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曲阜市文化特色街区建设—— 以五马祠街为例[范文]
浅议曲阜市文化特色街区建设
—— 以五马祠街为例
王强 刘芳(济宁学院 文化传播系,山东 济宁 273155)摘 要:五马祠街是曲阜最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这里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都铭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积淀了丰厚的人文遗产。商业化的浪潮下,古街的文化味已然淡化。重拾文化街区的文化味,成为今天五马祠街街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曲阜;五马祠街;开发策略 一、五马祠街文化特色街区
文化特色街区继承者一个城市的历史传统、市井民俗、建筑商业文化等。五马祠街,位于位于曲阜老城区,有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和文化底蕴。这条街道,西起钟楼街东首,东至秉礼南路。街中段路北原有明朝后期修建的孔氏祠堂,孔尚经的家祠,曾做金华知府,“五马”是知府的雅称,所以称“五马”,所以其家祠称“五马祠”,这个街因故名曰五马祠街。二、五马祠街现存的问题
(一)商业业态区分不够,夜市不市
五马祠街毗邻三孔景区,是游客必经的路线,但是五马祠街的建设水平、商铺档次、街区功能、特色度等方面还不能够适应游客的需求。街区经营市场也不够规范,店外经营、流动摊点、乱停乱放车辆、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挂、等现象时有发生。五马祠街的商业业态分布和种类偏少,缺少老字号商铺等,商铺功能定位也无法达到“以商促旅,以旅促兴”的要求。商业夜市能够形成需要人流、照明、交通、店铺等条件。五马祠街的夜市照明系统也较为老化,无法让游客有想游的兴趣,夜市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形成不够繁华的局面。一方面曲阜本地人口较少,城市人口不到总人口一半,另一方面大部分来曲阜的游客都住在泰安或济南,造成夜市人流不够。
(二)商业化气息过重,文化特质不突出
比如五马祠街,各种业态分布较为杂乱,定位并不严格。而且成低端化趋势,大杂烩式的分布。街区进行的仅是单纯的商业活动、集市贸易,还不能够形成旅游景点的标准。过度的商业化,掩盖或冲击了这条街道原有的文化特质,将这条古老街道的韵味全都淹没在了叫卖与吆喝声里,街区的文化品位受到严重侵蚀。
(三)街区历史痕迹和文化传统正在消失
文化特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明的缩影,集中展现了一个城市的精华。五马祠街作为曲阜的一条拥有久远历史的老街,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可见一斑。但是,如今,一些古老的建筑和历史痕迹正在慢慢的消失。李宁认为,文化资源应该以“保护为先,为第一要务”[1]。现阶段,五马祠街的一些新建项目并不能很好的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一些商业化建筑引入,使原有面貌消失殆尽。
三、曲阜市发展文化特色街区的开发策略
(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突出效益性
首先,要注重业态布局,打造精品街区。文化特色街区必须要全方位满足游客的“衣、食、住、行、作者简介:王强,济宁学院文化传播系2012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读本科生。
刘芳,吉林大学硕士,济宁学院文化传播系讲师(指导老师)
游、购、娱”等需求,促进城市商业、旅游和餐饮等实现良性互动;要全面开发夜市,促进夜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街区通过举办精彩的节庆、庆典、纪念活动,例如庙会、民间文化节、传统手艺节、孔子文化节等,加强旅游吸引力,汇聚人流,提升经济效益。其次,文化特色街区以文化为主题,注重文化商铺的价值和地位。曲阜的文化特色街区要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深挖儒家文化精髓,定位于儒家文化和孔孟文化,结合当地的特色的民俗文化、书画文化、小吃文化、古玩艺术品收藏文化、老字号文化等,通过招租、联营、国有化等方式,引入商家经营古玩、工艺品、书籍字画、旅游纪念品、土特名优产品等符合历史文化氛围的项目;对一些民间艺人无条件实现固定经营应给予支持,鼓励手工艺人提高传统工艺的科技含量,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品牌竞争力;这些举措有利于通过经济效益,保持文化性。最后,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突出文化性
首先,保护传统文化,突出文化内涵与特质。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尤其是文化特色街区,更应注重文化的内涵与品味。保护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我国有关部门指出:一是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而是延续城市的岁月特色,三是工艺品、戏曲、民俗等传统文化[2]。要尊重历史,保护历史遗迹,尽可能保护好具有历史及人物价值的建筑和风物。其次,要加强景观建设,深挖文化主题。建设一批诸如古玩艺术品、历史文化体验区、历史文化展示区、孔子文化主题公园、儒家动漫体验区、曲阜特色美食区、文化艺术走廊、建设民俗主题墙等新的街区景观;借助于现代资源,例如动漫技术、户外屏幕等来展现独特的历史文化,促进街区文化韵味的提升。最后,整合古今资源,突出文化创意。要求新求变,展示手段多样化,形式差异化,特质凸显化,例如休闲座椅、垃圾桶和灯具等景观小品可以独具特色:座椅可以设计成古书式的等样式,再配以孔子头像,游人一定会惬意与孔子的“亲密接触”;垃圾桶可以设计成笔筒式的、竹简式的甚至毛笔式的;灯具的使用上也应有儒家特色,圣地风韵。
(三)街区“五感”的营造
笔者研究认为,文化特色街区改造升级,应注意围绕“五感”实施。所谓五感是“古感”、“动感”、“美感”、“差异感”和现代“时尚感”。“古感”许多历史街区拥有独特的空间环境和文化氛围,但因为外表显得破旧不堪,因而招到“强拆仿建”;近些年国内的仿古建筑层出不穷,原有的街区文化内涵已然流失;对文化特色街区的改造,要遵循“维修保养”的原则,维持“原址、原状、原物”,城市的文化底蕴皆因其旧而得以体现。“动感”即人气、生气、活力等,街区应给游客以动态的体验,通过动态的过程诠释文化内涵,可以极大地增强游客的参与性。“美感”即是针对景观小品、夜景照明、建筑装饰等而言,曲阜文化特色街区应着重围绕孔孟、儒家、诗书、笔砚等具有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展现文化街区的美感。夜市的店铺照明、广告宣传、建筑周身的灯光使用要绚烂、丰富,符合当地主流色彩。“差异感”也可以称之为新鲜感,要有一个城市能够区分另外一个城市的“城市个性”、“城市风采”、“城市特质”,城市文化特色街区建设应该寻找城市个性,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让游客有一城一品,一地一情的切身体会。现代“时尚感”是指当代特色街区在改造过程中应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相吻合,这既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也是保持街区的先进性的要求,更是吸引年轻消费者的重要举措;缺乏时尚感的街区,会显得没有生机;夜景照明、绿化种植、广告设置、环境雕塑、街道小品、景观广场、演出广场或演出剧院等大小空间的设计等诸多方面空间设计要时尚潮流。
四、结语
当然,街区在文化改造的同时,也应该做好街区的整治与管理工作。五马祠街文化特色街区的建设一定要遵循效益性、文化性和围绕”五感“改造升级。
[1]李宁.曲阜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4,(17).[2]李小建.地理·城乡规划[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p39-40.[3]李宁.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曲阜体验式旅游开发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4(23).
第二篇:关于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的调研情况
关于西工区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调研情况
——历史文化与城建提升的有机融合
一、基本情况
西工区地处洛阳市中心,东至定鼎路,北接邙岭,与老城区毗连;西邻涧河,与涧西区相邻;西北与新安县、孟津县接壤;南至洛河,与洛龙区隔河相望,总面积约55.95平方公里。自西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050年)在这里建立王城后,先后有东周、隋(炀帝)、唐(武则天)、五代梁、五代唐、五代晋6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达382年之久。这里曾一度城廓巍峨,宫阙壮丽,商贾云集。
近年来,西工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惠民生”的总体要求,突出“发展”和“为民”两大主题,从而确定了西工区的总体目标就是“福民强区”,我们的定位是建设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商务区”,最终通过全面实施“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化强区”的发展战略,来绘制西工区未来的蓝图。
二、文化规划
2012年,西工区委区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以洛阳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战略为核心,开展周文化保护与展示规划,立足西工辖区丰富的周代遗存,挖掘、展示周文化元素。并委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蓝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家单位组成设
三、特色文化街区建设
我区围绕洛阳市“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和西工区“文化强区”战略,深入挖掘、保护、展示、活化历史文化元素,结合城建提升改造,先后实施了上阳城·瞿家屯村改造项目、沿涧河历史文化长廊项目、以及洛都皇苑项目和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暨丹尼斯城市广场项目。
1.上阳城·瞿家屯村改造项目位于西工区九都路涧河桥东,东临上阳路,西邻涧河,南临中州渠洛河取水闸,北临九都路,总占地面积约330亩。项目计划投资40亿元,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项目用地范围内现存周王城城墙遗址东西长约374米,南北保护范围40米。该项目规划设计围绕周城墙遗址,建设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在文物保护范围内建设景观步行街,通过雕塑小品和地面铺设钢化玻璃,来展示城墙遗址和周文化;步行街两侧采用带有历史文化元素的建筑风貌,建设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商业街。以此将文物保护与商业开发有机结合,提高城市品位。
2.沿涧河历史文化特色长廊项目主要围绕周文化挖掘展示规划“三带”(洛河、涧河、中州渠等三条滨水廊)中的一带(涧河),利用和依托涧河进行规划设计。项目全长10余公里,主要景观分布于涧河沿线天城一品·五女冢整村改造项目、升龙广场·西小屯东涧沟村改造项目和上阳城·瞿家屯村改造项目中。总规划景观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以“孝”、“德”、“礼”、“乐”、“敬”、“和”等历史文化元素打造文化广场及湿地公园。该
我们将现有的开发项目经过科学规划,用历史元素和地理元素将开发项目进行串联,形成了规模更大、规划档次更高、辐射范围更宽的超大型综合体项目。三是产城融合,兼顾人居改善和产业培育,将城市征迁改建过程变为培育新兴产业的过程。项目建成后,将不仅融合品质住宅、生活商贸等景观改善和人居需求,还将融合历史文化、高端商务等多元产业,届时将成为洛阳城市一条璀璨的项链,也必将为洛阳旧城旧村改造和安置社区建设树立一个新标杆!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
现在的城市发展包括城市外扩开发和城市内部更新两种模式。城市对外开发扩张是有限的,而旧城改造的内容是无限的,所以旧城改造是当代城市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决不能孤立地看待,它绝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拆低建高,也绝不是单纯的房地产开发,而是要通过改造进一步盘活城市资源,完善城市功能合竞争力。尤其针对”洛阳”,经过历史的洗礼之后,“河洛文化”逐渐又重新展现在这个时代。文化成为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准,通过挖掘历史、重现文化,从而让“洛阳”以一个新的面貌来呈现在世人眼前。所以,旧城改造无疑是发展的需要。但旧城改造绝非易事,不是今天动明天就有成效,必须科学把握以下三种关系:
(一)统筹处理旧城改造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通过对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展示,西工区已逐渐摸索出一条将历史文化与城市改建有机融合的经验之路,城市建设的特色已逐渐凸显。但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特色”,不仅仅要体现在建
公建配套设施的服务范围,科学布局,在考虑到征迁体量的情况下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明确规划条件,对项目进行带规划招商,并在协议中明确公建配套设施及安置房建设条件,促使建设项目早启动、早见效,避免安置房无法按时交工,引起信访问题。并且将旧城旧村改造、社会保障等各种政策用足、用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对群众利益的保障作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居民拆迁后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现实需求,让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三)统筹处理旧城改造中“保护”与“更新”的关系 保护强调的是历史性与传统形态,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新强调的是时代性与城市功能,它所代表的是现代文明与进步。要特别注重兼顾历史景观的真实性与人类活动的适宜性,例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上海的田子坊、青岛的里弄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及建筑艺术价值,这些建筑在当地旧城改造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然,保护并不是一切原封不动,如何协调改建和保护的关系,使城市历史在旧城改造中得以延续和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目前,西工区在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中摸索出一系列经验,但仍存在主城区土地资源有限、集约化利用土地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旧城改建项目各自独立运作,在土地出让和规划审批上单独实施,造成文物保护、建筑风格、城市面貌无法统一,并且相邻地块规划上需要互相退让地界,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例如,西
第三篇:建设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品牌--以双语为契机 挖掘个性文化
建设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品牌--以双语为契
机 挖掘个性文化
建设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品牌
------以“双语”为契机 挖掘个性文化
农三师伽师总场中学 李素云
“心系教育,以民为本”。因地制宜,多方探讨,打造品牌,建设特色学校,提升知名度,造福一方子孙。XX年11月25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九届全国学校品牌管理高级论坛,感触颇多……伽师总场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汉合一的农三师“双语教学”试点单位。在新的办学理念和农三师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下,伽师总场中学认真地对学校所处的背景、地理环境、学校规模、硬件设备、师资、行政人员、生源、家长以及地方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走访了各级领导、家长对学校总体规划及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了各级领导、家长、学生的愿望及社会需求,也看到了我校的良好机遇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我校的发展追求及办学方向----发扬“双语”特色,展示个性文化,把我校由薄弱学校打造成知名学校。
一、以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学校以及师生员工追求的共同目标、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念,反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师 生的精神面貌,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为此,我们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智慧和热情,集思广益、总结借鉴、概括提炼、完善升华,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思想。以“教好一名学生,幸福一家人;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为办学宗旨,确立了“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地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基础扎实、全面发展、个性鲜明、人格健全、习惯良好、兴趣广泛”为培养目标,积极打造“成长乐园、和谐家园、人文校园”三园式学校;以“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发展策略,努力创建师市级品牌学校、兵团级特色学校。
二、以兵团精神为底蕴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用生命、鲜血和汗水铸成的,是兵团事业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精神源泉,是兵团文化的核心和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坚持弘扬兵团精神,用兵团精神推进新时期屯垦戍边新的伟大实践。
学校成立了“兵团精神文化历史” 展览室,充分利用场电视台、场广播站、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班级板报、楼道文化、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兵团精神文化知识;开设了《可爱的兵团》课程,并邀请退休老 干部、老职工专门给学生上弘扬兵团精神的专题讲座,收看宣扬兵团精神的影视资料,慰问兵团老职工,开展以热爱兵团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兵团精神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兵团精神、行动上落实兵团精神。
“热爱祖国”是兵团人的核心追求,“无私奉献”是兵团人的精神品格,“艰苦创业”是兵团人的历史写照,“开拓进取”是兵团人的时代风貌。弘扬兵团精神,就是要塑造核心价值观、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就是要提升职工素质、推动跨越发展、更好地履行使命。只有牢记兵团历史,使老一辈兵团人的光辉业绩和他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广为人知、代代相传,才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兵团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他们开创的兵团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新时期,只要我们人人都成为兵团精神的学习者、实践者、传播者和弘扬者,积极投身到推动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去,兵团精神就一定能发扬光大,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三、以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校园
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主义安定团结,才能更好地把各族群众团结凝聚到党和政府的周围,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新疆是我国西部边疆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构建和谐新疆,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完善社 会管理,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作为一所民汉合一的学校,民族团结尤为重要。伽师总场中学由校领导带头,进行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教研组与教研组“手拉手、结对子”,相互进行联系、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联谊活动,重大节日互拜活动,大课间共跳民族舞,使同在一个校园里的民汉老师、学生之间加强联系,促进了解,增加友谊,加强团结,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民汉老师、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机会,使我们伽师总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加以宣传,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氛围,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学校被评为兵团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
四、基于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双语”教学工作
作为农三师“双语教学”的试点单位。伽师总场中学在农三师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双语”教学。
制度环境:从学前班全部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小学起始年级直接入模式三,其他班级根据情况组建“双语”班,实行了民汉合校、民汉教师合署办公、民汉教师混合编班、开设“双语班、汉语班、母语班”,学前“双语”纳入学校管理。
师资培训:每周两晚,每晚两个课时,分层次分学科地对民族教师进行“双语”培训,建立教师月考制度,组织“双语”教师汉语学科专业知识和汉语考试,加强校内外民汉教师合作交流及互动,“一帮一”结对子,建立师徒关系,要求每学期教研组内民汉教师互相听、评课不少于15节,实行民汉教师交叉任课,按照农三师校本培训教研五环节,每学期两次汉语课堂大赛,汉语教师参与“双语”教学,引领“双语”教师专业发展,把我校建成为农三师、乃至兵团的“双语”教学示范单位,推名师,建名校!
氛围营造:通过民汉师生每天说一句汉语、班级手拉手活动、汉语作文比赛、汉语歌唱比赛、汉语书法比赛、专业教室布置、收听收看汉语影视节目等实践活动,通过张贴“双语”宣传标牌、名言警句、汉语文化知识半月一次的黑板报等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师生学习和运用“双语”良好的氛围。今年成功的承办了农三师第一届“双语”课堂大赛,并且作为兵团“双语”教学现场会的观摩点。
著名教育学者 朱永新 先生这样描绘他理想中的学校:“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全面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校取得卓著成绩的一个制高点。今后,伽师总场中学仍将一如既往地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与 时俱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断开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谱写教育辉煌的新篇章!
第四篇:建设以生命教育为特色校本课程
建设以生命教育为特色校本课程
郑洁、黄山
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继承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创建和谐美好的世界,是我校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通过几年努力,我校初步创建了走进博物馆校本课程,发挥了社会家庭的教育作用,带动了办学联合体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
一、对生命教育内涵的基本理解
生命的出现和发展使地球开始变得生机勃勃,人类使地球充满了灿烂的文明,人类是万物之灵长,但不可以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而是要平等对待生命、珍爱生命;人类生命之高贵不仅在于他有具有智慧和理性,更在于他具有的非凡创造力,因而要促使学生认识到,在每个人短暂的生命过程中,要奋发有为,为人类的幸福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中学阶段是培养青少年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求得师长呵护走向为家庭和社会承担责任,从向他人索取走向不断创造和贡献的过渡时期。因而中学教育不仅每天要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更要使学生对生命有深刻的认识,以便在进入社会后,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首医大附中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多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培养研究型中青年教师,提倡以教师成长促进学生成长,以教师成功带动学生成功。教师对生命教育的不断探讨和认识,促使学校在确立以生命教育为特色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理清办学思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和学习基地。
国家、地方必修、选修课程,已经从全方位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给予了科学的安排,同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实施与评价,又把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作为重要内容,建议学校“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效能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我校在全面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生命教育办学理念,开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具有首都医科大学附中特色的充满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对校情的分析
初中部位于右安门外开阳小区一里,学生来源于永定门以西、丽泽桥以东、南至草桥、北至南二环路地区,除北京学生外,还有居住本区的大量外地借读生;高中位于右安门外翠林小区二里,高中生源来源于整个丰台区的北京籍学生,以及具有在丰台区参加中考升学资格北京及外地的学生,学生中考成绩属于丰台区中等左右水平。高中20个教学班,初中16个教学班,学生总计1200人,教职员工近150人。
由于右安门地区与过去的宣武区现在的新西城、过去的崇文区现在的新东城接壤,以南二环路相隔,因而从优势看,与北京核心城区连接,交通便利,核心城区经济、文化资源便于共享。
但劣势也非常明显。从北京生源看,家庭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父母能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6%,多数都是在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农转非的农民;从初中生源看,外地借读生占到70%以上,而这些外地借读生父母看,高中以上学历的都不到6%。从家庭经济情况看,北京生源学生有近半数以上的学生家长没有较为固定的工作,或者完全没有工作,每班都有五六个学生家庭吃低保;即使有工作也都基本从事服务性行业;从外地生源看,基本上都是打工子弟,还有些是做点小本生意,高中借读生人数较少,占到学生总数4%左右,相对来讲家庭经济较好,肯于投资,但多数就读高中的学生成绩一般。北京一些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家长,多数都只满足学生的吃喝穿戴需要,很少在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所帮助。
由于丰台区是北京南部东西向最长的城区,使得我校高中学生来源地域更加广阔,包括了南至与大兴交界的南苑、东高地,西至与房山交界的王佐、长辛店;东至东铁营和方庄地区,包含了复杂的学习生活背景,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全面而又个性的、未来还要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初高中毕业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学生家庭缺乏文化资源,很多家庭除了学生教材外,很少还有有字的东西;家长文化水平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文化爱好相对较少,视野较为狭窄。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家长更加难于和学生沟通。但多数家长都深感文化水平低带来的困难,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学习机会,非常重视学校和老师的作用。这就使学校教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其人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促使我们教师的作用得以更大地发挥,促使学校更加努力地探讨适合于培养本校学生群体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课程。
优势主要是,居于北京城南历史文化丰富地区,拥有与北京核心城区交界便于利用政治文化中心资源的便利,更有借助医科大学办学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教职工队伍。
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不仅注重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而且努力构建符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我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发展过程
新课程的实施,北京市特色高中建设的启动,为我校办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我校的校本课程以凸显生命教育为特色,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两个模 2 块为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课程和红十字会课程。另一个选修模块为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的兴趣拓展学习课程。
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的博物馆建设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各种主题类的博物馆至今已经达到数百家,无论国家级、市级、区县级、单位级,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博物馆,都争先在北京设立,这种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同时我校优越的地理位置是许多远郊区县、甚至是本区不少学校所不能相比的,而我校领导和教师在博物馆资源开发利用中积极创新的精神为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课程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现代教育中提倡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终身学习、多方式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局限于45人、45分钟、1个黑板、一个屏幕、1个教师站讲台、单一的教学环境中,单一的知识传授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更多的教育理念却真的难于实现。而走进博物馆这样的学习方式,则便于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实现。
我校走进博物馆课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1、参观式阶段:1998~2005。主要是随着新博物馆的出现,学校组织教师学生丰富知识和学习生活,开展参观活动。比如:20世纪末21世纪初北京新建设和改建的中国科技馆、首都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航空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等。注重活动中的德育教育,从博物馆展品中自我吸收有益知识。
2、进入式阶段:2005~2009。主要聘请博物馆的相关研究人员、解说人员,先行介绍博物馆展览内容,参观时听解说,主要以博物馆本身的内容介绍为主。如: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国子监孔庙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抗日战争博物馆,学生每次写出观后感等。
3、课程式阶段:2009~现在。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目的,全面进入校本课程建设阶段
四、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成效
(一)走进博物馆四个主题彰显生命教育内涵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在北京众多的博物馆中挑选适合于我校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博物馆,从学生不同年级角度提供学习课程。
1、生命和人类的起源、发展。主要选择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提供高一和初一学生学习。了解我们生活的宇宙、星球,探寻生命和人类的起源,思考人类与宇宙、与自然、与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从而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2、世界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选择中国科技馆、航空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孔庙及国子监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以及一些国外临时特展如:大英博物馆藏品展等(我们期待着中国历 3 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盛大开展),提供给高二和初二学生。这一时期通过在初
一、高一一年多的学习,又有了新科技文化的知识的积累,再走进博物馆,对世界各民族和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加刻苦地学习前人所创造的成果,激发自身的创造激情。对生命应该怎样珍惜,怎样发挥生命的最大价值有深入的思考。
3、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我们的使命。选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圆明园遗址博物馆等,主要结合初、高三毕业教育,深刻认识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巍然屹立,生生不息,靠的是一代代仁人志士,坚持真理和正义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换来的。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子孙,不仅要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明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更要担负起保卫祖国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正义事业发展的崇高使命。
4、博物馆课程与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从各学科角度切入,博物馆参观路线还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如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教学,可以从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开始追寻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仁人志士的足迹,从北京新文化运动博物馆去寻找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的身影,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去回顾中华民族屈辱而抗争的壮烈历史。结合高中政治学科宗教问题的介绍,参观牛街清真寺、北京法源寺、基督教宣武南堂,认识三大宗教,认识人类在科学不发达情况下,以唯心主义的哲学对人生、对宇宙的深入思考所创立的学说,它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高三化学、物理、生物、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复习,可以去中国科技馆从一层走到四层。
(二)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与社会、家庭、共同体建设结合 1、2008年北京市教委启动了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计划,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我校受到很多启发,注重走进博物馆课程与社会大课堂活动的整合,在2010年观后感征文活动有25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有四名教师获辅导教师奖,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2、不仅积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走进博物馆活动,我校还布置寒假、暑假作业,鼓励家长带领学生利用假期经常去各种博物馆参观学习,很多同学带领家人,共同走进博物馆,像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等,不仅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文化水平,而且带动家长的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家长不仅仅局限于完全倚靠学校的教育,也不仅仅是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学生需求,而是更多地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帮助,找到共同的丰富的话题,加强了家长与学生的沟通。
3、我校位居南城,有丰富的人文资源,附近有辽金城垣博物馆、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湖广会馆戏剧博物馆、北京牛街清真寺、北京法源寺、基督教北京 4 南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首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室等等,学校教师可以结合所教学科,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经常走进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
4、在与各单位联系过程中,共同探讨博物馆资源对中学生教育的作用,请研究人员和讲解人员在介绍和讲解中,更有针对性,更加切合学生实际。如:地质博物馆研究员宝石的鉴定、北京猿人介绍、国子监及孔庙博物馆介绍等等。
5、我校在与太平桥学校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建议太平桥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美学特色方面,共同开发利用博物馆资源,使它成为两所学校研究讨论合作的共同话题,并在本学期共同进行了中国科技馆的考察和教材建设。
(三)走进博物馆教材、活动方案建设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多年来从全国各地吸收进大量青年教师。从最初从没进过博物馆到现在每学期积极参与到走进博物馆课程建设工作中。大家写活动设计,为学生编写学案,进行参观前的介绍、参观后的学案回收批改、观后感的评比,期末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汇报、评议,指导学生在北京市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网上,填写自己走进博物馆学习的观后感等作业,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网上成绩的填写等等一系列工作。
北京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现代已经多达数百家,估计教师每学期去两三个,退休前是去不完的。学校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经常性的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博物馆课程建设的教师越来越多,学校提供车辆和门票,各教研组有计划地派本组教师参加。大家在博物馆中寻找与自己学科紧密相关的学习内容,既丰富自己又提高学生,很多教师学校参观没尽兴,还要自己再去学习研究,假日带家人和孩子经常往来于博物馆。博物馆课程的兴趣性、生成性、活动性、丰富性、开放性为教师专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生涯的丰富多彩提供了一条幸福之路。
学校各项活动也有意识地将博物馆资源利用起来,党组织活动到天津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组织近30名教师到广东进行“生本教育”考察时,特别参观了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积极鼓励历史教师参加区里组织的平遥古城、悬空寺、应县木塔等文化古迹的考察参观等。
古人云:“行千里路,破万卷书”;我校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引入自己参观考察的场景和内容,把学生带到向往的境界。相信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学校办学的不断开放,我校教师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都将不断增加,只有教师领悟的深入,才有学生学习的成功。有了教师水平的提高,才有教育水平的提高,才有国家的兴盛。走进博物馆课程建设,为我们身处北京的教师重新学习、思考、审视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创造了条件,为伴随社会科学文化发展最前端的成果,丰富自己的知识,编写最适合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 5 计提供了最好的环境;走进博物馆课程的建设是活生生的、变化的、进步的,可以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是不受现有教材和教学内容方法限制的。
共和国领导人反复强调“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社会各个方面都在探讨怎样才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怎样才能落实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我校在努力探讨“走进博物馆生命教育课程”建设为我校教师的创新精神培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参观周口店猿人遗址后同学在观后感中写道:这次参观,我能够近距离亲近我们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了解到祖先过去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活动,也是一次教育,更是一种认同,我们一脉相承,秉承过去,继往开来。在新时代,新时期的我们,对于祖先的遗迹感到的是自豪,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感到的是希望,它们并没有消失,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不会。我们就这样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创造着它的辉煌,传奇!
道路是广阔的,我们学校将进一步探讨办学特色,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
第五篇:以足球为载体推动学校特色建设
以足球为载体推动学校特色建设 南京市浦口区泰山小学 余传洋
足球运动是一项全世界人类热爱的体育运动,因其具有团队性、教育性、健身性,日渐走入了校园。校园足球除了体育运动技能的训练外,更强调足球精神的获取,那种积极向上,果断机智,顽强拼搏,团结合作,互相友爱的精神不正是每一个成长中孩子需要的品质吗?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学校特色建设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确保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创新的切入点,是凸现学校鲜明个性,升华办学境界的立足点。
2006年12月,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09年4月,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强调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暴露的问题逐渐增多,尤以足球青少年培养问题最为突出。现阶段,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培养途径主要以职业俱乐部后备梯队、足球学校为主,忽视了学校足球的重要性。据统计,在1990年至1995年间,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5万人;1995-2000年,下滑为61万人;2000-2005年,降至仅仅18万人,因此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科学开展青少年足球训练,培养输送专业人才也是现今中国足球发展所需。
综上所述,以足球为载体推动学校特色建设有其可行性和前景性。在此背景分析下,我校开始了以足球为载体的学校特色建设。
一、科学管理是推动学校特色建设的保障
学校特色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如何使其能够稳定、有效的开展,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来护航。
(一)明确目标 制定规划
目标的确立、规划的制定是特色建设工作的起点和指南,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我校本着“健康、合作、快乐”的办学理念,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办学宗旨,确立了“以足球为龙头、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了 “健康、参与、快乐”的足球文化理念。
乔尔·罗斯说:“没有发展规划就好像没有舵的航船一样,只会原地转圈。”我校在制订特色创建规划过程中注重理念、思路上的创新,分析宏观的社会背景,以目标实、举措实、保障实为原则,努力使其具备可操作性。2006年学校决定以女子足球为突破口,全力打造足球特色。女子足球争当全市领头羊,男子足球争取达到全市一流水平(前三名),学校成为南京市以足球为特色的亮点学校,并逐步形成校园足球特色文化。
在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后,学校加大建设力度,每年都把足球工作列为议事日程,每学期都多次召开足球工作会议,商讨学校足球发展事宜, 解决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二)组建网络 完善制度
一个健全、科学、高效运行的组织机构是特色建设迅速实施的必要条件。我校设立特色先行、弹性管理、责任具体、分工明确的特色建设组织网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等为业务主管的特色工作领导班子,以全体专职体育教师、专业足球教练为成员的骨干队伍。既有行政干预,又有技术保障,既有专家进行理论的指导,又有专任教师组织具体实施。
我校足球特色建设工作不仅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更从制度上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学校的各项奖励制度中,与足球特色建设相关的制度设计最为完善,执行力度也是最大的。例如《泰山小学足球队管理及教练员奖励、班主任、课任教师补助细则》、《泰山小学足球队教练员奖励细则》等,鼓励教师热心支持校园足球建设,班级教师有责任配合学校足球队进行按时训练,有责任为缺课的足球队员进行及时补课,对足球特色建设有贡献的教师均有不同程度的奖励。制度的建立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为特色建设的开发提供制度保障和依据,使特色建设的实施具备正规性、有序性。
(三)辐射影响 营造氛围
氛围的营造是打造特色不可或缺的土壤和条件。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在特色环境的启迪中,在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中,每个学生都在参与,家长和社会都在关注。
学校宣传橱窗、广播、班级黑板报中设置专栏,加强“足球”运动的宣传发动和足球知识的普及工作,让每个学生更多地了解足球这项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场四周张贴足球名人介绍、足球知识宣传、体育运动图标和快乐运动的口号。班级板报上“足球天下”、“快乐足球”等栏目处处可见足球的身影,造型活泼生动的足球乐园为孩子们创造了随时接触足球的条件,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足球活动中。全校家长会上,优秀足球运动员家长代表的发言感染着每一位参加者,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可与支持。
二、多策并举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推进器
(一)专项物资的配备是特色建设的先行条件
经济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学校特色建设更需要经济投入的护航。我校在特色建设筹备初期,就对所需的资金投入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证研究,对开展活动所需的设备器材进行布置落实。特色定位初期投资160万元兴建了塑胶运动场,添置了足球设备(球门、足球、球服、防护用具等)充分改善以往学校落后的足球条件,充分保障学校足球队的正常训练。设立足球专项基金,每年投入15万元应用于日常训练、设备添置、奖励补助、足球活动等项目。
(二)专业师资的配备是特色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是教育资源的主要部分,专业的教育者承担了精神生产的任务,使学习者能成为在未来发挥作用的主体。因此,优秀的专职足球教练在足球特色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先后在市足管中心、区体育局的指导下甄选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足球教练,组建了U9和U11两支女子足球队和一支U7男子足球队,这是一支专业性强,基本功过硬,足球底蕴足的教练组,教练组成员积极进取,善于思考,为足球特色发展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导。
(三)校本教材的开发是特色建设的积累
我校把开展小学足球教育视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推动体育运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组织专业足球教练和专职体育教师联合编撰了适宜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泰山小学足球校本教材》,在三年多的实践运用中不断完善改进,现已形成了小学一到六年级足球课的系统教材。我校被亚足联官员肯定为目前国内拥有自己足球校本教材的第三个学校。
(四)有效活动的开展是特色建设的核心
特色建设的延伸需要特色活动的有效支撑,特色活动的开展更是特色建设的核心工作。我校以足球为载体紧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为特色建设增色不少。
激昂的足球操 为激发学生爱足球、踢足球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强化我校的足球特色,学校编排了小学生足球健身操。每天的大课间时间段,在激昂的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曲《生命之杯》的音乐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动作到位的进行着足球操的锻炼。
快乐的足球课 足球教材的完善编撰为全校开展足球课程奠定了可能,目前我校在每周每班三节的体育课中,专设一节为足球课,以保证全校1708名学生,每周每人有大约40~60分钟接触足球的时间。足球课的开设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足球环境。
激情的足球节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丰富学生的足球知识,激发学生的足球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年的四月被定为泰山小学足球节。广泛的宣传、生生的参与,描绘足球之梦的绘画比赛、知晓足球之史的知识竞赛、捕捉足球之乐的摄影比赛、娓娓而谈足球之心的作文比赛„„无不增进学生对足球运动的了解。激情四月足球风在校园里回荡。
激烈的足球联赛 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的泰山小学“旭日杯”足球班级联赛让孩子们在绿茵场上逞英豪。班级足球联赛的开展,建立和完善了我校的足球联赛制度,在全员参与中,学生普及了足球知识和技能,学校也从中培养和挖掘出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校际足球后备人才。
三、斐然的成绩为学校特色建设提升空间
特色的发展需要有卓越的成绩作为支撑,作为异于其他学校的亮点,方能凸显其独特的地位。因此,广泛的社会知名度更能为学校的特色建设提升发展的空间。
我校2006年初开始组建足球队,自2007年南京加入“亚洲展望”后,我校拥有U9和U11两支女子足球队和一支U7男子足球队。教练组带领球员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2007年10月,5名女足队员代表南京市参加江苏省女足比赛,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2008年6月在南京市第19届运动会足球比赛中获得儿童组女足亚军;7月下旬,又荣获2008年“双洋酒业杯”江苏省青少年女子丙组足球比赛第三名。2009年7月,在第十三届“省长杯”青少年足球比赛中,获得小学女子组冠军,8月荣获南京市小学女子足球赛的冠军。
成绩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效应和发展空间。中央电视台五套《足球之夜》栏目、亚足联官方网站《亚洲展望》板块、《南京日报》、《金陵晚报》等媒体均对学校的足球特色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专业科学的训练、丰富的球场经验培养出了优秀的球员,现已陆续向向市队输送了6名队员。目前学校正积极争取成为亚洲展望南京项目足球授权学校并争评为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争做一名校足球运动员,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奋斗目标之一。
四、多元的渗透积淀特有的主流文化
足球优势项目体现出来的先进性、独特性和优质性,逐渐向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渗透,不断的深化发展,不断的提升完善,使得实践层次、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均有了一定的积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以足球为特色的主流文化逐渐形成。校园文化所拥有的各种个性特点也正在潜移默化、实实在在地给学生个体发展打上烙印。
围绕足球,我校的校园文化正向纵深发展。与足球相关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小学校园足球教育特色文化的研究》课题正在筹备立项之中,足球文化与人本管理、足球文化与校园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正在理性的梳理。校徽“足球宝宝”快乐欢动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校训“灵如活水,稳如泰山”中蕴含了足球“健康、参与、快乐”的理念,足球内在的文化底蕴引领着全体师生意志品质和精神世界的提升。
围绕足球,我校的学生素质不断提高。以球育德,在足球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以球健身,在足球活动中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素质都有所提高;以球促智,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养成的良好意志品质更能促进其智育的良好发展,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围绕足球,我校教师的视野在开阔。学校特色建设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的自身发展也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在特色课程开发中,教师通过参与课程的编写、整合与评价,不断的提高他们对自己和教育的理解,提高自身驾驭课程的能力;在特色交流中,教师与同行、专家的经验分享、答疑释惑,促进了教师的综合发展;组建的教师足球队成为友谊的桥梁,与兄弟单位以球会友,重在交流。
我校足球特色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形成一种“健康、参与、快乐”的足球特色文化,并把这种文化精髓融入到学校的管理、课堂、活动等各方面的工作中,用特色文化引领、激励、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校在以足球为载体的特色建设中,大胆改革,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推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味。特色的目标引领着特色的道路,特色的道路终将形成特色的主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