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以下简称“良种工程”)项目管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根据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良种工程,是指以农业新品种选育和源头创新为重点,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研究,强化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引进、保护、创新和利用,带动新品种产业开发的农业科技研发计划,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共同管理。
第三条 良种工程实行课题制管理。课题制是指在科学确立研究课题的基础上,以课题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开展研发活动、以合同方式规范课题各行为主体责权利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鼓励跨部门、跨单位组成课题组进行联合攻关,鼓励高层次人才参与良种工程课题研究。
良种工程课题根据我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良种工程发展规划确立,坚持项目实施、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原则,实行专家评议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立项审批机制。分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重大课题是能显著提高全省大宗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由省确定的新品种选育及相关技术研究课题。重点课题是能提高一定区域内特色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通过各市申报确定的新品种选育及相关技术研究课题。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良种工程由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农村与社会发展处,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相关人员组成,负责良种工程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负责良种工程的行业规划和行业管理,归口管理课题组,对课题实施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各市科技、财政部门负责本辖区良种工程重点课题的组织管理工作;课题组负责组织开展研发活动;专家咨询组负责良种工程的咨询、评估论证和技术指导。
第五条 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编制全省良种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确定年度工作重点、重大课题和资金配置,确定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签订课题任务书,审定重点课题;
(三)编制良种工程年度实施计划;
(四)聘请具有一定权威的科技和管理专家成立专家咨询组;
(五)监督检查课题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六)组织课题验收和宣传推广;
(七)组织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的工作。第六条 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职责
(一)编制本行业良种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编写本行业年度发展重点,参与编制年度实施计划;
(三)负责审查本行业重大课题实施方案;
(四)对重大课题进行管理和监督,对重点课题进行业务指导;
(五)汇总报送重大课题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六)协调解决本行业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七条 市科技、财政部门主要职责
(一)按照项目指南要求,组织重点课题申报,推选重点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和课题依托单位;
(二)组织编写重点课题的实施方案;
(三)对重点课题进行管理和监督;
(四)及时总结上报重点课题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五)及时协调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主动配合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咨询组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指导。
第八条 课题组主要职责
(一)编写实施方案;
(二)按照课题任务书要求和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研发活动;
(三)定期报告课题进展情况,主动配合有关方面的监督检查;
(四)按要求编报课题年度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提交有关文件材料,进行档案管理和成果登记。
第九条 专家咨询组主要职责
(一)参与编制良种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论证各行业发展重点和课题;
(三)负责课题实施的技术指导,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技术评估;
(四)负责审查课题验收报告,参与课题检查验收;
(五)负责本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 课题申报与审批
第十条 每年年底前,省直有关部门根据良种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组织有关专家研究提出所属领域下一年度发展重点及重大课题,报办公室。
第十一条 办公室在专家咨询组充分论证、严格审查的基础上,研究拟定重大课题、课题组成员、课题主持人及课题依托单位。
第十二条 对确定的重大课题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10天。
第十三条 公示结束后20天内,课题主持人将课题具体实施方案,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办公室。
第十四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发布重点课题申报指南。市科技、财政部门根据申报指南要求,推选重点课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及课题依托单位,组织编写课题实施方案,报办公室。
第十五条 办公室组织专家咨询组对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估论证,在此基础上,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研究确定并下达良种工程年度实施计划。
第四章 课题的实施
第十六条 计划下达1个月内,重大课题由办公室与行业主管部门、课题主持人和依托单位签订课题任务书;重大课题中有子课题的,课题主持人应根据任务分工与子课题主持人签订相应的子课题任务书,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重点课题由市科技、财政部门与课题主持人和依托单位签订课题任务书。
第十七条 课题依托单位必须为课题组提供课题任务书中明确的支持条件。课题主持人与依托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合同的形式确定。
第十八条 课题主持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具有确定具体研究方案、聘用临时研究人员和支配研究经费等权利。
第十九条 课题组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开展研发活动,及时报告课题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第二十条 课题执行中不得随意更改课题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等。如确需调整,须经办公室批准。
第五章 课题的监督与验收
第二十一条 良种工程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研究重点、研究经费等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但对在检查评估中发现存在问题的课题,视不同情况采取调减经费、调整课题组成员、终止课题等措施。
第二十二条 课题主持人每年年底前上报课题执行情况。重大课题的执行情况报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报办公室;重点课题的执行情况报市科技、财政部门,同时抄报省级行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课题主持人在课题到期前
1个月内,向主管部门提交课题总结报告,提出验收申请,由办公室组织验收。第二十四条 未通过验收的课题(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除外),课题主持人及依托单位5年内不得申报良种工程课题。
第二十五条 课题组要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并按照《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经费支出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课题实施过程中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二十六条 课题依托单位应及时申请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其成果产权归属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课题依托单位应承担对研发成果进行转化推广的义务。依托单位在转让研发成果时,须报省科技厅备案。
第二十八条 课题形成的论文及专著应标注“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课题资助”字样。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各市科技、财政部门和省直有关单位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课题管理细则,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备案。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12018年泰安市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指南
附件1
2018年泰安市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指南
围绕我市优质粮、蔬菜、干鲜果、畜禽、苗木花卉、中药材等优势农业特色产业进行良种工程项目开发;对我市特色农产品和珍稀濒危资源进行搜集、保护、提纯复壮以及创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提供良种支撑。
一、主要农作物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高产、优质、高效、抗逆小麦、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等新品种的选育,通过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及强优势杂交种创制、分子设计育种、染色体细胞工程、诱变育种等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创制优异新种质,研发工厂化种子(苗)生产、加工、储运、质量控制及全程质量追溯等关键技术,形成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二、蔬菜和食用菌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蔬菜方面重点支持高端品种创制、良种繁育与质量控制、种苗标准集约化生产技术示范、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名特优蔬菜种质的创新利用;适于反季节速生和设施栽培新品种的选育。
食用菌方面重点支持规模化生产的食用菌种质创新,地方特色食用菌、珍稀食用菌、适宜林下种植的新品种的驯化和培育,研究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三、林果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地方传统名优稀特果树品种资源的收集、保护和优良品种引进,繁育;泰山茶品种选育、引进和繁育。重点支持生态绿化林、速生林良种选育。重点研究经济型林木良种培养和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支持抗逆性强的地方绿化和珍贵乡土树种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和利用。
四、畜禽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特色优势畜禽遗传育种和胚胎育种、良种的提纯复壮和种质保护。加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饲用(青饲)玉米和牧草新品种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完善畜禽产业链条,加速特色畜禽产业化。
五、水产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适温范围广、抗逆性强的主导养殖品种和市场前景好的特色品种的培育、选育、驯化和无公害配套养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
六、中药材良种工程项目开发
重点支持道地、优质名贵中药材的搜集、整理、提纯复壮和中药新品种的培育、引进、驯化。
第三篇: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管理办法(2010)
江苏省省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更新
工程管理办法(修订讨论稿)
第一章
第一条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更新工程(以下简称三新工程)是我省实施科技创新与人才强农战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实现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全覆盖,通过科技进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提升我省农业产业科技竞争力。
第二条
农业新品种更新工程旨在建立现代种源农业育繁推技术体系,建立农业种源创新与育繁中心,提高全省农业品种创新能力、规模繁育能力,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推进育繁推一体化。
农业新技术更新工程旨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扩大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覆盖面,加快农业技术成果集成创新与展示示范,推进农业高新技术普及化。
农业新模式更新工程旨在探索并推广农业种养、生态循环新模式,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新方法,实现高效模式多元化。
第三条
三新工程资金是政府用于引导和扶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环节。项目管理遵循公开申请、科学评审、专款专用、绩效评估的原则,为加强三新工程组织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第四条
省里成立三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挂靠在省农业委员会。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办公厅、农业委员会、财政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农机
组织管理 总则 局、省林业局等部门组成。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实施进展情况和重大事项,会同省有关部门发布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与评审、下达项目计划,开展项目检查、绩效评估、验收等项目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建立定期会商制度,重大事项报领导小组审定。
第五条
省农口有关部门根据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分别组织本行业三新工程项目申报、立项与实施监管。省财政厅负责省级三新工程资金筹集及资金使用监管。
第六条
为提高三新工程决策的科学性,领导小组聘任省内外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经营管理等行业专家组建省级三新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三新工程实施提供决策咨询。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七条
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三新工程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省级农业科教单位科技(研)处负责本单位三新工程项目的申报与管理。
第八条
每年12月底前,办公室会同省有关部门针对影响我省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发布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办公室围绕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提出翌年农业三新工程实施方案,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省财政厅后发布当年项目申报指南。
第九条 申报原则:项目申报须立足于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以提高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覆盖面为目标,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突出技术集成创新的原则。瞄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找准限制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技术集成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形成在推广中研究创新,在创新中示范推广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二是强化技术示范辐射的原则。围绕提高三新技术覆盖面,推进系统集成,重点突破,辐射带动,整体推进,扩大技术示范效果。
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成果物化转化的原则。以农民接受与应用为中心,通过技术推广挂图、技术推广视频、技术推广培训教材、展示基地等形式,加快技术简化与物化推广,增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可复制性。
第十条 各地根据省里发布的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及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由申报单位按规定在江苏省农业委员会财政支农项目管理系统上填报申请材料,并从网络直接打印。由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从网上审核,并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行文上报。
为确保申报项目符合当年项目指南要求,在项目正式申报前可采取预申报制,经预申报审核合格后方可正式申报。未从网上递交申报材料及未经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出具公函的项目省里不予受理。
第十一条
执行专家制度
申报单位必须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具备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技术开发力量。三新工程项目实行执行专家负责制,执行专家原则上由第一申报单位产生。执行专家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科技示范点选择、经费使用项目实施与管理等方面享有自主权。
第十二条 项目需定点实施,明确到具体的村,并建立规范标识。对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项目须选择2-3个固定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提高项目实施成效。
第十三条
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网络或会议评审,必要时可组织网络会议答辩评审。
省农委根据评审结果拟定项目立项计划,会同省财政厅正式行文下发。
第四章
第十四条
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在网络申报、网络评审、网上审签合同、绩效评估、验收考核等环节实行全程网络化。
第十五条 合同管理
项目合同是考核项目实施的主要依据,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当年省里文件要求在网上填报项目合同,由归口
项目管理 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在网上审核后报办公室。省有关部门承担的项目由其归口管理部门在网上审核后直接报办公室。
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提交的合同进行审核,提出审查意见并反馈至归口管理部门及项目单位。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反馈的修改意见对合同进行修改,再次提交。项目合同经办公室审核同意后由项目承担单位在网上直接打印。项目合同经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及省有关部门盖章后生效。
第十六条 三新工程项目实行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制度,每年省里根据产业或重大技术推广需求设立若干技术推广协作组,每个协作组设立一位首席专家。项目承担单位须接受相关专项首席专家的实施指导和项目监督。协作组首席专家管理办法由办公室另文制定。
首席专家负责组织协作组内项目单位技术集成、实验安排、中期督查指导、协作组项目工作总结等日常项目管理工作,并及时办公室汇总报送协作组项目实施情况。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月志制度。项目合同下达后,项目承担单位及协作组需建立正常项目实施汇报制度。在项目实施的双月25日前,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简要实施情况上报协作组首席专家及办公室,协作组首席专家于单月5日前汇总上报本协作组工作进展。
第十八条 项目变更
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合同要求组织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需提出变更实施内容及经费使用方向的,须向归口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函,并由归口管理部门审核上报办公室。办公室根据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做出是否同意变更的批复。
项目单位根据办公室批复实施项目。未经办公室正式文函批复变更的,相关变更内容验收时不予认可。
第十九条
项目绩效评估
项目实施问责制,项目执行专家及单位分管负责人对项目实施结果负责。市、县级项目由省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实施季节及时组织现场查验,重点检查项目实施标识、项目功能发挥及财务报账情况,形成现场查验报告。办公室会同省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上项目组织检查或抽查,如发现项目无法执行或继续执行无意义时,可立即中止项目执行。
每年11月底前,由专项首席专家牵头,对本专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交流,进行绩效考核。办公室根据各专项协作组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第五章
第二十条
省财政厅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三新工程的实施。对事业单位承担的项目原则上不要求地方财政配套,企业承担的项目其自筹资金不少于财政补助资金,其自筹资金纳入项目审计范围。
第二十一条
省级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农业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繁育与推广:引进省外(国外)优异种质(种苗)、种畜禽及关键技术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对省内品种购买以及省外(国外)商品种的大量购买不在省级补助资金报账范围,资金使用控制在省补资金的20%内。对项目实施须大量购买种质资源的,经办公室同意其省补资金报账控制在省补资金的50%。
2、引进动植物品种、技术的消化吸收费用,包括试种、驯化、杂交试验、扩繁等方面所支出的材料、试剂、记载、分析与测试等费用;
3、技术集成与示范:列入合同范围内技术集成示范点的补贴,与项目紧密相关的试剂与检测费用、试验点农资支出等。购买项目实施所必需的小型仪器设备及小型农机具;
4、三新推广:在试验示范点上三新技术推广专题推介会议费用等。会议推介费用不超过省补总经费的10%;
5、针对项目实施必要的宣传、示范基地标识牌制作、技术推广教学光盘发放、技术推广挂图、技术推广培训教材的编制与发放成资金管理 本费用;
省补经费不得用于与科技推广关系不紧密的基建支出(如大棚、沟渠路、养殖场屋、电路改造等)和机构人员的经费支出(包括临时用工支出),不得用于简单地对项目实施地农民发放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补助,不得对农民发放现金培训补助。
第二十二条
三新工程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在当年项目计划下达后由省财政直接拨至项目所在地市县财政专户,省有关部门承担的项目根据文件要求拨付到项目归口管理单位。各项目管理部门不得一次性全部拨付给项目承担单位,预留10%的项目保证金待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合格后拨付。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不拨付项目保证金。
第二十三条 三新工程项目资金实行财政报帐制,项目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使用范围报帐。市、县级项目经费具体报帐形式由相关市、县财政部门、农业部门共同商议确定,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三新工程资金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坚决杜绝挪用、浪费资金等行为。凡违反资金使用规定的单位,一经查出,立即停止拨款,并追究相关责任。项目验收时须提供财政资金审计报告,各市、县农业部门、财政部门可招标确定有资质的审计事务所进行项目审计,并报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五条
省级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项目管理,主要用于编制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发布项目指南、项目评审、检查验收、总结交流以及专家活动费等各项日常管理活动所必需的开支。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六条
市、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归口管理项目验收的申请、组织与审核工作。省级单位项目验收的申请组织工作由本单位科研(科技)部门负责。
第二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按合同要求及时完成项目任务,在项目实施结束前在网上提出验收申请及相关材料,并及时告知归口管理部门。相关材料包括:验收申请、工作总结与技术总结、实施效益统计、实施照片、论文等资料,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资料齐全后报办公室审核。提交验收材料不全的,办公室直接返回项目归口管理部门让相关单位补齐材料后再次提交审核。对审核合格的材料办公室按规定组织验收。
第二十八条
验收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情况、合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集成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影响等。验收主要以项目合同书规定的各项指标为依据,资金管理以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帐核算为依据,并须通过审计。
第二十九条
办公室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原则上分区域或分专业组织项目集中验收,必要时可委托省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对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承担的项目原则上委托县(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委托验收时须出具委托书,受归口管理部门凭委托书主持验收。
验收组由5-7名具有高级职称的相关行业技术和财务、科技管理专家组成。验收主要以项目合同书为依据,在听取项目执行情况汇报,审查提交的技术文件,对现场或实物进行抽查核实后,专家组形成验收意见。项目单位将验收意见及相关材料从网上报办公室审核。
第三十条 办公室对验收材料进行复核,对验收合格项目颁发验收证书。验收证书由办公室或省辖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网上统一打印,交项目承担单位。
第七章
奖惩
第三十一条
为促进三新工程实施,对通过验收的项目符合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农业丰收奖成果奖励要求的可按规定申报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或省农业丰收奖,其项目产品可使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产品”标志。
第三十二条
对项目执行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的单位省里将给予通报表扬,并在下项目安排时予以优先考虑。对项目实施中管理不善、执行不力、验收未通过的项目,对承担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三年内不得申报新的项目。其项目执行专家、执行单位及主要完成人三年内不得申报(含参加)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励。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由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解释。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更新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废止。
第四篇: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项目工作总结
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项目
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扶贫办、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工作进展顺利。我站认真按照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完成了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完成了入冬前马铃薯良种调购贮备工作
在2010年10月份,我站及早着手,结合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实际,根据测产和调查、走访群众,筛选出适宜我县的高淀粉、高产量、耐贮藏、适口性好的马铃薯良种,主要有:陇薯3号、陇薯6号、庄薯3号,共调进大宗主栽品种131.25吨。
另外,按照市场需求,引进试验性品种有:黑美人、夏波蒂、费乌瑞它、新大坪、92-04、渭薯1号、渭薯8号、陇薯5号、陇薯7号等十多个品种,共计储备20吨。
二、确保良种安全、加大良种储备管理工作
我站对调进的马铃薯良种储备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马铃薯良种储备要求,提高管理质量,保证种薯品质。一是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由我站有多年管理经验的张西平同志任管理组组长,每个职工都各自分管20~30吨种薯,根据气候变化,采取加盖草帘、生火驱寒、开窗通风,做到低温而不受
冻,高温而不腐烂,直到次年马铃薯种植开窖时,种薯品质优良,确保用种安全。
在良种投放前,我站对贮藏良种做到定期检查,查看是否有腐烂及鼠害出现;在良种投放中做到种薯级别明确,质量过关、数量保证,为我县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建设保证了优质种薯。
三、马铃薯良种繁育工作任务全面完成马铃薯良种扩繁工作,结合我县马铃薯良种基地建设、示范点建设,依据实施方案,主要投放到麻子川乡、闾井镇、申都乡、秦许乡、寺沟等乡镇,全面完成了良种扩繁工作任务,并且在麻子川大草滩村、秦许乡泥地族村、学寨村、秦许村示范点上安排了马铃薯品比试验、富民一号、二号、三号的综合防治试验、测土配方施肥、旱地宝拌种、机耕机播应用等内容,使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水平高、内容丰富。
四、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把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首先成立了相应的行政领导小组、行政领导小组由县农牧局、县扶贫办及有关乡镇负责同志组成,重点落实地块、落实面积,组织农户实施。其次成立了技术服务小组,技术服务小组由县农技站、县种子站、县农广校、县园艺站、县农机站等部门组成,主要负责技术培训、良种调供、田间指导、新技术
应用、试验示范等技术性工作。通过实行行政与技术双轨推进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强化工作职责,全力推进马铃薯良种繁育工作。
(二)提高马铃薯标准化扩繁水平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以种薯企业、合作社、加工企业为主体来进行建设。各乡镇对当地的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广泛进行了动员,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投入到基地建设当中。一是积极协调搞好土地流转,帮助建设主体进行集约生产;二是动员农户积极参与,协调建设主体主动对接,与农户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提高订单生产的履约率。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标准化生产顺利进行。
(三)深入田间地头,全力搞好技术服务
为确保标准化基地、示范点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县农牧局派出精兵强将,积极做好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巡回指导和培训服务工作。在基地建设、示范点建设中,我县农牧局大力推广应用脱毒种薯、小种薯播种、黑色地膜双垄沟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引导企业、合作组织、农民进行规范化生产,提高种植效益。采取农业技术人员与示范点、基地落实相挂钩,充分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狠抓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从去年10月份开始,由行政小组与有关乡镇开始衔接,落实马铃薯良种繁育工作任务,采取分解指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等措施,保证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今年开春以来,由技术小组深入到实施乡镇,组织群众,开展技术培训,重点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晚疫病防治技术应用、旱地宝拌种、新品种试验等内容。截至目前,举办技术培训12期,培训农民1103人次,印发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30000份,马铃薯良种扩繁提供了技术保证。
(五)切实加强督促检查
为了确实抓好落实,县扶贫办、县农牧局组成检查验收小组,对马铃薯良种扩繁实施的部门和乡镇进行了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证了马铃薯良种繁育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第五篇: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实施精细化管理战略,更好地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明确公司与项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分公司在公司的领导协调下参与投标,原则上谁中标谁组织施工。
第三条公司对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风险抵押承包制、全承包的管理模式。
项目经理与分公司签订相应的经济责任书,并以此作为公司对项目经理的考核依据。
第四条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在公司授权范围内行使管理权限,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五条项目定岗定员、单机车核算、设备管理、合同管理等按公司相关办法执行。
第二章项目经理部的组建
第六条项目经理部的组建
项目经理部设以下部门:经理、总工、综合办(行政事务管理、专职安全)、工程科、财务科(含合同管理)、机材科、质检科(含试验室)。项目经理部人员编制一般控制在18人以内,如因特殊情况需增设部门(人员)须报分公司批准。
第七条 项目经理的基本条件和产生办法
(一)基本条件
1、须取得建设部颁发的项目经理资格证书或建造师资格证书、安全生产资格证书,其资格等级和职称等级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2、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三年以上,近三年内负责管理的项目未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没有因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情况发生,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
3、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具有将企业文化带入项目的能力,有一定的亲和力。
(二)项目经理的产生
项目经理由人力资源部和分公司推荐任命,也可通过竞聘等方式产生。
第八条项目总工程师、副经理、财务负责人的产生
(一)项目总工程师、副经理的产生办法与项目经理相同。
(二)财务负责人由分公司推荐,公司确定。
第九条 项目其他人员由项目班子提出建议,分公司决定;公司员工也可自荐进入项目。
第三章分公司和项目的责任和权利
第十条分公司的责任和权利
(一)根据公司决定委派项目经理、总工、副经理,组织、安排与项目经理签订目标责任书,根据目标责任书收取项目应缴费用。
(二)协助技术质量部审查、批复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重大施工技术方案,并协同项目实施。
(三)协助公司办理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等相关财务手续。
(四)协同工程管理部核定项目工程预算成本、非生产性开支额度、计划,审批项目部分奖金使用计划。
(五)建立与项目有关的内部生产要素市场,做好调配及协调人力资源、物资设备和部分资金的工作。
(六)按公司管理办法推荐项目工程专业分包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并报公司审批。
(七)在物资设备部的主持下参与大宗材料的招标工作,推行材料管理风险抵押制度。
(八)根据公司对项目下达的各项指标,对项目进行考核。
(九)对项目质量、项目规范、文化建设、安全生产进行检查和指导。
(十)组织并实施项目风险抵押制,对项目财务状况和过程管理进行全面监控。
(十一)对不称职的项目经理、总工、副经理、财务负责人有权建议公司予以撤换,对项目其他不称职人员有权直接撤换。
(十二)协助公司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十三)项目完工后,分公司应及时调配和处置项目设备、周转材料和剩余材料,并督促项目及时向公司清缴应缴费用和各种物资、设备。
第十一条项目的责任和权利
(一)项目的责任
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代表公司履行合同,对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工工资等负责;
2、按公司、分公司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送各种报表,自觉接受公司职能部门的领导及业务指导和监
督;若遇重大问题、紧急情况等突发事件应及时报告;
3、全面履行合同,协调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地方关系,及其它相关单位的关系;
4、按公司规定,在物资设备部的主持下,对项目所有大宗材料实行统一招标采购,确定后的单价一般不变动,如有变动须报公司批准。项目每月将所采购材料及其消耗与设计数量,以报表的形式向物资设备部和工程管理部报告,并在项目进行厂务公开;
5、按公司规定推荐劳务分包单位,经公司批准后确定。分包单项单价经项目测算并报工程管理部审批后与分包单位签订合同。每月对分包单位的工程量结算一次,分包单位所属的民工队伍,每月按实名编制工资表并逐一发放;
6、按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工资总额,严格控制项目人员工资奖金发放标准;
7、自觉接受公司委派的财务负责人和项目纪检小组的监督检查;
8、项目原则上只能使用公司的设备;若需外租,须报公司审批,并须及时将租赁设备运行和结算情况报物资设备部;
9、按照业主的要求,完成项目的交竣工验收以及竣工资料的编制工作,并向公司报送一份完整的竣工资料及电子文档;
10、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项目的审计,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完成所有债权债务的结算工作,并将财务工作移交到财务部。
(二)项目的权利
1、生产指挥权:对施工组织(大型施工组织除外)、工程进度、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等具有决策权;
2、资金使用权:在项目权限内有资金使用权;
3、分配权:对项目人员薪酬有分配权;
4、人事权:对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的聘任和解聘有建议权。
第四章经营目标责任制
第十二条公司对项目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对项目经理实行年薪制。依据工程规模和路基、路面来确定项目经理的年薪标准。
(一)合同净价在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经理年薪:路面4万元/年,路基5万元/年;
(二)合同净价为5000万元~1亿元的项目,经理年薪:路面5万元/年,路基6万元/年;
(三)合同净价为1亿元~1.5亿元的项目,经理年薪:路面6万元/年,路基7万元/年;
(四)合同净价为1.5亿元~2亿元的项目,经理年薪:路面7万元/年,路基8万元/年;
(五)合同净价为2亿元~2.5亿元以上的项目,经理年薪:路面8万元/年,路基9万元/年;
(六)合同净价在2.5亿元以上的项目,经理年薪:路面9万元/年,路基10万元/年。
业主和公司指定的专业分包不计入工程总价。
第十三条项目总工、副经理基本年薪按项目经理基薪的0.6~0.8倍计算确定。
第十四条项目经理、总工、副经理在合同工期内,每月按计划月薪的50%~80%发放,剩余部分考核后兑现。合同净价与项目决算收入不一致的,以决算收入为准。
第十五条项目经理目标考核
(一)项目经理按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奖惩。
(二)项目经理中途因工作需要调离项目,由公司对其进行离任审计,其绩效奖励按公司审计结果计算;若因其它原因被公司中途免职或自动离岗、离职的,只领取按基本年薪标准计算的月薪。
第五章风险抵押承包责任制
第十六条参与风险抵押承包的人员原则上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副经理和部门、工段、场站等负责人(财务除外)。风险抵押金总额为项目经理年薪的10倍;缴纳风险金的比例为:项目经理不低于30%,其他人员比例由项目报公司批准。
在公司与项目签订目标责任书前,项目须将风险金全额缴至财务部。
第十七条项目工程结束后,由审计确定项目盈亏,风险抵押金按下列情况处理:
(一)项目达到“责任书”要求,全部退还风险抵押金本金和利息。
(二)未达到“责任书”要求发生成本亏损(含增亏)的,风险金冲抵亏损。
第十八条项目完成责任书要求后仍有节余或减亏的,公司将节余或减亏金额的40%奖励给项目,但奖励金额不超过风险抵押金总额的3倍。项目根据风险金比例进行分配。如有项目获利大幅超过测算的指标,公司专题研究设特别贡献奖予以奖励。
第六章全承包制
第十九条全承包制适用于工程规模较小、工期短的项目,公司核定上缴综合费后承包给项目,由项目自负盈亏,公司对项目工期、质量、安全、财务等实施监控。
第二十条实行全承包制的项目须向公司缴纳合同净价5%的履约保证金后,公司方与之签订承包合同。
第七章项目成本、合同管理
第二十一条项目中标并签订合同后,公司(分公司)经营部门应在10日内将合同文件、投标预算(光盘)交工程管理部,并将投标过程中的不平衡报价、预算的合同风险等向工程管理部交底。第二十二条工程管理部负责编制标后预算和项目主要经济指标,分公司和项目应予配合。
第二十三条项目应根据公司下达的标后预算编制项目控制指标,按月、季、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分析核算,并及时报送公司。
第二十四条标后预算一经下达,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原则上不予上调,特殊原因确需上调的报公司批准。
第二十五条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设计、索赔通过项目自身努力,取得明显效益的,公司根据效益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业主对项目奖罚由公司决定对相应人员的具体奖罚。
第二十六条项目竣工后,主合同、分包合同统一归档存公司(分公司)工程管理部门。
第二十七条工程结束后,项目应办理各类物资、财产的评估、移交、退场事宜,积极办理工程变更、索赔、终期计量支付、竣工决算及催收工作,安排缺陷责任期内留守人员,并在预算内控制其费用。
第八章项目工程质量管理
第二十八条项目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分级管理,层层负责。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总工和专职质检工程师为第二责任人,项目质检科、工程科、机材科及工段、场、站、点负责人等分别为相关项目工程质量直接(或相关)责任人。
第二十九条项目正式成立后,应制定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明确相关人员的质量职责,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和检评细则,尤其要明确对所有相关人员的切实可行的奖罚措施和详细规定。
第三十条项目应根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并结合合同技术规范的规定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不得随意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和擅改施工工艺和流程。
第三十一条项目一旦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应坚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事故发生后,项目应立即报知技术质量部,同时严格保护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直接经济损失在20万元以上或死亡1人以上的质量事故由技术质量部组织调查,分清责任,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项目工程获得省部级以上质量奖项的,公司将根据具体情况对项目进行3—10万元的奖励。其中项目经理占20%,总工和专职质检工程师各占15%;其他相关人员的奖励由项目班子研究决定。
第三十三条项目如果发生质量事故,责任人赔偿直接经济损失的2%--20%。其中,项目经理承担赔偿额的20%,总工和专职质检工程师各承担15%,其他相关人员承担的比例由项目班子研究决定。与此同时,公司将根据事故的性质和情节对有关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因严重失职等原因造成重大质量事故而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在公司与项目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如对工程质量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章工程分包与劳务分包
第三十五条分包单位由公司确定,公司任何员工均可向工程管理部或项目推荐。
项目应将拟选择的分包单位的有效营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复印件、业绩、信誉等证明材料及分包工程测算依据、拟签订合同等报所在分公司,由分公司以文件形式报公司审批。
第三十六条公司确定分包工程单价,审批分包合同。
第三十七条工程分包实行分级核准制度:合同总额在3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下的,公司授权项目确定;合同总额在30万元(含)至100万元(不含)以内的,公司授权分公司确定;合同总额100万元(含)以上的,由公司确定。合同均由项目签订,签订后送一份原件至工程管理部留存。
分公司、项目对同一承包单位所分包的工程,严禁按工程部位、段落等进行肢解分包,违规者一经查实,公司将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十八条工程分包实行部门会签制度:项目起草分包合同,由有权确定合同的单位的工程管理部门牵头,送财务、机材、经营(项目部无)、安全、办公室、纪检监察部门会签,各部门无异议后方与之签订合同,会签表存工程管理部,合同存一份存项目财务科。
第三十九条工程分包实行公示制度:根据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合同总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在公司本部公示,30万元至100万元的在分公司公示,所有分包合同均应在项目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分包人、分包项目名称、单价、数量、金额、工期及履约保证金交纳情况等。公示期不少于七天。公示经办部门为同级工程管理部门。
第四十条合同签订及履行过程中办理收方、结算、借支、领款、领取材料、租用设备等事项应由分
包单位法定代表人办理。如由其他人代办,则应出具书面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原件作为合同附件留存项目财务部门,工程、机材等部门各存一份副件备查。
分包工程收方由我方现场管理人员(2人以上)会同承包方负责人(或代理人)现场实际量收,由项目工程部门审核、结算,项目总工复核,相关部门会签,项目经理最终签批,财务部门扣清借支和其它应扣费用后支付(或列入应付帐款)。
第四十一条劳务分包是指项目将某项工程的劳务部分(或包括材料损耗、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小型工具等低标的内容)承包给协作单位(或自然人)的一种民事行为。
劳务分包合同的确定权限划分:合同金额10万元以下的,公司授权项目确定;合同金额10万元(含)至30万元(不含)以内的,公司授权分公司确定;合同金额30万元(含)以上的,由公司确定。劳务分包的其它事项适用本章相关条款。
第四十二条项目须严格履行生效的分包合同,双方变更、补充、中止或解除合同,必须履行书面手续并按权限报批,口头约定无效。如出现合同纠纷或其它意外情况,应及时向分公司或公司汇报。第四十三条 公司对分包单位和个人实行资信管理,项目和分公司应协助公司此项工作,并主动全面搜集提供分包单位(个人)的相关真实信息。
此项工作由工程管理部经办。
第四十四条 关于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的未尽事宜,一律由项目请示分公司或公司批复。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实施,原《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即行废止。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由工程管理部负责解释,适用于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