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带间距设定研究(建模优秀论文)(共5篇)

时间:2019-05-14 08:0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减速带间距设定研究(建模优秀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减速带间距设定研究(建模优秀论文)》。

第一篇:减速带间距设定研究(建模优秀论文)

道路减速带控制车速原理及评价参数选择

道路减速带的控制车速原理:车辆的行驶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驾驶员的期望车速,而驾驶员的期望速度又是根据其行驶安全感和乘坐舒适性决定的。如果驾驶员的安全感高、乘坐舒适性好,则他的期望车速比较高;反之,驾驶员的期望车速就比较低。

道路减速带的减速是通过影响驾驶员的驾驶心理实现的。当车辆以较高车速通过道路减速带时,剧烈的振动会从轮胎经由车身及座椅传递给驾驶员,产生强烈的生理刺激(包括振动刺激和视觉刺激)和心理刺激。生理刺激使驾驶员产生很强烈的不舒服感,心理刺激会加深驾驶员的不安全疑虑,进一步降低了驾驶员对道路环境的安全感。一般情况下,驾驶员认为不舒服感越强,车辆行驶安全性也越小,即安全感越小。由此可知,道路减速带的设置会大大降低驾驶员行车安全感和乘坐舒适性的期望值,促使驾驶员选择较低的期望车速。在期望车速的指导下,驾驶员将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主动使车辆以较低的行车速度接近道路减速带。

欧美各国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设计正确,布置合理,道路减速带可使85%的车辆车速降低10至20 km/ h,事故率降低约60%,事故伤亡人数降低50%-70%。对云南、陕西高等级公路道路减速带使用效果调研发现,道路减速带可大幅降低车辆行驶速度、事故发生率和事故严重程度。

理想道路减速带的设计

所谓的理想道路减速带就是我们希望得到的减速带,它安装在道路上时表现出最接近我们希望得到的对车辆的响应。理想道路减速带必须保证车辆在通过时不会发生失控,以及重要安全部件受到冲击时不会产生断裂等危险状况,即应该拥有较高的行驶和结构安全性。车辆的行驶安全性绝不允许一直随着车速的增加而降低,而是应在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甚至随着车速的升高行驶安全性还有所提高。

由道路减速带控制车速原理可知,车辆高速通过时,驾驶员所产生的不舒服感是道路减速带能够有效控制车速的关键原因,不舒服感越强,驾驶员的减速愿望也越强。为此,在车辆车速低于道路最高限速通过减速带时,驾驶员由于道路减速带而产生的不舒服感应该维持在较低水平,也即应该拥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否则,驾驶员会使车辆的行驶速度降的更低。

当车辆以高于道路路最高限速通过道路减速带时,驾驶员的不舒服感应随着车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也即乘坐舒适性急速降低,驾驶员为了提高舒适性而主动降低车速。否则,道路减速带将不会对驾驶人产生震撼效果,使其安全感变化不大,甚至错误地认为,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还可以进一步减小振动,这将明显的不利于车辆的速度控制。

当车辆行驶速度继续增加,达到所有超速车辆的85%车速时(在没有统计数据的情况下,这一数值可以用公路限速加20 km/ h),道路减速带给驾驶人造成的不舒服感不应继续加大,.也即乘坐舒适性不再恶化。虽然乘坐舒适性的降低有利于驾驶人降低车速,但实际上只要乘坐舒适性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驾驶人就会采取减速措施,若进一步降低乘坐舒适性,则驾驶人采取减速措施的紧迫感不明显。如果乘坐舒适性太差,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到驾驶人操纵车辆的能力,使车辆处于不稳定状态,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驾驶人乘坐舒适性差,也说明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差,将可能导致车窗玻璃和车身物件的破碎以及货物的震落。

理想道路减速带应具有的特性:随着车速的增加,行驶安全性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能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甚至有所提高;驾驶人的乘坐舒适性在车速低于公路限速时处于较高水平,在高于公路限速而低于所有超速车辆的85%车速时应随车速的增加而迅速恶化,在高于所有超速车辆的85%车速时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低水平状态[[29]0车辆通过理想道路减速带时,其行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与车速的关系如图2.1所示。

图中VI为公路限速,V2为超速车辆85%车速。道路减速带的行驶平顺性及安全性评价指标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山区公路的建设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机动车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还不太高,为了降低道路的事故发生率,避免恶J胜交通事故的发生,道路减速带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道路减速带的安装必须慎重,一方面,必须使其有足够的减速效果;另一方面,安装时必须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否则,将完全违背了安装道路减速带的初衷。《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明确规定,路面必须保证足够的平整度,否则会使行车阻力增大、油耗上升、轮胎磨损加速,更重要的是路面与车轮之间相互的冲击力增大,造成行车颠簸加剧致使汽车机件和路面迅速被损坏。道路等级越高,对路面平整度的要求也越高。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障碍以免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所以,虽然安装道路减速带可以达到很好的减速目的,但如果设置不当,将会对汽车产生很强的冲击力,从而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汽车在高速行驶的道路上,即使遇到一个较小的障碍物,都可能对汽车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极可能造成爆胎、转向横拉杆、U形螺栓、悬挂系统等零部件损坏以及货物松散,甚至汽车失控,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果为了降低事故率而设置的强制减速带不合理,不仅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还会引发新的事故,使减速带成为新的事故隐患。另一方面,如果仅仅考虑道路减速带对车辆的行驶安全性的影响,那么将可能使得由于对驾驶员的冲击振动太小而影响了道路减速带的有效性。为此,必须寻求一种既不会对车辆的行车安全造成太大影响,又能够实现有效的强制减速效果的道路减速带,也就是说必须根据不同路段的限制车速以及实际行驶车速确定合理的高度、正确的形状、适当的材料及有效布置的道路减速带。

根据道路减速带虚拟仿真试验结果,对不同尺寸规格的道路减速带、不同车速情况下车身加速度,车轮质量加速度进行分析,以便得到对道路减速带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正确评价。车辆行驶稳定性评价

道路减速带的有关参数不合适,将会严重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特别当车辆高速通过道路减速带时,由于车轮与路面的接触力过小会导致车辆失去行驶稳定性。为了保证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必须尽可能地降低车轮动载荷,尽量避免车辆通过减速带时跳离地面。为此,引入所谓的轮荷冲击系数k,它是最大车轮载荷(Fzmax)与静态车轮载荷(Fzstat)之比:

显然,由于,始终不变,故只max:越大,k值也越大,那么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就越差,特殊情况下车轮将会完全跳离路面。由于动载荷是对称的,故动载荷越大,车轮跳离路面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且时间也会越长,这样,行驶稳定性也自然就越差。但要求车辆通过道路减速带时完全不跳离路面将不太可能,只能是尽可能地缩短跳离时间。

车轮载荷Fz可分为:车轮动载荷Fd和车轮静载荷Fzstat, 其中:凡=凡+ Fstat 则,F max=凡max+Fstat(1.2)车轮载荷Fzmax可以通过实车试验所记录的车辆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的加速度来表示。对于车辆前轮来说,可以近似地表示如下: F m}=m,a,+m2 a2(1.3)式中码为车轮质量(包括轮毅,制动器等)m2为簧载质量分配到前轴上单侧车轮上的质量;a1为车轮质量加速度,a2为车轴上方车身处的垂直加速度。

而F star=(码+m2)9所以k=m,al+m2a2(ml+m2)9(1.4)

第二篇:数学建模经典优秀论文模版

题目(黑体不加粗三号居中)

小组名单

摘要:(第1段)首先简要叙述所给问题的意义和要求,并分别分析每个小问题的特点(以下以三个问题为例)。根据这些特点对问题1 用······的方法解决;对问题2 用······的方法解决;对问题3 用······的方法解决。

(第2段)对于问题1,用······数学中的······首先建立了······ 模型I。在对······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型II。对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理论证明和推导,所给出的理论证明结果大约为······,然后借助于······数学算法和······软件,对附件中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了筛选,去除异常数据,对残缺数据进行适当补充,并从中随机抽取了3 组数据(每组8 个采样)对理论结果进行了数据模拟,结果显示,理论结果与数据模拟结果吻合。(方法、软件、结果都必须清晰描述,可以独立成段,不建议使用表格)

(第3段)对于问题2用······(第4段)对于问题3用······

如果题目单问题,则至少要给出2种模型,分别给出模型的名称、思想、软 件、结果、亮点详细说明。并且一定要在摘要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型进行比较,优势较大的放后面,这两个(模型)一定要有具体结果。

(第5段)如果在„„条件下,模型可以进行适当修改,这种条件的改变可能来自你的一种猜想或建议。要注意合理性。此推广模型可以不深入研究,也可以没有具体结果。

关键词:本文使用到的模型名称、方法名称、特别是亮点一定要在关键字里出现,5~7个较合适。

注:字数700~1000 之间;摘要中必须将具体方法、结果写出来;摘要写满几乎 一页,不要超过一页。摘要是重中之重,必须严格执行!。页码:1(底居中)1.问题重述(第二页起黑四号)

在保持原题主体思想不变下,可以自己组织词句对问题进行描述,主要数据可以直接复制,对所提出的问题部分基本原样复制。篇幅建议不要超过一页。大部分文字提炼自原题。

1.1 问题1的重述

1.2 问题2的重述

2.问题分析

主要是表达对题目的理解,特别是对附件的数据进行必要分析、描述(一般 都有数据附件),这是需要提到分析数据的方法、理由。如果有多个小问题,可 以对每个小问题进行分别分析。(假设有 3个问题)2.1 问题1的分析

对问题1研究的意义的分析。问题1属于。。。数学问题,对于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数学方法的分析。对附件中所给数据特点的分析。对问题1所要求的结果进行分析。由于以上原因,首先建立一个。。。的数学模型I,然后将其改进建 立一个。。。。的模型II,。。。。。对结果分别进行预测,并将结果进 行比较.2.2问题2的分析

对问题2研究的意义的分析。问题2属于。。。数学问题,对于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数学方法的分析。对附件中所给数据特点的分析。对问题2所要求的结果进行分析。由于以上原因,首先建立一个。。。的数学模型I,然后将其改进建 立一个。。。。的模型II,。。。。。对结果分别进行预测,并将结果进 行比较.。。。。。。。。。。。。。。。。。。。。。

3.模型假设(4号黑体)

(以下小 4号)

1.假设题目所给的数据真实可靠; 2. 3. 4. 5. 6.。。。。。。。。。。。。。。。。。。。。。。。。。。

注意:假设对整篇文章具有指导性,有时决定问题的难易。一定要注意假设的 某种角度上的合理性,不能乱编,完全偏离事实或与题目要求相抵触。注意罗列 要工整。

4.定义与符号说明(4号黑体)

(对文章中所用到的主要数学符号进行解释小 4号)。。。。。。。。。。。。。。。。。。。。。。

尽可能借鉴参考书上通常采用的符号,不宜自己乱定义符号,对于改进的一 些模型,符号可以适当自己修正(下标、上标、参数等可以变,主符号最好与经 典模型符号靠近)。对文章自己创新的名词需要特别解释。其他符号要进行说明,注意罗列要工整。如“ ij x ~第i种疗法的第j项指标值”等,注意格式统一,不 要出现零乱或前后不一致现象,关键是容易看懂。

5.模型的建立与求解(4号黑体)

5.1准备工作(4 号宋体)5.1.1数据的处理

1.······数据全部缺失,不予考虑。

2.对数据测试的特点,如,周期等进行分析。3.·····数据残缺,根据数据挖掘等理论根据。。。变化趋势进行补充。4.对数据特点(后面将会用到的特征)进行提取。5.1.2聚类分析(进行采样)

用······软件聚类分析和各个不同问题的需要,采得。。组采样,每组5-8个采样值。将采样所对应的特征值进行列表或图示。5.1.3预测的准备工作

根据数据特点,对总体和个体的特点进行比较,以表格或图示方式显示。5.2问题1 的。。模型(4 号宋体)5.2.1模型I(······的模型)1.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 考文献。2.······模型I的建立和求解

(1)说明问题1适用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

题1。

(2)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用拟合等方法)确定出模型中的参

数。

(3)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4)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3.模型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 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 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5.2.2模型II(······的模型)1.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 考文献。2.······模型II的建立和求解

(1)说明问题1适用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

题1。

(2)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用拟合等方法)确定出模型中的参

数。

(3)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4)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

3.模型I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I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 5.2.3模型III(······的模型)1.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考文献。2.······模型I的建立和求解

(1)说明问题1适用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

题1。

(2)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用拟合等方法)确定出模型中的参

数。

(3)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4)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3.模型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 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 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5.2.4问题1的三种数学模型的比较。

对三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原始数据和模拟预测数据进行比较。给出各自得优点和缺点。5.3问题2 的。。个模型(4 号宋体)5.3.1模型I(······的模型)1.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 考文献。2.······模型I的建立和求解

(1)说明问题1适用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

题1。

(2)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用拟合等方法)确定出模型中的参

数。

(3)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4)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3.模型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 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 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5.3.2模型II(······的模型)1.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 考文献。2.······模型II的建立和求解

(1)说明问题1适用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

题1。

(2)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用拟合等方法)确定出模型中的参

数。

(3)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4)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

3.模型I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I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 5.3.3模型III(······的模型)1.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考文献。2.······模型I的建立和求解

(1)说明问题1适用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

题1。

(2)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用拟合等方法)确定出模型中的参

数。

(3)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4)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3.模型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 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 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5.3.4问题1的三种数学模型的比较。

对三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原始数据和模拟预测数据进行比较。给出各自得优点和缺点。5.4问题3 的。。的模型(4 号宋体)5.4.1模型I(······的模型)1.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 考文献。2.······模型I的建立和求解

(1)说明问题1适用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

题1。

(2)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用拟合等方法)确定出模型中的参

数。

(3)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4)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3.模型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 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 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5.4.2模型II(······的模型)1.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 考文献。2.······模型II的建立和求解

(1)说明问题1适用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

题1。

(2)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用拟合等方法)确定出模型中的参

数。

(3)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4)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

3.模型I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I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 5.4.3模型III(······的模型)1.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考文献。2.······模型I的建立和求解

(1)说明问题1适用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

题1。

(2)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用拟合等方法)确定出模型中的参

数。

(3)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4)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3.模型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 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 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5.4.4问题1的三种数学模型的比较。

对三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原始数据和模拟预测数据进行比较。给出各自得优点和缺点。

6.模型评价与推广

对本文中的模型给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必须实事求是,有根据,以便评卷人参考。

推广和优化,需要挖空心思,想出合理的、甚至可以合理改变 题目给出的条件的、不一定可行但是具有一定想象空间的准理想 的方法、模型。(大胆、合理、心细。反复推敲,这段500 字半页 左右的文字,可能决定生死存亡。)

参考文献(4号黑体)

(书写格式如下)[1] 作者名1,作者名2.文章名字.杂志名字,年,卷(期):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2] 作者名1,作者名2.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年,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3] 作者名1,作者名2.文章名字.年,卷(期):起始页码-结束页码,网页地 址。[4] 李传鹏,什么是中国标准书号,http://www.xiexiebang.com/mypage/page2.asp?pgid=51440&pid=46275,2006-9-18。

[5] 徐玖平、胡知能、李军,运筹学(II类),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 Ishizuka Y, AiyoshiE.Double penalty method for bilevel optimization problems.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4: 73-88,1992。注意:5篇以上!

八、附件(4号黑体)

(正文中不许出现程序,如果要附程序只能以附件形式给出)

2006年数学建模评分参考标准:

摘要(很重要)5分 数据筛选 35分 数学模型 35分 数据模拟 15分 总体感觉 10分

特别注意:

1、问题的结果要让评卷人好找到;显要位置---独立成段

2、摘要中要将方法、结果讲清楚;

3、可以有目录也可以不要目录;

4、建模的整个过程要清楚,自圆其说,有结果、有创新;

5、采样要足够多,每组不少于7 个;

6、模型要与数据结合,用数据验证过;

7、如果数学方法选错,肯定失败;

8、规范、整洁;总页数在35~45之间为宜。

9、必须有数学模型,同一问题的不同模型要比较;

10、数据必须有分析和筛选;

11、模型不能太复杂,若用多项式回归分析,次数以3次为好。

第三篇:党的建设研究优秀论文

附件:

江苏大学2013

党的建设研究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10名)

党政共同负责制下书记的角色塑造

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变迁看群众路线的历史发展 新时期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问题研究

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基于江苏省某综合型高校的实证分析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应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党风廉政建设探析

社会主义法治背景下的协商民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基于层次性分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回顾经典 凝思当代——兼谈列宁《青年团的任务》与习近平2013年五四讲话精神的三维视域融合

二等奖(19名)

“中国梦”的历史嬗变与实现路径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 学院党委引领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探析 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建设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若干思考 新媒体语境中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网络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性分析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 浅议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策略 高校学业导师工作测评体系研究-基于学生视角 反腐倡廉建设的网络舆情机制研究

习近平“打铁还需自身硬”论述思想探析

利益关系协调视域下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机制完善 论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最有绩效的方法 ——兼议如何认识所有制问题

倪时平曲云进 孙月娟 董秀娜 魏志祥 郑丽琼 李 丽 蒋俊明 周德军

董德福 史云波 李宏刚

董德福 王 健 任葆青 潘凌理

唐晓红 王晓璐 杨进 严学华 吴奕 张明平王玉忠 游文静 孙旭红

李明宇 李 丽 孙月娟

金丽馥 张明平徐惠红 蒋俊明

马耀鹏 刘洁丽

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特质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农村刑事犯罪问题研究

三等奖(31名)

浅谈大学生党员领导力培养

高校党建工作数字化初探——以江苏省部分高校为例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试论党员教师如何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

基于博弈论的大学生入党动机选择及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创新理念、健全组织、建立机制,活化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高校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和思政工作之我见 浅谈科研团队发展中党的建设 关于加强我校二级学院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方法探索 高校提升党组织生活吸引力与实效性研究 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干预策略分析

高校“两类”特殊贫困生的帮扶对策探析-以江苏大学为例 提升医院文化软实力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90后”大学生特征的学业导师胜任力提升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初级就业力 ——基于大学生自我评估分析 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辅导员职业角色调适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现状分析及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科学化水平的实践与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现实考量与破解路径研究

加强网络信息化和纪检监察工作的结合问题研究 反对“四风”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执行力研究 “四位一体”:强化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权的制度性构建问题研究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

李明宇 付艳丽 李 丽 周德军

王亚娜 于晓慧 马双双 周德军 于亚军

叶 涛

吴 迪

李玉秀 刘东静 韩 翀 王凤芹 赵钧 张星临

董秀娜 翟畅

陈永清 李宏刚 陆箐 李 冬

羊 城 朱永跃 徐惠红 张芬 张 春 范 艳 孙月娟 李品玉

黄新建 刘义灏 杭 慧 周 荣 林新荣 王赛扬 陈卫平杭 慧 魏佳佳 空间正义:从宏观结构到日常生活

——兼论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主体性建构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暴力抗拆问题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论工业化进程中的住宅问题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镜鉴——基于戈尔巴乔夫思想蜕变的分析

鼓励奖(60名)

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提升基层党组织生活吸引力与实效性研究

加强人才队伍中的党建工作 试论塑造高校期刊社学习型党组织之“型”的长效机制建设 以学科为平台,助推青年教师全面成长--科信所青年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

在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党日活动质量研究 提升离退休党组织生活吸引力与实效性研究 以创先争优为载体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以党建为源动力,积极推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 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运用新媒体宣传“中国梦” 浅谈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研究生党建工作——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针对非公企业的校企4式党建联动及服务新机制 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高校国际化背景下的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浅谈群众路线对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的指导 对加强和完善大学基层党组织建设几点建议 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研究

略论高校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高校德育价值观构建研究 当前网络监督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塑造

正确发挥网络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研究——网络舆论监督的负效应:以新浪微博为例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突破口

王志刚

周德军 邹富良 窦凌

朱 轶 赵俊杰

朱俊英 顾 艳 刘 竞

蒋秀萍 刘晓兰

马海乐 李云亮张艳艳

王 宁 高启华 黄晓玮 管叶峰 张艳艳 管叶峰 汪 蓉 马国建 王颖婕 华希俊 王匀等

张黎明 赵金海 封青林 庞胜利

周 军 方 龙 周 军 岳加佳 谢志芳 张 洪 刘 毅 金 华 宋和平赵 雪 董德福

试析大学生的“三自”能力培育

实施师生有效沟通 传递育人正能量

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SWOT策略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学习践行“雷锋车”精神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打造医院特色文化 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

挤出效应与精神助困: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育人机制 重大项目和大型赛事大学生志愿者资源转化研究 浅谈高校资助育人中“育人”策略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其对策探讨 高校学雷锋活动长效机制研究

正确发挥网络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问题研究

提升信息素养 提高高校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

坚持和完善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实践和建议 关于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

提高防控职务犯罪风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研究

谈党建工作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机制关系

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和工作机制研究 以“中国梦”引领携手共建和谐的高水平大学 内格里的“非物质劳动”概念辨析

马克思恩格斯对思辨“秘密”的剖析及其启示 苏南参与式环境治理:必要性、经验及启示 党的十八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析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异地高考与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毛泽东建国初期意识形态工作方法论 论我国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初探

李宏刚 石 祥 倪时平

夏大庆 庄 蕾 叶 涛 张 谊

王亚娜 刘 畅 周以林

张 芬 张 春 朱妍婕 孙 昊

唐晓红 段江楠 周 军 张 杜 周 军

唐晓红 王晓璐 周 荣 谢志芳 周 荣 张云龙 周德军 张明芬 周 荣 肖 翔 王 权 李春建 窦 凌 张慧卿 蒋俊明 孙旭红 周德军

周 荣

霍 珺 贾洪梅 吴 迪

封青林 胡杨明 黄俊成

第四篇: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心得体会

阅读1篇论文对我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启发与指导:(1)大致了解数学建模论文写作时应包含哪些内容(2)每部分内容都应写些什么

(3)汲取他写作与处理问题的成功之处,以便将这些优点运用于我以后的论文写作中

(4)总结这篇论文写作与处理问题过程中的败笔,提醒我注意在写作论文时不要犯类似错误

所以,在下面的学习心得中将主要涉及以上4个方面的内容。

摘要: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处理问题的方法途径并给出作答,起到了较好的总结全文,理清条理的作用。让读者对以下论述有1个总体印象,而且对于本题的答案用图表形式给出,清晰明了 问题重述:(略)问题背景:

交待问题背景,说明处理此问题的意义和必要性。优点:叙述详尽,条理清楚,论证充分 缺点:前两段过于冗长,可作适当删节 问题分析:

进1步阐述解决此问题的意义所在,分析了问题,简述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和大体的解决途径

优点:条理比较清晰,论述符合逻辑,表达清楚 缺点:似乎不够详细,尤其是第3段有些过于概括。模型的假设与约定: 共有8条比较合理的假设

优点:假设有依据,合情合理。比如第3条对上座率的假设,参考了上届奥运会的情况并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客观真实。第8条假设用了分块规划和割补的方法,估计面积形状比较合理,而且达到了充分花剑问题的作用。

缺点:有些假设阐述不太清楚也存在不合理之处,第4条假设中面积在50-100之间,下面的假设应该是介于50-100之间的数,假设为最小的50平方米,有失1般性。第6条假设中,假设MS最大营业额为20万,没有说明是多长时间内的,而且此处没有对下文提到的LMS作以说明。符号说明及名词定义

优点:比较详细清楚,考虑周全,而且较合理地将定性指标数量化。缺点:有些地方没有标注量纲,比如A和B的量纲不明确。模型建立与求解 6.1问题1:

对所给数据惊醒处理和统计,得出规律,找到联系。

优点:统计方法合理,所统计数据对解决问题确实必不可少,而且用图表和条形图的方式反映不同量的变化趋势,图文并茂,叙述清楚而且简明扼要,除了对数据统计情况进行报告以外,还就他们之间相关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使数据统计更具实效性。6.2问题2:

6.2.1最短路的确定 为确定最短路径又提出了1系列假设并阐述了理由,在这些假设下规定了最短路径

优点:假设有根据,理由合情合理

缺点:第4条中假设观众消费是单向的,虽然简化了问题但有失1般性,事实上观众往返经过商业区消费的概率是相差比较大的,我认为应改为假设观众在往返过程中消费且仅消费1次。6.2.2计算人流量的追踪模型

给出计算人流量的方法,并计算了各区人流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优点:分情况讨论,并且取了两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了具体阐述,没有全部罗列所有数据的计算过程,使文章清晰简明,不至于繁冗拖沓,这在以后我们写论文是极其值得借鉴。对结果的分析有针对性,合情合理而且用条形图直观地反映了人流量的数值和各地区间的差异。缺点:分析还不够详细,考虑因素还不够周到。6.3问题3 进1步对问题作以简化,将问题的解决最终归结为1个焦点,并对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确定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结论。6.3.1商区消费额的确定

阐述了为什么要计算这个量,计算这个量对解决问题有什么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采用了Huff模型并且结合本问题的具体情况来求解数据。

优点:论证充分合理且模型和经济学知识应用恰当,所得数据有效可信,考虑周到而不繁杂,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而且对Huff模型的解释较为充分。缺点:对于各商业区的总消费额我们更看重数量而文中用条形图的方式却着重体现了各地区之间的数量差异,有喧宾夺主之嫌,改称图表形式可以更好地反映数据量的值

6.3.2各个商区MS数量的概略确定 确定了确定MS个数的方案,在不失1般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进1步简化,缩小解决问题的范围并对问题进行了求解 优点:简洁明了,论述合理。6.3.3 引入了1个重要的确定数量的参数,且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及此数据对问题的解的影响及行了数值分析和理论论证,提出了改进方案,得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优点: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论证充分,详尽而不冗长,使本篇论文的精华部分。分析合理且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情况使结果更具可信性。6.3.4LMS和MS的分配情况讨论 对2者关系提出了几条假设。

优点:论述充分,假设合理而且用图表反映结果,简单明了,情况考虑全面周到。6.4问题4 分析了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贴近实际性

优点:条理清晰,分析有依据,措辞严谨,逻辑严密而且对前面所述方法进行了分别阐述。这使得对方法科学性的论述更加充分可信。对贴近事实性的论述,理论和事实相结合,叙述数据来源,并采用举例论证法论证结果的贴近实际性。缺点:结果的贴近实际性的论证中,应详细罗列1下数据的来源,也许更加可信。模型的进1步讨论 为简化抽象现实1边建构模型而忽略掉的1些因素进行了考虑,对于1些可能影响讨论结果的因素给出了算法和解决方案

优点:考虑全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表述简明客观。模型检验

与某些近似且已妥善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用事实说明处理方案的正确性。优点:采用了较好的参照对象,采用图像对比的方法,使问题清晰明了。

缺点:应该简述1下雅典奥运会采用的方案是成功的,否则比照就失去了意义,还有由于举办地点不同,地区上的差异使这种单纯与雅典奥运会进行得比较稍显单薄。

模型优缺点

总结模型建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简明扼要,客观实在

第五篇:研读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心得体会

研读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心得体会

我们小组选取的数学建模优秀论文,是200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由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熊军军,许 及许盛敏完成的C题--关于雨量预报方法的评价的论文。

由于我们都是初次接触数学建模,所以我们在研读这篇优秀论文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用到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之外,更看重学习怎样写出一篇优秀的数学建模论文,从而传达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研读完这篇优秀论文后,我们有如下几点的收获:

1.大致了解了一篇数学建模论文应该包括哪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应该写些什么,以及怎样写才能更好的吸引别人的眼球; 3.汲取了这篇优秀论文在写作和处理问题方面的成功之处,以便以后运用于我们的研究之中;

4.总结了这篇论文的不足之处,提醒我们以后注意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下面,我们就建模论文的各个部分,以这篇优秀论文为例说一下我们的心得体会: [摘要] 摘要是一篇论文能否在众多论文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好的摘要必须清楚的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显著的表达论文中最重要的结论。

这篇论文的摘要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并给出了作答,起到较好的总结全文,理清条理的作用。让读者对以下论述有一个总体印象。

不足之处在于他提到用了两种方法对预测雨量的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但实际上从后面的主体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他只是从题目中提到的两个方面——准确性和公众感受——来分析的,谈不上两个方法。[问题的重述] 再次阐明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具有的实际意义,并醒目的提出了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分析] 分析问题,简述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和大体的解决途径

优点:条理比较清晰,论述符合逻辑,表达清楚。并给出了一个将经纬度转化为坐 的Matlab图形,将题目中的数据直观的反映在了图形上。

缺点:对于考虑公众感受这一段,叙述稍显简略。[模型假设]

一个模型建的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假设做的好不好。过烦的假设接近实际,但不宜或者无法求解,过简的假设对实际的指导意义又不够。这就要求我们能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主次,并为了使处理方法简单,尽量使问题简单、均匀化。

这篇论文共做了6条合理的假设。

优点:1.假设有事实依据,如假设1)观测站点的设置是不均匀的,事实上的确也是如此;又如假设2)点到观测站点的距离越短,则对观测站点的雨量影响越大,也是有生活经验的。2.假设使要解决的问题线形化和平面化了。这一点是后面能够继续下去很重要的因素。他将经纬度平面化为平面坐标,并运用欧氏距离作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3.在假设中定义了权重,这是这个模型中的关键参量。

缺点:有些假设阐述还不太严格,如假设4)中提到的4个网格点是什么没有向读者指出。[符号说明] 将文中会出现的变量、常量先在此说明,便于读者的阅读。

这篇论文得符号说明很清楚,也很详细。[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一、问题(1)及其求解

首先阐明算法,给出或推导出需要用到的计算公式; 然后可使用Matlab编程,计算出相应的结果; 分析得到的答案,给出相应的结论。

优点:这篇论文建立的模型很简洁,因而给出的算法也很精炼。他主要采用网格点上的预报数据来预测观测站点的数据,再来和实际测得的数据相比,以预报偏离差率这个量来判定两种方法的优劣。在数据很繁琐的情况下,很好的使用了Matlab。

二、问题(2)及其求解

首先将降雨量级别化,也可以说是实数化,这样有利于使用数学软件求解。然后分别统计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处在同一级别、相差1及、……相差6级的频数,并 计算出对应的频数。

最后比较两种预测方法的等级差频率,从而得出结论。

优点:方法易操作,且效果很好,并运用了表格和饼形图,形象直观的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让读者一目了然。

缺点:得到数据之后的分析还不是很够。[模型的误差与分析] 模型的误差与分析有助于改进模型,并使模型在更多的场合适用。

这篇论文主要分析了各观测站点附近的网格点对其影响具有的偶然性,并指出其在假设中采取的4个点是比较能够得到合理结果的。

优点:看到了主要可能出现问题和争议的地方,相当于重新作了个说明,指明了自己方法的可取性;

缺点:对于其他的误差并没有进行分析。考虑还不够周全。[模型的评价] 指出自己的模型为什么具有可取性,它的优点。这篇论点的评价很好的概括了它的优点,并提出它的方法精度高,以及提到它使用了很

好的数学工具——欧氏倒数加权。[模型的推广] 数学模型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一个模型做出来、解决之后,不把它运用到实际之中,就不是成功的。因而模型的推广或者说是模型的应用是建模论文中必不可少的。这篇论文主要提到了模型中的变网格预报模式的实用价值,并提到了很多现实中的例子,并给出了一组图形说明变网格法较之于均匀网格法的先进性,从而证明了此模型的合理性,并使读者对变网格预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参考文献] 引用的资料必须指明出处,就是在这儿说明。[附录] 将正文中使用到的Matlab程序附在这儿,并有适当的说明。★ 以上从论文的各部分说了一下我们对这篇建模论文的心得体会,下面从整体上说一下:

这篇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数据比较多,也比较繁琐。设定合理的算法当然非常重要,但如果数学软件的使用不过关,面对像这样数据比较多的情况,就会很困难了,因此我们意识到学好和使用好数学软件,特别是Matlab的重要性。当然,其他方面,如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善于抓住问题的主次性,很好的分工合作等等方面,我们都还不够。总之,要将数学运用于实际之中,我们要学习和培养的能力还很多。

下载减速带间距设定研究(建模优秀论文)(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减速带间距设定研究(建模优秀论文)(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6A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总结

    我们组在假期期间看了与06年A题相关的论文,每篇论文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对我们的建模学习有很大帮助。 对于我们的主讲论文,在建模方面,能准确把......

    200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优秀论文

    2007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评阅要点 [说明]本要点仅供参考,各赛区评阅组应根据对题目的理解及学生的解答,自主地进行评阅。 该问题主要是根据2007年初北京、上海......

    课堂建模研究

    成都华兴外国语实验学校教育科研课题《数学概念课的课堂建模实践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 聚焦课堂是学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体现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的关键所在,是引导......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报告会策划书(马凌汉)

    一. 活动简介 1.活动主题:走近数学建模 2.活动内容 :本次报告会主要邀请数学学院在数学建模中获奖的优秀同学做数学建模优秀论文报告,介绍他们的优秀论文,在实践中的参赛经验,讲述其......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优秀论文(共五则)

    综合实践活动 “动”中体验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现代学校刘秋梅271400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要想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必须做到:“动”之目标——明, “动”之内容——广,“动”之方式......

    优秀论文范例(共五篇)

    优秀论文范例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

    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优秀论文[五篇材料]

    两篇重要论文------详见链接(一) 储油罐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问题探究 华中科技大学; 梅正阳指导 链接地址: (二)数值解法在储油罐变位标定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

    目标设定:工作指南(共5则)

    活动名称: 目标设定:工作指南活动开始时间: 2012-04-20 09:00活动结束时间: 2012-04-20 16:00主办方: 上海汇旌数字(教育)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报名截止: 2012-04-19 16:00活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