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单检查在出口退税案件检查中的重要性和检查方法
提单检查在出口退税案件检查中 的重要性和检查方法
我国是一个外贸出口大国,为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和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对出口货物所含的在国内环节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予以部分或全部退还,出口企业早已把出口退税作为利润来源,相当部分的出口企业的出口收入与成本是倒挂的,只有加上出口退税才有利润。出口退税制度在外贸出口中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极大地鼓励了我国外贸的发展,但就是这个制度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视为其发财致富的途径。近年来出口骗税案件层出不穷,外贸企业为了自身的蝇头小利臵国家法律而不顾,出口卖单、真代理假自营、变更出口货物品名、低值高报等,为骗取出口退税提供了平台,导致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
根据规定,出口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出口资格和报关单、外汇核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等一整套合法单证才能从退税管理部门取得出口退税,取得了出口退税就意味着其已经具备了一整套合法的单证并在账面上做自营处理,报关单可以作为有货物报关出口的证据,外汇核销单可以作为其有经济利益流入的证据,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作为有货物购入的证据。那如何才能揭开其层层合法的面纱,还原其真实面目,是查处出口退税案件时摆在税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对外 1 贸出口业务进行深入了解后,我们把目光转向出口国际货运环节,提出了通过查国际货运单证—提单查真实的货物出口情况的检查方法
提单是国际货运业务的法定凭证,其中含有出口的重要信息,对于出口退税案件检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货运包括海运、空运、陆路运输、国际快件等方式,其中海运最为普遍,占出口运输的80%以上,我们主要阐述海运方式下的提单检查。
一、何为提单。
我国《海商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提单中载明的向记名人交付货物,或者按照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货物,或者向提单持有人交付货物的条款,构成承运人据以交付货物的保证;第十二条规定:货物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后,应托运人的要求,承运人应当签发提单。海运提单(MARINE/OCEAN B/L),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收到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的一种货物收据,二是承托双方运输契约成立的凭证,三是收货人在货物到达地提取货物的物权凭证。明确了海运提单在国际货运中的物权凭证地位,除电放外收货人必须持有提单正本才能从船东手中提取货物,提单中的不记名提单还可以背书转让,谁持有提单,谁就可以提货,承运人交付货物只凭单,不凭人。海运提单按签发人不同可分为船东提单MASTER B/L和货代提单HOUSE B/L。
出口海运流程图
FOB价外商指定货代交付MASTER BILL委托货代交付MASTER BILL委托船东接受货代委托开具船东提单交付国内货主HOUSE BILL委托小货代交付HOUSE BILL具有一级货代资质的货代开具HOUSE BILL委托交付MASTER BILL
二、提单检查在出口退税案件检查中的重要性
提单含有出口的重要信息,在出口退税案件的检查中,提单对我们查清真实的出口交易和货物情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提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
国际货运行业是一个发展很成熟、行业规范十分严谨的行业。从二十世纪初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国际货运业也极大地兴盛,制订了 《海牙规则 》、《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等世界性的行业规范,我国也出台了《海商法》对国际货运规则进行了规范。提单是国际货运行业签发的法定单证。具有严格的格式,其行业规则对提单的定义与关系人、功能、提单的内容与填制、提单内容、提单的分类、提单的签发、提单的确认以及更正、流通性 都做了规定。
(二)在我国从事国际货运的承运人和具有无船承运资格的货代公司都是规模大且管理规范的。以福州为例,运量最大的国际货运的承运人即船东是马士基、商船三井、太平船务、美国总统等国际性的大公司,其内部管理也较规范,其出具的证据也具有可信度。
(三)国际货运在外贸出口业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提单含有出口的重要信息。提单正面内容,一般包括下列各项:
1、货物的品名、标志、包数或者件数、重量或体积,以及运输危险货物时对危险性质的说明(Description of the goods,mark,number of packages or piece,weight or quantity,and a statement,if applicable,as to the dangerous nature of the goods);
2、承运人的名称和主营业所(Name and principal place of business of the carrier)
3、船舶的名称(Name of the ship);
4、托运人的名称(Name of the shipper)
5、收货人的名称(Name of the consignee);
6、装货港和在装货港接收货物的日期(Port of loading and the date on Which the good were taken over by the carrier at the port of loading)
7、卸货港(Port of discharge);
8、多式联运提单增列接收货物地点和交付货物地点(Place where the goods were taken over and the place where the goods are to be delivered in case of a multimodal transport bill of lading)
9、提单的签发日期、地点和份数(Date and place of issue of the bill of lading and the number of originals issued)
10、运费的支付(Payment of freight);
11、承运人或者其代表的签字(Signature of the carrier or of a person acting on his behalf)。
提单背面的条款,作为承托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多则三十余条,少则也有二十几条,这些条款一般分为强制性条款和任意性条款两类。对出口退税案件检查意义不大,可以忽略。
三、检查方法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提单并没有纳入海关控管的范围之内,虽然税务部门要求出口企业将提单作为出口备案单证保管备查,但那些卖单或变更品名、以少报多的出口企业为了在形式上保证各种单证的内容完全一致,往往会采取伪造提单的手段,一台电脑,一 套软件,一台打印机,套用提单样本格式填写上与报关单内容一致的信息就伪造出他们所需要的提单了,作为备案单证欺骗税务部门。而税务部门长期以来对备案单证包括提单的检查并未重视,税务人员对提单的了解并不深入,即使检查也流于形式,很难识别出其真伪。如何才能判别提单真伪,又如何才能取证到真实的提单,对真实的提单有如何检查呢,有以下几点:
(一)准备工作:从进出口退税系统中导出电子数据,形成出口与进项发票两个数据库,制作形成EXCEL表格。其中出口数据库字段主要包括:关联号,报关单号,所属年月,申报批次,申报序号,出口日期,核销单号,海关关别,指运港,提运单号,商品代码,商品名称实退税数量,美元离岸价,退税率,退增值税税额等;进项发票数据库字段主要包括:关联号,申报年月,申报批次,申报序号,进货凭证号,供货方纳税号,开票日期,商品代码,商品名称,退税率,计税金额,税额,退增值税税额等。这两份数据库唯一相同关联的字段是“关联号”,通过这条相同“纽带”,我们建立了购进货物-报关出口-退税流程表(如图3-5),把出口数据库和进项发票数据库关联起来,这个流程表在案件检查中起到非常关键的基础数据支持作用,我们就可以在表内设定任何案件检查所需要条件,例如海运提单,报关单号,核销单号,集装箱号等查找到相应报关情况、进项增值税专票数量,金额,税额,退税额等。
出口数据库(图3)
进项发票数据库(图4)
两者数据库通过关联号对应(图5)
(二)取证真实的船东提单(MASTER B/L)把我们知道了提单对出口退税案件检查的重要性后,就要取证取证真实的船东提单。具体取证方法为:一是电子数据的取证。首先,将出口数据库的资料按海关关别进行甄选,分别制作隶属各地海关关 别(例如厦门海关,深圳海关,上海海关等)的EXCEL表格(图6),表格的具体信息要包含关联号、关区、报关单号、出口日期、提单号、集装箱号等,为外调协查做好准备;其次,了解每个关区海关的出口集装箱码头有几个和各自地点,如,从厦门海关出口的集装箱码头主要有海天码头,海润码头,嵩屿码头,象屿码头,国际码头,国贸码头;然后,赴关区所在地在当地税务机关协助下联系码头财务主管,把(图6)EXCEL表格交予对方,要求码头以提运单号和集装箱号为查询关键字,搜索出属于本码头业务的数据,查找出集装箱号,船东公司名称,船代公司名称,拖车公司名称,拖车车牌号,装货地,委托单位,付款单位等信息,将码头提供的上述信息增加填写在EXCEL表格中,汇总到(图6)EXCEL表格;最后,按船运公司名称为条件筛选出属于各个船运公司的数据(如图7),再以统一通知这些船运公司开会或者分赴这些船运公司的方法,要求船运公司协助提供海运提单复印件并盖公章,并在EXCEL表格中标出此海运提单货代公司名称,再汇总到(图6)EXCEL表格中,形成数据完整的最终汇总表(图6)。
各船运公司表格(图7)
二是纸质证据的取证。在码头取得船东公司、船代公司名称以及集装箱号等信息,将该信息交给相应的船运公司、船代公司、拖车公司,要求其提供纸质的船东提单。
(三)将取证到的真实船东提单与出口企业的备案提单进行比对 比对工作分为2步。一是配单,要将取证到的真实船东提单匹配到相应的出口企业的备案提单。配单的方法是:按船东提单上的集装箱号查找到与之相同集装箱号的出口企业备案单证进行逐单匹配;二是比对。将匹配好的2份提单以及报关单进行比对,是否一致,正常情况下出口企业的备案提单应船东提单的复印件,2者应该完全一致,如果发现存在备案提单内容提单与报关单一致,但与船东提单不符的情况,说明出口企业的备案提单或者是货代提单HOUSE B/L或者存在伪造的嫌疑。
(四)鉴定出口企业的备案提单 的真伪
在经过前3步后发现出口企业的备案提单与船东提单不一致,就必须对出口企业的备案提单进行真伪鉴定。具体方法为:因为我们进口处退税系统中与海关码头均没有货代公司的名称,程序就不能按照查船东提单步骤进行,而应该需要对出口企业已有的备案提单进行复印,要求企业进行盖章确认。并组织人员对备案提单复印件进行逐单录入工作,以出口数据库EXCEL表格为基础,录入出口货物报关单和备案提单上的信息(如图8-9),包括随附单证号,集装箱号,货代提单号,指运港,货物品名,数量,货代公司名称(英文)。以备案提单上“承运人或者其代表的签字(Signature of the carrier or of a person acting on his behalf)”栏上的名称为归集条件,对出口数据库表格进行重新筛选整合。因为提单上的名称全部是英文的,必须得通过网络搜索和询问相关人员等手法查到中文名称,然后通过CTAIS系统中查询到公司相关地址和联系方式,最终可以拿着“承运人或者其代表的签字(Signature of the carrier or of a person acting on his behalf)”栏上的公司要求其对该提单鉴定真伪,并出具说明鉴定结论。出口报关单(图8)货代提单(图9)
(五)真实提单的检查方法。对真实的提单我们可以通过比对提单上的信息与申报出口退税的信息发现是否存在卖单、真代理假自营、变更品名、以少报多等情形。在出口退税案件检查中,提单中的 shipper、consignee、Description of the goods、umber of packages or piece、weight or quantity等信息是至关重要,具体检查方法:
1、提单上shipper栏填写的是托运人(发货人)名称,由于提单的物权凭证性质,提单上的shipper一般就是真实的货主,即真实的出口方。在出口退税案件检查中,我们可以比对提单上的shipper和申报退税的出口企业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存在卖单或真代理假自营。
2.提单上consignee栏填写的是收货人名称,即国外客户,我们可以比对提单上的consignee和出口发票上的国外买方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存在真实的出口交易。
3.提单上Description of the goods栏填写的是出口货物品名,由于提单的物权凭证性质,国外客户要凭提单收货,船东也是对提单上的货物承担责任,所以提单上的品名是真实的出口货物品名,我们可以比对提单上的Description of the goods和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品名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存在变更品名,将不能退税的货物或低退税率的货物改为可以退税或高退税率的货物骗取出口退税款。
4.提单上umber of packages or piece、weight or quantity栏填写的是出口货物的件数和毛重,我们可以比对提单 上umber of packages or piece、weight or quantity和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数量,来判断是否存在以少报多骗取出口退税款。
福州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
2012年6月21日
第二篇:出口退税检查指南
一、检查对象
(一)自营或代理出口外贸企业(以下简称“外贸出口企业”);
(二)自营或委托出口自营生产型企业(以下简称“自营生产出口企业”);
(三)供外贸出口的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外贸出口供货企业”);
二、检查
一般检查2012年至2013年两个的税款缴纳情况,有涉及税收违法行为的,应追溯到以前,或延伸检查2014。
三、检查重点
(一)外贸出口企业检查重点
1.是否存在违反财税〔2013〕112号文规定取得退税行为(延伸检查2014时)。
2.对出口企业经海关报关进入国家批准的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域)、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下统称特殊区域)并销售给特殊区域内单位或境外单位、个人的货物,检查是否存在违反财税〔2012〕39号文规定取得退税的行为。
3.是否存在假自营、真代理等“四自三不见”行为骗取出口退税行为。一是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国税发〔2006〕24号文第二项列举的七种违规行为。二是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异地报关、舍近求远报关行为(报关地、供货地、出口企业地分处相距较远的不同省份或地区;或者,其进项发票来自紧靠出口口岸的专业市场的),从而违规取得发票或骗取出口退税。三是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从商贸企业购进出口货物后再报关出口的行为,特别是体积小、价值高的产品,从而违规取得发票或骗取出口退税。
4.是否存在多申报出口退税行为。重点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有无采取以下手段,造成多申报出口退税行为:一是出口与进项计量单位不一致,折合数量申报出口退税。二是同一笔出口业务或同一出口商品涉及多个供货方。三是按商品扩展码多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四是出口换汇成本过高出口货物。五是委托加工出口货物和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未按规定办理免税证明。
5.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是否申报纳税。
(二)自营生产出口企业检查重点
1.是否存在违反财税〔2013〕112号文规定取得退税行为(延伸检查2014时)。
2.对出口企业经海关报关进入国家批准的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特殊区域,并销售给特殊区域内单位或境外单位、个人的货物,检查是否存在违反财税〔2012〕39号文规定取得退税的行为。
3.计税出口销售收入的准确性。一是检查计税出口销售收入依据是否与企业账面外销收入一致,是否存在少记、漏记、瞒报出口销售收入等情况。二是检查对红字冲减出口销售的“运保佣”,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虚设“运保佣”项目转移企业利润行为。三是检查退关退运的出口货物是否按规定冲减出口销售收入,是否存在未退运的出口货物冲减出口销售收入行为。
4.“运保佣”项目的真实性。一是检查企业发生的运费、保费所获取的支付凭证是否真实,是否存在接受虚假票据的情况。二是检查企业发生的运费所列支的范围是否扩大、保费对应的险种是否属货物运输保险。三是检查企业佣金的支付形式、合同(协议票据)、方向(与收款人关系)和佣金率的比率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虚设从而转移企业利润。 5.进口保税料件核算的准确性。一是检查核实企业实际进口料件与进口报关单上注明的商品名称、数量、价值是否相符,有无高报、多报等情况。二是检查核实进口料件流向是否合理,即其进口、存储、转让、转移、销售、加工、使用、出口等是否符合海关有关管理规定。加工后的成品是否全部出口;手册核销申报的边角料、剩余料件和残次品、副产品耗用的进口料件金额与实际发生是否一致。三是检查核实进料复出口货物的进料实际单耗与报关核销单耗是否一致,对实际单耗低于报关核销单耗标准的,多余进口料件是否如实申报。四是检查核实进料深加工结转情况,对进口料件的转入、转出是否如实申报。五是检查核实有无发外加工情况,外发加工运回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等是否如实申报,有无将加工贸易货物转卖给承揽企业。6.使用出口商品编码是否准确。检查出口企业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后其自产的出口货物是否使用不同的商品编码,是否存在将低退税率出口货物按高退税率商品编码申报。 7.外购出口货物申报免抵退税是否符合规定。一是检查出口企业是否将外购货物按自产货物申报免抵退税。二是检查出口企业外购出口货物是否符合总局规定的四种视同自产货物的范围。
(三)外贸出口供货企业检查重点
1.是否存在违反财税〔2013〕112号文规定的违法行为(延伸检查2014时)。
2.是否具有所销售货物的生产能力,生产厂房和生产设备与其生产的货物、产量是否符合逻辑。
3.是否发生生产所必需的费用,如工资薪金、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等。4.进项发票是否有棉花等免税农产品,是否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 5.是否存在委托加工经营行为。
四、检查方法
(一)外贸出口企业检查方法
1.违反财税〔2013〕112号文规定取得退税行为的检查(延伸检查2014时)
(1)查找外贸出口企业发生增值税违法行为对应的出口货物劳务服务,检查其是否视同内销征收增值税(骗取出口退税的按查处骗税的规定处理);出口企业发生2次增值税违法行为的,检查自税务机关行政处罚决定或审判机关判决或裁定生效之日的次日起,是否其出口的所有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的货物劳务服务,改为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2)汇总外贸出口企业购进货物的供货纳税人,如果有属于办理税务登记2年内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或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年内注销税务登记的(本地的可通过CTAIS查询,外地的可提请总局提取相关数据信息,或函请相关主管税务机关核查),则核查外贸企业是否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一是使用上述供货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申报出口退税,在连续12个月内申报退税额达到200万元以上(含本数),或占该期间全部申报退税额30%以上;二是连续12个月内使用3户以上上述供货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申报退税,且占该期间全部供货纳税人户数20%以上。若符合,则进一步检查该外贸企业在24个月内出口的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的货物劳务服务,是否改为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3)通过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等方式,查找被查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在有增值税违法行为的企业或税务机关重点监管企业的名单中;若在名单中,则核查其出口的货物劳务服务,在出口环节退(免)税时,除按现行规定管理外,是否实行增值税“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管理(增值税税率为17%和13%的货物,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的预缴率分别按6%和4%执行)。
2.出口货物至特殊区域的检查
(1)按照企业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的运抵国(地区)是否为中国,判断这类报关单出口的货物是否出口至保税区等特殊区域;
(2)确认出口货物的真实性。去出口报关单上注明的货代公司(物流公司)实地核实如下内容:一是有无出口货物。二是若有出口货物,则核实其商品代码与出口产品是否相符,价格是否合理,退税率是否准确。
(3)确认进口货物的真实性。去进口报关单上注明的货代公司(物流公司)实地核实如下内容:一是有无进口货物。二是若有进口货物,则核实其商品代码与出口货物的商品代码是否一致,其进价是否与出口货物的商品价格相匹配,是否存在“高出低进”的情况。
(4)请货代公司(物流公司)提供的资料:代理出口(进口)货物业务流程(SOP)的情况说明;代理合同(含报关委托书)及代理明细账;电子账册(账册表头、进口料件表一栏盖有公章);核算项目明细账;委托代理付款证明(单据);出口(进口)装箱单;外销发票(价格在海关备案,可与进口价格核对);保税仓储运输委托单等。
(5)调查作为购买方的特殊区域内企业,核实有无进口货物,若有进口货物,则核实其商品代码与区外出口货物的商品代码是否一致,其进价是否与出口货物的商品价格相匹配,是否存在“高出低进”或空箱运转“一日游”的情况,调取相关进口单证资料。3.采取“假自营、真代理”方式骗取出口退税的检查
(1)查找“假自营、真代理”等具有“四自三不见”特征出口业务。通过《出口退税信息管理系统》将出口企业出口相关产品所有出口明细数据汇总,通过以下五种方法查找:一是了解企业机构设置和业务人员构成情况,查找企业出口业务是否借权挂靠等不属于该企业自营出口的业务。二是了解境外客户信息,结合业务人员经办出口业务具体情况,比对被查企业出口业务,查找不属于被查企业自营出口的业务。三是按运编号汇总出口货物经营费用,查找运编号项下没有发生经营费用或虽发生但明显不合理的出口业务。四是通过《出口退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口企业已申报的出口退税数据提取毛利率数据,查找毛利率偏低的出口业务(一般代理出口的业务,外贸公司每美元出口获取0.2元人民币以下,折算为毛利率为3%左右)。五是查找新增出口业务和国内供应商所对应的出口业务。
(2)询问相关人员,了解出口业务全过程。询问所有涉及出口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如:向国际业务部门询问业务的发生与洽谈、货物的种类与价格构成、合同的具体条款和相关约定;向国际结算部门询问客户信息的审核、资信调查与动态跟踪管理情况;向信用管理部门询问信用限额申请与出口信用保险情况;向单证管理部门询问单证缮制、单证审核、托单管理、相关许可证明的审核与办理等情况;向财务核算部门询问资金流转、货款收付与跟踪结汇情况;向物流储运部门询问货物的运输、仓储、订舱、装箱、理货等流程情况及货代公司资质审核情况,等等。
(3)外围调查取证函调。一是向各主管机关取证。主要包括海关、商检、外管和其他税务机关。二是向其他机构或公司取证。如: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信保)调查海外买方的资信情况,向备案单证(如海运提单)签章单位调查备案单证真假情况,向报关行调查企业出口货物的报关情况,向货运公司调查企业出口货物的装运提付情况,进一步追查真实货主信息,等等。
(4)凭证资料的审核、比对与分析。一是对已收集的外销合同、国内采购合同、出口退税申报单证(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口收汇核销单)、企业备案单证和企业内部自制的凭证等各种原始凭证资料的审核。二是在各种凭证之间,对照正常业务流程以及通过多渠道反映的出口货物品名、规格、数量、单价、总价等方面进行逻辑关系比对。三是分析出口交易的真实性。通过对出口货物的货物流、资金流和票据流的分析,进一步判断被查的出口业务是否真实。 4.异地报关行为骗取出口退税的检查
通过对企业出口退税明细申报表进行分析、筛选,查找出异地报关的出口业务。按以下方法开展检查,以核实出口货物是否真实存在,出口业务是否真实发生:一是检查相对应的出口合同;二是到供货商进行实地调查或进行发票协查;三是了解异地报关出口货物的操作流程;四是重点去货代公司了解办理该批出口货物的货运代理全过程;五是核查其进项发票是否来自紧靠出口口岸的专业市场。
5.从商贸企业购进出口货物骗取出口退税的检查 外贸企业从商贸企业购进货物后再报关出口的行为,对此类出口业务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检查:一是摸清该批出口货物的货款支付情况。二是到商贸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三是了解国外客户的信誉情况。四是向被查企业了解该批出口货物的操作过程。五是去货代公司了解办理该批出口货物的货运代理全过程。 6.多申报出口退税项目的检查
(1)计量单位不一致折合数量申报的出口货物的检查。一是核对同一关联号项下的报关单上注明的数量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与申报的电子数据是否一致。二是核对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货物明细单、运输单据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出口货物名称、出口金额、出口数量、出口单价等是否匹配。三是计算该笔出口货物的进货换汇成本(进货金额/美元金额)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标准),超过上限时,存在多退税情况,可能部分进货票已开但货未出口,企业多申报进货。
(2)同一笔出口业务涉及多个供货方的检查。一是根据申报的退税凭证及发票号(大多数外贸企业填运编号)等相关资料,要求被查企业提供相对应的内外销合同,检查人员根据已签订的内销合同,判断用于申报退税凭证上的供货商是否为被查企业的合作伙伴。二是检查同一关联号项下所出口的货物,是否属同一笔出口业务,出口的时间、出口货物名称、出口总额、境外客户是否相匹配。三是分析同一关联号项下所涉及的供货方销售的货物,相互之间有何关联,与境外客户签约所指的货物是否一致。对不一致的,都要延伸到供货方,重点调查供货方的生产能力。(3)按商品扩展码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的检查。检查人员可通过《出口退税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进货明细数据”,对照商品扩展码进行查找,确定相对应的申报年月及申报序号,进而查找原始退税凭证。一是根据“申报年月+序号”查找企业已申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对照海关编码,分析判断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物名称应适用的海关编码。二是当检查人员认定的海关商品编码与该企业申报出口的海关编码不一致时,可到海关、货代公司进行调查,或向专门行业协会咨询,通过多方调查确定相对准确的商品编码。三是到供货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一方面向当地主管税务部门了解如何管理供货方销售该货物,增值税税率的认定情况等;另一方面了解该出口货物的生产过程、原材料耗用及采购情况等。
(4)出口换汇成本过高出口货物的检查。一是审核被查企业申请人工处理时所陈述的事实是否合理;二是检查该笔出口货物的真实性。
(5)委托加工出口货物的检查。一是检查外贸企业申报的委托加工出口货物是否真实,检查企业与开具加工费生产企业是否签订了加工合同,加工的品名、数量、加工期与实际是否相吻合,核实所购的原辅材料与所加工的货物之间关联点。二是实地到加工企业进行调查:加工企业是否具有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入库的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的记录,车间领用材料的记录,将加工货物运至机场、码头、港口等地的运输记录等。三是通过出成率(成品数量与主要原材料之比)来检测出口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是否合理,出成率高于本地区同行业水平的,说明申报出口货物的数量不足或者虚增了原料数量,可能存在骗取出口退税行为。四是检查加工费发票上注明的数量与实际出口数量是否一致;检查申报退税的凭证中,有没有加工费的发票,特别是当原材料所适用的退税率高于出口货物的退税率时,更应检查加工企业开具的发票是否符合规定,外贸企业申报的退税率是否准确。五是检查开具原辅材料上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纳税人与实际销货单位是否一致。
(6)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检查。一是查清被查企业从事的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所采用的材料核算方式。检查人员可根据主管退税税务部门已出具的《外贸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所对应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上的手册号,与进料加工贸易海关信息比对,核对一致的为作价加工形式,不一致的为不作价调拨。二是进料以作价形式加工的,检查作价的进口料件是否低于进口时的到岸价格,造成少计算抵扣税款;申报的进口料件征税率是否准确,初级工业品是否以农产品名义按13%征税率申报;是否存在申报办理免税证明时复出口货物的商品代码与报关出口不一致,且按低退税率申报,造成少计算抵扣税款的情况。三是进料以不作价形式调拨的,检查该笔进料加工业务是否己开具了销售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加工企业是否与被查企业签订加工合同,加工的数量、品种是否如合同所签;是否取得加工费发票;其他辅料的进货凭证是否合理合法;将调拨的进口料件还原,重新计算该批复出口货物的出口换汇成本。
7.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有无申报纳税的检查
一是检查视同内销征税出口货物的范围。二是检查视同内销征税出口货物的纳税申报情况。将全部属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与企业实际申报情况进行比对,检查是否存在未申报纳税的出口货物;将己申报纳税的出口货物,其应申报所属期与实际申报所属期进行比对,检查是否存在迟申报的情况。三是检查视同内销征税出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包括:检查已申报纳税出口货物的计税依据是否准确,要与企业账面收入金额、发票开具金额、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额以及海关电子信息进行比对,是否存在少报出口收入的情况。检查申报抵扣的进项凭证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将已申报退税或办理代理出口证明的进项凭证用于抵扣;申报抵扣进项凭证上注明的货物名称、数量、金额与出口货物是否相吻合,是否将其他出口货物的进项凭证用于申报抵扣;已抵扣的进项凭证是否在规定期限内申报,超过期限抵扣的进项凭证是否到其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征税货物进项税额抵扣证明》。8.关注:同一个法定代表人同时开办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内贸)和外贸企业等不同类型的多家企业的,其在同一口岸出口、以FOB价结算(一般为外商指定货代)、出口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有多个、且相应货代有多个的出口业务。特别是近几年新成立、年出口额很大的外贸企业。
(二)自营生产出口企业检查方法
1.违反财税〔2013〕112号文规定取得退税行为的检查
(1)查找自营生产出口企业发生增值税违法行为对应的出口货物劳务服务,检查其是否视同内销征收增值税(骗取出口退税的按查处骗税的规定处理);出口企业发生2次增值税违法行为的,检查自税务机关行政处罚决定或审判机关判决或裁定生效之日的次日起,是否其出口的所有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的货物劳务服务,改为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2)汇总自营生产出口企业购进货物的供货纳税人,如果有属于办理税务登记2年内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或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年内注销税务登记的(本地的可通过CTAIS查询,外地的可提请总局提取相关数据信息,或函请相关主管税务机关核查),则核查自营生产出口企业是否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一是在连续12个月内申报出口退税额达到200万元以上,且从上述供货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额达到200万元以上或占该期间全部进项税额30%以上;二是连续12个月内有3户以上上述供货纳税人,且占该期间全部供货纳税人户数20%以上。若符合,则进一步检查该外贸企业在24个月内出口的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的货物劳务服务,是否改为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2.出口货物至特殊区域的检查
类似外贸出口企业出口货物至特殊区域的检查。3.出口销售收入的检查
(1)比对出口企业免抵退税申报、海关出口信息反映的收入与企业账面反映的明细收入,查找差异原因。
(2)检查大额出口业务。要求被查企业提供与客户交易情况,从中选择出口量大或有异常的业务进行重点检
(3)退关退运出口货物的检查。
①对于退关退运出口货物已收汇、已核销的,一是检查是否有外汇管理局出具的“已冲减出口收汇核销证明”,是否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付汇手续,并作相应的对外付汇国际收支申报;二是检查是否盖有海关验讫章的退运货物进口报关单;三是检查是否有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四是检查外管、海关、税务三部门出具的退运证明所注明的退运数量、金额是否一致、与原出口是否一致,检查账面已冲减出口销售收入与实际退运的金额、实际支付的金额是否一致。
②对于在出口收汇期间发生货物全部退运进境的,一是检查海关签发的进口报关单与原出口报关单是否一致;二是与出口销售收入核对,对已做出口销售收入的是否作冲减处理。 ③对于部分退运出口货物的,一是检查海关在出口报关单上批注的实退运数量、金额与海关重新签发的出口返运货物进口报关单(备注栏上注明原出口报关单号)是否一致;二是检查实际退运的出口货物与税务部门出具的《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上注明的退运数量、金额是否一致;三是检查账面已冲减出口销售收入与实际退运的金额、实际支付的金额是否一致。
4.“运保佣”项目的检查
(1)运费的检查。一是根据被查企业已发生的冲减出口收入的运输费用,按运输方式的不同,编制《货物运输费用明细表》(要区分自营报关、委托报关)。二是检查运费凭证的是否合法。三是审核运输费用支付真实性。
(2)保险费的检查。审核保险费凭证的合法性以及保险费用支付的真实性。
(3)佣金项目的检查。一是根据佣金支付的明细情况,检查外销合同的签约条款和企业内部核算表,确定支付的佣金性质(明佣还是暗佣),是否有佣金协议。二是检查实际收款人的真实性。可通过对收款人与交易双方的关系,判断收款人与交易双方是否存在分支机构、雇员、代理人或代表人的关系;核实付佣协议与出口合同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支付是否合理;核实收款人是否真实存在、是否收到此笔佣金(通过国际情报交流)。三是检查过程中要区分佣金和折扣的含义。5.进口保税料件的检查
(1)全面核对进口保税料件的进口情况。根据出口企业提供的材料等相关会计科目,按已核销的进料手册号或核销(实行联网监企业)账上记载情况与海关信息上反映的进口金额进行比对,查找与企业账面金额不一致的原因,判断差异合理性。(2)检查进口保税料件的流向。在核实清楚进口保税料件金额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材料”等材料会计科目贷方发生额的检查,确定企业在同一手册项下或一个内是否存在外发加工领用、深加工结转转出、结转其他手册、进料退回、转内销以及发生自然损耗或自然灾害损失等。
(3)检查进口保税料件生产耗用情况。在确定生产车间领用进口保税料件金额的前提下,通过对“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贷方发生额的检查,确定企业在同一手册项下或一个内是否生产副产品、残次品分摊耗用进口保税料件金额以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材料、半成品损耗等。
(4)进料加工贸易项下特殊货物的检查。加工贸易项下的特殊货物主要包括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检查出口企业在同一手册项下或一个内是否发生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销售行为,销售的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是否报经海关批准;销售的边角料是否在企业的账上反映;发生的特殊货物在手册核销或进口料件结算时,是否已足额申报。 通过对上述四个方面的检查,重新确定进料复出口货物实际耗用的进口保税料件,与企业申报的进口免税料件进行比对,对差异部分进行调整。实行实耗法的企业要重新计算实际分配率,实行购进法的企业要重新确定进料复出口货物实际耗用的免税进口料件。据以调整进口保税料件的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和免抵退税抵减额。 6.使用不同出口商品编码的检查
在深入到企业检查之前,可事先到主管的退税部门,根据海关出口信息,统计被查企业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后的出口情况,据此来查找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商品编码的出口货物。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检查:一是了解企业的投资情况。检查“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看其借方发生额是否发生,如新增了固定资产,与新增出口货物有何关联。二是了解新增出口货物的生产工艺及耗用的主要原材料,根据企业技术部门提供的生产工艺情况,检查“原材料”会计科目的借贷方记载的明细情况,判断与生产工艺所需是否一致。三是根据新增出口货物的生产工艺、产品用途、规格型号、使用对象等情况,与海关商品编码注释进行核对,判断企业新增出口货物所报的出口商品编码的应用是否准确。 7.外购出口货物的检查
(1)对出口企业没有注明有外购货物申报免抵退税的,检查人员在未知被查企业有外购货物直接出口的情况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一是全面分析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情况,对新增的出口商品、某一出口商品增幅很大或出口总额大幅提高要重点关注。二是检查“产成品”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是否存在将外购的货物入“产成品”账,是否存在报关出口的商品在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中没有反映。三是检查“原材料”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是否存在直接将外购的货物入“原材料”账。四是查找被查企业是否有异地报关的出口货物。五是评估被查企业的生产能力。
(2)对出口企业已注明有外购货物申报免抵退税的,对照文件规定,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确定申报免抵退的外购货物是否属视同自产货物范围,该企业是否属总局批准的试点单位。8.关注:实行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出口以农产品为原料生产的产品,退税额占免抵退税总额之比在50%以上的。
关注:存在征退税率之差的加工贸易企业,其隐蔽性强(可能利用进项虚开)。
(三)外贸出口供货企业检查方法
1.违反财税〔2013〕112号文规定取得退税行为的检查(延伸检查2014时)
(1)通过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等方式,查找被查外贸出口供货企业是否在有增值税违法行为的企业或税务机关重点监管企业的名单中;若在名单中,则核查其销售给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劳务服务,在销售环节征税时,除按现行规定管理外,是否实行增值税“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管理(增值税税率为17%和13%的货物,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的预缴率分别按6%和4%执行)。
(2)核查以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货物的纳税人发生增值税违法行为的,自税务机关行政处罚决定生效的次月起,是否按50%的比例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违法情形严重的,是否不得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
2.企业生产能力的检查。调查供货企业成立时间,特别是成立时间不长的企业,是否符合新设企业开发业务、人员招聘、组织生产销售等必须的常规;调查企业注册资本数额,有无设立后即抽走资本情况;调查企业生产经营场所,是否具备生产所售商品的能力,有无原材料、产成品的堆放场地;调查企业职工人数,是否具备生产所必须的人员,通过询问职工,查明工资表所列员工人数有无虚列;调查企业生产设备,是否能够生产所售商品,有无正常运转等。
3.与生产、经营有关费用的检查。查明企业是否发生必须的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等;到当地供电、供水部门了解发生的水电费是否真实;对大额的办公费用、差旅费核实原始凭证是否合法,费用发生是否真实。
4.对企业取得进项是否有棉花等免税农产品的检查。
核查企业进项税金对应的货物是否是所售货物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是否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抵扣的情况,是否存在取得距离出口产成品产业链较远的原料的进项抵扣。
5.通对对工人、仓库管理人员询问,核实企业是否进行过相关出口产品的生产。 通过以上检查,核实企业是否具备相应产品生产能力,是否生产过所售产品。除以上检查外,针对虚开发票所进行的货物流、资金流、票流的检查,参照其他一般虚开发票案件的检查。
(四)其他常见项目的检查方法
产品出口涉及的其他税收问题的检查与一般增值税、所得税检查类似。目前,生产型企业产品专一,一般均以该产品经营为主,检查也相应涵盖该企业所有涉税事项。外贸企业通常经营品种较广,对某类可疑产品出口检查时可不考虑整体纳税情况,只对涉及该类产品出口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发票使用、单证规范、增值税申报、退税申报、所得税申报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于有出口而不进行退税认定且不申报退税的企业,可能偷漏税,而不应简单地认为“非正常”。
除以上所列出口业务检查重点及检查方法外,其他项目检查参阅一般增值税、所得税检查方法。对出口业务涉及较多的汇率折算、运保佣、财政补贴、配额申请及购买等应加强审核。
出口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检查要点
一、检查重点
(一)外贸企业检查重点
1.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利用“假自营、真代理”、“四自三不见”等方式违规办理退税或涉嫌骗取出口退税问题。重点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国税发[2006]24号文第二条列举的七种违规行为。
2.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舍近求远”、通过陆路运输异地报关(尤其是通过深圳口岸、拱北口岸)出口太阳能电池晶片、CPU、手机、存储卡、耳机、笔记本电脑等体积小、价值高的产品情况。
3.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多申报出口退税行为。重点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有无采取以下手段,多申报出口退税行为:一是出口报关单与进项发票计量单位不一致,折合数量申报出口退税;二是同一笔出口业务或同一出口商品涉及多个供货方;三是按商品扩展码多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四是出口换汇成本过高出口货物;五是毛利率偏低的出口货物;六是同一出口货物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商品代码的,是否存在因退税率的调整而人为调节海关商品代码的现象;七是委托加工出口货物和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是否按规定办理免税证明,有无多申报退税。
(二)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检查重点
1.计税出口销售收入的准确性。一是检查计税出口销售收入依据是否与企业账面外销收入一致,是否存在少记、漏记、瞒报出口销售收入等情况。二是检查对红字冲减出口销售的“运保佣”,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虚设“运保佣”项目转移企业利润行为。三是检查退关退运的出口货物是否按规定冲减出口销售收入,是否存在未退运的出口货物冲减出口销售收入行为。
2.“运保佣”项目的真实性。一是检查企业发生的运费、保费所获取的支付凭证是否真实,是否存在接受虚假票据的情况。二是检查企业发生的运费所列支的范围是否扩大、保费对应的险种是否属货物运输保险。三是检查企业佣金的支付形式、合同(协议票据)、方向(与收款人关系)和佣金率的比率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虚设从而转移企业利润。
3.进口保税料件核算的准确性。一是检查核实企业实际进口料件与进口报关单上注明的商品名称、数量、价值证是否相符,有无高报、多报等情况。二是检查核实进口料件流向是否合理,即其进口、存储、转让、转移、销售、加工、使用、出口等是否符合海关有关管理规定。加工后的成品是否全部出口;手册核销申报的边角料、乘余料件和残次品、副产品耗用的进口料件金额与实际发生是否一致。三是检查核实进料复出口货物的进料实际单耗与报关核销单耗是否一致,对实际单耗低于报关核销单耗标准的,多余进口料件是否如实申报。四是检查核实进料深加工结转情况,对进口料件的转入、转出是否如实申报。五是检查核实核实有无发外加工情况,外发加工运回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等是否如实申报,有无将加工贸易货物转卖给承揽企业。
4.使用出口商品编码是否准确。一是检查出口企业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后其自产的出口货物是否使用不同的商品编码,是否存在将低退税率出口货物按高退税率商品编码申报;二是检查出口企业是否将农机方面的电子产品按其他普通电子产品申报。
5.外购出口货物申报免抵退税是否符合规定。一是检查出口企业是否将外购货物按自产货物申报免抵退税;二是检查出口企业外购出口货物是否符合总局规定的四种视同自产货物的范围。
(三)供货生产企业的检查重点
1.是否具有所销售货物的生产能力。投入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设备的生产能力、耗用的燃料动力等与其生产的货物、产量是否符合逻辑。
2.是否发生生产所必需的费用,如工资薪金、水电费、运输费、办公费、差旅费等。
3.进项发票里是否有免税农产品、废旧物资收购发票,是否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
4.是否存在委托加工经营行为。
二、检查流程
(一)收集出口业务的资料
1.收集所有出口协议、外销合同、国内采购合同(购货合同、生产企业收购非自产货物出口的购货合同,包括一笔购销合同下签订的补充合同等)等,特别要注意各合同协议运编号的对应关系。
2.出口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的各类申请表,包括退免税汇总表和明细表、纳税申请表、进料免税申请表;申报退税原始凭证的装订册,内附以下原始出口凭证: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或远期收汇证明、出口货物外销发票、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和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或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进口货物海关代征增值税完税凭证。
3.单证备案资料。包括出口货物明细单、出口货物装货(箱)单、出口货物运输单据(海运提单、航空运单、铁路运单、货物承运收据、邮政收据等承运人出具的货物收据)、出口收汇核销单等。
4.企业内部的相关单证。
通常包括:《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保险单》、《信用限额审批单》、《短期出口信用综合险出口申报单》(或《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险出口月申报表及保费计算书》)、商会核价章、检验检疫证明、原产地证明、商标授权、商标品名许可证、配仓回单、十联单以及如《客户信息审核记录单》、《信用证分析(审核)单》、《盈亏核算表》、《费用审批表》等企业内部流转的其他单证。
(二)询问相关人员,了解出口业务的全过程
向国际业务部门询问业务的发生与洽谈、货物的种类与价格构成、合同的具体条款和相关约定;向国际结算部门询问客户信息的审核、资信调查与动态跟踪管理情况;向信用管理部门询问信用限额申请与出口信用保险情况;向单证管理部门询问单证缮制、单证审核、托单管理、相关许可证明的审核与办理等情况;向财务核算部门询问资金流转、货款收付与跟踪结汇情况;向物流储运部门询问货物的运输、仓储、订舱、装箱、理货等流程情况及货代公司资质审核情况,等等。
(三)外围调查取证
1.向海关、商检局、外管局和其他税务机关进行取证。
2.向其他机构或公司取证。如: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调查海外买方的资信情况,向报关行调查企业出口货物的报关情况,向货运公司调查企业出口货物的装运提付情况等等。
(四)凭证资料的审核与比对
1.对已收集的各种原始凭证资料进行审核
(1)外销合同的审核
主要内容:国外购货方国别、企业名称、货物品名、单价、数量、合同总额、贸易方式、价格构成、付款方式、运达港;货物质量要求、交货时间;是否需要原产地证明、商检证明,其他检验证明等;争议的预防和处理等。
(2)国内采购合同的审核
国内采购合同(购货合同、生产企业收购非自产货物出口的购货合同,包括一笔购销合同下签订的补充合同等)审核的主要内容:供货企业名称、货物品名、单价、数量、合同总额、付款方式、交货地点;货物质量要求、交货时间;相关检验证明;违约责任;质量风险、结汇风险、退税风险由谁承担;合同签订人签名及印章等。
(3)报关单的审核
主要内容:报关单号、贸易方式、价格构成、报关口岸、出口日期、运输方式、起运地、到达港、货物名称(商品代码)、计量单位、数量、单价、金额、运保佣金额、合同协议号、集装箱号、报关行等。
(4)收汇核销单、结汇水单的审核
主要内容:核销单号、收汇币种、金额、核销日期、收汇日期、报关单编号等。
(5)出口(外销)发票的审核
主要内容:买方名称、货物品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等。
(6)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审核
主要内容:发票是否通过认证;发票开具时间、品名、数量、金额等;有无重复申报退税和抵扣;从征税部门调取企业开具红字通知单的信息,查实企业开具红字通知单后有无收到红字发票冲减进项税额。
(7)销售凭证的审核:
主要内容:审核记销售的金额是否与出口收汇金额、合同、销售发票一致;有无支付运、保、佣冲外销收入,相关运、保、佣费用是否真实。
(8)其他备案单证的审核
(9)企业内部业务资料的审核
外贸业务案卷审核的主要内容:审核业务洽谈、操作过程中的各种传真件,出口商品成本的预算,出口商品的各种具体要求,与生产厂家(供货方)联络的各种记录等。通过业务案卷的审核,可以排除一些真代理假自营或挂靠经营的情况,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业务实质,获取真实业务信息。
信用证分析(审核)单审核的内容:信用证金额、币种、付款期限规定是否与合同一致;货物名称、货号、规格、数量、包装等是否与合同一致;装运(卸货)港、装运期限等是否与合同一致;要求收款人提交的单据包括哪些,获悉单据种类后可要求企业提供或外调取证。
盈亏核算表审核的内容:所对应运编号项下收入、成本是否与其他凭证相符;运保佣等费用是否合理、真实(佣金是否超过规定比例);盈亏情况是否正常;对盈利极低或异常亏损的,应分析原因,重点关注。
费用审批表审核的内容:企业有无相应费用审批制度,费用审批是经过哪几级层次审批,所对应运编号项下收入、成本是否与其他凭证相符,费用申请人是否业务经办人员,发生费用是否合理、真实等。
2.各种凭证与凭证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对
(1)各种原始单证的形成时间是否符合业务正常流程。主要流程顺序为外销合同、采购合同、进货发票、报关单、结汇单据、付款单据,进货发票也可能在结汇后付款时才开具。其他内部单证时间也应符合正常业务流程。通过比对本关单证,判断各项单证的形成时间是否符合先后顺序,对各环节时间极为靠近,整个出口运作时间极短的,也应关注。
(2)各项原始单证中出口货物品名、规格、数量的比对。主要对出口环节的相关单证以及进货发票、采购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核,比对各单证反映出口货物相关信息是否一致。对出口货物真实性以及出口货物品名、规格的审核,应结合国内运输单据、装箱单、出口海运提单进行,必要时可赴海关调查货物出运时,船公司装货后的配仓回单。
(3)出口货物单价、总金额的比对。主要比对出口合同、报关单、出口信用保险单、结汇水单、收汇核销单等单据中对价格方面的内容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是否有合理原因。
(4)出口货物采购价款的比对。主要比对国内采购合同、进货发票、付款凭证中相关信息是否一致。
(5)其他相关信息逻辑关系的比对。除以上内容外,对出口地,应结合外销合同中的买方与报关单中的到达港、结汇水单中的付款方进行比对;对货物来源,应结合采购合同中的供货方、进货增值税发票、国内运输单据、付款凭证中的收款方进行比对;对业务盈亏是否正常,应就结汇单据、记账凭证、付款单据以及盈亏核算表、费用审批表等进行比对。
3.排查各种疑点,确定下一步检查的重点
(1)对提取换汇成本低于且极接近汇率的,核对企业财务系统中反映的毛利,对出口业务利润率极低,一般在每1美元出口额毛利仅0.1元人民币的业务,重点检查是否是“真代理假自营”或挂靠经营。检查其是否既签订采购合同又签订代理出口合同,对只签订采购合同的,应就采购合同条款进行分析,判断质量风险、结汇风险、退税风险由谁承担。检查外贸业务员有无业务案卷,案卷内容是否能反映业务操作过程,分析出口业务的实质是由谁操作完成的,是否发生报关、商检、货代、国内运费等相关费用。
对通过检查怀疑为代理或挂靠经营的,还要注重其对应费用的检查,分析企业是否通过虚列佣金、运费、咨询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形式,将代理业务、挂靠经营产生的利润转付给实际从事出口业务的单位或个人。
(2)对换汇成本偏高的出口业务,核查进货发票、采购合同,确定是否有高开进项发票或实际出口数量小于进货数量的情况。对核查有疑问,重点检查采购合同、海运提单、运输单据以及对供货方进行协查。
(3)对确定是敏感商品的,重点检查相关业务的货物流、资金流、票据流以及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等。
4.审核进货发票、报关单等资料,核查供货方地址、报关口岸及相关运输单据是否符合货物的合理物流流程。对不符合正常流程的业务,如异地报关和舍近求远购进货物的,应重点检查相关业务的货物流、资金流、票据流以及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等。
5.对供货方是流通企业的,应重点检查货物流、资金流,通过检查,核实发票是否虚开。
6.对单项商品出口增长异常的,通过对商品品种的分析,审核、比对业务中的各类单证、进项发票、付款凭证,查找疑点,核实有无骗税可能。
(五)分析出口交易的真实性
1.货物流
(1)核查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采购的具体途径、送达方式、存放仓库(入库及出库情况)。对生产型出口企业应核查原料的领、用、存情况,出口商品(产成品)的收、发货记录。
(2)根据出运方式的不同,审核海运提单、空运单据、陆运联运单、邮寄包裹单,是否与外销合同信息一致。出口业务绝大部分是海运方式,对无正常理由采用空运等方式的,应着重检查。对怀疑出口企业提供的提单有篡改的,可赴海关核查货物装船后船公司提供的配仓回单。
(3)对出口企业业务经办人员、仓库保管人员、承运单位相关人员、货运代理单位经办人员进行了解、询问。
(4)协查供货企业货物出、入库及发运情况,对相关人员制作询问笔录。
2.资金流
(1)审核收汇核销单、结汇水单,是否与国外购货方所在国别、地区一致,不一致的,是否有合理原因。
(2)核查向供货方付款的结算方式、资金流向,付款与受票、付款与购货之间的对应关系。
(3)分析报关单出口日期、收汇时间、接受进项发票开具时间、付款时间之间是否符合正常交易流程。对取得报关单后数天内即收汇,收汇后数天内即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付款的流程时间极短的出口业务,应着重检查。
3.票据流
(1)对出口企业单证部门进行调查,有无将空白报关单据交供货方或其他人员办理报关手续,报关手续是谁委托报关行办理。海关通关手续办理完毕后,返回的单据是如何取得,报关费用单据如何取得。
(2)对财务人员、业务人员进行询问,查清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来源、取得的方式及途径。注意从企业的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仓储物流部门分别调查,结合商品(材料)采购、资金支付以及财务处理进行多方位和不同侧面的查证,加以相互印证。
(六)供货环节的延伸检查
对经过单证审核,货物流、资金流、票据流的检查后,仍未能排除疑点的,应向供货环节延伸检查。具体措施为:
1.向供货方税务机关发函协查或函调,核实业务是否真实,发票是否虚开。主要内容包括:
(1)对方辖区内有无该供货企业;该企业是生产型企业还是流通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何时认定;该企业纳税信用等级。是否存在欠税情况。
(2)所开具发票是否真票,有无申报纳税。该企业近年有无虚开发票的行为。
(3)所销售的供出口货物是否自产,销售的全部货物与其生产能力是否相符。
(4)该企业取得的增值税抵扣凭证是否真实,抵扣凭证中废旧物资发票、农产品收购凭证、运费发票、进口货物海关完税凭证占比如何。
2.对疑点较严重、骗税嫌疑较大的供货企业立案检查。
可采取突击调帐的检查方式,调取被查企业的各种资料及电脑数据,询问相关人员,必要时可请求公安机关配合立案调查。
三、主要检查方法
外贸企业检查方法
(一)“真代理、假自营”的检查
1.全面了解被查企业的机构设置和业务人员构成情况。
(1)按业务部门的具体业务人员编制《出口情况汇总表》。
(2)根据被查企业提供的出口总额分别与海关提供的出口电子信息中反映的出口额和申报退税的出口额进行总量比对,检查其是否存在少报、漏报出口情况。
(3)根据被查企业提供的业务部门名称,进行实地核实,检查其是否存在虚设业务部门、在异地设立或其它企业挂靠情况。
(4)根据被查企业提供的业务人员名单,到人事管理部门核实该业务人员是否属于被查企业的正式员工,是否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到财务等相关部门核实业务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以及工资的支付情况。
(5)了解被查企业对业务人员出口创汇的奖励分配方法以及具体落实情况。
2.了解被查企业的境外客户信息。对境外新客户、境外进口中间商、注册地在港澳地区的境外企业、境外企业进口额较大以及被查企业新发生出口货物的出口业务,要重点排查,从中查找不属于被查企业的自营出口业务。
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利用“假自营、真代理”、“四自三不见”等方式违规办理退税或涉嫌骗取出口退税问题。重点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国税发[2006]24号文第二条列举的七种违规行为。
3.按运编号汇总出口货物的经营费用。检查人员根椐运编号项下发生的经营费用进行分析,如果某笔运编号项下没有发生费用或者虽有费用但与正常出口费用不一致,此类业务代理性质的可能性比较大。
4.从毛利率偏低的出口货物中查找有嫌疑的出口业务,并检查相对应的出口合同。外贸企业自营出口的毛利率低于3%的出口业务可能存在真代理假自营的现象。
5.查找新增出口业务和新增国内供应商。对出口额较大的新增出口货物以及新增供应商销售出口额较大且又是敏感货物的,要重点检查。
(二)异地报关行为的检查
1.了解异地报关出口货物的原因,计算出口货物的进销差率和进货换汇成本,分析出口货物是否正常。重点核实进口商对装运口岸、装运时间、装船条件、进口货物的规格和生产厂商等特殊要求的出口合同。
2.到供货商进行实地调查或利用税收协查系统进行发票协查。
3.了解异地报关出口货物的操作流程,分析该批出口货物是否正常。
4.去货代公司调查办理该批出口货物的货运代理全过程。
(三)从商贸企业购进出口货物的检查
1.调查该批出口货物的货款支付情况。
2.对商贸企业进行实地调查。
要与当地的税务主管部门(征管部门、稽查部门)进行联合调查,一要摸清该商贸企业的基本情况,二要向商贸企业了解销给外贸企业的出口货物这笔业务是如何交易的(包括与上游企业签订的购货合同、与外贸企业签订的销货合同),具体成交的过程,涉及的相关人员;三要了解销给外贸企业的出口货物从何处购进,具体付款情况(包括支付的金额和日期和方式),资金来源;四要查清上游企业的性质(是商贸还是生产企业)、上游企业与该商贸企业的关系;五要延伸检查商贸企业的供货情况,如上游企业仍为商贸企业的,再延伸至上游企业,一直追查到生产厂商或进口商,如上游企业为生产厂商,则重点对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检查,分析是否真有货物销售。
3.了解国外客户的信誉情况。
4.向被查企业的业务部门、单证储运部门、财会部门分别了解该批出口货物的操作过程。
5.去货代公司了解办理该批出口货物的货运代理全过程。
(舍近求远采购出口货物经营行为的,对其实施检查可比照上述方法进行。)
(四)供货生产企业的检查
重点调查供货企业的生产能力,可以根据生产企业的特点,从以下八种方法中选择入手:
(1)生产工艺流程核查
检查人员在实地调查中,通过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了解,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成品的产出,分析判断该供货企业能否生产出口货物。
(2)设备生产能力核查
设备生产能力核查就是按照纳税人投入生产的设备数量、设备的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率,估算、分析纳税人的实际生产量。这种核查方法适用于生产设备、工序单一的加工业。生产设备能力核查需要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充分了解企业单台(套)设备单日的生产量,并与总台(套)数、生产日相联系,估算其实际总产量,并根据估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进行对比,确定实际销售数量。
(3)产品物耗情况核查
物耗情况核查主要是根据纳税人的行业和生产特性,通过耗用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与成本、收入的对应关系,估算产品产出。也可以从产品物耗审核入手,与产废率核查结合起来考虑。此外,还可以从原料间的配比关系,分析投入的真实性、合理性。另外,在产品物耗审核上,除了对主要原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外,还可以从产品耗用辅助材料情况入手,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4)单位产品能耗核查
能耗核查是指根据纳税人的水、电、煤、气、油等燃料、动力的耗用情况,利用单位产品能耗定额估算其生产、销售数量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单位产成品耗用的燃料、动力指标相对稳定,耗用数量容易控制的行业,如纺织、塑料加工、榨油等。
(5)工资支付、职工人数核查
工资支付、职工人数核查主要从纳税人工资计算方式、支付情况,生产工人出勤、上岗情况估算其完成工作量,进而估算销售数量。如对计件工资的核查,即按照关键工序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估算。这种方法适用于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采用计件发放工资的行业,如服装加工、玩具制作、工艺品加工、鞋业、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等。
(6)产品特定指标核查
产品特定指标核查,主要根据产品特性,对如镀金行业使用的氰化金钾,炒西瓜子过程中的食用植物油,贴牌生产企业的外购商标,包装物,印染行业的蒸汽等辅料耗用情况,作为关键指标进行核查,以正常企业的使用量为模板值,估算出纳税人实际产量。
(7)进项材料核查
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和购进原材料的特点,分析其取得的进项凭证是否合理合法,特别是用废单位、以农产品作为原料的单位,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以及运输成本较高的单位要重点分析。根据原材料的投入产出比,分析是否有虚构购入业务,分析其付款方式、供货单位、材料入库手续、运输方式是否存在疑点。
(8)产品价格构成情况的核查
对纳税人产品销售单价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包括产品单价中含有的原材料、工资、费用、利润等情况。通过对价格构成的了解,与纳税人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疑点环节。
(五)多申报出口退税行为的检查
1.计量单位不一致折合数量申报的出口货物的检查。
检查人员可通过“退税管理系统”中的《进货明细数据》, 对照上表中列举的商品代码,确定相对应的申报年月及申报序号,进而查找原始退税凭证。检查方法如下:
一是核对同一关联号项下的报关单上注明的数量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与申报的电子数据是否一致;
二是核对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货物明细单、运输单据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出口货物名称、出口金额、出口数量、出口单价等是否匹配;
三是计算该笔出口货物的进货换汇成本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各地有不同的规定,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标准),超过上限,存在多退税情况,可能部分进货票已开但货未出口,企业多申报进货。有的虽在合理范围内,如是进料加工贸易采用不作价方式的,企业很容易将接受虚开的专用发票用于申报退税,此时要延伸检查两方面的事项:一要检查被查企业从事的保税进口料件,在交付受托方(生产企业)加工时,采用的是作价销售还是不作价调拨,凡是作价的,当地退税管理部门有记录,一查便知,如不作价,进货换汇成本偏高可能有多退税嫌疑;二要检查同一关联号项下,用于申报退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涉及的开票单位有多少,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的,有可能存在接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退税或企业将其它出口业务上的单证用于退税(属单证错配)。
2.同一笔出口业务涉及多个供货方的检查。
检查人员可通过“退税管理系统”中的《进货明细数据》,以一个关联号为单位,汇总两个或两个以上供货方的进货数据,确定相对应的申报年月及申报序号,进而查找原始退税凭证。检查方法如下:
一是根据申报的退税凭证及发票号(大多数外贸企业填运编号)等相关资料,要求被查企业提供相对应的内外销合同,检查人员根据已签订的内销合同,判断用于申报退税凭证上的供货商是否为被查企业的合作伙伴;
二是检查同一关联号项下所出口的货物,是否属同一笔出口业务,出口的时间、出口货物名称、出口总额、境外客户是否相匹配;
三是分析同一关联号项下所涉及的供货方所销售的货物,一方面相互之间有何关联,另一方面与境外客户签约所要的货物相一致。对不一致的,都要延伸到供货方,重点调查供货方的生产能力。
3.按商品扩展码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的检查。
检查人员可通过“退税管理系统”中的《进货明细数据》, 对照商品扩展码进行查找,确定相对应的申报年月及申报序号,进而查找原始退税凭证。检查方法如下:
一是根据“申报年月+序号”查找企业已申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对照海关编码,分析判断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物名称应适用的海关编码;
二是当检查人员认定的海关商品编码与该企业申报出口的海关编码不一致时,一方面到海关、货代公司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可向专门行业协会咨询,通过多方的调查以此来确定相对准确的商品编码;
三是延伸到供货企业进行实地调查。
4.出口换汇成本过高出口货物的检查。
目前使用的“退税管理系统”对出口货物换汇成本这个指标都作了控制,规定一个上下幅度,在这个幅度范围内视同正常,电子审核通过,对低于或高于规定的指标,审核不通过。但企业通过申请,说明特殊理由,经税务主管人员核实后,也可以作人工挑过处理,忽略该指标。因此检查时:一是审核被查企业申请人工挑过时所陈述的事实是否属实;二是重点检查该笔出口货物的真实性(方法可比照前面的方法进行)。
5.委托加工出口货物的检查
一是检查外贸企业申报的委托加工出口货物是否真实,要检查企业与开具加工费生产企业是否签有加工合同,加工的品名、数量、加工期与实际是否相吻,核实所购的原辅材料与所加工的货物之间关联点;
二是实地到加工企业进行调查:加工企业是否具有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入库的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的记录,车间领用材料的记录,将加工货物运至机场码头港口的运输记录等;
三是通过出成率(成品数量与主要原材料之比)来检测出口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是否合理,出成率高于本地区同行业水平的,说明申报出口货物的数量不足或者虚增了原料数量,对虚增原料数量,相当于接受虚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退税;
四是检查加工费发票上注明的数量与实际出口数量是否一致;检查申报退税的凭证中,有没有加工费的发票,特别是当原材料所适用的退税率高于出口货物的退税率时,更应检查加工企业开具的发票是否符合规定,外贸企业申报的退税率是否准确;
五是检查开具原辅材料上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纳税人与实际销货单位是否一致。
6.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检查
一是查清被查企业从事的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所采用的材料核算方式。检查人员可根据主管退税税务部门已出具的《外贸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所对应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上的手册号,与进料加工贸易海关信息比对,核对一致的为作价加工形式,核对不一致的为不作价调拨;
二是进料以作价形式加工的,检查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作价的进口料件是否低于进口时的到岸价格,造成少计算抵扣税款;另一方面申报的进口料件征税率是否准确,是否初级工业品以农产品名义按13%征税率申报;第三是否存在申报办理免税证明时复出口货物的商品代码与报关出口不一致,且按低退税率申报,造成少计算抵扣税款;
三是进料以不作价形式调拨的,检查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该笔进料加工业务是否己开具了销售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加工企业是否与被查企业签订加工合同,加工的数量、品种是否如合同所签;是否取得加工费发票;其它辅料的进货凭证是否合理合法;将调拨的进口料件还原,重新计算该批复出口货物的出口换汇成本。
生产企业检查方法
(一)出口销售收入的检查
1.通过比对反映出口销售额的各种凭证依据,查找与现行税收规定有差异的出口销售收入。
2.检查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是否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计算。
3.将被查企业免抵退税申报情况与企业账面收入额进行比对,如账面记载的出口销售收入与海关信息出入较大的,必须按出口报关单号进行逐笔比对,查找差异的原因;查找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手续的出口货物,再与企业销售账比对,查找差异的原因;查找出口未核销信息,通过与企业账册上销售收入的比对,查找企业有无因未收到货款而不作外销收入的情况(其中要排除企业以无偿赠送的样品、展品等特殊报关方式出口的货物)。
4.对大笔出口业务或有异常的业务进行重点检查。一是了解客户的信誉情况;二是如属委托报关的,到货代公司了解货代的全过程;三是检查该合同的执行情况,货款的收取情况等。
5.对退关退运出口货物的检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退关退运出口货物已收汇、已核销的,一是检查是否有外汇管理局出具的已冲减出口收汇核销证明”,是否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付汇手续,并作相应的对外付汇国际收支申报;二是检查是否盖有海关验讫章的退运货物进口报关单;三是检查是否有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四是检查外管、海关、税务三部门出具的退运证明所注明的退运数量、金额是否一致、与原出口是否一致,检查账面已冲减出口销售收入与实际退运的金额、实际支付的金额是否一致。
(2)若是在出口收汇期间发生货物全部退运进境的,一是检查海关签发的进口报关单与原出口报关单是否一致;二是与出口销售收入核对,对已作出口销售收入是否作冲减处理。
(3)若是部分退运出口货物,一是检查海关在出口报关单上批注实退运数量、金额与海关重新签发的出口返运货物进口报关单(备注栏上注明原出口报关单号)是否一致;二是检查实际退运的出口货物与税务部门出具的《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上注明的退运数量、金额是否一致;三是检查账面已冲减出口销售收入与实际退运的金额、实际支付的金额是否一致。
(二)运保佣项目的检查方法
生产企业无论出口货物采用何种价格成交的,均按实际成交价做出口收入,按实际支付的境外运费、保险费、佣金红字冲减出口货物销售收入。
1.运输费用检查
①根据被查企业已发生的冲减出口收入的运输费用,按运输方式的不同,编制《货物运输费用明细表》。
②审核运费凭证的合法性。对不属于列举的运费单据或非原始单证为非合法的凭证;对国内承运人开具运费单据或货代公司开具的货代发票,数量较多、金额较大的,要进行实地调查或发函至承运人主管的税务机关,请当地税务部门协助调查。
对运费金额较大的,要审核其与所对应出口货物的品种、金额是否相符。
检查国内货物运输发生的运输费用、吊装费、口岸杂费等其他费用是否冲减了出口销售收入。
③审核运输费用支付合法性
检查合同上注明的货物的结算方式,以FOB价或CFR价格方式成交的,检查其发生的费用是否冲减了出口销售收入。
在《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未注明运费发生额,视同该批出口货物是以FOB价成交的,其发生的运费为非正常。
海关出口信息上注明的金额、出口发票上的金额与企业账册上记载的收入金额基本一致,再发生较大的运输费用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其发生的运费为非正常。
2.保险费用的检查参照运输费。
3.佣金项目的检查方法
(1)编制《佣金支付明细表》
检查人员在对企业检查中发现有款项支付的同时冲减出口外销收入情况,要求被查企业按附表的要求,逐笔填报《佣金支付明细表》。
(2)检查外销合同的签约条款
检查人员一方面根据被查企业提供的《佣金支付明细表》中相对应的出口合同,从中判断合同所签订的外销价格中是否含佣金;另一方面根据企业提供的《出口货物盈亏表》,检查企业在核算出口货物的价格时,有没有考虑佣金这个因素。通过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确定该出口合同项下所支付的佣金是明佣还是不含佣价。如是明佣的,支付的佣金相对正常;属于不含佣价的,应重点检查。
(3)检查收款人的真实性
检查人员根据被查企业提供的《佣金支付明细表》中收款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核实真实性:
①收款人与交易双方的关系。如果收款人属于买卖双方的分支机构及其雇员、代理人和代表人等,所支付的佣金不成立;收款人如是企业性质的,要通过网络及情报交换方式等手段,核实其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具有中介服务的经营资格。
②核实付佣协议(合同)的签订情况。有付佣协议(合同)的,一是要核实协议的真伪,二是要核实付佣协议(合同)与出口货物的外销合同是否相吻合,三是要核实支付的金额、比例及付款的时间与付佣协议(合同)、出口合同是否相吻合;无付佣协议(合同)的,要求企业书面提供付款的理由及付款的过程,从中分析判断其合理性。
③核实佣金的收付款真实性。一是根椐被查企业提供的佣金支付银行名称,实地到银行调查了解被查企业提出支付时的资料;二是对单笔付汇金额超过1万美元或者超过交易合同金额的5%的佣金,要到当地的外汇管理部门了解付汇是否经过审批;三是对付汇金额较大的,通过情报交换形式,请求收款人所在国家的税务机关调查收款人是否收到该笔款项。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利用“假自营、真代理”、“四自三不见”等方式违规办理退税或涉嫌骗取出口退税问题。重点检查外贸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国税发[2006]24号文第二条列举的七种违规行为。
(三)进口保税料件的检查
检查人员在对加工贸易企业检查之前,必须事先被查企业的主管海关了解进料加工相关情况、到被查企业主管的退税管理部门了解相关情况,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检查:
1.全面核对进口保税料件的进口情况
(1)检查人员要求被查企业根据材料等相关会计科目,对已核销的进料手册号或核销(实行联网监企业)账上记载情况填写《进口保税料件购进一览表》。
(2)检查人员根据被查企业提供的《进口保税料件购进一览表》和掌握的海关进口信息,编制《进口保税料件购进对比表》。
(3)分析检查进口保税料件差异的原因
检查人员通过对上表的汇总统计,查找海关信息上反映的出口金额与企业账面金额不一致的原因。由于海关进口信息上人民币进口金额,是海关将进口报关单上注明进口外汇金额按当时的人民币外汇牌价折算而成,所以对差异金额不大的,可以视同一致。对差异金额较大的,要整理进料手册号项下所有的进口报关单,在此基础上查找差异的具体金额,分析差异的原因,判断差异的合理性。有以下情型之一的,视同不正常:
① 无进口报关单及进口信息;
② 账上反映的进口保税料件金额明显高于进口报关单金额;
③ 实际付汇金额小于进口报关单上注明的金额;
④ 同一手册项下进口料件总金额占复出口货物95%以上。
2.检查进口保税料件的流向
对进口保税料件流向的检查,检查人员可通过对“原材料”等材料会科目贷方的记载内容,编制《进口保税料件流向表》。
3.检查进口保税料件生产耗用情况
检查人员通过对“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借贷方发生额的检查,查找企业领用的进口保税料件是否全部用于进料复出口货物,是否存在改变用途的行为。检查人员椐据“生产成本”借贷方记载的内容,编制《进料复出口货物耗用进口料件统计表》。
4.进料加工贸易项下特殊货物的检查
加工贸易项下的特殊货物主要包括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
如对特殊货物采用退运和内销的方法,则对复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额、进口料件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即进项税额转出冲减额)、企业销售利润都会产生影响。特殊货物发生退运的,必须报经海关批准。可根据海关出具的《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的内容确定,也可查询企业的出口信息(海关003或统计信息较全),贸易性质代码为“64”的出口货物即为进料加工复出工料件。
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发生内销的,必须报经海关批准。可根据海关签发的《加工贸易内销征税联系单》上批注的意见确定,也可检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等其他收入会计科目。对边角料发生内销的,直接通过检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等其他收入会计科目来确定。
(四)使用不同商品编码的检查
检查人员可根据海关出口信息,统计被查企业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后的出口情况(一般要半年以上),据此来查找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商品编码的出口货物。
检查人员根据统计情况,对比发现退税率调整后大幅缩减出口甚至没有出口的货物,并将调高出口退税率的新增出口货物应作为检查对象。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了解企业的投资情况。检查“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看其借方发生额是否发生,如新增了固定资产,与新增出口货物有何关联。
2.了解新增出口货物的生产工艺及耗用的主要原材料,根据企业技术部门提供的生产工艺情况,检查“原材料”会计科目的借贷方记载的明细情况,判断与生产工艺所需是否一致。
3.根据新增出口货物的生产工艺、产品用途、规格型号、使用对象等情况,与海关商品编码注释进行核对,判断企业新增出口货物所报的出口商品编码的应用是否准确。
4.检查人员对新增出口货物判断的适用商品编码与企业实际报关出入较大、被查企业又有不同看法时,一方面可通过产品的行业协会、相关的科研机构等部门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用途、使用对象等;另一方面请求海关出口商品归属签定中心对出口商品代码归属重新进行认定。
(五)外购出口货物的检查
生产企业在申报免抵退税时有两种做法:一是外购的货物与自产货物混在一起申报,对外购出口货物未加注标志;二是外购的货物全部作“视同自产货物”申报,同时加注标志。对上述两种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检查:
(一)未申报外购出口货物的检查
1.根据海关出口信息,编制《出口货物结构分析表》,查找三方面的信息:一是检查有货物出口但检查的上没有货物出口;二是某个出口货物检查的出口额很大或增幅很大;三是被查企业检查的出口总额增幅较大。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存在外购货物用于直接出口。
2.检查“产成品”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将“产成品”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中所对应往来科目、银行存款、现金科目的金额进行汇总,根据“供货方名称”,查找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检查其外购的货物是否用于出口。
3.检查“原材料”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一是检查“原材料”科目的明细账,核对记载的品名是否属于材料类、是否属于经常采购的料件;二是检查生产车间领用的料件与完工产品结转产成品的总额是否匹配。
4.查找异地报关的出口货物。根据海关出口信息,按信息中“口岸代码”进行归集汇总,从中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地报关的行为。据此再进一步核查对应的出口货物及供货单位等。
5.评估企业生产能力。对于出口增幅很大,要分析被查企业是否有生产能力,对企业生产能力的检查方法可参见前面对供货方生产能力的八种检查方法。
(二)已申报外购出口货物的检查
如被查企业对外购的货物已申报了免抵退税且进行了说明,对此类情况的检查,主要检查以下方面:
1.申报免抵退税的外购货物是否属视同自产货物范围,具体对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进行核对。
2.对未注明已作为自产货物申报免抵退税的外购货物,通过上述检查方法进行。
第三篇:案件案件检查
工作程序:受理→初核→立案→调查→移送审理
一、受理
1、受理材料的接受:对收到的各类涉及纪检监察对象违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及时登记。承办人员要将受理材料的来源、基本内容和领导批示进行登记;受理、交办、批办、移送的案件,必须有书面依据;接受受理材料,承办人员要对原件进行编号,做好材料的固定工作。
2、受理材料的处理:对立案调查的有关人员的受理材料,要迅速转承办调查组调查;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内容不具体,无法查证的,或过去已作出调查结论无新内容的,可将受理材料留存备查;对需要查清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以决定是否立案的受理材料,提出初步核实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
二、初核
1、办理初步核实手续。经分管领导批准,决定实施初核的,填写《初步核实呈报表》。
2、确定初核人员。根据所反映主要问题的具体情况成立二人以上核查组。
3、制定初核方案。对所反映主要问题逐条列出;确定初核的时间、范围、程序等;报经分管领导批准。
4、初核实施。向被反映人所在部门党组织或部门负责人通报情况;向知情人或有关单位调查核实;深入群众调查核实;撰写初核情况报告。
5、初核结果处理。经分管领导批准后,对初核结果区别情况处理。
三、立案
1、审查立案材料。以确定反映问题是否属实,是否构成违法违纪,对照纪律规范进行严格审查,衡量是否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2、写出《立案呈批报告》。经对立案材料审查,认为已经达到立案标准,符合立案条件,按照规定写出《立案呈批报告》。
3、审查批准。接到《立案呈批报告》,认真审查违法违纪事实及其证据材料,核对该违法违纪行为所触犯的党纪政纪条规、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集体讨论研究,批准是否立案。分管领导签署审批意见。
4、发出《立案决定书》。经批准立案的案件,对被立案人和部门发出《立案决定书》,同时通报党委组织部门。
5、重要案件备案。重要案件批准立案后,填写《重要违纪问题立案备案表》,经领导批准同意上报。
四、调查
1、前期准备。成立二人以上调查组;熟悉案情,拟定调查方案;拟定调查提纲。
2、调查实施。⑴调查组会同被调查人所在部门党组织或部门负责人与被调查人谈话,宣布立案决定,对被调查人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其正确对待组织调查。⑵实施调查方案。弄清调查内容,包括案件
事实、被调查人基本情况、证据材料。
3、调查终结。⑴综合分析案情,将检举、查证和被调查人的交待材料等集中起来审核、鉴别证据、剖析,作出符合实际、体现其本质的结论。⑵弄清违法违纪案件的主要事实和关健情节,认定错误事实。⑶错误事实材料与本人见面,听取其意见和申辩;被调查人签署意见,调查组对本人申辩材料提出的不同意见,写出有事实根据的说明。⑷提出定性处理意见。调查组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依据违犯事实,按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对违犯党纪政纪案件的性质和处理提出具体意见。⑸撰写调查报告。在认真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提请领导审议并定稿。⑹做好调查后的有关工作。
五、移送审理
1、掌握移送审理条件。在调查终结后,以被调查人错误事实是否已经查清,所需证据是否确定、充分,是否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为条件,决定是否移送审理,并经分管领导审查决定。
2、移送审理材料。移送审理材料要齐全。包括:立案依据;调查报告及全部证据材料;错误事实书面材料、被调查人对所犯错误事实的意见及调查部门对其意见的说明;被调查人的检查材料;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
3、办理移送审理手续。填写《案件移送审理登记表》,由专人办理移送手续。
第四篇:案件检查
三、案件检查
(一)基础理论(51题)
1、案件检查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1)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原则;(2)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3)严格依纪依法履行职责的原则;(4)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5)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政纪为准绳的原则;(6)保障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合法权利原则;(7)实行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党组织和各级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原则。
2、案件初步核实的任务是什么?
答:了解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
3、初步核实中收集证据的方法有哪些?
答:(1)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帐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2)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3)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4)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5)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请有关的专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6)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
4、初步核实情况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答:(1)被反映人的自然情况;(2)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初步核实的结果、存在的疑点、处理建议等;(3)参与核实的人员在初核情况报告上签名。
5、初步核实结果如何处理?
答:反映问题失实的,应向被反映人所在单位党组织说明情况,必要时还应向被反映人说明情况或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建议有关党组织作出恰当处理;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应予立案。
6、对初步核实的时限是怎样规定的?
答:初步核实的时限为两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重大或复杂的问题,在延长期内仍不能初核完毕的,经批准后可再适当延长。
7、立案的条件是什么?
答: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纪检监察对象的违纪问题,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并需追究党政纪责任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8、纪律检查机关的立案权限是怎样规定的?
答:(1)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中央纪委报请中央批准立案。(2)党的中央以下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基层党委、纪委书记、副书记)违犯党纪的问题,与党委常务委员同职级的党委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委决定立案,上一级纪委在决定立案前应征求同级党委的意见。其他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同级纪委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3)其他
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问题,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应的纪委或纪工委、纪检组决定立案,在决定立案前应征求同级党委或党工委、党组的意见。未设立纪委或纪工委、纪检组的,由相应的党委或党工委、党组决定立案。(4)不是干部的党员违反党纪的问题,由基层纪委决定立案。未设立纪委的,由基层党委决定立案。(5)党的关系在地方,干部任免权限在主管部门的党员干部违反党纪的问题,除另有规定的外,一般由地方纪检机关决定立案。若地方纪检机关认为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更为适宜的,经协商可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根据规定应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的违纪问题,经协商也可由地方纪检机关立案。(6)对于党组织严重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检机关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再上一级纪委在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也可直接决定立案。(7)属于下级纪检机关立案范围的重大违纪问题,必要时上级纪检机关可直接决定立案。(8)上级纪检机关发现应由下级纪检机关立案的违纪问题,可责成下级纪检机关予以立案。
9、立案的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答:凡需立案的,应写出立案呈批报告,并附检举材料和初步核实情况报告,按立案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10、立案的审批时限是怎样规定的?
答:立案审批时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11、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需要查清的主要问题、调查步骤、方法、预计完成任务的时间、办案人员的组成和领导关系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
12、什么是证据? 答: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13、证据有哪些种类及含义?
物证: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物质痕迹;
书证:指以其记载的内容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字(包括符号、图画)。
证人证言: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事实情况作的陈述,凡是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受害人的陈述:指受违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员就案件事实情况所作的控告和诉说。
被调查人的陈述:指被调查党员就案件事实所作的交待、申辩和对同案人员的检举。
视听材料:指可以重现原始声响或形象的用作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现场笔录:指调查人员对案件(非刑事案件)有关的场所进行的检查时所作的笔录。
鉴定结论:揩鉴定人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办案人员不能解决的专门事项进行科学鉴定后所作出的结论。
勘验、检查笔录:指公安、司法人员对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及其他证据材料进行勘验、检查所作的笔录。
14、纪律检查机关调查取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1)查阅、复
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帐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2)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3)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4)必要时可以对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5)对案件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请有关的专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6)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帐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7)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8)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
15、监察机关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时,可以采取那些措施?
答:(1)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反行
政纪律行为的文件、资料、财务帐目及其他有关的材料;(2)责令案件涉嫌单位和涉嫌人员在调查期间不得变卖、转移与案件有关的财物;(3)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但是不得对其实行拘禁或者变相拘禁;(4)建议有关机关暂停有严重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执行职务;(5)监察机关在调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时,经县级以上监察机关领导人员批准,可以查询案件涉嫌单位和涉嫌人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必要时,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依法冻结涉嫌人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6)监察机关在办理行政违纪案件中,可以提请公安、审计、税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予以协助。
16、对调查取证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收集物证、书证应尽量收取原物、原件;不能收取原物、原件的,可以拍照、复制,但须注明保存单位和出处,书证还须由原件的保存单位或个人签字、盖章。对可作书证的私人日记、信件等原始材料应采取动员的方法,不能强行收集。涉及个人隐私的应为其保密。
收集证言,应对出证人提出要求,讲明责任。证言材料要一人一证,可由证人书写,也可由调查人员作笔录,并经本人认可。所有证言材料应注明证人身份、出证时间,并由证人签字、盖章或押印。证人要求对原证作出部分或全部更改时,应重新出证并注明更改原因,但不退原证。与证人谈话,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收集被侵害人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适用此规定。收集证人证言,应个别进行,不得采取开座谈会的形式,证人作证后,应为其保密。
对于有关机关移送的调查材料,必须认真审核,经调查人员认定后才可作证据使用。
应认真鉴别证据,严防伪证、错证。发现证据存在疑点或含糊不清应重新取证或补证。
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证人、受侵害人谈话时,应制作《谈话笔录》。
对与案件(非刑事案件)有关场所进行检查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制作现场笔录,调查人员应在现场笔录上签名。
17、案件实施调查的要求是什么?
答:(1)坚持原则,客观全面;(2)严肃认真,深入细致;(3)突出重点,把握时机;(4)着眼教育,促使转变;(5)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利;(6)定期分析,及时报告。
18、在办理案件中,制作谈话笔录在内容上应符合什么要求?
答:(1)谈话笔录的结构要件要完整;(2)记录的谈话内容要求真实、准确、全面、清楚;(3)要客观记录被调查人对自己问题的认识态度;(4)谈话笔录应一人一录,必要时一事一录;(5)谈话笔录应经被谈话人认可;(6)在记录中要体现不能骗证诱证指证的基本要求;(7)不仅要记录对被调查人不利的陈述,还要记录对被调查人有利的陈述和辩解。
19、查处案件中,对涉嫌违纪党员干部采取组织处理方式及要求是什么?
答:组织处理的方式有:(1)停职,即暂时停止履行职务、检查反省问题;(2)调整,即调离现工作岗位;(3)免职,即免去或者建议免去担任的党内外领导职务。以上组织处理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在案件检查中,认为被调查党员干部确犯有严重错误,已不适合担任现任职务或者妨碍案件调查的,可予以停职;对有证据证明违纪问题明显、但短期难以完全查清的党员干部,根据情况可先采取组织处理措施。不宜在现岗位工作的,可以先调整;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可予免职。
给予组织处理的党员干部,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
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并不得评优评先、给予奖励。
20、在立案调查期间,对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有哪些要求?
答: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应积极支持办案工作,加强对被调查人和案件知情人的教育。未经立案机关或调查组同意,不得批准被调查人出境、出国、出差,或对其进行调动、提拔、奖励。
21、对被立案调查期间的公务人员有哪些规定?
答: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任免机关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被调查的公务员在违法违纪案件立案调查期间,不得交流、出境、辞去公职或者办理退休手续。
22、对停职检查的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答:停职检查的期限不得超过办案期限。
23、“双规”的使用条件有哪些?
答:使用“双规”措施,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已经掌握涉嫌违纪党员的一些严重违纪事实及证据,具备了给予其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条件,但仍有重要问题需要使用“双规”措施深入调查的;涉嫌严重违纪的党员有串通行为,或有逃匿可能,或有隐匿、销毁证据以及其他妨碍案件调查行为的;重要涉案党员不如实提供情况并涉嫌严重违纪的。
24、认定违纪事实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认定违纪事实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只有被调查人的交待,而无其他证据或无法查证的不能认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
在没有物证、书证的情况下,仅凭证言证词证据认定违纪事实时,必须有两个以上(含两个)直接证据才能认定。
在没有直接证据情况下,运用间接证据认定违纪事实时,所有间接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每个证据与案件事实都有客观联系;所取得的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并且这个证明体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才能认定。如果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或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有矛盾的,不能认定。
25、调查组形成的违纪事实材料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违纪事实材料的内容包括:被调查人简历、违纪事实、违纪性质及责任。
26、纪律检察机关案件调查的时限是怎样规定的?
答:纪律检察机关案件调查的时限为三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经批准再延长,其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仍未结案的,可再报请上级批准。案情重大或复杂的案件,在延长期内仍不能查结的,可报经立案机关批准后延长调查时间。
27、监察机关案件办理时限是怎样的规定的?
答: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办案期限的,可以适
当延长,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并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
28、立案案件移送审理的材料有哪些?
答:分管领导同意移送审理的批示;立案依据;调查报告和承办纪检室的意见;全部证据材料;与被调查人见面的错误事实材料;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
29、办案人员在案件检查工作中应遵守哪些纪律?
答:(1)不准对被调查人或有关人员采取违犯党章和国家法律的手段;(2)不准泄露案情、扩散证据材料;(3)不准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故意夸大或缩小案情;(4)不准接受案件有关人员的财物和其他利益。
30、办案人员遇有哪些情况应当回避?
答:(1)是本案被调查人的近亲属;(2)是本案的检举人、主要证人;(3)本人或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4)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查
处案件的。
31、哪些情形属于妨碍案件调查?
答:(1)本人或指使他人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及上述人员的家属进行侮辱、诽谤、诬陷、围攻、殴打以及其他形式的打击报复;(2)本人或指使他人出伪证、不出证、隐匿、篡改、销毁证据或嫁祸于人;(3)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采取欺骗、威胁、贿赂等手段阻止知情人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证据或唆使知情人变证;(4)本人或指使他人与同案人或知情人串通情况,订立攻守同盟,对抗调查或进行反调查。
32、使用录音、拍照、摄像手段有哪些规定?
答: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应严格掌握。与被调查人、受侵害人和证人谈话时,如进行录音、拍照、摄像应先告知本人。制作的录音带、录像带和照片应严加保管,不得扩散传播。被调查人、证人等未经调查人员许可,不得对调查人员使用这些手段。
33、使用鉴定结论有哪些规定? 答: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应告知被调查人。如被调查人提出申请或调查组认为必要时,可以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调查人员使用鉴定结论时,要注意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34、对扣留、封存物品的期限、暂停支付的期限有什么规定? 答:不得超过办案期限。
35、经过检查、调查需要对涉案款物的处理方式包括哪些?
答:(1)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2)移送有关党组织或者单位处理;(3)解除有关调查措施,扣留、封存的款物发还原物主;(4)其他处理。
36、办案工作中如何鉴别、使用证据? 答:认定违纪事实,要重事实、重证据,不轻信被调查人的交代。只有被调查人的交代,无其他证据或无法查证的,不能认定;被调查人拒不交代而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对证据的鉴别,应当采取逐一审查和综合审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不得隐藏、损毁、篡改证据。物证的照片、录像,书证的副本、复印件、节录本等,经与原物、原件核对无误时,具有与原物、原件同等的证明力。有疑点的视听资料、电子资料,无法与原物、原件核对的复制品、复制件、节录本等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证据,只有在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时,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违纪违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受侵害人陈诉、被调查人交代,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37、监察机关如何询问证人?
答: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必要时经证人同意可以录音、录像。调查人员应当当场制作调查笔录,也可由证人用钢笔、毛笔书写证言,没有书写能力的证人可由他人代为书写,经核对无误后,由其签名或者盖章。如果
证人要求对原证作部分或全部更改时,可允许在注明更改原因的情况下另行作证,但不退还原证。
38、涉案款物指的是什么?
答:涉案款物是指可以证明违纪违法行为的款物和违纪违法所得的款物,包括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房产、金银珠宝、文物古玩、字画、家具、电器、交通和通讯工具等物品。
39、监察机关如何查核被调查人的涉案存款?
答:按照规定程序,查核被调查人以及与所查案件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的,应当出具查核通知书,并提供存款人的姓名和其他有关情况;暂停支付被调查人以及与所查案件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的,应当出具停止支付通知书,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经调查如果不需要继续停止支付银行存款的,应当出具解除停止支付通知书。
40、暂予扣留、封
存,责令不得变卖、转移或者查询、冻结涉案款物的报批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答:需要暂予扣留、封存,责令不得变卖、转移或者查询、冻结涉案款物的,应当报经分管领导批准,由两名以上办案人员实施。特殊情况下,可先由室主任口头请示分管领导同意后实施,事后再补办报批手续。
41、纪检监察机对涉案款物作出没收、追缴决定的,应如何办理?
答:纪检监察机关对涉案款物作出没收、追缴决定的,应当出具正式文书和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河北省罚没财物收据。
42、机关财务部门对扣留、封存的款物应怎样保管?
答:机关财务部门对扣留、封存的款物,应当登记造册,专人保管。其中,现金应存入指定银行账户;存单、有价证券、支付凭证、金银珠宝、家具电器、交通和通讯工具等,应在专门场所封存保管。
43、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立案依据;主要违纪事实及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被调查人的态度;处理建议。对调查否定的问题应交待清楚。对难以认定的重要问题用写实的方法予以反映。调查报告须由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
如调查组内部对错误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及处理建议等有较大分歧,经过讨论仍不能一致时,应按调查组长意见写出调查报告。但对不同意见应在报告中作适当反映或另以书面形式反映。
调查组应将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向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并征求意见。
44、调查报告中对所涉案款物应载明的事项有哪些?
答:案件调查报告应写入以下内容:对涉案款物采取调查措施的情况;与涉案款物相关的事实及性质;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条规依据;对涉案款物的处理建议。
45、涉案款物在作出责令退赔的纪律检查决定、监察决定前已经退赔的,是否还作纪律检查决定或监察决定?
答:涉案款物在作出责令退赔的纪律检查决定或监察决定前已经退赔的,应当履行有关手续,但可以不作纪律检查决定、监察决定。
46、监察机关可对哪些情形作出监察决定?
答:监察机关根据检查、调查结果,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监察决定:(1)违反行政纪律,依法应当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分的;(2)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依法应当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
47、经纪检机关立案检查的案件,不涉及党的纪律处分的,是否也要作出书面结论?
答:经纪检机关立案检查的案件,违纪事实不存在或者违纪事实轻微不追究党纪责任的的,都应予以销案,写出销案呈批报告。
48、监察机关作出给予行政处分及其他处理决定或者撤销案
件决定的结论后,应如何履行程序?
答:监察机关作出给予行政处分及其他处理决定或者撤销案件决定的,应当制作监察决定书;监察机关建议给予行政处分及其他处理的,应当制作监察建议书。
监察机关依法决定没收、追缴非法所得的,应当制作监察决定书,使用同级财政部门制发的专用凭证;责令退赔的,使用监察机关统一制发的凭证。
49、如何送达监察决定书和监察建议书?
答:监察决定书和监察建议书由监察机关直接送达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也可以留置送达、邮寄送达,或者委托其他监察机关、主管部门代为送达。
送达监察决定书和监察建议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邮寄送达,以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受送达人拒收的,不影响
决定及建议的执行,并应当由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予以说明。
50、案件检查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的程序有哪些?
答:(1)妥善处理检举失实问题;(2)严格履行立案程序;(3)认真执行被调查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4)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办案措施:(5)认真做好违纪事实与被调查人见面工作;(6)认真征求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意见:(7)整理装订案卷。
51、在什么情形下案件检查部门可以提请案件审理部门提前介入?
答:案件检查部门只有在已查清主要违纪事实并提出倾向性意见后,方可提请案件审理部门提前介入审理。
第五篇:出口企业税务检查技巧、方法
出口货物退(免)税范围的检查
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企业的货物特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第一,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项目的货物;第二,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的企业用于对外修理修配的货物;第三,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油轮而收取外汇的货物;第四,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采取国际招标方式由国内企业中标销售的机电产品、建筑材料;第五,企业在国内采购并运往境外作为在国外投资的货物。
下列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1.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 2.避孕药品和用具、古旧图书; 3.卷烟;
4.军品以及军队系统企业出口军需工厂生产或军需部门调拨的货物。国家规定免税的货物不办理退税。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的免(退)税按规定办理。
除经国家批准属于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外,下列出口货物不予退还或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1.原油; 2.援外出口货物;
3.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包括天然牛黄、麝香、铜及铜基合金、白金等; 4.糖。
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货物后,不论是内销或出口均不能做扣除或退税。但对下列出口货物由于其占出口比重较大及其生产、采购的特殊因素,可以扣除或退税: 抽纱、工艺品、香料油、山货、草柳竹藤制品、鱼网鱼具、松香、五倍子、生漆、山羊板皮、纸制品。
从1999年起,国家对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的货物,一律实行免、抵、退税政策。
对出口退税范围的检查,主要是以下三个环节的检查:一是对出口货物免税的检查;二是对出口货物抵税的检查;三是对出口货物退税的检查。检查人员应重点进行下列内容的检查: 1.对出口货物免税的检查方法。检查时,应对出口货物的出口原始凭证逐一实行检查,并与出口产品销售明细账逐一核对,检查出口货物报关离境日期,出口货物以离岸价计算的外币销售额,出口货物的贸易类型,出口货物的退税率是否正确。2.对出口货物抵税的检查方法。
对生产两种以上货物且适用退税率不同的出口企业,其进项税额的计算与账务处理应按出口货物的种类区分,凡是无法直接划分各自应负担的进项税额的,应按出口产品销售额的比例进行分摊。检查中注意检查企业有无人为调整出口货物应分摊的进项税额的问题。
对生产的货物既有出口又有内销的出口企业,其进项税额首先按出口货物离岸价与征税率、退税率之差计算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然后再用于抵减内销产品的销项税额。检查中注意检查企业有无少计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多抵销项税额的问题。
对出口货物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大于本期进项税额(含上期留抵进项税额)的情况,出口企业应将负数结转下期或挂账冲减下期进项税额。3.对出口货物退税的检查方法。
检查出口销售额的比例是否为出口企业当期全部销售额的50%以上: 检查出口退税率的确认是否正确;
检查出口贸易类型的确认是否正确,有无混淆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贸易,有无免税产品按退税处理的问题。
出口货物退税计算的税务稽查
一、出口货物退税率的税务稽查
出口货物退税率是指应退税款与计算退税的出口货物价格比例。计算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税率的退税率,应按增值税法规规定的退税率和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退税率执行。计算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税额的退税率或单位税额,应按《消费税暂行条例》和有关税务法规规定的税率执行。
出口货物退税率与征税产品适用税率的税务稽查方法基本相同。税务稽查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应将不同税率的货物分开核算和申报,划分不清的,应当从低确定退税率;二是对于申报的出口货物名称不完整,与确定退税率相关的情况又未标注,也应从低确定退税率;三是当货物的适用税率发生变动时,退税率也应随之发生变动。
二、应退增值税税额计算的税务稽查
(一)生产企业免、抵、退增值税税额计算的税务稽查
出口货物应免、抵、退的增值税税额,应根据生产企业于每季度末申报的出口及内销货物,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计算,并按照“先内后外”顺序进行审查。1.当期应纳税额计算的税务稽查
当期应纳税额是指生产企业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扣除当期全部进项税额与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税额之差额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税务稽查时,首先应审查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的计税依据和当期全部进项税额,进而确定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和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然后审查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及退税的税额。税务稽查时,可将前述审定的出口货物销项金额、退税率及《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17%或13%的税率代入下述公式,然后复算生产企业计算的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看是否正确。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抵、退的税额=销项金额×(增值税条例规定的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上述所说当期均指一个自然季度。
最后,将审定的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及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代入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验证生产企业申报当期应纳税额是否正确,并核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的明细账借方发生额,看是否相符。2.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税务稽查
按照规定,当生产企业本季度出口或货物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及其以上的,在一个季度内,若因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时,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予以退税。税务稽查时,应先在审定应纳税额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判定。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销项金额×退税率时 应退税额=销项金额×退税率
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销项金额×退税率时 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然后,将审定的应退税额核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看是否相符。值科注意的是,当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占当期出口货物销售额50%以下的,当期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必须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不得办理退税,计算公式为: 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应退税额
(二)外贸企业应退税额计算的税务稽查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必须单独设账核算购进金额和进项税额。税务稽查时,应将经审定的出口货物数量、原始进价、适用税率代入下述公式复算退税申请人申请的应退税额是否正确。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税额=购进货物进项金额×退税率
对出口货物库存账和销售账采用加权平均价核算的企业,可按照适用不同退税率的货物,分别依下列公式进行复算。
应退税额=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进价×退税率
对于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特准退(免)税出口的货物,应将含税销售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进行复算应退税额。
应退税额= 普通发票所列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退税率
(三)进料加工贸易方式退税计算的税务稽查 “进料加工”是指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用于加工或转销给其他企业生产外销货物的一种贸易方式,税务稽查时,首先应注意划清界限。1.划清“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界限
“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尽管二者在形式上相似,如劳动对象均由国外进口,制成的产品一般都报关出口等等;但二者也有明显区别,主要是结算方式不同,“来料加工”不支付外汇,而“进料加工”在进料进攻性支付外汇。2.划清“进料加工”与一般出口经营方式的界限
由于“进料加工”的进口料件在进口时,按海关核定的加工复出口货物比例免征了部分进口环节的增值税,而国内使用进口料件加工的货物,凡属应征增值税范围的,进口料件按完税货物全额抵扣了税款。因此,对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计算退税,和一般出口货物截然不同。税务稽查时,应区别不同情况计算应退税额。⑴对外贸企业的税务稽查
应退税额=经审定的出口货物应退税额-销售进口料件应交税金
销售进口料件应交税金=销售进口料件金额×税率-海关实征进口料件增值税税额 上式中的“销售进口料件金额”,用于自营加工的,应按组成价计算,转售给其他企业的,应按实际转售价格计算。税务稽查时,应通过“材料物资”、“其他业务收入”等账户及会计凭证核实和计算用于自营加工和转售的进口料件金额。“海关实征进口料件增值税税额”应依据海关开具的完税凭证确定。⑵对生产企业的税务稽查
对实行“免、抵、退”办法计算退税的生产企业,按下列公式审定:
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销项金额×(征税税率-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税率-退税率)
税务稽查时,应对公式中各要素逐一予以核实,其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可根据海关核准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填具的“进料加工贸易申请表”核对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是否正确。其应退税额的税务稽查,仍按前述具体步骤及有关计算公式进行审定核实。
(四)特准企业出口货物退税计算的税务稽查 对于特准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额计算的税务稽查,应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出口退税业务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能够提供准确的账簿资料的,可比照出口企业税务稽查程序办理;二是其他特准企业,如对外承包公司,在国内采购货物并运往境外进行投资的企业等,应当检查“表”、“票”、“单”等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在申报退税货物数量的正确性的基础上,核对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进项税额与申报表“退税金额”栏数据是否相符,进而确定应退增值税税额。
三、应退消费税税额计算的税务稽查
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的消费税应税货物,应按照实际出口数量免征消费税,所以应退消费税税额计算的检查范围,一般仅指出口企业中的外贸企业和特准企业。
(一)外贸企业的税务稽查
外贸企业无论是自营出口还是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均应按下述公式计算应退消费税税额: 应退消费税税额=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或出口数量)×消费税税率(或单位税额)税务稽查时,应对表、账、票、单、证等为根据并以账为主,核实应退消费税税额。公式中的出口货物工厂销售为外贸企业出口货物的工厂购进原价,其他各项如“出口数量”、“税率”以及“单位税额”的税务稽查,已在前面作了说明。无论是从价定率还是从量征收消费税的出口货物,只要将核实的数据代入上述公式,即可求出应退消费税税额,然后与申报表“退税金额”栏所列消费税相核对,看申报数是否正确。
(二)特准企业的税务稽查
特准企业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的检查程序与应退增值税的税务稽查相似。即以表、票、单、账为主要根据,核实应退消费税的特准企业,应在核实退税申请人呈送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出口货物数量正确性的基础上,核对“出口货物消费税专用税票”所列已纳消费税税额与申报表中申报退还的消费税税额是否相符,进而作出结论。其他特准企业的税务稽查,可比照上述外贸企业的税务稽查程序办理。
四、退回税款处理的税务稽查
经审定的增值税出口退税额,与其“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相核对,看是否一致;审定的消费税出口退税额,对自营出口的外贸企业,与其“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贷方发生额,“应收出口退税”账户借方发生额相核对,确定申请退税企业的退税收入是否正确;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应与其“应收账款”账户贷方发生额术核对,看是否相符。
此外,应特别注意企业出口货物收到的退回增值税或消费税,有无不记入出口退税专栏或不冲抵主营业务成本,而误记“应付福利费”、“盈余公积”等账户,造成虚增进项税额或虚减利润。
对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如发生退关,国外退货转为内销的,企业是否向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及时办理申报手续,补缴了已退的增值税或消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