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3560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3560号提案内容
2010-02-09 案由: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 提案者:苏士澍欧阳中石王明明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
一、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有着特殊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当今国家间的软实力较量尤其看重国家的文化竞争力。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不重视汉字书写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汉字书写是中华文化5000年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撑。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即使口音不通,只要提笔写字,就能够彼此沟通。汉字书写质量也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学识与阅历,而这种技能的养成是年复一年,反复练习的结果。
中华祖先创造的方块字不仅可以记录思想,而且在实践中发展出丰富的书写技艺,即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华传统艺术主干之一,也是整个中华文化网格中的重要节点与承载者,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自身的文化功用。
(一)传统书法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书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自身的审美特征与艺术内涵,形成了篆、隶、楷、行、草等丰富多彩的书体,成就了灿若繁星的书法大家。书法在今天依旧发挥着独特的美育功能,带给世人丰富而细腻的审美享受,为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中国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是中华传统艺术的根,对其他传统艺术,如绘画、篆刻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重要的审美范畴甚至彼此重合。今人欣赏、学习传统绘画、篆刻等艺术,离不开对传统书法的理解。
书法同时还蕴含着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如均衡、对称、和谐、统一。我们从商代甲骨文的形体构造中就可以看到这些美的基本要素。古人在书法形式美创造中取得的成果为今天艺术创造提供着丰富的养料,是今人的宝贵财富。例如,北京奥运会各比赛项目的标志设计就借鉴了书法中大篆的形式因素,既新颖独到,又极具视觉美感。
(二)传统书法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桥梁
中国书法的文化关联面非常广阔,这是其他传统艺术无法比拟的。
传统书法随着汉字字体演变而发展,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对这些不同字体的书艺练习,必然兼及对汉字构造的深入理解。传统书法涉及多样的材质器物,笔墨纸砚、甲金竹石,都属于广义的书法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些古人创造、完善并使用的器物上,我们可以体会到先人的才艺与智慧。
古代遗留的大量书迹,或为卜辞诏册,或为摩崖造像,或为碑铭尺牍,或为匾联扇稿,这些古代文化生活的片断,涉及中华文明制度文化、礼俗风情的方方面面,从中我们可以贴近先人的文化生活,体察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
书法同时还是普及面最广、民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门传统艺术,弘扬传统书法更有利于在广大群众中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三)弘扬传统书法有利于增进民族的文化向心力
传统书法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传承书法文化可以在国人心中唤起共同的文化记忆,有利于增进华夏儿女彼此间的文化联系、理解与默契,增进民族的文化向心力。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印会徽,开幕式中借鉴的古代书画的卷轴样式,唤起了国人强烈的文化共鸣。如果没有广泛的对于书画文化的理解,就不会产生这种集体的审美冲动与文化自豪感。
中国汉字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汉字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不久前,韩国的多位前总理联名上书韩国现任总统李明博,要求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在日本,学生被要求能够认识和书写2000个汉字。许多日本人能写一手规范的汉字。汉字的文化辐射力在今天不可低估,而汉字传统书写技艺的训练有利于汉字书写水平的提高和对于汉字文化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充实我们的文化影响力。
二、汉字书写技艺在当前被轻视现象依然严重
2008年12月1日至4日,全国政协书画室曾组织调研组对广东一些中小学书法教育走进课堂活动组织比较好的地方进行了专题调研。12月17日调研组又邀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及北京、广东等学校的代表座谈。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广东等地在推动书法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广东书法课目前已成为中小学必修课,每周一节,专用教材编写以及专业教师培养工作同步推进,领导重视,教育部门真抓实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一些学校也已经开始通过专业课程、兴趣小组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学习。
但从全国总体情况看,教育部关于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青少年汉字书写丑陋,错别字多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普通中小学生中能写一手整洁、漂亮汉字的比例很低,很多学生的作业信手乱涂,更不用说传统意义上的汉字书写结构、笔画顺序了,即使研究生、博士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也大不如前。
目前,90%以上的学校特别是高中没有书法课。一般中小学校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多由语文教师兼职,其中大部分语文教师自己也没有接受过严格的专门训练。在一些大学里,担任书法教学的也大都是外聘或兼职教师。
信息化时代使用电脑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否认。但目前的情况是,青少年写字的时间越来越少,老师布置的作业也经常要求学生用电脑打印制作,连作文和读后感都要求打印后上交。汉字书写技能有被逐渐替代的危险,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三、传统书写技艺面临衰亡的原因
(一)文化生态改变带来的影响
传统书法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形态,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尤其面临衰亡的危险。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哲学内核、价值框架、审美观念均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文明激荡。处在中华核心文化圈的传统书法艺术也受到重新审视。书法在传统文化世界里所处的地位,发挥的功用均发生着变化。
书法是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所谓“笔软而奇怪生焉”,随着近代以来书写工具的改变,毛笔逐渐让位于铅笔和钢笔。在传统社会中书法是受教育的人普遍要掌握的一门技艺,随着工具的改变,这门技艺逐渐远离了公众的生活。
近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写汉字”这最后的书法属性也丧失掉了。当代青少年头脑中的普遍观念是,写一手好字,不如打一手好电脑。笔画书写顺序的习得,字形结构的驾驭,汉字大小远近安排的因势利导,这些残存的书法因素都因使用键盘依仗拼音录入汉字而一下子消失了。传统汉字书写技艺在当前遇到的危机是前所未有的。
(二)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上,与考试不挂钩的书写能力被严重忽视。传统书法在学校里更多的只是个别学生为校争光的手段。大多数学校没有书法课,很多中小学的书法课名存实亡,学校不教,学生们也没时间学,因为高考不考书法。应试教育体制几乎将书法排斥在外。
四、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书法教育的几点建议
国家对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曾经提出过一些指导意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有关主管部门在推动青少年书法教育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教育部2002出台的《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就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为学生写好汉字创造环境、提供必要条件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书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制定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首次设置了“书法·篆刻”学习模块。
从以上文件中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目前学生书写教育现状与党和国家的期望差距仍然很大。我们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青少年传统书法教育。
(一)提高对青少年书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青少年学习传统书法的现状差强人意,根源还是在于有关部门认识不够。
青少年学习传统书法关系到母语文字书写水准的提高,关系到传统艺术与文化的传承,关系到国家文化力的建设。这样说源于书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与文化地位,以及广泛的文化关联,源于书法在信息化时代令人担忧的处境。汉字书写技艺是我国对人类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财富。我国文化潜力的发挥离不开具备传统文化修养的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基础做起,从中小学教育抓起。
(二)把书法教育列入学校教育工作的考核序列 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落实国家教育规划。参考成功经验,集思广益,编好书法教材,设定具体的书法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落实书法课一周一课制,改变一些地方普遍将书法课归入美术课或语文课的做法。中小学每周保证一节书法课。一到三年级是小学生识字阶段,把识字与练字结合,即把字怎么写和怎样写好结合,因为发生在基础阶段而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部门要对学生汉字书写提出具体要求。针对信息社会学生普遍使用电脑的情况,建议教育部门对学生上交的作业提出手写汉字达到一定比例的规定,并且对书写质量提出要求。毕业考试及高考的作文部分应明确提出对书写质量的要求。
历史经验表明,传统书法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实用性。20世纪80年代,书法获奖高考可以加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项制度被废止了。我们提议,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升学制度来取代现有高考制度前,应该考虑恢复书法获奖高考加分的制度。
学校还可以设计各种活动、仪式,创造氛围,激发学生对传统书法的兴趣。比如,要求学生毕业时用毛笔写自己的毕业留言;高中生举行成人仪式时用毛笔书写自己的成人宣言。这些都有利于创造一种重视书法的氛围。
(三)丰富书法教育课程的文化内涵
书法教育除了教会学生写毛笔字外,要让学生能够分得出基本的字体与书风,分得清字的好坏,甚至比较明显的真伪。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提高对于传统艺术的审美情趣。
学习书法并非要求人人成为书家,而是通过学习规范书写,养成严谨而良好的人格风范,陶冶高尚情操,突出书法教育的美育作用。
通过对书法文化的讲授,提高学生对其他中华传统艺术的审美能力。利用教授传统书法的机会,加强对相关传统文化的学习。
(四)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培养
建议师范类院校广泛设立书法专业,招收书法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综合类大学艺术院系开设书法专业,以扩充中小学书法师资队伍。教师在实行资格考核的同时应附加书写考试,特别是语文教师更要严格要求。
我们这一代人在新的世纪里肩负着中华文明复兴的伟大使命。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们关注的是传统书法的发展问题。古老的汉字在今天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在汉语的母国,汉字书写却出现了“饥荒”!为此我们大声疾呼,要重视汉字书写,深入推进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工作。我们期待国家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书法教育的重视,期盼孕育在中华文化土壤中,极具艺术品质与文化价值的传统书法在新的文化环境里能够发扬光大!
3560号提案复文 2010-02-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9年8月12日以提案办理教提案〔2009〕第127号文函复: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脑已成为普遍使用的工具,网络学习方式也在广泛应用,这确实对我国中小学校的传统学习方式带来冲击,使汉字的写字和书法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无论学习工具和学习方式发生多大变革,汉字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当今记录汉语言的唯一书写符号系统,又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遗产并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汉字教学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识写汉字必然是当代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写字教学还要“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生汉字的学习,几十年来,在教育部印发的课程和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中,始终把写好汉字作为中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2001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为使写字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落实,在基础教育的各相关课程标准中,都对写字教学(包括书法)提出明确要求。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分学段的目标中,小学一二年级要求“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三四年级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六年级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七至九年级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专门设有“书法、篆刻”一个系列。
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提出中小学写字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使学生具备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能力。“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认真、端正,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学校应组织学生开展写字、书法的课余活动”,“鼓励有书法爱好的学生开展个性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育部印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规定,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般每次展演活动分为基层开展活动、省(区、市)组织展演和全国集中展演三个阶段,历时两年。在艺术展演活动中列有“艺术作品类”专项,包括了书法活动项目。为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加书法活动项目,采取了按学生年龄分小学、中学段,由教育部门逐级推荐评选书法、篆刻作品,对评选出来的佳作,逐级予以奖励并组织展出的方法。此外,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等社团组织举办的中小学生书画评选活动,均把书法列为主要活动内容。
各省、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中考都对书写和卷面整洁度提出要求,设有卷面整洁分。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的作文等级评分明确规定“每1个错别字扣1分”;对作文卷面书写状况及水平,设列了“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和“字迹潦草难辨”的四个评分等级,总分为20分,其权重占作文总分的三分之一。
由于在各个环节对汉字书写和书法教育活动作出了规定和要求,当前中小学校是以课堂教学、作业、兴趣小组、竞赛、美化校园等多样、丰富的方式进行汉字书写教育,并成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教育工作。关于在师范、艺术类院校增设书法专业,培养专门的书法教学人才的建议,教育部一直重视加强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将书写“三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作为中小学教师的一项职业技能,并将其作为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组织制订了书写“三笔字”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和训练大纲。许多师范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书法学习的相关资料,举办形式多样的观摩、展览、比赛等活动,切实提高了师范生的书写技能。目前已有20多所师范院校招收书法专业本科生或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了一批专门的书法教学人才。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将认真研究教师资格考核中附加书写考试的建议,目前,大多数省份在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中已将书写能力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教育部将在研制教师资格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时,将语文教师的书写能力作为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重要内容。
目前高校设置专业依据《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执行,其中,目录内有专业249种,目录外有专业278种。设置书法专业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高校有设置自主权,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经过论证、审议等程序后设置。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书法专业,以进一步推动书法教学人才的培养,还将积极引导高校重视包括书法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或讲座的开设。
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还处在成长过程中,中小学校的教育只能为学生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难以做到学会未来可能用到的全部知识和技能。目前,各有关部门陆续提出了许多在基础教育领域增加学习内容、增设课程的要求,反映了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怀,但累加起来,却又导致学生过重负担。因此,教育部对在中小学新增课程持十分慎重的态度,许多必须进行的教育尽量渗透在相关课程中进行。我们十分赞成三位委员所提学生“学习书法并非要求人人成为书家,而是通过学习规范书写,突出书法教育的美育作用”的目标要求,教育部对中小学校书写教育所做的各项规定,也是要达到这一目标,同时并不排除今天对书法有兴趣爱好的学生中,今后会涌现出一批书法大家。中小学校只要认真落实教育部的各有关规定,基本能完成对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的要求,考虑学生每周学习时间有限和单独设课的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目前还难以单独设立书法课程。
目前全国执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在规定国家课程的内容和课时比例的同时,留出16~20%的课时由地方和学校自主安排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需要,使学校教育更丰富多彩和有特色。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这部分课时为有书法兴趣爱好的学生开设书法课程。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5125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5125号提案内容
2013-02-28 案由: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 提案人:樊庆斌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主题词:文化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方文化和思潮日渐流行,使得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呈现出西方化的趋势。一些青少年学生不辨是非地接收外来思潮影响,“哈韩”、“哈日”之风甚嚣尘上,过洋节、吃洋快餐一度风行校园,不少学生忘却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青少年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客观上导致了青少年学生缺少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导致校园文化和精神中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着许多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有着重要的显示意义。
一、文化传承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俗文化正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据调查,青少年学生对西方圣诞节的兴趣远远大于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高年级学生对NBA球队所在的城市如数家珍,却对舞龙、高跷、剪纸等民俗活动知之甚少。西方物质和文化的影响,令教育工作者感到迷惘;教育的偏差和缺失,有可能让孩子们迷失方向。给孩子们补上民俗文化这一课,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意义非同寻常。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及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仍然难落实到实处,如果把即将失传的民间技艺传入校园,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从培养健全人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出发,遵循传统文化教育的一般规律,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通过纷繁多姿的民族音乐、舞蹈、戏曲演出、书法、国画、民间工艺制作、中国象棋围棋擂台赛、猜灯谜猜歇后语、武术体育等各项活动和课堂诵读辅导、文化基地熏陶、课外活动固化、社会展示激励等多种途径,引导中小学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民族情感,链接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精神纽带,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道德支撑作用。
5125号提案复文 2013-0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年8月20日以教提案〔2012〕第70号文函复:
樊庆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教育部高度重视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措施,引领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在中小学体育和艺术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普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国家颁发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教育方针的要求,是落实培养目标、指导教材编写、组织实施教学和进行教学评价的规定性教学文件。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课程标准,都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作为课程的核心价值理念。例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和利用,指出“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应大力继承和发扬。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武术、舞狮、舞龙、踢毽子、抖空竹、竹竿舞、蒙古式摔跤、抢花炮、荡秋千、重阳节登高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中,分年段对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以及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
艺术方面。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例,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在“课程内容”中,分年段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每学年背唱歌曲中包含若干首中国民歌,学唱一段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
二、在高等学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教育
根据2006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在《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八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以及四类任意性选修课程中,均纳入了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内容。《指导方案》要求,普通高校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
三、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有机融入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
体育方面。将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引进校园,鼓励学校组建传统体育项目社团,丰富学生体育活动和课余锻炼的内容。2010年我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协商,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研发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组织师资培训,在中小学推广校园武术活动。中国大学生体协设置了“中国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每年举行全国性的赛事和研讨,积极鼓励国际间武术文化交流,目前会员学校已达百余所。教育部每3~4年举办一届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中,均把武术作为必设项目,发现和培养了大量传承民族民间体育运动的优秀人才。
艺术方面。2002年以来,教育部每3年举办一届全国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艺术作品类中列入了书法、篆刻等传统文化艺术项目,在艺术表演类中列入了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和戏曲等项目。全国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坚持育人导向,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影响面大,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作用。2006年以来,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国家级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的演出中安排了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川剧、秦腔、民族民间音乐歌舞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经典剧目。同时在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的专题讲座中安排了书法、篆刻、民间工艺、民族音乐和中华戏曲等项目内容。多年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优秀文化艺术的知名品牌,成为增强青年热爱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情感的有效途径。
四、组织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要求,教育部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目前已评出449所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项目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等入选国家级或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从今年起,教育部还将在全国高校建设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基地,大力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
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充分考虑您所提出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关建议,采取积极务实的措施,不断深化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三篇:关于统筹全国社会保障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统筹全国社会保障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1030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1030号提案内容
2011-03-02 案由:关于统筹全国社会保障的提案 提案者:吴 刚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办理
1030号提案复文 2011-0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9月4日以〔2010〕人社提字第51号文函复:
吴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全国社会保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社会保障基金国家统筹
(一)关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工作。到2009年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同时,国务院出台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国办发〔2009〕66号),解决了职工跨省流动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养老保险权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六中全会均提出,“条件具备时实行基本养老金基础部分全国统筹”。按照中央要求,全国人大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社会保险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对《社会保险法(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根据草案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涉及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我们将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继续督促各地抓好省级统筹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巩固省级统筹制度,为实行全国统筹奠定良好的基础,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建立全国统筹制度。
(二)关于提高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统筹层次。200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要求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根据国务院要求,我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67号),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加快推进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工作,到2011年年底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实现市(地)级基金统收统支确有困难的地区,可以先建立市(地)级基金调剂制度,再逐步过渡。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实行省级统筹。
针对目前部分地区工伤保险仍实行县级统筹的情况,今年我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到2010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工伤保险市(地)级统筹,并要求有条件的省份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在实行市(地)级统筹后,仍存在统筹地区基金不平衡问题的省份,可以探索建立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统筹机制除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地)统筹外,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地区实行的是市(地)、县级统筹。为了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保障生活、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并逐步向省级统筹过渡。
二、关于完善“社会保障卡”
社会保障号是参保人员个人信息的识别码。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规定,社保经办机构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关键字,为参保人员每人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随着1999年国家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社会保险领域中也逐步将公民身份号码作为社会保障号码。《社会保险法(草案)》也明确要求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因此,社会保障号具有唯一性,是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部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为重点,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原劳动保障部从1999年起,经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的批准,开始组织各地发放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会保障卡)。目前,经我部审批注册。发放社会保障卡的地区已达140多个,批准发卡人数达1.5亿,实际持卡人数达7000多万人。特别是近两年,发卡量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由于从规划之初,我部就将社会保障卡定位于“一卡多用、全国通用”,从而保证了发出的社会保障卡符合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在联网条件成熟时无须换卡,即能在网络的支持下跨地区使用。
在用卡环境方面,经过几年的金保工程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显著加强。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地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均已建立了不同程度的数据中心。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部中央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319个地市实现了与省级数据中心的联网,占全国地市总数的89.1%。城域网已经连接到89.3%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并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覆盖全国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架构初具规模,为社会保障卡的有效使用和全国通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们正按照“一卡通”的要求,抓紧研究社会保障卡对异地联网应用的支持方案,进一步完善异地用卡的技术保障环境。其中,“开发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卡软件”、“按统一标准建立社会保障卡使用系统”等,都是我们当前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卡中已对指纹的存储进行了预留,以指纹作为社会保障卡识别标记,可在条件成熟后予以支持。我们也将在抓紧为“一卡通”做好技术准备的基础上,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争取早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的目标。
三、关于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机制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逐步拓宽,社保基金结余总量不断增加,给防范基金风险、保证基金安全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的方针政策,把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社保基金监管法制建设。积极研究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条例》,通过健全社保基金监督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基金监督法制环境,提高监管质量。二是开展监督检查。近年来,我们对部分社会保险基金开展了内控检查、征缴业务检查等多项检查活动,特别是从2008至2009年,按照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要求和国务院纠风工作部署,由我部牵头,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社保基金会、审计署、卫生部、证监会等9个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全国社保基金专项治理,查处了一批侵占、挪用基金等违纪违规问题,促进了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纠正,推动了基础管理制度建设。三是建立社保基金监督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研究,完成了“金保工程”基金监管软件的开发,有助于实现对基金管理、运作情况的全程监控,提高监管水平和基金安全程度。今年将完成15个以上省市的安装应用,2011年全面推开。四是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近年来,我们以行政监管为核心,充分发挥社会保障部门的主体作用,充实基金监督队伍,加大专门监督的力度;建立健全经办、管理、服务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发挥人大、政协、工会、企业、公众、媒体、参保人员等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共同维护基金安全;强化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多部门的功能监督,形成完整的监管机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监管政策,提高监管水平,防止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挪用基金等问题发生,切实维护基金安全。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四篇: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5083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5083号提案内容
2012-02-24 案由: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 提案人:卞志良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中央组织部办理 主题词:干部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利农富农政策,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是由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与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变、盼服务”的愿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改革、农业的发展、农民的致富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干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干群鱼水之情的关键。
二是主观上的“政绩观”与“富民”思想不协调。一些农村干部长期事业心差,只图当前政绩,不思富民之策,作风简单粗暴。如当前某些地方借新农村建设所搞的“社区建设”,在缺乏一定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强行拆掉平房盖楼房,把农民“逼上楼房”,使得一些地方的农民群众苦不堪言。
三是官僚主义影响干群关系。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群众上访增多,家族、宗族以及宗教势力有所抬头。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一些基层干部的作风不无关系。一些农村干部“官”不大,架子却不小;能力不大,派头却不小。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征地拆迁等,都是影响整个“三农”工作的大问题。
“农民安,天下稳。”这是我国数千年来的至理名言,也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治国原则之一。为此特提建议如下:
一、把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国家干部培训计划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把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但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尤其是广大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近年来却成了一个空白。从中央到地方,要把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列入统一的计划,并且从组织部门到县乡两级党校都要有专门的班子、专项的资金和专人来抓。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使广大的农村干部整体素质有一个全面的提升。通过教育培训,形成一些基层的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制度,如“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
二、处理好“政绩”与“富民”的关系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谐在民乐,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
三、给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认真解决好当前农民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推进农村改革的关键所在。农村干部必须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知难而进的决心和信心。针对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征地拆迁、计划生育、财务管理等,教育广大干部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及时协调,认真解决,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久拖不决,甚至故意掩盖矛盾和问题。老百姓是天,老百姓也是地,老百姓是天下真正的主人,这一点解决不好,我们的基层工作便失去了准星,长此以往也便失去了我们一切工作的根基。
5083号提案复文 2012-02-24 中共中央组织部
2011年9月22日以中组提字〔2011〕74号文函复:
卞志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干部作风的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中组部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近年来先后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全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等多个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指导各地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各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和中组部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由市(地、州)党委主要负责,重点组织开展轮训和专题培训,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要对新任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任职培训,县(市、区)党委负责日常培训;把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确保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的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培训内容以增强宗旨意识、党风廉政、法律法规、工作方法等为主,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升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二是推动服务群众。以开展乡镇、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驻村入户、结对帮带”活动,推广“农事村办”、“一线工作法”等,组织他们深入农村、服务群众;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引导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加强管理考核。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要求村党支部书记提出任期目标、目标和每年要办的实事,并向党员和群众公开承诺,每年向乡镇党委、本村党员大会述职,并向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通报工作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完善乡镇党委书记考核办法,注重考核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双述双评”制度,由乡镇党委书记定期向基层干部群众和县委进行专项述职,并接受评议。四是规范村级工作。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扩大村级工作的透明度,解决村里工作不民主、不公开、不规范的问题。
总的看,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强的,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整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您所说的干群缺乏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追求政绩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借鉴您的建议,以转变作风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广西“农事村办”工作法等,为乡镇转变工作职能、增强服务功能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引导乡镇干部眼睛向下、改进作风,实行下访询问题、下村解难题,在农村一线为群众服务,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以换届后培训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教育,中组部将举办示范培训班,引导各地分级分批搞好培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加强能力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履职本领,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三是进一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扩大群众参与权、决策权。严格执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肃查处以权谋私、违法违纪行为,建设廉洁奉公的农村干部队伍。
感谢您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五篇: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
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
仁里集镇中心小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脑已成为普遍使用的工具,网络学习方式也在广泛应用,这确实对我国中小学校的传统学习方式带来冲击,使汉字的写字和书法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无论学习工具和学习方式发生多大变革,汉字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当今记录汉语言的唯一书写符号系统,又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遗产并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汉字教学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识写汉字必然是当代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写字教学还要“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生汉字的学习,几十年来,在教育部印发的课程和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中,始终把写好汉字作为中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2001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为使写字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落实,在基础教育的各相关课程标准中,都对写字教学(包括书法)提出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分学段的目标中,小学一二年级要求“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三四年级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六年级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七至九年级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专门设有“书法、篆刻”一个系列。
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提出中小学写字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使学生具备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能力。“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认真、端正,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学校应组织学生开展写字、书法的课余活动”,“鼓励有书法爱好的学生开展个性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育部印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规定,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般每次展演活动分为基层开展活动、省(区、市)组织展演和全国集中展演三个阶段,历时两年。在艺术展演活动中列有“艺术作品类”专项,包括了书法活动项目。为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加书法活动项目,采取了按学生年龄分小学、中学段,由教育部门逐级推荐评选书法、篆刻作品,对评选出来的佳作,逐级予以奖励并组织展出的方法。此外,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等社团组织举办的中小学生书画评选活动,均把书法列为主要活动内容。
各省、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中考都对书写和卷面整洁度提出要求,设有卷面整洁分。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的作文等级评分明确规定“每1个错别字扣1分”;对作文卷面书写状况及水平,设列了“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和“字迹潦草难辨”的四个评分等级,总分为20分,其权重占作文总分的三分之一。
由于在各个环节对汉字书写和书法教育活动作出了规定和要求,当前中小学校是以课堂教学、作业、兴趣小组、竞赛、美化校园等多样、丰富的方式进行汉字书写教育,并成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教育工作。
关于在师范、艺术类院校增设书法专业,培养专门的书法教学人才的建议,教育部一直重视加强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将书写“三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作为中小学教师的一项职业技能,并将其作为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组织制订了书写“三笔字”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和训练大纲。许多师
范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书法学习的相关资料,举办形式多样的观摩、展览、比赛等活动,切实提高了师范生的书写技能。目前已有20多所师范院校招收书法专业本科生或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了一批专门的书法教学人才。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将认真研究教师资格考核中附加书写考试的建议,目前,大多数省份在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中已将书写能力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教育部将在研制教师资格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时,将语文教师的书写能力作为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重要内容。
目前高校设置专业依据《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执行,其中,目录内有专业249种,目录外有专业278种。设置书法专业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高校有设置自主权,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经过论证、审议等程序后设置。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书法专业,以进一步推动书法教学人才的培养,还将积极引导高校重视包括书法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或讲座的开设。
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还处在成长过程中,中小学校的教育只能为学生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难以做到学会未来可能用到的全部知识和技能。目前,各有关部门陆续提出了许多在基础教育领域增加学习内容、增设课程的要求,反映了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怀,但累加起来,却又导致学生过重负担。因此,教育部对在中小学新增课程持十分慎重的态度,许多必须进行的教育尽量渗透在相关课程中进行。我们十分赞成三位委员所提学生“学习书法并非要求人人成为书家,而是通过学习规范书写,突出书法教育的美育作用”的目标要求,教育部对中小学校书写教育所做的各项规定,也是要达到这一目标,同时并不排除今天对书法有兴趣爱好的学生中,今后会涌现出一批书法大家。中小学校只要认真落实教育部的各有关规定,基本能完成对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的要求,考虑学生每周学习时间有限和单独设课的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目前还难以单独设立书法课程。
目前全国执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在规定国家课程的内容和课时比例的同时,留出16~20%的课时由地方和学校自主安排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需要,使学校教育更丰富多彩和有特色。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这部分课时为有书法兴趣爱好的学生开设书法课程。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关于汉字书写的问题
从汉字的种种特点来看,古人发明汉字时就是用右手写的。但为什么要从右往左写呢?首先,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
其次,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因为是右手写字,左手执册,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自左而右的方便。如果从右往左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方便,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第三,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竹简的书写,是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的,不存在书写之前展开的问题,倒是有书写之后(竹简顺序)排列的问题。一般是左手持简,右手写字,写好后自然由左手放下,既然是由左手排列的,向左排开大概比较
汉字书写
导视:你会写汉字吗?你能把汉字写好吗?这个问题可不是故弄玄虚,随着使用电脑的机会增多,现在的学生错别字频现,字迹潦草成了“通病”。
元元:中国教育报道,一个开放而负责的资讯平台。大家好,我是元元。
丁叮: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中国教育报道少儿新闻。我是丁叮。
元元:我记得我们小学的时候一直都开设有毛笔字课,学校还组织过很多钢笔字比赛。对于板书写的特好的老师,我们也是特别喜欢,都希望像那个老师一样写出一手漂亮的字。
丁叮: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长大以后,能写得一手好字,也非常让同学、同事们羡慕。
元元:不过随着电脑、手机上很多智能的打字输入法的使用,有的同学对于汉字书写得好坏已经不太在意了。我们少儿新闻博客上的一条留言就反映了这样一种现象。
博客留言:来自安徽的一个母亲给我们留言,说女儿因作业字迹潦草经常受到批评,她告诉女儿要好好写字,然而女儿却说现在大家都用输入法在电脑上打字,不需要练字,这位母亲觉得应该对孩子们进行汉字教育。
元元:这位母亲所说的情况是一个个别情况还是一种普遍现象呢
丁叮:我们少儿新闻展开了一个小调查,翻开一些学生的作业本,干净整洁的作业寥寥无几。很多学生的作业、作文、课堂笔记,潦草难辨,更不用说传统意义上的汉字书写结构、笔画笔顺了。有些学生的作文不得不常常使用胶带纸、修改液来修修补补。
元元:看来同学们写字字迹潦草的情况非常普遍了,很多同学觉得写字潦草不要紧,只要写正确了就行。
丁叮: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给同学们进行了一项小调查,一个班40位同学正确率为 %,书写起来很不容易写对,可是用电脑打字甚至手机短信,只要拼音正确,几乎没有错误的可能。输入法越来越智能,人们对字的印象模糊了。
元元: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字写得越来越少,学习和工作几乎都由电脑一气呵成。虽然效率高了,但哪怕是最简单的字,如果要用笔写出来,有时候真的很难。
丁叮:专家认为这种提笔忘字的情况是一种写字能力的退化,他们提出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加强写字的练习。
元元:那么练习写字到底有没有必要?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说法
丁叮:其实练习写字对同学们的好处有很多,我们采访了一位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他说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应当世世代代传承,而不能因出现新的代写方式而放弃汉字书写。用手写字是脑思、眼察、足安、臂开、身正、手动的一系列联动式的运动过程,中小学是练习手写汉字的最佳期,一手好字不仅可以获益终生,还可以在练字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耐性和观察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元元:在今年3月出炉的全国高考考试大纲上,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
丁叮:针对学生提笔忘字、书写潦草的情况日趋严重。国家语委4月3日透露说,我国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的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
元元: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说,我们不指望所有人成为书法家,但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的推广将使青少年具备基本技能,同时传承中华传统书法艺术。
丁叮:希望错别字、潦草字越来越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