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4 07:2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实施意见》。

第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实施意见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1]225号 【发布日期】2001-12-12 【生效日期】2001-12-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1]225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抓紧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实施意见

省国土资源厅

(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为妥善处理好基本农田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适应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新时期土地管理工作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土资源部对我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有关问题复函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全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实施意见。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原则

(一)坚持符合规划、有利发展的原则。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确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依据法定程序先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后才能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调整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不得调整。

(二)坚持等质等量,个案调整的原则。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应当长期实行特殊保护,个别用地项目确需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应当按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另行划定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作为补充,并将占用的基本农田耕地耕作层剥移用于新开垦耕地或中低产耕地的土壤改良。以保持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稳定。

(三)坚持法定程序,严格审批的原则。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必须依照法定程序严格审批。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或变相调整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范围

(一)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重大利用外资项目等重点工程用地及经有权机关认可的高新技术项目用地,确需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根据相关批复文件,申请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二)在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过程中已预留的线性工程或块状项目用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位置发生变更而涉及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依据项目设计审批机关出具的说明文件,申请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但必须将预留用于建设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三)由于我省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工作在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后,个别地方存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区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不衔接的实际情况。为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建设用地区的衔接,对实施城市、村镇总体规划而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可以申请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

(四)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导致城镇规划和用地规模发生变化,涉及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可以申请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三、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步骤

(一)调整方案编制阶段(2001年12月―2002年5月31日)。设区市人民政府组织所辖县(市、区)将2001―2005年确需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建设项目清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方案上报省人民政府;

(二)调整方案审核阶段(2002年1月1日―2002年6月30日)。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调整基本农田的原则、范围,以设区市为单位,按照成熟一个,审核一个的原则,提出审核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定;

(三)调整方案审批阶段。省人民政府分别审定、批准设区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方案。本次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原则上在2002年8月底前完成。

四、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应上报的材料

设区市上报省人民政府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设区市申请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请示;

(二)各县(市、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及补充划定方案,及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实地勘验报告;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方案;?

(四)调整及补划地块的红线图(比例尺1:10000);

(五)调整前后基本农田保护区登记表、汇总表;

(六)分县(市、区)建设项目列表,包括项目所属行业、土地位置、项目投资规模、用地规模、占用基本农田面积、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等;

(七)需异地调整划定的应提交与相关县(市、区)签订的异地划补协议书。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严格按照规定范围调整基本农田。本次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是对部分重大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个别调整;调整工作完成后,2005年以前原则上不再进行调整。各地要本着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对于符合调整范围的建设项目,其用地要留足留准,避免今后建设再占用基本农田;对于不符合调整范围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二)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必须保证调整占用与补充划定的基本农田等质等量。各地在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及补划方案时,必须切实执行等质等量的原则,省、设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避免因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而造成基本农田保护区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

(三)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也相应调整。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完成后,各设区市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不得突破省下达的规划期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指标。

(四)对确实因耕地资源不足,无法划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经省国土资源厅同意后,允许按照有偿自愿划定的原则,实行异地划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模版)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武警福建省总队关于全省看守所监管执

勤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闽政办〔2007〕20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财政厅,武警福建省总队:

福建省公安厅、武警福建省总队《关于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工作的方案》已经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安排资金投入,予以支持保障,为看守所的安全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确保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顺利进行,切实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月二十九日

关于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工作的方案

(福建省公安厅

武警福建省总队

二○○七年十月)

为贯彻落实公安部、武警总部在山东省召开的看守所安全工作现场会精神,积极推进监管执勤改革,实现看守所“二无一降”的目标,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同志视察山东省寿光市看守所的指示精神和公安部、武警总部山东现场会精神为指导思想,以确保监所安全为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福建”,以确保监所安全为目标,努力构建“人防部署严密,基础设施完善,技防手段先进,联防协同密切,监督保障有力”的安全防范体系,实现监管执勤工作创新、安全和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安全第一的原则。把确保监所安全作为开展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实用,遵循规律,因地制宜,扎实推进。

(三)厉行节约的原则。周密部署,科学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四)充分发挥武装警戒震慑作用的原则。在保持监墙哨、增强武警在监墙上武装威慑的前提下,增设武警监门哨。

(五)密切配合、分工负责的原则。看守所、武警中队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共保安全。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的组织领导,福建省公安厅与武警福建省总队联合成立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公安厅分管领导任组长,武警福建省总队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省公安厅监管处负责人、武警福建省总队司令部负责人和作战勤务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省公安厅,由省公安厅监管处负责人任主任、武警福建省总队作战勤务处负责人为副主任,省公安厅监管处和武警福建省总队作战勤务处、通信处有关人员为成员。办公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指导改革工作。

四、改革内容及标准

(一)调整警戒模式,优化执勤部署。

1.设置监门哨。驻所武警中队兵力编制38人的,设昼哨;编制45人以上的(含45人),设昼夜哨。

2.调整监墙哨。中队编制38人的,看守所内监墙达到建设标准,昼间可设1个制高点哨或监墙游动哨,夜间恢复2人对角哨部署;编制45人以上的,保持监墙昼夜对角哨部署。

3.配置备勤力量。在监门哨附近设置武警备勤室,配置2-3名备勤人员作为处置突发情况的应急力量,并在昼间定时到监墙岗位或巡视道巡逻,对监墙哨兵形成有效控制和支援。看守所要实行监控、巡视二岗合一,警力向管教和巡视监控岗位倾斜,夜间除值班巡视民警外,还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备勤民警。

(二)完善警戒设施,筑牢安全屏障。

1.建好AB门和监门哨位。AB门原则上设置在看守所收押大厅(收押室)与进入内监区闭合通道之间的适当位置。通道外端监门为A门,通道靠内监区端监门为B门。武警监门哨控制A门,看守所民警控制B门。武警哨兵负责查验出入监区人员的手续(看守所出具的有效手续),防止无关人员出入监区。AB门要安装门禁系统或电动遥控装置,保证哨兵在不离开哨位的情况下能开启监门。

监门哨位设置在靠近武警控制的监门一侧,能通视AB两道门(含人行的小门、车行的大门)和AB门之间、收押厅至A门之间的通道。无法通视的,必须在观察死角处安装监控探头,供哨兵观察使用。武警监门哨使用面积原则上不少于4m2,门、窗要加装铁栏杆或其他安全防护设施。哨位内要安装子弹安全箱、监控、报警、通信等执勤必备设施。

2.建好备勤室。武警备勤室原则上与监门哨位连在一起。备勤室使用面积一般在15m2左右(有条件的内建卫生间),摆放2张以上单人床,并配备储物柜、桌椅、电风扇(空调)、电视机等设施。放置枪柜的,备勤室安防设施应符合武警部队兵器室管理标准。备勤室钥匙由武警中队保管。

3.完善监墙、周界控制系统等警戒设施。

看守所监区的内围墙(监墙)高度要达到规定的5~5.5米,并安装周界控制系统(含高压电网、周界报警系统),且内围墙(监墙)内外5米无建筑物。编制38人武警中队的看守所,监墙顶部安装1~1.5米的防护钢网,并安装一道蛇腹形刀刺网。编制45人以上(含45人)武警中队的看守所在监墙巡逻道内侧防护栏上安装一道蛇腹形刀刺网。

(三)着眼科技强警,完善技防手段。

看守所要以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对现有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将监门哨、监区围墙等重点部位的信号接入武警中队勤务值班室,实行全时段监控。完善看守所和武警中队各哨位、勤务值班室的报警设施,实现联动报警。

(四)着眼合力制胜,密切联防协同。

1.完善对AB门的管控。由值班民警和执勤武警哨兵各守一道门,并认真制定监门哨岗位职责,严格岗位工作规范,健全联防机制,完善联防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发生脱逃、冲监、袭警等事件,能够一呼百应,及时处置,形成既相互制约又互为支撑的安全体系。

2.加强看守所与武警中队协作机制。看守所对在押人员出所就医、投送监狱时,武警中队要派兵实行武装押解;看守所一次收押多人或者收押重要案犯时,武警监门哨备勤战士要协助收押;因特殊情况,看守所夜间需打开监室门时,武警监门哨备勤战士要协助现场警戒,从而形成协作配合,共保安全的合力。

五、实施步骤

(一)制订实施方案(7月15至7月20日)。省公安厅、武警福建省总队根据公安部、武警总部山东现场会的要求,参照山东省试点看守所的做法,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订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的实施方案。

(二)开展试点(7月21日至10月31日)。省公安厅与武警福建省总队确定漳州市第一看守所、龙岩市、长汀县、永定县、连城县看守所为“看守所安全工作试点示范单位”。并组织联合工作组,到各试点单位进行指导,明确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同时结合各项工作检查,加强对试点单位的业务指导,推进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三)总结推广(11月1日至2008年6月31日)。省公安厅、武警福建省总队根据5个试点示范单位的工作情况,于2007年11月联合在试点示范单位召开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现场会,总结和推广试点单位的改革经验和做法,全面部署全省看守所开展监管执勤改革工作。各设区市公安局和武警支队要在现场会的基础上,根据改革的要求,全面分析论证,不断总结完善,逐所开展工作。保证有条件的看守所,力争2007年底前完成监管执勤改革任务,其他看守所于2008年6月底前完成监管执勤改革任务。

(四)检查验收(2008年7月1日至7月30日)。省公安厅和武警福建省总队组成联合工作组,逐所对武警监门哨设置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作为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工作中遇到人员、装备、经费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报告党委、政府,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解决,确保监管执勤改革取得实效。各级公安机关和武警支队、中队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分工,认真开展工作。

(二)准确理解,严格标准。各级公安机关、武警部队要充分认识看守所开展监管执勤改革的重要性,准确理解公安部“山东会议”的精神实质。严格按照改革的内容和标准,加快监所设施的改造步伐,尤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看守所,要加大治理力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监管执勤改革的任务。为推进全省看守所警戒执勤改革,省公安厅将在监管处网页设立看守所警戒执勤改革工作专栏,及时反映各地动态。同时省公安厅、武警福建省总队将结合工作检查,加强对全省开展监管执勤改革的检查指导,随时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三)细化任务,加强配合。各级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要根据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的内容和标准,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每项任务完成的时间、标准、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工作中,双方既要明确分工、认真按照计划完成各自任务,又要加强配合、优势互补,协力完成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任务。

(四)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各级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要加大对看守所民警和武警官兵的培训力度,结合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等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公安机关要根据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的需要,配齐配强看守所的警力,进一步筑牢看守所安全防事故的基础。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福建省社会保障卡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9〕156 号 【发布日期】2009-10-09 【生效日期】2009-10-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福建省社会保障卡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

(闽政办〔2009〕156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在闽金融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社会保障卡建设总体规划,现就全省社会保障卡项目建设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建立社保卡系统及应用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全省社会保障能力,提升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至2010年底前,建成省、市两级社保卡系统,全面发放社保卡,在社会保障、医疗就诊、金融支付等领域推广应用;至2012年,初步建成面向全省城乡居民、统一技术标准、多领域广泛使用的社保卡服务体系与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一卡通用,一卡通行,增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社保卡项目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上下协调的原则组织实施,并实行省、市两级建设和管理。在遵循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省实际需要充实和完善技术指南,严格按照标准组织建设和运行。

(二)技术先进,开放兼容。社保卡作为居民基础信息识别和获取的介质,不存储动态业务数据(应急信息写入除外)。项目采用的技术要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既满足当前各项业务需要,又预留未来应用拓展空间。项目建设应与现有业务系统做好衔接,实施过程只改造相关业务系统的接口和读卡终端,不改造其系统集成。

(三)资源共享,一卡通用。通过社保卡整合各类政务及其他相关业务活动对智能卡的需要,不再发放功能单一或与社保卡功能重复的其他智能卡。整合数字福建已有项目建设成果,拓展社保卡的应用范围,实现各类应用系统集成,做到集约建设、共享资源、协同运行。

(四)统筹兼顾,服务群众。兼顾各方利益,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建设应用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群众利用社保卡办理社会保障以及各类公共服务业务,减轻群众负担,体现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五)完善机制,确保安全。建立健全项目建设与运行的管理体制和安全机制,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安全有序。

三、主要任务

(一)制定技术标准。按照《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集成电路(IC)卡读写机通用规范》等国家标准,结合我省社保卡定位和集成多种业务的特点制定《福建省社会保障卡建设应用技术指南(试行)》,在社保卡卡面设计、文件结构、容量、读卡终端、数据接口、数据交换等方面统一全省技术标准。在技术许可和遵循统一标准的情况下,设区市可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细化制定技术方案。

(二)建设社保卡系统。社保卡项目的核心部分是社保卡系统。先期利用省医保网络(承载网络待条件成熟后迁移至电子政务外网),依托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数据中心,建立省、市两级社保卡系统。具体包含:

1.制发卡子系统。配置制卡发卡设备、数据加密机、发卡管理工作站、IC卡读卡器及其管理软件;实现社会保障卡的制卡、注销、查询,卡业务指标扩充、数据结构修改、卡终端管理及密钥管理等功能。

2.管理应用子系统。开发社保卡管理应用系统,管理社会保障卡数据,实现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等业务应用功能。

(三)制作发放社保卡。社保卡制作和发放由省、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负责;要充分考虑城乡区别和银行网点的分布情况,本着“惠民、便民”的原则,通过竞争性谈判或招投标选择制卡单位,确保制卡工作高效便捷、安全可靠,减少流转环节和制作费用。向社会公众首次发放社保卡力争实行免费。社保卡因丢失或损坏需要补发的,根据各设区市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制发卡成本费。

(四)推广就诊一卡通。将现有的就诊卡、医保卡等整合到社保卡,在全省医疗机构组织社保卡作为统一就诊卡的接口改造,更换、部署医保业务和金融应用读卡终端,逐步实现就诊一卡通,并利用电子钱包功能实现一卡结算。以社保卡为索引,建设应用全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

(五)开展金融应用。开通社保卡磁条账户和小额电子钱包支付等金融应用功能,并按照国家金融IC卡发展规划,逐步过渡到电子现金应用,为持卡人提供便捷、安全的金融支付方式。

(六)拓展应用服务领域。在满足社会保障、医疗就诊、金融服务等业务需要的基础上,逐步拓展社保卡在卫生、民政、计生、教育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在相关应用领域改造或建立数据接口,部署社保卡应用终端,逐步完善用卡环境。整合集成面向公众服务的各类应用系统,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城乡居民的社保卡应用服务体系。

(七)安全保障体系。按照《社会保障(个人)卡安全要求》,建设社保卡密钥管理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以及使用认证系统,配置网络安全设备、认证卡以及符合安全标准的卡终端;从网络层、应用层、数据层对社会保障卡及终端设备、网络通信、密码生成与分配、信息数据保密等实施卡安全系统建设;依托省政务数据灾难备份中心,实现社保卡系统业务数据的备份;按照金融安全相关要求,做好金融应用产品和终端的安全保护;建立社保卡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社保卡信息读写行为。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9月~ 2010年12月):成立社保卡项目省、市两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组,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制定项目技术指南,组织项目招投标和技术培训,启动省级项目建设,建成省级社保卡系统,同步发放社保卡,并在相应地区启动社保卡作为就诊卡改造;至2010年底前,完成设区市社保卡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全省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改造,实现全省就诊一卡通,实现社会保障、医疗就诊、金融支付等领域应用。

(二)深化应用阶段(2011年1月~2012年12月):至2012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城乡居民社保卡发放,在就诊一卡通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医疗就诊费用一卡结算;初步建立面向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保卡服务体系与运行管理机制,卫生、民政、计生、教育、金融等部门基于社保卡开展各项应用。

五、任务分工

(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作为社保卡项目实施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全省社保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工作,制定社保卡制发卡计划、业务规范和社保卡管理办法;负责省本级制卡所需信息的采集、清洗比对工作和社保卡的制作、发放和管理;配合省财政厅筹措社保卡系统和制发卡费用,组织开展合作银行的洽谈选定及签署合作协议;协调社保卡跨地市使用,指导各级社保卡系统的正常维护和运行。

(二)省数字办:会同相关部门统筹规划社保卡项目建设应用工作,组织社保卡应用体系建设,协调社保卡跨部门跨层级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三)省财政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协调合作银行解决社保卡项目建设资金和制卡费用,负责筹集项目省级建设资金,协调指导设区市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四)省卫生厅:负责制定社保卡作为全省统一就诊卡的技术改造规范,组织全省医疗机构按照总体进度要求完成相应的改造任务,推动社保卡作为就诊卡,指导医疗机构利用社保卡金融功能逐步取消预交金等收费;负责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用社保卡工作。

(五)省物价局:负责社保卡制作成本的核算,核定社会公众补发社保卡价格,加强社保卡项目价格监管。

(六)人行福州中心支行:根据《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2.0)的要求,指导合作银行按照金融卡业务和技术规范开展社保卡金融应用,完善搭建应用环境;规范在医疗领域收费,免收社保卡金融应用在医疗等公共事业领域的交易费。

(七)中国银联福建分公司:协调各商业银行进行社保卡金融应用环境改造,满足社保卡金融应用;协助合作银行建设社保卡金融应用相关系统,指导应用单位开展社保卡金融应用的适应性改造等。

(八)合作银行:负责社保卡介质的采购,承担合作区域内社保卡制发卡各项成本费用;拓展社保卡金融服务功能,在医疗机构等相关消费网点布设或更换服务终端,方便社保卡金融功能的应用;负责社保卡金融应用安全。

(九)设区市政府:负责制定本市社保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合作银行,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组织社保卡系统建设和运行,指导监督社保卡制作,组织社保卡发放;拓展社保卡在医疗、教育、民政、计生等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构建完善社保卡应用环境。厦门市政府负责组织改造原有社保卡应用系统,确保社保卡在全省范围内的跨地区一卡通用。

(十)医疗机构: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社保卡作为就诊卡的技术规范》,改造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更换和配备读卡终端。做好社保卡与原有医保卡、医院就诊卡的衔接工作,确保平稳过渡,并利用电子钱包等金融功能结算就诊费用,逐步取消预交金等收费。

(十一)其它应用单位:积极利用社保卡功能开展行业应用,按《福建省社会保障卡建设应用技术指南(试行)》,对业务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建立行业用卡环境,优化业务规程。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保卡项目是完善构建全省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是深化数字福建建设和应用的主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社保卡项目建设应用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项目实施主体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按照本实施意见和技术指南,制定相应的建设实施方案;及时协调解决社保卡项目建设和应用中的重大问题,扎实推进社保卡项目建设与应用的各项工作。

(二)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社保卡系统省级项目建设资金从“金保工程”省级建设资金中统筹安排,设区市社保卡系统项目建设资金由设区市政府负责筹集落实;社保卡制作发放费用、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改造费用和读卡终端费用,可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互利互惠”的原则,在遵循社保基金管理相关规定前提下通过基金业务办理,以及发放社保业务与金融应用联名卡等方式,进行竞争性谈判确定承担上述费用的合作银行。

(三)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按照技术指南和经批复的建设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建设应用,确保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强项目各项工作进度管理,确保各地社保卡系统建设和社保卡作为就诊卡改造进度的基本一致。加强项目设备采购监管,做好项目招标采购工作。强化工程监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各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以及新增需要在社保卡写入业务信息的,应报省数字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批。

(四)强化社保卡应用服务。各级政务部门要充分利用社保卡识别、获取和查询的功能,创造用卡环境,优化业务流程,支持社会公众利用社保卡办理各类公共事务,及时帮助解决用卡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项目实施主体要制定项目运行服务制度,加强系统应用协调管理,设立服务热线和网站,制定服务指南,协助各单位开展社保卡应用,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建立项目运行应急处置方案,及时协调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五)确保有序平稳过渡。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项目总体实施意见,各司其职,有序推进。切实做好制卡信息采集比对,避免引发错误制卡以及其他问题;要加快发卡进度,尽快替换现有的医保卡、就诊卡等;要加快社保卡作为就诊卡改造,及时支持社保卡就诊,处理好现有就诊卡和社保卡并行期的衔接,做好相关业务和账户的平稳过渡。新拓展的应用,要做好与社保卡公共信息的比对纠错,做好业务和信息系统的衔接,确保社保卡有序有效应用。

(六)加强对外宣传。社保卡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影响广泛,意义深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保卡功能、作用,让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和积极使用社保卡,为顺利推进社保卡建设与应用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九年十月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省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发布单位】81302

【发布文号】闽政办[1999]91号 【发布日期】1999-05-11 【生效日期】1999-05-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

省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闽政办〔1999〕91号)

宁德地区行政公署、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

现将省财政厅和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拟定的《福建省省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一日

福建省省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大对外贸出口的扶持力度,优化外贸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设立中央对外贸易发展基金有关问题的批复》和财政部《 中央对外贸易发展基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精神,省政府决定设立省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为加强管理,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省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省政府建立,主要用于调节和促进全省外贸出口发展。

第三条 第三条 专项资金由省级外贸企业1999年至2001年上缴的所得税、历年省级外贸出口风险基金及企业上交利润使用结余、省财政预算安排部分资金等构成。

第四条 第四条 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和管理权限:

1、对我省鼓励出口的重点商品和大宗出口商品的出口贴息,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外经贸委,研究提出当年实施办法,报省政府审定后执行。

2、支持年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省级国有出口企业扩大出口:

(1)通过专项资金担保方式,促进出口机电产品、成套设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提高融资能力,贷款担保金额在200万元以下的,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外经贸委审批;超过200万元的,报省政府审批。

(2)对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的出口企业,提供高收汇、高风险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支持,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外经贸委审批。

(3)对在境外开办维修服务网点和建立CKD、SKD散件装配厂的企业,提供带料加工装配出口扶持,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外经贸委审批。

(4)对出口重点产品发生资金临时性困难的企业,提供短期替代性周转借款,借款金额在200万元以下的,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外经贸委审批;超过200万元的,报省政府审批。

3、引进重大外商投资出口型项目的前期费用、出口生产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费用支持等,由企业向省财政厅提出申请报告,省财政厅会同省外经贸委审核后报省政府个案审批。

4、奖励为扩大外贸出口、提高经济效益做出突出贡献的出口企业和个人,由省外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提出实施方案,报省政府审定后组织实施。

5、经省政府批准的用于发展外贸事业的其他项目。

第五条 第五条 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实行专项专户管理,有偿使用部分具体项目的资金发放、回收等事宜,委托指定银行办理。

第六条 第六条 省级出口企业申请专项资金提供贷款担保、保费支持、带料加工装配出口扶持和短期替代性周转借款,应向省财政厅提出申请报告,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外经贸委核批。

第七条 第七条 视资金使用方向不同情况,省级出口企业除填报《福建省省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申请表》外,还应提供以下有关资料:

1、申请专项资金提供贷款担保或短期替代性周转借款的,应提供专项资金指定银行的初审评估意见;

2、申请专项资金提供保费支持的,应提供出口信用险协议、保险单、保费收据、短期出口信用综合保险出口申报表及保费计算书、付款凭证。

第八条 第八条 短期替代性周转借款采取到期一次性还本付费,使用费按银行贷款同期基准利率向申请企业收取。逾期借款按日费率1‰计收滞期费。

第九条 第九条 对出口企业和个人的奖励,省级出口企业迳向省外经贸委提出申请,其他企业由所在地市外经贸委向省外经贸委推荐,由省外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审批。

第十条 第十条 为保证专项资金的正常运转和达到一定的规模,对以前借给外贸企业的财政周转金要坚持“谁借谁还、有借有还”的原则,加大催收力度。借款企业应在1999年6月底前提出分期还款计划,报省财政厅会同省外经贸委审定。对有偿还能力而不归还借款的企业,从专项资金的使用安排中予以抵扣。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各地市要参照本暂行办法,相应设立地市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当地外贸事业的发展。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附:福建省省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申请表(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8〕52 号 【发布日期】2008-03-28 【生效日期】2008-03-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回头看”行动实施

方案的通知

(闽政办〔2008〕52 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制订的《福建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回头看”行动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福建省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回头看”行动实施方案

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

2005年8月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实施意见》(闽政文〔2005〕490号)的精神,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以下简称整顿规范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无证勘查开采、超层越界开采、以采代探、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违规行为还时有发生,个别地方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反弹,而且矿山布局不合理、经营粗放、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根据2008年3月3日全国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回头看”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土资源部等九部门《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回头看”行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40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要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无证勘查、开采,超层越界开采,持勘查许可证采矿,非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污染破坏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越权审批矿业权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确保“回头看”工作取得实效。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重点和任务

(一)清理整治无证勘查开采。重点查处无证或持过期失效许可证进行勘查开采、持勘查许可证采矿、开采矿种与采矿许可证不符、停产整顿期间擅自采矿、已关闭矿山“死灰复燃”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对本辖区矿产资源开采的全面排查,发现无证开采的必须坚决取缔关闭,取缔关闭率达到100%。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组织查处,对符合立案标准的,要坚决立案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探矿权和采矿权要进行实地检查,发现持过期失效许可证进行勘查开采、持勘查许可证采矿、开采矿种与采矿许可证不符、停产整顿期间擅自采矿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罚,同时函告同级公安、经贸、安监、环保、电力、工商等有关部门;对限期整改不合格的,要吊销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并报请当地政府予以强制取缔关闭,函告相关部门吊(注)销有关证照。

(二)清理整治超层越界开采。以煤、铁、铅、锌、钼、石灰石、饰面石材、建筑石料等矿种为重点,对所有矿山企业的开采活动进行全面清查,严肃查处超越批准矿区范围采矿等违法违规行为。

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矿山检查报告制度(矿山年检)的要求,切实落实矿山交换图制度,矿山企业必须提交有资质的测量单位对所属开采矿山进行实测的井上井下对照图。对发现或经举报查实的超层越界开采违法行为,要责令停产整顿并依法处罚,对连续二次以上超层越界开采的采矿权人,要坚决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并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对提供虚假测量资料的采矿权人要责令停产整顿并限期提供真实测量资料;对提供虚假测量资料的测量单位,要函告省测绘局依法查处。通过清理整治,促进采矿权人严格按照审查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设计)组织开采。

(三)清理整治非法转让矿业权。对2005年至2007年矿业权转让情况进行全面清查,重点清查炒买炒卖探矿权、采矿权,将矿山整体或分割承包给其他业主开采行为。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组织清查工作,对不符合转让条件非法转让探矿权的,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勘查许可证;对符合转让条件,未经批准擅自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要限期整改,没收违法所得和依法处罚,限期整改不合格的,要吊销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并报请当地政府予以强制取缔关闭,函告相关部门吊(注)销有关证照。对将采矿权擅自承包给他人开采的,要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依法处罚,对限期整改不合格的,要吊销采矿许可证,并报请当地政府予以强制取缔关闭,函告相关部门吊(注)销有关证照。对发现的采矿权所有者与实际开采者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要限其在三个月内予以纠正;逾期不纠正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回采矿权,并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四)清理整治矿山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隐患。重点检查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矿山安全生产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矿山“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缴纳和治理方案编制实施情况;禁采区内开采矿山关闭情况;省定最小开采规模执行情况;铅锌矿山采矿许可证到期后停产情况。

环境保护部门对污染破坏环境、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矿山企业,要责令其停产整顿,对情节严重或停产整顿不合格的,要函告相关部门依法吊(注)销证照,并提请当地政府坚决予以关闭。安监部门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矿山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对在限期内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应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责令其停产整顿,对经停产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应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函告相关部门依法吊(注)销证照。当地政府决定关闭的其他开采矿山,要通知相关部门依法吊(注)销相关证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采矿权人未按规定缴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编制治理方案的,不予通过年检,并限期整改;对至2007年底达不到省定最小开采规模的矿山,以及违反矿产资源规划,在禁采区内开采的矿山,要提请当地政府组织关闭;对采矿许可证到期的铅锌矿山要下达停产通知书,同时函告公安、电力、安监等部门停止供应火工品、电力,并做好停采矿山的监管工作。

(五)清理纠正越权审批矿业权。重点检查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矿业权审批权限、出让方式等规定的执行情况。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本级审批的采矿权进行清理,对超越审批权限发放的采矿许可证要予以纠正,并通知采矿权人依法重新报批,对责任人员要视情节进行效能告诫或行政处分。同时对本级出台的有关矿产资源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要进行认真清理,对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废止。通过清理整治,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六)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重点对整合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各地对整合矿种、整合矿区、参与整合的矿业权名单和整合后拟设置矿业权方案要进行清理并登记造册,按照已经批准的整合方案加大工作力度予以推进。公安、电力等部门要按照整合工作需要,严格火工材料及电力供应,被列入整合的煤及非煤矿山要先关后整,不愿参加整合的矿山,当地政府要组织关闭,相关部门吊销有关证照。2008年4月底前要完成开采主体的整合,6月底前整合工作基本到位,做到资源储量核实到位,开采主体整合到位,开采方案编制到位,10月底前全面完成整合任务,重新审批发放新的有关证照。通过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使整合后的采矿权人总数比整合前减少20%,全省矿山开发布局更加合理,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时间安排

“回头看”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清查登记阶段(2008年3月)。市、县政府组织对本辖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进行全面的清查,清查结果统一登记填表(表格见附件1和附件2),设区市政府于3月底前向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清查登记表和整合工作进展情况。对清查出无证非法勘查、开采行为,必须立即取缔,并对开采矿山组织关闭;对清查出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法依规提出处理意见。

(二)整改督查阶段(2008年4月1日至4月25日)。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根据处理意见进行整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督促检查,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地开展“回头看”行动进展和落实情况要进行抽查,促进“回头看”行动的顺利开展。设区市政府于4月25日前向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回头看”行动总结报告。

(三)验收阶段(2008年4月25日至5月5日)。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组,分赴各地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全省开展“回头看”行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凡有1个以上县(市、区)存在对无证非法勘查开采和以采代探及超层越界开采取缔关闭和查处不力、应关闭矿山无正当理由未关闭、假借整合名义保留应关闭的矿山、应缴纳费用无正当理由未足额缴纳、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明显滞后等情形之一的设区市,不能通过检查验收。对未通过检查验收的,要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其探矿权的申报和采矿权审批。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作为整顿规范工作的责任主体,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的高度,充分认识“回头看”行动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整顿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社会参与、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要按照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回头看”行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严肃查处,加强监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法,做到有案必查、有错必纠,切实加大对各种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案件的查处结果向社会公布。公安机关和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和查处涉黑涉暴强占资源、违法开采,以及充当保护伞的违法违规案件。要按照“任务到矿、责任到人”的要求,建立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对压案不报、有案不查,或以罚代法、查处不力、敷衍塞责者,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研究,建章立制。各地对“回头看”行动中发现的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研究,查找原因。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管理能力,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新机制新制度建设,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要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对尚未建立的制度要尽快建立。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无证非法采矿和超层越界发现、查处机制,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到位机制,相关部门共同管理责任机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矿山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责任机制等。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回头看”行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成效。要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正面典型,曝光违法违规案件,为“回头看”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件:

1.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回头看”行动清查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统计表(略)

2.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进展情况统计表(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