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初探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初探2618 ――以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为例 刘文通
(滨州职业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和必然性,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以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为例,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这些特殊情况提出了管理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少数民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滨州职业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始终将其摆在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战略高度,坚持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从思想、生活、情感、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努力把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是当前全体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重要任务之一。
滨州职业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校生17000余人,有9种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医疗学院目前有在校学生622人,其少数民族学生来自我国的8个民族,分别是藏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土家族等。其中,藏族学生151人,蒙古族学生26人,占在校学生的28%。
一、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分析
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是促进与改进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方法、拓展教育管理途径、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一)主要来自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宗教信仰特点鲜明
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地理历史条件赋予了少数民族学生不同的母语、饮食习惯、禁忌、礼仪等。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已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并虔诚地信仰各自民族宗教信仰,如来自青海的藏族学生大多信仰藏传佛教,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各具有当地风俗特点的整套生活礼仪习惯。例如:藏族学生不吃驴肉及鱼等,而维吾尔族学生则不吃大肉,极爱清洁等。
(二)少数民族学生多才多艺
在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有不少民族都以热情奔放、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特别是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尤为突出。在青海玉树有句谚语:“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能歌善舞是玉树人最引以为骄傲的民族特点之一,特别是玉树的康巴藏族舞蹈,被称作“中国第一民间舞”。新疆与内蒙古素有“歌舞之乡”之称,到新疆、内蒙古旅游,常常看见兄弟民族载歌载舞的场面。不管是在节日喜庆的广场、街心,在田间、牧野的休憩处所,在普通人家的葡萄架下,还是在辽阔的草原上,只要琴声一响,手鼓一敲,在场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不约而同地翩翩起舞。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大多能歌善舞,多才多艺。
(三)文化课基础薄弱
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属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该地区基本上属于经济欠发展的民族地区,教育总体水平落后,学生综合素质低于东部较发达地区学生总体水平。在当地能接受较系统的基础教育经历,但民族学生虽能熟练地运用汉语,但大多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汉语基础较差,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与东部学生相差较大,基本上是享受了民族政策及国家政策而进入大学学习,文化课基础薄弱,在学习中存在困难,成绩不理想。
二、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建议
(一)加强组织管理,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必然要素。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将其摆在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战略高度。滨州职业学院为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真正体现学院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实行了《滨州职业学院副科级以上干部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制度》,让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把联系少数民族学生作为一项严肃光荣的政治任务加以对待。要明确工作职责,全面深入学生宿舍、班级,全面了解其家庭、学习情况、生活习惯、个人爱好等。每周与所联系学生开展一次谈心活动,每月对所联系学生情况进行总结,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照顾,在学习上加以指导。滨州职业学院努力在全院营造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氛围,全体教职工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滨州职业学院大家庭的温暖。
(二)把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少数民族学生作为高校特殊的学生群体,与其他学生相比,有独特的民族心理特点,学校要在各方面积极引导、帮助,让他们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心理辅导与干预,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加强对学习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帮扶机制建设。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实际,所在学院要给与特别的关心和帮助,要因人施教,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要积极发挥党员、学生骨干的作用,结成互帮互助小组,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成绩;要在助学贷款、勤工俭学、资助等方面适当给予倾斜。
除了按照学校相关政策予以适当照顾外,同时要正确教育与引导少数民族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对本民族、家乡的责任感,树立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信心。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们毕业后回到民族地区工作,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通过校园活动,丰富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生活
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特点,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注重少数民族重大传统节日的活动组织。例如: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藏族的藏历新年等节日,学校要细致、周到地策划相应的活动,一方面是促进全校学生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另一方面把各民族学生融合在一起,增强文化交流和深入了解,加深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使广大学生在轻松的文体活动中树立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大家庭思想。2012年滨州市民族团结月、滨州职业学院校庆、滨州职业学院各大型晚会中热情奔放的藏族锅庄舞、悠扬高亢的哈萨克族的冬不拉为晚会增添了精彩。那明快的节奏,轻盈的旋律,清脆悦耳的琴声,热烈奔放的情绪,常常会使你心荡神驰,情不自禁地投足于他们的行列,学着他们边唱边跳,饱赏这歌舞之乡的乐趣。
(四)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培养德才兼备、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素质优良的少数民族干部,是高校的一项崇高使命。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造就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选拔与培养一支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队伍是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学生会干部中应占有一定的比例,要选拔在学生中有威信、有影响力的学生担任干部,并创造机会让他们锻炼。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最好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选拔,选拔后要定期组织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培训、业务技能和管理方法的培训,还要加强民族政策理论、民族团结观念的学习指导。
(五)使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主题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将少数民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学院的各项活动;加强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团员的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向团组织、党组织靠拢。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的青海玉树藏族学生在校第一学年,共有4名学生参加学院党校学习,还有多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及入团申请书,2012年“五·四”青年节活动期间,有50名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青团。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奋斗目标更加高远。参考文献:
[1]赵丽梅.对普通高普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7):103-104.[2]马学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管理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49-50.作者简介:刘文通(1979-),男,山东博兴人,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
第二篇: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
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
作者:智赢论文网 日期:2016-9-20 9:54:26 点击:0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十分关心和重视少T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中央,国务院还特别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特别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研究事业。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的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是实现全体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不仅关系到新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能直接影响到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乃至全国的长治久安。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计划的推进,南疆地区少数民族之中上大学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但由于成长环境、家庭因素、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思想观点比较薄弱,心理素质较低,爱国主义觉悟不是很高,积极性很低,责任性不强。南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是新疆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教育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得效果与新疆的社会稳定,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紧密联系,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期需求。
2 教育和管理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证。
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就是要从学习历史开始,特别是要学习新疆的地方史,新疆的近代史和新疆的现代史,使少数民族学生深刻了解到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让大学生感觉到维护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对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其次,学校教育要用少数民族的杰出爱国人士,民族团结模范等的典型事迹材料来感动他们,教育他们。
2.2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每逢新学期,南疆高等院校要对所有学生,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新生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并要规律性的组织党的民族政策学习活动,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清思想,辨清是非,提高政治觉悟,以此让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其次,学校要安排专题讲座和先进事迹报告会,并利用红色网站和影视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让少数民族学生从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中受启发,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入党积极性。
2.3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少数民族学生的素质不但关系到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荣辱兴衰。南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是来自南疆四地州的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很困难,父母大都是小学文化水平,甚至没有上过学。他们因经济压力和封建家庭教育方式、语言障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视野相对狭窄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学校还因民族风俗,饮食习惯,对国内外重大民族事件的态度等问题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学校要以多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能力,加强汉语学习等方式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教育计划,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民族意识,减少他们民族意识中的消极因素。学校还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举办各种欢度民族节日活动,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使他们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家。
2.4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在南疆校园里开展的各类活动中很少遇见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少数民族学生占的比例比汉族学生多,但是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活动的比例很少,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所以,高校要查出根本原因并调动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
2.5 坚决抵制宗教向学校的渗透:在我国,学校是传播现代化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更不允许学生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南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70%以上的来自于农村,而且农村的宗教气氛比较浓,不管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他们从小就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当前,分裂分子利用宗教,一步步将黑手伸向我们社会主义学校和纯真可爱的青少年学生,妄图达到其与我长期抗衡的目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坚决抵制宗教向学校渗透。
2.6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高校使各族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使各族学生树立起民族团结意识,增进对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认同和了解,增强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是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民族团结教育在南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南疆地区高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在正视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处理事件要根据公平原则,管理少数民族学生政策不能脱离管理学生大群制度。同时要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合理要求,并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不合理要求进行耐心得教导和化解。
3 结语
做好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造就爱国爱民,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文化的少数民族干部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学校在教育和管理中做到严肃认真的处理批评违反纪律的人和事,及时的表彰和肯定好人好事,使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精神,加强民族团结,要求学生宽以待人,反对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才能使少数民族学生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并成为维护边疆稳定,爱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5
[2] 斯日古楞,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3-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三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宋琳奇1 张琳2田晓曦3
摘要: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适应性差等的特点,结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组织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建设意见。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教育管理
1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1.1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由于偏远地区的经济落后,教育条件较差,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的学习基础较内地学生而言比较薄弱,自助学习能力较差,同时由于语言的差异,使得他们的听课效果也十分不佳,因此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困难。
1.2民族信仰强烈,存在小群体性
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因此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高校中的汉族学生有着信仰、文化的区别较难融合,因此他们同一个民族的学生在学校中就会形成特殊的小团体,如果不妥善管理这些小团体,就严重影响到民族之前差异的融合,不利于校园的安定团结。
1.3融入适应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弱
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后,生活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饮食、作息习惯差异较大,使他们融入宿舍、班级的集体生活形成一定障碍;同时,他们的汉语应用能力普遍较差,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不畅;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导致学习成绩不不理想,以上的诸多因素都导致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内地大学生活不理想,他们的心理承受内力较弱,不少学生会不自觉地滋生出自卑、嫉妒、逃避、倦怠、不满甚至抵触情绪。
2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内地高校生活 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难以融入内地高校生活,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长更加给校园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提高自身汉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加快融入内地高校学生群体的脚步。
2.2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及兴趣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汉语应用能力较差,因此进入内地高校后明显感到学习吃力,进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而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将社团活动及社团成员的合作相处作为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及兴趣的有效途径,使其在活动中展现自身的优点,在合作中体会友情的可贵,进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与进步。
2.3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强烈,再加之国际大环境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产生偏颇,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成长发展,更会形成不稳定因素对学校及社会造成影响。
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利用他们的小群体性,将其聚集在学生社团中去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维系校园和社会的稳定。
3高数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数量不足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情况的敏感性,许多高校为了避免出现学生借社团名义聚集举行不合理的活动,危害到校园及社会的安全稳定,不支持成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或者十分限制其数量,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建设受到阻碍。
3.2管理不严格
许多高校虽然支持建设少数民族学生社团,但是并没有配备具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经验的指导教师,社团基本上由负责学生进行活动安排,管理不严格也没有系统性,这样就容易使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在高校中形成不稳定因素,失去它原有的建设目的。
3.3活动质量不理想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因此其社团活动的开展务必要考虑到民族特色、民族交流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多方面,这样必须由具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经验并认真研究思想教育的老师进行活动的策划及严格把关,而许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活动多由社团成员商定而成,多以娱乐性为主,活动质量十分不理想,达不到社团建立的初衷。
4高数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建设研究 4.1指导教师的选用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及不稳定性,建立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团必须对指导教师进行严格筛选。该类社团的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热情,更需要具有管理少数民族学生的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从而培养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
4.2社团成员的筛选
学生社团活动的开放性及宣传影响要求每一个社团成员要有健康积极的态度,对社团集体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要保证有优秀的内地学生加入到社团中,引领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活动。因此在筛选社团成员时,一定要严格考虑成员的思想状况,保证社团发展的健康及稳定性。
4.3社团活动的开展
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承担着加快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内地高校生活、提高其学习能力以及思想教育等重要作用,因此社团活动的开展要具有针对性的正能量促进作用,比如民族交流活动、内地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互教语言等活动,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收获汉语应用能力的学习更加收获其他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内地学生的珍贵友情,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
4.4社团成员的考核 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社团是为了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形成健康的思想品质,因此对社团成员的考核不仅要对活动开展的准备、组织等工作进行考核,更要对社团成员的学习成绩以及思想品质进行考核,给予综合性的评价。
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甚至关系到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因此内地高校的少数民族工作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学生社团,使少数民族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为社会,为家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莹.试论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建设的必要性[J].学校管理,2013(02);
2.张亚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功能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4); 3.张海清.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以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高教论坛,2009(06)
第四篇:少数民族管理材料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内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2011年9月内地高校在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已达到3万余人,涉及内地300多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不断出现。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内地部分高校要求新疆派少数民族干部驻校帮助管理少数民族学生,共同研究解决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2007年教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长远,审时度势,做出了向内地高校选派管理干部的决定。这是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协作计划顺利实施和不断扩大规模的迫切需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办学精神,配合内地学校做好新疆学生培养工作,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做法得到了内地高校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遍欢迎,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07年9月至今,新疆各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已经选拔思想政治水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学识水平、身体素质等各方面表现优秀的237名(已连续选派了三批)干部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比较集中的90多所内地高校学生工作部工作。2011年9月内地高校正在工作的新疆管理干部98名,这些干部对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积极推进少数民族高校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我们对内地部分高校进行了走访和调研,通过跟内地部分高校学生工作部、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相关人员、辅导员、少数民族管理干部、新疆内地学生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个别访谈、查资料、实地察看、跟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学业、心理素质、家庭、在校生活、就业等情况,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措施。根据这些调研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对今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特点和表现 1.思想政治方面的特点和表现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做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遵守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各项政策,能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并能够做到思想和心态积极、健康、追求上进。在少数民族学生当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比例较大,很多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较为优秀的学生在校期间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高等院校当中,学生党员已经超过340万人,一百名大学生当中就有14名党员,而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人数更是有了明显的增长。近年,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人数均超过全国发展党员人数的38%,2010年达到了40.2%,大学生党员已经成为我们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中南民大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达到60%,2011年1-4月,该校发展学生党员750人,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占54.8%。该校每年发展学生党员2000名左右,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占53%左右。北方民族大学2006-2009年上半年,共发展学生党员362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党员1339,占学生党员总数的37%。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少数民族本科生中党员比例为17.5%。中南大学2007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党员比例达到34.5%,高出其他毕业生党员比例11.6%。201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全体学生的7%,党员比例占10%。
大部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跟汉族学生关系融洽,能够服从组织领导;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有时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比较固执。由于受传统文化、宗教习俗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以及语言交际的限制,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当中,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广泛地与各民族学生交流,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校园交际圈中,交际的范围相对狭小,人际交往关系欠和谐。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国家、地方资助,部分学生中逐渐形成了对国家资助的等、靠、要思想,依赖性较强。
2.学业方面的特点和表现
大部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方面能克服困难,努力钻研,在各项考核中表现良好。由于地域差异,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有较大差距,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十分刻苦,经常向老师请教,向内地学生学习,但仍难在短时间内赶上内地学生。新疆学生特别是来自贫困、偏远地区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专业课、外语有实际困难,但他们的学习态度普遍很认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专业学习上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个别学生因经常考试不及格,造成了留级,有的甚至已做退学处理。内地部分高校在学习方面过分照顾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部分学生产生了懒惰心理。内地大部分高校对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各门课有专门制定的及格分数线,如北京外国语大学45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0分,中国农业大学45分,北京交通大学36分,北京科技大学36分,中山大学40分,部分高校对部分专业和部分课程制定单独分数线,如南京师范大学理科生50分,英语成绩50分。
3.心理素质方面的特点和表现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心理状态良好、健康,性格开朗,积极向上,与人为善,民族情感深厚,能积极参加学校和院系的各项活动,心理上没有出现过大的问题。由于宗教文化因素的作用,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自杀事件相对较少。但是个别少数民族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好和与宿友关系处理不好,压力较大,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4.家庭经济状况和在校生活情况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一部分南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处于刚满足温饱水平。根据贷款学生构成比例分析,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比例较高。相当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有困难,在校生活较为简朴,他们大部分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缴纳学费,他们中的多数学生在校生活节俭,消费水平较低,在生活上拮据,是内地高校重点关心的对象。在生活上,学校也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为了让他们安心学习,对于他们的生活学校提出了“不但要让他们吃得饱,还要让他们过得好”的要求,在发放各种资助,如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减免学费上优先考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最多的一年可以获得资助款(除贷款以外)10000元,最少的也可以获得2000元。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深圳大学等内地高校每年对每一个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发放各项资助平均每人4000元以上(不包括各种奖学金)。
5.毕业生就业方面 由于基础教育存在明显的差距,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分数线被高校录取,而高校也只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学业考核,同时按照不同的标准促进民族学生的毕业工作。但是少数民族学生毕业之后,却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的。就业市场是无情的,只能按照一个标准来衡量、评价、招聘、录用求职者。因此导致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就业非常困难,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中的多数学生不得不返回新疆参加公务员、特设岗位教师等各类考试,导致新疆地区就业市场出现过度饱和局面。总体上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创业和就业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
二、内地高校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内地高校一直大力支持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在教育和培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新颖,措施到位,创造各种条件全方位地努力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已形成了成熟的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机制,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是高校普遍设有学生工作部,学生管理高标准、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学生管理制度和规定,并严格执行,实行班主任、辅导员双重管理的体制。
二是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切实保障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各项平等权利。在日常的教育、管理、资助、就业等工作中,各高校自觉贯彻落实民族平等政策,通过探索、创新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保障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各项权益,而且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有效防止了影响民族团结的事件发生,积极维护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三是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关系到未来的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必须通过思想工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掌握国家民族政策和党的政治理论,邀请有关专家作关于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等方面的报告。与此同时,学生工作部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阵地作用,加强对少数民族同学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培养,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团学组织、班级、社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在学习上,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基础较薄弱的情况,各校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认真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压力大的情况,各高校在对学生个体分析和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有效、科学的解决办法。如为使少数民族学生安心学习,根据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课薄弱的情况,学校发挥年轻教师和优秀学生的作用,开展学习帮扶活动,对学习成绩差、补考、留级的学生专门开设少数民族学生重修班等等。
五是在生活上,关心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风俗习惯。内地高校普遍采取措施改善民族餐厅的餐饮条件,学习上帮助民族学生,情感上接近他们,发展上支持他们。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流,使大家在活动中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同时采取了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各项措施,妥善解决好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各校在制定各项帮困政策时,首先考虑向少数民族学生倾斜。如学费减免时,优先照顾少数民族学生;将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优先安排给少数民族学生;承担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的路费。与此同时,各校每年都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节日慰问活动,给他们的活动给予服务、管理、经费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如每年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传统节日——诺鲁孜节、古尔邦节、肉孜节等,学校有关领导都出席少数民族学生的节假日晚会,与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共度佳节。在少数民族节日之际,学校每年都为少数民族学生发放免费节日餐券,发放节日补助,使他们感受到国家以及学校的温暖。
六是在心理咨询方面,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特点,把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来抓。(1)开展心理普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少数民族班学生建立了单独的心理档案;(2)开设心理讲座,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文化氛围、校园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3)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
七是重视做好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奖助项目的评定工作。在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设置和评定过程中,各校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参评权利。部分高校为了鼓励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德、智、体全面发展,已专门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设立“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设立“民考民”、“民考汉”、“新疆内地班”学生奖学金,北京外国语大学设立“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同时,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怀,让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内地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积极做好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新疆少数民族特殊困难学生专项补助是学校涉及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最多,金额比较大的一项资助项目。内地高校每年都严格按照少数民族学生专项补助评定的有关通知要求,从专项补助的申请、评定、公示、发放等环节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内地高校还设有临时困难补助资助项目,对于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患重病等原因引起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本人生活出现临时困难者,学校将给予临时困难补助。此项目常年畅通,与学校其他资助项目形成一个体系,互相补充,共同保障了少数民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健康成长、成才。
八是增进各民族学生的友谊,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校园氛围。为丰富少数民族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增进各民族学生的友谊,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同文化的培养,内地高校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并逐步形成一些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学校各类文体比赛和文艺演出中,活跃着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影。比如,少数民族学生联合开展“天山杯”“沙漠杯”足球赛,举办一年一度的“诺鲁孜节”“古尔邦节”文艺晚会、少数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等。少数民族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积极主动,组织举办民族服饰知多少图片展、民族文化图片展等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展现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之间以及与汉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学生们对新疆少数民族的了解,增进了民族感情,促进了民族团结。
九是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地域、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将来的就业方向,开办专门的就业讲座,并按照民族地区的特点来培养人才。
十是定期召开院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个别谈话,及时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经常找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谈心聊天,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三、对进一步做好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建议 1.掌握特点,科学选择教育途径和方法
大多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来内地学习都要面临两个转变:闭塞环境向开放环境的转变和单一民族独处状态向多民族聚居状态的转变。这两个转变会对他们的思想造成一定冲击:他们在思想上有努力改变家乡落后状况的良好愿望,在行动上体现为十分刻苦地努力学习,但客观上面临着实际的困难,学习上短时间内难以赶上内地学生,造成他们缺乏信心的后果;渴望尊重,但是又有自卑感等。掌握和理解以上的两个特点,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民族学生个性及成因,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学生个性,准确掌握其思想脉搏,科学选择教育途径和方法。
2.继续关心、关怀少数民族学生
今后应该继续加强对于家庭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对于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督促,加强背景了解,密切与学生家乡党政机关的联系;切实照顾到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状况和饮食习惯,力所能及地增加一些专项补贴和特色餐厅;建立切实有效的少数民族学生关怀机制,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及时疏导心理不稳定因素。避免因此引发突发情况。
3.要确保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奖、贷、助、补、减”等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目前,内地大部分高校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新疆少数民族贫困生普遍感受到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但是少数高校还是不太重视少数民族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也没有对少数民族学生宣传好资助政策,相当数量偏远地区来的少数民族贫困生还不知道贫困生资助相关政策。有的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特别是预科生未取得目标高校学籍,无缘享受目标高校的助学类奖学金。
第五篇:研究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
研究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是影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的杠杆,也是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等问题的关键点。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落实少数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构建科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奖励;处分
高校学籍管理是学生由人学到毕业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的行为规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资格和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的认定,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家稳定、民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在资金投人、招生、毕业分配等方面采取特殊举措和倾斜政策,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各类专门人术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学习基础、风俗习惯、经济状况、语言文化、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有特殊性、复杂性,特别是学习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学籍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前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构建适应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模式,提高培养质量,是当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核心点。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突出
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水平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整体适应得分低于汉族学生,特别是在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学习中难以获得与汉族学生同样的学业成绩。这不仅表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往往需要通过进人民族预科班学习一年左右,才能进人本科教育,而且表现在少数民族学生在选优的评价中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重点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学生要通过课程考核已经很困难,更不要说在各项评优评先中有所成绩
孔很多学校在学生的人党、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都对学业成绩有一定的要求,都会加剧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孤独与各方面的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学习困难还将直接导致少数民族学生面临学籍异动、毕业及学位授予等问题。
2.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缺少政策指导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民[2005] 5号)对预科班和民族班学生管理做出了专门规定,对通过预科学习后和直接进人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原国家教委办公丘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内地高等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及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2年11月30日)规定,“新疆等民族学生的学籍,按国家教委公布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但对留级、降级、退学处理的学生,其不及格课程可在原规定的基础上多给一次补考机会”。除此之外,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他具体的问题,并未做出统一的规定,学校层面缺少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指导性政策。
3.优惠政策面临质疑
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高校采取一些优惠政策,比如,降低课程考核成绩合格标准,降低毕业学分要求等。但是,实行这些优惠政策,面临很大的问题:第一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有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基础与汉族无区别,而有的汉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到的教育与少数民族一样,实行优惠政策,对这样的学生是否公平?另外,同为少数民族学生,假如说对40分以上的不及格课程都认可为60分,那么就无法很好地评价他们学习的质量,在造成一定程度不公平的同时,也难以进行有效地激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是与培养质量的矛盾。这些优惠政策是否与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层次高、高质量人才的目标违背?能否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质量?第三是与严格管理之间的矛盾。基于优惠政策,一些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往往会放松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无形中会助长少数民族学生等、靠、要的思想。
二、构建少数民族学籍管理模式的实践
1.以高质量为目标
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多在自己家乡工作,将是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科研、教学、管理、经营及技术人才的重要人力资源,对本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以高质量为最终目标。努力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培养民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们具备为民族地区奉献自己才华的崇高信念,具备为本民族地区发展贡献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激发动机为切入点
研究表明,各民族学生之间学业成绩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程度,少数民族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对教育有不同的态度与理解方式,因此他们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学习压力面前,一般会产生两种情况,一部分学生为了缩小差距,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学习。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差距太大,就消极放弃。因此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通过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管理人员的教育,任课教师的课堂引导,优秀学生一帮一助学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消除闭塞自卑心理,强化竞争意识,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地区发展而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以课程学习为突破口
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各个专业具体情况,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基础,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合理组织教学运行。一是单独编班授课。对英语、数学、化学等难度较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单独开课,对没有单独开设的课程,要求各个学院为少数民族学生配备老师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进行专门的辅导,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紧密结合,保证他们学有所得,巩固基础,完善知识结构。
4.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1)学籍管理制度化。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少数民族学籍管理办法。①注册管理,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偏远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困难,难以按时交费注册,因此,学校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通过奖、助、贷等多种形式,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生活问题和学籍注册管理。②学籍异动处理。对其补考、重修次数不加限制,不进行留级、退学处理,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学习条件。③毕业管理。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完全学分制,在规定学制年限未达到毕业要求,可延长学习年限,直至修满毕业要求学执。
(2)健立激励机制。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评优中一直处于弱势,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对少数民族的学习成绩奖励、助学金评等都单独设定标准、分配比例,在学习成绩奖励上,对同年级学期GPA排名前20%的学生进行奖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2003级至2006级,课程不及格率呈下降的趋势。说明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努力程度都在逐步提高,学习动机水平有所提高。
5.以严格管理为基础
把“特殊照顾”与严格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少数民族学生早日成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需要采取特殊的政策和不同的方法,但不等于少数民族学生享有特殊的权利,不能在“特殊”的借
口下放松对他们的管理,更不能因为其身份的特殊,而对其违纪现象不予批评。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对于违章违纪的学生要严厉批评,严肃处理,从政治、思想、道德上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观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