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调研报告:达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与研究的思考3.28(编辑稿)
达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与研究思考
李仁江1 赵顺超2(1.达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达州市农业局农经科)
摘 要: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需要依托农村的社会化服务,农业现代化需要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支撑。本文通过调查达州农村社会化服务现状,分析了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了创新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创新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达州是农业大市,现代农业刚刚进入起步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达州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结合农村经营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深入全市7个县(市、区)21个乡镇,通过走访座谈、专门调查和表格问询等方式,就农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成员及农业企业负责人等新型主体需求、愿望等方面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逐步完善。一是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全面建立,在岗人员管理逐步规范,在进行新技术推广、病虫害应急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能方面履职尽责,开展了卓
有成效的工作。全市300个乡镇均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或区域站,部分乡镇成立了畜牧兽医服务站(点),为推广农业、畜牧产业新技术提供了示范指导。二是经营性服务机构逐步发展。全市供销社有直属企业3个、社团组织19个,基层社115个、专业合作社283个,社区综合服务709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26个、农资网点1246个、庄稼医院663个、日用消费品网点909个、农产品购销网点264个、配送中心50个,各类经营网点达5462个,乡镇覆盖率90%,村级占60%以上。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稳步拓宽。新型农业服务机构开展的生产经营逐步向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生产发展,服务范围逐步向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储藏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延伸。如渠县林农花椒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管理上实现了“统一提供种苗、统一生产资料采购和供应、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服务、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统一产品和基地认定”的五个统一,并积极在发展中开展科学技术培训,与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形成产、供、销一条龙。
(三)社会化服务合作形式日益多样。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是采取土地入股、入园务工、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如宣汉县明月乡桂花社区、黄马村整治的600亩高标准农田,以“出租+入股”的形式进行流转,并按照1:3:7的比例分成,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二是通过规模经营、科技支撑、规范组织等办法,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
农户”,“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大大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如万源市巴山安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采用“专合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生产发展模式,针对不同的品种分类进行种养殖,统一回收,统一配送,形成了种养殖户的“网络状、树枝状”自我管理模式,推动了万源市安居区以种养殖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的进程。三是通过“种植+养殖”、“种植+养殖+加工+休闲”等高效立体经营模式,带动复合农业、休闲农业以及周边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位于达川区万家镇五洞村的月亮湾家庭农场,通过采取“猪-沼-果”种植模式、“沼-草(菜)-鱼”养殖模式、“采摘-垂钓-观光”休闲模式、“自摘-定销-批发”销售模式等七大经营模式,集水果种植、生猪养殖、生态养鱼、种苗选育、乡村旅游于一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社会服务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数已达11.52万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4.79万户,在引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实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等方面显示出强劲活力。如“大竹县益寿黑花生专业合作社”拥有成员235户,2013年年销售总值1200万元,盈利35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700万余元。该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农户和合作社共同参与经营“黑五类”。现已成功注册了“益寿专家”商标并被评为“达州市知名商标”。目前,合作社建立了以黑花生种植为主的黑五类标准化种植基地4个、面积2500亩,带动了四合乡、人和乡、竹北乡、永胜乡、新生乡等农户5600户、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4
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功能定位,促进公共服务机构、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多主体协同发展。具体目标上,以搭建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流通“四位一体”平台为依托,不断完善农业公共服务机制和平台。到2017年,公益性服务机构全面规范,服务效率显著提升;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领域得到拓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覆盖全程、综合配套、形式多样、便捷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和农业规划、创意设计、咨询论证、设施维护、验收评价等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二)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进一步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农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大户为重要力量的农技推广网络,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技术推广平台。要进一步稳定机构、健全经费保障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加大人员培养力度、加快服务手段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其“四新”、“六良”配套推广的公益性职能职责;强化对基层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人员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向乡镇倾斜;继续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公益性机构的专家面对面向农民提供指导服务,创新公益性服务实现形式,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尽快提升其他社会
力量的服务功能。加大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创新力度,大力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尽快完成达州市农科所撤所建院工作;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科研单位建设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政府逐步将适宜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委托或转移给行业协会,推动建立政府向行业协会购买服务机制,将科技推广融入产业服务领域同步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直接转化应用。三是大力发展经营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充分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引领带头作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创新创业行动。鼓励公益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以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分红等方式开展经营性服务,领办帮办一批服务型农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步伐。
2.建立健全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人员作用,建立健全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的管理体制。明确乡镇对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职责,加强其在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服务组织运行、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中的管理、服务和监督作用。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有条件的乡镇或分片区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二是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平台,促进农村“三资”有序合理流转,盘活农村“三资”,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三是加强农经队伍建设,提高农经队伍素质,强化乡镇农经人员的定岗定职定责,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
度,加强对政策界限、优惠条件和扶持政策的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公众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认知度,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例、优秀人才等给予典型宣传,树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工作先进模范,通过宣传报道,促进有关支农惠农强农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3.强化政策环境,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力度。总结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经验,严格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兑现条件,促进闲置耕地流转。坚持“惠农、支农、补农”原则,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支持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领域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引导龙头企业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和服务条件。创新信贷融资方式,形成适合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办法。充分发挥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担保体系作用,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融资担保。
4.强化人才保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落实优秀人才奖励扶持和农业专业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参与相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异地人才参与,本地高校毕业生回乡发展的方针,鼓励他们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中就业、创业,参与新型农业示范基地服务建设。
第二篇: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根据县政府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的安排部署,近日,我们调研组一行深入农业局、林业局、供销社等有关部门和部分乡(镇)、村,开展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调研。在收集汇总相关情况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
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由分散的、孤立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的商品化社会生产而产生的,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建立了一个服务功能比较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县级设立农业局、林业局,并成立了农科所、果树研究所、良种场、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等农业科研机构以及农学会、种子学会、植保学会、食用菌学会、畜牧兽医学会、水产学会等涉农学会。在2002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每个乡镇成立了农业服务中心,由原来的乡镇农技站、农机站、经管站、畜牧水产站、经作站、水利工作站合并组建,由乡镇党委、政府管理,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业务指导。每个乡镇(除水南镇外)设立林业站,实行林业局与乡镇政府双重管理。全县现有农林专业技术人员251人,其中大学本科25人、大专34人、中专110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44人、初级职称140人。从2005年2月起,对全县138个村选聘配备了村级农民技术员411人,其中农业136人,林业139人,畜牧水产业136人。二是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全县现有市级龙头企业5家(惠民食用菌公司、恒鑫木业公司、腾荣达制浆公司、黄潭蔬菜加工厂、菌草灵芝公司),同时,我县还制定了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初步认定了烟草公司、威山牧业公司等10家县级龙头企业。三是组建了一批中介组织。自2001年以来,我县先后成立了早芋协会、柑桔协会、食用菌协会、养猪协会等专业协会27个,其中食用菌协会被评为市级中介组织。四是涌现了一批农民经纪人。各乡镇都有一定数量的农民经纪人,他们都是当地的“能人”,主要从事笋竹、食用菌、水果等农产品的营销活动。五是建立了农资、金融等服务机构。在农资供应方面,以将乐县龙得宝农资有限公司为主渠道,该公司以11个基层供销社原有的农资经营网络为依托,构筑了城乡批零一体化营销服务网络。此外,我县其它单位或个人从事肥料、农药经营的有53家,从事兽药和饲料经营的有45家,从事菌种和原辅材料经营的有25家,从事种子经营的有60家,基本上能满足农民群众对农资的需求。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我县主要是农村信用社,通过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个体协会贷款等业务,有效地缓解了农业生产资金紧张的问题。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由产中服务向产前和产后服务两头不断延伸。产前服务:创办了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做到每月编发一期信息刊物,为广大农户和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大力实施“种子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种子。产后服务:培植了黄潭蔬菜加工厂、惠民公司等一批加工龙头企业,成立了食用菌协会等一批专业协会,为农产品加工销售提供配套服务。产中服务:随着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建立,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不断朝纵深方向发展。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丰富多样。一是搞好农业155服务。从2001年6月县农业155服务中心成立,并开通“969155”免费服务热线以来,农业155服务中心共接受农民电话咨询2000余人次、来访咨询500余人次,提供现场指导180余人次,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同时,认真抓好“将乐农业155”服务网站的建设,加大农产品供求信息的搜集、采编和发布。二是开展“村会协作”活动。到目前,县食用菌学会、茶果学会、畜牧兽医学会已与31个村(场)或种植大户建立了村会协作关系。三是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充分利用农广校、农函大、“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证培训及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全县农民参加各类技术培训人数达15万余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此外,我县还先后组织开展了“农艺师在行动”、“双培”、“联户扶农”、“创大户”、“农技干部与农民结对子帮扶”等活动,为解决广大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据不完成统计,近年来,全县共有4项农业技术推广成果荣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丰收奖,80多人次分别获得国家和省市的表彰。引进推广了一批粮油、蔬菜、水果、畜禽和水产等新品种,使我县的农
第三篇:关于**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调研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新探索
——关于**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调研
近年来,**省**市针对本地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地撂荒化越来越严重的实际,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深入了解**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情况,近日,我们专程赴**市开展调研,先后到文登区、荣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区市的6个乡镇实地考
察,并多次组织座谈,有关情况如下。
一、**市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做法
从调研情况看,**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乡镇为单位,打造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吸引村级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广泛参与,探索出一条政府领办、市场运作、农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
(一)打造服务中心,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平台保障
近年来,**市农村普遍存在村庄空心化、土地撂荒、集体经济增长乏力等短腿和问题。为探索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2017年4月,**市在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取4个试点镇,整合涉农服务资源,建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探索为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综合服务。文登区高村镇综合服务中心还拓展服务范
围,指导10个试点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流转农户闲置土地,打包交给服务中心进行生产托管或招商流转。
2018年,**市重点推广高村镇经验,全面铺开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镇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
务中心联合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为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提供农资供应、耕种管收、贮藏、加工、销售等全程“一站式”服务;为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以及农村土地、劳动力、农机服务等生产资源信息。截至2019年6月,**市已建成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65个,按照“服务半径3公里、辐射面积3万-5万亩”的标准,服务范围覆盖所有涉农镇(街道)。
(二)强化基层党建,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组织保障
**市把党的建设贯穿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过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激励下,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头雁”作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和种植合作社,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引导小农户集中连
片接受社会化服务,带动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各乡镇成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党总支,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途径。在纵向上,镇级服务中心以党总支紧密联结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党组织,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真正延伸到村组,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横向上,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党组织组成联建党组织,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聚焦聚力农业产业发展。
(三)完善服务体系,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主体保障
**市依托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汇聚政府公益性服务资源、专业化服务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对小农户、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等开展土地整理、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农业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切实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
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农户闲置的土地集中流转,委托给服务中心进行土地整理,再对外招商流转。对暂未招商成功的土地,由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选择专业服务公司进行生产全托管,确保流转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专业服务公司对农户未流转的土地提供耕种收管各环节的“菜单式”生产托管服务。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立土地托管服务电子化信息台账,实现机耕、施肥、用药、运输等全过程追溯监管,提高服务质量。
(四)创新资金支持,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政策保障
为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高效快速推进,**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对产业发展、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等有关项目,优先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规模化地块实施。文登区安排镇级服务中心奖补资金,择优奖补
100万元;确定集体经济薄弱村3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捆绑使用,鼓励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培植集体经济增长点。
针对涉农贷款无抵押物和融资难问题,由区财政设立担保风险赔偿基金,牵头成立融资担保公司。文登区与中国太平保险合作,推出“新型集体化经营最低收益
险”,对纳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营的土地,由财政给予保险补贴,保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土地最低收
益;同时,深化与农商行合作,支持经营主体以“新型集体化经营最低收益险”保单作为抵押物,申请农业生产贷款,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难题。
二、**市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成效
**市通过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和方式,聚集了各类资源要素,从搞好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性服务入手,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增加了农民和集体收入,实现了产业融合,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提供了解决办法。各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大量闲置、低效的土地被集中流转经营,重新激发了土地生产活力,目前已有24万亩土地改变撂荒状态。通过推广农业生产托管,为小农户提供了完整的全链条生产性服务,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文登区高村镇成立高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实施全托管服务3500亩,半托管服务81000
亩,土地撂荒复耕面积达到了6000多亩。
二是为“集体增收”“组织振兴”提供了有效抓手。各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积极带动集体发展,提高了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和凝聚力。同时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基层党建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文登区高村镇西桥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带动集体增收
5.2万元,西桥村面貌焕然一新。荣成市上庄镇在镇服务中心内开辟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农业生产新技术,培养了一批农业能人。
三是为“三产融合”“产业振兴”提供了发展动能。**市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性服务,助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荣成市上庄镇以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连片成方地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休闲农业旅游,挖掘释放农业产业价值。文登区张家产镇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上集成建设西洋参交易中心,推动西洋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西洋参小
镇”。
四是为“绿色农业”“生态振兴”提供了可行途径。**市依托农业社会化体系,开发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及手机APP,提升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通过专业服务公司开展生产托管,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土壤改良修复,使农药使用总量减少10%、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亩均节约用水40%—50%、节省肥料
30%—40%,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
三、相关思考与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处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往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创新农业社会化
服务体系有关做法和成效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发挥好村级组织的带动作用,组织引导农民,扩大服务规模。**在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发挥村级组织尤其是基层党支部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农民不愿种或地处偏远、耕种不便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统一进行土地整治和耕种经营,并接受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全程托管服务。二是对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民,组织引导其购买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提
供的全程式、菜单式服务。通过开展土地流转和组织协调,一方面扩大了镇社会化服务中心的服务面积,放大了适度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为农村基层党建找到了新抓手,为服务农民和村集体增收找到了新路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堡垒,肩负着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协调利益关系、组织生产服务、开发集体资源等职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统”的重要方面,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制于集体经济实力不强、人员力量不足等因素,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后,一些地方村级组织在服务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发挥并不充分。近年来,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各类新型经营服务主体不断涌现,为村级组织服务农民提供了良好支撑,村级组织并不需要太多直接的投入和服务,但在组织农民、集中土地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发挥好村党支部的带动作用,发挥好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通过有效方式,引导小农户集中连片接受社会化服务,在规模化服务中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有效整合资源。**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以镇为单位建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吸纳政府的农技推广、植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市场化的农资销售、农机服务、农产品销售等专业服务主体进驻,形成农业类“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为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提供生产资料购买、耕种管收、农产品流通等服务。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根本;产业振兴,社会化服务是重要支撑,只有依靠不断健全的社会化服务,才能克服单家单户经营主体的不足,带动产业发展壮大。但农业社会化服务点多面广线长,涉及环节多、主体多,现实中一个服务主体往往只提供某一环节或部分环节的服务,有的环节因为投入过多或者技术壁垒而根本没有相关服务,给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带来不便。因此,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显得十分必要。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聚焦秧苗培育、粮食烘干、农产品销售、品牌建设以及地方特色产业的机械化等关键和薄弱环节,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科
研攻关和应用推广,切实提升服务能力;搭建有效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优势服务资源,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保障。
(三)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培育专业组织,激发市场活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注重发挥政府规划引导、资源整合、平台搭建、体系构建等方面的优势,但不是大包大揽,而是注重培育和引入专业化市场化服务主体,为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提供服务。文登区高村镇由政府财政出资成立高田农业发展公司,专门负责土地流转、农资供销、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荣成市上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公开招标,引入虎山农业种植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农资和植保服务;经济开发区桥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实行民办公助,主要由泰茂农资公司投资建设并运营,政府进行部分补助。农业社会化服务有一定的公共性,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主要在于提供基础公共服务,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行业规范管理;但开展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更多是一种市场行为,必须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市场机制,撬动市场力量。因此,要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探索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鼓励各类服务主体加强联合合作,实现功能互补、要素聚集、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水平。
第四篇:夏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夏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调研报告 夏邑县财政局农业股
根据省财政厅安排部署,夏邑县财政局、农业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夏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夏邑县地处豫东平原,辖24个乡镇、727个行政村,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总人口114万,现有耕地151.9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是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域重点县、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2005-2011年连续七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夏邑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由分散的、孤立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的商品化社会生产而产生的,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在党中央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牵动下,夏邑县积极实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健全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建立了一个服务功能比较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全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形成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级技术服务站为基点的三级推广服务网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82人,有效地促进了农作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应用。同时,以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为载体,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二是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全县发展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共41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2家,拥有资产总额1440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73349.2万元,年销售收入24.869亿元,利润11758万元,分别较去年增加3.3945亿元、2652万元,年出口产值达到7818万元,吸纳就业人员7661人。三是组建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夏邑县按照“建一个协会、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围绕粮食、食用菌、蔬菜、生猪、果品等产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技术能人兴办合作组织。目前,全县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03家,入社成员11358人,带动50万农民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6个,发展高效农业50万亩,促农增收近10亿元。四是涌现了一批农民经纪人。各乡镇都有一定数量的农民经纪人,他们都是当地的“能人”,主要从事蔬菜、食用菌、水果等农产品的营销活动。五是建立了农资、金融等服务机构。构筑了城乡批零一体化营销服务网络,基本上能满足农民群众对农资的需求。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我县主要是农村信用社,通过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个体协会贷款等业务,有效地缓解了农业生产资金紧张的问题。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延伸
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由产中服务向产前和产后服务两头不断延伸。产前服务:创办了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做到每月编发一期信息刊物,为广大农户和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大力实施“种子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种子。产后服务:培植了一批加工龙头企业,成立了食用菌协会等一批专业协会,为农产品加工销售提供配套服务。产中服务:随着县乡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农业高新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普及,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不断朝纵深方向发展。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丰富多样
夏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三农”为主线,以促农增收为目标,强化职能,提升水平,不断创新农技推广体系,促进新成果、新技术推广转化,实现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前移,促进了夏邑农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
1、抓培训促科技提升
为适应农业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粮食、食用菌、蔬菜、果品等主导优势产业,狠抓农民技术培训,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一是培训到户。利用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农民之友》、村头大喇叭等多种形式,培训讲解国家惠农政策及农作物管理技术,提高农民管理的科学性;二是入田指导。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技术要领及关键技术措施,帮助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高农民管理的针对性;三是专家讲座。以乡镇为单位,以乡村干部、农民技术员、绿证学员、村级农技服务人员为重点,采取专题报告会、电视讲座的形式,集中讲授关键技术,培训一批技术带头人和宣传指导员。年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60多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40000多人次,受训农民20万人次,印发资料30万余份,实用技术培训普及率达到85%以上。
2、建网络促推广转化
一是建立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为解决农业技术棚架问题,实现技术服务前移、管理指导到位、方便快捷高效,于1999年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农业科技110快速反应系统,以电话咨询、专家坐诊、专车出诊为手段,以推广技术、宣传政策、传递信息、答疑解难为宗旨,实行专家轮流坐诊,县乡村三级联动,全天候、全方位为农民提供服务,做到“有访必接、有灾必救、有报必到、有求必应”,成为农民的“贴心热线”、“致富金桥”。农业科技在广度上不断拓展,在深度上不断深化。二是组建村级农技服务站。为促进技术物资有机结合,建立了集技术服务和农资销售为一体的村级农技服务站136个,形成以县农技站为龙头,乡镇农技站为纽带,村站为基点,下连千家万户,集技术推广与物资供应于一体的服务格局。三是成立了送科技下乡“大篷车”服务组织。根据全县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及结构调整状况,制定服务方案,深入乡村集贸市场和田间地头,巡回开展技术宣传和技术服务,现场解决技术难题,手把手地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四是创办《农民之友》电视专栏。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栏目宗旨,开设专家讲座、普法宣传、科技推广、致富快车等版块,每周播放一期,及时快捷传递农业新技术、推广新经验,现已成为农民的良师益友和喜爱的精品栏目。几年来,先后接受群众咨询6万余人次,实地出诊、现场指导8000余次,举办技术讲座200余期,解决农业疑难问题600余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00余项,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6亿余元。
3、搞示范促增产增收
依托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标准粮田、良种补贴等项目实施,积极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对比试验展示、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建立技术员承包责任制,实行全程零距离指导,推行“七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宣传标牌、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播量、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实现了良种和技术的累加效应,高产和典型的辐射带动,形成了大片示范辐射、大户典型带动的新局面,示范区成为农民学习技术、传递信息、增收致富的样板。几年来,先后建立农作物品种展示田6000余亩,高产创建(开发)方60万亩,示范展示新品种100余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2万户,辐射带动农户4万余户,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技术推广转化率达到45%以上,促农增收近3亿元。
二、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发展,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经营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与问题:
(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够健全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粮、棉、油、林等专业人员多,而新特技术、复合型、加工 贮鲜、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少,这与当前强调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新形势要求不适应。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在指导农民开展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时就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满足农民对新农技的需求。此外,由于管理体制不顺,乡级推广机构受乡和县主管部门双重领导,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比较突出。由于受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不够到位,更新知识难,存在与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现象。
(二)社会化服务主体规模层次较低 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总体偏小,组织带动能力不强,服务层次较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虽然在一些方面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但在利益分配方面,却很难让农民分享到一体化经营中的平均利润,对农民本身来说,摆脱了生产盲目性,而自身的经济地位并没有提高。
(三)社会化服务有待进一步拓宽
农业社会化服务要求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而目前大部分服务机构还是主要以提供生产技术指导等产中服务为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服务、信息服务、营销服务,找不到真正的平台、路径,农民只能根据以往经验和滞后的市场需求信息来安排生产,导致农产品产销关系长期波动不定,农民丰产不丰收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费投入不足
总体上看,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仍不足,尤其是在为农业、农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力度不够大。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业务经费多年来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只保证基本的人头经费和工作经费,办公场所简陋,设施设备缺乏。
(五)金融部门支农力度需加大
目前,我县服务“三农”的金融组织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在解决农业生产资金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信用社只能满足农户的简单再生产和一般生活的需要,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重视和大力支持,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健全服务体系,切实开展好适应新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真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根据夏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现就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坚持完善县级、提高乡级、加强村级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人员队伍,乡镇农技站设置可实行乡镇单独建站,也可根据区域类型、特色产业开发、县域经济发展等实际,实行跨乡镇成立区域站,人、财、物、权统一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同时要引导民营科研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技服务,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实行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途径,做优主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引导支持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基础上,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鼓励龙头企业到县外、省外的大中城市乃至境外建立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窗口,开设销售中心,建立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流通业务,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经营能力的贸易流通型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产品物流基地,形成实物交易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初级集贸市场与专业批发市场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的市场销售。
(三)要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是指导农户安排生产的一项主要手段,是农业产业化产前服务的重要内容。因此,要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农产品的供求信息服务体系。一方面,要依托县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定期收集和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不断扩大信息宣传的范围,做到上下信息畅通,确保将信息及时宣传到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手中,架起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桥梁。同时,要加快农村服务信息点和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尽早实现县乡联网,并逐步联网到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更好地为农户生产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指导农民尽量做到“以需定产”,帮助加工企业做到“以求定供”。
(四)加大对农业服务体系的投资力度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议将农技推广机构经费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各级财政部门应重点向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信息工程、农民教育培训等方面倾斜,提高保障水平。此外,要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发展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发挥好现有金融机构的作用,放宽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五)要加强农科教结合工作
抓好农科教结合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关键,也是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此,要着力抓好“三大工程”,努力提高农业服务水平。一是抓种子工程。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切实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开展科技联姻,积极引良种、推良法,不断提高我县农业生产水平。二是抓培训工程。一方面,适当加大对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投入,有计划地安排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轮训,特别是围绕我县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市场营销等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知识培训,促进知识更新,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积极组织农村科技干部深入基层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切实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我县农业技术人员的为农服务水平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三是抓示范工程。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建立农业产业集群,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通过抓好示范,让广大农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夏邑县财政局农业股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加快西安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加快西安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作者姓名:李宁 刘君 任晓姣 史册 单位: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单位英文名称:Xi'an Center for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通讯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西二环193号502室 电话:*** 邮编:710077 中文摘要: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西安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建议。关键词:农业社会化 生产力发展 重要标志 分析 建议 Thought on Speeding Up Construction for Socializd Service System of Agriculture Abstract: Agriculture socialization service is resulted from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also serves as an important symbol to differentiate mordern agriculture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socialization service and also gives proposals to solve problems occurred during 作者简介:李宁(1985-),男,陕西咸阳人,技术员,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济。
practice of the system in Xi'an.Key words: agriculture socialization; productivity growth; important symbol; analysis, proposals近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将经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确保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产业的不断进步,所以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我国当今农业的重点项目,也是社会主义集体组织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概念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质上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下,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公共服务机构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组成的综合配套服务的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所取得的成绩
随着近几年一些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农村体制改革中的重大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竞争力显著增强,先进科技成果建设现代农业得到了有效应用,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中介组织服务的新机制有力推进,形成了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初步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是一个包含众多生产环节的复杂过程,并且市场经济中的农业生产需要现代农业技术和可靠的农业信息做保证。然而,从目前国内农业的发展来看,单个农户的生产经营仍然占市场的主导力量,所以相关农业部门已经在各县、乡、村积极组建和完善相对应的农产品协会、供销社等组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指导和统一协调,在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来充分保障农民的自身利益。
2.2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多方位为农民提供服务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同时信息也是关系着农民在市场化的格局中能否掌握主动权的关键因素。目前,西安市农业委员会已经在条件成熟的乡村成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培训中心等部门,并且加强各机构、各组织之间的协调,切实做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在西安市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中,农业信息网络中心充分得用网络信息平台、广播电台、农技110电话服务等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产品、就业等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引导他们及时把握市场脉搏,提高他们的市场应变能力,同时还为农民及时地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涉农政策,提高他们的政策把握能力;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负责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及应用,做好农业宣传,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时做好当地的天气预报工作,保证农民增效增收;农业培训中心主要负责对农民进行技能的培训,按照农民的建议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突出重点,丰富内容,提高培训的效果,做到学为所用,学以致用,保证农民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2.3 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大型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 采取这种形式以企业为“龙头”,由企业负责购销,协会负责技术,农户负责生产,企业与协会、农户有比较稳定的买卖合同关系,同时降低了成本,也有不少的企业逐渐开始将业务扩展到加工、贮藏、包装等配套项目,从而达到了三方共同获利的目的。
4、利用科技示范园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从2002年以来,西安市十大涉农区县都在土地治理项目建设3000至5000亩精品示范园,例如周至县到目前为目有机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等国家。未央区、雁塔区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建成了万亩桃园和生态示范园。阎良区在新兴、关山两个项目区大搞种植业结构调整,建成万亩甜瓜基地和无公害蔬菜基地,成为闻名全国的“甜瓜之乡”和全市最大的蔬菜基地。
5、利用农村经纪人搞活了农产品流通
在农业生产的一整套环节上,销售问题一直是农民的最
大困扰,农村经纪人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西安阎良区现有农产品经纪人677人,占全市31%,全市十大杰出农产品经纪人中阎良就占3名。阎良近几年瓜菜果奶发展的如此快速,这些经纪人起了很大作用。2010 年上半年,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 4959 元,同比增涨 16.5%。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 3.1 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专业服务项目
现阶段的农民对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服务只局限于统一提供良种和栽培技术、统一灌溉等少数项目,内容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在整个生产环节上对服务的多种需求,同时由于农民的法制观念与自我防范意识普遍较低,应进一步健全在经济鉴证类、技术类、信息类、经纪类、担保类、人才和劳务等方面服务的组织,从而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此外,要鼓励组织体系健全、服务功能齐备、经营效益突出的服务组织为农民开展更多更广的服务,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服务组织的整体效应。
3.2 培养和吸收优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
西安市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好四大板块,十条产业带、五条龙型产业链,完成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提前五年翻一番,率先将农村建成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区、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和全省城乡协调发展的先导区的奋斗目标,就必须依靠一支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技能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作为科学致富的导航员,将技术、信息、服务带进村,带进户,带进田间,发挥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人才在农业第一线作用。
3.3 积极完善农业信息网络站点
村级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层次,是把乡以上服务落实到千家万户的桥梁。近几年农村信息不断在改善,在一些重点村也成立了农业信息网络站点,但是相对于农民的信息需求还是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农业信息网络站点加强对农村信息网络的及时发布更新,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各种培训,对于农民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准确的在线做出回答,保证每户都可以及时得到最新信息。同时,发挥各专业协会和合作社的作用,强化其组织服务功能,“初步建立以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为主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镇村集体合作组织服务为补充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3.4 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资金投入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由公益性服务项目、半公益性服务项目和私人产品服务组成,而其中又有不少是亏损服务,因此,如果缺少相应的经费来源,是难以维持的。因此,为保证整个服务体系能够正常运转,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应服务领域、项目的资金支持,同时应立法制定落实各类完善的惠农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农村信贷体系,在利息上给予优惠照顾,为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3.5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促进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必须建立在农业保险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当前,由于农业行业本身所具有的基础地位以及高风险性,决定了农业保险需要以政府主导或者专项补贴的形式推进,积极探索创新农业保险业务机制和扶持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3.6 建立健全各种新型农业服务模式
在现在农业生产模式中,“公司+农户”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模式,还有包括“公司+协会+农户”、“协会+政府部门”、“能人+农户”等多种,这些模式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农民增收而服务,当然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存在差异,部分服务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要加速西安都市化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农业产业经营的组织创新工作,以农产品供应链理念和模式来构建新型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在时间上重新规划农产品和相关企业的供应流程;在空间上重新规
划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的分布;在经营上对技术、服务、生产、加工、销售等资源统一集成一个整体,重点扶持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基地”、“公司+农户”和“市场+企业+农户”的龙头企业,使其形成比较完整的农业产品产业链条。
总之,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社会化协作下,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前应根据需要和本身的能力,坚持一体化服务方向,不断扩展农业服务项目,把商业、科技、加工、金融等和农业结合起来,将农业生产本身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联成一体,共同经营和发展,为农户提供综合、系统、优质的服务。参考文献:
1、陈维波.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初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82-184
2、程富强.张龙.关于完善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2):16-19
3、西安市都市农业资料汇编,西安市农业委员会,2006.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