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口退税中《一般贸易核算法》在外资企业里的具体应用
出口退税中《一般贸易核算法》在外资企业里的具体应用
企业的出口“免、抵、退”税中
(1)“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中应该要交纳的增值税;(出口商品也不都是全免的,所有的商品分;17%,13%,11%,9%,5%档次免,具体你公司商品是为那个档次的,在申报时报关单上有商品编码,根据编码在做出口申报表时,电脑中就自动反应出了)。如17%档次,那就是全免了,如13%档次的,那必须还要交4%的增值税,如11%档次的,那要交6%的增值税了,由此类推下去。交增值税的与内销一样,可以用进项发票抵减,看进项税金与销项税金的大小而定了。
(2)“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应予免征或退还的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已纳税款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也就是用为出口销售而生产,所采购的原材料及其它的进项发票,由于出口不需要全部交增值税了,所以就可以用这些进项发票来抵减你公司内销的商品,因为内销必须要交增值税)。(3)“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产货物占本企业当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及以上的,在一个季度内,因应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时,经主管出口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予以退税;(也就是当月抵不完的,多余的进项发票,其税额可以退还给企业,当然此税额不得超过当期出口中应退的税额)。当生产企业自产货物占本企业当期全部货物销售额不足50%时,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也就是进项发票没有退税完的,多余的,还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一)计税依据
“免、抵、退”税办法按照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人民币牌价计算“免、抵、退”税额。
(二)一般贸易的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
现行“免、抵、退”税办法,执行税法规定的退税率,并按照出口货物的离岸价计算“免、抵、退”税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条例规定的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计算应退税款 当外商投资企业本季度出口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及以上,且季度末应纳税额出现负数时,按下列公式计算应退税额:
①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时,应退税额=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 ②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 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③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应退税额(2)以上计算公式中的有关说明:
①当期进项税额包括当期全部国内购料、水电费、允许抵扣的运输费、当期海关代征增值税等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②外汇人民币牌价应按财务制度规定的两种办法确定,即国家公布的当日牌价或月初、月末牌价的平均价。计算方法一旦确定,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更改。适用“免、抵、退”办法的企业,月度申报退税时使用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在季度汇总填报时不再重新折合计算。③企业实际销售收入与出口货物报关单、外汇核销单上记载的离岸价不一致时,税务机关按关单金额计算免抵退税,对关单金额与金额大的差异部分应照章征税。
④“当期应纳税额”是指“月度应纳税额”。
⑤各月计算的应纳税额为正数时应在税务部门规定的征收期内照章纳税。
⑥“应退税款”计算公式内“季度末应纳税额”和“当期应纳税额”均是指“季度末最后一个月的应纳税额”。
⑦只有当季度末最后一个月的应纳税额为负数时,才适用“应退税额”计算公式,其他月份的应纳税额出现负数时,只能结转下月继续抵扣。
⑧当外商投资企业本季度出口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以下,且季度末应纳税额出现负数时,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举例说明(由于“免、抵、退”税办法在季度末才计算应退税款,所以以下各例均以季度末最后一个月的出口销售为例)
例
1、当期自产货物出口销售收入不足50%的情况下,计算免、抵、退税款: 某鞋厂2000年3月份出口鞋40,000打,每打离岸价150美元,假如外汇人民币外汇牌价1:8.2928元,内销收入56,000,000元,本期购进进项税额13,800,000元,若该企业1季度合计出口销售收入69,756,800元,总内销收入76,000,000元,鞋的退税率为13%,计算当期应免抵税额。
(1)3月份出口自产货物销售收入=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40,000×150×8.2928=49,756,800(元)(2)3月份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条例规定的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49,756,800×(17%-13%)=1,990,272(元)(3)3月份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56,000,000×17%-(13,800,000-1,990,272)=-2,289,728(元)(4)3月份应纳税额为负数,需计算1季度出口自产货物占本企业当期销售比例=69,756,800÷(69,756,800+76,000,000)=47.86% 经计算出口自产货物占本企业当期销售比例47.86%,不足50%,当期出口不予退税,将未抵扣进项税额2,289,728元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例
2、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额小于“免抵退”税额: 某鞋厂2000年3月份出口鞋30,000打,其中:(1)28,00打以FOB价成交,每打200美元,人民币外汇牌价为1:8.2836元;(2)2,000打以CIF价格成交,每打240美元,并每打支付运费20元、保险费10元、佣金2元,人民币外汇牌价1:8.2836元。当期实现内销鞋19,400打,销售收入34,920,000元,销项税额为5,936,400元,当月可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0,800,000元。若该企业1季度总出口销售收入69,838,796.80元,总内销收入54,920,000元,试计算该企业“免抵退”税额。
(1)计算3月份出口自产货物销售收入
出口自产货物销售收入=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到岸价格-运输费-保险费-佣金)×外汇人民币牌价=28,000×200×8.2836+2,000×(240-20-10-2)×8.2836=(5,600,000+416000)×8.2836=49,834,137.60(元)(2)3月份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条例规定的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49,834,137.60×(17%-13%)=1,993,365.50(元)(3)3月份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34,920,000×17%-(10,800,000-1,993,365.50)=5,936,400-8,806,634.50=-2,870,234.50(元)(4)3月份应纳税额为负数,需计算1季度出口自产货物占本企业当期销售比例=自营出口销售收入÷(内销货物销售收入+自营出口销售收入)=69,838,796.80÷(54,920,000+69,838,796.80)=55.98%(5)本季出口收入占50以上,季度末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小于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即: 2,870,234.50<69,838,796.80×13% 2,870,234.50<9,079,043.58 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应退税额=2,870,234.50(元)
例
3、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额大于或等于免、抵、退税额: 某鞋厂1999年3月份出口鞋40,000打,离岸价格为每打202美元,人民币外汇牌价为1:8.2848元,实现出口销售收入66,941,184元,内销货物销售额20,000,000,进项税额16,000,000元。若该企业1季度合计出口销售收入73,941,184元,合计内销收入30,000,000元,计算该鞋厂应退税额。
(1)3月份出口自产货物销售收入=40,000×202×8.2848=66,941,184(元)(2)3月份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66,941,184×(17%-13%)=2,677,647.36(元)(3)3月份应纳税额=20,000,000×17%-(16,000,000-2,677,647.36)=-9,922,352.64(元)
(4)3月份应纳税额为负数,计算1季度出口自产货物占本企业当期销售比例=73,941,184÷(30,000,000+73,941,184)=71.14%(5)季度末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即: 9,922,352.64≥73,941,184×13% 9,922,352.64≥9,612,353.92
应退税额为出口货物的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即:9,612,353.92元。
(6)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9,922,352.64-9,612,353.92=309,998.72(元)外企出口的免抵退税--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
“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
1、货物出口,将不予免征、抵扣或退税的税额转入成本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向税务部门申报退税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收到退税款时,根据银行回单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外企出口的免抵退税--进料加工贸易的计算方法
“进料加工”贸易的计算方法
(1)“进料加工”的含义(参见本网内的有关解释,)(2)“进料加工”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
“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货物与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计算大致相同,只是在计算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和应退税额上限时,对免税进口的保税料件视同已征税款计算模拟抵扣税款。即: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应退税额上限=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本季度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退税率
注:免税进口料件的退税率以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为准。其余抵、退税的计算,具体步骤和公式与前述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计算步骤与公式相同。
(3)模拟抵扣税款的计算:与“先征后退”计算办法内的有关要求一致。
某生产皮鞋的外商投资企业,2000年3月份生产出口皮鞋,按离岸价格及外汇牌价计算其取得出口货物收入800万元人民币,内销皮鞋收入200万元,进项税额100万元,其中,出口货物采取进料加工形式,进口牛、羊皮等料件,按进口报关单载明的到岸价格及数量折合人民币200万元。若该企业1季度总出口销售收入1200万元人民币,总内销收入600万元人民币,进口牛、羊皮等料件总金额800万元,则:
①3月份不予免、抵、退税款=800×(17%-13%)-200×(17%-13%)=24(万元)②3月份应纳税款=200×17%-(100-24)=-42(万元)③1季度出口自产货物占本企业当期销售比例=1200÷(1200+600)=66.67%
因为该比例超过50%,所以当期可退税
④又因为应退税额上限=1200×13%-800×13%=52(万元),42<52, 所以,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的绝对值=42(万元)
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到,模拟抵扣税款的做法,是在计算进料加工企业“免、抵、退”税时,将企业免税进口的保税材料,视同海关已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并在实际计算企业不得免征抵扣和退税税款时予以抵扣,这样,就减少了企业不得免、抵、退的税款;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就是增加了企业进项税额中可以抵顶内销应交增值税或办理退税的税款金额,从而起到减轻企业负担的作用。因此,对免税进口的保税料件视同已征税款计算模拟抵扣税款的做法,是国家对企业进料加工货物的一项优惠措施。
如果由于对免税进口料件进行模拟税款抵扣,使免抵退税额(即应退税额的上限)为负数的,该负数应结转下期而不能按零处理,在计算下期“免、抵、退”税额时,应与该负数相抵。外企出口先征后退税--一般贸易计算方法 文章来源: 时间:2006年10月19日10:36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退税办法包括“先征后退”和“免、抵、退”税。
“先征后退”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的货物,一律先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征税率征税,然后由主管出口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在国家出口退税计划内按规定的退税率审批退税。
(一)计税依据。
“先征后退”办法按照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人民币牌价计算应退税额。
“离岸价”(英文编写为FOB价)是装运港船上交货价,但这个交货价属于象征性交货,即卖方将必要的装运单据交给买方按合同规定收取货款,买卖双方风险划分都是以货物装上船为界限。因此,FOB价是由买方负责租船订舱,办理保险支付运保费。最常用的FOB、CFR和CIF价的换算方法如下:
FOB价=CFR价-运费=CIF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运费 因此,如果企业以到岸价格作为对外出口成交的,在货物离境后,应扣除发生的由企业负担的国外运费、保险费佣金和财务费用;以CFR价成交的,应扣除运费。
(二)计算方法
1、一般贸易(1)计算公式: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税率(2)以上计算公式的有关说明:
①当期进项税额包括当期全部国内购料、水电费、允许抵扣的运输费、当期海关代征增值税等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②外汇人民币牌价应按财务制度规定的两种办法确定,即国家公布的当日牌价或月初、月末牌价的平均价。计算方法一旦确定,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更改。
③企业实际销售收入与出口货物报送但、外汇核销单上记载的金额不一致时,税务机关按金额大的征税,按出口货物报关单上记载的金额退税。
④应纳税额小于零的,结转下期抵减应交税额。举例说明: 例
1、某鞋厂2000年3月出口鞋30,000打,其中:(1)28,000打以FOB价成交,每打200美元,人民币外汇牌价为1:8.2836元;(2)2,000打以CIF价格成交,每打240美元,并每打支付运费20元、保险费10元、佣金2元,人民币外汇牌价为1:8.2836元。当期实现内销鞋19,400打,销售收入34,920,000元,销项税额为5,936,400元,当月可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0,800,000元,鞋的退税率为13%。用“先征后退”方法计算应交税额和应退税额。
①计算出口自产货物销售收入:出口自产货物销售收入=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到岸价格-运输费-保险费-佣金)×外汇人民币牌价=28,000×200×8.2836+2,000×(240-20-10-2)×8.2836=49,834,137.60(元)②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5,936,400+49,834,137.60×17%-10,800,000=3,608,203.39(元)③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税率-49,834,137.60×13%=6,478,437.89(元)。
第二篇:关于数据挖掘在出口退税中的应用
关于数据挖掘在出口退税中的应用引言
出口货物退(免)税,简称 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送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将其在出口前的生产和流通的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出口退税 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1]。
我国从1985年开始,全面地实行了 出口退税 政策,并从1995年开始全面实行电子化管理,它是全国税务系统第一个全面推广应用的税收管理软件,是金关工程和金税工程的一个子系统,在强化出口退税管理,提高出口退税工作效率,防范和打击骗税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但是,目前的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只完成了出口退税业务的电子化操作,还未在决策的电子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涉税信息,如何将这些“历史的、静态的”数据变成动态的、具有分析决策性质的信息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3],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使这种应用成为现实。出口退税数据挖掘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现行的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出口企业把申报退税的信息通过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录入计算机并生成申报数据,然后再经过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把企业申报的出口退税凭证的电子信息与税务机关接收到的其他部门(征税机关、海关 和外管)传来的凭证信息进行比对,以达到审核出口退税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的目的,进而根据比对审核通过的数据进行退税。可以看出,目前的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只侧重了出口退税的 单证 信息的计算机审核,而对于挖掘审核通过的 单证 信息和各部门传递来的电子信息的价值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随着金税二期网络建设的推动,各省现已基本实现了出口退税数据的省级大集中[4],这些数据都是各出口退税部门在日常的业务审核中积累下来的数据,十分宝贵,如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1
数据挖掘的目的就是分析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数据,挖掘这些数据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全面掌握本地区出口退税的产品结构、出口的贸易方式、出口产品的地区差异等,对于调整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向以及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税务机关掌握出口企业的实际生产出口情况,培养税源,打击偷税漏税和防范出口骗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出口退税部门在日常的业务审核中积累下来的数据进行挖掘,主要是指在了解和掌握具体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对纳税人的税收经济关系和税收缴纳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和说明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纵横比较分析和逻辑关系稽核来进行挖掘,以指导税收管理工作。
1)横向比较分析
横向比较分析是指同一指标在不同个体、单位、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最典型的分析例子就是同业税负分析。受市场均衡作用的影响,同一产品在生产技术工艺、原材料能源消耗方面有相近之处,适用税收政策有统一的要求,因此反映生产成本费用方面的指标有相同的规律特征。总结这种规律特征,以此检验个体数据指标的表现,找出差异较大的个体予以预警。
2)纵向比较分析
纵向比较分析或历史数据分析是指同一个体的同一指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数据比较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趋势分析和变动率分析。分析的理论依据是大多情况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处于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不会出现突然的波动或大起大落现象。因此,如果企业生产能力没有作大的调整,一般情况下企业各个时期的数据指标彼此接近,不会出现大的差异。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引起主管部门的注意,及时进行相关的纳税评估。
3)数据逻辑关系稽核
受会计核算原理的约束和税收制度规定的制约,反映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众多数据指标之间存在非常严谨的、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决定了企业的纳税申报数据必须满足企业财务数据相关性的特定要求,检查这些数据逻辑关系是否吻合,可以鉴别企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税收问题,堵塞征管漏洞。出口退税数据挖掘的功能
数据挖掘通过预测未来趋势及行为,做出前摄的、基于知识的决策。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五类功能:
1)趋势预测
数据挖掘自动在大型数据库中寻找预测性信息,以往需要进行大量手工分析的问题如今可以迅速直接由数据本身得出结论。出口退税数据挖掘的预测趋势是对纳税人特定税收指标、经济指标或税收经济关系指标一段时期走势和趋向的分析和推断,了解和掌握税收经济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判断未来出口退税形势的好坏,使出口退税做到心中有数。
趋势预测的两个基本要求是说明特定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变化幅度,基础分析技术是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常用说明指标有变动率和平均变化速度等。
2)关联分析
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关联可分为简单关联、时序关联、因果关联。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网。有时并不知道数据库中数据的关联函数,即使知道也是不确定的,因此关联分析生成的规则带有可信度。
在出口退税评估工作中,可以利用企业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和出口退税汇总表等各项数据指标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进行核算检查,对于不满足应有逻辑计算关系的内容,即认为破坏了会计核算或税款计征关系,均应视为异常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由于企业财务指标和出口退税申报数据有上百条之多,所以与此相关的逻辑计算关系也会在此基础上更为丰富和复杂,只有通过关联分析,才有可能在出口退税申报环节实现实时的出口退税评估工作。
3)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数理统计的一个分支,是运用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某种数据特征,遵循“物以类聚”规律进行数据处理,为事物的分类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的一种分析方法。借用这种方法开展税收分析,可将具有某种税收共同特征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税收征管工作的分类特征。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数据指标差异的绝对距离进行分类,结合矩阵分析技术,可以进行多指标的综合特征分析,为复杂事物的分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析方法。聚类分析的关键是找到一组关系密切的相关指标,如退税增长、税源增长、退税变化弹性和出口影响等,均可以利用这一分析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和技术处理。
4)差异分析
数据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从数据库中检测这些差异很有意义。差异包括很多潜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观测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量值随时间的变化等。
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是测算不同样本同一指标的差异程度。差异分析的关键是建立评价差异的标准,有了标准才能说明差异的影响程度。表示差异程度可以用绝对值,也可以建立参照系用相对值。应用差异分析开展微观税收分析的典型分析案例就是同业税负分析模型。应用同业税负分析模型可以测算出各项相关指标的客观水平和样本离散状况,以此为标准比对个别检验样本的具体数值,超出差异允许界限的即为预警对象。
5)波动分析
波动分析是描述税收事物运行变化平稳性的分析。税收事物的运行受经济变化影响、税收制度规定的约束和现有征管环境制约有其自身客观的规律。在经济
运行相对平稳、税制不变的条件下,税收事物运行平稳与否,直接反映税收征管情况的影响作用。因此,开展波动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和说明退税管理的表现,反映退税管理是否能按税源的发展变化规律同步开展,监督退税管理的执行情况。出口退税数据挖掘的实现
出口退税数据挖掘应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用户数据源到中央数据库的ETL过程;第二部分是根据出口退税业务模型建立业务智能分析模型;第三部分是面向税收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的发布和多维分析工作。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数据的ETL(Extract-Transform-Load,数据抽取、转换、装载)过程采用微软的SSIS(SQL Server Integration Services)来完成数据预处理阶段对于原始数据的转换、清洗加载过程;中央数据库采用微软的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2005除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数据管理平台之外,它还是一个企业级数据整合平台,通过SSIS提供了构建企业级ETL应用程序所需的功能和性能,是一个集成的商业智能平台,通过Analysis Services提供了统一和集成的商业数据视图,可被用做所有传统报表、OLAP分析、关键绩效指标(KPI)记分卡和数据挖掘的基础。
SQL Server 2005分析服务提供了数据挖掘服务,支持集成其它个人或者企业的DM算法,并且将DM算法集成的复杂度不断降低,它主要是基于OLE DB for DM规范,使用灵活。开发人员能够利用数据挖掘功能开发应用程序,其数据挖掘语言非常类似于SQL,数据挖掘供应者是一个开放系统,因为它是OLE DB的一个部件,数据挖掘服务能够通过DSO(Decision Support Object)、或ADO可包含在任何用户应用程序中。将DM算法无缝集成到SQL Server的分析服务中,利用集成的DM算法来构建数据挖掘解决方案是一种理想的方式。
在SQL Server 2005数据挖掘平台中,创建关系型挖掘模型的语法如下:
Create mining model()using
它类似于建立一个关系表,其中包括输入、预测属性,每一个模型与一个数据挖掘算法相关联。
多维数据分析工具和报表工具使用统一空间模型UDM(Unified Dimensional Model),利用UDM中对业务实体的友好描述、等级导航、多视角、自动平滑 翻译 为本机语言等功能,可以实现出口退税数据挖掘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果集的友好展示。结束语
随着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数据挖掘会越来越发挥其独到的分析优势,特别是将挖掘出的新知识通过用基于OLAP的决策支持系统加以验证、结合,可以更好地为决策者服务。出口退税管理的电子化系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可以为数据挖掘提供大量数据,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在收税管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三篇:换汇成本在企业出口退税管理中如何应用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商务部实行了进出口经营权备案登记制度。随着此项制度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商业流通企业拥有了进出口经营权,成为退税管理中的外贸企业。外贸企业在申报出口退税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换汇成本过高或者过低,特别是2005年7月21日后,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浮动会进一步加快,直接影响到换汇成本的计算,那么,换汇成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标,很多企业处于懵懂状态,本文结合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探讨。
一、换汇成本的概念及应用阶段
(一)换汇成本的概念
对外贸易中通常所说的出口商品换汇成本是指:商品出口净收入每美元所需要的人民币总成本,即用多少人民币换回一美元。一般情况下的计算公式为:出口商品换汇成本 = 出口商品总成本(人民币元)÷出口商品外汇净收入(美元)
这里的出口商品总成本,包括进货(或生产)成本、国内费用(储运、管理、预期利润等,通常以费用定额率表示)及税金;出口商品外汇净收入指的是扣除运费和保险费后的FOB(离岸价)外汇净收入。
我们知道,我国是外汇管制国家,外币在国内市场不能流通,如果企业要动用出口产品取得的收入,必须在银行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而银行是按照一定的外汇牌价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在汇率相对稳定的时候,企业可以知道出口商品的人民币预期收入,判断该笔出口盈亏情况,因此,换汇成本是出口企业考察业务盈亏的参数,也是税务机关衡量企业出口业务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二)换汇成本的合理上下限
换汇成本的合理上下限就是根据上述定义提出的。笼统地说,换汇成本的合理上限设置最高不能高于汇率,如果高于,企业出口就亏损。实际上,最高上限应和汇率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企业具有一定得盈利,企业得以持续经营。换汇成本的合理下限是考虑出口业务合理性指标,除了高技术、高附加值和垄断性产品外,企业出口普通商品的盈利具有一定空间,不可能是暴利,如果过低,则可能在购入环节税收、或者出口环节的结汇存在一定问题。合理上下限的提出只是针对一般情况,具体问题需要税务机关具体落实。
(三)换汇成本应用的阶段。
换汇成本在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中的运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00年以前,外贸企业退税实行加权平均方法(或区域性加权平均法)。这一阶段,进出口经营权没有开放,只有少数的国有商业流通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
权,成为所说的老外贸企业。由于拥有进出口经营权、配额、许可证等特殊经营权,老外贸企业相对来说不用担心产品的销路,为完成外贸出口指标,一般先组织购入产品,然后再出口。相应的,退税管理采用了适应这一经营情况的加权平均方法,即出口企业将所有购入产品的增值税发票申报在一起,将所有的出口报关单申报在一起,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申报的所有增值税发票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平均退税率,再与出口数量、退税率的乘积得出企业出口商品的退税额。这一方法的尽管可以做到企业的退税额应退尽退,由于采用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不能做到及时、准确的核算到每个业务员。也无法核实企业的每笔盈亏情况,实际上,当时的外贸经营体制,企业不需要核算到人头,盈亏不是企业所能完全决定的,出口企业更多考虑的是每年出口创汇的完成情况。这一阶段,亏损可以由国家来弥补,用换汇成本来考察企业的经营意义不大,但为税务机关以后的管理留下了伏笔。
第二阶段在2000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全国绝大部分外贸企业实行了承包到科室人头等改革措施,除了一些季节性商品之外,订单式业务占外贸企业业务的主导。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为适应这一变化,推出了单票对应法,这一方法的基本做法是,以关联号为最小出口退税申报、审核单位,每笔计算出口退税额。这种方法下,换汇成本作为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的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换汇成本在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管理中的运用
(一)关联号的应用原理
关联号是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审核的最小单位。通常,一笔业务的出口退税由增值税发票、出口报关单、核销单、出口发票四个凭证组成,即所谓的两单两票(按现行规定出口发票不是必报项,但大部分地区为企业方便仍采用报出口发票的方式),这四个凭证反映了该笔业务的购进货物、出口情况。在电子化管理系统中,关联号就是将这四个凭证组织在一起,使购进与出口有了对应关系。根据出口企业设定的关联号,系统将该关联号下的所有增值税发票按商品代码加权平均,计算出平均单价及平均退税率,再与该关联号下报关单出口数量乘以平均单再乘以平均退税率得出企业的出口退税额。
因此,如果出口企业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设定的关联号下的单据张数越少,系统计算出的加权平均单价就越接近企业增值税发票的单价,每笔出口数量的退税额也就越接近业务的真实状况。这种设定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有换汇成本过高或者过低,企业可以很迅速找出到底是业务本身有问题还是数据录入有差错,如果是业务本身有问题,财务部门可以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制止此项业务的延续。
(二)换汇成本在电子化管理中运用
(1)审核系统中的换汇成本的计算方法
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换汇成本计算公式:
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中同一关联号项下同一商品代码下每笔出口的换汇成本=[计税金额+计税金额×(征税率-退税率)-应退消费税]÷美元出口额
(2)申报系统中换汇成本的计算方法
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同一关联号项下同一商品代码的换汇成本=[∑计税金额+∑计税金额×(征税率-退税率)-∑应退消费税]÷∑美元出口额
(3)需要解释几个概念:
计税金额:为不含税价格。它是企业购进产品的不含税成本;
+计税金额×(征税率-退税率):因我国很多产品不实行征多少退多少的政策,征退税差的部分需要出口企业来负担。
-应退消费税:消费税实行的价内税,征多少退多少,所以出口企业不需负担此项税收。
美元出口额:美元出口额为FOB价,如果企业以CIF价在一张出口报关单上出口多笔货物,由于企业的申报系统得不到海关的FOB价,则出口美元额不能和税务局的FOB价相吻合。在申报系统为企业录入的美元出口额;在审核系统为出口电子信息的美元出口额
(4)二者的差异分析。由于企业申报系统不能得到海关出口电子信息的美元出口额,因此采用了合计计算的方法。审核系统由于有电子信息美元出口额,采用了逐笔计算的方法。举例证实二者的差异:
××进出口有限公司申报2005年07月01批次出口退税时,在内部数据预审时按审核系统计算,关联号0040852004出现以下疑点:
序号0157:换汇成本(1.06)低于合理下限;序号0158:换汇成本(1.33)低于合理下限;
序号0159:换汇成本(1.72)低于合理下限;序号0160:换汇成本(4.23)低于合理下限;
序号0161:换汇成本(11.68)高于合理上限;序号0162:换汇成本(188.40)高于合理上限;
因同一关联号项下同一商品代码的进货单价不同,每笔出口的换汇成本是按同一关联号项下同一商品代码平均单价计算,造成换汇成本异常。
上述差异的存在反映了如下问题:
如果上述6笔出口在一张报关单上,那么同种商品购进单价差异如此大,税务机关应核实企业的购进情况。
如果上述6笔出口不在一张报关单上,企业应将关联号下的单据尽可能的减少,即将该关联号再进行拆分。
海关提供的出口美元价格与企业实际收到的出口收入有很大的差异。应当引起税务部门对收入情况的重视。
三、按换汇成本考察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它不能综合考虑出口企业的实际状况。企业连续出口,有占领市场保客户、处理老库存等经营性目的,偶然性的亏损是一种正常现象,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用换汇成本考察出口企业只能长期、全年来衡量。换汇成本无法达到快速有效的反应企业有可能的骗税行为。
二是外贸企业很多费用没有提供到退税管理系统,例如国内运费、国内保险费、佣金折扣、财务费用等费用无法准确提供,因此规定的换汇成本上限具有主观臆断性,和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三是进料加工贸易的存在使换汇成本公式不完整。不考虑特殊退税,换汇成本的分析应集中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中的进料加工贸易。目前的电子化管理系统都是按照一般贸易计算的换汇成本,按照换汇成本计算原理,进料加工贸易换汇成本公式的则应略有不同。按现在的方法,委托加工进料加工贸易货物,出口退税的换汇成本的应低于合理下限,因企业的出口总值(公式中的美元出口额)含有进口料件的价值。
四是单一币制计算造成业务失真。换汇成本以美元出口额为参考指标,实际上,我国企业对日本等汇率浮动大的国家出口已经占到很高比例,以美元计算换汇成本会造成业务的不真实。
五是以换汇成本稽查企业没有法律依据。截至目前为止,没有文件规定换汇成本的合理上下限,也没有作为选案、稽查退税评估的指标之一。
四、解决方案
目前,按关联号计算换汇成本,在出口退税的管理上没有更好的指标之前,仍是退税监控不可或缺的。它是控制进货出口关系,规范企业行为一种有效手段。在企业方面,出口企业应根据业务真实情况,将关联号下的单据张数控制到最少。企业实际申报过程中应该按照一定规范录入,例如可以按照一个报关单作为一个最小单位既一个关联号配单录入,这样发生上述错误的概率就会降低,尽量避免多笔进货对应多笔出口业务情况的配对申报。
在税务机关方面,一是协调电子口岸,将电子口岸的数据开放给出口企业,因为报关单电子数据本身就是企业数据;二是应将欧元、日元等主要外币汇率引进到电子化系统中,改变目前的单一币制计算方式,虽然系统已提出类似的想法,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三是改进进料加工换汇成本的计算方法,对进料加工贸易采用合理方法单独计算,改变目前的统一计算;四是采集出口企业综合数据,将企业相关的财务数据和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采集到系统中,做到及时有效的监控。
鉴于国家税务总局出口退税项目开发组目前正在研究优化外贸企业关联号及换汇成本的业务处理规则,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技术支持网站--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上以“如何优化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关联号及换汇成本业务处理”为题,面向全国出口企业及税务机关发起讨论,征集全国意见,关于此部分的详细内容在即将出版发行的《出口退税从入门到精通立体图书》之《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从入门到精通》中有更为详尽的原理及操作技巧的阐述。
第四篇:出口退税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研究
出口退税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我国出口退税制度一直处在一个持续发展的阶段,通过各种出口退税政策对其不断完善。本文就是通过对我国出口退税制度进行概述,分析了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我国出口退税的实施历程,了解到我国出口退税的基本特点。出口退税对于对外贸易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分析了其中的良性影响和不利影响,并对其中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增加我国的对外贸易,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关键词:出口退税;对外贸易;增值税
Abstract:China's export tax rebate system has been in a sta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rough a variety of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This paper is an overview of China's export tax rebate system,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basic content of China's export tax rebate system and China's export tax rebat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a's export tax rebate.The export tax rebate is a huge impact on foreign trad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benign and adverse effects, an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which puts forward some solving measures,The increase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improve our standing in the world, to make our economy develop fast and stable.Key Word:The export tax rebate;foreign trade;value added tax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一、前言……………………………………………………………………2
二、我国出口退税概述……………………………………………………2 1.我国出口退税的基本内容………………………………………………2 2.我国出口退税的实施历程………………………………………………3 3.我国出口退税的特点……………………………………………………4
三、出口退税对对外贸易的影响…………………………………………5 1.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和问题………………………………………………5 2.出口退税对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6 3.出口退税对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7
四、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意义…………………………………………8 1.实行有效地出口退税政策,对产业结构进行改革……………………8 2.平衡区域优势,使整体协调发展…………………………………………8 3.利用出口退税政策,推进加工贸易升级………………………………9
五、小结与展望……………………………………………………………9 参考文献……………………………………………………………………9 注释…………………………………………………………………………10 致谢…………………………………………………………………………10
一、前言
目前,理论界对于出口退税制度一直争议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出口退税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矛盾,所以应该取消出口退税制度。但是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自建立出口退税制度以来,利大于弊,所以应该保留出口退税制度。
除了理论界的争议,在实际中,出口退税制度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由于退税制度不完善,所以出台了不少出口退税政策,以求不断完善退税制度。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对于我国对外贸易有着不同方面的影响,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所以对于其中不好的一面,要根据我国自身的情况,调整出口退税制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对外贸易。
二、我国出口退税概述 1.我国出口退税的基本内容
出口退税就是将出口商品在国内生产的过程中所缴纳的税额予以退还,使出口商品以不包括税额在内的价格销售到国际上,减免了出口商品因为出口税而造成的税务负担。出口退税其中的税额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出口退税帮助各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提高竞争能力,给各国商品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对于本国的出口企业来说,出口退税帮助出口企业降低了出口成本,提高出口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实行出口退税可以帮助增加出口,在实行出口退税期间,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加快或者减缓出口的增长速度。
在我国,出口退税从1950年开始形成雏形。出口退税制度经历长期的历史变革,退税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1994年,出口退税制度是其历史上的标志性时期,在此时期,出口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体制不断健全,随后出现了完善的符合国情的出口退税体制,之前的出口退税制度一直处于低迷的时期,在其进入发展时期,构建的增值税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就现在的局势来看,对外贸易一直呈增长的态势,出口退税政策中出现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促使了出口退税政策的变革。所以,1994年构建的增值税,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必然体现,退税制度随着产生。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出口退税制度一直处于调整的时期,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2.我国出口退税的实施历程
在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950年,政务院颁布一项关于出口退税的法律文献——《货物税暂时条例》,对出口货物退还所缴纳的货物税作出了相关的规定,可以说这个法律是当时我国关于出口退税的第一部法律,从此形成了我国出口退税的雏形。
1958年,我国将出口的商品的货物税、流通税和营业税合并为工商统一税,对于出口的商品不给予退税,从此出口退税制度终止。
1973年,我国对工商税进一步简化,对出口商品不再退税,但是在其出口时相应的也不再征税,出口所产生的盈亏全部由外贸部和财政部负责。
198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钟表等17种产品实行出口退税和进口征税的通知》,从这时候开始对一部分的出口货物实行出口退税制度。
1985年,工商税开始细分,增加了一个盐税,同时将货物税改为产品税。1985年三月,国务院批准《关于对进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规定》,从此标志着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建立。但是当时还没有增值税,所以讲产品税和流转税都纳入到消费税的体系中,退税率不是很高,到1993年退税率也只是11.2%,而且退税规模也不是很大。凡是属于经贸部和其他主管部门的外贸企业所经营的产品都给予退税,退付有中央预算收入;对于工业企业和地方外贸企业所经营的产品给予退税,退付由地方预算收入;对于联合经营的外贸企业所经营的产品,按照法律规定,有参加联合经营的各主体,分别由地方和中央预算收入。
1994年,我国对税收体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实行出口产品零税率,出口退税中的增值税达到17%,出口退税有政府负担。这一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1994年和1995年,两年的时间,我国的出口增长速度飞快,分别为32%和23%。
1995年,我国开始出现出口欠退税的现象。
1996年,为了减少政府负担税额,减少骗税的现象,我国开始对出口退税税率进行调整,将17%的税率下降到3%、6%、9%,当时出口速度大幅度下降,只有1.53%。
1998年,受此时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迅速降低,平均每年只有0.5%。1999年,我国开始逐步对出口退税税率进行上调,纺织品和纺织机械的出口退税税率恢复到以前的17%,出口退税税率平均上调了3%,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产品出口速度增加。2002年,我国开始对生产型企业的自营货物实行免、退、抵税的措施。
2003年10月,国家财政部和税务局颁布了《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并且于2004年开始实行,并且对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由原先的17%、15%、13%、5%四档改为现在的17%、13%、11%、8%、5%五档,出口退税税率平均下调3%。
从以上几个阶段可以看出,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在这几年中进行了反复的调整,而且出口退税税率经历了几个比较大的改变,对出口也有很大的影响。退口退税是在增值税的基础上实行的,但是1994年之前,我国还未有增值税,所以那时的出口退税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在1994年进行改革之后,我国对税制进行了改革,此时是我国出口退税税率最高的时期,但1995年到1998年,受种种因素的限制,税率开始下调,随后通过颁布一些法律,对税率进行上调,此时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3.我国出口退税的特点
我国实行的出口退税是和韩国相同的先征再退的措施,一些西方国家实行的是征退结合的措施,而新西兰则实行即征即退的措施。
总的来说,出头退税是建立在税收体制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先对产品流转税进行征收,就不会出现出口退税。流转税是按各地的管理原则来进行制定的,在我国增值税和消费税法规中的征免税规定只适应于中国,在国外不适合。在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其税收制度上也是具有自主权的。对于出口产品,在不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同时,可以对其进行免征在国内所缴纳的税额。
我国在1994年对工商税制进行全面改革的时候,实行零税率的政策,即征多少退多少。但是的不同税种,零税率的表现也不同,在消费税中,是对生产环节进行征税,所以免税就是零征税。而对于增值税,是对货物流通、交换过程进行征税,所以零征税是各环节的免税额总和。
出口退税对出口货物零税率的要求是在货物实际含税量的基础上的,将出口货物在各环节缴纳的费用全部退给产品出产商,使得出口货物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如果征多退少,或者是直接不退,则会导致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散失竞争的能力。相反,如果征少退多,则会导致退税变成政府的变相补贴,失去了出口退税的意义。
出口退税政策实施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出口退税的国际惯例,还要体现出国家的经济政策。比如对于占出口比重比较小的货物不予以退税,但是对于占出口比重较大的货物则准许退税。对于利用各国之间的价格差异而想要获利的货物和国家禁止的货物,不予退税,从而达到调整出口货物利润和防止资源外流的目的。
三、出口退税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1.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和问题
2007年美国爆发次债危机导致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处在不稳定的时期,但是各国还是认为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存在的,并且认为此时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预计对外贸易量将持续增长,2007年外贸领域开始对对外贸易进行宏观调控,出口量明显下降,进口量上升。对于外贸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改善外贸产品结构。虽然我国在外贸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外贸领域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外贸依存度过高。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所以世界经济对我国的影响很大。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1738美元,依存度达到66.9%,2007年1月到9月期间,依存度高达71%,外贸依存度过高直接威胁到国家经济。首先,外贸依存度过高会给国内经济带来巨大的威胁,其次就是外贸型经济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出口量大幅度减少就会导致国内行业的产能过剩,对新增就业和财政收入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此时就要刺激国内对消费的需求,政府要增加公共财政的支出,降低民众对于经济的不确定性,让民众敢于消费。
②外贸顺差逐年增加。2004年我国外贸顺差是320.9亿美元,但是到2005年我国外贸顺差就达到1020亿美元,2006年达到1774.8亿美元,2007年达到262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以后,外贸顺差增长趋势还是比较明显。外贸顺差不仅各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而且会加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我国贸易收支失去平衡的现象难以解决,2006年到2007年间,国内制定了一系列的减顺差政策。从我国国情来看,抑制出口是减顺差的最好方式,但是减顺差不是减少出口,而是调整出口结构来达到减顺差的目的。①
③我国出口结构需要改善。一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看出口的多少,而是看出口什么。我国商品中技术含量占的比重比较高的产品比较少,外贸依存度过高是因为出口产品利润率比较低,自主商标不足20%,出口的自主商标不足10%。一些产业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就会导致贸易间的摩擦加剧,而且会导致就业压力。我国注意到这一现象,所以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的措施,主要是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引导企业重视对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主要采取的措施是: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量;以自主品牌出口为重点;加强对出口产品的价格监测。2.出口退税对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 2.1.出口退税降低企业的成本
通过对出口贸易进行调节,可以控制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率的调节可以控制企业产品的成本,是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占据一定的优势,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出口贸易成本效应。新经济时代,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出口需求的变化速度非常快,从而使商品在供给结构上产生一定的变化。商品的出口成本就成为外贸发展的关键之一,在成本因素的刺激下,商品供给者在结构上进行调整,使消费者根据商品效应来调节自己的需求。出口退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2.2.商品结构上的调整作用
在出口退税政策改革之后,对出口退税率进行下调,从而使税收愈加成为作为经济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进而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政策的实施,将退税率划分为五个档次,17%、13%、11%、8%和5%,退税率的下降,就要求企业要从自身的内部结构出发,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自身效率,把消极的对外贸易转变为积极地对外贸易,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2.3.显著得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
2005年,国家和地方对财政的分担是由75:25改为现在的92.5:7.5,使地方的财政负担大大降低,财政负担大部分由国家来承担。在原来75:25的比例上,中央补贴给地方政府的款项全部或者大部分全部退还给企业作为出口退税款,所以造成地方政府在出口退税上的积极性不大。但是经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只需负担出口退税额的7.5%.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在负担出口退税的同时,还有剩余的中央补贴,所以提高了地方政府在对外贸易上的积极性,减轻地方财政负担。3.出口退税对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
3.1.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动使外贸企业的风险加大
受现阶段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只有极少数的产品能够享受零税率,由于现阶段退税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所以,现在的产品出口退税率比较低。在国际上,国内的出口退税政策是透明的,在对外贸易中,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只有极少部分是来自于出口退税,所以,在企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下降出口退税率,就会加大企业出口产品的亏损。维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是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能够稳定发展的前提。3.2.企业出口协调机制不完善
对我国出口退税制度上来看,我国出口退税制度中间的环节比较多,而且比较复杂,周期时间长。在退税制度中,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协调能力很差。在具体地方退税工作上,仅仅只有海关、外汇以及国税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体系,其他部门在审批的环节中,则缺乏相互之间的信息流通,使得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工作难度加大,更加难以实现相互之间的联合工作。造成产品在出口退税工作上各环节不连贯,工作过程繁琐,阻碍了出口退税制度发挥其本身的作用。3.3.增加一定产品的出口难度
现在的出口退税政策中,将国家和地方政府所负担的财政比例改为92.5:7.5,地方政府承担的那部分财政,从以前的谁征就由谁来退税,到现在的与当地出口贸易程度相关的计算的模式。所以,当有的企业想要对一定企业进行购并的时候,并为其提供一定的出口额度时,此时地方政府就要对其进行退税,造成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出口退税政策中将增值税中的纳税和退税两者分开,使得出口贸易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抑制了企业出口,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同时还限制了非本地产品的出口,形成了区域保护的新格局,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四、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意义
1.实行有效地出口退税政策,对产业结构进行改革
从出口退税制度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结果上来看,还需要进行改进加强,我国低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还是比较小的,而一些尖端科技产品的出口率相对而言比较低,出口退税的优势不能彻底发挥出来。因此,想要对出口退税制度进行完善,就必须要对不同的产业设置不同的税率,体现各产品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体现出出口退税制度的优越性。
①根据不同产业的密集程度,来确定不同的出口退税率。比如对于劳动密度较大、耗能过高的行业来说,想要低退税率或者是零退税率。原因就是因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往往都是在价格上进行竞争,出口退税制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导致市场紊乱。而且对于耗资高的出口企业来说,在出口时,会导致不能满足内部工业的需要,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出口时,要给予一定的照顾,才能提高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②对于关联度比较大的产业要给予一定的退税优惠,一般关联度比较高的企业,在其领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会产生连锁反应,能够起到很强的带头作用。所以,对关联度大的企业实行退税优惠,能够使其关联的部分得到良性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平衡区域行业经济的作用。2.平衡区域优势,使整体协调发展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只有极少数的地区的加工贸易呈饱和的状态,即使在这些地方,一些高端产品的加工贸易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所以,必须对原有的观念进行创新,扩大加工贸易的区域,引导加工贸易向腹地发展。鼓励东部发展空间比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间地带发展,并延伸到西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于发展较早的沿海地区,提高加工贸易水平,进入国际技术贸易平台。长三角等地可以成为研发高科技产品的地带,东北地区可以发展制造业,中西部地区则发展资源产品。高级科技加工产品地区比较少,而且具备高级形态的加工贸易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所以,首先要从理念上进行创新,以比较优势的原则发展基础,进行达到整体上的发展,做到经济合理分配,逐步将高新科技发展到中部地带。东部地区重点发展制造行业,而西部地区则重点发展资源产品和农产品。对于东部地区发展已经达到饱和,但是还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行业,则将其引到中西部地区,平衡内部经济。在处理沿海地区经济的调控工作上,提高技工技术,加强整体的竞争能力,步入国际化市场领域。而对于传统知识密集的地区,应该根据其成熟的文化底蕴,可以将其规划为知识密集产品研发地区。对于老工业区,则将其规划为高新技术研发地区。
3.利用出口退税政策,加快加工贸易升级
我国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以出口退税促进加工贸易的内部改革。但是,同时还要制度一些相关的政策,鼓励国内一些企业加入到国际化发展的平台上,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比重,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相关政策鼓励加工贸易和新产业的发展,但是同时不能忽视传统工业的产业结构改革,从而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五、结论与展望
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经过这几年来的调整,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但是其中还是会出现一些矛盾。在对外贸易中,出口退税制度一直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出口退税制度对对外贸易既有良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所以需要的是我们能牢牢把握住好的一面,积极展开对外贸易工作,把我国一些产品推销到国际市场上。对于其中不利的一面,应该积极找到问题所在,采取有效地措施,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贸易也是必不可少,搞好出口退税制度,帮助我们做好对外贸易工作,使我国产品能够进入到国际市场,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力平.浅谈中性与非中性出口退税制度[J].税务研究,1996.[2] 茅于轼.出口退税未必合适[J].大经贸,2001(4).[3] 朱艳.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效应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22).[4]黄衍电.出口退税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J].涉外税务, 2006 , 4.30 [5]姚志军.出口退税管理工作的改进[J].经济论坛, 200 5, 17
[6]易凯.对出口退税机制存在的问题剖析及建议[J].税务研究, 200 6, 3 [7]杨之刚.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J].税务研究, 200 4, 10 [8]尹音频.对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反思[J].当代经济研究, 200 2, 6
[9] Liam Ebrill , Michael Keen , Jean 一Paul B od in , and Victoria Summers.The allure of the value-added tax.http ://,2001-03-11
致谢
在此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感谢她在百忙之中,一次次指导我完成毕业论文,一次次帮助我修改我的论文,直到毕业论文最后定稿,让我感动的是她严谨的精神和对学生的关怀。
我还要感谢帮助我完成毕业论文的同学们,是他们在我论文工作中,给予我帮助,在我写毕业论文时,对我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她的刻苦追求学业、孜孜不倦的精神让我值得学习。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在校的老师对我的关心,使我能够有毅力完成学业。
第五篇:出口退税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分析
《 出口退税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分析 》
文献综述
自加入WTO后,外贸顺差呈持续增长势头,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得流动性充裕,在出口退税的政策制度制定上,影响因素呈多元化,而对出口退税率的调控、政策制度的改革,对外贸行业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仅从以下几方面对出口退税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分析做一阐述。
一、出口退税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出口货物退(免)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交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郇恩年在《出口退税调整对电工电器行业的影响》中指出,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力,扩大出口创汇。
(一)提高出口货物的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合理利用出口退税政策能使外贸出口生产企业恢复与其他各国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使外贸出口生产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空间。朱宇在《出口退税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中指出,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
(二)增强出口创汇和外汇储备能力
夏洋在《出口退税的经济效应分析》中提到,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强出口创汇和外汇储备能力。极度大地增强调节国际收支及国际清偿的能力,保证了汇率的稳定,维护了国际信誉,为出口贸易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口国内紧缺的物资和设备提供了资金,为对外贸易全方位、多元化、高速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国际销售市场,从而又带动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出口退税在对外贸易中的影响
(一)我国出口退税的发展历程 中国税务报在《1994年至今出口退税政策7次大调整》中指出,回顾以上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一直以来以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项税收调控措施。每次调整都是围绕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通过调整征退税率差,发挥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杠杆作用,实现国家的一系列特定经济政策目标。
王小宾在《我国出口退税管理问题研究》中提出,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国家零星出台了一些关于出口产品退(免)税的规定,对部分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文革期间,取消了对出口产品退(免)税的规定,税收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割断。1979年国家开始下放对外经营权,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1980年底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关于进出口商品征免工商税收的规定》,1983年7月财政部下达《关于钟、表等17种产品实行出口退(免)税和进口征税的通知》,1984年10月,国务院颁发《产品税条例(草案)》。这一时期的退税政策,因受政治等因素影响,政策缺乏延续性、变动较大,而且主要是时断时续的财政补贴措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出口退税。
(二)我国出口企业受到出口退税率上调的影响
苏金磊在《论出口退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中指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增长较上年回落了8.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的大幅回落,对我国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劳动就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事实上,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已经分别提高了部分纺织、轻工、机械、电子等行业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立俊在《出口退税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探讨》中指出,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出口贸易量的增加起到很大作用,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期间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率和成本为反方向变化,出口退税率越高,产品的成本出口价就越低,企业从商品本身所获得的预期利润就会越大,而且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质的提升,从而增强国际市场空间,创造出更多的出口额度。
陈丽云、肖志民在《浅析出口退税率上调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中指出,对某些商品,提高出口退税率也不一定能扩大外部需求,相反只会将部分利益输送给进口方,并且可能加剧国际市场竞争恶化,侵害出口企业的利益。
吴佳珂在《我国出口退税对反倾销影响研究》中指出,出口退税率的提高,虽然使商品以较低的价格优势流入国际市场,提高综合实力进而扩大我国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但随着退税率的不断上升出口商品的价格会更低,势必会带来各国间的贸易摩擦。由于低价出口带来的竞争使我国数次面临着反倾销指控,加剧了欧美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频频的遭受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给出口贸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三)我国出口企业受到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
祖素梅在《现行出口退税政策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中指出,下调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引导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从技术优势、产品质量、增值服务上占领国际市场,真正盈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出口企业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更多地通过市场竞争的方法,培育与发展其竞争力,短期可能是有损的,长期则是有利的。出口退税率的下降,将降低企业的获利空间、生存空间,有利于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摆脱部分出口产品低价竞争的局面,而且为规模大、实力强的出口企业提高更多的市场机会。只有经得起宏观调控的企业,才能成熟地走向市场。
宿磊在《我国出口退税制度效应、问题及完善》中指出,下调出口退税率实际上就是一种“中长期利好”。到现在为止我国的出口结构仍然停留在初级产品的层次,过于关注价格的竞争,会出现有些商品的出口数量迅速增加,但是出口的金额却停滞不前甚至于会有减少的现象。而有一些出口商并不考虑如何去使商品更加的盈利,反而仅仅指望产品的出口退税来挽回生产成本,所以对出口退税率进行适当的下调,会从根本的技术、产品质量再到后续的增值服务等各个方面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从根本上指引企业增加产品附加的价值,从而实现真正实盈利的目的。
陈聪在《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中指出,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直接提高出口企业对于出口商品的成本和定价,进而影响了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出口。
王丁在《我国出口退税相关问题研究》中指出,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会导致行业间的竞争加大。近些年,国内的市场达到饱和状态,促使各企业加大力度开发国际市场,力争增加出口订单。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会使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界。降低出口退税率,必然会增加产品的出口成本,如果企业为了维持原有利润来提高产品价格,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一旦出现失去客户这种情况,就会有相当一部分的产品会由出口转向向国内内销,使国内市场原本竞争就激烈的形势更加严峻,加剧国内市场饱和,激烈的价格战再次得到升级。
三、我国出口退税在实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退税政策变化频繁
韩媛媛和高德步在《1994年以来出口退税率的过度调整及其原因》中指出,考察中国出口退税率变化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1994年以来出口退税率调整存在过度倾向。从表面来看,调节出口规模、减轻中央财政压力和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政策目标是出口退税率过频过大调整的原因,但是问题的根源还主要在于出口贸易调控工具的有限性、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的不彻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体系的不健全。
(二)不尽合理的出口退税超基数财政共同负担机制
王智慧在《出口退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中指出,退税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的体制容易造成退税资金不到位;出口激励机制受到阻滞;政策的多样性,增加了出口退税管理的难度。
(三)出口退税征管体制中存在“征退分离”问题
孔祥平在《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出口退税在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首先,出口退税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存在问题。出口退税涉及外经外贸、海关、税务、工商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而部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协作配合不到位,电子信息化手段不衔接,容易产生管理上的灰色地带,给骗税分子以可乘之机。
四、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的对策
(一)尝试“工贸一体化”路线
张小红在《浅谈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面对传统的出口产品,出口企业可以摆脱现在使用的贸易方式,实行工贸一体化的路线。尝试着改变现有的来料、进料,以及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成为新的经营方式——向国外延伸的方式,利用贸易区域的员工在国境内独有的生产产品享有免配额、免税额的相关优惠来减少产品的成本进而实现加大产品利润的目的,而且不仅仅减少了贸易上的风险而且大大的拓展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加强了在供给市场上的优势。更正规合理地避开了出口限制措施和出口退税风险。
(二)建立完善的征管体系
陈庆萍在《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分析》中指出,政府有必要进行征退一体的征退税体制,可以建成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出口退税机制,来解决出口退税工作中退税不积极,效率低下的问题。总结缘由,一方面,由于办理手续繁琐、各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协调,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另一个方面机制上面存在严重的缺陷。,我国出现“征退分离”现象,造成了退税工作进行困难。是因为国家征税机关与退税机关不统一。同时,不法分子利用“征退分离”的机制进行骗税行为。因此,当务之急是大力推进征管改革,强化税收管理,执行中要重检查、重处罚。如果税款的征退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必然会引起财政紧张,也谈不上什么退税可言。所以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征退一体化的新型征管结构。才能使出口退税严密的可监控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