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护理队伍建设探索与体会

时间:2019-05-14 08:0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川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护理队伍建设探索与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川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护理队伍建设探索与体会》。

第一篇:北川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护理队伍建设探索与体会

北川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护理队伍建设探索与体会

【摘要】

目的总结北川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护理队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灾后重建护理队伍能力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比较地震前、地震时、地震后本院护理队伍能力建设状况,并结合灾后国家卫生支持政策、护理对口帮扶,自身能力建设沿革定性和定量分析灾后重建过程中护理队伍的能力建设。

结果

灾后护理工作达到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护理管理水平及护理质量都得到相应提高

结论

灾区医院通过内部加强护士能力培训,借助外部对口帮扶医院的力量,提高了医院护理队伍整体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对口帮扶;护士能力建设;灾难医学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县属于极重灾区,北川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设施严重毁损,医疗资源消失殆尽[1]。原有护士46人,遇难36人,全院护理人员仅剩10人。医院在灾后重建中,相继经历帐篷医院、板房医院等过渡阶段,2010年建成永久性医院。护理工作先后面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招聘困难,结构不合理,护士“三基”理论及专科技能差等诸多挑战。由于国家、省、市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对本院给予了有力的省与重灾区的对口援建。本文总结灾区基层医院护理队伍重建规律,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大灾后基层医院快速、规范重建护理队伍提供证据是一重要的灾难医学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 资料来源与分析

1.1 资料来源:收集2008年5.12到2013年12月底北川县医院地震时幸存护士和4年灾后重建护理队伍人数、职称、,见表

1、表

2、表1 地震时幸存护士人数护士及职称结构

职称 副高 中级 初级 合计 人数 1 1 8 10

百分比(%)10.00 10.00 80.00 100 表2 4年灾后重建护士人数及职称结构 职称 副高 中级 初级 合计 人数 2 9 109 120

百分比(%)1.70 7..50 90.80 100.00 1.2 资料分析

我院护理队伍在地震前较为合理,各梯队构成呈宝塔形。然而,地震发生,人员伤亡惨重,全院仅留下护理人员10人,为原队伍的21.7%,中高级职称只幸存2人,护理骨干严重缺乏。在灾后重建四年的历程中,护理队伍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但结构极不合理,学历低,90%是低年资护士;护理队伍存在护理管理知识,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欠缺,操作技能差,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等现状。补充护士不足,加强护士能力培训是灾后重建后我院护理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灾后重建护理队伍建设的做法

2.1 开发医院领导,转变观念,加强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力度

要改变院领导“重医疗”轻“护理”的观念,护理部本着“有为才有位”的理念。工作中处处以医院及患者的利益为主,做好全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及院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让院领导真正认识到护理与医疗是医院发展的两架马车,护理工作质量好坏与医院名誉息息相关。2009-2013年,通过调入、公招、招聘等形式补充护士110人,使全院护士达到120人,实际床护比1:0.35、缓解了护理人力不足,基本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争取院领导加大对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培训的经费支持。

2.2 充分利用国家灾后重建政策,加快护理队伍建设

2.2.1借助护理对口帮扶工作的外力

医疗帮扶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一项专项政策[2].2011年3月省卫生厅《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和要求。按照“帮管理、传技术、带人才、扶学科、送服务”的工作思路[3].四川省人民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对我院实行护理对口帮扶。每年2批,3年共13人。护理部根据帮扶老师的专业特点,采取一对一带教,指导我院护士长如何做好护理规范化管理。深入病房进行督导、检查;每月在我院组织理论学习。对护理疑难技术如:呼吸机,除颤仪使用进行示教,培训;并提供免费到她们所在医院进修、学习。同时、省医院、绵阳中心医院多次派出专家团队到我院现场指导护理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2.2.2 利用卫生部“万人护理人才培训计划”及“少数民族地区医师团队培训”的契机,加强专科人才培养

根据卫生部护理十二五规划要求,选派骨干护士专科进修或参加专科护士培训。2012-2013年底,共培养13名专科护士,6人参加参加华西医院、省医院“少数民族地区医师团队培训”半年专科培训。2.3 调动院内护士积极性

灾后重建护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3.1 医院达标升级、提高护理质量:由于地震原因,我院“二甲”达标工作滞后,2013年医院启动“二甲”创建工作。护理部按照“2012年等级医院评审细则”要求,补充并修订护理工作制度,制定了适合我院护理工作的《护理管理规范》一书。修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改进检查方法,按照PDCA循环进行质量管理。对跌倒、压疮实行入院筛查,住院期间随时评估,发生后及时上报并按压疮及跌倒预防及处理流程执行【4】强调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在护理工作中的落实,加强交接班、病人转科交接等重点环节的管理,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管理。2.3.2 加强护士技能培训:2010-2012年护理部根据新入护士多,护理操作技术差等现状。护理部每月组织培训操作项目3-5项,每年培训,考核30余项护理操作技术,使护士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2013年起,护理部对护士实行分层培训。护士长注重管理培训,护理骨干每年参加专业培训及专科培训;3年以下护士注重基础护理知识。每年参加理论学习及技能培训的护士约1500人次。

2.3.3 专科护士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医院4年培养重症监护,伤口、老年等专科护士13人。回院后,组建了静疗小组、糖尿病小组,每月开展静脉输液治疗及糖尿病知识培训,开展PICC置管100余例。开展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及护理会诊等工作。

2.3.4开展护理科研、教学工作

参与完成华西医院《中国四川大地震受灾者健康支援性护理活动及效果研究》科研项目。撰写论文10篇,实现了护理论文“零”突破。完善教学管理制度,4年完成100名实习护生的带教,带习工作

3、.结 果

灾后重建4年中,通过国家开展护理对口帮扶和我院加强对护士培训,给予机会进修学习,使护士开阔了眼界,引进了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护理风险管控能力,确保了患者安全。每年护理质量控制指标达标,在优质护理服务,“三好一满意”、“质量万里行”等专项检查中,获得好评。代表北川卫生参加绵阳市第二届“生命之星”技能大赛获得单项三等、团体三等奖。2013年12月我院成功通过“二甲”医院评审,护理工作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服务能力由2011年的完成住院病人2000人,增加至7000人的护理。患者满意度达97%,院领导对护理工作也给予高度肯定。通过国家卫生政策支持,开展护理对口帮扶工作,以及我院护理人员自身学习、培训,提高了北川县人民医院护理队伍整体实力。

4、体会

灾难发生后,国家对灾后重建工作非常重视。全国人民的关爱,省市护理学会、护理专家的真情慰问与帮扶,给灾区护理工作者巨大的鼓励,让灾区护士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患难真情。在灾后重建4年中,北川县人民医院护理人员充分运用国家卫生方针政策,借助对口护理帮扶的外力。同时,通过本院护士自身努力,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水平,恢复了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满足了患者就医需求。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情况,独具特设的人才建设之路[5].参考文献

[1] 王

地震灾害医院医疗救助管理分析[J]。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3-4.[2]易

滨,项洪刚,刑长永,等,医疗帮扶实践中的外科教学探索与经验[J]。继续医学教育,2010,23(6):33-35.

第二篇:关于北川灾后重建调查报告

关于北川灾后重建效果调查报告

法学与社会学院 思政2班

第一小组:谢素萍 许文节 程群 邹燕 谢静 徐代珊

一、调查时间:2015年6月4日

二、调查地点:北川县擂鼓镇街道、楠竹村、茶坊村

三、调查对象:当地街道居民、村民

四、调查目的:了解现状,存在的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

五、调查方法: 实地走访

六、调查现象及问题存在方面:根据走访的居民对灾后重建效果的描述,居民自身对目前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北川灾后重建政策的参考,分析北川灾后重建工作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北川灾后重建工作更加完善。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北川县城造成毁灭性破坏,县城被夷为平地,房屋基本损毁、人员大量伤亡、道路交通中断,水、电、气、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尽毁。北川作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县城的恢复重建因其对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定要把北川建设好”、“再造一个新北川”的指示,要求北川县城的重建要成为整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标杆和象征,起到示范作用。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确认北川县城无法原址恢复重建,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异地重建北川新县城。

北川新县城的规划设计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把北川新县城建成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标志性工程,成为“城建工程标志、抗震精神标志和文化遗产标志”。除了对心理造成的巨大伤痛,北川人民的生活方面也要随之改变,因为地震几乎毁掉了所有的房屋以及大部分的耕地,北川的灾后重建工作庞大而艰难。按照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灾后重建,经过六年的拼搏努力,援建任务顺利完成,“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基本目标基本实现。

(一)街道居民对灾后重建效果及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为例

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位于北川县境东南,震前为北川羌族自治县的重点镇,属北川县的南大门,距原县城(曲山镇驻地)8公里,距绵阳市区约60公里,安(县)北(川)公路穿境而过,是绵阳至北川老县城的必经之地,现在仍是关内 交通要道。

根据走访调查结果显示,擂鼓镇街道居民对灾后重建工作效果持满意态度特别是交通和生活起居方面。调查的一位88岁的李女士表示,现在居住的起居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生活幸福,并且称“好不过擂鼓”,对擂鼓镇的街道绿化十分满意,街道卫生好。

一位52岁的王女士表示,现在是我生活条件比震前有所改善,擂鼓镇的灾后重建工作很细致。谈到经济及就业方面,李阿姨表示,新建的西南水泥厂在带动当地经济方面贡献较大,并且为镇上居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是灾后重建工作

中对经济促进的较好举措。

据资料显示,擂鼓镇灾后人居环境质量预测指数为0.77,为中等水平;其次人居环境建设后的综合评价指数Q=6.16大于之前的标准值5。可以看出通过灾后人居环境建设的不断进行,灾后擂鼓镇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在一段时期内处于良好的状态,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要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建设规划方案,建立适合擂鼓镇长久发展的人居环境体系,为擂鼓镇永久人居环境建设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二)乡村村民对灾后重建效果及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以擂鼓镇楠竹村为例

据调查,楠竹村的经济作物主要为楠竹和梨子、桃子。茶坊村的经济作物主要为药材和高山蔬菜。调查中的一位周女士表示,目前村民的大部分收入是在外务工,村民的安置房均是自建房,但地基是政府提供,给每个家庭按人数提供补贴,每3-4人补贴1.6万,每5人补贴1.9万,房子的成本大概是780元每平方米,提供养老保险。对于这个补贴政策,周女士表示基本满意,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周女士表示相比震前而言,孩子上学要更为方便。

(三)灾后重建工作不足之处显示----以楠竹村、茶坊村为例

据调查结果显示,灾后重建工作整体上使居民们安居乐业,特别是城镇居民的生活起居条件大大改善,但是有部分村民对村落的交通情况和政府补贴的落实情况有所不满。

调查中的一位楠竹村的李女士表示,目前楠竹村的经济作物梨、桃的收获过程均是用人力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山路运送到交易场所,因为目前山上还没有修建公路,这大大阻碍了楠竹村今后的经济和旅游的发展。为了保证调查结果额真实性,此次调查小组特意走上山体验山路的情况,结果果然如李女士所说,用人力在山路上运输十分困难,并且下雨后容易滑倒。此外,茶坊村的董女士表示,由于地震以后,大部分的耕地被掩埋,家里目前以种药材为生,丈夫在外打工,儿子在念大学,是生源地贷款,希望政府能够改善村落交通,方便进山。

在政府补贴的落实情况方面,茶坊村的魏女士表示,由于工作人员的频繁变动,自己的政府补贴无处领取,在地震以后家里的房屋全部损毁,目前新建的房屋是自己一家人打工后修的,并且非常简陋,她希望政府的补贴能够早点到位。

(四)调查总结

根据此次的实地走访调查,可以看出北川的灾后重建工作深得人心,并且取得巨大成效,是受灾人民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过上稳定的生活,帮助他们及早地走出地震带来的伤痛。但是,在这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些许的不足,比如上述反应得村落居民与街道居民相比,交通条件和补贴落实欠缺,希望随着工作的细化和深入,这些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

第三篇: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

四川大学举行“灾后重建 发展振兴”——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

灾后重建发展振兴,专家齐聚蓉城研讨战略。为宣传北川灾后重建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挖掘北川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经验的借鉴与示范意义,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探索高校与地方合作新模式,推动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防灾减灾事业发展,5月14日,由四川大学主办,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IRP)协办,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承办的“灾后重建发展振兴”——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天使宾馆举行。

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苟兴元,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纪委书记赵凯生,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副主任川脇康生,台湾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主任赖丽仙,(日本)公益财团法人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人类与防灾未来中心研究部部长、前日本兵库县防灾局防灾规划处处长村田昌彦,(日本)公益财团法人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人类与防灾未来中心副主任大木健一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来自科学院系统、地震局系统、民政系统、北川国家地震纪念馆、台湾九二一地震纪念教育园区、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香港理大学和四川大学的防灾减灾、灾后重建等相关领域专家100余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香港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敏主持。

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四川大学防灾减灾已经成为集中而具体地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等一系列人类普世价值的重要内容。我们今天在此举行这个学术研讨会,是为推动人类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做出努力。期望四川大学能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全球性重大问题中做出重要的贡献,真正体现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晏世经副校长希望,在防灾减灾领域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声名卓著的与会专家们继续关注与支持四川大学及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的发展,围绕会议主题,积极分享经验和智慧。

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副主任川脇康生在开幕式上致辞。在简要介绍了国际防灾复兴协力机构的基本概况后,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会,能够群策群力,进一步推动北川等地震遗址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建设灾后更美丽的新家园,并以此为契机将北川经验推广到全世界。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苟兴元在开幕式上表示,这次学术研讨会以灾后重建发展振兴为主题,进一步探索大学与地震遗址区的合作模式,对于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和灾后重建的人才培养,探讨灾后振兴并总结灾后重建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相信通过大家的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本次研讨会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为灾后重建提供极具建设性的理论成果支撑。

随后,四川大学与北川国家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旨在推动双方在防灾减灾教育、地震遗址保护、展示和开发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

作为四川大学举办的“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研讨会以“探讨灾区发展振兴、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及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分为“灾害教育与国际减灾”主题演讲、“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研讨”专题研讨和圆桌研讨三个环节,与会专家们就以上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香港赛马会、日本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人类与防灾未来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台湾九二一地震纪念教育园区、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四川大学举办“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启动仪式暨IDMR大讲堂

5月11日上午,由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IDMR)主办的“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启动仪式暨 IDMR大讲堂在学校望江校区行政楼414报告厅举行。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应急管理专家小组组长闪淳昌,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阮曾媛琪,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副校长晏世经,四川省政府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施毅,绵阳市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纪委书记赵凯生等出席仪式。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主持仪式。

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教授致辞。在简要介绍了四川大学特别是香港理工大学联合组建的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的基本概况着重介绍了在震后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灾后重建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就后,石坚副校长指出,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如何有效应付和预防自然灾害,如何提高人类抵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从灾难中提炼危机处理和灾后重建的本质性和规律性问题,以便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等系列问题是当前急需探索和研究的。为此,四川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共同筹建了灾后重建和管理学院,致力培养灾后重建与管理领域高端专业人才,加强灾后重建与管理领域学科建设与创新,努力提高抵御各类灾害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他表示,让全人类具有灾难认识,具有科学预防灾难的知识和技术,具有避免和战胜灾难的信心和能力,是我们学界应有的责任。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共进,致力于推动防灾减灾的光荣事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阮曾媛琪教授致辞。她指出,大学不仅要培养掌握高端知识的人,更要培养有着强烈社会责任心、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的人。今年举行的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和IDMR大讲堂,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参与,这非常有助于将灾害危机变成发展转机,进一步推动灾害预防与管理的建设发展,对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四川,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绵阳市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纪委书记赵凯生代表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对系列纪念活动的启动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北川人民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以及发展振兴的各位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表示,作为此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参与单位,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将按照整个活动的总体安排部署,超前谋划,精心筹备,科学组织,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随后,石坚副校长宣布“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正式启动。

仪式上,晏世经副校长介绍了此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内容。此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多边参与,具体包括:“映像四川—希望之旅”、“灾后重建 发展振兴—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探索学术研讨会”、“川港学子灾区希望行活动”等活动。

随后的第一期IDMR大讲堂中,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应急管理专家小组组长闪淳昌和香港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特聘专家顾林生教授先后做了题为“汶川大地震与我国综合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与国际减灾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与大家分享了在灾后重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收获与感悟。

第四篇:玉树灾后重建之公务员队伍建设论文

一、突出重点,不断完善公务员选用机制

一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公务员管理中的考试录用、调任、轮岗交流、遴选和竞争上岗等环节,一方面要求应具备与职位相匹配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个人品行,把德放在首位。在考察与考核中既要看才、更要看德。

二是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原则。公开是扩大民主的前提,是推行“阳光操作”的基础;竞争是公开选拔、公平竞争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择优是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目的,只有公开、民主,才能更进一步地扩大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才能依法保护公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考试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选人用人的透明度。

三是要突出岗位特点与能力实绩,完善竞争上岗办法。公开、民主、平等竞争和择优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被广大干部群众认为最满意的选人用人制度。竞争上岗要突出职位特点,以事为中心,坚持岗位与职责要求的条件,使能力与职位相匹配,素质与水平相适应。

四是要坚持公务员考录的公信度。实行“阳光考录”,做到承诺社会、取信于民,让“卷子”代替“条子”,努力开辟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拔人才的阳关大道。坚持用科学态度,不断运用科学技术,提升考录工作水平;面对公务员选拔方式的发展变化,探索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遴选制度;公务员录用、公开选拔要关注长期在基层一线锻炼和艰苦条件下努力工作的人员,形成基层工作导向,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和从优秀村干部中为乡镇选拔公务员的力度,建立来自一线党政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链。

五是加大公开招考和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力度,充实优化公务员队伍。一方面,要进一步放宽条件,通过网上招聘、人才交流会等多种渠道,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引入一支充满朝气的生力军。另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关,加大公开招考工作力度,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不断发现和挖掘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开拓创新意识强、带头改进牧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及时予以提拨和重用,最大限度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舞台。

二、改革创新,推动公务员管理科学发展

“七项要求”是:一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政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科学发展。二要准确把握党政人才成长规律,紧扣公务员管理特点,不断创新管理方法,科学设置管理体系。三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统筹解决公务员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四要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完善选拔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五要强化公务员素质教育,进一步培养公务员治国理政的主体意识,健全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公务员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六要以公务员管理新体制建立为契机,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公务员工作以管理为根本,强化公务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不断凝练队伍,提升能力素质。七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工作运行协调与配合,不断推进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五项任务”:一是改革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坚持用科学态度审视考试录用,提升考录工作水平。重新审视考录工作方向,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人才。二是规范公务员登记管理制度。健全公务员日常登记管理制度,形成公务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统一的公务员管理数据库。三是积极推进竞争上岗工作。深入研究不同职级公务员竞争上岗的能力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方针,改进考察考核工作方式,提高民众评价干部的准确性。注重考试测评的科学水平。四是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五是加强公务员管理队伍建设。树立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以能力建设为目标,全面提高管理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增强服务为手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传播意识和效率意识为主要内容,建设廉洁型机关。

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尽快制定适应各自特点的、以工作业绩为核心的、各层次公务员有所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具体的考核量化标准,逐步实行分类量化考核,变“软指标”为“硬指标”,变弹性目标为刚性目标,实现考核标准的度量化。加强对考核结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合理调整使用公务员创造条件。扩大考核的触角,把公务员8小时以外的遵纪守法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并作为确定工作考核等次的参考依据。实行多层面考核,使被考核人的下级、同级、上级以及服务对象都能以适当的形式参与考核,防止考核结果失真,力求客观公正。例如建立公务员动态考察机制,以考核测评为核心,以实绩和群众满意为标准,参加考核的干部要向所在单位职工群众述职,接受职工和群众的民主测评;区委区政府委派或委托的考核小组,对干部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工资津贴紧密联系起来,优秀者给予晋升级别和工资的奖励并作为提拔依据,基本称职者实行为期半年的诫勉,不称职者免去现职或降职。动态考察机制不仅可避免一“上”定终身,而且也可避免一“下”定终身。又如建立和实行公务员一票否决制,向社会公布公务员投诉电话,各级公务员凡被举报投诉一次,经调查属实的,除取消评优评资格外,扣发全年奖金,情节严重的将下岗。

是建立分类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研究探索不同行业、不同系统公务员队伍分类管理的办法,针对社会事务、经济管理、科教文化、执法执纪等不同类别各自特点,研究建立各具特色的科学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并实行以政务类和业务类分类管理为重点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认真实施职位分类管理,这是公务员管理体制区别于传统干部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录用、考核、培训、奖惩的重要依据。要对公务员职位进行统一管理,修改完善公务员职位说明书,明确每一个公务员职位的职责,以加强对公务员的分类管理。

三、突出能力建设,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

公务员的能力决定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公务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因此,必须把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放到突出的、重要的位置上来抓。

1、研究制定公务员能力素质标准。认真研究公务员群体发展、成长的规律,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特点,重点围绕五个素质,即: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知识素质、法律法规素质,制定提高公务员政治鉴别力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织领导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专业化行政管理能力、统揽全局和宏观调控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前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处理关系能力、个人素质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十多个方面的能力标准,提出相应的能力建设框架,为公务员录用、竞争上岗、培训等提供依据。

2、切实加强公务员培训工作,加强学习锻炼,提升整体素质。树立“终身教育”理念,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培训、轮训和急训,重点开展好包括新牧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反腐倡廉教育和岗位业务技能等知识培训,改善公务员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加大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坚持学用一致、分级分类的原则,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推进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

等党和政府工作的主题,不断调整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当前重点要抓好世贸知识培训,继续深入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培训,以及公共管理知识培训,抓好公务员的外语、计算机技能培训,选派中青年公务员出国(境)培训,引导和鼓励广大公务员参加在职公共管理硕士(即MPA)学位教育,进一步优化公务员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同时,要创新培训机制,建立有效的公务员培训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形成“计划调训、自主择训、竞争参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努力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建立和实施公务员培训学分制度,规定每人每年应达到的学分标准;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学分登记档案和相关制度,把培训学分与公务员考核结合起来,把公务员培训学分完成情况列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凡没有完成学分指标的,考核结果不能定为优秀等次,甚至对培训表现较差,学分较低的不能定为称职等次;把培训学分与公务员职务晋升、选拔使用结合起来,使公务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以激发广大公务员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的开展。

3、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首当其冲是调整人才结构,特别是担负着组织领导重任的公务员队伍结构的调整。各级机关在编制未满或编制出现空缺等,要首先考虑从大学毕业生中择优录用公务员。通过MPA教育,培养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复合型的高层次行政管理人才。组织好公务员外出培训、挂职、交流工作。把自主培养人才与引进优秀人才结合起来,对政府机关特需的财税、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专业高层次人才,可优先面向国内外择优聘用。

4、建立和完善流动机制,进一步加大交流力度,逐步形成公务员交流的制度化、程序化,增强工作活力。一方面要探索政府机关面向社会吸引高层次专业管理人才的新机制,定期对公务员进行轮岗。另一方面,要畅通队伍“出口”,这是公务员管理工作的难点,是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的关键,也是淘汰低素质公务员的重要措施。实行公务员聘用制是畅通“出口”的有效办法。

四、突出作风建设,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

公务员作为各级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公务员作风建设事关民心向背,事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十六大精神,大力加强公务员的作风建设,积极实践“三个代表”,让人民满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广泛开展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加强政风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改进服务,提高效率;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继续开展行风(机关作风)评议活动等,以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服务的质量。

1、强化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公务员的思想素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政府机关和公务员队伍的作风建设。针对现在广大群众最不满意、对党群关系影响最严重的权力运行方面的种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加强对公务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公务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观念,遵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把让人民满意作为自己永恒的追求。

2、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公务员要把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把兴区富民作为公务员工作的第一责任,深入基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思考、研究和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放在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上。因此,我们要结合机构改革,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制度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3、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职能。要强化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公务员为社会提供公开、公平服务的意识,以“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服务、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企业、基层、群众提出办理的事项,能马上办理的,按照规定马上予以办理,不能马上办理的,明确办理完成时限;按照规定不能办的,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建立完善各项服务制度,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项目申报无偿代办制,真正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把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增强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加强执法监督,对执法不公、越权执法、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行为严查严办。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决惩治各种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行为,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

6、继续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强化“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标准,树立公务员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服务灾后重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探索与实践

服务灾后重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探索与实践

盐亭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张伟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无情地波及到盐亭——这座地处四川省绵阳市的西北部、有着60万人口的偏远丘区农业县,面对灾后重建项目多、投入资金多、重建范围广、史无前例等特点,检察机关如何立足检察职能,确保国家资金安全、工程优质,保障盐亭灾后重建工作的圆满完成,加快盐亭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笔者就本院主动服务灾后重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实践体会,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灾后重建面临的社会现实

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如此庞大工程,作为久处贫困线的农业县域,社会相关阶层都显得既兴奋,似乎又无所适从,毕竟从未经历过,于是出现了很多小农意识控制下的难以克服的社会问题。

一是举报涉农涉灾职务犯罪线索明显增多,主要反映农村基层干部利用职权,贪污、挪用灾后重建资金。而这些又是极为敏感的话题,易激发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极个别“地头蛇”、黑恶势力阻挠重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出现强揽工程、强买强卖、敲诈勒索、阻工断道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灾后重建及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和社会稳定。

三是基层干部对灾后重建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出现了不必要的上访、缠诉。

二、以执法办案为重点,化解社会矛盾,为灾后重建工作保驾护航

“要努力把化解矛盾纠纷贯穿执法办案的始终”,围绕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的讲话精神,盐亭县检察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狠抓灾后恢复重建执法办案工作,努力促进社会矛盾化解。

(一)服务大局,突出查办涉灾职务犯罪案件,确保灾后廉洁重建。牢固树立办案就是服务大局的观念,严肃查办涉及灾后恢复重建职务犯罪案件,服务和保障灾后重建。2009年共立案查办涉灾职务犯罪案件4件11人,占全市检察机关查办此类案件的54.5%和44%,其中正科级领导干部2人,副科级领导干部1人,为国家挽回灾后恢复重建资金50余万元。如某乡原党委书记、原乡长等4人采取虚假手段分三次挪用灾后农房重建救灾资金70余万元案;某村原支书、原村主任等3人采取虚报重建户数和家庭人口等手段贪污灾后重建资金等案件,案件的查处极大地震慑了机关干部,给广大群众吃了定心丸,使其专心从事美好家园的重建。2010年立案查处了招投标领域职务犯罪案件2件2人,切实维护招投标的权威,更好地推进项目建设。

(二)统筹部署,着力构建侦防一体化机制,确保灾后科学重建。坚持打击与预防并重,做到侦中有防,以防促侦,形成了极具盐亭特色的预防工作新模式。积极构建三级网络预防运作机制,在8个中心镇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室的基础上,拓展建立县乡级预防网络和村级预防联络点。与县纪委、县发改局、县建设局、县水务局等5家职能部门配合,在重点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中开展同步预防咨询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查验工作,确保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干净、廉洁。检察长张伟先后两次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宣讲灾后重建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典型案例,结合灾后重建职务犯罪的成因、特点,开展预防警示宣传教育。规范涉农国家投资工程,重点监督涉农项目的预算控制价审定、招投标、设计变更、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严格实行“廉洁准入制”。

(三)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破坏灾后重建犯罪行为,确保灾后平安重建。集中力量专项整治县灾后重建及重点工程建设环境,成立了院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以及以侦监、公诉为主力的专项办案组,快捕快诉了三起阻挠施工、强揽工程的违法犯罪行为。如2010年2月以来,两名赵姓成员纠集本社村民,多次到一中学灾后重建施工现场和校领导办公室,以“施工现场有亲人的坟地”、“施工地点权属不明”等理由阻止施工队施工和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又如,位于云溪镇指南村,由香港援建的县云溪中学灾后重建工程,承建单位为了处理好相邻关系,主动将建材运输业务交给了当地长期从事货物运输的孙某某、李某某等人。但是,孙、李二人依仗自己是本地人,人多势众,在部分建材的运输价格暂未达成协议的情况下,非法阻挠他人承担此项运输业务。2010年8月又迅速批捕了一阻挠场镇街道整治工作而聚众斗殴的涉恶犯罪团伙。

(四)强化监督,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确保灾后和谐重建。始终摒弃就案办案的观念,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办案不忘发展、稳定、和谐。在依法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同时,从有利于恢复重建、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轻微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从宽处理,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灾后重建的积极性。如2008年7月,陈某某驾驶县建设局未入户的路灯维修专用车,赴柏梓场镇进行路灯维修等灾后重建工作,返回县城时,与被害人驾驶的未入户的摩托车相撞,造成被害人受伤抢救无效死亡、另一人受伤及两车部分受损的交通肇事一案,在本案审办过程中,考虑到县建设局仅有这一辆路灯维修专用车,每天要忙于全县的相关灾后重建工作,陈一贯表现好,此次交通事故又发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属初犯,过失犯,且能真诚认罪悔过,得到了被害人近亲属的真诚谅解,县院依法决定宣布对陈作微罪不起诉处理,并及时将本案转入社区矫正程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坚持群众观念,在办案过程中做好释法、说理工作,以理性、平和的工作方式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并充分延伸办案功能,有效利用检察建议等预防手段,及时消除社会矛盾隐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三、以执法为民为宗旨,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把维护灾区群众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思想指引,探索社会管理机制,扎实做好保障民生、服务群众工作。大力推行便民利民措施,在玉龙等十个重点乡镇建立涉检事务联系点,提供法律咨询,实现人民群众的新诉求;民行科打造便民、利民、为民“绿色窗口”,方便群众申诉;主动对接“大调解”工作,检力下沉,及时掌握基层各类矛盾纠纷,配合县级相关部门提高调解和解结案率,调和社会矛盾。积极参加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下大力解决灾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灾区群众灾后重建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2010年3月,县院在绵阳市检察院的统一安排下,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送法”活动,把法律知识送进了学校、机关、社区及千家万户。县院抽调干警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集中整治,结合办案,及时分析社会治安动态,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治理对策建议,切实抓好检察环节的综治维稳等工作。

四、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保障灾后自身重建

不断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是县院保障灾后自身重建,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法宝。以“三项制度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干警执法水平和办案能力;以“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转变干警不适应、不符合检察职业道德要求的思想观念和执法理念,进一步强化执法方式、执法行为和执法作风;以强化自身监督制约为途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如推行网上办案,实现对执法办案过程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督;建立健全检务督察、执法档案、“阳光检务”等制度和措施,促进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审查逮捕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由人民群众评判检察工作的机制,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征求意见等活动,切实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出发,不断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

下载北川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护理队伍建设探索与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川县人民医院灾后重建护理队伍建设探索与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山东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齐鲁网11月26日讯 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今天在济南隆重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省委......

    XX县灾后重建工程工作体会

    XX县灾后重建工程工作体会 五百年一遇的“7.15”、“7.26”特大洪灾带给了XX人民惨重的损失。在洪水肆虐的灾情面前,面对百废待兴的重建压力,XX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灾后重建工程当作......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探索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本土化探索 ——以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 史铁尔王松 摘要:汶川大地震后,大批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进入灾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促进了当地......

    关于成都市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建设范文大全

    关于成都市灾后重建中 加快统筹城乡步伐和农村地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去年六月,重庆与成都两市获批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积累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成渝两地立足于......

    关于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的思考和建议 贾 文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特大自然灾害频频爆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国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今年4月青海玉树大......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灾难学研究中心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灾难学研究中心简介 ◆ 基本概况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灾难学研究中心是以灾难经济学、灾难政治学、灾难文化学、灾难社会学、灾难生态学......

    湖贝小学家长学校工作总结与灾后重建调查报告

    湖贝小学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新湖中心小学XX秋季学校工作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我们又获丰收。本学期学校接受‚福建省第十届文明学校‛和‚省先进教工之家‛验收,获得上级......

    学校布局调整与灾后重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学校布局调整与灾后重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几年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