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发挥税务财政职能参与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报告
关于发挥税务财政职能参与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报告
人文学院 法学(1)班
曹焘
2010年的暑假,我抱着欣喜的心情回到了我的家乡——天台,走出车站的那一刻,我发现任何地方都替代不了我的家乡,它是那么的美丽和干净。可以说天台的生态文明建设搞的还是不错的,天台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旅游生态城市,拥有许多的旅游资源,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先简要介绍下,天台县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地区西北部。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北界新昌,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天台县历史悠久,境内山峦重叠,溪流纵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擅有山水之利的半山区县,既是人文荟萃的文物之邦,又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天台地处浙东丘陵南部,山地占县总面积82.3%,俗称“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天台山脉、大雷山脉蜿蜒县境南北;始丰溪横贯东西,形成一封闭式的三角形盆地,称天台盆地,县城即位于该盆地的中心地区。天台临近东海,纬度较低,受季风影响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天台的水资源是华东地区最丰富的县份之一,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潜力很大,投资42亿元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已打响了开工第一炮。天台是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小水电装机容量居浙江之首,年发电量1亿千瓦以上。天台的水资源不但丰富,而且是东南名泉,质量上乘。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20多种,其中金、银、铅、锌、花岗岩、石英石、砩石等,储量大,品位高。天台的古生物资源蕴藏也很丰富,初步统计,恐龙蛋、骨化石蕴藏覆盖面积近230平方公里。高山蔬菜基地已突破万亩,为全国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之一,品种丰富,产量较大的有茄子、甜椒、黄瓜、西红柿等,产品畅销上海、浙江等大中城市,并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是的,我的家乡有如此美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种的珍贵植物,拥有高质量的水资源,看到这些,我决心把我县的生态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为此我在税务局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践。
首先 我在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发现我省对生态建设的财政政策是很多的,具体如下:
一)扶持农业及涉农服务业发展
1.农村、农场和农民个人将土地使用权转让或将土地承包(出租)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的,免征营业税。
2.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免征营业税。
3.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对接受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承担粮(含大豆)、食用油、棉、糖、肉、盐(限于中央储备)等6种商品储备任务的商品储备企业取得的财政储备经费或补贴暂免征收营业税。
4.经国务院批准,对地方商业银行转贷用于清偿农村合作基金会债务的专项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5.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自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含县级市、区、旗)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保险业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对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农户自立服务社(中心)从事农户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6.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1)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
(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3)中药材的种植;(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5)牲畜、家禽的饲养;(6)林产品的采集;
(7)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
(8)远洋捕捞。
7.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1)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2)海水养殖、内陆养殖。
8.对为农村提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保洁服务取得的劳务收入,免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9.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收入,免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用房,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属,用于进行农产品初加工的生产经营用房,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给予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照顾。
10.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经县级(含)以上各级政府确认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具体范围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相关文件执行)的,如按规定纳税仍有困难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1.省级农业科技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免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12.农产品流通企业,如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3.对农村各类公益性文化体育场馆的自用房产和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以租养馆”的出租房产和土地,如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给予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照顾。
14.对农、林、牧、渔业用地和农民居住用房屋及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支持节约资源、环境保护
1.单位和个人提供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劳务,其处理污水、垃圾取得的处理费,不征收营业税。
2.单位和个人处置危险废物以及医疗废物、放射性废物业务属于垃圾处置劳务的范畴,不属于营业税应税劳务,对其取得的处置费收入不征收营业税。3.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处理等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4.对节能、节电、节水的资源节约型企业,可按现行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酌情给予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照顾。
5.对为净化环境、有效保护资源而兴建的污水、垃圾、污泥收集和处理企业,可按现行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给予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照顾。污水、垃圾、污泥收集和处理企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免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6.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7.对利用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中列举的资源作主要原料生产产品,其销售收入占本企业销售总额两成以上的企业,可按现行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给予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照顾。
8.对为利用其他企业废弃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中列举资源作主要原料生产产品而兴建的企业,可按现行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给予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照顾。
9.经市(地)级以上政府部门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其资源综合利用部分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可减免应缴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0.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如专用设备投资金额较大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酌情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1.因地方政府整治生态环境需要而搬迁的企业,在自行转让原房地产时,可报经地税部门批准,给予免征土地增值税的照顾。
(三)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以下简称清洁基金)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以下简称CDM项目)
1.对清洁基金取得的下列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CDM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上缴国家的部分; 国际金融组织赠款收入;
基金资金的存款利息收入、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 国内外机构、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收入。
2.对企业实施的将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的65%上缴给国家的HFC和PFC类CDM项目,以及将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的30%上缴给国家的N2O类CDM项目,其实施该类CDM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减排量转让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为水利治理工程、旧城改造而搬迁,影响正常生产经营而造成损失的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经地税机关审核,可酌情给予减免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然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首先到了我县各个企业调查,查看了解企业的生态工作情况,我重点走了石梁啤酒有限公司,银轮上市公司,特别了解了几家房地产建设公司的情况,发现以下几点:
一 大型公司对于我省优惠政策了解比较多,落实情况也比较到位,生态文明建设做的比较好,但对有些政策不理解,导致不能很的运用。二 在税收收入下降的年份,有些优惠政策不能很好的落实。
三 几家散落在郊区的中小型公司对于政策不能很好的运用。政策涉及面不是很广。
最后,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在局里的档案室里整理材料并写报告,天台真的是一个很美的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亟待保护的生态的矛盾是那样需要解决,虽然家乡生态情况落实的比较好,但仍有许多地方有问题,最近,在我家的后山上又上马了一个大型房地产工程,铲平了整座山建别墅,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不知道我们的生态环境能坚持多久,对这样的情况我有一个建议,建议像房地产这样的大型工程的贷款要严,财政政策要紧,不能轻易的上马大型工程,在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协调后,重点考虑生态环境问题,要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可以加大对一些环保项目的财政补助,减少一些绿色项目的税收,有了财力的支持,我相信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会更好,希望下次再回到家乡时可以看到更美的天台山。
第二篇:关于履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职能职责报告
关于履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职能职责报告
自201X年8月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对XX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切实开展贯彻、整改、落实。狠抓“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环保工作机制,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
镇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关于绿色、生态、低碳和循环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市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文件的学习贯彻,实行党组会议研究部署、班子成员督查督办、职能科室(单位)狠抓落实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环保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XXX任组长、镇长XXX、人大主席XXX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环境保护的XXX牵头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日常工作,其他班子成员分别结合职责分工抓好分管工作的环境治理,要求班子成员和业务部门要做到管发展就要管环保,管行业就要管环保,管生产就要管环保,确保环境保护履责到位、督查到位和工作到位,使农村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二)强化工作保障,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XX市、XX市各级关于环境保护和迎接中央环保督查等工作部署要求,我镇先后印发了《XX市XX镇贯彻落实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案》、《XX市XX镇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中共XX市XX镇委员会关于成立XX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XX镇201X年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XX镇禁止露天焚烧垃圾工作方案》、《XX镇人民政府关于企业污染整治方案》、《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关闭工作实施方案》、《XX镇镇村级河长履职行动方案》、《201X年清河行动工作方案》等各类规章制度11个,与村级、部门、企业分别签订责任书,镇党委逢会必讲环保。近年来,专题召开党委会议研究环境保护工作8次,召开村居四职干部会议安排部署环境保护工作15次,每月2号定期召开环境保护网格员(信息员)业务学习,根据《XX镇污染源和重点环境保护区域巡查工作通知》,对一类污染企业每月开展巡查一次,对二类及以下污染企业每季度巡查一次,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贯彻落实,确保了我镇环境保护工作有人做事、有人管事。
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围绕环保督查问题整改、河长制工作、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城乡环境治理等目标任务重点做了五项工作。
1.深入推进环境治理“进村社”活动。近年来,全镇农业部门共组织城乡环境治理“进村社”活动0.3万人次,覆盖全镇18个村居;集中整治河岸、公路沿线和居民聚居区等突出环境问题30多个,清理垃圾200多吨。
2.深入开展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向农民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加大农业执法监管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违规销售和使用农药的行为。全镇主要农作物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4万亩次,覆盖率达32%,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3.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按照大气污染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相关要求,加强宣传引导,做好示范带动,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截止目前,全镇实行秸秆综合利用量达1500万吨,占可收集秸秆总量的70%。
4.尽力防止农村白色污染。按照城乡环境整治标准和要求,合理布局和建设农村垃圾回收点和再生资源回收点,基本做到了每个村建立1个再生资源回收点,保障农膜和废旧农资包装物的回收利用,避免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5.切实加大规模养殖粪污治理力度。一是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在宜养区,科学确定养殖畜种和合理的养殖规模,全面推行规模畜禽养殖粪污沼气化利用。二是大力推行圈舍标准化建设。侧重粪污无害化,配套改扩建粪污处理设施,实现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发展。三是加强散养密集区环境整治。通过畜禽粪便肥料化、沼气化利用和修建粪污处理设施,有效改善了散养密集区人居环境。四是加强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通过“一企一档”摸排,全镇上报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户)两家,现已组织开展畜禽搬迁,养殖场所拆除中。
(四)扎实开展问题整改,强化督查督办。
1.高度重视问题整改。根据省市各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清单,镇党委及时召开通报会,全面传达上级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班子成员切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结合通报反馈的问题,举一反三,认真履行好分管工作中的环保职责,加大督查监管和问题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整改环保污染问题,并形成工作台账,做到时时建账销账。
2.扎实整改问题到位。针对省市各级环保督查发现反馈问题并按照问题整改分工要求,我镇及时明确了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加强与牵头单位的协调联系,密切配合,确保问题整改落实。目前,我镇尚无央督专办件,XX市百日攻坚战问题清单中“XX场榨油坊污染”和“XX页岩砖厂废气排放”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落实。
二、工作亮点
(一)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努力完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例会制度。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每年不少于6次,有关部门每年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少于12次,展示了推进环境问题整改的态度和决心,推动了环保问题的解决。二是完善一岗双责制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坚持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总责,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细化、实化、量化各部门、各单位环保责任,强化目标考核。三是强化追责问责制度。坚持问题查处与责任查处同步,对环保督察中发现的干部队伍问题责任不回避、不遮掩,严肃执纪问责。201X年中央环保督察以来,我镇对泉水村在关停养兔场工作中,村干部工作漂浮的现象进行了问责处理,并予以了全镇通报。四是加强业务部门管理。我镇环保办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依然认真开展全镇污染企业、个体经营户进行了全面建档,实行一企一档,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通过“一企一档”,按照“一月一巡”、“一季一巡”制度,适时开展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教育和污染治理指导,较好地防治了农村面源污染,同时也较好地化解了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社会矛盾。(二)以问题导向为重点,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一是紧盯问题整改。坚持把环境保护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并将问题清单、整改时限、进展情况、完成销号等情况按期报送主要领导查阅,对整改推进滞后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由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和党委分管负责人分别进行集中约谈,强化了整改责任单位的紧迫感。二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在继续宣传XXXXX环保投诉热线的基础上,广泛宣传“XXXXX”百姓服务“一号通”服务电话,24小时接受群众关于环保工作的需求、投诉、举报,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有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三、主要成效
我镇按照市委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XX”的战略部署和目标,充分结合本镇特点,落实以生态承载量协调种养布局,积极探索XX区“生态健康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绿色高效种植”可持续特色发展模式。逐步打造一批有特色、有规模和效益好的种植业、养殖业基地,形成规范、有序发展,减少了“小、散、乱”企业的污染。实现种养业结构“双调整”、效益“双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
针对省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农业工作的环保问题,我镇还存在工作重视不够、宣传不够、投入不够、力量不够和监管不够的问题,导致抓发展与抓环保的力度有不平衡和不协调的情况。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表现:
(一)重视不够到位。
客观讲,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部门领导在实际工作中抓业务、抓项目、抓发展和抓管理的精力和时间更多,抓环保治理的精力和时间偏少,履行“一岗双责”离要求还有差距。(二)宣传不够到位。
宣传的方式不多、密度不大,导致环保法规政策还未家喻户晓,环保意识还未深入人心,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中自觉维护和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还未形成。(三)投入不够到位。
近年来,农村环保投入有明显增长,但与局部污染增长和环保治理需求的经费投入还有较大差距,导致农村秸秆、粪污垃圾等收集、处理和转运的设施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明显落后,有的粪污垃圾未能及时有效处理。(四)技术不够到位。
农村环境污染的源头、成分和结构比较复杂,有效治理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科技人员做保障,但在农牧业战线和基层干部中尤其缺乏环保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五、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镇将严格按照中央环保督察要求,以“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努力变压力为动力,狠抓工作落实,狠抓责任到位,对各项整改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倒计时推进,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扎实做好迎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继续把环境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来抓,进一步压实各部门和各单位的环保责任,强化“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要求,落实责任。二是进一步细化职能职责,强化履职尽责能力。及时修改完善《XX市XX镇环境保护职能职责分工方案》,重点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工作中易交叉的职责进行明确,使环境保护职能职责更加清晰、更加便于操作,确保“一岗双责”落到实处。三是进一步深化排查整改。将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排查环境方面突出问题,注重系统治理,抓实长效巩固,重点关注涉及环保的群众来访、网络舆情、信访投诉等隐患排查,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提升我镇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第三篇:生态文明实践报告
东营市龙居镇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12生态 张丹丹
在举世瞩目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作为一名生态学专业的大学生,为了深入学习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精神,真正学习和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我利用寒假时间去往山东省东营市龙居镇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发现这几年来龙居在生态文明方面有切实的改进和发展。以下是我的调查结果。
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东营市立足蓝黄两大战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努力构建秀美宜居、幸福富裕的生态文明城市。
绿化面积不断加大 农村景观不断美化
该区全面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片、渠相连、路相通”的大格局。东营区先后投入8580余万元用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还对重点村居统一供苗、连片绿化,共植树35.6万株,衬砌花池3200平方米,建成村庄小公园5处。
绿树成荫,让这里的空气更加清新
垃圾回收践行环保理念 还农村干净街道
曾经的垃圾路边扔
如今垃圾普遍分类回收
投资200万元,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镇55个村庄全部配备保洁员,对“三
大堆”进行了彻底清理。
在农村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聘用保洁人员710多人,保洁率达100%。推行“户集、村(居)收、镇运、区中转处理”的生活垃圾“一条龙”处理模式,建成小型移动式垃圾转运站9座,垃圾收集池196个,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环保理念宣传 村民联手共建生态农村
领导高度重视龙居镇的生态文明建设
推行环保购物袋 增强民众环保意识
在调查中,龙居镇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博兴有这样的感言:“俺做梦也没想到村子变化这么大!龙居生态林场建设把小村建成了‘天然氧吧’,村里修了路,完善了基础设施,村里有了环卫工,垃圾运输车每天一趟进村来„„”
第四篇:关于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报告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和城市正在兴起一场生态变革。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生态理念,在城市发展中重塑城市生态文明,是我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保持城市长期繁荣发展的基本条件。城市生态系统涉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子系统,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从影响制约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优化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考虑,以城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调控城市生态系统为手段;以资源持续利用和培植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先导,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式粗放型的经营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优化配置和建立资源节约利用型社会经济。关键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发展持续的人类居住区。生态文明城市,是揭示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的背景下,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关联和互动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的关键所在。
二、福州市创建生态文明的历程
本次实践调查以福州为地点,经过调查,进一步了解了福州市的生态文明创建历程。福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沿海开放城市
和全国重点侨乡、台胞祖籍地、著名的商贸城市,也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毗邻相连,承接台湾海峡两岸的福建省省会中心城市。国务院1999年对《福州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指出“福州市应充分发挥自然山水风光优势,加强园林绿地系统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精心塑造依山、沿江、向海的城市形象”,并“切实保护好自然山林、水体和规划的生态环境用地”,“创造清洁、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1999年以来,福州市认真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以新区建设和旧屋改造为突破口,提出并实施了城市“东扩南进西拓”发展战略,引导城市沿江向海拓展,每年以8平方公里以上的速度向外拓展新城区,实现从“闽江时代”到“乌龙江”时代,再到“滨海时代”的跨越,“三山两江一面海”的城市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这期间,福州市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载体,不断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现在,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合作与竞争势头强劲、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势,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凸显了区域特色和对台优势,在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福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在集聚中提升、在创新中提升”的要求,从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带头带动、示范辐射、综合服务、吸纳创新功能出发,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精心谋划了生态城市建设,制定了《福州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做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型福州”的号召,把建设“生态福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性
构建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众所周知,我国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加之长期采用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迅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相当严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科学发展观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视作发展的基本要素,并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目标、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这是从根本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改造生态环境的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危害。人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污染加重,自然灾害加剧,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生态危机已经极为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兴盛。面对来自大自然的报复,生态文明是必须做出的理智选择。正是这种清醒,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们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成为全球性的时代潮流。它预示着人类进人一个新的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文明城市。
随着环境恶化日益严重,生态文明成为新世纪人类文明的大趋势。在过去的数十年,基于环境问题的国际间合作愈加频繁,中国政府也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1993年,《中国21世纪议程》完成初稿;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2009年11月,政府宣布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在生态文明的引领下,中国坚持以保护环境为基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四、福州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措施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为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入十七大报告,省委提出了建设“两个先行区”的新定位,中央和各方关心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结合福州实际,我们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就是要继续按照“疏解老城、开发南台、拉开框架、发展新城”的思路,以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推进科学发展,打造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福州,努力在建设“两个先行区”中作表率、走前头、树形象。近期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重点:
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目的,使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
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土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高度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避免因认识错位导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走入误区。
二、要着力完善基础设施。要着眼于畅通对外对内连接通道,加快推进城际间铁路建设,续建、新建一批重大高速公路项目,为实现高速公路辐射所有县(市)创造条件。特别是要加强城市交通建设,加强中心城区路网改造和交通管制工程建设,完善城市新区道路网;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建立适应省会城市由滨江型向滨海型发展,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快速路、骨架路网为重点的城市道路网,打造快速便捷型宜居城市。
三、是要着力加强规划建设。要站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高度,注重城市规划,做到城市布局科学,城市设施齐全,呈现现代化城市格局和生态特征。要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连续性,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科学引导和调控约束作用。加快修订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疏密通透、绿化美化、色彩协调、品质提升等方面加以系统规划。
四、是要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要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建立健全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水环境保护,进一步巩固提高流域水环境质量。要加大中心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力度,打造内河景观带,改善滨河人居环境。要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和县域城关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集中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积极抓好城市各类公园建设和道路绿化景观改造,特别是要加强城市山体公园建设,构建“城在山中,城中见林”和“山在城中,城中见山”的特色格局,推进绿色社区等系列“创绿”活动,全面提升园林绿化水平。通过推进“显山露水”工程,形成山、水、林、城相互交融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格局。
五、重实质建设不能只是面子工程良好的名誉能给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但关键一点还是要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些城市片面追求名誉,将水源保护区申报升格为省级甚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性质的变化改变水的命运,使水源遭到人为污染。有些城市为迎接卫生达标检。突击将主要街道打扫干净,但处于城市边、卡、吊地带却
一片狼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能沽名钓誉,要更多注重民生问题和环保问题,实实在在去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
总结: 如今,放眼福州,青山绿水间,生态文明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绿色”的主旋律已经奏响,福州人正在谱写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第五篇:暑期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报告
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科学发展
调研目的:通过调查系统了解家乡所在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尚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地方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和实际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意见和建议
调研对象;九江市庐山区的群众市民及有关部门
调查问题:九江怎样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科学的发展以及某公司的对于这项政策支持的具体实施方法
调查时间:2010·7·10-----2010·8·9
调研方法:通过深入走访,运用社会调查研究以及网络查询的方法获取资料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应从文化层面和社会进步状态层面的角度理解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着力抓好城市功能区的规划;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完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把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纳入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发展生态产业。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措施 科学发展
正文:
生态一般是指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生命个体与相同和不同生命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放眼今日世界,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一.现状
聚焦今日九江,经济社会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正处于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九江省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也日渐增大。建设生态九江,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开创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是新形势下江西在全国发展格局中获取应有地位的必然选择。
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一个地方要加快发展,关键在于把握大势,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上海浦东新区到天津滨海新区,许多兄弟省市都从自身优势出发,成功谋求了在全国发展战略中的一席之地。江西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环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既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发展战略的延续,更是对江西区域发展战略的升华,也必将为江西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更为灿烂的前景。
二.应对措施及意义
根据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九江市将大力推进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无疑为九江建设宜居生态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源泉。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1、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持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2、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培育广大群众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公众参与群众性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使九江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二)着力抓好城市功能区的规划
1、抓好城市功能区的规划。站在构建“一核两带三城九镇”城市大格局的高度,立足长远,科学布局,区分好、设计好、规划好工业、商贸、物流、教育等功能区,严格把握工业区不进市区、物流区不进中心城区的原则,避免因规划的滞后、盲目开工而导致先建后拆。
2、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和配套设施。抓紧建设垃圾场、垃圾中转站、公厕、污水处理厂等环卫设施,抓好小街小巷的绿化和整治,畅通城区道路交通和管线网络,完善城市的配套设施。
3、不断提升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围绕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做到“修一路绿一线,建一园绿一片”。着眼于恢复人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作用,狠抓城市美化、亮化,不断完善城市整体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三)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1、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兴修水利,改良土地,使用农家肥和生物肥,实施“两减三保”农业污染控制计划(减少农药、减少化肥,保产量、保质量、保环境),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有效控制农业污染。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规模化效应和竞
争质量,促使农业突破传统的生产范围,向加工业、商业延伸,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2、发展循环工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第一,坚决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第二,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引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创新型项目,推动产业向“高度化”和“轻质化”发展。
3、发展生态旅游,把九江建成生态旅游休闲胜地。按照一流的绿色生态保护建设管理机制,建设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对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进行具体部署,并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九江建成“山水最美、生态最优、环境最好”的城市,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
(四)完善生态九江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建立各级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决策机制,减少政府行为的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生态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2、尽快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推进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在“总量控制”前提下,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使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清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