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免费为农村妇女开展妇女病普查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免费为农村妇女开展妇女病普查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
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0396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0396号提案内容
2010-02-09 案由:关于免费为农村妇女开展妇女病普查的提案 提案者:简少玉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卫生部会同财政部研究办理
妇女疾病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着广大妇女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妇女病普查是对各种妇女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内容包括宫颈癌、乳腺癌、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等重点疾病的筛查以及相应的咨询服务、健康教育等,可以实现妇女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一、农村妇女病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国妇女妇科疾病发病率呈现递增趋势,乳腺癌和宮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渐上升。据统计,我国40%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病,尤其是农村妇女,由于保健意识和卫生条件差等因素,患病率更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农村妇女生殖道患病率为35.8%。在妇女病中,乳腺癌、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已成为妇女生命的两大杀手,我国的乳腺癌、宫颈癌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0~50/10万和138.74/10万:每年有宫颈癌新发病例14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0%,每年约有2万妇女死于宫颈癌,死亡率达11.30%。福建省妇幼卫生年报表显示:全省妇女病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为35.38%,较2002年的20.32%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病率升高明显,2007年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病率分别由2002年的5.04/10万升高至55.27/10万和7.44/10万,厦门市2008年普查,宫颈癌发病率达60/10万。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且癌前病变发生率更高,而且趋于年轻化。而新加坡、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妇女每年均接受一次妇女病普查,宫颈癌发生率仅1.3~8.5/10万。厦门市海沧区2004年建区以来,区妇幼保健院、计生局联合,为2万多育龄妇女实施妇科病检查,平均每年普查率为19.31%。妇科病患病率从2004年的68%下降到39.90%。事实证明,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大力提高广大妇女对妇女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是有效降低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患病率的重要手段,早筛查、早诊断是治疗癌症的关键措施,对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治疗成本都至关重要。早期乳腺癌、子宮颈癌治疗后1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且可保留乳房及生育功能。在我国早期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的治疗费用约1~2万元,而晚期的治疗费用则高达10万元以上,癌症一旦转移半数以上死亡。由于免费或补助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的机制尚未建立,我省及至我国妇女病普查率仍然很低,2007年我省妇女病普查率为12.85%,普查人群主要集中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虽然卫生、妇联等部门积极配合,积极为农村贫困妇女做免费普查,但杯水车薪,大部分农村妇女未能接受妇女病的普查。农村妇女未能接受妇女病普查和治疗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状况差,无条件参与健康保健,小病拖成大病;二是思想观念滞后,妇科病防治知识少,保健意识不强,有的甚至认为妇科病是见不得人的病,不敢上医院去检查和治疗;三是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四是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对妇女病关注不够。不少农村妇女终生未做妇科疾病的检查,妇女病患病率高,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以致小病拖成大病,延误了治愈的时机。因此,全面开展妇科常见疾病普查,是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当务之急。
二、开展农村妇女常见疾病普查的几点建议
1.把农村已婚妇女免费生殖健康检查列入政府“惠民工程”,为全国农村20~65岁已婚妇女进行常见妇女病普查,普查的主要疾病包括生殖器官炎症、生殖器损伤性疾病、生殖器肿瘤、乳腺疾病,普查时间为每两至三年一次。
2.各级妇联、卫生、计生等部门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
3.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卫生院)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妇幼人员技术水平。
0396号提案复文 2010-02-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9年8月17日以卫提函〔2009〕272号文函复:
您提出的《关于免费为农村妇女开展妇女病普查和把农村妇女妇科病免费检查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妇女病防治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病普查是妇女病防治的主要内容。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并及时进行处理,而且可以扩大对妇女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提高防治疾病的效果。20世纪70年代起,妇女病普查普治已形成制度,列入妇女保健的常规工作内容,其后又被纳入《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已写入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同时,2009年起,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被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两癌”检查将作为一项普惠政策在我国农村地区逐步开展。
一、以“两癌”为重点,开展妇女病防治工作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宫颈癌防治工作,通过宣传宫颈癌防治知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妇女进行宫颈癌普查,应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技术早期筛查宫颈癌,对宫颈癌病例进行治疗等防治工作,使更多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得到及早治疗,晚期宫颈癌发生率下降,宫颈癌的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下降,有效地减少了宫颈癌对妇女健康的威胁。如1959年北京市宫颈癌患病率为646/10万,1972~1976年下降至90.46/10万,1984年降至7.95/10万,目前患病率为5.8/10万。
2005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开始支持以防治宫颈癌为重点的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并于2006年2月起正式启动实施。至2008年9月,宫颈癌项目点已从5个扩展到42个,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项目实施以来,共筛查适龄妇女118436名,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病人796例,其中早期病例736例,早诊率92.5%,治疗率达90.40%。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提供学习进修机会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了连续技术培训,累计受培训约1000余人。
2008年,利用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卫生专项资金,卫生部在全国30个省(区、市)53个县(区)选择项目点开展妇女乳腺癌筛查工作,并组织专家制定技术方案,开展了对各省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时,在6个筛查试点地区开展了“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优化方案的多中心研究”,通过不同筛查方法的评价,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乳腺癌筛查模式。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关于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221个县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中央财政安排764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支持,目标在今后3年内,为1000万农村妇女免费开展宫颈癌检查,对其中120万人进行乳腺癌检查。
我部通过妇幼卫生年报动态掌握全国城市和农村的妇女病查治情况;通过生殖道感染防治项目推广生殖道感染防治规范化服务;开展妇女病防治工作专题调研,了解当前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现状,总结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经验和不足,探索现阶段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妇女病防治工作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
二、我国妇女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近年来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感染性疾病的危害加重。新中国成立以后已基本控制的妇女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回升。二是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处于持续不降的“平台期”。1985~2006年20多年间,宫颈癌患病率在8.2~11.51/10万之间波动,我国每年仍有新发病例约13.15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且发病年龄提前,使宫颈癌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三是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研究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从2001年的17/10万,上升到2006年的52/10万,5年期间增长了3倍,年均增长速度高于欧美国家。四是妇女病检查率总体偏低且地区差异较大。根据年报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妇女病检查率全国平均为38.5%,仅比1998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国各地妇女病检查率在12.3%~86.2%之间,且农村普遍低于城市。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近年来初次性行为的低龄化、多个性伴以及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等均增加了女性持续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发生宫颈癌的危险;随着我国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居住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乳腺癌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主要是由于妇幼卫生投入不足导致公共卫生服务不够到位,城乡妇女病普查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妇女缺乏相关防治知识,导致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干预措施未能有效实施,尤其是在农村和边远山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
三、今后工作方向和措施
常见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尤其需要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大妇女病普查制度的落实力度。2009年起,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被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两癌”检查将作为一项普惠政策在我国农村地区逐步开展,这意味着我国农村妇女妇女病普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今后,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努力。
一是抓住医改契机,积极推动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的实施和开展。做好项目规划,制定项目管理和实施方案,提出工作目标和要求,明确“两癌”检查技术标准和流程,组织实施,并对各地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项目的科学规范开展。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探索开展“两癌”检查项目的模式,积累经验,争取将该项目进一步扩展,惠及更多的农村妇女。
二是规范妇女病检查服务,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组织专家制定“两癌”检查技术标准和服务流程,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统一操作规程,提高基层“两癌”检查队伍的服务能力。另外,我部目前正在组织制定《妇女常见病防治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妇女常见病防治相关服务,不断提高妇女病防治服务能力。
三是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容易为广大群众接受的宣传活动。重视妇女病防治知识、医疗救助等信息的获得,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做好项目组织动员工作,使广大妇女消除顾虑,自觉参加检查。在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中做好培训工作,把普查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作为妇女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检查的机会,大力宣传普及常见妇女病防治知识。充分发挥妇联等在组织、宣传、教育、引导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农村妇女的健康意识,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
感谢您对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关于建立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普查普治保障机制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专题
关于建立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普查普治保障机制的提案
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1694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1694号提案内容
2011-03-02 案由:关于建立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普查普治保障机制的提案 提案者:洪天慧 甄 砚 张黎明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卫生部会同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研究办理
1694号提案复文 2011-0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7月12日以卫提函〔2010〕217号文函复:
洪天慧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普查普治保障机制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现答复如下:
乳腺癌和宫颈癌(以下简称“两癌”)目前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常见疾病,位居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的前2位。尤其在我国,“两癌”对广大妇女的健康与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两癌”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妇女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经济发展,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一、关于农村妇女“两癌”普查长效机制的问题
我国一直重视“两癌”防治工作,“两癌”筛查是我国妇女病普查普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起,妇女病普查普治已形成制度,列入妇女保健的常规工作内容。其后又被纳入《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中央财政2005~2008年共安排7035万元,支持部分地区开展子宫颈癌早诊早治和乳腺癌筛查试点工作。“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被写入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2009年起,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被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两癌”检查将作为一项普惠政策在我国农村地区逐步开展。
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由卫生部、财政部、全国妇联共同组织实施,计划2009~2011年为1000万农村妇女开展宫颈癌检查,为120万人进行乳腺癌检查。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7640万元,支持地方为200万农村妇女开展宫颈癌、40万农村妇女开展乳腺癌的免费检查。2010年中央财政已下达“两癌”检查补助资金1.4亿元,支持进一步扩大项目实施范围。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2009年6月我部会同全国妇联印发《关于印发〈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61号),2009年9月在天津举办了全国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技术培训班。2010年3月我部印发《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宫颈癌防治技术培训方案(试行)》,组织专家制定了《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技术方案(试行)》、《宫颈癌检查技术操作手册》和《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技术方案(2009~2011年)》。同时印发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妇幼卫生项目督导评估方案(试行)》,并建立了项目信息上报制度。
通过“两癌”检查项目试点工作,我部将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探索适合基层“两癌”检查服务模式和优化方案,逐步形成定期为妇女进行“两癌”检查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
二、关于“两癌”检查后续治疗费用的问题
2003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广大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地区已全面建立起新农合制度,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医疗负担得以减轻。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新农合补偿封顶线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2010年开始,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随着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保受益人员的受益水平也将提高。
2007年,我国开始进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覆盖城镇非从业人员,2008年,全国所有城市均建立了这项制度,截至2009年年底,参保人员达到了1.8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没有设置病种限制,参保人员患病包括乳腺癌、宫颈癌,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我部与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先后联合制定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对城乡特殊困难人群实行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全部覆盖所有涉农的县(区、市)的基础上,不断规范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在全国范围基本建立。各地在实施城乡医疗救助时,对经医保补偿后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逐步开展门诊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探索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办法。
患“两癌”妇女可以通过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获得基本医疗保障,同时符合当地条件的“两癌”患者还可以获得城乡医疗救助的补助。
三、今后的工作方向和措施
我国“两癌”防治工作任务艰巨,中西部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几十年来始终居高不下,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长期以来由于妇幼卫生投入不足导致公共服务不够到位;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技术服务能力较差,不能有效满足“两癌”检查需要;广大农村妇女缺乏相关防治知识,导致“两癌”筛查率普遍偏低,一些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未能有效实施,尤其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致使发病率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今后,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努力:
(一)抓住医改契机,积极推动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的实施和开展。完善项目管理和实施方案,并对各地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项目的科学规范开展。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探索开展“两癌”检查项目的模式,积累经验,建立和完善“两癌”检查的长效工作机制,并争取进一步扩展项目范围,惠及更多的农村妇女。
(二)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巩固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包括“两癌”患者在内的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三)规范“两癌”检查服务,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不断完善“两癌”检查技术标准和服务流程,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统一操作规程,提高基层“两癌”检查队伍的服务能力。另外,我部正在组织制定《妇女常见病防治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以“两癌”筛查为重点的妇女常见病防治相关服务,不断提高妇女“两癌”筛查服务能力。
(四)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容易为广大群众接受的宣传活动。畅通群众“两癌”防治知识、医疗救助等信息渠道,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做好项目组织动员工作,使广大妇女消除顾虑,自觉参加检查。在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中做好培训工作,把普查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作为包括“两癌”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检查的机会,大力宣传普及常见妇女病防治知识。
感谢你们对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三篇:关于加强和规范学前教育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加强和规范学前教育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336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336号提案内容
2012-02-24 案由:关于加强和规范学前教育的提案 提案人:安信义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财政部办理 主题词:教育儿童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重要政策文件,明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明确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办好幼儿园,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促进社会事业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工程,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民心工程。因此,应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建议如下:
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落实学前教育经费保障。长期以来,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远低于国际3.8%的平均水平。2004年欧洲十几个国家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10%以上。应该说,目前我国已具备增大学前教育投入的财力,建议明确GDP与学前教育的投入比,规定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最低比例,鼓励教育先行省份探索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二、落实幼儿教师编制和管理问题,提高幼儿教师队伍质量。建成覆盖城乡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所在。建议从宽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大力提高公办园的比例、提高公办园在编幼儿教师的比例,落实公办幼儿园的财政经费保障。明确公办幼儿园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扩大幼儿园的办园自主权;同时将集体所有制幼儿园列入定编标准范围。实施教师队伍培养工程,逐年将优秀的在职非公办幼儿教师转为公办编制,也可以面向社会招聘优秀人才纳入公办编制。公办编制要向农村幼儿园倾斜,以吸引并留住优秀幼儿教师在农村工作。切实保障幼儿园教师待遇,逐步做到各类幼儿教师同工同酬。可以先指定经济条件好的省份做试点。
三、加强规范建设,保障学前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督促各地要创造性地用足用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政策,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各省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前教育作为督导的重点,定期对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安全管理、保教质量等方面进行专项考核,建立完善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使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迈上科学、规范之路。
2336号提案复文 2012-0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1年11月3日以教提案〔2011〕第326号文函复:
安信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和规范学前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规划纲要》把学前教育作为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而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制度设计,确定了“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方向。围绕扩大资源、加大投入、规范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一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要大力发展公办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积极扶持和引导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二是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要落实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将学前教育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研究制定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公共财政在学前教育成本中的分担比例。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各地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
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严格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切实落实幼儿教师的工资、职称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待遇。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通过扩大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招生规模,招聘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选拔中小学转岗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充实幼教岗位等,加快补充幼儿教师。五年内对园长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为加大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去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已投入20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乡村幼儿园1307所。近期财政部、教育部启动实施了一系列学前教育项目,“十二五”期间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各地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积极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安排了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未来三年各地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新增在园幼儿规模500多万人。同时各地积极研究出台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快核定公办园教师编制。许多地方明确规定将公办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或纳入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为提高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中央财政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支持各地对中西部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可以说学前教育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区域、城乡之间发展差异显著,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入园难”问题,现阶段还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当然,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公共财政在学前教育成本中的分担比例,探索实行一定年限的免费学前教育,如陕西等省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对国家学前教育项目和地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监测评估,并开展专项督导,确保“国十条”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抓紧制订《幼儿园建设标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配套文件,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管理,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四篇: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5125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5125号提案内容
2013-02-28 案由: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 提案人:樊庆斌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主题词:文化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方文化和思潮日渐流行,使得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呈现出西方化的趋势。一些青少年学生不辨是非地接收外来思潮影响,“哈韩”、“哈日”之风甚嚣尘上,过洋节、吃洋快餐一度风行校园,不少学生忘却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青少年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客观上导致了青少年学生缺少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导致校园文化和精神中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着许多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有着重要的显示意义。
一、文化传承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俗文化正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据调查,青少年学生对西方圣诞节的兴趣远远大于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高年级学生对NBA球队所在的城市如数家珍,却对舞龙、高跷、剪纸等民俗活动知之甚少。西方物质和文化的影响,令教育工作者感到迷惘;教育的偏差和缺失,有可能让孩子们迷失方向。给孩子们补上民俗文化这一课,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意义非同寻常。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及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仍然难落实到实处,如果把即将失传的民间技艺传入校园,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从培养健全人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出发,遵循传统文化教育的一般规律,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通过纷繁多姿的民族音乐、舞蹈、戏曲演出、书法、国画、民间工艺制作、中国象棋围棋擂台赛、猜灯谜猜歇后语、武术体育等各项活动和课堂诵读辅导、文化基地熏陶、课外活动固化、社会展示激励等多种途径,引导中小学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民族情感,链接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精神纽带,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道德支撑作用。
5125号提案复文 2013-0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年8月20日以教提案〔2012〕第70号文函复:
樊庆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教育部高度重视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措施,引领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在中小学体育和艺术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普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国家颁发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教育方针的要求,是落实培养目标、指导教材编写、组织实施教学和进行教学评价的规定性教学文件。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课程标准,都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作为课程的核心价值理念。例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和利用,指出“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应大力继承和发扬。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武术、舞狮、舞龙、踢毽子、抖空竹、竹竿舞、蒙古式摔跤、抢花炮、荡秋千、重阳节登高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中,分年段对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以及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
艺术方面。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例,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在“课程内容”中,分年段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每学年背唱歌曲中包含若干首中国民歌,学唱一段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
二、在高等学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教育
根据2006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在《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八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以及四类任意性选修课程中,均纳入了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内容。《指导方案》要求,普通高校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
三、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有机融入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
体育方面。将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引进校园,鼓励学校组建传统体育项目社团,丰富学生体育活动和课余锻炼的内容。2010年我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协商,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研发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组织师资培训,在中小学推广校园武术活动。中国大学生体协设置了“中国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每年举行全国性的赛事和研讨,积极鼓励国际间武术文化交流,目前会员学校已达百余所。教育部每3~4年举办一届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中,均把武术作为必设项目,发现和培养了大量传承民族民间体育运动的优秀人才。
艺术方面。2002年以来,教育部每3年举办一届全国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艺术作品类中列入了书法、篆刻等传统文化艺术项目,在艺术表演类中列入了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和戏曲等项目。全国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坚持育人导向,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影响面大,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作用。2006年以来,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国家级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的演出中安排了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川剧、秦腔、民族民间音乐歌舞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经典剧目。同时在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的专题讲座中安排了书法、篆刻、民间工艺、民族音乐和中华戏曲等项目内容。多年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优秀文化艺术的知名品牌,成为增强青年热爱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情感的有效途径。
四、组织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要求,教育部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目前已评出449所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项目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等入选国家级或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从今年起,教育部还将在全国高校建设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基地,大力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
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充分考虑您所提出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关建议,采取积极务实的措施,不断深化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五篇: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5083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5083号提案内容
2012-02-24 案由: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 提案人:卞志良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中央组织部办理 主题词:干部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利农富农政策,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是由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与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变、盼服务”的愿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改革、农业的发展、农民的致富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干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干群鱼水之情的关键。
二是主观上的“政绩观”与“富民”思想不协调。一些农村干部长期事业心差,只图当前政绩,不思富民之策,作风简单粗暴。如当前某些地方借新农村建设所搞的“社区建设”,在缺乏一定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强行拆掉平房盖楼房,把农民“逼上楼房”,使得一些地方的农民群众苦不堪言。
三是官僚主义影响干群关系。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群众上访增多,家族、宗族以及宗教势力有所抬头。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一些基层干部的作风不无关系。一些农村干部“官”不大,架子却不小;能力不大,派头却不小。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征地拆迁等,都是影响整个“三农”工作的大问题。
“农民安,天下稳。”这是我国数千年来的至理名言,也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治国原则之一。为此特提建议如下:
一、把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国家干部培训计划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把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但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尤其是广大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近年来却成了一个空白。从中央到地方,要把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列入统一的计划,并且从组织部门到县乡两级党校都要有专门的班子、专项的资金和专人来抓。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使广大的农村干部整体素质有一个全面的提升。通过教育培训,形成一些基层的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制度,如“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
二、处理好“政绩”与“富民”的关系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谐在民乐,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
三、给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认真解决好当前农民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推进农村改革的关键所在。农村干部必须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知难而进的决心和信心。针对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征地拆迁、计划生育、财务管理等,教育广大干部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及时协调,认真解决,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久拖不决,甚至故意掩盖矛盾和问题。老百姓是天,老百姓也是地,老百姓是天下真正的主人,这一点解决不好,我们的基层工作便失去了准星,长此以往也便失去了我们一切工作的根基。
5083号提案复文 2012-02-24 中共中央组织部
2011年9月22日以中组提字〔2011〕74号文函复:
卞志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干部作风的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中组部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近年来先后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全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等多个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指导各地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各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和中组部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由市(地、州)党委主要负责,重点组织开展轮训和专题培训,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要对新任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任职培训,县(市、区)党委负责日常培训;把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确保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的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培训内容以增强宗旨意识、党风廉政、法律法规、工作方法等为主,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升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二是推动服务群众。以开展乡镇、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驻村入户、结对帮带”活动,推广“农事村办”、“一线工作法”等,组织他们深入农村、服务群众;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引导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加强管理考核。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要求村党支部书记提出任期目标、目标和每年要办的实事,并向党员和群众公开承诺,每年向乡镇党委、本村党员大会述职,并向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通报工作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完善乡镇党委书记考核办法,注重考核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双述双评”制度,由乡镇党委书记定期向基层干部群众和县委进行专项述职,并接受评议。四是规范村级工作。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扩大村级工作的透明度,解决村里工作不民主、不公开、不规范的问题。
总的看,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强的,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整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您所说的干群缺乏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追求政绩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借鉴您的建议,以转变作风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广西“农事村办”工作法等,为乡镇转变工作职能、增强服务功能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引导乡镇干部眼睛向下、改进作风,实行下访询问题、下村解难题,在农村一线为群众服务,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以换届后培训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教育,中组部将举办示范培训班,引导各地分级分批搞好培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加强能力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履职本领,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三是进一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扩大群众参与权、决策权。严格执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肃查处以权谋私、违法违纪行为,建设廉洁奉公的农村干部队伍。
感谢您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