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流公司质量管理手册
马上到物流公司质量管理手册
班 级:2012级工业工程专业(1班)组 别:第四小组 完成时间:2014 年12月 指导教师:方永美
目录
一、质量方针
二、质量目标
三、质量策划
1、产品策划
2、管理和作业策划
3、编制质量计划
四、质量控制
1、计划
2、布置
3、检查
4、反馈
五、质量保证
六、部门质量管理职责
(一)总经理
(二)管理者代表
(三)运务部职责
(四)行政部门
(五)人事部职责
(六)财务部门职责
(七)采购部质量管理职责
(八)客户服务部门质量管理职责
(九)营销部质量管理职责
(十)分拣部门
(十一)质量管理部门
一、质量方针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始终把质量放在核心地位,要求物流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为下一个环节提供高效的保障,严格保证传送物资不受损坏,把质量责任分解到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各个工种为顾客提供高效、便捷、可靠的运输服务,并持续改进,满足顾客需求。以勤奋务实,办一流企业;以开拓进取,做知名品牌;以客为本,创优质服务。
(以上质量方针是物流公司所遵循的宗旨,由企业高层管理员向全体员工进行讲解,使全体员工都理解提供并满足顾客物流需求的重要性,并在各岗位上贯彻执行。)
二、质量目标
物流运输交验合格率不低于93%;人员培训合格率不低于87%;投诉率控制在3%以内;顾客满意度不能低于93%;物资安全保障率不低于98%。
内涵解释:
所有物流运输流程的一次交验合格率不能够低于93%; 物流服务人员的从业合格率不能低于87%; 将顾客投诉率和坏评率控制在3%以内; 使93%以上的顾客满意;
保证98%以上客户托运的货物能够保持原有的功能特性到达预定地点;
三、质量策划
1、产品策划:
(1)物流服务定位:要求物流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为下一个环节提供高效的保障,严格保证传送物资不受损坏,把质量责任分解到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各个工种为顾客提供高效、便捷、可靠的运输服务,并持续改进,满足顾客需求。
(2)物流服务质量特性:快件收发便捷度、快递收发人员服务态度、运输过程保护快件不受损害的程度等。
(3)质量目标和要求:要求物流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为下一个环节提供高效的保障,严格保证传送物资不受损坏,把质量责任分解到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各个工种为顾客提供高效、便捷、可靠的运输服务,并持续改进,满足顾客需求。
(4)作业过程:从商品购进到销售、商品逆向流动(退货)的物流全过程。具体包括商品的采购、进货、配送、仓储、结算、商品陈列等以及这些活动产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等活动。
2、管理和作业策划:
(5)定期安排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学习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ISO9000族标准。
(6)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内容:
3、编制质量计划:
物流部经理根据部门质量体系中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质量方针的要求,同时兼顾持续改进的承诺,对物流部的库房、运输、加工各部门制定可以量度的质量目标,并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四、质量控制
4、计划:确定规格标准,详细说明物流库房、运输、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特性;
5、布置:选择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的检测仪表,或自制监测手段;进行实际测试并做好数据记录;
6、检查:分析实际与规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选择控制对象。
4、反馈:从选择的控制对象中,选择需要监测的质量特性值,定时进行反馈。
五、质量保证
1、内部质量保证
(1)基层员工:从事基础作业的员工必须要向上级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在订单处理,采购,进货入库,库存管理,补货即拣货,流通加工,出货,配送,商品你像流动等一系列作业过程中,都要致力于保证每一个工序的质量达到内部标准。
(2)监督人员:部分管理人员专门从事监督、验证和质量审核活动,不仅要监督人员的工作情况,同时也要验证产品服务质量是否达标,做到人员和产品一一对应,并且将反馈的结果毫无差错的向上级反映,确保到达最高管理者手里的监督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要几时提出给劲措施,促使质量控制能更有效地实施,从而使最高管理者“放心”。
(3)高级管理层: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要高度关注,密切关注员工们的质量保证行为。同时,也要向全体员工提供信任的必要,起到员工一定的激励作用,促进建立全体员工对于企业质量管理的信心。
2、外部质量保证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促使完善质量控制活动。
(2)涉及对外服务的员工必须确保自己的工作顺利完成并得到顾客的满意反馈。
(3)对于可以归属于物流业物流系统的对象,应确保流通方式、时间等可以满足客户,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好的效率,更快更高效。
(4)根据客户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提供证据的活动。
六、部门质量管理职责
(一)总经理:
1、拟定经营政策,管理者承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核准。
2、作为公司重要政策的总裁决者。
3、研拟裁定执行各年度经营方针策略。
4、审核全公司组织系统规则,管理制度修订,协调各机能的运作。
5、核定年度成本预算编制及监督执行成果。
6、公司各项重大投资改善计划案的拟订执行。
7、公司各部门工作绩效的核定。
8、主持管理审查会议。
9、有关经营管理的文件表单签核。
(二)管理者代表
1、作为公司与ISO认证单位的联络窗口。
2、负责公司接受外部审核的协调负责者。
3、负责确保与维持公司所有质量活动、制度、书面质量文件,皆以符合质量手册及ISO9001标准要求之规定。
4、负责确保员工对质量手册的了解,并随时监督质量控制的成效,以保证质量系统的有效性。
5、负责管理审查会议中,报告公司质量管理系统的成效与其需改善之处。
6、负责内部审核的监督执行。
7、负责统筹内部沟通的结果。
(三)运务部职责
1、负责总仓、分仓及各分公司仓库的规划工作,并负责实施中的指导与监督;.2、负责各分公司及网点仓库的安全检查工作;
3、负责处理货运过程中的各项突发性事件,并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案;
4、负责与各地分公司的库房建立直接联系,通过物流软件,随时掌握各地分公司仓库商品的出入库动态,在公司统一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获取各个分公司库房(含指定分销商)的商品出入库原始统计报表资料;
5、负责跟进所有的物流运单,包括供货商出发的及各分公司之间调拨的运单,并第一时间发送商品货运通告,通知收货方;
6、负责跟进货运过程中的每一个交接环节,必须确保货畅其流;负责根据调度指令,调动各分公司的物流系统各项工作职能全面投入,确保商品按时供货、准点到位;
7、负责处理货运中出现的各种不良情况,记录在案,并及时上报运输主管处理;
8、负责货运出险后的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跟进、协调、应急处理商品发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随机性突发问题。
(四)行政部门
1.制订行政部年度和月度预算;;
2.办公环境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同物业物业管理处的联系,核实并交纳水电费、物业管理费; 4.办公用品及非办公用品的询价、采购、保管、发放以及登帐; 5..公司传真的收发和存档;
6.信息收集、发布工作组织、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传,编辑整理公司大事记; 7.公司财产的保管和维护。
(五)人事部职责
1、制订管理手册,呈交上司审批;
2、制订方案如何提高各员工工作效率;
3、协助部门发掘有才能的员工,给予增值培训后提升要职,严控各部门员工在工作上的操作和品行;
4、编写工作说明书,制定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流程和表单和部门岗位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考勤、薪资、员工素养等)各项程序的执行、监督;
5、加强与劳动、人事、社会保险机构的联络,落实公司社保等福利计划。
(六)财务部门职责
1、审核电脑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系统精密防止病毒入侵,破坏公司日常操作;
2、日常公司资金运作,每天呈交上司审查并附上有必要的建议;
3、制定每月的效益表,呈交上司查阅; 收集会计报告,把应收应付表交上司查阅;
4、负责公司会计核算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审核会计凭证及各种对内、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
5、每月组织总公司库存商品的实际盘点并核对盘点结果,报送商品盘点表。对库存商品帐、物存在的差异,督促责任单位查明原因,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
6、负责融资工作相关资料的准备和保管,参与公司资金筹措工作,协调和各银行间的关系,与银行系统保持良好合作;
7、协同业务部、商品部对核心客户核定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并对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的执行情况负责跟踪。
8、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法律法规及行业财务制度,组织开展本公司财务工作,对总公司财务部经理负责;按时编制财务计划,落实计划实施措施,跟踪计划执行情况,并对计划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分析。
(七)采购部质量管理职责:
1.负责市场调研,提供符合公司要求的供应商名单,并建立合格的供方档案。2.执行询价、比价、议价制度,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3.对商务谈判、采购进度、质量检验等全过程负责;按时完成采购任务。4.办理部分需要现金采购物资的个人借款和采购货款的结算手续。5.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理。
6.对采购业务进行汇总、分析,需要时向管理层提供采购报告。
7.负责供应商的管理,与供应商维持健康、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协助公司法律顾问,处理与供应商的各种纠纷。8.做好采购成本控制。
(八)客户服务部门质量管理职责:
1.业务受理:话务员可以受理上门取货发送服务、上门送货服务,记录用户业务办理的条件,代填业务预申请单,提交产生的业务工单,交由后台处理,进行资料核对。并自动选择通知负责该区域的服务点或人员进行服务。
2.处理用户投诉: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的跟踪客户,接待客户的各种投诉工作,收集和回复客户关于配送服务的投诉,监督和检查配送的服务质量,收集和反馈意见和建议,认真负责地处理客户投诉是减少纠纷、树立公司品牌、争取客户的手段。
3.客户关系管理: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利润。4.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业务商机要及时迅速反馈给公司领导或业务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客户的建议、投诉、需求等,并协调跟进处理。
(九)营销部质量管理职责:
1.与顾客及潜在顾客协商洽谈,掌握、理解顾客对产品质量、性能的需求要求,参与有关要求的订单合同评审工作;
2与顾客保持沟通及征询顾客意见,定期开展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工作; 3.定期组织市场调研,收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动向、特点和发展趋势; 4.建立各级客户资料档案,保持与客户之间的双向沟通; 5.配合本系统内相关部门作好推广促销活动;
(六)总经理的质量管理责任
1.领导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的全面工作,确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制订质量发展规划; 2.督促检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情况,确保实现质量目标; 3.随时掌握企业产品质量的动态,负责处理重大的质量事故;
4.负责抓好质量管理教育工作,对产品质量的薄弱环节和重大质量问题,组织质量技术攻关; 5.组织制订质量奖罚制度、措施,实施执行质量奖罚措施;
(十)分拣部门:
负责分拣中心日常工作管理,协调分拣中心与总部分拣(厂商)的业务联系,监督各站点的快件接收、派发、中转、退库等,确保快件安全。
监督系统管理,组织分拣中心日常工作安排,管理档案资料,协调分拣与信息部、财务部、站点的物流管理。
负责分拣验货、分拣、复检、封发等。负责退单验收、系统处理及返上级分拣库房。
负责总部到货、发件发货、系统退单及分拣返货的全程跟单工作。负责库房卫生、考勤及安全生产。
(十一)质量管理部门:
1、负责对物料入库的质量与数量的控制管理。
2、做好在库物资的存放、堆码整齐等管理工作。
3、负责物资在库的安全管理,对特殊危险品加大管理力度严防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4、遵守领发料制度,避免发料错误而造成损失。
5、对滞料、滞成品及有价值的废品提出库存报告和处理建议。
6、做好各库的库存品盘点工作,做到帐物相符。
7、提供各库的物资库存动态资料。
8、按照小糸的工艺流程及检验规程,进行检验。
9、按时填写检验报告并且保存报告。
10、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监督、协调与安排。
11、针对质量不良提出改善措施,并予以执行。
12、负责对仪器和器械校验的管理。
第二篇: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
1、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制度
2、自查记录质量经营制度执行情况表
3、制度与考核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表
4、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分析和搜集记录
5、药品质量档案
6、药品质量事物查询表
第三篇:起重机械质量管理手册
起重机质量管理手册
(A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2-*-发布
2012-*-*实施
0 前言
0.1 颁布令
质量手册发布令
本手册依据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制定,阐明了工厂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规定了起重机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并提出了每个过程的管理要求。经审定,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现予批准发布。自200 年 月 日起正式实施。
本手册适用于工厂起重机械的制造、安装、改造和维修,是指导工厂建立、实施并保持起重机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法规和行动准则。起重机械质量管理体系内各部门和员工必须遵照执行,确保起重机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目标得以实现,不断增强客户满意。
厂长:
0.2 《质量管理手册》的说明及管理
0.2.1 《质量管理手册》的说明: 0.2.1.1 目的
阐述本工厂的质量方针,规定了工厂起重机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并提出了每个过程的管理要求,确保工厂起重机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各项活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符合规定。0.2.1.2 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本工厂承担的资格范围内的起重机械制造和安装、改造、维修的质量管理。0.2.1.3 编制依据 0.2.1.3.1 引用标准
①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② 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0.2.1.3.2 主要依据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0.2.2 《质量管理手册》的管理 0.2.2.1 编制与审批
本手册由质保部组织编制,质量保证工程师审核,报厂长批准后发布。0.2.2.2 发布和保管
a)本工厂内部各有关部门人员均持有手册的受控版本,由质保部统一办理发放手续。
b)特殊情况下需向外部提供手册时,应经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后,由质保部办理外发手续,对外(认证机构除外)提供的手册为非受控版本。
c)受控版本的质量手册持有者必须妥善保存,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准外借和复制。
0.2.2.3手册的其他管理要求按本手册第3.1条款的规定执行。
0.3 质量手册修改控制
章节号
修改条款
修改人
修改内容简述
审核 批准 修改日期 0.4 术语和缩写
0.4.1 本手册中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术语,引用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中的术语。
0.4.2 本手册中与起重机械有关的术语,引用GB6974.9-1986《起重机械名词术语》中的术语。0.4.3 本手册还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
a)产品-本手册中所引用的“产品”可单指进货物资、外供产品(包括起重机械的零部件)和过程(工序)半成品及完工成品。b)进货物资-包括自行采购的原材料、焊接材料、工作机构、起重机配套件、油漆及其他外购外协件、标准件等和顾客提供的这类物资。
c)过程(工序)半成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起重机械零部件的半成品。
d)完工成品-以整机或零部件交付顾客的成品件。
e)顾客-以合同方式将其所需的起重机械整机或零部件交予本工厂制造及安装、改造、维修的组织或个人(即产权者)。也包括它所委托的经营运作者或使用者。
f)生产基地-工厂设置的从事起重机械生产制造的场所,包括生产办公场所和生产车间、库房等。
G)项目部-本工厂设置的从事起重机械工程现场安装、改造、维修作业的班子,具体组织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现场的作业。0.4.4 特殊术语 0.4.4.1 质控点
在起重机械生产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主要受力结构件制造的关键工序,该工序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转入下道工序 0.4.4.2 停止点
必须经检验试验对结论确认后才能继续下道工序的质控点 0.4.4.3 见证点
必须到现场进行确认后才能继续下道工序的质控点 0.4.4.4 审核点
对相应见证文件进行审核并经鉴定确认的质控点。2.2.2.5 质量控制图符号说明
○e 检验员
○p 工艺员、设计员
○H 停止点
○A A类监检点
○c 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
○P
工艺、设计质控责任人 ○n 无损检测质与试验控系统责任人 ○W
焊接、热处理质控责任人
○Qa 质量保证工程师
○E 机械加工质控责任人 ○D 电控系统制作质控责任人
○T
安装调试质控责任人 ○M 材料质控责任人
○N
计量与设备质控责任人 ○Y 金属结构制作质控责任人
○EA 总检验员 0.5 任命书
为了贯彻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加强对起重机械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领导,现任命机电装备公司经理王福军为质量保证工程师,履行对工厂起重机械制造、安装、改造和维修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管理职责。
为确保起重机械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经工厂领导研究,决定任命起重机械质量体系其他责任人员如下:
某某某
工艺设计质控系统责任人
某某某
机械加工质控系统责任人
某某某
金属结构制作质控系统责任人
某某某
电控系统制作质控责任人
某某某
焊接热处理质控系统责任人
某某某
材料质控系统责任人
某某某
无损检测与试验质控系统责任人
某某某
计量与设备质控系统责任人
某某某
安装调试质控系统责任人
某某某
最终检验质控系统责任人
厂长: 2007年 月 日 1 管理职责 1.1 质量方针和目标
1.1.1为实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确定,并转化为工厂的产品和服务要求,特制定本工厂的质量方针为:
安全可靠,诚信守约,接受监督,持续改进
1.1.2为实现工厂的质量方针,制定本工厂总的质量目标为: 强化过程(工序)控制,确保产品一次性交验合格率100%;增强顾客意识,确保顾客满意度达92%以上,且近三年内每年以1%递增;追求科技进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1.1.3 质量方针、目标现予批准、发布,工厂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与质量相关的应根据工厂总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部门具体的工作目标,并于每年初以工厂红头文件的形式公布执行。
1.1.4工厂不断对质量方针进行适宜性评审,必要时经厂长批准可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应工厂内、外环境的变化。
厂长: 2007年 月
日 1.2质量保证体系组织
注:
表示该部门暂未列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线表示直接领导关系;虚线表示职能领导关系。1.3 职责、权限 1.3.1 职责和权限
工厂对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的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分配,并对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部门和人员规定了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具体如下: 1.3.2 厂长:
a)对工厂生产产品的安全质量负责并任命工厂质保工程师;
b)批准发布工厂质量手册、质量分册和质量方针、目标;
c)建立于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并配备所需要的资源;
d)履行工厂管理职责,并主持工厂的管理评审。1.3.3 质保工程师:
a)负责工厂质量管理体系的日常的内部协调工作,以确保质量体系的实施和保持;
b)主持工厂的内部审核,向最高管理者报告治理管理体系的进行情况,包括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工厂内促进顾客要求意思的形成;
d)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1.3.4 质保部:
a)负责组织编写与质量方针和目标性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负责工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质量记录的总归口管理和控制;
b)负责工厂管理体系策划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并负责工厂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内部共同的归口管理和控制。
1.3.5 设计、工艺质控系统责任人: a)对设计、工艺质控系统负全责。
b)负责对起重机械外来图纸、技术文件的审查;
c)负责对起重机械外来图纸、技术文件转化、更改的审核、并监督贯彻实施;
d)负责对起重机械相关技术标准的审核、并监督贯彻实施; e)负责编制起重机械通用工艺条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规章制度;
f)负责组织起重机械工装设计; g)定期进行工艺纪律检查。1.3.6 机械加工质控系统责任人
a)负责制定工厂起重机械机械加工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b)编制和贯彻机械加工工艺,解决实施工艺中的技术问题;
c)对机械加工质控系统的质量问题负全责; 1.3.7 金属结构制作质控系统责任人 a)负责制定工厂起重机械金属结构制作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b)对金属结构制作质控系统的质量问题负全责; 1.3.8 电控系统制作质控责任人
a)负责制定工厂起重机械电控系统制作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b)编制和贯彻电控系统制作工艺,解决实施工艺中的技术问题;
c)对电控系统制作质控系统的质量问题负全责; 1.3.9 焊接、热处理质控系统责任人:
a)负责制定工厂起重机械焊接、热处理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b)负责制定工厂起重机械持证焊工管理制度;
c)对所制定的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焊接工艺指导书、焊接工艺卡的正确性负责;
d)负责制定工厂起重机械焊接材料的质量控制办法,并有效督促其责任人员贯彻执行;
e)参与工厂起重机械的技术管理工作,对焊接热处理; f)批准两次以内的焊缝返修,制定两次以上的返修方案; g)负责制定工厂起重机械焊接工艺指导书的格式; h)负责制定工厂起重机械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格式; i)负责制定焊接母材缺陷的焊补程序; j)负责制定起重机械焊缝返修的程序;
k)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起重机械焊接、热处理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1.3.10 材料质控系统责任人:
a)负责起重机械材料管理规章制度的制订,监督检查贯彻执行情况,对因监督不力造成的后果负责;
b)负责组织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选择合格的供方,对未在合格供方名单中采购,亦未办理试采购手续擅自采购造成的后果负责;
c)对起重机械用材的正确性负;
d)负责对起重机械原材料的标记及标记移植的正确性和材料的保存防护进行监督,对因监督不力造成的后果负责;
e)对采购文件的正确性负责。1.3.11 无损检测与试验质控系统责任人:
a)负责宣传和贯彻执行有关起重机械无损检测的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文件;
b)对无损检测质控系统的质量问题负全责;
c)对工厂无损检测设备、仪器的使用状态、环境是否符合规定进行监督管理;
d)编制和贯彻无损检测工艺,解决实施工艺中的技术问题; e)负责无损检测错、漏检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和上报,处理生产单位提出的无损检测质量问题;
f)监督指导无损检测实施工作,有权对违反无损检测工艺纪律、违章操作、记录达不到要求的现象,进行制止、管理和考核; g)负责无损检测人员的业务印章、钢印的制造、发放并建立台帐等管理工作;
h)负责无损检测记录和资料的保存管理,并监控各相关单位的无损检测记录和资料的保存管理。1.3.12 计量与设备质控系统负责人
a.对计量与设备质控系统出现的问题负全面责任 b.制订计量与设备管理制度。
c.负责对计量理化质量进行控制,对出据的理化试验报告的正确性负责。
1.3.13 安装调试质控系统责任人
a)对安装调试质控系统出现的问题负全面责任
b)编制和贯彻安装调试工艺,解决实施工艺中的技术问题; 1.3.14 最终检验质控系统责任人:
a)负责编制起重机械的质量控制保证体系程序文件、检验管理制度,并负责检查监督考核贯彻执行情况;
b)负责起重机械的质量技术检验计划文件、检验指导书、检验卡片的编制,并负责检查监督考核贯彻执行情况;
c)负责外购原材料检验、过程工序产品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的质量检验试验技术管理和指导;
d)负责提出起重机械产品质量检查和月度工作计划或专项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按要求及时总结;
e)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起重机械新产品的试制和产品首件鉴定、不合格品鉴定工作; f)负责具体组织起重机械产品、工序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研究处理;
g)有权制止违反工艺纪律和违章操作的行为;
h)接受质量技术监督局起重机械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并向质量保证部长至质保工程师报告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1.4 管理评审程序
1.4.1 每年至少对起重机械质量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1)工厂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一般投诉连续发生时;
(3)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有关要求有较大变化时;
(4)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时;
(5)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1.4.2 管理评审输入
1.4.2.1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a)审核结果,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等的结果; b)顾客的反馈,包括其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d)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项所采取的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以往管理评审确定的改进措施实施的跟踪结果;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 g)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1.4.2.2 管理评审输入的内容所涉及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应于管理评审会议之前至少一周书面提交质保部汇总,以便提交管理评审会议评审之。1.4.3 管理评审输出
1.4.3.1 质保工程师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与会,并对管理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1.4.3.2 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起重机械产品的改进。c)资源需求等。
1.4.3.3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由工艺技术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质保工程师审核,交厂长批准后,发至相应部门并监督执行。1.4.4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对于管理评审会议决定的不合格/潜在不合格项,由工艺技术部根据本手册的规定,向有关责任部门提出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要求,并组织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1.4.5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按本手册的规定执行。1.4.6管理评审形成以下质量记录,这些记录由质保部负责收集和保存,并按本手册的规定进行管理和控制: a)《管理评审计划》 b)《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c)《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 d)《管理评审报告》 2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工艺)文件(如作业指导书、工艺规程、工艺卡、操作规程等,下同)、记录等。2.1 质量保证手册
2.1.1 本工厂质量手册是专为描述工厂起重机械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也是证明工厂在提供产品的质量方面有能力满足顾客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纲领性文件,由工厂厂长批准后发布实施。
2.1.2 本质量手册涵盖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两种内涵,适用于本工厂起重机械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和服务质量控制的全过程。2.1.3 质量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1)术语和缩写(详见本手册0.4节);
(2)本工厂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及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见管理体系过程图);
(3)质量方针和目标(见本手册1.1节);
(4)质量体系组织及管理职责(详见本手册1.2、1.3节)。(5)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要求要符合起重机械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保体系的基本要求。2.2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与质量方针相一致,满足起重机械质量保证手册基本要素的要求,并符合本厂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2.3 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
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应符合许可项目特性,满足质保体系实施过程的控制需要。文件格式及其包括的项目、内容应当规范标准。2.4 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必须保证贯彻实施,为确保产品质量,我厂每台产品都编制质量计划(制造工序过程卡),质量计划中的产品质量控制点(包括记录审核点、见证点和停止点)应合理设置,做到控点必控、停点必停。质量计划的编制见《质量计划编制规定》。文件和记录控制 3.1 文件控制
3.1.1 目的:工厂对上述第2节规定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进行控制,以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这些文件的有效版本。
3.1.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的控制。3.1.3 职责:
a)质保部是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总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质量手册及其支持性文件和技术法规标准类外来文件的管理和控制;检验文件和发至本部门的文件的管理和控制;并负责工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保管、发放和回收的具体实施工作。b)技术中心
c)工艺技术部负责与本部门设计开发有关的依据文件(包括设计用软件)的管理和控制。
d)供销部负责采购文件、合同类文件及发至本部门的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e)办公室负责与质量有关的行政性文件及发至本部门的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f)其他各部门/车间分别负责发至本部门文件的管理和控制。g)厂长负责批准发布工厂第一级文件。
质量保证工程师负责审核工厂第一级文件,批准工厂第二级相关文件。3.1.4工作程序
(1)文件的编号:
①质量手册:QM/ JH XX-A
②支持性文件: J / XX-XX
`
③质量记录表示:
表 XX-XX
④ 各部门代号规定如下:
用各部门简称或第一个拼音字母代替。
(2)文件分受控版本和非受控版本,文件的主管部门确定是否受控,并报质保工程师审批,凡受控版本均应加盖“受控”印章标识。
b)文件的编制
(1)质量手册及其支持性文件、质量计划和质量体系运行方面的质量记录表等文件由质保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编制。
(2)上述文件中凡属本工厂内部编发文件,由各相关主控部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编制。c)文件的审批
(1)质量手册(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程序)和质量计划由质保工程师审核,报工厂厂长批准。
(2)设计、工艺、检验等方面的文件由相应主控部门负责人审核,报质保工程师批准。
(3)合同/采购方面的文件由财务部/供销部部长审核报工厂主管副厂长批准。
(4)与质量有关的行政性文件由工厂厂长审批。
(5)与质量有关的外来文件均应按以下规定审批其适用性:
①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外来文件和技术法规标准类外来文件由质保工程师审批其适用性。
工艺技术部负责编制《质量技术法规/标准总清单》。经质保工程师审批发布,以利于控制这类文件的有效版本,该清单由工艺技术部实施动态管理。
②与质量有关的其他外来文件由工厂厂长或其授权的副厂长审批其适用性。d)文件的登记和发放
(1)文件的总归口管理部门质保部应建立全工厂受控文件的总清单;文件的各主控部门对各自所控文件和所使用文件应建立相应的分清单。
(2)文件的发放范围由文件的主控部门确定,质保工程师或分管副厂长审批后按发放范围发放,并填写文件《发文审批表》。
(3)文件领用部门/人员应在发文部门《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表》上签字,每份文件应有不同的分发号,以便追溯。e)受控文件的更改
(1)受控文件需要更改时,由文件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说明更改内容和更改方式,经文件原审批人批准后下达《文件更改通知单》,由文件持有者更改。
(2)当原审批人不在职时,可由接替其岗位的人员审批,但必须取得所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3)文件更改的方式分为局部划改和以更改页替换作废页(换页)两种,换页时,作废页应收回统一处理。f)受控文件的换版与作废
(1)受控文件经过多次更改或大幅度更改时需进行换版时,要填写作废文件销毁申请表,并经文件的原审批人批准,原版本作废收回,换发新版本。
(2)作废文件由文件发放部门人员负责回收及销毁,并填写文件销毁登记表,留作参考的作废文件应加盖“作废”印章标识,并隔离保存。g)文件的管理
(1)受控文件可以以任何媒体形式保存,对于存入优盘的文件应有备份,并予以相应的标识,文件的保存条件应能满足有关要求,应防止受潮、虫蛀、和火灾等,对光盘、磁盘类文件还应注意防磁。
(2)文件的持有者不得将受控文件随便外借,并应妥善保管,使用过程不得随意涂改或损坏。
(3)文件不慎丢失或破损需办理补领手续,应按上述4.2.3.3条款中d)的(2)、(3)规定办理,并应说明其原因,文件主控部门人员办理补发手续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并在文件发放记录上注明原分发号作废。
(4)文件的借阅需填写《文件借阅登记表》,未经质保工程师审批任何人不准复印或外借受控文件。
3.1.5、质量记录 a)质量记录表格
(1)《受控文件清单》
(2)《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3)《文件更改审批表》
(4)《文件更改通知单》
(5)《文件(记录)借阅登记表》
(6)《作废文件(记录)销毁清单》
b)文件控制所形成的上述质量记录由文件主控部门负责收集和保存,并按本手册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管理和控制。3.1.6 相关/支持性文件 《质量技术法规/标准总清单》 3.2 记录控制
3.2.1 目的:对本工厂范围内与质量体系运行和所供产品质量有关的质量记录进行有效控制,为证实本工厂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所供产品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提供客观证据,并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3.2.2 范围: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及表式的控制。3.2.3 职责:
a)质保部负责本工厂质量记录控制的总归口管理,并具体负责与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的质量记录控制的归口管理,产品质量有关的质量记录控制的归口管理,质量记录统一归档后的保管、借阅和处理控制。
b)各相关部门、生产车间负责分管本部门范围内各项质量记录的编制,收集标识、编目、保存和归档的具体实施。c)供销部负责购进原材料检验的质量记录的实施和保管。3.2.4 工作程序 a)质量记录分类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包括本工厂质量手册及其支持性文件所确定的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质量记录,如管理评审记录、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记录、设计和开发方面的记录、人员能力/意识和培训的记录、采购过程的记录、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记录、标识和可追溯性方面的记录、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的记录、内部审核记录、过程和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记录、不合格品控制的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等。
(2)所供产品制造和安装质量记录,包括构成产品档案内容的质量记录,如产品制造和安装质量检验记录、原材料检验记录、有关的试验报告、无损探伤检测报告及底片和产品出厂质量证书等。(3)外部提供的质量记录,包括来自供方的质量记录(如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外委检验和试验的报告等)和委外计量检定的记录及检定证书等。
b)质保部负责编制本工厂《质量记录表达式总清单》,经质保工程师审批发布,并对其实施动态管理和控制,各职能部门/人员据此选用各自适用的质量记录,并建立各自的《质量记录清单》,质量记录表达式未经审核不得随意更改,各部门如需增加新的质量记录表达式,应经质保工程师批准并报质保部办理备案。c)质量记录的标识
(1)质量记录采取各自原有的名称和表式编号进行唯一性标识。(2)对于没有表式编号的原使用质量记录表式,可按上述4.2.3的规定,在使用时予以编号标识,但要不易混淆,也可用原表达式的名称作为标识。d)质量记录的填写与签证
(1)质量记录和填写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填写字迹应清晰、工整,并按规定正确填写,文字表达准确、简炼、清楚、图文整洁;数据准确、可靠、齐全等。②填写不得采用易褪色的书写材料书写或绘制。
③质量记录的填写及签证时间应与质量活动时间一致;一般情况下质量记录不允许涂改,如发现误记需要更改时,应在错误中间划一条横线以示无效,在横线上方更改,并在更改处加盖有效印章。(2)质量记录由质量活动的责任部门/人员负责填写,并经授权的职责人员审核签证。填写、签证人员均应在记录上签字,不得由他人代签。
e)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与传递
(1)在各项质量活动中,质量记录由负责填写的部门/人员收集、整理,并按本手册规定程序的要求进行传递。
(2)应随产品制造和安装过程的进展,收集、整理质量记录,其中包括外来的质量记录。f)质量记录的编目和归档保存。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记录由各部门按时间顺序排列并按编目后,自行归档保存,其保存期至少保存三年。
(2)所供产品制造和安装质量记录由质保部按产品/工程形成产品档案编目,其保存期按相应法规标准的规定执行,无明确规定者其保存期至少五年。
(3)凡移交质保部保存的质量记录在向质保部移交时,应办理相应的移交手续。
(4)归档的质量记录应专人管理,建立台帐,并应符合本工厂《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
(5)质量记录保管应注意采取防火、防潮、虫蛀、鼠咬措施,存储于其他媒体(如磁带、光盘、优盘等)要有相应的贮存条件(如防磁柜、防潮、保温等)。g)质量记录的借阅和使用(1)已归档的质量记录工厂内部需查阅时,应办理借阅手续。(2)政府主管部门或顾客因工作需要查阅质量记录时,应经质保工程师同意,可到保管处查阅,如需带走或复印时,应由质保工程师批条并办理借阅手续。h)质量记录的处理
(1)质量记录保存期满后,由保管人员填写《作废记录销毁申请表》,经质量记录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报质保工程师批准后统一销毁。
(2)超期需要继续保存的质量记录,由管理人员加盖“保留”印章标识,并单独存放。3.2.5 质量记录
a)质量记录表格及内容:(1)《质量记录清单》
(2)《文件(记录)借阅登记表》
b)以上质量记录按本程序的规定进行管理和控制。3.2.6 相关/支持性文件(1)《质量记录表式总清单》(2)《档案管理规定》合同控制 4.1、目的
为明确合同的要求并形成文件,消除合同双方的不一致,确保本工厂有能力满足顾客的要求。4.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工厂产品销售合同或订单(包括口头订单)的评审协调和修订控制。4.3、职责
a)供销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合同评审、发出“合同评审表”,对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明确性进行评审,并负责识别顾客的要求及与顾客的联络,负责评审物料采购能力。b)工艺技术部负责评审新产品的开发能力。c)生产安全,负责评审生产能力和交货期限。d)质保部负责评审新产品的检测能力。4.4、工作程序 a)顾客要求的识别
(1)供销部根据顾客规定的订货要求(如合同草案或口头订单等),填写“合同评审表”中顾客的名称、订货日期、交付日期、产品型号、数量以及特殊合同的技术要求。
(2)供销部负责识别顾客的潜在要求,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产品本身的适用性要求,以及顾客对产品的可靠性、运输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填写“合同评审”中的相关栏目。b)合同的评审
(1)供销部负责将填写好的“合同评审表”交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2)合同评审在合同签订之前进行,确保顾客的各项要求合理、明确、书面化、双方协调一致,本厂有能力满足。
(3)对于现货,由生产安全部对其数量进行评审,确认即可完成。
(4)对于非现货的合同,由供销部将“合同评审表”交供应科及生产分别对物料采购能力、交货期限进行评审,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名确认之后由供销部对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明确性等进行评审。
(5)在合同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对合同中有关内容和要求提出疑问或修改建议时,由供销部负责与顾客联系,征求其数面意见。
c)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1)合同评审后由供销部与顾客签订合同。
(2)合同签订后,供销部负责把对应的“合同评审表”发送相关部门,作为采购生产、检验、发货依据。(3)供销部负责跟合同的执行情况,根据需要及时反馈给顾客。d)合同的修订
对于合同条款的任何修改都需要征求原评审部门和顾客的意见,由供销部在“合同评审表”中注明;“修订的原合同评审表编号后”,及时发放相关部门。e)记录的保存和应用
(1)与合同评审的相关记录、合同正本、由供销部负责分类归档、保存期五年。
(2)供销部将上述记录副本提交质保工程师,便于质保工程师须始终意识到顾客的要求,包括那些没有明确表达的要求和期望,并调配资源确保或超过这种需求和期望,已持续获得顾客的满意。4.5记录 “合同评审表” “产品发货清单”设计控制
5.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5.1.1规定了设计控制的职责分配、控制内容等,以确保设计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5.1.2适用于工厂B级起重机械的外包设计和外来图样的控制。5.2.职责分配
技术部负责对起重机械外包图纸和外来图样包括顾客图样的控制,并负责相关技术标准的收集、管理和组织贯彻实施 5.3 工作程序
5.3.1 因我厂无起重机械设计许可,对起重机械进行外包设计,外包单位需有起重机械设计许可。5.3.2 图样的控制
技术部需对图样进行审查,包括:设计的参数、类别是否在工厂制造的批准范围内,图纸的标准、尺寸等画法是否正确,工厂的设备能力、人员状况是否能生产。填写图纸审查记录,对审查合格后的图样按《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控制。5.3.3 设计更改 由原单位进行更改。
5.3.4 技术部应建立收集新标准的渠道,对新标准组织贯彻实施,同时作废老标准。5.4 质量记录 图纸审查记录材料、零部件控制 6.1 目的和适用范围
6.1.1对起重机械使用的原材料外购件的采购、验收、保管与发放、材料代用等做出了规定。确保起重机械产品用料准确无误并具有可追溯性。6.2 职责
6.2.1供销部对材料采购保管发放、材料代用等材料质量控制系统的各环节负责。
6.2.2供销部负责对供方的选择、评价和再评价工作,制订采购文件,并建立质量档案及供货业绩档案。
6.2.3质量保证部负责对原材料及外购件的验收与控制。6.2.4供销部负责原材料的分类存放、标识及发放。6.2.5质量保证部负责监督原材料的正确使用及标记移植。6.2.6工艺技术部负责提供起重机械用原材料外构件的质量规格及相应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6.2.7工艺技术部负责提供工艺流程明细表、物资消耗工艺定额及有关工艺要求。
6.2.8规划发展部负责提供生产经营计划。6.3 工作程序 6.3.1采购控制
6.3.1.1供销部制定原材料、外购件供方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对供方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6.3.1.2供销部根据原材料外购件供方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对供方资质证明、资源能力、质量保证能力、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推荐合格供方。经质量保证部评定合格后,编制合格供方名单。
6.3.1.3供销部对合格供方建立质量档案。作为对供方重新评价的依据,根据供方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对供方实施动态管理。6.3.1.4采购文件的控制程序
供销部根据工艺技术部提供的工艺流程明细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物资消耗工艺定额及有关工艺要求和规划发展部下达的生产计划等采购信息,编制物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包括材料名称(或配件名称)、技术要求、规格型号、采购数量、到货日期等。采购计划经供销部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6.3.1.5材料采购
供销部计材人员按采购计划要求,在合格供方名单中采购。在合格供方名单外的采购应办理试采购手续,经质量保证部、工艺技术部及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供方提供的原材料、外购件必须标记齐全、清晰,质量证明书应为原件或原件复印件,如果是代理商提供的是原件复印件,还必须加盖代理商的检验章),且品种、规格、批号与实物一致。6.3.2材料的验收
6.3.2.1材料到厂后,计划员、收发员、管库员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采购计划及质量保证书对材料的生产批号、规格、数量及外观质量进行验收,需复验的材料由计划员通知质量保证部复验。
6.3.2.2材料到厂后未经检验的应存放在仓库待验区,并作出标识。
6.3.2.3材料验收或复验合格后,质量保证部给予材料标记号,并通知供销部入库。
6.3.2.4不合格材料,由供销部负责隔离存放作出标识,登入不合格品台帐,并及时联系供方退货。6.3.4材料保管发放
6.3.4.1仓库管理人员根据材料特性及物资保管要求进行保管,库存材料实行分类、分区存放,做到标记明显,堆码整齐,以确保库存材料质量不下降。
6.3.4.2材料发放严格执行“三检查”、“三核对”制度,确保材料不错发、不漏发。
6.3.4.3仓库建立发料记录,并在每次发料完毕后及时登录,并由材料领用人员签收,以确保材料发放具有可追溯性。
6.3.4.4材料的代用需材料质控责任人审批,由质保部负责检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代用。6.4 引用文件
1)
原材料、外购件管理制度 2)
焊接材料管理制度 3)
材料代用管理制度 6.5 记录 1)
合格供方名单 2)
用料采购计划 3)
到料点收台帐 4)
物资发放记录表 5)
材料代用表
第四篇:服装厂质量管理手册-
服装厂质量管理手册
*******有限公司 XDFZ/GS02-2011 管 理 手 册
编 制: 审 批: 版 本:第二版
受控状态: 分 发 号:
2011-03-18 发布 2011-04-01实施 *************有限公司 发布
目 录
第一章 机构设置与职责类文件
第一节 服装厂组织机构图„„„„„„„„„„„„„„„5 第二节 部门和人员职责、权限„„„„„„„„„„„„„6 第二章 管理制度
第一节 管理制度考核办法„„„„„„„„„„„„„„16 第二节 文件管理制度„„„„„„„„„„„„„„„„17 第三节 人员培训管理制度„„„„„„„„„„„„„„20 第四节 生产管理制度„„„„„„„„„„„„„„„„22 第五节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第六节 工艺装备(样板)管理制度„„„„„„„„„„
第七节 采购控制制度„„„„„„„„„„„„„„„„
第八节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第九节 关键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34 第十节 进货检验和验证管理制度„„„„„„„„„„
第十一节 过程检验管理制度„„„„„„„„„„„„
第十二节 出厂检验管理制度„„„„„„„„„„„„ 第十三节 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第十四节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2 第十五节 仓库管理制度„„„„„„„„„„„„„„.55 第十六节 售后服务制度„„„„„„„„„„„„„„.56 第三章 技术文件
第一节 生产设备操作规程 „„„„„„„„„„„57 第二节 检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62 第三节 防静电工作服生产工艺规程„„„„„„„66 第四节 防静电工作服生产工艺流程图„„„„„„74 第五节 原材料检验规程„„„„„„„„„„„„75 第六节 半成品的检验规程„„„„„„„„„„„76 第七节 成品的检验规程„„„„„„„„„„„„.77 第四章 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节 安全生产方针、目标„„„„„„„„„„81 第二节 安全工作制度„„„„„„„„„„„„„82 第三节 安全生产职责„„„„„„„„„„„„„83 第四节 安全管理措施„„„„„„„„„„„„„86 第五节 安全文明生产规定„„„„„„„„„„„88 第六节 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管理制度„„„„„„90 第七节 职业危害和职业病控制制度„„„„„„„92 第八节 安全检查与处罚管理规定„„„„„„„„93
颁 布 令
本公司依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实地核查办法》要求编制完成了《管理手册》第二版,现予以批准颁布实施。
本管理手册是公司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保证的规范性文件,是指导公司严格按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要求的纲领和行动准则。
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经 理: 2011年3月18日
任 命 书
为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要,经研究决定,自即日起由李孟俊同志担任本公司质量负责人具有以下职责:
1、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并实施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2、负责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各项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负责协调、监督各部门的质量职能执行情况;
3、负责处理生产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问题,对产品最终质量负全责;
4、提出质量工作计划和质量改进的需求;
5、代表公司就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方面事宜与外部各方进行联系。
经 理: 2011年3月18日
第一章 机构设置与职责类文件 第一节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权限
一、经理职责、权限
1、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和政策,全面负责服装厂的各项工作。2)负责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分配各部门的质量职责和权限,为质量体系运行配备充分的生产和检验资源;3)向企业内部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有关质量和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确保在本厂的贯彻实施,对最终产品质量安全负全责;4)批准各项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方式保证全体员工按文件规定执行,并组织有关部门检查督促各种计划和制度的贯彻落实;5)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研究制定质量改进措施,解决重大产品质量问题。
6)负责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组织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和制度及安全生产检查评定工作。
7)负责各职能人员、管理人员的考核。
2、权限
1)有权决定本厂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提供。2)有权对本厂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文件进行否决。
3)有权决定本厂生产、经营战略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内容。4)有权处理违规员工。
二、副经理职责、权限
1、职责
1)贯彻执行公司的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并对生产执行情况总负责。2)协助经理做好销售工作,掌握了解市场动向,及时向经理提供信息。3)向经理报告生产控制过程中的有关情况。4 总负责监督生产产品原料的采购及发放 5)协助经理建立、健全、实施公司统一、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6)总负责产品成本的核算,费用控制,卫生达标工作。7)负责设备及紧急配件的购置和后勤保障工作。8)完成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
2、权限
1)有权分配生产任务,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总经理不在岗时,有权处理公司行政、生产中的重大事项。3)有权对违章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理
三、质量负责人职责、权限
1、职责
1)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并实施本厂的质量管理制度。2)负责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各项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负责协调、监督各部门的质量职能执行情况;3)负责处理进货及生产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问题,对成品质量负责;4 提出质量工作计划和质量改进的需求;5 负责本厂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方面事宜与外部各方进行联系。
2、权限
1)有权对产品质量进行否决。2)有权否决如何处置不合格品。
3)有权对违规的与质量有关人员提出处置方案。
三、综合办职责
1、负责对车间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以及对公司供水供电设施的管理。
2、负责检验仪器、设备的配备及维护、检修的管理工作。
3、负责本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制定工艺技术规程、操作规程、原辅料质量标准、产品标准及检验文件,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4、负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上传下达,负责本厂文件和记录的控制与管理工作;
5、负责供方进行评价,执行采购作业,并对采购物资进行验证。
6、负责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实施原辅材料、半成品、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独立行使职权,对出厂产品的质量负责;
7、负责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策划、统计、安排、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
8、负责市场预测、市场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市场状况和顾客需求,为改进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提供信息。
9、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及验证工作;
10、抓好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采取安全措施,清除事故隐患。
四、综合办主任职责、权限
1、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行政法律法规、集团公司质量和安全方针和目标。
2)负责综合办的全面管理工作。
3)负责制定本厂管理制度及技术文件,报厂长审批。4)负责协助厂长完成各职能人员、管理人员的考核,并组织公司的培训工作。
5)负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上传下达,负责本厂文件和记录的控制与管理工作;6)负责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策划、统计、安排、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7)负责顾客满意程度监视和测量工作的控制和管理。8)负责统计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工作。9)对本岗工作质量负责。
2、权限
1)有权对厂管理制度和技术文件进行建议。2)有权拒绝非办公事宜领取耗材及使用微机、复印。3)有权对违规人员提出处理方案。
4)有权对不符合用工条件和违背国家法令、政策的人员拒绝办理录用手续。
五、设备安全员职责、权限
1、职责
1)贯彻执行设备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保养规程、技术规范和标准。2)负责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的配备及日常管理工作。
3)协助领导组织推动生产中的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和检查资料,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文件。
4)负责全厂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检查和教育,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5)定期对全厂的设备、设施进行运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带头遵守中石化安全生产“十大禁令”,落实岗位HSE职责。
2、权限
1)对本公司的安全工作有建议权和监督权。2)有权停止不合格设备的使用。3)有权对设备列出大修计划。
4)有权对公司违章作业人员进行处罚。
六、生产技术员职责、权限
1、职责
1)负责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策划、统计、安排、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2)负责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材料、半成品的管理,同时负责工艺技术要求的贯彻及操作规程的正确实施;3)负责工艺技术文件的发放管理等工作;4)负责车间生产过程控制,对生产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负责。5)建立健全各生产岗位的责任制,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6)负责有关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的收集和控制。7)负责工艺装备(样板)的管理工作。
8)负责不合格品的管理和需要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策划和控制。
2、权限
1)有权对本厂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提出建议。2)有权提出本厂技术文件的修改意见。3)有权停止违反技术规定的产品生产。
七、采购销售员职责、权限
1、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协助领导组织好供销经营活动。
2)及时掌握和收集市场信息及价格信息,掌握供销经营情况,在供销活动中为领导当好参谋,提供决策依据。
3)负责生产用原、辅助材料的采购、供应工作,保证生产任务完成的需要。4)负责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掌握物资信息,协助生产办保证合理库存;必须按计划订立合同和实际需要市场采购,要掌握市场信息,坚持货比三家,价比三家的原则,订立合同或采购物美价廉的产品和配件。
5)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及时收集顾客意见,处理顾客投诉或抱怨。
2、权限
1)对采购供方有选择建议权。2)对销售工作有建议权。3)对顾客的要求有保密权。
八、质量检验员(专职质检员)职责、权限
1、职责
1)负责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实施原辅材料、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独立行使职权,对出厂产品的质量负责;2)负责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负责台帐的建立及其检定、维护、检修、报废等有关工作;3)负责及时将生产过程的质量信息、顾客反馈信息传递给有关领导和部门;4)确保各类质量报表的准确性,负责保管产品的检验报告、检验资料。5)按照规定及协议确保检验项目符合要求、数据准确,检验记录填写字迹清楚、真实,检验结果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岗位;
2、权限
1)有权拒绝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
2)有权提出建议性的质量管理意见的办法。3)有权拒绝不按操作程序进行。4)有权停止不合格品继续生产。
九、库房保管员职责、权限
1、职责
1)负责仓库管理,保证仓库管理的完整性,符合贮存管理规定。2)对所有入、出库的原材料、产品进行控制,从质量、数量上进行把关,做到帐、卡、物相符。
3)严格入、出库手续,按公司要求执行并做好标识管理。4)按照仓库保管要求进行管理,履行保管员义务。5)做到定期盘点,保证原材料及时供应和产成品持续生产。
6)做好防锈、防尘、防潮、防震、防腐、防水、防漏电等七防工作。7)掌握原材料数量准确,确保材料供应及时。
2、权限
1)拒绝一切未经领导或主管同意的出入库产品。2)有权对不合格产品拒绝出入库。3)有权对手续办理不恰当的出入库及纠正、制止。
十、生产车间职责
1)负责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具体实施。
2)负责车间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和检修计划,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
3)负责车间工作环境的控制。4)负责车间工序的自检、互检。
5)负责对不合格的过程产品、最终产品进行处置 6)负责车间内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十一、车间主任(兼职质检员)职责、权限
1、职责
1)组织安排生产计划的时限,按时、保质、保量地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保证车间工人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安全文明生产;2)抓好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采取安全措施,清除事故隐患;3)负责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有关问题。4)负责车间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认真执行设备管理制度。5)做好职工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技术业务水平。6)负责节约成本搞好修旧利废工作。
7)负责车间的现场管理,原辅料、成品、半成品摆放整齐,做好标识;8)负责产品的搬运、防护和交付工作,负责车辆运输、产品储存的安全管理工作。
9)负责车间出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置和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2、权限
1)根据工作需要,有权安排和调动车间岗位人员。2)有对车间人员绩效考核权。
3)有对不合格产品生产过程的处理意见权。
十二、操作工人职责、权限
1、职责
1)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按规程、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对本工序的质量负责;2)参加企业组织的质量管理、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认真学习本岗操作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
3)做好生产过程的各种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4)遵守卫生规范要求,做好本岗位的清洁卫生、清洁消毒工作,保持个人和环境。
5)各工序必须对本岗半成品质量全面负责,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6)按时按量完成车间主任交办的工作任务。
2、权限
1)有权提议关于本岗操作的合理化建议。2)有权收集该岗操作与质量资料。3)有权拒绝接收上道工序的不合格。
第二章管理制度
第一节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一、为加强本企业的管理工作,使全体员工严格按各项管理制度要求执行,做到人尽其责,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二、本公司内各部门、车间、人员的考核由经理完成,经理的考核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完成。
三、本考核办法采用评分制,每月考评1次,每次10分为满分。年终进行总评分,总分为120分。
四、凡在考核中发现未按管理制度要求执行、履行职责的部门、车间及个人,每发现一次扣1.5分-5分。
五、对玩忽职守,造成质量损失的,要追究其责任,每发现一次扣10分,对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按考核不合格执行。
六、对做出突出贡献,或者避免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当事人,给予0.5-3分的加分;特殊贡献者,经经理批准,增加5-20分。
七、年终总评比,总分低于100分的,即为考核不合格,扣发部门奖金;高于110分者,发给年终奖金;高于120分者,有公司研究决定颁发奖金或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二节 文件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证本企业与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得到控制,各使用场所均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使用于本企业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的管理。
三、职责
1、综合办是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的发放和管理;
2、综合办主任负责与本部门有关的各种文件的编写和控制;
3、外来文件由综合办主任负责收集、备案、发放及跟踪管理;
四、文件的分类
1、管理手册:指导本公司行为的纲领性文件;阐述本企业对各管理过程的规定,明确控制的目的、范围、各部门职责和具体工作程序的文件;
2、技术性文件:设计图纸、各工序及岗位作业指导书、检验方法标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检验规程等技术作业文件;
3、外来文件:包括本企业适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外标准,接受顾客提供的标准、资料、规范等。
五、文件的编号
1、管理手册(含技术性文件):XDFZ/GS01(版本号)-2011(年代号)
2、设计图纸:XDFZ/TZ01(序号)-2011(年代号)
六、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
1、文件的编写:各类文件由综合办组织分管人员进行编写
2、文件的审批 a.文件审批人员对文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负责。
b.审批部门有权将不符合要求的文件注明原因后退回原起草部门重新修订。
3、文件的发放
1)根据文件的使用范围,由综合办主任中确定发放范围和发放数量。2)受控文件发放前的标识:经批准的管理性文件、技术性文件、外来文件,由发放部门加盖“受控”章,并注明分发号,做好发放记录,便于追溯。
4、文件的更改
1)更改的方法:在原文件上直接划改;将原文件更改部分换页;将原文件换版。
2)在使用中发现有不适用的条文时,使用部门可提出更改申请。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注明部门、文件名称、编号、更改原因、文件原内容、件已更改内容等,报文件原编制部门由其按规定进行审批。
5、文件的销毁
1)受控文件作废或失效时,由文件管理部门及时从所有发放或使用现场收回并做好记录。
2)已作废文件有参考价值需要存档,应加盖“作废”章。3)作废文件集中销毁,报原文件批准人批准,并做好销毁记录。
6、文件的日常管理
1)文件的使用部门和人员,不得随意涂改或损坏文件,不允许丢失。2)未经文件发放部门的许可,使用者不准私自复印文件,更不准外借。3)文件的编制部门为该文件的归档部门,对存档文件应注意防火、防潮、防蛀和防盗,保持文件清晰,便于查阅。
4)各种时效性文件、临时性文件,如各类计划、工艺通知书等,按其使用期限予以控制过期自动失效。
7、外来文件的控制:外来文件经识别、确认后由主管部门进行文件的发放和管理。
第三节 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要求,对企业与质量有关的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以确保各岗位人员满足能力的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与质量有关的各级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职责
1、综合办是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确定各岗位人员的能力需求,编制培训计划,经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2、车间负责确定培训需求,并按培训计划安排协助培训的实施。
四、培训计划的编制
1、综合办主任征询各岗位及车间对培训的需求和意向,根据各岗位人员所必需的能力要求,综合考虑,编制《培训计划》,报经理批准后实施。
2、《培训计划》以外的临时性专业培训,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综合办协助组织。
3、需外出学习、培训的人员,由申请人向综合办主任提出申请,报经理批准后,综合办备案。培训结束后,将学习成绩证明或证书复印件交综合办记入个人档案。
五、培训的实施
1、综合办依据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时间要求,分期组织培训。培训可采取下列方式: 1)、综合办举办学习班,集中授课;2)、参加外部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3)、结合各岗位的实际操作,在岗培训。
2、学习中做到“三落实”,即“时间落实、内容落实、人员落实”。
3、技术培训过程中,尽量采用技术人员指导示范与岗位人员实际操作相结合方式进行。
六、培训的评价和考核
1、综合办根据培训内容和各岗位工作能力需求,组织对员工的培训考核和资格确认。考核根据岗位情况可采用书面考试、现场操作和实际技能评价等形式进行。
2、对从事特殊工作人员,包括从事法规章明确规定涉及人身、设备安全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的特殊工种人员(如电工)和从事验证工作的人员(如检验员、内审员等),需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并经经理批准后上岗。
3、凡经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应继续培训或调离岗位。
七、培训记录
综合办负责建立公司的员工培训档案,保存与质量有关的人员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及有关培训工作的记录。
第四节 生产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保证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达到生产过程能力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服装厂生产过程的控制。
三、工作程序
1、由厂长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结合本部的生产实力,综合办具体组织生产计划的实施工作。
2、车间主任接单后,先组织各组现场管理人员,分析该款标准样衣的工艺特点,仔细阅读工艺单的制作要求。
3、各款在上线生产前即将生产时,有关现场管理人员应组织车间员工开班前会,对该款做详细的说明,并将综合办提供的样衣、工艺单及质量标准书面通知,公布于众。
4、车间操作工人必须执行现场操作规程及工艺流程,使生产的产品按照客户的需要进行,保质保量完成。
5、督促各组员工每天上班清洁设备,检查自用设备是否完好,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以保证设备运作正常。
6、生产技术员对一线生产员工缝制辅导到位,质量检验员进行巡检和半成品抽检。
7、要求半成品、成品要堆放整齐,不可随意捆绑,不能落地,次品隔离并加以标识,防止机器漏油造成污渍,对不同型号的半成品或裁片分开,以免造成色差。
8、保证生产现场的环境卫生清洁,督促有关人员每天打扫生产现场,督促各组员工保持环境卫生。
9、车间主任负责维护好本车间的现场生产秩序,使生产有条不紊,实 现全面均衡有节奏的同步生产,使最终的生产便于包装及装箱。第五节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设备条件达到生产过程能力要求。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设备的选型、验收、报废以及设备、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的日常保养、检查维修等一系列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设备、设施的控制。
三、职责
由综合办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车间负责按规定要求操作执行,并负责本车间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四、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及验收
1、大型或重要设备的选购由综合办根据产品生产策划的安排,组织调查研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定出最佳配置、采购方案,经厂长批准后报集团公司领导审批。
2、新购设备进厂由综合办组织进行开箱检查,组织有关操作人员在生产厂家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安装调试。
3、设备安装调试完毕,由厂长、综合办、生产车间及设备厂产厂家共同进行验收,运行效果达到出厂技术要求,技术资料交档案室保存。
五、设备、设施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1、车间操作工人每周对操作设备进行一次保养,检查更换易损件部件。
2、车间必须贯彻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计划。
3、车间应加强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调整。
4、每班结束后,操作手对机器进行润滑保养。
5、保持设备清洁,杜绝脏、松、滴、漏、缺,做到不少一颗螺丝,不漏一滴油。
六、设备、设施的检查
1、车间主任每天不少一次对本车间设备状况进行巡回检查,发现机器异常,马上停机检查,防止损害机器和“带病”工作。
2、对连续出现质量问题的设备、设施,认真检查维修,分析原因,做好记录。
3、设备、设施发生事故,车间应填写“设备检修单”,综合办设备安全员进行调整分析,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七、设备、设施的维修
1、设备设施的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推行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全员预防维修技术,提高检修水平,缩短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
2、车间根据设备出厂要求和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润滑、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3、每台设备工作半年,要进行主要零部件的检修。每台设备工作一年,要对整台机器进行检修。
4、大修计划由综合办设备安全员编制初步计划,报主任审核,厂长批准后实施。大修完毕后,由综合办组织车间有关人员组成验收小组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进行验收、试车,经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大修交接单。
5、维修工认真保管设备使用说明书、零部件等技术资料,依据技术标准进行维修。
八、设备、设施的报废
设备、设施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报废: 1)、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老旧设备,设备效能已达不到最低使用要求,不能修复者。
2)、型号过于老旧,设备效能达不到最低使用要求,无法提高效能的。3)、严重影响生产,继续使用会引起危险、事故、且不能修复的。4)、因意外事故使设备受到严重损坏,无法使用、修复的。第六节工艺装备(样板)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样板的管理,保证样板正常使用,确保现场操作获得有效版本,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样板的制作和检定、使用、更改、设备和保管等内容。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样板的控制和管理。
三、职责
由综合办负责样板的管理工作,车间负责按规定要求使用。
四、样板的制作和检定
1、公司样板由生产技术员接到顾客的技术资料后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样板的制作与技术文件的编制。
2、样板必须由质量负责人审核,厂长批准后,方可投入生产。
五、样板的使用
1、样板由生产技术员负责统一管理,并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发放及回收,发放及回收要保存原始记录。
2、在生产过程使用中,操作员要严格按照样板及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生产。
六、样板的更改
1、生产技术员要定期对样板进行整理归档,结合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
2、在生产使用中,操作员如发现样板出现错误,由其综合办主任填写《样板检查记录表》交由厂长做出处理意见,由生产技术员负责修改后再投入车间使用。
七、样板的保管
1、样板由生产技术员统一保管,复印或外借须经厂长批准。
2、使用人员严禁在样板及技术文件上乱涂乱画,样板及技术文件在回收时出现了缺页及损坏现象,将追究使用部门责任。
3、样板必须统一用架子挂放,注意防虫、防潮、防火。
第七节 采购控制制度
一、目的 通过对采购的原辅材料、包装物及外协加工项目的控制,达到满足整个生产过程的需要,确保最终产品质量。
二、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产品所需要的全部采购的原材料、包装物及外协加工项目的控制。
三、职责
1、综合办是物资采购的归口管理部门,采购销售员负责制定采购计划并执行采购。
2、质量检验员负责制定采购物资的技术要求,并负责进货质量检验。
3、生产车间负责提供生产计划安排。
四、采购物资的分类
根据其对随后的实现过程及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影响,将采购物资分为:
1、重要物资: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物资,如:布料;
2、辅助物资: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以及非直接用产品本身起辅助作用的物资,如:缝纫线、拉链、四眼扣等;
五、供方评价规定
1、对新增供方的评价
综合办采购销售员根据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和生产需要,通过对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期等进行评价,选择合格的供方,填写《新增供方评定记录表》。采购销售员负责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档案。对新增供方的控制方式和程度为: 1)对供应重要物资的供方,采购销售员首先对其设备能力、人员能力及管理水平等进行初步评定,索要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必备的资质证明材料,必要时,采购销售员应到供方现场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验证其是否具备持续生产合格品的能力,填写《供方能力调查表》。其次还需经样品测试及小批量试用,样品合格后,可小批量适用;能力调查、样品验证及小批量试用均合格后经质量负责人批准,方可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2)对于批量供应辅助物资的供方,在批量供应前,应对其进行小批量适用,合格者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列入《合格供方名录》,进行批量使用。对零星采购的辅助物资供方,其进货验证记录,即为对此供方的评价。
2、供方的再评价
1)采购销售员每年对合格供方进行一次跟踪复评,填写《供方业绩评价表》,合格者,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继续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2)评定总分低于60(或质量评分低于48)应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如因特殊情况留用,应报质量负责人批准,但应加强对其供应物资的进货验证,并执行新增供方评价的规定。
3)供方产品如出现质量问题,采购销售员应向供方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如两次发出处理单而质量没有明显改进的,应取消其供货资格。
4、外包方控制
对为公司提供服务的外包供方,也要按照以上规定对其设备能力、人员能力及管理水平等进行评定,合格者,方可作为合格供方。
六、采购实施
1、采购销售员根据生产车间提供的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报经理批准后选择合格供方进行采购。
2、重要原材料采购时,应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品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技术标准、验收条件、违约责任及供货期限等。
3、辅助原材料或在商场采购的只需要在《采购计划》中明确品名、规格、数量、供货期即可。
七、采购产品的检验和验证
1、每批采购品进厂,须经质量检验员的检验,执行《进货检验和验证管理制度》。
2、质量检验员也可在供方货源处抽样,经检验决定是否可发货,货物进厂后仍需进行检验。
八、采购产品的入库
1、采购产品经检验或验证合格后方可入库。
2、采购产品按规定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做到帐、卡、物相符。
3、采购产品入库后,按品种等级分别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
第八节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一、目的
为加强对生产现场工艺的管理,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文件操作,遵守工艺纪律,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现场工艺的管理。
三、职责
1、副经理负责组织制定工艺文件,并对工艺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2、质量检验员负责对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工艺执行情况进行巡检。
3、基层班组负责人贯彻落实工艺纪律,并对检查出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
四、工艺纪律要求
1、工艺纪律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保证。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应严格执行工艺纪律。
2、必须做到工艺文件正确、完整、统一和清晰,并符合技术文件的审批、修改规定。工艺文件包括配比通知单、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能够及时而有效地指导员工进行正确而规范化操作的文件。
3、一线操作人员上岗前须经过专业培训,做到定人、定机、定工种。
4、车间必须依据工艺文件安排生产,并努力做到均衡生产。
5、凡投入生产的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等必须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6、必须保证工艺装备正常运转、安全可靠,符合工艺装备管理制度。
7、操作人员在生产中必须严格按照技术图纸、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生产。
8、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技术图纸、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查。
五、工艺变更操作
1、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应采取工艺分析、审查和试验。必须经过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的共同验证,鉴定合格后纳入正式文件方可正式使用。
2、为均衡生产或生产急需,在不影响整体质量,并对后续工序加工亦无影响,允许临时变更工序顺序或加工顺序,但必须得到质量负责人的批准。
六、工艺记录的管理
1、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工艺指标执行情况必须要有记录,由操作人员填写并保留。
2、过程检验人员的巡检记录应保留。
3、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艺纪律检查和考核记录应保留。
七、工艺管理考核办法
为了使工艺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运行,不流于形式,对于违反工艺管理规定的单位,将根据如下规定进行考核:
1、工艺检查由综合办生产技术员负责,质量负责人批准处理意见,每周一次。
2、对于违反工艺管理规定,不按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不符合工艺要求导致不合格品发生的,检查发现后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并对操作者进行罚款100元/次。
3、因上一工序原因导致工序不合格的,若能够及时查找原因并调整,不做处罚,否则,按上述条款进行处罚。
4、关键质量控制点如出现违反工艺纪律现象,通报批评并对操作者处罚200元/次。
5、工艺文件保管不善造成丢失或损坏的,罚款100元/次。
6、对1月内违反工艺管理规定超过2次的操作者,除进行处罚外,要待岗培训一星期,考试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
7、综合办保留工艺考核记录。
第十节 关键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了正确把握工序中的重点并对其加以控制,达成工序质量的有效管理, 及时发现工序质量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管理工作。
三、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涵义
关键质量控制点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和主导因素。
四、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关键质量控制点是产品制造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和环节。凡符合下列要求的工序,需考虑设立质量控制点:
1、关键工序
1)对产品性能、安全、寿命有直接影响的工序。2)出现不良品较多的工序。
3)用户反映、定期检查等多次出现不稳定的工序。
2、特殊工序
1)工艺上有特殊要求,对下道工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2)所用原料价格昂贵、材料特殊的工序。
3)无法采取或采取监测手段不经济的,对该工序的质量进行监测的工序。4)待产品交付后问题才会暴露出来的工序。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确定由质量负责人会同生产、质检人员确定。不得有 漏项。
五、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识别 本公司关键质量控制点为首件检验、裁剪、缝制(绱领子、绱袖子)。
六、首件检验的控制
1、首件检验的概念和范围
1)首检又称首件检验,是指对每批次生产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检验,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避免产生批次性不合格品。首件检验主要由专职质检人员进行,操作人员配合。
2)首检范围
a.每个连续生产的批次开始时;b.工艺、材料、设备、人员发生变化时;c.新产品的第一次试制时。d.使用新的工装与模具时。
3、首检实施要求
1)操作人员生产出首件产品后应进行自检,自检符合要求后,交质检人员进一步检验,并填写《首件检验记录》。
2)首件检验项目和流程包括裁剪做口袋 合身缝 绱领子
绱下围 绱袖子 绱袖头做裤口袋 合侧缝 合后裆绱裤腰 合大裆 锁眼 钉扣 熨烫 成品带电荷的检测。
3)在首检过程中,若无法在短时间内判定某些品质特性,则可针对这些特性在新产品试制时的进行检测,首检时可先不检验这些项目。
5)因批量的原因,某些产品检验时要求不止检验一件产品,则生产车间应生产足量的产品进行首件。
6)首件检验必须讲究效率,以免影响生产进度。7)产品试制时,首件经检验合格的产品由质检人员作为样品进行保存。
七、裁剪、缝制(绱领子、绱袖子)的控制
裁剪、缝制(绱领子、绱袖子)是合衣过程的重点,作为关键质量控制点,要求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对其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工序经常处于受控状态。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确立关键质量控制点,并在生产工艺流程图和生产车间现场标明。(2)质量检验员必须按规定及时做好首检和巡检,保留检验原始记录。(3)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坚持做好生产运行记录。车间主任需对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确认并签字。
(4)裁剪人员对裁剪的服装要认真细致的核对服装尺寸及款式的特点要求以及样板与服装款式要求是否一致,认真细致的检查服装面料有无破损、花色、跳线、断线的现象,保证裁剪质量。(5)在操作电剪刀前,要检查所裁的面料划线是否清晰,重点部位是否标记明显,划片的丝向及数量是否准确,以保证下到工序的产品质量。(6)绱领前定准领口的中心点,领面压领里0.1cm,领面和领里的中心点对齐,做到不偏不斜,保证领面和领里松紧适宜,美观平服,不反翘,不起皱,领角对称。
(7)绱袖前预先收好袖山吃势,保证绱袖圆顺,吃势均匀,两袖长短一致,避免袖山出现拧纹、横纹。
第十一节进货检验和验证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证公司对采购的原、辅材料、零部件以及外协件质量,把好原材料关,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公司所有原辅助材料和外协加工项目的检验和验证。
三、职责
1、公司质量检验员进货的检验和验证工作。
2、库管员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四、进料检验流程
1、综合办编制《进货检验和验证规程》,由质量负责人审核交经理批准后实施。
2、《进货检验和验证规程》的内容包括材料名称、提供合格证明材料的要求、检验项目、指标要求、抽样比例、检测方法、使用仪器等。对于检测条件达不到的检测项目,规定出委托检测的频次、项目。
3、采购销售员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库房保管员、质量检验员进行进料的验收和检验。
4、接到来料后,由库房保管员核对来料的品种、规格、数量(重量)和包装情况,经核实无误后,放置于“待检区”通知质检人员检测。
5、质量检验员接到检验通知后,首先查看检验报告、合格证等合格证明材料是否齐全。然后依据原材料标准和《进货检验和验证规程》的规定对来料进行检验,填写“进货验证记录”。
6、质量检验员在“进货验证记录”上签字(或盖章)并加盖“合格”章 作为检验合格物料的放行通知,通知库管人员办理入库手续,由库管员对来料按检验批号标识入库。
7、对于检测中不合格的原材料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处置,不合格来料不允许入库,应将其从“待检区”移入“不合格品区”,并进行相应的标识。
8、进料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检验合格的材料,质量检验员将其放置在“合格区”,或悬挂贴合格 标签,以示区别,等待库房保管员将合格品入库定位。
2)不符合验收标准的材料,首先将进料放置在“不合格品区”,并于“进 货验证记录”上记录不合格项目,经综合办核实后转采购部门处办理退货。
9、质量检验员应保留来料的合格证明材料、“进货验证记录”“检验 原始记录”等相关记录。第十二节 过程检验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确保过程质量稳定,并力求改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对在制品、半成品的自检、互检、专检的管理。
三、自检的管理
生产过程中每一位操作者均应按照技术图纸、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对所生产的产品实施自主检验,遇质量异常应予挑出,隔离存放,并及时报告班组长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重复发生。
四、互检的管理 对流水线生产作业实行下道工序接到上道工序的制品时应检查上道 工序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方能继续作业的制度。对于非流水线作业,由生产组长负责对组员的制品随时抽样检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种方法同时实施。检测依据为技术图纸、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
五、巡回检验的管理
1、巡回检验概念
巡回检查制度时定点、定时,对生产的重要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掌 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排除隐患,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一项制度。
2、巡回检验的方式: 由公司质量检验员进行,检验方法如下: a.对于批量较大、工艺简单、不易出问题的工序,实行抽样检查制。b.对于原料特殊、难度大、易出问题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实行全检
制,做到一件产品也不放过。
3、巡回检验的实施要求: a.由各公司专职检验员负责对生产过程巡回检验。
b.各公司依据产品生产工艺结合实际需要制定《半成品检验规程》, 规划检查点,规定检查人员、频次、项目、方式、方法。选用较合理的检查路线和顺序检查。
c.质量检验员依据工艺文件和《半成品检验规程》各道工序每日分 上午、下午、加班时段进行巡回检验,并及时将检验情况详细记录在“工序巡检记录表”的相应栏内。
d.对于质量控制点经过程检验员查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或 流程;返工品经过程质检专员重检后方可放行。过程检验员每日应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工序巡检记录表”中。
e.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生产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发生工艺流程问题
时,巡检人员需要及时生产人员做出调整,并记录考核。f.质量巡回检验应注意工作效率,以免影响生产进度。
g.过程巡检中若发现可能引起重大质量事故的隐患,过程巡检员有
权决定立即停产,并及时通知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
六、记录要求
检验人员应保留自检、互检、专检的有关记录。
第十三节出厂检验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使检验人员了解检验方式,确保产品出厂质量,让用户满意放心,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出厂检验的各阶段。
三、职责
1、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出厂检验工作,组织制定《出厂检验规程》。
2、质量检验员具体实施出厂检验工作。
四、出厂检验的阶段
1、完工检验阶段
是指产品所有生产工序都已经完成后进行检验的阶段,该阶段检验 合格后,通常除进行打印标识和外包装外,不再做其他工作,即可将入库或交付用户。完工检验是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全面考核,同时也是验证产品是否符合顾客要求的最后时机,是质量保证活动的重要内容。
2、包装检验阶段
是指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标识后,针对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第五篇:医疗质量管理手册
医疗质量管理手册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科室质控人员: 内 科: 外 科: 妇产科: 放射科: 检验科: 供应室: 西药房: 中药房:
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一、目的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
医疗质控领导班子 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
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
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1)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2)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3)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4)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5)医嘱制度(6)会诊制度(7)值班及交班制度
(8)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9)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10)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11)业务学习制度(12)查对制度(13)医患沟通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 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 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要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 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4)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
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七、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奖励基金。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实行医疗质量单项否决。
医务科工作计划
为了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的发展,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质量监督、保证措施落实到位:
要严格执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督促落实。
1、每月组织一次医务人员学习《医疗纠纷防范措施48 条》、《执业医师法》、《输血管理法》、《病历书写规范及病历管理规定》、《处方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卫生法规,使每个工作人员做到文明行医,规范执业。
2、每天上午到各科室巡查,每周五协同职能科室进行质量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将检查结果每月与工资挂钩,并予公布。
二、加强科研教学工作:
1、每月组织2-3 次业务讲座,每年组织2-3 次业务考试。
2、三大床科室开展1-2 项新技术。
3、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院病历评比活动。
4、严把实习、进修关,加强实习、进修生的组织纪律管理。
三、加强中青年医师培训工作:
1、争取选2-3 名中青年医师到省部医院进修学习。
2、对进修后返院人员提供帮助,有目标进行养。
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根据《湖北省二级医院评审细则》和省文明医院标准,配合开展医疗机构“管理年”活动及 2008 年医院管理方案的实施,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1、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质量管量委员会,根据医院有关奖惩制度,制定考评细则。
2、质量检查采取自查与抽查,定期与不定期,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方式,科室每月一次自查,职能科每周一次检查,医院每季度一次大检查。
3、各科室实行院、科、医师三级质量管理,采用自控,互控,院控等形式,质量管理与奖金挂钩。
4、各科质量考核采取倒扣分形式,在当月奖金中兑现,年终汇总评分作为评选先进科室及个人的参考条件。
5、凡医院季度检查扣分超过70 分以上的科室,扣发科室负责人
20% 的职务津贴。
6、各科室应有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包括目标和措施),如对个人进行考核,对多次质量考核不合格者,可处以批评教育、扣奖金以及待岗处理。
医疗质量工作任务
一、有全院的质量管理方案及考核细则,定期检查考评,奖惩落实。
二、门急诊管理
1、院有专科,科有专室,严格按规定书写门诊病历及工作日志,及时规范填写各类报告卡并上报。
2、各重点区域急诊急救设施药械齐全,多用设备状态完好。
3、值班人员固定落实,应急能力强。
三、医疗文书质量
1、门诊处方合格率≥95%,门诊病历合格率≥90%。
2、住院病历甲级率≥90%,归档率为100%,无丙级病历。
3、各种检查报告合格率≥98%。
4、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8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0%。
四、医疗安全管理
1、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卫生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医疗事故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全年无医疗责任事故及
一级甲等技术事故发生。
2、依法执业,按规定科目执业,持证上岗,持证率达100%。
3、严格执行疾病诊疗常规,落实技术操作规程。
4、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管理细则并严格执行到位。
5、严格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疑难、危重、死亡、手术病例讨论、三级医师查房等医疗核心制度并且有详细的记录。
6、认真执行医患沟通制度、病情谈话签字制度及重点病人诊治制度。
7、严格执行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措施及医疗安全预警制度,有差错事故登记统计分析及奖惩落实。
8、有传染病、伤害监测、艾滋病筛查等登记报告。
9、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组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10、坚持血液三统一管理,临床输血指征掌握严格的,输血谈话签字率100%,成分血使用率达90%以上。
11、合理用药、降低抗生素使用率,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对不合理处方有登记;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做好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用、回收、销毁。
五、卫生技术人员基培训及业务学习
1、有全院性业务学习及三基训练计划并认真落实,理论测试与技能考核全员合格度100%。
2、每月2-3 次业务学习,每年2-3 次三基考试。
防范医疗事故预案
为保障我院的医疗安全,最大限度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结合“医院管理年”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杜绝医疗隐患,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以事前防范为主,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预案启动:
本预案是我院医疗质量的目标管理,应常抓不懈。对手术室、急诊科和内儿科进行重点预防。
三、组织管理:
我院成立以黄波院长为组长的防范医疗事故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分3 个专业组: 业务组: 行管组: 后勤组:
四、防范措施及职责:
1、业务组:根据质量考核标准对全院医疗、护理、医技和药剂科进 11
行质量考核。每天进行业务查房,对急危重病人的诊治工作会同科主任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臵。定期组织业务人员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组织科内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学习工作,提高全院业务技术水平。通过规范执业、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认真执行谈话签字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执行医疗安全预警制度等将医疗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2、行管组:负责全院从业人员医德医风的考核工作,并接受患者及家属的投诉。每日对在岗人员的院纪院规、服务态度差等进行抽查,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热心、贴心和尽心。对服务态度差、接受患者吃请、索要病人钱物的业务人员要坚决查处。努力使医患关系好转,减少纠纷的发生。
3、后勤组:负责全院的物质供应,安全保卫工作,做到三通(水通、电通、气通),三下(下收、下送、下修),每周对全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一次。能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让患者满意,预防事故的发生。
五、结果评价:
院领导小组每周五,每月底和每季度对三个工作组的工作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预防医疗事故发生措施,制定更加符合我院情况的质量控制及考核标准。
处理医疗事故预案
为了保护患者和医院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院工作秩序,保障医疗安全,及时、正确、合法解决医疗事故,结合“医院管理年”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及时、正确、合法处理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
二、预案的启动:
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时即启动本预案。
三、组织设置:
医院成立以黄波院长为组长的处理医疗事故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四、处理措施及职责:
1、全院所有医务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向科室负责人或院领导及时报告医疗事故或可能引发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为。
2、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医务科报告,医务科接到报告后立即赴事故现场,同时向院长报告。
3、医务科及分管领导应立即对医疗事故或医疗过失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得出初步结论,同时组织科内或院内舆会诊,制定进一步诊治方案。如本院条件限制可以转诊,防止对患者的损害扩大,并将
调查结果及会诊结果向患者家属解释,对有异议的相关病历资料和药物器械进行封存。争取采取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4、在发生医疗事故后的6 小时之内,领导小组向市局和市医学会及保险公司报告,由医务科和护理部配合市局相关部门作好调查取证工作。
5、如可能导致医患矛盾激化,危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的事件,由保卫科向派出所报告。
五、结果评价:
对每例医疗事故处理完毕后,医务科应写出书面报告,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责任人,事故等级、处罚进行分析总结,及时整改处理预案,以防止医务事故和再次发生。
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考核细则
1、各班医生必须在岗在位,对病人要热情,不得与病人发生直接冲突,对病人及家属的资询、疑问要详细解释,每班巡视病人不得少于三次。否则每例次扣款50 元。
2、对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必须按《病历书写规范及病历管理规定》及时书写门诊工作日志、门诊病历及住院病历。所有处方的书写,必须严格执行《处方管理规定》。处罚按病历质量评分标准执行。
3、一般急诊病人上级医生 8 小时内查房,危重病人上级医生随请随到、及时查房,并由经治医生作好记录。如不按时完成每例次扣
款 20 元。
4、对新病人、危重病人要有交接班记录及床边交接班,并在病历上作好相应记录,巡视病人后也要及时作好病程记录。否则每例次扣款50 元。
5、住院病人血尿常规作为必查项目,其它辅助检查按单病种需要进行,检查结果要及时粘贴,如病人不愿检查,应由病人或直系亲属签字承担责任。否则每例次扣款50 元。
6、对疑难病例和危重病人要组织科内或院内会诊,并作好会诊记录。否则每例次扣款20 元。
7、对会诊、转诊病人要严格按病历管理规定执行。否则每例次扣款20 元。
8、急、危重病人及特检操作风险意外要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履行签字手续,必须搬动做检查时,必须有医护人员跟随抢救,并作 15 好相关记录。否则每例次扣款50 元。
9、凡急诊抢救病人及告病危患者应及时上报医务科,并填写病危通知书。否则每例次扣款10 元。
10、急诊病人须他科会诊时,被请医师须及时应邀赴该急诊病人所在科室,不得过份强调“会诊单”。否则每例次扣款10 元。
11、小儿用药应严格按药典或有据可查,不得想当然套用成人剂量。不得过份向病人强调某种药物的疗效,用“效果可能要好些”介绍为宜。应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抗生素应用指南》相关规定。否则每例次扣款20 元。
12、夜班医生应随叫随到,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在非抢救病人时,护士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否则每例次扣款20 元。
13、危重病人或本班期间病情有变化,值班医生必须做好本班情况记录。否则每例次扣款50 元。
14、院外会诊或请上级医院医师会诊、手术,应请示医务科同意后方可进行。否则每例次扣款100 元,所导致的一切后果均由责任人承担。
15、凡开展新项目、新技术、新疗法,必须上报医务科审批。否则每例次扣款100 元,所导致的一切后果均由责任人承担。
16、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难度大的手术,均应认真进行术前讨论,讨论内容应认真记录,重大手术应邀请有关院领导、麻醉科及其它相关科室参加。否则每例次扣款50 元。
17、药剂人员发现处方用药量用法不妥或有配伍禁忌错误时应与医 16 生联系,改正后才能配方。否则每例次扣款50 元。
18、实习、见习医生开的处方,下面必须有实习生、见习医生本人的签名,带教老师在上面签名,否则药房拒绝发药。实习医生、见习医生原则上不能书写病历。否则每例次扣款100 元。
19、门诊医师估计病人病情需要住院或者对预后难以预料的,如病人或家属拒绝住院,应写好病历并要求病人或家属在病历及登记本上签字。否则每例次扣款100 元,所导致的一切后果由责任人承担。20、对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差错事故,科内必须作好登记并及时上报医务科处理。否则每例次扣款20 元。
21、严格按核定科目执业,严禁非专业卫生人员执业,技师只能描述扫描形态,不得下诊断。否则每例次扣款100 元,所发生的一切后果由责任人承担。
22、口腔、五官科诊疗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器械。否则每例次扣款10 元。
23、不得非法从事血液疗法,临床输血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履行签字手续。否则每例次扣款100 元。
24、严格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做好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用、回收、销毁等工作。否则每例次扣款50 元。
25、严格传染病预检、分诊、转诊制度,按规定时限填写传染病、伤害监测等报告卡,并及时上报。否则每例次扣款5 元。
26、临床工作中,要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合理的服务需求,要维护患者的权利,及时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并记好谈话备忘录,要尊重 17 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及选择权,要及时妥善处理并反馈患者的投诉。否则每例次扣款100 元,所发生的一切后果由责任人承担。
27、要因病论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严禁开单提成、严禁推诿和拒诊病人、严禁私自介绍病人到他处诊治,要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否则每例次扣款50 元。
28、未严格执行合作医疗及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所导致的一切损失由相关责任人全额承担。
29、科内发生医疗事故,经调查属医务人员责任(包括病医疗文书
书写缺陷)或科室管理不当所致,所赔付费用由当事人及科室相关人员按院内规定承担。
第一章
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坚持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将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中,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3)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4)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5)加强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强化质量意识,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6)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定期组织活动。科质量管理小组每月进行一次自查,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一次医疗质量全面检查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工作记录。定期总结、报告、反馈。
(7)实行医疗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检查、考评制度,做到逐级负责,责任落实,层层把关。
(8)质量检查结果与评优、奖惩相结合,并纳入院、科两级评审。
2、门诊首诊负责制度
(1)首诊科室是指患者来院就诊的第一个科室,该科室接诊医师为首
诊医师。首诊负责制是指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诊治患者,而应热情接待,详细检查,认真书写病历和各种检查申请单,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
(2)门诊患者到相关科室就诊,首诊医师应以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详细询问病史,精心进行诊治。如首诊师经诊查患者后,判断患者病情属他科疾患,应给予认真处理,耐心解释,介绍患者到他科就诊。
(3)如遇到诊疗有困难或涉及多学科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先完成病历记录和体格检查,及时请上级医师进行指导,必要时邀请他科会诊或报告门诊部进行疑难病会诊。
(4)首诊医师邀请其他科室会诊时,被邀请科室应安排高年资医师及时参加会诊,将会诊意见当面向首诊科室医师交待,并做病历记录,必要时协助首诊科室进行诊治。
(5)病情涉及到两科以上的患者,如需住院治疗,应按照“专病专治”原则根据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院,如有争议由门诊部主任根据病情决定,科室不得拒收患者。在未确定接受科室前,首诊科室医师要对患者全面负责。
(6)各科首诊医师均应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医院整体利益为重,通力协作。严禁在患者及家属面前争执、推诿。
3、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1)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三级医师负责制,逐级
负责,逐级请示。即主治医师对住院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应对主治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
(2)医师三级负责制体现在查房、手术、门诊、急诊、值班、抢救、解决疑难、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管理等。
(3)在各种诊疗活动中,下级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听取上级医师的指导意见,上级医师有责任查询下级医师的工作,上通下 20 达,形成一个完整的诊疗体系。
(4)下级医师必须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若下级医师不请教上级医师,主观臆断,对病人作出不正确诊断和处理,由下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未能亲自查看病人即作出不切实际的处理意见,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又上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不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擅自更改或拖延而延误诊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由下级医师负责。
(5)若下级医师对上级医师的处理意见持不同见解时,仍应执行上级医师的决定,事后再与上级医师进行学术探讨。
4、查对制度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十对”。三查是:摆药时查;服药、注射、处臵前查;服药、注射、处臵后查。十对是: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品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2 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手术室
(1)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待用法及注意事项。输血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名工作时要重做1 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化验单与标本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病理科
(1)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申请单与标本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4)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放射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理疗科
(1)进行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3)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供应室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TCD等)(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5、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1)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须设有值班医师,可根据科室的大小和床位的多少,单独或联合值班。每一专业科室均须体现三级负责制,即一线值班,二线听班,三线咨询。
(2)值班医师必须在上班前 30min 到达科室,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接班时,应巡视病室,做好床前交接,全面详细了解危重患者情况。
(3)各科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薄,并做好交班准备。值班医师对危重患者应做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
记录,并扼要记入交接班薄。
(4)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情况的处理,对急诊入院患者及时检查,填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臵。(5)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经治医师或听班医师处理。(6)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若患者病情有变化时应立即诊查患者,如到其他科室会诊必须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并保证通讯工具畅通。
(7)每日晨交班会上,值班医师将患者情况重点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代清楚危重患者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6、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及规范
为了确保三级医师负责制的认真执行,保证各级临床医师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患者得到连贯性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各级医师的医疗水平,培养良好的医疗行为和医疗习惯,制定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频次及时限
(1)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每周至少 1-2 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等有关人员参加,住院期间,对一般病情的新入院患者的首次查房应在其入院2 天内完成,对危重患者应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即时查房记录。
(2)主治医师查房 对一般病情的新入院患者的首次查房应在其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每周至少 2 次,应由住院医师及有关人员参加,由住院医师负责记录和落实诊疗计划。对危重患者应随时查房,但
至少不少于两次。
(3)住院医师 对所管患者要全面负责,对一般患者每日至少查房两次,危重患者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检查处理,执行上级医师指示,书写整理病历,及时完成病程记录,汇总、归纳、整理、分析各种检查化验结果,出现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医师。负责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参加科室值班。查房基本规范
(1)查房前,在交班会上应明确查房的患者及患者数,以掌握本次查房的概况并能对查房时间加以控制,避免顾此失彼。
(2)下级医师及参加查房的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如病历、影像学资料、化验检查报告、所需检查器材等。
(3)查房应严格掌握医师级别,作到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不能越级行使权利。
(4)查房时做到衣着整洁、佩戴胸卡、防范严密(必须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进行操作),站立时应有站姿,不得斜倚乱靠。查房不得交头接耳,更不允许说不适宜的语言,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及后果。(5)查房时各级医师站位应予严格规定。主任医师站立于患者右侧;主治医师站立于主任医师右侧;住院医师站立于患者左侧,与主任医师相对;护士长站立于床尾;其余相关人员站于周围,但应与主要查房人员保持一定距离,以确保充分的检查空间。
(6)带教学生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各种检查与操作,并必须征得患者本人同意方可进行。
查房内容要求
(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 应及时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并能体现出当前国内外最新医疗水平的进展。审查对新入院疑难病症或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计划。审查重大手术的适应证及术前准备情况。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包括对各级医师的指导,重点帮助主治医师解决在诊疗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抽查医嘱和护理执行情况及病历书写质量。
(2)主治医师查房 要求对新入院、危重、诊断未明、分型不清、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听取医生、护士的反映、倾听患者陈述,对出、转院标准进行判断并及时上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对下级医师的病历和病程记录进行检查,及时发出问题并给予具体帮助和指导。检查医嘱执行情况。
(3)住院医师查房 要求重点巡视危重、疑难、新入院、诊断不清者及手术患者,同时有计划地巡视一般患者。审查各种检查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修改医嘱及开特殊检查医嘱。听取患者对治疗和生活方面的意见并提出建议。负责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帮助实习医师做好新入院患者的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工作。住院医师要详细记录上级医师的诊疗意见,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批示,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负责书写病历相关内容,要求对危重患者随时检查并记录。
7、病历讨论制度
为解决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治疗难题,以典型病例促进业务水平
提高、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水平,加强临床教学内涵,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病例讨论制度。病历讨论时限
(1)凡死亡病例均应在 1 周内进行病例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不迟于2 周。必要时,请医务科派入参加。
(2)疑难危重患者各临床科室应选择适当的病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讨论,应保证至少每月进行1-2 次。讨论病历的确定(1)死亡患者病例。
(2)入院后疑似诊断、待查诊断、出入院不符诊断、更正诊断超出两周者。
(3)患者入院后1 周以上经治疗疗效不佳或病情恶化者。
(4)病种或病情复杂,或有复杂合并症,病情较重,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需慎重研究处理的急慢性患者。
(5)虽然诊断、治疗均已明确,但属罕见病种或现象,有学术或教学意义的病例。病历讨论
要求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主持。开会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主管医师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或者以多媒体形式展示。病例讨论可以跨科讨论,或以会诊的形式进行讨论。参加人数不限,最低3 人即可以组成讨论。
病历讨论记录
病例讨论应有记录,记录可归入病历,也可专门记录于科室《病例讨论记录本》中。如记入病历者,要求将患者基本情况(如姓名,病历事情等)及病例讨论简单摘要记录在科室《病例讨论记录本》中以便查阅检索。病历讨论记录的格式
(1)讨论时间、参加人员姓名及技术职务、主持人姓名及技术职务。(2)经治医师汇报病历摘要,提出讨论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看法。(3)参加人员发言记录(如实记录)。(4)主持人对讨论病例的总结。
(5)记录医师签名。每月由医院质量检查组对科室执行《病例讨论制度》情况进行抽查,不合格者将向全院公布。
8、处方制度
(1)医师、医士处方权,可由各科主任提出,院长批准,医务科登记备案,并将本人之签字或印模留样于药剂科。
(2)药剂科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如处方有错误应通知医师更改后配发。凡处方不符合规定者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
(3)有关毒、麻、精神药处方,遵照《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等法规的规定办理。
(4)一般处方以3 日量为限,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可酌情适当延长为一周,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处方当日有效,超过期限须经医师更改日期重新签字可调配。医师不得为本人开处方。
(5)处方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项:医院全称,门诊或住院号,处方编号,年、月、日,科别,病员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及数量,用药方法,医师签字,配方人签字,复查发药人签字,药价。
(6)处方一般用钢笔书写,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如有修改医师必须在修改处签字及注明修改日期。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
(7)药品及制剂名称、使用剂量,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为准。如无收载,可采用通用名或商品名。药名简写或缩写必须为国内通用写法。29(8)药品剂量与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公制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计算。片剂、丸剂、胶囊剂、冲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霜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注明含量;饮片以剂或付为单位。
(9)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1 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戒毒药品处方保留2 年,麻醉药品处方保留3 年。到期登记后由分管院长批准销毁。
(10)对违反规定,乱开处方,滥用药品的情况,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情节严重者应报告院长、业务副院长或主管部门检查处理。
(11)药剂师(药剂士)有权监督医师科学用药、合理用药。
9、处方权审批制度 处方权的申请条件
住院医师须在取得执行医师资格证之后方可申请。处方权的申请程序
(1)由科室对医师临床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到医务科领取处方权审批表,本人填写完整并由科主任签署同意授予处方权的意见后送医务科审批。
(2)医务科根据科室的考核结果,并对其执业医师资格进行审验后,在处方权审批表上盖章,并报业务院长审批。30(3)住院医师的处方权最终审批权在业务院长。
(4)经审批合格后,处方权审批表一联交药学部(中药房、西药房、病房药房)、门诊部、住院处,一联留医务科存档。处方权的终止
(1)医师的处方权一经批准,其在院内的处方权期限与其在医院从事医师工作的期限相同。其处方权的终止仅限于该医师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在工作中有严重失误的情况下,经院领导、医务科审批后方可实施。
10、医嘱制度
(1)常规医嘱一般在上午上班后2h 内开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业务查房前,经治医师应提前开出医嘱,要求层次分明,字迹清楚,整理和转抄必须准确,一般不得涂改。如需更改或撤销时,应用红笔书写“取销”字样并签名。开临时医嘱应向护理人员交代清楚,医嘱按时执行。开写者和执行者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2)医师开写医嘱后应复查一遍,护理人员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每项医嘱只能包含一个内容。对紧急抢救和手术中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护理人员应复诵一遍,并经医师查对药物后执行,事后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3)每班护理人员应认真查对上一班的医嘱,护士长每周总查对 1 次。整理医嘱、转抄医嘱后,必须经另一人查对后方可执行。(4)手术后、分娩后,要停止术前和产前医嘱,重开医嘱并分别转抄于执行单上。
(5)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认真交班,并在护理值班记录上注明。
(6)医师无医嘱时,护理人员一般不得给患者做对症处理。如遇抢救危急患者而医师不在,护理人中可针对病情给予必要的处理。做好记录,及时向医师报告。附:住院病人常规辅助检查制度
1、凡是住院病人必须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心电图、胸片(产科除外)、传染病四项(HBsAg、抗HCV、爱滋病抗体、梅毒RPR 试验)。
2、外科手术患者加查出凝血、60 岁以上患者加查心超、肺功能等。
3、如病人入院常规辅助检查项目有异常的,在出院前必须有复查和处理。
11、会诊制度
(1)凡疑难病例或需要其他科室协助检查、诊断和治疗者,应及时申请会诊。申请会诊者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2)各科应安排高年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会诊,紧急会诊应在10 分钟内到达,一般会诊应在24 小时内完成。
(3)院内会诊的患者需去门诊诊断或治疗者,不得让患者挂门诊号。(4)会诊申请单应由申请会诊科室主治医师以上人员逐项填写,不得缺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所在科室(病区)、申请会诊时间、简明病情摘要及请求会诊目的。
(5)会诊医师会诊前要仔细阅读病历,了解病情。会诊时应亲自查看病人,会诊结束后要及时书写会诊记录,包括对患者会诊意见、诊 32 断情况、治疗方案、签名及会诊完成时间。
(6)各科室建立会诊申请单签收制度,会诊申请单由各病区护士站负责签收。护士接到会诊申请单后,应尽快通知会诊医师。紧急会诊可先通过电话申请会诊,然后补签会诊申请单。
(7)如因需借助仪器、设备进行会诊检查而要求患者前往他科时,应由申请会诊科室派医务人员陪同。患者病历应由陪同人员携带,会诊结束一并带回,不得以任何借口将病历交与患者或其家属。(8)会诊科室需对患者进行有创检查、有创治疗时,必须同时签署《有创检查操作同意书》,执行《知情同意管理制度》。
(9)如需申请外院会诊,应准备完整的病历摘要,明确申请会诊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本科主任签字同意报医务科审批、备案,由医务科
负责联系会诊医院。
12、转院、转科制度
(1)凡需转院诊治的病员,均由科内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报请主管业务副院长批准后方可转院。
(2)病员(包括门诊病员)需转外地治疗时,应由所在科室科主任提出,经院长或业务副院长批准,若属公费医疗或劳保医疗应报请省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办理手续。
(3)病员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臵,待病性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较重病人转院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病员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随病员转去。
(4)病员转科须经转入科会诊同意。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登记,按联系的时间转科。转出科 33 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代有关情况,并通知住院处。转入科主管医师写转入记录。
13、科室普通患者诊治方案确认的流程
(1)对普通入院患者24 小时内指定主管住院医师,并由该住院医师 24 小时内完成住院记录,制定诊疗方案,如常规检查、常规治疗,每天2 次查房。
(2)主治医师24 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查房,并确定诊断和进一步诊治方案,对重要检查、特殊药物治疗、手术方案等,主管住院医师有责任做好病历记录。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 次。手术患者术前必须有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查房。
(3)急诊入院患者2d 内,普通入院患者3d 内有科主任、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查房,进一步确认、补充、修改诊治方案。
(4)住院期间的小手术可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决定实施,大中型手术必须经过术前讨论(急诊、抢救手术除外)最终确认手术方案,病历中应详细记录,须有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参加,术者必须参加讨论。
14、科室疑难患者诊治方案确认的流程
(1)疑难患者入院24 小时内应尽快指定主管住院医师,并由该住院医师 24 小时内完成住院记录,制定诊疗方案,如常规检查、常规治疗,每天2 次查房,并做好病历记录。主管住院医师有责任提醒主治医师对新住院疑难患者查房。
(2)主治医师及时对新入院疑难患者查房,并指示诊断和进一步针对性诊治方案,如重要检查、特殊药物治疗、手术方案等。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 次。并尽快向病区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汇报。
(3)疑难患者入院1d 内有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进一步确认、补充、修改诊治方案。副主任(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 次。
(4)对疑难病例必须经过全科病例讨论(急诊、抢救手术除外),以最终确诊,并明确治疗、手术方案。讨论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相关医师参加,病历中应详细记录。对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应报告院方(医务科),以组织全院或相关科室联合会诊,或邀请院外专家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