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岩头小学农村五类儿童情况汇报材料
岩头小学五类儿童情况汇报材料
一、整体概况:
我校本学期有16个班,800余名学生。全校有”五类儿童”52人,留守儿童45人,残疾儿童4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人,孤儿2人。
具体措施:认真学习《富教法201320号文件》,明确新形势下留守五类儿童的重要性,为让这一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我校对五类儿童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多方面予以关爱,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体系,努力为五类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
建立组织:开学初,为了落实五类儿童工作,我校首先建立了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其他教师为成员的”五类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以16个班为主体成立了”五类儿童”工作网络,层层抓好落实。
明确任务:组织健全后,学校定期召开五类儿童工作会议,制定多措并举,着力构建五类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二、五类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成绩差。大多数农村”五类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在有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的现象,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较班级平均水平低,较自己以往成绩差。
(二)行为习惯不良。存在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不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监护人不礼貌。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漱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易沉迷于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当中;易于模仿,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模仿武侠小说拉帮结派,结拜师兄弟,易于被利用,和一些不良青年厮混,偷鸡摸狗甚至打架斗殴。
(三)道德缺失。”五类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易于造成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没有礼貌,常常脏话连篇,出口伤人。在行动上,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不尊敬老师和长辈、不能团结同学、没有荣辱意识,不在乎同学、监护人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
(四)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五类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三、“五类儿童”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监护人责任不明确。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多从安全、身体健康等角度考虑问题,重吃饭穿暖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全面发展。重交通安全而忽视”五类儿童”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表现,忽视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祖父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事,或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五类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尤其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作临时监护人时,他们往往自身行动不便,自身精力有限,有的本身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看护,因此,他们花在”五类儿童”身上的精力就更不足。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较低,表达能力不够强,对”五类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
(三)父母亲关爱不够。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习用书,不能很好地与”五类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他们往往仅以为”五类儿童”买了几身衣服,交清了学费作为自己关爱孩子的全部。很少与孩子班主任、任课教师沟通,很少了解甚至不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注意孩子是否长高了、长胖了,而不注意学习成绩,良好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
(四)社会各界关注不够。”五类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往往易被忽视,学校往往重视升学率而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较多关注,而把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留守学生养成问题学生而放任不管;其它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认为”五类儿童”问题远远轻于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远远轻于成年人违纪违法的问题而忽视之。
四、采取如下做法:
(一)用“爱”去融化”五类儿童”心灵的坚冰。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五类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对老师常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甚至恶言相向。古言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师敞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多与”五类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
(二)用“耐心”去培育”五类儿童”坚强的意志。
对”五类儿童”,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细致入微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恒心,才能取得成效。因为”五类儿童”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往往经受不住外界不良的影响,而班主任对他们在前进过程中所出现的反复,要以最大的耐心冷静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进步,同时,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及家庭配合促其养成坚强的意志。
(三)捕捉五类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五类儿童”虽然缺点多,但他们同样希望受到师生的尊重和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衷心祝贺,借此增强其自尊心,确立其自信心,强化其正确行为,并促使将这种优势或进步迁移到其他方面。
(四)建立健全”五类儿童”档案,为与其沟通提供方便。班主任做好”五类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与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取得联系,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五)广泛开展有助于”五类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等,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五类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总之,农村五类儿童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促使他们战胜各种困难,迎接明天的挑战。
第二篇:岩头小学2015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富源县营上镇岩头小学2015年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结
针对我校留守儿童正处于道德品质形成、文化知识掌握和身体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却面临生活失助、学习失教、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诸多困难和问题的实际,在全校开展了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主题,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了“爱心家庭”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行动,努力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网络,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一、广泛征集“爱心家庭”、“爱心妈妈”、“代理家长”。
利用广播、网络等渠道广泛征集招募筛选“爱心家庭”、热心人士担任“代理家长”。组织教师、团干、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关工委组织老同志志愿与“留守儿童”结对,在亲情上关爱,在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鼓励,帮助“留守儿童”,及时调适和疏导其思想情绪,填补其情感空白,引导和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深入实施“关爱工程”活动
积极开展“关爱工程”活动,建立 学校“留守儿童”俱乐部,加强了对留守儿童和民工子女等特殊、弱势群体的关爱力度,通过建立“留守儿童” 和“民工子女”档案,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库,建立家长联系热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在情感、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都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
三、深入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按照“五个一”的帮扶方式,深入开展 “爱心家庭”与 “留守儿童”一对一的关爱帮扶活动。即“爱心家庭”每周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每月与“留守儿童”所在学校班主任联系一次,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每年陪“留守儿童”过一次节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逐步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四、抓好结合,注重实效 在整体联动中深化和提升关爱活动
(1)是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家庭道德建设,融于结对活动之中;我校周奕滢获演讲比赛省优秀奖、县一等奖。
(2)是与学校教育、家长学校活动相结合,引入亲情电话、心理辅导等工作手段和载体,将教育、关怀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3)是与各类家庭教育阵地的活动相结合,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等阵地,广泛开展了有留守儿童家长、爱心家庭代理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互动活动。
富源县营上镇岩头小学
2015年 月 日
第三篇:岩头小学2017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富源县营上镇岩头小学2017年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就在“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现将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确定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留守儿童在校安心学习。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以赵泽波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做到了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家长会)。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对教师进行了考评。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有的“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学习偏差。学校号召班里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共同成长拉手对子,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好伙伴”。再就是每一位教师负责帮扶几名“留守儿童”,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引导“留守儿童”形成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留守儿童”得到了教育,使他们的学习、纪律、性格都有了改观,都有了进步。
3、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学校期末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虽然我们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主要是在落实学校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中,由于受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的影响,学校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之处,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加以改进。
总之,学校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与新任务,为做好这一工作,我们将不懈地努力着!
富源县营上镇岩头小学
2017年
月
日
第四篇:岩头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岩头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材料
岩头乡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山区学校,辖区内村落分散,学生上学平均距离有10公里以上,最远的绕冲村学生离学校有近50公里之遥,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必须在校寄宿。近几年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有许多农村家庭出现空巢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因此,办好一所管理规范、收费低廉、教学优质、食宿一条龙服务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我校从2005年起至今,已初步按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运行6年了,现就本校近几年农村寄宿制办学的一些管理经验以及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特向上级领导作以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岩头乡小学现有教学班16个,学生523人;在岗教师49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全乡有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一所,村小2所,教学点一个。岩头中心小学现有1-6年级学生400多人,其中寄宿生160余人;学校建有电脑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各一间,学生宿舍4间。由于学校师生宿舍及教室十分紧张,部分功能室尚欠缺,学生食堂的各类设施也较简陋。
二、学校寄宿制特色管理经验:
尽管我校寄宿制建设方面的硬件条件有限,各类配套设施也参差不齐,但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俭办事,使学校寄宿制建设和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努力实现了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行政一班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不仅在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特色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而且在教学质量、师生管理等工作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县乡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1、坚持集中办学的原则。
创办寄宿制学校的社会背景与初衷就是解决辖区内人口分散,区位偏僻,交通不便,学生难以做到早出晚归等问题。因此,为集中优势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我们根据辖区内学生人数的变化,结合本乡实际,对学校布局进行了大幅的调整,让人口少的村和村联合办一所村小,全乡教学点适当减少,逐步扩大中心小学办学规模,积极为创建农村寄宿制示范学校奠定基础。同时,我们综合利用好全乡小学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我乡中心小学寄宿制教育基础建设,采取学校可用资金和上级重点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多途径、多渠道发展寄宿制教育,再加上县教育局的引导,使我校的寄宿制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2、重点处理好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关系。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食宿在校,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生活设施,安排好学生的食宿,同时要抓好教学质量。具体说就是建设和配备好生活设施,是为了解决学生“进得来”的问题;安排好食宿,是为了解决学生“留得住”的问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是为了解决学生“学得好”的问题。“学得好”建立在“留得住”的基础上,“留得住”又建立在“进的来”的基础上,三者相辅相成,1
同等重要。因此,我们采取了对食堂和课堂同时抓,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齐头并进的举措,大力改善了本校寄宿生的生活与学习状态。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要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用优秀的教师与良好的辅导条件,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交流、探索创新的时间和全面发展的空间,学校教导室不仅高质量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并充分用好农村远程教育设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实现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升,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让群众、留守儿童得到实惠、尝到甜头。
4、规范管理、优质服务。
规范管理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条件。为保证学生人身与财产的安全,我们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严格执行学生出入审批制度,拒绝任何社会闲杂人员随意出入校园;食堂工作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卫生部门体检为健康者才符合聘用条件,学校与食堂厨师、采购员,门卫、学科教师、生活老师等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寄宿学生严把体检关,坚决杜绝传染性疾病在学校扎根、滋生、蔓延;学校参照《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及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学生安全管理办法,并与家长签定责任书,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量化管理考核细则,从根本上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班主任、学科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定期向家长汇报,并多处设有意见箱,恳请家长为学校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学生餐饮实行配餐制,确保学生科学用餐、营养结构合理;每个宿舍安排一名教师辅导、执勤、照顾学生的冷暖起居,并做好动态管理记录,确保事事、时时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彻底铲除管理、住宿、生活、消防等校园各种隐患;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学校设有综合治理办公室、小商店等为学生提供服务,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干好,把群众满意的地方干得更好。
5、合理分担费用,多渠道筹集经费。
我们坚持收费适度原则,把学校办成农村孩子寄宿学习的好去处。在农村,群众每年仅来自土地的纯收入平均每户也只在几千元左右,如果没有其他经济来源,除了人情往来、生活花费、家庭应急所需等,剩下的也就寥寥无几,要解决好寄宿生的生活很不容易,特别是学生的伙食费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我们经过调查研究,总结一些先进经验,提出建立学生生活费分担机制。按照 “三个一点”的办法,即家长拿一点,学校(勤工俭学)补一点,政府及社会助一点,多渠道解决学生生活费。当然,采取这种办法要有几个前提,一是政府要建立稳定的助学金制度,二是家庭要有稳定的收入(现金或实物)。三是学校要有稳定的勤工俭学基地。
6、人人树立责任意识,对学生实行全面管理。
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是一项很细致、很辛苦、责任很大的工作。学校不但要有专门的生活管理人员,而且教师的工作量也很大,既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尽到父母和兄长的责任。只要学生在学校,凡父母应做的事老
师都要做,父母想不到、做不到的事老师也要想到、做到。这不仅是一种工作量的体现,更是一种情感的付出,爱心的奉献。为了加强学生管理,一方面我们在学校人事改革中,对寄宿制学校内部实行“定额加附加”的办法,以保证必要的生活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在学校内部推行全程、全面、全员的“三全”管理办法。“全程”就是从学生入学到离校的全部过程都有管理任务;“全面”就是全方位,学校的每一个场所、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有管理的具体要求;“全员”就是从校长到勤杂工,每一个教职工都有管理学生的具体岗位和职责。
三、学校存在的不足与实际困难:
1、学校教师住房十分紧张,办公场所非常简陋。
我乡中心小学现有教职工38人,仅有一栋8套住房的教师宿舍楼,绝大部分教师在面积狭小的房间里既办公又日常起居,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住在楼梯间、杂物间或夫妻同住一间小房。
2、没有正式的学生宿舍与标准浴室。
我校现有学生临时寝室与男女生浴室采光、通风、洗漱等条件严重不足,既无卫生间、晾衣架、标准床铺等配套设施,又对预防传染性疾病、卫生安全、寝室纪律等管理工作有严重的影响。
3、学校食堂等辅助用房与合格学校建设的卫生标准差距较大。
现有食堂的建筑位置离厕所距离较近,而且厨房及保管室面积狭小,学生餐厅布局不规范,没有专门的厨师工作间和保管室,其他配套设施也较欠缺。
4、学校各类功能室不齐全。
我校现在虽有了几个较简朴的功能室,如电脑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等,但仍然缺少必要的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广播室、少先队室、保健室、音体美教室、门卫室、行政及教师办公室等,而且现有功能室例如实验室、电脑室、图书室等功能室的硬件设备也严重滞后。
5、其他附属设施也非常欠缺。
音体美器材及场所严重缺乏,缺少文化宣传栏、健康教育栏等阵地设施,校园整体绿化档次、品味不高,欠科学规划等。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是一项既全面又具体、既系统又繁杂的工作,要真正管到家、管到位,真正让家长学生满意,就必须由各级政府主导,各部门通力配合,切实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争取每乡打造一所标准化的寄宿制学校。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才能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创造条件让家长放心地去经商、创业和外出务工,从而进一步推动县乡地方经济迅速发展。我们相信,在各级人大与党委、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岩头乡中心小学
2011年5月
第五篇:营上镇岩头小学教学管理自检自查汇报材料
营上镇岩头小学教学管理自检自查汇报材料
我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富源县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规范我校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强化教学管理意识和教学质量意识,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教学教研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一)、健全各种制度,以制度促管理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进一步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益,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营上镇岩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营上镇岩头小学备课制度》、《营上镇岩头小学作业、教案检查制度》、《营上镇岩头小学毕业班备考方案》、《营上镇岩头小学听评课制度》、《营上镇岩头小学减负提质实施方案》、《营上镇岩头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营上镇岩头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营上镇岩头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等,涉及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各方面,调动了全体老师的积极性。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为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各教研组组长为成员的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坚持以教 1 学为中心,督促教师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班子成员人人抓的局面。
二、求实务真,公正严明,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一)、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各类课程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重视音体美、三生教育、小学英语等学科教学。结合《富源县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课程设置为一、二年级语文周课时九节、数学五节、三至六年级语文周课时八节、英语两节、科学两节、思品两节、音乐两节、美术两节、体育一二年级四节、三至六年级三节,还分别在二至五年级开展三生教育,每周每班一节。坚持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上午第二至第三节课之间为15分钟广播体操。
(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带头做好示范作用,主动教学工作,并坚持备课和听评课活动,积极深入教学第一线,积极做好协调工作,配合教科室和教研组长开展教研活动,按时参加教研活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教师教案,学生作业,对上课,教案,作业存在的优缺点给出指导性意见,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完善。学校认真抓好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每月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登记,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量化评比,作为年终考核的评分依据。很多教师能根据年段要求、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堂作业做到“难易适度,数量速度,学科兼顾”;绝大多数教师作业批改及时,有的还采取等级加鼓励性评语。
(三)狠抓校本教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重视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定位、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都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才能实现多重转变,因此学校定期开展教师业务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小学新课标对语文、数学的要求、魏书生班级管理细则、教师角色转换、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同时还开展了教学光碟观摩活动,校内学科教学竞赛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重视教研工作,鼓励撰写案例、论文
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每学年都制定了可行性的教学教研计划,并按照计划安排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校教师就自己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在教研组讨论,找到共性问题,大家展开行动研究、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并撰写教学或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每学期开展2次集体备课活动。同时还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踊跃投稿,学校为激励教师撰写论文,从绩效考核中,给予获奖或发表论文的教师一定奖励。就本学年而言,我校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1篇获省级三等奖,3篇获县级2等奖,一篇获县级三等奖。
(四)、其它工作
1、图书使用
图书室各项制度健全,由唐双全老师负责。学校藏书6818册,生均17.6册,每周二和周四为图书借阅时间,每周五中午为还书时间,学生借书使用时限为一周,并按要求做好借阅登记。
2、实验室及仪器使用
实验室和实验仪器室各项制度健全。学校开足开齐实验课,实验课有进度计划,有实验报告,仪器物品使用有记录,学校一年来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展正常,演示实验应开40,实开39,开出率为98%;分组实验应开82,实开80,开出率为98%。
3、信息技术教育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分别在三至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两节,由尹显来老师负责,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常识。
4、毕业班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而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学校的“前沿阵地”,是“人才的出口”,是普六工作教学质量的综合反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对非毕业班工作具有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具有一定特殊性,抓好毕业班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我校制定了《营上镇岩头中心小学毕业班备考方案》,各科任教师都做了详细的学科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学校还组织召开了毕业班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
三、减负工作落实情况
1、教辅资料管理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学校内涵,保障减负提质工作有效落实,我校以制度促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制定了《营上镇岩头中心小学减负提质实施方案》,控制学生作业,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学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大政方针教育,规范教师行为,加强教学用书管理,协调工作中出现的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矛盾。通过班级走访调查,学校无违规征订教辅资料。我校学生所使用的均为省教育厅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教学用书,且都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无偿代购征订配发的。
2严格控制作业量。学校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符合课标、教材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课内作业应可以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内完成;课外作业分量要适中,一、二年级无课外作业,实行当堂面批;三至六年级课外作业总量控制在45分钟以内,注意突出训练重点,尽量减轻学生负担;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
3、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我校每周上课5天,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严格执行规定的作息时间,学生在校时间上午为早7:10至11:40,下午为14:30至16:50。
四、存在问题
按照教学管理目标要求,我们检查发现,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校本教研工作有待加强,有方案有制度,未按方案严格开齐校本教研活动;
2、档案建设,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建档工作不够规范,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力度不够;
3、大班额教学研究力度不够。
五、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教学意识。一是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要抓好业务学习,立足校本培训,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法。二是抓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要求经常对自己的读书笔记、教案、教后小记、工作总结等进行反思,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总结的基础上提高。
2、推进教科研,深化教学改革。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真正实现“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办学思想。
3、规范档案管理,加强资料积累。档案资料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原始的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及时收集、整理和分类归档。
通过本次的自查,使我们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会不断学习、深入调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们将一步规范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强化教学管理意识和教学质量意识,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使教学常规工作给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