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乡的野菜》为例 浅谈周作人文章的艺术特色

时间:2019-05-13 22:3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故乡的野菜》为例 浅谈周作人文章的艺术特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故乡的野菜》为例 浅谈周作人文章的艺术特色》。

第一篇:以《故乡的野菜》为例 浅谈周作人文章的艺术特色

以《故乡的野菜》为例

浅谈周作人的散文艺术特色

11届汉语言文学2班 李思盈45号

摘要:平和冲淡是周作人的散文风格的突出特点,而在《故乡的野菜》 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普通的野菜蕴含着作者对故乡似淡非淡的 故乡情。正是他这种闲适地对待生活的艺术态度,读者才有机会静静的体会到那种淡淡的愁思。野菜不仅是他装载思念的家常特产,更多的是勾起儿时美好的回忆的载体。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赏析《故乡的野菜》来深入了解周作人的散文艺术特色。

关键词:周作人《故乡的野菜》散文艺术特色

周作人(1885.1.16~1967.5.6),浙江绍兴人。初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灼,1909年又改号为启明,常用笔名有岂明、开明、独应、仲密等。虽然周作人幼年在家乡的私塾书屋(三味书屋)里接受传统的汉学教育,但后来在国内新学的风潮中,于1901年到南京进入江南水师学堂,当时专业科目都用英文书,他因此有了相当的英文基础,后来考取官费生,和哥哥鲁迅、好友许寿裳(季茀)等人留学日本。

五四时期及20年代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期,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1923年)、《雨天的书》(1925年)、《泽泻集》(1927年)、《谈龙集》(1927年)、,另有诗和散文《过去的生命》(1929年)。

周作人散文历来就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风格。五四前后及20年代谈时事的杂文属于浮躁凌厉的一类,而五四时期的杂感、读书随笔及20年代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则属于平和冲淡的 一类。[1]

一、散文的艺术特色

虽然周作人和鲁迅是两兄弟,但是性格上自小就属截然相反的两类。鲁迅正直敢为,不平则鸣,在是非间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周作人则和顺平静,用心专注,不爱惹事,即使在不良的环境中也能随遇而安。这在双方的作品中也能体验得到。《故乡的野菜》可以从淡、深、动、静来剖析其艺术特色。

(一)淡

纵观全文,它的基调就是一个字——淡。仿佛没有对故乡有一个很深切的概念,作者开篇便“漫不经心”地说着故乡的“水到渠成”性,说那只是“钓于斯

游于斯的关系”。实质上是在为下文介绍故乡的野菜奠定基础。“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买菜——一个日常生活中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却自然而然地导出了文章的主角——野菜。引入自然,除了没有那种为了引入而引入的味道,还有一种坦然的感觉。让我们觉得生活充满回忆,轻轻的触碰便能泛起涟漪。同是写故乡的特产,相比之下,汪曾祺先生的《端午节的鸭蛋》介绍方式就显得开门见山得多了。

在文中不仅介绍了三种故乡的野菜,还连带介绍了与其相关的风俗人情。其散文风格不求华绮,不施脂粉,本色天然.又如不夸张,不作态,不哗众取宠。又如不谈深奥理论,只说平常道理,而有平易宽阔气象。从国内到国外(日本),从童年到到国外留学的那段日子,无一不体现了周作人见识广阔和喜爱发现生活中平淡的趣味的习惯。

(二)深

虽说此文文笔平淡,但情却是深厚的,深厚得不太经意,深厚得丝丝入扣。“自从十二三岁时出外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蚕果,进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算算时间,《故乡的野菜》写于1924年,离作者十二三岁已经是将近三十年前的事了,但作者依然记忆犹新。利用倒叙的手法,写出黄花麦果的儿时回忆,说明了作者实际上对故乡及故乡的特产、风俗印象深刻,无言中表达了对故乡最深刻的怀念。

后又把故乡的味道与日本、北京的类似黄花麦果糕作对比,更加显出作者儿时故乡的黄花麦的味道的特别和难忘。

除此之外,作者不仅科学地阐释了野菜的属性(引用古典的记录),还从视觉上、味觉上来介绍野菜。“扫墓时侯所常吃的还有 一种野菜,俗名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溣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把野菜写活,不是一味的摹状貌,让野菜的概念不再那么抽象,还使读者有一个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动

“小孩”是全篇文章提及最多的人群。就好像说到荠菜时,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蓝”,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通过描写荠菜为儿童带来身边的乐趣,这么一个信手拈来的例子,仿佛为荠菜添上了几分生机。

在介绍黄花麦时,运用了小孩的歌谣来赞美之:

“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

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一方面说明黄花麦这种野菜在作者的外祖家家喻户晓,连小孩子都知道,而且喜欢得要关上大门来独自品尝;另一方面为文章增添不少趣味性。

而可爱的紫云英同样得到小孩的青睐。周作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片大片的紫云英比喻为华美的地毯,即显得惹人喜爱又不庸俗。且把其花朵喻为蝴蝶、鸡雏等精致灵活的小动物。彰显出野菜“活力”的一面,更而突出了作者热爱故乡的野菜,热爱大自然,热爱故乡的感情。

(四)静

周作人的美文这种简素质朴,冲和闲适的风格是与日本俳谐的影响分不开的。这些日本文化艺术给予周作人的启迪是使他的审美理想加浓了东方本色。俳句的那种“隐遁思想与洒脱趣味合成的诗境”和“禅味”。[2]

在《故乡的野菜》中,亦有引用日本《俳句大辞典》的语句。周作人认为“文学不是实录,而是一场梦。”而回忆故乡的野菜也就是他不经意的一场梦,梦得平淡,梦得闲适,故乡在他的梦里还是一如既往的朴素,小孩还是那样的纯真。但是在梦中,也不是一股子气地赞美说到“啊!故乡的野菜你多美啊!你多鲜嫩啊!”反而更多的是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来体现野菜的独特。野菜本来给别人的感觉都是很贱的,而作者也没有回避这样一个问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野菜是实实在在地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制成糕点还是用于拜祭。不知不觉中野菜默默地成为了作者对故乡的印象,占了一个无声胜有声的地位。

二、结语

读完这篇《故乡的野菜》,像是跟作者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说说故乡那些事儿。温和的文笔令人舒服,趣味性的叙述却又能驱走沉闷。由浅入深的布局,更是有一种登堂入室的惊喜,使人越读越有味道。这就是周作人散文的功力深厚之处,在平和的小舟中摇曳到故乡的回忆中,过去的一切都重短短的几百字文章中重现。

参考文献

[1]朱栋霖 朱晓进 龙泉明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16~117

[2]

http://de20.dongeedu.com/news_newshow1.asp?classid=12&newsid=157

第二篇:以课文《鲸》为例浅谈文章体文本教学

以课文《鲸》为例浅谈文章体文本教学

周红梅

一、文章体文本的教学

通过介绍文章体文本的文体形式,使学生强化对这一类文本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写作学知识认识。尤其文章体文本在写作时有大体相同的表达形式,如借助一些写作手段强化文本的文体风格,从而达到强化这一类文本的信息功能特点,更是对学生习作训练强化的很好“样本”类型,从而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如:鲸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课后练习: 默读课文,按照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

形体

习性

食性 呼吸 睡眠 繁殖 说说课文是怎样说明鲸是很大的动物的 学习第1自然段的说明方法,自选内容写一段话。可以使用一种方法来说明,也可以使用几种方法说明。4 搜集、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二、文章体(实用文)文本教学策略分析

(一)“样本类”文本的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

1.“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

鲸的特点

借。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去理解,理解不了的有教师给予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即方法)。更使学生尝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的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即方法)。”

“样本类”文本选练点在培养学生“聚焦思维”,即能够从文章的写作章法理解文本,然后用这种写作章法去进行日常阅读和写作学习。因此在学习这一类文本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的。”一般这一类文本在课后练习中都有这样的问题:“想想这一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鲸》)“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课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样本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功用

“样本类”文本属于“实用文”,即作用于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这一类文本,只有在理解了“知识”后,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因为这一类文本在行文上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随着“知识”的逐步减少,学生可掌握的知识点也就越来越少,最后实现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因此,教师还应该通过“形式”理解“内容”,认识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是为了更好的说明内容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一类文本时,能够更“自觉”地了解行文特点和特定内容,为今后的读写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及其艺术特色

八月秋高(1)风怒号(2),卷我屋上三重茅(3)。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4)长(5)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6)。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7)。公然抱茅入竹去(8),唇焦口燥呼不得(9),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10)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11)。布衾(12)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13)。床头屋漏无干处(14),雨脚如麻(15)未断绝。自经丧乱(16)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17)!

安得(18)广厦(19)千万间,大庇(20)天下寒士(21)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22)见(23)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编辑本段注释

(1)秋高:秋深。

(2)号:号叫

(3)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少。

(4)挂罥(juàn):挂着,挂住,缠绕。罥,挂。

(5)长:高

(6)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

(7)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能,如此,这样。为,做。

(8)入竹去:进入竹林

(9)呼不得:喝止不住。

(10)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11)秋天漠漠向昏黑(héi):指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近。

(12)布衾(qīn):棉被。

(13)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

(14)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5)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16)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7)何由彻:意思是,如何才能熬到天亮呢?彻,通,这里指结束,完结的意思。

(18)安得:如何能得到。

(19)广厦 :宽敞的大屋。

(20)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蔽、掩护。

(21)寒士:“士”原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22)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23)见(xiàn):同“现”,出现。[1] 编辑本段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里给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 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去也甘心![2]

编辑本段体裁介绍

歌行体

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 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 的一类。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 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得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 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段中共有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一 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 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 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 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 处。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段中共有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

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除此以外,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茅草,但却被“南村群 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 在他的眼前做盗贼。但其实,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 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 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因为他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走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 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 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他自己在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 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第三段共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 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诗人自然不能入睡。“长夜”是作者由于自己屋漏因而更觉夜长,还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而觉得夜长。“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 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 全诗的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 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 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 的希望,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 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 “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 极的作用。[3]

第四篇:浅析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以《天天向上》为例

浅析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以《天天向上》为例

摘要

mba报名随着我国信息传播领域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各个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这样就对作为节目引导者的主持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传播中,处在媒介的前沿,成为信息发布的始端,服务行为的起点,欣赏娱乐的前导,谈天说地的窗口。”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综艺节目主持人在综艺节目中的各个层面,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深远影响,因而,综艺节目主持人非常有必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公众的影响与引导作用,而其语言特色就成为非常关键的一环,本文便旨在以《天天向上》节目为例,研究综艺节目当中主持人的语言特色在文化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其综合影响,并讨论如何应付其在文化传播方面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天天向上》;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特色 Abstract

TV and broadcasts are the important ways for information and culture to be spread, it’s maintaining the individualism of spreading fast, cover widely and with many audiences.The hosts, in TV and broadcasts, has become the initial point to spread information,services and the lead for entertainments.Based on their such advantages, hosts can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e acquaintance, cultural acknowledgment, cultural consumption.As the tongues and throat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hosts do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of their behaviors and language to the public.This thesis, just aim to research the function that the host can maintain in cultural spreading, while analyzing its synthetic effects and discuss how to dispose the bad effect that it can make in spreading culture.Keywords: 《Day day up》;Hosts;Entertainment programs,;Language individual.1.前言

电视及其他公众媒体,是人民大众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窗口,通过电视媒体,公众能够知道当前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什么,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其对自身所带来的影响。因而作为播音主持人,无论是普法节目、娱乐节目、新闻节目,还是其他综合性质的节目,主持人所持有的观点、所发表的言论,都代表了一种文化操守,能够形成一种文化,并对其受众产生综合影响。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对观众所起到的影响作用,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传播作用,而他们对公众能够传播什么样的文化,取决于其自身内心的价值观、其知识构成以及其客观综合素质。一个好的播音主持人,应当能够有的放矢,能够恰当地在电视节目当中把握自身的行为与言论对观众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使自己所传播的文化形成一种正面的、积极的、符合全体人类利益的文化构成,而如果主持人的言行出离了以上标准,则有可能对公众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即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在文化传播的过程当中,能够带给观众什么样的影响,什么样的影响是好的,什么样的影响是不好的,对那些不好的影响,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进行整改、补救,这一研究内容,对与我国观众群体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电视荧屏出现了“娱乐潮”。湖南卫视首屈一指,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使之一路蹿红,从而引来众多的效仿者,从中央台到各省市台,形形色色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伴随着“娱乐潮”而生并站立在潮头,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娱乐类节目主持人。他们有别于其他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不仅年轻、曝光率极高,还代表着时尚与潮流,同时又是娱乐节目形象的塑造人和代言人。

电视娱乐节目是当前重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近年来,随着社会娱乐需求的增加,电视娱乐节目不断发展壮大,在一档优秀的电视娱乐节目中,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往往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往往就可以做火一档电视娱乐节目。在主持人角色扮演时,主持人语言是主持人塑造节目形象、贯彻节目宗旨、实现娱乐效果、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手段。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本文以【天天向上】这档极具娱乐性的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持人语言为语料,对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进行了语言学上的分析。

第一章 综艺类节目主持人概述

1.1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现状 1.1.1 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定义

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就是在各种综艺节目节目当中,充当嘉宾与观众之间媒介,负责协调现场秩序、维持现场气氛、推动节目录制进展的人。其与其他类型节目主持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所主持的节目的特殊性。综艺节目客观上来说是以娱乐观众为主,因而其节目当中会较少融入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是通过多种丰富多彩而趣味的游戏、活动环节,带动观众、嘉宾与现场,娱乐是其最主要的目的。那么,对于综艺节目主持人而言,一方面媒体要求其具备更强的亲和力,能够给观众、嘉宾良好的印象,这与其他类型节目的主持人要求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综艺节目主持人需要会丢包袱、带动现场气氛,能够维持现场生动、活泼、趣味的气氛,这要求主持人具备更高的人格魅力、现场表现力和充分的舞台协调能力。1.1.2 综艺节目主持人发展现状

大陆主持人的风格,可以用含蓄而不呆板、老辣而不做作、尊重而不谄媚、搞笑而不低俗来概括。这与中国保守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融入了相当多的时代元素。现代社会使很多人摒弃了一种沉闷、保守的处事方式,更多场合,需要其能出得了场合,能放得开,而同时又要保持举止和言辞的得当。大陆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在这一方面所接受的考验是相当大的,他们一方面要注重脱口秀式的节目效果,不能过于保守、过于呆板,要能够有效地融入场合、调动观众的气氛,能够抖包袱,引爆笑料。另一方面,又不能够太过天马行空,其言论和行为,都在中国依然保函传统文化风味的公众的视线当中接受测试和监督。

以快乐大本营快乐家族成员之一谢娜为例,初出道的谢娜,曾经是演艺界的小奇葩,并没有加入主持界,当时是颇有玉女的柔美之风的。然而其加入快乐大本营之后,通过多年的耳濡目染,开始脱胎换骨。其主持风格豪放、大气,抖得了包袱、出得了场面、丢得起脸,也经得起心理素质的考验,可谓是铁尺钢牙,“蒸不熟、拍不扁,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然而她在频繁出招制造笑料的同时,绝不会做出粗俗、过分和脱离纲线的举动,与嘉宾的互动也好,与观众的互动也好,始终基于风格明显的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沟通方式。

以台湾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来说,在主持的风格上,小S开放的言辞和动作作风可谓是其标志性的主持风格。既然是娱乐节目,现场主题难免围绕两性问题来发挥。以此达到节目的娱乐性,也能够吸迎合观众的口味。内地的相关节目,从来不拒绝对两性问题的调侃、逗趣乃至稍微过火的言辞和行动等等。作为节目的客观需要,观众会给予谅解和支持,也能够从中找到快乐的源泉。然而当节目地点一换到台湾媒体跟前,节目的尺度便陡然失去了节制,有的主持人丝毫不顾及观众的适应能力和观众群体的观影条件,节目的设置充满情色元素。台湾的一档娱乐节目麻辣天后宫,某一期便是以娱乐为主题。在节目的主持过程中大用湿身的模特,做出各种挑逗的动作,节目的流程设置上,也丝毫不加任何掩饰和顾忌,作风大胆,言辞挑逗。相当多的动作,都已经超乎普通观众的承受范围。虽然并没有触碰底线,一切仍然在法定的范围之内,然而这样的节目风格,陡然已经偏离了娱乐节目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因此,其作风的开放性,值得很多台湾本土主持人乃至热忱的观影人,以及类似节目制片人等等的反思。

1.2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发展历程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发展历程,都是从最初的青涩,到逐渐脸熟,最终为观众所接受,并成为大众名人的阶段。如湖南卫视号称“一姐”的谢娜,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北漂,不断赶场,也体验过生活的艰辛,直到后来加盟湖南卫视,立足“快乐大本营”,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目主持风格,才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公众人物。又如《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人的天天兄弟,其中的小五最初是韩国偶像天团至上励合的成员,而《天天向上》节目让其放弃了演艺事业,而是专心留在了这个主持的舞台。就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发展历程而言,通常都需要很多年的舞台基础,需要维持自己在公众视野当中恰如其分的曝光率与积极形象,从而为其主持人视野的发展奠定基础。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杨澜、李湘、何炅、安琥等等,都是这样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而最后成为公众脸熟的人物,才有了其作为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超强人气。

第二章 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分析 2.1 我国综艺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特色总体分析

2.1.1 亲切,平实

可能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礼仪之邦”的性格,大陆的综艺类节目,在语言上,往往都是亲切、平实的,非常有亲和力,其中的代表便有陈鲁豫所主持的《鲁豫有约》,自2008年入驻湖南卫视后,采访人群由平民化的人群代替了具有大起大落命运特点的人群,节目开场白也由昔日的“寻访昔日英雄和有特殊经历的人群,它将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至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的秘密”改为一种叙事语态,引出故事主人时语言含情脉脉,整个过程通常设计成温情的故事描述,嘉宾也会有一瞬间放下戒备心理,因为没有故弄玄虚的渲染和煞有其事的介绍,这给嘉宾和观众一种温情谈话的基调,嘉宾在接受采访时很容易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对主持人展示出良好的态度,整个节目贯穿渗透着温情,温情似长流之细水在观众感觉中。2.1.2 直率,直入主题

《鲁豫有约》节目中,主持人引导嘉宾进行有效谈话时,通常涉及了30个左右的话题,一般以故事为主导的设计形式进行话题设计。陈鲁豫能够让观众尽量地接触事实真相的能力,是因为她拥有极强的掌控能力,她对话题的把握能力和对谈话氛围的控制能力,都是她多年历练而来。陈鲁豫的在一期节目中的提问常设计成章回小说的形式,带有非常强的故事性和情节性,从嘉宾的事业到家庭,从亲人到友谊,从童年到成功,从这一个故事到那一个故事。鲁豫为了展示嘉宾的意识世界和他们的人生经历,在节目中尽可能提供了一个大的空间,而她通过有主题的提问的方式,把节目过程的进度控制得很好。另一方面就观众感兴趣的话题提出一些敏感的问题,有策略的设计,尽量在简短的提问中直切主题。

这也体现出我国综艺类节目的一半特色,在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往往不说过多的空话、套话,这也是由于节目的时间限制的特点决定的,然而这种风格,客观上也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2.1.3 感情真挚

感情真挚在综艺类节目当中,似乎是必备的要素之一。只要它不是定位于通篇恶搞的基调与风格之上,那么节目之中的真情流露便尤为重要,它使得主持人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毕竟他所面对的是整个公众与公众媒体,其一言一行都要接受公众的考验,这一真挚的感情,所体现的更是一种谦恭、低调的职业态度,是主持人所应当具有的专业精神,就大陆的多数主持人而言,对这一语言风格的把握还是非常成功的,比如倪萍、董卿、周涛等等,在这一方面的把握都可谓炉火纯青。

2.2《天天向上》节目的语言特色分析

2.2.1 《天天向上》节目的现状与发展历程

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是一档非常国际化的高品位高水准的娱乐节目,以游戏、即兴短剧为主,把标准的世界礼仪通过幽默的形式轻松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千年的礼仪之邦,我们就是要把这泱泱大国的风采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栏目由越策制作团队原班人马打造,除了继承和保持原有越策节目的精良部分“策”之外,《天天向上》也在内容上做了更多的创新。节目的主题固定为世界礼仪知识。从“世界礼仪”四个字不难看出节目本身包含了公益性、教育性、知识性,再加上脱口秀固有的娱乐性,四性必定为节目赢来更多的关注。《天天向上》共有汪涵,欧弟(欧汉声),俞灏明,陈英俊,钱枫,矢野浩二,董贝克,田源八位主持人。他们在节目中以班长,副班长,班员的形式出现。从成员和人数上看,堪称内地主持超强超豪华阵容,同时矢野和欧弟的加入也让节目本身更加国际化。而现在,《天天向上》的节目主持人改为汪涵、欧弟(欧汉声)、田源、钱枫、小五(金恩圣)五位主持人。主持人阵容中加入国外的人不仅体现出中国人容纳世界文化和外国人的博大胸怀,同时也体现出《天天向上》的节目宗旨--中华民族利益的展示。2.2.2 《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分析

(1)幽默风趣

熟悉《天天向上》节目的关注一定不会陌生,其节目中一个又一个的包袱,会令人忍俊不禁。它不像快乐大本营一般,会有很多的游戏环节,会有很多的场外VCR可以压阵,它完全依靠主持人与嘉宾的现场配合,现场发挥,因而其语言的作用特别重要。类似于脱口秀的娱乐主持节目,如果缺乏生动的语言背景,将很难展现一个节目的特色,很难将节目进行下去。而《天天向上》节目进行这么多年,到现在仍然为观众所挚爱,其幽默风趣的节目主基调,也是其成功的主要砝码。

《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幽默风格,并不是靠某一个主持人的妙语连珠,而在于五位天天兄弟的密切配合,其形神兼备的表现力,为其语言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很平淡的嘉宾的生活,在他们的“恶搞”、“扭曲”以及风趣的描述之下,也会变得妙趣横生。如某一期的节目嘉宾是龚琳娜,她以《神曲》出名,而在她现场演唱过后,欧弟以其独特的“迈克尔.杰克孙”风格重新演绎,并对龚琳娜伸出双手,模仿杰克逊的音色说:“来来来,要不要跟我一起”,不仅观众被逗乐,嘉宾也承受不住其高超的搞笑功力。

(2)一语双关

一语双关,也是天天向上节目的特色之一,而五位主持人当中,对于这一特色使用最为得当的,当属汪涵大哥。汪涵是《天天向上》节目的主心骨,是整个节目的中心调控,相对于其他的天天兄弟,汪涵当属老大哥,好比一位老成持重的叔叔,带着一群大男孩在闯江湖,而这含义隽永的“一语双关”的功力,自然只有他能够运用自如。如2014年某期的嘉宾为古巨基,汪涵在回顾古巨基的过程当中聊到了古巨基出入影坛时拍摄古装片的经历,并播出了一部分VCR,同时,他说:“古巨基初入影坛时那一段拍摄古装片的经历,后来成了其成为巨星的基础,他同时强调,古-巨-基,古装片,是成为巨星的基础”,一段一语双关的措辞,含义隽永,不由得令观众与嘉宾古巨基本人都对汪涵这深具内涵的台词功利充满钦佩之情。

(3)本土特色

天天向上节目中所体现的本土特色,一在于其土生土长的“长沙”性格,即不卑不亢,有性格、有调子。主持人常有的长沙口音,成为整个节目的基调,使得正常节目具有一种浓厚的长沙味道,让观众与嘉宾,都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长沙风情。汪涵虽然不是长沙人,然而其长沙话说得标准而地道,其常用的长沙话逗趣方式,很多时候甚至只有长沙人才能够听得懂,很多长沙词汇如“逗霸”、“扮式样”、“带笼子”等等,能够让本土观众捧腹,而有可能有的外地收视观众可能还一头雾水。然而,它依然风靡祖国的大江南北。同时,汪涵将其地方语言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跟节目内容有关,同时还能同被邀请嘉宾的表演挂钩,成为制造幽默的一种手段。可见,长沙的本土特色,确实具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与魅力,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也是对长沙文化的一种肯定,其独特的本土特色,也使这一个节目非常接地气,拥有非常强劲的生命力,毕竟,无论如何,本土、家乡的观众,永远会是他们坚实的依靠。

第三章 综艺节目主持人用语存在的问题 3.1 言辞过于犀利,缺乏对嘉宾的客观尊重

一部分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在用语上往往不是非常有分寸,这一状况在台湾的综艺节目当中最为显著,在台湾的综艺节目特别是相亲节目当中,主持人犀利的言辞可谓一把利剑,既可能刺向观众,也可能刺向嘉宾,甚至可能刺向同台搭档的同事彼此。这一方面源自台湾人心直口快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其原本就大大咧咧的处世模式。前面我们有提到,哪怕是政界名流参与节目,主持人都不可能因为对其官衔的敬畏而失去本色,照旧言辞犀利,极尽调侃搞笑之能。在台湾的相亲类节目中,为了节目的进行,主持人经常对节目参与者进行各式各样的攻击,言辞行动唯独不可以“循规蹈矩”,也许换做大陆人,真的会导致嘉宾与主人现场过上24招的情况。因此,以大陆人的观点来看,台湾的相亲主持节目,主持人不论是对男女嘉宾,客观上都缺乏应有的尊重,冒犯性语言时有产生。而主持人丝毫不加避忌,仿佛一切情有可原。观众甚至也愿意相信,这是主持人为了达到好的主持效果而故意设置的“欲扬先抑”环节。不管其客观目的是为何,据相关调查显示,台湾相亲节目当中主持人各种犀利和不加约束的语言,客观上影响了嘉宾参加该节目的勇气。节目现场参与者需要有足够的底气、勇气和心理素质,才能够经得起主持人在现场的轮番言语轰炸而不乱阵脚。这样的人,在普通人当中当然只是少数,由此,片面上也限制了该类节目的长远发展。3.2 言行的轻佻问题

言行轻佻,直观的表现就是扎根在台湾综艺节目当中的“腥膻色”现象。这已经成为整个台湾综艺的一大标致。台湾综艺节目起源于本土早期的秀场文化。在往电视平台过度的过程当中,类似“开黄腔”或者“咸湿色”的市井低俗语言和动作风格被离奇而又机智地嫁接于现代综艺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当中。由此成就了现代台湾综艺舞台的轻佻言行主持风格。相关代表有急先锋“猪哥亮”,后起之秀“吴宗宪”、“康康”等。这一类主持人在现场语言和风格上,唯一不肯做的就是保持端庄的仪容,哪怕一秒钟也不可以。因此他们在台湾民间,屡成争议性人物。就好比吴宗宪的《我猜》节目,就曾今因为不尊重甚至亵渎穆斯林的礼拜礼仪而遭到网友的唾弃和抵制。同时,一些台湾综艺节目为了制造噱头,屡出奇招,如模仿台湾歌手,炒作个人和社会新闻,制造眼球经济。在相关的描述用语上无不犀利猥琐,尽现轻佻之能事。这一种主持风格,注定会流于媚俗,难登大雅之堂,即便能在台湾本土拥有小块的市场空间,然而面对更加广阔的电视收视市场,则难以获得更多观众的心理认同,很多情况下,在多数人眼里,主持人的出格言行无异于跳梁小丑而已。3.3 形式僵化、风格拘谨、缺少创新

如果说以上的两点,笔者是剑指台湾的综艺类节目,那么形式僵化、风格拘谨、缺少创新的问题,可能就轮到大陆的综艺类节目进行反省了。台湾的综艺节目之所以辛辣、腥膻味十足,是因为他们要适应市场,适应本土人的性格特色,这也体现出他们对观众心理与需求的十足考虑,在态度上始终是积极的。而中国的一部分综艺类节目,如其90年代的代表作《正大综艺》,数年来始终保持如一不便的拘谨、僵化的风格,观众虽能从中获取一定形式的精神娱乐、开阔眼界,然而长久来说,仍然缺乏亮点,这也是该节目为什么到了21世纪只能停播的原因,便是引起拘谨的语言风格、欠缺的创新能力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所致。

第四章如何解决综艺节目主持人在用语特色上的问题

4.1 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

无论如何,作为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我们暂且不说其代表的是政府的喉舌,起码也能够体现一种文化的取向与价值观,他们的语言内涵、内容,对观众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而作为主持人个人,在此时,如果没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很难担当起这一职责。无论是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或者是其他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任何的短板,在节目主持的过程当中,都可能被放大、彰显,从而影响整体节目的质量。因此,作为综艺类节目的主持人,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更要从思想素质、文化道德素质方面努力提升与塑造自己,避免思想当中的负能量,在对待观众、嘉宾的时候,主持人的心中所充斥的,应该是满满的爱,和饱满的正能量,这样他们才能够保持自己的端庄、自己的立场,塑造自己正面的形象,并成为真正合格的引导公众视线的人。4.2 走心,用心主持

用心主持,不仅仅表现在主持节目时所秉承的态度,更在于一位主持人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中央电视台有一位著名的著名主持人芮成钢,可谓年轻有为,他所采访的嘉宾当中满满的都是各国政要、名流。然而他在耀眼的光环面前,没能坚持住自己的操守,忽略了自己作为记者、作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本身职责,并将自己投入了利益的洪流中去,因而他在2014年政府的反腐风潮当中从巅峰跌落。而其为什么会遭遇这一人生的落差,从根本上而言,还是在于他没有走心,没有用心主持,没有将主持人的职责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来做。

4.3 多为观众及嘉宾考虑

多为观众及嘉宾考虑其实当中蕴含很深的这里,一方面,观众需要什么样的精神与感官享受,作为主持人,应当通过自己语言的引导,逐渐让嘉宾吐露相关情况,来满足娱乐受众的消费心理,这体现的是为观众考虑,而另一方面,与嘉宾的沟通与交谈,又要有的放矢,包括兼顾嘉宾的隐私、客观心理需求如扩大自己的影响面、展现自己光鲜的一面等等。能在二者之间游刃有余的主持人,那么在其语言特色的大早上,便已经成功一大半了。

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不仅需要良好的形象、气质、人格魅力,更需要一张“巧嘴”,能够在最恰当的时候,说最恰当的话,实际上,主持人在综艺节目过程当中,起到的是一个媒介作用,因而他们需要用最得体、最简洁的语言,推动节目的录制,使观众获得心理的满足。

参考文献

[1]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化主持风格”,孙元平崔永江,《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7月第23卷第4期

[2] “驾驭风格 扬帆远航——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特色”,李昕睿 祖涛,《黑河学刊》2008年7月第4期

[3]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形成”,张冠文 王冠松,《当代传播》2004年第2期

[4] “节目主持风格与人格化传播”,袁艳,《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5]“当代海峡两岸词语差异比较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浅谈对台广播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杨光,《东南传播》2007年第10期(总[7] 吴慧玲.浅析台湾电视谈话类娱乐节目《康熙来了》的媒介定位[J].人民网.2011(09)

[8] 邓洁琼.浅析早期《康熙来了》节目特点-以《不可思议许纯美》一期为例[J].群文天地.20(14)

[9] 陈加雄.浅析《康熙来了》对大陆谈话性节目的借鉴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23)

[10] 张峰.台湾娱乐节目《康熙来了》的叙事分析及批评研究[J].新学术.2008(04)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游媛媛老师的耐心指导和耐心教育下,通过长达五个月时间的修改调整完成的,在写作过程中我遇到的了许多的困难和障碍,但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度过了。特别是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游媛媛老师,游媛媛老师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时时提醒我要一丝不苟用心完成。从论文开始的选题直到最后的完成,游老师一直都在给我提供相关的专业意见和参考资料,并细致的帮助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在此,我要向游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朋友,因为有你们,我才能如此顺利和有效的完成论文,谢谢你们的帮助,因为有你们,让我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温暖。最后,我还要感谢大学培养了我四年的老师,因为你们的教育,让我学到了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和道理,让自己的人生踏入新篇章。

由于自己的学术水平有限,本论文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答辩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第五篇:名人博客特色——以韩寒和李承鹏的博客为例

名人博客特色——以韩寒和李承鹏的博客为例

摘 要:博客的文化是通过博客的内容得以体现的。博客作为一种新媒体,它的活跃盛行为人们提供了私人发挥的场所,激发人们的思维潜力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名人博客的影响更是如此,精致华丽或幽默诙谐的文笔把现实描写得淋漓尽致,暗含很多道理,发人深省。本文在通过对博客的介绍,并在分析博客现状和名人博客的基础上,对韩寒和李承鹏的博客对比分析。

关键词:博客;名人博文;韩寒;李承鹏 引言

我国博客是在2002年由王俊秀首先提出。方兴东的《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是中国第一本博客专著,不仅较详细地介绍了博客在国外的发展,而且还深刻地分析了博客在中国初期的发展状态。2005年9月8日,新浪网推出了博客产品Blog Beta2.0,这是国内第一家推出博客频道的门户网站。2006年2月13日,徐静蕾博客点击率超过千万,成为中国第一个千万点击率的博客。同年3月2日,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中发文《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反击白烨对于“80后”作家的批判。白烨顶不住韩迷在其博客上漫骂,被迫关闭自己的博客网站,成为了名人写博客来第一个关闭自己博客的人。名人博客变成了相互抨击、调侃的的网络平台。名人博客最大的优势就是名人自身独特的身份使其关注度高,名人博客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1.博客概述 1.1博客的含义

博客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现在博客早已不再只是一个记录者,它可以传播信息,进行时事评论,还可以用来营销,公关宣传等等。

博客概念的界定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内容主要为个人表达;二是以日志形式,时间序列;三是频繁更新信息内容;四是以链接为重要表达手段来拓展文章内容、知识范围以及与其他博客之间的关系:五是在线出版。符合这几个最基本的条件,才能称得上博客。尤其是链接的重要作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只有博客才能通过链接发挥网络资源无穷的优势。博客的广泛使用,加深了人们对它的认识,其概念的外延也随之扩大。目前,博客的含义已经超出其诞生之初所指的“网络日志”,它既指写作的内容,也指内容的创造者,还指进行这一活动的一类人。

名人博客主要指原本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声誉,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的名人们,在网上开博,抓住人们的好奇及窥视心理,以博客方式发布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照片、最新动态、最新作品等。

1.2博客的特点

博客被普遍认为是继电子邮件(e一mail)、电子公告栏系统(BBS)和网络寻呼机(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作为生长在互联网上的同胞兄弟,它集其他三种网络交流方式的优点于一身,成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方式、新的网络媒介和新的传播现象。博客祟尚自由、开放、共享、理想,拒绝约束、封闭、专有和功利。正是这种特性,使它具备了区别于其他交流方式的革命性意义。

(l)即时性:博客本身由传统日志演化而来,带有“每日一记”的习惯性特征。博客作者的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使网页内容更新频繁,处于不断的动态积累之中,赋予了博客文本有别于其他个人文章、著作的显著特征。

(2)个体性

博客网站中的每个博客作者都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这使得博客具有相对而言比较强的固定性。通常意义上的博客网站,给每个注册的博客提供了一个能够博客写作研究持久存在的、可发布个人信息的平台和基地—博客个人主页。

(3)交互性

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不同的是,博客的作者和读者是即时互动的。在博客上,读者可以采用留言的方式来与作者进行互动交流,留言可以针对每个帖子,也可以集中在一起,给网民更自由的选择空间。

(4)开放性。博客的内容是开放的,每一个博客作者都有一个固定网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地址阅读文章。超链接是博客的开放性的主要表现形式,博客作者一般都会把自己的信息来源、写作内容毫无保留地呈献给读者,与读者分享文章精华。

(5)时序性 《网络翻译家》说,Blog的网页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贴子(Post)所构成,这些贴子(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佩姬·努南说,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转的言论网站。《市场术语》说,博客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1.3博客的主要类型

内容的不可分为日记博客、新闻博客、学术博客等。

(1)日记博客。就像以往在日记本中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和思想火花一样,作者把原本在日记本中的内容转移到了自己的博客网页之中。这类博客作者,不图点击,不图炒作,就是将以往记录生活的日记本放置一边,转而将要写的内容张贴在网上。

(2)新闻博客

这样的博客很像是一个新闻发布会,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或网上搜集的信息,告诉大家又有什么重大事件新近发生,或有什么奇特的东西出现了,常常是科技、音乐等时尚内容。

(3)文学博客

一些非专业作家的博客作者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原创作品张贴出来,无论是信手涂鸦还是精心创作的文字,无需经过“把关人”的审定便可公之于众,供网友们欣赏,从而满足作者的发表欲望。虽然有人将这类博客称为“文学青年的练习薄”、“文学的卡拉OK”和“未成名作家的乐园”,但现阶段这类博客文章还是有许多亮点的,这些亮点将是今后中国文学的发展基础。

(4)学术博客

以学术探讨为主题的个人博客,这类博客更加专注于思想的传播和学术问题的探讨,对于博客托管商所提供的功能繁多的页面表现形式不屑一顾。文字永远是这些博客网页上的主角,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浓浓的学术味道。

还有以媒介分为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博客类型,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博客的形式也会有更多,综合性博客和单一性博客交加运用,不断丰富网络内容。

2.我国博客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博客在我国的发展相当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互联网的普及率伴随着接入终端的普及在迅速提高,到2010年6月止,中国网民总计为4.2亿,其中最为引人著目的是手机用户达到了2.77亿,同时宽带网民也不甘落后,以更快的速度持续攀升。宽带网民规模继续增加。截至2010年6月,在使用有线(固网)接入互联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达到98.1%,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同时,报告指出,我国的宽带技术虽然一直在提升,但是未来依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并且,手机已成为重要的上网终端设备。把手机作为唯一上网终端的网民占全体网民的比例已超过10%,使用手机作为上网终端设备的网民比例超过了50%,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全部移动用户的渗透率达到33%。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主要是体现在沟通应用以及信息查询两个方面,手机网民在这两方面的应用率非常高。手机网民在信息获取和交流沟通类的应用上,使用率比较高,手机的即时通信使用率位居首位,达到61.5%,手机搜索以48.4%的使用率排名第二。

2.1名人博客发展现状

自2005年10月份新浪网站大规模开通个人博客开始,名人博客点击率一路高升。以徐静蕾的“老徐的博客”为例,在短短60天时间内,点击率近400万,并在开博后的第112天,刷新中国互联网的历史纪录—用最短的时间(112天)创造了最高的点击量1000万。随后,名人博客的点击率持续攀升。仅以新浪网站公布的总流量排行榜(2009年3月14日)为例,在点击率排名前20名博客中,名人博客占据了14个,占总数的70%。名人博客也越来越多,发出的声音也是不断增加,关注的问题不断扩展,包括了生活、制度、社会热点、人物评论等等,语言风格各显身手,文采飞扬。

2.2名人博客的类型(1)社会各界名流的博客

这种博客主要是那些原本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声誉,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的名人们,在网上开博,抓住人们的好奇及窥视心理,以博客方式发布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照片、最新动态、最新作品等。这其中包括:体育、娱乐、主持界名人、文学名人及学术名人等,如李承鹏、韩寒、董路、方舟子、杨澜、超女等。这类名人博客的特点一是依靠名人的知名度赢得点击率,高点击率往往在成名以后。二是关注这类名人博客受众大多数是某个名人的粉丝或某一领域的爱好者,希望通过博客获得名人或这一领域的最新信息。

(2)草根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中还有一类是源于普通大众的,属于草根阶级的博客。他们在自己博客或是音乐主页上以文字或歌声一记录下自己的心情、隐秘生活和一举一动,引起了广大群众的高度的关注度和反应,并且使这些草根迅速走红进入名人行列。如网易首位博客点击超过千万的金牌草根Acosta、以性爱博客闻名的木子美、以假唱和模仿博客进入娱乐圈的广州美院“后舍男生”等。不同于精英名人博客,这类名人博客的特点:一是草根身份,以博客成名,高点击率是其成名前提。二是此类博客的受众没有固定的群体,受众非常广泛。

3.韩寒与李承鹏的博客对比 3.1韩寒与他的博文

自古“江南出才子”,经济的富庶与文化底蕴的深厚使江浙一带近百年来大师级的文学巨匠频频出现,王国维、鲁迅、钱钟书便是妇孺皆知的代表人物,而今争议颇多的作家韩寒也成长于斯。上海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江南文化的同时,又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在与世界文化潮流频繁地交流、碰撞中,融汇中西、海纳百川,形成独具魅力的上海文化。步入当代以来,以王安忆、王小鹰、孙甘露为代表的上海作家群继续彰显着上海文化的风范。众所周知,人是环境的产物,作家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土壤。对那些生活中熟稔于心的风物人情、自然历史,作家的直觉往往更为敏锐与直观。作家长期置身在上海这座多元文化熔炉般的都市,在作品取材、人物设计、文化精神的传达等方面,自觉不自觉地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韩寒也不例外。据《韩寒档案》记载:“那时候的亭林还完全是一片乡村景象,同江南地区的其他地方一样,有许多小河,而钓龙虾就成为韩寒在夏天的主要兴趣活动了,这个爱好他一直保留了下来,甚至在后来开始参加全国汽车拉力比赛的时候,他都还在业余时间钓龙虾卖。”

韩寒的博文,每一篇出,就被传诵,除了累积的巨大人气之外,其博文本身也是很有特点的。首先,韩文是“不隔”的,这点很难得。“隔”与“不隔”是王国维提出的,简单地说《史记》是不隔的,文字生龙活虎,读之如临其境,能通感,《汉书》虽典雅,但文绉绉,与读者“隔”了一层。其次,韩文的思想性是代表时代潮流的,悲悯社会,平民情怀,民主与法治。如鲁迅,如李敖,如齐邦媛,而不是无病呻吟,更不是趋炎附势的八股文。就上海的文化来说,好听一点是海派文化,兼收并蓄,难听一点来说,是小气的市井文化,韩寒则独树一帜,是耳目一新的新上海文化。再次,韩文犀利幽默,尤其是打比方、反语运用以及旧典新解,运用的炉火纯青,这些常用的生活文字,经过韩手的组合,显得特别生动有趣。如果说王勃是文雅的引经据典,韩寒则是通俗的化古为今,化口语段子为文字,显得格外的生动有趣。最后,韩文的段落和层次清晰,行云流水止于该止之处,断于逻辑分明之处。

韩文的缺点也明显,譬如说文体固定,表达方式变化不多,一看就是韩文,本身就是自我设限,看看韩愈,可是多样手,诸体皆备。其次,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还要加强,无非是古今中外的触角还要延伸,以增加信息量和营养成分。韩寒的新博文《重庆美剧》,跌宕转折,层次清晰,断句分明,反语幽默,联想丰富,有独到之处,可惜因为美剧还在联播,被和谐掉了。

当一些知识分子还是沉醉于一种浪漫化思维之中时,韩寒点明:“革命说到底其实是改朝换代,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新的领袖,会有几十年的社会动荡期,中国老百姓不喜欢这种社会动荡,与其这样我觉得不如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新一代人的成长,慢慢去建立一个更加法治、更加顺畅的社会。”这显然是以生活政治来参与社会进程的努力。韩寒的思考其实开启了80后超越八十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的传统的思考模式的进程,虽然这些思考还仅仅是开始,但这意味着80后的独立思考已经浮出水面。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这是80后的独立宣言。

3.2李承鹏与他的博文

新浪网上点击率最高的体育名人博客为足球评论员李承鹏和董路的博客,长期在博客排行榜中占据前十位。李承鹏生于新疆哈密市,后迁回老家四川成都,1996年也就是因为批评假球黑哨,被党委书记勒令停职反省,成为是中国第一个因批评假球黑哨被停职反省的记者。在此后的近二十年中,多次被有关部门“封杀”。

李承鹏的新浪体育新闻评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博文有一定的深 度。有深度才会有很高的点击率,李承鹏正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生活阅历征服 着千千万万的读者。作为中国著名足球记者、评论员,他曾担任《成都商报》体育部主任,参与主创《21 世纪体育报》,现就职于《足球报》,任专题部主任,丰富的生活经历令他的文章很有“看头”。李承鹏的文风在中国球评界素以泼辣、诙谐、犀利、幽默著称。其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观点才有生命力” 这是李承鹏信奉的准则,尖锐的观点是他博客火爆的原因所在。第三,文字功底相当深厚,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李承鹏正是以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宽广的知识面游刃有余地驾驭着体育新闻评论。

“全世界都在等着马拉多纳咆哮、愤怒、撒野、甚至拎着裁判的脖子往里面淋一盆苏格兰冬天的冰水,但是他没有,安静得像在汉普顿公园长椅上思考世界和平,或正进行冥想减肥的家伙,默默地看着下面红尘滚滚春去秋来„„要不是终场哨响他很流氓地跳起来向地球深处狠狠砸了一老拳,他根本就不是马拉多纳。”

这段文字是李承鹏的博文《为什么马拉多纳诡异地变了?》的第一段,他以平淡、平实的文字描写着昔日狂妄无比的球王马拉多纳在当上阿根廷国家队主教练之后行为上的变化,通过与昔日种种劣迹的对比,把他的细微变化描写得惟妙惟肖。可以看出作者本人对马拉多纳前前后后的历史背景相当熟悉,才能做到如数家珍、举重若轻、娓娓道来。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这样的评论有血有肉,更容易打动读者,如果只是简单平实的描述文章就会显得干瘪无味。开场的描写为后面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打下基础。“曾经的硝化甘油这时却安静得像一滴水———好背叛的造型,忽然明白,见过大世面的混蛋,才会做出这么离经背道的选择,才是真混蛋。” 这是他最后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他对马拉多纳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做出的解释,如此形象的比喻在令读者有酣畅淋漓之快的同时又受益匪浅,这就是李承鹏的评论风格。他的评论不仅得到专业体育迷的广泛称赞,也得到了许多非专业体育迷的欢迎,他的评论虽专业却不至于晦涩难懂,可以让读者体味到体育更深层次的内涵。

孙中山曾感慨“惟蜀有才,奇瑰磊落”,蜀中人才确实很多,不过正如梁启超所说,凡是干出过成绩的人大多数都是出过川的。四川人具有包容、开放的气度和创新、奉献的精神,四川人勇于走出夔门,也善于汇纳百川,四川人处于大后方,民族需要时,又会站到祖国的前沿。号称“打假斗士”的方舟子在微博上揭露,李承鹏代言的某房地产商涉嫌暴力拆迁。李承鹏知悉后,连发3条微博为自己的代言行为致歉;之后,又以图片的形式发出长达2800字的《我的道歉》的长微博。当年第一个站出来揭露中国“金哨”陆俊受贿,此后很多次被封杀,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关注体育、社会问题等。

韩寒的新浪博文从2006年开始归档至今,李承鹏新浪博文从2000年开始归档至今。截止2012年5月3日晚9点,韩寒发表博文共295篇,博客访问562746304次,关注人气897385次;李承鹏发表博文1602篇,博客访问301632022次,关注人气为152455次。可见两个人的博文相当受青睐,访问量达到9位数,韩寒略胜一筹。两人的在写作中,各有独特的风格,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非常人所及,文字功底很深,具有很好的文学涵养,对微观事件的处理非常优秀。对各地伤民害民案例的剖析,对各种荒诞政策的解读,对各种丑陋现象的批判,对各种不合理不公正事件的声讨,他们俩做得都相当优秀。

结语

博客的活跃盛行为人们提供了私人发挥的场所,激发人们的思维潜力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名人博客的影响更是如此,精致华丽或幽默诙谐的文笔把现实描写得淋漓尽致,暗含很多道理,发人深省。

以上内容由学府论文网与学士论文网联合发表,转载请注明: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下载以《故乡的野菜》为例 浅谈周作人文章的艺术特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故乡的野菜》为例 浅谈周作人文章的艺术特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