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时间:2019-05-15 04:3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第一篇:关于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0738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0738号提案内容

2012-02-24 案由:关于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提案 提案人:贺强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工业信息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办理

主题词:网络信息发展

云计算是互联网和超级计算能力的结合,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捷、按需的形式从共享性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这些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中获取服务的业务模式。数十亿台个人电脑和其他设备(如智能手机)接入云计算中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彻底变革,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人们能利用个人电脑等设备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取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云计算将成为未来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就好比水、电、煤气一样,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云计算产业,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支撑中小企业信息化升级和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10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4.57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发展云计算产业有着迫切的需求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通过宽带参与云计算的成本很高,严重制约了云计算的发展。我国宽带市场存在垄断现象,造成宽带费用相对较高。目前我国数据营运费用比美国高出2.5倍,而计算资源利用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3。

二、较高的电力费用限制了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就目前而言,由于采取的是工业用电标准,电费支出依然是云计算中心主要的成本之一。

三、云计算仍然面临着安全问题的威胁。数据的安全、用户的隐私保护、云计算平台的稳定性等问题是制约云计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现有的云计算专业人才储备远远无法满足云计算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云计算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引入新的竞争主体,促进互联网宽带市场的有效竞争,逐步打破宽带市场的垄断格局,实现低成本接入宽带城域网,为云计算运营企业的技术与业务创新提供必要条件,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二、考虑对云计算中心实施电价优惠,充分利用清洁能源。从技术层面讲,数据传输的成本比电力传输的成本低很多,因此,建议将云计算中心建立到我国风能、水能、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就近开发利用便利的清洁能源,授予云计算企业直购电的资质,从政策上给予电价补贴,降低云计算电力成本,从而更好地发挥云计算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三、要将监管、技术和用户三个方面相结合,解决安全性问题。建议由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云计算技术和云计算数据、信息的保密和监管工作;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按信息的重要性采用分权分级管理等方法,保障客户的信息安全;云计算用户也应该提高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从而确保整个云计算使用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

四、建议将云计算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对我国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核心人才的培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软件企业的合作,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形成支撑云计算产业的核心技术,大力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云计算产业链的构建,不仅能培养新的产业增长点,而且在促进就业和增加我国经济活力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0738号提案复文 2012-0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1年8月24日以工信提案〔2011〕57号文函复:

贺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提案》收悉。经商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能源局,现答复如下。

诚如您在提案中所言,云计算顺应了当今全球范围内计算资源和服务能力整合的需求,是信息技术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大力发展云计算,对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高度重视发展云计算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战略部署。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已将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积极组织云计算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试点示范工作,统筹有序地推进我国云计算发展。一是积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在业界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分析,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政策措施建议。我部在《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规划制定中积极研究将云计算作为发展重点。科技部也将云计算列入“十二五”科技专项规划。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我部与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城市工作,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通过先行先试,形成示范能力和示范作用,为发展云计算积累经验。三是积极开展云计算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我部组织召开中国云计算标准大会,研究构建自主云计算标准体系。同时组织SOA标准工作组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等积极参与ISO/IEC—JTC1 SC38等国际标准组织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不断提高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指导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联合业界骨干企事业单位筹备成立云计算服务标准专业组,开展云计算标准化的预研工作。四是利用重大专项等项目资金,大力支持云计算相关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例如,我部在“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重大专项2011年和2012年课题中,分别部署实施了“新型网络计算操作系统”、“网络化应用支撑工具”、“智能海量数据资源中心”、“大型网络应用及服务平台研制与示范”等相关项目,有力支持了云计算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在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中,组织实施了“云计算关键支撑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等招标项目,促进云计算领域的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科技部也在2010年的863计划中启动了“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重大项目,开展云计算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云计算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也还处于培育过程中,潜在市场需求庞大。同时云计算也将引起信息产业的变革和升级,为我国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机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云计算在技术、标准和产业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服务、应用方面更是面临许多挑战,如安全性问题、可用性问题、付费模式问题等。因此我国应统筹规划布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提案对我国云计算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促进我国云计算相关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于提案中的第一条,我部正在研究“宽带中国”战略,科技部将进一步推动信息网络产业发展,目前已编制完成国家宽带网科技专项规划,并启动863计划“三网融合演进技术及系统研究”重大项目。同时我部也将会同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支持非国有资本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电信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信息产业发展,扩大电信市场对社会资本的开放,探索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宽带市场经营的管理机制,加快推进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提案中的第二条,能源局正在积极研究和统筹风电、太阳能开发与电网的发展,推进就地消纳可再生资源,并支持在风能、水能、太阳能丰富地区建设云计算中心。另外,我部也将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关注云计算发展所涉及的电价、直接购电资质等问题,在国家电价相关管理制度下,推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为云计算的发展积极创造更好的条件。

关于提案中的第三条,我部将在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中,着力解决好云计算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信息安全问题。下一步我部将联合各相关部门加强对云计算相关安全监督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管理,对服务提供者的基础资源情况、运维能力、安全资质、信用水平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监管。加强行业和企业自律,提高企业诚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结合云计算应用的特点,积极研究加强对个人隐私和数据进行保护的方法,为云计算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于提案中的第四条,我部将继续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兼并重组、集中资源,提高创新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云计算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打造云计算产业链,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带动云计算产业发展。发展云计算涉及范围广、内涵丰富,既是产业的发展需要,也是国家利益的体现。发展云计算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管部门,还涉及到发展改革、科技、能源等多个职能部门,需要各有关方面务实协作、联合推进。下一步希望与您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研究推进提案中的思路和措施。我部将在职责范围内集中相关的资源和力量,坚定不移地推进相关工作。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关于大力发展民间慈善事业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大力发展民间慈善事业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563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563号提案内容

2012-02-24 案由:关于大力发展民间慈善事业的提案 提案人:王林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民政部会同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办理 主题词:社团

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慈善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慈善捐赠量稳中有升,慈善组织数量继续增加,慈善创新不断涌现,中国慈善事业已进入新的成长阶段。2009年我国慈善捐赠量为33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基金会1843家,非公募基金会846家。与2008年相比,公募基金会增长了4%,非公募基金会增长了32%。民间慈善组织数量的持续增加,充分体现了慈善的自愿性、独立性、自发性特点,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一、制约民间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因

1.相关慈善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和缺乏。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用于鼓励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慈善法》,至今仍无全国性的专项法规。慈善事业的进入、评估、监管、激励、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等完整的法律框架尚未形成。涉及慈善组织、慈善捐赠、慈善义工和慈善事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散见于相关法律、行政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中。政策法规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民间慈善组织的发育和慈善事业的发展。

2.现行纳税制度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国现行税法对慈善捐赠企业给予的税收优惠不充分,优惠额度低,免税程序复杂,获得慈善优惠资格的慈善组织较少。目前我国税法对企业进行慈善捐给予的税收优惠,仅仅局限于捐赠资金相应限额内的企业所得税的减免,而货物、劳务的捐赠还要缴纳流转税和相关小税种,阻碍了慈善捐助事业的健康发展。

3.民间慈善组织发育不全。大量民间慈善组织的存在,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湖北省为例,虽然近年来民间慈善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规模及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却非常有限。按每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计算,法国110个,日本97个,美国52个,新加坡15个,巴西13个,而湖北仅有6个(包括登记的正式组织和备案的“草根组织”),其中慈善公益组织约占一半,这一数据也低于国内许多省份。另外,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民办非企业组织登记注册一定要有企业主管单位,否则不能够注册,这大大阻碍了民间慈善机制的建立和准入,使得慈善机构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慈善救助所需。

4.民间慈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自律性不强,机构公信力缺乏。如募捐不规范、重复救助以及“多头募捐”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慈善组织对资金的筹集、捐赠款项的运用、去向不能如实主动地向社会公布,导致慈善机构和捐助活动的公信力不足。有的民间慈善机构的组织建设不规范,内部管理混乱,组织缺乏活动,募捐的方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慈善组织的运行还缺乏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的主动性还不够,慈善公益系统的自律机制还有待强化。

5.民间慈善机构募捐能力较弱,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差。目前我国需要社会救助的人口超过总人口数量的10%以上,而全国每年募集到的慈善款物却十分有限。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美国比较相差38倍,而我国人均慈善捐款数额与美国比较相差7300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贫富悬殊对社会心理的负面影响,强化了社会的仇富心理。而我国的民间慈善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慈善资金劝募方式单

一、数量少,救助面窄,慈善事业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二、大力促进民间慈善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快慈善事业的立法进程,完善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建设。建议在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这两部法规,尽快出台《慈善法》。从法律的高度对我国的慈善事业进行定位。通过立法,把我国慈善事业的性质、地位、原则、慈善机构的登记与组织、管理与运行,慈善事业的进入、评估、监管、退出以及公益产权界定和转让、融投资等体制完整地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2.尽快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捐赠税减政策,修改和完善《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等法律,提高慈善捐赠的税收减免比例,简化免税程序,鼓励和引导企业、团体和个人向慈善事业捐赠,以壮大慈善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尽快开征遗产税、赠与税。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为捐赠人办理减免手续提供规范、便捷的服务,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另外还应充分考虑满足人们的名誉动机,使捐赠人在捐赠中获得预期的“名誉享受”和社会荣誉感。

3.创新管理体制,拓展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空间。改革现有的双重管理体制,促进政府“轻登记、重管理”,拓展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空间。政府主要担负起立法、监督、检查、评估、审计、执法等职责。取消现行法规中要求慈善组织必须有业务主管单位的规定,让慈善组织真正独立承担起民事责任,为发展民间慈善事业提供组织保障。对管理规范、运行良好、有较高社会公信度的慈善公益组织进行相关评估,对取得信用资格认证的慈善机构,应享有社会捐赠的优惠政策。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利用税收杠杆,对慈善公益损赠减免税收,以培育更多的民间机构从事慈善事业。另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公开、透明的操作购买民间慈善组织的服务,促进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

4.建立慈善资金的管理运营机制。我国的民间慈善组织现在基本上都是全能型的组织,没有专业化的合作和分工,这既影响了慈善事业的运营效率,同时也不利于慈善组织提高社会公信度。借鉴港台地区慈善事业资金管理的做法,我们认为实行募捐与救助相分离应作为慈善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即由专门机构承担向社会募集善款的职责,然后再分配给相关的慈善团体;而从事救助的慈善机构一般不直接向社会募捐,它们只是提供社会救助服务。两者的专业分工与协作,有利于整个增强资金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度,促进互补,有利于整个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另外还应建立慈善资金监督反馈机制。慈善资金的管理应该公开、透明,使用必须公正、公平,程序应该规范,具有民主性、开放性。因此应该加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监督。

5.建立健全对民间慈善机构的监督机制,促进慈善机构的严格自律。一方面要规范社会募捐行为,完善社会捐赠资金、物品的管理,建立社会公示制度,定期公布捐赠资金和物品的来源及流向,并建立完全透明的公众查询系统。另一方面,登记管理机关应制定和完善评估办法,考核慈善资金和物品的使用效果,确保社会捐赠款物使用安全有效,确保捐赠人的意愿得到有效落实。

6.加强民间慈善组织自我管理和行业自律,提高民间慈善组织的自治能力。改变目前民间慈善组织信息披露不透明的现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行业自律。一是建立评估标准与评估机构,每季度测评,对外公布测评结果,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做到信息透明、公开;二是提高民间慈善组织的自治能力,培养独立意识,理顺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平等关系而不是附属机构);三是培养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队伍;四是建立问责制,促进民间慈善组织的责任人以及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公众和利益相关者负责。

2563号提案复文 2012-0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1年7月27日以民函〔2011〕512号文函复:

王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民间慈善事业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现答复如下: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慈善传统,慈善事业所蕴含的价值观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必须坚持和发扬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国家不断加大的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指导扶持力度,慈善事业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全社会参与慈善活动的意识不断增强,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述,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环境、慈善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监管力度、社会公众对慈善组织的认同程度、慈善组织的行业自律等方面都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根本原因是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还不够明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还没有被普遍认同,鼓励慈善事业发展的成熟机制尚未形成。因此,为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解决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尽快实现质的飞跃,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将从加强立法、创新登记管理体制、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提升信息公开水平和促进行业自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立法,确立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

通过立法规范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十分重要。《慈善法》的制定已列入国务院2011年的立法工作计划。目前国务院法制办正在对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信托、慈善税收优惠政策等重点问题进行研究。此外国务院有关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法律地位今后将会更加明确。

二、创新登记管理体制

“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国务院三个条例的修订正是依据了这个精神。修订的方向是降低各类社会组织包括公益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拓展其发展空间。

三、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优惠力度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为鼓励企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捐赠,200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比例规定为每年利润总额的12%,与旧税法所规定的3%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对某些特大自然灾害及事件,国务院还会根据税法的授权作出特殊政策规定,如举办北京奥运会、实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等,税法规定对企业和个人的相关捐赠给予全额税前扣除。另外为了简化对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程序的问题,财政部、税务总局和民政部联合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及其补充通知(财税〔2010〕45号),明确了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程序等相关问题。目前1000家左右的公益慈善组织已经获得了公益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通过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进行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当期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此外,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税务总局先后发文明确,对个人向教育事业的捐赠可以全额扣除;对个人通过部分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社会团体的公益性捐赠也可以全额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对于您提出的尽快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的建议,国家税务总局指出,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带来的矛盾,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公民向科技、教育、卫生及社会福利事业捐赠。但考虑到征收遗产税会对一国(地区)的经济特别是吸引国外资本流入和防止国内资本流出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开征遗产税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和控管手段,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因此目前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条件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四、完善监管体系,打造行业公信力

在培育发展慈善组织的同时,我们逐步完善了对慈善领域的监督管理,建立了政府监管、公众监督、内部治理和行业自律“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提高了慈善领域各个环节的公信力。

对于您提出的促进民间慈善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我们将在今后的立法和政策制定中认真研究并加以吸收。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三篇: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5125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5125号提案内容

2013-02-28 案由: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 提案人:樊庆斌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主题词:文化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方文化和思潮日渐流行,使得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呈现出西方化的趋势。一些青少年学生不辨是非地接收外来思潮影响,“哈韩”、“哈日”之风甚嚣尘上,过洋节、吃洋快餐一度风行校园,不少学生忘却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青少年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客观上导致了青少年学生缺少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导致校园文化和精神中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着许多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有着重要的显示意义。

一、文化传承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俗文化正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据调查,青少年学生对西方圣诞节的兴趣远远大于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高年级学生对NBA球队所在的城市如数家珍,却对舞龙、高跷、剪纸等民俗活动知之甚少。西方物质和文化的影响,令教育工作者感到迷惘;教育的偏差和缺失,有可能让孩子们迷失方向。给孩子们补上民俗文化这一课,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意义非同寻常。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及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仍然难落实到实处,如果把即将失传的民间技艺传入校园,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从培养健全人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出发,遵循传统文化教育的一般规律,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通过纷繁多姿的民族音乐、舞蹈、戏曲演出、书法、国画、民间工艺制作、中国象棋围棋擂台赛、猜灯谜猜歇后语、武术体育等各项活动和课堂诵读辅导、文化基地熏陶、课外活动固化、社会展示激励等多种途径,引导中小学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民族情感,链接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精神纽带,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道德支撑作用。

5125号提案复文 2013-0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年8月20日以教提案〔2012〕第70号文函复:

樊庆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教育部高度重视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措施,引领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在中小学体育和艺术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普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国家颁发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教育方针的要求,是落实培养目标、指导教材编写、组织实施教学和进行教学评价的规定性教学文件。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课程标准,都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作为课程的核心价值理念。例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和利用,指出“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应大力继承和发扬。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武术、舞狮、舞龙、踢毽子、抖空竹、竹竿舞、蒙古式摔跤、抢花炮、荡秋千、重阳节登高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中,分年段对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以及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

艺术方面。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例,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在“课程内容”中,分年段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每学年背唱歌曲中包含若干首中国民歌,学唱一段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

二、在高等学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教育

根据2006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在《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八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以及四类任意性选修课程中,均纳入了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内容。《指导方案》要求,普通高校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

三、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有机融入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

体育方面。将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引进校园,鼓励学校组建传统体育项目社团,丰富学生体育活动和课余锻炼的内容。2010年我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协商,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研发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组织师资培训,在中小学推广校园武术活动。中国大学生体协设置了“中国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每年举行全国性的赛事和研讨,积极鼓励国际间武术文化交流,目前会员学校已达百余所。教育部每3~4年举办一届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中,均把武术作为必设项目,发现和培养了大量传承民族民间体育运动的优秀人才。

艺术方面。2002年以来,教育部每3年举办一届全国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艺术作品类中列入了书法、篆刻等传统文化艺术项目,在艺术表演类中列入了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和戏曲等项目。全国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坚持育人导向,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影响面大,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作用。2006年以来,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国家级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的演出中安排了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川剧、秦腔、民族民间音乐歌舞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经典剧目。同时在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的专题讲座中安排了书法、篆刻、民间工艺、民族音乐和中华戏曲等项目内容。多年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优秀文化艺术的知名品牌,成为增强青年热爱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情感的有效途径。

四、组织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要求,教育部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目前已评出449所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项目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等入选国家级或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从今年起,教育部还将在全国高校建设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基地,大力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

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充分考虑您所提出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关建议,采取积极务实的措施,不断深化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四篇:关于统筹全国社会保障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统筹全国社会保障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1030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1030号提案内容

2011-03-02 案由:关于统筹全国社会保障的提案 提案者:吴 刚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办理

1030号提案复文 2011-0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9月4日以〔2010〕人社提字第51号文函复:

吴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全国社会保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社会保障基金国家统筹

(一)关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工作。到2009年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同时,国务院出台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国办发〔2009〕66号),解决了职工跨省流动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养老保险权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六中全会均提出,“条件具备时实行基本养老金基础部分全国统筹”。按照中央要求,全国人大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社会保险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对《社会保险法(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根据草案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涉及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我们将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继续督促各地抓好省级统筹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巩固省级统筹制度,为实行全国统筹奠定良好的基础,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建立全国统筹制度。

(二)关于提高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统筹层次。200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要求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根据国务院要求,我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67号),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加快推进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工作,到2011年年底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实现市(地)级基金统收统支确有困难的地区,可以先建立市(地)级基金调剂制度,再逐步过渡。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实行省级统筹。

针对目前部分地区工伤保险仍实行县级统筹的情况,今年我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到2010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工伤保险市(地)级统筹,并要求有条件的省份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在实行市(地)级统筹后,仍存在统筹地区基金不平衡问题的省份,可以探索建立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统筹机制除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地)统筹外,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地区实行的是市(地)、县级统筹。为了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保障生活、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并逐步向省级统筹过渡。

二、关于完善“社会保障卡”

社会保障号是参保人员个人信息的识别码。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规定,社保经办机构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关键字,为参保人员每人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随着1999年国家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社会保险领域中也逐步将公民身份号码作为社会保障号码。《社会保险法(草案)》也明确要求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因此,社会保障号具有唯一性,是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部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为重点,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原劳动保障部从1999年起,经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的批准,开始组织各地发放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会保障卡)。目前,经我部审批注册。发放社会保障卡的地区已达140多个,批准发卡人数达1.5亿,实际持卡人数达7000多万人。特别是近两年,发卡量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由于从规划之初,我部就将社会保障卡定位于“一卡多用、全国通用”,从而保证了发出的社会保障卡符合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在联网条件成熟时无须换卡,即能在网络的支持下跨地区使用。

在用卡环境方面,经过几年的金保工程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显著加强。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地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均已建立了不同程度的数据中心。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部中央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319个地市实现了与省级数据中心的联网,占全国地市总数的89.1%。城域网已经连接到89.3%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并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覆盖全国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架构初具规模,为社会保障卡的有效使用和全国通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们正按照“一卡通”的要求,抓紧研究社会保障卡对异地联网应用的支持方案,进一步完善异地用卡的技术保障环境。其中,“开发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卡软件”、“按统一标准建立社会保障卡使用系统”等,都是我们当前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卡中已对指纹的存储进行了预留,以指纹作为社会保障卡识别标记,可在条件成熟后予以支持。我们也将在抓紧为“一卡通”做好技术准备的基础上,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争取早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的目标。

三、关于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机制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逐步拓宽,社保基金结余总量不断增加,给防范基金风险、保证基金安全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的方针政策,把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社保基金监管法制建设。积极研究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条例》,通过健全社保基金监督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基金监督法制环境,提高监管质量。二是开展监督检查。近年来,我们对部分社会保险基金开展了内控检查、征缴业务检查等多项检查活动,特别是从2008至2009年,按照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要求和国务院纠风工作部署,由我部牵头,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社保基金会、审计署、卫生部、证监会等9个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全国社保基金专项治理,查处了一批侵占、挪用基金等违纪违规问题,促进了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纠正,推动了基础管理制度建设。三是建立社保基金监督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研究,完成了“金保工程”基金监管软件的开发,有助于实现对基金管理、运作情况的全程监控,提高监管水平和基金安全程度。今年将完成15个以上省市的安装应用,2011年全面推开。四是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近年来,我们以行政监管为核心,充分发挥社会保障部门的主体作用,充实基金监督队伍,加大专门监督的力度;建立健全经办、管理、服务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发挥人大、政协、工会、企业、公众、媒体、参保人员等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共同维护基金安全;强化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多部门的功能监督,形成完整的监管机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监管政策,提高监管水平,防止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挪用基金等问题发生,切实维护基金安全。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五篇: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5083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5083号提案内容

2012-02-24 案由: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 提案人:卞志良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中央组织部办理 主题词:干部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利农富农政策,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是由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与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变、盼服务”的愿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改革、农业的发展、农民的致富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干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干群鱼水之情的关键。

二是主观上的“政绩观”与“富民”思想不协调。一些农村干部长期事业心差,只图当前政绩,不思富民之策,作风简单粗暴。如当前某些地方借新农村建设所搞的“社区建设”,在缺乏一定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强行拆掉平房盖楼房,把农民“逼上楼房”,使得一些地方的农民群众苦不堪言。

三是官僚主义影响干群关系。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群众上访增多,家族、宗族以及宗教势力有所抬头。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一些基层干部的作风不无关系。一些农村干部“官”不大,架子却不小;能力不大,派头却不小。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征地拆迁等,都是影响整个“三农”工作的大问题。

“农民安,天下稳。”这是我国数千年来的至理名言,也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治国原则之一。为此特提建议如下:

一、把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国家干部培训计划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把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但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尤其是广大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近年来却成了一个空白。从中央到地方,要把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列入统一的计划,并且从组织部门到县乡两级党校都要有专门的班子、专项的资金和专人来抓。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使广大的农村干部整体素质有一个全面的提升。通过教育培训,形成一些基层的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制度,如“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

二、处理好“政绩”与“富民”的关系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谐在民乐,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

三、给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认真解决好当前农民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推进农村改革的关键所在。农村干部必须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知难而进的决心和信心。针对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征地拆迁、计划生育、财务管理等,教育广大干部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及时协调,认真解决,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久拖不决,甚至故意掩盖矛盾和问题。老百姓是天,老百姓也是地,老百姓是天下真正的主人,这一点解决不好,我们的基层工作便失去了准星,长此以往也便失去了我们一切工作的根基。

5083号提案复文 2012-02-24 中共中央组织部

2011年9月22日以中组提字〔2011〕74号文函复:

卞志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干部作风的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中组部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近年来先后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全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等多个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指导各地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各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和中组部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由市(地、州)党委主要负责,重点组织开展轮训和专题培训,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要对新任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任职培训,县(市、区)党委负责日常培训;把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确保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的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培训内容以增强宗旨意识、党风廉政、法律法规、工作方法等为主,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升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二是推动服务群众。以开展乡镇、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驻村入户、结对帮带”活动,推广“农事村办”、“一线工作法”等,组织他们深入农村、服务群众;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引导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加强管理考核。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要求村党支部书记提出任期目标、目标和每年要办的实事,并向党员和群众公开承诺,每年向乡镇党委、本村党员大会述职,并向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通报工作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完善乡镇党委书记考核办法,注重考核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双述双评”制度,由乡镇党委书记定期向基层干部群众和县委进行专项述职,并接受评议。四是规范村级工作。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扩大村级工作的透明度,解决村里工作不民主、不公开、不规范的问题。

总的看,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强的,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整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您所说的干群缺乏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追求政绩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借鉴您的建议,以转变作风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广西“农事村办”工作法等,为乡镇转变工作职能、增强服务功能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引导乡镇干部眼睛向下、改进作风,实行下访询问题、下村解难题,在农村一线为群众服务,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以换届后培训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教育,中组部将举办示范培训班,引导各地分级分批搞好培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加强能力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履职本领,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三是进一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扩大群众参与权、决策权。严格执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肃查处以权谋私、违法违纪行为,建设廉洁奉公的农村干部队伍。

感谢您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源:中国政协网

下载关于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