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镇2011年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
巴镇2011年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巴彦高勒镇位于县域西南部,是磴口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地总面积496.61平方公里。全镇辖8个社区居委会、30个居民小组,5个行政村、27个村民小组,1个牧民嘎查、2个独贵龙。居住着蒙、汉、回、满等14个少数民族。现有人口5.4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5701人。2011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25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6750万元,牧业收入6500万元,畜牧业占总收入40%。
二、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领导下,准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形式,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重点,认真宣传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农牧民发展畜牧养殖业。以前,广大农牧民单纯发展种植业,常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所以,发展畜牧业逐渐成为广大农牧民的自觉行动,纷纷投入到生产之中。畜牧业收入在农村经济收入中逐年增加,生产得到较快发展,畜牧业逐渐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2011年,全镇牲畜存栏为18.5万头(只),其中牛存栏3300头,生猪存栏6500口,羊存栏6万只。全年牲畜饲养量为20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达到15万头(只),其中生猪5900口,羊3.8万只,出栏家禽10万羽。肉类总产量达到2984吨,年产鲜奶950吨,禽蛋产量达到10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来自畜牧业收入达到6500万元,占到总收入40%。截止目前,我镇各类畜禽专业户已发展到28户,奶牛养殖户发展到194户,规模养猪专业户8户,建成千口生猪养殖基地1个。
我镇畜牧业在近几年内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畜牧业已基本实现由支柱产业向主导产业转变 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几年来在农村经济收入中的比重超过了30%,2010年全镇畜牧业总收入达到6500万元,畜牧业收入占大农业收入40%。畜牧业对于加速我镇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生猪养殖规模化,成为畜牧养殖的新亮点
2011年我镇抓住国家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率先发展,把生猪养殖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走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政策引导、机制推进、专项扶持等多项措施,生猪养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2010年生猪饲养量达到6500口,出栏生猪5900口。我镇以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为目标,改善养殖环境,加速发展生态环保型养猪产业,同时及时宣传和兑现国家对养猪户的优惠政策和补贴,调动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目前我镇有各类协会8个,其中涉及畜牧养殖业的就有4个,以“协会联基地、基地联小区、小区带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有效推进我镇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
(三)奶牛养殖初具规模,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我镇牛存栏达到3300头,日产鲜奶24吨。据调查测算,每头高产奶牛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广大农牧民养奶牛的积极性.奶牛养殖协会在发展奶牛上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牛奶的产、供、销方面,经常引导企业或公司与协会和农户建立契约机制,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合作关系,逐步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推动奶牛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牲畜品种不断得到优化,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 通过繁育改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我镇牲畜良种覆盖率不断增大,肉羊、生猪的改良力度大大提高。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繁育改良体系建设,目前我镇共建立繁育改良点6处,实现了繁育改良不出镇的目标,多年的冻精冷配改良肉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还能及时供应性控冻精,使肉羊改良如愿以偿,使我镇牲畜品种改良又迈进了一步。
(五)动物防疫工作不断加强,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 我镇历来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建立和完善了镇、村两级动物防疫网络,配备村级防疫员6名,做好每年春秋两季的动物防疫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地预防了畜禽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对牲畜疫病做到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疫注射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按时防疫,保障了我镇畜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镇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是,要以更好更快的发展速度做大做强畜牧业,我们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畜牧业基础仍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规模化养殖程度低,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能力较弱。
2、牲畜良种化程度低,畜产品科技含量低,导致经济效益低。
3、资金缺乏,影响规模化养殖业进一步扩大。
四、下一步工作
1、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提高农牧民的技术水平。聘请有关专家授课,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再教育,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确保养殖效益稳步上升。
2、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草原载畜能力,加快天然草场的围栏封畜。继续坚持“种好草料养好畜”的发展思路,建设饲草料基地,增加饲草料产量,积极推行舍饲圈养方式,大力倡导“长草短喂、短草槽喂”,普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
3、继续做好牲畜疫病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镇、村两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实施对动物及畜产品的有效监控,重点做好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为农户做好畜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总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力争上游”的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加快巴镇畜牧业的发展及构建和谐巴镇做出贡献!
第二篇:塘川镇畜牧业发展调研汇报材料1
塘川镇畜牧业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根据县畜牧局的要求,现对我镇的畜牧业发展情况做一汇报。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塘川镇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总人口40305人(农业人口38417人)。年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569.2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349.28万元(农业产值3797.65万元,畜牧业产值5395.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7%),较上年增长38.2%,农民人均纯收入5065元,较上年增长16%(其中畜牧业收入为2921.3元)。塘川镇共有28个村213社9087户.截止2010年12月底猪存栏13218 头,牛存栏980头,羊存栏 9834头,鸡存栏15134只。2010年出栏猪29407头;牛1253头;羊14857只;鸡7650只;完成畜种改良牛750头、羊2870只、猪4100头。2011年春季全镇猪存栏 11217头,牛存栏1215头,羊存栏12046头,鸡存栏26066只。截止5月份牛羊猪鸡分别出栏牛568头、羊7245只、猪9808头。共存栏能繁母猪1783头;繁育仔猪14264只;能繁母牛513头 ;母羊6264只。畜种改良:猪品种改良向瘦肉型发展,以当地八眉猪为基础母本,引进长白,约克,杜洛克作为父本进行杂交生产三元商品仔猪;奶牛以黑白花、西门塔尔牛进行改良;养羊以引进优良品质的肉羊进行杂交改良。本镇共有长白种公猪29头、约克10头、杜洛克2头。2010年引进良种公羊18只,其中陶赛特7只,半细毛羊11只。
全镇规模养殖情况:全镇共有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养殖公司、养殖小区)22个。其中万头猪场1个(玉财),千头养猪场2个(丰盛、恒丰),百头猪场2个(瑞祥、兴源),千只羊场3个(永清、洪兴、酒厂畜产品分公司)、百只羊场3个(发杰、旭东、生春);奶牛养殖小区1个;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特色养殖合作社1个(宝瑞农林牧种养殖合作社);青海浩园
生态养殖公司与青海和鑫源养殖公司;三个畜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牛羊贩运育肥;其中在建的有两家,投资总额都在80万元以上。
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16 户(雷延奎、周有全、李生汉、李生元、杜贵春、李同福、李俊福、李雪福、李生通、赵延军、沈国玉、沈有满、马占成、魏友森、魏金佳、杨占林);年出栏1000只规模养羊户1户(雷有升);年存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7户(马占良、马占昌、马玉林、胡福、王文光、寇宝山、杨德秀);存栏10头以上规模养牛户6户(李启福、蔡相占、徐发功、杨正福、刘有顺、蔡相虎)。雏鸡贩运户2户(王生福、王文平);特色养殖1户(王进才);塘川地区规模养猪户20户,其中年出栏10—20头的11户,20—50头的5户,生猪养殖户20户。牛羊育肥贩运户4户,其中年出栏4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两户,出栏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户两户。
动物防疫管理情况:
共有村级动物防疫员28名,其中40岁以下的3名,40至50岁8名;50岁以上的17名。小学文化程度的17名,初中文化程度的10名,高中1名。全镇防疫员队伍的平均年龄为50岁。
动物防疫工作中,严格实行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镇中心与各村防疫员签订责任书。镇站内部实行职工分片承包制,并签订责任书,防疫工作开展时负责进村督促指导防疫员顺利开展防疫工作,并及时解决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全镇畜禽养殖场和规模养殖户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治作为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时由养殖场负责人领取免疫疫苗到场完成疫苗注射,包片人员协助其做好规模养殖场各项养殖档案的完善建立及技术指导工作。
动物屠宰点4个,共有肉食品经营户33户。对这些经营户采取签订管理责任书和动物检疫员日常监管的方式,以确保肉食品的安全。
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动物防疫员报酬太低、防疫员队伍不稳定。
2、散养户对能繁母畜和家禽防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工作难度较大。
3、部分养殖大户和规模场对防疫认识不够,一直存在防疫是兽医站的责任,必须有兽医站人员到场组织注射,自己不愿主动进行免疫。且在猪牛羊疫苗注射过程中口蹄疫疫苗副反应较大、疫苗反应死亡补助太低。
镇站建设管理情况:塘川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共有职工10名。按《乡站管理办法》实行管理。其中双树站有6名。在日常服务中镇站内部实行明确分工,负责畜禽改良人员2名,兽医人员2名,动物检疫员2名。每项业务收入全部纳入中心的财务收支,进行统一核算。资产配置情况:房屋22间。双树站有办公室间宿舍7间,药房1间、牛改室3间、另有原药房5间,属于危房;塘川站有房屋六间,其中:职工办公室兼宿舍共用四间,其余两间为药房和库房。办公服务设备有电脑3台、打印机2台,冰箱、冰柜各2台、摩托车2辆、档案柜3个。动物诊疗设备基本齐全。以上条件基本能满足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本镇畜牧业发展现状:近几年在部分村社已形成了规模养殖带动全村大力发展养殖业的较好局面。有了自己的畜牧业发展格局。但是就整体来说,仍有一些因素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缺乏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联系不紧密,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影响了畜牧业整体效益的增加。
2、畜牧业投入不足,技术服务手段落后,制约了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使畜牧业难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几年,由于畜种改良方面的专项经费较少,一些适合的高产、优质、高效品种难以引进和推广,畜牧科技推广工作举步维艰。由于缺乏必要的检疫、化验设备,检疫手段落后,难以全方位开展动检工作。农田种草数量较少,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2011年计划种植良种燕麦2000亩、混播复收田1500亩、套种1500亩、复种1500亩、种子田100亩、燕麦种子田1300
亩、甜菜300亩)
3、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退耕还林(草)和养殖脱节,养殖户缺乏舍饲圈养意识和科学养畜知识。
4、一些养殖人员和技术人员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畜牧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无具体的发展措施,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无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整体发展布局不平衡,主要表现:14个村中,只有大通苑、董家、高羌、大庄、新元、双树村、雷家堡、总寨、五下、下山城村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另外,同村养殖户发展规模不平衡。由于观念、资金和养殖技术的制约,养殖规模有大有小,部分农户对畜牧业生产投入不够,收入差别较大。
今后畜牧业发展新思路和重点方向。
思路:加强组织领导.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将责任、目标落实到人,形成行政、业务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使全镇上下形成重视畜牧业、支持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的氛围。
加强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本着“区域化布置、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要求,走“分散养户、集中连片规模户”的路子,着力培养一批肉羊、肉牛、高原瘦肉型猪养殖重点户、示范村、科学养殖示范区,加快建设具有专业化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畜禽生产基地。
加强良种、饲草料等体系建设,全面服务于畜牧业.一是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加强优良品种引进推广,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和畜产品质量。二是在抓好常规动物免疫注射的同时,狠抓以牛、羊、猪口蹄疫为主的烈性传染病防治工作。三是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农田种草面积,发展舍饲养殖,开展草山灭鼠、灭虫、封山育草,同时优化饲料生产结构,努力提高饲料报酬率。
加大牛羊“西繁东育”工程实施力度,推进设施畜牧业发展.扩大牛羊“西繁东育”工程设施面,重点抓好示范点的选择、建设、科技培训、技术服务、资金协调、促进流通等几个环节,尤其是将资金尽早落实到户,大力扶持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贩运养殖户。
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扶持资
金;二是积极争取畜牧业贴息贷款和政策性贷款,多渠道争取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三是以“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为契机,加强草原管理,逐步实行以草定畜,把退耕还林(草)、荒山种草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结合起来,种优质草,养良种畜,建立舍饲圈养示范点,做到投入一片,见效一片,全面促进农牧民增收。
重点:
1、依据实际,在董家、大庄、新元、双树、大通苑、总寨、五下、下山城几村继续推进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力度,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养殖场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畜牧业发展的新格局。
2、加强领导、依据优惠政策、引导畜禽养殖小区快速发展。为养殖小区建设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同时除养殖户自筹资金外,政府应加大畜牧业建设项目投入资金。
3、培植壮大重点养殖场拉动畜禽养殖小区发展。
4、抓技术服务确保畜禽养殖场区健康发展。
为确保畜禽养殖小区健康发展,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包制,对养殖户开展技术跟踪服务。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畜禽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场各养殖户的科技素养和饲养、防疫等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确保畜禽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的健康发展。
谢谢!
第三篇:关于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商洛市农业局(2013年6月4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生猪存栏省内排名连年上升,肉鸡产业成为全省家禽业排头兵,产业发展迎来转型期,机遇和挑战并存。规模养殖快速崛起,中、省扶持畜牧业发展力度空前;产业快速扩张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1、畜牧业主导地位日渐突出。截止2012年底,全市猪、鸡、牛、羊存栏分别为178.56万头、1882万只、14.3万头、49.06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9.04万吨、9.16万吨、1700吨;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54.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24.76亿元的43.74%。
2、区域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生猪、家禽、牛羊是拉动我市畜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近年来,随着中省对畜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受区域养殖习惯的影响,我市养殖业逐渐向区域化、片区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洛南、商州、丹凤、商南、山阳为主的生猪养殖区,以丹凤、洛南、商州为主的肉鸡、肉牛养殖区,以山阳、镇安、柞水为主的肉羊养殖区。
3、畜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畜牧业作为大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关乎着民生的支柱产业。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 1 确提出要“扩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规模”,要“完善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发展肉牛肉羊”。受政策影响,一大批工、商、建、运从业者纷纷进入生猪养殖领域,业主呈现出多业并举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多元投资发展规模养殖的良好局面,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共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1707个、适度规模养殖场户4745个。
4、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010年以来,通过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先后共创建部、省、市各级各类标准化示范场218个,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快速发展与养殖生产方式落后的矛盾突出。全市规模养殖场及适度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组织方式松散,集约化水平不高,标准化比例仅占总数的10%左右。
2、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现有的养殖场存在选址不当,建场设计缺陷明显,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
3、动物公共卫生风险增大。近年来,我市虽然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但点状疫病仍然频发,市、县动物防控机构装备能力差,有四个县区兽医实验室未通过国家验收,疫病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重点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4、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进展缓慢。特别是适度规模养殖场资源化利用水平低,可能成为未来全市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5、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市、县区、镇、村四级机构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能滞后,后继人才匮乏,面临严重的青黄不接现状。
6、养殖场户重规模轻管理现象普遍。随着社会资本持 续进入,生产管理专业化程度低,管理粗放,持续经营的理念不强,发展问题突出。
三、建议
1、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推进全市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2、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强力推进全市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加快标准化创建步伐。
3、从明年起,以市政府名义制定下发《商洛市规模化动物免疫示范县创建方案》,推动我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的全面实施。
4、尽快制定出台《商洛市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规划》。
5、尽快解决市、县、镇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6、加强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落实县区动物卫生监督“咸阳模式”建设步伐。
7、加强市、县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推广、动物卫生监督三大体系经费投入,切实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新技术推广应用,畜产品安全监管的经费需求,增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8、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畜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发展规划,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发展。
附:
1、《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讨论稿)
2、全市畜禽标准化现场会议程建议。
第四篇:新发镇畜牧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范文模版)
新发镇畜牧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根据中共会理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县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双百万只“会理黑山羊”发展规划的意见》
3、4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新发镇党委、政府 为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把我镇的畜牧产业做强大,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把我镇畜牧产业发展的工作提上了重要议程,现就我镇近年来畜牧业发展情况及所作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全镇畜牧业发展概况
畜牧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培训、统一饲养技术、统一疫病防疫”的要求,紧紧围绕“牧业增产、农户增收”的主题,坚持县委、政府提出的“强猪、壮牛、攻羊、大力发展小家禽”的发展思路;发展生猪产业,主攻质量,大力发展黑山羊,积极发展小家禽,数质并举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上半年,生猪存栏30263头,其中:能繁母猪2916头,大牲畜存栏3559头(匹),羊存栏18642只,家禽存栏95388羽。半年来出栏肉猪15000余头,肉牛400余头,肉羊4000余只,家禽36000余只,上半年畜牧产值达4500万元,完成了全年产值的41.4%。
二:小区建设情况
自2011年中共会理县委、政府出台3、4号文件以来,我镇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宣传、鼓励农户发展畜牧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示范村,形成畜产品集中产区,实现“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以点带面,辐射全镇,带动我镇畜牧产业的发展。
(一): 全镇共建成大箐、乐寨、河心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3个,标准化养殖场65个,小箐羊园区1个,养殖场户数11户,存栏能繁母猪651头,建筑面积18623平方米,年增加出栏量15000头左右,年增产值2000万左右。共建成大箐村标准化养猪场25户,乐寨村20个、河心村20个,河心村“建华生猪养殖场”被评为“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场”。大箐村注册申请“瑞兵养猪专业合作社”一个,同时被评为“省级生猪示范园区”。大箐村的养猪业已走在了全乡的前列,品种改良、养殖技术、人工种草养畜都有新的提高,全面开创了我乡畜牧业发展的新局面,蓬勃发展的大箐养猪业对全乡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以点带面,为我乡畜牧业的发展将更上一个新台阶作出巨大贡献。
会理黑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得到了大力发展,现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个,其中羊小区1个,标准化半舍饲羊场的建成,将改变以前羊舍低矮、潮湿、黑暗和纯自然放牧的传统养殖方式,加快我乡黑山羊养殖业的步伐。
三:动物防疫完成情况:新发乡的动物免疫农户数3729户;猪存栏:30263头,“w”病、猪瘟、猪蓝耳病应防:28699头,实防:28699头;羊存栏:18642只,“w”病实防17930只。牛存栏:3559头,“w”病实防3230头。家禽存栏:95388只,实防:95388,羽,防疫密度均为100%。犬的狂犬病防疫注射897只,均达到法定密度要求。
四:人工牧草种植情况
新发乡2012年的人工种草工作紧紧围绕稳定草地面积,增加牧草总量,提高牧草质量而开展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种植光叶紫花苕800亩,多年生牧草800亩,多年生牧草保留1100亩,已全面完成县政府、县畜牧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五:发展优势
1:规模适中的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已成为我乡生猪养殖的发展格局,适宜大力推广。
2:我镇自然草原资源丰富,适宜大力发展草食动物,为会理黑山羊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适宜推广人工优质牧草的种植,缓解草原载畜负荷,保护草原生态,有力补充畜禽青饲料的来源不足。
六:存在的问题
1:新发乡是一个人口众多,地理环境较为复杂、气候多样化的区域,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认识不到位,对可追溯性标识管理意识较差,对于给牲畜戴标极其反对,造成防疫工作时有受阻现象的发生。
2:规模养殖户在修建养殖场时资金消耗过大,造成后期周转资金困难,在生产过程中导致发展缓慢,需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七、今后工作打算
继续发扬工作中实干、苦干、求真务实的优点、克服缺点,加强领导、加强宣传;加强对畜牧兽医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使新发乡的畜牧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发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三年十月二十日
第五篇:畜牧业汇报材料
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
发展畜牧业先进乡镇典型汇报材料
一、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位于乌苏市以西45公里处,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乡。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加快传统畜牧业改造,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大战略,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大意义,把畜牧业放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围绕发展畜牧业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农业结构,依靠发展畜牧业带动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在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全乡牲畜年末存栏数达8510头(只),其中牛606头,羊7510只,其它牲畜384头(只),全乡母畜比例达76%,牲畜出栏率76.1%,商品率达80%,良种畜达74.3。全年产肉总量1246.1吨,产奶总量达723吨,同时加大牲畜品种改良的力度,全年冷配牛378头,小畜人工授精4400只。上半年对全乡19739头(只)牲畜进行了“五号病”、“羊痘”“羊三联四防”等疫苗进行注射,免疫率达到100﹪;对全乡12296只禽类进行禽流感疫苗注射,免疫 1 密度达100﹪。下半年由于雨水较少,草场无草,致使大部分牲畜无法饲养,在全乡动员抗灾保畜的同时,我们积极响应市委关于加大牲畜出栏率,提高商品率,增加畜牧业产值,使农牧民的损失降到最低的口号,我乡发动全体机关干部大力宣传,通过努力,将全乡8510头(只)膘肥体壮的牲畜留下饲养,剩余牲畜全部出售,同时下半年全乡8510头(只)牲畜进行了“五号病”的防疫,免疫率达到100﹪,对全乡4600只禽类进行了禽流感疫苗注射,免疫密度达100﹪。,较好地完成了市委下达的各项生产指标。为全乡牲畜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取得以上成绩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畜牧业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为加快我乡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在年初,乡党委政府就认真分析了我乡农牧民增收面临的实际困难,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了发展畜牧业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并形成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主管畜牧业领导为副组长、兽医站、财政所等相关单位领导及成员为成员的畜牧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我乡畜牧业发展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宣染强大的舆论氛围,提高农牧民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认识。
要在全乡迅速形成一种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强大声势,必须搞好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墙报、宣传单等有效的载体,大力宣传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意义,宣传我们把畜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的必要性,全年共播放宣传片6次,办墙报3期,共24版,刷固定宣传标语18条,发宣传单3700余份,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自觉性,把蕴藏在干部群众中的巨大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成为我乡发展畜牧业的强大动力,善于发现和广泛宣传基层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和创造的新鲜经验,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广大农牧民积极投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传递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开辟畜牧业专题、专栏,常年向广大农牧民宣传和普及畜牧业科技知识,使广大的农牧民尽快掌握现代畜牧业的养殖和管理技术,迅速提高科学素质和生产水平。
(三)、依靠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努力提高家庭养殖水平和养殖小区建设。
乡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家庭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传统的家副业式养殖和放牧方式是不行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很难实现产业化,因此,在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前提下,要逐步推行适度规模经营,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条件。要依靠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逐步 3 扩大经营规模,努力提高家庭养殖水平,尽快实现畜牧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如在草场面积较大的牧业队和开发区要发展一批高水平的家庭牧场,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对该队3600只羊实行合作防疫,做到收费低,服务及时全面,从而也推动了规模化养殖,以点带面带动全乡养殖户发展畜牧业,同时在做好养殖大户的发展和养殖小区的建设相结合进行,形成养殖大户——养殖小区相连的局面。全乡共有养殖小区3个,其中2个养羊小区,1个养牛小区,共建成标准化棚圈4200多平方米,目前已有12户迁入养殖小区,同时解决小区内用电难和吃水难的问题,目前,已全部通电和通上了达标的饮用水,现在的养殖小区,道路畅通,水电到位,牛羊成群,小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大大提高了养殖业的集约化水平。
(四)、强化畜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经多方筹资,投资8万余元,在镇区建成面积为12000平方米的活畜交易市场,招商引资20余万元,兴建一处畜禽屠宰市场,2006年10月通过招商引资80余万元在我乡屠宰场南侧修建一栋总面积达1100平方米的畜产品交易大楼,目前已投入资金20余万元,该工程计划于2007年8月底交付使用。自今年三月份以来,我乡加大对活畜市场、畜禽屠宰场的管理力度,实行防检结合,对证件不全和没有免疫标识的动物一律不准进入活畜市场进行交易,对在屠宰场宰杀的牲畜,首先查验证件,然后进行宰前观察合格后方可屠宰。对宰后的动物及时进行胴体检疫,观察必检淋 4 巴结的病理变化,如无任何病理变化将加盖印章后方可上市,这样既保证了全乡人民能吃上放心肉,同时也杜绝了外来疫病传入我乡,畜产品交易大楼、活畜市场和屠宰场的建成,即搞活了我乡的畜产品市场,也极大地方便了农牧民群众,改变了以往那种私屠乱宰的现象,推动了我乡畜牧业的发展,该活畜市场已投入运行,活畜交易每天在1000——1200头(只),同时加大羊的药浴工作,通过各种管道筹集资金建成两个标准化药浴池,进一步强化了畜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基础设施,方便了人民群众。
(五)、坚持以品种改良为重点,提高畜牧科技水平。
推进畜牧业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是科学技术,品种改良化程度是畜牧业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以奶牛为例,一头优良奶牛每年产奶量可以达到8—10吨,而一头土种奶牛一般年产奶量只有几百公斤,可见养一群土牛不如养一头良种牛。因此,近年来我乡抓住市胚胎移植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我乡牛的良种化程度,在地、市级补助以外,乡政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又给养殖户补助200元,来鼓励农户做胚胎移植,在极其优惠的政策下,截止到2005年底全乡成功移植了37头牛,今年全年冷配牛378头,小畜人工授精4400只,同时加大对种公畜的鉴定,对不合格的种公畜给予去势,全乡良种畜的比例达74.3%,大大提高了良种化程度和畜牧业科技水平。
(六)、坚持预防为主,防疫先行,确保畜产品安全。
疫病防治工作事关畜牧业发展的全局和安危,在畜牧业 5 中,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近年来,一些严重的疫病在新疆,乃致在我市发生,对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都带来巨大冲击,所以防疫工作是头号大事。发展畜牧业必须坚持防疫先行,切实做好对疫病的防治工作,全面提高畜牧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在“五号病”防治中,乡党委积极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今年对8510头(只)牲畜进行了“五号病”疫苗注射,免疫率达200%。在禽流感防治中做到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注射禽流感疫苗,仅用3天时间,使全乡4600只禽类全部注射上了疫苗,真正实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的目标。同时加大对市场检疫力度,加强产地、屠宰、市场和出入境检疫,严防疫病传播,建立了严格的防疫责任制,依法开展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并根据不同条件下的畜禽进行常规防疫工作,由于责任制的落实,防疫扎实,为全乡畜产品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积极引进项目资金,不断夯实基础,扩大养殖规模。
在建立畜牧业发展资金和调整投资方向,积极引导农牧民增加投入的同时,抓住我市进行畜牧业综合贷款项目这一机遇,2006年我乡争取世行贷款9.8万元,投入到5个养殖大户中,用于发展畜牧业,同时做好了2007年的项目申报计划,世行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夯实了我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养殖规模。目前,我乡这种以社会化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畜牧业投资体系正在形成。
(八)、加大饲草业建设力度,坚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畜牧业,必须大力发展饲草业,实现饲草料的科学合理搭配,大面积推广,普及青贮饲料,真正形成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饲料。2006年共压青贮饲料386立方米,全乡新增饲草第1096亩,75%的养殖户达到了长草短喂,短草槽喂的要求,基本实现了冬天舍饲、暖季放牧,使大面积的草场得到了休养生息,自我恢复。
总之,我乡畜牧业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畜牧局的关心指导下和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今后的任务还很繁重,离上级和广大农牧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为我乡的畜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