化和信息安全,涉及到其他层面,这个可能一时还有些问题,其他的规划我们都完成了,我们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和做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制定规划,是我们学习行业技术,了解行业情况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通过规划的制定,大家未来几年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主要工作的安排会更加清晰,会更加有利于我们战胜工业发展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工业转型升级也涉及到很多理念上的问题,曾经也有人问过我转型升级怎么理解,我们在做工业“十二五”转型升级规划的时候,已经报到国务院了,可能最近会发,我们有一个表述,升级就是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的结构和企业的组织结构,促进工业结构的整体优化,这个就是我们讲升级的意思。

转型就是改变发展方式,实现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国务院最近规划就要发了,因为这是面向社会的,网站上也会有,大家感兴趣可以更多的看一下。应该说为了做转型升级的规划,全部的同志花了不少的心血,光基础课题的研究,我们列了40多个,各个领域的专家研究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哪些问题,应该制定什么政策,这些政策怎么实施、确定什么目标、有哪些路径实现它,这都做过很具体的研究。所以国务院要批复以后,咱们就会马上向社会公布。

我们在报国务院的规划里面,我们提出来6条工业转型升级的原则,首先就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就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我们转型升级的关键是要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增强工业发展的竞争力,这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还有一个就是坚持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要实现结构的优化,转型升级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方向。另外还有加强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核心是我们要有创新能力,要能够从简单的要素投入转到创新驱动上来,我们把技术进步,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另外一个要把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转型升级的突出的重点。最近公布了一个调查结果,就是咱们市民们对空气不满意的比例我看非常高,确实也是,现在国门也开了,大家也经常出国了,和国外比较我们差距太大了,我们不能因为工业化来牺牲我们的环境,从这个理念上来讲,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要实现它确实要做大量艰苦的努力。

我们还明确,要把两化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最近我们也会从实现转型升级的要求角度上做一些重要的工程,我们有了这么多理念,确定了这么多方向和目标,但是怎么实现它,这要靠具体的工作安排。包括我们会提到有一个专门针对基础差,增强各个领域基础能力的这么政府推动的工程。还有装备信息化的工程,这就是针对两化融合的需要。当前我们分析了一下,所有的装备也好,还是我们的系统设备也好,一个趋势就是it技术的广泛深入的应用,智能化、网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说作为工信部来讲,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承担着两化融合的工作,我们把具体工作要和我们转型升级的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做一些工作上的安排。第六,要坚持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最近有很多事例,比较热点和敏感的问题,涉及到部里,部里做过多次分析,我们还是觉得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创新,要扩大开放,而且要深化改革,我们还有很多机制体制上和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的,我们还得坚持改革。只有把这六个坚持都做到了,我们觉得工业转型、转变发展方式这个事才会有希望。

三、积极探索以技术改造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在所有的工作当中,当前和咱们工作特别密切的,部里分工规划牵头的工作就是技术改造,中国工业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做了大量的探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不同的阶段,为我们工业肩负起我们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这个重任,确实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第二篇:推进计划为抓手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以“310”推进计划为抓手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浙江省政府副省长 金德水

岁末年初,五年规划交替之际,省政府召开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以及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五年来的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谋划“十二五”经济和信息化目标任务,研究部署明年工作。根据会议安排,谢力群同志还将代表省经信委作工作报告。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五年来的经济和信息化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严峻挑战,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工作方针,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预计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70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倍多,人均生产总值51500元,折合7600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4740亿元、2510亿元,比2005年增长1.2倍和1.4倍;进出口总值250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倍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00元,连续10年居全国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连续26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特别是工业经济面对跌宕起伏的国内外形势,历经非常之年、困难之年、复杂之年,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预计今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1.2万亿元左右,比2005年增长7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5万家,比2005年增加60%,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均可突破万亿元大关,均比2005年增长88%左右。

(二)增长质量明显提高。预计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有望达到30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7倍;全员劳动生产率11.9万元,比2005年增长6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达0.72吨标准煤,圆满完成“十一五”下降20%的目标任务,累计完成节能量3500万吨标准煤。信息化发展指数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互联网普及率达17%,居全国第3位。

(三)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预计今年全省全社会科技投入超过8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1.8%,比2005年提高0.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18%以上,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以上;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第三,比2005年增长4.6倍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比2005年增长50%左右。据中科院《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0》,我省创新指数仅次于广东,居各省区第2位。

(四)工业结构加快优化。五年来,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轻工业,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传统行业、高耗能行业比重明显下降,装备制造等附加值高的行业比重上升较快。预计,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05年的32.1%、19.5%分别提高到今年的35%和23%左右。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2005年的39.4%、7.8%分别提高到今年的43.8%、8%。

(五)发展活力充分展现。中国企业500强中浙江占37家,居北京、山东、江苏之后,与广东并列第4位;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浙江占67家,居全国第1位;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08家,居全国前列;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浙江占26个,居全国第2位。全省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0.2%和36.2%。

五年来,各级政府及经信等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突出表现在:

(一)注重加快发展,着力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面对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工业经济主要指标一度回落探底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包括中小企业负责人在内的全省万人电视电话会议,分析形势,提振信心,出台政策,提出要求。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综合协调,每季度召开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研究对策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做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工作,加强煤电油运的综合协调,探索构建重点企业风险预警监测机制,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注重转型发展,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四大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适度发展临港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编制实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及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组织编制装备制造、纺织、医药等“11+1”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和物联网、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举办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报告会。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制订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分两批确定42个块状经济推进试点,派驻专家组开展科技服务。着力培育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公布146家企业名单,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健全工作机制,两次召开全省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大力开展招商选资,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整合提升工业园区,规范发展乡镇工业功能区,培育和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

(三)注重集约发展,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紧紧围绕“十一五”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的目标任务,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每年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落实节能措施。加强节能法规制度和标准建设,建立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激励惩戒机制。制订实施资源节约行动计划和方案,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实施节能“十大工程”,加大财政对节能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2008年以来全省实施重点项目1593个,带动社会投资约640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形成节能能力约1800万吨标煤。综合运用节能审查、差别化电价等措施,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加强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社会各领域的节能工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实现结构节能。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产品,组织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现技术节能。加强能源管理,强化能源统计、计量、监测等基础工作,实现管理节能。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五年累计淘汰落后炼钢能力230.5万吨、炼铁能力13.2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527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2170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全面实施工业循环经济“4121”工程和“733”工程,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组织实施新能源推广应用“六个一百加示范基地”计划。加强节能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注重创新发展,着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全省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72家,其中国家级48家。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全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34件,中国名牌产品289个,均居全国前列;近三年来经济和信息化领域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9项、国家标准2681项。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958”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赶超计划,组织项目452项,总投资541.5亿元。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认真贯彻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政策,深入实施“152”行动计划和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计划,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推进市场创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开辟国际市场;完善营销网络,拓展国内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抢占农村市场。

(五)注重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加快“数字浙江”建设。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规范信息化管理。组织实施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加大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力度,推进重点产业信息化;开展“万企电子商务推进工程”,发展面向区域、行业、中小企业的公共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快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统筹发展,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施城乡统筹发展信息化行动计划,开展区域经济信息化国家试点,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信息大篷车千村行”计划。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TD等3G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中央通信运营商落户我省的全国性项目建设。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无线电管理,定期组织监督检查,五年来没有发生重特大信息安全和无线电安全事件。

(六)注重合力发展,着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始终坚持“大工业”的发展思路,整合各有关部门的政策资源,凝聚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扶工的大合唱。经信、发展改革、科技、财政、国土资源、税务、环保、质监、工商、金融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积极为工业发展出谋划策,在项目审批、用地指标、自主创新、财政扶持、信贷资金、市场准入、产品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加强帮助和指导。深入开展“双服务”专项行动和“企业服务年”活动,把为企业排忧解难作为中心环节来抓,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涉企优惠政策,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

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和决策部署,围绕巩固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四大建设”的要求,统筹部署和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制订出台政策意见,公布21家第二批试点名单,召开现场会进行动员部署。二是培育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聚焦政策,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三是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制订政策意见,建立领导组织,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培育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四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编制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制订实施“11+1”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计划,从产业导向、公共资源配置、重点产品研发、龙头企业培育、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六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实施“万亿技改促提升”计划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落实有关政策,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强要素保障。七是打好节能降耗攻坚战,严格落实能耗大户节能措施,从严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防止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实施有序用电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全社会节能氛围。八是组织做好市场开拓工作,开展“浙货万里行”活动,组织企业到省外办展销会,鼓励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完善营销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九是积极做好信息化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浙江省信息化条例》,推进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信息技术改造计划,启动“三网”融合试点,实施农村信息化示范创星“十百千”工程,提升信息安全水平。十是优化企业服务。定期分析经济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协调和快速缓解电煤运输和柴油供应紧张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双服务”专项行动中反映的有关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同志们,过去五年的成绩十分来之不易。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强工业”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主攻工业”,深化对工业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的认识,丰富和完善工业经济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工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以企业为基,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妥善处置低温雨雪冰冻等重大自然灾害,有效化解资源要素供应压力,紧中求活、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促调整”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努力构建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认真贯彻落实“降能耗”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多管齐下,“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共克时艰、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全面把握“十二五”经济和信息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是全球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总的看,未来五年,世情、国情、省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省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将更趋复杂,既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加速调整,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新突破,这些为我省在更高层次上嵌入全球价值链,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和技术跨越等提供了难得机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复苏的进程并不平坦。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日趋突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都给“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发展增加了变数。展望未来五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省工业发展,但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中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市场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我省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同时,国家批准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兄弟省份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面临更大压力。另外,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短期问题与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与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互联,将给未来五年的宏观调控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从我省看,经济社会将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如果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得以顺利推进,完全有条件实现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的跨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否则,就容易跌入一些发展中国家曾经经历的“中等收入”陷阱,导致动力不足,发展进程受阻。就工业领域而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工业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和一定实力,为下一步实现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工业发展中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和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过多依赖低端产业、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薄弱,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

总之,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十二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深刻理解“十二五”时期发展任务的新部署,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十二五”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实际,“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基本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国工业转型升级先行区、长三角地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加快实现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尤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把实现工业现代化作为战略目标。我省“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并为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浙江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是我省经济的“半壁江山”,要实现全省“十二五”发展目标,工业领域的任务非常艰巨。为此,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这不仅是对中央关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部署的具体化,也是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意味着我省要实现“一次工业化”,还意味着要实施“二次工业化”,即现代化水平的工业化;不仅要求从发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产业作用的大局来推进工业发展,更要求从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高度来抓好工业发展。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这一部署,把实现工业现代化作为工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二)坚持把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作为中心任务。“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发展方式转变还不够快,重点领域还需进一步取得突破。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主动转、加快转、持续转,把工业转型升级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大工业的发展理念,推动形成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大合力,千方百计促进我省工业大调整、大提升、大发展。既要重视转型又要重视升级;既要重视产业链拓展,又要重视价值链提升;既要重视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又要重视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重视培育先进制造业,又要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三)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关键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省工业技术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工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60%以上,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30%以下的水平,也高于全国平均50%左右的水平,工业创新总体上还处于从被动应对向自主发展转变的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因此,必须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主推,深化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实现工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四)坚持把加强节能降耗工作作为重要抓手。近年来,国际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对我国的压力日益加大,国内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日趋强化。在此背景下,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中长期规划。为此国家即将确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并且还会像“十一五”那样继续分解到各省,因此未来五年节能降耗仍然十分艰巨。节能降耗压力很大,但也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有利于我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当然也要看到,我省能耗水平长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随着“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一些指标下降的难度更大。我们在继续抓好这项工作的同时,还要花更大的力气、想更多的办法,挖掘更充足的潜力。

(五)坚持把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有力举措。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占领后危机时代制高点的重要措施。通过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并以此形成诸多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要深入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关系,积极探索“两化”融合的模式,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其经济增长“倍增器”,结构调整“助推器”和发展方式“转换器”作用。

三、全力抓好“十二五”经济和信息化重点任务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十二五”和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实际,确定“十二五”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实施“工业转型升级‘310’推进计划”,即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三大重点领域,以重点实施10项工程为抓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一)以“块状经济六六工程”为抓手,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今后五年,要大力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块状经济六六工程”,即完善市场营销合作、生产配套协作、金融服务、物流配送、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六大体系建设,强化规划指导、智力支持、项目带动、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组织保障等六大支撑,努力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集聚优势、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链优势、持续创新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优势、资源共享的市场网络优势、节能减排的生态优势,成为推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在全省形成若干个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几十个300—1000亿元、近百个100—300亿元的产业集群。明年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好示范试点工作,深化第一批21个省级示范区试点工作,完成第二批21个启动工作。二是支持省级示范区的产业投资、科技创新项目实施以及一批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监测分析和评价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滚动淘汰机制。四是完善省市联动机制,推动各地抓好产值10亿元以上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以“龙头企业百强工程”为抓手,做强做大龙头骨干企业。今后五年,要深入实施“龙头企业百强工程”,围绕“一批上百亿、若干家超500亿和1000亿零的突破”的目标,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促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和自有知名品牌,增强行业龙头地位和市场话语权。到2015年,全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明显上升,培育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企业3家,超越500亿元的企业10家,达到300亿元的企业20家,实现我省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突破。明年要重点抓好前天召开的全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关于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的落实工作,特别是要督促各地全面完成为企业逐个“量身定做”扶持政策的工作,以进一步聚焦政策,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推动146家全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做强做大。

(三)以“八个一批工程”为抓手,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今后五年,要从有利于加快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出发,围绕加强产中、产前、产后服务,立足经济和信息化部门的职能,选择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强力推进,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园区、基地、企业和品牌。争取到2015年,把培育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知名品牌会展;形成一批工业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园;培育一批优秀设计企业;建设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建成一批总部经济集聚基地;培育一批总集成总承包示范企业;在省外建立一批浙江工业品直销展示中心;支持省内工业企业在国内外设立一大批销售终端。省经信委担负着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职责,这也是一项新的任务。明年除了要继续抓好工业和信息化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开展“浙货万里行”等工作外,还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十二五”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要求,抓紧确定经济和信息化领域的工作重点,研究提出相关政策措施,使生产服务业尽快成为经济和信息化领域的重要支柱。

(四)以“节能十大工程”为抓手,继续加强节能降耗。今后五年,要继续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完善市场倒逼、政府善逼、企业自逼的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实施节能“十大工程”,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节能工作格局。在抓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结构节能的作用;在抓好工业领域节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旅游等其他领域节能工作;在控制能耗总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附加值的提高来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力争到2015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主要行业产品单位能耗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撑服务体系。明年的重点是“围绕一个目标、完善六项举措、实施十大工程”。即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强化节能降耗的目标考核、监管队伍、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工作机制、舆论宣传等六项举措;启动实施千家重点企业节能、落后产能淘汰、传统优势产业改造、装备制造业振兴、技术创新、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商业及民用节能推进工程、公共机构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十大节能工程。

(五)以“733示范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今后五年,要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园区、企业等为抓手,切实在推行绿色设计及制造、工业“三废”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废旧工业产品再生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等7个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力争到2015年,全省培育30个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300家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工业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废弃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比重增加,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明年重点是深化实施“733”

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园区和企业,并逐步在化工、印染、医药、造纸、冶金、建材等行业全面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形成循环产业链。

(六)以“技改双千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今后五年,要结合“四大建设”的要求,继续实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每年组织实施1000项、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展技术改造;集中支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围绕做强做大开展技术改造;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开展技术改造。力争到2015年,投资结构更加合理,落后产能加快淘汰,技术装备明显改善,产品档次得到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明年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根据11个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和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制订我省企业技术改造导向目录,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引导。二是按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择优发展基础性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要求,组织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特别是要围绕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实施一批上下游企业集成、点面有分但整体集成度高的技术改造组团项目。三是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对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在用地指标、银行信贷、财政资金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同时,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的企业技术改造、高技术产业化等专项支持。

(七)以“技术赶超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今后五年,要紧密结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深入实施“技术赶超工程”,瞄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实现工业技术水平的跨越;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健全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大企业创新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切实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研发机构的重要载体作用,建立健全产学研联合攻关和成果共享、扩散机制,促进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优质创新资源向我省汇集,形成技术创新链;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升级,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强技术攻关,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要把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支持企业把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国内或行业技术标准。力争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工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明年要重点抓好“六个一批”:一是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依托省级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三是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企业技术创新专项。四是开发一批工业新产品。五是建立一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六是建设一批高层次企业创新团队。

(八)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今后五年,要进一步贯彻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创业、培育、成长”三位一体,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着力优化中小企业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融资环境,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重点帮扶小型、微型和初创型企业发展,推动我省从中小企业数量大省向素质强省转变。到2015年,全省每年有百家小企业成长为中型企业、千家微小企业升级为小型企业、万家初创型企业成功创业。明年要重点抓好“四千计划”的实施:一是组织千家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引导和支持企业合作到省外开拓市场,推广品牌,设立研发、原料、生产、物流基地等。二是扶持千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选择1000家左右“专精特新优”的中小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培育隐形冠军。三是帮助千家中小企业成功融资。通过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等,重点帮助和支持1000家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获得发展资金。四是开展千场中小企业服务活动。在全省组织开展以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管理提升、人才培育、信息化推进等为重点的1000场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九)以“管理提升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今后5年,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企业管理提升工程”为抓手,鼓励和引导企业结合本企业实际和发展需要,积极采用合适的企业组织形式和法人治理结构,大胆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战略规划、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规范水平、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力争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各项管理工作全面实现规范化、精益化、信息化,企业管理总体上居国内先进水平。明年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广10项管理创新示范成果;二是培育10家管理创新示范咨询(培训)机构;三是树立200家精细化管理示范企业;四是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万人次。

(十)以“两化融合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今后五年,要以“两化”融合工程为抓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突出抓好“三网融合”和四大领域。即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同时,抓好信息产业、城乡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电子商务等四大领域发展。到2015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150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继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三网融合”初步实现,“智慧城市、和谐乡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重点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明年要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开展重点行业“两化”融合行动计划,启动产业集群“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二是全面启动杭州市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三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四是深入实施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五是加强无线电管理。六是进一步加快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正值岁末年初,还要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精心安排年初工作,努力实现明年工业生产的良好开局,实现工业生产“开门红”。二是组织好春运,确保广大旅客走得及时、走得顺畅、走得平安。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元旦、春节和省“两会”期间的生产安全。四是做好困难企业和职工的访贫问苦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基层,送到广大职工群众的身边。

浙江工业发展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乘势而上,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扎实推进工业现代化,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求是文章----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在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深刻认识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

“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从总量看,“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2010年达到16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截至目前,500多种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余种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19.8%,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基地和世界工厂。从结构看,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重点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不断加大,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用水量下降36.7%,工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7%、15%。与此同时,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性能计算机等一批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我国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坚决贯彻中央一揽子计划措施,在较短时间实现了工业增速“V”型反转,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关键期。一方面,全球经济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我国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形势面临着深刻变化。一是世界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蔓延,世界经济增速减缓,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的同质化竞争压力加大,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二是全球产业结构在科技创新推动下正在进行深度调整。近年来,全球科技创新和技术革命步伐加快,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酝酿新的突破,主要国家抓紧培育发展以绿色、低碳、高端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围绕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三是工业生产方式加快变革。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全球化生产和组织模式成为控制全球价值链的关键。

另一方面,我国工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制约着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69%,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集中度偏低,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业布局与区域能源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增强。三是工业增长过度依靠投资拉动和出口带动,过度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过高,生态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不高,缺乏具有较强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五是工业行业管理基础薄弱,推进工业节能、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等管理手段亟待充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足。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总体看,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工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巨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4%,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将推动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我国工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此外,“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持续深入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内在动力。

二、“十二五”时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既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推动工业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依赖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把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要着眼于“五个体现”,合理制定“十二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

一是体现质量效益。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发展的关系,综合采用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质量品牌建设等测度指标,推动工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既要保持工业较快增长,更要着力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

二是体现自主创新。针对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工业企业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着力提高拥有科研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比重。

三是体现协调发展。优化工业行业结构、布局结构、组织结构,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钢铁、汽车、船舶等规模经济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四是体现融合发展。一方面,围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围绕军民融合,显著提高军民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断扩大军民结合产业的规模和空间。

五是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业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强化目标的落实和考核。

三、“十二五”时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转型就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着力突破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是促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周期短、效益好、污染少、消耗低的优势,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优化工业投资结构,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迈上新台阶。

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涵。要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推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加快发展支撑信息化发展的产品和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带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围绕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型产业体系。

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提升质量品牌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要着力抓好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品牌创建和服务改善,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要围绕形成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在规模经济行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

优化工业空间布局。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加快调整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引导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要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提高工业领域利用外资水平,注重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着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向境外转移生产能力,开展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和整合价值链的能力。

四、努力营造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环境

工业转型升级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完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健全转型升级长效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要围绕转型升级重点任务,在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质量安全、中小企业、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民用飞机、软件、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船舶、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

加强政策引导和财税支持。要制定和修订重点行业产业政策,抓紧制定新兴领域产业政策,加强产业政策和财税、金融、贸易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研究制定针对特定地区的差异化产业政策,制定发布重点领域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当前,特别是要着力落实相关财税政策,在消费信贷、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企业兼并重组等领域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工业管理方式和手段,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形成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集中。完善投资体制机制,落实民间投资进入相关重点领域的政策。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支持国内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第四篇:加快XX工业转型升级(范文)

加快XX工业转型升级 努力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增长

XX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扩大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坚定地走“扩张总量、调整结构、集群发展、提升效益”的发展道路,真抓实干,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工业生产的积极性,强力推进并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全县规模工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县经济取得了在搏击中奋进,在跨越中争先的可喜佳绩。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工业要实现可持续跨越发展,还存在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11月中旬,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市、县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县十三届一次党代会精神,我们与熟读部门一起深入到企业,对XX工业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型升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围绕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跨越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对策建议供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工业发展的现状

(一)发展概况

“十一五”XX工业经历了高速的发展,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4.42亿元增加现在的26.5亿元,增长了近6倍之多(预计2011年全县规模工业可实现增加值26.5亿元,年均增长43.1%。)。今年1-9月,全县共有规模企业7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8.1亿元,增长33.6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6.95亿元,增速24.3%,增速全市排名第四;实现销售收入45.25亿元,同比增长38.97%;实现税收1.62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46.56%。截止目前,XX工业经济仍然是

县级财政与税收和主要来源。

(二)重点产业分布及比重

冶金——全县铁合金行业有14家企业,共有37台电炉,装机20万千伏安,年生产能力30万吨,铁合金产值在规模工业中的比重达到50.5%。水电行业——全县共有电站166个,总装机负荷为28.6万千瓦,已占全县可开发水能储量39.38万千瓦的72.5%,水电资源开发殆尽。电力行业产值在规模工业中的比重占8%。煤炭行业——全县煤炭行业有有61家企业,62个采矿证,年生产能力300万吨,煤炭行业产值在规模工业中的比重占20.7%。建材产业——全县建材行业有190家企业,建材行业产值在规模工业中的比重占0.7%。水晶宝石——全县水晶宝石行业有13家企业,年生产能力水晶500吨、宝石900吨。水晶宝石行业产值在规模工业中的比重占3.6%。纺织行业——全县纺织行业有5家企业,装机规模4万锭。纺织行业产值在规模工业中的比重占1.5%。其它行业——全县其它行业有5家企业,其它行业产值在规模工业中的比重占5%。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县属山区小县,工业发展一度在粗放中快速发展,结构型矛盾突出,县域经济抗风险能力亟待增强,而目前又没有形成有新的后续的经济发展支撑,我县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存在以下问题,并进行了认真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产业单一,尚未形成聚集效应,发展后劲欠缺。我县现有产业多数是资源型企业和承接发达地方的产业转移而来的两头在外的产业。生产都相对粗放,受制约因素较多,企业核心竞争力差,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相互的支撑,如果遇到危机,整个行业就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2、研发能力不足。全县规模以上的企业中,仅有3家企业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多数企业的停留于模仿式生产,科技含量低,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研发团队。

3、技术人才缺乏等。企业中普遍反映出劳动力缺乏,特别是进行产业的升级,需要大量的技术性工人更是不好找。

4、存在政策不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凤凰煤业集团的瓦斯发电项目虽然全部建成,但由于上网电价几经协商,仍没有达到国家文件规定的定价水平,企业发电后反而亏损,影响了企业发电的积极性。虽然瓦斯发电具有技术成熟,发电稳定的优势,但企业目前除供自用外,都没上电网。发电机组三分之二处于闲置,抽取的瓦斯也只得排放到大气中。瓦斯发电是无污染、高稳定的发电项目,如果上网电价扶持政策能到位,全县还可有5万装机瓦斯发电能力可供开发利用,这相当于XX水电装机总量的五分之一!

(二)原因分析

1、思想不够解放。企业主中满足于现状,小富即安的人不在少数。只求眼前的最大利益,不谋长远巨大的发展。认为自己的人管起放心,依赖于落后的家族式的企业管理,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舍不得在创新、研发、引进人才上投入。企业中很少有像一名公司那样,拥有较多高学历人才。

2、工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保障弱化,仅有的微弱优势渐失。一是能源保障优势弱化。我县作为工业占比50.5%以电力为唯一能源的冶金企业,原有地方电网已收归国网,地方几无调配定价能力,冶金行业受能源制约和产业政策的限制,生存发展空间大受挤压,其支柱地位岌岌可危。二是矿产资源优势有限,土地资源受制耕保红线。就目前来看,我县煤炭资源企业进入深部开采阶段,成本和风险都在增大;石材矿山也明显资源不足;企业对 3

发展前景看淡,不愿意再投入,多投入,安于现状。三是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再。我县现有的劳动力价格逐步与外地接轨,与往日相比不再廉价。

3、产业政策与环境保护的压力,企业面临严峻形势。国家对铁合金、煤炭企业准入门槛的提高,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的加大,对环保工作力度的日益重视,都一致对准了高载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家财政政策的收紧,都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下降,看淡前景,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4、劳动人才的培养不足。一方面现有企业仍未能摆脱粗大笨模式,需要具体力的劳动力,而现有的独生子女不能适应。二方面即使有的企业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他们又需要具有一定技能的技术型工人,我县人才市场很少有这方面的人才。

三、对策建议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促发展。政府在企业的转型升级中,没有必要规定或者强行要求企业如何做。一定要遵循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的原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这不仅是现在和今后“十二五”时期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给各类企业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首先,政府要制定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其次,制定基本的工业标准。三是对于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项目和行为,应该制定鼓励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税收减免。

企业是投资发展的主体,理应在转型升级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我县目前各种生产要素相对优势都在弱化的情况下,就是要充分发挥想象空间,从过去更多依靠资源、依靠廉价劳动力、依靠大量消耗各种物质资源转向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齐步转”,或者向同一方向、按照同一技术路线“复制升级”。各个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 4

选择必然各不相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它们中的大多数会走上符合实际和具有可行性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道路。

(二)主动融入成渝和攀西经济圈,寻找培育新产业亮点。新兴产业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建议县委、政府要专门责成有关部门针对国家对成渝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的发展扶持政策,专题进行研究,反复论证、考察、调研。积极探索,找准切入点,寻找关键链,承接新项目,打造产业链,主动融入求发展。最终通过组织制定规划的部门和企业一起,引进产业,形成支柱,建成XX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三)努力促进环境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是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牢固树立善待企业意识,各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实实在在为企业办事。对转型企业在政策适用、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同时,积极帮助企业积极向上级争取扶助专项资金。尽可能地帮助企业减小转型升级及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对于国家扶持企业政策,切实做到落地生根,不打折扣。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发展平台。

二是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在土地方面积极争取指标,合理安排用地,倡导零地技改。在资金方面,规范发展担保公司,创新金融服务。在电力方面,促进加快电网改造,增强电力配送能力。在人才方面,探索培养、引进企业所需各类人才的模式和流动机制,满足企业需求。

三是联合互补,着力提升企业应对能力。由政府支持,企业自愿,完善和加强行业协会协调自律功能,努力形成政府、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局面。促进企业间联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引导发展重点突破的产业和领域。对冶金、煤炭、石材产业,实行兼并联合,组建集团,实现产业优势的快速扩张,依靠集团带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总之,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县十三届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提出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要求,抓机遇,勇挑战,促转型,就一定能够实现XX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全县各项事业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XX县工商联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五篇: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辜胜阻

http://www.xiexiebang.com2012/7/23 09:46来源: 经济日报

编者按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总体上是正常的、健康的,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很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一方面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辜胜阻围绕本期主讲话题,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阐述。

①从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战略转变

中小企业应从低成本战略走向差异化战略,实现从拼劳力、拼资源、拼低价格向追求高附加价值的模式转变,提升价值链,完善产业链,从价值链低端走向中高端。

从短期来看,低价策略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空间和稳定现金流,维持企业正常运营。但是,低成本竞争战略获利空间小、容易被模仿。在缺乏创新的条件下,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战略难以持久。而差异化战略所创造的产品、服务等“差异性”,短期内不易被模仿,能够创造并培育自己独特的细分市场,提升顾客忠诚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获取持久竞争优势。

因此,中小企业要积极实施差异化战略,主动研究消费者需求特征,积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产品或服务,通过改善产品质量和性能实现产品差异化,通过创新销售方式及分销渠道制造市场差异化,通过推进品牌战略培育企业形象差异化,通过完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链来强化服务差异化。制造业中小企业尤其应该重视服务差异化,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服务是企业价值链上最靠近消费者的一环。在制造业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服务差异化能有效增强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产业链完善和价值链提升。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网络、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响应速度、提供个性与多元化服务等途径,向产业链下游的服务环节延伸,提高企业对客户的差异化服务能力,获取产品溢价。此外,中小企业不仅要在当前已有行业空间内积极竞争,也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能力,积极开拓新的业务,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消费者。

②从过度多元化战略向归核化战略转变

中小企业应改变盲目多元化战略倾向,做好做强核心主业,实施归核化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平衡专注与多元的关系,专注特色,打造精品。

归核化战略强调将企业业务向其核心能力靠拢,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着力推动主营业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过度多元化的企业需要平衡专注与多元的关系,舍弃多元化的诱惑,实施“归核”战略,降低多元化经营程度,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或者将经营重点收缩于价值链上,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一方面,要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处置亏损资产、服务外包等途径,将非核心业务的资产、产品线、子公司或部门等出售或关停,收缩企业业务范围和产品种类。从战略意义上来讲,“归核化”是对多元化片面追求业务范围的修正,是从长远战略出发在“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之间的平衡。在确立企业核心业务时,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市场需求变化、科技发展方向、企业比较优势、行业竞争状况等进行相机抉择,规避风险,抢抓机遇。另一方面,要通过重新确立市场定位、推进内部组织优化、加强外部合作、强化竞争优势等措施,把主导产业做强、做优、形成特色,实现“回归”主业和主业重构,使企业在最有优势的环节上赢得竞争,获取发展。

③从偏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

中小企业应从偏重规模扩张走向注重质量提升,实现规模至上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式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中小企业在创业时期,主要是基于“高物质消耗、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许多企业过于偏重规模扩张。研究表明,规模经济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但盲目规模扩张不一定带来规模经济。因为,企业规模越大,内部管理层次越多,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也更高,甚至给企业发展带来陷阱:伴随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将会出现品牌、声誉和管理“稀释”的现象,导致管理失控、企业经营效益下降。

未来,我国中小企业要改变发展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方式,致力于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挖掘企业潜力的内涵式发展方式,提升企业效益。要从重规模变为重质量,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全球价值链受控于人的局面。具体来讲,中小企业要通过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合作创新机制、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关系等来加强核心技术开发。要重视关键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企业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市场优势。除了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还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和采用新型管理手段来培育企业管理优势型核心竞争力。在当前高成本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尤其要引进精益生产管理手段,要加强生产流程改造,缩短生产周期;要突出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消除无效生产和浪费;要加强质量检测,对生产流程的每一道工序进行全面质量控制;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实施专业化协作生产;要建立业绩评估体系,鼓励员工参与生产和管理的改进,从而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实现企业集约式发展。

④从盲目求快向重视可持续发展转变

中小企业应实现从急功近利式的做“快”向追求基业长青的做“久”转变,突破家族企业的人才瓶颈和企业传承难题,重视商业道德,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企业的超高速成长必须尊重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市场规律,缺乏扎实基础的跨越式发展往往难以持续。我国有许多曾经风光的明星企业“走得快”,但“未走远”。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而欧洲和日本企业平均为12.5年、美国企业平均为8.2年,德国500家优秀中小企业有四分之一都存活了100年以上。同时,企业可持续发展要高度重视社会责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通过保障消费者权益、重视商业道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措施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当前,我国80%以上的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化治理”存在治理结构封闭性、管理决策随意性、代际传承排他性等诸多局限。为此,广大中小企业应改变盲目求快的发展思路,重视可持续发展,变革过分依靠“人治”的家族化管理模式。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关键时期,要营造一种公平的接班人选择标准及机制,选择合适的企业接班人。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积极引入独立董事、完善董事会等,建立公司权力的制衡机制。要明晰产权,尤其是家族成员间的产权,降低“内耗”,提高经营绩效。同时,还要改良企业文化。

⑤从无序竞争向合作共赢转变

中小企业应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共赢”,由个体分散的无序竞争向联盟竞合转变,推动各类战略联盟和集群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技术创新加快、消费升级等因素的作用下,现代商业竞争进入了竞合时代,强调企业间合作双赢胜于竞争单赢。

未来,我国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和成本分担、资源共享,降低市场进入成本,扩大业务范围。中小企业要明确企业定位和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和需求,选择供应链联盟、生产联盟、技术研发联盟等形式,加强对联盟关系的管理,完善双方契约关系,通过建立学习机制、信任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等,推进战略双方的互信、共赢。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入产业集群,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要根据自身条件对企业进行价值链定位,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产销结构等实现与集群内大中企业的多层次分工协作;利用集群条件重构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机制,并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以适应集群文化环境。

⑥从低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向高层次国际运营转变

中小企业应从低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走向高层次国际运营战略,做好风险防控,积极稳健推进企业海外拓展,融入国际高端供应链,融合全球资源。

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的形式比较单一,多以OEM(代工生产)的低层次模式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使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当前,这种低层次参与国际分工战略不可持续。未来,我国中小企业应利用国际产业链调整、国际分工重组的机遇,既要通过融入国际高端供应链,借国际知名公司之力提升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企业谈判地位,提高“议价权”;又要积极整合全球资源,加强企业对外投资,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攀升。

在推进国际化过程中,企业要知己知彼,循序渐进。海外投资有并购和新建企业两种,各有利弊。中小企业要根据目标市场、产业及产品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因素,进行灵活选择。同时,中小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跨文化管理,通过借鉴国际通用的管理模式、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内跨文化交流等途径,实现管理国际化。要积极推进品牌国际化,在市场定位、产品设计、渠道布置、广告策略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积极创新,塑造自有品牌。国际化过程中,中小企业要积极推进人才多元化,一方面,引进海外高端人才、聘请具有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优秀人士加盟;另一方面,选派企业内部高层管理、技术人员去海外深造,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此外,企业要借助海外华商的力量,克服资金、人才、管理和品牌等国际化障碍。中小企业国际化需要灵活运用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网络搜集世界范围内的商务信息,寻找消费者和合作伙伴,进行分工协作,积极整合全球资源。在国际化过程中,还要重视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管理,通过完善风险管理组织建设,健全企业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理机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下载干部学习讲稿:以技术改造为抓手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部学习讲稿:以技术改造为抓手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加快转型升级心得

    学习“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心得体会 建设幸福广东不是一句口号,它是可测量可考核的。 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空间结构、政府、社会、公民等五方面的转型。......

    围绕可持续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 赤城县

    转变发展方式调研报告 --赤城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田成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科学规划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省政府将赤城纳入环首都经济圈,既是挑战也是难得......

    强化项目支撑 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范文大全]

    强化项目支撑 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2016年X月)近年来,XX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中小建筑企业转型升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中小建筑企业转型升级 ——吴涛同志在第二届中小建筑企业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0-6-22]浏览次数:1453次 尊敬的姚会长、吴司长、王司长,各......

    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为抓手

    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为抓手,有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2007-06-30 22:03:10 摘要: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因而教师也必须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不错,值得借鉴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

    十一五期间吴兴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十一五”期间吴兴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十一五”以来,我区紧紧围绕转型升级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突出企业主体,强化政府引导,激发发展活力,全力推进“四个大”建设重......

    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成都旅游产业倍增

    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成都旅游产业倍增 2012年7月18日 作者: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摘要:通过近年来的积累发展,成都市旅游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和转型关键期,在成都市国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