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20:1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福建省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林业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我省林业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省现已建成了比较健全的省、市、县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全省已建立县级以上林业科技推广机构79个,其中省级机构1个,市级机构9个,县级机构69个(占行政县级总数84%),省、市、县三级推广体系基本形成。南平、三明两个主要林区市,乡一级普遍成立了以林业站为依托的林技站,村有林技小组,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推广体系。全省县级以上推广机构,均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16人,实际在岗人员353人。全省设有970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增挂林业技术推广站),占乡镇总数的95%,人员达4650人。近年来我省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认真贯彻科教兴林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厅党组提出的“举改革旗,走创新路,千方百计激活福建林业”的新思路,以资源培育为中心,深化林业科技推广功能性改革,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林业科技服务“三农”能力、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能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林业科技推广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才兴林能力等,努力构建一个适应需求、服务林业、手段先进、运行高效的林业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林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普及林业科技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广大林农素质,推动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成效

1、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林业科技成果。围绕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以资源培育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集中力量对先进适用的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推广了一批技术先进、见效快、效益显著的林业科技成果,尤其在林木良种及其丰产栽培、竹林丰产培育及其综合利用、名特优经济林丰产栽培及其加工利用、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沿海防护林带更新改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林产工业生产线引进消化吸收等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运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如以引进外来速生树种和挖掘培育乡土阔叶树种相结合的方式,推广了以桉树、相思树、马褂木、乳源木莲、光皮桦、香椿、桤木等速生树种,促进了我省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推广了毛竹低产林及丰产高效笋竹两用林培育等配套技术,建立各类丰产高效示范基地90 多万亩;推广了锥栗、油茶、银杏、杜仲、厚朴、雷公滕等经济林、药用林栽培技术,使之成为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推广了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其水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我省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的成效,为我省3300多公里海岸线的绿色屏障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2、探索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一是大力支持林科教、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等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积极探索以成果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成果转化新形式和分配新机制。二是认真落实省林业厅与省科技厅联合制定的《关于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积极性的若干规定》的文件精神,充分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多出成果、多出效益。充分发挥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积极推广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三明市村会协作制度等新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形式。三是构筑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通过整合人才、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知识、成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和互联网络信息流量大、交换速度快的优势,根据季节、农时做好经常性的信息收集、发布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信息等服务。

3、提高了科技人员、林农的科技文化素质。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认真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级农民技术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4‟351号)精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省林业农民技术员培训实施方案》(闽林综„2005‟77号)的贯彻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还组织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开展“96355”林业热线服务、科技下乡、科技赶墟、技术培训,积极推广科技特派员、村会协作模式,以广播、电视、报刊、资料、宣传栏等为载体,把先进适用的林业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省培训林农达13万多人次。这不仅提高了林业科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而且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技术员。

4、营造了投身林业生产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认真宣传贯彻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成果转化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专利法、省科技进步条例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适时出台了《福建省林业厅关于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的意见》、《福建省林业科技推广功能性改革总体方案》、《关于调动林业科技人 员积极性的若干规定》、《关于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的决定》、《关于进一步稳定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等政策,依法稳定了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切实保护了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和智力成果,调动了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基层单位在推广过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福建省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情况汇报》、《关于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改革的情况汇报》等调研报告,为国家林业局指导科技推广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三是转变观念,搞好服务。要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根据、指导以及咨询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把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到林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去。四是鼓励有条件的推广机构积极兴办试验示范基地、科技产业和经营实体,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

三、当前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省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显现的新变化,从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从单一示范基地建设向产业方向发展;从项目分散向突出重点、规模效益转变;从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多种主体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融技术培训、成果推广、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网络体系。这些新变化,为我省林业两大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科技推广事业出现了新的问题,影响了科技推广体系的高效运转和服务质量。

1、科技推广工作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一方面,许多地方对科技推广的重要性认识还是停留在口头上,有关科技推广机构建设、推广经费、推广人员待遇等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奖励、职称等政策上的导向误区,在科技人员心目中重科研轻推广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2、科技推广投入不足和推广网络体系不完善,制约林业科技推广的力度。我省林业科技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增长速度缓慢,渠道少。“十五”期间省级林业科技推广经费年均不足200万元,占全省林业生产投入比例不到1%。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部分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人员正趋于萎缩,网络功能不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差,缺少必要的推广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缓慢,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3、科技推广与林业生产脱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林业科技 推广与林业生产结合还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机制不完善。一方面,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对科技推广的需求缺乏自觉性、紧迫感,经营粗放,水平落后,效益不高。另一方面,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仍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林业生产实际,选题存在不够准确的现象,科技推广与服务领域、层次、和水平有限,重大林业生产技术问题的解决缓慢,实用性科技成果不完善、不配套,直接影响了成果推广的速度和科技支撑作用的发挥。

4、科技推广运行机制滞后,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质量。一是科技推广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重点工程与科技推广结合不紧密,导致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贡献率低。此外科技推广与知识产权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二是基层科技推广人员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林业的新技术、新成果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三是推广机构专业分工过细,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林业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对林农缺乏足够的权威性。

四、深化改革,构建林业科技推广服务创新的新思路

林业科技推广要围绕新阶段林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特点,以及提高林产品在国际、国内大市场的竞争力的技术需求,有效地服务于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保障林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推广方式上,从单纯技术服务与行政手段推广逐步向技术服务与林业技术普及教育结合的方式过渡,并且从产中服务为主逐步向产前和产后服务领域延伸。在体系建设上,改革运转机制,促进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基础上,继续发挥科研、教学部门作用,并鼓励技术市场发展和科技企业等积极参与,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科技推广体系。同时,建立一批稳定的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辐射带动。

1、总体要求

要建立起一个适应需求、服务林业、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林业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统筹、科技推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这是我省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林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森林资源培育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科技推广社会化服 务组织培育和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为核心,组织和调动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大的积极性参与、支持和服务林业建设,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林业科技的需求,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和农村稳定。

2、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和林业自身特点,突出政府在林业公益性科技推广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抓好省级林业科技推广计划,带动地方各级政府支持林业科技普及和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事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利益分配中的作用,要加快林业技术市场的培育,强化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带动紧密结合原则 在大批林业科技新成果中,选择一批针对性强、辐射面广、带动力大,并能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林业技术进行推广示范。尤其抓好一批特色和优势明显、生产与市场需求大的关键技术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探索我省林业科技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坚持推广、示范、产业化示范基地并重发展的原则 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性任务,通过基地建设,可以实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科技教育等综合功能。在实施大面积技术推广同时,结合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林业科技推广体系规范化和持续发展后劲,为林业科技产业化发展提供典型样板和经验模式,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先导型企业。

----坚持技术推广与科技教育并重的原则 技术推广与科技教育同步发展是现代林业推广的必然趋势,也是拓宽林业科技推广部门职能的有效途径。需要协调林业推广、科研、教学部门,发挥协作优势,提高林业科技推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单纯技术推广向技术普及和提高林农科技素质与能力发展。

----坚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与引进的先进技术转化兼顾的原则 林业科技推广在重点转化国内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外,还应注重国外引进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要发挥对台科技协作优势,从台湾引进林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选择一些适应性好、成熟度高、效益显著的技术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五、强化措施,加快林业科技推广发展的策略

1、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和建立林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一 要建立健全高效率转化科技成果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它是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对林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科教兴林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新阶段推动林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依法稳定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二要建立科技推广的激励政策。要认真落实省林业厅与省科技厅联合制定的《关于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积极性的若干规定》的文件精神,充分调动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多出成果、多出效益。要充分发挥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积极推广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三明市村会协作制度等新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形式。三要采取政府行为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以生态效益为主的推广项目应由政府无偿投资,对经济效益明显的林业实用技术成果,要逐步通过市场调节,促使林农或林业企业成为推广的主体。

2、整合资源,构筑科技推广服务和成果转化的平台。要打破林业系统内部原有的条块分隔、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的格局,整合各方面资源,为广大林农、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便捷有效的科技、信息、政策等社会化服务。一要整合信息资源。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络信息流量大、交换速度快的优势,根据季节、农时做好经常性的信息收集、发布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技术、市场、信息服务。二要整合人才资源。要把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共同为林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与林业生产经营者结成利益共同体。要加强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整合科技资源。要把多年来研究开发的林业科技成果和成熟的实用技术组装配套起来,加强技术档案管理,并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广大林农发布和推介。

3、增加投入,确保科技经费逐年增长。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增加林业科技推广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推广投入体系,使全省每年对林业科技推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林业收入的增长幅度。

4、科学管理,加强推广工作的监控监督。搞好林业科技推广工 作,一方面要切实做好推广前的科学决策和项目论证工作,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工作。要按照中央9号文件精神,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要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要认真研究、学习、借鉴国际上一些援助项目管理经验,实行项目合同制和报帐制,即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项目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和技术经济指标,推广项目完成一定的阶段任务后,组织专家检查合格后分期付款,以确保林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效益。

5、以人为本,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和队伍的自身建设。高素质的林业科技推广队伍和健全、结构合理的推广网络是搞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基本保证。一要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办法,加快培训步伐,全面提高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大力培养优秀科技推广人才;二要加强各级推广机构的基础建设,购置必要的科技推广设备,改善推广手段和办公条件;三要不断增强自身生存发展能力建设;四要加大科普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林业劳动者和广大林农的素质,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农村的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

福建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二OO六年十月

第二篇:养老服务社会化调研报告

实施养老服务社会化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是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较早的城市之一,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10年左右。以铜梁为例:据统计,我县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4%,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老年人每年以6%的速度持续增长,已提前10年达到全国老龄化水平。全县有空巢老人8万余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52%。老龄人口总体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空巢老人多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以及年轻一代面临的巨大社会竞争,单纯由政府提供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实施养老服务社会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养老服务是指为满足老年人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的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主体的社会化转变,不再是原来单一的政府福利供给方式,它是养老事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由政府和福利机构包办养老事业的格局,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投资兴办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服务对象公众化。改变传统养老模式主要由福利机构向“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养老服务的局面,面向全社会老人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负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三)运营模式多样化。改变以往养老福利机构全部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的模式,引入政府投资建设,委托专业化管理,政府不投资建设而补贴部份入住老人费用;民间投资建设,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等多种运营模式。

(四)服务形式多样化。通过拓展养老机构社区服务等服务项目,增加如托管、心理咨询、康复治疗等各种养老服务,为家庭提供支持。

(五)服务参与公共化。养老服务网络的构建,除了政府的主导和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外,广大志愿者的参与也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支持,特别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通过互帮互助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而且还有利于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我县实施养老社会化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实各项养老政策。我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养老工作摆在民政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五保供养、高龄补贴等政策的落实。全县现有五保户2599人,城市三无人员1754人。自2012年10月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原240元/人·月调整为270元/人·月,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由原370元/人·月调整为415元/人·月,均达到市政府规定的供养标准。全县1686名9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按时领取了高龄生活补贴,其中,9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200元,百岁老人每人每月400元,补贴标准居全市前列。

(二)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10年,筹集资金1500万元修建铜梁县福利中心,采取慈善损赠、市级支持、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940余万元,新建了土桥、二坪、安溪、白羊、蒲吕、围龙敬老院;2011年,投资690万元,新建少云、安居和石鱼3所敬老院,扩建高楼敬老院;目前公办养老机构74所,共有床位2400张。同时,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共6所,有床位800张,入住率达90%。我县还建成老年大学1所、老年活动中心1所。

(三)顺利推进社区养老。2011年以来,我县相继建成巴川街道正街、和平、龙山、东方4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所,为老年人提供文体娱乐、培训和免费体检等服务。2012年,又在8个镇街各选定1个社区或村作为全县社区养老示范点建设,建成10个星光老年之家和12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为老年人开展健康娱乐活动提供了阵地保障,为2015年前实现全县50%的村、100%的社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做好示范、引领。

(四)多举措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敬老院实施“268”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敬老院的组织建设和日常管理。对民办老年公寓实施“两规范一标准”(即: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每年对全县老年公寓和敬老院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每年选送部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到市局进行培训,县民政局每年采取参观见学、集中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三是提高从业人员待遇。2010年以来,两次提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待遇。从2013年7月1日起,按院民50人以上、20人-50人(不含)、20人以下(不含)的院长,每月工资分别由1200元、1000元、1000元提高到1470元、1365元、1260元,敬老院炊事员、护理员由900元提高到1155元。今后,建立与最低工资标准联动机制,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生效之月起,以上四类人员分别按最低工资标准的1.4倍、1.3倍、1.2倍、1.1倍调整工资待遇。四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全县组织志愿者队伍500余名联系了306名空巢老人,在农村实行了邻里亲友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的制度,定期看望、生活照料、解决纠纷等,极大地发挥了社会的关爱,提高了老人对社会的认可度。

三、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规政策滞后,配套政策难落实。当前对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的法规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等大都是1998年至2001年期间制订发布的。自2000年国家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思路以后,从上到下相继出台了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去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意见》(渝办发〔2012〕252号)。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涉及的单位多,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兑现优惠政策的难度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落实土地难、享受补助难、审批时间长,严重制约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二)布局规划随意,投资回报周期长。地方政府对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缺乏统一整体的规划,没有具体的网点布局,民办养老机构在设点、数量、规模等方面的随意性比较大,致使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比较零星,没有统一的标准。另外,养老服务业初期投入较大、服务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经营风险较大,致使投资者思想顾虑较大,投资积极性不高。据测算,新建养老机构平均每个床位要投入3万元(不含土地费),办一个1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投资要300万以上。目前的补助标准是:新建100张床位以上且符合条件的每张给予4000元的补助,租房新建且租期在5年以上办50张以上床位的每张给予1000元的补贴,补助标准很低。

(三)服务内容单一,从业人员水平低。目前,社会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仍侧重于生活起居、日常护理,而对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法律维权等其它项目的服务重视不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从业人员大多以临时招聘为主,未经专业培训,边干边学,同时因为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社会偏见等原因,专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才引不起、留不住,从业人员流动频繁,工作稳定性不高。

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对策建议

(一)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要制定科学系统的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站在养老产业化的高度,以适度普惠为目标,建立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刚性指标,统盘考虑,同步实施。二是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规划好养老机构、养老设施的整体布局,在土地划拨、建设标准设置等方面进行宏观考虑,项目设施要纳入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用地要纳入土地使用总体规划,多方筹措资金,保证项目如期实施。三是要细化各项指标,分步实施。政府要积极承担养老事业的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建立养老事业考核激励机制,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考核指标。

(二)政策层面给予足够支持。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操作性很强的相关配套政策,不断丰富和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政策体系。可以考虑制定为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购买公益性岗位、提高床位补助费。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要帮助落实优惠政策,在审批、各种手续办理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对有关手续费用给予减免。

(三)拓宽投资渠道。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资金投入上对养老服务机构配套设施予以倾斜,逐年增加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性、示范性的社会养老机构。同时,积极动员民间力量,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投资、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制等形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解决社会养老投资难的问题。

(四)积极鼓励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养老方式,是今后老龄化社会的一种主要养老方式。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充分发挥社区在居家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可由所在街道解决活动场所,市、区(县)两级财政补助必要的开办资金。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募捐,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带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以适应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需要。二是完善社区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服务平台,其基本功能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老年娱乐活动中心,提供菜单式的服务;要整合现有养老资源向社区延伸,开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接收附近社区的老年人;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新、扩、改建,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型的养老机构,既满足社会对托老机构的需求,又实现医疗机构非卫生渠道的床位扩张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完善。三是推进农村老年公寓建设。政府要予以鼓励和支持,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在土地、规划、消防以及财力方面制定相关规定,在土地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在规划方面,对发展养老设施等社会公共事业在审批上予以支持;在财政方面,对村办老年公寓给予资金补助,以推动农村老年公寓的建设。

第三篇: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计划

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计划

xxxx年,科创和人才局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聚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全力聚集创新创业要素,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能升级。

一、xxxx年工作总结

(一)聚英才,扎实推进人力资源协同产业发展。一是搭建产业人才培育平台。围绕xG、ICT等新技术主导产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落地华为鲲鹏生态全球人才培养认证基地;积极指导x交大x研究院获批博士后实践基地;大力支持清华x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与清华本部、西南科技大学在电气工程、能源互联网方向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创新“平台育才”模式,助推项目人才招引落地。二是积极推进高质量人才招引。结合新区产业发展导向和新区企业市场需求,编制发布《天府新区紧缺人才目录(xxxx)》,促进人才资源与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效配置。深入实施“天府英才计划”,发放实体“天府新区英才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政务+创业+生活”全方位服务。组织企业参加“蓉漂人才荟”“成渝双城优秀紧缺人才云上洽谈会”等多场专场活动,全面提升了企业引才效能。三是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构建海外引才“网络渠道”,深化与海外社会组织合作,建设天府新区海外人才工作站,聚焦天府新区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功能区发展,积极引进海外专家(团队)。

(二)固根本,稳步推进科技型企业引育。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研究出台《天府新区x直管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启动资金实施细则(修订稿)》《天府新区x直管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实施细则(暂行)》,举办各类专题科技企业培训活动,覆盖xxx余家企业,累计入库国科技型中小企业xxx家。落实各项奖补资助,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x.xx亿元。疫情期间持续开展“四送”企业服务,出台《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措施的通知》,减免xxx家载体企业租金及物业费共计xxx万元,积极帮助创新创业载体内xxx家企业解决融资贷款、防疫物资储备、人才招聘、资源对接等各类问题xxx个。xxxx年,新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xx家,同比增长xx%,占全市的x.xx%,全市排名第x;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xxx家,同比增长xxx%,占全市的x.xx%,全市排名第x,呈现积极增长态势。

(三)强支撑,积极推进双创和人才发展宣传。拓宽政务服务渠道,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新媒体积极回应市民关切,对接主流媒体刊物。一是以策划举办“创响中国”天府新区站、“菁蓉汇·鲲鹏生态”大会等xx场大型双创活动为契机,全面宣传新区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环境,累计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发布文章xx篇;“创业天府”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xxxx条,吸引粉丝xx.xx万人,微博号获评“全国十大科学技术微博”。二是推出“智能问答客服机器人”服务,收集、整理人才落户、天府英才计划、创业启动资金、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载体入驻等政策咨询问答共xx个,拆分形成xxxx条问答语料及xx个多轮问答,实现“xx小时”在线答疑。

二、xxxx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完善创新规划,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一是谋大局,完成《天府新区科技创新发展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扣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立足推动天府新区和两江新区协同发展,推动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创新产出质量双升、创新生态全面优化;出台《天府新区新一轮全面改革创新实验方案》,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期权激励力度,以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院所为试点,探索建立“先确权,后转化”赋权模式。二是抓重点,积极对上争取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二)聚力打造高技术服务业,夯实新区科技创新根基。出台《x天府新区加快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招引一批研发服务平台、国际国内知名孵化器和加速器、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构、高技术服务国际企业落户,设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培育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专业企业,推动以西部(x)科学城为核心,构建贯通创新链、对接资本链、提升价值链的高技术服务体系。加快“天府高技术服务中心”、“梦工场”、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支持产业链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创业投资管理机构不断拓展服务业务、强化品牌建设,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企业集群发展。一是建设全域孵化体系。完善域内各级各类孵化载体统计、绩效评价工作,建立信息交互及沟通机制,强化资源融合优势互补,构建域内孵化大生态;持续开展政府引导载体入驻企业培育及优质项目储备,完善载体企业孵化与迭代制度,实现入驻项目(企业)由“量”向“质”深度转变。二是培育高能级科技企业。筛选一批“专精特新”、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培育,全域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加强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制度,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四)突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构筑人才服务新生态。一是围绕主导产业育才,围绕西部(x)科学城发展需求,聚焦航天航空、网络安全、xG、集成电路等领域和新技术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天府新区鲲鹏生态人才培养暨认证基地等人才专业化培养平台项目投运,“订制”培育产业实用人才;支持引导清华x能源互联网研究院、x交大x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开展硕、博联合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资源保障;二是突出高精尖缺引才,深入实施“天府英才计划”,持续开展名校、名城、名企精准引才行动;强化区域联动,加强成渝双城、成德眉资抱团揽才、差异引才;强化海外人才招引,对外依托海外社会组织、海外人才工作站,持续提升海外专家来新区工作生活便利,畅通海外人才来新区渠道,促进海内外人才资源加速聚集新区。三是提升人才服务质效,线上升级人才云服务平台,增设政务办理、信息发布等功能的海内外人才专属服务通道;线下提升“人才管家”团队服务水平,打造人才“双对”服务模式;持续增强“天府新区英才卡”功能,围绕 “衣食住行”,加大优质工作、生活场景导入,提升新区人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四篇: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全国、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决策部

署,总 结近年来全县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分 析形势,明 确目标,研究部署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动 员

全县上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 全面建设县域科学发展

示范点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

下面,我就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和人才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科学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

意义

创新驱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党 的十八大报告明确

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书记近期在多个

场合也反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指出实施创

新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省委十三届

三次全会也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 门出台了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把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长期坚持的龙头工程来抓。近日,嘉兴市委召开市委全体(扩大)会议,就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部署。

第五篇: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研报告

[ 作者: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后勤管理工作委员会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47

文章录入:

admin ]

最近,我们对近百个事业单位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的事业单位中,80%是中央事业单位,其余是地方事业单位。在中央事业单位中除少数属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含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的服务中心外,主要是各行业的中央科研事业单位(包括改企转制的中央科研事业单位),有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中煤、机械、钢研、有色、矿冶、建筑、建材、电信、纺织、水利水电、邮电等行业的中央事业单位。地方事业单位主要是农科系统单位。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初步实现了六个转变

——后勤服务体制从机关型、事业型向实体型、企业型转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部门实行了与主体机构分设、内部分立。主要做法:按照“精干主体、分离分立、转机建制”的思路,将后勤服务部门从主体机关行政序列分出,成立了服务中心、后勤集团、三产发展中心等后勤经济实体,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有的伴随着主体改企转制,一步到位成立了物业公司、服务公司、实业公司等后勤服务企业。例如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在整体改企转制时,不仅成立了代表主业的技术类企业,同时成立了北京大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后勤服务类企业。大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后,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总体思路,走集约化、社会化、企业化发展路子,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对内实行有偿服务,对外开拓市场经营。通过招投标拓展了多个社会物业管理项目,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如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在整体转企改制后,对后勤服务部门也进行了转企改制,成立了北京大北物业管理公司,并把物业管理作为一项支柱产业,走“物业搭台,科技唱戏”的路子,不仅解决了单位办社会,而且为物业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构建了一个良好平台。之后,该所为推进北京大北物业管理公司进入市场,大胆引进民营资本,与社会专业公司合作,对北京大北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北京大北物业管理公司通过实施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建立了较强的管理品牌和资信能力。2007年,航空工业集团在发展战略调整时,将该所确定为航空工业集团房地产和物业管理的发展平台,为北京大北物业管理公司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后勤服务机制从行政型、福利型向市场型、商品型转变。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在改革后勤服务体制的同时,按照企业化管理、商品化服务、市场化经营的要求,积极转换后勤服务机制。主要做法:一是建立经济核算机制。打破传统的“养人办事”模式,建立“以事定费”模式。即根据不同类型的后勤服务工作,分别采取单位保障、项目收费、购买服务等分类管理形式,促进了后勤服务管理向内涵型、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二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根据国家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要求,实施用人用工及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利用现有后勤资源,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例如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将后勤服务部门从主体机关序列里分出后,成立了爱德服务总公司,他们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为方向,积极转换后勤服务机制,从而改变了后勤服务部门依赖主体、不讲成本、不讲核算、不讲效益的状况,形成了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新型后勤服务机制,为后勤服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主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构建该院科研生产保障体系和促进后勤服务产业化为重点,对后勤服务体制、机制进行了多次改革,通过改革后勤服务体制,形成了职能分开,相互有机联系的后勤服务体制;通过转换后勤服务机制,形成了契约式管理、规范化服务的后勤服务机制;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形成了服务为先、竞争有序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后勤服务方式从封闭型、自我型向开放型、社会型转变。许多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要求,面向市场,开放搞活。主要做法:一是面向社会,走向市场。后勤服务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在为主体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人力、物力和服务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扩大了经营规模,降低了经营成本,增加了市场份额。同时,也锻炼了后勤队伍,提高了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二是开放内部市场,引进社会服务。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在对现有职能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单位内部一些效益低、可以社会化的服务项目,通过租赁经营、社会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交由社会专业公司承担,变单位办后勤为部分依靠社会办后勤,从而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专业化水平;三是后勤服务设施实行社会共享。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积极吸收社会服务资源为单位提供服务,由自办后勤变为向市场“购买”服务。现在该院的动力运行、机电维修、保安、保洁、办公用品、餐饮、绿化等后勤服务项目全部交由十多家社会专业公司承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1研究所整合后勤资源,把过去分散管理的设备、仪器仪表、后勤、基建等业务集中合并为一个部门管,变“单打一”为“合成军”,为自身和社会提供服务。

——后勤服务管理从粗放型、经验型向科学型、现代型转变。事业单位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在改革后勤服务体制、机制的同时,重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主要做法:一是规范后勤服务管理职能,完善后勤服务管理制度;二是努力运用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提升后勤服务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后勤服务管理水平;三是以建设节约型后勤为契机,从资源使用、管理等方面,抓好资源节约工作,不仅控制和减少了资源浪费,而且提高了后勤服务管理水平。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后勤服务管理方面,制定了机关后勤服务发展战略,即以科学的质量管理为基础,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为支撑,以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为保障,构建优质高效的知识型后勤服务体系。并以此为指导,积极引进质量管理体系,开发电子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实施后勤服务管理创新,提高了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了后勤服务管理水平,促进了后勤组织文化建设。又如中国农科院以建设节约型后勤为契机,以提高后勤服务管理水平为龙头,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职工节约意识的同时,一方面实行财务刚性预算,抓好经费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开发资产资源,促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不仅有效发挥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而且提高了后勤发展的经济实力。

——后勤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从依赖型、弱小型向自立型、发展型转变。事业单位的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通过走向市场拓展经营,调整服务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提高了后勤服务保障能力,而且提高了后勤服务自我生存发展能力。例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后勤集团在搞好对内服务的同时,提出了“战略牵引、项目带动、苦练内功、规范管理”的后勤发展战略。战略牵引,即通过发展工程经济、会议经济和旅游经济,培育后勤支柱产业;项目带动,即“以项目促发展”,他们先后承担了我国快堆和先进堆辅助系统的安装调试任务,承担了该院消防楼、武警营房楼基础设施的改造任务,承担了该院工程物资集中采购任务;苦练内功,即不断增强后勤自我造血能力,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规范管理,即实现后勤服务管理从粗放式、经验式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转变。通过改革探索,不仅提升了后勤服务保障能力,而且提高了后勤服务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后勤服务队伍从老化型、弱小型向专业型、优化型转变。事业单位的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势,求得新发展,更加重视后勤队伍建设。主要做法:一是加强后勤队伍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增强后勤人员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后勤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爱岗敬业精神,激发后勤人员做好后勤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开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工作,调动后勤人员学文化、学管理、学经营、学技术的积极性;三是根据工作需要,引进高学历、会经营、懂管理的人才,改善后勤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四是加强后勤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后勤领导班子经营管理、科学决策水平和廉洁自律、依法办事能力。例如北京大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公司本科、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到管理层的近90%。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引进博士生1人,硕士生18人,本科生92人,全面提升了团队能力。

上述六项初步转变表明,我国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个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主体事业需要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后勤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后勤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形成。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仅有力的支持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上述六项初步转变,既是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亮点,也是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难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后勤服务体制还没有完全走出“单位制”、“小而全”的传统体制模式,旧的体制模式还没有完全突破。有些事业单位迄今仍然维持传统的机关型、行政型体制模式,有些后勤服务部门,虽然在形式上实行了角色转换,但是实际上还没有实现本质意义上的转换,从总体上看,“单位制”、“小而全”的传统体制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

二是后勤服务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行政化色彩还比较浓。有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部门与主体机关实行机构分设、内部分立后,与主体还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核算制度,仍然停留在拨款制阶段,没有实行成本核算和有偿服务;有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部门转企改制后,经营性资产仍在主体机关名下,后勤服务企业只有使用权,没有法人财产权,无法进行资产运营,后勤服务企业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由于企业化、市场化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还没有完全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是后勤服务方式还没有完全走出封闭型、自我型服务,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还不高。由于现阶段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部门对主体的依附性、后勤服务对象的局限性、后勤服务观念的习惯性、后勤服务成本的不完全性,使得后勤服务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还不强,有的不敢走出去,也不愿引进来,走出去怕竞争不过社会服务业,引进来怕把自己冲垮,所以,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还不高。

四是后勤服务管理还缺乏创新意识,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还不高。有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部门,在转为后勤经济实体或后勤服务企业后,没有及时采取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以改革代替了管理,致使后勤服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过程不完整、执行不严格,粗放型、经验型管理还比较普遍,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还不高。

五是后勤服务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脆弱。由于历史原因,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专业化程度低;后勤服务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科技含量低;后勤服务单位规模小,形不成产业。加之经营开发受到资金和政策限制,后勤服务单位自我发展能力普遍不强,缺乏后劲。

三、深化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后勤改革工作的领导。我国事业单位多、涉及面广,后勤改革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政策性强,仅靠事业单位自身是无法完成的。希望国家能明确一个牵头部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后勤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二、加强事业单位后勤改革的研究和舆论宣传工作。事业单位后勤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关系到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后勤改革,做好舆论引导,提高各有关部门包括事业单位对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后勤服务结算制度。要理顺事业单位机关与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的核算关系、服务契约关系和收益分配关系,合理确定后勤服务经费标准,使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的服务有价值补偿机制,经营有持续发展机制、管理有有效监督机制,提高后勤经济实体和后勤服务企业的自我生存发展能力。

四、明晰后勤服务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的要求,要理顺事业单位机关与后勤服务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解决后勤服务企业的法人财产权问题,为后勤服务企业走向市场进行资产运营,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创造条件。

下载福建省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牧民集中点社会化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红湾寺镇牧民集中定居社会化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政协2010年调查、视察工作安排要求,现就全县各乡镇农牧民群众在我镇集中定居情况及各社区提供社会化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关于如何实现无邪教创建工作的创新和提高的调研报告.doc

    如何实现无邪教创建工作的创新和提高 为实现我街道无邪教创建工作的创新和提高,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纵到底、横到边,无空白、无盲点”的要求,深入各......

    关于全镇林业绿化工作的调研报告

    总第1期 第1期 2012年4月15日 官厅镇全力推进林改外业堪界工作 自四月一日原州区林改办召开林改动员会后,四月二日上午官厅镇迅速召开了全体工作组长以及涉村支书、主任及......

    林业医院开展三创活动调研报告

    林业医院开展三创活动调研报告----林业医院于晶波 根据林业局党支部部署,我院党支部对“三创”活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动员部署,确保抓牢抓实。院领导班子深入临床科室,认真调研......

    创城工作调研报告

    创城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XX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和决心狠抓文明创建工作。一、主要措施1.全员上阵,协调推进。自......

    物业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物业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我市物业服务工作从xx年左右开始起步,经过十多年的摸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业服务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优化人......

    喀什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调研报告

    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林业厅及喀什地委、行署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喀什地区林果业发展迅猛,喀什地区已成为目前疆内林果规......

    关于我市林业体制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林业体制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林业体制改革工作,确保我市林业体制改革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