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家与城的视角说城管文化的“自觉”
从家与城的视角说城管文化的“自觉”
黄石市城市管理局局长 黄学杰
一个几口之家的主妇,常有喋喋不休的唠叨,相夫教子,照顾公婆,清理鞋袜,洗衣做饭,抹桌洗碗,拖地收拾,家务繁重。袜子穿臭了,免不了几句怨言;衣服穿脏了,免不了几句催换之怨;鞋子乱丢了,免不了几句责备之声;衣服弄乱了,免不了几句指责话语。总之,家庭主妇是做好不现好的角色,也难有人为之懊叹!
一个城市亦如此。数以百计的区区城管人,每天都要面对一个80万人的城市管理工作,与一个几口之家的主妇相比,无论是任务还是责任、要求,永远有过之而不及,其艰难程度不言而喻。
家庭主妇做怨了,可以发发唠叨;城管人做怨了,须得自我加压和鼓气。家庭主妇受气了,可以主人的角色排气解闷;城管人委屈了,须得自我调整和理性排泄,因为他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于是,对跪执法、举牌执法、缓冲执法、献花执法等种种执法形式创新,如雨后春笋!城管人追求的是“管好城市,造福市民”,努力为市民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城管人盼望的是市民的理解和全力配合!家庭主妇在管家中,难与家人引起暴力冲突,而城管人在管城中,却容易与被管理对象发生冲突,甚至是暴力冲突。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城管有少数工作人员在执法中有时出现冲动、方法失当,有待培训提高,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城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被执法对象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无偿占用公共场地,尤其是黄金地段,牺牲公众利益,争夺生意,以致妨碍行人交通,影响市容市貌。同时,“乱丢乱扔,乱抛乱撒”的情况亦然如此。于是,所形成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长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即使城管人嘴皮子磨破了也难济于事,管重了,执法对象对抗,花样百出;管轻了,城市失控,市容失色,市民不许!最后,城管人成了左右为难的角色,以至于目前有20多位城管员辞职不干了!
家与城,似“小家”与“大家”。“管家”与“城管”理之相符,不亦而同,都体现的就是一个“管”字,管理者理应德才兼备,被管理者更应自觉服从、积极配合,理性对待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这就是城管追求的和谐文化之根!
第二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高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全面认识文化发展对于国家、民族及青海的重大意义。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泱泱大汉、煌煌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只有掌握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大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
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只有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我国文化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只有引领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基础日益坚实的关键时刻,作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部署,这是对未来趋势的科学判断。
做到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提高文化对历史进步,社会前行,人民幸福的时代担当和重要职责。做到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防止的一些倾向。
这就是说,我们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要抱正确的态度。如果对外来文化一律兼容并包、全盘西化,或抵制拒绝引入,对传统文化逆向解构、颠覆、拆缷、那就叫文化的不自觉、不自信。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放眼世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既要充分认识和坚守自己的文化,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传统文化首要的是学习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去爱国、怎样去爱家乡、怎样去爱他人。其次是对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毛泽东同志说:“文学艺术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另外,要给文化创新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联合在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如同一个人的自信心深入骨髓。
自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借助武力强势进入中国,既带给中华民族深重的精神苦痛,也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在痛苦的民族屈辱和全新的文化学习机会相互缠绕和复杂矛盾的交织之间,中华民族获得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文化“扩容”机遇。中国文化也在近代以来的巨大的外力推动中,又一次来到了历史转型的路口。特别是在经历了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艰苦奋争取得胜利后,中国的当代文化更是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今天迅速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中,给我们带来的更大的激励和发展推动力。
第三篇:从文化视角解读中国梦(模版)
从文化视角解读中国梦
自古以来,中国经历了岁月的变迁,中国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有梦想就有未来,没有梦想就没有未来,中国人从古代一直到现在其实都是靠梦想在支撑着。2012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个新的名词“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的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在我眼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好似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更是一个宽阔的范围。
梦会开出娇艳的花。文化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中国梦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意味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漫漫路上,文化一定要伴其同行,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五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铸就了现在的中国,璀璨的华夏文明影响着龙的传人,中国梦正是他们的体现和延续。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民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化意识,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等等,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因为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所以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会有它的历史,我们一起见证了祖国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在世界处于佼佼者。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结晶,它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中时刻感受到它的存在。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对于养育自己的中国文化进行详尽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们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和部门中,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对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中国素以四大发明饮誉世界。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文明并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的技术成就,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中国古代史学是一座瑰丽的宝库,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制度之完备,史家之杰出,理论之精善,在世界历史上是仅见的。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历史传统的民族。
中国古代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古代文化不断创因的动力。古代中国,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学质疑,它经历了3000多年的没有中断的发展历程,以其辉煌成就而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文化系统中,伦理道德是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伦理道德是中欧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于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质疑。即使在今天,经过批判扬弃和创造发展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智慧,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提升仍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意义。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世所罕见,中华人民遭受的不仅是经济的屈辱,精神的屈辱,更是文化的屈辱,这证明了一个铁律:落后就要挨打,生存必须自强。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名族,不仅拥有着庞大的人口,而且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了我们名族的灵魂、精神。从政治文化角度来讲,我觉得中国梦是超越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国家意识形态理解上的差异。至于文化领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充满争议,始终就如何在具体的机制、体制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上缺乏共识。
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而它的实现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理想,这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国家放渗透力,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安全保障。西方国家一直将文化放在和政治、经济、军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利用文化强大的渗透力,向世界宣扬本国的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教育,还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高人才来源。国家一直将科教兴国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只有不断发展教育,丰富文化内容,给中国梦的实现提供足够的后备军,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砖瓦。
中国梦是华夏民族共同的梦,五千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我们对此有着浓厚的深情。中国梦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意味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是强国之梦,是富民之梦,也是世界的稳定之梦。无论还有多远,我坚信习总书记的话,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第四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解读城市——读易中天《读城记》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解读城市——读易中天的《读城记》 作者:
地址:
关键词:城市、文化人类学视角
摘要: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经济与文化,《读城记》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跨学科地解读了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武汉这五个城市,深入挖掘出它们的的共同点以及独特之处。文化人类学运用其特有理论解读着城市,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帮助人们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期望。
一座城市,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都由不同的因素构成。置身于城市,我们感受到城市飞速发展的经济、纷繁多彩的文化、独特别样的体制、鱼龙混杂的人群等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思维视角去解读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经济学家会看到城市房价日日高升造成的房地产泡沫,贷款消费形成的虚假繁荣,政治学家会看到城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的日臻完善,看到城市公民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例如香港的人民反对政府拆喜帖街而游行示威。科技学家会看到城市在航天、物理、医疗、天文等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教育学家则会看到儿童的过早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呼吁为孩子减负,高中文理分科。文化学者则热衷于研究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一座城市,也可以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解读。城市是一个经济文化共同体,每一个城市因为得自天成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生产、文化,形成自己的语言、风俗、亲属关系、宗教、个性等。易中天的《读城记》一书,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系列出版的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之一。《读城记》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跨学科地解读了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武汉这五个城市,分析它们的共同点以及独特之处,深入城市挖掘出它们瑰丽的人文气息。文化人类学作为新型学科,运用其学科特有观点理论解读着城市,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不同的城市拥有着存在差异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会衍生不一样的城市景观。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产的过程。”人类的物质生产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的,城市的发展自然也不例外。人们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同时,创造出社会环境。《读城记》中描写的南北城市有着不一样的景观。北京土地规整,历史上长期作为朝代京都而存在,拥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军事地位,因而古城墙很多,城门遍布。《说文解字》中曰:京,人所为绝高丘也。为维护京都,高高的墙被筑起,围成城。北京由三城层层镶嵌,从外到内为京、皇、宫。有城当然会有城门。北京的门一方面方便内外交流,另一方面象征着皇权的权威。永定门、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神武门、地安门、,从南到北,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北京城是一个大城,建筑空间宽广,有很多容纳万人的广场,孕育着北京恢弘的大气风范。北京是大城,上海却是小滩。上海虽然背海而建,面对着广阔的大海。但是人们的居住地不能过分向海洋延伸。上海是一个超级特大城市,拥有超于五百万的人口。地少人多让上海建筑群密集,人流遍布。同时,上海作为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地方,扮演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因而中国传统的建筑不多,摩天楼高筑,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和上海一样,厦门、广州、武汉都是沿海或沿江城市,经济发达,现代化景观也多见,但也存在着不同。厦门更像一个小岛,一个隔世的小岛。这里绿化很好,树丛四处,鸟语花香。广州更是一个市,体现的是改革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另外还有独特地岭南景观,利于避雨的骑楼,东山和西关特有的建筑,传
统和现代并存。武汉位于中国之中,这种天时地利本应让其成为国之都,可是却偏偏没有成为首都。武汉是三镇组合而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既合为一又相区别,形成了武汉的特殊景观。武汉处于北上南下、东征西进的咽喉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让战争阴云往往降临到武汉人头上。水运的发展,也让武汉形成官商并存的环境。不同的自然和历史因素,让这些城市形成了纷繁独特的城市景观,润育着这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同时赋予它们的人们特别的人文性格。
人是城市中的人,社会的人。根据文化整体观的理论,特定的文化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产生。在不同环境下生存的人们形成了自为一主的文化,形成他们自己的婚姻、语言、亲属关系、宗教信仰等文化,随着外来文化的传入融合,当地文化越发展现其丰富多彩。北京地方辽阔,历史悠久,不但建筑空间大,而且文化空间宽,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从汉满蒙到胡回藏,从儒佛道到释景回,各种文化都汇集到北京这个城市。北京的“城文化”不是封闭的和孤芳自赏的,而是开放的,所有优越的文化都可以在北京这块土地上落地生根,和谐并存,北京有着黄河般宽阔的文化气度和“天朝帝国”的雍容气度。相比于北京,上海则更像一个“城市部落”。上海人身上有着特有的上海气,上海人和其他地方的人站在一起很容易就能被区分开来,这是由于他们的特有之气。但是,大部分被称为上海人的人却未必是正宗的上海人。所谓正宗是从血缘上面去区分,但是上海人的划分应当以文化而不应当以血缘。上海像北京那样,接受着各种文化的传入,但却不像北京那样择优选之,而是包罗万象。进入到上海的文化很难再完全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各式文化吸收包容,进行同化,融为包容的上海文化。厦门与北京上海都不同,虽然厦门的经济发展飞快,但却依旧保留着自古以来的文化,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享受的是温馨的家园,享受的是小家的快乐。广州市文化中的另类,很多人来到广州都会怀疑自己是否还身处中国。粤语就是一个例子,“边度”、“点解”、“唔该晒”等等,难学又难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还出现了越来越多诸如“的士”、“士多”、“士多卑利”等从英文音译的新词。广州人还讲究意头,不仅在饮食方面讲意头,在过节时吃好意头的菜,如发菜叫发财就手,鱼叫年年有余,芹菜是勤勤快快。另外,遇到“猪肝”这类不好意头的菜名,就改成“猪利”。广州另类的文化往往让外来人感受到文化上的休克和沟通的障碍。武汉贯通南北东西,联通四州,在文化呈现着某种融合、综合的性质。文化具有相对性,无优劣之分。北京、上海、厦门、广州、武汉这几个城市在文化上的共同点和特殊性形成了各异的南北文化,共同铸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塑造着人们的性格,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文化中的人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北京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市井街巷处处潜藏着皇家后代、厚禄高官。北京长期作为京都,涵养了北京人的贵族之气,一种和气和大气。就是从事服务行业的人,也会有一种“老子不是谁的奴隶”的霸气。同时北京人也很包容,包容外来的人、外来的文化,享受着乡土文化的悠闲。北京人喜欢找乐子,喜欢田园的散淡和恬静。上海和北京一样,同样繁荣。然而,真正的贵族赏慕田园文化,而不是奢华。上海则不然,上海人是极尽奢华的。上海人是理性的经济人,精打细算,同时又精明能干,自信自强。广州和上海北京一样,都是富裕的大都市。广州是一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城市,现代化的脚步在这里发芽成长,退化着传统。有人说:“跨过长江就是文化沙漠。”这句话一定程度上说出了岭南地区传统文化的流失。广州人热情开放,敢问天下先,拥有着哪一个城市都难以相比的革命和改革的冲动,它作为近代革命的先锋便体现了这一点。厦门
靠近上海和广州,受到这两地经济和人文的影响。然而厦门更像一个岛,厦门人是相对保守内敛的,他们更相信“厦门是最好的城市”。他们保留着传统的文化,享受的是小家小户的温情,这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厦门人的不好争取的性格。武汉人是粗旷和顽强的。武汉的自然条件并不算好,自古战争多发,形成了武汉人不拘小节、坦诚直率的性格。武汉人虽然火气大,但也很讲礼,说话问话时免不了尊称对方“你您家”。同一个城市的人拥有者大体相同的性格,正是这些独特的性格,让身处于这些城市中的人带着一种浓重的城市味,也靠这种城市精神推动者城市的发展进步。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乡土中国,乡土之性是抹不掉的。但同时,中国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城市,这些城市蕴含着自身的人文气质和文精神。《读城记》中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读法。通过文化人类学跨学科的独特视角去解读,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内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现代化的建设背景下城市是领先者,更好地了解城市,才能更好地建设城市,真正实现呈现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的社会理想。
参考文献:
易中天著,《读城记》,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
童恩正著,《文化人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3月。
[日]祖父江孝男著,乔继堂译,《文化人类学事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
费孝通著,《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Reference.Yi Zhongtian,“ reading” in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1997, October.Tong Enzheng,“ cultural anthropology”,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89 March.[Japan] grandfather River Xiaonan, translated by Qiao Jitang,“ Encyclopedia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Sh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2March
Fei Xiaotong,“ agrestic China”,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7August.
第五篇:书法:文化自觉与担当
书法:文化自觉与担当
李一
2012-8-6 16:36:37来源: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6日
(书法)岳兴林
讨论“国家文化战略与书法发展”这样的问题,是书法进一步走向文化自觉的标志,是主动意识到书法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的标志,表明了书法界积极主动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而尽力和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表明了社会对书法的需求。这样的讨论,既是理论思考,又是一个积极的行动。从历史上看,古代虽然也有轻视书法者,有“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论调,但从主流文化上始终是强
调书法的文化功能的,是将书法纳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之内的。如在唐代,就将书法看作与圣人经文相表里、自然与人心相会通的大道:“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乎书”(张怀瓘《文字论》),视书法为文化的重要表征和国家兴盛的重要因素。古代中国是十分强调书法在国家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
讨论“国家文化战略与书法发展”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当下。即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好形势下,如何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发展当代的书法。发展书法事业,涉及到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书法教育、书法交流和展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提高对书法的认识。无论是政府管理者、书法家还是普通民众,全社会都应从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书法这一最具中国文化特色、最具民族魅力的艺术的价值,重新认识书法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重要作用,重新认识书法与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重新认识书法与书写者个体、与受众群体、与社会、与国家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人重视书法,归根结底是因为书法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人格历练、文化品位的体现。“书如其人”,“书为心画”,书法是人格的表现,心性的流露,是中国人不断修炼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它既通向中国文化核心,又在构建中国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应该认识到,书法是艺术,但这门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又更多地承担着中国文化传承和中国文化传播以及中国人文化身份的重任。从古代起,读书写字是每一个文化人所必需的功课,今天的中国人更应该把这门功课做好。今天中国的青少年,决不应该是会说英语而不会写毛笔字的学它而忘本者。在今天,书法又多了一层中国人文化身份的意义。如果说,古代的书法交流主要在文人中进行,传播也主要是本土;那么在改革开放、中外交流频繁的今天,书法已成为国际交流的世界艺术。诚如鲁迅所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书法这门民族艺术在国际交流中,又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标志。一位作家说得好,在今天,写一手好毛笔字更像中国人。当代的中国,物质世界已基本西化了,精神世界西化的痕迹也非常明显,中国人的文化身份、文化特色已相当模糊。文化发展战略的目标应该使中国文化的特色更为鲜明,使中国艺术更具有原创性,使中国在世界上更具有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更为重要。
具体到书法自身,当前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建立中国当代的书法观和书法理论体系。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是尚书的民族,书法在诸艺术门类中,地位是很高的。虽然对书法的看法因人而易,因时而易,却有着共识和相对稳定恒常的评判
标准。如重德尚艺、人品与书品的统一、分品评鉴、对法理意趣的重视等等,有着中国书论特有的原创性的理论体系。今天的书坛异常活跃,但对书法的看法众说纷纭,批评标准混乱。什么是书法,什么不是书法,什么是好的书法,什么是不好的书法,在是与不是、好坏优劣等大问题上缺乏共识,加之没有标准的“捧杀”和“棒杀”批评充斥于书坛,已严重干扰了书法的创作。今天的当务之急,是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吸取传统书法观和价值评判体系的精髓,结合当下的创作实践,进行不失书法本体特点、符合艺术规律的新探索、新样式、新风格,建立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当代书法观和理论体系是时代的需要。
建立中国当代的书法观和理论体系,借鉴西方的艺术理论是必要的,但不能套搬西方理论解释书法,更不能套用西方艺术观念和标准,西方艺术理论也很难适用于中国的书法艺术理论体系。比如把书法说成是“抽象艺术”。实际上,书法并不等同西方抽象艺术点线面的组合,书法的气韵,与诗词歌赋的综合表现比西方抽象艺术内涵要大得多。比如把书法说成是线条的艺术。实际上,“线条”一词还不如古代书论的“点画”贴切到位。再比如把书法看成是视觉艺术。实际上书法不只是视觉,除了看还可读,只强调看而忽视读,低估了书法的功能和作用。应该看到,现当代的书法理论成果不少,但原创性不多。今天重新认识中国古代书论的一些重要理论范畴,站在当代中国的立场上,用当代的中国的语言对书法的元典精神和本体内涵再解读再阐释再创造,建立起当代的书法理论体系,是书法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所谓文化自觉,即文化主体的自省能力与自信意识。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要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的高度看书法理论,必须进一步提高文化的自觉性,文化的自信力,积极提升中国当代书法理论的文化厚度与文明高度,更加主动地把“为中国书法而言”纳入文化强国战略来认识。书法理论工作者应该自觉地担当责任,以自信的心胸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用开拓创新的意识建设中国当代书法观,构建具有核心价值观念的书法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