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精)

时间:2019-05-14 07:5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精)》。

第一篇: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精)

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旅游资源开发行为,加强对全市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山东省旅游条例》等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包括已开发的各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地质、森林、风景名胜、水利、文物、城市公园、科教、工农业、湿地、温泉、湖泊、河流等各类旅游资源,也包括未开发的具有旅游开发利用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本办法所称旅游项目是指围绕旅游资源开发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配套设施,包括食宿、交通、游乐设施、商业网点,以及其他必要的旅游区(点)服务设施。

本办法所称旅游区(点)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空间或地域。

第三条凡在本市范围内从事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区(点)经营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市、县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本辖区内旅游资源保护、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和旅游区(点)经营服务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协助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辖区内旅游资源保护、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和旅游区(点)经营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具有旅游前景的乡镇所在地人民政府应配备专(兼)职的旅游管理工作人员。

发改、国土资源、水利、环保、交通、民政、规划、建设、农业、林业、渔业、民族宗教、文化、公安、工商、税务、卫生、物价、流通、民航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第五条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有序开发、体现特色、科学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以规划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第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对在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文明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资源保护

第七条旅游资源保护坚持严格保护、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实现协调监管、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目标。

第八条利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利用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保持其特有的历史风貌,不得擅自重建、改建、迁移、拆除。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建筑规模和风格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禁止在旅游资源地开山、采石、挖砂、取土、填塘、排污、砍伐树木、修坟立碑等。

第九条 旅游资源普查是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县区人民政府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辖区内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向社会公布,并适时补充、更新相关信息,作为开展旅游资源保护、制定旅游规划的基础数据。

第十条市、县区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旅游经营者、民众和游客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应当对各类各项旅游资源划定保护范围,实行挂牌保护。

第十一条任何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依法从事旅游资源保护工作。对于发现的旅游资源破坏事件,任何团体和个人都有权利向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举报。第十二条开发建设旅游项目,施工建设单位应具备有关施工建设许可证和相应的资质条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保护建设地周围的景物、植被、水体和地貌,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不得在旅游资源地及外围保护地带内倾倒建筑废弃物。

第十三条旅游资源外围保护地带内的建设应与旅游资源的主题景观环境相协调;建筑设计应当贯彻适用、美观、安全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节约资源、抗御灾害等规定。

第十四条旅游者在旅游资源地游览,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景物、设施上刻划、涂污或者攀折树木和采摘花卉等损毁景物、林木植被和公用设施等行为;

(二)乱扔垃圾、污物等;

(三)从事封建迷信活动,行乞、酗酒滋事;

(四)燃烧树叶、荒草、垃圾,在禁火区内吸烟、动用明火;

(五)未经批准在旅游资源地内采集物种标本;

(六)私埋乱葬;

(七)捕猎野生动物;

(八)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开发建设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建设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增加旅游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鼓励和扶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第十六条 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必须编制旅游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旅游规划”),其规划应当符合市、县区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所在区域城乡规划、村镇规划的要求,并纳入所在区域有关城乡规划的总体规划。

旅游规划的编制实行“事先立项”制度。编制旅游规划的委托单位在与规划编制单位签订编制合同前7个工作日内,逐级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编制立项,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立项申请、编制合同、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等进行事先审查,对未经立项审查而委托编制的旅游规划,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不予评审。

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县区区域旅游规划以及旅游区(点)开发建设规划之前,应当事先征求市、县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规划编制结束后,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旅游规划评审工作;旅游规划通过评审后,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审查意见后,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对未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通过评审而申请报批的旅游规划,县区人民政府不予批复实施。对未经县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旅游规划一律不准实施。旅游规划经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确需调整、变更、修编旅游规划的,必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十七条 旅游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有

关规划相协调,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和旅游发展实际需要,对相关规划提出改进要求。编制其他规划,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应当统筹考虑旅游功能,为旅游业预留发展空间。旅游规划应当遵守国家基本建设计划有关规定,旅游规划所确定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应当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有关规定进行报批,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八条 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实行“预先初审”制度。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必须逐级征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未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对新建、改建、扩建旅游项目的规划选址、项目立项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应依据批准的旅游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报请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凭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初审意见书》到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九条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对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的旅游项目,国土资源部门要在法律政策许可范围内优先安排用地,提高审批效率;旅游开发项目建设需要占用农用地的,要适当安排用地指标,优先办理用地手续。市外企业在我市投资兴建大型旅游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下,按有关规定供地。对列入省、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旅游业聚集区、重点项目要合理安排用地指标。

第二十条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按年度缴纳。旅游企业有形场所因城市建设需要依法拆迁时,须按国家规定进行补偿。

第二十一条各旅游资源地现有的非旅游项目,不再批准扩大生产规模;有污染的企业要限期迁出旅游资源地。旅游资源地内的土地、山地、林地、水面等资源的出租和转让,需经旅游等相关部门批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和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鼓励以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各类资本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开发和利用古遗址、名人遗迹、历史纪念地、寺庙建筑、园林、特色建筑等人文资源作为旅游项目,应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不得改变其特有的历史风貌。

第二十三条国家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市级旅游度假区按有关规定批准设立。未经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国家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或市级旅游度假区的称谓从事开发和经营活动。

第二十四条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项目,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损害旅游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地风貌;

(二)兴建宣扬封建迷信、淫秽和有害公民身心健康的项目;

(三)在旅游资源地内进行开山、开荒、采石、开矿、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

(四)盲目、重复建设,或者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开发建设旅游资源项目及配套设施;

(五)在核心旅游资源地内建设宾馆、饭店、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旅游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

第二十五条项目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应将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情况按规定报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取得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合同规定和旅游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建设。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旅游区(点)的监督管理,规范旅游景区管理制度,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受理并妥善处理旅游者投诉,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旅游区(点)营业前(含试营业)的综合验收管理,经综合验收符合要求的,方可营业。旅游区(点)经营涉及公众安全的特种旅游项目,其设施、设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有关法定机构检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投入运营。

第二十九条旅游区(点)经营者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编制、实施旅游区(点)旅游规划;

(二)制定、落实旅游区(点)管理制度;

(三)设置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和受理投诉的游客中心;

(四)完善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标识;

(五)公开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亮照经营、明码标价;

(六)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七)有效保护和管理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址,落实保护责任;

(八)加强旅游区(点)环境卫生管理;

(九)向社会公布投诉、咨询电话和电子信箱;

(十)旅游区(点)经营者应遵守的其他规定。第三十条实行旅游区(点)等级评定制度。旅游区(点)等级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未被评定等级的旅游景区,不得使用等级称谓从事经营活动。未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旅游规划评审的旅游区(点),不再受理国家A级旅游区申报。

第三十一条旅游区(点)经营者应当健全旅游区(点)档案,对旅游区(点)的历史沿革、资源状况、生态环境、服务设施、经营及建设活动的基本情况和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妥善保管。

第三十二条旅游区(点)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配备与安全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人员和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场所和旅游项目设置显著的警示标志,划定警戒范围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制定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迅速合理处置突发事件,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旅游、公安、安监等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三条 旅游区(点)经营者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单一门票和联票,供旅游者自主选择。禁止向旅游者强行出售联票,禁止擅自设置景中景门票。门票价格应当公开。调整门票价格应当提前三个月进行公示。价格主管部门在确定或调整旅游区(点)门票价格时,应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必要时应当依法举行听证会。旅游区(点)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对象减免门票费。

第三十四条旅游区(点)经营者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国家规定应当具备岗位资格或职业资格的,必须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第三十五条旅游区(点)经营者应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旅游信息发布、查询、预订和结算,促进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第三十六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旅游区(点)及其周围摆摊、设点和出租景观,不得尾随、纠缠、胁迫、欺骗旅游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有偿服务。在旅游区(点)管理范围内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单位及个人,须经旅游区(点)经营者同意,按照核定的营业地点、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并接受工商、税务、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旅游区(点)经营者应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区(点)从事商业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主要经营特色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特色副食品、土特产品、照相摄影器材、医疗服务及游客生活必需品等项目。第三十八条在旅游区(点)从事经营和服务,不得有下列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旅游合同或约定;

(二)不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供服务;

(三)强迫旅游者接受服务,尾追游客强行推销,哄抬物

价、欺诈游客等行为;

(四)对服务范围、内容、标准等做虚假或者容易产生误解的宣传;

(五)提供质次价高的服务;

(六)出售假冒伪劣商品;

(七)侵害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八)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和旅游行政执法程序,公布旅游投诉电话和其他联系方式,严格履行职责,秉公执法。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旅游区(点)服务质量降低或者不符合相应等级标准的,由评定机构降低其等级或者取消其等级称谓。未被评定等级或者已被取消等级的旅游区(点)使用等级称谓以及等级旅游区(点)使用不真实等级称谓从事经营活动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旅游条例》第五十二条的有关规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对未经批准,擅自以国家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或者市级旅游度假区称谓从事开发经营活动的,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旅游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三条拒绝、阻碍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阻碍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四十五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不履行法定职责,致使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旅游资源涉及宗教场所的,对宗教场所的管理按照宗教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旅游管理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临沂军分区。各人民团体。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3月25日印发

第二篇:临沂市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开发保护

摘要: 综合分类整理了临沂市的旅游资源,简单分析了临沂市旅游资源的利用所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行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认为,首先应构建出临沂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体系,把整体规划、突出特色、协调发展作为基本的开发理念。必须深化对资源的认识,提高开发品位,科学定位产品,突出沂蒙个性,准确把握市场,最终实现扩大资源效益。

关键字:临沂市旅游资源分类整理开发利用资源效益

Key words

Travel orientatio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veling;countermeasure;tourist resource;local characteristics

一、临沂市旅游业优势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素以沂蒙山区而著称的山东省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三区九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上,东靠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属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范畴,处于山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交界处,南北交汇,海陆兼济,发展空间广阔。

1、交通条件

临沂飞机场通达全国十几个城市,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临沂市境内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主干网,2、地理条件

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融北国的粗犷风光与南国的鱼米之乡风韵于一体,钟灵毓秀,仪态万方。北部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养生长寿”而闻名,横亘数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险、奥、幽、旷、奇、雄、秀于一体,遥对泰山,雄奇壮美。蜿蜒的沂河,如镶嵌的玉带,纵贯全境,充满灵气。南部的临郯苍平原,沃野万顷,稻花飘香。

3、历史条件

临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在这里,拥有精美的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沂市博物馆存有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00余件。临沂还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乡。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

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一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二、临沂的旅游资源分类及其特色简介

1、自然资源

1)、山东地下大峡谷

山东地下大峡谷:国家4A级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规划占地32平方公里。该景区是集休闲、游憩、娱乐、度假、溶洞漂流

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洞体长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形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景观特点一是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100余处。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洞内常年温度在17/18摄氏度,冬暖夏凉,四季宜人,接待游客不受季节和天气影响。旅游区先后被山东省旅游局确定为全省重点探险项目,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东龙岗省级地质公园”。

2)、蒙山旅游区

蒙山旅游区为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之一。蒙山为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跨临沂市平邑、蒙阴、费县和沂南四县,西北东南走向,绵亘75公里,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因状如巨龟而名)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距泰山120公里,与之遥相呼应,堪称伯仲,素有“岱宗之亚”的美誉;另有较大山峰300余座,深谷陡涧300余条,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蒙山亦是历史文化名山。2,000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孔子曾多次登临蒙山,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说。楚国老莱子、战国纵横家鬼谷子、汉朝史学家蔡邕等曾隐居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北宋文学家苏轼登蒙山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清帝康熙的《蒙阴晓雪》和乾隆的《望蒙山雪色》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

蒙山亦是养生长寿胜地,空气极佳,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220万个单位,具全国之最,被专家誉为“天然氧吧”、“世界养生长寿圣地”。蒙山旅游区分为龟蒙、云蒙、天蒙和彩蒙四个景区,主要旅游景点有:万寿宫、承天宫、朝天宫、慈宁宫、观音殿、玉皇庙、南天门、桃花峪、龟蒙顶、大洼、孔子小鲁处、明广寺、海螺寺、鬼谷子讲堂、蒙山叠翠、林海花潮、雨王庙、水帘洞、望海楼、云霞洞、百花峪、观峰台、云蒙峰、云蒙湖等。

3)、莒南天佛旅游区

国家3A级旅游区。位于莒南县城北,真山、真水、真大佛是其主要特色,天然大佛全长3800米,头枕西南青山,脚抵东北明湖;大雄宝殿、卧佛殿,藏经楼、钟楼、鼓楼、舍利宝塔等相继建成,气象万千。

莲花湖面积700亩,像一面明镜镶嵌在景区中央。镜台观佛、菱榭晚照、静海慈航、菩提晓月、般若悠然等景观是莲花湖著名景点。九顶莲花山,观音阁,山东麓,山西麓,栗园大观亭、凤凰亭,一线洞天、鳄鱼出水、猿人沉思、金鳌听禅等景点情趣盎然。观佛台位于天佛景区中央,是观佛拜佛的圣坛。

4)、“沂水天然地下画廊”旅游风景区

“沂水天然地下画廊”旅游风景区,位于沂蒙生态第一乡、“红嫂故里”--山东省沂水县院东头乡留虎峪。景区规划面积6平方千米,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2600万元。景区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百万年绘就的“天然地下画廊”;按三星级标准规划建设的度假村--“怡然居”;有“沂蒙第一生态谷”之称的生态山林。是一处集地下奇观、休闲娱乐、会议、餐饮、居住、商务、科普、健身等为一体的休闲游乐中心。

5)、沂蒙石林

沂蒙石林号称“北国石林”,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费县城南玉环山麓、温凉河畔,是集奇石异岩、梨园风光、佛教文化与一体的绝景。沂蒙石林占地面积1500亩,以文韬武略为主线,安装精品石4000余块,再现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化:九龙广

场——龙生九子栩栩如生,好汉歌——梁山好汉沙场点兵,火炬林——沂蒙革命圣火经久不息,地下石林、石海——再现了宏达的海底化石奇观,生肖园——人类生命观感天人合一,石林湖——绿波万顷,以及石林山庄、石林采摘园等。以其独特的造型、宏大的规模、雄壮的气势,被誉为世纪之交中国北方发现的最伟大的自然奇迹。

6)、马陵山地质公园

马陵山地质公园是郯庐断裂带出露最好、各种构造形迹齐全的地段,规模壮观,内容丰富;马陵山上发育国内少见的第四纪活断层,断裂两侧地层年代相差超过亿年,可使您实现“一步亿年”的跨越。

2、人文资源

1)、诸葛亮故里

沂南县秦、汉、三国以至两晋时期称阳都县,是一代贤相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和后裔居住地。诸葛亮文化旅游区,国家3A级旅游区。位于沂南县城区西侧。从京沪高速沂南县出口下,沿迎宾大道北行25公里可达。距临沂市60公里。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国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砖埠镇),为了弘扬诸葛亮文化,于1993年,在卧龙山东侧建诸葛亮公园,2005年景区进行了扩建、质量提升,正式对外宣传推介并开放。

诸葛亮文化旅游区占据着卧龙山整个东部山体,上半部分山翠水清,风光秀美,整个山体遍布奇石,形态各异。下半部分以一代智圣诸葛亮的生平为主线,仿汉代的建筑风格,建设了诸葛亮铜像、回音壁、汉街思古、武侯双阕、智慧桥、圣贤路、乾隆御碑亭、诸葛宗祠、诸葛茅庐、八卦迷宫等景点。可以让游客充分领略到一代智圣的丰功伟绩、汉代的文化气息以及阳都的人杰地灵。

2)、王羲之故居

国家3A级旅游区。位于临沂市区洗砚池街中段,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为纪念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而建。2003年,为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投资6700万元对故居进行了扩建,整修后的王羲之故居占地面积80亩,除了保持原有风貌,又新辟了一些景点。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目前,故居内有砚池怀古、鹅池水暖、曲水流觞、圣光普照、晒书台、五贤祠等景区、景点。各类旅游设施齐全完备,服务质量一流,是中国书法寻根之旅的绝佳去处。

3)、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国家3A级旅游区。位于临沂城内,是我国第一座遗址性汉墓竹简博物馆。该馆以1972年在银雀山汉墓同时发掘《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而驰名中外,先后被列为“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新中国50年影响最大的考古发现”和“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该馆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1981年2月动工兴建,1989年09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4)、罗庄宝泉寺公园

国家2A级旅游区。宝泉寺地理位置优越,南涑河横贯东西,沿河群泉密布,蔚为壮观。寺址周围怪石嶙峋,形成天然石林。寺前分布着成片古生物化石群,经省考古鉴定,为几亿年前奥陶纪海洋古生物化石。据元代(公元1318年)《重修宝泉寺院记》碑文记载,古寺创建

于唐代佛教盛兴之际,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后经各代历次增修,使之庙宇恢宏,规模壮阔,香火鼎盛,闻名遐迩。1999年10月山东美华集团并购了宝泉寺旧址,进行了扩大重修,并更名为宝泉寺旅游区。

宝泉寺旅游区重建以来,先后投资2500多万元,对寺内的文物古迹进行修缮,并开发了新的旅游景点。宝泉寺的十大景点有名泉花去荟萃、奇石惊天、皇莹宾馆、古寺晨钟、秘藏林区、在水一方、圣贤云集、老年乐园、树林区、园艺区。

三、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篇:浅谈中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浅谈中国旅游资源 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又称作“旅游吸引(因素)”(Tourist Attraction),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它们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旅游资源既包括具象的,例如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主题公园、自然或人文特殊景观、节庆活动、会展、娱乐中心、会议中心、购物场所、某些特殊劳务等,也包括抽象的,例如社会风气、文明程度等;更有综合的

人类旅游活动的历史极其久远。从生产水平提高到产品除了维持生存需要之外有了剩余的时候,一部分人便开始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便开始了旅游活动。一般将此时期的旅游称为“旅行”,以区别于现代的旅游。人们主要是对自然山水、文物古迹的游览和对社会风情的考察,也涉及歌舞、杂技、动植物等。当时较多的是从属于政治、军事、商业、文化、宗教等活动,这些可以从《庄子》、《山海经》、《论语》、《诗经》、《穆天子传》、《史记》、《战国策》等中国古代文献中得到大量有关信息。

自从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开创了近代旅游业之后,由于旅游日益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人们的兴趣是多层面的;由于旅游业竞争的激烈,迫使旅游业经营者必须想方设法来迎合旅游者的需要,不断创造新的旅游项目;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金的积累与集中,使得一些新颖的创意能够得以实现。这在现代人造景观建设中尤其突出,所以旅游资源的内容日益丰富。旅游活动也从一般的游览观光到寻求亲身体验、感受刺激、增长知识、度假疗养、休闲,所以原先看来很平常的事物或原本是科研、文教和生产的单位,现在也颇受旅游者的青睐,不仅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民情,而且生产和商业场所、文教单位、科研基地、电视塔以及文化名人、长寿者等,也常有旅游者光顾,乃至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战争、监狱等社会现象,也都已被利用来发展旅游业。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旅游资源,这不仅因为文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自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达,并因此能够创建许多新奇的、高科技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游人。这种文明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旅游吸引力,特别是吸引那些希望了解其成功途径、学习科学技术的人们前往考察。旅游资源的范畴,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而逐渐扩展。

总之,现代已经很难找出哪一类事物和现象绝对不可能被用作旅游资源了,而且绝大部分原来都是其他产业的资源或产品。

首先必须确定分类标准。标准不同,其分类结果必将大相径庭。人们可以从旅游资源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是否可以再生、利用方式、赋存状况等各种角度来对其进行分类。

较为普遍的是从其产生原因或称为属性的角度,将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与各地自然条件相关。各地的自然条件与地球的形成、地壳的变化、大气环流等有直接关系,也与其地理区位有关。它们决定了山地的高度及走向、岩石的性质及风化程度,河流的水量及其季节变化,气候条件和动植物品种等,故自然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某些自然旅游资源还具有垂直分布特征,以动植物最为明显。各种自然因素之间会相互作用,因而某些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互为条件,例如岩石性质与泉水的出露及水质,海拔高度、气候条件与生物群落,流水切割与峡谷等。

人文旅游资源主要与人类历史有关。文物古迹多分布在人类文明发展较早、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区;而现代城市、游乐项目多分布于现代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至于少数民族风情则多分布于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边远地区,因为历史上少数民族多因曾受到压迫和排挤而不得不逃避到偏远、荒芜地区以求生存。如今那些地区也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干扰,独特的民族风情得以较好地保持下来。另一方面,人文旅游资源必须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在许多方面表现出自然因素的影响。即以建筑而言,气候湿热地区的建筑物较轻盈单薄,寒冷地区则较厚重,房顶的坡度与雨量有直接关系。

旅游开发是一种经济技术行为,即运用适当的经济、技术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以使旅游资源由资源优势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过程。其中,资源和市场是基础,经济、技术是先决条件,正确处理旅游业发展同环境、同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是前提。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智力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独具匠心的规划开发才可以创造出出类拔萃的旅游项目。唯此才能保证其在剧烈的竞争中具有优势。

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条件并不平衡。有的地方原本缺乏价值高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便创造旅游资源。有的地方虽有旅游资源,却“藏在深山人未识”,或虽明知其存在而因不具备某些条件无法被旅游者利用,只有经过规划开发才能产生具有足够旅游吸引力的旅游点,有些旅游资源已经在利用,为了提高其效益还应加强开发力度。

所以,旅游开发包括三重内涵:一是从无到有,创造新的旅游项目;二是使尚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变得能够为旅游者所利用,并产生效益;三是使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深入开发,增加其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其效益。

旅游业是否能够顺利、持续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环境状况。故几乎在世界上提出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同时,也就提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为了旅游持续、健康地发展,并充分发挥旅游的积极影响和抑制消极影响,专家们开始提出“旅游生存战略”的命题。1995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宪章》指出,旅游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能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资源是有限的,故要求改善环境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宪章》呼吁国际社会各政府当局与人士,接受其提出的目标和原则。主要有:旅游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旅游要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成为一个整体,保持旅游地原有的平衡的关系;在制定旅游发展战略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当地传统习惯和社会活动,注意维护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胜地,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正确选择,但目前我国旅游业还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制约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依赖于健全的机制,依赖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赖于全体公民的共同行动,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虽任重道远,但前途无限光明,只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旅游业必将更加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陈卫东,旅游持续发展规划初探,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 马勇,李玺,.旅游景区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石凤英《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第4期

刘丽梅.旅游企业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8, 17(2): 166-174

第四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思考

旅游管理(1)班

3100511139

么雪玲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旅游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随之而来的就是开发带来的问题,有的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差,导致了旅游资源的破坏,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

在旅游活动给景区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的保护,应该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发开的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对旅游资源的破坏降到最小限度之内。在开发与保护发生冲突时,应以保护优先,避免损害长期利益。

对旅游资源避免大规模的盲目开发建设,充分考虑到影响其资源保护的各种因素,实行整体保护,并合理对其再利用。

在一些著名的山地旅游中,开发商过分的注重对其交通的开发,如索道、水泥道等,这虽然为游客上下山提供了便利,但这样却失去了爬山最原始的乐趣,无法体验那种跋山涉水的地感觉,也对山体造成了一些破坏,我认为这样的开发应适当,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即可。

在旅游景区的商店、通讯、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应该因地制宜,适可而止,像那些土特产品店、文物古玩店等就不是多多益善,应该设在景区外交通集散地或住宿区,使景区更像是景区而不是大型露天商场。

在对一些人文景观的开发时,应该注重其内在价值的开发,这样对旅游资源的价值是高层次利用。对文物的修复,要建立在不改变其原状的前提下。还有就是对一些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应该是保护多于开发。

对旅游吸引物进行的修缮、恢复、扩建与美化,应该尊重自然和历史,以保持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为原则,并不是越多越大越高越时尚越好。原始美、残缺美、苍凉美是自然历史文化内涵的美,因其难得见与无法复制显得更为可贵。

现在知名的景点越来越多,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景区内的高档设施越来越多,这类设施的建设越多对景区的破坏就越大,其实景区内的设施不必要多豪华,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符合景区的整个审美、低碳、环保就行。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生态环境为导向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要以保护为前提。在一些旅游资源的开发时也要加强管理,对开发中违反法规的应该予以处罚。对于公众,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使人们提高对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倡导健康文明消费,开展生态旅游,降低旅游区内的高档消费需求,从而抑制开发商开发高档设施,更好的保护资源。

景区景点内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健全景区内的一些制度,还要严格控制旅游接待量,避免超承载量对景区资源造成损耗。

总之,要平衡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涿州三义宫为例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温,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而涿州的三义宫就属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一、涿州三义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

1涿州三义宫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的三义宫,始建于隋代,唐、辽、元、明、清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皇帝朱厚照亲赐玺书“敕建三义宫”,整座庙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文化底蕴丰厚。是寻千古一拜,觅忠义之魂的最佳场所。华北地区最大的木雕塑像群,宫内古柏参天,高大俊秀,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争相来此,徘徊瞻眺,留连往返,清代王锐新“咏楼桑”中提到“千秋正统垂青史,两字公平定紫阳,多少称王称帝者,问谁庙貌似楼桑”。遗憾的是三义宫被毁于60年代末期。涿州三义宫的文化背景

一个成功的历史事实、一个人生飞越的道家圣地;一个战火连绵的时代,三个人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从这里改变了命运。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他们浓重而光辉的一笔,他们的精神为世人所共仰。千百年来,来这里拜谒的人络绎不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人们寻找忠义诚信、寄托一诺千金的地方。这里是“义”文化的发源地和三国文化之始地。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便是桃园结义故地——涿州市三义宫。三义宫(又名三义庙)三国演义从这里开篇,桃园义气到此处寻根,后人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在此桃园三结义而建。刘备、关羽、张飞从这里彻底改变了命运,奠定了一个强大的事业基础。涿州三义宫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1996年涿州市旅游文物局经多方努力,按以前的建筑布局、规模又进行了修复,重建后的三义宫,采用以前明代传统三进院落布局,由外向里依次为山门、马神殿、关羽殿、张飞殿、正殿、退宫殿、武侯殿、少三义殿,按原有形式内塑87尊塑像。2000年12月涿州市三义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完成了对三义宫品牌的调研和策划,三义宫的发展定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使三义宫又重现了往日的风采,生动的再现了三国时期蜀汉的大部分文臣武将,满足人们对代表着“忠义诚信”故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要求。每年吸引来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来三义宫考察;东南亚刘、关、张、赵宗亲会曾多次组织会员来三义宫省亲祭祖。韩国LG集团、日本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探访团、日本北海道江别日中友好协会、日本亚太文化促进会等多家企业和机构组织高级管理人员来三义宫进行“团队精神”教育。

苍桑的历史看似被清风吹尽,了无尘迹,着实让您慨叹事过境迁。如今的三义宫正以新的姿态屹立在您面前,宫内布局又重现了三国时期的风采。身临其境,让人们回忆起那段久已逝去的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体会到刘备、关羽、张飞气吞山河的“忠义诚信”的豪情。并且,三国历史文化经久不衰,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在大陆、日本、韩国、东南亚、港、澳、台,乃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中广为传颂,成为千古佳话。因此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体验“义”文化之精髓。

二、涿州市三义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1 项目开发缺乏新意

涿州三义宫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少,仅有的几项也是落入陈套,缺乏新意。其自身的突出优势是古老的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建筑和文化才是三义宫的主体,所以应该突出主体,但目前多数的开发项目陈旧,主要因为因为开发资金不足受限制,想通过简单大众的游乐设施迅速获取经济效益回报。其实,项目除了常见的科教、避暑、度假、野营等外,可以和保健旅游、文化旅游等结合起来。只要抓住现代游客的需求心理,挖掘新的森林旅游活动项目,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涿州三义宫旅游中。

2 开发建设缺乏资金

在人文景观项目开发中,涿州三义宫以往的开发式各显神通,争取吸引各方投资者。受原来国有古建经营方式的,一部分人文景观的旅游开发资金引进意识较弱,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由于开发资金来源不足,涿州三义宫的开发建设按照现有的经济实力小打小闹,建设零星分散不成气候的小景点,普遍存在项目太多太小、低水平重复建设、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差的现象。没有总体的运筹帷幄,众多投资主体各自为战,部分基础设施、接待条件较差,难以吸引游客,多处于半开发状态,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

3 注意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如果旅游区的整体生态环境优美,就能有力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赏景,促进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又能够让人们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种种美好感受,从而激发人类尽自己所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愿望。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的环境系统。它由包括各种自然物质、能量和外部空间等生物生存条件组合成的自然环境和经过人类活动改造过的人工环境共同构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就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保护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保护了旅游资源。

三、涿州市三义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建议

做好规划,分步实施

古建文化具有专一性与独特性,在保护好原有景观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突出以古建筑景观为主,结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根据古建文化的地域特点、经营习惯、发展方向等做好规划设计,对整个三义宫的景观格局作出定量定性,对功能区划分、旅游环境容量、游览线路、景点设计、服务设施等作出合理的安排,并应该综合考虑到具体的实力,保障规划能够分步实施。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首先是民族特色,寓民族共性于地方个性之中。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我们的民族共性,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是其地方个性。例如风景如画的漓江和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都有它们各自的个性。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使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并扩大对外交流,面对新的市场机制,古建文化要有所发展,在国内国外打响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就必须按照企业制度要求,花力气进行内部改革,摆脱原来国有林场计划经济模式的,活跃思路,扩大对外的交流联系。古建文化只有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不断与外界进行相互交流和,特别是参与国际交流,才能看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才能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自然风景协调发展

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要注意不破坏自然景观,不破坏原来环境的格调。例如建爬山缆车时不应破坏原山景色的秀丽和雄伟;高层的现代化建筑避免建在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格建筑物旁边。更要注意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不能因建设现代文明而毁掉了古老文明。旅游资源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着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指的是它不产生工业“三废”,但旅游业同样会产生污染。现代旅游业中,宾馆饭店排放的生活污水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餐厅酒楼产生的废气和噪声成了居民的投诉热点,海滨旅游区的无度开发会导致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必须制定法规和措施保护环境。例如泰国芭提雅海滨度假地规定,40个床位以上的旅馆要有污水处理设施,以保证海湾水域的卫生。土耳基禁止在沙滩上插太阳伞以防埋在沙里的海龟蛋受损,禁止在沙滩上开汽车及用强烈照明灯以免吓跑大海龟。注意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资源要以尽量小的投资开发更多的项目,令其更有吸引力,以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防止只顾经济效益而滥加开发,以致破坏自然环境,这是“杀鸡取卵”的错误做法。

下载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范文大全

    浅论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 ——以独山县影山镇为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景观、景物随处可见,各种各具特色的传统景观越来越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镇以其独特的建......

    浅论武汉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浅论武汉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摘要:武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从武汉市的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其开发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其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研究如何通过对现有旅游......

    中秋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公选课民俗旅游开发与欣赏》课程作业 学号:201006010427 姓名:崔雪露 课程名称:民俗旅游开发与欣赏中秋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姓名:崔雪露 学号:201006010427 指导老......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综述 引言: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宗教伴随着中国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魅力,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宗......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赣州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提纲) 1、论文研究概要 1.1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本论文研究方法及现状 1.2.1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 (......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族文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可能会削弱民族文化,导致民族文化商品化、庸俗化以及价值观的退化与......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民族文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可能会削弱民族文化,导致民族文化商品化、庸俗化以及价值观的退化与遗......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范文大全)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览观赏对象。近几年来,改革开放的大潮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