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工作会议(共5则)

时间:2019-05-14 07:3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工作工作会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工作工作会议》。

第一篇:社会工作工作会议

深圳:未来5年新建逾600社区服务中深圳新闻网3月22日讯 21日,由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编著的《深圳社会工作发展报告》绿皮书新鲜出炉。该书籍作为深圳第一部社会工作发展专业报告,全面总结了深圳2007年启动社工工作以来的行业发展情况。

据了解,2007年深圳启动社会工作试点。在“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加快推进社区服务发展,全市将建成600~700个社区服务中心。作为3年社工试点城市经验的集结册,并作为未来社工工作发展的指导手册,深圳第一份社工工作发展报告历经5个多月的编写,终于与读者见面。该报告分为九个篇章,其中包括颇具价值的热点探索、制度建设、专业实务等内容,涉及深圳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制度、措施做法、存在问题等方面。

民政部关于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县、市)和试点示范单位候选名单的 《民政部关于组织申报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县、市)”和“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单位”的通知》

(民函〔2010〕236号)下发后,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共有44个区(县、市)申请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地区,64个单位申请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单位。

根据公平公正、严格标准原则,经量化评分、综合评估、重点考察,民政部拟命名天津市南开区等15个区(县、市)为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县、市)(见附件1),命名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等14家单位为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单位(见附件2),现予以公示。

发展社工事业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中山市)

摘要:今年的政协提案,有关建设幸福中山的提案多达近十条。提案多从加强对弱势群体入手,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言。无党派人士提交的《发展社工事业,建设幸福中山》就是希望通过推动社工事业的发展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Y$ t6 H9 C: N2 P.w)@# u

提案人无党派人士(南方都市报www.xiexiebang.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d6 ]1 _9 T!G b+ b0 R;r7 a 今年的政协提案,有关建设幸福中山的提案多达近十条。提案多从加强对弱势群体入手,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言。无党派人士提交的《发展社工事业,建设幸福中山》就是希望通过推动社工事业的发展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e“ ~: X& U' o8 a)a, f” N/ |

该提案认为,建设幸福和美中山需要相应的社会服务来配套,社工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山社工事业尚处在初步阶段,存在许多不足。如未成立领导机构,没有中长期规划统筹;财政上未设专门预算,资金缺乏保障;社工覆盖面窄,目前只有8个试点,服务领域也较为单一;制度未完善,工作缺乏政策依据;社工机构发育迟缓,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宣传力度小,社会知名度不高。(南方都市报www.xiexiebang.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x5 F% s/ W-]' Y2 c3 X1 I;]

为此,提案从五个方面给出建议:完善社工的管理和运气机制,培育民间组织,推行“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明确经费来源和渠道如慈善捐赠等。制定其发展规划,培育人才队伍。鼓励和保障民间社工机构的发展。社工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也应摆上议程。扩大社工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形成“有困难找社工”的意识。

深圳市市长许勤在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 h9 j8 V6 l7 h.J6 J2 Z" _ 同志们: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在“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迎来开局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王荣书记和市几套班子领导亲自出席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我市社会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及全力推进社会建设工作的决心和意志。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市社会建设成就,研究讨论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讨论稿)》等三个文件,全面部署下一阶段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任务,努力推动社会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等一会,王荣书记将发表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深圳社会建设取得巨大进步

经过30年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在创造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奇迹的同时,社会建设也取得显著成就,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日渐完善,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生活充满活力,实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

(一)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利大幅提升。深圳经济特区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十分重视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扩大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民生福利水平明显提高。一是社会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十一五”时期,民生类及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均达70%左右。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3.22万元,居全国前列。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户数保持动态归零。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医保”,农民工养老、工伤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名列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十一五”时期,共安排建设保障性住房16.9万套,解决了1.85万个户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享受低保的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三是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实行高标准免费义务教育,“十一五”期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5.9万个,完成原特区外96所村办小学改扩建工程。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教育普及水平国内领先,2010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1705所,在校学生135.9万人。高等教育跨越发展,高校累计培养专科以上毕业生10.3万人,南方科技大学筹建取得重大突破。医疗卫生事业实现新发展,“十一五”期间医疗机构总数增长65.8%,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市第三人民医院、疾控中心等一批重大卫生设施建成使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音乐厅、图书馆新馆、博物馆新馆、新气象台、天文台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市属公益文化场馆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开放,“深圳读书月”等品牌文化活动影响不断扩大,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和首个国家生态园林示范城市。

(二)社会管理不断强化,体制改革成果斐然。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在快速发展中面对诸多社会领域挑战,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初步建立了比较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创新了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实行以“就业”为核心的“积分入户”制度,使广大外来务工人员能够更快、更好融入深圳。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构建了“以业管人为基础、以房管人为抓手、以证管人为平台”的人口管理联动机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圆满完成,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二是建立健全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仲裁调解有机衔接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制,预防和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能力稳步提升。三是探索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立体防控体系。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城市应急、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公共安全体系日益完善,社会形势总体处于平稳可控状态,市民安全感稳步提升。

(三)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深圳努力以社区建设为重心,不断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全面设立社区工作站,实施“居站分设”、“一站多居”等举措。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充分发挥居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居委会换届选举直选率从2002年的1.7%上升到2008年的92.8%。三是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2005年以来全市共投入29.8亿元,建设了14624个项目,改造和新增社区用房190万平方米,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高。四是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努力营造和谐邻里关系,培育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全市55%的社区被评为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四)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社会活力日益彰显。一是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国率先实施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完善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目前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3900多家,在提供公共服务、扩大社会就业、促进行业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社会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慈善捐赠总量不断增加,涌现出“劳务工关爱基金”等具有影响力的慈善品牌,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抗震救灾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仅汶川地震时我市慈善会就募集10.6亿元,居全国城市慈善会募集资金之冠。三是社工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广泛开展,义工数量已突破25万。市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广泛利用人大、政协、工青妇、社会组织和听证会、互联网等平台参与社会建设。

二、深圳社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在新的时期,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挑战更加严峻,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更加重视加强社会建设。

(一)深刻认识深圳社会建设的矛盾和问题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科学分析社会问题和矛盾及其产生的深刻原因,以发展的眼光、理性的思维、积极的态度,正视问题,化解矛盾。当前,我市社会建设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建设相对滞后。过去30年,深圳经济快速崛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奠定了在全国的地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市社会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经济建设的成就相比,社会建设仍然相对滞后。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是历史条件决定的,反映了深圳的发展现实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是我市社会建设面临的基本面。

二是社会矛盾压力加大。2002年,深圳人均GDP就已超过5000美元,2008年人均GDP又突破1万美元。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社会需求多样化、多层化,人们心理预期更高,在与客观供给能力不协调中,就可能形成更多的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特别是深圳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社会建设加速期,社会管理难度、复杂程度和风险加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三是公共服务仍显不足。与城市快速扩张、人口总量急剧膨胀对社会服务产生的巨大需求相比,我市社会公共服务供给速度仍有滞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和公交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相对不足,难以较好地满足发展需求。

四是社会环境亟待改善。社会环境是城市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社会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市民群众的生活,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影响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过去30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高速城市化的30年,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多重矛盾,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离更高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我们要利用举办大运会的契机,尽快净化、美化和提升深圳的社会环境。

五是人口素质有待提升。深圳人口结构严重倒挂,人口整体素质不高,高中及高中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八成,全面提高我市居住人口的教育水平任务繁重。人是城市的灵魂,有什么样的人就会塑造什么样的社会文明和城市文明。培育现代社会文明不能仅仅依靠物质财富的积累,塑造现代城市文明也决不仅仅是建高楼大厦。现代社会文明、城市文明都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其中首要的和根本的是提升人的素质。

(二)积极面对社会建设的新挑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不同,不同的城市由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人口规模、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也不尽相同。当前,我市社会建设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开放社会的挑战。深圳经济特区毗邻港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国与世界互通互联的战略通道。开放的环境增加了社会建设的复杂程度,各种外部矛盾伴随着人员、资源和信息等要素流动,迅速向大中城市集中集聚。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深圳经济特区日益面临外部矛盾加速输入的冲击,对全市社会建设产生了直接影响。特别是大量人口集聚深圳,极大地增加了社会建设的难度。同时,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认知与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也加大了社会建设的复杂度。

二是企业社会的挑战。深圳经济特区有数十万家企业,有数百万年轻人在企业工作。据初步估计,大部分特区人是企业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经济特区是一个典型的企业社会。很多人呆在企业的时间,远远超过呆在家里的时间,很多人的上班生活,就是其生活的大部,很多人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工作关系,很多人的朋友主要就是同事。在社会建设中,积极促进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义务,完善员工服务支撑体系,努力发挥企业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虚拟社会的挑战。现在,人们的生活、社会活动、社会交往已经离不开网络了。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和虚拟社会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建设的理念,全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使传统社会管理手段不能完全适应网络社会新形势。如何应对虚拟空间、网络社会带来的新挑战,是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对于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市委市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经过30年的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已经到了必须狠下决心、果断行动,切实解决社会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关键时刻,使深圳加快进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这既是深圳经济特区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的本质要求,也是破解自身发展难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再创特区新辉煌的内在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千人大会,并印发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讨论稿)》,就是要在全市进行总动员、总部署,推动社会建设大提速、大跨越。

《决定(讨论稿)》明确将社会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围绕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这条主线,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民生幸福城市初步建成;到2020年,社会建设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民生幸福城市基本建成。在思路和举措上,提出以“四个加快”和“六大举措”推进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四个加快”,即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增进民生幸福;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实施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织造覆盖全社会的服务网、民心网;加快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和共享,形成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六大举措”,主要强调以突出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服务、发展社会组织、提升公民素质和深化改革等六个方面推进社会建设。《决定(讨论稿)》经过了充分调研和认真思考,准确全面地把握了社会建设的形势,分析问题深刻到位,提出的目标十分明确,有前瞻性,给出的思路和举措切实可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以《决定》为指引,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不断丰富和发展深圳经济特区的现代社会文明和城市文明,不断提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努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做出新贡献。

三、全力以赴推进社会建设实现新突破

在新的历史时期,市委市政府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力争使深圳社会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此,在工作上要做到“五个突出”。

——突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建设的目的和手段。在社会建设中,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既要见物,更要见人,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使全市人民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市民参与和共享机制,扩大市民参与社会建设途径,让全体市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力提升市民素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市民内心和谐。

——突出统筹协调。着力促进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质量双提升。以更高水平的经济建设创造新的经济发展成果,做大经济总量蛋糕,为社会建设提供新动力、新支撑。以更高水平的社会建设、社会和谐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着力促进社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以推进城市建设扩大社会建设的空间,以加快社会建设丰富城市建设内涵,以改善社会环境美化城市发展环境,以提升社会人文素质塑造城市文明,促进社会建设和城市建设实现更好的“软硬结合”。

——突出改革创新。与传统社会问题不一样,现代社会建设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只有用创新的理念、机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创新社会建设的投入机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将更多财政资金投向社会建设、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投融资体制,激发企业和社会资本活力,调动全社会资源和力量促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保障体系,探索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创新社会利益和矛盾调处机制,积极寻求法律、司法、协商、仲裁等手段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创新人口管理服务体制,探索实施人口、产业和空间的联动调控。创新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加快建立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社会应急管理和灾害预警预防体系、虚拟社会法规体系等。

——突出载体带动。打造社会载体,促进人际交流和社会沟通,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社区载体建设,以基层社区为平台,整合系统资源,构建完备的社区服务体系,使每一位市民都能平等地享有被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权利,夯实社会建设的基层基础。加强企业社会载体建设,使企业人逐步发展为社会人,使员工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尽可能享受企业提供的社会服务,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满足感。加强社会组织载体建设,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不断丰富社会服务,完善社会支撑,减少社会矛盾。加强社区载体建设,充分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以社区为纽带促进人际交往,增进邻里和谐,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基层。

——突出共建共享。社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社会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社会建设搞好了必将惠及每一个人。要努力形成多方面投入、多主体承担、多部门发力的社会建设大格局。政府、企业和社会等都要加大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个人、家庭和社会组织都要积极承担社会建设的义务,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为加强社会建设出人、出钱、出力。

推进社会建设关键是要抓好落实,社会建设的最终成果要体现在民生改善上来。加强社会建设,必须突出为民服务的理念,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我市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等会儿,王荣书记要对我市加快社会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这里,我重点围绕《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精神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在改善民生上扎扎实实地办几件实事的要求,以及“十二五”期间改善社会民生的重点工作强调几点。

(一)积极促进充分就业。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最大限度地激活全民创业的热情和能量。一是努力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统筹做好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工作。2011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全市95%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二是全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以创业促进就业。三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健全欠薪保障机制,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6%。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增强新生代劳务工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四是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鼓励劳动者通过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201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5万元,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

(二)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制度,做好跨地区就业参保人养老、医疗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安全完整,力争实现保值增值。到2015年,户籍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5%。二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低保标准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联动调整机制和贫困预警机制,实现低保对象和低收入困难群体救助全覆盖。三是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加大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保障力度,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四是建立慈善募集激励机制,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三)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启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一是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探索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制度,加快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全方位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加快推进深港高校合作,推动落马洲河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项目。二是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规范收费,优化布局结构,扩大学位供给,提高学前教育水平。三是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大力推进特区教育一体化,着力提升原特区外义务教育质量。加快全寄宿制普通高中学校规划建设,2011年建成3所、开工3所。到2015年,完成11所普通高中新改扩建工作,新增普高学位2.5万个。四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继续办好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终身教育。

(四)积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系统性解决市民看病就医问题。一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收费制度改革,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卫生事业。二是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加快重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特区卫生服务一体化,到2015年,全市万人医生数和万人病床数分别达到26人和34张。三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社康中心布局,完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水平。到2015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达到70%。

(五)积极强化住房保障。

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保障各层次人才的安居需求。创新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机制,逐步扩大住房公积金的适用范围,提高居民住房消费能力。2011年,计划筹建保障性住房6.2万套,到2015年,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24万套。

(六)积极改善出行环境。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让市民出行更便利、更顺畅。一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广深港客运专线、东部过境高速、T3航站楼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构建“七横十三纵”的现代路网体系。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大运会前通车里程达到178公里,到2015年形成覆盖中心城区和主要通勤走廊的229公里轨道网络。二是加快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构建枢纽场站、快捷走廊、多元网络、数字交通、绿色空间五大体系,破解城市交通发展难题。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积极推广先进环保的公交车辆,引导低碳出行。到2015年,公交车排污总量减少10%-20%,碳排放总量降低3%-5%。加大对原特区外公交线网开设和运力投放力度,确保2011年原特区外公交覆盖率达到83%。到2015年,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三是全面提升交通综合管理水平。研究发布城市交通白皮书,加快推进智能交通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交通政策。做好地铁竣工道路的修复工作,进一步缓解梅林、布吉、南头、新城等4个联检站交通拥堵问题。完善公交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改善重点片区和公交走廊高峰期的公交乘车难状况。

(七)积极提升安全水平。

强化安全工作,提升安全水平,把深圳打造成为群众满意的安全城市。一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八类暴力刑事犯罪和常见侵财型犯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二是强化生产和消防安全,完善预防为主的长效机制,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日常监管。三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逐步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信息可追溯制度,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农副产品、基本用药和各类餐饮企业、工业区食堂等,强化质量抽检和监测,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预警防控,提高应对和处置能力。五是严格交通安全监管和执法,提升科技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和设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推进社会建设,我们要在深化社会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培育和规范发展社会组织、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多管齐下,群策并举,务求实效。未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决心,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努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智慧,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就一定会开创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深圳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在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上王荣书记讲话全文 同志们:8 ]9 }!Z# O.`6 K$ z# b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大规模、专题性的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会全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的有关精神,研究部署新时期我市社会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会上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和《社区服务发展规划》,请大家认真审阅、提出意见。刚才,许勤同志总结了过去30年我市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社会建设的具体举措,望大家认真落实在工作中。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提升发展理念,坚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谋划和推动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认真落实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惠民生,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及早规划建设了覆盖全市的民生基础设施框架,建成了跨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居民收入跃居全国前列,率先建立了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完整的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形成了一批城市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高度重视环境营造,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了一片片青山绿水、公园绿地,使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成为重要的城市竞争力。可以说,深圳30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个狠抓经济建设、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下功夫抓社会建设、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的过程。深圳从昔日一个边陲农业县发展为民生殷实、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大城市,初步探索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建设之路。

今年是深圳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胡锦涛总书记专程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取得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三个“面向”、三个“新”和五个“继续”的要求,赋予我们“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崇高使命,为新形势下深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5月份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全面总结了过去30年的改革发展经验,明确了“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深圳未来发展的总体蓝图。

立足新形势,肩负新使命,深圳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在过去30年打下的基础上,把社会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想干、敢干、快干”,努力为市民群众营造一个更加舒心、安心、顺心的生活环境,从源头上、基础上、根本上加强社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造和谐幸福新特区。

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新形势新要求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作为政治自觉,增强搞好社会建设的内生动力。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树立“五种理念”:

一是“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重要内容”的理念。以胡总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发展理念的深化和升华。它把发展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推动深圳的发展,就是要以社会建设的力度来体现科学发展的力度,以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来体现科学发展的水平,以抓好新形势下社会建设的能力来体现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是“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理念。过去30年,深圳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党中央赋予我们的新使命相比,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新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现实要求相比,今天深圳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相对而言任务更重、挑战更大。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使深圳的社会建设在新的发展时期更有力度、更见成效。

三是“社会发展是城市发展重要支撑”的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摸着石头过河”,基本上走了一条“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这在宏观上实现了经济规模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但在微观上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不协调。特别是在社会领域、在人均发展指标上,区域之间反差尤为突出,而且开始成为吸引人才、引进项目的制约因素。今天的深圳,已经到了一个必须以城市发展来带动现代产业、带动现代生活的新阶段。一定要扭转那种片面、孤立看待产业发展的观念,更加注重综合配套、更加注重公共服务、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以社会建设的加强来支撑城市品质的提升,以城市品质的提升来集聚优质发展资源。

四是“社会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重要范畴”的理念。通过多年来的努力,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深圳最为闪亮的一个城市品牌,特别是通过高新技术与金融、物流、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形成了深圳的独特优势。在新的发展时期,按照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深圳的创新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把社会领域的创新作为重要内容来抓。要通过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发展等多方面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把深圳打造成为国家社会创新的先锋城市。

五是“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理念。社会是由不同阶层、不同组织、不同群体的人们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共同体”。推进新形势下的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更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二、突出工作重点,推动深圳社会建设实现大提升

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举措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四个加快、两个阶段、六大举措”的总体思路。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抓好落实,推动社会建设在新的发展时期迈大步、见成效。具体来说,要突出以下“六个重点”:

(一)着力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加强社会建设,就是把握好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民生幸福城市。为此,要进一步明确“民生为重”的公共财政导向,继续加入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并进一步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法规制度,科学界定财政民生投入的范围、标准,逐步实现民生投入的制度化、法定化;同时,要抓住国家批准特区范围扩大的机遇,把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作为推进特区“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来抓,着力加强原特区外的城市交通、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建设,让人民群众尽快看到特区一体化带来的新变化、新便利、新实惠。

特别是,要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民生问题。一是要切实抓好教育发展。教育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最大民生,也是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要坚持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战略,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壮大发展、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学前教育高水平普及、民办教育更健康发展、特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现实要求、满足深圳科学发展的长远需要。二是要切实抓好医疗卫生工作。医疗目前还是深圳作为一座新兴城市相对而言更需要提升的领域。要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力争未来5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本市常住居民、全部实现门诊统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市居民,让人民群众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要切实抓好住房保障。住房不仅是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投资环境,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把住房保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力度。在“十二五”期间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24万套,力争使保障性住房人均住房基准建筑面积不低于18平方米,让符合条件的困难人群、夹心层群体和各类人才都能在深圳享受基本住房保障。四是要切实抓好公共交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市民出行环境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课题。要按照“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慢行交通为延伸”的思路,大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覆盖中心城区和主要通勤走廊的轨道网络,大幅提高公交分担率,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舒适、高效、低碳。五是要切实抓好养老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人口老龄化是必然趋势,养老将成为日益重要的民生问题,必须未雨绸缪、早做准备。要把加大对老年群体的服务保障列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化居家养老模式,加快形成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让深圳的老人晚年更有保障。六是要切实抓好环境保护。要把环境作为重要的民生来抓,让老百姓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饮水、享受到绿色宜居的生态。加大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建设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环境指标考核机制和环保执法标准,力争未来几年我市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宜居,基本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七是要切实抓好社会治安。治安仍然是目前企业和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保障“安全”这个最基本的民生。要以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暴力性犯罪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平安深圳”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率,实现“发案少、秩序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目标。对于上述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中,已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目标和重大任务,各级各部门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扎扎实实推动落实,力争让人民生活在新的一年以及“十二五”期间得到进一步的显著改善。

(二)加强社区建设、发挥社区作用,夯实社会和谐的基层基础。

社区是构成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各种社会群众的聚集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必须把社区建设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切入口来抓。

要以党的建设带动社区建设,把社区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当前尤其是要继续做好区域化党建工作,健全社区党组织,深入开展“党代表进社区”活动,让市、区两级党代表与社区建立固定联系、到社区开展工作,带动广大党员“亮身份、作表率、起作用”,做群众的知心人和服务者,成为加强社会建设和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

要整合社区管理服务资源,大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民心网、服务网”。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工作站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及社会各界密切配合的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民心联系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群众自助服务网”,医疗、教育、文化、助残、法律、商业等领域的“便民服务网”,把政务服务、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需要的支持、帮助和服务在社区触手可及、顺心满意。

要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推进社区民主自治。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之间的关系,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支持居委会依法组织开展自治活动、规范业主委员会的发展,实现政府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有效对接、良性互动。

(三)深化体制改革、大胆探索实践,激发社会建设的活力和动力。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和“魂”,是过去30年深圳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不竭动力。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要求,破解社会建设中各种矛盾和问题,更要强调改革创新。

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坚持向市场要投入、向开放要发展,更多吸纳社会资本进入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在加强政府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的同时,加快推进高端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鼓励、引导、支持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要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立足于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当前重点是进一步深化大部门制改革,统筹推进区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在社会管理上理顺“条条”、“块块”的职能,力争取得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管理有序、群众满意的成效。

要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创造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积极推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护理、养老康复等社会服务业发展,加快建立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社会服务产业体系;要积极扶持发展社会组织,拓宽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渠道,采取奖励、补贴、项目委托等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四)强化社会管理、促进平安和谐,营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秩序。

深圳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要立足实际,加大力度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营造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

要着力加强人口服务与管理。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契机,摸清我市人口的总量、结构以及变化动态,为党委政府人口问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把加强人口服务和管理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调控人口结构的有效办法和举措,探索建立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城市空间结构联动调整机制。

要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和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努力解决社会治安管理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大力推广运用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加快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数字化、动态化。

要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制,完善覆盖全市的三级信访工作网络平台;尤其要着力加强基层信访工作,落实矛盾排查化解措施,把工作做在细、做在实、做在前,努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五)扩大公众参与、强化社会互动,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社会建设的生动局面。

社会建设不是党委政府“一家之事”,要想方设法扩大公众参与,促进党委政府与市民的互动,提高社会建设的广泛性、渗透性和互动性,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

要建立健全社会建设信息互动平台,切实做到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在继续办好现有“直通车”、“民心桥”、“12345政府公开电话”等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善用现代传播技术,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参与便捷的沟通平台,鼓励引导市民群众为社会建设积极出谋献策,并及时向社会公示社会建设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进度情况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要着力打造公众参与社会建设的活动载体,壮大社会建设的群众基础。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力争让每一个市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企业在社会建设中都能有位置、有作为、有贡献。继续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服务优质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队伍;继续大力支持义工工作发展,推动更多的市民参与义工活动,擦亮“深圳义工”的品牌。

要更好地发挥专家学者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就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等虚心向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请教,经常性地组织就我市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理论研讨,提高各项社会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六)培育家园意识、提升城市文化,为加快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明环境。

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要把加强社会建设与筹备举办大运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兵工作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到“迎大运讲文明树新风”等文明提升活动中去,组织好大运志愿者队伍,充分展示深圳市民热情、友善、开放、文明的良好城市形象,努力通过这两项重大活动使城市文明水平与精神面貌有一个大的提升。

要在全社会培育家园意识、家园文化。要特别注重激发市民关心深圳、热爱深圳、维护深圳的家园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尊重市民的主体地位,用得到广泛认同的城市人文精神来凝聚人、感染人、激励人,构筑全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

要加强人文关怀和社会安抚。推进新形势下的社会建设,必须更加重视社会成员“心灵”的和谐。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平等、关爱、谦和、礼让的精神,更多地关爱弱者、更多地帮助受到挫折的人,让我们的社会多一分温暖、少一分冷漠;进一步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网络,把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逐步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帮助他们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新格局 加强社会建设事关新时期深圳改革发展的全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督促检查,努力实现一年开好局、三年成体系、五年大跨越。

一是要健全领导机构。为了加强对全市社会建设工作的领导,市委决定,将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调整更名为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涉及我市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各区(新区)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承担起社会建设的领导责任。

二是完善责任体系。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建设,必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层层分解、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切实把各方力量调动起来,形成工作合力。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要求,抓紧制定社会建设“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由市领导分别牵头抓几项重点工作,明确各区、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义务、工作标准,建立多部门共同完成重点任务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条块分割、力量分散、责任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

三是加强战略规划。社会建设既是当前的重大任务,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制定战略规划,推动我市社会建设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取得突破。特别是,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中,要进一步加重社会建设的分量,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尤其是对人口发展、社会管理创新、社区服务,以及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交通、环境保护等涉及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十二五”规划中予以突出和强化,拿出过硬的举措,确保未来五年见到显著成效。

四是强化督查落实。要高度重视各项决策执行的“过程监督”与“后评估”,防止流于形式、虎头蛇尾。对市委市政府《决定》中提出的一系列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逐一明确具体的“路线图”、“时间表”,按步骤扎实予以推进,并及时进行过程中的小结评估,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要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现场办公、专项督办、网络问政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社会建设的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

同志们,做好社会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开创我市社会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第二篇:社会工作

● 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为民解困和助人自助为宗旨的、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手段的专业性、职业化的社会服务工作。

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社会工作的道德准则:公正、爱心、守信、奉献;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有困难的(贫的、弱的、病的、残的、惑的、心智失常的)个人、家庭、社区、群体;

社会工作的职责: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政策,维护受助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的范围: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就业服务、社区管理与服务、家庭婚姻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心理道德辅导、基本权益维护等;

社会工作的方法: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工作等方法,使受助群体和个人摆脱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障碍和困境,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社会工作的功能: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执行和宣传国家有关社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工作改革,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第七条 开展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搞好有关课题的调研论证,提高社会工作水平,发展社会工作文化,拓展社会工作领域,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的建设。

第八条 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行业建设,协助政府为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做好相关工作。

第九条 筹集资金,为社会服务、社会公益、社会救助、社区发展和志愿服务事业提供经费支持。

第十条 促进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推动社会福利企业、彩票事业、老年服务事业、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第十一条 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动员社会力量,救助孤残儿童、孤寡老人及其他困难群体。特别是组织开展对贫困家庭病残儿童和孤儿的助养、助医、助学活动,维护孤残贫困儿童的合法权益,推动儿童救助工作的发展。

第十二条 促进基层社会建设,加强城区、街道和乡镇的合作与交流,为开展和谐城区、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及农村的社区建设服务。研究社区服务行业政策,制定社区服务行业行为规范。弘扬志愿者精神,推进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

第十三条 倡导健康的婚姻道德,开展创建和谐家庭活动,组织婚姻家庭领域的研究和服务活动,推动婚庆和婚介行业的规范服务和科学管理。

第十四条 宣传公益理念,传播公益文化,宣传英烈事迹,搭建企业和企业家、社会名人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的桥梁,提高企业、企业家和社会名人的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第十五条 发挥协会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并根据各个领域的行业特点进行人员培训、学术交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第十六条 积极开展同世界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的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学术交流、培训及项目合作。

第十七条 承办政府委托的其他事项。

第三篇:社会工作实务

环境中的人视角(代表解释问题个人原因论和社会处境论观点,强调个人与环境相互影响,一方面个人行为心理产生具体环境,另个人是有认知能力能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生活)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有适当的条件就能建设性发挥自身功能。宗旨是动员案主的力量来达到他们自己目标和愿望。它在评估案主问题需要时强调将他们优点含进来,发掘和运用案主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能力提升(环境、个人优势)内外影响力范式是社工实务通用过程看待个人和社会问题一种角度:社会问题产生既有内部也有外部因数是其相互作用结果,内部力量主要是个人微观系统(生物心理和社会)外部力量中观(家庭群体学校)宏观(文化制度组织委员会),这些力量作用对实务分析有重大意义。理论依据:1生态系统理论:人被看成通过与环境各种因数相互作用来发展适应,人不是被动做出反应是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要理解个人在家庭团体组织及社区中社会功能发挥。则要从个人及其环境中不同层次关联切入,涉及微观(指个人在亲密环境下人际关系活动形态与角色扮演,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中观(对个人有影响小群体,家庭、工作群体和其他)宏观(指比家庭大群体。组织、机构、社区和社会文化)。将焦点放在1促进人成长发展2增强人适应环境能力3移除环境对人和群体阻碍4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人需求影响和营养提供。2系统理论;认为个人处于环境中各种系统不断相互作用,强调超出案主自身问题评估他们生活环境负责性及二者关系,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环境系统是社工介入改变场域,场域里所有元素相互影响。注重运用社会资源系统帮助解决问题。内外影响力范式是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体操作化。人与资源系统互动视角认为对问题产生根源不能简单归结与个人,人之所以产生根源与人与之所处社会环境互动。关注不是谁有问题而是环境中各种因数怎样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对问题处理。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视角:个人问题不但与其环境有管而且与社会公共问题有内在联系,社会公共问题是以个人问题为基础,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之间相互关联使得个人问题不可能有个人或家庭解决,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个人问题不能解决,将这种关系、社会问题对个人问题影响是责任。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是发展和成长的,人的发展要经过几个普遍阶段,每个阶段是逐步成长。要求有系统全面地思考思考个人或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产生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内外因数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成长和发展的个人和社会因数。通过过程模式指从实验中提升出来、描述和总结实务运作过程的重要变项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因而是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相对固定并且有普适性的工作程序,是实务开展中逐渐形成普遍工作方法。特点: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运用综合方法、工作过程阶段化、工作任务阶段化、整合的价值观。接案任务:了解案主来源2认定案主类型3了解案主求助过程4使潜在案主成为现有案主。影响接案:社工案主期望不一致2社工能力不足3临时事件外部干扰4案主不愿接受服务5社会文化因素6不同专业间配合失误。面谈任务:界定案主需要问题2澄清角色期望责任3激励帮助案主进入受助角色4促进引导案主态度和行为改变。预估特点:持续性2社工案主共同参与3行动取向4可识别的步骤5参透了专业判断6局限性。原则:个别化、合作、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案主弱点长处。签订协议过程:会谈协议、界定案主问题、协议介入目的目标、协议介入策略和行动。技巧1认定案主对问题看法2与案主讨论对问题看法3描述介入要解决问题4确定目的目标并说明策略5总结强调协议主要内容。介入特点1是有计划有目标行动2干预是介入核心3物质精神支持并重4有短期长期效果。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自决2个别化3考虑案主的发展阶段和特点4与案主相互依赖5瞄准服务目标6考虑经济效益。介入又称社会工作实施行动执行和改变是助人过程中重要阶段,1直接介入(促使案主运用自身和外在资源、危机介入、运用活动、调解服务)2间接(利用挖掘社区人力资源、协调连接各种服务资源系统、制定创新资源、改变环境、改变组织或机构政策工作程序方式)青少年需要1接纳自己身体容貌,表现符合社会规范性别角色需要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人际关系3追求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他人4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5为未来生涯做准备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认知技能7努力表现负责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8为未来婚姻家庭做准备9建立个体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需求。问题:思想道德品格问题、心理及认知、生涯发展、就学就业、生活方式人际交往、行为偏差、弱势青少年问题。青少年社会工作特点1社会价值观是核心基础2社工专业方法技巧是主要载体3人与环境互动视角是基本介入焦点4青少年社会功能改善提高是目标。老年人需要1健康维护2经济保障3就业休闲4社会参与5婚姻家庭6居家安全7后事安排8一条龙服务。问题1慢性疾病与医疗2家庭照顾3宜居环境4代价隔阂5社会隔阂。特点: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工态度行为2反移情是重要课题3社工要善于反思并运用督导机制4需要多学科合作。老年机构照顾理论1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注重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年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精力重点放在少数能控制事情上并尽可能发挥功能,辅之补偿措施2延续理论:强调老年人内在品质爱好上延续和外在物理社会环境方面延续,在机构服务与环境契合老年人内在外在延续性需要情况下,老年人能对机构照顾的生活良好适应。妇女社工特点1关注妇女多样性2关注妇女名声经验3了解理解接纳妇女现实处境4个人的政治的5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总结提炼。单亲母亲家庭:因为丧偶或离异及其他原因导致只有母亲带着孩子组成的家庭。问题: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2单身母亲平穷化3就业再婚困难4社会对其歧视和偏见使其生存环境恶劣5缺乏对其社会保障。看待:单亲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正常形式2单亲母亲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福利不足社会歧视等导致3认识到其在应对问题时的能力智慧,勿以其是可怜弱者。策略1个别辅导联络资源2解决现实就业,孩子入学3组建支持小组促进互助减低孤独增加生活信息和力量4建立单亲家庭社会福利保障措施和良好的舆论环境。妇女社工原则1承认妇女多样性及一起工作视角多样性2尊重妇女作为独立个体而非家庭角色扮演者3了解理解接纳妇女现实处境生存选择4认识妇女本身是资源有能力处理自己问题5妇女是发展主体非客体6增加妇女资源选择多样性7将个体与群体连接促进相同经历互助8社工与妇女关系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从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而来的分析视角,指在一个特定社会里由社会形成男性女性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由后天社会建构而成,在个人社会化及社会制度中得到传递巩固。方法1建立关系2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3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面对问题4协助类似处境妇女建立支持小组5社区层面6资源连接。残疾人社工特点1崇尚专业社会伦理精神2提倡组人为乐奉献精神3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4有效利用调解方式5充分利用保障性政策。城镇残疾困难1经济2住房3婚姻4就医5社会交往6心理障碍。农村:交通不便2体力劳动3医疗4社会服务。需要1社会福利政策落实2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权利保护法律援助4就业政策照顾5康复医疗救助6伤残抚恤7社会保险8特殊教育9文化生活照顾10改善社会环境.矫正对象需要1基本生存条件保障需要2教育就业权益保障3再社会化服务。问题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行为难得社会大众同情2社会功能缺失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难3受刑者身份使得处于社会资源网络边缘。特点1福利性,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2特殊,是为特殊弱势群体提供服务3系统性,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服务4专业,专业化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救助程序1测算和公布救助标准2受理救助申请3审查申请人及家庭情况4公示及审批5救助款物发放6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7申诉。社会救助特征1权利义务不对等性2救助对象有限3救助水平低层次4救助手段多样5救助资格审查严肃。社会救助工作特点1对象及救助类型负责2工作过程持续3方法融合4方法政策性。作用1协助对象申请合适救助项目2协助对象制定反贫困政策3促进对象社会融合4发现解决对象心理困扰。家庭社工基本假设1提供以家庭为基础支持2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理念3采取危机介入4运用生态视角。原则1家庭处境化2帮助家庭成员增能3家庭个别化4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基本特征1针对家庭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进行干预2协助成员改善困扰产生的环境因数3为成员提供直接具体支持帮助。基本功能1增强家庭能力帮助成员做好准备2集合家庭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持有效功能3促进家庭功能改善维护成员满意日常生活方式。结构家庭治疗指以家庭为基本治疗单位假设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问题相关,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问题,概念涉及a家庭系统b结构c病态家庭d家庭生命周期。它以家庭为焦点要求社工进入案主家庭,解案主家庭基本结构及成员关系,关注家庭功能失调评估强调功能恢复,目的为了恢复家庭功能正常发挥(改变家庭成员看法、改善家庭结构、改变家庭错误观念)家庭系统理论(1家庭成员问题由整个家庭不良沟通交流方式导致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是机遇挑战3因问题导致家庭功能失调能有效解决)家庭社工和家庭治疗(起源、焦点、解决方式、工作理念、专业关系不同。服务领域、服务模式、工作人员相互影响)家庭干预技巧(观察、聚焦、例子使用、再标签)学校社工特点(专业性、科学、艺术、实践)功能(1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2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打基础3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4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认识积极成长5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社区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一个实务领域2一个专业方法)目标(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2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特点(1社区为对象2重点解决居民集体性问题3采用宏观视角分析和介入4强调社区参与关注人的发展5重视社区资源挖掘运用)内容(1社区服务2就业3治安4人民调解5卫生6社区教育)方法(1资源连接2推动居民参与3居民能力建设4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功能1居民(帮助解决个人困境问题并预防发生、恢复和提升个人社会功能、发展个人潜能促进全面发展)2社区(解决社区问题、增强凝聚力、培养居民公民公共意识)3社会(社会问题解决、促进社保制度健全完善、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医务社工(在健康照顾工作中实施社会工作实务,目的是协助那些受到实际或潜在疾病失能或伤害影响的案主、家庭和群体,增强促进维持恢复尽可能好的社会功能)特点(1与医疗卫生体系融合2以案主健康为主导3以病人为中心4服务规范专业化)出院安排1出院解释2帮助病人制定出院计划3协助病人回家或转到社区服务机构4病人家庭护理安排。医院工作对象需要(治愈疾病恢复健康、安顿病人及家属情绪和生活、获得医务人员尊重和心理关怀、解决由疾病带来经济问题需要)问题(病人及家属心理调试、医患关系紧张、费用增长病人负担过重、)精神病需要(1获得包容理解和关爱2及时治疗3康复环境4就业)问题(1病情易反复2社会歧视3家庭和经济压力)自我探索1自我认识2自我评价3接纳他人4自我肯定5自我控制.会谈过程及技巧1准备(会谈动机、会谈安排、会准备、策略和技巧:鼓励支持同理)2发展(a广度深度技巧:兴趣表示、反映、澄清与解析、摘要重述、质疑b会谈转:开端转换、倒退、突变)3结束(复述和摘要)建立关系技巧1运用语言非言语信息营造轻松安全氛围2运用专注与倾听技巧鼓励案主倾述问题3同理心与自我表露技巧促进话题深入与专业关系形成,让案主成话题中心。讨论技巧1有效提问2邀请与鼓励3头脑风暴4领导技巧:把握讨论程序、处理冲突。影响技巧1教育2对质3倡导4整合资源。活动策划影响因素(机构宗旨、案主需要、资源条件、理论基础、案主的参与)步骤1评估需要2确定目的及目标3制定活动方案4评估5写计划书。社区工作活动策划(目标系统、订立目标、设计主题内容、行动计划、影响者选择、媒介运用、行动系统)小组程序功能1评估2协助表达3激发互动4提升个人素质5学习知识技能6促进环境改变。联合家庭假设1人性论2自我价值3人的需要4问题本质。内容1成员自尊2家庭沟通3家庭规则4对事物的反应。具体干预1社工角色(解释者示范者引导者)2技巧(专业品质)过程(接触、转变、巩固)帮助流浪儿童目标1及时救助流浪儿童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2在流浪儿童与保护中心间架起桥梁3宣传和保护儿童权益4调查分析流浪儿童出走原因倡导政策支持,根源上解决5动员社会个各方面共同参与帮助流浪儿童健康成长。方法1危机介入2资源整合3安置服务4物质援助5专业咨询。基线测量法指介入开始时对案主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变化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程序1建立基线(确定介入目标、选择测量工具、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2进行介入期测量3分析和比较。家庭结构图即家庭图谱是以图形表

示家庭中三代人间关系方法,可直观提供有关家庭历史婚

姻伤病等家庭事件及家庭成员间沟通和互动状况等信息,帮助社工了解案主家庭模式及家庭所处位置及家庭对案主影响。内容和功能1描述家庭历史2提供有关家庭婚姻死亡及成员所处位置和地位,家庭结构和案主简要信息3包含家庭几个不同世代关系资料,提供有关关系资源和问题等。生态系统图展示了案主社会环境清晰呈现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及社会系统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有效将案主与外在环境系统关系通过图形呈现出来,说明系统间能量流动和各系统间关系本质及上述关系同案主需要和满足需要的资源、案主问题间关系。功能1描述案主社会功能2以直观方式呈现案主与系统间关系3勾勒系统间交流4呈现可使用资源相关信息。危机处理原则1及时处理2限定目标3输入希望4提供支持5恢复自尊6培养自主能力。内容1将焦点放在帮助案主恢复和发挥功能上非解决整个问题2帮助案主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与支持以防精神崩溃3介入目标要现实,瞄准案主当前需要,对案主要求不能太高4担当教导角色,告诉案主该做什么同时为案主做力所能及事,培养其自主能力5当案主功能逐步恢复可以结束行动。抗逆力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时能理性作出正向的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能力。由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及效能因素组成。步骤1促进亲社会连接2建立清晰稳定边界3教授生活技能4提高关怀和支持5制定和表达高的期望6提供机会和促进参与。

第四篇:社会工作简历

社会工作简历范文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新一轮的招聘又在朝我们招手,需要为此写一份简历了哦。那么如何写简历才简练、明确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简历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工作简历范文1

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7—5—20

最高学历:本科

现居住地:河北省石家庄市

工作年限:一年以下

到岗时间:随时

联系电话:

求职意向:

应聘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其它类,行政专员·助理,储备干部,人力资源专员·人力资源助理,员工关系专员·员工关系助理

应聘行业:不限期望

工作地区: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保定市,唐山市

自我评价:

来到了人生的职业生涯阶段,开始了人生的打拼。吃苦耐劳,以人为本。

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知识在社会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人正直坦诚,吃苦耐劳,善于思考,理性稳重,富有激情,爱岗敬业,拥有团队合作精神。

工作经历:

最近任职公司名称20xx—4至20xx—5基层人员职位

所在部门:综合部

工作描述:

在学校自始至终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致力于成为一位高素质人才。

曾和同学一起到某些社区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城中村转型情况,小区民主情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收获到了宝贵的实践能力。

在学校食堂里做过临时工,回家做农活,深知勤奋的重要性。

在某娱乐中心做过兼职服务生,体会到了如何的礼貌待人,尊规守矩,爱岗敬业。

经过自己的社会工作经历,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压能力,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做人要正直坦诚,富有自信。做事要理性稳重,善于思考,懂得创新。要以人为本,互敬互助,富有团队精神。

刻育背景:

20xx—9至20xx—6学校名称:石家庄学院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取得学历:本科

校内活动职务描述:自始至终作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力争成为一名高素质人才。

在校获奖情况

获奖时间:20xx—9

获奖情况:奖学金二级,三好学生

IT技能:

炯能描述:河北省酒算机一级证书操作能力:Microsoft Word,Microsoft Excel,Microsoft PPt等计算机基础知识

语言技能:

外语语种:英语外语水平:四级

培训记录:

所获证书名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培训详细描述:参加了石家庄通用学校的培训,考取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证书。

参加了关于行政管理工作内容的培训,丰富了职业生涯的选择规划。

参加了某些公司的内部培训,对职业生涯有了更深的理解。

社会活动

在学校自始至终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致力于成为一位高素质人才。

曾和同学一起到某些社区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城中村转型情况,小区民主情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收获到了宝贵的实践能力。

在学校食堂里做过临时工,回家做农活,深知勤奋的`重要性。

在某娱乐中心做过兼职服务生,体会到了如何的礼貌待人,尊规守矩,爱岗敬业。

经过自己的社会工作经历,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压能力,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做人要正直坦诚,富有自信。做事要理性稳重,善于思考,懂得创新。要以人为本,互敬互助,富有团队精神。

社会工作简历范文2

姓名:xx

性别:女

年龄:23岁

婚姻状况:未婚

最高学历:本科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现居城市:浙江

井贯:浙江

电话: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全职

期望薪资:面议

工作地点:浙江

求职行业:医药、生物、美容科研、培训、机构党政机关、团体事业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开发

求职职位:医院管理人员、人力资源专员、图书资料/文档管理文员、小学教师

刻育经历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本科

专业描述: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自我评价

本人一直很喜欢交朋友,比较能吃苦耐劳,从不怕失败,不是因为有了希望而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下去才有了希望。

社会工作简历范文3

个人概况

姓名:

出生年月:1986年3月

毕业院校:南京工业大学

学历:本科

联系电话:

性别:男

政治面貌:团员

专业:社会工作

手机:

电子邮件:

刻育经历

1993年9月—1999年6月常州市武进区邹区中心小学

1999年9月—20xx年6月常州市武进区邹区初级中学

20xx年9月—20xx年6月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20xx年9月—20xx年6月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获奖情况

公共管理学院单项奖一次

凯苏省大学生舞蹈大赛团体舞一等奖

浦园周末大舞台技艺类一等奖

实践经验

20xx年7月苏北农村医疗保险实施情况社会调查

20xx年7月常州市电脑城维修实习

20xx年7月常州市武进区邹区镇北街装潢店

炯能水平

语言能力:英语熟练级别:四级普通话精通

酒算机能力:通过江苏省酒算机一级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

熟悉Windows98,Windows20xx,WindowsXP各种操作系统

自我评价

来自农村的我具有独立自主、肯吃苦本性,懂得塌实地做好每件事;大学教育让我学会了团体合作、服从组织、实际动手能力。有坚韧的自学能力,喜欢接受挑战。对学习,我永远抱着一颗渴望与平和的心。

期待与你的面谈。给我一个机会,我将还你一份信任!

第五篇:社会工作

社工进社区的方案

098328109 刘玉涵

首先,要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各级机构都要落实到位以身作则将条例认真传达给居民,让大家正视政策并对此多加关注,尤其是在生活中有利于社区居民的政策,更要大家共同关注。对于居家养老这一政策来说,虽然绝大部分居民都对此比较重视,但是仍有少数居民认为这仅仅只是形象工程,所以并未把此事看重。加大宣传力度,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居民利益出发,让居民确信自己真的可以从中获利。

其次,社区工作人员要真诚关爱视居民为亲人,把信誉作生命,服务理念,用心布置社区的每个角落,为社区居民提供优雅的环境,每一处都要精心布置,让居民感到安全、温馨。

社工的主要作用是化解社会矛盾,预防社会问题,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让政府资源更有效率,也让政府服务更加人性化。在提供社会服务时,社工是通过专业知识、手法与价值观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目前多数市民都将社工与义工的概念混淆了,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居民的诉求能通过社工服务得到满足,即使居民不知道社工是什么来的,只要让居民享受到社工服务带来的好处,社工服务的目标也就达到了。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我们应该将专业知识技能运动到实际生活中去,可以进行组织大家进行小组活动,或是一对一的进行个案分析研究。我们社工的服务对象,包括青少年、妇女、低保户、残疾人等,我们主要通过下社区举行活动和对他们进行探访,本着“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立足社会,发展专业;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宗旨,为他们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他们遇到生活或者心理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我们可以启动“关爱敲门,诚心交流,真心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项目。专业社工进社区,与空巢老人进行交流,用真诚打动老人让老人向我们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事情,安慰他们孤独的心灵。社工要助人自助,将空巢老人视为自己的亲人,不能出现嫌弃空巢老人的状态,要多和老人唠唠家常帮老人做做家务让老人舒心。

下载社会工作工作会议(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工作工作会议(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社会工作

    兰州大学2011年MSW考试 社会工作原理部分一、 名词解释(10个) 接纳自决 个别化 社会福利 小组社会工作 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 越轨 社会角色 标签理论 二、 简答题(6个) 1、社会工......

    社会工作

    2.试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施计划经济模式,同时也在社会福利方面形成城乡二元体制。在城镇建立了以就业为基础的单位社会福......

    社会工作

    一、掌握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即社会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家庭或小组)、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

    社会工作

    社工分析青少年犯罪矫正案例(一) 运用“赋权”理论对“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介入”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犯罪青少年群体而言,由于群体成员以往的过错,以及社......

    社会工作实务第三章(共5篇)

    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单选 1、从社会学观点来定义,青少年( ) A、心智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B、开始于性成熟之时,何时结束由社会标准所决定 C、开始于性成熟之时,25岁结束D、具......

    社会工作技巧训练(共五篇)

    社会工作技巧训练训练一:清楚令人沮丧的口语讯息1、不适当的引导:控制案主的谈话主题 我今天希望你谈谈……这个主题2、不当的判断和评定:了解不够妄下判断 你是个占有欲很强的......

    社会工作督导会议记录(共五篇)

    社会工作督导会议记录 参加人员:社会工作协会督导 XX老师,@@市社会福利院社工5人,社区服务中心社工4人。 时间:2011年11月10日星期四 下午2:30——5:30 地点:@@市社会福利院社工......

    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1、所谓模式是指对现象所做的总结和概括,是以一种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的方式描述事物运行发展的过程,是将现象具有的共同元素进行提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