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油田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油田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在和谐社会的倡导下,经济迅猛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油田要不断改革创新,实现稳定发展需要提高综合治理工作水平。笔者分析了目前油田综合治理的工作情况,提出了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探讨了新形势下油田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新形势;油田;综合治理;工作;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的深入使社会治安环境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加强油田的综合治理工作成为油田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这关系到油田的稳定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和社会的安定。
一、油田综合治理工作的现状
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给油田的综合治理带来困难,很多在油田出现的治安事件都涉及到较大的财产和物资,一般油田开采厂区会破坏原有地区的居民生活状态,土地钻孔机修路给当地居民带来影响,需要时间和精力与当地协调,这样影响了油田开采的效率。此外,犯罪活动也变得猖狂,有的是团伙作案,分工明确,有专门放哨的和盗油的,还有运油的,这样一条龙的作案模式给油田的综合管理带来麻烦。此外,犯罪分子的作案呈现专业化的趋势,他们借助专业的科技设备及通信设施,不再使用粗暴的开阀门等方式,而是实行管道打孔钻孔的方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还有外地的犯罪分子串通当地的村民,熟悉好管线布置后,以当地的民房或者大棚做掩护进行打孔盗油,行为卑劣,给综合治理带来困难。
二、油田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一)展开治安联防工作。油田应该针对盗油实践开展预防和处理工作,通过成立专门化的治安管理队伍,完善治安联防工作体系。首先,可以加强夜间的油田巡逻工作,特别是巡查周边村落的可疑人员,发现有盗油可能的情况要及时排查,将可疑人员送至派出所。其次,可以和周边村落的管理组织成立联动小组,这样在处理问题方面更加方便,有利于加强对村民的约束力度,还可以定期对周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帮助村民树立爱护油田的信念,做合法的公民。在工作中,油田的综合治理人员要端正态度,和村民和谐相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要保持冷静,在批评时要注意言辞和语气,?M量避免冲突。在对待劳教释放人员时,村支部和油田治理部门要联合起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重新做人,发挥油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开展生产互助工作。油气的开采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油田的综合治理部门可以和当地的村民开展生产互助工作,和村支部联合起来,发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油气开挖,参与到基础工程建设中,这样一方面给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村民的收入,另一方面能够让他们爱护油田,提供油气开挖效率。此外,油田的技术工人也可以给村民提供帮助,例如,电焊工可以为村民提供机械维护,提高农用设备的使用寿命,车辆维修人员可以对破损的拖拉机等进行维修,油田可以在农忙的季节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到农民收割中,增进二者的感情,建立融洽的关系,使油田和三农经济共同发展。
(三)加强油田企业维权的法制化。在矛盾面前,既要实行互帮互助的柔性政策,也要适时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事。完善《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全面落实上级综治管理部门重点敏感时期的文件精神及要求,在公证部门的帮助下,针对油田各个环节的管道铺设要进行详细摸查,对于侵占油田利益的行为要依法送交公安局。此外,还要加强保管人员的法制观念,所谓“兵可千日不战,不可一日不练”,油田企业可以定期对内保人员进行相关法规的培训,为其配备齐全的防护用品,包括夜视仪器、网枪及破胎器等等。还要每周开展技能锻炼项目,随时应对紧张危险的任务,提高盗油排查的敏锐性。
(四)开展帮教帮学工作。有的油田地区很多辍学的未成年人影响油田正常工作,攀爬抽气机,还有的拆卸抽气机的零部件,包括压力表、铜套等等,一方面旋转中的抽气机很可能会伤害到未成年人,造成人身生命的威胁,另一方面影响油田正常运转,造成麻烦。因此,综合治理部门要联合周边的学校开展安全和法制的宣传工作,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鼓励辍学的未成年人积极上学,关注农村学校和家庭的困难,为学校提供短缺的资源,给学生提供助学金,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能够让学校和学生感受到油田企业的温暖,提高他们对油田安全的了解,增强责任感。
(五)开展助贫济困的工作。油田所在的地方一般都是远离市区的地方,周边很多的村落生活很落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儿童和老人留守在家,他们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困难,油田可以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进行助贫济困的工作,逢年过节的时候可以去慰问,送去生活必需品或者过冬的物资,对于生病的村民,可以安排车辆送往医院,安排志愿者到孤寡老人家里打扫卫生等,这样油田能够更好地树立形象。
【参考文献】
[1]苏强.油区综合治理工作实践与探索[J].投资与合作.2013(04):388-390.[2]寇宏.新形势下全力做好油区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与实践[J].河北企业.2012(05):25-26.[3]刘仁杰.浅谈加强油区治安应采取的措施[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3(3):60-61.[4]李永祥.浅谈油区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11):125-126.
第二篇:油田矿区社会保险服务探索与实践
油田社区社会保险服务探索与实践
【摘要】长庆油田主要生活基地分布在陕、甘、宁三省的西安、陇东、银川等地,具有点多、面广、三省区经济、医疗保障能力不同;社会保险业务由劳资部门代管发展为专门的经办机构,由各省的规章到全国性的有法可依。统一的社会保险政策在实施中难免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何统筹好管理与服务,管好用好油田社保基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政策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解决参保人员的实际问题。减少骗保事件的发生,提高社保窗口服务质量。本文就泾渭苑综合保险所近4年来,在社保服务中发现的问题和探索解决办法进行探讨,旨在与同行交流,不断提高油田矿区社会保险服务水平。
【关键词】油田社区;社会保险;探索与实践
长庆油田社会保险业务隶属于甘肃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专门为长庆油田及中石油、中石化相关托管单位服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2008年10月前由各二级单位劳资科代管,对社会保险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上千差万别。特别是2008年10月后成立专门的综合保险所,继而于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后,各种问题、各种矛盾集中反映在社保所的日常工作中:
一、当前油田社会保险服务存在的问题
1、参保人员移交、结束享受养老待遇的问题:
(1).参保人员信息错误、不全。长庆油田经过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机构变化很大。许多二级、三级单位撤并,人员转岗或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在转移中抄录错误、漏项。甚至因为原单位已经撤销多年,现在根本无从查起。
(2).新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的偏差。首次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参保人员,养老金的计算由原单位劳资科进行,油田公司劳资处确定,发至各综合保险所执行。参保人员认为过低,首先会到保险所来要求提高。养老岗的工作人员只能介绍其到原单位劳资科询问。(3).参保人员去世信息获取困难。按照养老保险规定,参保人员去世后次月停发养老金。但因信息不畅,或者家属故意隐瞒。因多发养老金需要追回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异地安置,未在油田生活基地居住的参保人员,是否去世、是否被亲属冒领养老金无法得知。
2、移交前后医疗费用报销出现差别:
(1).基本医疗保险在核销住院费用时,按照《长庆油田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汇总》确定甲、乙、丙类药品及检查项目的报销比例。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检查、治疗手段普及,大量的原丙类检查项目、药品进入目录成为乙类。部分常用药品及常规检查由乙类改为甲类。总体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参保人员负担明显减轻。
(2).工伤保险由二级单位劳资科带为核销时,参保人员为本单位职工,大量与工伤无关的用药、检查费用被核销。出现一人工伤,全家免费医疗的情况。2008年10月后,各保险所按照《工伤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明显与工伤无关的药物或检查费用不于核销。老工伤纳入社保管理的初期产生了不少矛盾。
(3).确定较早的老工伤伤情诊断不标准,或者诊断病名较大。例如:“多处损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等。部位不清、受伤轻重程度未知。参保人员总是扩大伤情,检查及用药很难核定。
3、重心由管理向服务转移中的问题:
(1).油田社会保险业务由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及下属各保险所进行工作,历来是重管理、轻服务。因为社保基金的安全、社保政策的公平及广泛性是为参保人员服务的基础。只有基础稳固,才能更好的为参保人员服务。2011年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改善窗口服务态度,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活动。杜绝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发生。并用严厉的处罚规定进行约束。基层工作中,如何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尺度,对于窗口业务人员而言灵活到什么程度,到什么程度应该请示上一级领导,至今各所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形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因为怕上访、怕影响服务质量考核成绩,突破原则核销医疗费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2).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是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今后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更应走在前列,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中心机关各科室主要侧重于政策的研究和调整,管理很重要,服务对象是各综合保险所,向各综合保险所解释政策和指导业务实施。信息沟通是关键,各保险所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相关科室经过综合研究后对相关政策做出调整。综合保险所主要侧重于实务的操作,直接面对参保人员,服务是重点。服务技巧还要结合社会保险业务的特点不断探索,归纳、总结好的经验和方法。
(3).不断改善窗口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管。近几年来,利用假医疗发票骗取社保基金的现象在各综合保险所均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要求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既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假发票并拒绝受理,又能热情对待正常办理报销业务的参保人员。
二、油田社会保险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1、加强参保人员社会保险信息核对工作。
(1).2012年初,在甘肃省社会社保厅的指导下,社会保险中心精心组织安排,各保险所成功地完成了油田参保人员姓名、电话、通讯地址等详细信息的采集工作。因为部分信息是动态变化的,保险所养老保险岗每个月与社区退休管理部门联系,及时维护修改信息内容。
(2).与各参保单位的劳资部门协商,在其单位员工办理退休手续时,对其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和各组成项目及总额做详细说明。使参保人员明明白白领养老金,转至保险所后每次按政策提高养老金的部分由保险所负责解释。
(3).通过各种渠道(社区退休管理站、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家属张贴的讣告等),及时获取参保人员去世信息,尽量避免追回养老金的事件发生。通过建立“人脸识别”系统,加强异地安置人员的管理。减少养老金的流失。
2、做好医疗费用核销的解释工作。
(1).2010年10月1日起,新的《长庆油田员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开始施行,补助范围扩大至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过程中按一定比例需个人负担的部分;乙类药品和部分诊疗项目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时按一定比例扣除的部分。报销比例由原来平均70%左右大幅提高至95%左右。基本没有因病致贫的情况再次出现。参保人员要求住院的强烈程度及频率大幅提高,核销住院费的工作量也是与日俱增。这种情况对我们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忙而不乱,耐心解答核销中参保人员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不能出现差错,给参保人员造成损失。
(2).对于移交的老工伤尽可能在《工伤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下,根据伤情诊断适当扩大药品和相关检查的核销范围。减少工伤保险不能核销应由个人自负的费用;对于医学或常理明显与工伤无关的检查和用药,建议老工伤人员通过申请特殊疾病门诊费补助或基本医疗保险的渠道进行核销。
(3).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由于各个层面的宣传力度都不够,至今仍有大部分参保人员对其中最简单的规定不清楚。例如社会保障号就是本人的身份证号码,每天都在反复地向前来报销的参保人员说明。建议在原印有社会保障号的核销材料处加印身份证号或直接改印身份证号。
3、提高社会保险服务的水平。
(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油田退休职工也是与日俱增。从养老保险待遇开始享受的那天起,社会保险服务就伴随着他。各保险所每季度或每半年对在此期间办理退休手续,社会保险关系交至本所的退休人员进行基本的社保政策宣讲,召集这些人员至保险所讲解关系其切身利益的养老、医疗保险政策,解答他们关心的社保问题。例如每月几号前发养老金、定点医疗机构名单、住院报销时需携带的材料;如何申报特殊疾病门诊费补助等。
(2).改变被动的服务模式,对于常年住院、恶性肿瘤或经济困难需要借款周转医疗费用的参保人员,主动上门走访,及时报销医疗费用。协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统计所在园区70岁以上及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的参保人员信息。建立联系簿,定期打电话联系,如果产生医疗费用,医疗岗位工作人员上门收取核销票据,带回保险所及时核销。
(3).加强保险所业务培训,结合各所服务对象的实际,以服务为重心。探索优质服务、业务清晰、心情愉快的工作氛围。逐步从繁重的日常业务无暇顾及服务提升的状态走出来。各所合作,信息共享,摸索出一套高效率、高质量的业务办理方法。例如养老保险岗加强财务知识的学习,能准确、及时解释养老政策的变化情况;医疗保险岗加强医学知识的学习,逐步做到按规定该报销的费用一分不少,不能报销的费用一分也不能报。不断提高油田社会保险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邬岩松.关于社区医疗保险服务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2]
胡晓义.走向和谐:中国社会保障发展60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第三篇:新形势下推进“三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推进“三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齐向涛胡小辉孙占国
“三基”工作是孤东采油厂实现原油稳产、精细管理、队伍稳定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新时代、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以崭新的精神风貌、精细的管理水平、过硬的队伍素质,迎接新的考验和挑战。当前,石油企业的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队伍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为油田提出许多新的课题。但是,不管改革如何深化,管理体制怎样变化,抓“三基”工作的方针不能变。结合当前的新形势,笔者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三基”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注重标准精细化,明确制度“定盘星”
制度创新一小步,管理前进一大步。扎实开展“建标、对标、追标、创标”活动,大力加强基层标准化建设,不断推动基层管理升级。只有把制度体系建设作为“三基”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有效性和执行力,着力构建“三大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三基”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
构建“三基”工作方案规划体系。要集思广益,充分征求基层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对“三基”工作进行创新研究和完善,及时制定“三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责任,制定落实措施和考核办法,形成逐级落实责任、指标递进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要结合实际,坚持日常检查、月度评价、季度考核、总评的运行制度,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总结、每季一交流、每年一表彰,确保“三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构建基础管理制度程序规范体系。要依据各岗位工作规律、管理
要素和岗位流程,探索建立各岗位时序、工序型工作程序和规范性的流程设计,将每日、周、月、年的工作内容划分到每个工作单元,明确每个工作单元完成任务的时间点,做到日清日结,提高职工自我管理的自觉性。要依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详细描述和跟踪写实,不断完善和细化岗位工作标准,认真编写岗位说明书,作为各岗位工作规范的指导原则。组织干部职工加强制度规范学习,引导职工规范岗位操作行为,确保上标准岗、做标准事、干标准活。
构建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体系。基层班子建设是“三基”工作的关键,要明确基层班子建设的工作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真正做到基层班子建设有标准、有依据。要建立详细的基层班子及成员量化考核标准,定期考核通报,使基层班子建设始终在量化有序的模式下运行。精心构建以制度健全、程序规范、阵地配套、载体创新、素质提升为内容的党组织示范点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二、注重培养多元化,构建人才“加油站”
人才培训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只有注重人才培养的多元性和素质登高的多向性,突出“复合、领军、基础”三种类型人才培养,才能促进职工队伍实践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突出复合型,加强管理人才培养。要强化知识复合,聘请专家讲授新知识,定期举办基层队长、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拓宽各级管理干部的视野,不断增强管理创新能力。要强化思维复合,通过组织系列活动,鼓励管理干部涉足不同领域,引导管理干部换位思考问题,真正做到从生产角度优化成本,不断提高整体开发效益。要强化能力复
合,深入开展党政交叉任职、对调任职、平级交流、挂职锻炼等干部交流活动,引导各级管理干部在不同领域实践中历练才干,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
突出领军型,加强技术人才培养。要瞄准前沿技术,采取技改攻关、外引内化、课题研修、校企联合等形式开展课题培训,着力培养适合油田开发建设的专家型人才。要结合经营管理实际,积极探索“勇者争先、高者胜出,多劳多得、能者居上”的用人机制,制订科学的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和项目组成员竞聘考核激励政策,努力打造单位效益和个人利益的共同体,为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
突出基础型,加强操作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首席)技术专家、优秀人才等高端领军技术人才的引领作用,完善“导师带徒”活动制度,加速打造接替人才队伍。要大力开展职工技术比赛、技能人才擂台赛和技能操作人员对抗赛,提升基层队伍文化、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要深入开展技能达标活动,深化开展技能动态达标培训,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注重全员参与化,倾注干群“粘合剂”
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三基”工作的群众基础,大力加强基层团队建设,将无序的个体思想整合为有序的群体智慧,努力提升队伍的学习力、文化力和凝聚力,形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分类管理,增强团队学习力。针对基层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不同特点,认真开展岗位分析,科学定岗定编定员,努力实现“因事设岗、以岗定薪,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完善配套政策与措施,规范岗位管理,使各类人才既能沿着各自通道有序
发展,又能在横向间竞岗流动。抓好基层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以实用、管用为原则,立足岗位开展学习培训。对基层管理干部,主要是提高基础工作水平和管理队伍的能力;对于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分系统组织新工艺、新技术培训,举办专业技术研讨会和参加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抓好基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努力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岗位标兵能手。
形式多样,增强团队文化力。营造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基层文化氛围,是增强团队执行力、向心力的必要条件,是建设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基层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学习型组织、基层文化建设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探索,引导基层职工理解把握有关理论内涵和要旨,通过持续的自我审视、总结和反思,不断创新,推动各项工作的管理升级。要深化胜利文化价值理念和“百年创新、百年胜利”共同愿景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弘扬孤东人“不辱使命”的奉献创业精神。继续做好形势任务教育“五进”工作,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优势,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对外展现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潜移默化地教育、凝聚基层队伍。要建设团结奋进的基层“家文化”、“亲情文化”,进一步组织提炼基层团队精神,发挥团队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同时,还要把握信息化脉络,将文化的核心思想通过企业信息化来传递,通过基层文化与信息化建设来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得长远的发展。
以人为本,增强团队凝聚力。各级党政组织要从政治上、生活上、精神上、健康上关心职工群众,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对在职职工,重点通过落实参政议政权,建立各种有利于民主监督的制度和形式,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
监督主渠道的畅通;坚持“四个优先”原则,分批组织先模人物、一线职工、从事有毒有害岗位的职工及老职工的健康疗养和查体工作,提高职工群众的健康素质。在非在职职工和家属管理中,要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发挥帮扶网络、救助基金的作用,脚踏实地地为困难职工、协解人员、内退职工、离退休职工家属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几年来,孤东采油厂没有一个职工家庭因困难无法生活,没有一名职工群众因困难看不起病,没有一名职工子女因困难上不起学,职工群众深切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关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共建和谐成为全体孤东人的自觉行动。
四、注重发展持续化,探索长效“助推器”
基础性决定长期性,新时期的“三基”工作应以实现“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为重点,只有做好三个结合,保持持续性,才能确保“三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标、本结合。标是事物的表象和外在反映,本是事物的根本和内在本质,在二者关系中,本居于核心地位,标是从属地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准确把握标与本的辩证关系,对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意义十分重要。提高干部学历、印制精美的宣传画册、美化办公环境等手段和措施,是我们“三基”工作的标;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是“三基”工作的本,是加强“三基”工作的终极目的。我们必须围绕“本”来规划和设计“标”,否则就可能舍本逐末,甚至误入形式主义的歧途,偏离正确的方向。反过来,只有通过一项项“三基”工作手段和措施的实施,才能实现我们加强“三基”工作的本。只有正确认识标与本的辩证关系,才能避免“三基”工作的盲目性,增强有效性。
硬、柔结合。即硬件配套和柔情关怀的关系。要不断加大长期服
役、薄弱环节的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力度,更新陈旧生产设备,消除安全隐患。注重会议室、图书室、活动室、计算机网络等建设,及时配备丰富充裕的文体用品,满足职工的业余文化需要。加大宿舍、食堂、澡堂等的改造和配套建设,改善一线职工生活环境。要深入基层察实情,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与职工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听职工讲真话、说实情,及时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要服务群众办实事,认真落实承诺为实事制度,着力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深入开展职工全员健康体检和为职工过生日等活动,加强干群之间的情感沟通。
基、创结合。这里的基即现有基础、基础性工作,创即创新。基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创是事业发展的动力的源泉,离开基,“三基”工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离开创,“三基”工作就会失去活力,甚至止步不前。“三基”工作是一个老话题,更是一个新课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各单位的“三基”工作都取得明显成绩,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我们应当清楚,目前是在市场经济、信息社会条件下搞“三基”工作,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三基”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研究新问题,接受新观念,探索新路子,采取新措施,在原有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基”建设是发展的源泉。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三基”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形成机关、基层上下联动、部门互动,齐心协力抓“三基”工作的格局,努力把“三基”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创建百年胜利的宏伟事业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
第四篇: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XX县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探索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已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直接关系着党在广大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近年来,XX市市XX县依托资源、因地制宜,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形成了三种较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们前往该县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反复查阅资料、针对性访谈、集体座谈交流,最后在深入思考、论证、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该县的基本情况XX县共有22个乡镇1个管理区,566个行政村,6949个组,农业户数19.2万户,农村总人口72.6万,农村劳动力41万,耕地面积217.9万亩。2011年,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230个,占40.6%,其中,按经济收入规模分类,5万元以下的村203个占35.9%,5—10万元的村16个占2.8%,10—50万元的村10个占1.9%,50万元以上的村为1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总收入约为2150万元,其中直接经营收入约240万元,约占总收入的11%;厂房、门店等出租收入为292万元,约占总收入的14%;土地、集体园林等发包及上交收入约460万元,约占总收入的21%;集体资产处置收入112万元,约占总收入的5%;其他收入为1046万元,约占总收入的49%。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支出:干部工资、办公及招待费用不足部分(上级及本级财政投入村均4万元以上村级运转经费)、生产性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事业等。全县村级财务能保持收支平衡和有结余的村仅有426个,还有部分村收不抵支。
二、主要发展模式我们选取了该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比较典型的高沙镇月英社区、XX镇新平村、桐山乡中桃村深入调研,总结出该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三种有效模式。第一种模式:以资源生财。通过发包村集体机动地、柑橘园、山林、山塘、水库等集体资源获得收入。高沙镇月英社区人多地少,且位于衡邵干旱走廊地带,不利于种植水稻,村里素有养鱼传统,但之前仅限于小规模、零散养殖,效益低微。为招商引资,吸引本地在外的成功人士回乡,大力发展特种渔业规模养殖,形成规模效益,该村村支两委将未承包到户的村集体零星土地,通过与村民调换,在渔塘比较集中的区域集中连片120亩,在此基础上,发动连片区域周边村民将农户承包的180余亩田地和渔塘,以每年每亩400元统一租赁给特种渔业养殖专业大户,以此方式将土地流转,开发形成连片300亩的特种渔业规模养殖场,发挥了土地的最大效益,村集体每年租金收入4.8万元。该村的另一项集体收入为该村将村级集体闲置土地或房屋租赁给个体,创办糖果厂、预制板厂、皮袋厂、煤球厂等小型企业,每年收取租金约6万余元,并带动了本地300余农民就业。此外,由于该村村支两委凝聚力强、公信度高,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企业老板也乐于向村里公益事业捐资,减缓了集体经济的支出压力。通过调查了解,XX县部分村,尤其是山区村还利用当地的水利资源入股兴办小型水电站,获得集体收入。第二种模式:以实体生财。通过利用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兴办工厂、公司、市场等各类经济实体,实现集体资产的增值,获得收入。XX镇新平村为城郊村,村里大部分土地被征收,村民人均不到0.3亩耕地,村集体利用城郊结合的区位条件,以村级集体土地拆迁资金为原始资本,在保留的村级集体土地上创办了城东加油站,实行业主经营,承包管理,集体每年收取40万元的承包经营费。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该村投入90余万,修建了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中心,并将一二楼门面房屋出租,开设农家乐餐饮,每年收取房屋租金18万元。现该村又已累积富余资金100多万元,正谋划创办新的经济实体,以钱生钱。XX镇蔬菜村在城南市场建立了2700余平米的中心摊位,每年收取租金,并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部分村利用国家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市场繁荣的契机,充分利用岩石、沙石等资源,投资入股创办采石场、采沙厂、环保砖厂等,壮大集体经济。第三种模式:以服务生财。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桐山乡中桃村利用建整扶贫的契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金银花产业。如今该村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户均种植十余亩,其中,20亩以上的种植户就有70多个,盛产期全村年收入可达800多万元。目前,该村村集体正筹划建立金银花精深加工企业,预计每年可为村民和村级集体增收100万元。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雪峰蜜桔”是XX的主导特色产业,现种植面积近15万亩(新扩5万亩)常年产量近12万吨,桔农2300多户。XX县多山地丘陵,利于绿色无公害水稻和有机水稻生产栽培,全县共建立了1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和1万亩有机稻生产基地。为减少风险,增加收益,村集体引领创办了永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雪峰蜜柑专业合作社、有机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0余家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或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或为企业或群众提供中介服务,从中获得一定的管理费或服务费,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村集体通过将集体山地、桔园和水田等承包经营权,以及村级投入的开发建设的基础设施以集体股权的形式加入到专业合作社,以股利分红的方式壮大集体经济。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XX县在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全县整体来看,情况仍不容乐观,基于历史、社会、地域等因素影响,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年收入偏低,很多村更是集体经济“空壳村”。根据2011年农村经济年报显示,XX县566个行政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有33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9.4%。据调查分析,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观念弱化,思路不清,整体氛围不浓。XX县是偏远山区,农村的干部群众思想比较闭塞,安于现状,求新求变意识不强,对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情不高。表现在:集体观念逐渐弱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经营承包体制的长期稳定,村民甚至村主要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却逐渐淡薄了,一门心思搞家庭经营,除非直接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一般对集体的事情很少关心过问,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他们不反对,有了集体经济能为他们办实事,他们也很高兴,但要动员他们出钱出力,支持发展集体经济却很难。总的来讲,是观望的多,实际去干的少。一些地区抵触集体经济。有部分人认为集体经济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下是不合时宜的。他们片面地认为,“村干部再回头搞集体企业,一无精力、二无能力、三无财力,力不从心,不合时宜。”由于村级集体经济权属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措施,也有人认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是为个人增加收入,中饱私囊。依赖性强,主动作为少。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依靠上级财政补助,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村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心存疑虑,部分村干部思路不清,思想上有顾虑,怕搞砸了受埋怨,部分群众怕搞毁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的压力和阻力消减了开拓进取精神,因为缺乏勇气,丧失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机遇和主动权。二是集体经济缺乏基础支撑。就如同兴办企业一样,发展集体经济需要土地、资金等基础资源作为支撑,但目前农村大部分十分缺乏这些基础。表现在:集体经济资源少。一方面,村集体因改制、经营不善等导致原有的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林权改革等农村改革,使得土地、山林等村集体所有的资源实际上基本分散到户实行家庭直接经营,加之国家对土地、山林等的流转使用管理严格,村集体可开发使用的资源普遍较少。村集体融资困难。集体经济的启动,需要资金,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同样需要资金,但是筹集资金的难度非常大。其一,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不具备法人资格,从金融部门贷不到款。其二,农业项目资金实际上是只对农民个人不对集体,集体经济从项目资金那里得不到支持。其三,农民还不够富裕,不少村至今还欠着农民的债,因此向农民集资也很难。加之近年来各金融部门风险意识不断加强,贷款审批权限上收,村级融资渠道窄,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缺乏。表现在:村支两委带头人致富能力不强,因循守旧,求稳怕变。村组干部的整体素质偏低,开拓意识不强,缺乏带领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自觉解放思想的愿望、踏实干事创业的热情低,引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组织宣传和引导做群众的能力弱。有的村干部长期呆在农村,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受到很大局限;有的村干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有热心没能力,“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一些乡、村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经历过集体经济的覆辙,心有余悸,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信心不足;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的现象十分普遍,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为发展集体经济所需要的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和科技人才。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真正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人才既“留不住”,也“引不进”。农村有知识、有本事的人绝大多数走出了农村、脱离了土地,留守下来的主要是自身尚需要农村社会保障来供养的老年人和小孩。人才都倾向于在各方面条件和环境都比较好的城市或大中型企业,寻找发展的空间,视线还未投向农村这个本来可以大有作为的舞台。四是缺乏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目前对农村的各种支持主要是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是村民个人,没有对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门扶持政策。而且没有统一的归口单位或部门管理,导致一些经济部门和涉农部门的同志对发展集体经济比较冷淡,认为村级组织不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条件,不愿去支持集体经济的发展,更谈不上发展集体经济所需的配套的知识、技术、信息、服务了。
四、对策与建议1.统一认识,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要紧紧抓住支部建设这个关键点,通过转观念、提素质、强班子、增能力,切实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热情不高、能力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一是牢固树立发展信心。一方面要强化思想认识。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看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光明前景,努力形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氛围。一方面要革新观念。破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就是搞村办企业的误区,破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就是单纯依靠农业的误区,破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有存量的自然资源无从抓起的误区,破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有现成的启动资金无从抓起的误区。教育和引导广大基层干部转变发展思路,紧密结合实际,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二是选优训强“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强有力的班子是夯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基础。选好领头雁,坚持把致富能人培养成为党员。要采取“两推一选”办法,切实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致富本领和带富能力强的各类人才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将党员干部培训成为致富能人。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采取集中培训、组织考察、远程教育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掌握本领,切实提高在新形势下带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建立健全村干部管理制度。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和激励保障政策落实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落实保障政策的重要依据,制定能充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误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抓好、做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一手抓培训,一手抓引进,切实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改善农村实用人才结构,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能力。进一步推进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培训技能型乡镇干部,指导农村干事创业。同时,扩大实用技能培训面,将村民纳入培训范畴,直接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制度,充分利用党校、职业中学、远程教育等资源,在农业生产的重大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多种形式、不同专业的脱产培训、短训和外地参观学习。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及时给予表彰奖励。积极搭建农村创业平台。不断突破条条框框,创新体制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在用地、融资、税费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并就其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落实了制度性措施,为各类人才创业兴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空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抢抓**山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机遇,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典型引领、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方式,不断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一是因村施策,引导农村集体经济有序发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合适的发展项目,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搞活农村经济。合理利用闲置集体资产。按照“农民自愿、权属清晰、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总要求,对集体所有的土地、果园、房屋、机械设备、水利设施等资产,采取多种方式予以盘活,或对外招标承包、租赁,获得租金收入,或作为股份与其它社会资本嫁接,兴办经济实体,或拍卖暂时不能发挥效益的资产,投资新项目,以存量换增量。大力开展农村服务业。鼓励村级集体加快建设金融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文体活动、党群议事等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农村日用品、农业生产资料等连锁经营服务,并在信息、技术、农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经营性服务,发展服务创收型村级集体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村级集体成立物业公司、运输公司、拆迁公司等经营性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经营水利、交通以及小城镇和安居示范村建设等项目,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鼓励有条件的村组建劳务公司,组织劳动力输出创收。二是培植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立足自身优势,培育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注重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畜牧、水产、蔬菜、药材、农副产品加工,兴建各类市场、商业网点,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业及观光休闲农业。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化经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村级集体经济融入产业链条,良性互动。三是借力发展,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大上项目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大推进作用。组织引导村级组织依托各自独特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人文优势,以诚招商、以商招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借助外力,用好外资,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突出依托项目招商,围绕特色农业种植、观光农业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投资热点,因地制宜设计招商方案,切实做好项目筛选和储备,重点向客商推介资源优势强、开发潜力大、产品销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精品项目,以优势项目回报投资者,带动村级经济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和效益化方向发展,进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大力实施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学管理,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一是完善政策配套设施。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台有利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制度。加强领导力量。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加强部门配合,建立部门与村结对帮扶制度,严格考核问责与激励机制,将履行对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指导和监督作为考核各级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重要依据,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大考核问责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要给予奖励。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整合扶贫开发、财政、经济、移民、农业等相关部门,以及省市驻村建设扶贫工作组等资源,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向金融部门贷款发展集体经济的村,提供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服务。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将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把扶持村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村级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村干部为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的,根据企业产生税收按比例奖励村集体。三是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对村级“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管理,逐村建立“三资”台账。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指导各村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加强村级民主管理。村级集体资产发包出租,必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村集体经营性物业资产不允许随意变更,不得对外提供担保。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完善村帐“双代管”制度,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村集体“三资”委托乡镇财管所统一管理,建立集体“三资”审计制度,落实集体资产管理责任,形成资金积累与滚动发展良性循环机制。
第五篇:2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白银市委老干部工作局 蔡红梅
按照省委老干部局2011调研工作安排,围绕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市委老干部局采取听取汇报、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座谈(离退休地级干部座谈、县区退休县级干部座谈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座谈)、结合建党90周年慰问活动对老干部进行个别走访等形式,从待遇落实、思想政治建设、学习活动场所建设以及老干部工作机构自身建设等方面对全市老干部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全市老干部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加强“两项建设”、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为重点,以“让党委政府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为目标,积极探索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尊重关心老干部的氛围更加浓厚。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主要领导经常关心过问老干部工作,分管领导经常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登门看望老同志,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建议,把政治上关心、思想上
尊重、生活上照顾老干部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在市委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全市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发[2009]110号)、《白银市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办法》(白老字[2010]24号)等政策性文件,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为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和离休干部遗属解除了后顾之忧。并于2010年和2011年分别组织离退休地级干部参观了上海世博会和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受到了老干部的广泛好评。
(二)紧跟时代步伐,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我们坚持从维护老干部队伍和谐稳定、促进白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活化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落实政治待遇,凝聚发展共识。坚持组织老同志参加政治理论学习,邀请老同志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重要情况及时向老同志通报,组织老同志到省内外参观考察。两年来,征订发放《甘肃日报》、《白银日报》等报刊杂志9种816份,组织老同志参加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人代会、政协会、组织工作情况通报会等重大会议和活动24场次,组织老同志参观到省内外学习考察,考察了棚户区改造等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加深了老同志对市委、市政府发展思路的认识,使广大老干部更加支持党委政
府的工作。二是突出实践特色,深入创先争优。在老干部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通知》(白组通字[2011]21号),组织开展了“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督促市直部门单位老干部党支部完善组织设置、健全工作制度、丰富活动载体,建成老干部党支部15个,进一步提高了老干部党组织的覆盖面;组织市直机关老干部中开展“四进四讲”(进学校讲家教、进社区讲法律、进农村讲科技、进企业讲党建)活动,广大老同志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在学校举办家教知识讲座、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朋友讲授农业知识、现场写字送画等形式,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提建议,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献良策,为农民增收讲科技,受到了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大力宣传老干部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老干部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践行党的宗旨,承办并组织300多位老干部参加了全省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老干部创先争优活动报告团白银报告会,推荐表彰老干部党员2名,在广大老干部中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拓展活动载体,彰显银发风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等形式,占领老干部思想文化阵地,引导老干部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参加活动并向社会发挥辐射作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成功举办“鑫昊杯”“举党旗、颂党恩”老少共
庆建党90周年书画展览,110名老干部组队参演的大合唱《再唱东方红》荣获白银市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文艺演出二奖,30名老干部组队参演的歌伴舞《十送红军》荣获全省老干部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三等奖,生动展现了广大老同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三)共享发展成果,老干部生活质量得到切实保障。我们坚持把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离退休费连续8年实现“零拖欠”,医药费连续8年稳中有增,离休干部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按时兑现;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逐步建立,市县两级发放帮扶资金10.69万元,帮扶困难离休干部28人、困难离休干部遗属38人,有效解决了部分离休干部及遗属的特殊困难。靖远县针对全县普遍存在的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相对行政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偏低问题,重新调整10名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企业离休干部月最低增资253.68元,最高增资1052.5元,人均月增资780.41元,彻底解除了企业离休干部的“心结”。为老干部安度晚年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重视组织引导,老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我们注重发挥老干部独特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引导老同志在促进和谐、教育后代、保持本色上发挥余热。一是为白银跨越式发展献策。通过组织老同志进行参观
考察、参加座谈会、征求老同志意见等方式,组织老干部为白银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离退休地级老同志在参观上海世博园、赴西安和天水学习考察后,对白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89条并整理形成了专题学习考察报告,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老干部们提出的“中心带动”、“转变理念”、“工业强市”等建议被采纳并写入白银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二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结合关工委“基层创五好,五老学先进”活动,广泛动员新退下来的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以老干部为主体的关工委核心价值观教育报告团等“五大团”75个719人,发展优良传统报告员等“十大员”1236名,聘请公检法等部门的老同志812名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对青少年开展法制、安全、禁毒、反邪教等方面的警示教育,聘请63名离退休干部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配合有关部门查封黑网吧2个,取缔黑网吧5个。三是为促进社会和谐出力。根据老干部的志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聘请老同志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和信访协调员,化解各类矛盾361起;选聘刚退下来的老同志122名担任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行风评议员、社会评报员,通过民意调查等方式,向机关部门单位就工作纪律、服务意识和责任落实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96条。使老同志在服务大局、维护大局中更好地彰显了自身价值。
(五)强化阵地建设,老干部阵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积极争取把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城市改造拆迁、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建设,努力解决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场所场地狭小、设施简陋、设备老化、经费短缺等具体问题。2010年,市县两级投入18万元对老干部活动中心进行改造并添置了活动器材,平川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被省委老干部局命名为全省示范性老干部活动中心。今年来,针对我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建设滞后的现状,组织专人详细了解全省其他13个市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建设情况,就白银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建设多次向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专题汇报,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建设被市政府列入2012年为民兴办的12件惠民实事。在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白银市老干部工作年年都有新活动,年年都有新发展,老同志们普遍感受生活上得到了照顾、政治上得到了尊重、精神上得到了关心,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离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有差距。生活待遇落实差距是引发个别离休干部不平衡心理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尤其是银冠集团11名由改制企业服务管理的离休干部离休费相对同等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偏低;个别县
区企业离休干部每人每年1200元的门诊费,低于纳入社保统筹的企业离休干部每人每年3000元的标准,远远不能满足“高发病期”离休干部的看病就医需求。
(二)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滞后。老同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兴趣爱好较为广泛,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老同志喜欢到活动中心参加活动,有不少老同志把活动中心当成白天的家,在活动室乐不思归。但目前全市仅平川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达到示范性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要求。老同志普遍反映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建设滞后,强烈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活动阵地建设,为他们搭建集中学习、活动、建设、交流的平台。
(三)老干部发挥作用机制有待完善。目前,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更多的将重点放在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落实上,对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问题研究较少。如何建立健全老干部发挥余热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老干部队伍在支持党委政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和关心教育下一代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切实做到“老有所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四)老干部部门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新的形势和新的工作任务对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增加的老干部队伍和日趋繁重的工作任务,市、县区两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普遍工作人员编制偏少,部分县区经费
紧张、工作人员年龄偏大,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要求。
三、改进措施
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特点和新挑战,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将老干部工作放在社会老龄化的大趋势中去思考,放在白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去谋划,调整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式,使我们的服务更优、效率更高、老干部得到的实惠更多。
(一)抓统筹,切实解决“有人管”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必须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联动上下功夫。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筹建由市委分管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联系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强化协调联动。建立健全由组织、人社、财政、卫生、老龄等部门单位参与的老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协同研究,共同解决好老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形成党政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单位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抓重点,切实解决“管什么”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必须在超前谋划、突破难点上下功夫。一是着力加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把老干部活动中心
和老年大学建设放在为老干部提高素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供更好的服务层面上去考虑,积极对接,超前谋划,制定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建设方案,落实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编制、人员和经费,力争早日建成白银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二是着力提高离休干部医疗待遇。结合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实践活动,积极争取,主动作为,协调各方力量解决企业离休干部和部分县区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偏低的问题,最大限度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相关政策。三是着力强化老干部党组织建设。加强对市直机关部门单位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情况的督促检查,不断扩大老干部党支部的覆盖面。同时,针对退休干部队伍不断壮大的实际,积极争取成立老干部党委(党总支),全面推进全市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三)抓制度,切实解决“怎么管”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必须在健全工作机制、靠实工作责任、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一是建立目标责任管理机制。按照工作目标化、职责具体化、管理规范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县区老干部工作目标责任管理机制,采取与县区委老干局(科)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于年终进行考核通报等方式,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切实增强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排名意识。二是健全机关内部事务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公文收发、财务管理、理论学习等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切实提升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三是细化工作
流程。对老干部丧事办理、信访件办理、困难离休干部帮扶等工作进行细化并予以公示,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使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四)抓保障,切实解决“能管好”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必须在提升队伍素质、健全工作机构上下功夫。一是健全工作机构。根据退休干部不断增加的实际,参照其他市州的机构设置情况,力争在老干部工作部门增设内部机构,调配相应的工作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二是强化学习培训。着眼于提升整体素质,抓学习、搞培训,保证培训时间,拓宽人员参与面,实行分级分类培训,优化设置培训内容,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提升整体战斗力。三是建立激励机制。着眼于激发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创先进、争优秀的内生动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机制,及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使老干部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