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8:1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销社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销社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调研报告》。

第一篇:供销社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调研报告

市供销社

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

调 研 报 告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供销社按照紧紧围绕省、市供销社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想农民所想、办农民所需,发挥长期服务三农、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优势,以供销农资公司组建的市金穗现代化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为龙头,基层供销社依托为农服务中心、专业合作社,对当地农业开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服务。通过与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签订服务协议,为农民提供土地熏蒸、耕翻、施肥、农药喷施、播种、培土、收获等全程社会化服务。目前,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达到 万亩。

二、创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打造“农民进城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服务品牌,构建新时期供销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立足地域产业特色,依托全市 家专业合作社为成员社,在 个镇(街、区)全部成立了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在联合社内部设立了生产服务部、现代流通部、合作金融部和综合服务中心。在成立镇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基础上,成立市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入社社员户,基本形成市镇两级实体性合作组织体系。

以农民联合社为组织服务平台,建设市镇村“三位一体”社 会化服务体系,在市成立了 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开展大田托管和技术推广;在镇新建 处为农服务中心,社会化服务公司参与为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运营,服务半径 公里左右,服务面积 万亩,形成“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主要开展土地托管、农机服务、农资直供、打井、信用互助、农民培训等服务;在 个村建立综合服务社,开展日用品、农资、农业技术咨询等服务。购置和整合农业机械 台(套),聘用专业技术人员 名,组建了农药喷施、农业机械、测土配方施肥、大田托管、氯化苦熏蒸、农业技术 个专业服务队。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与农户签订土地托管服务协议,开展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公司负责城区周边方圆 公里的大田托管、农化服务; 等乡镇主要以氯化苦熏蒸大姜、草莓种植土地为主; 等乡镇主要以蔬菜和林果打药、果蔬储存、加工为主; 等乡镇主要以粮食、花生等作物托管为主。对等乡镇 万亩小麦种植示范基地开展“一喷三防”服务,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进行防治,把防虫、治病、补充营养、防止干热风、防止贪青晚熟等问题一次解决。目前环节服务38万亩,全程托管 万亩,打井 眼,对全市 万名农民进行农化服务、土地熏蒸、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

(二)建立以大姜、大葱等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产品安全示范区。经市政府批准,以供销社为依托成立市大姜协会,建立了大姜生产示范区。在30多个大姜种植专业村,建立“农业行业替代甲基溴防治病虫草害示范区”12300亩。针对大姜病虫害统防统治,开展专业化土地熏蒸服务。新建设了500吨的“ 市氯化苦储备库”,研制了600多台土壤熏蒸机,培训1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熏蒸大姜4万亩,使用氯化苦熏蒸土地杀灭线虫病害,比溴甲烷 熏地方法,每亩节省费用500元,农药使用量减少50%,产量提高20%以上。

(三)建立农业化学投入品封闭运行监管体系。对化学投入品实行“源头控制、封闭运行、统一经营”的管理配送机制和“双追溯”制度。新建和改造了12处镇级农资配送中心兼直营超市,在新型社区和800人以上的村庄设立了310处农资连锁店,实行统一配送,封闭运行。2014年配送化肥6.8万吨和价值2800万元的农药,占全市的60%以上。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注册了5个农产品商标,16个农产品品种有机认证,争创“ 食品省级品牌。

(四)立足“三农”需要,创新服务模式。一是全程托管服务。对外出打工或无劳动能力的农户,采取两种托管模式:一种是农作物全托管,种什么由用户决定,供销社负责对农作物实行从种植到采收的全过程“保姆式”托管服务,每亩土地收取600—800元的服务费;另一种是土地全托管,由供销社领办的合作社实行全权托管经营,保证农户每亩土地1200斤小麦的收益。二是菜单式环节服务。对劳动力不足、种植技术薄弱的农户,统一服务标准和服务价格,提供耕、种、管、收、售等一个或几个环节有偿服务。由农户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服务项目,监督作业过程,验收作业质量。三是专业化规模服务。对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种植基地、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实施专业化规模服务。在的指导下,成立大姜熏蒸专业服务队,为大姜种植户提供土地熏蒸服务4万亩,每亩比原来熏地方法节省500元。由2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测土配方施肥专业服务队,对土壤进行取样检测分析,加工配方肥料,指导用户科学配方施肥14.6万亩,每亩土地可节 省化肥6公斤,促进农作物增产10%左右。四是社区综合化服务。在7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产品示范基地、示范园、农机具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生产服务项目,配套日用品超市、幼儿园、卫生室、物业管理办公室等生活服务项目,做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哪里,供销社的综合服务就跟到哪里,搭建新型农村社区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平台。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1、目前农业种植主要还是以农户个体种植为主,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还处在发展阶段,并且种植品种分散、不集中,不利于大面积的机械化作业服务;

2、市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种类丰富,特别是大棚种植需要较高的种植栽培技术,对供销社服务人员来说,农业服务技术需进一步提高;

3、供销社农业服务技术人员相对短缺;

4、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需建设服务网点,购置大量的农业服务机械,培训农民、招聘科技人员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但供销社财力有限,制约了全程服务的大规模开展。

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1、从目前的社会化服务的情况来看,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覆盖面达不到100%,有些农业户不能受益,果蔬示范基地受土地流转的制约,由供销社统一经营的面积较小,只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安全可靠农资供应和先进果蔬技术推广受到一定的制约。建议设立支持供销社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专项扶持资金,对供销社农机机械的购置给予扶持,推进惠农服务项目的开展,使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2、供销社既能代表政府落实农村政策,又是农村最基层的为农服务者。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初期,资金投入大,加上供销社所从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先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因此经济上比较效益低,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严峻挑战。如农超对接供应超市果蔬,在一至二年内不挣钱。供销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已搭建好平台,但积累水平低,资金缺乏。建议加大对供销社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担保、贷款贴息、用地用电、人才流动等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经营服务设施,提高供销社社会化服务能力。

年 月 日

第二篇:5、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推广情况汇报20140728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推广情况汇报

(2014年7月23日)

一、现状

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有力推动扩大了水稻产业和水产产业的生产规模,推进了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能力,构筑起了全方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区项目办与27个选定服务主体签订服务协议27份,项目实施水稻产业和水产及保障服务。

1、水稻产业方面。一是以湖北春晖集团为龙头的3个服务主体新增土地流转1万亩的规模,项目服务完成100%。目前,全区土地流转总达到面积13.3万亩,占全区二轮承包面积41.9万亩的31.7%。二是在项目区肖港镇、新铺镇、西河镇、陡岗镇和朱湖农场5个乡镇场水稻种植实施机械化耕整地服务作业面积5万亩,项目服务完成100%。示范辐射5个乡镇场水稻种植的机械化耕整地率达到98%,比全区高出三个百分点。如肖港镇官湖村鲲鹏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业务范围完全覆盖了水稻和油菜种植的各个环节,从水稻耕、插、病虫害防治、收割等,油菜耕田、播种、收割的一系列流程,完全可以全程机械操作,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三是以湖北春晖集团和福良山农业公司开展工厂化育秧服务3万亩,机械化插秧服

—1—

务3万亩,项目服务完成75%。主要服务早稻集中育秧和机插秧生产,全区推广早稻集中育秧和机插秧5万亩,占早稻生产面积70%。以孝南区农科所为服务主体的糯稻、香稻良种示范3万亩,项目服务完成100%。2014年香稻面积新增2万亩,全区香稻面积达到15万亩。四是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孝感地博农资公司在全区完成服务面积8万亩,项目服务完成85%。推动全区测土配方施肥应用85%以上。五是水稻病虫防治服务。区项目办与中标选定的8个植保机防服务主体,已签服务面积10万亩。这些服务主体到户服务协议已签订9.4万亩,占服务总面积94%,还有0.6万亩正在落实中。在早稻生产中已防治服务0.5万亩,已召开二次防治现场会,防治服务10万亩协议计划将在7月底完成。朋兴乡益农植保机防专业合作社作为全区7家有资格进行区政府购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合作社之一,受到农业部首批示范合作社表彰。该合作社总投资200多万元,有成员共285人,电动、机动喷雾器590台套,大中小拖拉机161台套,收割机10台套,承担了1万亩的机防任务,目前已与农户签定合同9295亩。六是以湖北春晖集团为主的优质稻烘干收储服务1000万公斤的服务合同已签订,将在今年中稻收购季节完成。

2、水产产业方面。一是以王母湖养殖场、野猪湖养殖场的二个渔苗种供应服务主体各完成服务面积0.5万亩,项 —2—

目服务完成85%。二是以区水产推广中心为服务主体单位,完成测水服务5万亩,项目服务完成85%。签订协议渔病防控服务5万亩,协议到户5万亩,渔病防控服务还在进行中。三是开展水产品购销服务。以孝南经济开发区市场管理局为服务主体,对国家级南大水产品市场进行市场经营规范,达到水产品公平交易,保障经营户、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并加大招商力高、分析市场需求和定期发布水产品信息。项目服务完成90%。

3、产业保障服务方面。一是在全区选定肖港镇、新铺镇、西河镇、朋兴乡、卧龙乡和朱湖农场等6个乡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通过免费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和先进模式试验示范指导,项目区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技术指导服务面积达10万亩以上。培养科技示范户800个、免费培训实用技术人才6000人次。项目服务完成100%。二是开展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和市场服务,开通农业信息网、短信平台发布信息15期,建立村级信息点60个,鱼病监测点6个。项目服务完成90%。三是以湖北春晖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为服务主体开展了农业保险服务,水稻保险面积10万亩以上。项目服务完成100%。

4、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对我区中央补助资金1OOO万元。按照省财政厅的批复,我们试点侧重于重点环节的产后服务。主要补助项目

—3—

是对规模大的农产品收购、仓储、加工、销售(含种子)企业实行贷款贴息补助400万元,购买农产品烘干服务300万元,购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3O万元,测土配方施肥补助资金30万元,购买农业投入品监测及病虫害测报服务40万元,在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实施水稻产业全程服务85万元,购买农业综合信息服务115万元。目前,已付购买服务资金800万元。

二、特点及经验

在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政府部门强化引导,龙头企业创新模式,合作组织服务关键生产,财政资金促进推动,农业保险解除后虑,全新试点打造覆盖农业生产全程、环环配套、现代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1、狠抓组织领导责任,确保全程社会化服务落实。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将试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特色、抓出成效,达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的。一是我区成立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区长刘刚任组长,常务副区长高宏发、分管农业的副区长蔡辉、区政府党组成员刘继华任副组长,政办、监察局、农办、财政、农业、经管、审计、水产、畜牧、农机、工商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所涉乡镇的乡镇长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财政局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指导、协调、—4—

督办全区项目建设工作。同时还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专班,具体开展各项落实工作。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在今年2月份还组织工作组人员到宜昌考察学习了宜都市全程社会化服务的经验。二是制定了详实的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服务范围、清楚服务内容、掌握关键节点、注重经验积累、多部门合力共建的实施计划。三是加强落实督办。区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会和现场会,研究部署项目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经常深入项目建设乡镇、服务主体单位,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工作专班具体抓,各部门、乡镇共同协作抓的工作格局。在落实工作责任上,实行专班包保负责制,为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实行了每周抽查和检查工作,强化了工作责任,确保了试点工作进度和服务效果。

2、狠抓“春晖”龙头引领,突出全托管型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今年是试点探索之年,开好局、选好点、走对路很关键。我们按照国家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从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着手,确立以春晖集团现有条件为基础,支持集团旗下各专业组织,由单项服务向多项服务、系列服务发展,服务组织从关键环节向全程社会化服务转变,兼业化经营向职业化经营管理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向

—5—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重点发展香稻产业,着力打造“土地流转—优质香稻良种--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整机插—测土配方施—机械化统防统治—香稻收贮烘干加工—水稻保险服务—品牌经营”全托管型公益性和经营性并举的社会化服务。通过“三制同步”(股份制+租赁制+托管制)搞流转,“三社联手”(土地合作社+农机合作社+香稻合作社)抓生产,“三业并举”(生产种植业+收储加工业+物流营销业)强经营,“三方共赢”(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农民利益)求发展,目前,建立了2万亩香稻生产基地,新增土地流转0.8万亩。采用温控立体硬盘育秧技术,形成10万亩以上水稻机插育秧供应能力,完成早稻工厂化育秧、机插秧1.5万亩。投入近千万元购置了大中型耕整机、插秧机、施肥机、喷雾机、飞防机、收割机等设备100多台套,完成耕地整地服务4.5万亩,机插秧1.5万亩。还建成了6台装载量共120吨的循环式大型谷物烘干厂,能有效解决收购季节粮食数量大、凉晒难的问题,减少阴雨天粮食变质损耗。为确保粮食生产标准、品质安全,建成了现代化农业电子监控中心,采用视频和传感器进行24小时监控,使种植基地的香稻从长势到虫害,从播种到收割,从田间到车间,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对农业生产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管理。

3、狠抓关键环节带动,提高全程社会化服务水平。在水稻产业方面,一是重点支持土地规模化流转,集约经营。—6—

我们在湖北春晖集团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基础上,支持新组建了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以股份化流转方式集中连片流转龙岗、东桥、洪山等9个村8400多亩土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在毛陈镇楚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支持回归创业进行土地流转。毛陈镇双龙村农民魏红平,长期在上海等地经商,富有创业精神,被评为孝感市首届外出务工经商“十大新闻人物”,他回乡投资3600多万元,租赁经营双龙村集体荒地和部分农民的抛荒地580亩,3500多亩河滩荒地,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0万公斤,兴建了集粮食生产示范、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孝感市楚荣现代生态观光园”,通过集约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二是重点支持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产前、产中服务环节。依托孝感市福良山农业综合服务公司(育秧工厂)和春晖集团等8个集中育秧的服务主体,开展了农户与工厂签定水稻育秧合同,实行定单育秧,落实早稻集中育秧面积300亩,提供机械化插秧面积3万亩。依托孝感市鲲鹏农机专业合作社、益农植保机防专业合作社等10个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的服务主体,在我区肖港镇、新铺镇、西河镇、朋兴乡、卧龙乡、陡岗镇和朱湖农场等乡镇大力开展订单协议服务,已投入各类机械1200余台,与4500余农户签订了代耕机防机服务合同,项目区已耕整水稻面积5万亩,机插秧3万亩,占机

—7—

整机插任务数的100%。三是重点支持合作社组织联合合作,实行“五统一”服务(统一品种、统一追肥、统一防控、统一技术、统一培训)。依托孝感市地博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孝南农科所提供优质香稻、糯稻种子服务、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和机耕机防专业组织,联合合作服务面积3万亩,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培训农民、职业人员2000人次。项目的实施有效地解决种田无劳动力、种田效益低的问题。目前,全区发展早稻7万亩,其中育秧机插3.6万亩,有效促进了全区水稻复种面积恢复性增加,复种面积达到50万亩。在水产产业方面,重点支持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各5万亩水面的测水养鱼与鱼病防控服务;野猪湖养殖场和国营王母湖渔场,负责各0.5万亩的水产苗种服务;孝南经济开发区市场管理局,负责水产品市场营销服务。一是在水体监测和鱼病诊断服务上,设立鱼病监测点6个,监测面积5万余亩,繁育优质苗种0.4亿尾,覆盖水面0.5万亩。重点对养殖户开展PH值、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养殖水体检测和鱼病诊断治疗服务。对水体水质检测指标不达标的,以书面形式告知服务对象,同时提供合理的水质调节技术方案。并为发生鱼病的养殖户提供鱼病防治建议。二是建立了鱼病短信平台。结合渔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定期为养殖户发布鱼病预防和治疗信息,已发布信息3期。三是进 —8—

一步完善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的水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可方便快捷查询企业信息、水产品产地、销售、质检管理等相关信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服务。四是开展了水产品市场营销服务。依托孝南经济开发区市场管理局结合市场实际,以全区从事水产品流通的水产品运销经纪人、购销组织、营销个体,及重点渔业乡镇的水产养殖企业、渔业合作社、水产养殖户等为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工作。在市场显目处设置了水产品价格信息电子显示屏,及时更新水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引导水产品合理上市。目前,已经帮助调剂各类“水花”2300万尾,调剂各类鱼种300余吨。

4、狠抓产业保障建设,打造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为扎实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建设试点工作,我区从农技推广、病虫害防控、质量监管、市场体系建设及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孝南实际,着力打造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拓展了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区农技中心为依托,以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村涉农组织、专业能人等为骨干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在项目区肖港镇、新铺镇、西河镇、朋兴乡、卧龙乡和朱湖农场等6个乡镇优选聘用专家技术人员100名,开展新

—9—

技术、新品种、先进生产模式示范指导和推广服务。对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生产技术等培训,为农户解难答疑。已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800户,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6000人次。特别是通过服务体系建设,全区优质香稻面积达到15万亩,有力推动了全区香稻产业板块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发展。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强了专业病虫害防控组织体系。专业化植保防治组织,对农业生产减灾避灾、控制有害生物、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生产全程化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纽带作用。依托全区8家签订服务协议的植保机防组织,不仅广泛开展了病虫害统防统治工程及飞防服务等业务,而且还将农资服务、技术指导联为一体,有效合理高效使用了农药,杜绝了假冒伪劣、高毒农药产品的使用。为从源头上发展标准化生产,进行病虫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解决了问题。项目的实施,全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将达20万亩以上,统防统治率达45%以上。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全信息化科技服务体系。我们建立健全了以孝南农业信息网为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系统,在项目区6个乡镇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点60个,水产6个监测点,南大水产批发市场信息点。在全区聘请了100多个农业专家,开展专家面对面网络视频服务、专家点对点移动短信服务、农业科技查询服务和农业科技影视点 —10—

播服务,及时进行了农业生产信息收集和全程指导的远程信息发布。为全区农业生产提供了系统性、准确性、及时性、抗灾性、科学性、先进性的信息化服务。

4、狠抓服务规范管理,促进各项目标实施到位。按照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的项目建设试点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我们积极探索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严格操作程序,严格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服务质量绩效考评,严格服务全程监管。一是公开公平择优确定服务主体。项目采取了竞争性谈判、政府招投标等方式,重点支持组织建设健全、服务设施齐备、服务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服务组织参与社会化服务。3月10日,有42个龙头企业、事业单位、专业合作社代表参与水稻产业、水产产业和产业保障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竞争,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经过申报审批、采购公告、主体陈述、专家质询、综合评审、公示结果6个阶段,共选出了27个服务主体,并签订了服务合同。二是规范各项制度,明确服务职责。区财政局印发了《孝南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孝南财农发(2013)124号文件。农业、农机、水产、农经等部门相应制定了项目服务标准、监管原则和指导意见。各服务主体按项目要求制定了《服务公约》、《专业组织管理制度》、《服务立卡建档管理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将各项

—11—

规章制度上墙,明确服务职责及目标要求。三是严格项目服务报账管理。按《孝南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重点规范财政报账制、规范财政核算和规范分配、拨付审批程序,提高资金有效安全运行,我们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根据资金管理办法,依据项目工程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四是加强服务绩效考评考核。重点强化基础管理,包括服务范围与承诺、服务工作内容及标准、日常工作台账记录、服务费用结算,以及协议合同管理与兑现等,考核中实行安排资金与合同服务量挂钩、安排资金与群众满意度挂钩、安排资金与群众增收创效挂钩。同时,狠抓服务绩效评价,及时组织验收,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将农民自愿、农民需要和满意程度,作为考评考核验收的主要依据,确保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真心满意。五是推行全过程公示公开。对服务主体公开竞争,公示选择结果;对服务主体社服务项目所在村组已公示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对最后验收、监督、出资等内容向服务地群众公开,达到项目服务责任意思强,服务公开透明,规定措施、规定内容、规定目标实落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试点工作没有先例,工作经验不足。

二是时间紧、任务重,专业培训还不很到位,执行中服务内容、对象有偏差。

—12—

三是在检查中服务到农户,有些协议签订和技术指导资料,部分农户有不清楚的现象。

四是收费标准不统一。专业组织服务性收费还不规范。

四、建议

一是发挥龙头企业领头作用。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出发点,整合资金,充分发挥省市级龙头骨干企业、大型合作组织的产业领头作用,解决一个区域进行全托管型社会化服务。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作用。在向大规模整建制服务上,土地流转是影响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关键点,必须从政策上、制度上更加明确,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三是加强专业组织职业化建设。从关键环节向全程化社会服务转变上,要加强专业组织职业化建设,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激励,加强专业组织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资源利用,取长补短,降低市场运作的风险,充分发挥各专业合作组织的功能作用。

—13—

第三篇:养老服务社会化调研报告

实施养老服务社会化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是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较早的城市之一,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10年左右。以铜梁为例:据统计,我县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4%,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老年人每年以6%的速度持续增长,已提前10年达到全国老龄化水平。全县有空巢老人8万余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52%。老龄人口总体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空巢老人多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以及年轻一代面临的巨大社会竞争,单纯由政府提供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实施养老服务社会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养老服务是指为满足老年人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的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主体的社会化转变,不再是原来单一的政府福利供给方式,它是养老事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由政府和福利机构包办养老事业的格局,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投资兴办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服务对象公众化。改变传统养老模式主要由福利机构向“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养老服务的局面,面向全社会老人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负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三)运营模式多样化。改变以往养老福利机构全部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的模式,引入政府投资建设,委托专业化管理,政府不投资建设而补贴部份入住老人费用;民间投资建设,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等多种运营模式。

(四)服务形式多样化。通过拓展养老机构社区服务等服务项目,增加如托管、心理咨询、康复治疗等各种养老服务,为家庭提供支持。

(五)服务参与公共化。养老服务网络的构建,除了政府的主导和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外,广大志愿者的参与也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支持,特别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通过互帮互助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而且还有利于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我县实施养老社会化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实各项养老政策。我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养老工作摆在民政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五保供养、高龄补贴等政策的落实。全县现有五保户2599人,城市三无人员1754人。自2012年10月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原240元/人·月调整为270元/人·月,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由原370元/人·月调整为415元/人·月,均达到市政府规定的供养标准。全县1686名9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按时领取了高龄生活补贴,其中,9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200元,百岁老人每人每月400元,补贴标准居全市前列。

(二)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10年,筹集资金1500万元修建铜梁县福利中心,采取慈善损赠、市级支持、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940余万元,新建了土桥、二坪、安溪、白羊、蒲吕、围龙敬老院;2011年,投资690万元,新建少云、安居和石鱼3所敬老院,扩建高楼敬老院;目前公办养老机构74所,共有床位2400张。同时,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共6所,有床位800张,入住率达90%。我县还建成老年大学1所、老年活动中心1所。

(三)顺利推进社区养老。2011年以来,我县相继建成巴川街道正街、和平、龙山、东方4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所,为老年人提供文体娱乐、培训和免费体检等服务。2012年,又在8个镇街各选定1个社区或村作为全县社区养老示范点建设,建成10个星光老年之家和12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为老年人开展健康娱乐活动提供了阵地保障,为2015年前实现全县50%的村、100%的社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做好示范、引领。

(四)多举措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敬老院实施“268”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敬老院的组织建设和日常管理。对民办老年公寓实施“两规范一标准”(即: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每年对全县老年公寓和敬老院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每年选送部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到市局进行培训,县民政局每年采取参观见学、集中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三是提高从业人员待遇。2010年以来,两次提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待遇。从2013年7月1日起,按院民50人以上、20人-50人(不含)、20人以下(不含)的院长,每月工资分别由1200元、1000元、1000元提高到1470元、1365元、1260元,敬老院炊事员、护理员由900元提高到1155元。今后,建立与最低工资标准联动机制,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生效之月起,以上四类人员分别按最低工资标准的1.4倍、1.3倍、1.2倍、1.1倍调整工资待遇。四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全县组织志愿者队伍500余名联系了306名空巢老人,在农村实行了邻里亲友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的制度,定期看望、生活照料、解决纠纷等,极大地发挥了社会的关爱,提高了老人对社会的认可度。

三、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规政策滞后,配套政策难落实。当前对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的法规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等大都是1998年至2001年期间制订发布的。自2000年国家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思路以后,从上到下相继出台了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去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意见》(渝办发〔2012〕252号)。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涉及的单位多,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兑现优惠政策的难度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落实土地难、享受补助难、审批时间长,严重制约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二)布局规划随意,投资回报周期长。地方政府对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缺乏统一整体的规划,没有具体的网点布局,民办养老机构在设点、数量、规模等方面的随意性比较大,致使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比较零星,没有统一的标准。另外,养老服务业初期投入较大、服务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经营风险较大,致使投资者思想顾虑较大,投资积极性不高。据测算,新建养老机构平均每个床位要投入3万元(不含土地费),办一个1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投资要300万以上。目前的补助标准是:新建100张床位以上且符合条件的每张给予4000元的补助,租房新建且租期在5年以上办50张以上床位的每张给予1000元的补贴,补助标准很低。

(三)服务内容单一,从业人员水平低。目前,社会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仍侧重于生活起居、日常护理,而对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法律维权等其它项目的服务重视不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从业人员大多以临时招聘为主,未经专业培训,边干边学,同时因为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社会偏见等原因,专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才引不起、留不住,从业人员流动频繁,工作稳定性不高。

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对策建议

(一)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要制定科学系统的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站在养老产业化的高度,以适度普惠为目标,建立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刚性指标,统盘考虑,同步实施。二是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规划好养老机构、养老设施的整体布局,在土地划拨、建设标准设置等方面进行宏观考虑,项目设施要纳入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用地要纳入土地使用总体规划,多方筹措资金,保证项目如期实施。三是要细化各项指标,分步实施。政府要积极承担养老事业的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建立养老事业考核激励机制,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考核指标。

(二)政策层面给予足够支持。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操作性很强的相关配套政策,不断丰富和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政策体系。可以考虑制定为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购买公益性岗位、提高床位补助费。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要帮助落实优惠政策,在审批、各种手续办理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对有关手续费用给予减免。

(三)拓宽投资渠道。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资金投入上对养老服务机构配套设施予以倾斜,逐年增加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性、示范性的社会养老机构。同时,积极动员民间力量,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投资、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制等形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解决社会养老投资难的问题。

(四)积极鼓励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养老方式,是今后老龄化社会的一种主要养老方式。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充分发挥社区在居家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可由所在街道解决活动场所,市、区(县)两级财政补助必要的开办资金。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募捐,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带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以适应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需要。二是完善社区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服务平台,其基本功能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老年娱乐活动中心,提供菜单式的服务;要整合现有养老资源向社区延伸,开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接收附近社区的老年人;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新、扩、改建,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型的养老机构,既满足社会对托老机构的需求,又实现医疗机构非卫生渠道的床位扩张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完善。三是推进农村老年公寓建设。政府要予以鼓励和支持,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在土地、规划、消防以及财力方面制定相关规定,在土地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在规划方面,对发展养老设施等社会公共事业在审批上予以支持;在财政方面,对村办老年公寓给予资金补助,以推动农村老年公寓的建设。

第四篇:创新气象园区后勤服务社会化调研分析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机关后勤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机关后勤走向市场、与市场经济融合的必然选择,也是机关后勤走服务商品化、管理人性化、经营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借鉴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经验、探寻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有效途径,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到省水利厅、省林业局调研后勤服务社会化和物业管理情

况。获得的启示是: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进,后勤职工的危机感增强,后勤服务必须围绕气象事业发展勇于创新,后勤服务社会化也将为气象后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使后勤工作拥有更为广阔的创业空间和展现能力的舞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势在必行。

一、调研对象的后勤服务工作基本情况

省水利厅和省林业局的后勤服务工作情况既有相似之处,也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都将机关办公区的保卫、绿化、保洁工作委托给物业公司管理,机关服务中心通过各处室每月打分、评价等形式对物业公司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物业公司根据机关服务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作出改正和完善;而水电暖维修保障工作仍由机关后勤部门负责。省林业局还将宿舍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一并交给物业公司负责,包括保卫、绿化、保洁、收发、家委会等。这种聘请专业公司与自我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在两个单位取得了成功,他们一致认为,因为有专业公司的介入,机关后勤管理更加到位、更加省心,既节约了资金又提升了保洁和维护的专业水平。

二、省局后勤服务工作现状分析

(一)后勤中心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情况。省局园区的后勤服务工作由省局后勤服务中心承担,中心下设办公室、物业服务部、后勤管理室、综合治理室、招待所、财务核算中心、车队等七个内设机构。主要工作包括:机关办公车辆和办公家具管理,属于单位自行采购的政府采购事宜,省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改造,以及水电暖维修保障、保卫、绿化、保洁、收发、家委会等物业服务工作。

2.职工队伍状况。现有职工97人,其中在职职工56人,退休职工41人,现职处领导3人,科级干部10人。在职职工平均年龄43岁。其中:21-30岁6人占总数的10%,31-40岁16人占总数的28%,41-50岁26人占总数的46%,51岁以上9人占总数的16%。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67%,中级职称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6%。但是缺少精通后勤管理和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3.服务运行情况。省局后勤服务中心的物业服务工作按其岗位划分为水暖工、电工、木工、环卫绿化、保洁等工种,基本形成了面向全局、配套相对齐全的“小而全”式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但是,由于缺乏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加之缺少专业人员、管理水平有限、服务保障能力不足,使得物业服务工作仍然局限于零工式的修修补补和粗旷式的卫生保洁模式,只能完成基本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没有发掘并形成有自身特色、多元并存的物业服务机制。

(二)制约后勤工作发展的因素。

1.观念不新。一方面后勤职工在地位、待遇和发挥作用等方面有被边缘化的感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待于提高;另一方面省局园区内职工和居民一直享受无偿服务、福利服务,后勤服务由省局“埋单”的依赖性较强,这种思想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2.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后勤管理干部是由后勤服务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距离气象业务工作对后勤保障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和对后勤建设提出的高标准,现有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能力与各方面实际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机制不活。现有的一些管理方式、运行机制无法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不完善,协作机制、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鼓励主动思考、积极创新和提高能力的机制尚未建立。

三、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思考

调研的情况和分析的结果说明,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只有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调整结构,才能形成具有气象部门特色的后勤产业;只有主动打破条框束缚,建立激励机制,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借助他人之力,才能推动省局后勤服务快速发展,才能有能力为职工工作、生活和气象事业发展提供精细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后勤服务。省局后勤服务中心如何实现围绕服务需求走渐进式社会化之路,如何坚持以人为本、转换服务机制、不断探索建立市场导向和多元并存的服务体系,才能为保障机关高效运转、业务安全运行、职工和谐生活做出积极贡献……这是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推动省局园区后勤服务社会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固有观念。

郑国光局长在全国气象后勤工作座谈会暨后勤工作协作会成立大会上指出:“气象后勤工作是气象

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气象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树立气象部门社会形象的重要窗口。”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充分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后勤工作在气象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提高队伍凝聚力;要始终紧紧围绕服务于“气象”这一中心,自觉树立政治意识、大

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与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了解实际需求,主动提供服务。

(二)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既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后勤业务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也要学习一些气象知识,了解业务发展和需求。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内容、方式和标准,明确工作程序,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逐步建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形式规范、层次分明的后勤保障体系。三是转变作风,求真务实。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办实事,求实效。四是加强服务,提高质量。做好服务是后勤工作的本职,后勤工作要围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工作、服务生活”开展工作,把“主动、热情、周到、细致”的要求贯穿到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始终,不断增强服务的时效性,不断提高服务标准,不断提升服务层次,确保各项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快捷、便利、优质。

(三)逐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

机关后勤服务要坚持服务社会化的方向,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在组织形式上有所转变,打破“小而全”、福利型、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格局,建设开放的社会后勤服务体系。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机关后勤无论是引进社会服务,还是自身走向市场,都面临着改革时机、改革范围、实现形式、运作机制的选择。省局园区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可采取有步骤、分阶段的方式推进。

1.试点阶段。以引进物业公司负责防灾减灾楼的物业服务工作、派员参与大楼的物业管理为试点,迈出走出去、引进来的第一步,既能保证防灾减灾楼的正常运行,又能学习物业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派到物业公司的后勤职工划归物业公司管理、边干边学,物业公司负责对这部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同报酬挂钩并由后勤中心发放工资。参与大楼的物业管理工作是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人员素质的有效办法,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促进后勤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2.推广阶段。适时扩大后勤服务社会化范围和规模,将整个省局园区的保安、绿化、保洁等工作,交给物业公司负责。后勤中心内部实行岗位管理责任制以及选聘、奖惩制度,建立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保留精干的后勤管理队伍,负责与地方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与物业公司的工作协调,保障机关和直属单位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3.完善阶段。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不断引向深入,把搞好内部服务作为走向市场的起点,通过建立有偿服务机制,逐步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将无偿服务、福利服务变为有偿服务、经营性服务,最终把机关后勤服务推向市场,实现商品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第五篇: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研报告

[ 作者: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后勤管理工作委员会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47

文章录入:

admin ]

最近,我们对近百个事业单位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的事业单位中,80%是中央事业单位,其余是地方事业单位。在中央事业单位中除少数属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含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的服务中心外,主要是各行业的中央科研事业单位(包括改企转制的中央科研事业单位),有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中煤、机械、钢研、有色、矿冶、建筑、建材、电信、纺织、水利水电、邮电等行业的中央事业单位。地方事业单位主要是农科系统单位。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初步实现了六个转变

——后勤服务体制从机关型、事业型向实体型、企业型转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部门实行了与主体机构分设、内部分立。主要做法:按照“精干主体、分离分立、转机建制”的思路,将后勤服务部门从主体机关行政序列分出,成立了服务中心、后勤集团、三产发展中心等后勤经济实体,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有的伴随着主体改企转制,一步到位成立了物业公司、服务公司、实业公司等后勤服务企业。例如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在整体改企转制时,不仅成立了代表主业的技术类企业,同时成立了北京大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后勤服务类企业。大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后,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总体思路,走集约化、社会化、企业化发展路子,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对内实行有偿服务,对外开拓市场经营。通过招投标拓展了多个社会物业管理项目,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如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在整体转企改制后,对后勤服务部门也进行了转企改制,成立了北京大北物业管理公司,并把物业管理作为一项支柱产业,走“物业搭台,科技唱戏”的路子,不仅解决了单位办社会,而且为物业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构建了一个良好平台。之后,该所为推进北京大北物业管理公司进入市场,大胆引进民营资本,与社会专业公司合作,对北京大北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北京大北物业管理公司通过实施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建立了较强的管理品牌和资信能力。2007年,航空工业集团在发展战略调整时,将该所确定为航空工业集团房地产和物业管理的发展平台,为北京大北物业管理公司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后勤服务机制从行政型、福利型向市场型、商品型转变。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在改革后勤服务体制的同时,按照企业化管理、商品化服务、市场化经营的要求,积极转换后勤服务机制。主要做法:一是建立经济核算机制。打破传统的“养人办事”模式,建立“以事定费”模式。即根据不同类型的后勤服务工作,分别采取单位保障、项目收费、购买服务等分类管理形式,促进了后勤服务管理向内涵型、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二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根据国家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要求,实施用人用工及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利用现有后勤资源,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例如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将后勤服务部门从主体机关序列里分出后,成立了爱德服务总公司,他们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为方向,积极转换后勤服务机制,从而改变了后勤服务部门依赖主体、不讲成本、不讲核算、不讲效益的状况,形成了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新型后勤服务机制,为后勤服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主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构建该院科研生产保障体系和促进后勤服务产业化为重点,对后勤服务体制、机制进行了多次改革,通过改革后勤服务体制,形成了职能分开,相互有机联系的后勤服务体制;通过转换后勤服务机制,形成了契约式管理、规范化服务的后勤服务机制;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形成了服务为先、竞争有序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后勤服务方式从封闭型、自我型向开放型、社会型转变。许多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要求,面向市场,开放搞活。主要做法:一是面向社会,走向市场。后勤服务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在为主体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人力、物力和服务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扩大了经营规模,降低了经营成本,增加了市场份额。同时,也锻炼了后勤队伍,提高了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二是开放内部市场,引进社会服务。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在对现有职能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单位内部一些效益低、可以社会化的服务项目,通过租赁经营、社会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交由社会专业公司承担,变单位办后勤为部分依靠社会办后勤,从而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专业化水平;三是后勤服务设施实行社会共享。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积极吸收社会服务资源为单位提供服务,由自办后勤变为向市场“购买”服务。现在该院的动力运行、机电维修、保安、保洁、办公用品、餐饮、绿化等后勤服务项目全部交由十多家社会专业公司承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1研究所整合后勤资源,把过去分散管理的设备、仪器仪表、后勤、基建等业务集中合并为一个部门管,变“单打一”为“合成军”,为自身和社会提供服务。

——后勤服务管理从粗放型、经验型向科学型、现代型转变。事业单位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在改革后勤服务体制、机制的同时,重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主要做法:一是规范后勤服务管理职能,完善后勤服务管理制度;二是努力运用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提升后勤服务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后勤服务管理水平;三是以建设节约型后勤为契机,从资源使用、管理等方面,抓好资源节约工作,不仅控制和减少了资源浪费,而且提高了后勤服务管理水平。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后勤服务管理方面,制定了机关后勤服务发展战略,即以科学的质量管理为基础,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为支撑,以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为保障,构建优质高效的知识型后勤服务体系。并以此为指导,积极引进质量管理体系,开发电子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实施后勤服务管理创新,提高了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了后勤服务管理水平,促进了后勤组织文化建设。又如中国农科院以建设节约型后勤为契机,以提高后勤服务管理水平为龙头,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职工节约意识的同时,一方面实行财务刚性预算,抓好经费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开发资产资源,促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不仅有效发挥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而且提高了后勤发展的经济实力。

——后勤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从依赖型、弱小型向自立型、发展型转变。事业单位的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通过走向市场拓展经营,调整服务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提高了后勤服务保障能力,而且提高了后勤服务自我生存发展能力。例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后勤集团在搞好对内服务的同时,提出了“战略牵引、项目带动、苦练内功、规范管理”的后勤发展战略。战略牵引,即通过发展工程经济、会议经济和旅游经济,培育后勤支柱产业;项目带动,即“以项目促发展”,他们先后承担了我国快堆和先进堆辅助系统的安装调试任务,承担了该院消防楼、武警营房楼基础设施的改造任务,承担了该院工程物资集中采购任务;苦练内功,即不断增强后勤自我造血能力,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规范管理,即实现后勤服务管理从粗放式、经验式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转变。通过改革探索,不仅提升了后勤服务保障能力,而且提高了后勤服务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后勤服务队伍从老化型、弱小型向专业型、优化型转变。事业单位的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势,求得新发展,更加重视后勤队伍建设。主要做法:一是加强后勤队伍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增强后勤人员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后勤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爱岗敬业精神,激发后勤人员做好后勤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开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工作,调动后勤人员学文化、学管理、学经营、学技术的积极性;三是根据工作需要,引进高学历、会经营、懂管理的人才,改善后勤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四是加强后勤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后勤领导班子经营管理、科学决策水平和廉洁自律、依法办事能力。例如北京大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公司本科、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到管理层的近90%。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引进博士生1人,硕士生18人,本科生92人,全面提升了团队能力。

上述六项初步转变表明,我国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个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主体事业需要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后勤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后勤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形成。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仅有力的支持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上述六项初步转变,既是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亮点,也是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难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后勤服务体制还没有完全走出“单位制”、“小而全”的传统体制模式,旧的体制模式还没有完全突破。有些事业单位迄今仍然维持传统的机关型、行政型体制模式,有些后勤服务部门,虽然在形式上实行了角色转换,但是实际上还没有实现本质意义上的转换,从总体上看,“单位制”、“小而全”的传统体制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

二是后勤服务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行政化色彩还比较浓。有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部门与主体机关实行机构分设、内部分立后,与主体还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核算制度,仍然停留在拨款制阶段,没有实行成本核算和有偿服务;有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部门转企改制后,经营性资产仍在主体机关名下,后勤服务企业只有使用权,没有法人财产权,无法进行资产运营,后勤服务企业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由于企业化、市场化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还没有完全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是后勤服务方式还没有完全走出封闭型、自我型服务,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还不高。由于现阶段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部门对主体的依附性、后勤服务对象的局限性、后勤服务观念的习惯性、后勤服务成本的不完全性,使得后勤服务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还不强,有的不敢走出去,也不愿引进来,走出去怕竞争不过社会服务业,引进来怕把自己冲垮,所以,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还不高。

四是后勤服务管理还缺乏创新意识,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还不高。有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部门,在转为后勤经济实体或后勤服务企业后,没有及时采取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以改革代替了管理,致使后勤服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过程不完整、执行不严格,粗放型、经验型管理还比较普遍,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还不高。

五是后勤服务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脆弱。由于历史原因,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专业化程度低;后勤服务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科技含量低;后勤服务单位规模小,形不成产业。加之经营开发受到资金和政策限制,后勤服务单位自我发展能力普遍不强,缺乏后劲。

三、深化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后勤改革工作的领导。我国事业单位多、涉及面广,后勤改革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政策性强,仅靠事业单位自身是无法完成的。希望国家能明确一个牵头部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后勤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二、加强事业单位后勤改革的研究和舆论宣传工作。事业单位后勤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关系到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后勤改革,做好舆论引导,提高各有关部门包括事业单位对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后勤服务结算制度。要理顺事业单位机关与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的核算关系、服务契约关系和收益分配关系,合理确定后勤服务经费标准,使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的服务有价值补偿机制,经营有持续发展机制、管理有有效监督机制,提高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的自我生存发展能力。

四、明晰后勤服务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的要求,要理顺事业单位机关与后勤服务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解决后勤服务企业的法人财产权问题,为后勤服务企业走向市场进行资产运营,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创造条件。

下载供销社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销社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牧民集中点社会化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红湾寺镇牧民集中定居社会化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政协2010年调查、视察工作安排要求,现就全县各乡镇农牧民群众在我镇集中定居情况及各社区提供社会化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关于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的调研报告------------------------------------------------------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决策咨询委员会日期:2007-11-5 16:25:23招商引资是社会主义......

    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调研报告

    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调研报告2021年以来,××县针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留守老人、儿童办事找人难、不方便、耗时长等实际问题,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乡村振兴工......

    关于县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体制创新改革实施方案五篇范文

    关于县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体制创新改革实施方案范文按照县委深化改革试点工作要求,为落实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制定的《县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体制创新改革实施......

    质监局推进三大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市局党组统一部署,2009年4月1日至4月20日,宣洪副局长带领标准化科室同志就“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枞阳县局、桐城市局、**南风日化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标准化工......

    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凉城县岱海镇落实四个长效机制,创新社区管理服务记实 今年以来,我们岱海镇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长效机制”,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维稳工作(调研报告2011)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维稳工作 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伊旗农牧业局维稳工作调研报告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过......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调研报告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调研报告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调研报告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四大任务之一,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