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高校学科建设情况
天津市高校学科建设情况
一、天津市高校基本情况
1、培养单位情况。
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5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单位8个(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5个(普通高校19所:地方高校15所,部委校有南开、天大、民航大学、军事交通学院4所;6个科研单位)。
2、学位点情况。
全市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9个,博士点27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2个,硕士点754个。按照《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统计,全市研究生教育涉及全部12个学科门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涉及10个学科门类(除农学和军事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涉及11个学科门类(除军事学),在88个一级学科中,全市高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涉及39个,占目录的44.3%,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涉及57个,占目录的64.8%。在381个二级学科中,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涉及217个,占目录的57%,硕士授权二级学科涉及314个,占目录的82.4%。
3、国家重点学科情况。
全国965个重点学科,27个有国家重点学科的省份排位,天津36个国家重点学科,列第8位;按照省市属院校排位,天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与北京并列第8位。
4、市级重点学科情况。
18所高校(不含军交)的104个学科被确定为第三期市级重点学科,在“十一五”期间进行重点建设。本期重点学科分布于11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47,理学9个,文学8个,经济学7个,管理学6个,教育学5个,法学、农学各3个,哲学、历史学、医学各12个。55个重点学科与天津市六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占重点学科的52.8%,其中与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领域相关的学科20个,与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相关的学科9个,与新能源及环保领 域相关的学科8个,与电子信息、化工领域相关的学科各6个,与汽车制造领域相关的学科5个,与新材料领域相关的学科1个。
二、天津市高校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
建设与天津城市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是天津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水平又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支撑。所以,作为天津城市定位智力支撑的高等教育的走向,必须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也就是高等教育建设中公认的:学科建设是龙头。天津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始终遵循这一基本认识。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市教委采取的措施是,以重点学科建设来带动整体学科建设,以重点学科建设来推进整体学科结构的合理布局,以重点学科水平的提升促进高校创新能力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全面推进高校发展,不断增强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是要把握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最终目的,按照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实际需要,构建国家、市级和校级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形成层次明确的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突出的高水平高等教育体系。
三、天津市重点学科建设的简要历程
1、“九五”的投资建设。天津市教委、天津市财政局抓住高等教育发展机遇,投资1亿元,投资建设的重点是基础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造,为的是提高我市高等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解决的是高教扩招带来的基础办学条件的瓶颈问题。
2、第一期、第二期市级重点学科建设。摸索天津市重点学科建设思路及做法,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形成若干品牌学科带动高教整体水平提升,营造学科建设氛围,提高学科建设意识。
⑴、第一期市级重点学科建设
1993年,市教委批准了64个学科为天津市第一期重点学科,其中部委属院校38个学科,市属高校26个学科,市财政投入2000万,主要用于市属高校26个学科的建设,周期为4年,于1997年通过验 收。
⑵、第二期市级重点学科建设
2000年,市教委在第一期市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在市10所高校中遴选并开始建设第二期16个市级重点学科,第二期市级重点学科建设周期4年,即2000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市财政投入专项建设经费1340万元,市属高校按1:0.5、部属高校按1:1配套投入,共投入学科建设经费2503万元。与此同时,从高校“十五”综合投资规划中获得建设资金8064万元。2002年,市教委对二期重点学科进行了中期检查和推动。2004年7月,市教委、市财政局组织专家对第二期市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进行了验收。
3、天津市高校“十五”综合投资规划学科专业建设。从“九五”投资的实验室改造提升为学科专业建设,投资重点放在支撑高水平科研、办学条件平台的建设和水平的提升。
天津市教委、天津市财政局抓住高等教育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提高我市高等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决定“十.五”期间投资高等教育,并制定了《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五”综合投资规划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学科专业建设项目,确定了49个重点建设学科(均为市属高校学科)。从2001年至2005年市财政局和市教委整合了8亿元经费,按计划进行经费投入。49个学科已完成验收。
4、“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有一批学科具备冲击国家重点学科的能力和水平。
2004年底在“十五”综合投资规划建设的49个学科中,经过专家论证,市学位委员会二届五次主任扩大会议批准,13个学科确立为“重中之重”学科进入正式建设阶段。2006 年5月,市教委用于“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的首批经费1770万元下拨学校。8月初,市教委召开“重中之重”学科建设推动会,及时总结和交流学科建设进展情况。9月,市科委对列入市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的11个“重中之重”学科项目给予经费支持,首批1400万元下拨学校。
5、天津市高校“十一五”综合投资规划学科建设。经市财政局、市教委研究决定,将市属高校56个第三期重点学科列入天津市高校“十一五”综合投资规划予以重点建设。力图集中有限财力,优化资源配臵,通过“十一五”的重点学科建设,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全面支撑各行业和区域发展的重点学科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十一五”学科建设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建设,是我市学科建设方向和水平的标志。56个学科经过建设,要站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高地,在全国本领域内有一席之地,成为天津的品牌学科。
从2006年至2010 年市财政局和市教委整合了14亿元经费,按计划进行经费投入。
四、天津市重点学科建设成效
以“十五”期间取得的成果看天津市重点学科建设的成效:
1、我市高校学科建设的意识普遍增强。
开展市级重点学科建设以来,促使我市高校特别是市属高校的广大教职员工的学科建设意识普遍增强,对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达成共识,重点建设的思想深入人心,加强学科建设蔚然成风。重点建设的作法在各高校的学科建设实践中被普遍采用,已经成为学科建设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许多高校根据国家和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本校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分别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避免了学科建设的盲目性。同时,围绕学科建设制定相关政策,为吸引高水平人才,稳定学术队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保证。
2、从学位授权点数量的剧增,看市属高校办学层次的提升。
“十五”期间,市属高校学位授权点的数量迅速增加,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有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1年在第八批学位点评审时,我市市属高校还基本上处在争硕士点这个圈内。2003年第九批学位点评审我市取得了一级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获得了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第十批学位点评审获得了新增加的七个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在数量上有很大突破,超过了第八、九两批的总和。至此,市属高校2001年至2005年共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覆盖了工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管理学、医学及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8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十.五”投资学科建设期间,在市属高校中扫除了硕士点学位授予单位的“盲区”。
在“十.五”期间,市属高校重点建设学科中新增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全市也由原18个国家重点学科增至36个。
重点建设学科中涌现了一些学术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外影响大的高水平人才。2名学科带头人成为国家工程院院士,3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一批45岁以下正高级职称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其中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国家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2人,省部级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6人
3、从学科研究方向凝练,看市属高校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通过学科建设,逐步凝练了学科研究方向,使学科结构更加优化,定位更加准确,重点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大多数重点建设的学科能够瞄准本学科前沿,立足创新,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来调整和凝练学科研究方向,从而在学科建设和研究方向取得巨大成就,为国家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例如天津医科大学,在“十.五”期间,该校神经外科学与神经病学等重点间学科所研究的中医通里攻下法、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四项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两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可以降低病人颅内压,扼制全身炎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的生存率和治愈率,有效降低了致残率。其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并在全国大规模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再比如天津工业大学的材料学学科近几年来在继续巩固发展特种纤维、膜分离材料及技术和复合材料的优势学科方向基础上,逐渐开展生物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的研究,从而使该学科得到更全面地发展。“三维异型整 体编织工艺的研究和三维编织设备及织物的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国的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
4、从科研水平和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看市属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在“十.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瞄准了高水平的科研立项和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这一闪光点,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973 项目近100项。在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近万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约占12%。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主持973项目一项,他所领导的学科其科研经费达到2500多万元。天津工业大学的材料学学科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项(其中第二主持单位五项)、主持863项目一项、子课题三项、国防科研项目41项,总经费1.2亿元,其中国家拨款2000万元。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平均科研经费43万元/年、人。天津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资助经费80万;“物理化学”学科近几年在国际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的173篇学术论文全被SCI收录(其中包括影响因子大于4的论文),居市属高校首位,处于国内高等院校先进行列。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巨大变化,充分反映了我市市属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展示出了学科建设的显著效果。
5、从学科基地建设,看市属高校科学研究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巨变。
重点学科建设给市属高校科研实验室、科研基地和教学实验室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建设专业实验室300多个,新增实验室面积8万平方米,使总面积达到12.5万平方米,比“十.五”综合投资前增加了两倍。实验室利用率达100%。不少的学科设立了教授研究实验室、研究生工作室、学生创新实验室。实验室环境优雅整洁,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同时,各学科购臵的性能优良、功能齐全的一批高级精密仪器已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也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科研基地建设的变化促进了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如天津工业大学与中科院、摩托罗拉、飞思卡尔联合,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科与美国罗克韦尔合作分别建立了实习基地,为科研、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又如天津科技大学的食品科学实验室、天津农学院的田间作业室、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数控机床培训基地,都与社会生产紧贴,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此外,市教委、市财政局争取到了教育部、财政部与地方共建项目。市属高校1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全部依托了重点建设的学科,其中一个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个被批准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被批准为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
6、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成果,看市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科建设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五”期间,我市多所高校接受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估的8所高校都获得了优良成绩。其中,天津医科大学取得了“五年制”和“七年制”教育在教学评估中获“双优”成绩,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是唯一的。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美术学院也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其他四所取得了“良好”成绩。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更名成功也与学科建设结果密切相关。在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获国家级一等奖一项,我市高校获国家级二等奖2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数量仅次于北京,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这有力地说明了抓学科建设促了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科建设带动了教学改革,在重点学科中普遍开展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的教学内容,推动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市属高校已有5门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有4篇博士生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优秀博士论文情况。截止到2006年,天津总计篇数为23篇,其中地方校占5篇。省市总计排名天津列全国第8位,地方校排名列全国第3位。
7、学科建设体系初步建立。
经过两期市级重点学科的建设,重点学科建设逐步由以“点”为主向以“点”带“面”转变,促进了三级学科体系的建立和一批学科群的初步形成。
从纵向看,我市现拥有36个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在南大、天大、医大、工大和中医学院5所高校;市级重点学科104个,分布在19所高校;各高校也都确立了一批校级重点学科,一个层次分明、梯次结构的国家、市级和学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在我市已经建立。从横向看,各高校通过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积极培育优势特色学科,在我市高校中形成了若干以重点学科为龙头、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学科群”。如天津工业大学围绕市级重点学科材料学学科,在纺织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在纺织材料和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继争取到了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点,成为天津工业大学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再如师范大学:已形成了由心理学1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和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6个硕士点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核心的,覆盖全校各师范专业,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和核心优势的教育学科群;在其他一级学科,如政治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也已形成了有博士点带头的学科群体优势;新闻、经济、管理、法律、艺术等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特色学科也已趋成熟。按照学校的定位,一个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科研型的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结构已基本形成。
五、天津市学科建设今后主要任务
天津市高校重点学科的发展定位是:立足于学科发展前沿,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逐步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一流学科。发挥其在高水平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骨干、带动和辐射作用。
加强天津市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推动学科建设为 契机,探索学科建设的新模式,为高校改革和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示范带动作用。走教学科研一体化道路,把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中心环节,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充分发挥学科比较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搭建教学、科研创新平台,营造创新学术气氛,增强承担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统筹建设学科规划,建设若干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构造合理的实验室布局,匹配合理的人才结构,促进教学、科研相长,提高学科建设效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统一、协调学校的学科体制和机制,既出高水平人才,也出高水平成果。
第二篇:天津市高校年轻干部培训班
天津市高校年轻干部培训班
简
报
(第 30 期)
拓展学习空间 搭建交流平台
培训班网站成为学员加强学习与沟通的重要载体
高校年轻干部培训班网站自今年8月开通以来,始终发挥教卫工委干部处 2006年12月14日
着报道培训班动态、沟通学习体会、展示学员风采的作用,成为大家深入学习、加强交流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成为市委、市委教卫工委及时了解学员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的窗口,成为联系学员的桥梁和纽带。
为了强化年轻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效果,增强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使培训不仅仅停留在自学与集训的层面上,干部处尝试进行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载体创新,开办了年轻干部培训班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优势使培训工作更加深入持久。
运行四个多月来,网站的新闻中心随时报道着培训班的班级和学员动态。集训期间,培训班的每一次讲座、交流活动和文体活动都能通过这个栏目进行及时地报道,特别是在集训过后,它又成为学员们了解班级活动信息、分享同学们取得的成绩的主要渠道。一班、二班召集的实践锻炼中期推动会、三班的班级建设全体会等班级活动建设情况;学员们开始挂职锻炼和岗位锻炼情况;以及程鹏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刘永长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校青年教师一等奖、杨洁当选和平区人大代表、四名学员入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王树新和方建军入选“131”创新型人才高级研修班等学员们取得的优异成绩都及时地通过新闻中心进行了发布。
简报栏刊发的每一期简报都是对培训班大事、要事的总结和展示,其中既包括对开班仪式、元敏书记的重要讲话、超英书记、李亚力主任等领导精彩讲座和各项活动的综述、反馈学员们参加集训各环节的收获和感受的学员来稿,也有学员挂职锻炼的情况介绍以及工委干部处对挂职锻炼的中期推动,还特别以简报的形式对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程鹏、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王树新、刘安军、颜华等学员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介绍。
网站上的公文系统为大家相互联系提供了快捷的服务;资料下载栏目为大家提供了与理论学习和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 2 质相关的宝贵资料。
网站上的博客空间更是大家交流学习体会、沟通工作感想的重要平台,学员们通过这个渠道介绍自己读过的优秀文章,畅谈自己学习之后的体会和收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并利用这个平台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共同的提高,也是培训班学习环节的有效延伸。
各级领导也对此给予了关心和支持,超英书记也曾过问网站建设情况,曹欣欣书记还亲自加入到其中,开辟了自己的博客,她的《如何做好处级干部》的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全班学员的热烈反响,三天之内这篇文章的阅读次数就超过了一百次,大家纷纷就此发表感想和评论,普遍感到受益匪浅,进一步明确了做好一名处级干部的努力方向。
如今,网站得到了全体学员的共同维护和关注,大家已经将登陆网站作为每天必须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学员对于网站功能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它象一条纽带将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使这个崭新的培训载体充分发挥了作用,是今后深化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学员动态】
三班学员刘永长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日前公布了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名单,三班学员刘永长荣获研究类一等奖,并将于12月21日赴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届青年教师基金、青年教师奖颁奖大会。他的课题《新型电子封装材料》同时获得基金会第十届高校青年教师优选资助课题。
自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网站了解到,根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专家评审意见和基金会顾问委员会及理事会联席会议讨论意见,清华大学吴健等54人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华东师范大学郭秀艳等126人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刘永长同志是天津高校唯一一名一等奖获得者。
另悉,三班学员王硕的课题《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通过评选成为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的资助项目。
报:元敏书记、超英书记;工委领导;各班班主任 送:市委组织部宣教科技干部处、干部教育处、人才处 发:全体学员
第三篇: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实习证明
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状况证明
毕业生基本情况
院校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姓名:专业:学历:
毕业时间:年生源地:联系方式:
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邮编:联 系 人:联系电话:
该生在我单位为:(请按实际情况挑勾)
1.录用前试工()
2.接收录用()
单位名称:(盖 章)
年月日
第四篇:天津市市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天津市市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天津市市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责任,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高校科研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天津市市属高校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所指科研经费是指高校为开展科研活动所取得的各类项目经费。主要包括:
(一)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包括国家各有关部委和省市下达的计划项目经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及省、市科 1
技基金项目经费等;
(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包括学校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所签订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项目经费。
第三条 科研经费核算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并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各有关部委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科研项目委托方或科研合同的要求合理使用。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校(院)长对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承担领导责任。学校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第五条 学校内部的学院、系、所和国家认定的校内各类研究机构(以下简称“院系”),是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对本单位科研经费使用承担监管责任。院系要根据学科特点和项目(含课题,下同)的实际需要,合理配置资源,为科研项目执行提供条件保障;要监督预算编制和执行,督 2
促项目进度。学校要将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纳入院系负责人的业绩考核范围。
第六条 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负责人,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项目负责人要熟悉并掌握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依法、据实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和决算。
第七条 财务部门主要职责:
(一)制订和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运行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科研管理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二)财务部门内部应设置服务机构或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科研经费,协助科研管理部门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
(三)做好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项目决算审查工作;
(四)指导、监督项目负责人在其权限范围内科学、合理使用科研经费;
(五)会同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对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秘书等人员的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强化遵守财经纪律、廉洁自律的意识。
第八条 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会同相关管理部门建立校内科研、财务、人事、国资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完善科研信息系统,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二)配备专业的科研管理服务人员,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制度,提升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引导院系和有条件的项目负责人根据需要聘用科研秘书,协助完成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三)负责科研项目的合同管理,指导和审核项目组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
(四)负责科研经费的日常审核、管理职责;负责科研项目结题;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科研项目财务决算工作。
第九条 科研项目负责人主要职责:
(一)按照项目下达部门的要求,在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二)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批复预算和合同(任务书)使用经费;
(三)向有关管理、监督部门报告经费使用情况,接受 4
上级和学校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项目完成后及时结题、结账并编制项目决算。第十条 审计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校内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
(二)统筹、配合上级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对科研经费的审计;
(三)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开展审计咨询服务;
(四)按项目管理要求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进行不定期审计或专项审计。
第三章 预算和决算管理
第十一条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院系要协助科研项目申请人根据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科研活动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科研经费预算。
(一)科研项目经费按照相关规定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的各项支出由项目申请人根据科研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制;间接费用按照归口管理部门和学校相关规定,由学校统一编制。
(二)科研项目经费涉及政府采购的,要严格按照政府 5
采购相关规定和程序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第十二条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咨询专家或中介机构对本校拟申报的财政资金支持的相关科研项目进行预算评审,提出预算审核建议,项目负责人应当依据预算审核建议调整预算编制。
(一)涉及重大仪器设备、重要文本文献等资产购置的,要综合考虑学校现有相关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区域内资源配置及共享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
(二)涉及劳务费的,要考虑相关人员参与课题的全时工作时间及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合理核定劳务费开支范围和标准。
(三)涉及外拨经费的,必须充分论证并严格审核合作(外协)单位和参与人员与科研项目的相关性以及关联交易的公允性。
第十三条 学校要规范科研经费预算调整程序,对确需调整已批复的科研经费,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方可调整使用。
(一)纵向科研项目预算一经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并符合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调整范围的,应 6
按规定履行相关调整程序。
(二)横向科研项目预算的调整,按照合同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进行。
(三)按照规定属于校内调整权限的一般预算调整事项,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提出预算调整方案,经院系及学校科研部门审核同意,由财务部门批准后执行。
(四)按照规定属于校内调整权限的重大预算调整事项,除履行一般预算调整程序外,还须经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四条 学校要重视科研项目决算工作,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要求编制决算。编制时要严格按照学校财务部门提供的科研项目明细账,如实编报项目经费决算,经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按要求报送并存档。
第十五条 科研项目结束并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在一个月内办理结账的相关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管理部门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第十六条 学校应根据国家和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课题结余经费的具体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应严格按照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章 收支管理
第十七条 学校要努力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逐步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机制,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绩效评价的结果应作为单位和个人今后立项申请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高校财务部门应按经科研管理部门确认后的科研经费收入入账,并根据规定进行立项管理。
第十九条 高校要加强科研合同管理,建立科研合同的审查制度和授权签字制度,有专人管理科研合同。审批通过的科研合同,必须由学校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代表学校签订,未经授权的单位和个人一律无权代表学校签署科研合同。
第二十条 科研经费支出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经费使用要符合开展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不得开支与科研课题无关的费用。财务部门要根据有关管理规定、项目预算或 8
合同进行审核,办理支出业务。
第二十一条 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
第二十二条 间接费用是指按照有关规定用于补偿学校、院系为组织和支持课题研究而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第二十三条 学校按照有关科研项目费用管理办法规定提取间接费用的,要合理确定项目间接费用标准,以直接提取方式将间接费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并结合实际制定间接费用分配及使用方法。间接费用按照相关规定用于补偿学校、院系为支持科研活动开展而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
第二十四条 学校要完善科研经费支出审核制度。
(一)财务部门要严格审核票据,项目负责人要提供明细单等有效证明,杜绝虚假发票。
(二)科研经费大额支出应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经过各级人员和各个部门审核和签字,不得违反程序进行大额支出。
(三)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按规定发放给个人的劳务性费用,财务部门要严格审核发放人员资格、标准,一律通过个人银行卡发放,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四)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中涉及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支出,必须通过法定的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来进行。
第五章 外拨经费管理
第二十五条 学校要严格规范科研经费外拨行为,所有外拨的科研经费,必须由学校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并经主管科研校长审批。
第二十六条 学校外拨的科研经费支出应当以合作(外协)项目合同为依据,按照合同约定的外拨经费额度、拨付方式、开户银行和账号等条款办理,并提供符合规定的原始记账凭证。
(一)合作(外协)单位是公司、企业的,应提供收款单位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资质证书等相关资料。
(二)合作(外协)单位是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公益性组织的,应提供收款单位组织机构代码等相关资料。
第二十七条 项目负责人应对合作(外协)业务的真实性、相关性负责。
第六章 资产与成果管理
第二十八条 使用科研经费购置或研制的固定资产和形成的无形资产,凡在项目完成后不交付项目下达方或委托方的,均须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并办理相应手续后方能报销。
第二十九条 学校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知识产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涉及国有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使用和处置管理,应按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办理手续,11
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国有资产或利用国有资产谋取私利。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学校科研人员应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或合同(任务书)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经费,严禁以任何方式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
(一)严禁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预算。
(二)严禁违规将科研经费转拨、转移到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
(三)严禁购买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设备、材料。
(四)严禁虚构经济业务、使用虚假票据套取科研经费。
(五)严禁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
(六)严禁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科研劳务性费用。
(七)严禁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
(八)严禁设立“小金库”。
(九)严禁其他不符合科研经费管理的各项开支。第三十二条 高校要健全包括审计、监察、财务、科研、人事、国资等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在内的科研经费监督体系,建立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制度。学校要将 12
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纳入内部审计部门的重点审计范围,对全部科研项目实施抽查审计,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
第三十三条 高校要建立非涉密项目信息公开和回访制度,在学校内部公开项目组人员构成、协作单位及人员组成、预算批复、预算调整、经费支出、外拨经费、资产购置等情况。探索建立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明细、报销票据分级公开制度。实行科研经费审计报告公开,整改情况公开,处理结果公开。
第三十四条 科研项目的专项审计、中期财务检查、财务验收和绩效评价等结果,将作为项目申请和科研经费预算分配的重要依据。对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依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或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教委、市财政局依据各自职责分别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高校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天津市高校房地产联合会
天津市高校房地产联合会
天津市高校房地产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源于天津商业大学的“走进开发商”活动。
“走进开发商”活动是工程管理系对学校“立足商科,培养服务于现代商业的复合型、适应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践。活动所需的知识,要求我们坚持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的结合,是夯实复合型人才的基础;真题真做,要求我们坚持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是拓展应用人才培养的途径;参与比赛,要求我们兼具诚信与创新,是德才要求贯穿复合型高级应用的培养过程。
该活动自打2000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八届了。可以说,每届大赛都有新的突破和提高,同时也会暴露各种各样的问题,组织者们也是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基于将活动影响能够扩大,更好的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同学服务的想法,由参加第八届活动的天津市的六所设有工程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联合成立了“天津市高校房地产联合会”,分别是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和天津城建学院。
联合会是由天津市高校工程管理类学生社团及房地产爱好者自愿组成的地区性、非营利性的学生组织。
一 宗旨:团结和调剂天津地区高校房产社团的力量,促进天津地区各高校房地产社团的发展。联合会将全力支持各校房地产社团组织活动,并提供技术、经验等各方面帮助。为有志了解房地产知识,未来想在房地产领域有所作为的广大在校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并定期组织协调相关比赛和活动。
二 组织结构:设有理事会(六名理事)、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秘书长一名
三 关于成立大会
联合会的成立大会定于2007年11月14日与天津理工大学举办,届时将邀请各高校的有关领导和相关知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说是天津市工程管理届的大聚会,是一件盛事更是一件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