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创新性教学策略论文

时间:2019-05-15 10:5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创新性教学策略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创新性教学策略论文》。

第一篇: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创新性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人文性和审美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素养。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在提高教师素质综合性基础上,通过教材处理注重灵活性、教学模式注重新颖性、考核方式讲究实效性等创新性教学策略,把大学语文纳入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体系中。

关键词:预科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学

“大学语文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母语经典及代表性优秀作品的研读,进一步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人文修养的提升,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健康。”[1]笔者任教预科多年,发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多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写作能力较弱。那么如何提高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效果?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笔者认为对于承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课程,其教育目标是在人文性和审美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环节诸多方面的探索,使其真正起到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一、教材处理注重灵活性

近年来,从事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对预科教育的研究大都是对教材的研究和探讨,教材的适用性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其中对预科大学语文教材的探讨大多停留在教材的编写问题,更鲜有人关注对教材灵活处理的问题,再完美的教材都有待“完善”的地方,大学语文教材亦如此。目标院校的性质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兴趣、需求不同,这必然导致对教材的需要、要求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还要有充分驾驭教材的能力,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1、层次性。不同水平的学生尽管使用同一种教材,但对文本的解读水平有不同层次。因此同样的教学内容,对文理科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在周课时数量、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适当调整,对语文素质偏低的预科生,可依情况适当降低教学目标和难度,适当增加周课时量,因材施教,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2、整合性。所谓整合性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整合教材内容。预科教学时间有限,仅有一年或两年的教学时间,因此,必须结合学生和教学时数实际情况,依托教材,有理有据地、科学地对文本进行整合。人教版大学语文教材(上下册)依时间顺序,以体裁为板块设置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至少是5篇以上选文,因此进行整合很有必要性。

3、现实性。现实性指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设置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解读文本就应着眼现实,要认识到目标院校不同,学生层次不同的实际,大学语文的教学对象都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适宜的目标,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大纲。

二、教学模式讲究新颖性

教学模式既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际中,使教学理论具体化。笔者认为,综合、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效率就是教学模式的新颖性。

1、巴特勒学习模式的运用。该模式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在此笔者对“设置情境”的类别进行阐述: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其作用是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激情。二是创设故事情境。研究表明饶有趣味的故事能引领学生进入新课。三是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景能使知识形象生动化、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达到身入其境的效果。四是设置游戏情境。在游戏中传授知识,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实践不仅仅是操作,而是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思考问题、制订计划、查找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理论探讨、撰写文章等等,都是实践。”[2]P82基于此,笔者认为对“巩固、拓展与迁移”环节可以这样设计:资料搜集———文字阐释———问题讨论———热点争鸣—思想共鸣等。教授《棋王》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何为英雄?当代社会中平凡人能否成为英雄?结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争鸣:人可否一味追逐功名?怎样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这些实践活动都是人文素质的培养过程。

2、现象分析模式的运用。现象分析模式属于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其基本教学步骤是,出示现象→解释现象→结果分析→方法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本质。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进行解释说明。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3、传递──接受式的运用。该模式的目标之一为传授系统知识;二为培养基本技能。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为此,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这种模式,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技巧,使学生主动接受、乐于接受。综上所述,笔者的理念是直击现实,结合教学实际,有效地采用多样教学模式,以求优化教学效果。

三、教师素质的综合性

首先,作为一名预科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较渊博的知识。与中文专业重在某一领域做深广研究的专业课程不同,预科大学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如下几点:知识维度上涉及古今中外;知识内容涉及文学作品、语言文化,此外教师还得具备丰富的文史哲知识和高规格人生素养。这样,教师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尽可能地学有所专,学而多专。其次,较高的语言艺术水平也是预科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因为教师良好的语言艺术能优化课堂效率。良好的语言艺术包括:语言的创新、语言的活力、语言的魅力等,因此教师应用精彩的教学语言艺术来熏陶学生,最终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能力。最后、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情感也是预科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教师对生活、生命、人生、艺术和工作要充满激情,并通过传递这种激情来感染学生,这才是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久远的。

四、预科大学语文的考核方式要注重实效性

考核的形式应在坚持全面客观的原则上,紧扣教学大纲,采用多种考试和评价方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不断加大考核方式的改革力度。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Z].教育部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

[2]岳德虎.反思与重构———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J].文山学院学报,2013,(2).

第二篇:关于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的思考

关于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的思考

摘要:在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不是整齐划

一、简单机械,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法。而最适合于千差万别资质的学生的教学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人的资质才能被充分催化而得以发展,才能使那些“大智若愚”的先天资质被掩盖的学生顺利成材。本文将主要探讨关于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文;影响因素;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364-01

虽然现在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来传递知识和重点,但是使用各种教具来完成各式活动的同时,却很少会有空余的时间来进行字、词、句、归纳大意等训练和指导。此情形会让学生只有理解表象的涵义,形成空有广度而深度不足[1]。

1.当前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汉语文是一种范围广泛的学习,且需综合听、说、读、写的能力。汉语文的能力对少数民族生是非常重要的,少数民族时期应该培养汉语文能力,需要让学生拥有解读、逻辑推理、思考和写作的能力,因为它能让学生自在操作语言的能力。过去的课堂上,看见的是讲述教学,"教师讲,学生听,造成学生对汉语文的兴趣大大减低,测验方式局限于分数,让学生在生活上不能综合应用所学到的汉语文能力[2]。因此教学方式如果能与生活经验连结、游戏化教学、结合资讯科技并统整课程,应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应用于生活上。

1.1 传播媒体的不当示范。媒体虽然提供多元信息的管道,但是现今的媒体为了收视率,多以最直接、快速、追求吸引人的耸动标题与娱乐新闻来播放,因此让汉语文的学习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发音不正确、成语的滥用与误用、跳跃思考、粗俗或不礼貌等,都会造成观看电视的学生,有不良的影响[3]。

1.2 考试效应。国内汉语文测验方式,一直是以纸笔的方式为主。因此教师与学生为了应付考?,反而让教学过于重视读与写,而忽视听与说的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自然会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此情形容易产生僵化的情况,学生的汉语文素养非但没有提升,甚至连汉语文的学习兴趣也被抹煞了。

1.3 以教师为主。受限于教学上的种种压力,例如教学进度、时数或学生的学习成效等,为了让教师能在时限内完成课程进度,因此都采用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偏向于学生听,教师讲,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器,学习成了知识的堆积,造成学生在进行思考和表达能力时不能充份表现出来,甚至是大幅的下降。

1.4 学生汉语文热忱减少。学生在汉语文学习上,应为增强自我听、说、读、写的能力,让思想和人格能受到汉语文的陶冶。但是从过去到现在的考?制度,让教师渐渐模糊汉语文学习的焦点,大部份的学生只是以升学为目的来学习汉语文,往往会成为填鸭式学习。只注重如何让知识快速填入脑中,使学习的效果仅停留在字音意的理解上。

2.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实践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汉语文时,能快乐、自主并感受不到压力情况下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挑选汉语文教材时不能选择太困难、有深度、份量多的教材,这种情形让文言文、过去的历史和文学背景的故事被现代的教材所取代。变成学生只是在练习语言和文字,缺少了传统文化的素养,人文气息也相对的缺乏。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受教育者在人格方面、智力方面、认知方式方面和性格类型方面,都存在差异。[4]。教育者不能跟自然作对,人为的力量不可能也没必要去消灭差异。

制定教学大纲时,应当考虑到,有些学生就是不善言辞,有些学生写毛笔字就是难以入门,有些学生不想长大写小说……大纲可以开列供选择的目标,比如写毛笔字、演讲、写诗歌、出墙报等,以保证全体学生有差异地发展。编写教材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早慧的,也有大器晚成的;有喜文的,也有喜理的;有一点就通的,也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所以,课文的数量和内容应当给学生留下各自发展的空间,提供可以选择的训练材料[4]。教学要点应适当再现,使后来者能够赶上。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掌握。现在已经有老师尝试适应差异的复式教学,让大部分学生跟老师学习,小部分学生自己学习;全班学生做练习时给部分学生开小灶;分组对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再集中;大家自读,部分学生在教室一角讨论,然后做重点发言;全班进行第一课,几个同学开始准备第二课,甚至第三课、第十课……实验证明,中学生不但乐于这么做,而且也能这么做,关键是老师要组织好。

在课堂活动中如能提供给学生自动自发和充满兴趣的情境,并藉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学生能随时随地的收集资料,学习的目的接近生活上的经验,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学生能否产生兴趣并产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教学者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活动内容要配合学生的程度,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亲自动手,藉由体会经验,来获得跟生活有关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做中学。教育即为生长、发展与生活。为了能因应社会环境,所以需要透过教育,在经由学习后产生,这便是生活的历程,透过生活历程使经验能融会贯通,刺激想象力,使想象力丰富。

所谓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审美实践的基础上,在哲学、政治、伦理等思想观点的制约和影响下,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审美情感、认识与能力的总和,它具体包括了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要求、审美理想以及审美感受等多方面的内容。人的审美意识是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它对审美对象的客观美来说,是第二性的。但是,审美意识又总是能动地反作用于审美客体,从而对美进行丰富和再创造。文学美正是作家的这种能动的反作用而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识的这种能动的反作用,又是通过人的审美心理和形象思维来实现的。审美心理和形象思维,是审美意识能动性的实在性因素。而审美意识又规定着审美心理和形象思维的目的和方向,对审美心理和形象思维起着重要的指导、制约和调节的作用。

2.1 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过程中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关系,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些积极意义无疑应当继承下来。

参考文献:

[1] 王昌.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质量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27-128.[2] 陈国瑞.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4,12:103.[3] 左莉.提升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J].汉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8:19-20.[4] 韩丽娜.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4,23:121.

第三篇:创新性的数学教学课堂

创新性的数学教学课堂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出营造情境——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况下,怎样使得拉出的线框每个角都是直角,为什么?华东师大出版社的课改教材七年级(下)6.3节时,可设疑“为了装饰墙报,准备用长80分米的彩条围一个长方形,但好的作品太多,怎样围才能张贴出更多的作品呢?”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如例:完成下列计算:1+3=?

1+3+5=?

1+3+5+7=?

1+3+5+7+9=?

┅ ┅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那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课程改革以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四篇:名校必备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

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民族预科教育是促进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之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区各高校举办民族预科教育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培养了大批科技、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少数民族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施“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使其适应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少数民族地区各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从少数民族学生中招生的少数民族学生班。它们基本分为三类:纯民族语言授课班,用汉语授课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其中前两种形式(统称民族班)是从入学时专业已确定,大学全过程中学员基本不变动(整班移动),专业设置以文科类、公共基础类和地方特色的专业为主。学制一般四年,教学、管理和毕业有相对独立的标准。预科班是经过预科期间的学习,转入普通班学习,除了预科期间学习和管理相对独立外,其它与普通班的要求一致,各专业都对预科开放。预科形式对培养高质量的民族人才,有其独特的优势(见后面的叙述)。也是民族教育的典型的办学形式,其教育教学方式有普遍性、而对预科教育教学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本课题是对预科教育教学开展的初步研究。

办好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相互借鉴,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接受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科少数民族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及主要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后,作为本课题的一项任务,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典型,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医学院等四所院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及其模式开展了初步的调研工作。分析和发现各校办预科教育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办好预科教育教学、提高预科教学质量等方面建议。对今后预科教育的改革有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的调研

(一)、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预科教育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我区的民族预科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政策,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在我国的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等重要法规中都明确提出了重视和帮助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在财力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使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预科教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与我国教育发展的总水平相比,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差距还很大。

1、民族预科学生的基本特点

(1)基础差,起点低。我区的民族预科学生多来自边远的农村、牧区,中学阶段用蒙语授课,而且教学要求与内地多数学校不同,特别是汉语文、外国语的水平和所掌握的知识普遍低于内地学生,尤其是运用汉语的能力很差。进入大学后,全部课程用汉语讲授,学生的语言困难影响到对讲授内容的理解。虽然我区的高校具有较好的学习语言、文字的环境和条件,但我们知道,汉语言并不比英、俄等语种好学。尤其是汉语中的某些成语、典故、特有概念等,能够正确理解是不容易的,所以,必然形成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局面。

民族预科学生的数理化基础较差。中小学阶段是真正积累知识模块(建立知识殿堂的砖块)的时期,而大学阶段则是学习如何组装这些模块的时期,在中小学阶段所掌握的知识模块越多越牢固,大学阶段的学习就会越轻松。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教育的低质量是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的一个恶性循环。这就造成他们升入大学后,学习专业十分吃力,甚至不得不重新学习以往的课程。这些是多年积累的历史事实,只有承认它,才能改变它。

(2)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均衡,成绩差距大。预科学生的高考入学分数有线上录取的,也有线下录取的,成绩相差50—100分左右,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录取的民族学生的基础差。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民族基础教育薄弱,对参加高考的民族学生就采取了照顾政策。录取分数线降低100分左右,从而为参加高考的民族学生创造了能被录取的机会。按理讲,民族基础教育的水平越高,参加高考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就会相对提高。实际上,十几年来,高考录取分数线时高时低,尽管如此,也始终在400分左右上下浮动。另一方面,高校对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实行统一教学计划,使用统一教材,形成教学内容、教学 2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模式、管理模式的统一。但是,由于被录取的民族学生的基础比汉族学生差,分析问题能力、掌握知识能力偏弱,学习热情低、学习方法不正确,尤其是汉语水平低,所以,教师即使把简单的教学内容重复几次,一部分民族学生也不能完全理解。

(3)民族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很好的模仿能力与语言天赋。他们愿意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课内和课外的问题。

(4)民族预科生大多能歌善舞,身体素质也普遍较高。在学校的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中,他们表现得尤为突出,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为学校、班级赢得了荣誉。

(5)民族学生性格豪爽、思想纯朴、相互团结、上进心强,但是有自卑感,存在怕被其他同学歧视的心理。

(6)因预科生多数来自农村、牧区,贫困生比较多。

正视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努力帮助纠正其弱点,重视利用民族预科学生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

2、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

我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蒙古医学院等四所高等院校从1980年起开展民族预科教育至今,并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也曾经招收过民族预科班,但由于一些客观上办学难度等原因,两校现已停止招生或改成其它形式的招生。内蒙古地区高校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预科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内蒙古大学从1980年开始,每年正式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生40余名,招收对象为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大斡尔族等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学生。

1980—1984年间都是单独编班,由教务处属下专人组成的预科部负责管理,学生入学后,第一年开设一些补习高中课程性质的基础课程,着重学习汉语文和数学,学完一年基础课后,再把他们分配到理科各系。招收对象为纯蒙授学生,学制五年,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可留级一次。

1985—1993年间招收的预科生直接插入本科学习,采取一步到位的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学习四年,招收对象有蒙授生也有汉授生。

从1994年开始至今,按照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又恢复了预科生五年学制,在重点分数线以下,普通分数线以上录取,单独编一个预科班,由教务处负责管理,专门配备一名班 3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主任,并聘请几位任课老师,在教学、德育和课余活动等方面实行统一组织管理。在第一年里,开设了《英语》、《基础汉语》、《数学》、《阅读与写作》等四门课程。虽然,内蒙古大学优先选择学生的优势,招的学生的基础在少数民族学生当中是较为优秀的,但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尽快解决语言转换,加强理科基础和外语基础,如何使预科生转到本科后,能够很好地适应本科教育的问题。为此,该校预科教学一律采用汉语授课,而且特别强调外语学习,规定一年后外语考试不合格者不能升入本科,而继续读预科。

内蒙古师范大学从2002年恢复招收预科学生,至今已招收了约350名学生。根据预科生来源,设了文、理科两个班,学制为一年。该校成立了少数民族预科班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由教务处有关人员、由教务处主要负责预科班各项教学管理和专业分配工作。预科学生在预科及本科学习期间,享受学校有关蒙语授课班学生的一切待遇。预科期间除了汉语文教学外,其余课程用蒙语上课。民族预科生修满规定时间的课程内容,成绩合格后,均进入汉语授课专业本科班学习;凡通过预科进入本科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外语成绩要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否则不授予学士学位。预科生一学期有四门以上主干课程不及格者,令其退学。一学期有三门课程不及格者,给予补考机会。补考后仍有两门不及格者按降级处理。预科班课程的主讲教师由教务处聘请。所聘请的教师必须是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依据本科专业招生名额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申报的志愿,合格者可进入本科专业学习。

根据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预科期间预科学生要学习《基础汉语》《阅读与写作》《英语》《数学》《蒙古族历史与文化》《音乐基础与欣赏》《美术基础与欣赏》等课程。

内蒙古工业大学自1980年招收第一届民族预科生以来,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1980—1995年间每年招收20名预科生,1995—1997年每年招收40名,1998—2000年每年招收100名,2001—至今每年招收预科生150名。累计招收民族预科生约1200余名,已经毕业了650余名,在校预科生达550名。由理学院全面负责教学和管理。预科期间学生全部用汉语授课,修满预科期间规定的教学内容,转入各个专业(汉生班)的低一年级学习。在预科毕业时没有设置门槛(这是工业大学的特色),把预科和专业捆绑在一起,以大学全过程的学习和表现作为毕业的条件。由2001年前预科生只能转入准机类专业,不能转入一些理科基础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如,信息,计算机,管理,建筑等专业。这充分说明了预科基础差,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2001年后,全校专业向预科全面开放(预科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实际性进步)。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内蒙古医学院也是从1980年起,面向全区每年招收40名民族预科生,主要招收中学时用蒙语授课的学生,学制六年(第一年为预科)。民族预科生学成后,大部分赴农村、牧区从事医疗工作,成为蒙、汉兼通的医护人员,为我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1980年到2000年,民族预科生由基础医学部负责招生、管理工作,一年的预科期间主要学习基础文化课程,包括基础汉语、阅读与写作、数学和外国语,另外还开设了一些讲座课,所有课程一律用汉语授课。预科生经过一年的文化基础课学习,如果成绩全部合格,第二年可转入临床医学本科班学习专业课。预科生在第一年的文化课学习中,若有一门课不及格,可允许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要予以重修;若有两门课不及格,不允许补考,要予以重修,以上学生不允许升入本科,重修课程考试及格后方可升入本科;若有三门以上(含三门)课程考试不及格,按退学处理。重修课程的预科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自学或跟随下一年预科班学习等方式进行,对重修后仍有一门课程考试不及格者,予以退学处理。

从2001年开始,由医疗系负责统一招收民族预科学生,教育教学模式基本未变。内蒙古农业大学是从1980年开始,招收民族预科生,基本模式同医学院的教学模式相似,但由于预科生入学水平历来很低,教师队伍建设没跟上,预科教育教学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理想及农业大学本身纯民族班的比例在全校所占的比例比较高等原因,1999年开停止招预科生,加大了扩大招收纯民族班的学生力度。

内蒙古民族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培养民族人才的重地。2000年-2002年也曾经招收过预科班,但由于预科生教育教学及管理的难度,现除了“临床医学预科班”之外其它已停止招收预科生。

各校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的共同点有许多。学生来源基本一致和文理基础比较弱,汉语文交流能力很低。学制上都采用比普通本科多一年的模式,并且为了督促学生的学习和衡量转入专业的水平,在预科毕业时都设置一个门槛(内蒙古工业大学外)。预科期间主要加强学生汉语文和理科基础的提高。基础课中学习大学课程的内容同时补习中学内容为主。如何利用好预科一年的学习,使学生顺利转入专业学习是各学校预科教学面临的共同的关键问题。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革新;学生管理上,各学校实行了预科学生同班学习、同宿舍管理制。这样比较容易管理,但对预科学生的成长不利,也不利于民族团结。教学模式,管理等各方面面临着改革的迫切愿望。

各校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各有自己的特点。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预科办学尤具特色,教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育教学改革开展的比较早,成果丰富。如,内蒙古工业大学对预科生没有采取单纯的一年的限制,也没有设置预科毕业的门槛。内蒙古大学生源相对好些,预科期间的主要精力除了加强汉语文和理科基础外重点考虑预科生的外语水平的提高。内蒙古师范大学预科生除了汉语课,其余课程都用蒙语上,符合他们的办学方向和学校特色。这些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是非常必要的。

3、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预科学生管理工作情况

在对民族预科生的教育、管理方面,所调研的四所高校始终注重把握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坚持关心爱护和严格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的原则,针对预科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预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爱、自强、自律的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

(1)始终坚持政治思想教育

较高的政治素质,是民族生应具备的所有素质中最终要的素质。为此,从预科学生入校那天起,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非常注重预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信念。在及时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的同时,还请有关人士做专题讲座,使学生们及早了解民族预科教育的实质和重要性,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以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抱负来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2)始终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以中华民族事业为大局,摆脱民族狭义思想,搞好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也是少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大前提。在少数民族地区,做好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很重要的。各校加强汉生和民族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互相了解和互学习的机会,努力打破蒙汉相对独立的传统管理模式。这样既能增强蒙汉族学生之间的友谊,又能提高民族生的汉语和外语表达能力,也能创造民族团结的局面。

(3)不断加强学风和班风建设

规范民族生的行为,提高民族生的精神文明程度是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认真选好班主任,尽可能选责任心强的少数民族教师担任;选拔能力强、威望较高、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团干部,逐步实现民族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目 6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的;各级领导和班主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为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重视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气氛、加强团结;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提高自身能力的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提高精神文明程度。以此相配套地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生课堂出勤考核制度》、《早操出勤考核制度》、《宿舍卫生管理条理》和《禁酒规定》等。

4、民族预科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1)解放思想,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是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关键。众所周知,客观条件造成了预科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对这种群体我们不能与普通班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应该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特殊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他们,达到普通班学生应有的标准,最终达到合格人才的标准。目前,对预科的教育教学改革还不尽如人意,预科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除了预科阶段的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抓的不够,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不够外,还有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等靠的意识。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切实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首先,对预科生的文理基础差的问题要有正确的看法。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预科教育,要用变化的观点去看待预科生。其次,教育工作者对全国,甚至国际上教育教学发展要有很好的了解,以全国民族教育的大局去考虑问题,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符合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足够重视预科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推进预科教育教学的发展。

(2)民族预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僵化,需要改革。我国教育教学经几十年的改革,无论教学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但预科教育教学模式几十年没有变化,没有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步伐。教材及教学内容要缺乏现代内容,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单调,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预科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衔接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实践教学,与计算机结合的少;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模式的针对性研究较少;师资队伍建设不得力。

(3)教材建设急待加强。由于语言方面的原因,民族学生能够轻松地接触到的各种知识载体非常有限,学生除了看手中的教材,很少借阅各种参考书,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参考书可借阅。增加民族语言文字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等必备资料之外,大量引进和翻译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是非常紧迫的。提高民族预科生的汉语言水平也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最佳途径。

(4)师资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除了民族预科生本身的客观条件外,从事民族预科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预科教学水平。承担民族班教育教学的教师的负担比普通教师的负担重。他们为备好课,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工作、从事大量的参考资料的翻译、参考对照等工作。从事民族预科教学的教师的责任心和耐心经常受到挑战,他们的负荷很重,付出的劳动与相应的回报不成比例等问题长期存在。教学初期,教师和学生思想准备不足,学生学起来困难,教师教起来觉得难度很大,造成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另外,师资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结构失衡,骨干教师的数量有限,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意识薄弱,教师业务能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投入精力不足,教学效果差,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稳定。这些说明对民族预科特殊教学,更需要政治觉悟高、素质高、稳定的教师队伍。

(5)民族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应认真对待。由于本地区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缺乏,有部分往届毕生正在“待业”,所以影响到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很不利于社会稳定。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时这个因素不得不考虑。

(二)、对预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探讨(以试点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

1、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分析与比较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预科教育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教学模式经过了六次变更: 第一阶段:1980—1983年,在校本部开设一年制民族预科班,由理学院(原基础部)负责管理。教学内容主要是强化高中课程,第二年转入本科汉生班学习。称为“1+4”模式。

第二阶段:1984—1985年,采取直接编入各专业本科就读的方式。学习能跟上的预科学生可以和汉生一样四年完成学业,学习跟不上者,在相应的年级重读一年,不视为留级。可称为“4+1”模式。

第三阶段:1986—1987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将线下预科学生代培一年,复习强化高中课程,次年转入本科班学习。仍是“1+4”模式。

第四阶段:1988—1989年,民族预科学生用三年的时间直接学习大学基础课程,转入本科班后学习两年专业课。称为“3+2”模式。

第五阶段,1990—2000年,民族预科学生用两年半学习大学基础课,转入本科专业后再学两年半的专业。称为“2.5+2.5”模式。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第六阶段:2001—至今,采用了“1+4”和“2+3”并行及优秀生选拔制度的新模式。

2、教育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1)预科教育的第一、二、三阶段模式效果不好,尤其是第二、三阶段可以说是失败的。85—87届60名民族预科生补考三门者占90%以上,补考7门者占55%。只有44人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占总人数的73%。9人转入专科学习,4人因学习成绩不合格而退学,2人因违纪被开除学籍。实行第四阶段的教学模式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89—95级7届毕业生中因各种原因(学习成绩不合格、违纪、其他原因)未能毕业者只有4人。补考率由每人每学期0.8门次下降到0.2—0.3门次。到1998年以后,补考率有所上升,并基本稳定在15%左右。

(2)第一和第三阶段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它没能很好地利用第一年的预科阶段,学生对加强高中课程积极性不高,预科一年不但没有达到加强基础的目的,反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学习、生活习惯。

(3)第二阶段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对民族预科生的基础差距估计不足,很多学生因学习跟不上而受到挫折,学习积极性下降,最终被淘汰。

(4)第四和第五阶段教学模式,基本上合理利用了一年的预科期,达到了加强民族预科基础的目的,有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教学计划的调整与预科学制的变动没有协调好。在这个模式下,预科学习内容过分集中,学生不但要对付数学、物理、力学、制图,工程数学等理科和工科基础课,还要学习两门语言课(汉语和外语)和政治课,负担很重,精力分散。预科学习与专业衔接不合理。转到专业学习之后有一段课程特别松散(本科的一部分已经在预科期间学过),而本科最后阶段学生又忙起来。这种教学模式概括为“头大脚粗腰细”,结构不协调,对预科生素质提高很不利。

(4)1998年以后,民族预科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是:第一、学生扩招直接影响了预科生的整体生源质量。第二、随着专业的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本科生课程内容及进度的改动较大,而预科教学大纲和课程调整滞后于学校整体改革步伐。第三、从1998年起,内蒙古工业大学每年招收100名民族预科学生,分别比1994年以前增加了5倍。但是,对民族预科学生的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及内容的力度明显不足。第四,重视程度相对下降。民族预科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其具有特殊性,需要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学校在一些方面应采取特殊措施来加强管理。过去,每年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只招收20名预科学生,管理工作比较容易进行,出的问题也较少,现在,每年招收150名,可是,各方面的重视程度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各部门基本上还是按照过去的模式进行管理,对预科学生仅仅从照顾或降低要求的角度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第四、教育教学的研究不够,教学质量滑坡。近年来,对预科教育教学研究得不够,不能适应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在预科教育模式上也缺乏创新,这样,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了在校预科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育质量下滑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局面。

概括内蒙古工业大学20年的预科教育可得出以下结论:经历的教育模式多,说明预科教育的特殊性和难度,另一方面,内蒙古工业大大学在预科教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努力探索了有效的预科教育路子。经过六套模式的改革预科教育教学模式逐步趋于合理化。在第六种模式中我们完善了以前的经验,得到目前的较好的模式(该模式内涵的讨论见《结题报告》中的阐述)。

其它院校在举办预科教育时,也经历了很多曲折,但内蒙古工业大学的经验具有代表性。对预科教育教学,甚至其它民族教育教学,这个代表性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3、今后一定时期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

为提高预科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利用好预科阶段,立足打基础,面向未来大学学习和服务社会是我们主要解决的问题。以预科主要基础课为中心开展民族班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并以此带动其它学科和班级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推动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是我们的总目标。为此,我们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任务:

在分析总结和借鉴过去的教改经验(含兄弟院校)的基础上,完善和深化已有改革成果,建立针对民族生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文化与科技素质的更合理有效的民族预科班教学模式;建立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全面素质的学生管理模式。

结合所建立的模式,对主要基础课在各自原有核心内容基础上进行课程结构重组,调整与整合,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符合民族生学习特点、面向21世纪的主要基础课程体系。

编写教材。经过具体教学改革实践,在取得一定成果后,结合已建立的教学模式,重新编写更适用于民族预科学生的基础课程教材,使各学科(包括后继专业课)能够有机衔接,同时能弥补针对性强且有新意的理工科教材的空白。

培养一批责任心强、素质高、能安心从事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骨干教师队伍,保证预科教育持续发展,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转变学习观念,认识学习规律,掌握民族学生的特点,力争使有关学习理论和方法在预科教学和学生学习模式中有所突破,使最终的研究成果具有可推广性。创建预科教学模式时应贯穿以下教育教学思想:学习以个体经验为主;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和重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实现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非灌输者。在新的模式里,教学内容应当紧凑,防止松散,学时稍短些,内容要新颖,注重在直观教学和提高学生悟性上下工夫。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真实的场景、促进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认可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努力体现学生有效学习的特点:主动性、情景性、合作性和多元性。

要做好从母语教学转为汉语教学的工作。虽然汉生班和预科班在各个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教无定式,学无定法,但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还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教育教学及学习模式科学、合理,多数预科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得到大幅度提高;教学模式中尊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建立与教学模式配套的管理模式是必需的。

预科学生汉语文水平的提高,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起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争取增加汉语文课时,实行小班上课制,加大训练力度,大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预科阶段增设一些学生感兴趣,同时对培养他们全面素质有重要意义的课程,以便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整预科教材体系中偏于温习、内容浅淡的趋向也是很必要的。如:给预科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数学实验等课程,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初上大学之际强烈的求知欲望,克服“上了大学不学大学课”的心理矛盾。

二、新疆大学的预科教育教学的调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地区。新疆大学的民族教育办学历史长、规模大,他们的工作对我们课题的研究很有启发。我们在比较新疆大学与我校民族预科教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两校、两地的民族高等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建议。

(一)、新疆大学民族教育简介

新疆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成立新疆学院。1960年10月正式为新疆大学。现在新疆大学已成为一所多民族的综合性大学。成为国家面向21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之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自治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新疆大学在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我们课题组有幸于2003年7月对新疆大学进行了短暂的参观考察,并就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与新疆大学的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新疆大学自成立之日就把民族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目前,几乎所有的专业都能招收以维吾尔语授课的民族学生(民考民)。对民族生主要采用一年预科教育、四年专业教育的模式完成本科教学计划。在预科阶段重点学习汉语及高中数理化等课程,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中等B级方可转入专业学习。在专业学习中采用多学时的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与汉族学生相比部分课程课内学时增加20%左右。

预科教育统一由学校预科部负责,各专业教学由相关院系负责,教师队伍方面是两套人马,民族教师主要负责民族学生的教学。基本上不进行外语教学。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学生分配由国家统一管理,学生就业不成问题。随着自主择业政策的落实和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目前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全自治区已累计有十几万的大学毕业生没有落实工作,而且以民族生为主,对学校和社会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生源质量差,少数民族考试照顾100分左右,汉语水平低,不少学生大学毕业汉语的交流能力仍不高。当然专业水平低也是重要原因。其次,和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有关,对毕业生的需求有限。

(二)、内蒙古地区与新疆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比较

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民族高等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民族生来源、背景基本相同:多数来自农村牧区,少部分来自城市;文化背景比较落后,学生的理科基础和汉语基础比较弱;中小学主要以民族语言授课,基本没学过外语。大学教育教学模式类似:预科一年补习高中内容和汉语,然后转入大学本科学习,等于延长一年学制。学生有宗教倾向: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生长环境和民族传统造成入学学生有一定的宗教倾向。这些都给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教学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和任务。

内蒙古和新疆地区民族高等教育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民族结构不同:内蒙古的民族生主要是蒙古族,新疆的民族学生民族结构复杂,由维、哈、蒙„等几个民族组成,其教育教学任务更艰巨。学生文化程度不同:内蒙古地区学生整体水平要比新疆地区的民族学生的文化水平高些。从录取照顾线就能看出:内蒙古地区民族生照顾50-80分,新疆地区照顾100-150分。民族生招生规模不同:新疆地区招生规模从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比内蒙古地区的招生规模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大。就业优势不同:内蒙古的民族学生就业率比新疆地区的民族学生高。主要因为:内蒙古地区离内地近,与发达地区联系较方便,在区外就业机会多,也说明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高等教育质量不错;新疆地区较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少,也说明学生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多数不学外语,这一点与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学生有一定的差别,从而出路窄了许多。民族生与汉生的交流积极性不同:内蒙古的学生主动性比较强,新疆地区学生这方面弱一些。主要因为: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相对独立。专业设置方式不同:新疆地区对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开放专业,各个专业都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结构分配合理,对就业机会好的专业对民族生都有倾斜政策;内蒙古地区对少数民族学生开放专业程度跟不上形式的发展,有待挖掘。

(三)、新疆大学和新疆地区民族教育,对我校的民族预科教育和我区的民族高等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1、要把民族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始终牢记教育质量是民族教育的生命 招生、培养和就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整体。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同时,当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好,就业率高时,又会促进学校的招生工作,保证生源质量,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不顾就业形势的变化、不结合学校实际、盲目以扩大招生规模来发展高等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由于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这一点就尤为重要。一旦出现大量的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情况,必然会给社会、给民族高等教育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要努力提高民族生的汉语交流能力,并积极提高其外语水平

对于中小学以母语授课的民族生来说,在以汉语授课为主的高校中,汉语水平是制约其顺利完成大学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预科阶段必须把汉语教学抓好,提高学生汉语的交流能力。新疆大学在民族生中推行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要求民族预科生HSK成绩达到中等B级者,方可进入院、系进行专业学习,HSK成绩达到中等A级者方可毕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民族生不仅汉语要过关,而且还得加强外语教学,这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只有有一定的外语基础,民族生才能攻读更高的学历,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才能更好的为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服务,才能面向世界。对我们工科院校尤为重要。

3、建设高质量的民族高等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民族教育水平的关键

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建设高质量的民族高等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民族教育水平的关键。学校应该建立一定的制度吸引优秀教师从事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工作,要培养部分蒙汉兼通的教师,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从我校、我区的实际没必要非得建立蒙汉两套教师队伍。

4、内蒙古地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内蒙古的教育基础与教育资源与新疆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在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尤其是在以汉语授课为主的高校中,扩大民族预科生的招生规模是培养少数民族专门人才非常有效的途径。

5、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民族高等工程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据具体的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办学模式、教学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和改革。还需要做大量的非常的艰苦细致的工作。

6、民族地区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借鉴是非常有必要

民族地区很有必要借鉴新疆地区加强汉语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教师和学生都要通过“HSK”的制度和培养民族教师队伍采取的一些措施,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民族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办学层次和扩大培养规模,利用大学资源弥补中学教育教学的缺陷;需要加大民族教育教学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和资料,多出民族人才,快出民族人才。

三、关于民族预科班与其它类型班学生的比较研究

我们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实验基地,就内蒙古工业大学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毕业的一些民族预科生进行了一些调查,从用人单位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业务水平、适应能力和成果业绩,听取了社会各界对他们的评价和意见。又对其它学校(如、新疆大学)纯民族语言教学毕业的本科生和普通汉生班的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得到启示。

民族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比较:整体上看,民族班学生的文化素质基础,知识结构和宽度方面与普通班学生有明显的差距。尤其是英语和汉语的差距更大些。部分民族生学习等各方面确实优秀,民汉兼通,又懂外语,在深造和就业方面有相当的优势。民族学生留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比例很高,并且稳定性很好。在民族地区经济、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生存环境不理想,国家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经济转型等大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毕业生在政治思想素质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部分人不愿意,也不安心在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第一线工作,人才流失严重,造成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人才短缺,尤其缺乏高层次的人才。相对而言,少数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民族人才稳定性比较好,绝大多数留在边疆地区工作,扎根在边疆。在边疆地区落后环境下,这种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们了解和熟悉当地情况,更能发挥和挖掘当地优势,他们民汉兼通,在协调当地群众关系,与周边国家开展贸易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是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的人才力量。这也是我们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民族人才的有利的方面。这是社会对民族理工科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

民族预科班学生与民族班学生的比较研究:预科班毕业生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预科阶段,然后转到汉生班学习的理工科民族学生,对他们的要求与普通班要求没有区别。一般来讲,由于民族预科生汉语和外语水平,比民族班(纯民族语言班)的学生强,民汉兼通,又懂外语,从而就业与继续深造等方面比民族班毕业的学生有较大的优势。甚至,在民族地区有些领域,比汉生还要有优势。相对来讲,民族班毕业的学生的就业率比较低,有些地区待业情况严重(如新疆地区)。但八十年代培养的预科学生也存在着专业面比较窄、培养类型比较单一的缺点。九十年代的预科毕业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大多数是表现好的和比较好的,其中佼佼者已崭露头角(有的工作在关键岗位,考入内地高校和研究所等单位就读研究生的人数在增加)。他们专业面比较宽,知识结构面比较合理,特别是在计算机等新技术和外语的水平上比过去有较大提高。

两种民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区别为:

教学模式不同,民族预科班学生完成预科学习(1-3年)之后转到普通本科学习专业,要求同汉生一致,学制一般五年或六年,他们在汉语文、外语和专业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纯民族语言班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绝大多数课程用本民族语言或部分用双语教学,学制一般四年或五年,学习和毕业的标准与其它班相对独立。我们认为,预科模式出身所受教育更符合现代教育教学及社会的发展规律。

培养侧重点不同,民族预科生完成预科学习时,完成了普通本科生的一年的课程,完成预科学习要达到汉生的入学水平(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入学时预科生和普通本科生的分数线有相当的差距,如内蒙地区近50-100分,新疆地区达到100-150分甚至更高),然后专业学习中与普通本科生的要求一致。其培养目标是立足地区,面向全国,培养的主要是理工科科技人才,直接面对经济建设和教育战线;而民族班的学生主要面向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以培养文科类、基础专业类人才为主。

四、对我校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议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一)、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有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正视现实,勇于认识不足,深入了解制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更能增添我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其次,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实质,民族预科教学质量不高,肯定有其客观的原因,但是,我们更多地要从主观上找原因。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必须从自己的特点出发考虑问题。但是高等教育,首先有普遍性、一般性的特征,有共同的准则和标准,如果一味地强调特色或过于强调特色,我们终将游离于统一的高等教育体系之外,被社会所淘汰。

(二)、要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高等教育也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突出地表现为高等教育将由政府选择转变为社会选择,如果说在政府选择条件下,我们还有许多优势的话,那么,在社会选择条件下,我们原有的优势正在丧失,特别是在入世以后,在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的背景下,能否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才,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民族地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当然,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民族地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国家和自治区特殊政策的支持,而且多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一直在给予我们许多特殊政策支持,我校也正在争取更多的支持。但是,我们除了要进一步充分地用好这些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等、靠、要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改革精神,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从我校客观实际出发,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

(三)、今后应重点抓好的几个具体问题

1、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的更新是改革成功的前提。教师应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讨,跟上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转变:从知识传授的教学观转向能力培养的教学观;从教育终身观转向终身教育观;从专业对口培养的观念转向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观念;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观念转向全面素质教育观念;由学生是客体的观念转向学生是主体的观念;由偏重共性的教育观转向兼顾共性和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观。不改变观念就不能促进我区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

2、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对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求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生的主体作用

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应端正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热爱专业),找出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刻苦拼搏、努力成才。(2)努力提高自己的汉语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独立完成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预习、阅读和自学的能力。(3)上课记笔记。因为听课记笔记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4)课后加强复习巩固,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并阅读一些其它相关资料。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努力,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去,更好地学习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以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为我区的发展、为西部大开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一份贡献。(5)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要学会主动。主动生活,主动学习。这是自我锻炼,克服自卑心理的有效途径,也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民族预科教育质量,教师起关键作用,因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起主导作用。所以,高校民族预科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本身的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创新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因此,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热爱教育工作,事业心和责任心强,且相对稳定,富有活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民族预科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提高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以师德教育为切入点,以德治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风;二是要加大对教师培养力度,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考研、考博以及派到内地高校进修,以此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形成竞争格局,实行淘汰制,对于工作不努力、不称职、科研能力差的教师,调离教学岗位,甚至下岗。

由于学生班级层次的不同、学生生源有别、汉语水平的高低、基础知识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学生中暴露出的问题更是各种各样。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备课,掌握学生班级的特点(教学方法),以便引导学生完善其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采取建立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 提问可以检查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 理论联系实际,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大作业、课程设计、做实验、到施工现场参观或看录象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编写出适合于我区人才培养特点的应用性强,例子较多的相关配套教材和同步使用的教学辅导材料,如阶段复习提高题集,民汉对照名词术语等。

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要求:在教学管理中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达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的目的。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应重视、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结合新世纪的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计划(适应市场)、不断完善新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汉生班统一要求,缩小与汉族学生的差距。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更应重视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如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适合于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增加英语必修或选修课程(这是民族学生考不上研究生的原因之一)。经常组织学生举办演讲比赛、研讨会等。用专题讲座、专题作业、专题热题讨论的形式来讲授部分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查和指导,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对学生适当增加学习压力,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但是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学风建设。因此,①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②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提问时不论学生问什么,要求全面深入地回答。对他们多提出一些议论性、分析性的问题,留作业时不能只留阐述性的问题,要留一些讨论性的问题;③应该杜绝考前出题,划范围等不良现象,评卷时严格把关。改造考试制度,把考试变成促进学习的动力和手段,实行多方位考试制度;④实行宽进严出,什么时候达到标准什么时候让毕业的制度,实行民族生和汉生统一的严格的毕业标准。这样才能发挥预科办学形式的优势;⑤加强和充分利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答辩、辩论、演讲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⑥教师对学生经常进行校规、校纪、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念教育。此外,从法律角度上讲,绝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年龄在18岁周岁以上,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因此,违反校规的学生无论什么人,按照校规及时、严格处理。违反法律的学生移交给司法部门处理。

4、关于加强汉语文教学的建议

目前,虽然各学校办学特色和目标不同,但数学、外语和汉语文是共同的课程。而其中汉语文水平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因为我区高校预科班全面实行汉语授课制,但是,由于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没有达到标准,用汉语授课的课程内容,能完全理解的学生的数量不多,因此,提高用汉语授课的质量,首先加强汉语教学,提高汉语教学效果是很必要的。整体上讲,目前汉语教育教学水平不尽如人意。汉语水平是制约民族预科教育质量的一个“瓶颈”。由于民族预科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用母语授课,而上大学后全部课程要用汉语讲授,使用汉文教材,他们在对课程内容的正确理解方面存在困难。民族生只有在短期内掌握汉语基础知识 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并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其它课程,他们学习汉语质量的高低,对专业课的学习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在汉语教学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提高民族预科教育的整体质量。汉语教学方面应当注意实际效果和应用汉语的能力的提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方法,强化基础训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实现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使学生也由负担式向渴求式转变。语言是练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教师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把知识“成品”传授给学生,而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学习语言是学习它负载知识的技能和习惯,必须强调其实践性特点。在课堂上可采取教读、自读、讨论、练习、复习等方式,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多练为主;对课文内容和语法理论知识的讲解,由多而精转向少而粗,注重民族生汉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熟巧的训练。由于民族预科生的汉语基础较差,所以在做练习,做作业时,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加强基础训练。例如,可采取听写、造句、改病句、听后笔答、缩写课文、句型转换、速写、写日记周记、朗读、课堂笔记、写作文、概括文章大意、写概括式提纲等形式。

教师在运用激励策略时,要正确处理教学目标与因材施教的辨证关系,不能搞“一刀切”,应努力创设并珍惜能充分展示学生才华和获得成功的每一次机会,尤其要注意保护“差生”的自尊心。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分别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对成绩好点的学生,设计难度大一点的问题,然后让中下生重复,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学生、每一堂课都学有所获。

(2)针对民族预科生的特点,进行趣味教学。民族预科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牧区,汉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很差,存在自卑心理,担心自己说错或发音不准,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课下不愿用汉语交流,有些学生甚至因为自信心不足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针对民族预科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应巧妙运用激励策略,多给学生创造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学生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具体而言,可进行以大声朗读、上台发言、师生对话、个人演讲等几个教学环节。

(3)创设语言环境,提高民族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提高民族预科生的汉语水平,应包括对学生汉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由于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在汉语教学中,应重视和突出民族生汉语交际能力的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培养。

我们应为民族预科生提供真实的汉语交际环境,提供语言习得的机会。例如,让预科生同汉生经常在一起座谈访问、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举办汉语知识竞赛等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民族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而且有利于预科生消除自卑心理,学习汉族同学的优良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提高人文素质,还有利于民族团结。

另外,在预科班汉语教学过程中,除了开设综合课以外,还应增设一些听说课、听力课、阅读课等多媒体课型,进一步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加速学生对汉语能力的“内化”过程。

(4)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要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努力消除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顾自己讲,而不顾学生的反应,应对学生进行察言观色,从他们的情绪、神态中体会对自己授课方式的喜好程度,以及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便做出适当的调整。此外,教师还应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诚心诚意地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根据不同意见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处理,必要时做一些解释,这样才能师生配合默契,形成良性循环。其次,从练习中可获得反馈信息。练习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两种。对于在课堂练习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纠正,也就是再反馈。对于在课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除了认真批改外,还应该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反馈给学生。例如,由于蒙语的语序与汉语不同,所以,民族预科生在学汉语时,很容易犯语法错误,常常把谓语和宾语颠倒过来用,在使用“的、地、得”“在”和“再”等常用词时,也常会出错。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耐心细致的讲解。经过练习反馈,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也针对自己的错误来听课,不明白之处很容易迎刃而解。

5、建议尽快制定《民族教育法》

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必须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法律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都依法享有接受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这些法律和政策措施极大促进了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和重要基础。面对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历史时期,国家应尽快制定《民族教育法》,使民族教育事业进一步法制化、制度化,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提供法律和政策上的保障。内蒙古地区高校和新疆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6、继续扩大规模,促进跨越式发展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整体上看仍然发展滞后。近几年来,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与内地高校相比,在数量上、规模上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学率,要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相适应。要实现两个“相适应”,必须加大改革与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力度,措施之一,就是进一步扩大民族预科招生规模,促进民族预科教育加快发展。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预科教育在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为缩小民族地区与内地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差距而采取的特殊教育形式。只要存在这种差距,民族预科教育就要长期存在下去。优先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时,继续扩大民族预科教育的办学规模,进一步加快民族预科教育发展,高效率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培养。

7、实行倾斜政策,在财力上予以扶持

民族预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经费少,办学条件难以改善,是其突出的问题之一。首先,国家在财政拨款上,拨给预科生的经费比本科生相差甚远。但实际上,由于预科教育强化教学的特点,预科生的培养费往往高于普通本、专科生。其次,由于民族预科在教育对象、教育层次、培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功能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在高等学校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办学条件有时亦不能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而同步得到改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民族预科在招生中得到了政策的优惠,在办学过程中同样应该得到政策的扶持。因此,国家应采取倾斜政策,在对预科教育的财政拨款上至少要略高于本科生的标准;要采取专项拨款等特殊的扶持措施,增加对民族预科教育的投入,使之与民族预科教育的办学规模、发展要求相适应。

8、提供优惠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办好民族预科教育,必须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是,民族预科教育的性质、特点和在高等学校里的地位,使得预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难度增大。首先,长期从事预科教育的教师,必然在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术研究、论著的撰写等方面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晋升高级职称成了一大难题。这造成了预科教师在评定职称上事实上的不平等。其次,很多人认为预科教育层次低而不愿意从事预科教学工作。第三,有的院校预科教师的讲课酬金标准偏低,“同工不同酬”。第四,民族预科教育只有为本专科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少数民族人才的功能,而缺乏其他社会服务功能,因而福利待遇长期得不到改善和提高。凡此种种,极大地影响着预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其结果,现有的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后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继乏人,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长此下去,令人深感忧虑。因此,要加强民族预科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9、提高办学层次,开创预科教育新阶段

当今的世界,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大批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为适应这一需求,多快好省地培养和输送大批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给西部大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民族预科教育就应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即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快举办研究生层次的民族预科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民族地区的需要,有利于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将给民族预科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极大地促进民族预科教育在规模、质量、层次、效益各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开创民族预科教育的新阶段。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是提高高校整体教育质量及办学水平的关键与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民族教育教学改革。

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素质不断提高,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现实社会在客观上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思想素质和社会技能。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各民族平等、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紧密团结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应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提高民族班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少数民族人才是一项长期性的、艰苦的工作。因此,提高民族班学生教学质量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在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改进、大胆地尝试和不断地总结。

(朝鲁,哈斯,赵巨东,庞晶,玛瑙执笔)

第五篇: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

作为中国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强化其道德素质、培育其人文素质的同时,将其专业能力的拓展和深化落实到位,不仅有利于实现高校就业率从数量到质量的总体改善,对满足企业人才战略的要求也意义重大。如何将高校专业发展水平与社会运行的总体趋势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高校进行专业化教育的主要任务。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将学生打造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共同演进、共同发展的会人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现状分析

(一)教材特点不鲜明,没有和社会发展同步各校使用的财务管理专业教材主要通过两种途

径,其一为直接引进原版教材的翻译版本,其二使用国内著名高校编著的教材。两种途径从使用效果来说,各有利弊。从国外翻译的教材虽然从教材的实践性方面更加充实,例如国外财务管理专业教材更加注重从企业的案例提供指引,增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但是国外的教材可能不太适应中国传统教学的特点,没有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讲解的更加透彻,学生因此缺乏对理论的自学能力和主动领悟能力。所以,在学习国外教材时,学生会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只能依样画葫芦,不能将所学的案例提升到理论高度,对教材的掌握较为肤浅。而国内的教材虽然从理论导入,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的培养和训练,但是常常出现理论和现实对接不足的倾向,没有给学生提供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平台,即没有将实践工作的指导蕴含于教材中。与此同时,两类教材都没有将学生的迫切要求和企业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编写其中或者做出相应的提示与启示。

(二)教学过程没有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没有将培养技能与证书考核有机结合 目前各校在组织日常教学时,树立的教学思想主要是学生的考证及格率以及考证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等。因此,在考证工作中,学生只是注重了对考证材料的学习,以及通过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将顺利过关作为考证的主要指导思想。所以,呈现出即使学生顺利通过各种技能考试,但是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死板 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在理论学习方面,因为学生基础薄弱,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引导,但是将学生变成财务管理专业学习的主动者是当今教师在开展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手段需要加强的目标。当前,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学习中,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常常形成学生跟着老师的教案,按照老师的讲解做笔记的现象,学生没有在教学中形成独立的对课程和财务管理学科规律的总结,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创造能力,学习的效果较差。即便在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在进行实习时,因为学习的不够透彻,对工作中基本问题的处理也没有把握。教学手段的上传下受,被动接受的局面普遍存在,教学方法的单

一、固化成为当前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桎梏。

(四)缺乏真正的实训基地,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现场学习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习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更需要通过现场训练达到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 求。目前高校在实施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工作时,一方面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因为企业自身机密的考虑,往往做表面文章未见实质内容。即使学生有机会到 相应的企业实习,甚至去合作的会计事务所实习,但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没有做出恰当的实习计划 和规划,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步骤的安排,所以学生实习不仅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而且未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达不到理论与实践对接的预期目标。

二、协同演化理论对财务管理教学创新的启示

起源于1964 年的协同理论将社会经济与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Norgaard等人认为社会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不仅仅是协同,更重要的是一个演化过程。即社会发展应该通过知识、价值、组织以及技术等互相协调,共同演进。协同演化是一种双向反馈过程,即社会的进步既表现在企业为获取利润而要求更加具有创新和娴熟技能的人才,又要求人才的培养要严格遵循社会发展的趋势。重视在学科设置的目标、内容和效果与社会发展的相符甚至应当推进社会演进进程。协同演化理论还认为演化的过程是嵌套且跳跃的,因此,要求不同社会群体在渐进发展中遵循符合社会积极发展趋向的创新原则,在协同发展中尽量提升自身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创造创新的条件,为实现社会总体程度的演化积累提供良好的基础。按照协同演化理论的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当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具体为:其一教师应当经常深入企业了解社会对财务管理学科的真正需求,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从而为学生储备适合社会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其二按照协同演化理论的观点,教授学生的过程是将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过程,实现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协同演化。其三,因为协同演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随时按照学生的情况,有计划、有目标地训练其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其四,协同演化理论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将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施课堂教学、教学方式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各个环节形成均衡发展态势。

三、基于协同演化理论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思路(一)协同演化理念导入

1.树立教学主客体平等化的观念传业授道解惑是传统习俗对教师职业的普遍认知。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都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独自讲授财务管理的诸多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各种知识,没有激发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学生大多只会按照教师的讲解去认识和掌握所学课程,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受到教师的影响,未能形成自身对学科的思考和驾驭,很难透彻地理解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精髓。应该将教学的地位平等化,通过学生与教师互动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财务管理学科的规律,获得社会的认同和需求。

2.教学流程的开放化教师在教学安排和课堂组织中应该树立开放式的思想,即学生按照教师的预先要求,根据所学内容查找学习的相应资料,采用学生和教师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辩论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使他们逐步成为社会需要的具备理论知识和现代理念的专业人才,将学生的发展与社会演化过程有机地协同起来。(二)协同演化过程的构建

1.学生学习目标的主动性与教师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协同在教学伊始,教师先提出自身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事先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修订或者重新制定符合自身学习情况的目标和计划。然后教师审核后,在与学生达成统一意向后,学生和教师各保存一份目标责任书,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自身制定的学习目标。这种做法能有效地把教师预期目标和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的信心,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

2.学习体系的适应性和社会需求的符合性相协同 前已述及,无论是国外的教材还是国内教材,在学生学习和社会对接过程中都存在着不足。建立适应我国企业投融资体系和资本运营过程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并兼顾学生对课程领悟和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开始至学业结束,通过专业训练获得社会认可的,能够服务社会的财务管理技能,并随着时间的积累以及在学校养成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的逐步提升,成长为一名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3.学习方法的渐进性和实践技能的积累性协同和演化发展 作为技术含量较高的综合性学科,财务管理专业的技能性体现在其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企业发展指导和优化的作用,即资金的获取和资金的最优化 配置对企业资源的最大限度的使用等。但是从财务管理专业学习过程来看,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及理论知识和现实经济问题的结合成为财务管理是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革新财务管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从专业设置方面配合教学过程的实施成为财务管理知识继承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学习方法的革新体现在从学习思维到学习技巧的多元化和学习的总结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过程。财务管理专业因为其综合性的特点,在学习思维方面既要有抽象思维的过程,也应当考虑把诸如米勒模型、琢序理论、财务危机和财务预警理论如何转换为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解决方案和配套方法。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训练学生从理论初步识别至理论适时运用将显得非常重要。在学习技能方面要注重学习能力和实践素养的协同性。即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将案例发生和企业现实的问题处理联系起来,形成理论指导为先,案例样本为范,实际处理为准的财务管理学科的教学与实际工作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习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共同发展和演化的良性局面。

总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只有树立协同演化观点,将教学引导过程与社会需要的发展结合起来,建立创新发展机制,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演进之路。

下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创新性教学策略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创新性教学策略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高校基层统战工作方式创新性研究(五篇材料)

    新时期高校基层统战工作方式创新性研究 一、新时期高校基层统战工作的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基层统战工作在处理传统事务的同时,还要分析新时期统战工作应当面对的......

    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高校招生广告的创新值得鼓励

    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高校招生广告的创新值得鼓励 原标题:高校招生广告的创新值得鼓励 2018年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成为考生即将面对的问题。各大高校如约而至,在招生大战中各显身手......

    圆的周长创新性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创新性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

    浅谈体育教师如何进行创新性教学

    浅谈体育教师如何进行创新性教学 主要内容:新的教育改革形势,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无一不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转变原来的体育教学观念,树......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更新:2009-5-25 阅读: 栏目: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摘 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信息经济时代社会对代写......

    高校留学生《会计学》双语教学创新研究

    高校留学生《会计学》双语教学创新研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全民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与提升,以及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日趋频繁、国际商务交流合作方式的进一步多元化,选择来中......

    夏博文 教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

    教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 摘要:近年来,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和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提供了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几种途......

    “碳的化学性质”创新性教学案例分析

    “碳的化学性质”创新性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义务教学阶段第六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难点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