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现代化水利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4 06:3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灌南县现代化水利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灌南县现代化水利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灌南县现代化水利的探索与实践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灌南县现代化水利的探索与实践

灌南县现代化水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分析灌南水利目前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灌南水利现代化建设标准,科学编制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农村现代化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以科技为动力,扎实推进灌南水利现代化工程建设。

关键词:现代化;水利;规划;目标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基本概况

灌南县总面积1029.88平方公里,现辖11个乡镇238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县耕地面积88.56万亩(含沂河淌泄洪区面积7.06万亩,实有耕地面积81.5万亩)。自1958年建县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带领广大干群不懈努力,大搞水利建设,灌南县已初步建立起防洪、除涝、灌溉、调水、降渍五套工程体系。一大批水利工程的建设,为灌南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中央不断加大“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全县相继实施了河道疏浚、灌区改造、节水灌溉、民办公助、新增农资、灌区末级渠系、小农水重点县及专项等项目,全县农村水利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运行,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真正实现了节水、节电、省工、省时的目的。

水利工程完成情况及成效

“十一五”以来,我县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至2012年底已完成投资4.73亿元,水利工程的实施,为群众生活、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一是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河道疏浚整治后河道基本达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灌溉、排水和蓄水能力得到了恢复和提高。二是改善了农业用水条件,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重点县水利工程提高了供水保证率、田间工程配套率,增加了灌溉面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是提高了生活饮水质量,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大大的改善了群众饮水条件,群众可以随时都能喝上充足、干净、卫生的水。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河道疏浚、各种水利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灌排条件,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水利现代化发展制约因素

近年来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不断加大、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多、管理工作薄弱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水利现代化进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3.1 区域内水资源短缺

全县水资源过分依赖过境水源,现有的灌排工程难以适应结构、时间分布、空间布置上的需水调整。加之水质性缺水,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为明显。

3.2 区域内水生态环境较差

农村河道水质差,少数地区缺乏垃圾管理和污水控制的配套设施,甚至出现了“前清后污”的现象。农村的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及河道,成了生活垃圾的天然排放场所,污染越来越严重。自从秸秆禁烧工作开展以来,不少地方的秸秆堆放在田埂、河边,甚至丢弃在河道里面,既影响了美观,也影响了水体,导致水质不断恶化。另外大量硬质渠道建设,降低了河道水质自净能力,也使水生态环境越来越差。

3.3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全县现有各类水利配套建筑物28179座,其中:中沟以上级11543座,小沟级16636座,电灌站679座30423千瓦,防渗渠道1014km,中小型灌区7个,各类人畜饮水工程167处,河道堤防工程总长120km。目前每年安排改造更新的速度跟不上设施设备老化的速度,难以满足全县农业高产、稳产的需求。部分乡镇田间水利工程配套较差,小沟以下的田间灌排沟渠疏浚不到位,淤塞严重。

3.4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

全县水利工程管护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工程存在“重建轻管”现象,相当一部分已建工程设施呈无人管理状态。部分小型泵站、水闸的操作工一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日常养护和故障排除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平不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水利现代化的探索

4.1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标准

2010年底,我省颁布了《江苏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标准(试行)》主要包括:防洪排涝、灌溉节水、农田降渍、工程配套、水生态环境、饮水安全、科技推广、运行管理等八项内容,涵盖农村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这些具体量化指标既瞄准当今农村水利发展前沿,又与我县实际紧密结合,针对性强,可操作,社会易于接受。我县依据此标准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农村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

4.2科学编制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县水利现代化建设,支撑和保障我县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我县水利局和扬州大学共同编制了《灌南县水利现代化规划》。明确了今后5-10年内我县水利现代化工作的目标,《规划》提出的建设布局、重点建设任务和实施计划,确保到2020年我县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目标,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全面提高全县的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供给能力和优化配置程度,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和水利发展服务体系,实现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真正实现“防洪除涝保安澜,农村水利上台阶,水源供给促发展,碧水蓝天新灌南”的建设目标。

《规划》为我县今后一个时期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提供顶层设计和基本依据;《规划》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全县水利工作有序、快速、持久、健康发展。下一步,我县水利部门将根据《规划》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监测考核办法,狠抓落实,切实加快水利建设和改革发展步伐,不断提高水利的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为早日实现灌南水利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

4.3建立健全农村现代化建设考核指标体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已被纳入《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所谓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主要包括: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旱涝保收面积比例、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比例、灌溉水利用系数、小型农田工程管护标准化率五项指标,根据各项指标得分及其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出各地农田水利现代化的总体得分。

4.4扎实推进水利现代化示范工程建设

典型示范引导是我县水利建设一条成功的经验,典型能展示方向,提升形象,看得见,摸的着,学得上。我县领导把农村水利现代化示范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作为农村水利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重点县建设为抓手,整乡整村推进,做好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其他农田水利项目的衔接,打造上规模、集中连片、效益突出、群众欢迎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区,并逐年扩大规模。同时,也要认真抓好农村河网水系工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水利长效管理工程的典型。

4.5开展水利现代化建设技术的研究推广

要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我县的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水利的科学技术研究,不断解决各地在农村水利规划、建设、管理中碰到的技术难题。深入开展不同作物需水规律的研究,不同治理模式的研究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水土保持技术、泵站节能改造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生态河道治理技术及相关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农村水利的技术含量,同时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农村水利的管理水平。

结语

水利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在上级正确领导下,以中央和省一号文件为动力,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以发展民生水利为主题,着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构建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为实现我县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打造灌南水利现代化建设品牌而努力奋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理的现代化,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不仅关乎整个国家层面,更涉及省、市、县乃至乡镇、村居等各级地方政府全方面的深入改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关键要抓好村民参与,让农民真正当家做主,参与村务、选举干部、监督干部。建立村民自我约束制度以及村民自治的组织和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上的作用,积极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热情。文章仅以青白江区姚渡镇芦稿村、福洪镇杏花村为例,分析其村级治理的实践与经验,探索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关键词: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民主;自治

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决定了未来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由过去散居转变为集中居住,青白江在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中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越来越普遍,但居住状态、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征地拆迁等带来了基层治理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如何有效化解矛盾、调节各方利益、探索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方式迫在眉睫。而首先就是思想观念、治理理念的转变。

一、治理现代化的要义: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1.树立民主平等的基层治理理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治理不同于管理,治理追求的是民主、平等、公正等价值诉求,强调不同主体协商和合作,基层治理强调农民群众在村级治理中平等的话语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参与各项村级事务平等地位,更多地体现民主,真正由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平等协商和对话。如芦篙村就一贯坚持“民事民议、民权民定”,依托村级自理机制,商讨议定村级公共服务项目、村民享受低保、申请残疾补助、村组财务制度、产改误工费用支出等诸多涉及村民权益的重大事项,真正体现民主,也及时化解基层矛盾。

2.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

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让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通过选取村民议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调节员、村民代表等方式,民主协商各项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以及民主监督制度,在自治过程中村民可表达合理诉求、自身困境等,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人,激发村民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感。无论是成都北改“曹家巷”拆迁的成功、还是芦篙村征地拆迁工作的妥善处理都体现了群众自治组织的强大力量。

二、青白江农村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和困境

青白江有94个行政村,29个社区(含17个涉农社区),在基层治理中针对权责机制不明、运行机制不畅、监督机制单一等问题积极探索,探索出“三级授权”、“五权界限”、“四步决策”、“四种监督”的基层治理体系,取得初步成效,被多家网络媒体刊载。在这里仅以芦篙村、杏花村为例,分享基层治理经验和做法,指出遇到的困境和难题。

1.芦篙村、杏花村基本情况

(1)姚渡镇芦稿村位于青白江区东南部,由原芦稿和原大吉两个村于2006年合并而成,辖28个村民小组,3823名村民,其中73名党员,12个党小组。是成都市首批是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早在2006年在全市率先开展“民主议政日”活动,2008年在全区率先开展基层治理试点。

(2)福洪镇杏花村地处龙泉山脉中段,因规模种植“福洪杏”而得名,辖13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1295户、4413人。2010年成立党总支,47位议事会成员,每组5-7人。2009年探索基层治理,村民议事会由最初7人到场参加到后来积极主动参与各项事务,成功探索出基层治理有效模式。

2.形成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工作方法

通过对芦篙村和杏花村基层治理的深入调研,得出结论:基层治理离不开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其中芦篙村还总结出“科学定调、民主定盘、多方查漏”的“两定一查”工作方法。针对两村的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1)科学决策是前提。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推动产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从当地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出发,引导村民议事会实现科学、民主决策。芦篙村和杏花村在面对政策的贯彻落实、村级重大事务、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时,按照村党总支会议―两委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村党总支支委会议商讨内部统一,对于重大事项召集两委会议共同商讨,由村民议事会初步决策,村民代表会议最终审定,这样既发挥了民主精神,又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和效率。

(2)公开透明是关键。调研中了解到杏花村最初成立村民议事会,组织第一次议事会时有33位成员,仅有7人到场,经过电话催促后26人到场,议事会成员表现为漠不关心、事不关己、抗拒不情愿,之后村党总支在年终开了“信息公开”会议,由书记公开本村公服资金、固定资产、支部今后工作打算、村级事务收集情况、承诺接受监督等事项,参会人员转变态度,积极发言,主动参与管理村级事务。同时,通过本村“信息赶集”用PPT播放公服资金使用明细,保证公开透明。芦篙村设置“三务”公开栏,及时公示村级各项事务。

(3)尊重民意是中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重重,征地拆迁更是农村基层治理的一大难题,而发动群众参与自治则能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2010年,成都二绕高速公路的建设需要从芦篙村穿境而过,涉及征地拆迁12个村民小组共230亩土地,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村民议事的作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由村民小组开会自制方案,最终形成多种形式的转户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村支“两委”做到尊重民意、引导却不干预,把相关权益分配交由村民自行决定,及时保障了重大项目的工作进展。

(4)民主监督是保障。农民群众既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受益者,同时也是有效监督者。杏花村在民主监督方面采用每逢“信息赶集”(村广场放映电影),由村支两委轮流值班,走进广场走进群众当中,村民可随时提出疑问,包括本村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村级具体事务处理意见等,由值班人员进行解释和登记,并限期处理;另外,村民议事会、监事会、调解员之间互相监督,调解员需每季度上报监事会本组走访过程中收集的民情、民意、民需,监事会需要定期督察调解员走访情况,重大亟需处理事项监事会要及时反馈村党支部,并监督处理情况,这样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机制有助于各项事务有效处理。

3.基层治理的成效及面临的困境

青白江农村基层治理经过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如杏花村的有效治理使得遗留的400多户散居户都迫切希望早日启动第三期集中居住区建设。群众的满意度日益提升,涌现了很多积极入党农民群众,缓解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及时化解基层矛盾,推动全区经济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但由于政策、资金、人员、地区差异等问题,基层民主治理面临着一些村党总支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

(1)农村人口的迁移化趋势导致民主管理主体缺失。我国城镇化人口比重已超过农村人口,农村集中居住、土地流转致使更多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出现农村人户分离现状,很多年轻人在城市定居不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留下来的年龄普遍偏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商议村级事务能力较弱,村民自治出现“无人可选”局面,无形中阻碍村级民主和自治的水平和进程。

(2)信息化快速发展和干群信息化能力不足矛盾凸显。如今农村信息化建设成就初显,有效促进村务公开,但农民到市民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农民整体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明显不足,据了解大多留在农村的农民依然依赖传统口头相传的信息传递方式,不能使用电脑、多媒体、网络社交工具等获取信息。而农村基层政府信息水平不足,不能有效运用农村现有信息设施促进民主进程。

(3)村级资金不足导致村干部人才队伍不稳定。村级财政有限,尤其是村集体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社区,政府倾斜不够,办公场所、设备环境差,活动经费不足,导致公共服务落后;对村民议事会成员也仅有50-100补贴,有的地方甚至没有,部分村民在外务工折返误工费都无法保障,严重影响日常事务商讨和自治组织运转,村干部待遇1500-2200不等,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也造成村干部队伍不稳定,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实现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思考与探索

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政府单方面就可完成,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民主建设,需要多元化力量共同参与,需要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能,需要构建民主对话机制,需要不断改善民主管理制度。

1.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有效发挥自治组织作用

(1)正确处理基层政府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引导自治组织良性互动、有效参与,权责明确、权力下放的治理体制。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多方争取资金、引进人才、组织培训、开拓市场、改善基础设置、提供公共服务等,为自治组织营造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物质保障;自治组织负责具体事务组织运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村级自治事务,深入群众及时化解基层矛盾,达到由群众自己解决自己事务效果。

(2)创新村民自治制度。明确村支两委年龄、政治、文化、能力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保障村干部整体素养;协调指导选举善后工作,保证印章、财务、办公场地的及时交接,尝试具有选举权的选民日前到选举委员会登记的选民登记办法,登记方能成为选民,严格村干部选拔任用公开性,将群众监督评价作为自下而上监督问责主导方式,以群众民主推荐和满意度为标准,可降低选举成本,提高选举效率。

(3)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在村级事务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激发议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村民代表、调解员参与决策和管理,在换届选举中从村民代表中挑选得票多数者为议事会成员,严格选举程序,适当延长村组干部任期,保证公平公正,真正选出能够为群众“代言”、能够参与并督促村级事务正常运行的代表。

2.完善民主法治,强化基层治理保障机制

(1)加强基层法治教育。争取基层法治专项资金,组织部门、党校、乡镇党政办联合举办系列常规法律知识培训、农村基层案例教学、组织参观监狱进行现场警示教育;强化法院、检察院常驻派出机构的监管力度,根据村民最需了解法治事务编印成册发放宣传,利用电影广场定期播放微电影、警示片;信访、司法部门定期到农村处理信访事件,引导村民采用正确方式通过司法途径合理表达诉求,有效疏通群众矛盾,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维护农村稳定。

(2)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农民社区网格化管理,构建综合性信息平台和管理服务体系。运用信息平台发布农村土地拆迁补偿办法、村集体资金使用明细、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等,分门别类形成制度进行公示,根据事态进展及时更新内容;逐步规范村委会权利和义务、村民诉求机制、议事会成员奖励补贴机制等,健全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审计监督等,建立村集体资金网络化监管平台;创新党群信息传递、沟通对话的形式和手段,建立村级事务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发布会议信息、讨论结果、活动开展等,便于沟通和管理。

(3)强化基层执法力度。明确各项制度后,最终要是严格落实和执行,坚决打击各类选举拉票贿选行为,对在土地流转、房屋拆迁、集体资产租用等村级事务中打架闹事的行为严加管理,部分违法行为可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贪污受贿的村干部严格处理,法治为上,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

3.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农村民主管理生态

(1)财政投入常规化。树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导向,根据农村社区建设的需求构建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合理划分财政支出比重;加大村级经费投入力度,财政增量部分要向农村基层倾斜,特别是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区域,加大农村道路修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把关合作第三方企业投资能力、诚信度、市场开发力度等,大力引进资源开发、入股分红、服务创收等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2)支持主体多元化。试行“帮扶捆绑”,整合城乡资源,开展城市社区帮扶农村社区城乡互助方式,在公共服务、文化活动开展等多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分享社区民主治理经验;重视民间调解的力量,评选出负责任,乐于收集民情民意民需、能够化解矛盾、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的人民调解员,探索用群众自治的方式解决土地承包、拆迁安置等问题,构建农村社会矛盾化解的共同参与的新格局;引导学校、企业、政府、社区等建立多个基层志愿者队伍,带动青年农民志愿者共同服务农村,建立与川农等大学合作机制,高校派驻专家教师到农村对口支教,带动当地农村农业科技发展;运用道德讲堂等讲述身边的道德模范、优秀基层治理工作者、农业发展好手等,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营造民主健康向上的生态环境。

(3)人才培育多样化。充分利用传统民间文化和组织力量,积极引导农民自发成立各种文化组织,政府提供场地和费用,整合各组织形成合力,另外组织群众在民主自愿基础上参与社区政治生活、参与互惠互助的经合组织,更好适应市场发展和社会化生产,为农村发展带来收益;政府给予合理待遇,改善农村办公场所、住宿条件,结合国家“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能够扎根基层,提升基层治理人员素养,给予大学生村官应有的职业荣誉和尊严,表彰奖励突出贡献的工作骨干,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和空间;强化基层工作者基础知识、职业技术、专业技能等多方位培训,同时尝试区级部门干部、乡镇干部到农村挂职,将挂职期间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群众满意度作为其职业晋升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调查研究: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理的现代化,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不仅关乎整个国家层面,更涉及省、市、县乃至乡镇、村居等各级地方政府全方面的深入改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关键要抓好村民参与,让农民真正当家做主,参与村务、选举干部、监督干部。建立村民自我约束制度以及村民自治的组织和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上的作用,积极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热情。文章仅以青白江区姚渡镇芦稿村、福洪镇杏花村为例,分析其村级治理的实践与经验,探索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关键词: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民主;自治

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决定了未来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由过去散居转变为集中居住,青白江在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中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越来越普遍,但居住状态、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征地拆迁等带来了基层治理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如何有效化解矛盾、调节各方利益、探索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方式迫在眉睫。而首先就是思想观念、治理理念的转变。

一、治理现代化的要义: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1.树立民主平等的基层治理理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治理不同于管理,治理追求的是民主、平等、公正等价值诉求,强调不同主体协商和合作,基层治理强调农民群众在村级治理中平等的话语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参与各项村级事务平等地位,更多地体现民主,真正由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平等协商和对话。如芦篙村就一贯坚持“民事民议、民权民定”,依托村级自理机制,商讨议定村级公共服务项目、村民享受低保、申请残疾补助、村组财务制度、产改误工费用支出等诸多涉及村民权益的重大事项,真正体现民主,也及时化解基层矛盾。

2.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

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让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通过选取村民议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调节员、村民代表等方式,民主协商各项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以及民主监督制度,在自治过程中村民可表达合理诉求、自身困境等,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人,激发村民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感。无论是成都北改“曹家巷”拆迁的成功、还是芦篙村征地拆迁工作的妥善处理都体现了群众自治组织的强大力量。

二、青白江农村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和困境

青白江有94个行政村,29个社区(含17个涉农社区),在基层治理中针对权责机制不明、运行机制不畅、监督机制单一等问题积极探索,探索出“三级授权”、“五权界限”、“四步决策”、“四种监督”的基层治理体系,取得初步成效,被多家网络媒体刊载。在这里仅以芦篙村、杏花村为例,分享基层治理经验和做法,指出遇到的困境和难题。

1.芦篙村、杏花村基本情况

(1)姚渡镇芦稿村位于青白江区东南部,由原芦稿和原大吉两个村于2006年合并而成,辖28个村民小组,3823名村民,其中73名党员,12个党小组。是成都市首批是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早在2006年在全市率先开展“民主议政日”活动,2008年在全区率先开展基层治理试点。

(2)福洪镇杏花村地处龙泉山脉中段,因规模种植“福洪杏”而得名,辖13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1295户、4413人。2010年成立党总支,47位议事会成员,每组5-7人。2009年探索基层治理,村民议事会由最初7人到场参加到后来积极主动参与各项事务,成功探索出基层治理有效模式。

2.形成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工作方法

通过对芦篙村和杏花村基层治理的深入调研,得出结论:基层治理离不开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其中芦篙村还总结出“科学定调、民主定盘、多方查漏”的“两定一查”工作方法。针对两村的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1)科学决策是前提。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推动产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从当地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出发,引导村民议事会实现科学、民主决策。芦篙村和杏花村在面对政策的贯彻落实、村级重大事务、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时,按照村党总支会议―两委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村党总支支委会议商讨内部统一,对于重大事项召集两委会议共同商讨,由村民议事会初步决策,村民代表会议最终审定,这样既发挥了民主精神,又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和效率。

(2)公开透明是关键。调研中了解到杏花村最初成立村民议事会,组织第一次议事会时有33位成员,仅有7人到场,经过电话催促后26人到场,议事会成员表现为漠不关心、事不关己、抗拒不情愿,之后村党总支在年终开了“信息公开”会议,由书记公开本村公服资金、固定资产、支部今后工作打算、村级事务收集情况、承诺接受监督等事项,参会人员转变态度,积极发言,主动参与管理村级事务。同时,通过本村“信息赶集”用PPT播放公服资金使用明细,保证公开透明。芦篙村设置“三务”公开栏,及时公示村级各项事务。

(3)尊重民意是中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重重,征地拆迁更是农村基层治理的一大难题,而发动群众参与自治则能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2010年,成都二绕高速公路的建设需要从芦篙村穿境而过,涉及征地拆迁12个村民小组共230亩土地,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村民议事的作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由村民小组开会自制方案,最终形成多种形式的转户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村支“两委”做到尊重民意、引导却不干预,把相关权益分配交由村民自行决定,及时保障了重大项目的工作进展。

(4)民主监督是保障。农民群众既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受益者,同时也是有效监督者。杏花村在民主监督方面采用每逢“信息赶集”(村广场放映电影),由村支两委轮流值班,走进广场走进群众当中,村民可随时提出疑问,包括本村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村级具体事务处理意见等,由值班人员进行解释和登记,并限期处理;另外,村民议事会、监事会、调解员之间互相监督,调解员需每季度上报监事会本组走访过程中收集的民情、民意、民需,监事会需要定期督察调解员走访情况,重大亟需处理事项监事会要及时反馈村党支部,并监督处理情况,这样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机制有助于各项事务有效处理。

3.基层治理的成效及面临的困境

青白江农村基层治理经过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如杏花村的有效治理使得遗留的400多户散居户都迫切希望早日启动第三期集中居住区建设。群众的满意度日益提升,涌现了很多积极入党农民群众,缓解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及时化解基层矛盾,推动全区经济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但由于政策、资金、人员、地区差异等问题,基层民主治理面临着一些村党总支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

(1)农村人口的迁移化趋势导致民主管理主体缺失。我国城镇化人口比重已超过农村人口,农村集中居住、土地流转致使更多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出现农村人户分离现状,很多年轻人在城市定居不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留下来的年龄普遍偏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商议村级事务能力较弱,村民自治出现“无人可选”局面,无形中阻碍村级民主和自治的水平和进程。

(2)信息化快速发展和干群信息化能力不足矛盾凸显。如今农村信息化建设成就初显,有效促进村务公开,但农民到市民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农民整体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明显不足,据了解大多留在农村的农民依然依赖传统口头相传的信息传递方式,不能使用电脑、多媒体、网络社交工具等获取信息。而农村基层政府信息水平不足,不能有效运用农村现有信息设施促进民主进程。

(3)村级资金不足导致村干部人才队伍不稳定。村级财政有限,尤其是村集体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社区,政府倾斜不够,办公场所、设备环境差,活动经费不足,导致公共服务落后;对村民议事会成员也仅有50-100补贴,有的地方甚至没有,部分村民在外务工折返误工费都无法保障,严重影响日常事务商讨和自治组织运转,村干部待遇1500-2200不等,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也造成村干部队伍不稳定,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实现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思考与探索

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政府单方面就可完成,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民主建设,需要多元化力量共同参与,需要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能,需要构建民主对话机制,需要不断改善民主管理制度。

1.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有效发挥自治组织作用

(1)正确处理基层政府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引导自治组织良性互动、有效参与,权责明确、权力下放的治理体制。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多方争取资金、引进人才、组织培训、开拓市场、改善基础设置、提供公共服务等,为自治组织营造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物质保障;自治组织负责具体事务组织运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村级自治事务,深入群众及时化解基层矛盾,达到由群众自己解决自己事务效果。

(2)创新村民自治制度。明确村支两委年龄、政治、文化、能力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保障村干部整体素养;协调指导选举善后工作,保证印章、财务、办公场地的及时交接,尝试具有选举权的选民日前到选举委员会登记的选民登记办法,登记方能成为选民,严格村干部选拔任用公开性,将群众监督评价作为自下而上监督问责主导方式,以群众民主推荐和满意度为标准,可降低选举成本,提高选举效率。

(3)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在村级事务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激发议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村民代表、调解员参与决策和管理,在换届选举中从村民代表中挑选得票多数者为议事会成员,严格选举程序,适当延长村组干部任期,保证公平公正,真正选出能够为群众“代言”、能够参与并督促村级事务正常运行的代表。

2.完善民主法治,强化基层治理保障机制

(1)加强基层法治教育。争取基层法治专项资金,组织部门、党校、乡镇党政办联合举办系列常规法律知识培训、农村基层案例教学、组织参观监狱进行现场警示教育;强化法院、检察院常驻派出机构的监管力度,根据村民最需了解法治事务编印成册发放宣传,利用电影广场定期播放微电影、警示片;信访、司法部门定期到农村处理信访事件,引导村民采用正确方式通过司法途径合理表达诉求,有效疏通群众矛盾,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维护农村稳定。

(2)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农民社区网格化管理,构建综合性信息平台和管理服务体系。运用信息平台发布农村土地拆迁补偿办法、村集体资金使用明细、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等,分门别类形成制度进行公示,根据事态进展及时更新内容;逐步规范村委会权利和义务、村民诉求机制、议事会成员奖励补贴机制等,健全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审计监督等,建立村集体资金网络化监管平台;创新党群信息传递、沟通对话的形式和手段,建立村级事务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发布会议信息、讨论结果、活动开展等,便于沟通和管理。

(3)强化基层执法力度。明确各项制度后,最终要是严格落实和执行,坚决打击各类选举拉票贿选行为,对在土地流转、房屋拆迁、集体资产租用等村级事务中打架闹事的行为严加管理,部分违法行为可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贪污受贿的村干部严格处理,法治为上,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

3.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农村民主管理生态

(1)财政投入常规化。树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导向,根据农村社区建设的需求构建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合理划分财政支出比重;加大村级经费投入力度,财政增量部分要向农村基层倾斜,特别是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区域,加大农村道路修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把关合作第三方企业投资能力、诚信度、市场开发力度等,大力引进资源开发、入股分红、服务创收等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2)支持主体多元化。试行“帮扶捆绑”,整合城乡资源,开展城市社区帮扶农村社区城乡互助方式,在公共服务、文化活动开展等多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分享社区民主治理经验;重视民间调解的力量,评选出负责任,乐于收集民情民意民需、能够化解矛盾、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的人民调解员,探索用群众自治的方式解决土地承包、拆迁安置等问题,构建农村社会矛盾化解的共同参与的新格局;引导学校、企业、政府、社区等建立多个基层志愿者队伍,带动青年农民志愿者共同服务农村,建立与川农等大学合作机制,高校派驻专家教师到农村对口支教,带动当地农村农业科技发展;运用道德讲堂等讲述身边的道德模范、优秀基层治理工作者、农业发展好手等,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营造民主健康向上的生态环境。

(3)人才培育多样化。充分利用传统民间文化和组织力量,积极引导农民自发成立各种文化组织,政府提供场地和费用,整合各组织形成合力,另外组织群众在民主自愿基础上参与社区政治生活、参与互惠互助的经合组织,更好适应市场发展和社会化生产,为农村发展带来收益;政府给予合理待遇,改善农村办公场所、住宿条件,结合国家“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能够扎根基层,提升基层治理人员素养,给予大学生村官应有的职业荣誉和尊严,表彰奖励突出贡献的工作骨干,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和空间;强化基层工作者基础知识、职业技术、专业技能等多方位培训,同时尝试区级部门干部、乡镇干部到农村挂职,将挂职期间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群众满意度作为其职业晋升的重要依据。

第四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

第五篇:水利现代化规划工作汇报

宿城区水利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汇报

宿城区水务局2012.11.29

2011年,根据省、市水利部门部署,宿城区加快水利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步伐。现就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迅速成立组织机构,快速落实编制单位。区水务局接到上级工作通知后,即向区分管领导汇报。2011年6月,区水务局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负责人直接承担组长,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相关业务科室及全部下属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并安排局规划室作为具体承担单位。

2、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2011年6月底前,落实河海大学做为规划编制单位。2011年7月底前,完成编制工作大纲,并完成现场调研。2011年8月底前,完成基础资料搜集。

2011年10月底前,完成规划初稿。

2011年11月底前,完成规划初稿修改。

2011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审查及报批工作。

3、编制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一是深入研究确定水利现代化指标。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既是现代化发展的评判,也是考核指标,是规划编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区水务局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宿城区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合理性、科学性。

二是把水资源配置作为规划重点内容。针对宿城区区域

水资源的分布特征,重点研究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多水源保障机制。

三是积极与现代化农业规划紧密对接。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为此,区水务局安排专门经费外出考察有成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现代水利服务现代农业的切入点。

4、主要工作方法

一是委托高水平编制单位,合理安排编制时间。经过比选,委托了技术保障能力较强的河海大学作为编制工作单位,并针对总体进度合理安排编制时间。

三是确保财、力投入保障。为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区水务局请示区政府专门安排规划工作费用,并专门安排规划技术骨干具体负责对接编制单位。

四是多次与编制单位碰头研究。为保证规划符合宿城水利发展区情,区水务局多次与编制单位共同研究规划的可操作性,力争做到规划切实可行,不走偏差。

下载灌南县现代化水利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灌南县现代化水利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结构化学教学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 兰州大学精品课程

    成果总结 结构化学教学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李 炳 瑞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兰州 730000)结构化学是现代化学的一个支柱,主要内容是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及其与物质性能的关系。......

    远程教育探索与实践[★]

    2003年9月,东江镇田心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一。为切实把试点工作搞好,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好,并发挥效益,田心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一、初步实......

    大联动机制探索与实践

    “大联动”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做法:以“整合资源抓源头、服务民生谋发展、综合治理保稳定、化解矛盾促和谐”为目标,建立了区、街镇和居村委工作站三级组织架构;整合了职能部......

    《实践与探索》说课稿

    实践与探索——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践与探索》,取自华东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第十七章《函数及其图象》,第五节的第......

    远程教育探索与实践

    2003年9月,东江镇田心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一。为切实把试点工作搞好,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好,并发挥效益,田心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一、初步实......

    思想政治实践与探索

    在中宣部、教育部下达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创新实践与探索

    潞市中心小学德育工作创新实践与探索我校有一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主要依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因为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而大多数的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这些调皮的......

    寺院现代化管理的探索

    寺院现代化管理的探索 —杭州市佛教寺院加强现代化管理的情况调查 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长期存在,任何宗教要存在和发展都需要与所处社会相适应。杭州市的佛教寺院紧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