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球之井 人类饮用水的源泉
地球之井 人类饮用水的源泉
日前,国家质监局发现,在全国桶装水企业当中,有的饮用水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已经作废,但是还是存在生产销售的情况。另外,有数据显示,桶装饮用水企业的合格率仅仅达到一半,桶装饮用水的安全质量问题确实引人担忧。可是,自来水的污染问题以及桶装饮用水的方便使很多企业单位或者市民家庭还是选择桶装的饮用水,因此,专家提醒,选择桶装饮用水应该要选择有品牌质量保证的,在这个环境下,地球之井以源自世界最深湖泊水为品牌保证成功打入中国桶装饮用水市场。
地处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其湖水深度达到-1637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最纯净的湖泊之一。专家研究发现,俄罗斯贝尔加湖的湖泊内存在着大量的端足类生物,这些端足类生物拥有自体净化的功能,能够使湖水长期保持清纯状态,其淡水储备是全球淡水资源的20%。加上,由于贝尔加湖的水体纵深,因此湖水杂质自然沉淀,地球之井的水源正是来自贝尔加湖水深500米最纯净的地方,从源头保证了地球之井饮用水的质量。
贝尔加湖所处的地方是地震高发地区,但是当中多数的地震震级都比较小,而且都发生在水底部位,对地面没有造成影响。而由于水底地震的作用,反而使贝尔加湖不断涌现新的热矿泉,热矿泉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些物质与贝尔加湖湖水结合,从而使提取出来的地球之井饮用水的天然氧气含量达到12mg/L,经检测,地球之井饮用水中所含的各种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指标达到人体所需,含钠量低,碱性低,补充了人体必需的矿物成分,让人们喝水也能够喝出健康与活力。
专家提醒,选择饮用水,要看其色泽、透明度、和有没有沉淀物等杂质。地球之井桶装饮用水通过了国家质量检测,获得QS认证标志,水体呈纯净透明状态,无气泡,所采用的桶以优质PC为原料,桶身均匀,保证水体从提取到生产、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原装进入家庭、单位里面,让人们喝到纯净的贝尔加湖湖泊水,充分补充人体每天所流失的水分以及必须摄入的矿物营养需求。
第二篇:人类生命的源泉(xiexiebang推荐)
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人类生命的源泉-水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成立于1993年,在15年后,世界水日的主题被定为简简单单的一个词-水卫生。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缺乏环卫服务;发展中国家有90%以上的污水实行无处理排放,千万水源污染;全世界每个星期都有4万多人死于与水质低劣和与卫生条件差相关的疾病。
所以,从现在起,减少用水,减少污染,珍爱你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吧!
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健康生活从优质早餐开始
--请你快速改变不重视早餐的不良习惯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是一日三餐中重要的一餐,经过一夜的酣睡,机体储存的营养和能量消耗殆尽,大脑和身体的各器官已难为无米之炊。此时,一顿营养的早餐,犹如雪中送炭,给饥饿的器官提供丰富能量,让人们以充足的活力、良好的状态开始精彩的一天。
第三篇:《地球给人类敲响警钟》
《地球给人类敲响警钟》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简析
资源和环保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关注地球母亲的现状及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增强其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母亲的思想感情;充分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自然法则、热爱大自然、崇尚人文关怀的态度,学会合作、交流,并培养其分析、反省、批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
《地球给人类敲响警钟》。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学生了解当今世界以及我们身边的资源状况,认识到
资源匮乏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知识: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及世界资源现状。
教学重点
了解当今世界以及我们身边的资源状况,认识到资源匮乏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探究性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结合课文内容搜集学生搜集、调查与资源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好准备以恰当的方式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和探究。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
(一)情境导入、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
1、出示课件:(展示了我国地大物博的场面,逐步出现人头攒动的场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汇报(同学们通过画面对比,意识到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太多„„)
2、出示课件:显示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人口数量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试图让学生们了解,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而庞大的人口数量,无疑让我们的资源显得微不足道。
3、以同学们所熟悉的森林资源为例:师:我们的资源已经很少了,但是仍然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肆意地破坏„„
出示幻灯片(——人们砍伐树木的场景)
师:你能想象的出,这样下去将意味着什么吗?
生发表看法
师:今天,沙漠离首都北京不足70千米,如果在北京就能看到沙漠,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成什么样子?
(出示幻灯片:中国地图显示家乡离北京的位置,让同学们进 一步体会到我们生存环境将面临的危机)
4、幻灯片出示一组数据:(让同学们进而了解我国森林资源所面临的困境)
在这里,通过师生的进一步探究,了解我们的有限资源仍然在 遭受着破坏,如果这种破坏肆意下去,人类将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活动
(二)学生探究、了解身边资源利用情况及现状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森林资源的相关情况,那么世界范围内 其他资源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
唤起学生关注全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现状,唤起学生们的忧患意识 师小结:在导致各种资源匮乏的众多原因之中,人类过度地开发和毫无节制的使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那么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的身边,一些资源被利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布置的调查报告
此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也反馈出学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师总结:珍惜资源,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活动
(三)感受交流 了解生物物种的现状
资源的匮乏,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了我们人类的正常生活,同时也让地球上的其他成员——生物物种面临着生存的困境,甚至走向了灭亡„„
那么当你看到这些我们还未谋面的朋友(出示课件:展示部分已灭绝的物种)就已经在地球上消失,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有哪写物种面临灭绝或者已经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
生:交流
教师以旅鸽为例,讲述灭绝的原因
唤起同学们保护生物物种的意识和投身环保的激情
出示幻灯片:文字显示科学预测的一些数据
揭示各种资源的匮乏以及物种的减少灭绝,带给人类的启示……
活动
(四)激情告白 珍惜资源可以从“我”做起
同学们发表对保护资源的一些自己的建议,以及板书自己的环保宣传标语
教师总结:
播放音乐——《地球你好吗》
40分钟我们仅仅是结束了我们的活动可是“ 珍惜资源、关爱生命„„”这一主题将继续延续和提倡下去,相信自己,相信你我,都可以成为这一主题的拥护者和践行者„„别忘了那句经典的公益广告语:只要人人前进一小步,我们的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
第四篇:《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案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案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1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视角来切入课题,主要通过讨论和评价的方式来使问题逐步深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需要教师学生互动进行。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了解劳动的形式和劳动在人类发展中作用。
2、针对劳动题材的绘画作品,能够发掘其中的艺术思想以及作品的表现手法。理解所体现的思想内涵;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3、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对待劳动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劳动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劳动场景给人的感受 课前准备:多媒体器材,演示文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通过屏幕展示几副劳动题材的图片以及绘画作品,讨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态表现出什么样的心情?等等”学生回答:某某劳动的场景。让学生交流片段中劳动的体会和认识。教师总结引入:“劳动是艺术创作经常表现的题材之一。劳动创造世界。”同时导入《清明上河图》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黑板中央写下本课课题,导入本课。
引出劳动与艺术的关系:艺术是在人类的劳动中产生的,劳动为艺术创造提供了主题,艺术作品也通过不同的形式再现劳动场景,赞美劳动人民。
二、发展阶段
1、展示、欣赏作品《弋射收获图》、《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弋射收获图》是东汉时代的画像砖,用一条直线将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反映了两个阶级不同的生活场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注重分析下方收割庄稼的场景,劳动方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表现了魏晋时期劳动人民从事生产劳动的场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为今天了解当时的生活状态提供了宝贵资料,其中《牛耕》一幅作品展示了1700年前劳动工具,代表了当时世最高水平,总结时代艺术特征。
2、欣赏作品《清明上河图》、《在激流中前进》讨论发言:这两件作品各表现了什么样的劳动场景?《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的名作,学生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学生介绍之后总结其历史价值,观察对人物动态的描绘,体会紧张热烈的气氛。
3、屏幕展示作品《捣练图》、《纺织女》、《捣练图》展现了唐代工笔人物画的高超水平,章法疏密有致,人物姿态各异,动静结合,表现了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纺织女》把不同阶层的人物进行对比,表现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深灰现实的不满,通过美术作品走进画家的内心。
小组讨论: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做总结。
4、欣赏作品《播种者》、《北方的九月》、《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粮食》介绍作品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各表现了什么样的劳动场景?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体会一下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
5、思考讨论(小组):
1、人类劳动的意义是什么?
2、怎么理解“劳动创造世界”这句话?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给予肯定、鼓励、启发,把劳动概念引入广阔的人类发展空间来看待,培养正确的思考方式,开拓发散性思维。
四、课堂小结
劳动不但创造了物质世界,还创造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劳动不但是人的生存手段,也是人的生活需要。勉励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不要只讲空话,要付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五、布置作业加拓展:
根据我们的欣赏我们体会到,不同时代的作品表现的劳动题材的 主题是不同的,例如:
1、《夯歌》、《捣练》里面表现的劳动场景我们现在还能不能见到?他们有什么样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呢?
2、《清明上河图》所选的是局部,那么他的全景又是什么样的?
3、《戈射收获图》是汉代的画像砖,那么画像砖是用来干什么的,你还能找到什么样的画像砖或画像石的作品?这些问题我们同学们可以课下查阅相关资料,看谁能把资料搜集的最全面,下节课我们共同来讨论、学习。教学反思:
1、欣赏评述课涉及到的作品较多,处理不好,平铺直叙,就会出现流水账式的教学过程,学生容易失去兴趣,教师也容易搞乱环节,达不到教学目标;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作品展示之后,教师讲解之前,先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接受情况,然后讲解,教师的作用是查缺补漏,合理加深。是学生哥更好发展。
3、几个环节有待改进,比如:在引导环节,以原始生活用品的艺术性来引入劳动和艺术的关系,略显牵强;《清明上河图》难以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劳动的态度。另外还出现过特殊情况,有学生提出,课本上作品表现的全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忽视了脑力劳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恐怕连教材编写者也未曾预料;再一次提醒教师:学生虽小,不可轻视!
第五篇:教学案例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广德县2010—2011学 中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吴斌广德县东亭中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选择了古今中外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本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营造氛围,通过提问、比较、分析、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步入欣赏的情景,通过欣赏过程的不断递进,学到欣赏的方法,并深刻认识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一主题队人类的意义。
二、教案: 课题
劳动
——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授课人
吴斌
学校
东亭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用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中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主题。
教学难点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的不同态度和感情;对劳动创造世界的体会和感受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评述
教具、实验情况
欣赏挂图、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导阶段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请我们欣赏。我们在欣赏过程会认识到“劳动”这一主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作品的欣赏
1、知识点引入
欣赏课本图片,这些图片都反映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劳动)
同学们观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为什么历代艺术家都选择“劳动”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你如何看待劳动?
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则是人类对生活的模拟与表现。从古至今,大量的艺术作品都以劳动为题材,反映了艺术家对劳动的体验与感受,记录了劳动者的艰辛、欢乐和坚强。
艺术作品中的劳动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有什么不同?
总结:艺术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通过选择、加工、并加上艺术家的联想和创造,表达艺术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从而创作出了优秀的艺术作品。
2、欣赏与描述
让我们一起欣赏我国现代画家杜键的油画作品《在激流中前进》。
首先谈谈自己对这些作品的初步感受?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和情节? 大家总结得非常好,这件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收集创作素材。作者以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船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让我们再来一起欣赏前苏联的女画家雅布隆斯卡娅的油画作品《粮食》。
你对这件作品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劳动情节?
学生观察,根据问题学生自由回答: 比较、分析区别
欣赏作品口头描述对作品的感受 学生观察,根据问题学生自由回答: 欣赏作品口头描述对作品的感受
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作者在这幅4米长的画幅中,画家描绘了集体农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堆积如山的麦粒,夏日明亮的阳光,妇女们有节奏的动作,兴奋的笑脸,和那具有强烈民族特点的服饰,共同交织成欢乐的旋律,演绎着劳动的赞歌。作品构图宏伟,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统一,反映了千百万经过战争洗礼的苏联人民战后新的生活。3.分析与研究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观察画面中环境和人物细节(如工具、动作、服饰等)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生活背景吗?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画中描绘的是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光。画卷一共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后段是市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我们课本中的是中段过桥的精彩场面。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课本中的过桥场面。
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大船过桥的紧张场面,吸引了桥上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从这儿可以看出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力。教师总结:《清明上河图》画中人物多达500余人,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令观者看后,回味无穷,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风俗作品。
欣赏作品口头描述对作品的感受 仔细欣赏,小组讨论并发言 仔细观察作品,用语言口头描述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谈谈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弋射收获画像砖》。《弋射收获画像砖》是东汉时期的作品,我们知道东汉时农耕和射猎仍是较为普遍的生产方式。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砖石结构的墓室,多在四川省的东汉墓中发现。画面分上下两个场景,上部弋射图,右为莲池,池内浮着莲叶,莲蓬结实饱满,水中有鱼鸭遨游,空中有大雁飞行,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部为收获图,一人挑担提篮,三人俯身割草,整个画面,简洁分明,但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将不同的空间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所表现的劳动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虽然作者没有注意到透视空间
造型中的重要性,但是通过留白,使同样大小的收获者与弋射者拉开了空间距离,同时使画面有了纵深感。人物形象概括,姿态优美,其间人物顾盼呼应,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和谐感。
欣赏作品口头描述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并口头描述。
三、小组合作,思考与讨论
1.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2.你能不能揣测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的主题?如果是你,将如何表现?(以上两个问题大家在小组讨论后将总结写在作业本上)
每组任意选择一幅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对两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谈感受。
在观察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作品的历史背景。
四、课后拓展。
1.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认识?
2.你对“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有什么体会和看法?(在作业本上写下你的认识和看法,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针对问题谈对劳动的认识。
检验对本课前面所讲知识把握,对劳动价值观的认识。
总结: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认真观察,勤于表现,用我们的双手描绘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在激流中前进》杜健 《粮食》雅布隆斯卡娅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弋射收获画像砖》
三、点评:
1、本节课基本上能达到三维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2、师生互动与小组竞赛的方式能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想像力,但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3、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