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房山区长沟镇中医药文化旅游建设
长沟镇发展规划建议书
京南湿地 北方水乡 城市之外 水岸花田 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中草药种植、加工、集散、电子交易中心 中医药特色高端现代健康服务城 创新小镇经济社会管理
(一)背景:
战略发展机遇期
首都经济圈、城南发展计划。
房山区长沟镇:寻求在战略发展机遇期自己的特定位置、独特作用。基于现长沟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调整、补充、细化 中医药特色旅游镇建设
(二)内容:
对现在的长沟镇建设发展规划进行调整、补充、细化。
使其不仅是一个旅游集散地,更是一个具有中医药特色服务的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特色旅游。建立中草药种植、加工、交易市场。培育中医药现代高端健康服务业。创新小镇经济社会管理。
(三)建设项目:
为承载产业发展,营造宜居环境,确立长沟镇在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地位,建议在现规划中补充如下建设项目:
1、北京(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2、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基地
3、中医药健康服务城(生活体验营、健康会所、药膳馆、药浴等)
4、中医药特色养老社区
5、北方中草药种质种植基地
6、中草药加工基地
7、中国北方中草药集散交易中心
8、中草药电子交易平台
9、建设智慧长沟。(数字、网络、无线、感知、物联、云计算)
10、创新社会管理(网格化、社区化、(四)发展条件:
实现上述设想,无论在政策支持、社会需求、市场预测、各方条件等诸方面当 前都处在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在首都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将优秀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进行很好的 结合,符合当今世界人们追求回归自然、主张生态健康的时代生活主题,是扩大文化旅游优质资源、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新路径。
我国是世界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而中药材产业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 产业之一,也是最具有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中药行业是中国国内赢利能力较 强的行业,产品利润率高。在整个医药行业内部,中成药工业的收益水平高。中国中药工业与石油工业、橡胶工业等41个工业行业相比,8项经济指标中有 7项名列前茅,其中百元固定资产利税率仅次于烟草加工业。中药行业是盈利 能力较强的行业,产品利润率高。中国中药行业发展迅速,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的四成以上。中药在国内拥有庞大、固定的消费群体我 国中药消费保持快速增长。生产方式的改变,提高了生产的整体水平,中成药 工业产值从1978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400多亿元。中药因为药食同 源的基础和临床功效,具有很大市场潜力和开发空间,随着回归自然思潮的影 响,市场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中药除了治疗药品,还可以开发保健品、食品、饮料、化妆品、中药兽药、中药饲料添加剂等等,将会带来更大经济和社会效 益。预计到2015年,包括中药工业、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品、中 药食品以及中药加工装备制造业等在内的大中药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今后十年健康、医疗事业、产业,将处于爆发性增长期。
首创集团拥有北京农业投资公司、北京农业担保公司、北京农业产业投资基金 的有利平台,公司领导团队拥有深厚的医疗卫生行业背景,专业资源。房山区良乡拥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千张以上床位的中医院,全国地市级中医药先进
文锦 2011-9-19
第二篇:浅谈崀山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崀山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了解和体验其他地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生活、社会经济生活、风土人情及民族传统习惯等都属于这种需求。而崀山,总面积180平方公里,由五大景区构成,景点达77余处。其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拥有丰富的丹霞地貌景观。与凤凰古城、张家界相比,景点更具原生态,是湖南继武陵源之后的又一颗璀璨明珠。崀山确实有不错的丹霞地貌,但沉淀在这些丹霞地貌中的文化是什么?游客为什么要来看崀山?看崀山之后除了观赏到自然山水之外,能够得到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满足?本人认为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就崀山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浅谈一下建议:
1、旅游品牌的文化提升问题。
崀山拥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其历史内蕴博大精深,文明积淀悠远深厚。有4500多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2000多年的古夫夷侯国文化,全国唯一以帝王名号命名的舜皇山,金子岭山为全国著名道教福地之一。宋有抗金英雄杨再兴,明有助郑和七下西洋的总督李敏,清末更有江忠源、刘坤
一、刘长佑等晚清“中兴重臣”,另有放生阁、三渡水牌
坊等古遗址。古老的“庆盘王•跳鼓坛”祭祀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乃至世界闻名的文化品牌。搞好“崀山文化旅游节”、“8.2申遗年庆”等一系列活动。打造一批具艺术性又有观赏性的高品质演艺产品,比如可以利用“舜帝文化”,重点打造一台包含与舜帝有关的实景舞台剧,让旅客感受舜帝与娥皇女英爱情故事等古文化题材;还可以打造如“株洲方特”、“兴安乐满地”等参与性、体验性现代项目,让旅游者来到这里,既能感受远古的回忆,又能感受现实的情怀;创建一批具有崀山生态文化品牌,比如说引导满师傅、家家红、崀峰茶业、崀山果业、海盛等工业旅游企业做好转型升级文章,大力宣传血浆鸭、传统食品猪血丸子等土特产,制作具有崀山品牌的陶瓷产品、吉祥标志等等旅游产品。提升崀山文化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努力向高端文化产品发展。
2、走“联合”协作之路,改善屏蔽现象。
新宁县周边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优势,走区域协作之路,不断开发新的产品路线。例如:张家界 —吉首—芷江—武冈—新宁;张家界—崀山—桂林等组合线路,形成以点带线,点线结合,线线联网的旅游格局,使黄金旅游线路连线并网,实现旅游线路在空间上的拓展,时间上的延伸和文化内涵的增强,实现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和旅游客源共享。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要给广大游客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就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重视培养讲解员、导游等文化旅游领域的领军人物,旅行社要定期对导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质量,搞好旅游配套服务。
4、发展生态旅游,走可持续旅游之路。
在发展崀山生态旅游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对旅游景区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评价、科学确定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载力,根据生态旅游的季节、空间差异性特征对游客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流,避免在旅游高峰期超负荷运转;
2、必要的旅游接待设施可规划在风景区外,实施“山上游,山下住”的策略。
3、倡导文明旅游,崀山气候温热,风化强烈,加之红色砂砾岩固结程度较差,岩石硬度小,易受风化,应严禁游客在崖壁上人工斧凿和雕刻;
4、严禁在风景区就近采石、取土、伐树,以保护景区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当今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已经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意与创新,创意正有力地推动着文化资源转化为财富,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崀山文化产业必须走创意型和科技型发展之路。在开发利用崀山文化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时,一方面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努力提升特色文化的核心价
值,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益。崀山文化旅游建设的落脚点是将崀山打造成文化氛围浓厚、旅游服务优质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努力实现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2013年11月19日
第三篇:山老师语录:旅游文化艺术节有感
旅游文化艺术节有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管理学院首届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了,我代表学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参与活动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诚挚的谢意。
旅游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据统计,201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为2.59万亿元,2013年预计达到2.96万亿元。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态多元化,旅游形式多样化,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旅游方式。过去,那种“上车呼呼睡觉,下车赶紧拍照,进门大把撕票,购物现场拉爆,导游心情烦躁,艳遇迟迟未到”和“旅行基本靠走,向导基本靠吼,伴侣基本靠搂,钱包基本靠抖”的传统旅游消费时代即将过去了。
旅游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命态度。
人生是充满未知的旅行,生活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和实时欣赏。
有人说,旅游是指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别人活腻的地方,如果不想活腻的话,请你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吧!地球是一本博大浩瀚的天书,要想真正读懂这本无字天书请开启你的旅游人生吧!
下面,请允许给大家分享我的一次旅行:
10月31日—11月4日,旅游专业11、12级60余人到长江三峡实习,本次活动既是一场人生的体验之旅,又是一次专业的实战演练,返程途中赋诗一首:
朝天门前九码头,重电学子五日游;
最后,预祝管理学院首届旅游文化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
丰都城外闻鬼叫,石宝寨上会仙楼;张飞庙里祭英烈,九畹溪边诉冤仇;巫峡奇峰十二转,回望虁门云中游; 大坝千秋立伟业,禹王万代竞风流。山永美2013.11.6 2
第四篇:建设 旅游 文化 多元 幸福
“五大建设”指明我州率先跨越发展新航线
记者 顾炜
我州率先跨越发展,路径何在?日前正在火热召开的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浓墨点睛,指明方向。
“今后五年,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保护、发展、稳定’并重的原则,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文化撑州、产业富州、稳定安州’五大战略,推进‘生态甘南、旅游甘南、文化甘南、多元甘南、幸福甘南’五大建设,为全面开创我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努力奋斗。”州委书记魏建荣在州委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决策,字字铿锵,句句有力。
(小标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甘南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我州唯一的选择。建设生态甘南,就是要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采取更加符合要求的有效措施,努力把我州建成青藏高原东部生态文明示范区。今后五年,要从根本上遏制重点区域生态恶化趋势,逐步恢复草原湿地森林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功能,使生态环境系统更加优化,人与自然相处更加和谐。
(小标题)壮大战略主导产业——建设旅游甘南
建设旅游甘南,就是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确立旅游产业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地位。以大力开发旅游业为抓手,以多元产业为支撑,尽快建成全州旅游线路畅通网络,推进全州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不断聚集人气、吸引投资,不断增添新的生产和生活元素,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造城市面貌和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为其他产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切实把我州建设成为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小标题)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建设文化甘南
我州自古以来是安多藏区的文化核心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我州将进一步开发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使甘南成为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一方乐土。
(小标题)形成特色产业支撑——建设多元甘南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以清洁能源、农畜产品加工、藏中医药和优势矿产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形成多元特色产业支撑,把我州建成甘肃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原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高原特色种植业基地和清洁能源工业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特色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为我州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小标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幸福甘南
我州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州将立足实际,通过增强经济实力,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各族人民群众的发展愿望,提升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各族人民群众衣食无忧,让各族人民群众活得更有尊严。
五年,一个征程;五年,一个期待。如今,我州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责无旁贷、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义不容辞、背水一战的使命感,按照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指明的甘南率先跨越发展的新航线加速前进。(完)
第五篇:建设文化旅游大县实施方案
建设文化旅游大县实施方案
一、总体构想
围绕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红河州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主要内容和战略目标,通过建立政策、人才、投入等保障机制,建设一批精品工程和支撑项目,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建水文化旅游大县建设步伐。
1、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云南参与西部大开发、实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任务,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一个文明、开放、兼容、发展的特色旅游城市。
2、发展目标 建设文化旅游大县,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最近十五年,是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机遇,发挥建水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文化旅游大县,是建水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调整比重的基础性工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建水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主要目标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建水建成文化旅游市场繁荣、文化产业得到充分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文化设施与文化生活相得益彰的现代文化格局;加强特色文化区的保护、开发与建设,吸引一批文化人才,创作一批文化精品,建设一批富于民族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把建水建设成为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共同协调发展的有影响的旅游城市。
二、建水的传统优势和条件分析
1、建水历史文化概述 从步头,到巴甸,再到惠历,建水随着不同名称的演变经历了1250多年的历史。建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多元的、充满了开拓和创新神韵的历史。这座位于社国西南边陲的小镇,以其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密集性享誉南滇,其独特的汉儒边地文化所赋以的魅力和带来的影响历久弥新,使建水早在1994年就获得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称号。早在汉代,古建水就是著名的“马援古道”的必经之路;唐代,是南方丝绸之路“南安通开竺道”的要冲。南宋末年,北方铁骑南下,忽必烈的蒙古军队渡过金沙江征服云南,中原先进的思想和哲学,特别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文化在边地渗透并蔓延开来;自元代以来,地处红河北岸的建水成了滇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并历经七个世纪之久。元代统治者在边疆各地建文庙,兴儒学,大力兴文重教;到了明代,随着大量江南移民的涌入,先进的中原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使古老的建水由一个边陲的蛮荒之地渐渐走向文明,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汉儒文化,并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管理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种文化,体现在建水众多的古建筑、古民居及古朴的民风民俗之中,这种浑厚的历史文化铸就了建水辉煌的历史和巨大的精神财富,构成了建水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坚实基础。古往今来,建水人文气息浓厚,人文荟萃。据《滇志》记载,“士秀而文,崇尚气节,民专稼穑,衣冠礼度与中州同埒,号诗书郡”;《临安府志》记载:“俗喜尚学,士子讲习惟勤,人才蔚起,科第盛于诸郡”。很多记载表明,建水是历史上有名的诗书之郡和科甲盛地,被誉为“滇南邹鲁”、“文献名邦”,这种人文气息的形成,与建水历史上外来文化的传播有关,与建水历史上涌现的许多名人学士有关,它以建水大量自元代以来修建的寺庙、书院等建筑为依托,折射着浓厚、淳朴的信息,蕴含着儒家先进的思想和哲理,浸霪着一代又一代建水人。
2、建水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文物古迹 建水古城文物古迹密集,其数量与价值在云南省有着重要的地位,儒学经院、宗教寺院、人居宅院等遍及全县,建水文庙、指林寺、朱家花园等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元十一年(1274),赛典赤·赡思丁受忽必烈委派任云南省平章政事,他强调为政以德,提倡新建孔庙,为儒学在边地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赛典赤的助手、广西道宣抚使张立道在建水创立了庙学,成为滇南兴办教育的初始;后文庙经元明清三朝50余次扩建,终成大观。建水文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最大的文庙之一,其风格规制完全依照山东曲阜孔庙,采用南北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建筑格局,至今有31处建筑保存完好,整组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每年在文庙内举行的大型祭孔乐舞和大型祭孔庆典活动,为古城建水增添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指林寺为“临安首寺”,是临安古城的发祥地。据《重修指林寺碑记》记载:指林寺“始于宋,成于元,而兴于今(明代)”,经明清两代扩展修建,形成二殿一阁一坊二庑二塔的规模,是古临安的佛教中心和主要禅院,也是名噪滇南的名寺,至今已有近7XX年历史。朱家花园被誉为“滇南大观园”,是一组规模宏大,具有滇南特色的民居建筑,建于清光绪末年(1905),占地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呈三横四纵布置,整组建筑雕梁画栋,建制精美,空间景观富于层次性,形成“迷宫式”木构架建筑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